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9810B -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 Google Patents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9810B
CN101569810B CN200910040020.0A CN200910040020A CN101569810B CN 101569810 B CN101569810 B CN 101569810B CN 200910040020 A CN200910040020 A CN 200910040020A CN 101569810 B CN101569810 B CN 101569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ompound
yarn
face
compound yar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400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9810A (zh
Inventor
袁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400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9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8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一组立体复合纱线,所述立体复合纱线,每两根相邻形成一对与面纬和底纬交织,每对包括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每根立体复合纱线包括成纸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纱线对的至少一根与接触底层纱线交织,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至少一根底纬下侧。本发明的过滤及造纸用成型织物具有均衡的面层和底层结构,好的脱水性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MD方向的强度,长使用寿命,并能降低成型织物不良厚度。

Description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背景技术
在造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设备及工序将纸浆变成纸,其中长网造纸机是造纸行业企业的主要设备,在长网造纸机造纸过程中,纸浆被输送到流浆箱,并通过流浆箱喷射到成型织物面上,成型织物是由高分子材料织造而成的环形无端的网带,在造纸机上,成型织物在胸辊、伏辊、驱网辊、导网辊等多个导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网案上的各种脱水装置位于成型织物接触底层的下侧,比如吸水箱、刮水板,纸浆被喷射到成型织物带的成纸面层,随网带运行过程中,纸浆中的水分及其他液体被过滤,纸浆中的原料纤维从水介质中分离出来,在成型织物的成纸面层形成湿纸幅,并在真空伏辊之后通过转移装置进入压榨区。 
湿纸幅离开成形区后进入压榨区,在压榨区有另一种造纸织物,我们称之为“压榨毛毯”,压榨毛毯为无端环形织物,压榨毛毯在一组或多组压榨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来自压榨辊的压力去除湿纸幅中多余的水分,并通过压榨毛毯来增强对湿纸幅中多余的水分的去除能力。 
湿纸幅通过压榨区后,被输送到干燥区,在干燥区进一步除去纸幅中的水分,以达到后道工序的处理及包装要求。 
生产造纸用环形无端织物,一般有两种织造方法,一种是织造用的经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纸机运行方向(MD)的纱线是一致的,织造用的纬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垂直纸机运行方向(CMD)的纱线是一致的,也就是平织法织造,再通过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均已知晓的接头工序,将片状网带变成无端环形网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通过无端织造方法织造成连续的无端环形网带,织造用的经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垂直纸机运行方向(CMD)的纱线是一致的,织造用的纬线与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纸机运行方向(MD)的纱线是一致的。上述两种方法再本行业是公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织物,是指上述任何一种方法生产的造纸织物。 
在本专利描述中,采用纺织行业及造纸行业一般通用性术语,解释如下: 
MD:造纸机的运行方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 
CMD:造纸机的运行方向垂直的横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的垂直方向。 
经线:在造纸机运行方向上,即MD方向构成成型织物纵向结构的纱线。 
纬线:在垂直造纸机运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构成成型织物横向结构的纱线。 
成纸面层:在造纸机上的成型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纸浆接触,并对纸纤维起直接支撑作用的面层。 
接触底层:在造纸机上的成型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造纸机成型湿部的脱水元件接触的底层。 
本说明书中,包括成纸面层经线简称面经;成纸面层纬线简称面纬;接触底层经线简称面底经;接触底层纬线简称底纬。 
经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上方。 
纬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下方。 
飞数:纺织行业中,织物的弯曲规律完全相同的相邻近的两根经线错位的纬线数量,依次同方向错位。 
在造纸或对细小物质的过滤过程中,要求织物具有薄的厚度、小的网孔、高的细小物质留着率、强的脱水性能、较低的能耗等等,但是这些要求使得织物的经线和纬线的直径较小,因此对接触底层的耐磨性、织物在机器上运转的强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设计出了多层成型织物,例如97182244.2、97182245.X、02141980.9、02800379.9、200510076510.8、200610135708、200710100644.8、200710101972、200710162355和美国5881764、5967195、6123116、6145550、6745797、6837277、6896009、6959737、7059357、7243687、7275566、7487805公开的多层成型织物,这些成型织物提供了非常细小的成纸面层的网孔,但从另一个方面产生织物面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均衡性不足;或者在接触底层提供了比成纸面层过多的经线而造成接触底层网孔的细小而影响滤水的效果。 
因此,同时不希望细小网孔的纱线的直径小产生织物耐磨性方面的不足,另外成型织物在造纸机上高速运行时应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好的脱水效果,以便保证造纸的顺利进行和成型织物长的使用寿命,长的运行寿命可以减少纸机的停机时间,提高造纸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均衡的面层和底层结构,好的脱水性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MD方向的强度,长使用寿命,并能降低成型织物不良厚度的过滤及造纸用成型织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织物,其结构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一组立体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立体复合纱线每两根相邻形成一对与面纬和底纬交织,每对包括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每根立体复合纱线包括成纸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纱线对的至少一根与接触底层纱线交织,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至少一根底纬下侧;相邻的2根立体复合纱线在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非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显交叉状态;在相邻的2根立体复合纱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位置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非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第一数量的面经,第二数量的立体复合纱线对,第三数量的底经,并且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之比为3比4; 
面经、面纬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造纸成型织物的成纸面层;底经和底纬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构成造纸成型织物的接触底层;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不同数量的面纬的上方,面经与面纬和立体复合纱线以一上/二下或二上/二下方式交织; 
