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25526A1 -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25526A1
WO2024125526A1 PCT/CN2023/138242 CN2023138242W WO2024125526A1 WO 2024125526 A1 WO2024125526 A1 WO 2024125526A1 CN 2023138242 W CN2023138242 W CN 2023138242W WO 2024125526 A1 WO2024125526 A1 WO 202412552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node
forwarding
receiving
s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382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坤
姜大洁
Original Assignee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2552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25526A1/zh

Link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position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the wireless system determines the location or moving speed of the terminal based on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rect path (Line of Sight, LOS)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base station.
  • the actual communication scenario is a multipath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that is, objects in the actual environment (such as roads, buildings, etc.) will send or diffract wireless signals, forming a non-direct path (Non Line of Sight, NLOS).
  •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 a positioning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locate a terminal in a scenario where the number of positioning base stations cannot be increased at will.
  •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second path includes a forwarding path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node.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schedules the sending node to send the target signal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locates the receiving node or the send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 the sending node receives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node sent by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 a second receiv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first message reported by a receiving node, wherein the first message includes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 a positioning module used to locate the receiving node or the send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 a third receiv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target signal sent by a sending node, wherein the target signal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measurement signals;
  • a fourth receiving module used to receive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node sent by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 the selection module is used to select a target forwarding node that provides data services to the receiv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node.
  •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processor and a memory, wherein the memory stores a program or instruction that can be run on the processor, and when the program or instruction is executed by the processor, the steps of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are implemented.
  • a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on which a program or instruction is stored.
  • the program or instruction is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the steps of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are implemented.
  • a chip comprising a processor and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wherein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s coupled to the processor, and the processor is used to run a program or instruction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 a computer program/program product is provided, wherein the computer program/program product is stored in a storage medium, and the computer program/program product is executed by at least one processor to implement the steps of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 a receiving node is capable of receiving a target signal sent by a sending node through a first path and a second path, and obtaining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thereby reporting a first message to a network side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message includ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used to locate the receiving node or the sending node,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second path includes a forwarding path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node.
  • the forwarding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signal can be increased by adding a forwarding node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based on Positioning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rect path and the forwarding path, thereby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positioning.
  • FIG3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smart surface beam control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4 is a flow chart of a positioning method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5 is a flow chart of another positioning method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single base station positioning assisted by a RIS device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9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multiple RIS devices participating in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i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10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erception relationship among a base station, a RIS device, and a terminal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13 is a structural block diagram of another positioning device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16 is a block diagram of a terminal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rst, second, etc.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claim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re used to distinguish similar objects, and are not used to describe a specific order or sequence.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the terms used in this way are interchangeable under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so that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in an order other than those illustrated or described here, and the objects distinguished by “first” and “second” are generally of the same type, and the number of objects is not limited.
  • the first object can be one or more.
  • “and/or”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claims represents at least one of the connected objects, and the character “/" generally represents that the objects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are in an "or” relationship.
  •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SC-FDM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NR new radio
  • the base station may be referred to as a node B, an evolved node B (eNB), an access point,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a radio base station, a radio transceiver, a basic service set (BSS), an 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a home node B, a home evolved node B, 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 (TRP) or some other suitable term in the field.
  • eNB evolved node B
  • BTS basic service set
  • ESS extended service set
  • TRP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
  • the base station is not limited to a specific technical vocabulary.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only the base station in the NR system is used as an example for introduction, and the specific type of the base station is not limited.
  • the core network equipment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core network nodes, core network functions,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access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M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SMF), user plane function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PC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unit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PCRF), edge application service discovery function (Edge Application Server Discovery ...
  •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 AMF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 SM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 SM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 UPF User Plane Function
  •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 edge application service discovery function Edge Application Server Discovery ...
  • RIS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 RIS can dynamically/semi-statically adjust its own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to affect the reflection/refraction behavior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cident to RIS. Therefore, RIS can manipulate the reflected/refracted signals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to achieve functions such as beam scanning/beamforming, as shown in Figure 2.
  • the sending node sends a target signal, and the receiving node receives the target signal through a first path and a second path.
  • the sending node may be a terminal, the receiving node may be a base station, and the target signal may be an uplink signal (such as a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the sending node i.e., the terminal
  • the terminal is located;
  • the sending node may be a base station
  • the receiving node may be a terminal
  • the target signal may be a downlink signal (e.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CSI-RS), or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or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or a newly defined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 CSI-RS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 PRS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 SSB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re both terminals
  • the target signal may be a CSI-RS on a side link channel, wherein the position of one of the terminal devices serving as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is known, while the position of the other is unknown.
  • the terminal with an unknown position is located.
  • the target signal may include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and the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use different time domain resources respectively. That is, the sending node may send different measurement signals on different time domain resources (i.e., different time units). For example, when the sending node is a terminal, the terminal may send multiple SRSs on different time units; or, for example, when the sending node is a base station, the base station may send multiple CSI-RSs on different time units.
  • the sending node sends a target signal
  • the receiving node can receive the target signal through the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forwarding path formed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forwarding node-receiving node.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can locate the sending node or the receiving nod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 transmitted by the direct path and the forwarding path.
  • one forwarding node corresponds to one forwarding path.
  • the forwarding node may be one of a RIS device, a repeater device, and a backscatter device.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may be a positioning server.
  • the network-side device may locate the receiving node or the send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and the deployment position of the forwarding n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path.
  • the receiving node can receive the target signal sent by the sending node through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and obtai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thereby reporting a first message to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message includ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used to locate the receiving node or the sending node,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second path includes a forwarding path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node.
