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2868C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2868C
CN100462868C CNB200610095917XA CN200610095917A CN100462868C CN 100462868 C CN100462868 C CN 100462868C CN B200610095917X A CNB200610095917X A CN B200610095917XA CN 200610095917 A CN200610095917 A CN 200610095917A CN 100462868 C CN100462868 C CN 1004628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power supply
coil
handle box
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959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6734A (zh
Inventor
矢野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6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8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8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包括电力供应接受构件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可分离地容纳处理盒的容纳部分的外壳;和被设置在容纳部分中且被抵接在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上的电力供应构件,该电力供应构件包括导电电线和两个臂,其中导电电线包含有绕线部分且两个臂具有从所述绕线部分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导电电线,其中容纳部分被设置有分别地支撑两个臂的支撑部分,使得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被抵接在绕线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5年6月24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5-185440的优先权,其整个内容据此作为参考被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一种包括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被了解,其中处理盒被可分离地安装在主体外壳上。处理盒被设置有色粉被携带在其上的显影辊,和面对显影辊被放置且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
在这样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图像被形成时,被携带在显影辊上的色粉被有选择地供应给通过被施加到显影辊的显影偏压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然后,静电潜像被显影,且一个可视的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上。当纸张是对着感光鼓时,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可视图像通过转印辊被转印,从而图像被形成在纸张上。
在主体外壳中,开始接触显影辊的辊轴的接触电极被提供从而施加显影偏压到显影辊。
如同这样的接触电极,通过下述过程获得的接触电极被建议。首先,导电电线经历弯曲过程,以致弯曲部分被设置在电线的一部分中。进一步,其一端被设置到安装部分,且安装部分被***设备的框架中。然后,弯曲部分被引起与配对电极的点接触(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号No.3116820)。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接触电极中,基础端侧中的安装部分被固定,且在另一端侧中的弯曲部分摆动。因此,在另一端侧的自由端的摆动范围不可避免地增加。然后,被要求用于放置接触电极的突出区域被扩大从而对应摆动范围。
近来,图像形成设备的小型化被要求。然而,如果需要如此宽的突出区域的多个接触电极被互相相邻放置,电流可能在接触电极之间泄漏,这使得难于达到小型化。
本发明的各形态提供一种包括适合于设备的小型化的电力供应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包括电力供应接受构件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可分离地容纳处理盒的容纳部分的外壳;和被设置在容纳部分中且被抵接在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上的电力供应构件,该电力供应构件包括导电电线和两个臂,其中导电电线包含有绕线部分且两个臂具有从所述绕线部分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导电电线,其中容纳部分被设置有分别地支撑两个臂的支撑部分,使得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被抵接在绕线部分。
在电力供应构件中,在两臂被支撑部分支撑的状态下,绕线部分被抵接在两臂之间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上。也就是,在其两端被支撑的状态下,绕线部分被抵接在电力供应接受构件上。因此,与只有绕线部分的一端被支撑时相比,有可能减小摆动范围和要求用于放置绕线部分的突出区域。结果,有可能达到设置有电力供应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2是描述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3是描述从前侧看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4是描述从前侧看被设置在图3中所示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5是从在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主体外壳中的右侧壁的内侧看的透视图;
图6是对应图5从右侧壁的外侧看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从上侧看,配线组被装配到高压发电基片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描述在图5的右侧壁中的配线组的暴露部分和引导槽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描述图6的右侧壁的内表面中,显示显影辊绕线被安装的状态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显示显影辊绕线和显影辊电线互相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1是显示处理盒被安装的状态的放大图;和
图12是显示从宽度(右和左)方向的后侧看,显影辊绕线的线圈绕线部分被抵接在显影辊电极上的状态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1、激光打印机的整个结构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侧面横截面图。图2是描述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侧面横截面图。图3是描述从前侧看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的透视图。图4是描述从前侧看被设置在图3中所示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如在图1中所示,激光打印机1被设置有主体外壳2,用于馈送安放在主体外壳2中的纸张3的馈送部分4,和用于在被馈送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5。
