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7941B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7941B
CN101017941B CN2006101732464A CN200610173246A CN101017941B CN 101017941 B CN101017941 B CN 101017941B CN 2006101732464 A CN2006101732464 A CN 2006101732464A CN 200610173246 A CN200610173246 A CN 200610173246A CN 101017941 B CN101017941 B CN 101017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etainer
lock part
accompanying
sub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73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7941A (zh
Inventor
水谷政辉
深谷知由
武田和亚希
田中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02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341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7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7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01R13/501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comprising an integral hinge or a frangible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保持器39经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处的铰链75与辅助连接器14整体形成。空腔35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在保持器39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当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空腔35的设置方向)观察时,保持器39的锁定突出物78基本设置在相应层上的空腔35中的相同位置处。阴性端子接头13相对于保持器39的位置不需要与将容纳到相应层上的空腔35中的阴性端子接头13不同,因此具有铰链75的保持器39可以应用到形成有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空腔35的连接器中。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332332中公开了一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有一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形成有端子接头可***到其中的空腔。用于弹性锁定和保持端子接头的锁定部分形成在每个空腔中。而且,在连接器外壳的外表面中形成开口的保持器容纳孔形成在空腔的壁表面中,该壁表面与形成锁定部分的表面相对。保持器可以容纳到该保持器容纳孔中。在保持器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端子接头由锁定部分和保持器双重锁定。该保持器经保持器容纳孔的开放边缘处的铰链与连接器外壳整体形成,并可以该铰链为支承点摆动。于是,与保持器单独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在该连接器中,保持器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
在这类连接器中,存在空腔设置在例如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情况。如果可经如上所述的铰链摆动的保持器应用到具有这种构造的连接器,则保持器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即在空腔的设置方向上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
然而,由于具有铰链的保持器通过以铰链作为支承点进行摆动而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所以为了防止保持器的末端部分由保持器容纳孔的开放边缘捕获,该保持器具有基本扇形,当在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空腔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观察时,其半径等于保持器容纳孔在形成铰链的侧面处的开放边缘和与形成铰链的侧面相对的侧面处的开放边缘之间的距离。
于是,在保持器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保持器在相应空腔中的位置按照保持器的基本扇形在空腔的每个层上逐渐变化。结果,根据端子接头所设置的层,端子接头与保持器的接合部分必须形成在不同位置处。这是不实际的。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构造的连接器和相对应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空腔设置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连接器,包括形成有数个空腔的连接器外壳,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到该空腔中,并且可与端子接头弹性接合的锁定部分形成在该空腔中,其中:
空腔基本设置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
具有与相应空腔连通的深度的保持器容纳孔形成在连接器外壳的一侧表面中,该侧表面位于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及
保持器可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中,并包括锁定突出物,该锁定突出物在保持器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可与端子接头接合。
因此,该保持器可至少部分***到保持器容纳孔中,该保持器容纳孔形成在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中,面对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于是,保持器在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由于相应空腔设置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所以当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空腔的设置方向)观察时,在保持器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保持器的锁定突出物基本设置在相应层上的空腔中基本相同的位置处。结果,与保持器接合的端子接头的位置可以与容纳在相应层上的空腔中的相应端子接头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保持器经保持器容纳孔的开放边缘处或其附近的至少一个铰链与连接器外壳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
于是,可以低成本提供具有经至少一个铰链的单一或整体形成的保持器的连接器外壳,同时保持整体操作性能。
优选地,每个端子接头都具有管状部分,其中设置可与保持器的锁定突出物接合的可接合部分,并且保持器的每个锁定突出物都在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可接合部分接合。
因此,端子接头最好由保持器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双重锁定。于是,锁定部分防止了端子接头基本沿着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的移动,并且保持器防止了端子接头沿着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由于以这种方式可以放置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移动,所以可以稳定端子接头的姿势。
更为优选地,倾斜表面形成在保持器的内侧表面上,当在保持器至少部分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端子接头***到空腔中时,该倾斜表面与或可与将受到推动的端子接头基本滑动接触,从而基本将保持器推出空腔。
如果在所有端子接头都***到空腔中之前,试图在保持器意外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将端子接头***到空腔中,则端子接头与保持器接触。此时,如果在保持器例如构造成即使受到子接头推动也不移动的情况下,强制推动到空腔中,则可能损伤端子接头。
鉴于上述问题,如果端子接头在保持器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中的情况下***到空腔中,则端子接头与倾斜表面滑动接触,以将其推动,从而保持器可以移出空腔。由于施加用于***端子接头的力能够以这种方式逃逸,所以可以防止端子接头损伤。
更优选地,在连接器至少部分容纳在框架中的情况下,形成有连接器可至少部分***的数个容纳腔的框架与配合连接器连接。
更为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汇流条最好设置在配合连接器中汇流条的厚度方向上,
在框架和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框架的容纳腔设置在与汇流条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更优选地,能够弹性触碰一个或多个汇流条的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弹性接触件形成在端子接头的管状部分中,以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中,及
该弹性接触件触碰突舌部分的板表面,该板表面最好通过在其相对侧处切割形成,在突舌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
最为优选地,在连接器容纳在框架中的情况下,形成有连接器可***的数个容纳腔的框架与配合连接器连接,
具有突舌部分的数个汇流条设置在配合连接器中汇流条的厚度方向上,
在框架和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框架的容纳腔设置在与汇流条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能够弹性触碰突舌部分的弹性接触件形成在将容纳到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的管状部分中,及
弹性接触件触碰突舌部分的板表面,该板表面通过在其相对侧处切割形成,在突舌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
因此,设置在容纳在框架中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中的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端子接头可通过汇流条彼此短接。
突舌部分通过切割其相对末端处形成,并且由于较大的力用于该切割操作,所以该切割表面不需要是光滑表面。于是,如果上述切割表面与弹性接触件接触,则可以减小突舌部分和弹性接触件的连接稳定性。
