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4595C -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4595C
CN100424595C CNB2004800189836A CN200480018983A CN100424595C CN 100424595 C CN100424595 C CN 100424595C CN B2004800189836 A CNB2004800189836 A CN B2004800189836A CN 200480018983 A CN200480018983 A CN 200480018983A CN 100424595 C CN100424595 C CN 1004245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ptfe
tubular fluororesin
fluororesin article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8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6778A (zh
Inventor
大山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Gore T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Gore T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Gore Tex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Gore Tex Inc
Publication of CN181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45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45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9Open-ended, self-supporting conduit, cylinder, or tube-type art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9Open-ended, self-supporting conduit, cylinder, or tube-type article
    • Y10T428/1393Multilayer [continuous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构成要素中含有聚四氟乙烯系氟树脂的管状物,最大壁厚在20μm以下,以满足下述(1)及/或(2)中的特性为特征的氟树脂管状物。(1)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均在900N/mm2以上。(2)圆周方向及管轴向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任一均在15N/mm2以上。将此氟树脂管状物作为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优异的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图像定影装置的构件较为理想的氟树脂管状物,和使用此氟树脂管状物的定影辊及定影带、以及具有这些定影辊和定影带的图像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图像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定影装置中,经过使感光鼓均匀地带电的带电工序、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用墨粉将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显影工序、将感光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材料上的转印工序、使复印材料和墨粉定影的定影工序,以及转印工序之后清洁感光鼓表面上残留墨粉的清洁工序等之后而形成图像。
近年,在电子图像方式的图像定影装置中,在实现有效地利用资源之外,还要求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确保高可靠性,削减运转成本。作为对策之一,探讨了通过使用蜡状墨粉省略向定影辊或定影带等定影构件表面提供脱模油的方法。但是,若停止供给脱模油,则会出现由于纸边和温度传感器的搭接而引起的定影构件的表层磨损的速度加快的问题。另外,随着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的高速化,对定影构件的负荷也增大,也因为以上理由确保定影构件的寿命变得困难。
特别是彩色图像定影时使用的软胶辊(定影辊),对于磨损的脱模剂(脱模油)的效果显著,由硅橡胶或氟树脂形成的软胶辊的表层,不供给脱模剂时,有时会进行数百张左右的打印就发生损伤和磨损。因此,如特公昭58-43740号公报和电子写真学会志,平成6年、第33卷、第1号、p.57~65中所记载,提出一种在心金的周围形成有硅橡胶弹性体的辊轴的最外层上,被覆具有耐磨损性的作为脱模层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管的定影构件。
但是,为了制得高画质的彩色定影图像,重要的是定影辊表面追踪记录纸表面的凹凸,均匀地接触未定影的墨粉图像全体。若定影辊表面不均匀接触,则在未定影的墨粉图像中产生墨粉熔融的程度的不均,产生定影图像的光泽不匀而降低画质。因为PFA等氟树脂,与硅橡胶或氟橡胶相比弹性率大,不易产生应变,难以追踪记录纸表面的凹凸。所以最外层用氟树脂构成时,重要的是尽量形成薄层使辊轴表面容易追踪记录纸表面的凹凸。
另外,为了高速进行彩色图像的图像定影,且降低消耗电力,优选将辊轴的热容量变小,还要求其热传导性良好。从此观点出发也希望最外层的氟树脂层尽量薄一些。
另一方面,作为图像定影装置,为了确保较长的定影辊隙(nip),也有使用定影带代替上述的定影辊的带式定影装置。这种定影带一般由薄金属或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带子上形成有脱模层,此种情况下,要求带子的热容量小为优选,另外要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因此,在此种定影带上作为脱模层形成氟树脂层时,重要的是要尽量形成为薄层。
一般情况下,作为定影辊或定影带的表层使用的氟树脂管状物,如上所述由PFA组成为公知。因为PFA能够熔融成形,由PFA制成的管的成形性能也好,虽然能够将管的壁厚降到30μm左右,但难以降到20μm以下。另外,通过熔融成形制成的PFA管的拉伸强度小,尤其是在圆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小。
因此,即使试验性地制出壁厚为20μm的PFA管,也会出现比设定的壁厚薄的情况,施加微小的载荷也会发生变形或破损。考虑此种情况,将此上述试验性制作的PFA管,例如作为定影辊的表层加工时的操作极其困难。另外,将此PFA管作为软胶辊型的定影辊的表层使用时,由于定影辊和其他的定影构件之间形成的辊隙部的定影辊表面的变形,PFA管自身发生塑性变形。由于塑性变形使定影辊的表层产生褶皱,存在定影图像中出现褶皱痕迹的问题。继而在将此PFA管作为定影辊的表层使用时,定影辊隙部分容易发生卡纸。若定影辊隙部分发生卡纸,则在卡纸上产生折叠,因负荷集中到这些折叠部分上,所以与折叠部分接触的定影辊表面的PFA管的表层上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
为了获到更高的画质,更加的节能,氟树脂脱模层(表层)的厚度被希望在20μm以下,但在这样的薄壁的氟树脂管中,没有作为定影辊表层的应具有的足够强度。
鉴于这些情况,本发明的发明者等,对使用了聚四氟乙烯(PTFE)的氟树脂管进行了开发。由于PTFE具有极其优异的耐热性和脱模性,是作为上述定影辊和定影带的最表层的理想材料。
PTFE的熔融粘度高,不能像一般的热塑性树脂那样进行熔融挤压成形。因此,通常将PTFE粉末和如石脑油、二甲苯的液状润滑剂均匀混合而成的膏状的混合物挤压成管状,再经过用萃取或者干燥去除的方法去除液状润滑剂,即通过所谓的膏状挤压法而成形。但是,采用膏状挤压法时,想要将管薄化时的挤压力变大,而产生厚度变化(厚度不均),外观恶化等,因此壁厚的薄化有限。特别是在外径为φ10mm以上的管子中,将管子的壁厚降到20μm以下极其困难。
另外,作为氟树脂管的制作方法,例如,在特开昭50-13636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薄壁氟树脂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金属线状体上涂敷、焙烧氟树脂涂料,使其形成皮膜之后,将此皮膜线状体至少拉伸到氟树脂皮膜与该线状体的结合性丧失为止,其后抽出金属线状体。但此方法中,存在难以制得均匀的壁厚,以及制得的管子的耐磨损性和强度非常低,表面的光滑性也不充分等问题。
另外,在特开平4-296332号公报中,公示了一种薄壁氟树脂管,其特征在于,由含有0.02~0.4重量%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或者全氟丙烯的变性PTFE组成,用壁厚尺寸除以内径尺寸的值为300以上。但此方法中,也存在随壁厚变薄气泡的产生和强度的低下越来越显著,实际上难以制造壁厚在20μm以下的管子,较大口径(例如内径在60mm以上)的管子的制造困难,以及因使PTFE变性导致的耐热性降低等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等也开发出了将极薄的PTFE薄膜卷绕层叠结合而成的薄壁氟树脂管状物,已经完成了专利申请(特愿2002-191221号)。在此氟树脂管状物中,不会发生气泡,能够将壁厚降到20μm以下,更能使拉伸强度在管子的圆周方向、轴方向上同样达到80N/mm2以上。所以,能够适合作为图像定影装置的定影辊和定影带的最表层使用。
