CN101367402B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7402B
CN101367402B CN2008101315357A CN200810131535A CN101367402B CN 101367402 B CN101367402 B CN 101367402B CN 2008101315357 A CN2008101315357 A CN 2008101315357A CN 200810131535 A CN200810131535 A CN 200810131535A CN 101367402 B CN101367402 B CN 101367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llar parts
buffer unit
width
stop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7402A (zh
Inventor
大泽俊仁
杉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01367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7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7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74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地将吸收倾斜-伸缩调节时的冲击的止动缓冲部件安装在既定位置上、能够提高其冲击吸收能力的方向盘。由以下部分构成:可动托架(1),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调节用长孔(13);固定托架(2);锁止轴(5),贯通到上述两调节用长孔中,将上述可动托架支承在固定托架上;卡圈部件(6),通过该锁止轴轴支承在上述可动托架内,并且能够与上述锁止轴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止动缓冲部件(8),安装在上述可动托架内的、上述调节用长孔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位上,并且形成有上述卡圈部件抵接的被抵接面(811)。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与卡圈部件抵接时,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从宽度方向两端部开始抵接。

Description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倾斜-伸缩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中、能够将用来吸收倾斜-伸缩调节时的冲击的止动缓冲部件很容易地安装到既定位置、能够提高倾斜-伸缩调节时的冲击吸收能力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较多地使用具有能够配合驾驶者的体格进行方向盘的上下及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的倾斜-伸缩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2)。
在具备该倾斜-伸缩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的构造中,在托架部上形成有倾斜用、伸缩用的长孔,***配置贯通该长孔的杆锁止轴等,如果螺栓沿着上述长孔移动,则在倾斜-伸缩动作极限位置发生上述长孔端面和螺栓之间的金属彼此的碰撞而产生金属音,有损害安静及碰抵时的动作极限的柔和的操作感觉的问题。
为了使该螺栓与部件的长孔端部不金属接触,考虑在长孔端部部位上安装由橡胶、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止动部件、使得螺栓轴与长孔端部不会直接抵接、来缓和冲击的方法。
【专利文献1】实开昭64-28365号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40327
如专利文献中公开那样,通过安装由橡胶、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止动缓冲部件,能够缓和冲击、实现安静性。
但是,在近年来,对汽车要求的方向盘的倾斜-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要求更高水平的安静性及柔和的倾斜-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这样的调节时的操作感觉、特别是降低操作时的冲击及冲击音。
所以,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可动托架,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调节用长孔;固定托架;锁止轴,贯通到上述两调节用长孔中,将上述可动托架支承在固定托架上;卡圈部件,通过该锁止轴轴支承在上述可动托架内,并且能够与上述锁止轴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止动缓冲部件,安装在上述可动托架内的、上述调节用长孔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位上,并且形成有上述卡圈部件抵接的被抵接面;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与卡圈部件抵接时,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从宽度方向两端部开始抵接;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卡圈部件在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圆筒形状部;形成有随着朝向该圆筒形状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状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上述圆锥状部抵接;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卡圈部件在轴向中央部为最小直径部;沿着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使得随着朝向轴向两侧直径逐渐变大;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在上述结构中,上述被抵接面在宽度方向为截面大致圆弧凹形状;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提供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上形成有端缘突出部;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倾斜-伸缩调节时,当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抵接在卡圈部件上时,是从上述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开始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上、进而上述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或接近于卡圈部件的行程。
