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7404B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7404B
CN101167404B CN2006800101947A CN200680010194A CN101167404B CN 101167404 B CN101167404 B CN 101167404B CN 2006800101947 A CN2006800101947 A CN 2006800101947A CN 200680010194 A CN200680010194 A CN 200680010194A CN 101167404 B CN101167404 B CN 101167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eaker unit
curtain
casing
shape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0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7404A (zh
Inventor
佐伯周二
松村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1167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7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3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5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bass reflex type
    • H04R1/2819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bass reflex type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3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 passive diaphragm
    • H04R1/2834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 passive diaphragm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安装在箱体中的扬声器单元;和配置在箱体的内部空间中、物理吸附存在于该箱体的内部空间中的气体的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气体吸附体的平均粒径小于0.1mm。由此,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能够实现低音域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在100~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发挥容积扩大效果,能够实现可进行丰富的低音再现的小型的扬声器装置。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装置,更确定地讲,涉及以小型的箱体实现丰富的低音再现的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因为箱体的内部空间呈现的声音刚性的影响,难以实现能够以小型进行低音再现的扬声器装置。该低音的再现界限是由声音刚性的大小、即箱体内部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的。所以,作为解决该低音再现界限的课题的一个手段,提出了在箱体内部配置活性炭块的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8是以往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剖视图。在图18中,以往的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90、低音用扬声器91、活性炭92、支撑部件93、以及隔膜94。低音用扬声器91安装在箱体90的前面上。活性炭92是平均粒径为0.1mm~0.3mm的粒状的活性炭(以下称作粒状活性炭),以块状配置在箱体90的内部中。此外,活性炭92受箱体90的背面、底面、上面、左右侧面、以及支撑部件93支撑。另外,在支撑部件93上,在其整个表面上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细孔。 
接着,对图18所示的以往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对低音用扬声器91施加电信号,则产生声压。通过该声压,隔膜9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产生变化。此外,通过该压力变化,隔膜94振动。通过隔膜94的振动,配置有活性炭92的空间的压力变化。活性炭92以块状受支撑部件93及箱体90支撑。另外,在支撑部件93的整个表面上,如上所述形成有细孔。因此,伴随着隔膜94的振动带来的压力变化的气体被活 性炭92物理吸附,箱体90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变化被抑制。这里,箱体90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变化被抑制意味着箱体90等价地作为较大容积的箱体来动作。这样,活性炭92通过自身具有的物理吸附效果,发挥将箱体90的内部容积等价地扩大的容积扩大效果。结果,在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即使是小型的箱体,也能够进行宛如将扬声器单元搭载在较大的箱体中那样的低音再现。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昭60-500645号公报 
这里,考虑活性炭92的构造。上述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的活性炭92是将平均粒径是0.1mm~0.3mm的粒状活性炭做成了块状的构造。该粒状活性炭在每一粒上分别形成有无数个细孔。粒状活性炭的每单位重量的比表面积是1000m2/g左右。该细孔如图19所示,大体分为形成在粒状活性炭的表面附近的大孔100、和形成在内部中的微孔101。图19是示意地表示形成在粒状活性炭上的细孔的构造的图。这里,活性炭92发挥上述溶积扩大效果被认为是因为气体被物理吸附到微孔101中。一个大孔100起到作为到达微孔101的通路的作用。 
这里,在平均粒径为0.1mm以上的粒状活性炭中,大孔100所占的体积比率比微孔101所占的体积比率大。因此,粒状活性炭的每个体积的物理吸附效果被限制大孔100的体积比率所大的量。因而,为了得到较大的容积扩大效果,需要将粒状活性炭大量集中、增大活性炭92的体积。但是,在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由于箱体90的内部容积较小,所以能够搭载的活性炭92的体积受到限制。因而,在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由于能够配置在箱体90的内部的活性炭92的体积被限制,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物理吸附效果,期望的低音域的扩大较困难。 
此外,作为气体的通路的大孔100作为抑制到达微孔101的气体的流动的声阻发挥作用。因而,在平均粒径为0.1mm以上的粒状活性炭中,由于大孔100的体积比率较大,所以上述声阻带来的声能的损失也变大。结果,有低音域的声压级大幅降低的问题。 
此外,作为气体的通路的大孔100如果声压的频带变高,则作为通过大孔100的通路自身的空间容积与通路长截断声音的传递的高截止滤波器发挥作用。通过该大孔100的作用,在100~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抑制了气体向微孔101的流入。结果,在100~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几乎不能得到物理吸附效果。因此,如果想要使用平均粒径为0.1mm以上的粒状活性炭作为活性炭92来得到容积扩大效果,则有其利用被限制在100Hz以下的低音专用的扬声器装置中的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低音域的扩大、并且防止声压级的降低、在100~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发挥容积扩大效果的、能够进行丰富的低音再现的小型的扬声器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箱体;扬声器单元,安装在上述箱体上;以及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配置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物理吸附存在于该内部空间的气体,上述气体吸附体的平均粒径小于0.1mm。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有上述气体吸附体的粒径小于0.1mm。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气体吸附体是活性炭。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气体吸附体是由植物、石油类树脂或者煤炭生成的活性炭。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遮蔽气体的第1遮蔽部件;气体吸附体配置在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5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第1遮蔽部件是薄膜状的膜。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5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第1遮蔽部件的内侧,在气体吸附体的上方形成有空间。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5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1遮蔽部件;上述气体吸附体被分割而分别配置在各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各第1遮蔽部件配置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以在与其他第1遮蔽部件之间形成空间。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8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至少在局部形成有开口部的多个壳体;壳体的容积比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体积大;第1遮蔽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5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1遮蔽部件;气体吸附体被分割而分别配置在各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第1遮蔽部件具有:壳体,至少在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以及膜,其外缘部固定在开口部上;被分割的气体吸附体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无源辐射器,该无源辐射器安装在箱体中,通过扬声器单元的振动而驱动。 
