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8772C -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8772C
CN100488772C CNB2004800063749A CN200480006374A CN100488772C CN 100488772 C CN100488772 C CN 100488772C CN B2004800063749 A CNB2004800063749 A CN B2004800063749A CN 200480006374 A CN200480006374 A CN 200480006374A CN 100488772 C CN100488772 C CN 1004887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angle
roller
printing equipment
transfer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6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8653A (zh
Inventor
布克哈德·胡伯特·海因利希·拉霍尔
赫尔穆特·霍尔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798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8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7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7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Landscapes

  • Rotary Presse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垂直上下具有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6),所述印版滚筒(0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27)的着墨辊(33)和一个由多个并列设置的辊(34;37;38)构成的润湿装置(29)的着水辊(34);和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转印滚筒(26),其中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至少在其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压合工作状态的截面上其与印版滚筒(06)的中线(Z1;Z2)构成一个钝角的张角,其中润湿装置(29)的辊的设置应使至少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第一辊(34)和最后的辊(38)的至少中点(M34;M38)位于由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锐角的张角内,其中一条过转印滚筒的中点伸展的水平线(H26)对在润湿装置的辊中的第一和最后的辊的中点(M34;M38)涵括的张角(φ)从下面进行限定和该张角(φ)小于45°,其中在着水辊(34)和着墨辊(33)之间展开的钝角的张角(γ)内将一个有待安装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印版(01)向印版滚筒(06)装入。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背景技术
在DE10003290A1中披露了一种轮转胶印机,其中配属给印版滚筒的输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辊是可摆动的,以便为配属给同一印版滚筒的润湿装置提供维护自由空间。
在WO02/081219A2中披露了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中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的着墨辊和润湿装置的着水辊在其与印版滚筒压合的工作状态下在其截面上以其中点为角顶的从印版滚筒开始的钝角的张角。与印版滚筒配合的转印滚筒与印版滚筒相比其圆周是后者的两倍。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一H型印刷单元中的转印滚筒在水平向上成对地相互压合,其中一个着墨辊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着墨辊设置的着水辊的中点构成一个从印版滚筒开始的锐角张角。承印材料在垂直向上分别在相互压合的转印滚筒之间穿过。但在该文献中并未对安装时印版向印版滚筒的进给做出陈述。
在US3196788中披露了在印刷机U型印刷单元中的印刷装置,其中承印材料在垂直向上穿过,其中分别有输墨装置的两个着墨辊和润湿装置的两个着水辊压合在印刷装置的一个印版滚筒上,其中一个着墨辊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着墨辊设置的着水辊构成一个从印版滚筒开始的钝角的张角,其中在该张角内可以接触到印版滚筒。印版滚筒和与印版滚筒配合的转印滚筒分别具有近似于同样大小的直径。润湿装置与输墨装置相同具有一个包含有多个辊的辊组,其中辊组分别基本在垂直向上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一种印刷单元。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特征得以实现。
一种印刷机的垂直上下具有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6),所述印版滚筒(0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27)的着墨辊(33)和一个由多个并列设置的辊(34;37;38)构成的润湿装置(29)的着水辊(34);和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转印滚筒(26),其中所述着墨辊(33)和所述着水辊(34)至少在所述的两个辊(33,34)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压合的工作状态的截面上以所述两个辊(33,34)各自的中线(Z1;Z2)与印版滚筒(06构成一个呈钝角的张角(γ),其中润湿装置(29)的辊(34;37;38)的设置应使至少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位于第一的辊(34)和最后的辊(38)的至少中点(M34;M38)在由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呈锐角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内,其中转印滚筒(26)的大小是与所述转印滚筒(26)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两倍,其特征在于,着水辊(34)和着墨辊(33)之间展开的所述呈钝角的张角(γ)构成一个用于向印版滚筒(06)装入有待安装在印版滚筒(06)壳面(07)上的印版(01)的自由空间,其中一条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水平线(H26)至少对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第一和最后的辊(34;38)的中点(M34;M38)进行涵括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从下面进行限定和所述被水平线(H26)从下面限定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小于45°。
本发明的优点特别在于,虽然印版滚筒的直径较小和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与其压合的着墨辊及着水辊,但便于对其接触,实现对印版的更换。尽管在输送给印版滚筒的印版的在前端上形成一个弯边的悬挂翼缘,但仍可可靠地安装在一在印版滚筒的壳面上开口的槽内。因而大大便于在印版滚筒上的装调作业或维护作业。而且由于在印刷单元垂直向上的连续的压印点之间的间隔很小,因而印刷单元的整体结构高度很小。所以印刷单元就其高度而言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印版的立体图;
图2为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的保持装置的剖视简图;
图3示出轮转印刷机的H型印刷单元;