(1)主体外壳
盒形主体外壳2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盒容纳部分72,下述的处理盒20通过它被可分离地安放。
在主体外壳2的一侧壁(前侧壁69)中,附加/分离开口6被形成与盒容纳部分72连通,且用于打开和关闭附加/分离开口6的前盖7被设置。前盖7被***在其下端部的盖轴8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如果前盖7被关闭,同时盖轴8被设置到支撑点,附加/分离开口6被前盖7关闭。如果前盖7被打开,同时盖轴8被设置到支撑点,附加/分离开口6被打开。通过附加/分离开口6,处理盒20能够被附加到和容纳部分72和与盒容纳部分72分离。
在下文中,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的盒容纳部分72上的状态中,前盖7被设置的一侧被设为“前侧”,其相对侧被设为“后侧”,图1的这侧被设为“左侧”,其远侧被设为“右侧”,参考图1。
(2)馈送部分
馈送部分4被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被可分离的安装在主体外壳2内的底部上的纸张馈送盘9;被设置在纸张馈送盘9的前端部的上部和下部侧的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以及被设置在分离辊10的后侧(关于分离垫11的纸张3的传递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纸张馈送辊12。进一步,馈送部分4被设置有纸屑清除辊13,它被设置在分离辊10的前和上侧(关于分离辊10的纸张3的传递方向上的下游侧);以及被位于面对纸屑清除辊13的夹紧辊14。
在纸张馈送侧的纸张3的传送路径从纸屑清除辊13的附近到后侧被折叠成U形。在传送方向的进一步的下游侧,在处理盒20的下侧中,馈送部分4被设置有两个配准辊15。
在纸张馈送盘9的内侧,纸张压力板16被提供,纸张3能够被装载在上面。由于纸张压力板16的后端被可摆动地支撑,纸张压力板16能够在装载位置和供应位置之间摆动。在装载位置,其前端被向下放置,从而纸张压力板16跟随着纸张馈送盘9的底板。在供应位置,其前端被向上放置,从而纸张压力板16是倾斜的。
在纸张馈送盘9的前端部中,杠杆17被设置,以使提升纸张压力板16的前端部。由于杠杆17的后端部被杠杆轴18可摆动地支撑在纸张压力板16的前端部的下部位置,杠杆17的前端部能够被放在纸张馈送盘9的底板上,且能够提升纸张压力板16。进一步,如果驱动力被输入到杠杆轴18,杠杆17绕作为支撑点的杠杆轴18被旋转,且杠杆17的前端部提升纸张压力板16的前端部,从而纸张压力板16被移动到供应位置。
如果纸张压力板16被定位在供应位置,在纸张压力板16上的最上面的纸张3被纸张馈送辊12压下。然后,通过纸张馈送辊12的旋转,纸张3开始朝着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被馈送。
如果纸张馈送盘9被从主体外壳2分离,纸张压力板16被定位在装载位置。如果纸张压力板16被定位在装载位置,纸张3能够以堆叠的状态被装载在纸张压力板16上。
当被介入在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时,被分离辊12朝着分离位置传递的纸张3通过分离辊10的旋转被一张一张的馈送。被馈送的纸张3被通过纸屑清除辊13和夹紧辊14之间,在其中纸屑被清除。然后,纸张3沿着U形纸张馈送侧传送路径被折叠,以致朝着配准辊15被传送。
在一定的配准后,配准辊15传送纸张3到转印位置,其中在感光鼓28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纸张3上。
(3)图像形成部分
图像形成部分5被设置有扫描部分19,处理盒20和定影部分21。
(a)扫描部分
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的上部中的扫描部分19被设置有激光源(没有显示),被旋转地驱动的多角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和反射镜26。如图1的点划线所示,基于图像数据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被多角镜22折射,以致通过fθ透镜23。然后,激光束的光路径被反射镜24折叠,从而激光束通过透镜25。此后,其光路径被反射镜26向下弯曲,从而激光束被照射在处理盒20的感光鼓28的表面上。
(b)处理盒
在主体外壳2中的扫描部分19的下侧中,处理盒20被安装,以致通过附加/分离开口6被附加到主体外壳2的盒容纳部分72和与主体外壳2的盒容纳部分72分离。
如图2中所示,处理盒20被设置有鼓盒27和可分离地被安装在鼓盒27上的显影盒30。
(b-1)鼓盒
鼓盒27被设置有鼓侧外壳76,设置在鼓侧外壳76中的感光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1,和清洁构件32。
圆柱形的感光鼓28被设置有作为感光圆柱部分的鼓主体33,它由正向充电的感光层形成,其最上面的表面层由聚碳酸脂或此类材料构成,以及在鼓主体33的轴中心沿着鼓主体3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作为轴部分的金属鼓轴34。鼓轴34被鼓侧外壳76的两侧壁支撑,且鼓主体33绕鼓轴34被可旋转地支撑。因此,感光鼓28被提供,以致在鼓侧外壳76中围着鼓轴34旋转。进一步,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时,感光鼓28被旋转地驱动。
如图3中所示,感光鼓28的鼓轴34被形成使得从鼓侧外壳76的两侧壁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平行于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端表面被设置成接地89(earth contact)。
如图2中所示,被设置在感光鼓28的斜后上侧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被鼓侧外壳76支撑。进一步,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被间隔,以致不接触感光鼓28并且被放置面对感光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被设置有:放电电线74,它与感光鼓28以一定距离被间隔且被放置面对感光鼓28;以及被设置在放电电线74和感光鼓28之间,以致控制从放电电线74到感光鼓28的电荷数量的栅格(grid)75。
如图3中所示,放电电线电极90和栅极91(gridel electrode)被设置在鼓侧外壳76的右侧壁的外部表面上。放电电线电极90关于接地89被放置在斜上前侧。进一步,栅极91关于接地89被放置在斜上后侧。
放电电线电极90和放电电线74被电力地连接,且栅极91和栅格75被电力地连接。因此,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的状态中,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中,栅格偏压通过放电电线电极90被施加到栅格75,且同时,高电压通过栅极91被施加到放电电线74。进一步,当放电电线74被电晕放电时,感光鼓28的表面被均匀地正向充电。
如图2中所示,转印辊31被设置在鼓侧外壳76中的感光鼓28的下侧中。转印辊31被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面对感光鼓28,以致接触感光鼓28。进一步,转印辊31被放置从而间隙被形成在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转印辊31被设置有金属转印辊轴56和由导电橡胶材料形成的橡胶辊57,以致覆盖转印辊轴56。转印辊轴56被鼓侧外壳76的两侧壁可旋转地支撑。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时,转印辊31被旋转地驱动。如图3中所示,转印辊电极92被设置在鼓侧外壳76的右侧壁的外部表面上。被放置在接地89的下侧的转印辊电极92被电力地连接到转印辊轴56。因此,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的状态下,在转印辊31中,转印偏压通过转印辊电极92被施加。