通过本发明者等开发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达到了抑制上述试验性制得的壁厚为20μm程度的PFA管组成的表层上产生的表层褶皱、表层变形和表层破损。但是,即使是这种氟树脂管状物,例如在长时间运转图像定影装置时,也存在由上述PFA管组成的表层上产生上述问题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尚存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情况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作为定影辊或定影带的表层使用时,能够发挥优异的耐久性的氟树脂管状物,及使用此氟树脂管状物的定影辊和定影带,以及具有此定影辊或者此定影带的图像定影装置。
发明内容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而得到的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为在构成要素中含有聚四氟乙烯系氟树脂的管状物,最大壁厚为20μm以下。而且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存在以下条件,即满足下述(1)及/或(2)的特性。
(1)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均在900N/mm2以上。
(2)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任一均在15N/mm2以上。
(1)中的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均在900N/mm2以上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由在俯视的各个方向上,拉伸弹性模量也都在500N/mm2以上的氟树脂薄膜经2次以上的卷绕层叠而成。且(2)中的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任一均在15N/mm2以上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由在俯视的各个方向上,进行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也在20N/mm2以上的氟树脂薄膜经2次以上的卷绕层叠而成。
而且,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其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5μm以下,另外,上述管状物,优选在内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化学腐蚀处理或准分子激光处理。
另外,具有上述各种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辊及定影带,及具有此定影辊或此定影带的图像定影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还有,以下只要不进行特殊说明,将聚四氟乙烯系氟树脂简称为“氟树脂”。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表面粗糙度”,表示全部比照JISB 0601规定所要求的Ra(算术平均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将带状的氟树脂薄膜在心金上进行螺旋卷绕的方法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等将以前开发的特愿2002-191221号的具有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辊用于图像定影装置中,对如何抑制进行长时间运转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表层褶皱和表层变形、表层破损等进行不断探讨的结果,发现通过提高氟树脂管状物的圆周方向及管轴向的特定性质,能够达成上述效果,使本发明得以完成。
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最大壁厚为20μm以下,满足下述(1)及/或(2)的特性。
(1)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个均在900N/mm2以上(以下称为“特性1”)。
(2)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以下称为“5%拉伸应力”)任一个均在15N/mm2以上(以下称为“特性2”)。
本发明中,满足上述特性1(拉伸弹性模量)及特性2(5%拉伸应力)中的任何一方即可,优选为同时满足两个特性。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拉伸弹性模量、5%拉伸应力、以及拉伸强度(后述)等,是在使用ORIENTEC Co.,LTD制造的“RTC-1210A”,利用长方形的试验片(幅宽10mm),夹盘间距:50mm,试验速度:100mm/min的条件下实施拉伸试验而得到的数值。在实施氟树脂管状物的拉伸试验时,将该管状物切开制作试验片。
拉伸弹性模量Em(N/mm2)为从拉伸试验时得到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载荷始点立起的最初的直线部分开始,利用以下公式所求得的值。
Em=Δσ/Δε
“Δσ:直线上的两点间的原来(拉伸前)的平均截面面积引起的应力差,Δε:相同两点间的应变差”。
5%拉伸应力为拉伸试验时得到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载荷始点开始,将夹盘间距(50mm)伸展了5%的距离的点上的原来(拉伸前)的单位平均截面面积的应力。
若管轴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低于上述下限值,并且管轴向的5%拉伸应力也低于上述下限值,则将此氟树脂管状物用于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时,因为伴随送纸表层沿轴方向发生伸展,所以在圆周方向上容易出现表层褶皱。同样,若圆周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低于上述下限值,并且圆周方向的5%拉伸应力也低于上述下限值,则将此氟树脂管状物用于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时,因为伴随送纸表层沿圆周方向发生伸展,所以在管轴方向上容易出现表层褶皱。因此着眼于拉伸弹性模量时,在圆周方向和管轴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在900N/mm2以上,更优选在1000N/mm2以上。另外着眼于5%拉伸应力时,在圆周方向和管轴向的5%拉伸应力优选在15N/mm2以上,更优选在20N/mm2以上。
上述氟树脂管状物的厚度,最大壁厚为2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如上所述,用于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的氟树脂管状物,为了对应要求,需要达到壁厚的薄化。即,壁厚太大时在使用氟树脂管状物作为表层的定影辊和定影带中,难以追踪记录纸表面的凹凸,热容量也会变大。
另外,若氟树脂管状物的壁厚过小,则作为表层的强度变得不够充分,制造氟树脂管状物时,以及制造定影辊和定影带时的操作性受到损害。所以,氟树脂管状物的厚度,最大壁厚优选在2μm以上,更优选为4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
在本发明中的氟树脂管状物中,表面粗糙度(Ra)优选在0.5μm以下,更优选为0.4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下。通过如此形成表面粗糙度,能够提高印刷时墨粉的脱模性,抑制纸张上的对墨粉的压力不均,从而可以提高印刷图像的画质。
上述的氟树脂管状物,将氟树脂薄膜进行2次以上的卷绕层叠而形成。
为了制得满足特性1(拉伸弹性模量)的氟树脂管状物,可以使用在平面视的各个方向上拉伸弹性模量都在500N/mm2以上,优选在700N/mm2以上的上述的氟树脂薄膜。
另外,满足特性2(5%拉伸应力)的氟树脂管状物,通过使用在平面视的各个方向上5%拉伸应力为20N/mm2以上,优选为30N/mm2以上的上述的氟树脂薄膜而能够得到。
具有上述的拉伸弹性模量或者5%拉伸应力的氟树脂薄膜,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制得。
作为氟树脂薄膜使用的氟树脂,可以举例出聚四氟乙烯(PTFE)系的氟树脂。通过使用PTFE系氟树脂,在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之上,还能制得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耐热性、脱模性等的氟树脂薄膜。
作为PTFE系的氟树脂,具代表性的是PTFE(四氟乙烯聚合体),但如果氟树脂薄膜能够确保上述的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则四氟乙烯之外的单体共聚合形成的共聚合体,或在PTFE中混合其他的氟树脂形成的混合物亦可。
PTFE系的氟树脂具有一部分共聚合成分情况下作为四氟乙烯以外的单体,可以例举出:乙烯、氯三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偏二氟亚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乙烯系列的不饱和单体等。
