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156U -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156U
TWM537156U TW105217114U TW105217114U TWM537156U TW M537156 U TWM537156 U TW M537156U TW 105217114 U TW105217114 U TW 105217114U TW 105217114 U TW105217114 U TW 105217114U TW M537156 U TWM537156 U TW M5371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raking force
fluid
power convers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7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ing-Dong Zhan
Original Assignee
Ping-Dong Z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ong Zhan filed Critical Ping-Dong Zhan
Priority to TW105217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7156U/zh
Publication of TWM537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15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尤指一種第二驅動件併具驅動力與制動力功能、輔助制動結構併具限制轉動與制動力功能、氣動馬達具有多重效益,與可直接應用工廠的空壓機相當方便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蝸桿傳動蝸輪,為公知驅動機構的其中一種。但其主要用於驅動,並沒有配合設置可產生制動力的裝置。
在此要強調的部分,是驅動固然重要,但是,基本的制動力也相當重要,因為當蝸輪轉動到預定的工作角度,必需予以鎖固(對蝸輪施加制動力),才能保持在所需要的工作角度。
空壓機是機械加工廠原則上都有的設備,主要是產生加壓空氣(流體動力)而可對各式加工機械進行清潔,或是應用於氣壓動力工具。
然而,目前並沒有以傳統空壓機(產生流體動力)配合(線性拉動或是推動蝸桿)既有之蝸桿,而對蝸輪進行鎖固(產生制動力)的裝置。
故,如何設計一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即是相關業界開發之首要。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達到第二驅動件併具驅動力與制動力功能、輔助制動結構併具限制轉動與制動力功能、氣動馬達具有多重效益,與可直接應用工廠的空壓機相當方便等功能。
為達上述技術,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係包括:一驅動部,係設有:一電機裝置;一第一驅動件,係連結該電機裝置,並受其驅動;一連動件,係同軸連結該第一驅動件,並受其連動,該連動件係介於該電機裝置與該第一驅動件之間;一被動件,係連結該連動件,並受其連動而反向轉動;一第二驅動件,係同軸連結該被動件,並受其連動,該第二驅動件具有一樞接部,其係從該被動件軸心延伸出;該第二驅動件與該第一驅動件用以從一被驅動件的兩側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一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流體輸入端部,係用以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供入一流體;一流體輸出端部,係供該流體輸出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用以於該流體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中,將流體動力轉換成旋轉動力;該流體輸入端部、該流體輸出端部係可相互交換,而使該旋轉動力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係用以輸出該旋轉動力; 一第二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螺件,係一端連結該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並受其旋轉動力傳動,而可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制動力產生結構,係具有一螺套端部及一連動端部,該螺套端部係嚙合連結於該螺件之另端,該連動端部係連結該樞接部;藉此,當該螺件於正轉與反轉之間變換,係分別嚙合傳動該制動力產生結構,該制動力產生結構係被限制不可轉動,只可線性移動,進而透過該樞接部對該第二驅動件分別進行拉動、推動其中之一種動作,達成使該第二驅動件對該被驅動件產生制動力之結構;一控制裝置,係設有:一第一驅動器,係用以輸出一第一控制訊號,而驅動該電機裝置;一第二驅動器,係用以輸出一第二正轉控制訊號、一第二反轉控制訊號其中之一者,而分別驅動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正轉與反轉;進而透過該樞接部分別達成拉動、推動該第二驅動件其中之一種動作者。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優點,皆可從下列實施例之說明與圖示瞭解,並以下列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本創作如后。
