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5027C -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5027C
CN100485027C CNB2007101760562A CN200710176056A CN100485027C CN 100485027 C CN100485027 C CN 100485027C CN B2007101760562 A CNB2007101760562 A CN B2007101760562A CN 200710176056 A CN200710176056 A CN 200710176056A CN 100485027 C CN100485027 C CN 1004850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ic acid
grams per
fermentation
per liters
h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76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3240A (zh
Inventor
许平
马延和
赵博
秦加阳
于波
王丽敏
马翠卿
闫淑芳
周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B2007101760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502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3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3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50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502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特别涉及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乳杆菌为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其保藏编号为CGMCC № 2185。本发明提供的生产D-乳酸的方法为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半连续发酵生产D-乳酸。本发明方法获得的D-乳酸的浓度最高可达162克/升、转化率94.7~96.0%、D-乳酸光学纯度98.0%以上,而且多次发酵循环后D-乳酸的光学纯度仍能保持98%以上,还能避免杂菌的污染。因此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D-乳酸,能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合于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背景技术
乳酸(Lactic Acid)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有机酸,作为代谢中间体及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乳酸聚合生成的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用于生产手术缝合线、生物植片、生物可降解纤维、包装材料和农用薄膜等。乳酸分子中存在一个手性中心,具有旋光性,是一种手性分子。根据旋光性的不同,乳酸可分为L-乳酸、D-乳酸和消旋乳酸。其中,高纯度D-乳酸主要应用于生物可降解塑料、农药除草剂和医药中间体等方面。德国HOECHST公司以光学纯D-乳酸为原料生产的“威霸除草剂”,能防除农田中的禾本科杂草,杀草谱广,使用灵活,能与多种其它除草剂混配,也可与杀虫剂(如敌杀死等)混用,能在甜菜、油菜、亚麻、大豆等作物上施用。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除草剂S-2-氯丙酸是以D-乳酸异丙酯为原料。此外,钙拮抗剂降低药物、皮考啉酸衍生物、二甲基四氯丙酸及氟系除草剂等都需要高纯度D-乳酸作为原料。
生产乳酸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催化法和发酵法三种。其中,化学法直接合成的乳酸为DL-乳酸,若要得到D-乳酸或L-乳酸则需进行光学拆分,而且合成所用的原料是乙醛和剧毒物氢氰酸,所以合成出的乳酸应用于食品不能被广泛接受,此外其生产成本也较高。酶催化法可以专一性地得到光学纯乳酸,但其反应过程的研究难度较大,尚未被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能以淀粉、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分解所得到的葡萄糖等为原料,通过菌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发酵生产乳酸,能获得D-乳酸、L-乳酸或是两者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其生产成本低,产品安全性高,是大规模生产乳酸的主要方法。
丁子建等在2004年报道采用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sp)从葡萄糖发酵制备D-乳酸,可产40.7g/L的D-乳酸。中国专利CN 200610097453.6公开了一种组合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产酸7.5%~13.1%。
目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乳酸的方法中,D-乳酸的产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微生物发酵生产D-乳酸的过程中,与分批发酵相比,半连续发酵能够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简化操作过程,有利于控制发酵法生产D-乳酸的成本。但是半连续发酵法生产D-乳酸存在着菌株退化、污染杂菌、D-乳酸光学纯度下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能生产D-乳酸的芽孢乳杆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乳杆菌为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是从北京平谷某果园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已于2007年9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保藏编号为CGMCC № 2185。它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细胞直杆。单个或成对。形成内生孢子。少量周生鞭毛、运动。在含有葡萄糖、酵母粉和蛋白胨的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的针尖状菌落。
2)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阳性。微好氧。不含有血红素化合物。不形成吲哚。不液化明胶。不还原硝酸盐。石蕊牛奶不变。能利用果糖、葡萄糖、菊糖、棉子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能利用木糖、半乳糖、***糖产酸。10℃以下和50℃以上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0~4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D-乳酸的方法,是发酵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inulinus)CASD CGMCC № 2185得到D-乳酸。发酵培养的方式具体可为半连续发酵。
其中,发酵培养基每升中含有:葡萄糖150~180克,玉米浆10~40克,豆粕水解液100~200克,用于调控培养基pH的中和剂,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5.5~7。
所述用于调控培养基pH的中和剂具体为碳酸钙,每升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碳酸钙75~90克。
所述豆粕水解液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也可自己制作。本发明中是按照下述方法制作的:将豆粕粉(北京康明威培养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2%(体积百分含量)的硫酸溶液,以1g豆粕粉:5ml硫酸溶液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匀,90℃水浴15小时,得到豆粕水解液。
发酵条件为35℃~45℃培养48~75小时,如37~42℃培养48~65小时。
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还可进行搅拌,搅拌的转速为30~100转/分钟,旋转半径为33或42mm,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其中,搅拌转速优选为50转/分钟,搅拌时间优选为30分钟。
本发明方法中,在发酵前先将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接入种子培养基中,37~42℃培养10~24小时,然后再接入所述发酵培养基。
其中,种子培养基是由如下物质组成的水溶液:葡萄糖4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碳酸钙15克/升;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为6~7。
