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7219204A1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7219204A1
WO2017219204A1 PCT/CN2016/086421 CN2016086421W WO2017219204A1 WO 2017219204 A1 WO2017219204 A1 WO 2017219204A1 CN 2016086421 W CN2016086421 W CN 2016086421W WO 2017219204 A1 WO2017219204 A1 WO 201721920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e
frequency region
symbo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864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6800848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76034B/zh
Priority to US16/090,809 priority patent/US11032834B2/en
Priority to CN202010731548.9A priority patent/CN111885726B/zh
Priority to KR1020187031929A priority patent/KR20190022466A/ko
Priority to JP2018557097A priority patent/JP2019523571A/ja
Priority to PCT/CN2016/086421 priority patent/WO2017219204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6905746.0A priority patent/EP3429147B1/en
Priority to TW106119694A priority patent/TWI753916B/zh
Publication of WO201721920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7219204A1/zh
Priority to HK19100602.9A priority patent/HK1258241A1/zh
Priority to US17/321,335 priority patent/US11528728B2/en
Priority to JP2021131907A priority patent/JP2021185697A/ja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and more particularly to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the first sending end sends the first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first symbol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including: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is at the first Transmitting, by the first cell, the first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in the time-frequency region;
  •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a second signal that is sent by using the second sub-carrier interval, where the second signal is a data signal or a control signal, where
  •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a second signal that is sent by using the second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second symbol, where the receiving end passes the first cell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a first signal that is sent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first symbol, where the receiving end is at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 FIG. 4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network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a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terminal device, where the network device may be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in GSM or CDMA, or may be a base station in a WCDMA system (
  • the NodeB (abbreviated as “NB”) may also be an evolved base station (Evolutional NodeB, referred to as “eNB or eNodeB”) in the LTE system, or may be a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 (CRAN).
  • the wireless controller in the scenario, or the network device may be a relay station, an access point, an in-vehicle device, a wearable device, and a network device in a future 5G network or a network device in a future evolved PLMN network.
  • FIG. 2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200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2 shows the steps or oper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ut these steps or operations are merely examples, and other operatio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or variations of the operations of FIG. 2 may be performed.
  • the first sending end sends,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a first signal to the receiving end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where the first signal is a reference signal.
  • FIG. 4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300 performed by the receiving en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shown in FIG. 4 .
  • FIG. 4 illustrates the steps or oper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ut these steps or operations are merely examples, and other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also perform other operations or variations of the operations in FIG.
  • the receiving end may perform subsequent processing, for example, demodulating the second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ignal,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ing operation is not limited in this embodiment.
  • the network device uses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s of the data signals (or control signals) transmitted by the two cells on the symbols occupied by the non-reference signals, and the subcarrier spacings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on the same antenna port are the same, and the reference signals occupy the same.
  • the time-frequency shape of the resource particles is the same.
  • the reference signals of the two cells on the same antenna port adopt an orthogonal or low correlation sequence.
  •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sends the first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first symbol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and the first signal is a reference signal.
  •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transmits the third signal in the second time-frequency region on the third symbo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by the second cell, where the third signal is a reference signal.
  •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the third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by the second cell in the second time-frequency region and on the third symbol.
  • the method may be applied to the downlink transmission.
  •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may be a network device
  • the receiving end may be a terminal device, where the receiving end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time-frequency regions may be the same terminal device, Can be different terminal devices.
  • the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 the transmitting end is a terminal device
  • the receiving end can be a network device.
  •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e the same subcarrier spacing, which can avoid the use of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the same cell. Serious inter-subcarrier interference is generated, which guarantees the performance of channel estimation.
  • the method may be applied to uplink transmission.
  • the first sending end and the second sending end may be located in the same cell, or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area and the second sending signal of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are The time-frequency of the fourth time-frequency region in which the transmitting end transmits information is the same or adjacent.
  • the method may be applied to downlink transmission.
  •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of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the fourth time-frequency region of the second transmitting e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re the same or adjacent.
  • the first sending end and the second sending end may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cells.
  • the first transmitting end transmits the first signal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on the first symbo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where the first signal is a reference signal.
  •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the eighth signal by using the fifth subcarrier interval in the fourth time-frequency region and on the eighth symbol.