如图2中所示,被装配在鼓侧外壳76中的清洁构件32被放置在感光鼓28的后侧,以致面对感光鼓28。清洁构件32被设置有用于捕获附加在感光鼓28上的纸屑的清洁刷65和相对清洁构件65被放置在感光鼓28的相对(后)侧,以致支撑清洁刷65的支撑板66。
清洁刷65,由大量的导电刷丝被植入其中的无纺织物组成,通过双边带被绑到支撑板66上。清洁刷65被放置以使接触感光鼓28。
支撑板66被装配在鼓侧外壳76内,同时支撑清洁刷65。
如图3中所示,清洁构件电极93被设置在鼓侧外壳76的右侧壁的外部表面上。清洁构件电极93相对接地89被放置在后侧且被电力地连接到支撑板66。因此,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的状态下,在支撑板66和清洁刷65中,清洁偏压通过清洁构件电极93被施加。
(b—2)显影盒
如图3和4中所示,在处理盒20从主体外壳2的盒容纳部分72被分离的状态下,显影盒30被放置成附加到鼓盒27和与鼓盒27分离。
如图2中所示,显影盒30被设置有显影侧外壳36,被设置在显影侧外壳36中的供应辊37,显影辊38,和层厚度调节刀片39。
显影侧外壳36被形成其后侧能够被打开的盒形。在显影侧外壳36内部,分隔壁40、色粉容纳腔41和显影腔42被设置。色粉容纳腔41和显影腔被分隔壁40分隔。
分隔壁40被放置在显影侧外壳3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进一步,分隔壁40具有形成在向上和向下方向的中间的开口43,以使在前后方向上分隔显影侧外壳36的内部。
色粉容纳腔41被定义为被分隔壁40分隔的显影侧外壳36的前侧内部空间。在色粉容纳腔41内部,正向可充电的单成份非磁色粉被容纳作为显影剂。作为色粉,使用通过共聚合聚合单体而获得的聚合色粉,例如,通过悬浮聚合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基单体,或如丙烯酸,烷基(C1到C4)丙烯酸盐,烷基(C1到C4)甲基丙烯酸盐和此类材料的丙烯酸单体。聚合色粉被形成充分的圆形,从而其流动性是非常地有利的。因此,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在这样的色粉中,着色剂,例如碳黑或蜡被结合。进一步,为了提高流动性,外部添加剂如硅石被添加。色粉的平均的颗粒直径范围从6到10微米。
在色粉容纳腔41中,用于填充色粉的色粉供应端口被形成在显影侧外壳36的侧壁上。色粉供应端口被色粉帽(toner cap)35关闭。
在色粉容纳腔41中,用于检测剩余色粉量的色粉检测窗44被形成在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上。色粉检测窗44被形成在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上的分隔壁40的附近,以使沿着宽度方向(也就是,上述的左右方向)互相面对。每个色粉检测窗44通过埋设透明的盘在显影侧外壳36的侧壁内被形成。
在色粉容纳腔41的内部,用于搅拌色粉的搅拌器45被提供。搅拌器45被设置有搅拌器旋转轴46和搅拌构件47。搅拌器旋转轴46被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可旋转地支撑在色粉容纳腔41的大致中心。搅拌构件47被设置在搅拌器旋转轴46。
搅拌器45被设置有一对擦拭器48。一对擦拭器48被附加到搅拌器轴46的轴向的两端部。如果搅拌器旋转轴46旋转,各个擦拭器48绕搅拌器旋转轴46在圆周方向上移动色粉容纳腔41,以使擦拭被设置在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中的各个色粉检测窗44。因此,各个色粉检测窗44被擦拭器48清洁。
显影腔42被定义为被分隔壁40分隔的显影侧外壳36的后侧的内部空间。
在显影腔42中,供应辊37被放置在开口43的后侧。供应辊37被设置有金属供应辊轴50和由导电泡沫材料构成的以使覆盖供应辊轴50的海绵辊51。供应辊轴50被显影腔42内的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可旋转地支撑。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供应辊轴50时,供应辊37被旋转地驱动。
在显影腔42中,显影辊38被放置在显影辊37的后侧。显影辊38被设置以使在显影辊38和供应辊37互相压着的状态下接触供应辊37。显影辊38被设置有作为辊轴的金属显影辊轴52和作为辊部分由导电橡胶材料构成的橡胶辊53,以使覆盖显影辊轴52。显影辊轴52被显影侧外壳36的两侧壁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腔42中。橡胶辊53,由导电的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含碳颗粒的硅橡胶和此类材料形成,被覆盖有由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硅橡胶构成的涂层。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显影辊轴52时,显影辊38被旋转地驱动。
如图3和4中所示,显影辊轴52被形成从显影侧外壳36的任一侧壁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在显影侧外壳36的右侧壁的外部表面上,电力供应构件94被设置以使被电力地连接到显影辊轴52。电力供应构件94被设置有:柱状套圈(collar)部分49,它由导电树脂形成,以使覆盖显影辊轴52的右轴端;以及作为被放置在套圈部分49的前侧中的传导轴部分的显影辊电极95。套圈部分49和显影辊电极95被整体地形成。从侧面看,显影辊电极95被形成U形,其下侧被打开。进一步,显影辊电极95被形成平行于显影辊轴52的右轴端,以使在显影侧外壳36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在套圈部分49中,显影辊轴52被旋转地放置在显影辊轴52的外部圆周和套圈部分49的内部圆周互相滑动接触的状态下。因此,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上的状态下,显影辊轴52和显影辊电极95被电力地互相连接。在显影辊38中,显影偏压通过电力供应构件94的显影辊电极95和套圈构件49被施加。
在显影盒30被安装在鼓盒27上的状态下,套圈部分49被抵接在鼓侧外壳76的右侧壁上,且显影辊电极95被放置以使从鼓侧外壳76的右侧壁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如图3中所示。
如图2中所示,层厚度调节刀片39被设置有由金属板弹簧材料构成的刀片主体54和由绝缘硅橡胶构成的压力部分55。压力部分55,其横断面被形成半圆形,被设置在刀片主体54的馈送端部。在层厚度调节刀片39中,刀片主体54的基础端部被显影侧外壳36支撑在显影辊38的上侧,从而压力部分55被刀片主体54的弹力压在显影辊38上。
(b—3)显影转印操作
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搅拌器旋转轴46中时,搅拌器旋转轴46被旋转,且搅拌构件47绕搅拌器旋转轴46在圆周方向上移动色粉容纳腔41。然后,容纳在色粉容纳腔41中的色粉被搅拌构件47搅拌,且在分隔壁40的向上和向下方向的中间从在前后方向上连通的开口43朝着显影腔42被排出。
从开口43朝着显影腔42被排出的色粉通过供应辊37的旋转被供应到显影辊38。此时,正摩擦电荷被施加在供应辊37和显影辊38之间。随着显影辊38的旋转,被供应在显影辊38上的色粉进入层厚度调节刀片39的压力部分55和显影辊53的橡胶辊53之间。然后,作为具有不变的厚度的薄层的色粉被携带在显影辊38上。
同时,根据感光鼓28的旋转,感光鼓28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均匀地正向充电。然后,通过来自扫描部分19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表面被暴露,从而相应于被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被形成。
