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0441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0441A
CN101020441A CNA2007100020382A CN200710002038A CN101020441A CN 101020441 A CN101020441 A CN 101020441A CN A2007100020382 A CNA2007100020382 A CN A2007100020382A CN 200710002038 A CN200710002038 A CN 200710002038A CN 101020441 A CN101020441 A CN 101020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umper
radiator
grid
fix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2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0441B (zh
Inventor
中山伸之
坂本敏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42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673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528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161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0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0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4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前部结构。目的在于:在具有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且从上面看大致形成为圆弧状的大型散热器格栅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防止因该散热器格栅的自重而朝向下方的弯曲。将格栅支撑部件(32)一体地设置在中心托架(31),该中心托架(31)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与保险杠梁(5)之间起桥梁作用。该格栅支撑部件(32),是在长边方向将剖面为“コ”形的部件折弯而成,由接合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的结合部(32a)、从该结合部(32a)朝着上方且前方延伸的肘部(32b)、从该肘部(32b)的前端朝着前方延伸来从下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1)的接合部(32c)、以及用以将散热器格栅(1)顺利地装载在该接合部(32c)上的导向部(32d)构成。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结构,特别涉及散热器格栅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至今为止,在车辆前部的前保险杠上侧设置有散热器格栅(frontgrill)作为通气孔,而作为该散热器格栅的安装结构,例如,如特开平11-314552号公报所示,由保持散热器(radiator)等用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shroud upper)从上方吊起且支撑散热器格栅的同时,由前保险杠的保险杠罩面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的结构被众所周知。在这样的结构中,为了不使刚性较低的保险杠罩面大幅度变形,主要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来吊起且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
除此之外,不是如上述结构那样,将为另一部件的散热器格栅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上,而是如特开2001-82146号公报所示,将散热器格栅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固定框上的结构也被众所周知。不过,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对散热器格栅的设计等会带来限制,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一般是分别使散热器格栅及散热器固定框成形,再将该散热器格栅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上。
但是,在大型车辆等中,由于散热器格栅也较大,因此当使该散热器格栅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时,如上述以往结构那样,仅从上方吊起且支撑散热器格栅,是不能充分地支撑该散热器格栅的重量的。会使较大的负荷施加在从下方支撑该散热器格栅的刚性较低的前保险杠上。
从而,使上述保险杠罩面不能承受散热器格栅的重量,而朝下方产生变形,造成上述散热器格栅朝向下方下垂。特别是由于一般将上述散热器格栅形成为从上面看、在车辆前方为凸形的大致圆弧状,因此与被刚性较强的车架附近支撑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较易朝下方弯曲。
并且,若象这样仅是上述散热器格栅的一部分朝下方大幅度下垂的话,则会在该散热器格栅、与位于其上方的发动机罩之间产生不自然的间隙,有损车辆前部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从上面看大致形成为圆弧状的大型散热器格栅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防止因该散热器格栅的自重而朝向下方的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保险杠罩面;配置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后方的散热器固定框(shroud panel);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该上部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支撑且下部由上述前保险杠罩面支撑的散热器格栅;以及安装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且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上部由散热器固定框支撑、下部由前保险杠罩面支撑的散热器格栅,由安装在该散热器固定框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从下方支撑着,因此能够防止该散热器格栅因自重而朝向下方下垂的现象。
在上述结构中,还包括:位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shroud upper)、位于比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靠下方的位置且在左右的前纵梁(front side frame)的前端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保险杠梁、以及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和上述保险杠梁之间起桥梁作用的金属制中心托架(center stay)。上述散热器格栅的上部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支撑,下部由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该散热器格栅倾斜为该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是通过将格栅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而成,该格栅支撑部包括连接在该中心托架的基端部、以及从该基端部朝着上述散热器格栅的下侧延伸来从下方支撑该散热器格栅的接触支撑部。
由于散热器格栅由从中心托架延伸的格栅支撑部从下方支撑着,因此能够防止该散热器格栅因自重而朝向下方下垂的现象。并且,由于将上述格栅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中心托架上,因此没有组装部件数增加的情况,没有让车辆前部的组装作业性变差的现象。
并且,最好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保持片(bumper retainer),该保险杠保持片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接合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背面,下部连接固定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上部相对于上述散热器格栅从下方进行接触,来支撑该散热器格栅。上述格栅支撑部被设置为上述接触支撑部接合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上部,来支撑该保险杠保持片。
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通过保险杠保持片提高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刚性,因此即使施加有散热器格栅的负荷,也能够确实地抑制该前保险杠罩面朝向下方下垂的现象。
并且,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肋(rib)和支架部,该多个纵向肋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在车宽度方向上,接触到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背面,该支架部在车宽度方向上将该各纵向肋的后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上述散热器格栅由上述支架部从下方支撑着。
这样一来,能够在不极端增大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重量的情况下,由多个纵向肋来提高该保险杠保持片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前保险杠罩面及散热器格栅。并且,由于上述多个纵向肋通过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架部而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该各纵向肋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将上述保险杠梁设置在比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靠前的位置,将上述中心托架配置为保险杠梁侧安装部的位置比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的位置靠前,使上述格栅支撑部从上述中心托架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附近朝着上方延伸。
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从中心托架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件附近朝着上方延伸,来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因此该格栅支撑部在刚性较高的压缩方向接受负荷,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并且,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从朝着车辆前方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延伸到保险杠梁侧安装部的中心托架中的、最接近于上述散热器格栅的保险杠梁一侧延伸到该散热器格栅的下侧,因此能够缩短该格栅支撑部的长度,能够提高该格栅支撑部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上述格栅支撑部对散热器格栅进行支撑的支撑稳定性。
并且,也可以将辅助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该辅助支撑部将上述格栅支撑部中的接触支撑部与基端部之间的部分、和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连接在一起。由于通过设置这样的辅助支撑部,能够使格栅支撑部和中心托架不仅在该中心托架下侧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附近连接在一起,而且能够使两者在上侧也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该格栅支撑部相对于中心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大幅度变位的现象。即,能够提高上述格栅支撑部的前后方向的刚性。
而且,最好在上述格栅支撑部设置有比上述接触支撑部靠前侧,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导向部。这样一来,当对于格栅支撑部安装散热器格栅等时,不必一边目视该格栅支撑部,一边进行安装作业,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并且,最好在上述辅助支撑部设置有比与上述格栅支撑部的连接部分靠前侧,朝着上述格栅支撑部的接触支撑部的前方且上方延伸的第二导向部。由于能够通过象这样在上述辅助支撑部设置第二导向部,来很容易地将散热器格栅定位于上下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上,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的安装作业性。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上述辅助支撑部设置有比与上述格栅支撑部的连接部分靠前侧,在距上述格栅支撑部的接触支撑部朝上方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朝前后方向延伸的限制壁部。通过设置该限制壁部,即使接合在接合支撑部(abutment supporting part)而配置的对向部件(counter part)在车辆在不好的道路上移动时朝着上方产生相对变位,也能够由上述限制壁部限制该朝向上方的变位。从而,能够确实地防止散热器格栅等的错位。
而且,也可以是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具有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托架本体朝左右延伸而出的凸缘部,上述辅助支撑部从上面看形成为V字形,该辅助支撑部的一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左右凸缘部的其中一个凸缘部上,该辅助支撑部的另一前端部固定在该左右凸缘部的另一个凸缘部上。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不仅能够通过从上面看形成为V字形的辅助支撑部来抑制相对于中心托架在前后方向的变位,还能够抑制在左右方向的变位,因此能够提高该格栅支撑部的水平方向的刚性。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为利用夹具安装有发动机罩锁(bonnet lock)的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的一部分,上述中心托架由设置在该夹具的中心托架定位部来相对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进行定位。这样一来,由于使上述中心托架相对于散热器固定框上部精度良好地定位,因此使与该中心托架设置为一体的格栅支撑部相对于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支撑的散热器格栅精度良好地定位,能够确实地支撑该散热器格栅。并且,由于上述中心托架是由安装发动机罩锁用的夹具进行定位的,因此不需要专用的夹具,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并且,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为利用夹具安装有发动机罩锁的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的一部分,也可以将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与上述发动机罩锁紧固在一起。即,若上述中心托架的安装孔加工精度较好,则将其与利用夹具定位的发动机罩锁紧固在一起的话,能够在不用定位用的专用夹具等的情况下,提高该中心托架的定位精度,能够谋求提高安装作业性。
并且,使碰撞传感器安装在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如上所述,通过在将格栅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的结构中,将碰撞传感器安装在该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不仅能够通过上述碰撞传感器检测出经由该中心托架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传达的施加给保险杠梁的负荷,还能够检测出经由上述格栅支撑部传达的施加给散热器格栅的负荷,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碰撞。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将碰撞传感器设置在中心托架的结构中,当经由格栅支撑部施加有冲击负荷时,相反,有时该冲击负荷会使由碰撞传感器输出的波形异常。此时,最好在上述格栅支撑部及辅助支撑部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中设置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负荷较弱的脆弱部。
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因所施加的冲击负荷而很容易在脆弱部产生朝后方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施加的负荷经由该格栅支撑部直接施加在碰撞传感器的情况。
并且,可以代替上述那样的结构,上述散热器固定框至少包括上部和左右侧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分别安装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安装部,和形成为连接该安装部之间的桥梁部分朝前方膨胀而出、来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的支架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散热器格栅还由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的左右侧部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支架部从下方进行支撑,因此能够防止该散热器格栅因其自重而朝向下方下垂的现象。而且,由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安装固定在散热器固定框的左右侧部,用其整个支架部来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因此能够从下方确实地支撑该散热器格栅。从而,能够防止该散热器格栅朝下方弯曲而损坏车辆前部外观的现象。