图4为图3所示的具有一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的印刷单元的部分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具有一个用悬挂翼缘嵌接在印版滚筒的开口内的印版的印刷单元的部分视图;
图6为与图3类似的具有一个设置在印版滚筒上的压紧件和一个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的印刷单元的部分视图;
图7为与图3类似的具有一个设置在印版滚筒上的压紧件和一个用悬挂翼缘嵌接在印版滚筒的开口内的印版的印刷单元的部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板状的印版01具有一个长度为L和宽度为B的基本为矩形的面,其中长度L的值例如在400mm至900mm之间,优选为470mm至630mm,和宽度B的值例如至少取250mm。所述面具有一个贴靠侧,在下面对此统称为贴靠面02,利用所述贴靠面印版在安装状态贴靠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图2),其中壳面07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具有例如一个达2300mm,优选达1600mm的宽度。贴靠面02的背侧是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具有印刷图像和至少具有一个印刷图像。印版01具有两个相对的优选分别具有一个弯边的悬挂翼缘13;14的端部03;04,其中所述端部03;04对贴靠面02进行限定和其中端部03;04分别优选全部地和至少部分地在印版01的宽度B上延伸。印版01的贴靠面02至少部分地沿长度L是可弯曲的和在将印版01固定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时与壳面的曲率适配(图2)。因此在印版01处于安装状态时贴靠面02的长度L在印版滚筒06的圆周向上伸展,同时贴靠面02的宽度B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伸展。
如图2所示,印版01的悬挂翼缘13;14例如利用保持装置,例如夹固装置固定,其中保持装置优选设置在槽08内,其中槽08通常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延伸。一个与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同向的印版的端部02被称作印版01的在前端03,同时相对的一端04被称作印版01的在后端。至少具有在其上形成的悬挂翼缘13;14的印版01的端部03;04由一种刚性的,例如金属的材料构成,例如由铝合金构成。通常印版01(图1)的材料厚度D或至少悬挂翼缘13;14的的材料厚度D为十分之几毫米,例如0.2mm至0.4mm,优选0.3mm。因此印版01的整体或至少其端部03;04是由一种耐变形的材料构成的,从而端部03;04经过克服材料特异的抗阻的弯曲处理始终处于变形状态。
至少在印版01(图1)的一端03;04,优选在其两端03;04沿弯曲的边棱11;12分别形成弯边的悬挂翼缘13;14,其中悬挂翼缘13;14嵌入一狭窄的,特别是缝隙状的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的槽08(图2)的在印版滚筒06纵向上伸展的开口09内和优选利用一保持装置固定。例如对应于未安装的印版01的未成拱形的平的支撑面02的长度L,在其端部03的弯曲边棱11上一悬挂翼缘13弯曲成张角α1或在其端部04的弯曲边棱12上一悬挂翼缘12弯曲成张角β1(图1),其中张角α1;β1通常在30°至140°之间。在张角α1被配属给印版01的在前端03的情况下,优选该张角为锐角,特别是为45°。在印版01的在后端04上的张角β1通常优选大于80°或是钝角,特别是为85°或135°。在在前端03上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3具有长度113,所述长度例如在4mm至30mm范围内,特别是在在4mm至15mm之间。在在后端04上弯边的悬挂翼缘14具有长度114,所述长度114例如为4mm至30mm,特别是在8mm至12mm之间,其中优选较短的长度,以便保证尽可能方便地将悬挂翼缘13;14从槽08的开口09内取出。
图2为印版滚筒06的剖视简图,所述印版滚筒06具有一个壳面07和一个槽08,所述槽面向壳面07具有一个缝隙宽度S的狭窄缝隙状的开口09,其中缝隙宽度S优选小于5mm和特别是在1mm至3mm范围内。所述开口09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具有一个前边棱16和一个后边棱17。在由前边棱16向槽08内延伸的壁18和一个虚构的贴靠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开口09处的切线T06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张角α2,所述张角在30°至50°之间,优选为45°。由于印版01的在前端03上的张角α1优选与张角α2适配,因此印版01的在前端03上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3优选可以型面配合地悬挂在开口09的前边棱13上。印版01的在后端04的情况与前者相同。在由后边棱17向槽08内延伸的壁19和一个虚构的贴靠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开口09处的切线T06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张角β2,所述张角在80°至95°之间,优选为90°,或者在120°至150°之间,优选为135°。由于印版01的在后端04上的张角β1至少近似与张角β2适配,因此印版01的在后端03上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4优选可以型面配合地悬挂在开口09的后边棱13上。
在槽08内例如至少设置一个优选可摆动设置的保持件21和一个优选加有预应力的弹簧件22,其中弹簧件22将保持件21例如顶压在在后端04上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4上,所述弯边的悬挂翼缘悬挂在开口09的后边棱17上,因此在后端04上的悬挂翼缘14被保持在从后边棱17向槽08内延伸的壁19上。在槽08内设置一个用于解除由保持件21施加的压力的伺服件23,所述伺服件动作时将克服弹簧件22的力对保持件21进行摆动。保持装置因此主要由保持件21、弹簧件和伺服件23构成。
举例加以说明的印版滚筒06的结构如下,在其壳面07上也设置有多个,优选相同的印版01。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并列设置例如达六个,优选两个或四个板状的印版01。而且还可以在印版滚筒06的圆周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印版01。因此例如可以设置两个具有配合的开口09的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伸展的槽08,所述开口在印版滚筒06的圆周上相互错位180°设置。在沿印版滚筒06的圆周将两个印版01前后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时,一个印版01的在前端03被固定在槽08内,同时同一块印版01的在后端04被固定在另一个槽08内。上述固定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在印版滚筒06上的其它的印版01。而且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并列设置的印版01也可以相互错位设置,例如单块地或成组地分别错位半个印版01长度L,此点导致在印版滚筒06上设置具有配合的开口09或至少具有开口的分段的其它的槽08,所述槽沿印版滚筒06的圆周与两个前述的槽08和开口09例如分别错位90°设置。