  • the receiving node when the sending node sends the target signal, the receiving node can directly The target signal is received by a direct path and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path,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rect path and the forwarding path are obtained, and then reported to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so that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can locate the sending node or the receiv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 a forwarding node can be added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to increase the forwarding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signal, and positioning can b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arget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rect path and the forwarding path, thereby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positioning.
  • Item A-1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first path
  • the first path in the forwarding path is the first path among all paths (i.e., corresponding to an uncertain non-direct path in a multipath environment).
  • the arrival time in item A-3 is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second path obtained by joint detection 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similarly, the arrival angle in item A-4 is the arrival angle of the second path obtained by joint detection 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similarly, the signal strength in item A-6 includes the signal strength of the wireless signal transmitted by the second path corresponding to each measurement signal.
  • th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orwarding node may be explicitly reported together with the measurement result of the second path; Or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reported implicitly according to a predefined rule and in the order of the forwarding node identification.
  • the first message may also include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strongest path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first path, and/or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rival angle of the strongest path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arrival angle of the first path.
  • the multiple response values of the first forwarding path include response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measurement signals s1, s2, s3, and s4 respectively
  • the multiple response values of the second forwarding path include response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measurement signals s1, s2, s3, and s4 respectively
  • the firs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in this example includes four response values of the first forwarding path and four response values of the second forwarding path.
  • the response value can represent the response behavior of the signal phase, amplitude, or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orwarding nod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forwarding nodes may have different response behaviors.
  • the forwarding node uses different response values to forward each measurement signal, and the receiving node uses the same receiving beam to receive the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so that the receiving node can more easily distinguish the received signals based on each response value.
  • the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is measur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sending node to the forwarding node is known. It is then possible to determin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nding node, the forwar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that the receiving node is on the hyperbola/hyperboloid determined by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forwarding node, wherein multiple hyperbolas/hyperboloid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joint measurement of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forwarding nod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the foci of the multiple hyperbolas/hyperboloids correspond to the positioning estimation result of the receiving node.
  • the arrival time in item A-1 is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first path obtained by joint detection 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 the arrival angle in item A-2 is the arrival angle of the first path obtained by joint detection 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 the signal strength in item A-5 includes the signal strength of the wireless signal transmitted by the first path corresponding to each measurement signal.
  • the channel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ath is obtained from the channel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 the information is merged and processed;
  • the channel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ath may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an arrival time and an arrival angle.
  • the sending node can use the same beam when sending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 the forwarding node uses different response values to forward each measurement signal.
  • the receiving node After the receiving node receives the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it can more easily distinguish the received signals based on each response value.
  • Step 602 The forwarding node adopts different response values to forward different measurement signals.
  • the forwarding node receives the target signal sent by the sending node in a time division mode or a frequency division mode.
  •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further, the first path may also include a propagation path scattered or reflected by an ordinary object; the second path may include a forwarding path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node, that is, a propagation path forwarded via a forwarding node. Furthermore, the existence of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forwarding node, and between the forwar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can be ensured through network planning or reasonable scheduling of network-side devices.
  •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 one forwarding node corresponds to one forwarding path.
  • the sending node adjusts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unit array of the forwarding node or the beam set of the beam training of the forwarding node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t angle and the exit angle.
  • the RIS device performs signal forwarding operations during the time period when the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s sent.
  • the RIS device uses different response values (such as phase modulation parameters, amplitude modulation parameters,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parameters) for the multiple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 the different response values are configured in advance by the base station or predefined by the protocol.
  • a small number of base stations and multiple forwarding nodes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multiple virtual base stations to achieve positioning.
  • the first path includes a direct path between the sending node and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second path includes a forwarding path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orwarding node.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is applied to a network side device.
  • the positioning device 120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odules:
  • the first message furth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 the first message furth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 the processor 1610 is configured to select,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node, a target forwarding node that provides a data service to the receiving node.
  • the processor 1610 select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node, a target forwarding node that provides a data service for the receiving nod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 processor 1610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unit array of the forwarding node or the beam set of the beam training of the forwarding node is adjusted.
  • the same beam is used to send different measurement signals on different time domain resources.
  • the processor 1610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configure multiple response values, where the multiple response values are parameters used by the forwarding node to forward the multiple measurement signals sent by the sending node;
  • the radio frequency unit 160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the multiple response values to the receiving node and the forwarding node.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a network side device.
  •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1800 includes: a processor 1801, a network interface 1802, and a memory 1803.
  • the network interface 1802 is, for example, a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CPRI).
  • CPRI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 the processor is the processor in the terminal described in the above embodiment.
  • th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ncludes a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uch as a computer read-only memory ROM, a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a magnetic disk or an optical disk.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urther provides a chip, which includes a processor and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wherein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s coupled to the processor, and the processor is used to run programs or instructions to implement the various processe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embodiments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above, and can achieve the same technical effect. To avoid repetition, they are not repeated here.
  •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urther provide a computer program/program product, which is stored in a storage medium.
  • the computer program/program product is executed by at least one processor to implement the various processe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embodiments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the second aspect, the third aspect, or the fourth aspect above, and can achieve the same technical effect. To avoid repetition, it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a pos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a receiving node, a network side device, a forwarding node, and a sending node.