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在上述支架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并排配置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多个肋、和在车宽度方向上将该肋的后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支架部,上述散热器格栅由上述第二支架部从下方支撑着。能够通过象这样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支架部上形成多个肋,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支架部的刚性。并且,由于由第二支架部在车宽度方向上将该多个肋的后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该各肋的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支架部的刚性。而且,由于通过上述第二支架部来支撑散热器格栅,因此能够从下方支撑整个该散热器格栅,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并且,由于通过在上述支架部上设置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肋,使肋相对于上述散热器格栅进行线接触,因此不必用较高的尺寸精度来形成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能够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生产性。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前保险杠罩面在上述支架部的前方位置从该支架部的高度位置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上述支架部的前端定位于上述保险杠罩面的背面附近,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还包括从该支架部的前端沿着上述保险杠罩面的背面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通过设置这样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不仅能够从车辆后方侧来支撑散热器格栅,还能够从车辆后方侧来支撑保险杠罩面,能够提高该保险杠罩面的刚性。而且,由于将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上,因此不必重新设置其它部件,不会使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
并且,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也可以包括分别连接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上述左右安装部的侧壁部。通过设置这样的侧壁部,能够提高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前后方向的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扭曲方向和车宽度方向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侧壁部及上述安装部,跨越两者,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侧壁部和安装部还因加强肋而被连接加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刚性。
而且,最好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从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的下端朝着后方延伸且在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在上述侧壁部的下壁部。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成为朝着后方开口那样的六面体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刚性。
并且,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也可以由支架部、保险杠罩面支撑部及下壁部形成为朝后方开口的剖面大致为“コ”形的形状,在内侧设置有跨越上述支架部、保险杠罩面支撑部及下壁部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加强肋。
这样一来,由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支架部、保险杠罩面支撑部及下壁部还由内侧加强肋连接加强在一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刚性。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保险杠梁盖部和连接部,该保险杠梁盖部以在上述下壁部的下方形成进风口的形式,设置在距该下壁部有规定距离的下方,该连接部将该保险杠梁盖部和上述下壁部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在由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在保险杠罩面的后方一侧形成进风口的同时,由保险杠梁盖部覆盖保险杠梁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提高从保险杠罩面的开口所看到的保险杠梁周围的美观度。并且,由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经由连接部连接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下壁部,因此还能够提高该下壁部和位于该下壁部前侧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的刚性。这里,上述规定距离是指在下壁部和保险杠梁盖部之间形成可充分取入移动风的大小的进风口的间隔。
并且,最好在上述保险杠梁的前侧配置有由该保险杠梁在背面一侧支撑的冲击吸收部件,上述保险杠梁盖部形成为其前端定位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前端,在该前端设置有多个在车宽度方向上朝着下方延伸且接合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前面部的接合部。
通过象这样,让设置在保险杠梁盖部前端的接合部接合在由保险杠梁前侧在背面部支撑的冲击吸收部件的前表面部,能够在不另外设置支撑部件的情况下,支撑冲击吸收部件的前表面部,能够确实地防止因该冲击吸收部件的自重而朝向前方的倾倒。
并且,也可以在上述保险杠梁和上述保险杠梁盖部之间配置缓冲材料。由于通过象这样,在保险杠梁和保险杠梁盖部之间配置缓冲材料,即使保险杠梁盖部因振动等而摇动,也能够通过缓冲材料吸收该摇动,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该保险杠梁盖部接触到保险杠梁而产生异常声音的现象。
而且,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也可以包括密封板部,该密封板部从保险杠梁盖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着上方延伸,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的侧部和上述前保险杠罩面之间形成纵向壁。这样一来,由于密封板部发挥在车宽度方向上将散热器固定框和前部保险杠罩面之间的空间隔离开的隔离壁的作用,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发动机室内的风向倒转的热风进入散热器固定框前方的现象,能够防止热风与外气一起被取入的现象。并且,由于将上述密封板部设置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因此不必另外设置专用的部件,并且,由于其下端部通过保险杠梁盖部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抑制该密封板部朝向车宽度方向的倾倒。
并且,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翼(fin)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罩面支撑部和连接部,该罩面支撑部在上述左右的连接部之间起桥梁作用,用该桥梁部分支撑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部上部的罩面部,该连接部设置在与上述翼部一样的车宽度方向的位置上,连接上述保险杠梁盖部及罩面支撑部。能够通过象这样设置罩面支撑部,用该罩面支撑部支撑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部上部的罩面部,来提高该罩面部的刚性,同时,能够通过连接该罩面支撑部和覆盖保险杠梁的上表面的保险杠梁盖部,来提高该罩面支撑部自身的刚性。而且,由于将连接上述罩面支撑部和保险杠梁盖部的连接部,设置在与配置在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的翼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该连接部及翼部的通风阻力最小。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将保险杠罩面取下后的状态的车辆前部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在图2中,将散热器格栅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IV-IV线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的V-V线剖面图。
图6为示出了将图1中的VI-VI线剖面中的上侧部分放大的放大图。
图7为散热器格栅的立体图。
图8为发动机罩锁的正面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包括中心托架的构件组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了定位用夹具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前方一侧)。
图11为示出了定位用夹具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后方一侧)。
图12为示出了利用定位用夹具将发动机罩锁及中心托架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时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散热器格栅支撑结构的概要正面图。
图14为示出了散热器格栅支撑结构的概要结构的背面图。
图15为将保险杠保持片的支撑部件放大后,从后方所示的立体图。
图16为对应于图13中的XVI-XVI线的位置的车辆前部的剖面图。
图17(a)为从前方来看保险杠保持片时的立体图,图17(b)为从后方来看保险杠保持片时的立体图。
图18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包括中心托架的构件组的立体图。
图19为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0为示出了将保险杠罩面取下后的状态的车辆前部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1为在图20中,将散热器格栅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为图19中的XXII-XXII线剖面图。
图23为图19中的XXIII-XXIII线剖面图。
图24为图19中的XXIV-XXIV线剖面图。
图25为图19中的XXV-XXV线剖面图。
图26为图19中的XXVI-XXVI线剖面图。
图27为图19中的XXVII-XXVII线剖面图。
图28为中心托架的立体图。
图29为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另外,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不过是在本质上适于本发明的例子,本发明并不刻意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加以限制。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即,该图1概略地示出了散热器格栅1、散热器固定框2、保险杠罩面3(前保险杠罩面)等车辆前部的主要构件,对其它部件(例如,发动机等)的图示加以了省略。
上述保险杠罩面3由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树脂制板状部件构成,被配置为覆盖车辆前部。并且,在其下侧中央设置有作为通气口的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在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左右设置有配置雾灯的雾灯用开口部3b、3b。并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上侧部分,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对上述散热器格栅1进行定位的格栅用凹部3c,在该格栅用凹部3c的左右形成有对前照灯进行定位的前照灯(head lamp)用凹部3d、3d。另外,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中,在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下侧也形成有开口部。
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被定位在连接前纵梁4、4的前端部之间的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该前纵梁4、4在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位置上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开口部3a内设置有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且覆盖该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一侧的盖部3e。并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设置有从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周边相对于上述盖部3e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3f、3f、…,由此,能够提高该盖部3e的刚性。另外,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一侧,在与设置在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盖部3e之间配置有用以吸收冲击的尿烷材料10(例如,参照图2~图5)。
上述散热器格栅1,包括格栅部11和安装部12,该格栅部11倾斜成其下侧部分的位置比上侧部分的位置靠车辆的前方且从上面看形成为中央部在车辆前方一侧成为凸状的圆弧状,该安装部12安装在该格栅部11的车辆后方一侧,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连接在一起,如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两者均是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固定的。另外,在上述格栅部11,在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象征着厂家的车标的车标部11a。
并且,上述散热器格栅1,其上侧连接在位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上部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等,下侧与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接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
具体地说,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具有从上面看沿着圆弧状格栅部11形成的上面板部12a,在该上面板部12a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车辆后方一侧形成有多个用以将该散热器格栅1连接在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安装孔12b、12b(在本实施例中,为两处)。并且,通过让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12b、12b内及后述的形成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安装孔2g、2g内,将它们紧固起来,来使上述散热器格栅1和散热器固定框2连接在一起。
并且,如图1、图2及图7所示,在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格栅部11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朝着车辆后方延伸的延伸出连接部11b、11b,在该各延伸出连接部11b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1c。通过让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11c、11c内、保险杠罩面3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内及前照灯7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内,将它们紧固一起,来使上述散热器格栅1在其两端部连接在车体侧。
在上述格栅部11,在其下端部跨越车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穴部11d、11d、…,形成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的凸部3g、3g、…分别嵌合在该穴部11d、11d、…(参照图4)。即,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以对应于设置在上述格栅部11的下端部的多个穴部11d、11d、…的位置的形式,形成有朝着车辆后方弯曲的多个凸部3g、3g、…,这些凸部3g、3g、…分别嵌合在上述穴部11d、11d、…内。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为将例如含有玻璃纤维等强化材料的树脂材料通过喷射成形(injection molding)一体形成的树脂制框状部件,如图2及图3所示,由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从该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左右端部分别朝下方延伸的纵向构件部2b、2b、和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这些纵向构件部2b、2b的下端部之间的散热器固定框底部2c而在它们的内侧形成有开口部2d。
并且,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车辆后方一侧,面临上述开口部2d配置有作为冷却装置的散热器6,其被固定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上。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其纵向构件部2b、2b分别连接固定在左右的前纵梁4、4上,因此,上述散热器6被立着设置在车体上,以便从车辆前方用前表面来接受移动风。即,上述散热器6被定位在设置在保险杠罩面3的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大致为车辆后方的位置,通过从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吸入的移动风而被冷却。
另外,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纵向构件部2b、2b中,在比分别连接固定在上述左右的前纵梁4、4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以防止来自发动机室一侧的热风的风向倒转的密封板9、9。
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在车辆前方一侧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用以收容发动机罩锁21的锁收容部2e,如图3所示。该锁收容部2e形成为袋(pocket)状,在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前表面上、朝上方开口,在将图8所示的那样的发动机罩锁21收容在其内部的状态下(参照图5),用螺栓23、23将该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紧固在构成锁收容部2e的前面部2f及后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31c上(参照图6)。另外,在该前面部2f的大致中央部的上侧,以可将设置在发动机罩8的大致为U字形的撞针(striker)8a(参照图5)和上述发动机罩锁21接合在一起的方式,形成有该撞针8a***且贯穿用的缺口(参照图3)。
