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209U - Usb插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Usb插頭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209U
TWM526209U TW105203167U TW105203167U TWM526209U TW M526209 U TWM526209 U TW M526209U TW 105203167 U TW105203167 U TW 105203167U TW 105203167 U TW105203167 U TW 105203167U TW M526209 U TWM526209 U TW M5262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terminals
signal transmission
sig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ang-yun Hu
Original Assignee
Amco Tec Interna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co Tec Internat Inc filed Critical Amco Tec Internat Inc
Priority to TW105203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209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209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USB插頭結構
本創作係一種USB插頭結構,尤指一種應用在USB Type C規格之電連接器結構者。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電連接器是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資訊產品和行動通訊裝置的電連接器,如常見的隨身碟等儲存裝置即是USB介面。
而隨著產品越來越輕薄小型化,USB電連接器的接頭型式也陸續發展有Mini-USB、Micro-USB等不同型態。然,為了因應歐盟及各國政府的要求統一電子產品上的接頭型式下,其USB協會開始著手設計並公開其USB Type C規範來讓各電子資訊產品設計商能有所依循。
但原先的USB Type C規範中乃是設計有上下各十二支訊號端子加起來總共有二十四支訊號端子,而當訊號端子越多時,在傳送訊號時容易受到電磁干擾(EMI),進而造成傳輸資料的錯誤或遺漏,使穩定性變得比較差,而降低了訊號傳遞的功效。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能具有減少訊號端子之數量,仍可與現有的USB Type C插座進行結合之USB插頭結構, 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創作人所欲研創之創作動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USB插頭結構,係透過有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一H型隔板、一本體、一絕緣殼體及一罩體之組合設計,且透過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而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所組成,使本創作具有絕佳的相容性外,更可以提昇生產效能及降低製造成本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種USB插頭結構,藉由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透過一模具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並依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何者是位於上端處時來進行置放組合,而當該第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位於上端處時,先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該模具內之下端,再將該H型隔板置於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的上方,接著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該H型隔板的上方,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以完成包覆,另當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位於上端處時,並依先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該模具內之下端,再將該H型隔板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的上方,接著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該H型隔板的上方,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以完成包覆,使本創作在組裝時能提升生產效 率,且能保護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在組裝過程不易損壞,進而增加整體之效率性者。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USB插頭結構,藉由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所組成,而第一種實施方式乃為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位於上端處,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位於下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乃為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下端處,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上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使本創作具有減少USB Type C的訊號傳輸端子之數量,仍可與現有的USB Type C插座進行結合,且不會降低USB Type C之高速傳輸速率,並能符合現行USB Type C之法規的規定,進而增加整體之穩定性者。
本創作之USB插頭結構,係包括有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一H型隔板、一本體、一絕緣殼體及一罩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分別為 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及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所組成,而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分別設為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分別設為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之排列方式為該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該H型隔板係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之間,而該H型隔板之兩側向前延伸端係各向內凸設勾部;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組合成一體,且該本體之後端處係設有凸部;該絕緣殼體係為一中空體,而該絕緣殼體一端係設有凹缺口,以供該本體能 套設於該絕緣殼體之凹缺口內,且於該絕緣殼體內部之兩側係各設槽軌,以供位於該本體內的H型隔板之兩側向前延伸端能對應滑入該槽軌中;以及該罩體係為一中空體,且該罩體係包覆於該絕緣殼體之外側,而該罩體之後端處係設有凹部,以能對應嵌合該本體之後端處的凸部者。
本創作之上述及其他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當然,本創作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之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10‧‧‧訊號傳輸端子
11‧‧‧第一訊號端子
111‧‧‧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
112‧‧‧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
113‧‧‧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
114‧‧‧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
115‧‧‧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
116‧‧‧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
117‧‧‧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
118‧‧‧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
12‧‧‧第二訊號端子
121‧‧‧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
122‧‧‧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
123‧‧‧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
124‧‧‧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
13‧‧‧接觸部
14‧‧‧焊接部
15‧‧‧斜形狀
16‧‧‧接觸部
17‧‧‧斜形狀
18‧‧‧焊接部
20‧‧‧H型隔板
21‧‧‧勾部
30‧‧‧本體
31‧‧‧凸部
40‧‧‧絕緣殼體
41‧‧‧凹缺口
42‧‧‧槽軌
43‧‧‧洞口
50‧‧‧罩體
51‧‧‧凹部
52‧‧‧翼片固定部
53‧‧‧彈片
60‧‧‧模具
70‧‧‧第一蓋體
71‧‧‧勾部
80‧‧‧第二蓋體
81‧‧‧勾部
90‧‧‧電路板
91‧‧‧焊墊