  • the receiving node can be used to execute the step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above, and the network side device can be used to execute the step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second aspect above; the forwarding node can be used to execute the step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third aspect above, and the sending node can be used to execute the steps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ourth aspect above.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包括: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接收节点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用于对接收节点或发送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第一路径包括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Description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2月15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211620695.4、申请名称为“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在进行感知的时候,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直射路径(Line of Sight,LOS)的信道特征来确定终端的位置或者移动速度。但是,实际通信场景是多径传播环境,即实际环境中的物体(例如路面、建筑物等)会发送或者衍射无线信号,形成非直射路径(Non Line of Sight,NLOS)。
对于定位业务来说,由于基站和终端无法确定发射物体的具***置和特征,因此,基站很难根据NLOS路径的测量结果来推测终端位置。此外,基站和终端很难从信道特征上区分LOS路径和NLOS路径,即接收端测量的首达径可能是LOS或者NLOS路径,则需要增加定位基站数量来提升LOS路径的出现概率,并且增加参与定位的基站数量来进行互相校验。然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室内定位,商场等),定位基站的数量不能随意地增加,并且由于环境复杂NLOS路径更加丰富,这导致定位难度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以解决定位基站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的场景下,对终端进行定位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接收节点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转发节点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发送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 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转发模块,用于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包括:接收节点、网络侧设备、转发节点和发送节点,所述接收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转发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发送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节点能够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并获取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该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从而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用于对接收节点或发送节点进行定位,第一路径包括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时,接收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直射路径和至少一个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并获取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从而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这样,即使在定位过程中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也可以通过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增加转发节点,以增加传输信号的转发路径,并基 于上述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行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定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智能表面的通信网络示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表面波束控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RIS设备辅助的单基站定位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RIS设备时分复用参与定位测量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RIS设备、终端的感知关系示意;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无线通信***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 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基站、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 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首先对如下内容进行介绍:
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是一种新兴的人造材料设备;RIS可以动态地/半静态地调整自身的电磁特性,影响入射到RIS的电磁波的反射/折射行为。因此,RIS可以对电磁信号的反射波/折射信号进行操控,以实现波束扫描/波束赋形等功能,如图2所示。
其中,RIS的最优波束赋形,即基于智能表面的波束控制原理如下所述:
如图3所示,以相位控制型智能表面为例,器件单元(m,n)的理想控制相位为:
其中,分别为基站,终端,器件单元(m,n)的坐标向量。如果终端与智能表面的相对位置满足远场辐射条件,智能表面到终端的信号近似为平行信号,在满足远场辐射条件时,基站与智能表面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近似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RIS单元的控制信息可能是高精度的连续相位控制,或者是低精度(例如1比特bit或者2bit)的离散相位控制。对于离散相位控制,理想相位信息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实现离散相位RIS的控制。对于1bit离散相位控制型智能表面,通过离散化处理将理想补偿相位映射离散相位上,例如:
另外,终端可以根据附近多个基站的下行或者上行信号的测量结果(例如,到达时间,信号到达角度,信号离开角度等)估计终端的位置。例如,多个保持同步的基站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终端测量各个下行信号的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并上报测量结果给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根据各个基站的位置和各个基站对应的下行信号到达时间来估计终端的位置。定位算法可以为基于到达时间的三点定位法。类似地,终端可以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终端测量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到达时间,到达角,从而基于到达时间和到达角进行定位估 计。需要注意的,参与定位的基站需要保证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上行或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时候,到达时间定义为可分辨的首达径对应的时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方面,参见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01:
步骤401: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这里,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其中,该发送节点可以为终端,接收节点可以为基站,该目标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例如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此种情况下,则对发送节点(即终端)进行定位;
或者,该发送节点可以为基站,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该目标信号可以为下行信号(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或者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者新定义的专用参考信号),此种情况下,则对接收节点(即终端)进行定位;
或者,该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都是终端,目标信号可以是旁路信道(Side Link Channel)上的CSI-RS,其中,作为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终端设备中的其中一个位置已知,另一个位置,则此种情况下,对位置未知的终端进行定位。
其中,目标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发送节点可以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不同时间单元)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例如发送节点为终端时,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SRS;或者,例如发送节点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CSI-RS。
另外,可选地,发送节点发送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可以相同,或者按照协议预定义规则进行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级或者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级量级的偏移/循环偏移。这样,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统一配置一次即可,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时可以减低信道估计插值和滤波的复杂度。
此外,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路径还可以包括通过普通物体散射或者反射的传播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即经由转发节点转发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合理调度保证发送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以及转发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存在直射路径。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可以通过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以及发送节点-转发节点-接收节点之间形成的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这样,网络侧设备则可以根据该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传输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一个转发节点对应一个转发路径。
另外,转发节点可以为RIS设备、中继(repeater)设备、反向散射(backscatter)设备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402:所述接收节点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这里,该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定位服务器。
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测量结果以及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部署位置,对接收节点或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由上述步骤401至402可知,接收节点能够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并获取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该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从而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用于对接收节点或发送节点进行定位,第一路径包括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时,接收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直 射路径和至少一个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并获取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从而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这样,即使在定位过程中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也可以通过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增加转发节点,以增加传输信号的转发路径,并基于上述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行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定位难度。