以下,参照图8对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结构加以简单说明。该发动机罩锁21为在基板22的大致中央处形成了嵌合沟24的部件,通过用门闩27关闭或打开该嵌合沟24的开口侧,来使发动机罩8的撞针8a在该嵌合沟24内,或从该嵌合沟24内解放出来。即,通过上述门闩(latch)27,在上述嵌合沟24内形成了用以夹持(catching)撞针8a的夹持空间28。另外,在上述发动机罩锁21,还设置有预先将力施加在关闭上述嵌合沟24的开口侧的方向上的门闩25,只要不操作与该门闩25一体形成的控制杆26,上述发动机罩8的撞针8a就不会被完全解放。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在其中央部的上表面,与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的安装孔12b、12b相对应,形成有朝车辆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h、2h,且在该突出部2h、2h形成有贯穿上下方向的安装孔2g、2g。能够通过让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2g、2g及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孔12b、12b,将它们紧固在一起,来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安装固定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另外,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在车辆前方一侧的面上,位于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朝着车辆前方开口的圆孔2i、2i,从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朝车辆后方延伸的突出部12c、12c分别***这些圆孔2i、2i内。
配置有中心托架31,以连接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锁收容部2e和上述保险杠梁5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体地说,该中心托架31的一端连接在上述锁收容部2e内的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上,另一端连接在上述保险杠梁的车辆后端一侧,由此,来阻止发动机罩8的撞针8a对于发动机罩锁21从上方嵌合时的冲击负荷。因此,能够通过设置上述中心托架31,来防止因关闭发动机罩8时的冲击而对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2所造成的损坏。
上述中心托架31由剖面大致为“コ”形的金属制部件构成,构成为作为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的下端部定位于比作为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上端部靠车辆前方,如图9所示。即,为这样的形状:从侧面看,在上下方向上一直延伸的两个安装部31a、31b沿着上方由朝着车辆后方延伸的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并且,上述中心托架31的上述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被螺栓紧固在保险杠梁5上,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具有分别从“コ”形剖面本体(中心托架本体)朝左右方向延伸而出所形成的安装凸缘31c、31c(凸缘部),经由该安装凸缘31c、31c而被螺栓紧固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另外,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如以后所要说明地,与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紧固在一起,从而使上述中心托架31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罩锁21上。
并且,上端侧延伸到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下端部的格栅支撑部件32(格栅支撑部)的下端部通过点焊法接合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该格栅支撑部件32为从侧面看大致形成为“C”形的金属制部件,其上端侧定位于比下端侧更靠车辆前方,如图3及图9所示。
具体地说,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为沿长度方向、在3个地方将剖面大致为“コ”形的部件折弯而成的部件,从下开始依次由结合部32a(基端部)、肘(arm)部32b、接合(abutment)部32c及导向部32d构成,该结合部32a结合在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该肘部32b在车辆前方且上方延伸,该接合部32c接合在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下端部,该导向部32d用以很容易地将该散热器格栅1装载在接合部32c上。
上述结合部32a形成为从侧面看、沿着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在上下方向上几乎一直延伸,在将其与该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通过点焊法形成为一体。上述肘部32b形成为从结合部32a的上端朝着车辆前方且上方延伸,通过熔接等方法固定在从上面看大致形成为“V”形的辅助支撑部件33(辅助支撑部)的基端侧上。另外,该辅助支撑部件33的开口侧的前端部结合在形成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安装凸缘31c、31c上。这样一来,由于不仅使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和中心托架31的下端部连接在一起,而且使两者的上侧部位也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该格栅支撑部件3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刚性。并且,由于使上述辅助支撑部件33从上面看大致为“V”形,使其开口侧的前端部分分别结合在中心托架31的左右安装凸缘31c、31c上,因此还能够提高车宽度方向的刚性。另外,通过使上述中心托架31、格栅支撑部件32及辅助支撑部件33相互结合为一体,来构成包括中心托架的构件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
上述接合部32c形成为从侧面看几乎水平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构成为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并且,上述导向部32d形成为从接合部32c的车辆前端部朝着车辆前方且下方延伸,从而能够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顺利地举到接合部32c上。
通过象这样设置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在如本实施例那样,当上述散热器格栅1为大型格栅,该格栅大幅度地倾斜为其下侧部分定位于比上侧部分靠车辆前方,且从上面看形成为圆弧状时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地防止该散热器格栅1的中央部分因其自重而朝下方大幅度弯曲的现象。即,虽然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上侧部分由散热器固定框2和前照灯7等支撑,下侧部分由保险杠罩面3支撑,但当重量最重的中央部分产生倾斜的话,则仅通过对上侧部分的支撑是不能支撑住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重量的,较大的负荷作用在刚性较弱的上述保险杠罩面3上,使该保险杠罩面3大幅度变形。而如上所述,若用金属制格栅支撑部件32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1的中央部的话,则能够防止那样的变形。
因此,能够防止保险杠罩面3因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重量而变形,在该散热器格栅1与发动机罩8之间产生间隙的现象。也就是说,能够防止车辆前部外观受损的情况。
并且,如上述图9所示,由于使上述中心托架31、格栅支撑部件32及辅助支撑部件33结合为一体,因此能够在设置格栅支撑部件32的结构中,在不另外进行将该格栅支撑部件32安装在车体上的安装作业的情况下,将其与中心托架31同时进行安装。因此,没有使车辆前部的组装作业性恶化的现象。
另外,如图3、图6及图9所示,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设置有碰撞检测用的碰撞传感器34。具体地说,将剖面大致为“コ”形的盖部件35配置为覆盖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左右安装凸缘31c、31c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凸缘31c(在本实施例中,从正面看,为左侧的安装凸缘)的一部分的车辆前方一侧,将上述碰撞传感器34配置在其内部。该碰撞检测传感器34的一部分连接在上述安装凸缘31c上,能够检测出传到上述中心托架31上的冲击。
这里,如上所述,由于将格栅支撑部件32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31,因此冲击负荷从两条路径施加到该中心托架31上。即,由于上述中心托架31的下端侧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连接在保险杠梁5上,且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的下端侧也一体地连接在该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因此从该格栅支撑部件32的上端侧所施加的冲击负荷也传到了中心托架31。这样一来,由于不仅能够检测出从保险杠梁5施加的冲击负荷,还能够检测出从散热器格栅1施加的冲击负荷,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碰撞。
另外,上述盖部件35被配置为朝车宽度方向开口,从位于上侧的侧壁开始朝着上方延伸的凸缘部35a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上。
-将发动机罩锁及中心托架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的作业-
以下,对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将发动机罩锁21及中心托架31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作业加以说明。由于要使该发动机罩锁21与发动机罩8的撞针8a嵌合在一起,因此必须精度良好地进行定位。并且,由于还要将上述中心托架31与上述发动机罩锁21紧固在一起,因此也必须要进行定位。因此,以下,以该定位作业为重点加以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及图11对用在上述发动机罩锁21及中心托架31的定位作业中的夹具50加以说明。该定位用夹具50,包括本体部51、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和中心托架定位部61,该本体部51将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角管沿上下方向平行排列地连接在一起,该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配置在该本体部51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车辆前方一侧,该中心托架定位部61形成有从该本体部51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上表面、朝车辆前方一侧延伸的肘部62。能够同时使发动机罩锁21及中心托架31相对于散热器固定框2精度良好地定位,进行安装。
在上述本体部51,在其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及上述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的附近,分别设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夹持部(clamp)52、52、53。这些夹持部52、52、53为所谓的钳型(vice type)部件,构成为通过进行操作杆的操作让“L”形肘转动,将安装在该肘的另一端的销(pin)押向上方,来夹持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
并且,在上述本体部51,配置有在上述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的左右位置上分别朝下方突出的定位销54、54。这些定位销54、54在上述定位用夹具50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的状态下,分别***形成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上表面的定位穴2j、2j中。
上述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包括杆56和基板夹持部57,该杆5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前端侧***发动机罩锁21的嵌合沟23内的夹持空间28中,该基板夹持部57用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住该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能够通过上述杆56对发动机罩锁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上述基板夹持部57对发动机罩锁21的水平方向(前后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上述中心托架定位部61,包括肘部62和定位销63、63,该肘部62从本体部51的上表面朝着车辆前方延伸,该定位销63、63形成为在该肘部62的前端部的规定位置朝着车辆后方突出。能够通过将该定位销63、63***形成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定位穴31d、31d中(参照图12),来使该中心托架31可相对于散热器固定框2进行定位。
以下,对利用上述结构的定位用夹具50所进行的、上述发动机罩锁21及中心托架31对于散热器固定框2的定位的定位作业及安装作业加以说明。
首先,将发动机罩锁21安装在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具体地说,将上述发动机罩锁定位部55的杆56的前端侧***夹持发动机罩8的撞针8a的该发动机罩锁21的夹持空间28内,同时,由基板夹持部57夹持该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能够通过将上述杆56***发动机罩锁21来固定该发动机罩锁21相对于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通过用上述基板夹持部57夹持基板22来固定发动机罩锁21相对于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并且,将中心托架31安装在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中心托架定位部61。即,使为让设置在该中心托架定位部61的定位销63、63***且贯穿形成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定位穴31d、31d内的状态。
并且,如上所述,在相对于上述定位用夹具50固定发动机罩锁21,安装有上述中心托架31的状态下,将该定位用夹具50固定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即,将设置在该定位用夹具50的本体部51的定位销54、54***形成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定位穴2j、2j中,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在该状态下,通过设置在上述本体部51的夹持部52、52、53来在厚度方向上夹持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相对于散热器固定框2固定上述定位用夹具50。
因此,固定在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发动机罩锁21相对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被定位于规定的位置上,即,固定在上述定位用夹具50的发动机罩锁21相对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被定位于形成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锁收容部2e内且与发动机罩8的撞针8a相对应的设计位置上。并且,同时,安装在上述中心托架定位部61的中心托架31也被定位于其安装凸缘31c、31c可与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紧固在一起的位置上。
若在上述状态下,让螺栓23、23***且贯穿形成在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的安装孔、形成在上述锁收容部2e的安装孔及形成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31c的安装孔中,将它们紧固在一起的话,则能够在使发动机罩锁21及中心托架31同时紧固在原设计的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象这样,通过进行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定位,能够防止发动机罩8的撞针8a相对于该发动机罩锁21嵌合时的嵌合不良和异常声音的产生等。并且,通过同时进行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定位,能够将一体设置在该中心托架31的格栅支撑部件32精度良好地定位在散热器格栅2的下端部,能够确实地支撑该散热器格栅2。而且,通过利用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定位用夹具50,对于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2进行定位,能够不需要该中心托架31专用的夹具,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如上所述,由于将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格栅支撑部件32一体地设置在配置在散热器固定框2与保险杠梁5之间的中心托架31,因此即使是体积较大且倾斜为下侧位置比上侧位置还靠车辆前方、从上面看形成为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车辆前方为“凸”形的大致圆弧状的散热器格栅,也能够防止该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因自重而朝下方弯曲的现象。从而,能够防止因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保险杠罩面3大幅度变形,使在该散热器格栅1和发动机罩8之间产生不自然的间隙等,损坏车辆前部外观的现象。
并且,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从为上述中心托架31的下端部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朝着上方延伸,因此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负荷被施加到刚性较强的格栅支撑部件32的压缩方向上。并且,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因从距离上述散热器格栅1最接近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延伸而出,使延伸而出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提高该格栅支撑部件32的刚性。从而,能够在更稳定的状态下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