另外,作为能够和PTFE混合的氟树脂,可以列举出聚全氟乙丙烯(FEP),乙烯-丙烯共聚物(ETFE)、聚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FA)、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等。
以下,以在PTFE系的氟树脂中,以特别理想的PTFE为例,对氟树脂薄膜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还有,PTFE系的氟树脂在上述的共聚合体和混合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后述的手法。
作为以PTFE为构成原料的氟树脂薄膜(以下,称为“PTFE薄膜”)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将PTFE棒材等薄削,即所谓切向进给切削的方法,但此方法难以得到厚度为20μm以下的薄膜。另外,也不容易将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控制在上述下限值以上。
如上所述,作为具有特性值的PTFE薄膜的形成法,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对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施加热压,挤出空孔使空孔率极小,或者加工成实质上不含空孔的构造的方法。
在此,所谓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是指将PTFE的细粉(结晶度90%以上)和成形助剂混合而成的膏状物加工成形,从该成形体中除去成形助剂之后,进行高温(在低于PTFE的熔点(大约327℃)的温度,例如300℃左右)高速延伸,再根据需要通过焙烧而成的制品。
延伸时,如果仅在MD方向(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制造时的纵向)或TD方向(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个轴向上延伸,可以制得单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如果在MD方向及TD方向的双轴向上延伸,可以制得双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
在单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中,节点(折叠结晶)在与延伸方向的直角上形成细岛状,仿佛连接节点一样原纤维(折叠结晶因延伸分解而被***的直链状的分子束)呈帘状在延伸方向上定位。另外,原纤维之间,以及被原纤维和节点所划出的空间形成空孔状的纤维质构造。另外,在双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中,原纤维呈放射状扩展,连接原纤维的节点呈岛状散布,由原纤维和节点所划出的空间形成多数存在的蜘蛛网状的纤维质构造。
在上述PTFE薄膜中,使用双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为原料。双轴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因在双轴方向(MD方向和TD方向)上被延伸,相对于单轴延伸片材各向异性小,且在MD、TD的任一方向上,也能够确保优异的特性(强度等)。在单轴延伸片材中,难以使TD方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达到氟树脂薄膜所要求的上述值以上。
在上述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中,其空孔率优选为5~95%,更优选为40~90%。另外,上述空孔率为根据JIS K 6885的规定测定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的表观密度ρ(g/cm3),以及构成此片材的PTFE的密度(2.2g/cm3)通过以下公式求出的值。
空孔率(%)=100×(2.2-ρ)/2.2
另外,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的理想厚度,虽然根据PTFE薄膜的要求厚度和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的空孔率而变动,但是,例如,优选在3~500μm,更优选为5~200μm。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以及氟树脂薄膜(PTFE薄膜)的厚度,为直读式厚度计(例如,TechnoLock公司制造的1/1000mm表度式厚度计)测定的平均厚度(在本体弹簧载荷之外不加载其他重量的状态下的测定值,下同)。
PTFE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能够通过调整制造上述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时的拉伸倍率和烧成条件来控制。为了确保PTFE薄膜的这些特性值,推荐将延伸倍率在MD方向和TD方向上都设为900~5000%,更优选为2500~5000%,且烧成温度设为370~385℃,更优选为375~380℃。烧成时间因烧成温度而异,但推荐时间为370℃时15~30分,385℃时为3~5分。上述延伸倍率,是将延伸前的PTFE成形体的长度设为100%时的值。
在从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制造PTFE薄膜时,首先,将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压缩(加压),制得压延片材(第1压缩工序)。此时的压缩温度如果低于PTFE熔点,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通常将其设定为低于1℃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低于100℃以上的温度。在压缩温度高于PTFE熔点的情况下,因PTFE薄膜的收缩变大所以为不优选。
第1加压工序中的压缩条件是,此工序后的压延片材的空孔率,在压缩前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的50%以下,更优选为在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在10%以下。压缩力,通常以承载计在0.5~60N/mm2,更优选为1~50N/mm2。作为此工序中使用的压缩装置,若是能够压缩片材的装置,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以砑光辊压机或压带机等,通过辊间或带间进行压缩的形式的装置为好。使用此种装置,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被夹进辊间或带间时,因为此片材内部和此片材的层间存在的空气容易被挤压出去,所以能够抑制PTFE薄膜上的孔隙(例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2000倍的倍率对表面进行观察而能够确认到的孔隙)和褶皱的发生。
其次,将第1压缩工序制备的压延片材在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压缩(加压)(第2压缩工序)。此时的压缩温度如果在PTFE熔点以上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通常设为高于1~10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高于20~80℃的温度。通过如此设定温度,能够提高PTFE薄膜的表面光滑性。另外,在放开压力时,希望将压缩温度冷却到比PTFE熔点低的温度。若在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下放开压力,则因为PTFE薄膜的收缩变大,另外容易形成褶皱,所以不为优选。
作为第2压缩工序中的压缩条件,制得的氟树脂薄膜的空孔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具体地说,一般将压缩力,以承载计,设为0.01~50N/mm2,更优选为0.1~40N/mm2。作为此工序中使用的压缩装置,如果是能够夹入片材进行压缩加工的装置,则不加以特别限制,但是最好使用能够进行一定时间的加热和加压的热压机和带压机。
另外,利用此方法制造本发明中的氟树脂管状物使用的氟树脂薄膜时,有可能残存少量的空孔,但在作为最终制品的氟树脂管状物中,在特性上不会发生问题的范围内允许残存空孔。具体地说,如上所述,即可以使残存5%以下,优选为1%以下的空孔。最优选为空孔率为0%的氟树脂薄膜。
另外,如果使用在压缩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的同时,施加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之后,在保持压力的状态下,能够冷却到PTFE熔点以下的装置,则能够在一次通过下制得氟树脂薄膜。根据此方法,从压缩开始时间起,即使对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施加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因为在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上所施加的压力被放开之前能够冷却到PTFE熔点以下的温度,所以在制造的氟树脂薄膜中基本不会发生收缩。例如,如果使用带压机,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在带间被压缩的状态下,施加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后,通过冷却到此熔点以下的温度,能够在抑制收缩的同时制造PTFE薄膜。另外,如果是带压机,在将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夹入带间时,因为片材内部和片材层间存在的空气被挤压出去,所以能够抑制所得的PTFE薄膜的上述程度的孔隙和褶皱的发生。而且因为此带压机能够连续生产PTFE薄膜,所以优选采用。
