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9639C - 全地形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9639C
CN100379639C CNB200510056095XA CN200510056095A CN100379639C CN 100379639 C CN100379639 C CN 100379639C CN B200510056095X A CNB200510056095X A CN B200510056095XA CN 200510056095 A CN200510056095 A CN 200510056095A CN 100379639 C CN100379639 C CN 1003796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units
underframe
frame structure
body shell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60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6402A (zh
Inventor
工藤一浩
中泽哲也
国分孝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82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892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79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892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7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892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85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8923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6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96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96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2005/001Suspension details for cycles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构成车身框架的下部的下框架的前框架部分被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并且同时,下框架的前框架部分在俯视图中被形成为具有尖顶的形状。下框架通过铸造一体形成。支撑左右前轮的上臂和下臂被分别安装到前框架部分的左右侧。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水平陆地和不平的陆地上行进的全地形车辆,尤其涉及所述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滑板、辅助框架和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相关的车身框架结构,通过结合多个管框架而组装获得公知的车辆框架结构(例如参看JP-B2-2671346)。
图3是此后要说明的JP-B2-2671346。此处,JP-B2-2671346所描述的数字被用作此处的数字。
车身框架11包括:主管18,形成在车辆的中心上部;一对左右前管19,19,其从主管18的前部向前、倾斜和向下延伸;一对左右体管20、20,其从主管18的后部向下延伸;一对左右下管21、21,其一体地从体管20、20的下部向下延伸并与上述的前管19、19相连接;一对左右下管26、26,其分别在前管19、19之间和下管21、21之间延伸;以及强化件27、27,其被设置在前管19、19和下管26、26彼此交叉的位置上。此处,数字28、28是左右前衬垫单元29、29(参看所述出版物的图1)被安置的安装支架。
上述前管19和下管21构成支撑前轮的部分,同时安装支架28构成支撑前衬垫单元29的上端的部分。由于较大的载荷作用在这些前管19、下管21和安装支架28上,这些部件具有较高的刚度是有利的。此外,相对于在不平的陆地上行进的骑鞍(saddle-ride)型车辆,由于车身框架11具有较大数目的暴露到外部的部分,当车身框架11的外观被改良时,骑鞍型车辆的产品价值提高。此外,相对车身框架而减小成本也是有利的。
此外,作为车辆的相关的滑板,滑板公知沿着车身框架安装在车身框架的前端部分上(例如参看JP-U-62-066894)。
JP-U-62-066894中所公开的技术在后面进行说明此处,JP-U-62-066894中所描述的数字被用作此处的数字。
在JP-U-62-066894的图2中,描述了下述的结构。在车辆的车身框架1的前端部分上,更为具体而言,在一对左右防护部件23、23的弯曲部分26、26上,滑板25沿着弯曲部分26、26被形成。
滑板25是当轮从车辆落下或者车辆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进时,防止车身的底部部分与地面相接触并被地面所损坏。
相对上述,滑板25被设置以保护车身的前部,而且需要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车身中的部件的滑板25的形状。
此外,作为相关的辅助框架,存在一种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后部的后部承载器(例如,参看JP-A-11-198882)。
JP-A-11-198882中所公开的技术此后进行说明。此处,JP-A-11-198882中的描述的数字也用作此处的数字。
在JP-A-11-198882的图3中,描述了具有下述结构特征的车身框架2。下管4与上管3的下部相连接,座椅横挡件17从上管3的后部的上部向后延伸,座撑18在座椅横挡件17和下管4之间延伸。此外,JP-A-11-198882的图3描述了后部承载器65被安装到座椅横挡件17上。
此外,JP-A-11-198882的图2描述了安装到座椅横挡件17的骑鞍座椅25(参看上述的JP-A-11-198882的图3),覆盖车身的后部的后盖61,与后盖61一体形成的左右后挡泥板62、62,以及分别安装到后挡泥板62、62的尾灯63。
上述车身框架2包括用于安装后盖61和后挡泥板62、62的安装部分。座椅横挡件17包括用于安装骑鞍座椅25的安装部分。后挡泥板62、62包括用于安装尾灯63的安装部分。通过将这些安装部分设置到一个部件,例如,这就可以减小部件的数目和组装工时的数目,由此可以实现成本的减小。
此外,由于上述后承载器65被牢固地支撑在车身框架2上,例如,后承载器65作为部件的支撑部分很方便。这就需要后承载器不限于承载器并可以运用到其它应用中。
此外,作为相关的悬架结构,公知的悬架结构中将衬垫单元通过推拉杆连接到悬架臂(参看例如JP-U-63-048690)。
JP-U-63-048690中所公开的技术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此处,JP-U-63-048690中所描述的数字将也用作此处的数字。
如JP-U-63-048690的图2和JP-U-63-048690的图3所示,显示了具有如下结构的悬架件。即,上臂13和下臂14垂直可移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1的前部的侧部上,在基本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推拉杆在安装到上臂13的交叉部件15和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1的衬垫臂7的连杆臂9之间延伸,并且衬垫单元10在安装到衬垫臂7的连杆臂和车身框架1之间延伸。
上框架13的上下运动被转换为推拉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运动,并且推拉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运动通过衬垫臂7被转换衬垫单元10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
例如,在其中衬垫单元被直接连接到诸如上臂或者下臂的悬架臂的悬架结构中,衬垫单元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因为悬架臂的上下运动方向和衬垫单元的冲程(stroke)方向基本相同,悬架臂的上下运动可以被有效地传送到衬垫单元。
但是,在JP-U-63-048690中,在将上臂13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推拉杆12的垂直宽度方向上的运动中,由于上臂13的上下运动方向和推拉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的运动方向被安置基本彼此正交,即使当上臂13在上下方向上较大的移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推拉杆12的移动量较小。因此,上臂13的上下运动不能在JP-U-63-048690的结构中被有效地传送到推拉杆12。
相对上述车辆的悬架结构,其中衬垫单元被直接连接到悬架臂,由于衬垫单元基本从悬架臂的基本向上延伸,车辆的高度被增加,这样使得车身的尺寸变大。尽管可以通过使得衬垫单元的总的长度变短来抑制车辆的高度的增加,但这不可能保证衬垫单元的冲程。此外,当车身变得尺寸较大,这反面影响车辆的行进性能。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中,提高车身框架的刚度,改善外观并实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通过考虑到车辆的滑板的形状而有效地保护车身中的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使用多用途的辅助框架作为部件的支撑部分以减小成本。