  • the cross arrangement mention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oes not have to be a one-to-one sequential cross arrangement, and may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emapho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 and the semaphore relationship of the data signal (or control signal), for example, at a certain On one symbol, the first subcarrier transmits a reference signal,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subcarriers transmit data or control signals, and the fifth subcarrier transmits a reference signal, sixth, seventh, and eighth. Send data or control signals, and so on.
  • the processing unit 710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acquire the third signal and the fourth signal, where the third signal is a reference signal, and the fourth signal is a data signal or a control signal.
  • the sending unit 720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send,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the first signal on the first symbol, by using the first cell, in the first time-frequency region. Through the first cell, Transmitting, by the second subcarrier, the second signal on the second symbol; in the second time-frequency region, transmitting, by the second cell, the third signal by using the first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third symbol And transmitting, in the second time-frequency region, the fourth signal by using the third sub-carrier interval on the fourth symbol by using the second cell.
  • each functional unit in each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integrated into one processing unit, or each unit may exist physically separately, or two or more units may be integrated into one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传输参考信号和数据,以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数据采用相同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可以抑制参考信号之间干扰,降低信道估计复杂度,从而提升通信性能。该方法包括: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业务需要量不断地增加,业务需求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现有的网络标准通信协议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采用的是统一的参数集进行数据传输,例如,通信协议规定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的参数集为:一个无线帧为10ms,一个无线帧包括十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一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频率上连续的12个子载波时域上的一个时隙组成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每个子载波间隔为15k,频域上的一个子载波时域上的一个符号称为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简称“RE”)等等,随着业务多样性的呈现,采用一个特有参数集传输数据会限制不同类型数据的传输,导致通信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传输参考信号和数据,可以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数据采用相同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可以抑制参考信号之间干扰,降低信道估计复杂度,从而提升通信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
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大小,与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与参考信号的各自独立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该第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
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
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
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因此,即使两个相邻小区的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它们的参考信号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以便采用正交或低相关设计,避免在相邻或相同的频带上,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之间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保证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
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
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发送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五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 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六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
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因此,即使同一小区的不同时频区域的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它们的参考信号也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以便采用正交或低相关设计,避免在同一小区,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相邻时频区域的参考信号之间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保证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第二发送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七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七信号,该第七信号为参考信号;
该第二发送端在该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八符号上,利用第五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八信号,该第八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五子载波间隔;
其中,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和/或,该第一发送端和该第二发送端位于相同的小区;该第四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该第一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九信号,该第九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九信号与该第一信号在频域上交叉排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
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 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该接收端利用该第一信号解调该第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
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包括: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
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该接收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发送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该接收端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接收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
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
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包括:该接收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
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该接收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五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该接收端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六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
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的时频资源利用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的时频资源利用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的时频资源利用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UMTS”)、等目前的通信***,以及,尤其应用于未来的5G***。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 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的基站(Evolutional NodeB,简称“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图1是本申请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用于为终端设备120提供通信服务并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120通过搜索网络设备110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而接入网络,从而与网络进行通信。图1中示出的箭头可以表示通过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蜂窝链路进行的上/下行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终端设备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时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成反比T=1/Δf,其中,T为符号长度,Δf为子载波间隔。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符号长度为66.67μs。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但不限于15kHZ、30kHZ和60kHZ。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示出了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2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
210,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220,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接收端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可选地,第一信号可以用于接收端解调第二信号。
例如,如图3所示的时频区域,可以在符号#1、符号#3、符号#5和符号#7上,利用子载波间隔60kHZ发送参考信号,可以在符号#2、符号#4、符号#6和符号#8,利用子载波间隔15kHZ发送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是数据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如子帧),即用户发送一次数据占用的最少时频资源,在该时频调度单位内可传输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和控制信令。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由接收端执行的信息传输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应理解,图4示出了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3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