下面将旨在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以用于印刷报纸的轮转印刷机为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所述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用于2/2印刷的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其中在一个垂直的穿过印刷单元的承印材料31的两侧上下分别设置有两个印刷装置。每个印刷装置分别具有一个单倍大的印版滚筒06和一个双倍大的转印滚筒26,即印版滚筒06的直径和圆周分别至少是大约与其配合转印滚筒26的直径和圆周的一半。属于同一印刷单元的印版滚筒06和转印滚筒26优选构成四个印刷装置中的每一个印刷装置。由于印刷单元优选采用胶印工艺工作,所以转印滚筒26特别是为胶皮布滚筒26结构。这种用于2/2印刷的印刷单元在实际上常常也被上下设置成一个八滚筒印刷塔和用于4/4印刷,特别是用于多色印刷。印刷单元优选为H型印刷单元。但所述印刷单元也可以作为卫星印刷单元,所述卫星印刷单元具有一个用于该印刷单元的所有印刷装置共同的另一滚筒,即一个共同的压印滚筒。如图3—7所示,而且印刷单元优选采用胶皮布—胶皮布印刷工艺,承印材料31在两个相邻的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之间穿过,所述转印滚筒相互压合。在任何情况下两个连续的在印刷单元内上下设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点之间的,即在转印滚筒26和承印材料31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间隔A26尽可能的小,例如该间隔A26等于该上下设置的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的中点M26相互距离的尺寸。例如该间隔A26在转印滚筒26的直径D26的105%至150%之间,优选在120%至130%之间,特别是为125%。
一个多辊的,例如具有墨斗28的作为薄膜式输墨装置27的输墨装置27以及一个润湿装置29,例如一个喷雾嘴横梁24的喷雾润湿装置29分别配属给印版滚筒06,其中润湿装置29由一个具有多个并列的辊34、37、38的辊组构成和优选是三辊的,但也可以是四辊的。在印刷单元的每个印刷装置中润湿装置29、输墨装置27和转印滚筒26优选分别围绕印版滚筒06成组,从而在印刷过程中印版滚筒06在其旋转时首先接受来自润湿装置29的润湿剂和接着接受来自输墨装置27的油墨和随之将油墨传递给转印滚筒26。所以在图3中示出的印刷单元的例子中,考虑到承印材料31穿过印刷单元的方向,印刷单元内下面的印刷装置中的润湿装置29的辊组设置在印刷单元内,即设置在相应的印版滚筒06的面向承印材料31的一侧,在印刷单元内上面的印刷装置中的润湿装置29的辊组设置在印刷单元的外面,即设置在相应的印版滚筒06的与承印材料相背的的一侧。
具有在连续的压印点之间的尽可能短的间隔A26的印刷单元虽然最好整体上具有在实践中常常需要的很小的结构高度H,但由于在垂直上下设置的印刷装置之间,特别是在垂直向上的上面的印刷装置中由于结构空间很小,所以当必须保持对相应的印版滚筒06的无障碍的接触和同时印版滚筒06仅具有很小的直径D06(图3和4)的情况下,在对位于外部的润湿装置29进行设置时将会遇到问题。润湿装置29和输墨装置27的与印版滚筒06合压的着水辊34和着墨辊32;33的直径分别例如至少是印版滚筒06的直径D06的50%,优选是印版滚筒06的直径D06的60%—70%,所述着水辊34和着墨辊32;33和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两倍大的转印滚筒26已经覆盖了一倍大的印版滚筒06的相对较小的圆周的很大一部分,因而为向印版滚筒06装入印版01只留下了很小的自由空间。由于印版01具有弯边的悬挂翼缘13,14,所述悬挂翼缘不能在在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的开口09处于每一种任意的角位置的情况下,而是只能在在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的开口09处于特定的角位置的情况下才能可靠地嵌入开口09内和固定在开口09上,所以该问题被进一步增大。
为进一步加以说明,图3中举例示出用虚线圈出的具有四个印刷装置和其总垂直结构高度为H的H型印刷单元,其中有待在图3中右上方示出的印版滚筒06上安装的在其端部03;04具有弯边的悬挂翼缘13;14的印版01从在图中的右侧被输送到印版滚筒06上。承印材料31,优选材料带31,特别是纸带31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的相邻的转印滚筒26之间垂直地穿过印刷单元。印刷单元对应于承印材料31穿过印刷单元所取的路径的两侧基本结构相同并且因此是对称的,由于两侧的结构相同,所以对图中左侧的一半不再赘述。在图3中旋转箭头示出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和转印滚筒26的旋转方向。印版滚筒06可以具有右旋或左旋的生产方向P。
在具有较小的,例如小于200mm的直径D06的印版滚筒06的印刷单元中,例如用于装调作业,特别是用于更换印版01所需的对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的可接触程度将明显地受到输墨装置27的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着墨辊32;33和润湿装置29的至少一个着水辊34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特别是为了实现较为顺畅的对在印刷单元内上面的印刷装置上,即在印刷单元大致一半结构高度H上水平横穿过印刷单元的辅助线的上方设置的印刷装置上的相应的印版滚筒06上的作业,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着墨辊32;33和着水辊34相互间隔设置,使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相互具有最小间距的和通常距离转印滚筒26最远的某个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至少在其处于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压合的工作状态下,如图3—7所示在其截面上过其和印版滚筒06的中线Z1;Z2构成达180°的,优选为钝角的角顶为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张角γ,其中张角γ的值优选例如在110°至150°的范围内的原因。所述的中线Z1;Z2系过两个圆的中点,在本例中具体地是过印版滚筒06的圆形的截面的中点M06和着墨辊33的中点M33或着水辊34的中点M34的直线。在这些压印点上,输墨装置27优选其所有的辊位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伸展的水平线H06的上方,同时润湿装置29优选其所有的辊34;37;38设置在所述水平线H06的下面。
图4和5分别为图3所示的印刷单元的局部图。
图3—5举例示出印版01,所述印版在其在前端03具有一个成45°弯边的悬挂翼缘13和在其在后端04具有一个成135°弯边的悬挂翼缘14。壁18;19在印版滚筒06开口09的生产方向P上的在前边棱16°和与在前边棱相对的在后边棱17上向印版滚筒06的内部延伸,所述壁的结构应使悬挂翼缘13;14可以实现在这些壁18;19上的型面配合贴合。如图3和4所示,印版01的在前端03在被中线Z1;Z2限定的钝角的张角γ内向印版滚筒06推入。其中可弯曲的印版01沿其长度L被弯曲,此点将便于印版的在前端03上的例如悬挂翼缘13的嵌接。
在印版滚筒06通过相应的旋转所取的第一工作位置B13上,在印版01的在前端03上的悬挂翼缘13与开口09嵌接(图5),从而使悬挂翼缘13与从前边棱16开始延伸的壁18贴合。在另一通常不同于第一工作位置B13的印版滚筒06通过旋转所取的第二工作位置B14上,在印版01的在后端04上的悬挂翼缘14与开口嵌接,从而使悬挂翼缘14贴合在从在后边棱17开始延伸的壁19贴合和因此使两个悬挂翼缘13;14都位于开口09内(图中未示出)。在印版滚筒06处于第二工作位置B14的时刻印版01的绝大部分,优选印版长度L的2/3以上,特别是80%左右的印版长度覆着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两个工作位置B13;B14位于被张角γ展开的以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为基准的扇形面内,下面还将就其位置做进一步说明。
在具有一在后端04上成钝角弯边的悬挂翼缘14的印版01的实施方式和一相应结构的印版滚筒06中优选选择的印版滚筒06的工作位置B13;B14应尽可能便于操作人员用手将印版01的相应的悬挂翼缘13;14***开口09内。例如对工作位置B13进行的选择,应在张角γ内的张角δ小于90°,其中张角δ被将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与开口09的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在前边棱16连接的径向线R1和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与径向线R1最近的相应的中线Z1限定的情况下,可以使印版01的悬挂翼缘13嵌接入开口09内时,将获得印版滚筒06有利的第一工作位置B13。最好选择的张角δ在20°至35°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小于30°。