接下来,当被正向充电且携带在显影辊38上的色粉被显影辊38的旋转引起接触感光鼓28时,色粉被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也就是,供应到被均匀地正向充电的感光鼓28的部分表面,该部分被暴露给激光束从而其电位下降。因此,感光鼓28的电极静态潜像被可视化,从而通过反向显影获得的作为可视图像的色粉图像被携带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
此后,携带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施加到转印辊31的转印偏压转印到纸张3上,同时被配准辊15传送的纸张3通过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如图1中所示。色粉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纸张3被定影部分21传送。
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的色粉被显影辊38收集。进一步,转印后附加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的来自纸张3的纸屑被清洁构件32从感光鼓28的表面上移除。
(c)定影部分
如图1中所示,被设置在处理盒20的后侧的定影部分21被放置以使在前后方向上与处理盒20的感光鼓28以一定距离被间隔。定影部分21被设置有定影框59、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被设置在定影框59内。
加热辊60被设置有金属管,其表面被涂有氟树脂,和用于加热的被***金属管的卤素灯。当来自电机(没有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时,加热辊60被旋转地驱动。
在加热辊60的下侧,压力辊61被放置以使压着加热辊60。压力辊61被设置有金属辊轴和由橡胶材料构成的覆盖辊轴的橡胶辊。根据加热辊60的旋转驱动,压力辊61被驱动。
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之间时,在转印位置定影部分21热定影被转印在纸张3上的色粉图像。色粉图像被定影在其上的纸张3朝着形成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上的纸张排出盘62被传送。
从定影部分21到排出盘62的纸张3的纸张排出侧传送路径从定影部分21到前侧被折叠成大致的U形。在纸张排出侧传送路径的中间,传送辊63被设置。进一步,在纸张排出侧传送路径的下游端部,纸张排出辊64被设置。
被定影部分21热定影的纸张3被传送到纸张排出侧传送路径,且被传送辊63传送到纸张排出辊64。然后纸张3被纸张排出辊64排出在纸张排出盘62上。
2、安装高压配线部分、接地部分、右侧壁和处理盒
接下来,高压配线部分79、接地部分82,和高压配线部分79和接地部分82被装配在其中的盒容纳部分72的右侧壁70,将被详细描述。高压配线部分79被设置来馈送电力到上述处理盒20的各个电极(也就是,放电电线电极90,栅极91,清洁构件电极93,转印辊电极92,和显影辊电极95),以及接地部分82被设置接地到接地89。
图5是从在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主体外壳中的右侧壁的内侧看的透视图。图6是对应图5,从右侧壁的外侧看的透视图。图7是显示从上侧看,配线组被结合到高压发电基片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描述在图5的右侧壁中,配线组的暴露部分和引导槽附近的放大图。图9是描述图6的右侧壁的内表面中的基本部分,显示显影辊绕线被安装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0是显示图9中显影辊绕线和显影辊配线互相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1是显示处理盒被安装状态的放大图。
(1)高压配线部分
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盒容纳部分72中的高压配线部分被设置有高压发电基片80和配线组81,作为电力供应,如图7中所示。
(a)高压发电基片
被设置有变压器、电容器和此类器件的高压发电基片80通过变压器放大从输入电力供应(没有显示)供给的电压,在电容器中储存放大的高电压(偏置),或馈送电力到配线组81。高压发电基片80被设置有清洁构件终端96、栅格终端97。显影辊终端98、放电电线终端99和转印辊终端100,它们被连接到配线组81的各个电线的基础端部。进一步,在高压发电基片80的右端部,被设置有被锁到右侧壁70的被锁紧部101。
(b)配线组
配线组81被设置有多个由导电电线构成的电线,例如金属线,导电电线被缠绕在其中多于一次的多个绕线部分,以及具有被形成突出以致从绕线部分在相切方向上互相被间隔的两个臂的多个线圈和板弹簧。电线和线圈对应于各自的电极。
特别地,配线组81被设置有相应于清洁构件电极93的清洁构件102和清洁构件线圈103;相应于栅极91的栅格电线104和栅格线圈105;相应于显影辊电极95的显影辊电线106和显影辊线圈107;相应于放电电线电极90的放电电线电线108和放电电线线圈109;以及相应于转印辊电极92的转印辊电线110和转印辊板弹簧111。这里,显影辊电线106作为配线部分,显影辊线圈107作为电力供应构件。
显影辊线圈107被设置有线圈绕线部分120、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线圈绕线部分120被置于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
围绕线圈绕线部分120,导电电线被缠绕多于两匝。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从线圈绕线部分120继续,以使在它们分离的方向上延伸。
在线圈绕线部分120中,在圆周方向(绕线方向)上的电线侧端部133和锁紧钩侧端部134之间的部分被设置为宽幅部127,且在圆周方向上置于宽部127的部分被设置为窄幅部135。电线侧端部133继续到电线侧线圈臂121的基础端部,且锁紧钩侧端部134继续到锁紧钩侧线圈臂122的端部。
在宽的宽幅部127中,从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继续的两个导电电线被放置,从而与窄幅部135相比其宽度变大。宽幅部127被形成在导电电线的重叠方向上比窄幅部135厚。
在电线侧线圈臂121的自由端部中,导电电线被缠绕在其中的支撑绕线部分128被设置。进一步,在锁紧钩侧线圈臂122的自由端部中,第一L形部129和第二L形部130被设置,它们以互相不同的方向被弯曲成L形。
在显影辊电线106的自由端部,电线绕线部分136被设置,作为导电电线被缠绕其中的连接部分。
(2)接地部分
接地部分82被设置有接地线圈112(参考图7)和接地板113(参考图6)。
接地线圈112被设置有绕线部分,其中导电电线被缠绕多于一匝;以及从绕线部分在圆周方向上突出的两个臂。
接地板113,为细长的导电板,具有形成在其纵向方向的中心的孔114。
(3)右侧壁
在右侧壁70中,用于引导处理盒20的附加和分离的引导槽119被形成在其内表面上,如图5和8所示。引导槽119被形成大致的三角形形状,右侧壁70的前边的上侧被设置为底边且朝着定位在后侧的三角形的顶点其宽度变窄。在主体外壳2中,具有同引导槽119相同的形状的引导槽(没有显示)也被形成在与右侧壁70相对的左侧壁71(参考图1)的内部表面上。引导槽被设置在盒容纳部分72内。
在右侧壁70内,从其内表面内的前侧看,形成引导槽119的槽底表面的第一内表面67和被向内放置在第一内表面67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内表面68被形成阶梯形。
在右侧壁70内,与高压发电基片80的被锁紧部101适合的孔形锁紧部分115被设置在引导槽119下第二内表面68上。