而且,由于通过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V”字形的辅助支撑部件33来连接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和上述中心托架31之间,因此限制了该格栅支撑部件32的变位。即,该辅助支撑部件33的基端侧连接在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上,前端侧连接在从上述中心托架31的左右方向延伸而出的安装凸缘31c、31c上,因此能够提高该格栅支撑部件32的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度方向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上述格栅支撑部件32一体地设置在中心托架31上,因此能够在将该中心托架31安装在车体上的同时,使格栅支撑部件32也安装在车体上,没有让车辆前部的组装作业性恶化的情况。
(第二实施例)
图13~图15分别示出了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时的正面图、背面图及从后方来看的立体图。由于本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散热器格栅1的支撑结构,因此以下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且仅对不同的部分加以说明。
即,在本实施例中,让保险杠保持片71的前表面(表面)接合在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一侧,来提高该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同时,由该保险杠保持片71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1。并且,该保险杠保持片71由从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朝着前方且上方延伸的保持片支撑部件75(格栅支撑部)支撑。
具体地说,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为沿着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部的、可从下方支撑整个上述散热器格栅1而形成的树脂制部件,与配置在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方的保险杠罩面3的形状相对应,形成为在前方成为凸形的剖面大致为“C”字形的形状。更具体地说,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由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和侧壁部71b构成,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沿着其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朝前方形成为凸形的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形成为剖面大致为“C”字形的形状,该侧壁部71b设置在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两端部,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背面,在车宽度方向大致平行排列地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内侧肋71f、71f、…,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上侧后端设置有多个用以与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下部连接的格栅连接部71c、71c、…,在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下侧的后端设置有多个用以与上述保险杠罩面连接的保险杠罩面连接部71d、71d、…。这样一来,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被定位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后方的状态下,其上下部分被分别连接固定在上述散热器格栅1及保险杠罩面3上。
而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表面上的上侧部分,沿车宽度方向大致平行排列地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外侧肋71e、71e、…(纵向肋),这些外侧肋71e、71e、…分别突出到突出端接合在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的位置为止。因此,上述保险杠罩面3就由这些外侧肋71e、71e、…接合支撑着。
在上述外侧肋71e、71e、…的后端侧且突出端侧设置有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支架部71h。具体地说,该支架部71h具有上板部71i、和纵壁部71j,该上板部71i设置在上述外侧肋71e、71e、…的突出端侧,以便在与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之间形成空间,该纵壁部71j在该上板部71i的后端侧即外侧肋71e、71e、…的后端侧从该上板部71i朝着下方延伸。也就是说,上述支架部71h被设置为从后方覆盖上述外侧肋71e、71e、…,在将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配置在散热器格栅1的下方时,上述支架部71h接合在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侧。这样一来,能够用整个下侧来支撑该散热器格栅1,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并且,由于设置有上述支架部71h,上述多个外侧肋71e、71e、…的后端侧也通过该支架部71h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该外侧肋71e、71e、…的刚性。这样一来,由于能够提高整个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刚性,因此能够从后方更确实地支撑上述保险杠罩面3,能够提高该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71a的上端部,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朝着下方凹陷,以对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车标部11a进行定位,该凹陷部分成为后述的由保持片(retainer)支撑部件75从后方支撑的被支撑部71g(上部)。
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由宽度较大的板状部件构成,其下端部由螺栓紧固在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上端侧朝着前方且上方延伸,定位于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的下侧,如图15及图18所示。具体地说,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格栅支撑部件32一样,是通过沿长度方向在三个地方将形成为剖面大致为“コ”形的板部件弯曲而成的,从其下侧开始依次由结合部75a(基端部)、肘部75b和接合部75c(接合支撑部)及导向部75d构成,该结合部75a结合在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该肘部75b从该结合部75a的前端开始,朝着车辆前方且上方延伸,该接合部75c接合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的下端,该导向部75d用以很容易地将该保险杠保持片71装载在接合部75c上。
上述结合部75a形成为沿着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从侧面看在上下方向上几乎笔直延伸,且在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从下端侧朝着上方延伸的狭缝,其左右位置分别由螺栓紧固在上述中心托架31上。
上述肘部75b形成为从结合部75a的上端朝着车辆前方且上方延伸,通过点焊法等固定有后述辅助支撑部件76(辅助支撑部)的一端侧。另外,该辅助支撑部件76的另一端侧结合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上。因此,不仅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和中心托架31的下端部连接在一起,而且上侧的部位也连接在一起,能够提高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刚性。另外,通过使上述中心托架31、保持片支撑部件75及辅助支撑部件76相互结合在一起,构成有包括中心托架的构件组。
上述接合部75c形成为从侧面看几乎水平地朝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构成为从下方支撑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并且,上述导向部75d形成为从接合部75c的车辆前端部朝着车辆前方且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将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顺利地升到接合部71c上。
并且,跨越结合部75a、肘部75b、接合部75c及导向部75d将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左右两端部朝下方或前方弯曲,使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剖面大致成为“コ”形。通过象这样弯曲左右两端部,能够提高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刚性,能够从下方更确实地支撑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
特别是如图15及图18所示,由于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结合部75a的部分设置有朝着车辆前方侧弯曲的左右凸缘部75e,因此当冲击从前方施加在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上时,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结合部75a的凸缘部75e会向左右方向打开,使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较容易地朝后方变形。即,虽然通过让设置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结合部75a的凸缘部75e朝前方侧突出,能够提高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对来自上方的负荷的刚性,但不能提高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对来自前方的冲击的刚性,因此能够让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较容易地朝后方变形。
所以,如图18所示,当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经由散热器格栅1及保持片支撑部件75施加的冲击负荷,使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碰撞传感器34输出的波形异常时,通过让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较易变形,使冲击负荷不会就那样被传达,能够维持该碰撞传感器34的检测精度。
这里,象这样,让刚性仅对前后方向的施加负荷较弱的上述凸缘部75e对应于脆弱部。另外,该脆弱部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和后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各折弯部分形成切口(缺口),来刻意地使前后方向的刚性变弱。
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肘部75b和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之间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支撑部件76,为两端部朝着上方折弯的板状部件,其一端侧用螺栓紧固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前方一侧的面上,另一端通过点焊法结合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后方一侧的面上。
具体地说,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具有中心托架安装部76a、结合部76b和肘部76c,该中心托架安装部76a紧固在上述中心托架31、为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一端侧,该结合部76b结合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为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另一端侧,该肘部76c连接该中心托架安装部76a及结合部76b之间。并且,在上述结合部76b的更前端侧设置有限制壁部76d、和上侧导向部76e(第二导向部),该限制壁部76d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该上侧导向部76e从该限制壁部76d的前端朝着前方且上方延伸。该限制壁部76d形成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的上方且距有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当在不好的道路上移动等,保险杠罩面3和散热器格栅1朝上方相对变位时,限制了定位在上述接合部75c上的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朝向上方的移动。另外,上述规定距离是考虑到将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定位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上时的作业性及该被支撑部71g朝向上方变位的高度的上限值等决定的。
并且,上述上侧导向部76e是在用上述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方法将中心托架31等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状态下,相对于保持片支撑部件75从车辆前方安装已配有散热器格栅1、及保险杠罩面3的保险杠保持片71时,为了将该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确实地定位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上,用来在安装时对该保险杠保持片71的上下方向进行定位用的。通过设置这样的上述上侧导向部76e,即使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位于规定位置的上方时,也能够通过该上侧导向部76e确实地将其定位于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安装部上,由于不必一边目视确认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的位置,一边安装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因此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也与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一样,能够通过将其左右两端部分别折弯,来提高整体的刚性。即,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左右两端部朝着上方弯曲,能够相对于上述中心托架34确实地支撑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另外,如上所述,当安装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碰撞传感器34所输出的波形异常时,若在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各弯曲部分形成切口的话,则能够防止前后方向的冲击就那样传到中心托架31上,而使上述碰撞传感器34输出的波形异常的现象。
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保持片支撑部件75,能够防止当上述散热器格栅1为体积较大的格栅且倾斜为其下侧部分位置比上侧部分位置靠车辆前方、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时,该散热器格栅1的中央部分因自重而朝下方弯曲的现象。因此,能够防止保险杠罩面3因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重量而变形,造成在该散热器格栅1与发动机罩8之间产生间隙的现象。也就是说,能够防止车辆前部的外观受到损害。
并且,如上述图18所示,由于将上述中心托架31、保持片支撑部件75及辅助支撑部件76结合为一体,因此在设置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结构中,能够不必另外进行将保持片支撑部件75安装在车体上的作业,而将其与中心托架31同时进行安装。从而,没有使车辆前部的组装作业性恶化的现象。
而且,由于在散热器格栅1的下方且保险杠罩面3的后方配置剖面大致为“C”字形的保险杠保持片71,将其分别连接到该散热器格栅1及保险杠罩面3上,由从中心托架31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朝着上方延伸的保持片支撑部件75来支撑该保险杠保持片71,因此能够在由该保险杠保持片71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1的同时,提高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防止该保险杠罩面3下垂的现象。
并且,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上表面,在车宽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外侧肋71e、71e、…,且在背面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肋71f、71f、…,因此能够提高整体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及保险杠罩面3。
而且,由于上述外侧肋71e、71e、…的后端部由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架部71h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刚性,并且,由于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定位在该支架部71h上,因此能够从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方跨越整个车宽度方向确实地支撑该散热器格栅1,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
并且,由于在从下方支撑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形成有从该保险杠保持片71的接合部75c的前端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导向部75d,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和中心托架31的上部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辅助支撑部件76的前端侧还设置有朝着前方且上方延伸的上侧导向部76e,因此能够通过这些导向部75d、76e,将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确实地定位在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上。即,由于当在散热器格栅1及保险杠罩面3安装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状态下,将其对于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进行安装时,能够在不必一边目视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的位置,一边进行安装作业的情况下,将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很容易地定位在该接合部75c上,因此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由于在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设置有限制壁部76d,该限制壁部76d在上述辅助支撑部件76的导向部76e的后方侧且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接合部75c的上方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能够限制在不好的道路上移动时等装载在该接合部75c上的上述保险杠保持片71的被支撑部71g朝向上方大幅度变位的现象,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1和保险杠罩面3等错位,而使车辆前部的外观受损的现象。
