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5729U -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 Google Patents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5729U
TWM615729U TW110206380U TW110206380U TWM615729U TW M615729 U TWM615729 U TW M615729U TW 110206380 U TW110206380 U TW 110206380U TW 110206380 U TW110206380 U TW 110206380U TW M615729 U TWM615729 U TW M6157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otating shaft
angle position
gear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6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賜
林君翰
曾勇智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6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5729U/zh
Publication of TWM615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572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包含基座、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以及滑塊組。第一轉軸沿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基座,第一轉軸沿垂直於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一齒輪部。第二轉軸沿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基座,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沿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第二轉軸沿垂直於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對應於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對應於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及對應於第一齒輪部的第二齒輪部。滑塊組包括對應地局部容置於第一凹槽或/及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塊,及對應地局部容置於第二凹槽或/及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塊。

Description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鉸鏈,特別是指一種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一般來說鉸鏈經常應用於例如為筆記型電腦等等的電子產品中,此類電子產品針對兩機體的樞轉過程常有不同的設計需求,例如使兩機體能夠進行多段式旋轉,以滿足使用者的操作手感或藉此加強電子產品的其他功能性,因此,如何使所述鉸鏈能夠進行多段式旋轉便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課題。
因此,本新型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進行多段式旋轉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於是,本新型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基座、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以及一滑塊組。該第一轉軸沿一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齒輪部。該第二轉軸沿該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該第二轉軸與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該第二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對應於該第一齒輪部的一第二齒輪部。該滑塊組可在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之間沿該第二方向滑動地設於該基座,該滑塊組包括一第一滑塊及一第二滑塊。
其中,該第一轉軸能相對於該基座在一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第二轉軸能相對於該基座在一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一轉軸由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由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過程中;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還形成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該第二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還形成有對應於該第一凹槽的一第三凹槽、對應於該第二凹槽的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三深槽部與一第三淺槽部,該第四凹槽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四淺槽部與一第四深槽部;該第一滑塊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一凹槽或/及該第三凹槽,該第二滑塊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二凹槽或/及該第四凹槽;
在該第一轉軸由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由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過程中,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第二凹槽或/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且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或/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一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的一第一切換構件及一第二切換構件,該第一凹槽形成於該第一切換構件,該第二凹槽形成於該第二切換構件,該第二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的一第三切換構件及一第四切換構件,該第三凹槽形成於該第三切換構件,該第四凹槽形成於該第四切換構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一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的一第一齒輪件,該第一齒輪部形成於該第一齒輪件,該第二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的一第二齒輪件,該第二齒輪部形成於該第二齒輪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包含可轉動地設於該基座且位於該第一齒輪件與該第二齒輪件之間的一第一惰齒及一第二惰齒,該第一惰齒具有一第一惰齒部,該第二惰齒具有一第二惰齒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時,該第一惰齒部與該第二惰齒部嚙合於該第一齒輪件的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件的第二齒輪部之間且彼此嚙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轉軸還形成有一第一凸部,該第一惰齒還具有對應於該第一凸部的一第一凹部,該第二轉軸還形成有一第二凸部,該第二惰齒還具有對應於該第二凸部的一第二凹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凸部位於該第一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一惰齒的轉動,當該第一轉軸轉動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一凸部逐漸地自該第一凹部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一惰齒進行轉動;當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凸部位於該第二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二惰齒的轉動,當該第二轉軸轉動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二凸部逐漸地自該第二凹部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二惰齒進行轉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轉軸還形成有模數大於該第一齒輪部的一第一啟動齒輪部,該第一惰齒還具有模數大於該第一惰齒部且對應於該第一啟動齒輪部的一第一啟動惰齒部,該第二轉軸還形成有模數大於該第二齒輪部的一第二啟動齒輪部,該第二惰齒還具有模數大於該第二惰齒部且對應於該第二啟動齒輪部的一第二啟動惰齒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啟動齒輪部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彼此嚙合;當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啟動齒輪部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彼此嚙合。