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配置在无源辐射器与气体吸附体之间,以在与无源辐射器之间形成空间。 
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板状部件上,在从无源辐射器朝向气体吸附体的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 
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箱体是密闭方式的箱体。 
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声音端口,该声音端口安装在箱体中、将箱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在声音上连接。 
本发明的第16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第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支撑扬声器装置的机壳。 
本发明的第17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6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 扬声器单元具有:音圈;以及振动板,将音圈固定在该振动板的一个面上;扬声器单元将振动板的另一面朝向箱体的内部空间安装。 
本发明的第18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6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遮蔽气体吸附体的第2遮蔽部件;第2遮蔽部件配置在箱体的内部空间中,以将扬声器单元与气体吸附体之间分隔。 
本发明的第19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将扬声器装置配置在内部中的车体。 
本发明的第20技术方案是一种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将扬声器装置配置在内部中的壳体。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由于气体吸附体的平均粒径小于0.1mm,所以与平均粒径为0.1mm以上的以往的气体吸附体相比,物理吸附气体的微孔的体积比率变大。因此,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气体吸附体与以往相比,容积扩大率较大。此外,该容积扩大率在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范围内显著增加。由此,通过使用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气体吸附体,与使用平均粒径为0.1mm以上的以往的气体吸附体时相比,能够得到足够大的容积扩大效果。结果,在使气体吸附体的体积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比以往进一步扩大低音域。此外,在将低音域扩大与以往相同量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气体吸附体自身的体积。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的小型化。此外,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形成在气体吸附体中的大孔的体积比率比以往小,所以能够减小大孔的作为高截止滤波器的作用。结果,即使在例如在再现频带为100~200Hz以上使用的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也能够发挥容积扩大效果,能够扩大低音域。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形成在气体吸附体中的大孔的体积比率比以往小,所以气体通过大孔带来的声阻的值较小。由此,能够抑制因该声阻产生的声压级的降低。 
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实现低音域的扩大。 
根据上述第3技术方案,能够由活性炭构成气体吸附体。 
根据上述第4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由植物、石油类树脂或煤炭生成的活性炭构成气体吸附体。 
根据上述第5~第6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形成在气体吸附体中的微孔吸附外界气体中的湿气、有害气体、香烟的烟、或者臭气等而使物理吸附气体的作用降低。结果,能够长期地发挥气体吸附体带来的容积扩大效果。此外,能够防止气体吸附体在箱体的内部空间飞散。 
根据上述第7技术方案,从扬声器单元产生的声压容易传递给气体吸附体,能够进一步实现低音域的扩大。 
根据上述第8~第10技术方案,与气体吸附体配置在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相比,气体吸附体不会集中,大幅缩小了气体到达气体吸附体的内部的通路长度。并且气体吸附体与气体接触的面积也变大。由此,能够降低气体吸附体具有的声阻,能够进一步提高低音域的声压级。 
根据上述第11技术方案,作为相位反转方式之一的无源辐射器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动作,能够进一步增大相对于以往的低音域的声压级的提高。 
根据上述第12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无源辐射器与气体吸附体接触。 
根据上述第13技术方案,低音域的声压级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第14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箱体外部的气体直接接触到气体吸附体。 
根据上述第15技术方案,能够作为相位反转方式之一的低音反射方式的扬声器装置来动作。 
根据上述第17技术方案,由于是通过相对于音圈位于内部空间侧的振动板使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不会接触到音圈的构造,所以能够防止因气体吸附体与音圈接触而产生的电气短路带来的故障或杂音。 
根据上述第18技术方案,由于是通过第2遮蔽部件使气体吸附体不会流入到扬声器单元中的构造,所以能够防止因气体吸附体接触振动板等而产生的杂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构造剖视图。 
图2是表示密闭方式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的图。 
图3是表示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和容积扩大率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构造剖视图。 
图5是表示无源辐射器方式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的图。 
图6是表示在隔板22上形成有开口部22h的状况的图。 
图7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侧剖视图和表示部分地表示剖面的后视图的图。 
图8是表示比声阻Rs的值给声压频率特性带来的影响的图。 
图9是表示将遮蔽部件33配置在箱体30的内部中的一例的侧剖视图和表示部分地表示剖面的后视图的图。 
图10是表示遮蔽部件33的立体图。 
图11A是搭载了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的便携电话的正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便携电话的侧视图。 
图11C是图11A所示的便携电话的后视图。 
图12是在图11A所示的线AB间将便携电话切断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1A~图11C、以及图12所示的扬声器装置43中测量扬声器单元50的振动板56的振幅特性的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汽车的门上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扬声器装置的另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将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薄型电视机中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以往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剖视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形成在粒状活性炭上的细孔的构造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65、73箱体 
11、50、62、74扬声器单元 
12气体吸附体 
13、33遮蔽部件 
21无源辐射器 
211、56振动板 
212悬浮体 
32分割配置机构 
321第1构造板 
322第2构造板 
323连结板 
331壳体 
332膜 
40便携电话 
41主体机壳 
42液晶画面 
44天线 
45铰链部 
51框架 
52磁轭 
53磁铁 
54板 
55音圈 
57垫片 
58遮蔽网 
60窗部 
61门主体 
63座席 
66台座 
67穿孔网 
70薄型电视机 
71显示器 
100大孔 
101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构造剖视图。在图1中,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10、扬声器单元11、气体吸附体12、以及遮蔽部件13。另外,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是密闭方式的扬声器装置。 
