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9244C -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9244C
CN100519244C CNB2004100769960A CN200410076996A CN100519244C CN 100519244 C CN100519244 C CN 100519244C CN B2004100769960 A CNB2004100769960 A CN B2004100769960A CN 200410076996 A CN200410076996 A CN 200410076996A CN 100519244 C CN100519244 C CN 1005192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aillight
door
guide rai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69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0690A (zh
Inventor
福岛嘉男
吉田元喜
二关隆
藤江纪彰
池尻圣次
田畑孝司
好井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113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698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113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051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113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653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113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051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0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92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924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目的之一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设置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目的之二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充分地确保车身侧部后端在设计上的美观性。该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其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中,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上。

Description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中,如在1车箱货车(boxcar)或1.5车厢货车中经常可以见到,用于开启和关闭形成在车身侧部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尤其是设置在车身最后方的侧门,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门。为了使该滑动门沿着指定轨道顺利滑动,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同时使设置在滑动门的车门支撑部件滑动可能地啮合于上述导轨。并且,通常情况下,使处于关闭上下车用出入口状态的滑动门向后滑动可开启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82927号中,已公开了为了容易进行滑动门的驱动即开启和关闭而另外设置驱动机构的结构。该驱动机构通常是通过发动机对连接在上述车门支撑部件上即滑动门上的金属线(wire)进行前后方向的驱动,而金属线在中途由导轮(guidepulley)等予以引导。并且,导轮通常设置在导轨的前端附近与后端附近的至少前后两处。
然而,最近由滑动门进行开启和关闭的上下车用出入口的出入口面积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增大的要求逐渐增多。为此,比以往相比,滑动门需进一步向后滑动。但是,如果滑动门向后滑动较大时,在车身后部很难确保设置滑动门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如导轮的空间。换言之,因驱动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很难充分地设置到后方,从而设置有驱动机构时滑动门就很难充分地向后滑动。所以,当滑动门为通过手动进行开关时,因无需驱动机构,则滑动门能够充分地向后滑动。
而单单将导轨向后延长时,导轨的后端会对车身侧面的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易产生不美观等问题。即,在设置导轨的同时,由于连接在车身侧的车门支撑部件从车身外侧与导轨啮合,所以沿着该导轨在车身侧部需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较小的开口部,而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对车身侧部的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
即在车身后部,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各个端部设置有尾灯(tail lamp),由于导轨的后端与尾灯在上下方向上需存在较大的错位,所以设计上如果没有统一,在整体上就会使车身侧部的设计无法统一。因此,对于车身设计要求不高的商用车而言问题不大,而对于私家车,尤其是高级私家车而言,就不能予以忽视。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目的之一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设置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目的之二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充分地确保车身侧部后端在设计上的美观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解决方法。即,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设置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上。采用该解决方法,因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尾灯上,由此能够设置在相当靠后的位置。从而滑动门能够充分地向后方滑动,即能够使由滑动门开启和关闭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沿前后方向的出入口宽度增大,进而使得上下车更加容易。
在上述解决方法中,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即,在上述尾灯的前表面,形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凹部内。此时,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通过尾灯前表面形成的凹部,能够设置在充分靠后的位置,从而使滑动门能充分向后滑动。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可安装在上述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上。此时,能够有效利用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等具有较强强度的部位,使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切实地安装在尾灯上。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与尾灯可预先组装成单元体,并通过将该单元体安装到车身上,使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与尾灯被安装在车身上。此时,可将尾灯与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预先形成单元体的状态,即能够实现模式化。