10‧‧‧驅動部
10A‧‧‧第一輔助輪
10B‧‧‧第二輔助輪
10C‧‧‧調整輪
10D‧‧‧傳動帶件
101‧‧‧傳動內表面
102‧‧‧傳動外表面
11‧‧‧電機裝置
12‧‧‧第一驅動件
13‧‧‧連動件
14‧‧‧被動件
15‧‧‧第二驅動件
151‧‧‧樞接部
20‧‧‧第一動力轉換結構
21‧‧‧流體輸入端部
22‧‧‧流體輸出端部
23‧‧‧動力轉換輸出端部
30‧‧‧第二動力轉換結構
31‧‧‧螺件
32‧‧‧制動力產生結構
321‧‧‧螺套端部
322‧‧‧連動端部
323‧‧‧溝槽
40‧‧‧控制裝置
41‧‧‧第一驅動器
411‧‧‧第一控制訊號
42‧‧‧第二驅動器
421‧‧‧第二正轉控制訊號
422‧‧‧第二反轉控制訊號
43‧‧‧驅動器控制系統
44‧‧‧第一位置檢測裝置
441‧‧‧第一位置感測訊號
45‧‧‧第二位置檢測裝置
451‧‧‧第二位置感測訊號
50A‧‧‧限制套筒
50B‧‧‧輔助制動結構
51‧‧‧限制孔
52‧‧‧本體
521‧‧‧固定端部
522‧‧‧伸縮端部
90‧‧‧被驅動件
91‧‧‧空壓機
91A‧‧‧流體
P1‧‧‧標準傳動位置
P2‧‧‧拉緊傳動位置
PA‧‧‧限制位置
PB‧‧‧制動位置
L1‧‧‧拉動距離
L2‧‧‧推動距離
θ0‧‧‧正確停止角度
θA‧‧‧第一錯誤角度
θB‧‧‧第二錯誤角度
第1圖係本創作之示意圖
第2A圖係本創作之拉動蝸桿產生制動力之示意圖
第2B圖係本創作之推動蝸桿產生制動力之示意圖
第3A圖係第2A圖之局部放大之示意圖
第3B圖係第2B圖之局部放大之示意圖
第4A圖係第3A圖之局部放大之示意圖
第4B圖係第3B圖之局部放大之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制動力產生結構之其他應用例之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之動作過程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之其他應用例之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之驅動部之其他應用例之示意圖
第9圖係第8圖之部份裝置之動作示意圖
參閱第1及第2A圖,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驅動部10,係設有:一電機裝置11;一第一驅動件12,係連結該電機裝置11,並受其驅動;一連動件13,係同軸連結該第一驅動件12,並受其連動,該連動件13係介於該電機裝置11與該第一驅動件12之間;一被動件14,係連結該連動件13,並受其連動而反向轉動;一第二驅動件15,係同軸連結該被動件14,並受其連動,該第二驅動件15具有一樞接部151,其係從該被動件14軸心延伸出;該第二驅動件15與該第一驅動件12用以從一被驅動件90的兩側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90;一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係設有:一流體輸入端部21,係用以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供入一流 體91A;一流體輸出端部22,係供該流體91A輸出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係用以於該流體91A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中,將流體動力轉換成旋轉動力;該流體輸入端部21、該流體輸出端部22係可相互交換,而使該旋轉動力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動力轉換輸出端部23,係用以輸出該旋轉動力;一第二動力轉換結構30,係設有:一螺件31,係一端連結該動力轉換輸出端部23,並受其旋轉動力傳動,而可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制動力產生結構32,係具有一螺套端部321及一連動端部322,該螺套端部321係嚙合連結於該螺件31之另端,該連動端部322係連結該樞接部151;藉此,當該螺件31於正轉與反轉(如第2B圖所示)之間變換,係分別嚙合傳動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係被限制不可轉動,只可線性移動,進而透過該樞接部151對該第二驅動件15分別進行拉動(參閱第3A及第4A圖)、推動(參閱第3B及第4B圖)其中之一種動作,達成使該第二驅動件15對該被驅動件90產生制動力之結構;一控制裝置40,係設有:一第一驅動器41,係用以輸出一第一控制訊號411,而驅動該電機裝置11;一第二驅動器42,係用以輸出一第二正轉控制訊號421(如第 2A圖所示)、一第二反轉控制訊號422(參閱第2B圖)其中之一者,而分別驅動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正轉與反轉;進而透過該樞接部151分別達成拉動、推動(參閱第二B圖)該第二驅動件15其中之一種動作者。
於本創作之應用例中,該電機裝置11可為伺服馬達、步進馬達其中之一種(當然,也可以是一般的電動馬達)。而控制該電機裝置11變換正、反轉(進而同步帶動該第一驅動件12分別呈正、反轉,且反向帶動該第二驅動件15分別呈反轉、正轉)為必可達成之公知技術,恕不贅述。