第1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元件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訊號傳輸端子與H型隔板及本體分解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訊號傳輸端子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絕緣殼體與本體組合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焊接於電路板上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一結構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二結構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三結構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四結構示意圖。
第11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之訊號傳輸端子與H型隔板及本體分解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之訊號傳輸端子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一結構示意圖。
第14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二結構示意圖。
第15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三結構示意圖。
第16圖係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以模具嵌入成型之第四結構示意圖。
請參閱第1~16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創作之USB插頭結構最佳實施方式係應用在USB Type C規格之電連接器結構,其中原本習知的USB Type C的訊號端子之設計乃為上下各十二支訊號端子加起來總共有二十四支訊號端子,而本創作具有減少USB Type C的訊號端子之數量,仍可與現有的USB Type C插座進行結合,且不會降低USB Type C之高速傳輸速率,並能符合現行USB Type C之法規的規定。
而本創作USB插頭結構之第一種實施方式係設有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一H型隔板20、一本體30、一絕緣殼體40及一罩體50,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分別為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及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係 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所組成(如第3圖所示),其中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係分別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111、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114、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8,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係分別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121、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124。
其中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係設位於上端處,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13,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14,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15,以能配合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之排列。另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的功能作用分別為將該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111設為接地(GND),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設為高速傳輸正差分信號(TX+)、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設為高速傳輸負差分信號(TX-)、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114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設為配置通道(CC)、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設為USB2.0正差分信號(D+)、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設為USB2.0負差分信號(D-)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8設為接地(GND),其中透過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來向下相容USB2.0之信號,讓本創作也能以USB2.0的傳輸速率來進行訊號傳輸。
而另外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則位於下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16,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17,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18(如第3圖所示),以能配合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之排列,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的功能作用分別將該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121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設為高速接收負差分信號(RX-)、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設為高速接收正差分信號(RX+)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124設為接地(GND),其中透過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及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來與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及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組成相容於USB Type C之信號,讓本創作也能以高速傳輸速率來進行訊號傳輸。
另上述所稱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係由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所組成,其中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之排列方式(如第4圖所示)係為該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111,該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該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該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114,該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124、該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該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該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121、該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該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該 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該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8。
另本創作的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係與該本體30及該H型隔板20組合成一體,其中該H型隔板20係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及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之間,而該H型隔板20之兩側向前延伸端係各向內凸設勾部21(如第3圖所示),且該本體30之後端處係設有凸部31(如第2圖所示),而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與該本體30及該H型隔板20乃透過一模具60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並依先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於該模具60內之下端(如第7圖所示),再將該H型隔板20置於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的上方(如第8圖所示),接著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於該H型隔板20的上方,(如第9圖所示)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60以完成包覆(如第10圖所示),讓本創作在組裝時能提升生產效率,且能保護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在組裝過程不易損壞。