当操作人员必须用手将印版01的悬挂翼缘14***开口09内时,建议对印版滚筒06的第二工作位置B14的选择,应在另一在张角γ内的张角ε小于90°,其中张角ε被将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与开口09的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在后边棱16连接的径向线R2和逆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与径向线R2最近的相应的中线Z2限定的情况下,可以使印版01在后端04上的悬挂翼缘13嵌接入开口09内。最好选择的张角ε在20°至35°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大约为30°。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实际上由张角γ决定通向印版滚筒06的自由空间被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的立体延伸再次被缩减。着墨辊33的直径D33或着水辊06的直径D06对应于印版滚筒06的直径越大,则例如用于更换印版01可以利用的自由空间就越小。自由空间在一个由有效的张角γeff展开的对应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的扇形内。根据下述的三角关系式通过将张角γ减去被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遮挡的角范围φ33;φ34得出有效的张角γeff
有效的张角γeff=γ—φ33—φ34=γ—arc sin{D33/(D06+D33)}—arc sin{D34/(D06+D34)}
其中
γeff=作为通向印版滚筒06通路的自由空间的有效张角
γ=作为通向印版滚筒06通路的存在于中线Z1;Z2之间的自由空间的(理论最大)张角
φ33=位于张角γ内的在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贴靠在着墨辊33的切线T33之间的张角
φ34=位于张角γ内的在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贴靠在润湿辊34的切线T34之间的张角
D06=印版滚筒06的直径
D33=着墨辊33的直径
D34=着水辊34的直径
最好有效张角γeff至少为60°,特别是大约为90°。
图5不仅示出一个有待安装的在其在前端03具有悬挂翼缘13的印版01,其中该悬挂翼缘13在印版滚筒06处于第一工作位置B13时贴靠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开口09的前边棱16上,而且还示出当由前边棱16延伸的壁18位于张角γ内和一贴靠在其上的直线G18与与开口09的前边棱16相切的垂线V16构成一个以前边棱15为角顶伸展的锐角的张角η,其中张角η优选小于15°,特别是大约为5°。张角η可以与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同向地定向,即张角η的旋转方向与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相同,或也可以反向。
图6和7中示出图3所示的类似的印刷单元的局部,所述印刷单元具有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的压紧件36,所述压紧件例如是压紧轮36或压紧辊36和设置在印版滚筒06的轴向上以及利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伺服件压合在印版滚筒06上和在对印版01安装后也可以重新与印版滚筒06离合,如图6和7中的弯曲的双箭头所示,其中例如通过摆动实现压合和离合。在图6中示出一个向印版滚筒06进给的但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尚具有一定间隔的可弯曲的印版01,在图7中示出印版01的在在前端03上形成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3正好嵌入开口09内,以便将悬挂翼缘14贴合在从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的前边棱16开始延伸的壁18上的情况,通过压紧件36优选在此时刻实现的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压合以及在压合后的滚动和在壳面07上对印版01的滚压。
压紧件36优选设置在着墨辊33附近以及在锐角的张角ρ内,其中张角ρ被径向线R2和相应的中线Z1限定,所述径向线R2将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与开口09在印版滚筒06生产方向的在后边棱连接,所述中线Z1在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最接近径向线R2,其中选定的张角ρ的值最好在例如20°至45°的范围内,优选小于40°。实际上张角ρ和在上面已经描述过的张角δ由于开口09的缝隙宽度S很小几乎是相等的。
在图6和7所示的印版01具有在图1和2所示的结构,特别是在其在后端04上的悬挂翼缘14大致垂直于展开的支撑面02弯边。从开口09的边棱16;17向印版滚筒06的内部延伸的壁13;14与印版01的弯边的悬挂翼缘13;14适配。在这种设计的印版01中两个悬挂翼缘13;14实际上在相同的主要由径向线R2限定的印版滚筒06的工作位置被嵌入开口09内。因此在印版01的在前端03上的悬挂翼缘13被嵌入开口09内,印版01的整个长度L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展开和卷绕,分别根据印版01的长度L,例如在印版06旋转几乎一周后实现此点,然后印版01的在后端04上的悬挂翼缘14实际上在印版滚筒06的相同的工作位置被嵌入开口09内。具有在其在后端04上大致被垂直弯边的悬挂翼缘14的印版01还适用于利用一图中未示出的进给装置,例如从一印版仓屉自动地输送到印版滚筒06上。
如图4—7所示,中线Z1;Z2的位置优选取决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伸展的垂线V06。这样过着墨辊33的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优选在与转印滚筒26相背的方向上形成一锐角的张角σ,所述张角σ的值优选小于40°,特别是小于30°。过着水辊34的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优选在与转印滚筒26相背的方向上构成锐角的张角τ,所述张角τ的值优选例如在25°至45°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3—7所示,润湿装置29的优选设置应使至少第一和最后的属于润湿装置29的辊组的辊34;38的中点M34;M38,优选所有属于润湿装置29的辊34;37;38的中点M34;M37;M38在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锐角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内,其中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水平线H26从下面对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进行限定。所述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优选小于45°,特别是小于20°。一个在最下面突出于水平线H26的润湿装置辊37优选在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锐角的张角ω内,所述张角ω与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直接邻接和因此水平线H26从上面对其进行限定。所述张角ω优选小于30°,特别是小于15°。
图3—7还示出一个过印版滚筒06和转印滚筒26的中线Z3与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水平线H26构成一个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锐角的张角ψ,所述张角ψ的值例如在40°至60°的范围内,优选在45°至50°之间的范围内。
在图3—7中至少以局部图示出的H型印刷单元内,相互滚压的转印滚筒的中点M26并不设置在同一水平线H26上,而是一个过这两个转印滚筒26的中线Z4与相应的过一个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水平线H26构成一个以两个转印滚筒26中的一个转印滚筒的中点M26为角顶的锐角的张角ξ,其中所述张角ξ的值达15°,优选小于10°。