在右侧壁70内,穿透右侧壁7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多个孔和被形成在右侧壁70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凹部(安装部分)被设置在锁紧部分115上引导槽119的附近。孔和凹部被设置以使把配线组81的多个线圈和板弹簧的部分暴露到右侧壁70的内部。在多个孔和凹部(安装部分)中,栅极安装部分83、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和接地安装部分88被包括。
接地安装部分88被形成为引导槽119的大致的三角形形状的顶点(最里面的部分)中第一内表面67上的一个孔。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被形成为接地安装部分88的斜后上侧中第二内表面68上的一个孔。栅极安装部分83被形成为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的上侧中第二内表面68上的一个孔。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被形成为栅极安装部分83的斜前上侧中第二内表面68上的一个孔。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被形成为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的斜前下侧中槽侧表面(上槽侧表面)137上的一个孔。槽侧表面137被形成以使延伸到第一和第二内表面67和68,且垂直于这些表面被放置。
转印辊电极安装部分87被形成为接地安装部分88下第一内表面67上的凹部。
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的状态下,各自的安装部分被放置在宽度方向上,以使面对处理盒20的各自的电极和触点。也就是。栅极安装部分83被放置以使面对栅极91,且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被放置以使面对放电电线电极90。类似地,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被放置以使面对清洁构件电极93,以及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被放置以使面对显影辊电极95。进一步,接地安装部分88被放置以使面对接地89,和转印辊电极安装部分87被放置以使面对转印辊电极92。
如图6中所示,相对于右侧壁70的外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引导壁116被设置在右侧壁70的外表面上。引导壁116用来固定清洁构件电线102、栅格电线104、显影辊电线106和放电电线电线108,并且控制各自的电线中间的泄漏。引导壁116被设置以使沿着各自的电线的绕线方向延伸。在引导壁116上,多个具有L形横截面的锁紧钩117被设置以使锁紧各自的电线。在引导壁116上,多个支撑轴118被设置以使固定清洁构件线圈103、栅格线圈105、放电电线线圈109和接地线圈112。各自的支撑轴118被放置在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栅极安装部分83、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和接地安装部分88的附近。具有L形横截面的支撑轴118被形成以使从右侧壁70的外表面突出。
在右侧壁70的外表面上,作为调节部分的第一突起构件125、作为支撑部分的第二突起构件126、线圈锁紧钩123和线圈锁紧构件124被设置以使支撑显影辊电线106,如图9所示。第一突起构件125被形成在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的上侧,并且第二突起构件126被形成在第一突起构件的前侧,以使以一定距离被间隔。两个突起构件被形成从左侧壁70的外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线圈锁紧钩123,其外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向下突出,被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具有L形横截面,并且被形成在第一突起构件125的后侧,以使以一定距离被间隔。具有向内弯曲的横截面的线圈锁紧构件124被形成在第一突起构件125的相对侧,同时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被***其间。进一步,线圈锁紧构件124被设置以使在宽度方向上与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稍微地重叠。
(4)装配高压绕线部分到右侧壁
如图5、6和7中所示,通过安装被锁紧部分101到被设置在右侧壁70的第二内表面上的锁紧部分115内,高压绕线部分79被装配到右侧壁70。在处理盒20被安装在主体外壳的盒容纳部分72上的状态下,高压绕线部分79被放置在处理盒20(见图1)的下侧。
在右侧壁70内侧,清洁构件电线102的基础端部被连接到清洁构件终端96,栅格电线104的基础端部被连接到栅格终端97,显影辊电线106的基础端部被连接到显影辊终端98,放电电线电线108的基础端部被连接到放电电线终端99,转印辊电线110的基础端部被连接到转印辊终端100。在各自的电线中,自由端部和基础端部之间的部分沿着引导壁116被放置在右侧壁70的外面。各自的电线被锁定到引导壁116的锁紧钩117。
清洁构件线圈103,栅格线圈105,和放电电线线圈109的各自的绕线部分被***在右侧壁70的外侧的支撑轴118中,并且被装配从而一侧臂被引导壁116锁定。因此,没被引导壁116锁定的另一侧臂被各自的线圈的偏移力从上述安装部分被暴露到右侧壁70的内侧。
特别地,清洁构件线圈103的另一侧臂从清洁构件电极安装部分85被暴露到右侧壁70内侧,栅格线圈105的另一侧臂从栅极安装部分83被暴露到右侧壁70的内侧,放电电线线圈109的另一侧臂从放电电线电极安装部分84被暴露到右侧壁70的内侧,如图8所示。
如图7中所示,清洁构件电线102的自由端部被连接到清洁构件线圈103的一侧臂上,栅格电线104的自由端部被连接到栅格线圈105的一侧臂上,并且放电电线电线108的自由端部被连接到放电电线线圈109的一侧臂上。
如图5所示,具有矩形板形状的转印辊板弹簧111在右侧壁70内侧沿前后方向被放置,并且其后端部被固定到右侧壁70的内表面上,使得其前端部分与转印辊电极安装部分87在宽度方向上重叠。因此,转印辊板弹簧111的后端部被右侧壁70的内表面支撑,从而其前端部分能够摆动。
转印辊电线110的自由端部被连接到转印辊板弹簧111的后端部,如图7所示。
当显影辊线圈107被安装到右侧壁70上时,显影辊线圈107的线圈绕线部分120被外部地安装到右侧壁70的外表面和线圈锁紧构件124之间的第一突起构件125中,因此宽幅部分127从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面对右侧壁70内侧的引导槽119。进一步,电线侧线圈臂121的支撑绕线部分128被外部地安装到第二突起构件126中。锁紧钩侧线圈臂122被锁定到线圈锁紧钩123,从而其向前侧的下降被第一和第二L型部分129和130调节,并且其在宽度方向的运动被调节。
因此,显影辊线圈107被装配到右侧壁70的外侧,从而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分别被第二突起构件126和线圈锁紧钩123支撑。
如果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分别被支撑,线圈绕线部分120被其偏转力向下偏置,以使向下移动。然而,在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内侧,第一突起构件125被***,从而线圈绕线部分120被放松的固定以使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摆动。当第一突起构件125的上表面与线圈绕线部分120的上内侧环状面抵接时,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向下运动被调节。如图8所示,第一突起构件125设定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向下移动范围,从而在线圈绕线部分120的暴露部分的向上和向下方向的暴露长度X,其从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被暴露到引导槽119的内侧,小于感光鼓28的鼓轴34的外直径Y。