本发明所提供的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生产D-乳酸的能力强,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D-乳酸,D-乳酸最高产量162克/升,转化率94.7~96.0%,D-乳酸光学纯度98.0%以上,而且经过多次循环发酵后菌株不退化,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利用其发酵生产D-乳酸,可以进行多次循环发酵,发酵获得的D-乳酸的浓度高、转化率高,而且D-乳酸的纯度也能保持原来较高的水平,还能避免杂菌的污染。因此,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D-乳酸,能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合于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液相色谱图。
A为L-乳酸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图
B为D-乳酸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图
C为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发酵生产D-乳酸的发酵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的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发酵生产D-乳酸方法中涉及的步骤如下:
(1)斜面培养:将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菌种接种于含有1.5g/100ml琼脂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37~42℃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
(2)种子培养:将步骤(1)的斜面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30ml种子培养基中,37~42℃条件下,静止培养10~24小时,加入中和剂控制发酵液pH,制得种子培养液。
(3)发酵培养:以10%体积比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5~45℃条件下培养48~75小时,其中,三角瓶中发酵采用手动振动,每隔12小时振动一次,发酵罐采用间歇搅拌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搅拌速度30~100转/分钟,旋转半径为33或42mm,搅拌时间20~40分钟,加入中和剂控制发酵液pH,制得含有D-乳酸的发酵培养液(第一次循环发酵);然后将其中60~9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35~45℃条件下培养48~75小时,其中振荡方式同第一次循环发酵中所述一致(第二次循环发酵);再将其中60~9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35~45℃条件下培养48~75小时,其中振荡方式同第一次发酵循环中所述的一致(第三次循环发酵);如此循环发酵。
(4)处理样品:取发酵液以6,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
(5)样品检测:取上清液稀释,检测葡萄糖含量、D-乳酸含量、L-乳酸含量。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温度具体可为40~42℃。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温度具体可为40~42℃。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温度具体可为37~42℃。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时间具体可为24~36小时。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时间具体可为18~20小时。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菌体培养时间具体可为48~65小时。
其中,步骤(2)、(3)所述的培养过程中加入的中和剂为碳酸钙,控制pH为5.5~7。
其中,葡萄糖的测定方法为,发酵液离心后稀释,采用生物传感分析仪SBA-40C(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测定。
生物传感分析仪SBA-40C是以固定化酶为传感器的分析仪器,葡萄糖与氧气、水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葡萄糖酸和双氧水。反应放出的双氧水与白金—银电极接触,并产生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与葡萄糖浓度成线性比例关系,通过测定电流信号强度可得出葡萄糖浓度。
L-乳酸和D-乳酸含量采用Agilent 1100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测定,手性分离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MCI GEL-CRS10 W(3μ)4.6 ID×50mm,光学异体分离用),0.002mol/L硫酸铜为流动相,流量0.5ml/min,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操作温度25℃。D-乳酸标准品为Sigma-Aldrich公司产品,货号为L0625,L-乳酸标准品为Sigma-Aldrich公司产品,货号为L1750。以初始发酵培养基作为对照。
在以上色谱条件下,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见附图1。其中,A为L-乳酸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图,B为D-乳酸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图。在该色谱条件下,L-乳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11.566分钟,D-乳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9.724分钟。
D-乳酸光学纯度计算方法:D-乳酸光学纯度(%)=[D-乳酸浓度(克/升)—L-乳酸浓度(克/升)]÷[D-乳酸浓度(克/升)+L-乳酸浓度(克/升)]×100%
转化率计算方法:转化率(%)=D-乳酸浓度(克/升)÷葡萄糖消耗量(克/升)×100%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的分离、诱变筛选和鉴定
一、菌株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的分离、诱变筛选
菌株分离筛选:采集北京市平谷某果园土壤,称取5克溶于100ml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后用无菌水稀释100,000倍涂布于MRS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菌落长出后,部分单菌落由于产酸将菌落周围培养基中的碳酸钙溶解,产生透明圈,挑取透明圈明显的单菌落,接种于10ml发酵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72小时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方法,检测发酵液中D-乳酸含量。经过多次筛选,挑取一株D-乳酸产量最高的菌株。
离子束诱变筛选:将上述获得的D-乳酸产量最高的菌株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至对数中期,离心,将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后悬浮,制成菌悬液。吸取100μL菌悬液涂布于直径为3.5cm的无菌空白培养皿上,涂布直径约1.5cm,无菌风吹干制成菌膜后进行离子注入,离子能量30keV,注入剂量分别为1×1014ions/cm2、5×1014ions/cm2、10×1014ions/cm2、50×1014ions/cm2、100×1014ions/cm2。离子注入后的平皿用1mL生理盐水洗脱。各不同注入剂量分别吸取100μL,稀释后涂布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待长出单菌落后,挑选透明圈较大的菌落,接种于10ml发酵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48小时;然后将其中9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37℃静止培养48小时;再将其中9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37℃静止培养48小时;如此循环发酵10次。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第1次和第10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D-乳酸浓度和L-乳酸浓度,计算D-乳酸光学纯度和葡萄糖转化率。结果发现,经过10次循环发酵,多数单菌落的产酸能力和D-乳酸光学纯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少数单菌落能够在多次循环发酵后基本保持原有的产酸能力和D-乳酸光学纯度。经过多次筛选,获得一株高活性的,D-乳酸产量比离子束诱变前有明显提高的、经过多次循环发酵后保持D-乳酸产量高、D-乳酸光学纯度98%以上、转化率95%以上的菌株。
