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424U - 連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8424U
TWM518424U TW104218694U TW104218694U TWM518424U TW M518424 U TWM518424 U TW M518424U TW 104218694 U TW104218694 U TW 104218694U TW 104218694 U TW104218694 U TW 104218694U TW M518424 U TWM518424 U TW M5184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nector terminal
assembly portion
body segment
b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8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昆昇
柯俊甫
Original Assignee
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8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8424U/zh
Priority to CN201520981202.9U priority patent/CN205248483U/zh
Publication of TWM518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8424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端子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端子,特別是指一種組裝於一電連接器內部的端子,配合一對接的公端子,適合於高速連接器。
由於資訊傳輸速度日益增大,用於電子產品中的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相對應地也有高速傳輸要求。再者,各種電腦及通訊設備日益小型化,當端子小型化時,還需要考慮端子的結構強度。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端子,可同時滿足高速傳輸以及足夠強度的要求。
為達上面所描述的,本創作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其包括一本體段、一轉接段及一對夾持臂。該本體段具有一位於該本體段一端的焊接部,該本體段定義有一插接方向。該轉接段連接於該本體段的另一端,該轉接段包含一凸出部、及一對彎折部,該凸出部由該本體段局部地沿著該插接方向向前延伸,該對彎折部分別由該凸出部的二側局部緊貼著該本體段的端緣彎折地向外延伸。該對夾持臂分別連接於該對彎折部,該對夾持臂沿著該插接方向朝著遠離該本體段的方向延伸。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連接器端子從該對夾持臂到該本體段,阻抗(impendence)有較好的過渡,可以改善反射損失,此外也可以加強該對夾持臂與該本體段之間的連接結構強度。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100‧‧‧連接器端子
10‧‧‧本體段
11‧‧‧第一組裝部
111‧‧‧第一定位部
113‧‧‧第一干涉部
115‧‧‧第二干涉部
117‧‧‧第三干涉部
12‧‧‧第二組裝部
122‧‧‧第二定位部
14‧‧‧焊接部
20‧‧‧轉接段
21‧‧‧凸出部
22‧‧‧彎折部
30‧‧‧夾持臂
31‧‧‧內臂
32‧‧‧外臂
321‧‧‧第一傾斜段
322‧‧‧第二傾斜段
C‧‧‧中線
500‧‧‧公端子
51‧‧‧公端本體段
52‧‧‧公端插接段
512‧‧‧公端焊接部
圖1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的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的前視圖。
圖3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與一公端子的立體圖。
圖4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阻抗特性的模擬圖。
圖5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之反射損失的模擬圖。
圖6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之***損射的模擬圖。
請參考圖1至圖3,其中圖1及圖2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的立體圖與前視圖,圖3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與一公端子的立體圖。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端子100,其包括一本體段10、一轉接段20及一對夾持臂30。該對夾持臂30藉由該轉接段20連接於該本體段10。該本體段10具有一焊接部14。該焊接部14位於該本體段10的一端,用以焊接於一電連接器的電路板(圖略)。該本體段10定義有一插接方向(如圖1的x軸方向)與另一公端子500(如圖3所示)相互對接。
上述轉接段20連接於該本體段10的另一端,該轉接段20包含一凸出部21、及一對彎折部22。該凸出部21由該本體段10局部地沿著該插接方向(如圖1的x軸方向)向前延伸,該對彎折部22分別由該凸出部21的二側彎折地向外延伸。其中該對彎折部22分別由該凸出部21的二側沿著垂直於該插接方向往外延伸(亦即沿著如圖式的y軸方向),每一該彎折部22的一側局部緊貼於該本體段10的端緣。在實際製造上,該對彎折部22可以是由該本體段10撕裂後再折彎。
該對夾持臂30分別連接於該對彎折部22,該對夾持臂30沿著該插接方向(如圖1的x軸方向)朝著遠離該本體段10的方向延 伸。
