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110C -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8110C
CN100458110C CNB2004100786275A CN200410078627A CN100458110C CN 100458110 C CN100458110 C CN 100458110C CN B2004100786275 A CNB2004100786275 A CN B2004100786275A CN 200410078627 A CN200410078627 A CN 200410078627A CN 100458110 C CN100458110 C CN 1004581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uffler
muffler body
mentioned
ta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86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3587A (zh
Inventor
河野拓治
藤本幸冬
高田康弘
五十岚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1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1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排气消音器具有消音器主体和从该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向后方伸出的尾管,在利用消音器罩覆盖该消音器主体的外面的一部分的摩托车上,消音器罩和消音器主体在外观上具有整体感,外观感觉良好,并且可以确保侧部罩和消音器主体的外侧之间具有充分的间隙。消音器罩(C)由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构成,该侧部罩(Cs)至少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横截面呈圆弧形状;该后部罩(Cr)与上述侧部罩(Cs)的后端部形成一个整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并且尾管(P)穿过该后部罩(Cr)。将该尾管(P)偏置在相对于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外侧,以使该侧部罩(Cs)和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s)在该消音器主体(Mm)的最外侧为最大,并且尾管(P)穿过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的位置。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其中配置在后轮旁边的排气消音器具有消音器主体和从该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向后方伸出的尾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上述的摩托车上,用固定在消音器主体上的消音器罩覆盖住消音器主体外面的一部分,即其外表面的外侧和后端面的一部分。(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8182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构造中,因为消音器罩只覆盖消音器主体后端面极小一部分,尾管从后端面直接露出,所以当从后方或斜后方看消音器罩和消音器主体时,外观上没有整体感,即相互之间作为个别的零件被明确地分离区别开来,存在外观不够良好的问题。而且,利用消音器罩不能很好地覆盖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特别是尾管的周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解决过去构造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在上述摩托车中,配置在后轮旁边的排气消音器具有消音器主体和尾管,该尾管从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向后伸出,利用固定在该消音器主体上的消音器罩覆盖上述消音器主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消音器罩由侧部罩和后部罩构成,上述侧部罩至少覆盖消音器主体的外侧面,横截面为圆弧形状;上述后部罩与该侧部罩的后端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并且尾管穿过该后部罩,将该尾管偏置在相对于消音器主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外侧,以使上述侧部罩与消音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在该消音器主体的最外侧为最大,并且尾管穿过后部罩的大致中心的位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特征的基础上,上述侧部罩至少留下位于通过消音器主体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的外侧、且通过同一纵向中心线的水平面的上侧的与消音器主体外表面相对应的区域,内侧部分被切去。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特征基础上,上述侧部罩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可以插拔地结合在上述消音器主体的外侧面上,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同时在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另一侧偏移的位置用螺栓紧固住。并且上述侧部罩的上部用螺栓紧固在上述消音器主体的上面。
根据以上各项技术方案的发明,消音器罩由横截面呈圆弧状的侧部罩和后部罩构成,上述侧部罩至少覆盖消音器主体的外侧面;上述后部罩与该侧部罩的后端部形成一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并且尾管穿过该后部罩。将该尾管偏置在相对于消音器主体纵向中心线的外侧,以使该侧部罩与消音器主体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在该消音器主体最外侧为最大,并且尾管穿过后部罩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因此从后方或者斜后方看排气消音器和消音器罩时,因为消音器主体大致全部的后端面和外侧面分别被消音器罩的后部罩以及侧部罩大范围地覆盖,并且尾管从其后部罩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即大致同心的样子)伸出,所以从整体上看消音器罩和消音器主体在外观上具有整体感,外观上感觉良好,可以提高其商品性,并且可以确保侧部罩与消音器主体之间具有充分的间隙。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侧部罩至少留下位于通过消音器主体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的外侧、且通过同一纵向中心线的水平面的上侧的与消音器主体外表面相对应的区域,内侧部分被切去,所以即使采用上述提高与消音器主体外观上有整体感的消音器罩,也可以确保消音器主体具有充分的散热性。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侧部罩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可以插拔地结合在消音器主体的外侧面上,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同时在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另一侧偏移的位置用螺栓紧固住,并且侧部罩的上部用螺栓紧固在消音器主体的上面,因此可以减少螺栓的安装个数而将侧部罩稳定坚固地固定支承在消音器主体上,并且通过在螺栓拧入前进行上述的卡紧,就可以容易地进行侧部罩对于消音器主体的定位,具有良好的组装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摩托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2所示为排气消音器的一部分的剖面平面图(图1箭头2方向视图的放大图)。