将此菌株多次传代培养,然后再进行10个循环的半连续发酵测试,其第10次循环发酵产生的D-乳酸产量、D-乳酸光学纯度和转化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证明此菌株即是目的菌株,名称为CASD。
其中,MRS固体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2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碳酸钙15克/升,琼脂粉15克/升,溶剂为水;所述MRS固体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MRS液体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2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溶剂为水;所述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50克/升,豆粕水解液10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10克/升,碳酸钙75克/升,溶剂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其中,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将豆粕粉(北京康明威培养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2%(体积百分含量)的硫酸溶液,以1g豆粕粉:5ml硫酸溶液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匀,90℃水浴15小时,得到豆粕水解液。
二、菌株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的鉴定
按照“常见细菌***鉴定手册”(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描述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鉴定结果如下:
1)形态特征:细胞直杆。单个或成对。形成内生孢子。少量周生鞭毛、运动。在含有葡萄糖、酵母粉和蛋白胨的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的针尖状菌落。
2)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阳性。微好氧。不含有血红素化合物。不形成吲哚。不液化明胶。不还原硝酸盐。石蕊牛奶不变。能利用果糖、葡萄糖、菊糖、棉子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能利用木糖、半乳糖、***糖产酸。10℃以下和50℃以上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0~42℃。
基于以上特征,将本株D-乳酸生产菌鉴定为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inulinus)CASD,并将其保藏,保藏号为CGMCC № 2185。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菊糖芽孢乳杆菌与菊糖芽孢乳杆菌CASD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菊糖芽孢乳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本发明中菊糖芽孢乳杆菌CASD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直杆,单个、成对 杆状,单个,少量成对
借为数不多的周生鞭毛运动 少量周生鞭毛、运动
菌落针尖状 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的针尖状菌落
内生孢子 内生孢子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阳性
不含有血红素化合物 不含血红素化合物
不形成吲哚 不形成吲哚
明胶不液化 不液化明胶
不还原硝酸盐 不还原硝酸盐
石蕊牛奶不变 石蕊牛奶不变
微好氧 微好氧
 
10℃以下和45℃以上不生长 10℃以下和50℃以上不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35℃ 最适生长温度40~42℃
严格同型发酵产生D-乳酸 D-乳酸光学纯度98%以上
从果糖、葡萄糖、菊糖、棉子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蔗糖、甘露醇等产酸 能利用果糖、葡萄糖、菊糖、棉子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蔗糖、甘露醇产酸
从木糖、半乳糖、***糖等微产酸或不产酸 不能利用木糖、半乳糖、***糖产酸
实施例2、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2次,每次发酵培养48小时,发酵温度35℃,将其中9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碳酸钙15克/升,琼脂粉15克/升,溶剂为水;所述斜面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4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碳酸钙15克/升,溶剂为水;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5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0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30克/升,碳酸钙75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5.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将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40℃培养24小时;
(2)种子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菌株,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2环于装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35℃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48小时;然后从中取出9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9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50克/升,35℃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48小时,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36±3克/升,转化率为95.0±0.4%,D-乳酸光学纯度为98.3±0.2%。
实施例3、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2次,每次发酵培养65小时,发酵温度40℃,将其中7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6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5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40克/升,碳酸钙80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2。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65小时;然后从中取出7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7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6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65小时,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46±5克/升,转化率为94.7±0.4%,D-乳酸光学纯度为98.0±0.3%。
实施例4、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4次,每次发酵培养75小时,发酵温度45℃,将其中6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5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0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10克/升,碳酸钙75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5.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2;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45℃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5小时;然后从中取出6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6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50克/升,45℃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5小时;从中取出6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6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50克/升,45℃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5小时;再如此循环发酵1次,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和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40±3克/升,转化率为95.3±0.3%,D-乳酸光学纯度为98.5±0.2%。