本實施例上述結構的優點在於,藉由撕裂折彎的彎折部20與本體段10的局部緊貼,從該對夾持臂30到該本體段10之間的差模阻抗(Differential Impedance)有較好的過渡,因此可以改善反射損失(Return Loss),與一般在彎折部20和本體段10之間留有間隙以利冲壓之結構比較,本實施例針對反射損失約有5dB的改善,此部分將在後述進一步藉由訊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模擬圖說明。此外,上述結構設計也可以加強該對夾持臂30與該本體段10之間的連接強度。
以下描述該本體段10的細節。在本實施例中,該本體段10大致呈L形,具有一第一組裝部11及一第二組裝部12。該第二組裝部12由該第一組裝部11彎折地延伸,較佳的該第二組裝部12是由該第一組裝部11垂直地彎折,但本創作不限制於此。該第一組裝部11的縱長方向平行於該插接方向(如圖式的x軸方向),該第二組裝部12的縱長方向大致垂直於該插接方向(如圖式的z軸方向)。其中該焊接部14位於該第二組裝部12的末端,且遠離該第一組裝部11,該焊接部14由該第二組裝部12的側緣彎折地延伸。第一組裝部11、該轉接段20與該對夾持臂30位於同一延伸方向,第二組裝部12與該轉接段20相對的位於由第一組裝部11的一末端。
該第一組裝部11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11,該第一定位部111由該第一組裝部11的一側緣彎折地延伸,該第一定位部111與其中之一的該彎折部22沿著相同方向延伸,該第一定位部111鄰近該第一組裝部11與該第二組裝部12的連接處。其中該第一組裝部11的側緣還包括至少一干涉部,本實施例共具有第一至第三干涉部113、115、117分別分佈於該第一組裝部11的二側緣,其中第一與第二干涉部113、115與該第一定位部111位於同一側緣,第三干涉部117與該第一定位部111位於相反的側緣。此外,第 二干涉部115鄰接該第一定位部111。第二干涉部115與第三干涉部117相對,並且大致呈弧形狀。第一至第三干涉部113、115、117使該第一組裝部11干涉地固定在電連接器的殼體(圖略)內,以固定該連接器端子100於z軸方向。
該第二組裝部12的側緣具有一第二定位部122,該第二定位部122與該第一組裝部11位於同一側。本實施例的該第二定位部122由該第二組裝部12的側緣局部地朝向該對夾持臂30突出。上述第一定位部111與第二定位部122用以固定該連接器端子100在電連接器的殼體(圖略)內,兩者相互配合固定該連接器端子100於y軸方向以及x軸方向。因此連接器端子100得以在三個維度上均得著良好的固定。
該對夾持臂30中間定義一中線C,每一該夾持臂30各具有一內臂31、及一由該內臂31向外延伸的外臂32,該對內臂31彼此平行,每一該外臂32朝向該中線C彎折,再朝遠離該中線C彎折。其中每一該外臂32具有一第一傾斜段321及一第二傾斜段322。第二傾斜段322彎折地連接於該第一傾斜段321。其中該第二傾斜段322與部份該第一傾斜段321的寬度大於該內臂31的寬度,以配合夾持公端子500。
如圖3所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100可以與一公端子500組合,公端子500大致呈L形,其具有一公端本體段51、及一由該公端本體段51彎折延伸的公端插接段52。公端本體段51的末端具有一公端焊接部512。
請再參考圖4至圖6,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100的各種訊號完整性模擬圖。圖4顯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100的差模阻抗(Differential Impedance),介於90~102歐姆之間。圖5顯示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100的反射損失(Return Loss)的模擬圖。由圖5可得知,本創作在橫軸的頻率4GHz之前,反射損失都小於-20dB(如參考線所示)。圖6顯示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100的***損失 (Insert Loss)的模擬圖。由圖6可得知,本創作在橫軸的頻率4GHz之前,***損失都在-0.35dB之上(如參考線所示)。綜上可以判斷,本創作之連接器端子100的傳輸頻寬至少在4GHz以上。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以一對本創作實施例的連接器端子100所形成的差模傳輸對,其差模阻抗(Differential Impedance)從該對夾持臂30到該本體段10之間有較好的過渡,可以改善反射損失。此外,藉由本創作的各種模擬圖顯示,本創作的傳輸頻寬至少在4GHz以上。此外,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100可以強化該對夾持臂30與該本體段10之間的連接結構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00‧‧‧連接器端子
10‧‧‧本體段
11‧‧‧第一組裝部
111‧‧‧第一定位部
113‧‧‧第一干涉部
115‧‧‧第二干涉部
117‧‧‧第三干涉部
12‧‧‧第二組裝部
122‧‧‧第二定位部
14‧‧‧焊接部
20‧‧‧轉接段
21‧‧‧凸出部
22‧‧‧彎折部
30‧‧‧夾持臂
31‧‧‧內臂
32‧‧‧外臂
321‧‧‧第一傾斜段