扬声器单元11是例如动电型的扬声器。扬声器单元11安装在形成于箱体10的前面上部的开口部中。气体吸附体12是例如平均粒径为0.01~0.03mm的粉体状的活性炭(以下称作粉状活性炭)。另外,上述粉状活性炭是将由例如作为植物类材料的椰子壳生成的活性炭粉碎到平均粒径成为0.01~0.03mm而做成粉状体。遮蔽部件13是使气体不通过的部件。遮蔽部件13例如形成为袋状。此外,遮蔽部件13由例如薄膜构成。薄膜的厚度例如是0.05mm。作为薄膜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氯乙烯及聚偏氯乙烯等。气体吸附体12用遮蔽部件13包含空气而密闭包装,配置在箱体10的内部。这样,气体吸附体12在由遮蔽部件13从外界气体遮蔽的状态下配置在箱体10的内部。另外,设箱体10的内部空间中的、上述扬声器单元11、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以外的空间为空间R1。 
接着,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扬声器单元11是动电型的扬声器,如果被施加电信号则在音圈中产生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使扬声器单元11的振动板振动,在振动板的前背面上产生声压。通过从振动板的背面产生的声压,使形成在箱体10的内部中的空间R1的压力变化。通过该压力的变化,密封气体吸附体12的遮蔽部件13 的表面分割振动。此时,遮蔽部件13的内部的压力变化。在遮蔽部件13的内部配置有气体吸附体12。因而,通过气体吸附体12物理吸附气体的作用,遮蔽部件13的内部的压力变化被抑制。结果,空间R1的压力变化被抑制,箱体10的容积等价地扩大。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中,即使是小型的箱体,也能够进行宛如将扬声器单元11搭载在较大的箱体中那样的低音再现。 
这里,将使用平均粒径为0.01~0.03mm的粉状活性炭作为气体吸附体12时的效果在图2中表示。图2是表示密闭方式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的图。具体而言,在图2中,在内部容积有0.5升的箱体上安装8cm口径的扬声器单元,对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装入了平均粒径为0.1~0.3mm的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的情况、作为气体吸附体12而装入了上述粉状活性炭的情况,表示各自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 
在图2中,曲线A1是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A2是曲线A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曲线B1是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1mm~0.3mm,比表面积1000m2/g)装入40g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B2是曲线B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曲线C1是将粉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01mm~0.03mm,比表面积1700m2/g)装入40g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C2是曲线C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 
根据曲线A2,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共振频率是f0A=121.3Hz。根据曲线B2,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时的共振频率是f0B=107.1Hz。根据曲线C2,装入了本实施方式的粉状活性炭时的共振频率是f0C=94.5Hz。这里,假设上述8cm口径的扬声器单元的共振频率是f0S=70Hz。此时,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时的箱体的容积扩大率为以下的值。 
{(f0A/f0S)2-1}/{(f0B/f0S)2-1}=1.49 
另一方面,装入了粉状活性炭时的箱体的容积扩大率为以下的值。 
{(f0A/f0S)2-1}/{(f0C/f0S)2-1}=2.43 
这样,装入了粉状活性炭的情况与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的情况相比容积扩大率变大。由此,如图2所示,在80Hz以下的低频带中,曲线C1的声压级比曲线B1的声压级高。此外,还可知曲线C1的声压级相对于曲线A1的声压级提高了约2.5dB。另外,粉状活性炭的容积扩大率比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大是因为图18所示的微孔101所占的体积比率较大。粉状活性炭是比以往的粒状活性炭更细地粉碎而生成的。即,通过较细地粉碎,大孔100被破坏。由此,在粉状活性炭中,大孔100的体积比率减少,所以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相比微孔101的体积比率变大。 
这样,通过将粉状活性炭用作气体吸附体12,气体的物理吸附效果比以往的粒状活性炭提高,能够使箱体的等价容积从以往的1.49倍扩大为2.43倍。结果,在使气体吸附体12的体积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低音域。此外,在将低音域扩大与以往相同的量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气体吸附体12自身的体积。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上述粉状活性炭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相比大孔100的体积比率较小。因而,通过将上述粉状活性炭用作气体吸附体12,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相比能够抑制大孔100带来的声压级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中,使气体吸附体12为平均粒径为0.01~0.03mm的粉状活性炭。这里,气体吸附体12的材料并不限于活性炭,也可以是具有物理吸附效果的其他多孔性材料。作为其他多孔性材料的一例,有沸石、硅石(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3)、氧化镁(MgO)、四氧化三铁(Fe3O4)、以及分子筛等。 
此外,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并不限于0.01~0.03mm。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只要小于0.1mm就可以。这里,参照图3对在本发明中使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理由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和容积扩大率的关系的图。在图3中,表示将活性炭用作气体吸附体12的材料的情况。此外,在图3中,将活性炭改变粒径而配置在内部容积为0.5L的密闭方式的箱体的内部,测量包含该活 性炭的箱体内部的声音阻抗。接着,基于测量的声音阻抗,求出以没有装入活性炭的情况为基准的箱体内部的等价的容积变化,作为容积扩大率。此外,在图2中,求出活性炭的平均粒径为0.005mm、0.016mm、0.056mm、0.136mm、0.280mm、0.510mm、0.780mm、以及1.0mm时的各容积扩大率。此外,各平均粒径的活性炭的重量都为40g。 
如图3所示,在平均粒径为0.3mm以上的范围中,平均粒径越小,容积扩大率越大。在平均粒径从0.1mm到0.3mm附近的范围中,容积扩大率为约1.4倍而大致一定。但是,以平均粒径0.1mm附近为边界,在比0.1mm附近小的范围中,平均粒径越小,容积扩大率再次变大。对于平均粒径为0.005mm以下的范围,虽然在图3中没有表示,但如到0.1mm~0.005mm的曲线所示,预想容积扩大率会进一步变大。可知这样的容积扩大率在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范围中会显著地增加。所以,在本发明中,着眼于平均粒径越小微孔101的体积比率越大、容积扩大率增加的性质、以及在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范围中容积扩大率的增加变得显著的性质,将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作成小于0.1mm。由此,本发明的气体吸附体12在为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1mm~0.3mm)相同的体积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比以往大的容积扩大效果。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低音域。此外,在将低音域扩大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相同的量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气体吸附体12自身的体积。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进一步使气体吸附体小型化。因而,在本发明中,作为气体吸附体12而使用平均粒径小于0.1mm的粉体状的多孔性材料。 
另外,上述的平均粒径是将各粒的直径(粒径)平均的值。即,气体吸附体12只要平均粒径为小于0.1mm就可以,即使包含0.1mm以上的粒,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气体吸附体12的平均粒径只要为小于0.1mm就可以,也可以将气体吸附体12放到例如筛子等上,而使其只包含粒径小于0.1mm的粒。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得到容积扩大效果。另外,在粒径的离差的分布为接近于正态分布的分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分布的中央值作为平均粒径。例如,在平均粒径为0.056mm的粉状活 性炭中,在包含在其中的粒径的离差为接近于以0.056mm为中央值的正态分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中央值的粒径作为平均粒径。 