鉴于上述情况,突舌部分面向突舌部分厚度方向的板表面与弹性接触件接触。这使得突舌部分和弹性接触件之间的电连接更加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相互作用部分相对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形成在连接器的侧表面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该相互作用部分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可与形成在框架处的外壳锁定部分接合,该侧表面面对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
优选地,至少一个手指放置部分形成在连接器的侧表面的后端处或其附近的一位置处,该位置在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相互作用部分偏置,相互作用部分相对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形成在该后端处,和/或
在连接器基本正确***到容纳腔中的情况下,手指放置部分定位在相对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位于分隔壁后面的位置处,该分隔壁至少部分分隔容纳腔。
因此,连接器包括手指放置部分。由于这能够使操作人员通过用手指握住该手指放置部分将连接器与框架分离,所以可以提高连接器分离操作的效率。
由于该手指放置部分在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和可与框架的外壳锁定部分接合的相互作用部分偏置,所以在形成相互作用部分之后,模具可以相对于连接器的***方向向后取出。这使得在形成连接器之后,不需要使用滑动模具,因此可以降低生产升本。
由于前述手指放置部分在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偏置,所以恐怕连接器在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增大。鉴于这一点,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在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情况下,手指放置部分设置在相对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位于分隔容纳腔的分隔壁后面的位置处。相对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位于分隔壁后面的区域已经通常为死区。由于侧手指放置部分设置在这些区域中,所以在连接器容纳在框架中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包括框架在内的整个连接器在与连接器***到容纳腔中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它包括如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和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锁定部分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的侧壁处,并可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基本向外弹性变形,该侧壁在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状态下位于外侧,并且至少一个互锁部分形成在连接器外壳处,并可与锁定部分接合,以不可分离地保持两个连接器外壳。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2是该连接器的平面图,
附图3是该连接器的底视图,
附图4是该连接器的后视图,不带有线和阴性端子接头,
附图5是该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底视图,
附图6是组装有支架的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底视图,
附图7是阴性框架的侧视图,
附图8是该阴性框架的正视图,
附图9是该阴性框架的平面图,
附图10是该阴性框架的后视图,
附图11是辅助连接器的正视图,示出了保持器未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的状态,
附图12是该辅助连接器的正视图,示出了保持器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中的状态,
附图13是一侧视图,示出了辅助连接器形成有保持器的侧表面,
附图14是一部分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该辅助连接器的侧表面,该侧表面与保持器形成有***到辅助连接器中的阴性端子接头的侧表面相对,
附图15是一平面图,示出了辅助连接器***到阴性框架中的状态,
附图16是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17是该阳性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18是该阳性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9是该阳性外壳的左侧视图,
附图20是该阳性外壳的右侧视图,
附图21是该阳性外壳的底视图,示出了包括剖视的锁定部分和部分连接探测肋板的主要部分,
附图22是沿着附图16的线A-A的剖视图,
附图23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部分连接探测肋板与外壳锁定部分接触的状态,
附图24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保持器保持在辅助连接器中部分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5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保持器保持在辅助连接器中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6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保持器保持在辅助连接器中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7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在阴性端子接头***到空腔中的情况下,保持器保持在辅助连接器中部分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8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在阴性端子接头***到空腔中的情况下,保持器保持在辅助连接器中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9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脱离接合夹具与脱离接合凹口80接触的状态,
附图30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脱离接合夹具将外壳锁定部分和相互作用部分脱离接合的状态。
参照附图1至30描述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创造性的连接器应用到分体式(divided)连接器中。该分体式连接器设置有阳性外壳(对应于优选的配合连接器)12和阴性框架15,该阳性外壳容纳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的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辅助连接器(对应于优选的连接器)14可至少部分***到该阴性框架中。阳性外壳12将经支架16安装在未说明的固定本体上,该支架将设置在该固定本体上或者从该固定本体突出。在下面的描述中,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的连接方向CD称为向前方向,并且参照关于垂直方向的附图1。
(阳性外壳)
阳性外壳12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具有基本开放前侧的接受器46,和设置在接受器46后面或附近的汇流条保持部分47,如附图1中所示。如附图16中所示,用于保持该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汇流条保持凹槽48(最好基本重叠)形成在汇流条保持部分47的基本暴露给接受器46的壁表面(接受器46的后表面)中,并基本在宽度方向WD(附图16中的横向)上延伸。
如附图21中所示,每个汇流条11最好都通过将导电(最好是金属的)板材冲压或切割或压印成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形成,并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突舌部分10,联接这些突舌部分10的至少一个联接部分49,和一个或多个固定部分50,该固定部分从连接部分49的最好基本与突舌部分10相对或者相对应的侧面突出。该突舌部分10最好通过在相对侧切割形成。
通过使连接部分49至少部分容纳到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并使一个或多个固定部分50按压到形成在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孔51中,每个汇流条11都将保持在相对应的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或汇流条保持凹槽48处。在汇流条11固定在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的情况下,突舌部分10至少部分突出到接受器46中。在汇流条11固定在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的情况下,相应汇流条11设置在其厚度方向上。
如附图18中所示,接受器46的顶壁的前边缘(附图18中的右端部分)的横向(左和/或右)端(附图1 8中的上端和/或下端)向后(附图18中向左)凹陷,以形成一个或多个槽口52。在阴性框架15基本正确安装到接受器46中的情况下,形成在将在后面描述的阴性框架15的顶壁上的一个或多个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A至少部分容纳到这些槽口52中。槽口52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尺寸最好设置成基本等于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A的厚度(参见附图2)。如附图2中所示,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放置斜坡53A形成在接受器46的横向(顶)壁的外表面中,以基本从槽口52延伸。在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手指放置部分17A的外端或上端从手指放置斜坡53A的前边缘突出,从而使操作人员更容易将其手指放置在手指放置部分17A上。
而且,附图16中的接受器46的横向(底)壁的前边缘在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附图16的横向中央)向后(附图18中向左)凹陷,以形成至少一个槽口52。该槽口52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尺寸最好设置成等于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B的厚度,该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形成在将在后面描述的阴性框架15的底壁上。如附图3中所示,向外或向下朝后倾斜的手指放置斜坡53B形成在接受器46的横向(底)壁的外表面中,最好从该槽口52延伸。在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B的底端从手指放置斜坡53B的前边缘突出,从而使操作人员更容易将其手指放置在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B上。