图3所示为图2的箭头3方向的视图。
图4所示为图2的箭头4方向视图的放大图。
图5所示为图2的5-5线的截面放大图。
图6所示为消音器罩的单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图1~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1为摩托车的整体侧面图,图2为排气消音器的一部分的剖面平面图(图1箭头2方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为图2的箭头3方向的视图,图4为图2的箭头4方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为图2的5-5线的截面放大图,图6为消音器罩的单体立体图。
首先在图1中,在摩托车的车体构架F上安装有发动机E及其进、排气***和燃料箱T以及从该燃料箱T向发动机一侧运送燃料的燃料供给***等。在该车体构架F的前端部分通过前轮叉1支承着前车轮Wf,并且支承后车轮的Wr的摇臂SA可以上下摇动地轴支连接在同一构架F的大致中央的下部,在该摇臂SA和车体构架F之间安装着后缓冲器R。
上述车体构架F具有前导管H、下管DT、主构架MF、座管ST和后管BT,上述前导管H可以转换方向地支承着前轮叉1;上述下管DT从该前导管H向下方延伸,并通过发动机E的前侧;上述主构架MF从上述前导管H处稍稍向后下方倾斜地向后方延伸,通过发动机E的上侧以及后侧,向下方延伸;上述座管ST的前端与上述主构架MF的中间部分连接成一体,其后端侧向后方延伸;上述后管BT将该座管ST的中间部分和主构架MF的后部连接成一体。发动机E连接支承在该主构架MF后部和下管DT的下部之间,双人型座位S和安装后防护板8的后盖9被支承在座管ST上。跨过主构架MF配置的燃料箱T的底部被支承在主构架MF的上部。
脚踏板架3被整体地连接在车体构架F的适当地方(图示实施例中为主构架MF的下部),在该脚踏板架3的前部安装有后座乘客放脚用的脚踏板4,另外用于支承下述的排气消音器M的消音器支承托架3a与该脚踏板架3形成一体。在车体构架F上分别可以拆装地安装有侧罩7和下部罩5,上述侧罩7覆盖座位S的前部正下方和燃料箱T正下方的车体空间的侧部;上述下部罩5覆盖发动机E的正后方的车体空间的侧方。
具有汽化器6的进气管IP从发动机E的气缸盖CH的后面向后方伸出,空气净化器A被连接在其上游端部。排气管EX从该气缸盖CH的前面向前方伸出,该排气管EX在下管DT附***缓地向后方折回经过发动机E的下侧向后方延伸。在后车轮Wr的右边稍微向后上方倾斜的排气消音器M被连接在该排气管EX的后端部。外观良好地覆盖住上述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和后端面的消音器罩C可以拆装地被安装在上述排气消音器M上。
下面参照图2~图6,说明排气消音器M以及消音器罩C的具体构造。排气消音器M具有基本上形成圆筒状的消音器主体Mm和从该消音器主体Mm封闭的后端面向后方伸出的尾管P。该消音器主体Mm的前端部分形成头部细的锥形状,其开口前端与上述排气管EX的下游端部连成一体。并且消音器支板12的基端部被整体结合(图示实施例中通过焊接)在消音器主体Mm外表面的上部靠近其前端并且靠近内侧的位置,该支板12的头部向上方延伸,其前端部分与上述脚踏板架3前端的消音器支承托架3a之间夹着弹性物件13,利用螺栓14和螺母N螺紧。
消音器罩C利用耐热性合成树脂整体成型,由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上面以及外侧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的侧部罩Cs和与该侧部罩Cs的后端部形成一个整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的后部罩Cr所构成,从而在该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之间不形成接缝,外观感觉良好。
前后间隔排列的多个螺母N′利用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在消音器主体Mm的上面,由外面下沉的平坦的安装座15以及螺栓插孔16分别与这些螺母N′相对应地被设置在侧部罩Cs的上侧壁上。从而利用通过该螺栓插孔16螺进螺母N′的螺栓14′可以将侧部罩Cs的上侧壁连接在消音器主体Mm的上面。
在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前端向后方伸出的弯钩片17被固定在其前后中间的向一侧(图示实施例中向后侧)偏移的位置(图示实施例中在后端附近的位置),螺母N″被固定在向另一侧(图示实施例中向前侧)偏移的位置(图示实施例中在前端附近的位置)。并且相对于该弯钩片17可以沿前后方向插拔地结合的配合雌部18对应于这些弯钩片17被整体地设置在侧部罩Cs的内侧面,另外,由外面下沉的平坦的安装座19以及螺栓插孔20对应于螺母N″被设置在侧部罩Cs的外侧壁上。从而在将弯钩片17***配合雌部18的状态下,如果将螺栓14″通过螺栓插孔20螺入螺母N″中,就可以将侧部罩Cs的外侧壁结合在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上。
如图5所示可知,侧部罩Cs的横截面圆弧形设定为比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的圆弧形的曲率半径大,并且前者的圆弧形在与消音器罩C的消音器主体Mm组合的状态下,对于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只向外侧(图5的右侧)偏置规定的偏置量ε。
侧部罩Cs至少留下位于通过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铅垂面的外侧、并且通过同一纵向中心线L的水平面的上侧的与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区域(在图示实施例中,留下分别在该区域下侧以及内侧(图5中的左侧)稍微扩大的区域),内侧部分被切去,在图上用参照符号X表示其切去部分。
后部罩Cr形成将侧部罩Cs的圆弧面作为外周圆弧的一部分的圆盘状,在该后部罩Cr的外周边缘,整体形成向前圆弧状凸缘f,据此,后部罩Cr和消音器主体Mm之间形成配合状态,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部较浅地嵌入该后部罩Cr的扁平的内部空间中。
并且在后部罩Cr的后面,在其外圆周处形成环状的倒角部r,并且在其中心部位形成浅的圆形凹槽10。在该圆形凹槽10的底部形成让尾管P穿过而向后方伸出的尾管插孔10a,该尾管插孔10a位于圆盘状的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的位置。