由此,上述止动缓冲部件通过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位抵接在卡圈部件上而从宽度方向两端部开始弹性变形,与通常的整面同时抵接的情况相比冲击在时间上被分散,能够进一步减少卡圈部件与止动缓冲部件碰抵时的冲击力,使安静性与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变好。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上述卡圈部件在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圆筒形状部,在该圆筒形状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直径朝向轴向端部逐渐变大的圆锥状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形成得比上述圆筒形状部大,由此,由于止动缓冲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抵接在卡圈部件的圆锥状部上,特别是从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弹性变形变大,冲击吸收性极好,能够使安静性和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变好。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通过将上述卡圈部件的沿着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以使其在轴向中央部为最小直径部、随着朝向轴向两侧直径逐渐增大,从止动缓冲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到宽度方向中央部平滑地进行与卡圈部件的抵接,能够得到安静性。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通过上述被抵接面在宽度方向上做成了截面大致圆弧凹形状,卡圈部件只要简单地是圆筒形状就可以,能够使构造变得简单。技术方案5的发明通过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上形成有端缘突出部,与技术方案4的效果同样,卡圈部件只要简单地是圆筒形状就可以,能够使构造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A)是将具备本发明的转向装置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1(B)是图1(A)的Xa-Xa向视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Xb-Xb向视剖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2(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collar)部件与止动缓冲部件的形状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抵接在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的圆锥状部上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A)至图4(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抵接的行程的作用图。
图5(A)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B)及图5(C)是卡圈部件与止动缓冲部件抵接的行程的作用图。
图6(A)是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类型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B)及图6(C)是卡圈部件与止动缓冲部件抵接的行程的作用图。
图7(A)是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2类型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7(B)及图7(C)是卡圈部件与止动缓冲部件抵接的行程的作用图。
图8(A)是对应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Xc-Xc向视剖视图,图8(C)是图8(A)的Xd-Xd向视剖视图。
图9(A)是对应于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类型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的Xe-Xe向视剖视图。
图10(A)是对应于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类型的止动缓冲部件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Xf-Xf向视剖视图。
图11(A)是安装件与止动缓冲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1(B)是安装件的正视图,图11(C)是在安装件上安装有止动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由可动托架1、固定托架2、卡圈部件6及止动缓冲部件8构成。
在该可动托架1上,在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支承侧部11、11。
在两支承侧部11、11上,在下方形成有一体地连结的底面部12。
并且,在两支承侧部11、11上,在其上端位置上配置有转向柱3,该转向柱3在被上述两支承侧部11、11大致夹持状态下被焊接固定(参照图1(B))。
在上述可动托架1的两支承侧部11、11上,为了伸缩调节用而分别形成有调节用长孔13、13。
该调节用长孔13沿着安装于可动托架1上的转向柱3的长度方向形成。
接着,固定托架2是用来将上述可动托架1安装在车内的既定位置上、进行倾斜-伸缩调节的结构部件。
该固定托架2如图1(B)所示,由左右一对两固定支承侧板21、21和安装顶部22构成。
该固定托架2经由包套部件安装在车内的既定位置上,做成了能够吸收碰撞等的冲击能量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固定托架2的两固定支承侧板21、21上,分别形成有倾斜调节孔23、23,与上述可动托架1的调节用长孔13、13对位而插通锁止轴5(参照图1(B))。
并且,上述两支承侧部11、11以夹持状态安装在上述固定托架2的两固定支承侧板21、21之间,做成了能够通过上述锁止轴5紧固固定的构造(参照图1(B))。
上述锁止轴5进行转向装置的倾斜-伸缩调节中的锁止(紧固)及锁止的解除,并且还起到将卡圈部件6支承在上述两支承侧部11、11之间的作用。
上述卡圈部件6与上述锁止轴5一起在锁止解除状态下在上述调节用长孔13中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自如。
上述锁止轴5安装有用来进行倾斜-伸缩调节的操作杆4,使上述锁止轴5进行紧固及解除。
该锁止轴5是形成有外螺纹部51的螺栓状的轴,与螺母部件52及凸轮部件53等一起进行紧固及解除(参照图1(B))。
接着,安装件7是起到将止动缓冲部件8配置安装在可动托架1内的作用的部件。
该安装件7如图1(A)、图2(A)所示,配置为,使其位于上述可动托架1的内部的、上述调节用长孔13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位上。
实际上,安装件7通过焊接机构固定在固定于上述可动托架1上的转向柱3上(参照图11(A))。
这里,所谓前后方向,是与转向柱3的长度方向或轴向一致的方向,在图1(A)中,沿着转向柱3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该安装件7的位置如上所述,是可动托架1内部的前后方向,更具体地讲,进行安装以使其位于形成在可动托架1上的调节用长孔1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位上(参照图2(A))。
在沿该前后方向安装的两安装件7、7上分别安装有止动缓冲部件8、8。
由此,在以连结上述可动托架1和固定托架2的锁止轴5的轴部为基准、调节用长孔13与上述可动托架1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时,轴支承在上述锁止轴5上的卡圈部件6不会直接抵接在上述调节用长孔13的长度方向两端上,而抵接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上。
在上述卡圈部件6中存在多个实施方式。
其第1实施方式如图1(C)、图2等所示,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状,在轴向的中央部位上形成有圆筒形状部61,在该圆筒形状部6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圆锥状部62、62。
上述圆筒形状部61是在沿着其轴向的形成区域中、直径在哪个部位上都相同的圆筒形状部分。
该圆锥状部62是形成为圆锥形状以使直径朝向卡圈部件6的轴向的端部逐渐变大的部分。
在该卡圈部件6的直径方向中心的位置上形成有轴支承贯通孔63。
该卡圈部件6呈大致绕线筒(线轴)形状,相对于轴向的中央为左右对称形状。
作为卡圈部件6的第2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形成为,使轴向的中央部位为最小直径部64、直径朝向轴向的两侧逐渐变大。
此外,沿着轴向的外周的形状为在轴向中央部位变细的大致圆弧状。进而,作为第3实施方式,卡圈部件6如图6、图7所示,存在做成了完全的圆筒形状的结构。
即,是沿着轴向、在所有的位置上直径都相等地形成的结构。
止动缓冲部件8作为主要的结构由弹性主体部81和突起部82形成。
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由橡胶、合成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上述弹性主体部81及突起部82一体地形成。
