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8931A - 造纸用成型网 - Google Patents

造纸用成型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8931A
CN101168931A CNA2007100316216A CN200710031621A CN101168931A CN 101168931 A CN101168931 A CN 101168931A CN A2007100316216 A CNA2007100316216 A CN A2007100316216A CN 200710031621 A CN200710031621 A CN 200710031621A CN 101168931 A CN101168931 A CN 101168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bottom layer
contact bottom
dimensional compound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31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31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89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8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造纸用成型网,其结构包括:一组成纸面层纬线、一组接触底层经线、一组接触底层纬线、一组立体复合经线;所述立体复合经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包括抗弯刚度相同的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立体复合经线与成纸面层纬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述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经线组成总经线***,该总经线***在垂直纸机运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综构成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发明的造纸用成型网具有均匀排布的网孔,好的脱水性能,长使用寿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能降低成型网不良厚度的,在生产过程中用同样数量或同样产能的设备提供更多品种。

Description

造纸用成型网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织物,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造纸用成型网。
背景技术
在造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设备及工序将纸浆变成纸,其中长网造纸机是造纸行业企业的主要设备,在长网造纸机造纸过程中,纸浆被输送到流浆箱,并通过流浆箱喷射到成型网面上,成型网是由高分子材料织造而成的环形无端的网带,在造纸机上,成型网在胸辊、伏辊、驱网辊、导网辊等多个导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网案上的各种脱水装置位于成型网接触底层的下侧,比如吸水箱、刮水板,纸浆被喷射到成型网带的成纸面层,随网带运行过程中,纸浆中的水分及其他液体被过滤,纸浆中的原料纤维从水介质中分离出来,在成型网的成纸面层形成湿纸幅,并在真空伏辊之后通过转移装置进入压榨区。
湿纸幅离开成形区后进入压榨区,在压榨区有另一种造纸织物,我们称之为“压榨毛毯”,压榨毛毯为无端环形织物,压榨毛毯在一组或多组压榨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来自压榨辊的压力去除湿纸幅中多余的水分,并通过压榨毛毯来增强对湿纸幅中多余的水分的去除能力。
湿纸幅通过压榨区后,被输送到干燥区,在干燥区进一步除去纸幅中的水分,以达到后道工序的处理及包装要求。
生产造纸用环形无端织物,一般有两种织造方法,一种是织造用的经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纸机运行方向(MD)的纱线是一致的,织造用的纬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垂直纸机运行方向(CMD)的纱线是一致的,也就是平织法织造,再通过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均已知晓的接头工序,将片状网带变成无端环形网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通过无端织造方法织造成连续的无端环形网带,织造用的经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垂直纸机运行方向(CMD)的纱线是一致的,织造用的纬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纸机运行方向(MD)的纱线是一致的。上述两种方法再本行业是公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织物,是指上述任何一种方法生产的造纸织物。
在本专利描述中,采用纺织行业及造纸行业一般通用性术语,解释如下:
MD:造纸机的运行方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
CMD:造纸机的运行方向垂直的横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的垂直方向。
经线:在造纸机运行方向上,即MD方向构成成型网纵向结构的纱线。
纬线:在垂直造纸机运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构成成型网横向结构的纱线。
成纸面层:在造纸机上的成型网可以为多层结构,与纸浆接触,并对纸纤维起直接支撑作用的面层。
接触底层:在造纸机上的成型网可以为多层结构,与造纸机成型湿部的脱水元件接触的底层。
本说明书中,包括成纸面层经线简称面经;成纸面层纬线简称面纬;接触底层经线简称底经;接触底层纬线简称底纬。
经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上方。
纬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下方。
飞数:纺织行业中,织物弯曲规律完全相同的相邻近的两个纱线的错位数量,依次同方向错位。
在造纸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成纸面层网孔细小均匀的成型网,提高成纸面层对纸浆纤维的支撑能力,同时要保证成型网的脱水能力,以便湿纸幅被传送到造纸机的压榨和干燥部分时减少湿纸幅的含水量。成型网具有薄的厚度不仅可以提高网的脱水性能,还对降低造纸机的能耗有积极的作用。
成型网在造纸机上运行的寿命是衡量成型网质量的重要指标,长的运行寿命可以减少纸机的停机时间提高造纸生产的效率,而成型网的运行寿命决定于成型网的接触底层的耐磨能力,这与底纬的直径和底纬的单个弯曲长度又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成型网的结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成型网的运行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成型网的性能,已经设计出了三层成型网,使得成型网的成纸面层具有细小的网眼,薄的厚度,好的脱水性能,例如已经设计出了多层成型网,200480007304和美国6896009B2,6959737B2公开的多层成型网,在接触底层经线和缝合MD纱线共同与底纬交织形成二个相邻的纱线结,即纬浮点,即同一根底纬上的相邻的二个纬浮点是由一根底经和一根缝合MD纱线形成,为保证底纬的弯曲量,缝合MD纱线需要与底经有相同的织造张力,从而又要提高相应的面纬的硬度,这样就需要至少三种经线由至少三个独立的送经装置来织造,所有这些都造成织造难度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加大;同时缝合MD纱线对的二根缝合MD纱线分别与不同数量的顶部CMD纱线交织,这会造成二根缝合MD纱线与底纬的作用力不同,产生成型网结构稳定性方面的不足。
上述已经设计出了三层成型网,因其需要至少三种经线由至少三个独立的送经装置来织造,在同一次整经中,可以织造成纸面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经线分离的三层造纸织物,但是不能织造成纸面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经线变成一组经线的两层或两层半造纸织物,这样在用同样数量的生产设备上不能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以满足更多不同造纸工厂的需求。
上述内容说明了均匀排布的网孔、保证成型网的脱水性能,提高使用寿命,提高成型网的结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用同样数量或同样产能的设备提供更多品种以满足更多不同造纸工厂的需求,是成型网应有的重要性能及生产中有必要考虑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均匀排布的网孔,好的脱水性能,长使用寿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能降低成型网不良厚度的,在生产过程中用同样数量或同样产能的设备提供更多品种以满足更多不同造纸工厂的需求的造纸用成型网。