实施例5、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10次,每次发酵培养72小时,发酵温度37℃,将其中75%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6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0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40克/升,碳酸钙80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2;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37℃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2小时;从中取出75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75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60克/升,37℃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2小时;从中取出75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75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60克/升,37℃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72小时;如此再循环发酵7次,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45±4克/升,转化率为95.7±0.5%,D-乳酸光学纯度为98.1±0.2%。
实施例6、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10次,每次发酵培养60小时,发酵温度40℃,将其中8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8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6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30克/升,碳酸钙90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2;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60小时;从中取出8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8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8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60小时;从中取出8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8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8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60小时;如此再循环发酵7次,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60±2克/升,转化率为95.7±0.4%,D-乳酸光学纯度为98.3±0.2%。
实施例7、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三角瓶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10次,每次发酵培养48小时,发酵温度42℃,将其中7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7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0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20克/升,碳酸钙85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7。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2;
(3)发酵培养:将1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装有90ml发酵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42℃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48小时;从中取出7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7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70克/升,42℃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48小时;从中取出70ml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70ml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70克/升,42℃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振荡搅拌一次,培养48小时;如此再循环发酵7次,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检测最后一次循环发酵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D-乳酸浓度为150±2克/升,转化率为95.2±0.2%,D-乳酸光学纯度为98.5±0.2%。
实施例8、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5升全自动发酵罐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3次,每次发酵培养60小时,发酵温度40℃,将其中80%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8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8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30克/升,碳酸钙90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菌株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2环于装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1;将30ml种子培养液1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装有30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2;
(3)发酵培养:将30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2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装有3.7升发酵培养基的5升全自动发酵罐(上海保兴BIOTECH)中,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30转/分的转速搅拌2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60小时(第1次循环);从中取出3.2升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3.2升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8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30转/分的转速搅拌2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60小时(第2次循环);从中取出3.2升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3.2升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8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30转/分的转速搅拌2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60小时(第3次循环),结束发酵。
发酵结束后,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和计算方法,分别检测第1、2、3次循环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3次发酵结果见表2。
表2
 