此外,在车辆的悬架结构中,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将悬架臂的车辆运动传送给衬垫单元,并为了实现车辆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并且也用于提高车辆的传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包括:下框架,所述下框架构成车身框架的下部部分;以及用于支撑前轮的悬架臂;其中下框架包括三角形形状的前部部分和俯视图中的有尖顶的形状,并通过铸造一体形成;其中所述前部部分形成为桁架形状,且所述悬架臂由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前部部分所支撑。
通过将下框架的前部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就可以增加下框架的前部部分中的刚度。此外,与通过焊接组装管框架而形成的下框架相比,例如,通过铸造而一体形成的下框架,本发明可以改善暴露到外部的部分的外观。此外,与被焊接的下框架相比,就可以减小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下框架安装在分别在三角形前部的左右侧面上支撑左右前轮的悬架臂,并且吸收通过悬架臂传送到车身框架的冲击的衬垫单元被安置以沿着车身框架基本在前后的方向上延伸。
由于悬架臂被支撑在具有较高刚度的下框架的前部部分上,就可以增加悬架臂的支撑刚度。此外,由于衬垫单元沿着车身框架被安置,就可以将衬垫单元的质量集中在车辆的中心侧。此外,车身的侧向方向中的衬垫单元的突起量可以被减小。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衬垫单元具有安装到车身框架侧的一端和连接到可晃动地通过枢转部分安装到车身框架的连杆部件的另外一端,并且连杆部件与悬架臂通过杆相连接。
通过将衬垫单元的另外一端侧连接到连杆部件并通过将连杆部件通过杆连接到悬架臂,衬垫单元的安置的自由度由于杆的缘故而增加,并因此例如可以沿着车身框架安置衬垫单元。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覆盖下框架的滑板被设置在下框架的前部中,并且滑板被形成为主视图中的M形状,以允许滑板覆盖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
通过用滑板覆盖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就可以肯定地保护这些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散热器被安置在下框架的内部,以及散热器包括左散热器、右散热器和中间散热器,其中左散热器、右散热器被分别安置在下框架的左框架部件和右框架部件之上,并且中间散热器被安置在左框架部件和右框架部件之间。
由于左散热器和右散热器被分别安置在左右框架部件之上并且中间散热器被安置在左右框架部件之间,就可以通过使用最大的下框架的宽度来安置左散热器和右散热器,并且同时就可以向下延伸中心散热器,并且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车身的前向方向中的整个散热器的突起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具有在主视图中形成为大致M形状的上外周部分的滑板被安装在车身框架的前部上以保护车辆的前部部分。
通过将滑板的上外周部分在主视图中形成为大致M形状,字母M的端部,即,上部的左右端和下部的左右端突起并因此可以覆盖提供到车身的部分,例如,具有这些部分的前部悬架件的构成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前部衬垫单元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用M形状的滑板的顶部部分所覆盖的前端。
通过使用字母M形状的滑板的顶部部分覆盖前部衬垫的前端,就可以用滑板保护前衬垫单元的前端。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滑板被安装到通过铸造所形成的锥形前部框架的前部部分上。
通过将滑板安装到通过铸造所形成的锥形的前部框架的前部部分,就可以牢固地使用前部框架牢固地支撑滑板。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一对上下悬架臂被形成在车身的左右侧上,杆与悬架臂的下侧相连接,杆的远端与前部衬垫通过连杆部件相连接,并且连杆部件的前部部分覆盖滑板。
通过用滑板覆盖连杆部件的前部部分,就可以肯定能保护连杆部件,较大的载荷从下臂侧通过杆而作用在所述连杆部件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车身的辅助框架,其中辅助框架被提供到车身框架的后部,其中辅助框架包括:挡泥板安装部分,用于从上面覆盖左右后轮的后挡泥板被安装到所述挡泥板安装部分上;座支撑部分,所述座支撑部分支撑乘员坐在上面的座位;以及抓持部分,人可以抓持。
通过提供所述挡泥板安装部分,座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到辅助框架,与其中挡泥板安装部分、座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被分别单独提供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小部件的数目和组装的工时的数目。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中,后挡泥板由单独的左右挡泥板所构成。
例如,与其中后挡泥板侧向被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小型化左右后挡泥板。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辅助框架包括支撑尾灯的尾灯支撑部分。
通过对辅助框架提供尾灯支撑部分,与其中尾灯支撑部分被特别设置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目可以被减小。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中,与从引擎延伸的排气管侧相连接的***被安置在辅助框架和座位之间并且同时,***从辅助框架和座位的后端部分突起。
通过将***安置在辅助框架和座位之间,并且同时允许***在辅助框架和座位的后端部分之间突起,就可以减小暴露到***外部的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中,辅助框架通过铸造一体形成。
通过铸造一体形成辅助框架,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辅助框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其中悬架臂被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前部的左右侧上的车辆的悬架结构,吸收沿着车身框架被传输到车身框架的冲击的前衬垫单元被安置以在基本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连杆部件通过枢转部分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上,并且前衬垫单元的另外一端被连接到连杆部件,其中连杆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并且与此同时,通过基本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杆而与悬臂相连接。
通过将前衬垫单元的另外一端通过可旋转地设置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平面中的连杆部件和基本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杆而连接到悬架臂,就可以平稳地将悬架臂的上下运动转换为基本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杆的上下运动,然后,就可以有效地将杆的上下运动转换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中前衬垫单元的冲程。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中,悬架臂被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后部的左右侧上,吸收通过悬架臂被传输到车身框架的冲击的左右后衬垫单元基本沿着车身框架平行安置。
通过基本将左右后衬垫单元安置平行于车身框架,就可以将车身的后部变得更细。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后衬垫单元包括孔部分,所述孔部分在端部中与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打开,储存箱通过配合安装到孔部分中。
通过将储存箱安装和配合到形成在与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后部衬垫单元内的孔部分,就可以对后部衬垫单元提供全新的外观。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中,悬架臂构成双叉骨类型的悬架件,其在一侧上设置有一对上下臂,并且杆与臂在下侧相连接。
通过将杆与下侧臂相连接,就可以将悬架结构安置在下部位置上,并且因此就可以将重心设置在较低的水平上。
根据第一方面,由于下框的前部被形成为三角形,这就可以提高下框的前部的刚度,由此就可以在下框的前部上牢固地支撑悬架臂和衬垫单元。此外,下框通过浇铸一体形成,并且由此暴露到外部的部分的外观可以被改良,并且由此全地形车辆的商销性被改良。此外,通过浇铸一体形成下框,这就可以实现车身框架的成本的降低。