如附图1中所示,在阴性框架15和阳性外壳12正确连接的情况下,阴性框架15的后端表面和阳性外壳12的前端表面最好设置成基本彼此齐平。而且,如附图4中所示,在阴性框架15和阳性外壳12基本正确连接的情况下,阴性框架15的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A的外端或上端和/或框架侧手指放置部分17B的外端或底端最好设置成分别基本与阳性外壳1 2的相应横向(上和/或底)表面齐平。
如附图21和22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本实施例中为六个)部分连接或第一探测肋板54从接受器46的横向(顶)壁的内表面向内或向下突出,并从该顶壁(或其附近位置)的后端基本向前延伸向或延伸至从顶壁的前边缘略微向后缩回的位置。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的前端形成具有朝前的向下或向内斜度,从而具有尖锐或收敛构造。如附图23中所示,如果辅助连接器14未充分安装到阴性框架15中,则阴性框架15的外壳锁定部分30保持向上或向外弹性变形,未弹性恢复。如果在此状态下试图将阴性框架15安装到阳性外壳12中,则外壳锁定部分30的前边缘基本从前面与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最好是其前边缘)接触,该部分探测肋板形成从接受器46的顶壁向下或向内突出,从而妨碍辅助连接器14的任何进一步***。以这种方式,可以探测到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连接或不充分连接。而且,这些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可以加强接受器46的顶壁。
附图16中的接受器46的横向(左)壁58的前边缘形成略微向前(附图19中向右)凸出,如附图19中所示,并且最好起到支架导向部分56的作用,该支架导向部分用于将支架导向到将在后面描述的导轨55。
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形成在附图16中接受器46的横向(右和/或左)壁57、58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垂直中央)。这些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至少部分安装到形成在阴性框架15中的导向凹槽22中,从而防止阴性框架15以不正确的定向(如以垂直倾斜状态)进入接受器46,使阴性框架15的前端接触突舌部分10,并且该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的前边缘倾斜使得,可很容易安装到导向凹槽22中。在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中,形成在附图16中横向(右)壁57上的肋板从右壁57的前边缘,即从与阴性框架15的连接表面基本向后延伸,而形成在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壁58上的肋板从横向(左)壁58的前边缘略微向后(附图22中向右)缩回的位置基本向后延伸,和/或最好基本与右壁57的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的前端位置对准,如附图22中所示。这能够防止阴性框架15以不正确定向,例如相对于宽度方向WD的倾斜姿势安装到接受器46中,使得阴性框架15的前端的横向(左和右)侧之一超过另一个,从而防止阴性框架15的前端接触突舌部分10。
如附图19和20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两个狭缝59形成在接受器46的(最好每个)横向(右和/或左)壁57、58的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垂直中央),最好同时垂直间隔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距离。这些狭缝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从每个右壁和左壁57、58的后边缘基本向前延伸到中间位置(最好基本中央位置)。最好,两个上狭缝和下狭缝59之间的区域可在每个横向(右和左)壁57、58的厚度方向上向外弹性变形,并起到可与阴性框架15的相对应相互锁定部分18接合的锁定部分19的作用,以保持阴性框架15。形成在横向(右)壁57中的锁定部分19从基础末端60向后(附图20中向右)朝自由末端61延伸。而且,形成在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壁58中的锁定部分19沿着将在后面描述的支架16的***方向BID从基础末端60朝自由末端61向后(附图19中向左)延伸到限定在导轨55之间的间隙中。在横向(右和/或左)壁57、58的厚度方向上锁定部分19外侧的一个或多个空间(附图5中锁定部分19上方的空间)起到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19的一个或多个变形区域62的作用。锁定突起63形成从每个锁定部分19的内表面向内突出。锁定突起63的前表面(附图5中的右表面)最好形成倾斜表面20D,从而锁定突起63能够很容易移动到阴性框架15的互相锁定部分18上。锁定突起63的后表面(附图5中的左表面)形成最好略微向后朝其突出末端倾斜的锁定表面21D。
如附图22中所示,前述一个或多个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在锁定部分19的内表面上延伸,并起到加强锁定部分19的作用。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最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中间位置处(最好在基本垂直中央位置处)穿过锁定突起63。
如附图19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导轨55形成在接受器46的横向(左)壁58的外表面上,以在横向(左)壁58的厚度方向上向外突出,这些导轨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与锁定部分19相邻(上方和/或下方)延伸,并且支架16最好可***到它们之间。这些导轨55从横向(左)壁58的前端附近位置基本向后延伸到略微位于锁定部分19的后边缘前面的位置。如附图16中所示,从前面观察时,导轨55最好具有基本L形横截面,并且支架16在***方向BID上至少部分***到限定在左壁58的外表面和导轨55面对左壁58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最好通过支架16的导引末端与导轨55的后壁的接触,支架16在***方向BID上停止在其前端位置处(参见附图6)。
如附图19中所示,接合部分45最好形成在位于锁定部分19前面(附图19中的右侧)的这对上导轨和下导轨55之间的接受器46的横向(左)壁58的外表面的区域中,从而横向向外或向外或在左壁58的厚度方向上突出(参见附图16),该接合部分用于通过和将在后面描述的支架16的锁定区域44接合而将支架16与阳性外壳12彼此固定。如附图5中所示,接合部分45的前表面(附图5中的右表面)最好形成倾斜表面20E,从而支架16能够很容易移动到其上,而接合部分45的后表面形成最好相对于横向(左)壁42的外表面基本竖直的锁定表面21E。通过接合部分45的锁定表面21E从前面与锁定区域44的开放边缘接触保持支架16。
如附图16中所示,导轨55离横向(左)壁58的外表面的高度最好设置成大于锁定部分19和接合部分45离左壁58的外表面的高度。于是,锁定部分19和接合部分45受到导轨55保护,从而防止与异物碰撞。
如附图6中所示,支架16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长度最好设置使得,支架16至少部分位于锁定部分19的变形区域62中,使支架16至少部分***到导轨55和与阳性外壳12的接合部分45接合的支架16的锁定区域44之间。阴性框架15最好由锁定部分19和支架16双重锁定。
(支架)
如附图6中所示,该支架16最好处于刚性(最好是金属的)板的形式,并将设置在用于安装连接器的未说明的固定本体上。至少一个锁定区域44形成在厚度方向TD上穿透或凹陷支架16,并且通过与将在后面描述的阳性外壳12的至少一个接合部分45接合,能够不可分离地保持阳性外壳12和支架16。
(阴性框架)
阴性框架15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基本处于块状形式。如附图10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六个)容纳腔24最好基本并排沿着宽度方向WD(附图10中的横向)形成在阴性框架15中,使得基本在阴性框架15的后壁中形成开口,辅助连接器14将从***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容纳到该容纳腔中。相应容纳腔24最好将形状加工成在垂直方向(或者,与宽度方向W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例如附图10中的垂直方向)上基本窄长,并且相邻的容纳腔24由一个或多个分隔壁25至少部分分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在所示例子中为三个)肋板26形成在附图10中每个容纳腔24的横向(左)壁上,从而向内突出,以基本从阴性框架15的后边缘向前延伸,并最好重叠设置,并且该肋板设计成,通过与形成在辅助连接器14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凹槽27接合,对一个或多个辅助连接器14进入容纳腔24进行导向。而且,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加强突起70形成在附图10中(至少部分,最好每个)容纳腔24的横向(右)壁处,以加强分隔壁25。加强突起70的后边缘基本从前面与保持器39的前边缘接触,以将辅助连接器14停止在其前端位置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阳性突舌***孔28A最好重叠形成在每个容纳腔24的前壁中,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至少部分插过该阳性突舌***孔,并且用于对突舌部分10的***进行导向的倾斜表面29A形成在每个阳性突舌***孔28A的开放边缘处,如附图8中所示。
如附图1中所示,基本向前突出的(最好基本悬臂梁形的)外壳锁定部分30形成在每个容纳腔24的横向(顶)壁中。阴性框架15在外壳锁定部分30前面的部分最好切除,并且在将阴性框架15与阳性外壳12分离之后,用于在解除锁定方向上使外壳锁定部分30强制弹性变形的脱离接合夹具71可至少部分***到这些切除部分中。
每个外壳锁定部分30都最好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臂部分31和锁定突起32,该臂部分的前端最好是自由末端,该锁定突起基本在臂部分31的下表面或内表面的从前端略微缩回的位置处至少部分突出到容纳腔24中。锁定突起32设计成,在辅助连接器1 4***到容纳腔24中基本正确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与将在后面描述的辅助连接器14的至少一个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接合,保持辅助连接器14。锁定突起32的后表面最好形成倾斜表面20B,从而锁定突起32能够很容易移动到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上,而其前表面形成最好略微向前朝底部或向内倾斜的锁定表面21B。至少一个脱离接合凹口34形成在臂部分31的前端表面中,用于将外壳锁定部分30强制弹性变形的脱离接合夹具71的导引末端可至少部分安装或***到该脱离接合凹口中(参见附图29和30)。
向外或向上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放置部分17A形成在附图8中阴性框架15的横向(上)壁的后边缘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端处。而且,向外或向下突出的该手指放置部分17B形成在附图8中阴性框架15的横向(底)壁的后边缘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靠近横向中央)处。通过用手指握住该手指放置部分17A、17B,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将阴性框架15与阳性外壳12分离。