在图3—7中所示的印刷装置中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输墨装置27和润湿装置29的设置应使即使在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相互间隔地压合在印版滚筒06和印版滚筒06与转印滚筒26压合时的工作状况下也存在充分的可接触性。对转印滚筒26的可接触性便于对设置在或覆着在转印滚筒26上的包衬,例如胶皮布进行张紧调整和调换。如上所述,在着墨辊33和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着水辊34之间的范围内进行对印版滚筒06上的印版01的更换。通常具有多个,例如三个润湿装置辊34;37;38的润湿装置29在印版滚筒06上的定位应使分别在一个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垂线V26与直线G26,特别是一个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引出的方向线G26构成一个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的张角κ,其中直线G26是润湿装置29的设置在最下面的润湿装置辊34;37;38上的切线(图5)。其中张角κ的值至少为45°,优选至少为60°。推荐的设置方式特别适用于印刷装置,其中转印滚筒26的直径和圆周至少是印版滚筒06的直径和圆周的两倍。
如图3所示,在具有至少在垂直的穿过印刷单元的承印材料31的每一侧垂直上下设置印刷装置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内,转印滚筒26和下面的印刷装置在印版滚筒06的旋转方向上最接近转印滚筒26的着墨辊32至少在所述着墨辊处于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工作状态的截面上,转印滚筒和着墨辊与印版滚筒06的中线Z3;Z5构成一个钝角的张角μ,其中中线Z5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和在印版滚筒06的旋转方向上最接近转印滚筒26的着墨辊32的中点M32,其中在着墨辊32与转印滚筒26之间展开的张角μ内对一个有待安装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印版01向印版滚筒06进给,其中两个中线Z3;Z5之间的张角μ的值优选在95°至150°之间的范围内。但实际上由过着墨辊32的中点M32的中线Z5和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对张角μ进行限定。
附图标记对照表
01            印版
02            贴合面(01)
03            在前端(01)
04            在后端(01)
05            —
06            印版滚筒
07            壳面(06)
08            槽
09            开口
10            —
11            弯边(13)
12            弯边(14)
13            悬挂翼缘
14            悬挂翼缘
15            —
16            第一前边棱(09)
17            第二后边棱(09)
18            壁
19            壁
20            —
21            保持件
22            弹簧件
23            伺服件
24            喷嘴横梁
25            —
26            转印滚筒,胶皮布滚筒
27            输墨装置,薄膜式输墨装置
28            墨斗
29             润湿装置,喷雾润湿装置
30             —
31             承印材料,材料带,纸带
32             着墨辊
33             着墨辊
34             辊,着水辊,润湿装置辊
35             —
36             压紧件,压紧轮,压紧辊
37             辊,润湿装置辊
38             辊,润湿装置辊
A26            间隔
B              宽度
B13            第一工作位置(06)
B14            第二工作位置(06)
D              材料厚度
D06            直径(06)
D26            直径(26)
D33            直径(33)
D34            直径(34)
G18            直线
G26            直线,方向线
H              结构高度
H06            水平线(06)
H26            水平线(26)
L              长度
113            长度
114            长度
M06            中点(06)
M26              中点(26)
M32              中点(32)
M33              中点(33)
M34              中点(34)
M37              中点(37)
M38              中点(38)
P                生产方向
R1               径向线;直线
R2               径向线;直线
S                缝隙宽度(09)
T06              切线(06)
T33              切线(33)
T34              切线(34)
V06              垂线
V16              垂线
V26              垂线
Z1               中线
Z2               中线
Z3               中线
Z4               中线
Z5               中线
α1               张角
α2               张角
β1               张角
β2               张角
δ                张角
ε                张角
γ                张角
γeff             有效张角
η               张角
ρ               张角
σ               张角
τ               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D0009142017QIETU
               张角
ω               张角
ψ               张角
ζ               张角
κ               张角
μ               张角
φ33             角范围
φ34             角范围

Claims (42)

1.一种印刷机的垂直上下具有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6),所述印版滚筒(0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27)的着墨辊(33)和一个由多个并列设置的辊(34;37;38)构成的润湿装置(29)的着水辊(34);和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转印滚筒(26),其中所述着墨辊(33)和所述着水辊(34)至少在所述着墨辊(33)和所述着水辊(34)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压合的工作状态的截面上以所述着墨辊(33)和所述着水辊(34)与印版滚筒(06)的中线(Z1;Z2)构成一个呈钝角的张角(γ),其中润湿装置(29)的辊(34;37;38)的设置应使至少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位于第一的着水辊(34)和最后的辊(38)的至少中点(M34;M38)在由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呈锐角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C00021
)内,其中转印滚筒(26)的大小是与所述转印滚筒(26)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两倍,其特征在于,着水辊(34)和着墨辊(33)之间展开的所述呈钝角的张角(γ)构成一个用于向印版滚筒(06)装入有待安装在印版滚筒(06)壳面(07)上的印版(01)的自由空间,其中一条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水平线(H26)至少对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第一和最后的辊(34;38)的中点(M34;M38)进行涵括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C00022