本新型藉由該第一轉軸、該第二轉軸以及該滑塊組的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之間的配合,搭配該第一轉軸的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轉軸的第二齒輪部之間的配合,使樞轉過程中能以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輪流旋轉後進行同步旋轉的方式,達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換。
參閱圖1至圖5,本新型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100之一實施例,適用於設置於兩機體(圖未示)之間,以共同構成一電子裝置(圖未示),該電子裝置舉例來說可以為例如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平板電腦等折疊式裝置或手持式裝置。該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100包含一基座1、一第一轉軸2、一第二轉軸3、一滑塊組4、一第一惰齒5,以及一第二惰齒6。
該基座1具有沿一第一方向D1依序並排且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第一座體11、一第二座體12、一第三座體13,以及一第四座體14,該第一座體11與該第二座體12共同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15,該第二座體12與該第三座體13共同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16,該第三座體13與該第四座體14共同界定一第三容置空間17。
該第一轉軸2沿該第一方向D1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1。該第一轉軸2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1的一第一本體21、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21的一第一切換構件22及一第二切換構件23,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21的一第一齒輪件24。該第一本體21的遠離該基座1的其中一端設有供其中一機體設置的一第一設置部211。該第一切換構件22、該第二切換構件23與該第一齒輪件24分別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5、該第二容置空間16與該第三容置空間17的其中一側。該第一切換構件22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凹槽221,該第二切換構件23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二凹槽231。該第一齒輪件24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齒輪部241、一第一凸部242,以及模數大於該第一齒輪部241的一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該第一齒輪部241、該第一凸部242與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舉例來說是沿該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變化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凹槽221、該第二凹槽231、該第一齒輪部241、該第一凸部242與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可以是直接形成於該第一本體21上,且本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凹槽221、該第二凹槽231、該第一齒輪部241、該第一凸部242與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的設置及排列方式僅為示例,不應以本實施例為限制。需說明的是,本處所指的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包含該第二方向D2。
該第二轉軸3沿該第一方向D1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1,該第二轉軸3與該第一轉軸2沿該第二方向D2彼此相間隔,且分別伸入該第一容置空間15、該第二容置空間16與該第三容置空間17在該第二方向D2上的兩側處。該第二轉軸3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1的一第二本體31、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31的一第三切換構件32及一第四切換構件33,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31的一第二齒輪件34。該第二本體31的遠離該基座1的其中一端設有供其中另一機體設置的一第二設置部311。該第三切換構件32、該第四切換構件33與該第二齒輪件34分別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5、該第二容置空間16與該第三容置空間17的其中另一側。該第三切換構件32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三凹槽321,該第四切換構件33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四凹槽331。該第三凹槽321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三深槽部321a與一第三淺槽部321b,該第四凹槽331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四淺槽部331a與一第四深槽部331b。該第二齒輪件34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二齒輪部341、一第二凸部342,以及模數大於該第二齒輪部341的一第二啟動齒輪部343,該第二齒輪部341、該第二凸部342與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舉例來說可以是沿該第一方向D1依序地排列,但其排列方式不以此為限制。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變化實施態樣中,該第三凹槽321、該第四凹槽33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該第二凸部342與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可以是直接形成於該第二本體31上,且本實施例中的該第三凹槽321、該第四凹槽33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該第二凸部342與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的設置及排列方式僅為示例,所述設置及排列方式可隨著該第一凹槽221、該第二凹槽231、該第一齒輪部241、該第一凸部242與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對應地調整,不應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該滑塊組4可在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二轉軸3之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地設於該基座1的第一容置空間15與第二容置空間16。該滑塊組4包括設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5且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或/及該第三凹槽321的一第一滑塊41,以及設於該第二容置空間16且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或/及該第四凹槽331的一第二滑塊42。詳細來說,由於該第一切換構件22與該第三切換構件32之間及該第二切換構件23與該第四切換構件33之間的距離較為靠近,因此,該第一滑塊41在該第二方向D2上的兩端中必須至少一者容置於對應的所述凹槽(第一凹槽221、第三凹槽321),該第二滑塊42在該第二方向D2上的兩端中必須至少一者容置於對應的所述凹槽(第二凹槽231、第四凹槽331),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若該第一滑塊41的兩端分別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與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時將沒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若該第一滑塊41僅其中一端容置於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時也將沒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只有當該第一凹槽221與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皆面向該第一滑塊41時,該第一滑塊41才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若該第二滑塊42的兩端分別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與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時將沒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若該第二滑塊42僅其中一端容置於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時也將沒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只有當該第二凹槽231與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皆面向該第二滑塊42時,該第二滑塊42才有空間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而當該第一滑塊41與該第二滑塊42沒有空間滑動時將能靠抵於對應的凹槽的內壁面,以限制該第一轉軸2或該第二轉軸3轉動,進而達成多段式切換,所述多段式切換的細節與步驟容後再述。