横向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互锁部分18形成在附图8中阴性框架15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壁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垂直中央附近)处,并且可与将在后面描述的阳性外壳12的一个或多个相应锁定部分19接合。如附图5中所示,每个互锁部分18的前表面都最好形成有利于锁定部分19移动到互锁部分18上的倾斜表面20A,并且其后表面形成最好略微向后朝其突出末端倾斜的锁定表面21A。如附图7中所示,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凹槽22形成在每个互锁部分18的中间位置(最好垂直中央位置附近)处。这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2与或可与将在后面描述的阳性外壳12的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接合,从而在将阴性框架15至少部分容纳到阳性外壳12中之后,可以防止阴性框架15以不正确定向(如以垂直倾斜的姿势)进入。这能够防止阴性框架15的前端与突舌部分10强制碰撞。当阴性框架15至少部分安装到阳性外壳12的接受器46中时,阴性框架15的互锁部分18的倾斜表面20A在该安装操作期间基本从前面与阳性外壳12的锁定突起63的倾斜表面20D基本滑动接触,因此锁定部分19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到变形区域62中。当阴性框架15进一步安装到基本正确的***状态时,锁定部分19的锁定突起63最好移过阴性框架15的互锁部分18,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锁定部分19,从而锁定突起63的锁定表面21D基本与阴性框架15的互锁部分18的锁定表面21A接触,以保持阴性框架15。
(辅助连接器)
每个辅助连接器14都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具有扁平形状,从而在宽度方向WD(附图11中的横向)上具有较小尺寸,如附图11至14中所示。如附图14中所示,用于至少部分容纳阴性端子接头13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空腔35最好(在附图14的垂直方向上)重叠形成在每个辅助连接器14中,和/或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附图14中的横向)上延伸。安装或可安装到线36的末端上的阴性端子接头13将至少部分容纳在空腔35中。每个阴性端子接头13都最好包括将与线36连接(最好是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的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筒管部分37),和连接管部分(对应于优选的管状部分)38,该连接管部分形成在线连接部分(最好是筒管部分37)前面,并设计成通过突舌部分10至少部分***到其中建立与汇流条11的电连接。从连接管部分38的横向(底)壁的前边缘(或其附近)延伸并向内朝后折叠的弹性接触件86最好形成在连接管部分38中,从而从侧面观察时基本为山形或尖锐形。可与将在后面描述的锁定部分40接合的至少一个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部分41最好形成在该连接管部分38的横向(底)壁中。在阴性端子接头13基本正确***的状态下,将在后面描述的保持器39最好与连接管部分38的后边缘85(对应于优选的可接合部分)接合,用于(最好双重)锁定。如附图11中所示,突舌部分10至少部分插过的阳性突舌***孔28B形成在每个空腔35的前壁中,并且用于对突舌部分10的***进行导向的锥形或倾斜表面29B形成在每个阳性突舌***孔28B的开放边缘处或其附近。
基本向前延伸并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3弹性接合的(最好基本悬臂梁形的)锁定部分40形成在每个空腔35的相对应横向(底)壁处。该锁定部分40将与前述阴性端子接头13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部分41弹性接合,以防止该阴性端子接头13向后脱出。锁定部分40可向内或向外(或者在与端子接头13***和退出空腔35的方向交叉的变形方向DD上,或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并且锁定部分40的弹性接合最好也防止阴性端子接头13的垂直移动。而且,空腔35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
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上)壁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到阴性框架15中的***方向ID形成在前端(附图13中的右端)处或其附近。该锁定突起32的前表面最好形成倾斜表面20C,用于使得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区域44更容易移动到该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上,和/或其后表面最好形成略微向后朝顶部倾斜的锁定表面21C。当辅助连接器14在***方向I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到阴性框架15的容纳腔24中时,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的倾斜表面20C在***期间基本(从后面)与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的倾斜表面20B滑动接触,并且外壳锁定部分30随着倾斜表面和倾斜表面20B在彼此上滑动而向上或向外弹性变形。当此后辅助连接器14基本正确***时,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移过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并且外壳锁定部分30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从而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的锁定表面21B从后面)与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的锁定表面21C接触,以防止辅助连接器14向后脱出(参见附图1)。
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上)壁上,向上或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对应于优选的手指放置部分)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到阴性框架15中的***方向ID形成在后端(附图13中的左端)或其附近。通过最好用手指操作或握住该至少一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将辅助连接器14与阴性框架15分离。该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形成在一位置处,该位置在与辅助连接器14***到阴性框架15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附图11中向右的方向)上与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偏置。
如附图4中所示,在辅助连接器14至少部分容纳到阴性框架15的容纳腔24中基本正确位置处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到阴性框架15中的***方向ID位于分隔相应容纳腔24的分隔壁25后面。
如附图1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三个)导向凹槽27形成在(附图11和12中)每个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右)壁中,从而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并最好基本重叠设置,并且可与上述阴性框架15的一个或多个肋板26接合。最好通过向内切割重叠设置的空腔35之间的材料,形成这些导向凹槽27。于是,即使阴性框架15设置有肋板26,也可以防止整个分体式连接器在宽度方向WD上增大。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保持器容纳孔73形成在附图11和12中每个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基本对应于相应空腔35的位置处,该保持器容纳孔具有基本与相应空腔35连通的深度(参见附图26)。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形成在横向(左)壁42的基本对应于相应空腔35的横向(底)壁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该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具有基本与相应空腔35连通的深度。保持器容纳孔73和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后侧的开放边缘最好基本垂直对准,而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前侧的开放边缘位于保持器容纳孔73的前侧的开放边缘前面。在保持器容纳孔73和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横向(后)侧的开放边缘处,经至少一个(最好基本垂直延伸的)铰链75,保持器39最好与辅助连接器1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于是,与保持器39形成为单独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该保持器39可沿着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在部分锁定或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或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或回转,在部分锁定或第一位置处,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可***,在完全锁定或第二位置处,保持器39最好以铰链75为支承点与阴性端子接头13接合,以保持阴性端子接头13。
如附图24中所示,(最好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的)一个或多个可接合表面76形成在保持器容纳孔73和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前侧的开放边缘处或其附近,并可与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和/或将在后面描述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出物78接合,以将保持器39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处。
保持器39包括(最好基本矩形板状的)基板部分79,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锁定突出物78和一个或多个(例如,在所示例子中为四个)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该锁定突出物从基板部分79的内表面的基本对应于保持器容纳孔73的位置处向内突出,并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3接合,该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从基板部分79的内表面基本对应于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位置处向内突出,并可于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最好边缘部分)接合。