本发明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结构包括:一组成纸面层纬线、一组接触底层经线、一组接触底层纬线、一组立体复合经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复合经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包括抗弯刚度相同的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立体复合经线与成纸面层纬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包括成纸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所述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经线组成总经线***,所述总经线***在垂直纸机运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综构成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结构由8根接触底层经线和8根或16根立体复合经线构成一个基本循环组织。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所述的接触底层经线穿过接触底层纬线的顺序方式为:连续穿过四根的上方,再穿过一根的下方,再穿过二根的上方,再穿过一根的下方;每根接触底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纬线的交织顺序方式相同,相邻的接触底层经线沿相同的纸机运行方向彼此错位3根接触底层纬线。所述的接触底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每个纬浮点与另一个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这样每个纬浮点的产生是由底经与底纬以相同的作用力造成,而与面纬的硬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穿过相同数量的成纸面层纬线的上面。二根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纬的作用力相同,对成型网结构稳定性方面有提高作用,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接触底层纬线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接触底层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成纸面层经线和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造纸成型织物的成纸面层。接触底层经线、接触底层纬线,构成造纸成型织物的接触底层。因此只需要二种经线由二个独立的送经装置来织造,降低了织造过程中的成本和控制难度,在同一次整经中,可以织造面经与底经分离的三层造纸织物,也能织造面经与底经变成一组经线的两层或两层半造纸织物,这样在用同样数量的生产设备上能够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以满足更多不同造纸工厂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造纸用成型网的成纸面层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接触底层的俯视图;
图3A-图3H是图1和图2所示成型网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4A-图4H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5A-图5H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6A-图6H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7A-图7H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8A-图8H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俯视图;
图10A-图10H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具体的说明。
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号代表同一个纱线或部件,为方便阅读,对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放大。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种16综三层造纸用成型网,图中所示的是该成型网的一个基本循环组织,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层成型网的成纸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立体复合经线141-148和32根面纬1101-1132组成的成纸面层交织部分,它们以平纹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例如,面纬1101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1的下面,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2、143、144、145的上面,再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6的下面,再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7、148的上面等等依此类推;面纬1102穿过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1、142、143的上面,立体复合经线144的下面,再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5、146的上面,再穿过立体复合经线147的下面,立体复合经线148的上面,等等依此类推。
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接触底层的结构,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包括8根底经101-108和16根底纬181-196,底经与底纬以四上/一下/二上/一下的飞数为3的形式斜纹交织。例如底经101穿过底纬181-184的上方,穿过底纬185的下方,穿过186、187的上方,穿过188的下方等等依此类推,相邻的底经102穿过底纬181、182的上方,穿过183的下方,穿过184-187的上方,穿过188的下方等等依此类推,由此可以看出,底纬的纬浮点是成对出现的,2个相邻的底经共同与底纬交叉,使得底纬直径为0.35mm-0.40mm时,经线的直径可以小于0.18mm,这样就减小了因为经线直径的加大所造成的三层成型网的不良厚度。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8根立体复合经线,第一立体复合经线141、143、145、147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142、144、146、148,其中立体复合经线141、142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143、144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145、146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147、148为一对,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1。
图3A--图3H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显示了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141穿过面纬1101的上面/面纬1102的下面/面纬1103的上面/面纬1104-1112的下面,再穿过底纬185的下面,穿过面纬1113的上面/面纬1114的下面/面纬1115的上面/面纬1116的下面/面纬1117的上面/面纬1118的下面/面纬1119的上面/面纬1120-1128的下面,穿过底纬193的下面,穿过面纬1129的上面/面纬1130的下面/面纬1131的上面/面纬1132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经线142穿过面纬1101-1104的下面/面纬1105的上面/面纬1106的下面/面纬1107的上面/面纬1108的下面/面纬1109的上面/面纬1110的下面/面纬1111的上面/1112-1120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1121的上面/面纬1122的下面/面纬1123的上面/面纬1124的下面/面纬1125的上面/面纬1126的下面/面纬1127的上面/面纬1128-1132的下面,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1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142穿过8根面纬的上面。第一立体复合经线1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142的抗弯刚度相同。
由图1、图2和图3A--图3H所示,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底纬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相邻的二个纬浮点之间被七根接触底层纬线隔开。例如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经线141穿过底纬185和底纬193的下面形成二个纬浮点,其间有七根底纬186-192。立体复合经线141与底纬185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底经101、108与底纬185所形成的二个纬浮点相邻的位置或中间的位置。