在310中,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之后,可以进行后续处理,例如,利用第一信号解调第二信号,具体处理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时频调度单位可以分为时域维度的时域调度单位和频域维度的频域单位。
例如,对于数据信号而言,时域调度单位可以为时隙、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对于控制信号而言,时域调度单位可以为符号。对于数据信号而言,频域调度单位可以为子载波,对于控制信号而言,频域调度单位可以为(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时频调度单位还可以以时频域二维进行限定,例如,对于数据信号而言,最小的时频调度单位可以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其中,一个RB可以为1个子帧×12个子载波。
应理解,上述提到的时域调度单位、频域调度单位或时频域调度单位的划分方式,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有其他划分方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与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实现了子载波间隔的灵活设计。
具体地,由于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不同,则可以在保持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同时,增大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由此可以缩短信道估计的时延。例如,60kHz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的符号长度是15kHz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的符号长度1/4,可以使接收机提早50μs开始信道估计,对于强调低时延性能的业务,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即使对于普通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业务,也可以间接提高吞吐量。60kHz等较大子载波间隔的主要缺点是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开销过大,在宏小区覆盖场景需要***较长的CP,所有数据传输均采用较大子载波间隔会对频谱效率造成很大损失。但是参考信号只占用少量的符号,因此频谱效率损失不大,但缩短时延带来的增益却相当明显。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终端,或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频段,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相同,而对应的数据信号或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不同。
例如,如图5所示,区域#1和#2对应相同的时域和相邻的频域,区域#1和区域#2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区域#1和区域#2的非参考信号所在的符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例如,如图6所示,区域#1和#2对应相同的时频和频域,但是对应不同的小区或终端设备,区域#1和区域#2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区域#1和区域#2的非参考信号所在的符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相同的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占用的资源粒子的时频形状相同。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传输数据的多个终端,或多个小区,或多个频段,可以仅设计一种参考信号图样种类,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实现一种统一的参考信号发送和信道估计算法,大大降低了标准和设备的复杂度,而相应的通知参考信号类型的控制信令也大为简化,开销减小很多。
可选地,具有相同的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可以采用正交或低相关的序列。
例如,网络设备利用两个小区在非参考信号占用的符号上发送的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在同一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且参考信号占用的资源粒子的时频形状相同。可选地,该两个小区在同一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采用正交或低相关的序列。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时频区域对应的终端设备是指利用该时频区域发送信号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时频区域对应的小区是指在该时频区域发送信息时所采用的小区,可以应用于上行,也可以应用于下行。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图7至图9进行详细说明。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各发送端的发送操作对应有接收端的接收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7所示的第一时频区域和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第一和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第三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此时,该第一发送端可以网络设备,接收端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不同的时频区域对应的接收端可以为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
当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上行传输,则此时,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接收端可以网络设备,其中,不同的时频区域对应的接收端可以为相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网络设备。
在41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一信号。
在42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二符号上,利 用第二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二信号。
在43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三信号。
在44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四信号,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第四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频带或相邻频带即使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参考信号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避免在相邻或相同的频带上,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保证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8所示的第一时频区域和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第一和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第四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此时,该第一发送端可以网络设备,接收端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不同的时频区域对应的接收端可以为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
当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上行传输,则此时,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接收端可以网络设备。
在51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一信号。
在52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二信号。
在53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第一小 区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五信号,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第一小区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五信号。
在54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六信号,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可选地,第五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第六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接收第六信号。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小区即使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参考信号也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避免在同一小区,采用不同子载波间隔的参考信号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保证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9所示的第一时频区域和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第一时频区域和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和/或,第一发送端和第二发送端位于相同的小区;第一和第四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第五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行传输,在应用于上行传输时,第一发送端和第二发送端可以位于相同的小区,或第一发送端发送信号的第一时频区域和第二发送端发送信息的第四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或相邻。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此时,第一发送端发送信号的第一时频区域和第二发送端发送信息的第四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或相邻,此时,第一发送端和第二发送端可以对应于不同小区。
在61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一信号。
在620中,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接收第二信号。
在630中,第二发送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七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七信号,第七信号为参考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七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七信号。
在640中,第二发送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八符号上,利用第五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八信号,第八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可选地,第七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第八信号。
对应的,接收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八符号上,利用第五子载波间隔接收第八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上,还可以发送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可选地,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可以与参考信号交叉排列。
例如,如图3所示的时频区域,可以在符号#1、符号#3、符号#5和符号#7,利用子载波间隔60kHZ发送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发送的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可以与参考信号在频域上交叉排列。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交叉排列并非必须是一比一的依次交叉排列,可以按照参考信号的信号量和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信号量大小关系来确定,比如,在某一符号上,第一个子载波发送参考信号,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子载波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第五个子载波发送参考信号,第六个、第七个和第八个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依次类推。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10,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号;发送单元720,用于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其中,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710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该发送单元720进一步用于: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 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三信号;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四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710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该发送单元720进一步用于: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五信号;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六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710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九信号,该第九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该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该第一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九信号。