实施上述第1压缩工序时,为了减少PTFE薄膜的孔隙,优选将压缩操作分为2个阶段以上进行。
另外,在第2压缩工序中,使用热压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表面光滑的耐热性片材介于热压板和压延片材之间进行加热压缩。使用带压机时,也可以将表面光滑的耐热性片材介于压带和片材(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或者压延片材)之间进行加热压缩。作为耐热性片材,聚酰亚胺片材等为宜。根据此方法,能够使PTF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与耐热性片材的表面粗糙度(Ra)相等。因此,在热压机的热压板表面,及带压机的带表面不能形成光滑的情况下有效。
例如,将第2压缩工序中使用的热压机的热压板进行镜面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0.1μm以下,则能够不使用上述耐热性片材,而使PTF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μm以下。另一方面,即使在热压机的热压板的表面粗糙度(Ra)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表面粗糙度(Ra)在0.01μm以下的耐热性片材,则能够使PTF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达到0.01μm以下。
如果能将PTF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降到0.1μm以下,则能够将PTFE薄膜经过卷绕层叠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表面粗糙度(Ra)降到上述优选上限值以下。若PTF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上述上限值,则由于氟树脂管状物成形时的薄膜的收缩等,氟树脂管状物的表面粗糙度(Ra)会超过上述优选上限值。另外,将由表面粗糙度(Ra)超过上述上限值的PTFE薄膜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作为定影辊的表层材料使用时,由于底层弹性层等的影响,表层材料的表面会变得粗糙。
根据上述的热压法,能够容易地得到由切向进给切削法难以制造的PTFE薄膜(例如厚度在20μm以下)。例如,空孔率为80%,厚度为40μm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通过砑光辊(辊的温度为70℃),压延到空孔率2%,厚度12μm为止(第一压缩工序),其后,用带压机在压板温度为320~400℃,压力为10.0N/mm2,输送速度为0.5~2.0m/min,压延时间为0.5~10min的条件下进行压延(第2压缩工序),能够制得空孔率为0%,厚度为10μm的PTFE薄膜。还有,对于空孔率为85%,厚度为9μm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通过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加工,能够得到空孔率为0%,厚度为2μm的PTFE薄膜。
此外,在上述热压法中,从1张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可以得到单独的PTFE薄膜,另外,也能够使2~100张,优选为2~20张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层叠,而形成层叠PTFE薄膜。
如此制成的PTFE薄膜的厚度,在0.1μm以上,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在1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下。另外,此PTFE薄膜的比重在2.0以上,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面观察(倍率:2000倍),观察不到孔隙、气泡、纤维结构。而且此PTFE薄膜,通过目视其外观为均匀透明的薄膜,观察不到因孔隙、气泡、纤维结构的存在引起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和白筋等。
另外,通过此种方法,如上述的PTFE薄膜的氟树脂薄膜,在俯视的每一个方向上,都能够将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设在上述范围之内,但拉伸弹性模量和5%拉伸应力,没有必要在俯视的任一方向上进行测定,作为代替方法,可以通过在与MD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简称为“MD方向”),与TD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简称为“TD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测定而进行确认。
为了从如上述PTFE薄膜的氟树脂薄膜来制造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将此氟树脂薄膜进行卷绕层叠。卷绕层叠时的各层的结合,既可以采用热粘着法,也可以通过粘合剂层而进行的方法。
在热粘着法的情况下,例如,以金属制的圆柱(SUS等)为心金,在其周围以指定回数卷绕氟树脂薄膜后,在氟树脂的熔点以上加热烧成,使卷绕层叠的各层之间进行热粘着。之后通过取出心金,可以制得氟树脂管状物。
另外,在通过粘合剂层进行结合的方法中,将单面涂有粘合剂等的氟树脂薄膜,以涂有粘合剂的一面为内侧按指定的回数卷绕在心金的周围,根据需要加热,使卷绕层叠的各层间粘结。之后通过取出心金,可以制得氟树脂管状物。
在通过此方法制造的氟树脂管状物中,各层之间不会夹杂空气,各层形成完全结合的状态,其结合强度为剥离各层时的氟树脂薄膜产生凝聚破环的程度。
另外,通过事先在氟树脂薄膜的一面或两面上施加现有公知的电晕放电处理和化学腐蚀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等表面处理,在热粘着法的情况、或通过粘合剂层进行结合的方法实施加热的情况下,能够以更少的加热时间制得充分的层间结合强度,可以抑制氟树脂管状物的加热劣化。在氟树脂薄膜的两面施加这些处理可以大幅改善结合效果,但由于在氟树脂薄膜的外面施加处理,氟树脂薄膜的表面变得粗糙,氟树脂管状物的表面粗糙度(Ra)下降的情况下,推荐仅在氟树脂薄膜内面的结合部分进行处理。
另外,为了提高心金和氟树脂管状物的剥离性,优选通过砂喷加工等使心金的表面粗糙化。
卷绕的方法,如果是能够将氟树脂薄膜进行管状层叠的方法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例举像卷海苔的方法,以及将带状的氟树脂薄膜螺旋状卷绕的方法等。
将带状氟树脂薄膜螺旋状卷绕的方法,用图1进行说明。图1中,1表示带状氟树脂薄膜,2表示心金(心棒)。另外,3表示对于心金的卷绕的相当的长度。用此卷绕相当长度3除以心金2的外径成为卷绕的回数。
如图1所示,带状氟树脂薄膜1相对于心金2处于倾斜的状态而放置,此状态下通过在心金2上卷绕带状氟树脂薄膜1,能够制得将带状氟树脂薄膜螺旋卷绕形成的管状物。
另外,也可以将多张带状氟树脂薄膜顺序卷绕。例如,也可以在第1张的带状氟树脂薄膜在心金上卷绕1回以上之后,在此带状氟树脂薄膜之上,将第2张的带状氟树脂薄膜进行1回以上的卷绕形成的氟树脂管状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中,由于将氟树脂薄膜卷绕层叠而形成的关系,此管状物的外表面上存在氟树脂薄膜的端部,因此薄膜端部而产生段差。另外,氟树脂薄膜的卷曲始端部(前端)和卷曲末端部(终端)的位置,不是管状物的圆周方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下,以薄膜端部为界管状物的厚度会出现差值。
例如,在将氟树脂薄膜以“n~n+1”(n为1以上的整数)的卷绕次数进行卷绕的情况下,以形成管状物外面的最表面的氟树脂薄膜的端部为界,管状物的壁厚形成n层的领域(薄壁部分)和n+1层的领域(厚壁部分)。在氟树脂薄膜的前端部分和终端部分中,可以通过将管状物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完全对齐,而能够消除管状物的厚度差。但实际生产中有可能产生不均匀,引起氟树脂薄膜的前端部分和终端部分的位置偏离而产生上述的厚度差。
根据本发明者等的探讨,在上述厚度差大的情况下,在具有使用氟树脂管状物作为表层材料的定影辊和定影带的图像定影装置中,进行定影工序时,相当于此管状物的薄壁部的部分和厚壁部的部分之间的表面温度差变大,发现存在目视可以确认的产生在印刷图像上的色差和光泽差。
由此,本发明中,通过将氟树脂薄膜的卷绕次数设为2次以上,优选为3次以上,而减少氟树脂管状物中的上述厚度差。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少上述的相当于薄壁部的部分和相当于厚壁部的部分之间的表面温度差,使印刷图像上的色差和光泽差能够控制在目视不能确认的程度。氟树脂薄膜的卷绕次数的上限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00次,更优选上限为30次,进一步优选上限为20次。