關於該螺件31與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之旋轉動力轉換制動力之對應結構,亦可變更使用斜楔式結構(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56794號所示之「斜楔式起子頭套接構造」),同樣達成旋轉動力轉換制動力之功能效益。
關於該第一驅動件12、該第二驅動件15與該被驅動件90之對應關係,可為下列三種應用例:
〔A〕該第一驅動件12可為蝸桿;該第二驅動件15可為蝸桿;該被驅動件90係對應該第一驅動件12、該第二驅動件15,而可為蝸輪。
〔B〕該第一驅動件12可為戟齒推動桿;該第二驅動件15可為戟齒推動桿;該被驅動件90係對應該第一驅動件12、該第二驅動件15,而可為戟齒輪。
〔C〕該第一驅動件12可為凸輪軸結構;該第二驅動件15可為凸輪軸結構;該被驅動件90係對應該第一驅動件12、該第二驅動件15,而可為滾子轉塔結構。
藉此,該第一驅動件12與該第二驅動件15互呈反向轉動,而用以從該被驅動件90的兩側,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90。
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可為氣動馬達、油壓馬達其中一者,或是相關可將流體動力轉換成旋轉動力並輸出之結構。
並當為氣壓馬達,可具備下列5項優點:
〔1〕工作安全,具有防爆性能,同時不受高溫及振動的影響。
〔2〕可長期滿載工作,溫度上升變化量較小。
〔3〕功率範圍及轉速範圍較寬,功率小至幾百瓦,大至幾萬瓦;轉速可從每分鐘幾轉到幾萬轉。
〔4〕具有較高的起動轉矩.能在帶動負載的狀態下啟動。
〔5〕結構簡單,操縱方便,維修容易,成本低。
關於該連動件13、該被動件14之對應關係,可為下列應用例:
〔A〕該連動件13可為至少一個齒輪;該被動件14可為至少一個齒輪,用以與該連動件13嚙合,而受其傳動。
當該被驅動件90為大直徑結構(例如一公尺或一公尺以上)時,該連動件13與該被動件14其中至少一者可為複數個齒輪組合,而可構成傳動結構。
〔B〕參閱第8圖,該連動件13可為至少一個齒輪:該被動件14可為至少一個齒輪;該驅動部10又包括:一第一輔助輪10A;一第二輔助輪10B;一調整輪10C;一傳動帶件10D,係具有一傳動內表面101及一傳動外表面102;該傳動帶件10D係繞設於該連動件13、該第一輔助輪10A、該被動件14、該第二輔助輪10B及該調整輪10C之間;該傳動帶件10D係以該傳動外表面102連結於該連動件13,並受其傳動;該傳動帶件10D係以該傳動內表面101傳動該第一輔助輪10A、該被動件14、該第二輔助輪10B及該調整輪10C。
該調整輪10C係可於一標準傳動位置P1與一拉緊傳動位置P2間變換(參閱第9圖);當位於該標準傳動位P1時,該傳動帶件10D係以標準狀態進行傳動。當位於該拉緊傳動位置P2,係以拉緊狀態進行傳動。
當然,該被動件14仍可與該傳動內表面101進行相對線性位移的功能(除非精密度非常高,否則傳統皮帶與齒輪間,原本即會有微量的線性位移,這個部分並不影響傳動效果)。
本創作進一步又可包括一空壓機91;該流體輸入端部21係連通該空壓機91及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 0;該流體輸出端部22係連通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及該空壓機91;藉此,該空壓機91係經該流體輸入端部21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供入該流體91A,且該流體91A係經該流體輸出端部22流回該空壓機91,完成循環。
該第二驅動器42係連結該空壓機91,用以輸出該第二正轉控制訊號421(如第2A圖所示)、該第二反轉控制訊號422(參閱第2B圖)其中之一者,而分別驅動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20正轉與反轉(此部分可為公知氣動工具改變正轉與反轉之技術直接轉用,恕不贅述,合先陳明)。
該控制裝置40又包括:一驅動器控制系統43,係用以控制該第一驅動器41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411,並用以控制該第二驅動器42輸出該第二正轉控制訊號421、該第二反轉控制訊號422其中一者;一第一位置檢測裝置44,可為編碼器、光學尺(圖面未示)其中之一種,係設於該電機裝置11上(參閱第2A及第2B圖),用以對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傳送一第一位置感測訊號441,其代表該電機裝置11之轉動角度(或移動位置,而可提高該被驅動件90之轉動角度控制精度)。
一第二位置檢測裝置45,可為編碼器、光學尺(圖面未示)其中之一種,係設於該被驅動件90上(參閱第7圖),用以對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傳送一第二位置感測訊號451,其代表該被驅動件90之轉動角度(或 移動位置,而可提高該被驅動件90之轉動角度控制精度)。
藉此,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係可由該第一、該第二位置感測訊號441與451,檢測該電機裝置11與該被驅動件90間之相對移動位置(也可以講是角度,此為公知技術,恕不贅述);亦可得到該被驅動件90之轉動角度。
該第一驅動件12上、該第二驅動件15上均可再設置扭力感測器(公知技術,圖面未示,合先陳明),並電性連結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用以配合檢測該第一驅動件12上、該第二驅動件15之扭力。
同理,於相關元件上設置感應器之簡易變化,自不脫本案保護之範疇。