基板部分79的前端最好比锁定突起78和/或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更加向前突出,并且一个或多个凹口80形成在该前端的靠近上端和/或下端(附图11中的上端和底端)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用于取消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处的保持器39的完全锁定状态的未说明夹具可至少部分***到该凹口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每个完全锁定突起77都最好处于基本矩形板的形式,并且推出倾斜表面81形成在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的后侧处或其附近,当阴性端子接头13在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时,该推出倾斜表面与或可与将受到推动的阴性端子接头13的前端滑动接触,从而将保持器39推出保持器容纳孔73。在保持器39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构成了空腔3 5的横向(底)壁的一部分。至少一个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A形成在(最好每个)完全锁定突起77的前端处或其附近,在保持器39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该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
(最好每个)锁定突出物78都最好具有从上方观察基本以铰链75为中心的扇形或弧形,从而连接到铰链75上的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及其与铰链75相对的开放边缘之间的距离。锁定突出物78的内表面的后侧形成推出倾斜表面81,当阴性端子接头1 3在保持器39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时,该推出倾斜表面基本与将受到推动的阴性端子接头13的前端滑动接触,从而将保持器39推动或驱动到保持器容纳孔73外。该推出倾斜表面81在辅助连接器14的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附图24中向右)朝外侧(附图24中的上侧)倾斜。部分锁定表面83形成在锁定突出物78的前端表面靠近内端的位置处,在保持器39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该部分锁定表面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前朝外侧倾斜。基本向前突出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突起84形成在该部分锁定或第一表面83的外侧处。在保持器39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该部分锁定或第一突起84基本从外侧与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外表面接触。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B形成在锁定突出物78的前端表面靠近外端的位置处,在保持器39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该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最好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
如附图24中所示,在保持器39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保持器容纳孔73的可接合表面76和保持器39的部分锁定表面83彼此接合。可接合表面76最好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和/或保持器39的部分锁定表面83最好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前朝外侧倾斜。于是,通过可接合表面76与部分锁定表面83的接合,防止了保持器39在辅助连接器外壳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的向外移动。保持器39的部分锁定突起84从外侧与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接触,从而防止保持器39推动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并意外移向或移至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如附图27中所示,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可至少部分***到空腔35中。
如果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保持器39至少部分推动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则部分锁定或第一突起84移过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以脱离接合,从而保持器39可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移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如附图25中所示,在保持器39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保持器容纳孔73的可接合表面76和锁定突出物78的完全或第二表面82B彼此接合。可接合表面76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向后朝外侧倾斜,而锁定突起78的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B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于是,通过可接合表面76与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A的接合,防止了保持器39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的向外移动。
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突起77至少部分容纳在一个或多个相应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中,并且在保持器39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突起容纳孔74的一个或多个可接合表面76与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的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A接合。可按合表面76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和/或完全锁定突起77的完全锁定表面82A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向后朝外侧倾斜。于是,通过可接合表面76与完全锁定表面82A的接合,可以防止保持器39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的向外移动。
以这种方式,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锁定突出物78的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B和保持器容纳孔73的可接合表面76彼此接合,和/或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77的完全锁定或第二表面82A与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可接合表面76彼此接合。因此,可以安全地防止保持器39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上的向外移动。
而且,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保持器39的基板部分79的前端表面最好从外侧与保持器容纳孔73和完全锁定或第二突起容纳孔74的开放边缘接触,从而防止保持器39朝保持器容纳孔73的内侧移动。
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时,相应锁定突出物78基本定位在尤其是在相应层上的一个或多个空腔35的基本相同位置处。
如附图28中所示,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保持器39的锁定突出物78在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左)壁42的厚度方向(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从外侧与阴性端子接头13的连接管部分38的后边缘85接合,从而保持器39防止了阴性端子接头13沿着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的移动。保持器39还从退出方向(从后面)与阴性端子接头13的连接管部分38的后边缘85基本接触,从而阴性端子接头13最好由锁定部分40和保持器39双重锁定。
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时,相应锁定突出物78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在一个或多个空腔35中位于基本相同位置(尤其是在相应的层上)处。完全锁定突起77构成了一个或多个空腔35的底壁的一部分,以防止阴性端子接头13的垂直移动。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效果。首先,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最好基本从前面按压或***到阳性外壳12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然后,汇流条11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分50按压到一个或多个汇流条保持凹槽48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固定孔51中,从而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固定在相应的汇流条保持凹槽48中,并且其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至少部分突出到接受器46中。在此状态下,汇流条11特别设置在其厚度方向上。
随后,在保持器39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安装在相应一根或多根线36的末端处的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从***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到辅助连接器14的相应空腔35中(参见附图27)。这样,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由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40保持。由于锁定部分40可垂直地(沿着变形方向DD)与阴性端子接头13接合,所以也防止或限制了阴性端子接头13的垂直移动。随后,当保持器39移至或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时,保持器39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出物78从退出方向,最好基本从后面与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后边缘85(最好是其一个或多个连接管部分38)接触,从而该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由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40和/或保持器39(最好双重)锁定。而且,由于保持器39的锁定突出物78可在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与连接管部分38的后边缘85接合,所以也可以防止阴性端子接头13沿着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移动(参见附图14和28)。