另外,基于氟树脂薄膜端部的氟树脂管状物表面的段差,也会出现使印刷图像上产生线状痕迹的情况。为了抑制此线状痕迹的发生,在制造氟树脂管状物时,使用厚度薄的氟树脂薄膜效果较好。例如,如果使用厚度在20μm以下,优选在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的氟树脂薄膜,则能够显著减少印刷图像上产生的线状痕迹。例如,在使用厚度在2μm以下的氟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印刷图像上产生的线状痕迹用目视几乎观察不到。
另外,即使将氟树脂薄膜的厚度变薄,也可以通过增加卷绕次数将管状物的厚度提高一定程度,而能够确保定影构件(定影辊或者定影带)的寿命。例如,PTFE薄膜厚度为6μm,卷绕次数为3.5的PTFE管状物(壁厚:大约18~24μm),和PTFE薄膜厚度为1.7μm,卷绕次数为12.5的PTFE管状物(壁厚:大约20.4~22.1μm),几乎拥有同等的耐久性。但是,氟树脂薄膜的卷绕次数少的一方在制造成本上有利。如此,在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中,在决定其壁厚时,可以对氟树脂薄膜的厚度及卷绕次数进行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具体地说,在圆周方向、管轴向的任何一方中,其拉伸强度通常在80N/mm2以上,更优选在100N/mm2以上。另外,还拥有优异的光线透过率,例如,对于波长为500nm的光线,用分光光度计(例如,岛津制作所制造的“UV-240”)测定的透过率,优选为35~95%。光线透过率过低时,氟树脂薄膜中会含有孔隙,此时,由于孔隙的存在而使定影时产生热传导不均,引起墨粉的溶解不均匀。另外,光线透过率过低时,由于孔隙和表面褶皱的原因,管状物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会超过上述上限值。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墨粉的脱模性和向纸上的墨粉的压力不均,有可能会引起画质降低。
考虑到作为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材料的用途,在上述氟树脂管状物的内面,优选进行用于提高结合性的表面处理。作为如此的表面处理可以例举出现有公知的电晕放电处理、化学腐蚀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等。例如,用TETORA H(铁氟龙表面处理液)(润工社制造)对氟树脂管状物的内面进行化学腐蚀处理后,可以按照常法作为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使用。这种情况下,施加有化学腐蚀的一面,有时会发生着色和微小的裂缝,但作为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使用没有妨碍。
相对于定影辊的转动方向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的安装方向,有2种,即按照从厚壁部分向薄壁部分的顺序进入到辊隙部的方向,和从薄壁部分向厚壁部分的顺序进入到轴隙部分的方向。在印刷图像上产生的线纹痕迹,和定影辊表层的薄壁部分和厚壁部分对应的色差、光泽差等发生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方向上的程度都大致相同,但是从对于表层剥离的有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从厚壁部分向薄壁部分的顺序进入到轴隙部分的安装方向。
因为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的厚度为规定的厚度以下,同时也满足规定的拉伸弹性模量及/或规定的5%拉伸应力,所以在作为能够制得高画质和减少消耗电力的图像定影装置的定影辊和定影带的表层材料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提供高度抑制表层褶皱和表层变形、表层破裂的发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氟树脂管状物。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内容,在不脱离前、后述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的变更实施,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制作例1氟树脂薄膜的制备>
制作例1-1
将PTFE细粉(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的Fluon-CD123)按照常法,制造出厚度0.2mm、宽度150mm的未烧成带。即,采用了在PTFE细粉中混合成形助剂作成膏状,将其挤出、辊轴压延后,将成形助剂干燥去除的方法。
用双轴延伸机将此未烧成带,在延伸温度为300℃,延伸速度50%/秒的条件下,首先沿MD方向进行20倍(1900%)的延伸,其次再在TD方向上延伸26倍(2500%)。再在固定四边的状态下,在375℃下进行15分钟的烧成,制成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空孔率:80%、厚度:7.5μm)。
使用砑光辊压机,将上述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在轴温70℃、线压8N/mm2、传送速度6.0m/min的条件下压缩(第1压缩工序),制得空孔率为2%、厚度为1.7μm的白浊色的压延片材。将此压延片材夹在2张聚酰亚胺膜(宇部兴产公司制造的(Upilex20S))之间,用热压机在压板温度400℃、承载10N/mm2的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热压之后,保持60分钟承载不变冷却至室温(第2压缩工序),制得PTFE薄膜。制备的PTFE薄膜的构造及特性如表1所示。
制作例1-2
在将制造延伸多孔质PTFE薄膜时的延伸倍率变更为MD方向为10倍(900%),TD方向为15倍(1400%)之外,以与制作例1-1相同的方法制造出PTFE薄膜。制得的PTFE薄膜的构造及特性如表1所示。
制作例1-3
由PTFE细粉(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的“FluonCD123”),和制作例1-1同样,制造出厚度0.1mm、宽度150mm的未烧成带。用双轴延伸机将此未烧成带在延伸温度为300℃、拉伸速度为20%/秒的条件下,首先沿MD方向进行15倍(1400%)的延伸,其次沿TD方向进行15倍(1400%)延伸。再在固定四边的状态下,在360℃下进行5分钟的烧成,制得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使用制备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与制作例1-1相同的方法制造出PTFE薄膜。此PTFE薄膜的构造及特性如表1所示。
制作例1-4
使用双轴延伸机及其将与制作例1-1相同方法制造的未烧成带在延伸温度为300℃、延伸速度为50%/秒的条件下,首先沿MD方向进行14倍(1300%)的延伸,其次沿TD方向进行35倍(3400%)延伸。再在固定四边的状态下,在360℃下进行5分钟的烧成,制得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用制备的延伸多孔质PTFE片材,与制作例1-1相同的方法制造出PTFE薄膜。此PTFE薄膜的构造及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C20048001898300191
表1中的“斜向”表示与MD方向相对+45°的方向。
<制作例2氟树脂管状物的制备>
制作例2-1
在制作例1-1中制得的PTFE薄膜的单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条件:50W/m2·min)。其后,将此PTFE薄膜卷绕在心金(SUS304制圆柱,外径:26.2mm,宽度500mm)上。卷绕时,将电晕放电处理面作为内面,且MD方向为心金的圆周方向,像海苔卷一样进行6.1圈(卷绕6回(6层),从位于最表面的PTFE薄膜的端部开始形成仅为圆周长的0.1倍长度的第7层的状态)的卷绕。其后,将心金的圆柱轴向的薄膜端部用环状止动轧头固定。再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30分钟的烧成,冷却后去掉止动扎头,拔出心金,得到最大壁厚为10.5μm(7层部分厚度:10.5μm、6层部分厚度:9.0μm),内径为26.3μ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2
除PTFE薄膜的TD方向成为心金的圆周方向进行卷绕之外,与制作例2-1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0.5μm(7层部分厚度:10.5μm、6层部分厚度:9.0μm),内径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3
除使用制作例1-2中制得的PTFE薄膜,以及在经电晕放电处理后的心金上的卷绕为2.1圈之外,与制作例2-1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5.0μm(3层部分厚度:15.0μm、2层部分厚度:10.0μm),内径为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4
除PTFE薄膜的TD方向成为心金的圆周方向进行卷绕之外,与制作例2-3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5.0μm(3层部分厚度:15.0μm、2层部分厚度:10.0μm),内径为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5