再者,該絕緣殼體40係為一中空體,而該絕緣殼體40一端係設有凹缺口41,以供上述之該本體30能套設於該絕緣殼體40之凹缺口內(如第5圖所示),且於該絕緣殼體40內部之兩側係各設槽軌42,以供位於該本體30內的H型隔板20之兩側向前延伸端能對應滑入該槽軌42中,另該絕緣殼體40於上下面之前端處係各設有至少一洞口43,且該絕緣殼體40係分別結合有一第一蓋體70及一第二蓋體80,而該第一蓋體70及第二蓋體80於前端處係設 有勾部71、81,以能卡扣於該絕緣殼體40之前端處上下面的洞口43內,以形成保護狀態。
另該罩體50係為一中空體,且該罩體50係包覆於該絕緣殼體40之外側,而該罩體50之後端處係設有凹部51,以能對應嵌合該本體30之後端處的凸部31,使罩體50能完整罩住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一H型隔板20、一本體30及一絕緣殼體40,以能保護內部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的完整性及使用性。
而本創作之實施例乃是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係焊接於電路板90上,且該電路板90上設有相對應的焊墊91(如第6圖所示),以供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能對應焊接,另該罩體50之後端兩側係各彎折延伸出翼片固定部52,且該翼片固定部52係貼合於該電路板90上,使罩體50能固定於該電路板90上,而該罩體50表面係延伸出至少一彈片53,讓本創作能透過該彈片53而具有良好的ESD靜電防護。
再者,本創作USB插頭結構之第二種實施方式乃是與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設計的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一H型隔板20、一本體30、一絕緣殼體40及一罩體50的組件相同,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一樣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所組成。差異在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的置放位置。原來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係設於上端處,而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則位於下端處,在第二種實施方式時,則將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改設於下端處,而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則改設於上端處(如第11圖所示)。下面將進行對八支第一訊號端 子11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之差異處的說明,而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相同的一H型隔板20、一本體30、一絕緣殼體40及一罩體50之組件的結構方式與組合請參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之內容,不在此進行贅述。
而於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乃改位於下端處,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13,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14,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15(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以能配合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之排列。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的功能作用分別為將該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111設為接地(GND),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設為高速傳輸正差分信號(TX+)、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設為高速傳輸負差分信號(TX-)、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114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115設為配置通道(CC)、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設為USB2.0正差分信號(D+)、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設為USB2.0負差分信號(D-)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8設為接地(GND),其中透過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116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117來向下相容USB2.0之信號,讓本創作也能以USB2.0的傳輸速率來進行訊號傳輸。
另外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則改位於上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16,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17,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18(如第 11圖及第12圖所示),以能配合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之排列,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的功能作用分別將該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121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設為高速接收負差分信號(RX-)、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設為高速接收正差分信號(RX+)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124設為接地(GND),其中透過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122及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123來與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112及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113組成相容於USB Type C之信號,讓本創作也能以高速傳輸速率來進行訊號傳輸。
而在第二種實施方式中因為將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改設於下端處,而將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改設於上端處,因此,在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與該本體30及該H型隔板20乃透過一模具60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時與原來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有些許的不同,主要於原來第一種實施方式乃是先方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於該模具60內之下端,但是,在第二種實施方式中乃是依先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於該模具60內之下端(如第13圖所示),再將該H型隔板20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11的上方(如第14圖所示),接著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12於該H型隔板20的上方(如第15圖所示),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60以完成包覆(如第16圖所示),讓本創作在組裝時能提升生產效率,且能保護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10在組裝過程不易損壞。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訊號傳輸端子
111‧‧‧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
112‧‧‧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
113‧‧‧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
114‧‧‧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
115‧‧‧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
116‧‧‧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
117‧‧‧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
118‧‧‧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
121‧‧‧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
122‧‧‧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
123‧‧‧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
124‧‧‧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
30‧‧‧本體
31‧‧‧凸部
50‧‧‧罩體
51‧‧‧凹部
52‧‧‧翼片固定部
53‧‧‧彈片

Claims (9)