由图1、图2和图3A--图3H所示,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例如第一立体复合经线141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142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在面纬1104、1112的下侧交叉,在这个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第一立体复合经线141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142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第二实施例
由图4A--图4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24综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4A--图4H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32根面纬2101-2132,16根立体复合经线241-256。
由图4A--图4H所示,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16根立体复合经线,第一立体复合经线241、243、245、247、249、251、253、255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242、244、246、248、250、252、254、256,其中立体复合经线241、242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243、244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245、246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247、248为一对,等等依此类推。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2比1。
图4A--图4H所示,显示了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241穿过面纬2101的上面/面纬2102的下面/面纬2103的上面/面纬2104的下面/面纬2105的上面/面纬2106的下面/面纬2107的上面/面纬2108-2124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2125的上面/面纬2126的下面/面纬2127的上面/面纬2128的下面/面纬2129的上面/面纬2130的下面/面纬213 1的上面/面纬2132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经线242穿过面纬2101-2108的下面/面纬2109的上面/面纬2110的下面/面纬2111的上面/面纬2112的下面/面纬2113的上面/面纬2114的下面/面纬2115的上面/面纬2116的下面/面纬2117的上面/2面纬118的下面/面纬2119的上面/面纬2120的下面/面纬2121的上面/面纬2122的下面/面纬2123的上面/面纬2124-2132的下面,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2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242穿过8根面纬的上面。第一立体复合经线2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242的抗弯刚度相同。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复合经线的数量多出一倍,因此具有更好的MD方向的稳定性和更加细小均匀的成纸面层网孔。
由图4A--图4H所示,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底纬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相邻的二个纬浮点之间被七根底纬隔开。例如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经线241穿过底纬188的下面和立体复合经线242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二个纬浮点,其间有七根底纬189-195。立体复合经线241与底纬188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底经101、102与底纬188所形成的二个纬浮点相邻的位置或中间的位置。立体复合经线242与底纬196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底经101、102与底纬196所形成的二个纬浮点相邻的位置或中间的位置。
由图4A--图4H所示,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例如第一立体复合经线241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242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在面纬2108、2124的下侧交叉,在这个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第一立体复合经线241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242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第三实施例
由图5A--图5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16综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5A--图5H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32根面纬3101-3132,8根立体复合经线341-348。
由图5A--图5H所示,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8根立体复合经线,第一立体复合经线341、343、345、347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342、344、346、348,其中立体复合经线341、342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343、344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345、346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347、348为一对等等依此类推。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每对的二根立体复合经线共同形成一根成纸面层经线的纱线路径,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1。
图5A--图5H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显示了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341穿过面纬3101的上面/面纬3102的下面/面纬3103的上面/面纬3104的下面/面纬3105的上面/面纬3106的下面/面纬3107的上面/面纬3108-3124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3125的上面/面纬3126的下面/面纬3127的上面/面纬3128的下面/面纬3129的上面/面纬3130的下面/面纬3131的上面/面纬3132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经线342穿过面纬3101-3108的下面/穿过底纬183的下面,穿过面纬3109的上面/面纬3110的下面/面纬3111的上面/面纬3112的下面/面纬3113的上面/面纬3114的下面/面纬3115的上面/面纬3116的下面/面纬3117的上面/面纬3118的下面/面纬3119的上面/面纬3120的下面/面纬3121的上面/面纬3122的下面/面纬3123的上面/面纬3124-3132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3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342穿过8根面纬的上面。第一立体复合经线3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342的抗弯刚度相同。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复合经线的数量相同,成纸面层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而在MD方向比第一实施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由图5A--图5H所示,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接触底层纬线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接触底层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项链相邻的二个纬浮点之间被15根接触底层纬线隔开。例如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经线341穿过底纬188的下面形成纬浮点,立体复合经线342穿过底纬183的下面形成纬浮点。立体复合经线341与底纬188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底经101和102与底纬188所形成的二个纬浮点相邻的位置或中间的位置。立体复合经线342与底纬183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底经102、103与底纬183所形成的二个纬浮点相邻的位置或中间的位置。