)从下面进行限定和所述被水平线(H26)从下面限定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C00023
)小于4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水平线(H26)从下面限定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C00024
)涵括润湿装置(29)的所有的辊(34;37;38)的中点(M34;M37;M38)。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版滚筒(06)的生产方向(P)上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压紧件(36)设置在着墨辊(33)与着水辊(34)之间的位于所述呈钝角的张角(γ)内的一个呈锐角的张角(ρ)内的着墨辊(33)附近,其中所述位于呈钝角的张角(γ)内的呈锐角的张角(ρ)与穿过着墨辊(33)伸展的中线(Z1)邻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呈钝角的张角(γ)内的呈锐角的张角(ρ)的值在20°与45°之间的范围内。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呈钝角的张角(γ)内的呈锐角的张角(ρ)小于4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中线(Z1;Z2)之间的所述呈钝角的张角(γ)的值在110°与150°之间的范围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水平线(H26)上方的印版滚筒(06)与转印滚筒(26)相互滚动。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设置在H型的印刷单元内。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刷单元采用2/2-印刷方式工作。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31)垂直穿过印刷单元。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滚筒(26)在水平方向上与设置在印刷单元另一印刷装置内的转印滚筒(26)压合和承印材料在两个转印滚筒(26)之间穿过。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壳面(07)的直径(D06)小于200mm。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湿装置(29)和输墨装置(27)的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着水辊(34)和着墨辊(32、33)的直径(D33,D34)分别至少是印版滚筒(06)的直径(D06)的50%。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湿装置(29)和输墨装置(27)的与印版滚筒(06)压合的着水辊(34)和着墨辊(32、33)的直径(D33,D34)分别是印版滚筒(06)的直径(D06)的60%至70%。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滚筒(26)与另一个转印滚筒(26)压合,过两个转印滚筒(26)伸展的中线(Z4)与过其中的一个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水平线(H26)构成一以其中的一个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呈锐角的张角(ζ),其中所述以其中的一个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呈锐角的张角(ζ)的角度达15°。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湿装置(29)具有三个辊(34;37;38)。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湿装置(29)是喷雾润湿装置(29)。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在印刷单元内垂直上下设置的印刷装置的两个连续的压印点之间的垂直间隔(A26)是转印滚筒(26)的直径(D26)的105%至150%。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A26)是转印滚筒(26)的直径(D26)的120%至130%。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A26)是转印滚筒(26)的直径(D26)的125%。
2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在与转印滚筒(26)相背的一侧设置在印版滚筒(06)上。
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过着墨辊(33)的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一个呈锐角的张角(σ)。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着墨辊(33)的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的呈锐角的张角(σ)的值小于40°。
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过着水辊(34)的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一个呈锐角的张角(τ)。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着水辊(34)的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的呈锐角的张角(τ)的值在25°至45°的范围内。
26.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着墨辊(33)的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的张角(σ)面向与转印滚筒(26)相背的方向。
27.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着水辊(34)的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的垂线(V06)构成的呈锐角的张角(τ)面向与转印滚筒(26)相背的方向。
2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在最下面突出于水平线(H26)的润湿装置辊(37)位于一个角顶为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呈锐角的张角(ω)内。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顶为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呈锐角的张角(ω)与所述对在润湿装置(29)的辊组中的第一和最后的辊(34;38)的中点(M34;M38)进行涵括的张角(
Figure C200480006374C0005111648QIETU
)邻接和被水平线(H26)从上面进行限定。
30.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顶为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呈锐角的张角(ω)小于30°。
3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条过印版滚筒(06)和转印滚筒(26)的中线(Z3)与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水平线(H26)构成一个角顶为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呈锐角的张角(ψ)。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印版滚筒(06)和转印滚筒(26)的中线(Z3)与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水平线(H26)构成的角顶为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的呈锐角的张角(ψ)值在40°至60°之间的范围内。