该弹性主体部81呈大致厚板形状,作为上述被抵接面811,在伸缩调节时为卡圈部件6抵接的面。
被抵接面81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或正方形状。
并且,该被抵接面811从宽度方向两端侧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6上后,隔开时间差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或接近。
该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811a、811a是在上述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抵接时最初抵接的部位。
此外,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811b在上述两端部811a、811a抵接在卡圈部件6上后、隔开时间差抵接或接近(参照图4(A)至图4(C)、图5至图7等)。
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的中央部811b是指轴向的中心点及其附近的区域。
在被抵接面811上,如图2(A)、图8(A)及图8(C)、图9、图10等所示,沿着其上下方向形成为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凹面。
此外,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且上下方向的圆弧状凹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与上述卡圈部件6的圆弧形状部61的直径大致相等,该圆弧状凹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与上述卡圈部件6抵接在被抵接面811上的部位的直径大致相等(参照图8(C))。
此外,该弧状面是其轴向沿着弹性主体部81的宽度方向形成的面。
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的突起部82如图8(B)、图9(B)等所示,形成为大致扁平圆筒状,形成为,使其从上述弹性主体部81的背面侧向大致直角方向突出。
在上述安装件7上,形成有止动缓冲部件8的突起部82***嵌合的导引槽71及嵌合孔72(参照图11(B)),止动缓冲部件8的突起部82受上述导引槽71导引,嵌合固定在嵌合孔72中(参照图11(A)至图11(C))。
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的被抵接面811的形状对应于上述卡圈部件6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形状,存在各种实施方式。
首先,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中使用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是被抵接面811沿着宽度方向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同的圆弧状的结构(参照图4、图8)。
并且,设上述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尺寸为Wa。
此外,设上述卡圈部件6的圆筒形状部61的轴向的尺寸为La、设上述两圆锥状部62、62的最外端间的尺寸为Lb。
并且,上述尺寸Wa设定得比尺寸La大、比尺寸Lb小。
即,是La<Wa<Lb(参照图2(B))。
如果通过这样的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的组合进行伸缩调节,则首先,上述卡圈部件6朝向前后方向的任一个止动缓冲部件8移动,在其抵接的瞬间,首先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811a、811a抵接在上述两圆锥状部62、62的倾斜面上。
接着,如果上述卡圈部件6进一步向止动缓冲部件8接近移动,则在该止动缓冲部件8的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811a、811a弹性变形的同时,上述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811b接近、抵接在上述圆筒形状部61上(也有仅接近的情况)。
这样,在止动缓冲部件8的被抵接面811从其宽度方向两端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6的两圆锥状部62、62上的同时,该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或接近于圆筒形状部61。
由此,止动缓冲部件8的容易弹性变形的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位抵接在卡圈部件6的圆锥状部62、62上,止动缓冲部件8不仅在与卡圈部件6的抵接初始阶段中压缩变形,还加上剪切变形等,与通常的整面同时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变形量增大,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负荷。
即,成为所谓的两阶段的抵接动作,在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抵接的瞬间,被抵接面811的两端部811a、811a抵接在卡圈部件6上,隔开时间差被抵接面811的中央部811b抵接在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参照图4)。
由此,能够确保抵接的安静性。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伸缩调节中的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碰抵时的冲击力,能够使安静性和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变好。
接着,在第2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中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被抵接面811沿着宽度方向截面形成为相同的圆弧状(参照图5(A))。
第2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与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相比不是明确地形成了圆筒形状部61与两圆锥状部62、62的结构,而形成为使该卡圈部件6的轴向的中心部作为最小直径部64变细的形状。
由此,与该卡圈部件6抵接的止动缓冲部件8的被抵接面811从宽度方向两端部位抵接在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接着,上述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在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参照图5(B)、图5(C))。
在做成了第2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的情况下,由于外周侧面沿着轴向形成为圆弧状,所以抵接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8的被抵接面811从宽度方向两端部811a、811a到中央部811b上的行程具有连续性,能够进行很安静的伸缩调节操作。
接着,在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中使用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形成为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位突出的形状。
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存在两个类型,在第1类型中,如图6(A)、图9所示,沿着宽度方向以圆弧状成为凹形状。第2类型如图7(A)、图10所示,在被抵接面81 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811a、811a上,形成有以大致凸缘形状从外周突出的端缘突出部811c、811c。
该端缘突出部811c形成为截面大致三角形状。
并且,两端缘突出部811c、811c之间的中央部811b是平坦面、即圆筒形状。
哪种类型都是两端部811a、811a比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811b突出的形状。