立体复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1比1或2比1或3比2; 
所述的造纸织物的面经在相邻的两根立体复合纱线之间与面纬交织,并与该两根立体复合纱线在机器运行方向形成两个相当于面经的交织路径; 
立体复合纱线和底经穿过底纬的交织方式为5综或10综结构,也可以为4综或8综结构,相邻的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可以变更织造的左右顺序,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13至1比2.35之间,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三直径之比为1比0.63至1比1.25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面层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底层的俯视图; 
图3A-图3J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4A-图4E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5A-图5E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6A-图6E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7A-图7E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8A-图8D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图9A-图9E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具体的说明。 
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号代表同一个纱线或部件,为方便阅读,对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放大。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种20综多层成型织物,图中所示的是该成型织物的一个基本循环组织,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111-114,8根底经101-108,4根立体复合纱线141-144,20根面纬1151-1170和10根底纬151-160,从图1中可以看出,织物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的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成纸面层交织部分与面纬以平纹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例如,面经111穿过所有面纬1151、1153、1155、1157、1159、1161、1163、1165、1167、1169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他面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面纬1151穿过面经111、112、立体复合纱线143等的上面,穿过面经113、114、立体复合纱线142的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 
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接触底层的结构,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包括8根底经101-108和10根底纬151-160,底经与底纬是以10综结构的六上/一下/二上/一下的飞数为3的形式斜纹交织。例如底经101穿过底纬157、1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相邻的底经102穿过底纬153、1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其中141、142、143、144分别穿过153、156、158、151的下方形成纬浮点,与102、103、106、107和底纬交织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并且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面经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2,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对 之和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3比4。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4根立体复合纱线,其中的第一立体复合纱线141、143等,第二立体复合纱线142、144等,且相邻两根为一对,即第一立体复合纱线141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142为一对,以此类推。相邻的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可以变更织造的左右顺序。 
图3A--图3J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显示了面经、底经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纱线141穿过面纬1159、1161、1163、1165、1167的上方及其余面纬的下方同时穿过底纬153的下方及其余底纬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纱线142穿过面纬1151、1153、1155、1157、1169的上方及其余面纬的下方同时穿过底纬156的下方及其余底纬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相同数量的面经的上方,例如141和142穿过5根面纬的上方。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之中,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不同数量的面经的上方。 
由图1、图2和图3A--图3J所示,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一根底纬下侧;第一立体复合纱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纱线在从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第一立体复合纱线与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面层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例如第一立体复合纱线141与第二立体复合纱线142在从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在面纬1158、1168的下侧交叉,在这个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第一立体复合纱线141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第二立体复合纱线142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第一立体复合纱线141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第二立体复合纱线142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第二实施例 
由图4A--图4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多层织物的典型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图中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MD方向的典型的剖视图;其5个剖视的位置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的位置相同。从图2和图4A--图4E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101-108,4根面经,20根底纬151-170,40根面纬2151-2190,4根立体复合纱线。 
从图4A--图4E中可以看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织物的立体复合纱线的面层交织部 分和面经与面纬以平纹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例如,面纬2151穿过面经211的上方/第二立体复合纱线242的下方/第一立体复合纱线241的上方/面经212的上方,等等依此类推;面纬2152穿过面经211的下方/第二立体复合纱线242的上方/第一立体复合纱线241的上方/面经212的下方,等等依此类推。 
本实施例的接触底层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底经与底纬以六上/一下/二上/一下的飞数为3的形式斜纹交织,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对之和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3比4。 