由图5A--图5H所示,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第四实施例
由图6A--图6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16综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6A--图6H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16根面纬4101、4103、4105、4107、4109、4111、4113、4115、4117、4119、4121、4123、4125、4127、4129、4131,8根立体复合经线441-448。
由图6A--图6H所示,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8根立体复合经线,第一立体复合经线441、443、445、447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442、444、446、448,其中立体复合经线441、442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443、444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445、446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447、448为一对等等依此类推。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1。
图6A--图6H所示,显示了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441穿过面纬4101的上面/4103、4105、4107、4109、4111的下面,穿过底纬185的下面,穿过面纬4113的上面/面纬4115的下面/面纬4117的上面/面纬4119、4121、4123、4125、4127的下面,穿过底纬193的下面,穿过面纬4129的上面/面纬4131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经线442穿过面纬4101、4103的下面/穿过面纬4105的上面/面纬4107的下面/面纬4109的上面/面纬4111、4113、4115、4117、4119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4121的上面/面纬4123的下面/面纬4125的上面/面纬4127、4129、4131的下面,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441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442穿过2根面纬的上面。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复合经线的数量相同,面纬减少一半,具有高滤水性的特点,适用于长纤维、高克重纸种的抄造。
由图6A--图6H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接触底层纬线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相邻的二个纬浮点之间被7根底纬隔开。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第五实施例
由图7A--图7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24综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7A--图7H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16根面纬5101、5103、5105、5107、5109、5111、5113、5115、5117、5119、5121、5123、5125、5127、5129、5131,16根立体复合经线541-556。
由图7A--图7H所示,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16根立体复合经线,第一立体复合经线541、543、545、547、549、551、553、555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542、544、546、548、550、552、554、556,其中立体复合经线541、542为一对,立体复合经线543、544为一对等等依此类推。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2比1。
图7A--图7H所示;显示了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穿过8根面纬的上面。
与第四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复合经线的数量多出一倍,因此具有更好的MD方向的稳定性和更加细小均匀的成纸面层网孔。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底纬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底纬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或处于中间的位置。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交叉的方式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第六实施例
由图8A--图8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16综多层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8A--图8H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16根面纬6101、6103、6105、6107、6109、6111、6113、6115、6117、6119、6121、6123、6125、6127、6129、6131,8根立体复合经线641-648。
与第三实施例相比,面纬数量减少一半,其他如立体复合经线、面纬、底经、底纬等连接及交叉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第三实施例相比,具有高滤水性的特点,适用于长纤维、高克重纸种的抄造。
第七实施例
由图9和图10A--图10H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16综多层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俯视图和MD方向的剖视图;其8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8个剖视的位置相同。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32根面纬7101-7132,8根立体复合经线741-748。
由图10A--图10H所示,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8根立体复合经线,这些立体复合经线对是成纸面层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并以斜纹的方式排布于成纸面层,立体复合经线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1。
图10A--图10H所示,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741穿过面纬7101-7104的下面/面纬7105、7106的上面/面纬7107的下面/面纬7108、7109的上面/面纬7110-7120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7121、7122的上面/面纬7123的下面/7面纬124、7125的上面/面纬7126-7132的下面,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每根立体复合经线与面纬和底纬的交织顺序方式相同,相邻的立体复合经线沿相同的纸机运行方向彼此错位3根底纬。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滤水性能和在MD方向比第一实施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第八实施例
由图11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16综多层造纸用成型网。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成纸面层的俯视图,与第七实施例相同,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16根底纬181-196,32根面纬8101-8132,8根立体复合经线841-848。
与第七实施例不同的是,立体复合经线穿过面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经线841穿过面纬8101-8104的下面/面纬8105-8107的上面/面纬8108-8120的下面,穿过底纬188的下面,穿过面纬8121-8123的上面/面纬8124-7132的下面,穿过底纬196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每根立体复合经线与面纬和底纬的交织顺序方式相同,相邻的立体复合经线沿相同的纸机运行方向彼此错位3根接触底层纬线。
与第七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滤水性能。
在本发明的造纸织物结构中,纱线的选用是根据造纸工艺和造纸设备对造纸织物的要求来确定,例如可以选用单丝、复丝、加捻复丝、纱线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扁方形、椭圆形等等,纱线的材料可以是聚酯、尼龙、聚丙烯、芳族聚酰胺,而使用最多的是本行业通常使用的聚酯和尼龙。