穿过该管插孔10a的尾管P,以规定的偏移量ε偏置固定在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壁上相对于该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外侧(图5中的右侧)。该尾管P相对于消音器主体Mm的偏移量ε以及偏置方向与后部罩Cr的圆弧状态的上述偏移量ε以及偏置方向相同,如果如此偏置配置尾管P,那么侧部罩Cs和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s在消音器主体Mm的最外侧为最大,而且随着从该最外侧靠向最内侧部分而逐渐减小,并且尾管P就可以以大致同心的状态穿过位于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位置的上述管插孔10a。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发动机E运转的状态下,排气消音器M的消音器主体Mm因为排气的热量而变成高温,该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以及外侧面又被消音器罩C外观良好地覆盖着。
图示实施例的消音器罩C由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构成,上述侧部罩Cs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上面以及外侧面,横截面为圆弧形状;上述后部罩Cr与该侧部罩Cs的后端部形成一个整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并且尾管P穿过该后部罩Cr。该尾管P对于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按规定的偏移量ε向外侧偏置配置,以使上述侧部罩Cs和消音器主体Mm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s在该消音器主体Mm的最外侧为最大,而且随着从最外侧靠向最内侧部分而逐渐减小,并且尾管P穿过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因此当人们从后方或者斜后方向下看排气消音器M以及消音器罩C时,就可以看到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的大致全部和上面以及外侧面分别用消音器罩C的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大范围地覆盖,并且尾管P从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即大致同心的样子)伸出来,所以感觉上消音器罩C和消音器主体Mm在外观上是一个整体,外观感觉良好。并且在侧部罩Cs和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之间,可以确保径向具有充分的间隙s,从而有效地抑制侧罩C和消音器主体Mm的温度的上升。
侧部罩Cs至少留下位于通过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铅垂面的外侧、且通过同一纵向中心线L的水平面的上侧的与消音器主体Mm外表面相对应的区域(即图示实施例中,留下分别该区域的下侧以及内侧(图5中的左侧)稍微扩大的区域),内侧部分较大地被切去,据此尽量减少消音器主体Mm被消音器罩C(特别是侧部罩Cs)覆盖、隔热的区域,可以充分确保其散热面积。并且即使存在这种侧部罩Cs上较大地被切去的部分X,因为人们通常是从车辆后方或者斜后方向下看的,它仍可以确保消音器主体Mm具有充分的散热面积,同时又能对排气消音器M进行效果很好地覆盖。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展示了将作为支承消音器的物件的脚踏板架3结合在主构架MF上,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作为支承消音器的物件的脚踏板架或者消音器支承托架支承在主构架MF以外的车体构架的适当地方(例如后管BT和座管ST等),或者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构架的车载零件和发动机主体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展示了利用耐热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消音器罩C,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耐热材料(例如金属板、隔热材料等)形成消音器罩C,或者利用适当组合这些材料(例如层叠)而形成。在上述实施例中,展示了将消音器罩C的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作成一个整体,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分别形成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然后再相互结合成一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消音器罩C的侧部罩Cs的前端在消音器主体Mm的前端较细、形成锥状的锥部的后端附近的位置结束,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下构成,将侧部罩Cs的前端沿着上述锥部的外表面延伸到上述锥部的前端,充分覆盖该锥部的外侧面以及上面。

Claims (5)

1.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在上述摩托车中,配置在后轮(Wr)旁边的排气消音器(M)具有消音器主体(Mm)和尾管(P),该尾管(P)从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向后伸出,利用固定在该消音器主体(Mm)上的消音器罩(C)覆盖上述消音器主体(Mm)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消音器罩(C)由侧部罩(Cs)和后部罩(Cr)构成,上述侧部罩(Cs)至少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横截面为圆弧形状;上述后部罩(Cr)与该侧部罩(Cs)的后端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大致全面覆盖消音器主体(Mm)的后端面,并且尾管(P)穿过该后部罩(Cr),
将该尾管(P)偏置在相对于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外侧,以使上述侧部罩(Cs)与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之间直径方向的间隙(s)在该消音器主体(Mm)的最外侧为最大,并且尾管(P)穿过后部罩(Cr)的大致中心的位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部罩(Cs)至少留下位于通过消音器主体(Mm)的纵向中心线(L)的铅垂面的外侧、且通过同一纵向中心线(L)的水平面的上侧的与消音器主体(Mm)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区域,内侧部分被切去。
3.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部罩(Cs)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可以插拔地结合在上述消音器主体(Mm)的外侧面上、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同时在向其前侧与后侧中的另一侧偏移的位置用螺栓(14″)紧固住,并且上述侧部罩(Cs)的上部用螺栓(14′)紧固在上述消音器主体(Mm)上面。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部罩还至少留下位于水平面上侧的、通过消音器主体的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与消音器支柱的面之间的区域。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部罩的后面的中心部形成圆形凹槽,并且在该圆形凹槽的底部设置穿过尾管的尾管插孔。