通过固定工具能够使上述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与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一同安装到车身上。此时,可利用共同的固定工具来进行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与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向车身的安装。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与上述滑动门连接的金属线(wire),通过金属线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部,以及引导该金属线的驱动部,其中,安装在上述尾灯上的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能够作为上述引导部使用。此时,驱动机构能够采用一般的结构。上述引导部可采用与上述金属线啮合的导轮。此时,能够使导向部更加明确。
车身后部的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的交界部位由上述尾灯从车身外侧予以覆盖,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上述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的交界部位且向车身外侧突出。此时,与将导向部只设置在车身侧面或车身后表面的状态相比,在导向部附近无需强制弯曲金属线,即可平滑地驱动滑动门。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上述尾灯的位置。此时,可通过导轨向后方充分引导滑动门。
上述导轨的至少后端,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此时,从侧面观察车身,将构成显现于车身外表面的一种分界线的导轨设置在与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使从导轨过度至尾灯的部分在设计上形成连续状态,由此提高外观上的美观性。
另外,可设置覆盖部件,其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同时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此时,通过覆盖导轨的覆盖部件,能够提高在前后方向上从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的后方至尾灯的较长范围在外观上的美观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结构可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法。即,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设置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可从前方包围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采用该解决方法,由于尾灯从前方包围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且该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充分靠后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滑动门充分地向后方滑动,即能够使由滑动门开启和关闭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增大,从而使得上下车更加容易。
在上述解决方法中,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即,从车身侧面观察,至少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后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上述尾灯重叠。而且,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整体上位于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此时,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与尾灯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则更加明确。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与上述滑动门连接的金属线,通过金属线驱动上述滑动门的驱动部,以及引导该金属线的驱动部,其中,安装在上述尾灯上的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能够作为上述引导部使用。此时,驱动机构能够采用一般的结构。上述引导部可采用与上述金属线啮合的导轮。此时,能够使导向部更加明确。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上述尾灯的位置。此时,可通过导轨向后方充分引导滑动门。
上述导轨的至少后端,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的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此时,从侧面观察车身,将构成显现于车身外表面的一种分界线的导轨通过设置在与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使从导轨过渡至尾灯的部分在设计上形成连续状态,由此提高外观上的美观性。
另外,可设置覆盖部件,其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同时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此时,通过覆盖导轨的覆盖部件,能够提高在前后方向上从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的后方至尾灯的较长范围在外观上的美观性。
上述导轮设置成从安装有上述导轨的车身板材向车身外侧突出。此时,在导轮部分无需强制弯曲金属线,即可平滑地驱动滑动门。并且,将导轮设置在充分靠后的位置,使尾灯从前方包围该导轮。
上述导轮设置在车身后部的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的交界部位。此时,与将导轮只设置在车身侧面或车身后表面的状态相比,在导轮附近无需强制弯曲金属线,即可平滑地驱动滑动门。
在上述尾灯的前表面,形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上述导轮设置在该凹部内。此时,导轮可位于充分靠后的位置,从而使滑动门能更加充分地向后滑动。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上述滑动门设置有滑动可能地与上述导轨啮合的支撑部件,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上述尾灯的位置,另外还设置有覆盖部件,其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的后端,并与上述尾灯的前端相连续。此时,通过使导轨向后一直延伸至尾灯附近,能够使滑动门向后方作较大的移动,使由滑动门进行开启和关闭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增大,从而使得上下车更加容易。并且,连接于尾灯的导轨的至少后端通过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覆盖部件予以覆盖,从而能够充分确保从该导轨过渡至尾灯的车身侧部在外观上的美观性。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延伸,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与位于该覆盖部件的下方且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板材,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较小的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穿过上述间隙,且可沿着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滑动,上述覆盖部件的前缘邻接在处于关闭状态的上述滑动门的后缘,且呈平滑连续状态。此时,通过覆盖导轨的覆盖部件,能够在从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的后方到尾灯的沿前后方向的较长范围内构成车身外表面。