发酵批次 D-乳酸浓度(克/升) 转化率(%) D-乳酸光学纯度(%)
第1次循环发酵 152±6 95.6±0.3 98.2±0.1
第2次循环发酵 161±4 95.0±0.3 98.0±0.3
第3次循环发酵 160±4 96.0±0.2 98.0±0.2
实施例9、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5升全自动发酵罐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7次,每次发酵培养55小时,发酵温度40℃,将其中75%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7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7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25克/升,碳酸钙85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同实施例8;
(3)发酵培养:将300ml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2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装有3.7升发酵培养基的5升全自动发酵罐(上海保兴BIOTECH)中,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50转/分的转速搅拌3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55小时(第一次循环);从中取出3.0升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3.0升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7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50转/分的转速搅拌3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55小时(第二次循环);从中取出3.0升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3.0升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70克/升,40℃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50转/分的转速搅拌30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培养55小时(第三次循环);再如此循环发酵4次,结束发酵。
检测第1至第7次循环发酵发酵液的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并计算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7次发酵结果见表3。第6次循环发酵发酵液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见附图1。其中,C为发酵液高效液相色谱图。
表3
 
发酵批次 D-乳酸浓度(克/升) 转化率(%) D-乳酸光学纯度(%)
第1次循环发酵 145±2 95.2±0.3 98.3±0.3
第2次循环发酵 150±4 95.4±0.4 98.0±0.4
第3次循环发酵 158±6 95.5±0.1 98.5±0.4
第4次循环发酵 156±2 95.0±0.3 99.0±0.2
第5次循环发酵 160±5 95.0±0.5 98.8±0.5
第6次循环发酵 162±3 95.3±0.4 98.0±0.1
第7次循环发酵 157±2 95.6±0.4 98.3±0.1
实施例10、利用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2185在30升全自动发酵罐中发酵生产D-乳酸,循环发酵4次,每次发酵培养48小时,发酵温度42℃,将其中85%的发酵液替换为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同实施例2。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淄博虹宇工业糖有限公司)170克/升,豆粕水解液(豆粕水解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50克/升,玉米浆(上海西王淀粉糖有限公司)20克/升,碳酸钙85克/升,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115℃灭菌20分钟。
该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同实施例2;
(2)种子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菌株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2环于装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1;将30ml种子培养液1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装有30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2;将300ml种子培养液2,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装有2升种子培养基的5升三角瓶中,40℃静止培养20小时,制得种子培养液3;
(3)发酵培养:将2升步骤(2)制得的种子培养液3,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装有18升发酵培养基的30升全自动发酵罐(上海保兴BIOTECH)中,42℃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100转/分的转速搅拌40分钟,旋转半径为42mm,培养48小时(第1次循环);从中取出17升发酵液,再向其中补充加入17升新鲜发酵培养基,同时补加葡萄糖至其终浓度为170克/升,42℃静止培养,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每次以100转/分的转速搅拌40分钟,旋转半径为42mm,培养48小时(第2次循环);再如此循环发酵2次,分别记作第3次循环、第4次循环,结束发酵。
分别检测第1、2、3、4次循环发酵液中D-乳酸浓度、L-乳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并计算每次的葡萄糖转化率及D-乳酸光学纯度。
该实验共设3次重复。4次发酵结果见表4。
表4
 
发酵批次 D-乳酸浓度(克/升) 转化率(%) D-乳酸光学纯度(%)
第1次循环发酵 143±4 95.2±0.3 98.0±0.1
第2次循环发酵 150±2 95.0±0.2 98.3±0.3
第3次循环发酵 158±3 95.5±0.4 98.0±0.1
第4次循环发酵 156±2 96.0±0.3 98.1±0.2

Claims (11)

1、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其保藏编号为CGMCC№ 2185。
2、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是发酵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得到D-乳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的方式为半连续发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的发酵培养基每升中含有:葡萄糖150~180克,玉米浆10~40克,豆粕水解液100~200克,用于调控培养基pH的中和剂,余量为水;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5.5~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为碳酸钙,每升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碳酸钙75~90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的发酵条件为35℃~45℃培养48~7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温度为37℃~4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时间为48~6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过程中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30~100转/分钟,旋转半径为33mm或42mm,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速为5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30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将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CASD CGMCC № 2185先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在37~42℃培养10~24小时,再接入所述发酵培养基;
所述种子培养基是由如下物质组成的水溶液:葡萄糖40克/升,酵母提取物5克/升,蛋白胨10克/升,牛肉膏10克/升,磷酸氢二钾2克/升,柠檬酸二铵2克/升,乙酸钠5克/升,吐温801毫升/升,七水合硫酸镁0.58克/升,四水合硫酸锰0.25克/升,碳酸钙15克/升;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为6~7。