除将经电晕放电处理后的PTFE薄膜在心金上卷绕为1.5圈之外,与制作例2-3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0.0μm(2层部分厚度:10.0μm、1层部分厚度:5.0μm),内径为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6
除将PTFE薄膜卷绕在心金(SUS304制圆柱、外径:30.7mm、宽度500mm)上之外,与制作例2-1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0.5μm(7层部分厚度:10.5μm、6层部分厚度:9.0μm),内径为30.8μ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7
除使用制作例1-3中制备的PTFE薄膜之外,与制作例2-1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9.8μm(7层部分厚度:9.8μm、6层部分厚度:8.4μm),内径为26.3μ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8
除使用制作例1-3中制备的PTFE薄膜之外,与制作例2-2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9.8μm(7层部分厚度:9.8μm、6层部分厚度:8.4μm),内径为26.3μ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9
除使用制作例1-4中制得的PTFE薄膜之外,与制作例2-1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0.5μm(7层部分厚度:10.5μm、6层部分厚度:9.0μm),内径为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10
除使用制作例1-4中制得的PTFE薄膜之外,与制作例2-2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10.5μm(7层部分厚度:10.5μm、6层部分厚度:9.0μm),内径为26.3m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得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制作例2-11
除使用制作例1-3中制备的PTFE薄膜之外,与制作例2-6相同,得到最大壁厚为9.8μm(7层部分厚度:9.8μm、6层部分厚度:8.4μm),内径为30.8μm的氟树脂管状物。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构造及特性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C20048001898300211
在表2中,“圆周方向”以及“轴向”分别表示氟树脂管状物的圆周方向及轴向。
<制作例3定影辊的制备>
制作例3-1
将制作例2-1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的一侧端部用夹子夹住,在其内部注入25℃的钠/萘络盐溶液(润工社制造(TETORA H))并保持10秒钟之后,将此溶液从管状物中排出。接着,如钠/萘络盐溶液一样,按甲醇、水、甲醇的顺序,进行注入到氟树脂管状物内各保持10秒钟,然后排出的操作。其后,向此氟树脂管状物的内外两面吹风使其干燥。
在干燥后的氟树脂管状物的内面上涂敷底层涂料(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造的“DY39-051”),加装到内径为26.7mm的辊轴成形用模具的内壁上。此外在氟树脂管状物的内部中央配置铝质心轴(外径:25.5mm,体长:410mm),在氟树脂管状物和铝质心轴之间注入硅橡胶(信越化学公司制造的(KE-1356)),在130℃下使之进行30分钟的热硬化,此外在200℃下进行4小时的2次热硬化,制出具有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辊。
制作例3-2~3-9
除使用表3所示的氟树脂管状物之外,与制作例3-1相同,制造出具有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辊。
表3
  定影辊   使用的氟树脂管状物
  制作例3-1   制作例2-1
  制作例3-2   制作例2-2
  制作例3-3   制作例2-3
  制作例3-4   制作例2-4
  制作例3-5   制作例2-5
  制作例3-6   制作例2-7
  制作例3-7   制作例2-8
  制作例3-8   制作例2-9
  制作例3-9   制作例2-10
<评价>
将上述制作例3-1~3-9中制得的定影辊,搭载在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彩色打印机(DocuPrint C2220)上进行送纸评价,对伴随送纸在定影辊表层上发生褶皱时,对褶皱痕迹对印刷图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送纸评价的结果的表记标准如表4所示,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标记   送纸评价的结果
  1   无褶皱
  2a   定影辊轴向产生褶皱
  2b   定影辊圆周方向产生褶皱
  3a   定影辊轴向的褶皱扩大
  3b   定影辊圆周方向的褶皱扩大
  4   定影辊轴向的褶皱扩大/圆周方向的褶皱发生
  5   定影辊轴向和圆周方向的褶皱扩大
表5
在拉伸弹性模量以及5%拉伸应力在圆周方向、轴向上都为最佳值的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1~2-5)作为表层材料使用的定影辊(制作例3-1~3-5)中,即使在送纸张数非常多的阶段,表层的状态良好,对印刷图像的不良影响被抑制,显示出具有经受长时间使用的耐久性。与此相对,在拉伸弹性模量以及5%拉伸应力在圆周方向及/或轴向上不显示最佳值的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7~2-10)作为表层材料使用的定影辊(制作例3-6~3-9)中,表层的状态在送纸张数较少的阶段开始恶化。
另外,对使用制作例3-3的定影辊,和制作例3-5的定影辊的情况下印刷图像上有无光泽不均进行了调查,并对用于这些定影辊的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3以及2-5)的壁厚的厚度差的影响作了调查。结果,在使用制作例3-5的定影辊制得的印刷图像中,因为此定影辊的原料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5)中的氟树脂薄膜的卷绕回数低于2回,在此管状物内部,最厚部分的厚度相当于最薄部分的大约2倍,因此产生了光泽不均。与此相对,制作例3-3的定影辊制得的印刷图像中,因为此定影辊的原料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3)中的氟树脂薄膜的卷绕回数在2回以上,此管状物内部的厚度差变小,没有发生上述的光泽不均。
<制作例4定影带的制备>
制作例4-1
将聚酰亚胺清漆(宇部兴产公司制造的“U varnish S”)涂敷在心金(SUS304制圆柱、外径:30.0mm,宽度:500mm)的外壁上,将此心金穿过内径为31.0mm的模具的中心,擦掉多余的聚酰亚胺清漆,在心金上形成聚酰亚胺清漆薄膜。其次在300℃下加热30分钟后,取出心金,得到厚度为50μm、外径为30.0mm、长度为400mm的聚酰亚胺管。对得到的聚酰亚胺管的外表面施加电晕放电处理(条件:100W/m2·min)之后,仅用大约2μm厚度的底层涂料(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造的“DY39-012”)进行涂敷,将心金(SUS304制圆柱、外径:29.9mm,宽度:500mm)***到聚酰亚胺管的空心中。
对制作例2-6中制备的氟树脂管状物,施以和制作例3-1同样的内面处理及底层涂料处理后,安装到辊轴成形模具(SUS304、内径:31.2mm,宽度:500mm)的内壁上。在此辊轴成形模具的空心部分的中心***上述的被覆聚酰亚胺管的心金,在氟树脂管状物和聚酰亚胺管之间注入硅橡胶(信越化学公司制造的“KE-1356”),在130℃下使之进行30分钟热硬化,此外在200℃下使之进行4小时的2次硬化之后,取出辊轴成形模具和心金,得到具有最大厚度为65μm(聚酰亚胺层、硅橡胶层、氟树脂层),外径为31.2mm、长度为343mm的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带。
制作例4-2
除使用制作例2-11中制备的管状物之外,与制作例4-1相同,得到具有最大厚度为65μm(聚酰亚胺层、硅橡胶层、氟树脂层),外径为31.2mm、长度为343mm的氟树脂管状物表层的定影带。
<评价>
取出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彩色打印机(DocuPrint C2220)的定影组件将其固定在底座上,使安装在定影辊轴上的齿轮和安装在外部马达轴上的齿轮相啮合,将马达的驱动传递到定影辊上,制造出定影组件的定影辊和定影带在夹住状态下能够回转驱动的台式评价机。在此台式评价机上搭载制作例4-1、4-2中制备的定影带,对在室温下连续施加48rpm(定影辊标准)的转动驱动时的定影辊表层上产生的褶皱以及褶皱痕迹对印刷图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连续驱动评价的结果的表记基准如表6所示,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表6
  标记   送纸评价的结果
  1   无褶皱
  2a   定影带轴向产生褶皱
  3a   定影带轴向褶皱扩大