上述板材具有向车身内侧凹限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阶梯,在该阶梯的上方设置有上述导轨以及覆盖部件,上述板材中与上述阶梯相比位于上方的上部平板部安装有后部车窗玻璃,上述覆盖部件与上述板材中与上述阶梯相比位于下方的下部平板部的上缘以及上述后部车窗玻璃的下缘平滑连续。此时,利用形成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板材上的阶梯,能够设置导轨以及覆盖部件。并且,板材是在导轨的位置采用上下不分开的连续结构,因此,能够确保车身强度且使制造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另一结构可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法。即,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上述滑动门设置有滑动可能地与上述导轨啮合的支撑部件,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以接近设置在车身后部的上述尾灯,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与上述导轨的高度大致相同。
采用该解决方法,导轨通过向后作较大地延伸直至邻近尾灯的位置,从而可使滑动门能够充分地向后方滑动,使由滑动门进行开启和关闭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增大,进而使得上下车更加容易。另外,从侧面观察车身,将构成显现于车身外表面的一种分界线的导轨通过设置在与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使从导轨过渡至尾灯的部分在设计上形成连续状态,由此提高外观上的美观性。
在上述解决方法中,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即,上述支撑部件,对应于上述滑动门的向后方的滑动,可滑动至上述尾灯附近。此时,车门支撑部件可充分向后移动,从而使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增大。
从车身的侧面观察,上述导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至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此时,滑动门可更加充分地向后移动。
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的后端可向后方滑动至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此时,车门支撑部件即滑动门可移动至更加靠后的位置。
另外,可设置有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同时其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覆盖部件,上述覆盖部件构成车身外表面,且相对于位于该覆盖部件下方的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板材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较小的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穿过上述间隙且沿着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滑动。此时,通过覆盖部件可覆盖导轨,从而提高外观的美观性。并且,覆盖部件与位于其下方的板材大致位于相同的平面,因此能够提高从板材过渡至覆盖部件的部分在外观上的美观性。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延伸,同时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从覆盖部件到尾灯之间的部分形成连续平面,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身侧视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状态取下保险杠与后门后的车身后部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状态取下覆盖部件后的车身后部侧视图。
图4是表示滑动门从图2所示状态滑动到后方时的后方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滑动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导轨与车门支撑部件以及覆盖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驱动机构的一例,是在导轨高度位置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7是在高于导轨位置对尾灯进行水平方向剖视的剖视图。
图8是对应于图5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导轨后端位置。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为对应于图6的要部剖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为对应于图6的要部剖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在图1中,车辆S的用于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前侧门1是以其前端部为中心可以开关的摇动式车门,并可开启和关闭连通车厢内外的用于上下车的前侧出入口2。在车身侧部,于前侧门1的后方设置作为后侧门的滑动门3。该滑动门3是用于开启和关闭后座的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4(也可参照图4),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当位于前方滑动端时处于关闭位置,即覆盖连通车厢内外的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通过向后方移动而进入开启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开启位置。如图5所示,上述滑动门3由内侧面板(inner panel)3a以及外侧面板(outer panel)3b形成封闭剖面,其上部镶嵌有玻璃窗3c(参照图1~图4)。
在车辆S的后部具有后部开口5(也可参照图4),而该后部开口5可通过后门6被开启或关闭。该后门6为以其上端部为中心可进行开关的摇动式车门,但也可采用以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为中心可摇动的横向开启式等其它合适的开关方式。
如图1~图4所示,在车辆S的后端部,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各个端部设置有尾灯(tail lamp)10。该尾灯10,安装在位于后门6左右两侧的后部立柱上,不管后门6开启或关闭都处于固定于车身的一定位置的状态。尾灯10包括面向车辆S后方的后面部10a,以及面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10b。当然该尾灯10至少安装有侧灯(side lamp),刹车灯(brake lamp),方向指示灯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尾灯10包括上述全部的灯。例如,图1中7是后档(rear bumper),图2~图4所示的是取下后档7与后门6时的状态。
在图1~图4中,12是位于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后方,为构成车身侧部的后部面板(rear quarter panel),13为车顶(车顶面板roof panel)。后部面板12如图5所示由内侧面板12a以及外侧面板12b形成封闭剖面。并且在后部面板12的上部设置有后侧车窗玻璃15。同时,后侧面板12的后端部构成安装尾灯10的后部立柱。
在车身侧部,于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后方,安装有导轨20。该导轨20,引导滑动门3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其前端位于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后缘部,其后端,从车身侧面观察比尾灯10的前端稍向后延伸。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20,其下缘的高度位置设定成与尾灯10的下侧水平分界线10c大致在同一高度。即,尾灯10从导轨20的高度位置向上延伸,且上述侧灯,刹车灯,方向指示灯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即,导轨20的高度位置设定为稍低于比滑动门3中位于车窗玻璃3c的垂直下方的运输线(beltline)的位置。上述导轨20,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等被固定在车身上。