而且,由于通过将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左右端部折弯,使其形成为剖面大致为“コ”形的形状,能够提高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刚性,并且,由于在面临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车辆前方的部分、即结合部75a中,形成有将其左右端部朝前方折弯而成的凸缘部75e、75e,因此能够在冲击负荷从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的前方施加时,因该凸缘部75e、75e朝左右方向打开,使该保持片支撑部件75很容易地朝后方变形。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冲击负荷就那样经由上述保持片支撑部件75施加到安装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碰撞传感器34上,而使碰撞传感器34输出的波形异常的现象。
(第三实施例)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即,该图19为简要地示出了散热器格栅1、保险杠罩面3(前保险杠罩面部件)及发动机罩8等车辆前部的主要构件的图,对于其它部件(例如,前照灯和雾灯等)的图示加以省略。另外,由于本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散热器格栅1的支撑结构,因此在下述说明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
上述保险杠罩面3由覆盖车辆前部的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树脂制板状部件构成,在其下侧中央设置有作为通气口的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开口部),在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更下侧设置有作为其它的通气口的保险杠罩面下部开口部3b。并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上侧部分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对上述散热器格栅1进行定位的格栅用凹部3c,在该格栅用凹部3c的左右形成有对前照灯进行定位的前照灯用凹部3d、3d。另外,在上述图19中,3h为构成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上侧部分的罩面部。
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定位于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该保险杠梁5将在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位置上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4、4的前端部连接在一起,在该开口部3a内设置有朝着车宽度方向延伸且覆盖该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一侧的盖部3e。并且,在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设置有从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周边相对于上述盖部3e朝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肋3f、3f、…(翼部),从而,能够提高该盖部3e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车辆前方一侧,在与设置在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盖部3e之间配置有用以吸收冲击的尿烷材料10(冲击吸收部件(例如,参照图20~图25),在该尿烷材料10及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配置有覆盖两者的后述保险杠梁盖部91。通过象这样设置保险杠梁盖部91,能够防止从上述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看到保险杠梁5及尿烷材料10的上表面。
上述散热器格栅1,包括格栅部11和安装部12,该格栅部11倾斜为其下侧部分位置比上侧部分位置靠车辆前方且形成为从上面看中央部在车辆前方一侧成为凸形的大致圆弧状,该安装部12安装在该格栅部11的车辆后方一侧,连接在位于该散热器格栅1的车辆后方的散热器固定框2(散热器固定框)上,该格栅部11及安装部12由螺栓(省略图示)连接固定在一起。另外,在上述格栅部11,在其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表示厂家的车标的车标部11a,如图7、图20及图22~图25所示。
并且,上述散热器格栅1,其上侧连接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上部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等上,下侧与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接合在一起(参照图22)。
具体地说,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具有上面板部12a,该上面板部12a沿着从上面看大致圆弧状的格栅部11的后侧部分形成,在该上面板部12a的车宽度方向附近的车辆后方一侧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处)用以将该散热器格栅1连接在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安装孔12b、12b。并且,将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12b、12b内及后述的形成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安装孔2g、2g内,将它们紧固起来,来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和散热器固定框2连接在一起。
并且,如上述图7及图20所示,在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格栅部11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延伸出连接部11b、11b,安装孔11c分别形成在该各延伸出连接部11b中。并且,将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11c、11c内、保险杠罩面3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内及前照灯7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内,将它们紧固起来,来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左右两端部连接在车体上。
在上述格栅部11的下端部,如上述图7及图20所示,跨越车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穴部11d、11d、…,构成为形成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的凸部3g、3g、…分别嵌合在该穴部11d、11d、…中(参照图22)。即,在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格栅用凹部3c的周边部,与设置在上述格栅部11的下端部的多个穴部11d、11d、…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朝着车辆后方弯曲的多个凸部3g、3g、…,这些凸部3g、3g、…分别从前方嵌合在上述穴部11d、11d、…内。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为通过喷射成形法将例如含玻璃纤维等加强材料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的框状部件,如图20及图21所示,朝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上部)、从该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左右端部分别朝下方延伸的纵向构件部2b、2b(侧部)和连接这些纵向构件部2b、2b的下端部之间的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固定框底部2c,而在它们的内侧形成有开口部2d。
并且,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车辆后方一侧面临上述开口部2d配置有作为冷却装置的散热器6,其被固定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纵向部件部2b、2b分别连接固定在左右前纵梁4、4上,因此,上述散热器6成为被竖着设置在车体的状态,以便用前表面从车辆前方来接受移动风。即,上述散热器6被定位于设置在保险杠罩面3的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车辆后方,由从该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吸入的移动风而被冷却。
另外,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纵向构件部2b、2b中,在比分别连接固定在上述左右前纵梁4、4的部分靠下的位置,设置有用以防止来自发动机室的热风的风向倒转的密封板9、9。这样一来,能够确实地防止比保险杠梁5靠下侧的来自发动机室内的热风的风向倒转。对于比连接在上述左右前纵梁4、4的部分靠上侧的部分,如后面所述地,能够通过形成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的侧密封部81、81(密封板部)来防止来自发动机室内的热风的风向倒转。
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如图21及图23所示,在其车辆前方一侧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用以收容发动机罩锁21的锁收容部2e。该锁收容部2e形成为在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前表面上朝上方开口的袋状,在将发动机罩锁21收容在其内部的状态下(参照图23),利用螺栓23、23将该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紧固在构成锁收容部2e的前表面部2f及后述的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31c上(参照图21)。另外,在该前表面部2f的大致中央部的上侧,以设置在发动机罩8的大致为U字形的撞针8a(参照图23)可与上述发动机罩锁21嵌合在一起的形式,形成有该撞针8a***且贯穿用的切口(参照图21)。
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形成有与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的安装孔12b、12b相对应的朝车辆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h、2h,并且,在该突出部2h、2h形成有贯穿上下方向的安装孔2g、2g。能够通过将螺栓***且贯穿这些安装孔2g、2g及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孔12b、12b,将它们紧固在一起,来将上述散热器格栅1安装固定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另外,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在其车辆前方一侧的面的、车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分别朝着车辆前方开口的圆孔2i、2i,从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安装部12朝着车辆后方延伸的突出部12c、12c(参照图7)分别***这些圆孔2i、2i内。
并且,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前方一侧配置有连接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锁收容部2e和上述保险杠梁5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心托架31,如图21及图23所示。具体地说,该中心托架31的一端连接在上述锁收容部2e内的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上,另一端连接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车辆后端,这样一来,能够挡住发动机罩8的撞针8a对于发动机罩锁21从上方嵌合时的冲击负荷。因此,能够通过设置上述中心托架31,防止因关闭发动机罩8时的冲击而对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2所造成的损害。
上述中心托架31由剖面大致为“コ”形的金属制部件构成,构成为作为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的下端部位置比作为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上端部位置还靠车辆前方,如图28所示。即,上述中心托架31为通过朝着上方、在车辆后方延伸的连接部将从侧面看在上下方向上几乎笔直延伸的两安装部31a、31b连接在一起的形状。
并且,上述中心托架31的上述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由螺栓紧固在保险杠梁5上,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具有从剖面为“コ”形的本体(中心托架本体)朝左右延伸而出的安装凸缘31c、31c,由螺栓经由该安装凸缘31c、31c紧固在散热器固定框2上。
并且,如图21及图28所示,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设置有碰撞检测用的碰撞传感器34。具体地说,配置有覆盖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侧安装部31a的左右安装凸缘31c、31c的、其中一个安装凸缘31c(在本实施例中,从正面看,为左侧安装凸缘)的车辆前方一侧的一部分的剖面大致为“コ”形的盖部件35,在其内部配置有上述碰撞传感器34。该碰撞传感器34的一部分连接在上述安装凸缘31c上,能够检测出传到上述中心托架31的冲击。即,由于上述中心托架31的下端侧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31b连接在保险杠梁5上,因此从该保险杠梁5进入的冲击负荷经由中心托架31传到碰撞传感器34。从而,能够由上述碰撞传感器34检测出施加到保险杠梁5侧的冲击负荷,能够检测出碰撞。
另外,上述盖部件35从侧面看为“コ”形地配置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上,从位于上侧的侧壁朝向上方延伸的凸缘部35a由螺栓固定在该安装凸缘31c上。
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前方配置有用以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如图20及图21所示。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为通过树脂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如图29所示,大致来分的话,由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罩面支撑部)、侧密封部81(密封板部)和保险杠梁盖部91构成,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在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1的同时,从后方支撑保险杠罩面3,该侧密封部81用以防止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方的热风的风向倒转,该保险杠梁盖部91覆盖该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为形成为朝后方开口的从车宽度方向来看剖面大致为“コ”形的部件,配置为在车宽度方向上跨越散热器固定框2的开口部2d的前方,通过形成在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安装部42、42分别安装固定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的侧部2b、2b(左右的侧部)。具体地说,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具有支架部43、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下壁部45和侧壁部46、46,该支架部43在左右的安装部42、42之间起桥梁作用且朝前后方向扩展,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从该支架部43的前端部分朝前方且下方膨胀而出,该下壁部45从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的下端部朝着后方延伸,该侧壁部46、46设置为堵住由该支架部43、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及下壁部45构成的“コ”形部分的左右两侧。另外,上述左右安装部42、42分别连在该侧壁部46、46的后端部上。
上述支架部43沿着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下端形成,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朝下方凹陷弯曲。并且,在其上表面,朝着车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5个)外侧肋47、47、…(肋)。这些外侧肋47、47、…形成为与从上述支架部43的上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相同,在那些后端部的上端形成有在车宽度方向上连接该外侧肋47、47、…之间的支撑支架部80(第二支架部)(参照图21及图29)。并且,在该支撑支架部80上装载有上述散热器格栅1。
具体地说,上述支撑支架部80具有上板部80a和纵向壁部80b,该上板部80a设置在上述外侧肋47、47、…的后端侧且突出端侧,以便在其与上述支架部43之间形成空间,该纵向壁部80b在该上板部80a的后端侧即外侧肋47、47、…的后端侧从该上板部80a朝着下方延伸。也就是说,在将上述支架部43设置为从后方覆盖上述外侧肋47、47、…,将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配置在散热器格栅1的下方时,上述支撑支架部80接合在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侧。从而,能够从下方支撑整个该散热器格栅1,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