根据第二方面,悬架臂支撑在具有较高刚度的下框的前部部分商,并且由此就可以改良悬架臂的支撑刚度。此外,由于衬垫单元沿着车身框架被安置,并且由此就可以将衬垫单元的质量安置在车辆中心侧,由此诸如全地形车辆的转动属性的行进性能可以被改良。
根据第三方面,衬垫单元的另外一端侧面被连接到连杆部件,并且连杆部件与悬架臂通过杆连接,并且由此就可以通过杆增加衬垫单元的布置的自由度,由此例如衬垫单元可以沿着车身框架安置,由此以细长、小型化和紧凑的方式构成所述车辆并改良上下车属性和外观。
根据第四方面,由于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覆盖滑板,这就肯定可以保护这些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由此全地形车辆的可靠性可以被改良。
根据第五方面,由于左散热器和右散热器被分别安置在左右框架部件之上,中心散热器被安置在左右框架部件之间,这就可以通过最大使用下框的最大宽度来安置左右散热器,并且同时就可以向下延伸中心散热器,由此车身的前向方向上的整个散热器的突起区域可以被进一步增加,这样改善了散热器的冷却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通过将滑板的上周部分形成为主视图中的大致M形状,字母M的端部,即,上部部分的左右端和下部的左右端突起。相应地,通过覆盖设置到车身的部分,例如,具有这些部分的前悬架件的构成部分,就可以有效地用滑板保护前悬架件的构成部分。
根据第七方面,由于前衬垫单元的前端覆盖以滑板的字母M的最高部分,这就可能用滑板保护前衬垫单元的前端,由此就可以防止跳起的石头等撞击到前衬垫单元的前端。
根据第八方面,由于滑板被安装到通过铸造所形成的锥形前框架的前部部分上,这就可以将滑板牢固地支撑在前框架上,由此滑板等的振动可以被防止。
根据第九方面,由于连杆部件的前部部分覆盖滑板,这就肯定可以保护从下臂侧通过杆施加的较大载荷的连杆部件,由此车辆的可靠性可以被改良。
根据第十方面,通过提供挡泥板安装部分,座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至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可以被用于多个目的,并且因此与其中挡泥板支撑部分、座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被单独提供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小部件的数目和组装工时的数目,由此成本可以降低。
根据第十一方面,与其中后挡泥板侧向被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小型化左右后挡泥板,并且由此组装属性和维护属性被改良。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通过对辅助框架提供尾灯支撑部分,与其中尾灯支撑部分被特别设置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目可以被减小,成本可以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通过将***安置在辅助框架和座位之间,并且同时允许***在辅助框架和座位的后端部分之间突起,就可以减小暴露到***外部的部分,并由此改良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通过铸造一体形成辅助框架,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辅助框架,辅助框架的成本可以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由于前衬垫单元的另外一端与悬架臂通过连杆部件和基本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杆相连接,就可以平稳地将悬架臂的上下运动转换为基本垂直地延伸的杆的上下运动,此外,就可以有效地将杆的上下运动转换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中前衬垫单元的冲程,由此就可以有效地将悬架臂的上下运动传输到杆。相应地,就可以允许前衬垫单元显示最大的性能,这样提高了所述车辆在不平的路上的行进的稳定性和传输性能。
此外,使用所述杆,就可以在不被悬架臂的位置所限制的情况下安置前衬垫单元,前衬垫单元的布置中的自由度可以被增加。
例如,通过沿着车身框架和靠近车身框架的位置安置前衬垫单元,这就可以减小从车身框架的前衬垫单元的突起量,并且由此,所述车辆变得细长,这样导致所述车辆的小型化和变紧凑。
此外,通过允许前衬垫单元被安置靠近车身框架,前衬垫单元的质量可以被集中在所述车辆的中心侧上,并由此,诸如所述车辆的转动性能的行进性能可以被改良。
根据第十六方面,由于左右后衬垫单元基本平行于车身框架而被安置,这就可以使得车身的后部变得细长,由此就可以改良上下所述车辆的容易性,和改良随着所述车辆的小型化和紧凑化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由于储存箱被配合和安装到形成在与轴线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后衬垫单元的孔部分中,这就可以对后衬垫部分提供全新的外观,由此可以改良后衬垫单元的产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由于杆被连接到杆之下的臂,这就可以在较低的位置连接到臂,由此可以将重心设置在较低的水平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述车辆的主视图;
图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透视图;
图7A是沿着图6中的线a-a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B是沿着图6中的线b-b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c是沿着图6中的线c-c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述车辆的悬架件和车身框架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悬架件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衬垫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端部分的透视图;
图1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框架和排气***部分的透视图;
图1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部分的下部的透视图;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另外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处,附图是从符号的方向观察。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透视图。全地形车辆10是具有下述结构的车辆。即,车身框架1的主部分以桁架(truss)形状一体形成。双叉骨型独立悬架件(具体而言,前轮用的前悬架件17和后轮用的后悬架件18)设有分别沿着车身框架11安置的前衬垫单元21、21和后衬垫单元22、22,所述双叉骨型独立悬架件独立地悬置左右前轮12、13,左右后轮14、15(只有数字14被显示)。覆盖车身框架11的滑板24和设置到车身的元件,即,车辆安装元件被安置到车身框架11的前部上。具有多目的结构的辅助框架25被设置到车身框架11的后部。从上面覆盖前轮12、13的前挡泥板26、27和从上面覆盖后轮14、15的后挡泥板31、32(只有数字31被显示)构成左右单独部件。
图2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全地形车辆10是具有显示结构的车辆。用于引导前轮12、13的导向轴41(只有前侧数字12被显示)被可旋转地安置到车身框架11的前部上。操纵手柄42被安装到引导轴41的上部上。由引擎45和变速箱46所形成的动力单元47被安装到车身框架11的中心部分。一对左右排气管51、52从引擎45的前部向后延伸。***53、54(只有前侧数字53被显示)被分别安装到这些排气管51、52的后端侧上。燃料箱56被安装到引擎45之上。辅助框架25被安置在引擎45之后。座位57被安置在辅助框架25之上。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主视图。所述全地形车辆10是具有下述结构的车辆。头灯58被安装到全地形车辆10的前部中心上部。前挡泥板26、27和后挡泥板31、32被分别安装到车身的左右侧面上。在主视图中大致具有M形状的滑板24被安装到全地形车辆10的前下部分上。
前部悬架件17包括一对左右上臂61、62和一对左右下臂63、64,其分别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11上。
图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所述车辆具有下述结构。构成左右单独体的前挡泥板26、27被安装到安装车身的前部部分上的前盖65上。构成左右单独体的后挡泥板31、32分别安装到与辅助框架25的左右侧一体形成的侧向突起部分66、67上。乘骑者和车后座的乘员放置他们的腿的踏板71、72被安装在前挡泥板26、27和后挡泥板31、32之间的车身框架11的左右侧上。此处,数字56a、67a是用于将后挡泥板31、32安装到侧向突起部分66、67的螺栓。
辅助框架25是具有形成为U形状的后端的部件,其中此U形部分是构成抓持横挡件的部件,车后座乘员用他/她的手抓持所述抓持横挡件以支撑他/她的身体。
在辅助框架25之上,一对左右***53、54以重叠的方式被安置。