如图3,图5所示,上述导轨20,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20a,该开口部20a在整个导轨20上延伸。由此,如图5,图6所示,安装在滑动门3的后部内端的车门支撑部件21滑动可能地与导轨20啮合。即,车门支撑部件21具有一对托架(bracket)21a,21b,其中一个托架21a通过焊接,螺栓固定等被固定在滑动门3上,另一个托架21b的基端部通过销(pin)21c以上下方向轴线为中心旋转自由地连接在托架21a的顶端部。
一对导向辊(guide roller)21d,21e旋转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另一个托架21b的顶端。其中一个导向辊21d可绕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转动上,并可在导轨20的底部壁部上移动。即,导向辊21d主要是限制滑动门3向下方的位移。另一个导向辊21e可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转动,并位于导轨20中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侧壁之间,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限制错位。即,导向辊21e是用于限制滑动门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而且,上述导向辊21d,21e在前后方向上以较小间隔前后设置2组。
构成位于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4的后方的车身外表面的板材,由上述后部面板12的外侧面板12b构成。如图5所示,构成后轮套(rearwheel housing)的面板14连接在该外侧面板12b上。外侧面板12b在导轨20的高度位置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限,进而向上延伸,且通过上述外侧面板12b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限而形成阶梯部23,并在该阶梯部23上设置上述导轨20。即,与从位于导轨20下方的外侧面板12b的外表面直接向上延伸的延长线相比,导轨20设定为不更加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导轨20通过覆盖部件25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覆盖。如图5,图6所示,覆盖部件25由内侧面板25a与外侧面板25b形成封闭剖面。当覆盖部件25覆盖导轨20时,上述外侧面板25b与位于其下方的外侧面板12b平滑连续,以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板材12的外侧面板12b中,在比阶梯23更位于上方的上部面板上,安装有上述后侧车窗玻璃15,同时覆盖部件25的上缘与后侧车窗玻璃15的下缘平滑连续。即,覆盖部件25与比后部车窗玻璃15及阶梯23更处于下方的外侧面板12b平滑连续。而且,覆盖部件25的外表面的前缘接近于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3的外表面的后缘并平滑连续地予以排列。
覆盖部件25的下缘25c,沿导轨20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直线状,并与构成后部挡泥板(rear fender)的外侧面板12b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较小的间隙26(参照图5)。该间隙26沿导轨20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延伸,同时使上述车门支撑部件21的托架21b穿过间隙26。该间隙26,其后端与尾灯10的下侧水平方向分界线10c大致处于同一高度,并与该分界线10c平滑连续。另外,覆盖部件25的后缘紧靠尾灯10,该覆盖部件25的外表面与尾灯10的外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并平滑地连续(参照图6)。由此,覆盖部件25的外表面在前后方向上,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3到尾灯10的范围内,构成车身外表面,且在上下方向,从后部车窗玻璃15到阶梯23的范围内,构成车身外表面。即覆盖部件25相对于其上下以及前后的各周围部件呈平滑连续,因此可提高车身侧部的美观性。
如图6所示,导轨20的前端随着向前延伸逐渐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关闭位置时,车门支撑部件21位于导轨20的前端(图6的实线位置)。从该状态,使滑动门3向后方滑动,则滑动门3首先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位移后,再向后方移动。滑动门3移动至后方端部附近的状态如图6中的两点划线所示。导轨20,比尾灯10的前端更向后延伸,且在使滑动门3移动至比图6的两点划线的位置更向后的最后端位置,从车身侧面观察,车门支撑部件21的后端位于比尾灯20的前端靠后的位置。
滑动门3的开启和关闭由驱动机构40驱动。即,驱动机构具有内设的用于驱动的发动机等驱动部41,与车门支撑部件21连接的无端环状(endless)金属线42,引导金属线42的前后的一对引导部43,44。引导部43,44其内部设置有导轮。金属线42设置成可穿过导轨20,同时可穿过驱动部41及引导部43,44(其内的导轮)。驱动部41内的发动机,通过正转向前驱动滑动门3,通过反转向后驱动滑动门3。而且,在滑动门3移动到前端位置,后端位置时,通过停止发动机可限制滑动门3产生超出规定的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另外可在导轨2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与车门支撑部件21相接触的挡块(stopper),由此也可限制滑动门3产生超出规定范围的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而且,通过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前缘与滑动门3的接触,也可限制滑动门3产生超出规定范围的向前移动。另外,针对驱动部41的驱动指令,即使滑动门3进行开启动作的指令或进行关闭动作的指令,由设置在车厢内的手动开关或遥控开关予以执行。
上述的前后一对引导部43,44中,位于前方的引导部43设置在导轨20的前端附近,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45固定在后部面板12的内侧面板12a上。同时,后方的引导部44设置在尾灯10的邻近处,尾灯从前方包围该引导部44,且该引导部44通过螺栓等固定件46固定在后部面板12的外侧面板12b上该位于后方的引导部44,与导轨20相比稍稍位于后方,与尾灯10的前端相比位于后方。即从车身侧面观察,引导部44与尾灯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重叠。另外,后方的引导部44采用将导轮(guide pulley)44b收容在壳体44a的内部的结构(前方的引导部43也采用同样结构),该引导部44(其壳体44a)相对于尾灯10也处于固定状态(此点在后叙述)。
如图6,图7所示,尾灯10通过内壳35以及构成尾灯10的外表面的透镜板(lens panel)36形成中空结构。尾灯10,在位于引导部44的部分,上述中空结构在整体上沿前后方向处于较薄的状态(参照图6),相对于上述结构,在比引导部44处于上方的位置,尾灯10的中空结构沿前后方向处于较厚的状态,以便充分确保灯37的安装空间(参照图7)。从图6可明确知道,尾灯10设置成至少在引导部44的位置附近向后方凸出,即从前方凹限的形状,在此凹限部分设置了引导部44,另外导轨20的后端也进入其中。
在尾灯10的内壳35上,形成向前方突出的舌状安装部35a。引导部44通过螺栓等固定件50固定在该安装部35a上。即引导部44的壳体44a通过上述固定件46固定在外侧面板12b上,同时通过固定件50固定在尾灯10上。在将引导部44安装到车身时,可通过固定件50将引导部44预先固定在尾灯10上,在将尾灯10安装到车身上时,可通过固定件46将引导部44固定在车身上。由此,不但使引导部44向车身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同时能够确保组装后的安装强度。
另外图8所示的是导轨20的比尾灯10的前端还向后方延伸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图。从图8可明确知道,导轨20的后端未形成限制导向辊21e沿车辆宽度方向位移的左右一对侧壁,而尾灯10的下缘部位于导向辊21e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另外,中上下一对导向辊21d,21e所处的导轨20的前部,其剖面形状设定成与图5所示的剖面形状相同。