如图10所示,被设置在显影辊电线106的自由端的电线绕线部分136从宽度方向的外侧(宽度方向与在装配的显影辊线圈107中的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导电电线的重叠方向平行)被外部安装到第二突起构件126,其中支撑绕线部分128被外部安装。
电线绕线部分136总是在宽度反向上向内被偏置,因为显影辊电线106被锁紧钩117沿电线壁116被支撑。因此,如果电线绕线部分136被外部安装到第二突起构件126,支撑绕线部分128被压向第二突起构件126的基础端部,即,被电线绕线部分136在宽度方向上向内。
因此,被***到第二突起构件126的电线绕线部分136被放置,以使在第二突起构件126的自由端部侧与支撑绕线部分128接触,即,关于支撑绕线部分128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然后,显影辊电线106和显影辊线圈197被互相连接。
(5)装配接地部分到右侧壁
如图6所示,接地板113沿右侧壁70外侧的斜上和下方向被放置,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其两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被固定到引导壁116的外端部(自由端部)。
在右侧壁70外侧,接地线圈112被装配使得其绕线部分被***到支撑轴118中,并且一侧臂被锁定到接地板113的孔114中。因此,没被锁定到引导壁116的另一臂通过接地线圈112的偏转力从接地安装部分83被暴露到右侧壁70的内侧(参考图8)。
(6)安装处理盒到主体外壳的盒容纳部分上
如图1所示,处理盒20从主体外壳2的附加/分离开口6向图2的箭头方向被安装到盒容纳部分72中。此时,被设置在处理盒20的后侧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感光鼓28的鼓轴34的两端部分被引入到右侧壁70的内表面上的引导槽11中和左侧壁71的内表面上的引导槽中。然后,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被引导以使跟随图8的点划线所示的轨道。
当处理盒20的感光鼓28的鼓轴34沿着图8的点划线所示的轨道从前侧被移动到后侧时,由于在大致三角形引导槽119的上下中的空间变窄,感光鼓28的鼓轴34的向上和向下运动被大大地调节。
当鼓轴34被移动时,在前后方向上,鼓轴34的接地89与从引导槽119中间的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向下暴露的显影辊线圈107的线圈绕线部分120滑动接触和分离。其后,如果鼓轴34到达引导槽119的最内部分,处理盒20被完全地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上。如果处理盒2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分72上,鼓轴34的接地89在宽度方向上被压对抗在宽度方向上从接地安装部分88向内突出的接地线圈112。因此,感光鼓28被接地。
同时,显影辊38的显影辊电极95从向下方向的前侧(即,线圈绕线部分120被与显影辊电极95抵接的方向)对抗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宽幅部分127被压,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宽幅部分127从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向下被暴露,如图3所示。因此,在显影辊电极95内,显影偏压通过显影辊终端98、显影辊电线106和显影辊线圈107从高压发电基片80被施加。
如果显影辊电极95对抗线圈绕线部分120被压,线圈绕线部分120向上对抗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侧线圈臂122的偏转力被压,以使被稍微地向上移动,如图11所示。然后,线圈绕线部分120的上内表面从第一突起构件125的上表面被向上分离。
如图3和8所示,清洁构件电极93在宽度方向上对抗被向右侧壁的内部暴露的清洁构件线圈103的另一侧臂被压。因此,在清洁构件电极93中,清洁偏压通过清洁构件终端、清洁构件电线102和清洁构件线圈103从高压发电基片80被施加。
栅极91在宽度方向上对抗向右侧壁70的内部暴露的栅格线圈105的另一侧臂被压。因此,在栅极91中,栅格偏压通过栅格终端97、栅格电线104和栅格线圈105从高压发电基片80被施加。
进一步,放电电线电极90在宽度方向对抗向右侧壁70的内部暴露的放电电线圈109的另一侧臂被压。因此,在放电电线电极90中,高电压通过放电电线终端99、放电电线108和放电电线线圈109从高压发电基片80被施加。
转印辊电极92在宽度方向对抗固定在右侧壁70的内部表面的转印板弹簧111的前端部分被压。因此,在转印辊电极92中,转印偏压通过转印辊终端100、转印辊电线110和转印辊板弹簧111从高压发电基片80被施加。
3、本形态的作用
在上述激光打印机1中,电线侧线圈臂121和锁紧钩线圈臂122分别被第二突起构件126和线圈锁紧钩123支撑,从而显影辊线圈107的线圈绕线部分120对抗右侧壁70中的显影辊电极95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被压。即,线圈绕线部分120在线侧绕线臂121和锁紧钩侧绕线臂122被支撑的状态下对抗显影辊电极95被压。因此,与当线圈绕线部分120在仅有其一端被支撑的状态下摆动相比,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向上和向下摆动范围能够被减少。结果,需要放置线圈绕线部分120的突出区域能够被减少,这使得有可能达到被设置有显影辊线圈107的激光打印机1的小型化。
在显影辊线圈107中,导电电线绕线圈绕线部分120被缠绕两匝以上。因此,有可能在宽度方向上扩大与显影辊电极95的接触面积,如图12所示。因此,面对宽幅部分127的窄边部分135,其与显影辊电极95抵接,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能够被阻止在宽度方向上被倾斜。结果,有可能阻止线圈绕线部分120在宽度方向上的倒下。
在线圈绕线部分120中,宽幅部分127被形成具有大于窄幅部分135的宽度,并且显影辊电极95对抗宽幅部分127被压。因此,即使当绕线被执行同样的匝数,与当显影辊电极95对抗窄幅部分135被压时相比,与显影辊电极95的接触面积能够被扩大而不增加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匝数。因此,有可能可靠的阻止线圈绕线部分120在宽度方向上的倒下。
在处理盒20被安装前,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向下运动被第一突起构件125调节,线圈绕线部分120被宽松安装到第一突起构件125。因此,线圈绕线部分120在适当的接触位置上抵抗显影辊电极95被压。进一步,当处理盒20被与主体外壳2附加或分离时,线圈绕线部分120能够被阻止在处理盒20中与不是显影辊电极95的部分抵接。
特别的,第一突起构件125设定线圈绕线部分120的向下移动范围,从而线圈绕线部分120的被暴露部分的向上或向下方向的暴露长度X,其从显影辊电极安装部分86被暴露到引导槽119的内部的,小于感光鼓28的鼓轴34的外部直径Y。因此,当处理盒20被安装时,有可能阻止鼓轴34在显影辊电极95对抗线圈绕线部分120被压前被安装到线圈绕线部分120内。即使当处理盒20被分离时,有可能阻止鼓轴34在显影辊电极95被从线圈绕线部分120分离后被安装到线圈绕线部分120。
在显影辊线圈107的电线侧线圈臂121中,支撑绕线部分128被设置在自由端部并且被外部安装到第二突起构件126中,因而支撑电线侧线圈臂121。因此,向与第二突起构件126的突出方向(宽度方向)垂直的每个方向的电线侧线圈臂121的运动被调节,从而线侧绕线臂121被定位。因此,线圈绕线部分120能够可靠的对抗显影辊电极95被压。
在第二突起构件126中,电线绕线部分136被放置以致在第二突起构件126的自由端部侧与支撑绕线部分128接触。因此,在第二突起构件126的突出方向上向第二突起构件126的自由端侧的支撑绕线部分128的运动被调节,从而支撑绕线部分128被定位。因此,线圈绕线部分120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对抗显影辊电极95被压。