随后,其中至少部分容纳有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的辅助连接器14从***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到阴性框架15的每个容纳腔24中。然后,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的倾斜表面20C在该***操作期间(最好基本从后面)基本与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的倾斜表面20B滑动接触,因此外壳锁定部分30向外或向上弹性变形。其后,当辅助连接器14基本正确***时,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移过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或第一相互作用部分33,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外壳锁定部分30,并且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的锁定表面21B(最好基本从后面)基本与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相互作用部分33的锁定表面21C接触,以防止辅助连接器14向后脱出。在辅助连接器1 4至少部分容纳到阴性框架15的容纳腔24中的情况下,辅助连接器14的后端通过阴性框架15的后表面暴露,从而可以通过辅助连接器14的后表面拉出线36(参见附图15)。
如附图4中所示,在辅助连接器14至少部分容纳到阴性框架15的容纳腔24中的情况下,辅助连接器14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位于分隔壁25后面。
而且,形成在容纳腔24的分隔壁25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肋板26至少部分安装到辅助连接器14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凹槽27中,从而防止辅助连接器14以如垂直倾斜姿势之类的不正确定向,***到容纳腔24中。
随后,其中至少部分容纳有一个或多个辅助连接器14的阴性框架15至少部分安装或***到阳性外壳12的接受器46中。首先,形成在阳性外壳12的接受器46中或接受器46处的一个或多个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和形成在阴性框架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2接合,并且阴性框架15至少部分***到接受器46中。这能防止阴性框架15以如垂直倾斜状态之类的不正确姿势***到接受器46中。而且,一个或多个强制碰撞防止肋板23最好从接受器46的横向(右和左)壁57、58的基本横向对称位置向后延伸,这能防止阴性框架15以如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姿势之类的不正确姿势***到接受器46中,从而阴性框架15的前端的左侧和右侧之一超过另一个。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阴性框架15的前端与在接受器46中突出的突舌部分10碰撞,即由阴性框架15以例如倾斜姿势***到接受器46中而导致的所谓“强制碰撞”。
当阴性框架15至少部分***到接受器46中时,阴性框架15的相互锁定部分18的倾斜表面20A从前面与阳性外壳12的锁定突起63的倾斜表面20D(最好基本滑动)接触,因此锁定部分19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到变形区域62中。当进一步进行连接操作并且阴性框架15基本正确***时,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19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63移过阴性框架15的一个或多个互相锁定部分18,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该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19,和/或锁定突起63的锁定表面21D基本接触阴性框架15的相互锁定部分18的锁定表面21A,从而保持阴性框架15。
当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基本正确连接时,阳性外壳12的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通过阴性框架15的相应阳性突舌***孔28A和辅助连接器14的相应阳性突舌***孔28B至少部分***到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3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管部分38中,从而基本面向其厚度方向的突舌部分10的板表面接触弹性接触件86,以将汇流条11与阴性端子接头13电连接。结果,汇流条11将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阴性端子接头13短接。
如果辅助连接器14部分安装到阴性框架15中,如附图23中所示,则阴性框架15的外壳锁定部分30保持向外或向上弹性变形,无法充分弹性恢复。如果试图在此状态下将阴性框架15与阳性外壳12连接,则外壳锁定部分30的前端从前面基本与部分连接或第一探测肋板54的前端接触,以妨碍辅助连接器14的***。以这种方式,可以探测或避免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连接。外壳锁定部分30的前端最好具有特定尖锐或收敛构造(例如,向后朝底部倾斜),而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的前端具有一尖锐或收敛构造,该构造以与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的特定尖锐或收敛构造基本互补的方式(向后朝顶部)倾斜。于是,如果外壳锁定部分30的前端和部分连接探测肋板54的前端基本彼此接触,则它们滑动接触,以与配合部分的后侧接合。因此,可以安全地探测部分连接状态。
在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基本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支架16至少部分***到阳性外壳12的导轨55之间。首先,阳性外壳12的支架导向部分56的外表面与支架16(的最好导向末端)接触。这使得更加容易将支架16导向到导轨55之间的间隙中。当在支架16保持基本与支架导向部分56接触的情况下向前(附图6中向右)推动阳性外壳12时,支架16的导引末端最好基本从前面基本与阳性外壳12的接合部分45的倾斜表面20E接触。这样,支架16移动到接合部分45上,以弹性变形。当进一步推动阳性外壳12时,支架16移过接合部分45,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从而阳性外壳12的接合部分45至少部分安装到支架16的锁定区域44中,以使接合部分45的锁定表面21E最好基本从前面与支架16的锁定区域44的开放边缘接触。以这种方式,锁定支架16。在此状态下,支架16的导引末端在横向(左)壁58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进入阳性外壳12的锁定部分19外侧区域(变形区域62),从而防止锁定部分19弹性变形到变形区域62中。结果,即使力作用在将阳性外壳12与阴性框架15分离的方向上,也可以防止锁定部分19进行将其锁定突起63与阴性框架15的相互锁定部分18脱离接合的弹性变形。因此,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可以以增大的力彼此锁定。
而且,锁定部分19从基础末端60基本向后(附图6中向左)延伸向自由末端61,并且该延伸方向沿着支架16的***方向BID(附图6中向左)进入到导轨55之间的间隙中。由于支架16在***方向BID上从锁定部分19的基础末端侧至少部分***到导轨55之间,所以可以更加安全地防止锁定部分19的基础末端的弹性变形。结果,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可以以更大的力彼此锁定。
在将如上组装的连接器拆开例如进行维护时,未说明的夹具使支架16向外弹性变形,以将接合部分45和锁定区域44脱离接合,并且向后拉动阳性外壳12,从而阳性外壳12和支架16可以彼此分离。
随后,锁定部分19利用未说明的夹具弹性变形到变形区域62中,以将锁定部分19与互相锁定部分18脱离接合,并且向后彼此远离拉动阳性外壳12和阴性框架15,以将其分开。此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槽口52形成在阳性外壳12的接受器46的横向(顶)壁和横向(底壁)的前边缘处,阴性框架15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放置部分17A、17B至少部分容纳在这一个或多个相应槽口52中,并且手指放置斜坡53A、53B形成在横向(顶)壁的外表面或上表面上和/或横向(底)壁的外表面或下表面上,所以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将其手指放置在该一个或多个手指放置部分17A、17B上。由于例如通过将其食指和中指放置在顶壁上的手指放置部分17A上并且其拇指放置在底壁上的手指放置部分17B上,操作人员能够向后拉动阴性框架15,所以可以很容易基本以垂直平衡的方式将力施加到阴性框架15上,这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和整体操作性。
随后,如附图29中所示,脱离接合夹具71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通过阴性框架15在外壳锁定部分30前面的区域***到容纳腔24中,以使其导引末端基本从前面与外壳锁定部分30的脱离接合凹口34接触。此时,由于形成脱离接合凹口34,所以脱离接合夹具71可安全地与外壳锁定部分30的前端接触。如附图30中所示,外壳锁定部分30通过该脱离接合夹具71向上或向外弹性变形,以使外壳锁定部分30的锁定突起32与辅助连接器14的部分锁定相互作用部分33脱离接合,并且辅助连接器14向后或者可向后拉动,以与阴性框架15分开。由于此时尤其通过用手指握住辅助连接器14的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操作人员能够拉出辅助连接器14,所以力可以很容易使加到辅助连接器14上,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随后,通过绕着铰链75向外摆动或回转,辅助连接器14的保持器39从或者可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移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随后,锁定部分40由未说明的夹具按压,以与阴性端子接头13脱离接合,并且阴性端子接头13向后拉出,以与辅助连接器14分开。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保持器39在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安装到辅助连接器14中。由于相应空腔35基本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所以在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空腔35的设置方向)上观察时,保持器39的锁定突出物78基本在空腔35中设置在相同位置处(尤其在相应层上)。结果,阴性端子接头13的位置可以基本对准,该阴性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在空腔35中相应的层上,以由保持器39锁定。于是,具有铰链75的保持器39可以应用到形成有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的空腔35的连接器。