表7
在以拉伸弹性模量以及5%拉伸应力在圆周方向、轴向上都为最佳值的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6)为表层材料的定影带(制作例4-1)中,即使在驱动时间非常长的阶段,表层的状态良好,表示具备能够承受长时间使用的耐久性。与此相对,以拉伸弹性模量以及5%拉伸应力在圆周方向、轴向上都不显示理想值的氟树脂管状物(制作例2-11)为表层材料的定影带(制作例4-1)中,在驱动时间较短的阶段,表层的状态出现恶化。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氟树脂管状物,因为能够很好地抑制氟树脂管状物的表层褶皱和表层变形、表层破损的发生,可以有利地利用于各种图像定影装置(特别是追求高画质和削减电力消费的图像定影装置),以及此图像定影装置采用的定影辊和定影带。

Claims (9)

1. 一种氟树脂管状物,在构成要素中含有聚四氟乙烯系氟树脂,其特征在于,
最大壁厚在20μm以下;
满足下述a及/或b的特性:
a.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均在900N/mm2以上;
b.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任一均在15N/mm2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其特征在于,
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任一均在900N/mm2以上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在俯视的任一方向上,也由拉伸弹性模量成为500N/mm2以上的氟树脂薄膜经2次以上的卷绕层叠而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其特征在于,
圆周方向及管轴向上的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任一均在15N/mm2以上的上述氟树脂管状物,在俯视的任一方向上,也由5%拉伸时的拉伸应力成为20N/mm2以上的氟树脂薄膜经2次以上的卷绕层叠而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物的表面粗糙度Ra在0.5μm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物,在内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化学腐蚀处理或准分子激光处理。
6. 一种定影辊,其特征在于,在表层上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
7. 一种定影带,其特征在于,在表层上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状物。
8. 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辊。
9. 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带。
CNB2004800189836A 2003-07-02 2004-07-02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5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671/2003 2003-07-02
JP2003190671A JP3840464B2 (ja) 2003-07-02 2003-07-02 フッ素樹脂チューブ状物、定着ロール、定着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定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6778A CN1816778A (zh) 2006-08-09
CN100424595C true CN100424595C (zh) 2008-10-08

Family

ID=3356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89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595C (zh) 2003-07-02 2004-07-02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4010A1 (zh)
EP (1) EP1640818B1 (zh)
JP (1) JP3840464B2 (zh)
CN (1) CN100424595C (zh)
DE (1) DE602004030682D1 (zh)
WO (1) WO2005003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8554A (ja) 2004-04-07 2005-10-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膜厚方向に弾性回復性を有する延伸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多孔質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多孔質膜の使用
US20060067754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Gilmore James D Fuser assembly with six layer endless bel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JP2006243497A (ja) * 2005-03-04 2006-09-14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3819929B1 (ja) * 2005-05-17 2006-09-13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素樹脂チュー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98906B1 (ko) * 2005-10-17 2014-05-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네카 의료용 카테터 튜브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892253B2 (ja) * 2006-02-28 2012-03-0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4721993B2 (ja) * 2006-09-07 2011-07-13 昭和電線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5436162B2 (ja) * 2009-11-19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434576B (zh) * 2010-02-02 2014-04-11 Ef Materials Ind Inc 聚合物駐電薄膜及製作方法
US8476684B2 (en) * 2010-09-29 2013-07-02 Analog Devices, In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having improved breakdown voltag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2014215490A (ja) * 2013-04-26 2014-11-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43973B2 (en) * 2016-06-30 2018-12-04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Metallopolyimide precursor fibers for aging-resistant carbon molecular siev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selectivity
JP2019133006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3552B2 (ja) * 2019-04-05 2023-07-05 株式会社潤工社 基礎製品を提供する方法と長尺体で被覆されたマンドレル
WO2020204184A1 (ja) 2019-04-05 2020-10-08 株式会社 潤工社 基礎製品を提供する方法と長尺体で被覆されたマンドレル
WO2022075272A1 (ja) * 2020-10-05 2022-04-14 株式会社 潤工社 チューブ
EP4304792A1 (en) * 2021-03-12 2024-01-17 Zeus Company Inc. Tube/mandrel assembli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5274A (ja) * 1994-01-24 1995-08-08 Canon Inc 管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0003100A (ja) * 1998-06-12 2000-01-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ベルト、前記ベルトを使用した中間転写ベルト、転写材搬送ベルト、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772A (ja) * 1998-09-19 2000-04-07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029545A (ja) * 2001-07-18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410848A (zh) * 2001-10-10 2003-04-16 夏普公司 加热装置及包括该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7032A (en) * 1965-07-01 1969-04-08 Xerox Corp Heated fuser roll