图1中,8是侧栏,该侧栏8的位于用于上下车的后侧出入口4的下方位置的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形成沿前后方向引导滑动门3的导轨31。并且,安装在滑动门3的前部内端的车门支撑部件32的顶端,滑动可能地与上述导轨31啮合。而且,前方导轨30以及车门支撑部件32仅具有使滑动3沿指定轨道平稳滑动的功能,而没有设置上述驱动机构40。另外,前方的导轨31以及车门支撑部件32只是为了使滑动门3在前后方向更加平稳地滑动,因此并不是必需的部件。
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对应于图6所示的引导部44。在本实施例中,后方的引导部44通过螺栓等固定件46固定在外侧面板21b上,同时通过将尾灯10固定在外侧面板12b上的螺栓等固定件47使引导部44固定在外侧面板12b上。即通过固定件47使尾灯10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35b以及引导部44共同固定在外侧面板12b上。其中,尾灯10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35b的强度(刚性)受到充分确保。另外,还可进一步延长安装部35b,通过螺栓46使外侧面板12以及安装部35b共同连接在一起(采用多个固定件分别进行共同连接的形态)。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对应于图9的本实施例中,尾灯10的内壳35的安装部35c通过螺栓等固定件48固定在外侧面板12b上。并且,引导部44通过螺栓等固定件49固定在内壳35的安装部35c上。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尾灯10以及引导部44通过固定件49的固定,可采用模式(module)化(单元(unit)化)。此时,尾灯只要将尾灯10固定在外侧面板21b上,即固定在车身的某指定位置上,即可使引导部44自动地定位在车身的指定位置上并予以固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可35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35c,是图9中的安装部35b沿外侧面板12b进一步延长所形成的部件,该安装部35c兼用为引导部44的安装于尾灯10的安装部。
在此,进一步详述有关设置于后方的引导部44。如上所述,在图6、图9、图10所示的各实施例中,引导部44具有,直接或通过尾灯10间接地安装在车身上的壳体44a,以及与设置在该壳体44a内部的金属线42相啮合(卷绕)的导轮44b。并且,至少导轮44b本身比安装在导轨20上的外侧面板12b位于车身外侧的位置。另外,导轮44b的转动轴线设置成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但从与驱动部41的位置关系等观点出发,也可以设置成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或相对于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呈倾斜状态。
导向部44即导轮44b,位于外侧面板12b的车身后表面与侧面之间的交界部位,且比该交界部位更处于车身外侧的位置。由此,从导轨20的后端拉出的金属线42经导轮42b被引至车身内侧后,并进一步向前方拉回时,无需强制性地弯曲金属线42,即可执行该向前拉回的操作。
尾灯10中,至少面向引导部44的部分设置成向前开口的凹部51。即,图6的示例中,使尾灯10的前表面在整体上弯曲形成凹部51,由此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几乎全长上向后凸出(从前方凹限)。并且,图9,图10的示例中,只有面向引导部44的一部分形成向前开口的凹部51。并且,在上述各例中,引导部44都设置在该凹部51内,即向该凹部51内突出。
以上就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尾灯10的一部分也可以安装在后门6上。另外,尾灯10的上缘也可以设置成与导轨20大致相同的高度,即设置在充分低于实施例的位置。导轨20的后端也可以不设置在比尾灯10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而是设置在尾灯10的前端附近。驱动机构40中的驱动部41也可以与引导部44一样设置在尾灯10上,或该驱动部41与引导部44共同设置在尾灯10上。另外,也可以使尾灯10从前方包围驱动部41。本发明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明确表示的部分,也隐含实质上具有较佳优点的部分。

Claims (31)

1.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其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
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
其中,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尾灯的前表面,形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上述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与尾灯预先组装成单元体,并通过将该单元体安装到车身上,使该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与尾灯被安装在车身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固定工具将上述尾灯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与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上述滑动门连接的金属线,通过金属线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部,以及引导该金属线的驱动部,
其中,安装在上述尾灯上的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作为上述引导部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为与上述金属线啮合的导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身后部的,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间的交界部位由上述尾灯从车身外侧予以覆盖,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上述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的交界部位且向车身外侧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
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上述尾灯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轨的至少后端,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的覆盖部件,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同时设定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
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12.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其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
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
其中,设置在车身后部的尾灯从前方包围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车身侧面观察,至少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上述尾灯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整体上位于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上述滑动门连接的金属相,通过金属线驱动上述滑动门的驱动部,以及引导该金属线的驱动部,
其中,安装在上述尾灯上的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作为上述引导部使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为与上述金属线啮合的导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