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該基座1的第二座體12具有分別朝向該第一座體11與該第三座體13凸出且沿該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個限位板121,該等限位板121限制該第一滑塊41與該第二滑塊42僅能於該第二方向D2上滑動。此外,該基座1的第二座體12還具有沿該第一方向D1貫穿地形成且沿該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滑槽122,該第一滑塊41具有一第一凸塊部411,該第二滑塊42具有一第二凸塊部421,該第一滑塊41的第一凸塊部411與該第二滑塊42的第二凸塊部421分別自該滑槽122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兩個開口可沿該第二方向D2滑動地插設於該滑槽122,以進一步地限制該第一滑塊41與該第二滑塊42僅能於該第二方向D2上滑動。另外,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滑塊41與該第二滑塊42在該第二方向D2上的兩端呈圓弧狀,而該第一凹槽221、該第二凹槽231、該第三凹槽321與該第四凹槽331呈與該第一滑塊41與該第二滑塊42的兩端處對應配合的弧形內凹狀。
該第一惰齒5與該第二惰齒6分別通過插設於該第三座體13與該第四座體14的一第一轉動軸7與一第二轉動軸8可轉動地設於該基座1的第三容置空間17,且該第一惰齒5與該第二惰齒6位於該第一齒輪件24與該第二齒輪件34之間。該第一惰齒5具有對應於該第一齒輪部241的一第一惰齒部51、對應於該第一凸部242的一第一凹部52,以及模數大於該第一惰齒部51且對應於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的一第一啟動惰齒部53。該第二惰齒6具有對應於該第二齒輪部341的一第二惰齒部61、對應於該第二凸部342的一第二凹部62,以及模數大於該第二惰齒部61且對應於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的一第二啟動惰齒部63。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彼此嚙合且用以共同嚙合於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齒輪部341之間,以使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齒輪部341彼此連動。
其中,該第一轉軸2能相對於該基座1在一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第二轉軸3能相對於該基座1在一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且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因此,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的角度差以及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的角度差皆為90度,而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的角度差以及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角度差也皆為90度。
在該第一轉軸2由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至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第二轉軸3由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R1的一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至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過程中,該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100使該兩機體能各自旋轉180度,以使該兩機體共旋轉360度,進而將該電子裝置的兩機體自一收合狀態轉換至另一面向的收合狀態,詳細來說,當使用者施力於該兩機體,即可使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二轉軸3相對於該基座1旋轉,以使該兩機體在該不同面向的收合狀態之間樞轉。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並非一定要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也並非一定要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且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以及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也可以不為180度而為其他角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制。另外,上述該兩機體的作動模式僅為示例,也就是說該兩機體並非一定要在兩種收合狀態之間切換,不應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參閱圖6至圖10,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面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及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該第二凹槽231背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並且,該第二轉軸3的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以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背向該第一惰齒部51,該第二齒輪部341背向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沒有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連動;再者,在這個狀態下,該第一凸部242位於該第一凹部52內以限制該第一惰齒5的轉動,該第二凸部342位於該第二凹部62內以限制該第二惰齒6的轉動,而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不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53嚙合,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也不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63嚙合。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轉軸2的第一凹槽221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一滑塊41擋止,藉此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而該第二轉軸3的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R1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藉此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但在其他實施態樣中,可以通過設置其他擋塊來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及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參閱圖11至圖13,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面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及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該第二凹槽231背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並且,該第二轉軸3的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以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背向該第一惰齒部51,該第二齒輪部341背向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沒有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連動。