而且,阴性端子接头13最好由保持器39双重锁定在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于是,锁定部分40防止或妨碍了阴性端子接头13沿着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的移动,保持器39防止或妨碍了阴性端子接头13沿着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的移动。由于可以以这种方式放置沿着两个不同方向的移动,所以可以稳定阴性端子接头13的姿势。
如果在所有阴性端子接头13至少部分***到空腔35中之前保持器39意外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试图将阴性端子接头13***到空腔35中,则阴性端子接头13基本与保持器39接触。此时,如果在保持器30例如构造成即使受到阴性端子接头13推动也不移动的情况下,强制推动到空腔35中,则可能损伤阴性端子接头13。
本实施例考虑到上述情况,并且如果在保持器39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阴性端子接头13至少部分***到空腔35中,则阴性端子接头13基本与推出倾斜表面81滑动接触,以将其推出,从而保持器39可以移出空腔35。由于用于***阴性端子接头13而施加的力可以以这种方式逃逸或转移,所以可以防止阴性端子接头13的损伤。
而且,突舌部分10最好通过在相对侧切割形成,并且由于较大的力用于切割操作,所以切割表面不必须是光滑表面。于是,如果上述切割表面与弹性接触件86接触,则可以减小突舌部分10和弹性接触件86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特别考虑到上述情况,并且面对突舌部分10的厚度方向的板表面基本与弹性接触件86接触。这使得突舌部分10和弹性接触件86之间的电连接更加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最好设置在辅助连接器14上。由于这能够使操作人员特别通过用手指握住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将辅助连接器14与阴性框架15分离,所以可以提高辅助连接器14的分离操作的效率。
而且,由于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最好和可与阴性框架15的外壳锁定部分30接合的相互作用部分33在与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偏置,所以在形成相互作用部分33之后,可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的***方向ID向后取出模具。这使得在形成辅助连接器14之后,不需要使用滑动模具,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前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和可与阴性框架15的一个或多个外壳锁定部分30接合的一个或多个相互作用部分33在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偏置,所以恐怕辅助连接器14在与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增大。鉴于这一点,在辅助连接器14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腔24中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设置在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基本位于分隔容纳腔24的分隔壁25后面的位置处。相对于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位于分隔壁25后面的区域已经通常为死区。由于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设置在这些区域中,所以在辅助连接器14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框架15中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包括阴性框架在内的整个分体式连接器在与辅助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的增大。
因此,为了提供一连接器,其中空腔设置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并且具有铰链的保持器可应用于该连接器,保持器39经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处或其附近的至少一个铰链75与辅助连接器1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该保持器容纳孔形成在辅助连接器14的一侧表面中,该侧表面基本面对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而且,一个或多个空腔35最好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于是,在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当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空腔35的设置方向)观察时,保持器39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出物78基本设置在一个或多个空腔35中(最好在相应层上)相同的位置处。结果,阴性端子接头13相对于保持器39的位置最好不需要因各个层上将至少部分容纳到空腔35中的阴性端子接头13而不同,因此具有铰链75的保持器39可以应用到形成有空腔35的连接器上,该空腔设置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为设置有连接管部分38的阴性端子接头13,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并且端子接头也可以是特别设置有管状部分的阳性端子接头。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连接器是将容纳到阴性框架15中的分体式连接器,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并且连接器也可以不容纳到阴性框架中,或者也可以是一对连接器外壳连接到其中的普通连接器。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72最好形成在沿宽度方向WD与相互作用部分33偏置的位置处,但是它们也可以形成在相互作用部分33后面,例如在形成辅助连接器14之后使用滑动模具的情况下。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铰链75垂直延伸,但是它也可以在例如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或者倘若铰链75形成在面对辅助连接器14的横向的其中一个侧表面上,则也可以在任何期望方向上延伸。
附图标记列表
10    突舌部分
11    汇流条
12    阳性外壳(配合外壳)
13    阴性端子接头
14    辅助连接器(连接器)
15    阴性框架
24    容纳腔
25    分隔壁
30    外壳锁定部分
33    相互作用部分
35    空腔
38    连接管部分(管状部分)
39    保持器
40    锁定部分
72    连接器侧手指放置部分(手指放置部分)
73    保持器容纳孔
75    铰链
78    锁定突出物
81    推出倾斜表面(倾斜表面)
85    连接管部分的后边缘(可接合部分)
86    弹性接触件

Claims (10)

1.连接器,包括形成有数个空腔(35)的连接器外壳(14),该空腔(35)供端子接头(13)至少部分地***其中,并且在该空腔(35)中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端子接头(13)弹性接合的锁定部分(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空腔(35)基本沿着所述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设置,
具有与相应空腔(35)连通的深度的保持器容纳孔(73)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一侧表面中,该侧表面位于与所述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及
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到所述保持器容纳孔(73)中,并包括锁定突出物(78),该锁定突出物(78)能够在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与端子接头(13)接合,并且
所述保持器(39)和锁定部分(40)沿交叉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保持器(39)借助于位于保持器容纳孔(73)的开放边缘处或其附近的至少一个铰链与连接器外壳(1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接头(13)都具有管状部分(38),可与保持器(39)的锁定突出物(78)接合的可接合部分(85)设置在该管状部分(38)中,并且保持器(39)的每个锁定突出物(78)在与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交叉的方向上与可接合部分(85)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保持器(39)的内侧表面上形成倾斜表面(81),当端子接头(24)在保持器(39)至少部分容纳在保持器容纳孔(73)中的情况下***到空腔(35)中时,该倾斜表面(81)与将被推动的端子接头(14)基本滑动接触,从而将保持器(39)基本推出空腔(3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14)至少部分容纳到框架(15)中的情况下,形成有数个容纳腔(24)的框架(15)与配合连接器(12)连接,连接器(14)能够至少部分***到该容纳腔(24)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的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在汇流条(11)的厚度方向上设置在配合连接器(12)中,
在框架(15)和配合连接器(12)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框架(15)的容纳腔(24)设置在与汇流条(11)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能够与一个或多个汇流条(11)的一个或多个突舌部分(10)弹性触碰的一个或多个弹性接触件(86)形成在端子接头(13)的管状部分(38)中,以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14)中,及
弹性接触件(86)触碰突舌部分(10)的板表面,这些板表面通过在其相对侧处切割形成,并在突舌部分(1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在连接器(14)的侧表面前端处形成有相互作用部分(33),该侧表面基本面对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该相互作用部分(33)在锁定部分(40)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上向外突出,并可与形成在框架(15)处的外壳锁定部分(30)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手指放置部分(72)形成在连接器(14)的侧表面的后端处或其附近的一位置处,该位置在与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偏离相互作用部分(33),相互作用部分(33)相对于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形成在该后端处,和/或