3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有效的张角(γeff)内具有一个作为通向印版滚筒(06)通路的一个有效的供使用的自由空间,其中所述有效的张角(γeff)由下述的关系得出:
γeff=γ—φ33—φ34=γ—arc sin{D33/(D06+D33)}—arcsin{D34/(D06+D34)}
其中:
γeff=作为通向印版滚筒(06)的通路的自由空间的有效张角;
γ=作为通向印版滚筒(06)的通路的所述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的中线(Z1;Z2)之间的自由空间的张角;
φ33=在所述着墨辊(33)中线(Z1)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伸展的贴靠在着墨辊(33)上的切线(T33)之间的在所述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的中线(Z1;Z2)之间的自由空间的张角(γ)内的张角;
φ34=在所述着水辊(34)中线(Z2)与过印版滚筒(06)的中点(M06)伸展的贴靠在着水辊(34)上的切线(T34)之间的在着墨辊(33)和着水辊(34)的中线(Z1;Z2)之间的自由空间的张角(γ)内的张角;
D06=印版滚筒(06)的直径;
D33=着墨辊(33)的直径;
D34=着水辊(34)的直径。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的张角(γeff)至少为60°。
35.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的张角(γeff)大约为90°。
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呈钝角的张角(γ)内向印版滚筒(06)装入的有待安装在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上的可弯曲的印版(01)在装入过程中沿所述印版(01)的长度(L)被弯曲。
3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用于将印版(01)装在印版滚筒(06)上。
3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具有至少一个开口(09),其中开口(09)在印版滚筒(06)轴向上并在生产方向(P)上的前边棱(16)和后边棱(17)上分别形成一个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向所述印版滚筒(06)的内部定向的壁(18;19)。
3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湿装置(29)的所有辊(34;37;38)在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作为切线贴靠在设置在最下面的润湿装置辊(34;37;38)的直线(G26)的上方设置在该切线逆转印滚筒(26)的生产方向的一侧上,其中在转印滚筒(26)的生产方向(P)上在直线(G26)的下方在该直线与一条过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伸展的垂线(V26)之间形成一个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张角(κ),所述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张角(κ)的值至少为45°。
4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转印滚筒(26)的中点(M26)为角顶的张角(κ)的值至少为60°。
41.按照权利要求3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的壳面(07)的开口(09)具有的缝隙宽度小于5mm。
42.按照权利要求4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宽度在1mm至3mm范围内。
CNB2004800063749A 2003-03-14 2004-03-05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7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11285A DE10311285A1 (de) 2003-03-14 2003-03-14 Druckwerke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einem Fromzylinder
DE10311285.5 2003-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8653A CN1798653A (zh) 2006-07-05
CN100488772C true CN100488772C (zh) 2009-05-20

Family

ID=3292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63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772C (zh) 2003-03-14 2004-03-05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357079B2 (zh)
EP (1) EP1603750B1 (zh)
JP (1) JP4372783B2 (zh)
CN (1) CN100488772C (zh)
AT (1) ATE333991T1 (zh)
DE (2) DE10311285A1 (zh)
ES (1) ES2267070T3 (zh)
WO (1) WO2004080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2020B8 (de) * 2004-10-26 2013-07-04 Wifag Maschinenfabrik Ag Druckformmanipulator
DE102006028434B4 (de) * 2005-06-23 2014-01-3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einheit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zwei Druckwerken
DE102006051220B4 (de) 2006-01-31 2010-05-27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einheit und Druckturm mit mehreren Druckwerken
DE102007024426A1 (de) 2007-05-25 2008-12-04 Maschinenfabrik Wifag Spanneinrichtung für Druckformen
US20120247354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Surbrook Louis M Perfecting printing unit and tower
DE102014108524A1 (de) * 2014-06-17 2015-12-17 Manroland Web Systems Gmbh Druckwerk für eine Rotationsdruck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800A (en) * 1934-08-01 1935-06-04 Cottrell C B & Sons Co Offset printing press
US3196788A (en) * 1962-03-19 1965-07-27 Michle Goss Dexter Inc Bearer ring desing for four cooperating cylinders
US4222325A (en) * 1978-08-25 1980-09-16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Mounting means for movable carriage on an offset press
DE3687074D1 (de) * 1985-03-21 1992-12-17 Felix Brunner Verfahren, regelvorrichtung und hilfsmittel zur erzielung eines gleichfoermigen druckresultats an einer autotypisch arbeitenden mehrfarbenoffsetdruckmaschine.