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A-1至A-6项中至少一项:
A-1项: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A-2项: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A-3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A-4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A-5项: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A-6项: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其中,当第一路径为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时,在该直射路径未被遮挡或者直射路径强度满足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上述A-1项中,第一路径到达时间即为直射路径对应的时间点,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对应的时间点;A-2项中,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为直射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的到达角度;A-5项中,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即为直射路径的信号强度,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直射路径被遮挡或者不满足检测灵敏度,则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为所有路径中的首达径(即对应于多径环境中的某个不确定的非直射路径)。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差来指示直射路径被遮挡,例如该到达时间差=0或者小于0或者为特定值,表示直射路径被遮挡。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则A-1项中的到达时间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同理,A-2项中的到达角度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同理,A-5项中的信号强度包括与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当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时,上述A-3项中,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对应的时间点;A-4项中,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的到达角度;A-6项中,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的信号强度。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则A-3项中的到达时间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同理,A-4项中的到达角度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同理,A-6项中的信号强度包括与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路径包括多个转发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测量结果还包括如下B-1项至B-3项中至少一项:
B-1项:所述第二路径包括的多个转发路径中的最强径的到达时间;
B-2项:所述最强径的到达角度;
B-3项:所述最强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C-1项至C-3项中至少一项:
C-1项: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C-2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C-3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其中,C-1项中的标识信息用于区分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哪个转发节点相对应;
上述C-2项中的差分值,表示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偏移。
上述C-3项中的差分值,表示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相对于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偏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显式的与第二路径的测量结果一起上报; 或者隐式的按照预定义的规则按照转发节点标识顺序的上报测量结果。
另外,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最强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和/或,上述所述的最强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这里,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第二路径包括与转发节点A对应的第一转发路径和与转发节点B对应的第二转发路径,则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对应的多个响应值。若发送节点需要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则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第二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即该示例中的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可以理解,所述响应值可以代表转发节点的信号相位,幅度,或者极化方向的响应行为,根据不同类型的转发节点可以有不同的响应行为。
由此可知,网络侧设备可以预先给发送节点和转发节点配置“各个转发节点进行信号转发所使用的响应值”,这样,在发送节点发送多个测量信号时,各个转发节点可以分别接收各个测量信号,并采用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响应值转发相应的测量信号。其中,接收节点在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时,则可以根据各个转发节点进行信号转发所使用的响应值,从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各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RIS的响应参数可以是+1或者-1(即直接转发或者附加相位翻转后转发),若RIS#1的响应值序列是{1,1,-1,-1},RIS#2的响应值序列是{1,-1,1,-1},则接收节点接收到的信号为:
y1=(H0+h1g1+h2g2)s1+n;
y2=(H0+h1g1-h2g2)s2+n;
y3=(H0-h1g1+h2g2)s3+n;
y4=(H0-h1g1-h2g2)s4+n;
其中,n表示噪声,s1至s4表示发送节点发送的测量信号的序列,y1至y4表示接收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序列。
则通过对上述接收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表达式构成的方程组,可以求解获得H0,h1g1,h2g2,这里,根据信道信息H0可以获得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和/或到达角度,根据信道信息h1g1可以获得RIS#1对应的转发路径的达到时间和/或到达角度,根据信道信息h2g2可以获得RIS#2对应的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和/或到达角度。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使用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其中,转发节点接收到发送节点发送的多个测量信号后,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各个测量信号进行转发,则接收节点采用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使得接收节点可以更加容易地基于各个响应值对接收到的各个信号进行区别。
第二方面,参见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501至503:
步骤501:网络侧设备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步骤502: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这里,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其中,该发送节点可以为终端,接收节点可以为基站,该目标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例如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或者,该发送节点可以为基站,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该目标信号可以为下行信号,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定位参考信号PRS或者同步信号SSB或者新定义的专用参考信号;或者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都是终端,目标信号可以是旁路信道(Side Link Channel)上的CSI-RS。
其中,目标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发送节点可以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不同时间单元)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例如发送节点为终端时,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SRS;或者,例如发送节点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CSI-RS。
另外,可选地,发送节点发送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可以相同,或者按照协议预定义规则进行RB级或者RE级量级的偏移/循环偏移。这样,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统一配置一次即可,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时可以减低信道估计插值和滤波的复杂度。
此外,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路径还可以包括通过普通物体散射或者反射的传播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即经由转发节点转发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合理调度保证发送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以及转发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存在直射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可以通过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以及发送节点-转发节点-接收节点之间形成的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这样,网络侧设备则可以根据该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传输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一个转发节点对应一个转发路径。
另外,转发节点可以为RIS设备、中继(repeater)设备、反向散射(backscatter)设备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503: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这里,该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定位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部署位置,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以对接收节点定位为例,网络侧设备根据测量结果以及转发节点的部署位置,对接收节点进行定位的具体方法可以为:
测量获得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差,并且已知发送节点到转发节点的距离,则可以根据发送节点、转发节点、接收节点的几何关系,确定出:接收节点在发送节点和转发节点确定的双曲线/双曲面上,其中,通过不同位置的发送节点和转发节点的联合测量可以获得多个双曲线/双曲面,所述多个双曲线/双曲面的焦点则对应于接收节点的定位估计结果。
类似地,测量获得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差和角度差可以进一步限制双曲线/双曲面的有效范围,从而提升定位结果的收敛速度。
由上述步骤501至503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以使得接收节点通过直射路径和至少一个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并获取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从而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这样,即使在定位过程中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也可以通过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增加转发节点,以增加传输信号的转发路径,并基于上述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行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定位难度。
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A-1至A-6项中至少一项:
A-1项: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A-2项: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A-3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A-4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A-5项: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A-6项: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其中,当第一路径为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时,在该直射路径未被遮挡或者直射路径强度满足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上述A-1项中,第一路径到达时间即为直射路径对应的时间点,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对应的时间点;A-2项中,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为直射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的到达角度;A-5项中,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即为直射路径的信号强度,即传输目标信号的所有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直射路径被遮挡或者不满足检测灵敏度,则转发路径中的首达径为所有路径中的首达径(即对应于多径环境中的某个不确定的非直射路径)。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差来指示直射路径被遮挡,例如该到达时间差=0或者小于0或者为特定值,表示直射路径被遮挡。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则A-1项中的到达时间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同理,A-2项中的到达角度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同理,A-5项中的信号强度包括与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当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时,上述A-3项中,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对应的时间点;A-4项中,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的到达角度;A-6项中,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即为目标信号的转发路径的信号强度。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则A-3项中的到达时间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同理,A-4项中的到达角度为多个测量信号联合检测或者合并检测所获得的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同理,A-6项中的信号强度包括与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路径包括多个转发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测量结果还包括如下B-1项至B-3项中至少一项:
B-1项:所述第二路径包括的多个转发路径中的最强径的到达时间;
B-2项:所述最强径的到达角度;
B-3项:所述最强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C-1项至C-3项中至少一项:
C-1项: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C-2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C-3项: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其中,C-1项中的标识信息用于区分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哪个转发节点相对应;
上述C-2项中的差分值,表示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偏移。
上述C-3项中的差分值,表示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相对于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偏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显式的与第二路径的测量结果一起上报;或者隐式的按照预定义的规则按照转发节点标识顺序的上报测量结果。
另外,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最强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和/或,上述所述的最强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 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这里,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第二路径包括与转发节点A对应的第一转发路径和与转发节点B对应的第一转发路径,则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对应的多个响应值。若发送节点需要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则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第二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即该示例中的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可以理解,所述响应值可以代表转发节点的信号相位,幅度,或者极化方向的响应行为,根据不同类型的转发节点可以有不同的响应行为。
由此可知,网络侧设备可以预先给发送节点和转发节点配置“各个转发节点进行信号转发所使用的响应值”,这样,在发送节点发送多个测量信号时,各个转发节点可以分别接收各个测量信号,并采用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响应值转发相应的测量信号。其中,接收节点在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时,则可以根据各个转发节点进行信号转发所使用的响应值,从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各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所述发送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波束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在发送多个测量信号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波束,这样,转发节点接收到发送节点发送的多个测量信号后,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各个测量信号进行转发,则接收节点接收到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后,可以更加容易地基于各个响应值对接收到的各个信号进行区别。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发送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接收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
由此可知,当网络侧设备根据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进行定位时,网络侧设备可以将对发送节点定位得到的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接收节点和转发节点中的至少一者;同理,当网络侧设备根据测量结果,对接收节点进行定位时,网络侧设备可以将对接收节点定位得到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发送节点和转发节点中的至少一者。
第三方面,参见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601至602:
步骤601:转发节点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发送多个测量信号,转发节点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然后分别进行转发。其中,接收节点可以通过第一路径和与转发节点对应的第二路径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并获取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而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以使得网络侧设备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者接收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上述发送节点可以为终端,接收节点可以为基站,目标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例如SRS;或者,上述发送节点可以为基站,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目标信号可以为下行信号,例如CSI-RS,或者PRS,或者SSB,或者新定义的专用参考信号;或者,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都是终端,目标信号可以是旁路信道(Side Link Channel)上的CSI-RS;上述转发节点可以为RIS设备、中继(repeater)设备、反向散射(backscatter)设备中的其中一种;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定位服务器。
另外,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发送节点可以在不同的时 域资源(即不同时间单元)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例如发送节点为终端时,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SRS;或者,例如发送节点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CSI-RS。
可选地,发送节点发送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可以相同,或者按照协议预定义规则进行RB级或者RE级量级的偏移/循环偏移。这样,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统一配置一次即可,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时可以减低信道估计插值和滤波的复杂度。
此外,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路径还可以包括通过普通物体散射或者反射的传播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即经由转发节点转发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合理调度保证发送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以及转发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存在直射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可以通过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以及发送节点-转发节点-接收节点之间形成的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这样,网络侧设备则可以根据该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传输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一个转发节点对应一个转发路径。
步骤602: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其中,所述响应值可以包括相位调制参数、幅度调制参数、极化调制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步骤602的转发节点包括转发节点A和转发节点B,则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形成与转发节点A对应的第一转发路径和与转发节点B对应的第二转发路径,则步骤802中的响应值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对应的多个响应值。若发送节点需要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则第一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第二转发路径的多个响应值包括分别与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一一对应的响应值;即步骤802中的响应值包括第一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以及第二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这样,转发节点A分别采用第一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转发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转发节点B分别采用第二转发路径的四个响应值转发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可以理解,所述响应值可以代表转发节点的信号相位,幅度,或者极化方向的响应行为,根据不同类型的转发节点可以有不同的响应行为。
其中,上述响应值可以为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即网络侧设备可以预先给转发节点配置“各个转发节点进行信号转发所使用的响应值”,这样,在发送节点发送多个测量信号时,各个转发节点可以分别接收各个测量信号,并采用各个测量信号对应的响应值转发相应的测量信号。