从图4A--图4E中可以看出,面经、底经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面纬和底纬的路径,例如立体复合纱线241穿过面纬2169、2171、2173、2175、2177、2179、2181、2183、2185、2187的上方及其余面纬的下方同时穿过底纬153、156的下方及其余底纬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立体复合纱线242穿过面纬2151、2153、2155、2157、2159、2161、2163、2165、2167、2189的上方及其余面纬的下方同时穿过底纬163、166的下方及其余底纬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此类推。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其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相同数量的面经的上方,例如立体复合纱线241、242穿过10根面纬的上方。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之中,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不同数量的面经的上方。 
从图4A--图4E中可以看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位于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二根底纬下侧;例如立体复合纱线241穿过底纬153、156的下方,立体复合纱线241、242在从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在面纬2168、2188的下侧交叉,在这个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立体复合纱线241的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立体复合纱线242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反之亦然。 
第三实施例 
由图5A--图5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织物的典型的剖视图。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4根立体复合纱线,20根面纬3151-3170和10根底纬351-360,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面层相同,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的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面纬以平纹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接触底层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相同,底经与底纬是以10综结构的五上/一下/三上/一下的飞数为3的形式斜纹交织。例如底经301穿过底纬356、3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相邻的底经302穿过底纬353、359 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其中立体复合纱线341、342分别穿过底纬352、356的下方形成纬浮点,与底经304、301和底纬交织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并且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面经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1比2,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对之和与底经的数量之比为3比4。 
第四实施例 
由图6A--图6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织物的典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4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接触底层。从图6A--图6E中可以看出,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底经,4根面经,20根底纬451-470,30根面纬4151-4180,4根立体复合纱线。图中标号:底经401、402、403、404,面经411、412,立体复合纱线441、442。 
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3比2,其他如立体复合纱线、面经、底经、底纬等连接及交叉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五实施例 
由图7A--图7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织物的典型的剖视图。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4根立体复合纱线,20根面纬5151-5170和10根底纬551-560。图中标号:底经501、502、503、504,面经511、512,立体复合纱线541、542。 
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底经与底纬是以5综结构的四上/一下的飞数为2的形式斜纹交织。例如底经501穿过底纬555、5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相邻的底经502穿过底纬552、557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其中立体复合纱线541、542分别穿过底纬554、559的下方形成独立的纬浮点,与底经和底纬交织的纬浮点互相独立出现。其他如立体复合纱线、面经、面纬、底经等连接及交叉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六实施例 
由图8A--图8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织物的典型的剖视图。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4根立体复合纱线,16根面纬6151-6166和8根底纬651-658。图中标号:底经601、602、603、604,面经611、612,立体复合纱线641、642。 
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底经与底纬是以8综结构的四上/一下/二上/一下的飞数为3的形式斜纹交织。例如底经601穿过底纬655、658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相邻的底经602穿过底纬658的下方,立体复合纱线641穿过底纬653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其中立体 复合纱线641、642分别穿过底纬653、656的下方形成的纬浮点,与底经603和底纬653、656交织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其他如立体复合纱线、面经、面纬、底经等连接及交叉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七实施例 
由图9A--图9E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织物的典型的剖视图。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4根立体复合纱线,20根面纬7151-7170和10根底纬751-760。图中标号:底经701、702、703、704,面经711、712,立体复合纱线741、742。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面层相同,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的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面纬以平纹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面层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相同,面经在相邻的两根立体复合纱线之间与面纬交织,并与该两根立体复合纱线在机器运行方向形成两个相当于面经的交织路径。例如面经712穿过面纬7151、7153、7155、7157、7169的上方与立体复合纱线741穿过面纬7159、7161、7163、7165、7167的上方,在MD方向上相当于一根面经的交织路径;面经712穿过面纬7160、7162、7164、7166的上方与立体复合纱线742穿过面纬7152、7154、7156、7158、7168、7170的上方,在MD方向上相当于另一根相邻面经的交织路径。其他如立体复合纱线、底经、底纬等连接及交叉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过滤及造纸织物结构中,纱线的选用是根据过滤及造纸工艺和过滤及造纸设备对织物的要求来确定,例如可以选用单丝、复丝、加捻复丝、纱线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扁方形、椭圆形等等,纱线的材料可以是聚酯、尼龙、聚丙烯、芳族聚酰胺。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当中,面经的直径大约在0.15至0.25mm之间,面纬的直径大约在0.15至0.27mm之间,底经的直径大约在0.17至0.30mm之间,底纬的直径大约在0.20至0.45mm之间,底经与底纬的直径之比为1比1.13至1比2.35之间,面经与底经的直径之比为1比1至1比1.30之间 