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视图。各***53、54由具有***和围绕***主体75的外周的圆柱形部件的火花防止器功能的***主体75,并防止通过***主体75所产生的火花分散到外部。由于设置了火花防止器76,就可以将***主体75所产生的热传输到外部变得困难。此外,由于火花防止器76从***主体75分开,就可以抑制火花防止器76本身的温度的身高。
后悬架件18包括一对左右上臂81、82和一对左右下臂83、84,其垂直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11上。此处,数字86、87指示分别驱动后轮14、15的驱动轴,数字88指示最终驱动组件,驱动轴86、87的各端连接到所述最终驱动组件。
在左右后衬垫单元22、22之上,一对左右***53、54被安置,并且由此,就可以获得后衬垫单元22、22的有利的安置,同时保证后视图的良好平衡的外观和充分的***容量。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透视图(附图中的“前部”箭头指示所述车辆的向前的方向,相同的定义可以在此后进行应用)。车身框架11由下述部件所形成:构成具有形成为桁架(桁架:组成为三角形状的框架结构)形状的前部部分的下框架101,具有尖顶的形状并一体形成;结合到下框架101的前部的上部的前上框架102;结合到下框架101的后部的上部并具有结合到前上框架102的前端的后上框架103;上述连接到后上框架103(参看图2)的侧部的辅助框架25以及安置到下框架101的后部上的后框架104。
下框架101是下述部件所形成的主体部件: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前框部分106;前框架部分106的后部部分向后延伸的中间框架部分107,中间框架部分107被设置低于前框架部分106的状态中;以及后框架部分108,所述后框架部分从中间框架部分107的后部被升高。
前框架部分106是具有下述结构的部件。即,前框架部分106具有分别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左右部分。构成前悬架件17(参看图3)的悬架臂,即安置上臂61、62(参看图3)的悬架臂安装部分61a、61b、62a、62b(只有数字61b被显示)和安装下臂63、64(参看图3)的悬架臂安装部分63a、63b、64a、64b(只有数字63a、63b被显示)被提供到这些左右桁架形状部分106a、106b。此处,数字111、112指示后面将要描述的构成前悬架件17的三角形(delta)连杆的突起部分,数字113、114指示用于安装三角形(delta)连杆的晃动轴的轴安装孔。
后框架部分108是左右侧上设有槽部分117、118的部分,其中后衬垫单元22、22(参看图4)被分别安置在槽部分117、118中。在槽部分117、118的各底部部分121、122(只有一个数字被显示)中,其中安置后衬垫单元22、22的一端的衬垫安装孔123、123(只有一个数字123被显示)以穿透的方式来形成。
前上框架102由结合到下框架101的上部以在左右侧上形成桁架形状的腿部131-134,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引导轴41(参看图2)的上部的、一体形成在腿部131-134的上部上的柄柱136,以及一对一体形成在腿部131-134上用于支撑前衬垫单元21、21的端部(参看图2)的左右衬垫单元支撑部分137、138所形成。此处,数字137a、137b是后衬垫单元安装孔。
后上框架103由下述部件构成:结合到下框架101的上部的基部部分142;一对从基部部分142向后延伸的左右翼状部分143、144;以及在与倾斜向上方向向前延伸并在此后从基部部分142从向前的倾斜向下方向延伸之后结合到前上框架102的连接部分146。此处,数字148指示用于安装辅助框架25(参看图2)的辅助框架安装孔(翼状部分上的两个辅助框架安装部分148的一个未示出)。
后框架104是具有下述结构的部件。后框架104容纳如图5中所示的最终驱动组件88。后框架104设有安装形成后悬架件18的上臂81、82(参看图6)的悬架臂安装部分81a、81b、82a、82b(只有数字81b被显示)和安装下臂83、84(参看图5)的悬架臂安装部分83a、83b、84a、84b(只有数字83b被显示)。
图7A-7C是显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各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7A是沿着图6中的线a-a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下框架101是形成在左右对称的部件,并包括向下开口的中空部分。下框架101的上部包括肩部部分153、154,后上部分103结合到所述肩部部分153、154上。
后上框架103是形成为左右对称的部件并包括向下开口的中空部分156,其中左右下端部分157、158分别结合到下框架101的肩部部分153、154。
图7B是沿着图6中的线b-b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下框架101的中间框架部分107是形成为左右对称的部件并由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所构成。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具有形成为大致U形的横截面。
图7C是沿着图6中的线c-c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后上框架103的连接部分146由大致具有U形横截面的上部件165和结合到上部件165的下部的平板状下部件166所构成。
图8是显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框架和悬架件的侧视图。前悬架件17包括左右上臂61、62(只有前数字61被显示)和左右下臂63、64(只有前数字63被显示),可晃动地连接到下臂63、64的前部的推杆171、172(只有前数字171被显示)、连接到推杆171、172的远端的三角形连杆173、174(只有前数字173被显示)并同时被可晃动地安装到下框架101上,具有一端与这些三角形连杆173、174相连接的上述前衬垫单元21、21(只有前数字21被显示)、可晃动地与上臂61、62的各远端以及下臂63、64相连接的关节175(参看图9),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到关节175上的轮轴176(参看图9),其中前轮12、13(参看图4)被安装到轮轴176上。
前衬垫单元21、21在侧视图中基本沿着车身框架11而安置。
后悬架件18包括左右上臂81、82(只有前数字81被显示)和左右下臂83、84(只有前数字83被显示)、可晃动地连接到下臂83、84的前部部分的推杆177、178(只有前数字177被显示)、连接到推杆177、178的远端的三角形连杆173、174(只有前数字177被显示)并同时被可晃动地安装到后框架104上的推杆177、178,具有一端与这些三角形连杆181、182相连接的上述后衬垫单元22、22(只有前数字22被显示)、可晃动地与上臂81、82的各远端以及下臂83、84相连接的关节183(参看图9),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到关节183上的轮轴184、184(只有前数字184被显示),其中后轮14、15(参看图4)被安装到轮轴184、184上。
后衬垫单元22、22在侧视图中基本沿着车身框架11被安置。
此处,数字179指示安置到关节183上的制动卡钳,数字182指示安置到转轴184上的制动圆盘。
前衬垫单元21和后衬垫单元22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大致截顶人字形,并且所述形状有助于降低重心并使得从前和后悬架件之下有效地支撑振动载荷。
图9是显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车辆的平面图。在附图中,前衬垫单元21、21沿着下框架101的有尖顶的前框架部分106被安置,前衬垫单元21、21沿着下框架101的有尖顶的前框架106具有比后端部分而靠近车身的中心的前端部分。在后衬垫单元22、22在基本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中(即基本平行于左右后衬垫单元22、22),后衬垫单元22、22沿着下框架101的后框架部分108被安置。此处,数字185、186指示尖端杆,所述尖端杆具有连接到引导轴41(参看图2)的一端和连接到左右关节175、175的另外一端。
以这种方式,通过沿着车身框架11并靠近车身框架11安置前衬垫单元21、21和后衬垫单元22、22,就可以抑制前衬垫单元21、21和后衬垫单元22、22从车身框架11的突起量至很小的值。相应地,就可以将前衬垫单元21、21和后衬垫单元22、22的质量集中到车辆的中心侧并由此,诸如全地形车辆10(参看图4)的转动性能的传输性能可以被提高。此外,全地形车辆10可以变得细长并由此,上下性能和外观可以被改良。此外,就可以实现全地形车辆10的小型化和紧凑化。
图10是显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前部分的透视图,其中推杆171是可延伸和可收缩的部件,所述部件具有下述结构。即,推杆171由杆191、螺纹地与杆191相配合的端部部件192、193,和防止端部部件192、193相对杆191旋转的锁定螺帽194、195所构成。推杆171被安置以能够在基本推杆171具有连接到通过球接头198形成在下臂63的前部上的杆安装部分197的一端和通过球接头202连接到形成在三角形连杆173上的第一臂部分201的另外一端的状态中基本在垂直的方向中延伸。此处,推杆172(参看图3)具有与推杆171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省略解释。
球接头198包括一体形成在端部部件192的远端部分上的套节198a、与可旋转地固定在套节198a内的球一体形成的球头螺栓198b,并与杆安装部分197螺纹配合,以及防止灰尘渗透套节198a和球头螺栓198b的各配合部分的灰尘盖198c。此处球接头202具有与球接头198相同的结构并由此省略说明。