由上述步骤601至602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可以发送包括多个测量信号的目标信号,而转发节点可以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并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所述多个测量信号进行转发,以使得接收节点可以通过直射路径以及至少一个转发路径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并获得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然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该测量结果,以使得网络侧设备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这样,即使在定位过程中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也可以通过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增加转发节点,以增加传输信号的转发路径,并基于上述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对应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进行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定位难度。
可选地,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包括:
所述转发节点采用相同的波束,以及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可选地,所述转发节点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转发节点以时分模式或频分模式,接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
例如参与定位的转发节点包括转发节点A和转发节点B,发送节点在不同的时间单元发送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则转发节点A可以只转发s1和s2这两个测量信号,转发节点B可以只转发s3和s4这两个测量信号,即转发节点A和转发节点B采用时分模 式进行信号转发;
或者,例如参与定位的转发节点包括转发节点A和转发节点B,发送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发送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例如s1、s2的频域资源为资源块(RB)集合0,s3、s4的频域资源为RB集合1,则转发节点A可以只转发s1和s2这两个测量信号(即工作在RB集合0上),转发节点B可以只转发s3和s4这两个测量信号(即工作在RB集合1上),即转发节点A和转发节点B采用频分模式进行信号转发。
第四方面,参见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701至702:
步骤701:发送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可以发送包括多个测量信号的目标信号,转发节点可以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并采用不同的响应值转发不同的测量信号,以使得接收节点可以通过第一路径以及与转发节点对应的第二路径接收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并获得测量结果,然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该测量结果,以使得网络侧设备根据该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并且,网络侧设备对接收节点定位之后,还可以将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发送节点。
其中,上述发送节点可以为终端,接收节点可以为基站,目标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例如SRS;或者,上述发送节点可以为基站,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目标信号可以为下行信号,例如CSI-RS,或者PRS,或者SSB,或者新定义的专用参考信号;或者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都是终端,目标信号可以是旁路信道(Side Link Channel)上的CSI-RS;上述转发节点可以为RIS设备、中继(repeater)设备、反向散射(backscatter)设备中的其中一种;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定位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发送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即发送节点可以在不同的时域资源(即不同时间单元)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例如发送节点为终端时,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SRS;或者,例如发送节点为基站时,基站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CSI-RS。
可选地,发送节点发送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可以相同,或者按照协议预定义规则进行RB级或者RE级量级的偏移/循环偏移。这样,多个测量信号的频域配置参数统一配置一次即可,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时可以减低信道估计插值和滤波的复杂度。
此外,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路径还可以包括通过普通物体散射或者反射的传播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即经由转发节点转发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合理调度保证发送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以及转发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存在直射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接收节点可以通过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以及发送节点-转发节点-接收节点之间形成的转发路径接收该目标信号,这样,网络侧设备则可以根据该直射路径和转发路径传输的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对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一个转发节点对应一个转发路径。
步骤702: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节点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后,则可以根据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该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这样,目标转发节点则可以与接收节点的位置相匹配,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包括如下D-1至D-3项中的至少一项:
D-1项: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转发节点的位置之间 的距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D-2项: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或者转发节点的接收波束的角度和转发波束的角度),并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的相对关系(或者所述接收波束的角度和所述转发波束的交点的相对关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D-3项:所述发送节点根据转发节点的候选码本与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对于D-1项,例如发送节点可以选择距离接收节点最近的转发节点,以作为上述目标转发节点。
对于D-2项,例如发送节点可以根据发送节点、接收节点、转发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然后选择入射角和出射角差距最小的转发节点,以作为上述目标转发节点。其中,当入射角和出射角差距较小时,转发节点的阵列单元的控制更简单,更接近于镜面反射,波束增益更大。
对于D-3项,每一个转发节点都存在对应的候选码本,每个候选码本对应一个波束方向,则上述“候选码本与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即为:候选码本对应的波束方向与接收节点的位置所在的方向的差异。其中,当某个转发节点的某个候选码本的波束方向,与接收节点的位置所在的方向差异最小时(即该候选码本与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最匹配时),接收节点可以更好地接收该转发节点转发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之间的相对关系,调整所述转发节点的单元阵列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转发节点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
例如发送节点为基站,接收节点为终端时,如图10所示,基站和RIS的位置固定,通过网络部署或者预训练可以确定D_BS-RIS(即基站到RIS的距离)和传输时间;通过测量基站或终端发送的目标信号,可以获得如图10所示的θ或者D_BS-UE(即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推算出RIS设备转发信号的入射角和出射角之间的关系Φ。进而,可以根据Φ优化RIS单元阵列的工作状态或者RIS设备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以增强基站-RIS设备-终端的转发路径的信号质量,进而提升基站与终端的通信速率。
可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相同的波束,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由此可知,发送节点可以采用相同的波束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其中,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转发不同测量信号时,接收节点接收到转发节点转发的信号之后,则可以更加容易地基于各个响应值对接收到的各个信号进行区别。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配置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为转发节点转发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多个测量信号使用的参数;
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多个响应值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和转发节点。
由此可知,转发节点转发信号采用的响应值,可以由发送节点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送节点将所述多个响应值发送给接收节点,以使得接收节点可以根据所述多个响应值,从接收到的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转发节点对应的第二路径(即转发路径)的信道信息(例如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具体得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的过程,可参见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如下实施方式一或实施方式二所述。
实施方式一:下行测量流程(假设终端接收天线数较少,不能进行准确的到达角测量,以到达时间作为主要测量量)。
基站在多个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SI-RS)。可选地,所述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基站采用相同的发送波束,发送多个下行参考信号。
RIS设备在下行参考信号发送的时间段进行信号转发操作。可选地,RIS设备采用相同 的波束转发所述多个下行参考信号;RIS设备对所述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使用不同的响应值(例如相位调制参数、幅度调制参数、极化调制参数)。其中,所述不同的响应值由基站提前配置或者协议预定义。
终端接收所述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并测量直射路径和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可选地,终端采用相同的波束接收所述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这里,终端可以根据基站预先配置的或者协议预定义的转发节点转发下行参考信号使用的响应值,测量直射路径和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
例如基站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s1、s2、s3、s4四个测量信号,RIS的响应参数可以是+1或者-1(即直接转发或者附加相位翻转后转发),如图8所示,若RIS#1的响应值序列是{1,1,-1,-1},RIS#2的响应值序列是{1,-1,1,-1},则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为:
y1=(H0+h1g1+h2g2)s1+n;
y2=(H0+h1g1-h2g2)s2+n;
y3=(H0-h1g1+h2g2)s3+n;
y4=(H0-h1g1-h2g2)s4+n;
其中,n表示噪声,s1至s4表示基站发送的测量信号的序列,y1至y4表示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序列。
则通过对上述接收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的表达式构成的方程组,可以求解获得H0,h1g1,h2g2,这里,根据信道信息H0可以获得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和/或到达角度,根据信道信息h1g1可以获得RIS#1对应的转发路径的达到时间和/或到达角度,根据信道信息h2g2可以获得RIS#2对应的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和/或到达角度。
终端向定位服务器上报RIS设备标识和对应的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差)。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向定位服务器上报信号强度,例如直射路径的信号强度、各个转发路径的信号强度、转发路径中的最强径的信号强度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如果RIS转发路径的首达径是所有路径中的首达径,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直射路径被遮挡。在终端发送给定位服务器的上报消息中,可以通过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首达径的到达时间差来进行指示(例如该到达时间差=0或者小于0或者特定值)。