如果通过这样的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的组合进行伸缩调节,则首先上述卡圈部件6朝向前后方向的任一个止动缓冲部件8移动,在抵接的瞬间,首先第1类型的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811a、811a抵接在圆筒状的上述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接着两端部811a、811a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被压缩,中央部811b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也有只接近的情况)[参照图6(B)、图6(C)]。
接着,在第2类型的情况下,上述被抵接面811的宽度方向两端缘突出部811c、811c抵接在圆筒状的上述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接着两端缘突出部811c、811c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被压缩,中央部811b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6的外周侧面上(也有只接近的情况)[参照图7(B)、图7(C)]。
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伸缩调节中的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碰抵时的冲击力,能够使安静性和伸缩调节的操作感觉变好。
如上所述,作为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中使用的止动缓冲部件8,表示了第1、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但并不限于这些组合,也可以适当地设定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的组合,例如,也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的卡圈部件6上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缓冲部件8。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12(A)的曲线图表示在使用本发明的对策后、发挥用粗线描绘的性能。
显示出,在该对策后,卡圈部件6与止动缓冲部件8抵接到停止的行程变长。
由此,显示出对策前与对策后的发生G、即冲击降低。
图12(B)表示伸缩调节时的、卡圈部件6碰撞在止动缓冲部件8上时的速度差异带来的冲击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在所有的伸缩速度中都能够看出抵接时的冲击的降低。

Claims (4)

1.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部分构成:
可动托架,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调节用长孔;
固定托架;
锁止轴,贯通到上述两调节用长孔中,将上述可动托架支承在上述固定托架上;
卡圈部件,通过该锁止轴轴支承在上述可动托架内,并且能够与上述锁止轴一起沿上述可动托架内部的前后方向移动;
止动缓冲部件,安装在上述可动托架内的、上述调节用长孔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位上,并且形成有上述卡圈部件抵接的被抵接面;
上述卡圈部件在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圆筒形状部;
上述卡圈部件形成有随着朝向上述圆筒形状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状部;
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与上述卡圈部件抵接时,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上述被抵接面从宽度方向两端部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的上述圆锥状部上的同时,隔开时间差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
2.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部分构成:
可动托架,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调节用长孔;
固定托架;
锁止轴,贯通到上述两调节用长孔中,将上述可动托架支承在上述固定托架上;
卡圈部件,通过该锁止轴轴支承在上述可动托架内,并且能够与上述锁止轴一起沿上述可动托架内部的前后方向移动;
止动缓冲部件,安装在上述可动托架内的、上述调节用长孔的前后方向两侧部位上,并且形成有上述卡圈部件抵接的被抵接面;
上述卡圈部件在轴向中央部为最小直径部;
上述卡圈部件沿着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使得随着朝向轴向两侧直径逐渐变大;
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与上述卡圈部件抵接时,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上述被抵接面从宽度方向两端部抵接在上述卡圈部件上的同时,隔开时间差宽度方向中央部位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抵接面在宽度方向为截面大致圆弧凹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止动缓冲部件的上述被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端上形成有端缘突出部。
CN2008101315357A 2007-08-17 2008-07-16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7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2984 2007-08-17
JP2007-212984 2007-08-17
JP2007212984A JP4435219B2 (ja) 2007-08-17 2007-08-17 ステアリングホィー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7402A CN101367402A (zh) 2009-02-18
CN101367402B true CN101367402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01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53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7402B (zh) 2007-08-17 2008-07-16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51742B2 (zh)
EP (1) EP2025576B1 (zh)
JP (1) JP4435219B2 (zh)
CN (1) CN101367402B (zh)
ES (1) ES238217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868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28582B2 (ja) * 2009-06-30 2014-02-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62115B2 (ja) * 2010-01-20 2015-01-2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1050683A1 (de) * 2011-05-27 2012-11-29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765057B1 (en) * 2011-09-29 2017-05-17 NSK Ltd. Telescopic steering device