三角形连杆173使用晃轴205可晃动地安装到下框架101的轴安装孔113(参看图6)并且是由安装到晃轴205上的圆柱轴承部分173a、从轴承部分173a一体延伸的上述第一臂部分201、以相同的方式一体地从轴承部分173a延伸的第二臂部分173b和一体地连接这些第一臂部分201和第二臂部分173b的远端的连接臂173c所构成的三角形部件。
第二臂部分173b是可晃动地安装到形成在远端的支撑轴206上的前衬垫单元21的一端上的端部安装部分21a上的部件。此处,三角形连杆174具有与三角形连杆173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省略说明。
此外,图6中所示的上述前框架102的衬垫单元支撑部分137是形成在前衬垫单元21的另外一端上的端部安装部分21b被安装的部分。
滑板25是覆盖上述三角形连杆173、174,三角形连杆173、174和前衬垫单元21、21之间的连接部分、晃轴205、三角形连杆173、174和推杆171、172(只有前数字171被显示)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臂61、62的近端部分(只有前数字61被显示)和下臂63、64的近端部分(只有前数字63被显示)的部件。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的透视图,其中推杆177是具有下述结构的可延伸和可收缩部件。即,推杆177由杆211、螺纹地配合到杆211的端部的端部部件212、213,以及防止端部部件212相对杆211旋转的锁定螺帽214(图中未示出)所构成。在推杆177具有通过球接头218而连接到形成在下臂83的前部上的杆安装部分217的一端和通过球接头222而连接到形成在三角形连杆181的第一臂部分221的另外一端的状态中,推杆177被安置以能够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此处,推杆(参看图5)具有与推杆177相同的结构,并由此省略说明。此外,球接头218、222具有与上述球接头198相同的结构(参看图10),并由此省略说明。
三角形连杆181使用晃轴225可晃动地安装到后框架104的轴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中,并是由配合到晃轴225上的圆柱轴承部分181a、从轴承部分181a一体延伸的上述第一臂部分221、以相同的方式一体地从轴承部分181a延伸的第二臂部分181b和一体地连接这些第一臂部分221和第二臂部分181b的远端的连接臂181c所构成的三角形部件。
第二臂部分181b是可晃动地安装到形成在远端的支撑轴226上的后衬垫单元22的一端上的端部安装部分22a上的部件。此处,三角形连杆182(参看图5)具有与三角形连杆181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省略说明。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左侧上的后衬垫单元的平面图,其中后衬垫单元22包括外管231、可滑动地***到外管231内部的内管232,被提供到外管231和内管232的各端部的端部安装部分22a、22b以及被安装到端部安装部分22b上的大致圆柱形的存储箱233。此处,右侧后衬垫单元22也具有与左侧后衬垫单元22相同的结构。
端部安装部分22b使用两个螺栓235、235(只有前数字235被显示)由安装部分主体22c和安装到安装部分主体22c的盖部件22d所构成。安装部分主体22c是延伸到外管231的内部的活塞杆(图中未示出)被安装的部分,其中安装到活塞杆的远端上的活塞(图中未示出)在内管232的内表面上可滑动。此处数字22e指示其中在形成在下框架101(参看图6)的衬垫安装孔123(参看图6)中安装端部安装部分22b的螺栓被***的螺栓***孔,数字22f、22f指示其中用于将端部安装部分226(参看图11)安装到三角形连杆181的支撑轴226(参看图11)上的支撑轴226(参看图11)被***的支撑轴***孔。
存储箱233是其中填充到或者从外管231和内管232被释放的油被存储的箱。存储箱233是配合或者固定到孔部22g中或者上的部件,所述孔部22g在端部安装部分22b和盖部件22d的安装部分主体22c之上延伸所形成,即,通过安装部分主体22c和盖部件22d所夹持而固定的部件。
上述前衬垫单元21(参看图10)与上述后衬垫单元22不同只在于端部安装部分22b的形状,以及前衬垫单元21现在不设有存储箱233。即,前衬垫单元21具有与后衬垫单元22相对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端部分的透视图。如图中所示,***53、54被安置在辅助框架25之上的左右侧,并且座位57被安置在这些***53、54之上。
通过将***53、54以这种方式安置在辅助框架25和座位57之间,暴露到外部的***的部分可以被减小并由此改良外观。
由于辅助框架25是也用作支撑座位57的座位横杆的部件,这就没有必要特别地设置座位横杆并由此,部件的数目可以被减小,成本被减小。
图14是显示了车身框架的透视图,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排气***部分。如图中所示,在车身框架11后上框架103和辅助框架25被结合的部分上所限定的空间241中,在排气管51、52(参看图2)和***53、54之间连接的排气腔242(参看图2)被安置。将后挡泥板31、32(参看图4)安置到其上的一对左右侧向突起部分66、67和在其上安置尾灯246的尾灯安装部分247被一体地安装到辅助框架25上。***53、54被安装到辅助框架25上。此处,数字251、252指示以突起的方式一体安装到后上框架103的翼状部分143、144的侧部上的辅助框架安装部分,用于安装辅助框架25,数字253、254指示上框架连接部分,所述上框架连接部分以突起的方式一体地安装到辅助框架25的前部的内侧上以连接到后上框架103。
抓持横挡25a被安装到体框架的后端,并且由此,抓持横挡25a被有效地用于推、拉所述车辆。
排气腔242被设置用于通过膨胀通过排气管51、52的废气的体积而消弱排气噪音并可与***53、54一起改良声音阻尼效果。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的下部的透视图。如图中所示,分为三个的散热器261被安置在车身框架11的下框101的内部。
散热器261由分别安置在下框架101(参看图6)的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上的左散热器262和右散热器263,以及安置在这些左散热器262和右散热器263之间的中间散热器264所形成,同时,位于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间。这些左散热器262、右散热器263和中间散热器264通过连接部分266、266彼此连接。
例如,当散热器由单体所形成时,所述车辆的向前的方向上的散热器的突起区域接受由于车身框架11的形状的限制。与这样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左散热器262和由散热器263通过完全利用下框架101的宽度而被安置,并且同时中心散热器264在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间向下延伸,这样巧妙地避免了下框架101,由此散热器261的突起区域可以通过使得向前的方向上的散热器261的突起区域上的限制的容纳变得困难而进一步增加。相应地,就可以提高散热器261的散热能力。
此外,通过设置中心散热器264的上端比左散热器262和右散热器263的上端低,这也就可以利用中心散热器264上的空间。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另外的实施例的透视图。车身框架300由具有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前部部分的下框架301,具有有尖顶的形状并一体形成,结合到下框架301的前部部分的上部部分的前上框架102、结合到下框架301的后部分的上部分的后上框架303、连接到后上框架303(参看图2)的侧部的上述辅助框架303以及安装到下框架301的后部上的后框架104所形成。
下框架301是从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前框架部分306、在中间部框架部分307被设置低于前框架部分306的状态中从前框架部分306的后部向后延伸的中间框架部分307以及从中间框架部分307的后部部分升高的后框架部分308所形成的整体的部件。
前框架部分306是具有下述结构的部件。即,前框架部分306具有分别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左、右部分。这些左右桁架形状部分306a、306b通过交叉部件309、309一体彼此连接。此外,构成前部悬架件17(参看图3)的悬架臂,即安置上臂61、62(参看图3)的悬架臂安装部分61a、61b、62a、62b(只有数字61b被显示)和安装下臂63、64(参看图3)的悬架臂安装部分63a、63b、64a、64b(只有数字63a、63b被显示)被提供到这些部分306a、306b上。此处,数字311、312指示安装到设置用于在其上安装三角形连杆173、174(参看图3)的交叉部件309、309的突起部分,数字313、314指示用于安装后面将说明的三角形连杆173、174的晃轴205(参看图10)用的轴安装孔。
后框架部分308是在左右侧上设有槽部分317、318的部分,其中后衬垫单元22、22(参看图4)被分别安置在槽部分317、318内。在槽部分317、318的各底部部分321、322(只有一个数字被显示)在其中安置后衬垫单元22、22的一端的衬垫安装孔323、323(只有一个数字323被显示)被以穿透的方式形成。
后上框架303包括结合到下框架301的后部的上部的基部部分342以及从基部部分342向后延伸的一对左右翼状部分343、344。此处,数字348指示用于安装辅助框架25的辅助框架孔(参看图2)。
结合图3、4和6的说明,构成下框架101的前部的前框架部分106被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具体而言,为桁架形状,所述下框架101的前部构成车身框架11的下部,并且同时下框架101的前框架部分106形成为平面视图中的带尖顶的形状,并且下框架101通过铸造一体形成。