该装置700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实现该发送端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赘述。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800包括接收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处理单元820,用于处理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其中,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820进一步用于:利用该第一信号解调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810进一步用于: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发送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接收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该处理单元820进一步用于:处理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810进一步用于: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五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六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该处理单元820进一步用于:处理该第五信号和该第六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该装置800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可以实现该接收端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赘述。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和收发器930。存储器920,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器920中存放的程序指令。收发器930用于对外通信,可选地,装置900还包括将处理器910、存储器920和收发器930互连的总线***940。
可选地,该装置900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用于实现 该发送端的相应功能。或者,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用于实现该接收端的相应功能。
以下首先以装置900作为发送端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
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包括:该第一发送端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一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该第二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五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六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 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该第一符号上,利用收发器930通过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九信号,该第九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可选地,该第九信号与该第一信号在频域上交叉排列。
以下以装置900作为接收端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二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该接收端利用该第一信号解调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发送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该第二小区,接收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三子载波间隔,该第一小区不同于该第二小区;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该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该第一符号上,接 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一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该第一小区,在该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该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该第二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五信号,该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利用收发器930在该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该第一小区,接收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六信号,该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该第四子载波间隔;该第一时频区域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该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所述第二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小区不同于所述第二小区;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五信号,所述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端在所述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六信号,所述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发送端在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七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七信号,所述第七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发送端在所述第四时频区域内,在第八符号上,利用第五子载波间隔发送第八信号,所述第八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五子载波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四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和/或,所述第一发送端和所述第二发送端位于相同的小区;所述第四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所述第一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九信号,所述第九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交叉排列。
  9.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一信号解调所述第二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包括: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小区不同于所述第二小区;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2.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 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包括: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五信号,所述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六信号,所述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3.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号;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接收端解调所述第二信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 间隔发送所述第三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二小区,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四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小区不同于所述第二小区;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所述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所述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五信号;
    在所述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第六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17.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18.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九信号,,所述第九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所述第一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九信号。
  19.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端在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参考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在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利用所述第一信号解调所述第二信号。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二信号;
    在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三符号上,通过第二小区,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参考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频区域内,在第四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利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处理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小区不同于所述第二小区;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时频相同,频域相同或相邻;所述第二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二符号上,接收利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的所述第二信号;
    在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五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利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五信号,所述第五信号为参考信号;
    在所述第三时频区域内,在第六符号上,通过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利用第四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第六信号,所述第六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处理所述第五信号和所述第六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时频区域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时域相同,频域不同;所述第三时频区域的大小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的最小时频调度单位大小。