參閱第5及第6圖,本創作可再包括:一限制套筒50A,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係設於其內,該限制套筒50A具有一限制孔51,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對應該限制孔51,而具有一溝槽323;一輔助制動結構50B,係具有一本體52、一固定端部521、一伸縮端部521。該伸縮端部521係具有一限制位置PA及一制動位置PB,當位於該限制位置PA,係經該限制孔51伸入該溝槽323,而用以限制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只可與該限制套筒50A相對線性移動,不可相對轉動,並當位於該制動位置PB,係緊頂於該溝槽323,並將制動力產生結構32緊頂壓制於該限制套筒50A內,達到輔助制動效果。
該輔助制動結構50B可為壓電結構。
本創作之動作過程可分為以下兩種模式:
〔A〕驅動件驅動模式:啟動該控制裝置40,該控制裝置40透過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控制該第一驅動器41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411而啟動該電機裝置11,該電機裝置11帶動該第一驅動件12,該第一驅動件12傳動該連動件13;該連動件13連動該被動件14反轉,且該被動件14同軸傳動該第二驅動件15,藉此,該第一、該第二驅動件12與15分別正、反向轉動,而從該被驅動件90之兩側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90。
〔B〕制動力產生模式:當欲使該被驅動件90轉動至預定要停止的角度,則同時進行下列兩個控制:
1‧透過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控制該第一驅動器41停止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411。
2‧該驅動器控制系統43控制該第二驅動器42輸出該第二正轉控制訊號421、該第二反轉控制訊號422其中一者;而間接控制該螺件31正轉或是反轉,使其嚙合傳動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該制動力產生結構32係被限制不可轉動,只可線性移動,進而透過該樞接部151及該被動件14,對該第二驅動件15分別進行拉動(如第2A圖所示,該被動件14軸向位移一拉動距離L1,並請參閱第3A及第4A圖,此時該被驅動件90呈順時針轉動)、推動(如第2B圖所示,該被動件14軸向位移一推動距離L2,並請參閱第3B及第4B圖,此時該被驅動件90呈逆時針轉動)其中一者動作,達成對該被驅動件90產生制動力之結構。
舉例來講,假設該被驅動件90因未鎖固以致未停止於正確停止角度 θ0(如第3A及第4A圖係示意順時針轉動至一第一錯誤角度θA才停止,另如第3B及第4B圖係示意逆時針轉動至一第二錯誤角度θB才停止)。
而本創作則可控制該樞接部151對該第二驅動件15,分別進行拉動(參閱第3A及第4A圖,此時該被驅動件90呈順時針轉動)、推動(參閱第3B及第4B圖,此時該被驅動件90呈逆時針轉動)其中一種動作,使該被驅動件90準確的停止於該正確停止角度θ0(這樣的設計,可另外產生角度切割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優點及功效係可歸納如下:
〔1〕第二驅動件併具驅動力與制動力功能。本創作之第二驅動件除與第一驅動件分別正、反轉,而分別驅動被驅動件外,還可受第一動力轉換結構及第二動力轉換結構之連動,而被拉動或是被推動,進而達成使該被驅動件停止於正確停止角度之制動力之功能。
〔2〕輔助制動結構併具限制轉動與制動力功能。本創作之輔助制動結構除可限制該制動力產生結構只可與該限制套筒相對線性移動(限制位置),不可相對轉動外,進一步可再控制其緊頂於該溝槽(制動位置),而將制動力產生結構緊頂壓制於該限制套筒內,達到輔助制動效果(雙重制動效果)。
〔3〕氣動馬達具有多重效益:
1、工作安全,具有防爆性能,同時不受高溫及振動的影響。
2、可長期滿載工作,而溫升較小。
3、功率範圍及轉速範圍均較寬,功率小至幾百瓦,大至幾萬瓦; 轉速可從每分鐘幾轉到幾萬轉。
4、具有較高的起動轉矩.能帶載啟動。
5、結構簡單,操縱方便,維修容易,成本低。
〔4〕可直接應用工廠的空壓機相當方便。空壓機是機械加工廠原則上都有的設備,本創作之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可直接連結該空壓機,而由該空壓機直接供入該流體(加壓空氣),相當方便且完全不必改變現場電路管線。
10‧‧‧驅動部
11‧‧‧電機裝置
12‧‧‧第一驅動件
13‧‧‧連動件
14‧‧‧被動件
15‧‧‧第二驅動件
151‧‧‧樞接部
20‧‧‧第一動力轉換結構
21‧‧‧流體輸入端部
22‧‧‧流體輸出端部
23‧‧‧動力轉換輸出端部
30‧‧‧第二動力轉換結構
31‧‧‧螺件
32‧‧‧制動力產生結構
321‧‧‧螺套端部
322‧‧‧連動端部
40‧‧‧控制裝置
41‧‧‧第一驅動器
411‧‧‧第一控制訊號
42‧‧‧第二驅動器
421‧‧‧第二正轉控制訊號
43‧‧‧驅動器控制系統
44‧‧‧第一位置檢測裝置
441‧‧‧第一位置感測訊號
45‧‧‧第二位置檢測裝置
451‧‧‧第二位置感測訊號
90‧‧‧被驅動件
91‧‧‧空壓機
91A‧‧‧流體
L1‧‧‧拉動距離

Claims (9)