由于下框架101的前框架部分106被形成为三角形形状,这就可能提高前框架部分106的刚度,由此这就可以牢固地支撑悬架臂(即,上臂62、62和下臂63、64)和前框架部分106上的前衬垫单元21、21。此外,下框架101通过制造一体形成,并由此暴露到外部的部分外形可以提高,由此全地形车辆10的商销性得以改良。此外,通过铸造一体地形成下框架101,就可以实现车身框架11的成本减小。
此外,下框架101分别安装在桁架形状的前框架部分的左右侧上支撑左右前轮12、13的上臂61、62和下臂63、64,通过这些上臂61、62和下臂63、64吸收传输到车身框架11的冲击的前衬垫单元21、21被安置以沿着车身框架11基本在前后的方向上延伸。
由于上臂61、62和下臂63、64支撑在具有较高刚度的下框架101的前框架部分106上,这就可以提高上臂61、62和下臂63、64的支撑刚度。此外,由于左右前衬垫单元21、21沿着车身框架11被安置,这就可以将前衬垫单元21、21的质量集中在所述车辆的中心,由此全地形车辆10的诸如旋转属性的传输性能可以被提高。
此外,如结合图1、8和10所说明,前衬垫单元21、21具有安装到车身框架11侧的一端和连接到构成可晃动地通过构成枢转部分的晃轴205而安装到车身框架11上的连杆部件的三角形连杆连杆173、174的另外端部,这些三角形连杆173、174通过推杆171、172与下臂63、64相连接。
前衬垫单元21、21的各其它端侧被连接到三角形连杆173、174,并且三角形连杆173、174通过推杆171、172与下臂63、64相连接,并且由此就可以通过推杆171、172增加前衬垫单元21、21的安置的自由程度,由此例如前衬垫单元21、21可以沿着车身框架11被安置,这样以细长、小型化和紧凑的方式构成全地形车辆10并改良上下车属性和外观。
此外,覆盖下框架101的滑板24被设置在下框架101的前部,并且滑板24被形成为主视图中基本M的形状,以允许滑板24覆盖晃轴205,悬架臂安置部分61a、61b、62a、62b和悬架臂安装部分63a、63b、64a、64b。
由于晃轴205、悬架臂安装部分61a、61b、62a、62b和悬架臂安装部分63a、63b、64a、64b用滑板24覆盖,这就肯定可以保护这些晃轴205、悬架臂安装部分61a、61b、62a、62b和悬架臂安装部分63a、63b、64a、64b,由此所有的全地形车辆10的可靠性可以被提高。
此外,如前结合图6、15所说明的,下框架101将散热器261安置在内部,散热器261由三个散热器所形成,形成在左右侧上的左右散热器262、263被安置在构成下框架101的左右框架部件的各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上,并且设置在左右散热器262、263之间的中心散热器264被安置在左右侧上的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间。
由于左散热器262和右散热器263被分别安置在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上,并且中心散热器264被安置在左框架161和右框架162之间,这可以通过使用下框架101的最大的宽度而安置左散热器262和右散热器263,同时就可以向下延伸中心散热器264,由此车身的向前的方向上的整个散热器261的突起区域可以进一步增加,这样提高了散热器261的冷却能力。
此外,如结合图3、6和10所说明的,具有形成在主视图中大致为M形状的上周部分的滑板24被安置在车身框架11的前部部分上以保护车身的前部部分。
通过将滑板24的上周部分形成为主视图中大致M形状,字母M形状的端部,即,上部部分的左右端部下部部分的左右端部突起。相应地,通过覆盖左右晃动部件173、174,上臂61、62的近侧部分、下臂63、64的近侧部分等,例如构成具有这些部分的前悬架件17的构成部分,这就可以有效地用滑板24保护前悬架件17的构成部分。
此外,左右前衬垫单元21、21在基本前后的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用覆盖M形状的滑板24的顶部部分覆盖的前端。
由于前衬垫单元21、21的前端用字母M形状的滑板24的顶部覆盖,这就可以用滑板24保护前衬垫单元21、21的前端,由此就可以防止跳起的石头等击打前衬垫单元21、21的前端。
此外,滑板24通过铸造被安装到所形成的锥化前框架的下框架101的前框架部分106上。
由于滑板24被安装到通过铸造所形成的锥化前框架部分106上,这就可以牢固地在前框架部分106上支撑滑板24,由此可以防止滑板25等的振动。
此外,上臂61、62和下臂63、64作为上下悬架臂被形成到车身的左右侧上,作为杆的推杆171、172在悬架臂的下侧上与下臂63、64相连接,推杆171、172的远端与前衬垫单元21、21通过作为连杆部件的三角形连杆173、174而与前衬垫单元21、21相连接,并且三角形连杆173、174的前部部分用滑板24覆盖。
由于三角形连杆173、174的前部部分覆盖滑板24,这就肯定可以保护较大载荷从下臂63、64侧通过推杆171、172所施加到其上的三角形连杆173、174,由此全地形车辆10的可靠性可以被提高。
此处,尽管滑板在本发明的主视图中大致形成为M形状,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形状,并且滑板可以形成为H形状,U形状,V形状,W形状、Y形状、X形状或者在主视图中靠近这些形状的形状。
此外,如结合图2、4、13和14所说明的那样,在车身框架11的后部上设有辅助框架25的全地形车辆10中,辅助框架25包括:挡泥板安装部分(具体而言,侧突起部分66、67),在所述挡泥板安装部分上,用于从上面覆盖左右后轮14、15的后挡泥板31、32被安装;构成用于支撑乘员所乘坐的座位的座位支撑部分的座位横挡;以及抓持横挡25a,所述抓持横挡25a构成人可以抓住的抓持部分。
通过将挡泥板安装部分,座位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提供到辅助框架25,辅助框架25可以被用于多个目的,并且由此与其中挡泥板安装部分、座位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被单独设置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小部件的数目和减小组装工时,由此减小成本。
此外,左右后挡泥板31、32被单独形成。
例如,与其中后挡泥板31、32被侧向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最小化左右挡泥板31、32,并由此,组装属性和维护属性可以被提高。
此外,辅助框架25包括构成用于支撑尾灯246的尾灯支撑部分用的尾灯安装部分247。
通过将尾灯安装部分247提供到辅助框架25,与其中尾灯支撑部分被特别设置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目可以被减小,并由此成本可以被减小。
此外,从引擎45侧延伸的与排气管51、52侧相连接的***53、54被安置在辅助框架25和座位57之间,并且同时,***53、54从座位57的辅助框架25和后端部分突起。
通过在辅助框架25和座位57之间安置***53、54,并且同时,通过允许***53、54在辅助框架25和座位57的后端部分之间突起,这就可以减小暴露到***53、54的外部的部分,并且由此外观可以被改良。
此外,辅助框架25通过铸造一体形成。
通过一体形成通过铸造形成的辅助框架25,这就可以很容易形成辅助框架25,由此辅助框架25的成本可以被降低。
尽管本发明的辅助框架执行了挡泥板安装部分、座位支撑部分和抓持部分的所有各个功能,辅助框架也可以进一步用作支撑执照板(licenseplate)的支撑部分。
此外,与结合图3、8和10所说明,在全地形车辆10的悬架结构中,其中悬架臂,即,上臂61、62和下臂63、64被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11的前部部分的左右侧面上,吸收沿着车身框架11被传输到车身框架11的冲击的前衬垫单元21、21被安置以基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前衬垫单元21、21的一端与车身框架11相连接,构成连杆部件的三角形连杆173、174通过构成枢转部分的晃轴205被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11,并且前衬垫单元21、21的另外一端被连接到三角形连杆173、174,其中三角形连杆173、174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并且同时通过构成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杆的推杆171、172的下臂63、64。
通过可旋转地设置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平面中的三角形连杆173、174和基本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推杆171、172而将前衬垫单元21、21的另外一端与下臂63、64相连接,下臂63、64的上下运动可以平稳地转换为基本垂直地延伸的推杆171、172的上下运动,然后,推杆171、172的上下运动可以被有效地转换为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衬垫单元21、21的冲程。
此外,使用推杆171、172,就可以在不受下臂63、64的位置的限制的情况下安置前衬垫单元21,并由此,前衬垫单元21的安置的自由度可以增加。
例如,通过沿着车身框架11安置前衬垫单元21并靠近车身框架11,这就可以抑制前衬垫单元21从车身框架11的突起量,并由此,全地形车辆10可以变得细长,由此全地形车辆10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可以被实现。
此外,通过靠近车身框架11安置前衬垫单元21,这就可以将前衬垫单元21的质量集中在车辆的中心侧,由此诸如全地形车辆10的转动性能的行进性能可以被改良。
此外,如图5、8、9和11所说明,悬架臂,即,上臂81、82和下臂83、84被分别安装在构成车身框架11的后部的后框架106的左右侧面上,通过这些下臂83、84而吸收传输到车身框架11的冲击的左右后衬垫单元22、22被基本沿着车身框架11而平行安置。
通过安置左右后衬垫单元22、22基本平行于车身框架11,就可以让车身的后部变细,并由此就可以改良上下性能,和全地形车辆10的外观,同时实现全地形车辆10的小型化和紧凑。