  1. 一種USB插頭結構,係包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分別為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及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由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所組成,而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分別設為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分別設為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且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之排列方式為該第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三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四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五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六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七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八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該第九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一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該第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為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 一H型隔板,該H型隔板係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及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之間,而該H型隔板之兩側向前延伸端係各向內凸設勾部;一本體,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組合成一體,且該本體之後端處係設有凸部;一絕緣殼體,該絕緣殼體係為一中空體,而該絕緣殼體一端係設有凹缺口,以供該本體能套設於該絕緣殼體之凹缺口內,且於該絕緣殼體內部之兩側係各設槽軌,以供位於該本體內的H型隔板之兩側向前延伸端能對應滑入該槽軌中;以及一罩體,該罩體係為一中空體,且該罩體係包覆於該絕緣殼體之外側,而該罩體之後端處係設有凹部,以能對應嵌合該本體之後端處的凸部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上端處,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下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下端處,且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往下彎折以形成接觸部,而於後端處則先向上彎折延伸再向下彎折延伸以形成焊接部,並於該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及第七支 第一訊號端子之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另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進一步位於上端處,且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前端處係彎折上翹以形成接觸部,並於中段處彎折成斜形狀,而於後端處則向下彎折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係進一步將該第一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接地(GND),第二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高速傳輸正差分信號(TX+)、第三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高速傳輸負差分信號(TX-)、第四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五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配置通道(CC)、第六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USB2.0正差分信號(D+)、第七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USB2.0負差分信號(D-)及第十二支第一訊號端子設為接地(GND)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係進一步將該第九支第二訊號端子設為匯流排電源(VBUS)、第十支第二訊號端子設為高速接收負差分信號(RX-)、第十一支第二訊號端子設為高速接收正差分信號(RX+)及第十二支第二訊號端子設為接地(GND)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絕緣殼體於上下面之前端處係進一步各設有至少一洞口,且該絕緣殼體係進一步分別結合有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而該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於前端處係設有勾部,以能卡扣於該絕緣殼體之前端處的洞口內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進一步透過一模具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並依先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該 模具內之下端,再將該H型隔板置於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的上方,接著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該H型隔板的上方,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以完成包覆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本體與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及該H型隔板係進一步透過一模具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來組合成一體,並依先放置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於該模具內之下端,再將該H型隔板置於該八支第一訊號端子的上方,接著放置該四支第二訊號端子於該H型隔板的上方,最後再以塑膠來填充該模具以完成包覆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USB插頭結構,其中該十二支訊號傳輸端子係進一步焊接於電路板上,而該罩體之後端兩側係進一步各彎折延伸出翼片固定部,且該翼片固定部係貼合於該電路板上者。
TW105203167U 2016-03-08 2016-03-08 Usb插頭結構 TWM526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167U TWM526209U (zh) 2016-03-08 2016-03-08 Usb插頭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167U TWM526209U (zh) 2016-03-08 2016-03-08 Usb插頭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209U true TWM526209U (zh) 2016-07-21

Family

ID=5699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167U TWM526209U (zh) 2016-03-08 2016-03-08 Usb插頭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62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506B (zh) * 2016-11-16 2020-10-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506B (zh) * 2016-11-16 2020-10-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13095U (zh) 电连接器之插座
US98659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5164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201417417A (zh) 可正、反向插接之插頭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20120252270A1 (en) USB Connector
TWM501024U (zh) Usb插座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537741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458691U (zh) 連接器插座(四)
TWM50814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13476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M526209U (zh) Usb插頭結構
TW201740642A (zh) USB Type-C連接器
TWM465693U (zh) 連接器插頭結構
CN203850514U (zh) 一体式usb插座
WO2017181574A1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结构
TWI392155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505087U (zh) 電連接器結構
CN205178120U (zh) 电连接器
TW201637307A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TWI555288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stacking device
TWM502995U (zh) 電連接器結構
TWI550975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struction
CN201623288U (zh) 电连接器
TWM53775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