定位服务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上述信息之后,则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以及RIS的部署位置,估计终端的位置信息。
实施方式二:上行测量流程(基站接收天线数量多,可以实现到达时间和到达角度的测量)。
终端发送在多个时间单元上发送多个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可选地,所述多个上行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频域配置参数(例如频率带宽、导频密度);终端采用相同的发送波束,发送多个上行参考信号。
RIS设备在上行参考信号发送的时间段进行信号转发操作。可选地,RIS设备采用相同的波束转发所述多个上行参考信号;RIS设备对所述多个上行参考信号使用不同的响应值(例如相位调制参数、幅度调制参数、极化调制参数)。其中,所述不同的响应值由基站提前配置或者协议预定义。
基站接收所述多个上行参考信号,并测量直射路径和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可选地,基站采用相同的波束接收所述多个上行参考信号。这里,基站可以根据基站预先配置的或者协议预定义的转发节点转发上行参考信号使用的响应值,测量直射路径和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
基站向定位服务器上报RIS设备标识和对应的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直射路径的到达时间差)。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向定位服务器上报信号强度,例如直射路径的信号强度、各个转发路径的信号强度、转发路径中的最强径的信号强度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如果RIS转发路径的首达径是所有路径中的首达径,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直射路径被遮挡。在基站发送给定位服务器的上报消息中,可以通过RIS转发路径的到达时 间或者转发路径的到达时间相对于首达径的到达时间差来进行指示(例如该到达时间差=0或者小于0或者特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二中,终端不需要感知RIS设备的存在,不需要进行RIS转发路径的信号处理流程,对终端复杂度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要求终端发送多个上行参考信号时保证相位连续性,并且不能进行其他接收或者发送业务,这样,在上行参考信号数量较多时,上行参考信号的占用时间较长,对相位连续性要求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定位结果,需要引入尽可能多个转发节点(例如RIS设备或者repeater或者backscatter)。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调度多个RIS设备同时参与定位信号的转发,并为不同RIS设备配置不同的响应值;或者配置多个RIS设备以时分模式或者频分模式(仅对支持频分响应特性的设备适用,例如repeater)来分别参与定位信号转发,以缩短定位信号占用的时间单元数量。如图9所示,响应值序列中的X表示不进行信号转发或者使用默认的静态模式工作。
此外,在定位业务结束后(例如上述所述的实施方式一或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流程结束后),基站可以利用定位测量结果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RIS设备为终端提供数据业务。其中,选择准则可以包括如下中的其中一项:
选择距离终点最近的RIS设备;
根据基站、RIS设备、终端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RIS设备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选择入射角和出射角差距最小的RIS设备(当入射角和出射角差距较小时,RIS阵列单元的控制更简单,更接近于镜面反射,波束增益更大);
选择具有与终端的位置最匹配的候选码本的RIS设备。
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根据基站、RIS设备、终端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RIS设备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进而根据入射角和出射角的相对关系,调整RIS设备的RIS单元阵列的状态,或者确定RIS设备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以增强基站-RIS设备-终端的转发路径的信号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多基站场景,RIS设备等可以同时为多个基站的定位信号进行转发,以提供更多的虚拟基站。
由上述可知,在未来通信***中,无线网络会引入新的无线节点,包括RIS设备,repeater,backscatter。这些新的无线节点结构相对终端和基站更加简单,通常不具有复杂的信号处理功能,甚至不具备基带和射频单元不生成信号,仅实现简单的信号响应(例如,开关,相位调控,极化调控)。RIS设备等新无线节点的成本低,功耗小,可以大量的部署于实际环境中(例如墙面,顶棚等)。
因此,终端或者基站可以根据RIS设备对于无线信号的动态响应特征来确定RIS设备所对应的NLOS路径。而定位服务器可以将RIS设备的位置和NLOS路径的测量结果(达到时间,到达角等)与LOS路径测量结果联合估计终端的位置,即在可以确定NLOS路径的反射***置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将对应的NLOS路径的信道特征也作为终端感知的有效数据,从而提升感知业务的精度。由此可见,通过RIS设备的辅助,可以减少定位基站的数量,实现在较少定位基站的场景中对终端进行定位。
即在室内场景或者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适合部署多个基站进行多基站定位,可替代的使用少量基站和多个转发节点(例如RIS设备等)来模拟多个虚拟基站来实现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定位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定位装置执行定位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应用于接收节点,如图11所示,该定位装置110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上报模块1102,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101具体用于:
使用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地,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12所示,该定位装置120包括如下模块:
调度模块1201,用于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1202,用于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定位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调度模块1201具体用于:
调度所述发送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波束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可选地,所述定位模块12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部署位置,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收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实现图5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应用于转发节点,如图13所示,该定位装置130包括如下模块:
第三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转发模块1302,用于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可选地,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包括:
所述转发节点采用相同的波束,以及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可选地,所述第三接收模块1301具体用于:
以时分模式或频分模式,接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应用于发送节点,如图14所示,该定位装置140包括如下模块:
第四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选择模块14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1402包括如下至少一个子模块: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转发节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并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的相对关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转发节点的候选码本与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之间的相对关系,调整所述转发节点的单元阵列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转发节点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四接收模块1401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之前,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相同的波束,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为转发节点转发所述发送节点发送 的多个测量信号使用的参数;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响应值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和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地,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实现图7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500,包括处理器1501和存储器1502,存储器15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5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5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01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16所示,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601、网络模块1602、音频输出单元1603、输入单元1604、传感器1605、显示单元1606、用户输入单元1607、接口单元1608、存储器1609以及处理器16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1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6041和麦克风16042,图形处理器1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606可包括显示面板1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6061。用户输入单元1607包括触控面板1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6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6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6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6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6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地,处理器16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10中。
第一方面,当终端1600作为接收节点时,射频单元1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
处理器16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射频单元1601还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射频单元1601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具体用于:
使用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第二方面,终端1600作为发送节点时,射频单元160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处理器1610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可选地,处理器1610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转发节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并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的相对关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转发节点的候选码本与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可选地,处理器1610还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之间的相对关系,调整所述转发节点的单元阵列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转发节点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
可选地,射频单元1601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
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可选地,射频单元1601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具体用于:
采用相同的波束,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1610还用于:配置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为转发节点转发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多个测量信号使用的参数;