另外,作为实用上的问题,担心平均粒径为0.005mm以下的颗粒会有尘肺等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在制造扬声器装置时需要注意以使得平均粒径为0.005mm以下的气体吸附体12不会飞散。此外,在上述中将粉状活性炭作为气体吸附体12的情况下,由椰子壳生成该粉状活性炭,但并不限于此。粉状活性炭也可以由例如酚醛树脂等的从石油生成的石油类树脂材料、或煤炭等生成。 
此外,在上述中,将气体吸附体12用遮蔽部件13包装。这是为了防止构成气体吸附体12的多孔性材料将外界气体中的湿气、有害气体、香烟的烟、或者臭气等吸附到微孔101中而使气体的物理吸附效果降低。这样,通过使用遮蔽部件13,能够长期地发挥气体吸附体12带来的容积扩大效果。此外,通过使用遮蔽部件13,能够防止作为粉状体的气体吸附体12的飞散。由此,在使用例如平均粒径为0.005mm以下的粉状活性炭等作为气体吸附体的情况下,能够减轻注意尘肺等对人体的影响的负担。另外,在不期待这些效果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使用遮蔽部件1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是密闭方式的箱体。因此,即使在不使用遮蔽部件13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期地发挥气体吸附体12带来的容积扩大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构造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在是具备无源辐射器21的、所谓的相位反转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这一点上不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4中,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20、扬声器单元11、气体吸附体12、遮蔽部件13、无源辐射器21、以及隔板22。另外,图4所示的扬声器单元11、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扬声器单元11安装在形成于箱体20的前面上部的开口部中。无源辐射器21由振动板211及悬浮体212构成。源辐射器21安装在形成于箱体20的前面下部的开口部中。振动板211是例如圆板状的部件。悬浮体212的内周部固定设置在形成于箱体20的前面下部上的开口部上。这样,悬浮体212支撑该振动板211,以使振动板211能够在箱体20的前背面方向上振动。气体吸附体12由遮蔽部件13也包含空气而密闭,配置在箱体20的内部中。这里,将箱体20的内部空间中的、扬声器单元11的背面与遮蔽部件13及气体吸附体12的上部之间的空间设为空间R2。隔板22是板状部件。隔板22固定设置在箱体20的内部中的、将无源辐射器21与气体吸附体12之间分隔的位置上。此外,隔板22在与无源辐射器21之间形成空间R3而固定设置。通过形成该空间R3,能够防止无源辐射器21与气体吸附体12接触。另外,空间R2与R3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扬声器单元11是动电型的扬声器,如果被施加电信号则在音圈中产生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使扬声器单元11的振动板振动,在振动板的前背面上产生声压。在从振动板的背面产生的声压的作用下,形成在箱体20的内部中的空间R2及R3的压力发生变化。通过该压力的变化,密封气体吸附体12的遮蔽部件13的表面分割振动。此时,遮蔽部件13的内部的压力变化。由于在遮蔽部件13的内部配置有气体吸附体12,所以通过气体吸附体12对气体进行物理吸附的作用,遮蔽部件13的内部的压力变化被抑制。结果,空间R2及R3的压力变化被抑制,箱体20的内部容积等价地扩大。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箱体20的前面下部的开口部中安装有无源辐射器21。该无源辐射器21经由空间R3在声音上与空间R2连接。即,无源辐射器21受扬声器单元11的振动而被驱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作为相位反转方式之一的无源辐射器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而动作。 
这里,在无源辐射器方式中,将平均粒径为0.01mm~0.03mm的粉状活性炭用作气体吸附体12的情况的效果示于图5。图5是表示无源辐射器方式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的图。具体而言,在图5中,在内部容积有0.5升的箱体上安装8cm口径的无源辐射器,对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装入了平均粒径为0.1~0.3mm的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的情况、作为气体吸附体12而装入了上述粉状活性炭的情况,表示各自的声压频率特性和电阻抗特性。 
在图5中,曲线D1是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D2是曲线D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曲线E1是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1mm~0.3mm,比表面积1000m2/g)装入40g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E2是曲线E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曲线F1是将粉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01mm~0.03mm,比表面积1700m2/g)装入40g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F2是曲线F1的条件下的电阻抗特性。 
这里,根据曲线D1、E1及F1,比较频率为50Hz时的各声压级。根据曲线D1,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声压级为58.1dB。根据曲线E1,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时的声压级为59.9dB。根据曲线F1,装入了本实施方式的粉状活性炭时的声压级为64.2dB。即,如果以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声压级为基准,则通过以往的粒状活性炭使声压级提高了约2dB。相对于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粉状活性炭能够使声压级提高约6d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中,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密闭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相比较,频率为50Hz的声压级高约3.5dB。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通过气体吸附体12的容积扩大效果和作为无源辐射器方式动作这一点,与密闭方式的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相比,能够使相对于以往的低音域的声压级的提高更大。 
另外,在上述隔板22中,如图6所示,也可以形成开口部22h。图6是表示在隔板22上形成有开口部22h的状况的图。在隔板22上,在从无源辐射器21朝向气体吸附体12的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22。由此,通 过无源辐射器21的振动产生的空间R3的压力变化容易传递到气体吸附体12。结果,与没有形成开口部22h时相比,低音域的声压级进一步提高。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侧剖视图和表示部分地表示剖面的后视图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在是具备声音端口31的、所谓的相位反转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这一点上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在还具备分割配置机构32、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配置这一点上不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7中,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30、扬声器单元11、气体吸附体12a、遮蔽部件13、声音端口31、以及分割配置机构32。另外,图7所示的扬声器单元11及遮蔽部件13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赋予相同的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气体吸附体12a是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体12进行6分割后的部件。此外,设箱体30的内部的空间为空间R4。 
扬声器单元11安装在形成于箱体30的前面板30f的上部的开口部中。声音端口31安装在形成于箱体30的前面板30f的中部的开口部中。 
分割配置机构32配置在箱体30的内部。分割配置机构32由第1构造板321、第2构造板322、以及连结板323构成。第1构造板321配置在与箱体30的前面板30f隔着空间对置的位置上。第2构造板322配置在与箱体30的背面板30b隔着空间对置的位置上。连结板323将第1构造板321与第2构造板322连结,在分割配置机构32中形成空间R5~R10。在第1构造板321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321h。在第2构造板322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322h。在连结板323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323h。各气体吸附体12a也包含空气而分别被遮蔽部件13包装。各气体吸附体12a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在分割配置机构32中的空间R5~R10中。 