PCT/CN2016/086421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7219204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90,809 US11032834B2 (en) 2016-06-20 2016-06-20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202010731548.9A CN111885726B (zh)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KR1020187031929A KR20190022466A (ko) 2016-06-20 2016-06-20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8557097A JP2019523571A (ja) 2016-06-20 2016-06-20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6/086421 WO2017219204A1 (zh)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680084835.7A CN109076034B (zh)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6905746.0A EP3429147B1 (en) 2016-06-20 2016-06-20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106119694A TWI753916B (zh) 2016-06-20 2017-06-13 訊息傳輸方法和裝置
HK19100602.9A HK1258241A1 (zh) 2016-06-20 2019-01-14 信息傳輸方法和裝置
US17/321,335 US11528728B2 (en) 2016-06-20 2021-05-14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21131907A JP2021185697A (ja) 2016-06-20 2021-08-13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6421 WO2017219204A1 (zh)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090,809 A-371-Of-International US11032834B2 (en) 2016-06-20 2016-06-20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7/321,335 Continuation US11528728B2 (en) 2016-06-20 2021-05-14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19204A1 true WO2017219204A1 (zh) 2017-12-28

Family

ID=6078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6/086421 WO2017219204A1 (zh) 2016-06-20 2016-06-20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032834B2 (zh)
EP (1) EP3429147B1 (zh)
JP (2) JP2019523571A (zh)
KR (1) KR20190022466A (zh)
CN (2) CN109076034B (zh)
HK (1) HK1258241A1 (zh)
TW (1) TWI753916B (zh)
WO (1) WO20172192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7132A1 (zh) * 2019-03-18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26767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Apple Inc. Wireless device scheduling availability during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5837A1 (zh) * 2015-07-27 2017-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4674B (zh) * 2016-08-11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
EP3334221B1 (en) * 2016-12-07 2020-09-16 Alcatel Lucent Device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device
CN115913498A (zh) * 2021-09-30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A3229772A1 (en) 2021-11-15 2023-05-19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Rotor core, rot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980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参考信号资源确定方法及模块
CN1013257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
CN101577857A (zh) * 2008-05-10 2009-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00008333A1 (en) * 2007-02-02 2010-01-14 Hak Seong Kim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2017432A (zh) * 2008-04-23 2011-04-1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及通信方法
US20110134879A1 (en) * 2008-08-05 2011-06-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ower density set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1131A1 (en)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JP4291674B2 (ja) * 2003-11-11 2009-07-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Ofdm送信機及びofdm受信機
JP4672014B2 (ja) * 2004-09-18 2011-04-2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同期の獲得方法及び装置
US7817533B2 (en) 2006-01-11 2010-10-19 Amicus Wireless Technolog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based signals with variable pilot subcarrier spacing
US9461736B2 (en) * 2006-02-21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lot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77595B2 (en) * 2006-02-21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time-frequency multiplexing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132384B (zh) 2006-08-23 2011-0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ofdm***中导频复用方法及装置
KR101520667B1 (ko) 2007-09-10 2015-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파일럿 부반송파 할당 방법
CN101577357A (zh) 2009-05-20 2009-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状线型铁氧体移相器
JP4733200B2 (ja) * 2009-08-20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
EP2909961B1 (en) 2012-10-18 2023-07-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in frames
JP5970595B2 (ja) * 2015-09-02 2016-08-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9057747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046794B2 (ja) * 2016-03-25 2022-04-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516256A (ja) * 2016-04-25 2019-06-13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ディスカバリー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そしてディスカバリー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BR112018073203B1 (pt) * 2016-05-13 2020-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para operar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US11223466B2 (en) 2016-05-27 2022-01-1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980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参考信号资源确定方法及模块
US20100008333A1 (en) * 2007-02-02 2010-01-14 Hak Seong Kim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13257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
CN102017432A (zh) * 2008-04-23 2011-04-13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及通信方法
CN101577857A (zh) * 2008-05-10 2009-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10134879A1 (en) * 2008-08-05 2011-06-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ower density sett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7132A1 (zh) * 2019-03-18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26767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Apple Inc. Wireless device scheduling availability during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5697A (ja) 2021-12-09
JP2019523571A (ja) 2019-08-22
CN109076034B (zh) 2020-08-25
EP3429147B1 (en) 2024-01-24
US20190098650A1 (en) 2019-03-28
CN111885726A (zh) 2020-11-03
EP3429147A4 (en) 2019-05-15
KR20190022466A (ko) 2019-03-06
HK1258241A1 (zh) 2019-11-08
TW201801490A (zh) 2018-01-01
TWI753916B (zh) 2022-02-01
US11032834B2 (en) 2021-06-08
US11528728B2 (en) 2022-12-13
CN111885726B (zh) 2022-10-21
EP3429147A1 (en) 2019-01-16
US20210274523A1 (en) 2021-09-02
CN109076034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862B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装置
US11528728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565795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信息传输设备
TWI751294B (zh) 傳輸訊號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18192015A1 (zh) 时频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8082457A1 (zh)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29987A1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756255B (zh) 導頻信號的傳輸方法和設備
EP3637818B1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029346A1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683624B (zh)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260065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8028343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7781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18418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8006741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7340586B2 (ja) 信号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22052073A1 (zh) 信道估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233694A1 (zh)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69057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69057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81010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5570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70319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69057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