射频单元1601还用于将所述多个响应值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和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7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700包括:天线171、射频装置172、基带装置173、处理器174和存储器175。天线171与射频装置17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72通过天线17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7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7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72,射频装置17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7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7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7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7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7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7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7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7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7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75上并可在处理器17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74调用存储器17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4或图7所示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8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800包括:处理器1801、网络接口1802和存储器1803。其中,网络接口1802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803上并可在处理器18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801调用存储器1803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包括:接收节点、网络侧设备、转发节点、发送节点,所述接收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转发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第三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所述发送节点可用于执行如上第四方面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 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9)

  1. 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接收节点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使用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7. 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
    所述第一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时间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时间的差分值;
    所述第二路径的到达角度与所述第一路径的到达角度的差分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所述多个测量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路径的信道信息,是根据第一配置参数,从所述目标信号的信道信息中合并处理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所述转发节点的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分别与所述多个测量信号相对应;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所述发送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波束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多个测量信号。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的部署位置,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14.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发送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接收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转发节点发送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
  15. 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转发节点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节点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包括:
    所述转发节点采用相同的波束,以及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节点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包括:
    所述转发节点以时分模式或频分模式,接收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
  18. 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发送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转发节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并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的相对关系,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转发节点的候选码本与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选择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发送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转发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入射角和所述出射角之间的相对关系,调整所述转发节点的单元阵列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转发节点的波束训练的波束集合。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去,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节点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相同的波束,在不同时域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测量信号。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配置多个响应值,所述多个响应值为转发节点转发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的多个测量信号使用的参数;
    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多个响应值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和转发节点。
  24.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目标信号,并获取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用于对所述接收节点或发送所述目标信号的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25.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调度发送节点发送目标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节点上报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的测量结果;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所述接收节点或者所述发送节点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直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与至少一个转发节点对应的转发路径。
  26.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多个测量信号;
    转发模块,用于采用不同的响应值,对不同的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转发。
  27.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为所述接收节点提供数据业务的目标转发节点。
  28.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29.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PCT/CN2023/138242 2022-12-15 2023-12-12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4125526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0695.4 2022-12-15
CN202211620695.4A CN118214993A (zh) 2022-12-15 2022-12-15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5526A1 true WO2024125526A1 (zh) 2024-06-20

Family

ID=9145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3/138242 WO2024125526A1 (zh) 2022-12-15 2023-12-12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14993A (zh)
WO (1) WO2024125526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4993A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2400B2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reference design
CN114826448B (zh) 波束测量方法及波束测量装置
CN109495840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020885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波束管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33323A1 (zh) 智能表面设备的波束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5182292A1 (ja) 装置
CN115515250A (zh) 传输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125526A1 (zh) 定位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134650A1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143572A1 (zh) 基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定位方法及通信设备
EP3698479A1 (en) Ue-specific beam mapping with reference weight vectors
CN115119136A (zh) 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236979A1 (zh) 定位模型的选择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120444A1 (zh) 模型监督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7438A1 (zh) Ai模型推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7190A1 (zh) 感知信号的路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140572A1 (zh) 感知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23125656A1 (zh) 多端口定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098810A1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通信设备
CN113039844B (zh) 用于定位参考设计的方法
WO2023217173A1 (zh) 无线辅助设备的波束控制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79617A1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25848A1 (zh) 多端口定位参考信号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ang et al.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Algorithm Design of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ssisted D2D Systems
CN116980846A (zh)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