这样,气体吸附体12a及遮蔽部件13配置在箱体30的内部中,以在与其他气体吸附体12a及遮蔽部件13之间形成空间。此外,如果对于上述的分割配置机构32的构造换种说法,则分割配置机构32是具有多个(在图7中是6个)壳体、在该各壳体的内部分别形成空间R5~R10、在该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的构造。此时,在各壳体的内部分别配置有气体吸附体12a及遮蔽部件13。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扬声器单元11是动电型的扬声器,如果被施加电信号,则在音圈中产生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使扬声器单元11的振动板振动,在振动板的前背面上产生声压。通过从振动板的背面产生的声压,使形成在箱体30的内部中的空间R4的压力发生变化。到此为止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声音端口31。通过该声音端口31,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作为相位反转方式之一的低音反射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动作。 
进而,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较大不同的是通过分割配置机构32配置分割后的气体吸附体12a这一点。从扬声器单元11的振动板的背面产生的声压在空间R4中传递后,通过形成在第1构造板321及第2构造板322上的开口部321h及322h,传递到空间R5~R10。传递到空间R5~R10中的声压通过形成在连结板323上的开口部323h,也传递到与连结板323接触的遮蔽部件13的底面。 
通过该空间R5~R10的压力的变化,将各气体吸附体12a密封的遮蔽部件13的表面分别分割振动。此时,各遮蔽部件13的内部压力产生变化。在各遮蔽部件13的内部分别配置有气体吸附体12a。因而,通过气体吸附体12a物理吸附气体的作用,各遮蔽部件13的内部的压力变化受到抑制。结果,空间R5~R10的压力变化被抑制,结果,空间R4的压力变化也被抑制,箱体30的内部容积等价地扩大。 
这样的容积扩大效果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后的各气体吸附体12a。这里,气体吸附体12如上所述是粉体状。因而,在如第1及第2实施方式那样将气体吸附体12用1个遮蔽部件13包装而使用的情况下,在气体到达气体吸附体12的内部中的过程中,气体通过无数的粒与粒之间的微隙。此外,粉状体的气体吸附体12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到遮蔽部件13的底面而成为块状。由此,在气体吸附体12自身中存在不少声阻,认为该声阻带来的声压级的降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为各气体吸附体12a,配置成在各气体吸附体12a各自之间形成空间。由此,在遮蔽部件13的内部,各气体吸附体12a不会集中,能够保持分散的状态。此外,气体到达各气体吸附体12a的内部之前的通路长度大幅缩小。此外,各遮蔽部件13的与气体接触的面积变大。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降低气体吸附体12的声阻,能够进一步提高低音域的声压级。 
这里,对上述气体吸附体12自身的声阻的值进行说明。作为测量方法,首先,在图7中代替扬声器单元11而安装声管。在该声管的入口处安装驱动用的扬声器。并且,用麦克风测量从该扬声器放射的声音,通过求出声管内部的声压分布变化的值,能够求出气体吸附体12自身的声阻的值。这里,设声阻的值为Ra,通过分别求出比声阻Rs来比较第2实施方式的声阻Ra和第3实施方式的声阻Ra。比声阻由以下的式子求出。 
Rs=Ra/(Sp*ρ*c) 
另外,Sp表示声管的截面积,ρ表示空气的密度,C表示声速。如果基于该式求出比声阻Rs,则第2实施方式的比声阻Rs成为0.5。而第3实施方式的比声阻Rs变小为0.2。 
此外,参照图8,对比声阻Rs的值给声压频率特性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比声阻Rs的值给声压频率特性带来的影响的图。在图8中,假设为在内部容积为0.5的箱体上安装有8cm口径的扬声器单元的低音反射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并且,在该箱体内部,将40g粉状活性炭作为气体吸附体12装入到1个遮蔽部件13中的情况(比声阻Rs=0.5的情况)、将40g粉状活性炭分割为6个各气体吸附体12a而装入的情况(比声阻Rs=0.2的情况)、箱体的等价容积为1.8倍而假设声阻为零的情况的3种情况下,比较声压频率特性。
在图8中,曲线G是假设声阻为零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H是比声阻Rs=0.2时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I是比声阻Rs=0.5时的声压频率特性。 
在图8中,比较频率为70Hz时的声压级。根据曲线G,假设声阻为零时的声压级为72.4dB。根据曲线H,比声阻Rs=0.2时的声压级为71.4dB。根据曲线I,比声阻Rs=0.5时的声压级为69.6dB。这样,通过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配置,与不分割的情况(比声阻Rs=0.5的情况)相比,实现了1.8dB的声压级的提高。此外,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配置的情况(比声阻Rs=0.2的情况)的声压与假设声阻为零的情况的声压级相比,可以说只有约1dB的很小的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降低气体吸附体12的声阻,能够进一步提高低音域的声压级。 
另外,即使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分割配置,也不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这是因为,由于在以往的粒状活性炭中存在许多大孔100,所以大孔100带来的声阻较大,难以本质上降低声阻。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使用大孔100带来的声阻较小的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例如粉状活性炭)。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配置,缩短了气体到达气体吸附体12的内部的通路长度。通过这些条件,能够充分地实现声阻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中,设气体吸附体12为6个,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将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体12至少分割为两个就能够发挥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因而,分割配置机构32也可以是具有两个以上的空间的构造。 
此外,在上述中,表示了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分割配置机构32将由遮蔽部件13分割的气体吸附体12a在纵向上层叠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气体吸附体12a及遮蔽部件13只要配置在箱体30的内部,以便在与其他气体吸附体12a及遮蔽部件13之间形成空间就可以,例如层叠方向也可以是横向。 
此外,在上述中,如图7所示,利用分割配置机构32分别配置由遮蔽部件13分割的气体吸附体12a,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9所示那样的遮蔽部件33,将该遮蔽部件33在箱体30内部配置多个。图9是表示将遮蔽部件33配置在箱体30的内部的一例的侧剖视图和表示部分地表示剖面的后视图的图。图10是表示遮蔽部件33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遮蔽部件33由例如长方体的壳体331和膜332构成。在壳体331的各面上形成有开口部。膜332是由弹性体构成的膜。膜332分别粘贴在壳体331上,以使其覆盖形成在壳体331的各面上的开口部。在壳体331的内部,配置有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后的气体吸附体12a。这样,通过配合分割的数量而将遮蔽部件33在箱体30的内部配置多个,能够得到与使用上述分割配置机构32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将声压传递给配置在遮蔽部件33的内部的气体吸附体12a的是粘贴在壳体331上的膜352。这里,遮蔽部件33具有壳体331,在气体吸附体12a的上部形成有空间。并且,粘贴在壳体331上的膜332中的、与上述空间连接的膜332与气体吸附体12a不接触。在图9中,粘贴在壳体331的上面上的膜332的整体、和粘贴在壳体331的侧面上的膜332的上部与气体吸附体12a不接触。这里,如果膜332与气体吸附体12a接触,则膜332难以振动。即,膜332难以将声压传递给气体吸附体12a。相对于此,如果使用遮蔽部件33,则由于在遮蔽部件33的内部形成有空间,所以能够确保与气体吸附体12a不接触的膜332的存在。结果,能够防止膜332都与气体吸附体12a接触而难以将声压传递给气体吸附体12a的情况。 
另外,为了将气体吸附体12分割而使用多个遮蔽部件33,但在不期待将气体吸附体12a分割而得到的上述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用1个遮蔽部件33。即,也可以将气体吸附体12都配置在遮蔽部件33的内部。由此,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遮蔽部件13都与气体吸附体12接触而声压难以传递给气体吸附体12的情况。 
(第4实施方式)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可以应用到例如便携电话等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作为便携终端装置的其他例,有例如HDD播放器、半导体存储器播放器等的可携带设备。以下,参照图11A~图11C、以及图12,作为第4实施方式而说明作为便携终端装置而在便携电话中应用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的例子。图11A表示搭载了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的便携电话的正视图。图11B表示图11A所示的便携电话的侧视图。图11C表示图11A所示的便携电话的后视图。图12是在图11A所示的线AB间将便携电话切断的剖视图。 
在图11A~图11C中,便携电话40是折叠式的便携电话。便携电话40大体上具备主体机壳41、液晶画面42、扬声器装置43、天线44、以及铰链部45。液晶画面42安装在主体机壳41上。在主体机壳41的侧面,如图11B所示,形成有开口部411。对于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扬声器装置43是具有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任一个同样的结构的扬声器装置。扬声器装置43设在液晶画面42与铰链部45之间。如图12所示,扬声器装置43大体上具备扬声器单元50及气体吸附体12。另外,在图12中,主体机壳41起到作为扬声器装置43的箱体的作用。即,箱体相对于主体机壳41一体地形成。此外,用来将左右两个扬声器装置43的箱体分离的隔板412设在主体机壳41的内部。气体吸附体12是例如平均粒径为0.01~0.03mm的粉状活性炭,配置在形成于主体机壳41的内部的箱体的内部空间R11。 