在连接器(14)基本正确***到容纳腔(24)中的情况下,该手指放置部分(72)定位在相对于连接器(14)***到容纳腔(24)中的***方向(ID)位于分隔壁(25)后面的位置处,该分隔壁(25)至少部分分隔容纳腔(24)。
10.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4)和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1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9)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12)的侧壁(58)处,并可在侧壁(58)的厚度方向上基本向外弹性变形,该侧壁(58)在连接器外壳和配合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状态下位于外侧,并且至少一个互锁部分(18)形成在连接器外壳处,并可与锁定部分(19)接合,以不可分离地保持连接器外壳和配合连接器外壳。
CN2006101732464A 2005-12-20 2006-12-2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1017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6725 2005-12-20
JP2005-366725 2005-12-20
JP2005366725A JP4508098B2 (ja) 2005-12-20 2005-12-20 コネクタ
JP2006-002425 2006-01-10
JP2006002425A JP4434147B2 (ja) 2006-01-10 2006-01-10 コネクタ
JP2006002425 2006-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941A CN101017941A (zh) 2007-08-15
CN101017941B true CN101017941B (zh) 2012-09-05

Family

ID=378731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90550A Active CN100517878C (zh) 2005-12-20 2006-12-20 连接器
CN2006101732464A Active CN101017941B (zh) 2005-12-20 2006-12-2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90550A Active CN100517878C (zh) 2005-12-20 2006-12-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06486B2 (zh)
EP (1) EP1801925B1 (zh)
JP (1) JP4508098B2 (zh)
CN (2) CN100517878C (zh)
DE (1) DE60200601622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6803B2 (ja) * 2008-09-11 2013-04-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およ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1073128A1 (en) * 2009-12-14 2011-06-23 Fci Automotive Hold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5637015B2 (ja) * 2011-03-04 2014-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137142B1 (en) 2011-09-22 2012-03-20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JP6141612B2 (ja) * 2012-09-21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74217B2 (ja) * 2016-05-12 2020-10-2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669008B2 (ja) * 2016-08-25 2020-03-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ツイストペア線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0383596B (zh) * 2017-03-09 2022-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层叠连接器以及线束
JP6936266B2 (ja) 2019-03-15 2021-09-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627A (en) * 1995-06-23 1998-03-24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a connector
US6328613B1 (en) * 1999-04-19 2001-12-11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double locking connector
US6527579B2 (en) * 1999-04-27 2003-03-0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shaking prevention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467Y2 (zh) * 1988-03-01 1993-04-16
EP0717465B1 (en) * 1994-10-10 1998-12-09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JP2982107B2 (ja) * 1994-10-19 1999-1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半嵌合検知構造
US5628648A (en) * 1995-03-17 1997-05-1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JP3211735B2 (ja) * 1997-07-29 2001-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型コネクタ
JP3529019B2 (ja) * 1997-10-24 2004-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付コネクタ
JP3401192B2 (ja) * 1998-08-10 2003-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EP1030411A1 (en) * 1999-02-16 2000-08-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joint connector
JP3841389B2 (ja) * 2000-02-25 2006-11-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6364718B1 (en) * 2001-02-02 2002-04-02 Molex Incorporated Key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JP2003249309A (ja) * 2002-02-26 2003-09-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03346619A (ja) * 2002-05-29 2003-12-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088189B2 (ja) * 2003-04-14 2008-05-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107230B2 (ja) * 2003-12-05 2008-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2005197167A (ja) * 2004-01-09 2005-07-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627A (en) * 1995-06-23 1998-03-24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a connector
US6328613B1 (en) * 1999-04-19 2001-12-11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double locking connector
US6527579B2 (en) * 1999-04-27 2003-03-0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shaking prevention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72931A (ja) 2007-07-05
EP1801925B1 (en) 2010-08-18
JP4508098B2 (ja) 2010-07-21
CN100517878C (zh) 2009-07-22
CN1988276A (zh) 2007-06-27
CN101017941A (zh) 2007-08-15
EP1801925A1 (en) 2007-06-27
DE602006016225D1 (de) 2010-09-30
US7306486B2 (en) 2007-12-11
US20070141905A1 (en)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7941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1701417B1 (en) A join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EP2571105B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KR102509668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EP2375507B1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180083380A1 (en) Femal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20070054536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9123373A (ja) コネクタ
US20150031250A1 (en) Connector
US720784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er assisted mating and terminal lock
KR102499444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8784133B2 (en) Connector
CN102157837B (zh) 连接器
US737782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767277B (zh) 连接器
JP4475185B2 (ja) コネクタ
US8337255B2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WO2022255068A1 (ja) コネクタ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US10559908B2 (en) Connector
JP6128056B2 (ja) コネクタ
JP2002124346A (ja) コネクタ
JP2004206895A (ja) コネクタ
JPH0568082U (ja) ダブルロック型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