參閱圖14至圖18,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面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及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該第二凹槽231面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或/及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滑塊42可滑動且仍然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深槽部331b,但需要說明的是,此時若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該第二轉軸3將迫使該第二滑塊42朝該第二凹槽231滑動。並且,該第一轉軸2的第一凹槽221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R1上被該第一滑塊41擋止,以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嚙合於該第一惰齒部51,但該第二齒輪部341背向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沒有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連動;再者,在這個狀態下,該第一凸部242即將自該第一凹部52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一惰齒5進行轉動,該第二凸部342位於該第二凹部62內以限制該第二惰齒6的轉動,而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53嚙合,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不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63嚙合。
參閱圖19至圖21,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面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及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淺槽部321b;該第二凹槽231面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第二凹槽231及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並且,該第一轉軸2的第一凹槽221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R1上被該第一滑塊41擋止,以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該第一轉軸2的第二凹槽231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以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嚙合於該第一惰齒部51,但該第二齒輪部341背向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沒有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連動。
參閱圖22至圖26,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面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或/及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滑塊41仍容置於該第一凹槽221,但需要說明的是,此時若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該第一轉軸2迫使該第一滑塊41朝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滑動;該第二凹槽231面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及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並且,該第一轉軸2的第二凹槽231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以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嚙合於該第一惰齒部51,該第二齒輪部341嚙合於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彼此連動;再者,在這個狀態下,該第一凸部242即將自該第一凹部52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一惰齒5進行轉動,該第二凸部342即將自該第二凹部62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二惰齒6進行轉動,而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53嚙合,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63嚙合。
參閱圖27至圖29,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背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該第二凹槽231面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及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嚙合於該第一惰齒部51,該第二齒輪部341嚙合於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彼此連動。
參閱圖30至圖34,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221背向該第一滑塊41且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面向該第一滑塊41,因此,該第一滑塊41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該第二凹槽231面向該第二滑塊42且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面向該第二滑塊42,因此,該第二滑塊42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231及該第四凹槽331的第四淺槽部331a。另外,該第一齒輪部241嚙合於該第一惰齒部51,該第二齒輪部341嚙合於該第二惰齒部61,因此,該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部341之間通過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彼此連動;再者,在這個狀態下,該第一凸部242在該第一凹部52外,因此該第一惰齒5能夠進行轉動,該第二凸部342在該第二凹部62外,因此該第二惰齒6能夠進行轉動,而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53彼此不嚙合,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63彼此不嚙合。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轉軸2的第二凹槽231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R1上被該第二滑塊42擋止,藉此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而該第二轉軸3的第三凹槽321的第三深槽部321a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R2上被該第一滑塊41擋止,藉此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但在其他實施態樣中,可以通過設置其他擋塊來防止該第一轉軸2朝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及防止該第二轉軸3朝該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另外,針對該第一齒輪件24、該第二齒輪件34、該第一惰齒5與該第二惰齒6上的結構之間的作動總結來說,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且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時,該第一惰齒部51與該第二惰齒部61才嚙合於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齒輪部341之間,藉此使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二轉軸3同步地運動。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凸部242位於該第一凹部52內以限制該第一惰齒5的轉動,當該第一轉軸2轉動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一凸部242才逐漸地自該第一凹部52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一惰齒5進行轉動;當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凸部342位於該第二凹部62內以限制該第二惰齒6的轉動,當該第二轉軸3轉動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二凸部342才逐漸地自該第二凹部62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二惰齒6進行轉動。藉此能夠防止該第一惰齒5與該第二惰齒6在該第一轉軸2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轉軸3的第二齒輪部341不連動時進行空轉。另外,當該第一轉軸2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53彼此嚙合;當該第二轉軸3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啟動齒輪部343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63彼此嚙合,藉此能夠在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二轉軸3開始通過該第一惰齒5與該第二惰齒6開始連動的瞬間,確保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一惰齒5以及該第二轉軸3與該第二惰齒6之間的連動性及嚙合強度。