扬声器单元50是动电型的扬声器。扬声器单元50具备框架51、磁轭52、磁铁53、板54、音圈55、振动板56、垫片57、以及遮蔽网58。磁轭52固定在框架51上,与框架51一体化。磁铁53例如是圆柱状,固定在磁铁53的下表面上。板54例如为圆柱状,固定在磁铁53的下表面上。在磁轭52与板5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磁隙。振动板56由例如聚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等的树脂薄膜构成。振动板56的外周被夹持固定于垫片57与框架51之间。音圈55例如是成形为圆筒状的线圈。音圈55固定在振动板56上,以使其配置在上述磁隙中。上述垫片57例如是圆环状,是用来确保振动板56的振幅以使振动板56与遮蔽网58不会接触的部件。垫片57固定在框架51的下表面上。遮蔽网58具有通气性,是遮蔽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的网构造的部件。遮蔽网58固定在垫片57的下表面上。此外,遮蔽网58配置为,使其将扬声器单元50的音圈55及振动板56和气体吸附体12之间分隔。在框架5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音孔51h,以使从振动板56放射的声音从开口部411发射。 
扬声器单元50配置在相对于主体机壳41的底面部隔着空间R12的位置。另外,如图12所示,扬声器单元50将没有固定音圈55的振动板56的面朝向主体机壳41的内部空间(空间R11及R12)配置。即,音圈55配置在相对于气体吸附体12隔着振动板56的位置。这里,上述遮蔽网58是能够防止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侵入到振动板56侧的微细的开口的网。但是,即使在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稍稍侵入的情况下,振动板56也相对于音圈55配置在主体机壳41的内部空间侧。由此,振动板56发挥遮蔽板的效果。上述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不会到达音圈55。结果,能够防止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12与音圈55接触而造成杂音的产生或电短路故障。 
接着,对由图12所示的扬声器装置43的动作进行说明。扬声器单元50是动电型的扬声器,其动作与一般的动电型扬声器同样,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如果便携电话40从天线44获取了接收信号,则该接收信号被信号处理部(未图示)等适当处理,被输入到扬声器单元50中。接着,如果将例如接收呼叫用的旋律信号施加到扬声器单元50,则在音圈55中产生驱动力。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振动板56振动而产生旋律音。从振动板56的上面产生的旋律音经由形成于框架51上的音孔51h从开口部411发射。另一方面,从振动板56的底面产生的声音通过遮蔽网58使形成在主体机壳41中的箱体的内部空间(空间R11及R12) 的压力发生变化。但是,通过气体吸附体12的物理吸附作用,上述内部空间的压力变化被抑制,内部空间的容积等价地扩大。 
以上,通过将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应用到便携电话中,在便携电话中能够实现丰富的低音再现。 
此外,在一般的便携电话中,其内部容积非常小,能够搭载的扬声器的口径也较小。因为这些理由,再现呼叫音及会话音的扬声器装置的再现频带容易成为500Hz以上的频带。相对于此,在使用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对于100Hz~200Hz以上的高频带几乎不能得到物理吸附效果。图13是表示在图11A~图11C、以及图12所示的扬声器装置43中测量扬声器单元50的振动板56的振幅特性的结果的图。在图13中,使箱体的内部空间(空间R11及R12)的容积为1cc。扬声器单元50的口径为φ14mm。在图13中,曲线J表示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时的振幅特性。曲线K表示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1mm~0.3mm,重量100mg)时的振幅特性。曲线L表示作为气体吸附体12而装入了粉状活性炭(平均粒径0.01mm~0.03mm,重量100mg)时的振幅特性。曲线M表示扬声器单元50单体的状态下的振幅特性。并且,在图13中,将各自的振幅特性作为相对振幅而相对地表示。另外,所谓的扬声器单元50单体状态的振幅特性,是不将扬声器单元50搭载在主体机壳41中、而以扬声器单元50单体测量的振幅特性。 
在扬声器单元50单体的状态的振幅特性中,由曲线M可知,在振动***的共振频率f0M=606.3Hz时具有振幅的峰值。此外,在共振频率f0M 以下的低频带中,通过振动板56的刚性的影响,振幅值成为一定。 
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的振幅特性中,由曲线J可知,通过具有空间R11及R12的刚性的影响,振动***的共振频率上升到f0J=1256.3Hz。此外,在共振频率f0J以下的低频带中,相对于振动板56的刚性,空间R11及R12具有的刚性较大。由此,在共振频率f0J以下的低频带中,通过空间R11及R12具有的刚性的影响,振幅值为一定。 
在装入了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的情况的振幅特性中,由曲线K可知, 共振频率成为f0K=1256.3Hz,成为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的共振频率f0J相同的频率。因而,可知在频率1200Hz附近,不能得到粒状活性炭带来的容积扩大效果。 
另一方面,在共振频率d0K以下的低频带中,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的曲线J不同,随着频率变低而振幅值增加。这表示随着频率的降低,表现出粒状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效果。如果将曲线J与曲线K比较,则可知通过平均粒径为0.1mm~0.3mm的粒状活性炭,在约200Hz以下的低频带中能够得到物理吸附效果,但在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几乎得不到物理吸附效果。该结果与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图6的特性也对应。 
在作为气体吸附体12而装入了粉状活性炭的情况的振幅特性中,由曲线L可知,共振频率成为f0L=881.3Hz。相对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的共振频率f0J,共振频率f0L降低。这里,根据共振频率及箱体容积的关系,相对于在箱体中什么都没有装入的情况,使用气体吸附体12的情况的箱体容积的扩大率成为以下的值。 
{(f0J/f0M)2-1}/{(f0L/f0M)2-1}=2.96 
即,可知箱体的等价容积扩大为约3倍。此外,根据曲线L,在共振频率f0L以下的低频带中,振幅值为一定。此外,在共振频率f0L以下的低频带中,如果与曲线J及曲线L比较,则振幅值增加。此外,该振幅值的增加在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看到。即,可知如果使用气体吸附体12,则不仅200Hz以下的低频带、在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得到较大的容积扩大效果。 
这是因为,在以往的粒状活性炭中,如图19所示,作为气体的通路作用的大孔100作为高截止滤波器作用,在高频带时抑制了气体向微孔101的流入。相对于此,气体吸附体12与以往的粒状活性炭相比粒径较小,大孔100较少,所以该大孔100作为高截止过滤器的作用减少。 
这样,相对于到目前为止只能在100Hz~200Hz以下的低音域中得到物理吸附效果的以往的粒状活性炭,通过使用气体吸附体12,能够将能 得到物理吸附效果的频带扩大到100Hz~200Hz以上的高频带。即,在再现频带较高的便携终端用的设备中,也能够发挥容积扩大效果,能够实现低音域的扩大。此外,通过将低音域扩大,在100Hz~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实现声压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扬声器单元50将没有固定有音圈55的振动板56的面朝向主体机壳41的内部空间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图12所示的扬声器单元50上下相反地配置。此时,扬声器单元50配置为,使音孔51h与空间R12连接。在此情况下,气体吸附体12有可能侵入到音圈55附近。所以,在此情况下,通过将遮蔽网58设置在音孔51h中,能够防止气体吸附体12的侵入。这样,遮蔽网58只要配置为使其分隔扬声器单元50与气体吸附体12之间就可以。因而,遮蔽网58虽然设在扬声器单元50上,但也可以不设在扬声器单元50上而设置为使其将该扬声器单元50与气体吸附体12之间分隔。在此情况下,扬声器装置43通过由没有遮蔽网58的扬声器单元50、气体吸附体12、和主体机壳41形成的箱体构成。由此,能够防止气体吸附体12流入到扬声器单元50中。 
此外,上述扬声器装置43的箱体利用了主体机壳41的内部空间,但也可以与主体机壳41另外地设置。此外,也可以是将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本身安装在位于主体机壳41的内部的专用空间等中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在便携电话的组装工序中,不再有将气体吸附体12装入到一体形成在主体机壳41中的箱体内的作业,气体吸附体12不会附着在液晶画面42等上。由此,能够实现更实用的组装工序。 
此外,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并不限于便携终端装置,也可以是例如搭载在汽车的车体内部中的扬声器装置。首先,参照图14,对将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汽车的车体的内部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配置在车体内部中的一例,可以举出例如汽车的门。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汽车的门上的一例的图。 