通过象这样在上述支架部43上设置多个外侧肋47、47、…,由支撑支架部80在车宽度方向上将那些肋的后端一侧连接起来,能够提高各外侧肋47、47、…的强度,能够提高上述支架部43的刚性。而且,通过在支撑支架部80上装载上述散热器格栅1,支撑其整个下侧,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并且,由于由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上述支架部43的支撑支架部80来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因此不要求用整个该支架部43来支撑时的那样的较高的面精度,能够降低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加工费和模具费(mold cost)等制作成本,能够提高生产性。
并且,由于将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形成为朝后方开口的剖面为“コ”形的形状,在其左右两端设置侧壁部46、46,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整体上成为朝后方开口的箱状(六面体形状),因此与只设置支架部时相比,能够提高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
而且,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在其内侧设置有与上述支架部43上的外侧肋47、47、…的车宽度方向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内侧肋48、48、…(内侧加强肋)。这些内侧肋48、48、…设置为跨越上述支架部43的下表面、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的后方一侧的面及上述下壁部45的上表面,朝前后方向延伸。通过象这样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内侧设置加强用内侧肋48、48、…,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支撑稳定性。
并且,如上所述,通过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设置侧壁部46、46,能够防止发动机室内的热气从散热器固定框2的左右侧方进入,与从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取入的外气混在一起的现象。
并且,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中,上述支架部41的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面3的罩面部3h的背面(后面)附近,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沿着该罩面部3h的背面(后面),朝着下方延伸(参照图23~图25)。这样一来,由于上述保险杠罩面3由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从后方支撑着,提高了其刚性,因此即使向后方施加有较大的负荷,也能够防止该保险杠罩面3大幅度变形的现象。
另外,在上述侧壁部46、46及安装部42、42也设置有跨越两者的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49、49、…。由于通过这些加强肋49、49、…,能够提高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前后方向的刚性,因此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保险杠罩面3,能够确实地防止该保险杠罩面3朝向后方的变形。
上述侧密封部81、81分别被设置为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方的位置上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左右安装部42、42朝前方突出,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L”字形。即,上述侧密封部81、81分别具有上表面部82和从该上表面部82的一端侧朝下方延伸的侧面部83,该侧面部83定位于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形成为成为在车宽度方向上隔离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侧部2b、2b和保险杠罩面3之间的空间的隔离壁,如图29所示。
通过形成这样的侧密封部81、81,能够确实地防止发动机室内的热气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侧方进入,与从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取入的外气混在一起的现象(参照图26及图27,在各图中用箭头示出了来自发动机室内的热气)。
而且,由于将上述侧密封部81、81形成为越靠近其前端的部分,越位于左右外方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从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3b流入的外气有效地流向配置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开口部2d内的散热器6。
另外,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侧面部83、83的下侧部分分别定位于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上,如图20及图21所示。因此,上述侧面部83、83的下侧部分形成为沿着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的凹凸那样的形状。并且,如下所述,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下端部之间由保险杠梁盖部91的平板部92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能够提高该侧密封部81、81的车宽度方向的刚性。
在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侧面部83、83及上表面部82、82的前端形成有凸缘部84、84,分别沿着配置在前方的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后面)(参照图26及图27)。这样一来,能够确实地防止发动机室内的热气从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前端与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之间侵入的现象。
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设置在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下侧,构成为覆盖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具体地说,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具有平板部92,如图20及图21所示,该平板部92形成为将侧密封部81、81的下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并且,覆盖上述保险杠梁5及配置在其前方一侧的尿烷材料10的上表面,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通过从该平板部92的前端朝着下方延伸的设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多处(在本实施例中,为3处)的安装凸缘部93、93、93(嵌止部)而连接在上述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
又如图24所示,上述各安装凸缘部93在已定位于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的状态下,由销(pin)97接合在该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来支撑上述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一侧。这里,在上述尿烷材料10的后面(背面)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朝着后方突出的突出部10a、10a,通过将该突出部10a、10a***形成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前表面的穴部5a、5a中,来将其安装在该保险杠梁5上。虽然仅通过上述突出部10a、10a的嵌合来相对于保险杠梁5支撑上述尿烷材料10,有可能使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一侧因自重而朝前方且下方倒下,但是如上所述通过由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来支撑该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一侧,能够确实地防止该尿烷材料10的倒下。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设置覆盖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那样的保险杠梁盖部91,使从车辆前方来看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内时,仅能够看见该保险杠梁盖部91,而不能直接看到金属制的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提高车辆前部的美观。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与经由上述侧密封部81、81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左右侧部2b、2b的安装部42、42连在一起,因此能够在不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形成安装孔等的情况下,将该保险杠梁盖部91安装在保险杠梁5上的规定位置上。即,能够在不使上述保险杠梁5的刚性降低等那样的对该保险杠梁5的功能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覆盖该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提高车辆前部的美观。
另外,上述尿烷材料10的上表面定位于比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与此对应,在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的平板部92也形成有段差。并且,上述平面部92形成为定位于分别相对于保险杠梁5及尿烷材料10的上表面距有规定间隔的、上方的位置。并且,在该平板部92中的覆盖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的部分和该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之间,沿上述车宽度方向的多处配置有缓冲材料111、111、…,如图23所示。这些缓冲材料111、111、…例如由发泡材料构成,如上所述,通过在保险杠梁盖部91的平板部92与保险杠梁5之间配置缓冲材料111、111、…,能够防止该平板部92因振动等而接触到保险杠梁5而产生异常声音等的现象。
并且,如图20及图21所示,以在上述侧密封部81、81的下方,埋入形成在上述保险杠梁5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纵向构件部2b、2b之间的间隙的形式,在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设置有从上述平面部92的后端侧的左右两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密封部94、94。通过设置这样的密封部94、94,能够更确实地防止来自发动机室内的热气的风向倒转。
又如图29所示,在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的平面部92的后端部,在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有在形成于该平面部92与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之间的开口部101(进风口)内朝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连到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下壁部45的中心托架盖部95。该中心托架盖部95形成得宽于在上述保险杠梁5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2a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上述中心托架31,设置为覆盖该中心托架31的前方一侧(参照图23)。
由于象这样设置中心托架盖部95,使上述中心托架31不能直接从车辆前方看见,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从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看到金属制的该中心托架31,而有损车辆前部美观的现象。
而且,由于上述中心托架盖部95将保险杠梁盖部91的平面部92与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下壁部45之间连接起来,因此能够从下方支撑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下壁部45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能够提高包括该下壁部45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上下方向的刚性。
并且,与上述中心托架盖部95一样,在上述平面部92的后端部,朝着车宽度方向设置有在上述开口部101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到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下壁部45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柱状连接部96、96、…。通过设置这样的连接部96、96、…,由于能够在车宽度方向的多处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下壁部4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上下方向的刚性。
另外,将上述连接部96、96、…形成为与配置在保险杠罩面3的开口部3a内的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肋3f、3f、…的车宽度方向的位置几乎相同的位置上,如图27所示。即,当从车辆前方来看时,上述连接部96、96、…隐藏在保险杠罩面3的肋3f、3f、…中,为看不见的状态。因此,能够在防止车辆前部的美观恶化的同时,防止上述连接部96、96、…阻碍从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取入的外气的流动的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前面侧配置经由设置在车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安装部42、42,安装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的左右纵向构件部2b、2b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通过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中的朝前后方向扩展的支架部43从下方支撑散热器格栅1,因此能够防止该散热器格栅1因自重而朝下方弯曲的现象。从而,能够防止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的保险杠罩面3大幅度变形的现象,能够防止在该散热器格栅1与发动机罩8之间产生不自然的间隙等,有损车辆前部的美观的现象。
而且,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包括: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下壁部45和侧壁部46、46,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从支架部43的前端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该下壁部45从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的下端朝着车辆后方延伸,该侧壁部46、46设置为堵住由上述支架部43、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及下壁部45构成的“コ”形部分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由于从整体上成为朝后方开口的箱状,因此能够提高整体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
而且,由于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内侧朝着车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用多个内侧肋48、48、…,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
并且,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支架部42的上表面,朝着车宽度方向并排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外侧肋47、47、…,由在车宽度方向连接那些外侧肋47、47、…的后端侧的上端部分的支撑支架部80来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因此能够支撑该散热器格栅1的整个下侧。而且,由于与用整个支架部42来支撑散热器格栅1的情况相比,接触面积较小,所要求的面精度也不太高,因此能够提高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的生产性。
而且,由于将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沿着保险杠罩面3的背面配置,来从后方支撑该保险杠罩面3,因此能够提高该保险杠罩面3的前后方向的刚性,抑制该保险杠罩面3朝后方大幅度变形的现象。并且,由于通过跨越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侧壁部46、46及安装部42、42来设置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肋部49、49,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前后方向的刚性,因此能够更确实地提高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散热器固定框2的前方设置了具有安装在该散热器固定框2的左右的侧部2b、2b的安装部42、42,和覆盖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的在该安装部42、42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保险杠梁盖部91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因此能够从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看不到金属制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能够防止车辆前部的外观受损的现象,并且,由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经由安装部42、42而被上述散热器固定框2的左右的侧部2b、2b支撑着,因此不必在上述保险杠梁5设置安装孔,能够防止该保险杠梁5的刚性下降。
并且,由于在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的前端设置有朝下方延伸而出的多个安装凸缘部93、93、…,通过销97将该各安装凸缘部93接合在定位于保险杠梁5的前侧的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因此能够不另外设置新的支撑部件,而由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来支撑该尿烷材料10的前表面一侧,能够确实地防止该尿烷材料10朝前方倒下的现象。