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上述尾灯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轨的至少后端,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的覆盖部件,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同时设置在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大致相同的高度,
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轮设置成从安装有上述导轨的车身板材向车身外侧突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轮设置在车身后部的车身后表面与车身侧面的交界部位。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尾灯的前表面形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
上述导轮设置在该凹部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
在上述滑动门设置有滑动可能地与上述导轨啮合的支撑部件,
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至接近设置于车身后部的上述尾灯的位置,
设置有在构成车身外表面的同时,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的后端,并与上述尾灯的前缘相连续的覆盖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延伸,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与位于该覆盖部件的下方且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板材,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较小的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穿过上述间隙,且可沿着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滑动,
上述覆盖部件的前缘邻接在处于关闭状态的上述滑动门的后缘,且呈平滑连续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材具有向车身内侧凹限,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阶梯,在该阶梯的上方设置有上述导轨以及覆盖部件,
上述板材中与上述阶梯相比位于上方的上部平板部安装有后部车窗玻璃,
上述覆盖部件与上述板材中与上述阶梯相比位于下方的下部平板部的上缘以及上述后部车窗玻璃的下缘平滑连续。
26.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上下车用出入口的侧门,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
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动门,
上述滑动门设置有滑动可能地与上述导轨啮合的支撑部件,
上述导轨的后端一直向后延伸,以接近设置在车身后部的上述尾灯,
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与上述导轨的高度大致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对应于上述滑动门的向后方的滑动,可滑动至上述尾灯附近。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车身的侧面观察,上述导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至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的后端向后方滑动至比上述尾灯的前端更靠后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导轨,同时其下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覆盖部件,
上述覆盖部件构成车身外表面,且相对位于该覆盖部件下方的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板材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较小的间隙,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上述车门支撑部件穿过上述间隙且沿着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滑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部件的下缘沿着上述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延伸,同时与上述尾灯的水平方向分界线的高度大致相同,
上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与上述尾灯的外表面之间几乎无间隙,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
CNB2004100769960A 2003-09-03 2004-08-30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Active CN1005192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1383A JP4269852B2 (ja) 2003-09-03 2003-09-03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2003311384A JP4305100B2 (ja) 2003-09-03 2003-09-03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2003311382A JP4265349B2 (ja) 2003-09-03 2003-09-03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2003311385 2003-09-03
JP2003311384 2003-09-03
JP2003311382 2003-09-03
JP2003311383 2003-09-03
JP2003311385A JP4305101B2 (ja) 2003-09-03 2003-09-03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690A CN1590690A (zh) 2005-03-09
CN100519244C true CN100519244C (zh) 2009-07-29

Family

ID=3413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69960A Active CN100519244C (zh) 2003-09-03 2004-08-30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59929B2 (zh)
EP (1) EP1512566B1 (zh)
CN (1) CN100519244C (zh)
DE (1) DE602004001423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249A (zh) * 2012-03-01 2014-11-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8273B2 (ja) * 2004-05-11 2008-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付き車両の車体構造
JP4442496B2 (ja) * 2005-04-13 2010-03-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DE102007017169A1 (de) * 2007-04-12 2008-10-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Schienensystem einer Lagerungs- und 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Schiebetür
DE102008008128A1 (de) * 2008-02-08 2009-08-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Abdeckung von Führungsteilen einer Kraftfahrzeugschiebetür