在图14中,汽车的门包括窗部60、门主体61、扬声器单元62、体吸附体12、以及遮蔽部件13。这里,扬声器单元62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1同样,是一般的动电型扬声器。扬声器单元62安装在门主体61上。在门主体61内部中形成有空间。并且,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配置在该门主体61的内部空间。这样,门主体61发挥作为箱体的作用,所以由扬声器单元11、门主体61、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构成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以上,通过将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汽车的门上,即使在安装在与以往相同的门主体61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等价容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提供能够丰富地再现低音的车内听觉环境。 
此外,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也可以是配置在例如车体内部的车载用的扬声器装置。图15是表示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扬声器装置的一例的图。在图15中,扬声器装置64例如设置在座席63的下方。这里,扬声器装置64是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任一种,省略详细说明。以上,通过将扬声器装置64搭载在车辆中,即使是与以往相同的箱体容积也能够实现等价容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提供能够丰富地再现低音的车内听觉环境。 
此外,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也可以是图16所示那样的车载用的扬声器装置。图16是表示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扬声器装置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6中,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65、台座66、扬声器单元11、穿孔网67、气体吸附体12、以及遮蔽部件13。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配置在箱体65的内部。以上,通过将图1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汽车的车内,即使是与以往相同的箱体容积也能够实现等价容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提供能够丰富地再现低音的车内听觉环境。另外,箱体65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6所示的圆筒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形状等。 
接着,参照图17,对将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影像设备(例如显像管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等)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将上述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薄型电视机中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表示该薄型电视机的正视图、和将其一部分用线OA的剖视图表示的侧视图。在图17中,薄型电视机70大体上具备显示器71、以及两个扬声器装置72。扬声器装置72是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扬声器装置的任一种,省略详细的说明。 
扬声器装置72的箱体73配置在设于显示器71的下部的壳体的内部中。扬声器单元74是做成例如椭圆形状的动电型的扬声器,安装在箱体73中。气体吸附体12及遮蔽部件13配置在箱体73的内部中。以上,通过将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薄型电视机70中,即使是与以往相同的箱体容积也能够实现等价容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提供能够丰富地再现低音的听觉环境。另外,图17所示的扬声器装置72是安装在显示器71的下部的形态,但也可以是配置在显示器71的两侧的形态。 
以上,通过将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各种设备或车辆中,在各设备或车辆中能够实现等价容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声压级的降低,能够丰富地再现低音。 
此外,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扬声器单元11、50、62以及74为动电型的扬声器,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通过从振动板发射的声压使箱体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产生变化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压电型、静电型、或者电磁型等的扬声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是能够实现低音域的扩大、并且防止声压级的降低、在100~200Hz以上的高频带中也能够发挥容积扩大效果的、能够进行丰富的低音再现的扬声器装置,适用于薄型化发展的液晶电视机、PDP(等离子显示器)或音响装置、5.1声道再现的家庭影院用扬声器、便携终端设备、以及车载用音响设备等中。 

Claims (20)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体;
扬声器单元,安装在上述箱体上;以及
粉体状的气体吸附体,配置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物理吸附存在于该内部空间的气体,
上述气体吸附体的平均粒径小于0.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上述气体吸附体的粒径小于0.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体吸附体是活性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体吸附体是由植物、石油类树脂或者煤炭生成的活性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蔽气体的第1遮蔽部件;
上述气体吸附体配置在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遮蔽部件是薄膜状的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内侧,在上述气体吸附体的上方形成有空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上述第1遮蔽部件;
上述气体吸附体被分割而分别配置在各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
各上述第1遮蔽部件配置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以在与其他第1遮蔽部件之间形成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至少在局部形成有开口部的多个壳体;
上述壳体的容积比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体积大;
上述第1遮蔽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上述第1遮蔽部件;
上述气体吸附体被分割而分别配置在各上述第1遮蔽部件的内部空间;
上述第1遮蔽部件具有:
壳体,至少在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以及
膜,其外缘部固定在上述开口部上;
被分割的上述气体吸附体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无源辐射器,该无源辐射器安装在上述箱体中,通过上述扬声器单元的振动而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配置在上述无源辐射器与上述气体吸附体之间,以在与上述无源辐射器之间形成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板状部件上,在从上述无源辐射器朝向上述气体吸附体的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箱体是密闭方式的箱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声音端口,该声音端口安装在上述箱体中、将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在声音上连接。
16.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
支撑上述扬声器装置的机壳。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声器单元具有:
音圈;以及
振动板,将上述音圈固定在该振动板的一个面上;
上述扬声器单元被安装成上述振动板的另一面朝向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蔽上述气体吸附体的第2遮蔽部件;
上述第2遮蔽部件配置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以将上述扬声器单元与上述气体吸附体之间分隔。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
将上述扬声器装置配置在内部的车体。
20.一种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
将上述扬声器装置配置在内部的壳体。
CN2006800101947A 2005-03-28 2006-03-27 扬声器装置 Active CN101167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90890 2005-03-28
JP090890/2005 2005-03-28
PCT/JP2006/306173 WO2006104103A1 (ja) 2005-03-28 2006-03-27 スピー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404A CN101167404A (zh) 2008-04-23
CN101167404B true CN101167404B (zh) 2011-05-04

Family