JP5724800B2 (ja) * 2011-09-29 2015-05-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26176B2 (ja) * 2011-10-11 2014-11-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61036B2 (ja) * 2012-01-10 2015-08-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2100626B3 (de) 2012-01-25 2013-02-21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2104644B3 (de) * 2012-05-30 2013-08-08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912970B2 (ja) * 2012-07-28 2016-04-2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390522B1 (ko) * 2012-09-11 2014-05-07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EP3197746B1 (en) * 2014-09-22 2019-10-23 NSK Americas, Inc. Improved energy absorption module f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958589B2 (ja) * 2015-04-10 2016-08-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5215433A1 (de) * 2015-08-13 2017-02-16 Thyssenkrupp Ag Klemmvor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JP6635297B2 (ja) 2016-02-19 2020-01-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8216350B (zh) * 2016-12-22 2019-10-2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用齿条齿轮组和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以及车辆
WO2018181304A1 (ja) * 2017-03-27 2018-10-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2298332B (zh) * 2019-07-26 2024-06-14 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一种调节衬套、转向管柱及车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0327A (ja) * 2005-02-28 2006-09-14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CN1840403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3952U (ja) 1984-03-05 1985-09-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ブロツク付きvベルト
JPS6428365A (en) 1987-07-24 1989-01-30 Hitachi Ltd Continuous liquid metal supplying device
US5788277A (en) * 1995-03-30 1998-08-04 Nsk Ltd. Tilt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JP3945706B2 (ja) * 2002-07-31 2007-07-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JP4354742B2 (ja) * 2003-05-27 2009-10-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6250327A (ja) 2005-03-14 2006-09-21 Ntn Corp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およびスラストころ軸受の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0327A (ja) * 2005-02-28 2006-09-14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CN1840403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44657A1 (en) 2009-02-19
EP2025576B1 (en) 2012-03-07
JP4435219B2 (ja) 2010-03-17
ES2382172T3 (es) 2012-06-06
EP2025576A3 (en) 2009-09-30
CN101367402A (zh) 2009-02-18
EP2025576A2 (en) 2009-02-18
US8051742B2 (en) 2011-11-08
JP2009045992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7402B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WO2012173143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438878B (zh)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JP4890615B2 (ja) 自動車の座席のための衝撃時の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その装置を備える座席および自動車
CN101434253B (zh) 汽车转向柱的缩进-倾斜装置
WO2015056538A1 (ja) 位置調節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175486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147229B1 (de) Schuh mit einer federpositionsbegrenzung bzw.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m solchen schuh
WO2013094105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1544075A1 (en) Vehicle impact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column device
JP6135205B2 (ja) ロールロッド
CN109562776B (zh) 低初始阻力转向柱碰撞设备
JP2013032092A (ja) 鉄道車両用連結装置
KR101615224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장치
EP2861478A2 (de) Arretiervorrichtung zum arretieren einer bewegbaren komponente
JP3945495B2 (ja) 自動車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エネルギー吸収システムの変形可能な金属カプセル型装置
JP2008018820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KR102167920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KR101421335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DE102014201573A1 (de) Vorderachse für ein Fahrzeug
KR20160023943A (ko)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DE102009053125A1 (de) Einrichtung zur aktiven Höhenverstellung einer Karosserie eines Fahrzeuges
KR102453784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JP62634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0602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