CNB2007101760562A 2007-10-18 2007-10-18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Active CN10048502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760562A CN100485027C (zh) 2007-10-18 2007-10-18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760562A CN100485027C (zh) 2007-10-18 2007-10-18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3240A CN101173240A (zh) 2008-05-07
CN100485027C true CN100485027C (zh) 2009-05-06

Family

ID=3942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760562A Active CN100485027C (zh) 2007-10-18 2007-10-18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502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5758B (zh) * 2010-03-24 2013-08-21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双反应器***循环发酵生产含d-乳酸发酵液的方法
CN101886095B (zh) * 2010-06-13 2013-10-30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采用花生粕同步酶解发酵生产高浓度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1974447B (zh) * 2010-07-30 2012-07-25 上海新立工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菊糖芽孢乳杆菌以及采用该菌株发酵制备d-乳酸的方法
CN101974603B (zh) * 2010-09-30 2013-04-24 山东大学 一种生产D-α-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2643875B (zh) * 2012-04-24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菊芋水解液生产d-乳酸的方法
CN104419657A (zh) * 2013-09-11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生长及产酸速率的d-乳酸生产菌及应用
CN103555776B (zh) * 2013-10-31 2016-01-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表面固定化技术反复批次发酵生产d-乳酸的方法
CN103756939B (zh) * 2014-01-17 2015-07-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株土芽孢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6884001B (zh) * 2015-12-16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重组嗜碱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制备d-乳酸的方法
CN105779353A (zh) * 2016-04-15 2016-07-20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一种芽孢乳杆菌及其应用
EP3535384A4 (en) * 2016-11-01 2020-07-15 PTT Global Chemical Public Company Limited FER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LACTIC ACID OR SALTS THEREOF
CN114645006B (zh) * 2020-12-21 2023-09-0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耐高糖乳酸生产菌株及其在d-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CN112662711B (zh) * 2020-12-31 2024-06-04 武汉市大江绿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菊糖芽孢乳杆菌及发酵制备d-乳酸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164A (zh) * 2006-11-10 2007-04-25 南京工业大学 组合发酵生产d-乳酸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164A (zh) * 2006-11-10 2007-04-25 南京工业大学 组合发酵生产d-乳酸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ratio of L-form to D-form of lactic acid as a criteria for the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kira,Manome等.. Gen. Appl. Microbiol.,第44卷. 1998 *
芽孢乳杆菌发酵葡萄糖制备D(-)-乳酸的研究. 丁子建等.生物加工过程,第2卷第3期.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3240A (zh) 2008-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5027C (zh) 一种生产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芽孢乳杆菌
CN100554405C (zh) 一种生产l-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鼠李糖乳杆菌
CN100473720C (zh) 一种生产l-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凝结芽孢杆菌
CN101544993B (zh) 一种用凝结芽孢杆菌CGMCC No.2602生产L-乳酸的方法
CN101792727B (zh) 一株凝结芽孢杆菌及其在l-乳酸钠制备中的应用
CN105936881B (zh) 一种用于降解褐藻酸的嗜糖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方法
CN101457211B (zh) 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其在制备2,3-丁二醇中的应用
CN108676755B (zh) 一种含芽孢杆菌的微生物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39728B (zh) 一种适用于蛹虫草菌培养的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合成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43874A (zh) 芽孢杆菌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聚合级l-乳酸的方法
JP2017502677A (ja) スポロラクトバチルス・テラエ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1886095B (zh) 采用花生粕同步酶解发酵生产高浓度d-乳酸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4277989B (zh) 一株面包酵母及其在发酵生产辅酶i中的应用
CN103451244A (zh) 一种屎肠球菌在制备l-乳酸中的应用
CN102399702A (zh) 一种黑曲霉及其应用及发酵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CN103146595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用于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CN106035985A (zh) 一种混菌液态发酵黄酒加工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CN107058173B (zh) 一株发酵生产(3r)-乙偶姻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667107B (zh) 一种产l-乳酸的屎肠球菌菌株
CN104805029B (zh) 一种微生态肥的制备方法
CN101701243A (zh) 生物催化法生产r-扁桃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9161507A (zh) 一种高产l-鸟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
CN102115765A (zh) 一种发酵转化正十七烷生产十七碳二元酸的方法
Yu et al. Biosynthesis of polyglutam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on agriculture
CN102268389A (zh) 一种甲基营养芽孢杆菌及其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