在显影辊线圈107的电线侧线圈臂121中,第一L形部分129和第二L形部分130在其自由端部被设置。电线侧线圈臂121被线圈锁紧钩123支撑,从而其与前侧的分离被第一和第二L形部分129和130调节,而其向宽度方向的运动被线圈锁紧钩123调节。因此,当电线侧线圈121同线圈锁紧钩123接合时,显影辊107能够简单而可靠的被支撑,同时线圈绕线部分120被精确的定位。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电力供应接受构件;
外壳,该外壳包括用于可分离地容纳所述处理盒的容纳部分;和
电力供应构件,该电力供应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分中且与被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抵接,该电力供应构件包括导电电线和两个臂,其中导电电线包含有绕线部分且两个臂具有从所述绕线部分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导电电线,
其中,所述容纳部分设置有分别地支撑两个臂的支撑部分,以使得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被抵接到绕线部分,且所述导电电线在绕线部分中被缠绕多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分包括:
宽幅部分,被放置在分别与各臂接续的绕线部分的两个端部分之间;和
窄幅部分,该部分被放置以便沿圆周方向***宽幅部分,窄幅部分的匝数小于宽幅部分,
其中宽幅部分与电力供应接受构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分设置有调节部分,该调节部分被***绕线部分以相对于被安装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调节绕线部分的移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一个臂的一个支撑部分沿着与绕线部分内的导电电线的重叠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并且
所述一个臂在被缠绕在所述一个支撑部分上时被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线部分,该配线部分连接到电力供应构件以从电源向电力供应构件馈送偏压,
其中,所述配线部分具有与所述一个臂接触的连接部分,并且
所述连接部分被布置于相对一个臂邻近于所述一个支撑部分的自由端部一侧中的所述一个臂上,并且当被缠绕在所述一个支撑部分时被支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另一臂的另一个支撑部分被形成为其在与绕线部分内的导电电线的重叠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横截面是L形,和
所述另一臂在与所述另一个支撑部分接合的同时被支撑,从而在与所述绕线部分内的导电电线的重叠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另一臂的移动被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置有轴部分,该轴部分相对于电力供应接受构件,与位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中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沿相同的方向突出,
所述容纳部分设置有在处理盒被附加和分离时,用于引导轴部分的附加和分离的引导槽,
绕线部分被放置,以面对引导槽的内部,并且
在所述绕线部分相对于被安装的处理盒的电力供应接受构件抵接的方向上,所述绕线部分中面对引导槽的内部的部分比所述轴部分的直径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包括显影剂被携带其上的辊部分和辊轴,所述辊轴放置在辊部分的中心并且支撑辊部分;以及
感光鼓,包括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柱状部分和鼓轴,该鼓轴放置在感光柱状部分的中心并且支撑感光柱状部分;静电潜像通过供应携带在辊部分上的显影剂被显影,
其中轴部分是鼓轴,并且电力供应接受构件被电力地连接到辊轴,并且是平行于辊轴的轴端部延伸的导电轴部分。
CNB200610095917XA 2005-06-24 2006-06-23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8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85440A JP4277220B2 (ja) 2005-06-24 2005-06-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5440 2005-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6734A CN1936734A (zh) 2007-03-28
CN100462868C true CN100462868C (zh) 2009-02-18

Family

ID=3756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59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868C (zh) 2005-06-24 2006-06-23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50878B2 (zh)
JP (1) JP4277220B2 (zh)
CN (1) CN1004628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6568B2 (ja) * 2005-06-29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07588B2 (ja) * 2007-03-27 2012-08-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9096B2 (ja) * 2007-10-31 2012-10-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高圧接点端子台
JP4577377B2 (ja) * 2008-02-26 2010-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937B2 (ja) 2009-03-17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7935B2 (ja) * 2010-06-07 2014-12-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2300B2 (ja) 2011-05-31 2014-0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603B2 (ja) 2013-06-07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9195165B2 (en) * 2014-01-06 2015-11-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6662837B (zh) * 2014-10-07 2020-03-10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6445864B2 (ja) * 2014-12-25 2018-1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4122B2 (ja) * 2015-01-22 2018-0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2144B2 (ja) * 2015-05-27 2018-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6006A (ja) * 2016-09-29 2018-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給電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8424B2 (ja) * 2017-04-20 2018-11-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660A (ja) * 2017-05-17 2018-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01218A (ja) * 2017-12-01 2019-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センサ装置