US4796556A (en) * 1987-06-24 1989-01-10 Birow, Inc. Adjustable coating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4953461A (en) * 1988-05-20 1990-09-04 Harris Graphic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rotating plate a blanket cylinders at relatively different surface speeds
JPH0210939U (zh) * 1988-07-06 1990-01-24
WO2003016058A1 (de) * 2001-08-03 2003-02-27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werke einer druckmaschine
DE4326261C2 (de) * 1993-08-05 2002-03-2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Greifereinrichtung für Rotationsdruckmaschinen
DE19803809A1 (de) * 1998-01-31 1999-08-05 Roland Man Druckmasch Offsetdruckwerk
DE19833469C2 (de) * 1998-07-24 2000-05-18 Koenig & Bauer Ag Offsetdruckmaschine
US6655285B2 (en) * 1998-10-23 2003-12-02 Komor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printing plate changing means and folding device status switching device
DE19934271A1 (de) 1998-11-13 2000-05-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schwenkbare Druckformwechseleinrichtung
DE19947173B4 (de) 1999-10-01 2005-10-27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Wechseln flexibler Druckformen
DE10003290A1 (de) * 2000-01-27 2001-08-02 Roland Man Druckmasch Offset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Brückendruckeinheiten
JP4987179B2 (ja) * 2000-05-17 2012-07-25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交換装置
EP1157837B1 (de) * 2000-05-17 2009-06-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Verfahren zur Registereinstellung an einer Mehrfarbendruckmaschine
US6439117B1 (en) * 2000-05-17 2002-08-2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press with multi-plate plate cylinder
DE10114347B4 (de) * 2001-03-23 2006-02-02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Neun-Zylinder-Satellitendruckeinheit
WO2002081219A2 (de) * 2001-04-09 2002-10-17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19073A1 (de) * 2001-05-23 2002-11-2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Druckplatte auf ein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20221647U1 (de) * 2001-10-05 2006-09-28 Koenig & Bauer Ag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11285A1 (de) 2004-09-30
ATE333991T1 (de) 2006-08-15
US7357079B2 (en) 2008-04-15
WO2004080716A1 (de) 2004-09-23
JP2006520708A (ja) 2006-09-14
EP1603750B1 (de) 2006-07-26
US20060174786A1 (en) 2006-08-10
EP1603750A1 (de) 2005-12-14
JP4372783B2 (ja) 2009-11-25
CN1798653A (zh) 2006-07-05
DE502004001046D1 (de) 2006-09-07
ES2267070T3 (es) 200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5610B2 (en) Printing 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printing groups, and printing tower
CN100488772C (zh) 印刷机的具有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和印刷单元
CN101448645A (zh)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CN110402196A (zh) 同时印刷片材的正反面尤其是用于生产安全文件的单张片材印刷机
JPH10291297A (ja) 凹版印刷機
DE102007030174B3 (de)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biegsamen Druckform auf einem Form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CN105813847A (zh) 用于使具有刮墨刀的油墨输送机构运行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更新刮墨刀的装配装置和方法
US5333545A (en) Sheet-fed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 with a removable imprinting or finishing unit
CN101346192B (zh) 压印装置上的清洁装置
CA1202523A (en) Print tower for a sheet-fed offset rotary printing press
DE102009043118A1 (de) Druckmaschine zum Drucken auf beide Seiten von Bogen
US6971309B2 (en) Web-fed rotary press
US3247790A (en) Printing press
US5983795A (en) Sheet-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DE102012209580A1 (de) Wendevorrichtung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US6971311B2 (en) Magnetic tucker bar for a printing press
EP0936068A1 (en) Cylinder cleaning apparatus
CN100482476C (zh) 具有形状稳定托板的橡皮布及制法以及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US20230174334A1 (en) Flexible jacket with ink marking zone identification indicator
US80793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guide rollers of a printing unit
GB2608427A (en) Anilox roll cleaning blanket and assembly
CN212685000U (zh) 可回收颜料的印刷机
EP1375144A3 (de) Anordnung zum Pudern von Flächengebilden in einer Druckmaschine
CN208471130U (zh) 一种印刷机的印刷机构
JP3790839B2 (ja) 枚葉紙両面多色刷り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胴配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