此外,通过图8、12所说明,后衬垫单元22包括在与端部部分中的轴线相正交的方向敞开的孔部分22g,并且存储箱233通过将存储箱233固定到孔部分22g中而被安装。
通过将存储箱233固定和安置到形成在与轴线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后衬垫单元22中所形成的孔部分22g,就可以对后衬垫单元22提供新的外观,由此可以提高后衬垫单元22的产品性能。
此外,悬架臂构成在一侧设有垂直的一对上臂61、62和下臂63、64的双叉骨型悬架件,并且推杆171、172在下侧与下臂63、64相连接。
通过将推杆171、172与下侧臂63、64在下侧上相连接,这就可以将悬架结构安置在较低的位置上,并且由此就可以将重心设置在较低的水平。
尽管存储箱在本发明中被提供到后衬垫单元,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存储箱可以设置到前轮用的前衬垫单元。
车身框架结构、滑板、辅助框架和本发明的悬架结构适于适用到运行在水平的地面和不平的地面上的车辆上。
尽管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变化,其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包括:
下框架,所述下框架构成车身框架的下部部分;以及
用于支撑前轮的悬架臂;
其中下框架包括三角形形状的前部部分和俯视图中的有尖顶的形状,并通过铸造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前部部分形成为桁架形状,且
所述悬架臂由形成为桁架形状的前部部分所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衬垫单元,所述衬垫单元沿着车身框架在基本前至后的方向上延伸,用于吸收通过悬架臂传输到车身框架的冲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杆部件,所述连杆部件通过枢转部分可晃动地安装到车身框架,
其中衬垫单元包括安装到车身框架侧的端部以及连接到连杆部件的另一端部;以及
连杆部件通过杆与悬架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下框架的前部用于覆盖下框架,其中滑板被形成为主视图中的M形状,以允许滑板覆盖枢转部分和悬架臂安装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器被安置在下框架的内部,以及
散热器包括左散热器、右散热器和中间散热器,其中左散热器、右散热器被分别安置在下框架的左框架部件和右框架部件之上,并且中间散热器被安置在左框架部件和右框架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进一步包括:
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下框架的前部,用于覆盖所述下框架,并包括在主视图中形成为大约M形状的上外周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衬垫单元的前端用M形状的滑板的顶部部分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臂包括一对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所述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被形成在车身的左侧和右侧,杆与悬架臂的下侧相连接,杆的远端与衬垫单元通过连杆部件相连接,并且连杆部件的前部部分用滑板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进一步包括:
设置到车身框架的后部部分的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包括:
挡泥板安装部分,其中用于覆盖后轮的后挡泥板被连接到挡泥板安装部分;
座位支撑部分,用于支撑乘客所坐的座位;以及
抓持部分,人可以抓持所述抓持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后挡泥板被提供用于覆盖左后轮和右后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灯支持部分,用于支撑尾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与从引擎延伸的排气管侧相连接的***被安置在辅助框架和座位之间,以及
***从辅助框架和座位的后端部分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框架通过铸造一体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连杆部件在沿着车辆的前至后的方向的平面上可旋转;以及
杆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还包括:
后悬架臂,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后部部分上;以及
后衬垫单元,沿着车身框架基本平行安置,用于吸收通过后悬架臂传输到车身框架的冲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衬垫单元包括在后衬垫单元的端部部分上与后衬垫单元的轴线相正交的方向上开口的孔部分,并且存储箱通过将存储箱配合到孔部分中而被安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悬架臂包括上臂和下臂以构成双叉骨型悬架件,并且每一个杆与下臂相连接。
CNB200510056095XA 2004-03-31 2005-03-23 全地形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6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8296A JP2005289231A (ja) 2004-03-31 2004-03-31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JP2004107907A JP2005289222A (ja) 2004-03-31 2004-03-31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2004107907 2004-03-31
JP2004107973 2004-03-31
JP2004108296 2004-03-31
JP2004107973A JP2005289225A (ja) 2004-03-31 2004-03-31 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04108564 2004-03-31
JP2004108564A JP2005289234A (ja) 2004-03-31 2004-03-31 車両のスキッドプレ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402A CN1676402A (zh) 2005-10-05
CN100379639C true CN100379639C (zh) 2008-04-09

Family

ID=35006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60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639C (zh) 2004-03-31 2005-03-23 全地形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67573B2 (zh)
CN (1) CN100379639C (zh)
CA (1) CA25020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2056C (en) * 2004-03-31 2009-06-30 Honda Motor Co., Ltd. All terrain vehicle
CA2541040C (en) * 2005-03-29 2009-09-15 Honda Motor Co., Ltd. Cushion mounting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vehicle
US7883099B2 (en) * 2005-04-07 2011-02-08 Traxxas Lp Vehicle suspension for a model vehicle
US7887074B2 (en) * 2005-04-07 2011-02-15 Traxxas Lp Rocker arm assembly for a model vehicle
JP4578410B2 (ja) * 2006-01-16 2010-11-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フロントガード
US7624835B2 (en) 2006-03-31 2009-12-01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Protective cover for the underside of a vehicle
US7819220B2 (en) * 2006-07-28 2010-10-2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ATV
US7950736B2 (en) * 2007-02-28 2011-05-31 Arctic Cat Inc.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ES2350129B1 (es) * 2007-03-28 2011-09-28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ctura de bastidor de carroceria de vehiculo.