但在一變化實施例中,該第一惰齒5及該第二惰齒6可以被省略,此時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凸部242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凸部342可以被省略,另外,此時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齒輪部341是能夠直接地彼此嚙合而連動,該第一齒輪件24的第一啟動齒輪部243與該第二齒輪件34的第二啟動齒輪部343也是能夠直接地彼此嚙合而連動。
綜上所述,本新型藉由該第一轉軸2、該第二轉軸3以及該滑塊組4的第一滑塊41與第二滑塊42之間的配合,搭配該第一轉軸2的第一齒輪部241與該第二轉軸3的第二齒輪部341之間的配合,使樞轉過程中能以該第一轉軸2與該第二轉軸3輪流旋轉後進行同步旋轉的方式,達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換。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1:基座 11:第一座體 12:第二座體 121:限位板 122:滑槽 13:第三座體 14:第四座體 15:第一容置空間 16:第二容置空間 17:第三容置空間 2:第一轉軸 21:第一本體 211:第一設置部 22:第一切換構件 221:第一凹槽 23:第二切換構件 231:第二凹槽 24:第一齒輪件 241:第一齒輪部 242:第一凸部 243:第一啟動齒輪部 3:第二轉軸 31:第二本體 311:第二設置部 32:第三切換構件 321:第三凹槽 321a:第三深槽部 321b:第三淺槽部 33:第四切換構件 331:第四凹槽 331a:第四淺槽部 331b:第四深槽部 34:第二齒輪件 341:第二齒輪部 342:第二凸部 343:第二啟動齒輪部 4:滑塊組 41:第一滑塊 411:第一凸塊部 42:第二滑塊 421:第二凸塊部 5:第一惰齒 51:第一惰齒部 52:第一凹部 53:第一啟動惰齒部 6:第二惰齒 61:第二惰齒部 62:第二凹部 63:第二啟動惰齒部 7:第一轉動軸 8:第二轉動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的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2是圖1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1中的該實施例以不同視角觀看的一立體圖; 圖4是圖3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5是該實施例的一側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一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一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6是沿圖5中的A-A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第一滑塊、一第一凹槽與一第三凹槽之間的配合狀況; 圖7是沿圖5中的B-B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第二滑塊、一第二凹槽與一第四凹槽之間的配合狀況; 圖8是沿圖5中的C-C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第一齒輪部、一第二齒輪部、一第一惰齒部與一第二惰齒部之間的配合狀況; 圖9是沿圖5中的D-D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第一凸部、一第二凸部、一第一凹部與一第二凹部之間的配合狀況; 圖10是沿圖5中的E-E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第一啟動齒輪部、一第二啟動齒輪部、一第一啟動惰齒部與一第二啟動惰齒部之間的配合狀況; 圖11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2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3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4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5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6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7是類似圖9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8是類似圖10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圖19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20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21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22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 圖23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 圖24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 圖25是類似圖9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 圖26是類似圖10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 圖27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一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一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28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29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 圖30是類似圖6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 圖31是類似圖7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 圖32是類似圖8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 圖33是類似圖9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以及 圖34是類似圖10的一剖視圖,圖中該實施例的該第一轉軸位於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該實施例的該第二轉軸位於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
100: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1:基座
11:第一座體
12:第二座體
121:限位板
122:滑槽
13:第三座體
14:第四座體
2:第一轉軸
21:第一本體
211:第一設置部
22:第一切換構件
221:第一凹槽
23:第二切換構件
231:第二凹槽
24:第一齒輪件
241:第一齒輪部
242:第一凸部
243:第一啟動齒輪部
3:第二轉軸
31:第二本體
311:第二設置部
32:第三切換構件
321:第三凹槽
321a:第三深槽部
321b:第三淺槽部
33:第四切換構件
331:第四凹槽
331a:第四淺槽部
331b:第四深槽部
34:第二齒輪件
341:第二齒輪部
342:第二凸部
343:第二啟動齒輪部
4:滑塊組
41:第一滑塊
411:第一凸塊部
42:第二滑塊
5:第一惰齒
51:第一惰齒部
53:第一啟動惰齒部
6:第二惰齒
61:第二惰齒部
62:第二凹部
63:第二啟動惰齒部
7:第一轉動軸
8:第二轉動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包含: 一基座; 一第一轉軸,沿一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齒輪部; 一第二轉軸,沿該第一方向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該第二轉軸與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該第二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對應於該第一齒輪部的一第二齒輪部;及 一滑塊組,可在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之間沿該第二方向滑動地設於該基座,該滑塊組包括一第一滑塊及一第二滑塊, 其中,該第一轉軸能相對於該基座在一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該第二轉軸能相對於該基座在一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一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有一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一轉軸由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由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過程中,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且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還形成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該第二轉軸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方向還形成有對應於該第一凹槽的一第三凹槽、對應於該第二凹槽的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三深槽部與一第三淺槽部,該第四凹槽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四淺槽部與一第四深槽部;該第一滑塊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一凹槽或/及該第三凹槽,該第二滑塊對應地局部容置於該第二凹槽或/及該第四凹槽; 