BE789728A (fr) * 1971-10-06 1973-04-05 Xerox Corp Dispositif de fusion thermique
US3912901A (en) * 1974-07-15 1975-10-14 Xerox Corp Pfa teflon sleeved chow pressure roll
JPS5835573A (ja) * 1981-08-28 1983-03-02 Canon Inc 定着装置
US4804576A (en) * 1985-02-28 1989-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astic rotatable member
JPH0642112B2 (ja) * 1985-06-28 1994-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弾性回転体及び定着装置
JP2989953B2 (ja) * 1992-02-10 1999-1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US5530536A (en) * 1993-12-10 1996-06-25 Xerox Corporation Low modulus fuser member
JP3441860B2 (ja) * 1994-11-08 2003-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446637B (en) * 1996-05-28 2001-07-21 Mitsui Chemicals Inc Transparent laminates and optical filters for displays using the same
JPH10296826A (ja) * 1997-04-22 1998-11-10 Gunze Ltd シームレス管状複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JP2000291634A (ja) * 1999-04-01 2000-10-20 Canon Inc 帯電部材、該部材を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20010127A (ko) * 1999-05-12 2002-02-02 다케다 마사토시 다층무한벨트,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매체반송벨트 및이들의 제조방법, 형성장치
CN1150382C (zh) * 1999-11-12 2004-05-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249559A (ja) * 2000-03-06 2001-09-14 Nitto Denko Corp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定着用エンドレスフィルム
JP3870050B2 (ja) * 2000-09-01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194163A (ja) * 2000-12-27 2002-07-10 Daikin Ind Ltd Oa機器用部材
JP4659241B2 (ja) * 2001-03-19 2011-03-30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33277B2 (ja) * 2001-12-26 2009-03-04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素樹脂チューブ状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5274A (ja) * 1994-01-24 1995-08-08 Canon Inc 管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0003100A (ja) * 1998-06-12 2000-01-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ベルト、前記ベルトを使用した中間転写ベルト、転写材搬送ベルト、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772A (ja) * 1998-09-19 2000-04-07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029545A (ja) * 2001-07-18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410848A (zh) * 2001-10-10 2003-04-16 夏普公司 加热装置及包括该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40818A1 (en) 2006-03-29
JP2005024931A (ja) 2005-01-27
DE602004030682D1 (de) 2011-02-03
CN1816778A (zh) 2006-08-09
US20060154010A1 (en) 2006-07-13
JP3840464B2 (ja) 2006-11-01
EP1640818B1 (en) 2010-12-22
EP1640818A4 (en) 2008-08-06
WO2005003866A1 (ja) 2005-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4595C (zh) 氟树脂管状物、定影辊、定影带及图像定影装置
JP3819929B1 (ja) フッ素樹脂チュー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9241B2 (ja)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37388C (zh) 调色剂定影物用弹性构件以及该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1197507A (ja) 定着ユニット用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定着ユニット用部材
JP4233277B2 (ja) フッ素樹脂チューブ状物
JP2002213432A (ja) 被覆ローラまたは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739052A1 (fr) Fabrication d&#39; objet tubulaire par application de resine sur une ame rotative
CN107653514B (zh) 一种皮芯结构复合纤维及高性能纤维基复合板材
WO2021106701A1 (ja) 成形体
JP6069518B2 (ja) 定着ベルト用ポリイミドチューブ
JP2009045577A (ja) フッ素樹被膜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被膜形成物
WO2016067916A1 (ja) 溝付ローラー、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10111613A (ja) 画像定着フィルム
JP2022033173A (ja)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用摺動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0954A (ja) Pfa被覆ポリイミドチューブ、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pfa被覆ポリイミドチューブからなる加圧ベルト
JP3793869B2 (ja) 表面平滑性フッ素系樹脂チューブ及び加圧ローラ
JP2015223840A (ja) 非粘着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非粘着ローラ
JPH04197622A (ja) フッ素系樹脂製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711554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55879A (ja) 立体画像用印画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07046B2 (ja) 熱収縮性樹脂チューブ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回転体
JP2017207642A (ja) 加圧ローラ
JP2006341485A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H0996985A (ja) 定着ロー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