322‧‧‧第二傾斜段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端子,包括:一本體段,具有一位於該本體段一端的焊接部,該本體段定義有一插接方向;一轉接段,連接於該本體段的另一端,該轉接段包含一凸出部、及一對彎折部,該凸出部由該本體段局部地沿著該插接方向向前延伸,該對彎折部分別由該凸出部的二側彎折地向外延伸;以及一對夾持臂,分別連接於該對彎折部,該對夾持臂沿著該插接方向朝著遠離該本體段的方向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對彎折部分別由該凸出部的二側沿著垂直於該插接方向往外延伸,每一該彎折部的一側局部緊貼於該本體段的端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本體段具有一第一組裝部及一第二組裝部,該第一組裝部的縱長方向平行於該插接方向,該第二組裝部由該第一組裝部彎折地延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第二組裝部由該第一組裝部垂直地延伸。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焊接部位於該第二組裝部的末端,且遠離該第一組裝部,該焊接部由該第二組裝部的側緣彎折地延伸。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第一組裝部的側緣還包括至少一干涉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該對夾持臂中間定義一中線,每一該夾持臂各具有一內臂、及一由該內臂向外延伸的外臂,該對內臂彼此平行,每一該外臂朝向該中線彎折,再朝遠離該中線彎折。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端子,其中每一該外臂具有一第一 傾斜段及一彎折地連接於該第一傾斜段的第二傾斜段,其中該第二傾斜段與部份該第一傾斜段的寬度大於該內臂的寬度。
TW104218694U 2015-11-20 2015-11-20 連接器端子 TWM518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8694U TWM51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連接器端子
CN201520981202.9U CN205248483U (zh) 2015-11-20 2015-12-01 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8694U TWM51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連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8424U true TWM518424U (zh) 2016-03-01

Family

ID=5594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8694U TWM51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連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8483U (zh)
TW (1) TWM518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958B (zh) * 2018-01-17 2019-09-11 Greenconn Corporation 電連接裝置及電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2386B2 (ja) * 2016-07-11 2020-06-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ソケット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CN110071382B (zh) * 2018-01-24 2024-05-28 格棱电子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958B (zh) * 2018-01-17 2019-09-11 Greenconn Corporation 電連接裝置及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8483U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329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WO2007106276A3 (en) High-density orthogonal connector
TWM518424U (zh) 連接器端子
JP2016048681A (ja) 乗り物用ケーブル組立体
US89922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CN107742787A (zh) 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连接模组
TWM50814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464878U (zh) 電連接器
CN207938849U (zh) 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TW202037014A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CN205609814U (zh) 连接器
KR100395897B1 (ko) 전기접속용 커넥터 핀 결합구조
CN110071382B (zh) 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CN103311694B (zh) 连接器
JP20201844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18210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伝送線路構造
CN205016728U (zh) 电连接器
TWM495638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I671958B (zh) 電連接裝置及電連接器
TWM475071U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I747125B (zh) 電連接器之端子結構
WO2015008603A1 (ja) 端子の接続構造
CN205104662U (zh) 快插式接电缆n型接头
TWM640845U (zh) 壓接式端子
TWM637294U (zh) 線材連接器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