在該第一轉軸由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由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至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的過程中,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第二凹槽或/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淺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沒有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可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一凹槽或/及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其他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該第二滑塊無法滑動且局部地容置於該第二凹槽及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淺槽部,該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部之間彼此連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中間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的角度差為180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該第四凹槽的第四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凹槽的內壁面在該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二滑塊擋止,該第三凹槽的第三深槽部的內壁面在該第二旋轉方向上被該第一滑塊擋止。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一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的一第一切換構件及一第二切換構件,該第一凹槽形成於該第一切換構件,該第二凹槽形成於該第二切換構件,該第二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的一第三切換構件及一第四切換構件,該第三凹槽形成於該第三切換構件,該第四凹槽形成於該第四切換構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一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本體的一第一齒輪件,該第一齒輪部形成於該第一齒輪件,該第二轉軸具有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本體,以及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本體的一第二齒輪件,該第二齒輪部形成於該第二齒輪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還包含可轉動地設於該基座且位於該第一齒輪件與該第二齒輪件之間的一第一惰齒及一第二惰齒,該第一惰齒具有一第一惰齒部,該第二惰齒具有一第二惰齒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一終止角度位置之間,且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與該第二終止角度位置之間時,該第一惰齒部與該第二惰齒部嚙合於該第一齒輪件的第一齒輪部與該第二齒輪件的第二齒輪部之間且彼此嚙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轉軸還形成有一第一凸部,該第一惰齒還具有對應於該第一凸部的一第一凹部,該第二轉軸還形成有一第二凸部,該第二惰齒還具有對應於該第二凸部的一第二凹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凸部位於該第一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一惰齒的轉動,當該第一轉軸轉動至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一凸部逐漸地自該第一凹部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一惰齒進行轉動;當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初始角度位置與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之間且尚未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凸部位於該第二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二惰齒的轉動,當該第二轉軸轉動至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後,該第二凸部逐漸地自該第二凹部內脫出以允許該第二惰齒進行轉動。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其中,該第一轉軸還形成有模數大於該第一齒輪部的一第一啟動齒輪部,該第一惰齒還具有模數大於該第一惰齒部且對應於該第一啟動齒輪部的一第一啟動惰齒部,該第二轉軸還形成有模數大於該第二齒輪部的一第二啟動齒輪部,該第二惰齒還具有模數大於該第二惰齒部且對應於該第二啟動齒輪部的一第二啟動惰齒部;當該第一轉軸在該第一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一啟動齒輪部與該第一啟動惰齒部彼此嚙合;當該第二轉軸在該第二過渡角度位置時,該第二啟動齒輪部與該第二啟動惰齒部彼此嚙合。
TW110206380U 2021-06-02 2021-06-02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TWM615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6380U TWM615729U (zh) 2021-06-02 2021-06-02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6380U TWM615729U (zh) 2021-06-02 2021-06-02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5729U true TWM615729U (zh) 2021-08-11

Family

ID=7828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6380U TWM615729U (zh) 2021-06-02 2021-06-02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5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516B (zh) * 2021-06-02 2022-05-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516B (zh) * 2021-06-02 2022-05-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516B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US104654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thereof
TWI730758B (zh) 無縫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JP4638403B2 (ja) スライド・回転取付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US20050160558A1 (en) Rotary-type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109753114A (zh) 电子装置
US1036569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thereof
KR20070007161A (ko) 피봇식 힌지 기구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TWM615729U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JP2020517876A (ja) 携帯端末に用いられる二軸ヒンジ機構及び携帯端末
KR100736522B1 (ko) 힌지기구
US8214001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otating display
CN10991785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403648B (zh) 螢幕轉軸結構及掀蓋式可攜式電子裝置
EP2615317A1 (en) Hinge mechanism
JP2006220198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14837781U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TWM478077U (zh) 同步開啓閉合的雙軸鉸鍊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JP2008303920A (ja) 携帯機器の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115435004A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TWI626528B (zh) Synchronizable full flip pivot
JP2002333012A (ja) ヒンジ装置
JP2009138770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TWM547232U (zh) 樞紐器以及使用該樞紐器的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