US7963587B2 (en) * 2009-05-12 2011-06-21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Attachments to sliding doors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US20100289299A1 (en) * 2009-05-13 2010-11-18 Kenichi Kitayama Sliding door mechanisms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DE102010027751B4 (de) * 2010-04-14 2019-03-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raftfahrzeug
JP5712917B2 (ja) * 2011-12-22 2015-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アランプ及び車体側部構造
JP5796238B2 (ja) * 2014-02-07 2015-10-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FR3046574B1 (fr) * 2016-01-07 2018-01-26 Psa Automobiles Sa. Cache pour bras de chariot de guidage de porte coulissan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3199734B1 (en) 2016-01-27 2018-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entre track design for a sliding door
CN107433489A (zh) * 2016-05-25 2017-12-05 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床的移动门
CN106740890A (zh) * 2016-09-13 2017-05-31 封璘波 树型人工智能空中交通***的车
US11585137B2 (en) 2019-07-02 2023-02-21 The Braun Corporation Modified door operation for a motorized vehicle
CN114622791B (zh) * 2022-03-30 2024-03-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滑移门装置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2925A (ja) 1983-10-27 1985-05-24 Oi Seisakusho Co Ltd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における操作装置
US4887390A (en) * 1987-12-18 1989-12-19 Masco Industries, Inc. Powered sliding door opener/closer for vehicles
US4991905A (en) * 1988-08-29 1991-02-12 Suzuki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provided with slide door
FR2684049B1 (fr) * 1991-11-27 1994-03-04 Peugeot Automobiles Dispositif de guidage d'un ouvrant coulissant telle une porte coulissante,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2746718A1 (fr) * 1996-04-02 1997-10-03 Kiekert Ag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au moins une porte coulissante montee dans une paroi laterale
JP3452009B2 (ja) * 1999-12-22 2003-09-2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のセンターレール取付け構造
JP4747471B2 (ja) 2001-09-10 2011-08-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3581122B2 (ja) 2001-10-12 2004-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カバーの車体取付構造
JP2004284539A (ja) * 2003-03-25 2004-10-1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側部構造
JP4098273B2 (ja) * 2004-05-11 2008-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付き車両の車体構造
JP3889419B2 (ja) * 2004-08-30 2007-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249A (zh) * 2012-03-01 2014-11-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01423D1 (de) 2006-08-17
EP1512566A1 (en) 2005-03-09
DE602004001423T2 (de) 2007-02-08
EP1512566B1 (en) 2006-07-05
US20050044795A1 (en) 2005-03-03
US7159929B2 (en) 2007-01-09
CN1590690A (zh) 2005-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9244C (zh)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US932142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248725B2 (en) Panoramic roof module for a vehicle
EP2154015B1 (en) Panoramic roof module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CN101391573B (zh) 车辆天窗***
CN1743195B (zh)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JPH06104418B2 (ja) 自動車のキャンバストップ
CN1990308B (zh)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CN102189917A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US9783242B2 (en) Wind-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4387545B2 (ja) 自動車、特に乗用車
US5046779A (en) Sunroof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102139618A (zh) 车顶***
US20040021344A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1074030B (zh) 具有前罩的特别是城市轨道车的大容量汽车
US7222908B1 (en) Automotive open air system
CN103171485B (zh) 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
JP4269852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4305101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4265349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3330029B2 (ja) 車両用窓装置
JPH0630508Y2 (ja) 自動車のキャンバストップ
JP4305100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支持構造
JPH0558433U (ja) キャンバストップ型自動車
KR101063378B1 (ko) 차량의 루프바이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