  1. 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係包括:一驅動部,係設有:一電機裝置;一第一驅動件,係連結該電機裝置,並受其驅動;一連動件,係同軸連結該第一驅動件,並受其連動,該連動件係介於該電機裝置與該第一驅動件之間;一被動件,係連結該連動件,並受其連動而反向轉動;一第二驅動件,係同軸連結該被動件,並受其連動,該第二驅動件具有一樞接部,其係從該被動件軸心延伸出;該第二驅動件與該第一驅動件用以從一被驅動件的兩側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一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流體輸入端部,係用以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供入一流體;一流體輸出端部,係供該流體輸出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用以於該流體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中,將流體動力轉換成旋轉動力;該流體輸入端部、該流體輸出端部係可相互交換,而使該旋轉動力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係用以輸出該旋轉動力;一第二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螺件,係一端連結該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並受其旋轉動力傳動,而可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制動力產生結構,係具有一螺套端部及一連動端部,該螺套端部係嚙合連結於該螺件之另端,該連動端部係連結該樞接部;藉此,當該螺件於正轉與反轉之間變換,係分別嚙合傳動該制動力 產生結構,該制動力產生結構係被限制不可轉動,只可線性移動,進而透過該樞接部對該第二驅動件分別進行拉動、推動其中之一種動作,達成使該第二驅動件對該被驅動件產生制動力之結構;一控制裝置,係設有:一第一驅動器,係用以輸出一第一控制訊號,而驅動該電機裝置;一第二驅動器,係用以輸出一第二正轉控制訊號、一第二反轉控制訊號其中之一者,而分別驅動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正轉與反轉;進而透過該樞接部分別達成拉動、推動該第二驅動件其中之一種動作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中:該電機裝置係為伺服馬達、步進馬達其中之一種;該第一驅動件係為凸輪軸結構;該第二驅動件係為凸輪軸結構;該被驅動件係對應該第一驅動件、該第二驅動件,而為滾子轉塔結構;藉此,該第一驅動件、該第二驅動件係從該被驅動件之兩側,分別以正轉、反轉分別驅動該被驅動件;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為氣動馬達、油壓馬達其中之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中:該連動件係為至少一個齒輪;該被動件係為至少一個齒輪,用以與該連動件嚙合,而受其傳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 驅動裝置,其中:該連動件係為至少一個齒輪:該被動件係為至少一個齒輪;該驅動部又包括:一第一輔助輪;一第二輔助輪;一調整輪;一傳動帶件,係具有一傳動內表面及一傳動外表面;該傳動帶件係繞設於該連動件、該第一輔助輪、該被動件、該第二輔助輪及該調整輪之間;該傳動帶件係以該傳動外表面連結於該連動件,並受其傳動;該傳動帶件係以該傳動內表面傳動該第一輔助輪、該被動件、該第二輔助輪及該調整輪;該調整輪係可於一標準傳動位置與一拉緊傳動位置之間變換;當位於該標準傳動位時,該傳動帶件係以標準狀態進行傳動;當位於該拉緊傳動位置,係以拉緊狀態進行傳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又包括:一空壓機;該流體輸入端部係連通該空壓機及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該流體輸出端部係連通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及該空壓機;藉此,該空壓機係經該流體輸入端部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供入該流 體,且該流體係經該流體輸出端部流回該空壓機,完成循環;該第二驅動器係連結該空壓機,用以輸出該第二正轉控制訊號、該第二反轉控制訊號其中之一者,而分別驅動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正轉與反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控制裝置又包括:一驅動器控制系統,係用以控制該第一驅動器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並用以控制該第二驅動器輸出該第二正轉控制訊號、該第二反轉控制訊號其中一者;一第一位置檢測裝置,係為編碼器、光學尺其中之一種,其係設於該電機裝置上,用以對該驅動器控制系統傳送一第一位置感測訊號,其為該電機裝置之轉動角度;一第二位置檢測裝置,係為編碼器、光學尺其中之一種,其係設於該被驅動件上,用以對該驅動器控制系統傳送一第二位置感測訊號,其為該被驅動件之轉動角度;藉此,該驅動器控制系統係由該第一、該第二位置感測訊號,檢測該電機裝置與該被驅動件間之相對移動位置。