并且,由于配置了被夹在上述保险杠梁5的上表面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的下表面之间的缓冲材料111,因此即使例如车辆在不好的道路上移动时等车体产生振动等,也能够由上述缓冲材料111吸收该保险杠梁盖部91的摇动,能够防止该保险杠梁盖部91接触到保险杠梁5而产生异常声音的现象。
而且,由于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形成有从保险杠梁盖部91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着上方且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密封部81、81,因此能够在不重新安装专用的部件的情况下,防止来自发动机室的热气的风向倒转。并且,由于上述侧密封部81、81通过保险杠梁盖部91在车宽度方向上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车宽度方向的刚性。
并且,由于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设置有在上述安装部42、42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通过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从后方来支撑保险杠罩面3,因此能够提高该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并且,由于具有该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的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在其下壁部45经由连接部96、96、…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91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刚性,能够更确实地提高上述保险杠罩面3的刚性。
而且,由于将上述连接部96、96、…形成为与设置在保险杠罩面开口部3a的肋3f、3f、…的车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提高车辆前方的外观,同时,能够防止上述连接部96、96、…成为较大的通风阻力而使散热器6的冷却性能降低的现象。
并且,由于不仅将保险杠梁盖部91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而且将侧密封部81和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等也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因此与分别安装它们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还包含那之外的种种结构。即,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从上面看,将辅助支撑部件33形成为大致“V”字形,将其前端侧分别连接在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31c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将辅助支撑部件形成为棒状,将其仅连接在上述安装凸缘31c、31c的其中之一上。此时,能够提高格栅支撑部件3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在发动机罩锁21相对于散热器固定框2的定位用夹具50设置中心托架定位部61,同时进行中心托架31的定位,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形成在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凸缘31c、31c的安装孔的加工精度提高到可进行该中心托架31的定位的程度,将其与上述发动机罩锁21的基板22紧固在一起。即,例如,在加工安装孔之后,再形成为中心托架的形状时等那样,当仅用中心托架31的安装孔的位置不能正确地进行该中心托架31的定位时,如本实施例那样,需要设置中心托架用定位部61。不过,当上述中心托架31的安装孔被精度良好地加工了,能够用该安装孔的位置来精度良好地进行中心托架的定位时,能够不使用夹具等,仅进行将其与上述发动机罩锁21紧固在一起的作业,就可将中心托架安装在设计位置上。因此,能够谋求使夹具的结构简单化及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散热器固定框2为树脂成形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为金属制部件。
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设置有下壁部45,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下壁部45,由支架部43、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及侧壁部46构成散热器格栅支撑部。
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设置有加强用多个内侧肋48、48、…、49、49、…,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这些肋48、48、…、49、49、…,使构成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支架部43、保险杠罩面支撑部44、下壁部45及侧壁部46的厚度较厚,来提高刚性。
而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使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支架部43的上表面形成的多个外侧肋47、47、…的突出高度一定,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散热器格栅1下端的形状来改变突出高度。即,也可以不沿着散热器格栅1下端形成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的支架部43,而单纯地使其为平面,根据该散热器格栅1的下端改变上述外侧肋47、47、…的突出高度。另外,那时,也可根据该外侧肋47、47、…的突出高度,将设置在上述外侧肋47、47、…的后端部的支撑支架部80形成为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朝下方凹陷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设置在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的多个外侧肋47、47、…的后端部设置支撑支架部80,由该支撑支架部80来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该支撑支架部80,而由上述外侧肋47、47、…来支撑散热器格栅1的下侧。此时,由于散热器格栅1由相对于该散热器格栅1进行线接触的多个外侧肋47、47、…支撑着,因此与由支撑支架部80以面来支撑的情况相比,对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所要求的面精度变得更低,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的生产性。
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40中,将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侧密封部81及保险杠梁盖部91形成为一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另外设置侧密封部81。
而且,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将侧密封部81、81、散热器格栅支撑部41一体地设置在了保险杠梁盖部9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安装在散热器固定框2进行安装的安装部设置在该保险杠梁盖部91,使侧密封部及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为不同的部件。

Claims (26)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保险杠罩面;
散热器固定框,配置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后方;
散热器格栅,倾斜为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该上部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支撑且下部由上述前保险杠罩面支撑;以及
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安装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且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位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的上部,
保险杠梁,位置比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靠下、在左右的前纵梁的前端之间起桥梁作用,以及
中心托架,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与上述保险杠梁之间起桥梁作用,由金属制成;
上述散热器格栅,上部由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支撑、且下部由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倾斜为该下部位置比上部位置靠前;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是将格栅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而成,该格栅支撑部包括连接在该中心托架的基端部、及从该基端部朝着上述散热器格栅的下侧延伸来从下方支撑该散热器格栅的接合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保险杠保持片,该保险杠保持片配置为至少一部分接合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背面,下部连接固定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上部从下方接触到上述散热器格栅,来支撑该散热器格栅;
上述格栅支撑部,设置为上述接合支撑部从下方接合到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上部,来支撑该保险杠保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险杠保持片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肋和支架部,该多个纵向肋朝着前后方向延伸、并排设置在车宽度方向上,接触到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背面,该支架部在车宽度方向上将该各纵向肋的后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
上述散热器格栅由上述支架部从下方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险杠梁,配置为位置比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靠前,上述中心托架配置为保险杠梁侧安装部的位置比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的位置靠前;
上述格栅支撑部,从上述中心托架的保险杠梁侧安装部附近朝着上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辅助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中心托架,该辅助支撑部将上述格栅支撑部中的接合支撑部与基端部之间的部分、和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格栅支撑部,设置有比上述接合支撑部靠前侧,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导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支撑部,设置有比与上述格栅支撑部的连接部分靠前侧,朝着上述格栅支撑部的接合支撑部的前方且上方延伸的第二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支撑部,设置有比与上述格栅支撑部的连接部分靠前侧,在从上述格栅支撑部的接合支撑部向上方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朝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限制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具有从朝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托架本体向左右延伸而出的凸缘部;
上述辅助支撑部,从上面看形成为V字形,该辅助支撑部的一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左右凸缘部的其中一个凸缘部,该辅助支撑部的另一前端部固定在该左右凸缘部的另一个凸缘部,上述辅助支撑部的基端部固定在上述格栅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为利用夹具安装有发动机罩锁的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的一部分,上述中心托架通过设置在该夹具的中心托架定位部来对上述散热器固定框进行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为利用夹具安装有发动机罩锁的树脂制散热器固定框的一部分,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与上述发动机罩锁紧固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碰撞传感器安装在上述中心托架的散热器固定框上部侧安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格栅支撑部及辅助支撑部的至少一个支撑部,设置有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负荷较弱的脆弱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固定框,至少包括上部和左右侧部;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分别安装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安装部,和形成为连接该安装部之间的桥梁部分向前方膨胀而出、从下方支撑上述散热器格栅的支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架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多个肋、和在车宽度方向上将该肋的后端部之间连接起来的第二支架部;
上述散热器格栅由上述第二支架部从下方支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保险杠罩面,在上述支架部的前方位置,从该支架部的高度位置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的上述支架部的前端定位于上述保险杠罩面的背面附近,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还包括从该支架部的前端沿着上述保险杠罩面的背面朝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保险杠罩面支撑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分别连接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上述左右安装部的侧壁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壁部及上述安装部,跨越两者,设置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从上述保险杠罩面支撑部的下端朝着后方延伸且在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在上述侧壁部的下壁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由支架部、保险杠罩面支撑部及下壁部形成为朝后方开口的剖面大致为“コ”形的形状,在内侧设置有跨越上述支架部、保险杠罩面支撑部及下壁部而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内侧加强肋。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设置在距该下壁部有规定距离的下方的、以在上述下壁部的下方形成进风口的保险杠梁盖部、和将该保险杠梁盖部与上述下壁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保险杠梁的前侧,配置有在背面侧由该保险杠梁支撑的冲击吸收部件;
上述保险杠梁盖部,形成为该保险杠梁盖部的前端定位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前端,在该前端沿着车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朝着下方延伸且接合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前面部的接合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保险杠梁与上述保险杠梁盖部之间,配置有缓冲材料。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密封板部,该密封板部从保险杠梁盖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着上方延伸,在上述散热器固定框的侧部与上述前保险杠罩面之间形成纵向壁。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部,设置有朝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翼部;
上述散热器格栅支撑部件,包括在上述左右安装部之间起桥梁作用、用该桥梁部分支撑上述前保险杠罩面的开口部上部的罩面部的罩面支撑部,和设置在车宽度方向的位置与上述翼部的车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连接上述保险杠梁盖部及罩面支撑部的连接部。
CN2007100020382A 2006-02-15 2007-01-18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04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7876 2006-02-15
JP2006037876A JP4862420B2 (ja) 2006-02-15 2006-02-15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06037876 2006-02-15
JP2006042881A JP4867387B2 (ja) 2006-02-20 2006-02-20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06-042881 2006-02-20
JP2006042881 2006-02-20
JP2006-052891 2006-02-28
JP2006052891 2006-02-28
JP2006052891A JP4816141B2 (ja) 2006-02-28 2006-02-28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441A true CN101020441A (zh) 2007-08-22
CN101020441B CN101020441B (zh) 2010-11-17

Family

ID=3849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203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0441B (zh) 2006-02-15 2007-01-18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62420B2 (zh)
CN (1) CN101020441B (zh)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629A (zh) * 2011-05-20 2012-11-2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保险杠