上述实施例以图示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以图示方式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由权力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造纸用成型网,其结构包括:一组成纸面层纬线、一组接触底层经线、一组接触底层纬线、一组立体复合经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复合经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包括抗弯刚度相同的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立体复合经线与成纸面层纬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
所述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经线组成总经线***,该总经线***在垂直纸机运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综构成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所述的接触底层经线穿过接触底层纬线的顺序方式为:连续穿过四根的上方,再穿过一根的下方,再穿过二根的上方,再穿过一根的下方;每根接触底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纬线的交织顺序方式相同,相邻的接触底层经线沿相同的纸机运行方向彼此错位3根接触底层纬线;
所述的接触底层经线与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每个纬浮点与另一个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经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穿过相同数量的成纸面层纬线的上面;
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接触底层纬线下侧,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与接触底层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
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在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
在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成纸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经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2.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立体复合经线与成纸面层纬线以平纹方式交织。
3.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第一立体复合经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经线可以完全相同,各自独立,并与成纸面层纬线以斜纹方式交织时。
4.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成纸面层纬线与接触底层纬线的数量之比为1比1或2比1。
5.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经线***,当接触底层经线和立体复合经线数量相同时,立体复合经线与接触底层经线可以相互替代。
6.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纬浮点,位于接触底层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形成的二个相邻的纬浮点中间的位置;立体复合经线和接触底层纬线交织所形成的相邻的二个纬浮点之间被8n-1根接触底层纬线隔开,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7.由权力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成型网,其特征在于:接触底层经线具有第一直径,接触底层纬线具有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47至1比2.35之间。
CNA2007100316216A 2007-11-23 2007-11-23 造纸用成型网 Pending CN1011689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316216A CN101168931A (zh) 2007-11-23 2007-11-23 造纸用成型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316216A CN101168931A (zh) 2007-11-23 2007-11-23 造纸用成型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931A true CN101168931A (zh) 2008-04-30

Family

ID=3938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316216A Pending CN101168931A (zh) 2007-11-23 2007-11-23 造纸用成型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89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005A (zh) * 2009-09-09 2010-03-10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8A (zh) * 2009-12-08 2011-06-08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4B (zh) * 2009-09-09 2014-04-16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005A (zh) * 2009-09-09 2010-03-10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4B (zh) * 2009-09-09 2014-04-16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5B (zh) * 2009-09-09 2014-04-16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8A (zh) * 2009-12-08 2011-06-08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067C (zh) 具有接结纱线的织物
CN1993519B (zh) 具有最佳纸幅成形特性的成对经纱三层成形织物
KR101262015B1 (ko) 고섬유 지지구조를 갖는 안정한 성형용 직물
CA2143218C (en) Press fabrics for paper machines
EP0549147B1 (en) Press fabrics for paper machines
CN101195973A (zh) 造纸用成形织物
CN102057091B (zh) 高纤维支撑物内在经纱连接的复合成形织物
CN1015698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16893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117778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12621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MX2009000877A (es) Tela para secadora.
CN10209427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EP2337893B1 (en) Papermaking fabric,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the forming section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CN10164400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4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0523369C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6440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607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6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220035046U (zh) 一种提高成型网使用寿命的耐磨成形网
CN102094348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5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8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7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4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