US8075007B2 (en) * 2007-05-16 2011-12-1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uspension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US7988524B2 (en) 2008-06-02 2011-08-02 Mattel, Inc. Childrens ride-on vehicles having mechanical assemblies
GB2480639B (en) * 2010-05-26 2012-04-25 Adiva Co Ltd Suspension for a tricycle
US10160497B2 (en) * 2011-02-01 2018-12-2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US9121319B2 (en) 2012-10-16 2015-09-01 Universal Acoustic & Emission Technologies Low pressure drop, high efficiency spark or particulate arres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8585088B1 (en) * 2012-12-27 2013-11-19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Utility vehicle
MX370198B (es) * 2013-05-31 2019-12-05 Polaris Inc Vehiculo utilitario de uso combinado.
CA2921360C (en) * 2013-08-14 2020-10-2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D839363S1 (en) 2015-09-18 2019-01-29 Traxxas Llp Shock tower for a model vehicle
USD828460S1 (en) 2017-01-27 2018-09-11 Traxxas, LP Shock tower for a model vehicle
JP6568895B2 (ja) * 2017-05-31 2019-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の小型車両、及び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の剛性調整装置
USD875186S1 (en) 2018-01-10 2020-02-11 Traxxas Lp Upper front suspension arm for a model vehicle
IT201900005556A1 (it) * 2019-04-10 2020-10-10 Piaggio & C Spa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dispositivo di blocco del rollio
USD905798S1 (en) 2019-06-27 2020-12-22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upper suspension arm
USD929507S1 (en) 2019-06-27 2021-08-31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930088S1 (en) 2019-06-27 2021-09-07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905799S1 (en) 2019-06-27 2020-12-22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896709S1 (en) 2019-06-28 2020-09-22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955503S1 (en) 2019-06-28 2022-06-21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902090S1 (en) 2019-09-10 2020-11-17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902089S1 (en) 2019-09-10 2020-11-17 Traxxas Llp Model vehicle upper suspension arm
USD951148S1 (en) 2019-10-31 2022-05-10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951151S1 (en) 2019-10-31 2022-05-10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951150S1 (en) 2019-10-31 2022-05-10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951149S1 (en) 2019-10-31 2022-05-10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upper suspension arm
USD944901S1 (en) 2019-12-06 2022-03-01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lower suspension arm
USD947957S1 (en) 2019-12-11 2022-04-05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upper suspension arm
CN112441169A (zh) * 2020-10-28 2021-03-0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地形的车辆
CN112848825A (zh) * 2021-02-21 2021-05-28 石河子大学 一种全地形车三连杆后悬架
USD996529S1 (en) 2021-11-16 2023-08-22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1014655S1 (en) 2021-11-16 2024-02-13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uspension arm
USD1014656S1 (en) 2021-11-16 2024-02-13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uspension arm
USD998058S1 (en) 2021-11-16 2023-09-05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CN114715278A (zh) * 2022-04-24 2022-07-0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边驱动后桥独立悬挂安装结构
USD1023847S1 (en) 2022-07-27 2024-04-23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1023849S1 (en) 2022-07-27 2024-04-23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USD1026743S1 (en) 2022-09-07 2024-05-14 Traxxas, L.P. Model vehicle shock tow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7069A (en) * 1985-05-01 1987-08-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tructure for an engine in a straddled type vehicle
US4786075A (en) * 1985-12-28 1988-11-2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addle-type four-wheel vehicle for running on unleveled ground
US5855250A (en) * 1996-05-10 1999-01-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CN2463013Y (zh) * 2000-11-10 2001-12-05 王立杰 遥控越野玩具车承载结构的改进
US20020117843A1 (en) * 2000-03-13 2002-08-29 Mihai Rasidescu Frames for all-terrain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7523A (ja) * 1983-06-07 1984-12-20 Honda Motor Co Ltd 全車軸駆動式走行車両
JPS6159187U (zh) * 1984-09-14 1986-04-21
JPS6266894A (ja) 1985-09-20 1987-03-26 株式会社東芝 脱水兼用洗濯機の重量検出装置
JPS6348690A (ja) 1986-08-18 1988-03-01 Fujitsu Ltd バブル磁区伸長器
JP2671346B2 (ja) 1988-02-12 1997-10-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5577570A (en) * 1992-04-09 1996-11-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Wind introduc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
US6269899B1 (en) * 1997-04-28 2001-08-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JP4280375B2 (ja) * 1999-09-05 2009-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冷却装置
US6460907B2 (en) * 2000-03-21 2002-10-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 type four-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 and front guard for the same
JP3766580B2 (ja) * 2000-03-31 2006-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の製法
US6547027B1 (en) * 2000-05-19 2003-04-15 Bombardier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US6588529B2 (en) * 2000-07-05 2003-07-08 Yamaha Hatsudoki Kabishuki Kaisha Body cover an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DE10048121A1 (de) * 2000-09-28 2002-04-25 Porsche Ag Radaufhängung für Kraftfahrzeuge
US7231996B2 (en) * 2003-02-17 2007-06-19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end components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US6938676B2 (en) * 2003-12-18 2005-09-06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Cooling structure for a continuous vari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n all-terrain vehicle
US20060254842A1 (en) * 2004-02-06 2006-11-1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JP4699778B2 (ja) * 2004-03-30 2011-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力伝達部構造
CA2502056C (en) * 2004-03-31 2009-06-30 Honda Motor Co., Ltd. All terrain vehicle
US20060061051A1 (en) * 2004-09-20 2006-03-23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Asymmetric snowmobile ski
US20060076742A1 (en) * 2004-10-12 2006-04-13 Northwoods Power Sports Distributors, Inc. Modular snowmobile ski
JP2007015640A (ja) * 2005-07-11 2007-01-2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鞍乗型四輪走行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676294B2 (ja) * 2005-09-30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7069A (en) * 1985-05-01 1987-08-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tructure for an engine in a straddled type vehicle
US4786075A (en) * 1985-12-28 1988-11-2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addle-type four-wheel vehicle for running on unleveled ground
US5855250A (en) * 1996-05-10 1999-01-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US20020117843A1 (en) * 2000-03-13 2002-08-29 Mihai Rasidescu Frames for all-terrain vehicles
CN2463013Y (zh) * 2000-11-10 2001-12-05 王立杰 遥控越野玩具车承载结构的改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67573B2 (en) 2008-05-06
CA2502056C (en) 2009-06-30
US20050217912A1 (en) 2005-10-06
CN1676402A (zh) 2005-10-05
CA2502056A1 (en) 200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9639C (zh) 全地形车辆
JP2004082850A (ja) 自動二輪車等車両におけるリンク式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037702B2 (ja) 2輪車両
JP2003510223A (ja) 重量車両のための前車軸配置
JP2010516545A5 (zh)
CN101939213B (zh) 踏板型车辆
CN103863496B (zh) 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
US7350854B2 (en) Rear fender and rear carrier bar
JP5246462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138999B (zh) 越野沙滩车车架
JP2006007876A (ja) アーム部材及び車両
CN1839067B (zh) 鞍乘式车辆
JP2008189288A5 (zh)
CN110831846A (zh) 具有上车架部分和下车架部分的车辆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220577436U (zh) 摩托车
WO1999029562A1 (en) Motorcycle
CN111688861B (zh) 用于车辆的框架组件
CN101306713B (zh) 踏板式摩托车
CN100400369C (zh) 跨骑式两轮摩托车
CN2910757Y (zh) 两轮摩托车
JPS58177718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S61178281A (ja) 自動三輪車の後輪緩衝装置
JPH10812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OA19593A (en) A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