CN102897222A (zh) * 2011-07-29 2013-01-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2897221A (zh) * 2011-07-29 2013-01-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1580047B (zh) * 2008-05-16 2013-03-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机动车保险杠后梁结构
CN103029755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CN103347743A (zh) * 2011-04-25 2013-10-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保险杠结构
CN103661623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机罩组件以及用于对齐车辆的前端组件部件的方法
CN103796878A (zh) * 2011-06-17 2014-05-14 株式会社利富高 散热器格栅夹持件、以及散热器格栅的车辆安装构造
CN104002662A (zh) * 2014-05-23 2014-08-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道格栅以及进气道总成
CN105263760A (zh) * 2013-06-12 2016-01-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05460080A (zh) * 2014-09-25 2016-04-06 翰昂***株式会社 车辆用载体架
CN105620405A (zh) * 2014-11-03 2016-06-0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的固定支承装置
CN105682999A (zh) * 2013-10-16 2016-06-15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头部的装饰格栅
CN106184088A (zh) * 2016-08-18 2016-12-07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前保险杠面罩总成
CN108263488A (zh) * 2016-12-29 2018-07-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舱前盖板组件和车辆
CN108349549A (zh) * 2015-09-14 2018-07-31 法雷奥热***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的支撑结构以及包括所述支撑结构的前端模块
CN108791147A (zh) * 2018-07-20 2018-11-13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组件与车身装配结构
US10131305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3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4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CN109109654A (zh) * 2018-08-27 2019-01-0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进气格栅组件及配置有该进气格栅组件的车辆
WO2019019501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FLEXIBLE CONNECTION
CN109311514A (zh) * 2016-06-24 2019-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9421623A (zh) * 2017-08-22 2019-03-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0065384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冷却模块支承构造
CN110979227A (zh) * 2019-12-26 2020-04-1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
CN112061240A (zh) * 2019-06-11 2020-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端构造
CN112384411A (zh) * 2018-07-10 2021-02-19 雷诺股份公司 由膨胀聚合物材料件制成且包括碰撞吸收区域的机动车辆空气引导件
CN112996715A (zh) * 2018-08-31 2021-06-1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CN112977049A (zh) * 2021-03-01 2021-06-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的安装结构
CN113787903A (zh) * 2021-10-09 2021-12-1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7471B2 (ja) * 2010-10-27 2015-03-1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66100B (de) * 1980-01-23 1982-03-10 Voest Alpin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rennen von pellets
JPH0281259A (ja) * 1988-09-19 1990-03-22 Hitachi Ltd 障害情報フリーズ方式
JPH03255207A (ja) * 1990-03-02 1991-11-14 Toyoda Gosei Co Ltd 物品の取付構造
JPH03121153A (ja) * 1990-04-26 1991-05-23 Asahi Chem Ind Co Ltd 塩素を含有する炭化水素系重合体を含む組成物
JPH04353046A (ja) * 1991-05-29 1992-12-0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け構造
JPH11314552A (ja) * 1998-05-07 1999-11-1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グリルの取付構造
US6386624B1 (en) * 1998-10-29 2002-05-14 Plastech Front end assembly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2001071839A (ja) * 1999-09-07 2001-03-21 Taisei Seisakusho:Kk 自動車の前面のグリル
JP3511953B2 (ja) * 1999-09-17 2004-03-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構造
JP2002274430A (ja) * 2001-03-15 2002-09-25 Fuji Heavy Ind Ltd 車体の前部構造
CA2455683C (en) * 2001-09-14 2010-06-0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grill impact-absorb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JP3921990B2 (ja) * 2001-10-19 2007-05-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の取付構造
JP4529505B2 (ja) * 2004-03-24 2010-08-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Cited B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0047B (zh) * 2008-05-16 2013-03-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机动车保险杠后梁结构
CN103347743B (zh) * 2011-04-25 2015-07-15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保险杠结构
CN103347743A (zh) * 2011-04-25 2013-10-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保险杠结构
CN102785629B (zh) * 2011-05-20 2014-12-03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保险杠
CN102785629A (zh) * 2011-05-20 2012-11-21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保险杠
CN103796878A (zh) * 2011-06-17 2014-05-14 株式会社利富高 散热器格栅夹持件、以及散热器格栅的车辆安装构造
CN103796878B (zh) * 2011-06-17 2016-05-04 株式会社利富高 散热器格栅夹持件、以及散热器格栅的车辆安装构造
CN102897222B (zh) * 2011-07-29 2015-09-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2897221B (zh) * 2011-07-29 2014-11-2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2897221A (zh) * 2011-07-29 2013-01-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2897222A (zh) * 2011-07-29 2013-01-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3029755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CN103029755B (zh) * 2011-09-28 2015-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构造
CN103661623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机罩组件以及用于对齐车辆的前端组件部件的方法
US9434418B2 (en) 2012-09-05 2016-09-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ood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ligning front end assembly components for a vehicle
CN103661623B (zh) * 2012-09-05 2017-06-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的机罩组件以及用于对齐车辆的前端组件部件的方法
CN105263760A (zh) * 2013-06-12 2016-01-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05263760B (zh) * 2013-06-12 2017-06-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05682999B (zh) * 2013-10-16 2017-09-08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头部的装饰格栅
CN105682999A (zh) * 2013-10-16 2016-06-15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头部的装饰格栅
CN104002662A (zh) * 2014-05-23 2014-08-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道格栅以及进气道总成
CN104002662B (zh) * 2014-05-23 2017-02-0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道格栅以及进气道总成
CN105460080B (zh) * 2014-09-25 2017-11-28 翰昂***株式会社 车辆用载体架
CN105460080A (zh) * 2014-09-25 2016-04-06 翰昂***株式会社 车辆用载体架
CN105620405A (zh) * 2014-11-03 2016-06-0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的固定支承装置
CN105620405B (zh) * 2014-11-03 2020-01-2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的固定支承装置
CN108349549A (zh) * 2015-09-14 2018-07-31 法雷奥热***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的支撑结构以及包括所述支撑结构的前端模块
CN109311514A (zh) * 2016-06-24 2019-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6184088A (zh) * 2016-08-18 2016-12-07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前保险杠面罩总成
CN108263488A (zh) * 2016-12-29 2018-07-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舱前盖板组件和车辆
CN108263488B (zh) * 2016-12-29 2020-07-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舱前盖板组件和车辆
US10131305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3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4B2 (en)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WO2019019501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FLEXIBLE CONNECTION
CN109421623A (zh) * 2017-08-22 2019-03-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09421623B (zh) * 2017-08-22 2022-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0065384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冷却模块支承构造
CN112384411A (zh) * 2018-07-10 2021-02-19 雷诺股份公司 由膨胀聚合物材料件制成且包括碰撞吸收区域的机动车辆空气引导件
CN108791147A (zh) * 2018-07-20 2018-11-13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组件与车身装配结构
CN109109654B (zh) * 2018-08-27 2022-02-08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进气格栅组件及配置有该进气格栅组件的车辆
CN109109654A (zh) * 2018-08-27 2019-01-0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进气格栅组件及配置有该进气格栅组件的车辆
CN112996715A (zh) * 2018-08-31 2021-06-1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CN112061240A (zh) * 2019-06-11 2020-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端构造
CN110979227A (zh) * 2019-12-26 2020-04-1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
CN110979227B (zh) * 2019-12-26 2023-03-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
CN112977049A (zh) * 2021-03-01 2021-06-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的安装结构
CN112977049B (zh) * 2021-03-01 2022-07-2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的安装结构
CN113787903A (zh) * 2021-10-09 2021-12-1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进气格栅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62420B2 (ja) 2012-01-25
JP2007216761A (ja) 2007-08-30
CN101020441B (zh)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0441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20070182174A1 (en)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CN10108562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6471386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headlamp
US8196978B2 (en) Carrier and front end module system
CN105460080B (zh) 车辆用载体架
CN104553754A (zh) 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
JP481614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US20060113811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omponents on vehicle
US20050077755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JP2007090916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9311514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04106832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冷却器を備えた自動車
JP5011937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EP3808608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5050889B (zh) 车辆的底板部结构
CN101456398A (zh) 气囊装置
CN104015809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4497120B2 (ja) 樹脂製フェンダー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4228951B2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869731B1 (ko) 차량용 프런트 엔드 모듈
US7159932B2 (en) Carrier mounting structure
JP2008056166A (ja) カウルルーバ構造
KR101545680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의 캐리어
JP2018070007A (ja) スライドドアアッパ構造およびスライドドアの取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