ID=37053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01947A Active CN101167404B (zh) 2005-03-28 2006-03-27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868410A4 (zh)
JP (1) JPWO2006104103A1 (zh)
KR (1) KR20070119648A (zh)
CN (1) CN101167404B (zh)
WO (1) WO2006104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9342B2 (ja) * 2007-07-20 2012-08-01 クラレ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装置
EP2073569B1 (en) * 2007-07-20 2014-05-07 Kuraray Chemical Co., Ltd. Material for speaker device and speaker device using it
US8630435B2 (en) 2008-08-08 2014-01-1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n adsorb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8292023B2 (en) 2009-02-13 2012-10-23 Nokia Corporation Enclosing adsorbent material
EP2424270B1 (en) * 2010-08-23 2014-05-21 Knowles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 Loudspeaker system with improved sound
EP2495991A1 (en) * 2011-03-04 2012-09-05 Knowles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 Packaging of acoustic volume increasing materials for loudspeaker devices
GB2509711A (en) * 2013-01-09 2014-07-16 Pss Belgium Nv Selective or frequency-dependent acoustic damping
US8794373B1 (en) * 2013-03-15 2014-08-05 Bose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air-adsorbing structure
DE102013210696A1 (de) * 2013-06-07 2014-12-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kustisches System mit einem Gehäuse mit adsorbierendem Pulver
US9635455B2 (en) * 2013-09-11 2017-04-25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Speaker with grained zeolite material in deep-drawn foil resonance volume
US10349167B2 (en) * 2015-05-18 2019-07-09 Apple Inc. Audio speaker with back volume containing adsorptive material
GB2540160B (en) 2015-07-07 2019-08-28 Nanoscape Ag Improved material for rapid gas sorption in loudspeakers
CN105142046A (zh) * 2015-08-11 2015-12-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制作该发声器件的方法
US10244308B2 (en) * 2015-08-27 2019-03-26 Apple Inc. Audio speaker having a rigid adsorptive insert
KR101788109B1 (ko) 2015-12-29 2017-10-19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공기 흡착제를 구비한 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101788110B1 (ko) 2015-12-29 2017-10-20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공기 흡착제를 구비하는 마이크로스피커 인클로져
TWI642308B (zh) * 2016-09-02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擾之揚聲器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US10667038B2 (en) 2016-12-07 2020-05-26 Apple Inc. MEMS mircophone with increased back volume
DE102018202003A1 (de) * 2018-02-08 2019-08-08 Audi Ag Ra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9230126A1 (ja) * 2018-05-30 2019-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CN111343546B (zh) * 2018-12-19 2023-01-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724969U (zh) * 2019-09-18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KR102555130B1 (ko) * 2021-12-16 2023-07-14 주식회사 이엠텍 다공성 물질로 제조되는 블록을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 스피커 인클로져
WO2023113559A1 (ko) * 2021-12-16 2023-06-22 주식회사 이엠텍 통기성 물질과 공기 흡착 물질로 이루어지며 층상 구조를 가지는 음향 증폭 블록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0929A (en) * 1980-05-09 1984-05-29 Marrs Ralph E Acoustic energy systems
JPS5769993A (en) * 1980-10-20 1982-04-30 Takemasa Horiguchi Speaker device
JPS57210798A (en) * 1981-06-19 1982-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peaker system
WO1984003600A1 (en) * 1983-03-02 1984-09-13 Brian Douglas Ward Constant pressure device
JPH01230414A (ja) * 1987-11-20 1989-09-13 Osaka Gas Co Ltd 活性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1226296A (ja) * 1988-03-04 1989-09-08 Sony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H0584415A (ja) * 1990-12-21 1993-04-06 Osaka Gas Co Ltd ガス吸着処理装置
JP3282732B2 (ja) * 1991-11-08 2002-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H05186210A (ja) * 1992-01-10 1993-07-27 Chikiyuu Kankyo Sangyo Gijutsu Kenkyu Kiko 球状繊維塊活性炭の製造方法
JPH0632609A (ja) * 1992-07-16 1994-02-08 Nippon Steel Corp 粉末活性炭の製造方法
GB2378082B (en) * 2001-07-26 2005-03-09 Kh Technology Corp Improvements in loudspeakers
JP2003154261A (ja) * 2001-11-20 2003-05-27 Mitsui Mining Co Ltd 成型吸着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104103A1 (ja) 2008-09-04
EP1868410A4 (en) 2011-04-06
KR20070119648A (ko) 2007-12-20
WO2006104103A1 (ja) 2006-10-05
CN101167404A (zh) 2008-04-23
EP1868410A1 (en)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404B (zh) 扬声器装置
JP4054367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EP1788835B1 (en) Loudspeaker system
CN101416528B (zh) 扬声器***
US20080170737A1 (en) Loudspeaker System
US7463747B2 (en) Loudspeaker system
CN1910951B (zh) 扬声器***
US8565463B2 (en) Loudspeaker system
JP5021741B2 (ja) 振動装置及び音響システム
JP2006033832A (ja) ディスプレイウィンドウを利用したスピーカー装置
JP4822517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6060418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4643626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6464361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213868B (zh) 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扬声器装置以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6

Address after: 268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