CNB2004100786275A 2003-09-30 2004-09-14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1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1151A JP4154307B2 (ja) 2003-09-30 2003-09-30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マフラカバー構造
JP341151/2003 200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3587A CN1603587A (zh) 2005-04-06
CN100458110C true CN100458110C (zh) 2009-02-04

Family

ID=3453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6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110C (zh) 2003-09-30 2004-09-14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54307B2 (zh)
CN (1) CN10045811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7690B2 (ja) * 2005-06-27 2011-02-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排気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09108824A (ja)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315072B2 (ja) * 2009-01-30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消音器カバー
JP5783795B2 (ja) * 2011-05-20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マフラー構造
JP5827595B2 (ja) * 2012-05-18 2015-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マフラー装置
JP2014070580A (ja) * 2012-09-28 2014-04-2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6145310B2 (ja) 2013-05-22 2017-06-0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管サイドカバー
CN104712409B (zh) * 2015-02-11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支架总成
WO2019021540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マフラーカバー構造
WO2021059431A1 (ja) * 2019-09-26 2021-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9519A (ja) * 1992-01-31 1993-08-2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補機類支持構造
JPH0828242A (ja) * 1994-07-12 1996-01-30 Calsonic Corp 消音器装飾部材
CN1264786A (zh) * 1999-02-24 2000-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保护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9519A (ja) * 1992-01-31 1993-08-2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補機類支持構造
JPH0828242A (ja) * 1994-07-12 1996-01-30 Calsonic Corp 消音器装飾部材
CN1264786A (zh) * 1999-02-24 2000-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保护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54307B2 (ja) 2008-09-24
CN1603587A (zh) 2005-04-06
JP2005105959A (ja)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7736B2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same
US9919756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0458110C (zh) 摩托车的消音器罩的构造
US8500169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7407215A (zh) 机动两轮车
US9505460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3735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ップ周辺構造
US8336662B2 (en) Motorcycle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US20170057338A1 (en) Side cover body for motorcycle
JP201319362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628852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09241901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2007085235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マフラー
US20100230204A1 (en) Exhaust device for engine
JP2008155671A (ja) 自動二,三輪車
US8622168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structure including a resonator provided to an exhaust pipe
JP200920280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および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取付け構造
CN10200139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下罩结构
US8607916B2 (en) Vehicle shroud
JP5864490B2 (ja) マフラー構造
JP5585213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通路構造
JP3155302U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7030829A (ja) 低床式車両
JP2005138820A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