上述实施例以图示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以图示方式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一组立体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复合纱线,每两根相邻形成一对与面纬和底纬交织,每对包括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每根立体复合纱线包括成纸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纱线对的至少一根与接触底层纱线交织,位于成纸面层纱线下方并穿过至少一根底纬下侧; 
所述的立体复合纱线,相邻的2根立体复合纱线在与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非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显交叉状态;在相邻的2根立体复合纱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位置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非成纸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第一数量的面经,第二数量的立体复合纱线对,第三数量的底经,并且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之比为3比4; 
面经、面纬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成纸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织物的成纸面层; 
底经和底纬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构成织物的接触底层;
第一立体复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穿过不同数量的面纬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经与面纬和立体复合纱线以一上/二下或二上/二下的方式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复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底经和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1比1或2比1或3比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面经在相邻的两根立体复合纱线之间与面纬交织,并与该两根立体复合纱线在机器运行方向形成两个相当于面经的交织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纱线和底经穿过底纬的交织方式为5综或10综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体复合纱线和底经穿过底纬的交织方式为4综或8综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立体复 合纱线和第二立体复合纱线,可以变更织造的左右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13至1比2.35之间,所述第三直径与第一直径之比为1比1至1比1.30之间。 
CN200910040020.0A 2009-06-05 2009-06-05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9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0020.0A CN101569810B (zh) 2009-06-05 2009-06-05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0020.0A CN101569810B (zh) 2009-06-05 2009-06-05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9810A CN101569810A (zh) 2009-11-04
CN101569810B true CN101569810B (zh) 2014-10-15

Family

ID=4122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4002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9810B (zh) 2009-06-05 2009-06-05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98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6547A (zh) * 2009-12-08 2011-06-08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607B (zh) * 2009-12-08 2016-02-10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8B (zh) * 2009-12-09 2015-10-14 袁丽君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5561679B (zh) * 2016-03-07 2017-07-07 威海丰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塑复合无端过滤网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5462A2 (en) * 2000-10-05 2002-04-10 Weavexx Corporation Triple 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CN101117778A (zh) * 2007-08-30 2008-02-06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4538B2 (en) * 2005-09-22 2009-02-03 Weavexx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trip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non-uniform top CMD floa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5462A2 (en) * 2000-10-05 2002-04-10 Weavexx Corporation Triple 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CN101117778A (zh) * 2007-08-30 2008-02-06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9810A (zh) 2009-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6613B2 (en)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KR100876018B1 (ko) 하부 md사 보다 적은 유효 상부 md사를 갖는 경사접결된 제지용 형성직물
KR100732001B1 (ko) 기계측 너클을 형성하는 기계방향 접결사를 구비한 제지용성형직물
US7861747B2 (en) Forming fabric having exchanging and/or binding warp yarns
US7717141B1 (en) Forming fabric with dual combination binder weft yarns
KR20070033928A (ko) 비균일 상부 cmd 플로트를 구비하는 제지용 삼중층성형직물
KR100880854B1 (ko) 교차방향사 접결 및 2:3의 상부 기계방향사 대 하부기계방향사의 비를 갖는 제지용 형성직물
US20080149213A1 (en) Forming fabric having offset binding warps
CN1015698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US7878224B2 (en) Forming fabric having binding warp yarns
CN101117778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209427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4400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16893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6440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6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4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607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8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0523369C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666005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7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7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8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