JP2020160170A (ja) * 2019-03-25 2020-10-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端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4030A (ja) * 1996-08-30 1998-03-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097906A (en) * 1997-02-14 2000-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in assembly connector and 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cartridge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able with the main assembly connector
US20050069338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H1274H (en) 1991-03-29 1994-01-04 Shell Oil Company Polypropylene-polybutylene heat sealable laminated packaging film with improved optics
JP3184643B2 (ja) 1991-12-20 2001-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とそれを装着し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バイアス電圧伝達部材
US5283619A (en) * 1991-12-20 1994-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same
JP3236066B2 (ja) 1992-04-27 2001-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帯電部材の軸受
JPH0943939A (ja) 1995-08-02 1997-02-14 Canon Inc 帯電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768660A (en) * 1995-08-02 1998-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116820B2 (ja) 1996-05-22 2000-12-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接点電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H10207183A (ja) 1997-01-28 1998-08-07 Canon Inc 電圧印加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289A (ja) 1999-11-25 2001-06-08 Sharp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4030A (ja) * 1996-08-30 1998-03-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097906A (en) * 1997-02-14 2000-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in assembly connector and 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cartridge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able with the main assembly connector
US20050069338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50878B2 (en) 2008-11-11
JP2007003925A (ja) 2007-01-11
CN1936734A (zh) 2007-03-28
US20060291893A1 (en) 2006-12-28
JP4277220B2 (ja)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868C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613414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ria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72345C (zh)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102109792B (zh) 显影盒
CN101614987B (zh) 显影盒
CN102063044B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2200728B (zh) 显影盒
AU20092336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24072A (zh) 处理盒、显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00373267C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2924592Y (zh) 成像装置
CN10329393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0573365C (zh)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10A (zh) 设有线圈形电极构件的盒
CN101211134A (zh)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CN103135406B (zh)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0410818C (zh) 显影剂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00511012C (zh)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4820354A (zh) 成像设备
JP42929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8889B (zh) 接地结构、纸张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68025A (zh) 显影装置和安装显影装置的方法
JP4345028B2 (ja) 転写装置、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