  7. 一種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係包括:一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流體輸入端部,係用以對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供入一流體;一流體輸出端部,係供該流體輸出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該第一動力轉換結構係用以於該流體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中,將流體動力轉換成旋轉動力;該流體輸入端部、該流體輸出端部係可相互交換,而使 該旋轉動力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係用以輸出該旋轉動力;一第二動力轉換結構,係設有:一螺件,係一端連結該動力轉換輸出端部,並受其旋轉動力傳動,而可於正轉、反轉之間變換;一制動力產生結構,係具有一螺套端部及一連動端部,該螺套端部係嚙合連結於該螺件之另端,該連動端部係用以連結一樞接部,該樞接部係用以同軸連結一第二驅動件,該第二驅動件用以驅動一被驅動件;藉此,當該螺件於正轉與反轉之間變換,係分別嚙合傳動該制動力產生結構,該制動力產生結構係被限制不可轉動,只可線性移動,進而透過該樞接部對該第二驅動件分別進行拉動、推動其中之一種動作,達成使該第二驅動件對該被驅動件產生制動力之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又包括:一限制套筒,該制動力產生結構係設於其內,該限制套筒係具有一限制孔,該制動力產生結構對應該限制孔,而具有一溝槽;一輔助制動結構,係具有一本體、一固定端部及一伸縮端部;該伸縮端部係具有一限制位置及一制動位置,當位於該限制位置,係經該限制孔伸入該溝槽,而用以限制該制動力產生結構只可與該限制套筒相對線性移動,不可相對轉動,並當位於該制動位置,係緊頂於該溝槽,並將制動力產生結構緊頂壓制於該限制套筒內,達到輔助制動效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為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輔助制動結構係為壓電結構。
TW105217114U 2016-11-10 2016-11-10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TWM537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114U TWM537156U (zh) 2016-11-10 2016-11-10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114U TWM537156U (zh) 2016-11-10 2016-11-10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156U true TWM537156U (zh) 2017-02-21

Family

ID=5860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7114U TWM537156U (zh) 2016-11-10 2016-11-10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7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2374B (zh) 一种全自动旋紧螺帽的装配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JP4917398B2 (ja) 電動式チャック開閉装置
JP3129345U (ja) 工作機械用クランプ装置
JP2011176913A5 (ja) 回転駆動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アーム
JP2008183644A (ja) 電動モータの負荷トルク検出装置
JP2016080174A (ja) 二重ねじ式運動変換器
JP6730058B2 (ja) パワーレンチのため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器
TWM537156U (zh) 具有以流體動力轉換爲制動力之結構的驅動裝置
JP6335297B2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を備えたトルク供給動力工具
KR20220086688A (ko) 전동 공구 및 전동 공구용 2단 기어 조립체
JP6241475B2 (ja) 電動レンチ
JP2912410B2 (ja) 超音波モータを用いたシリンダ装置
US11370130B2 (en) Gripping system and gripping method
TWM504892U (zh) 以蝸桿調整齒隙之裝置
US5005453A (en) Drive for relatively axially shifting chuck parts
TWI554695B (zh) 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acklash with a worm
JP2008223812A (ja) バックラッシュ調整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ロボット
CN204061781U (zh) 直线驱动摆角装置
US7477026B2 (en)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WO2018008120A1 (ja) 出力装置
WO2012126376A1 (zh) 液压往复随动控制装置
JP2019082387A (ja) 電動駆動装置
KR101930691B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
KR101854108B1 (ko) 차량용 조향장치
JP2578029B2 (ja) 刃物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