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958U - 鏡頭致動模組 - Google Patents

鏡頭致動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958U
TWM504958U TW103221334U TW103221334U TWM504958U TW M504958 U TWM504958 U TW M504958U TW 103221334 U TW103221334 U TW 103221334U TW 103221334 U TW103221334 U TW 103221334U TW M504958 U TWM504958 U TW M50495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ctuating module
lens actuating
sec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Yi Lu
Te-Sheng Tseng
Wen-H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2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958U/zh
Priority to CN201520018622.7U priority patent/CN204422843U/zh
Priority to US14/606,082 priority patent/US9300874B1/en
Publication of TWM504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95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鏡頭致動模組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鏡頭致動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行動設備上的鏡頭致動模組。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之行動設備的興起,使用者對於行動設備之成像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由於使用者在操作行動設備時,易因手震而導致影像模糊,為提供更優良的成像品質,行動設備市場上具備光學影像穩定(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簡稱OIS;又稱光學防手震)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日漸普及。
現今具備OIS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常使用金屬懸吊線作為機構部件,藉以提供鏡頭在垂直光軸方向移動的自由度。基於製造的便利性,金屬懸吊線在垂直光軸方向的截面通常製成為圓形,然而,此等具有圓形截面的金屬懸吊線卻不利於自動化組裝。例如,在自動化組裝的過程中,自動化治具常以夾取方式搬移零件,圓形截面易導致金屬懸吊線與自動化治具間的接觸面積過小,而使搬移過程中產生滑脫的機率大增。此外,隨著鏡頭驅動裝置的微型化,金屬懸吊線的圓形截面尺寸甚小(金屬懸吊線的粗細甚至小於頭髮 的粗細),而使自動化組裝方式受到許多限制,且組裝成品易因金屬懸吊線組裝高度不一而有模組歪斜(tilt)的問題,使鏡頭驅動裝置在驅動鏡頭平行光軸移動時,準直精度不易維持,進而影響整體組裝良率。
因此,現今行動設備的市場上,急需一種具有OIS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其有利於自動化組裝,且可提升組裝良率。
本新型提供一種鏡頭致動模組,其懸吊線於長度方向超過95%的部分具有矩形截面,且矩形截面垂直於光軸,藉此,可提升懸吊線與自動化治具間的接觸面積,而降低滑脫的機率,且有利於控制金屬懸吊線的組裝高度,使組裝成品不易產生模組歪斜的問題,進而提升鏡頭致動模組的組裝良率。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一種鏡頭致動模組,包含基座、外殼、鏡頭與鏡頭致動器。基座包含開孔與至少三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係金屬材質,第一連接部圍繞開孔且彼此分離。外殼與基座耦合,外殼係金屬材質且包含通孔,外殼之通孔與基座之開孔對應。鏡頭穿設於外殼之通孔,且鏡頭具有光軸。鏡頭致動器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內,鏡頭致動器包含至少一彈性件與至少三懸吊線。彈性件環繞鏡頭,彈性件包含至少三第二連接部。懸吊線係金屬材質,各懸吊線的長度方向與光軸平行,且各懸吊線的一端與 一第一連接部固接,各懸吊線的另一端與一第二連接部固接。各懸吊線於長度方向超過95%的部分具有矩形截面,此矩形截面垂直於光軸。矩形截面的寬度為W,矩形截面的長度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54<W/H<1.85。
當W/H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利於維持懸吊線整體的均勻度並可提升製造的便利性,此外,懸吊線的彈性差異不會過大,有利於鏡頭在垂直光軸方向移動的一致性。
10、20、3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21、31‧‧‧鏡頭致動模組
100‧‧‧鏡頭
200‧‧‧外殼
210‧‧‧通孔
300‧‧‧鏡頭致動器
310‧‧‧彈性件
311a、311b‧‧‧彈簧片
312‧‧‧第二連接部
312a‧‧‧穿孔
312b‧‧‧長條缺口
320‧‧‧框體
330‧‧‧第一磁體組
331‧‧‧第一磁體
331a‧‧‧平行光軸面
331b‧‧‧垂直光軸面
340‧‧‧第一線圈
350‧‧‧載體
360‧‧‧第二磁體組
361‧‧‧第二磁體
370‧‧‧懸吊線
380‧‧‧彈力元
390‧‧‧第二線圈
400‧‧‧基座
410‧‧‧開孔
420‧‧‧第一連接部
430‧‧‧金屬端子
500‧‧‧電路板
510‧‧‧成像元件
520‧‧‧第一感測元件
530‧‧‧第二感測元件
420a‧‧‧穿孔
420b‧‧‧長條缺口
O‧‧‧光軸
Z‧‧‧長度方向
A‧‧‧矩形截面
a‧‧‧部位
b‧‧‧部位
c‧‧‧部位
d‧‧‧部位
e‧‧‧部位
W‧‧‧矩形截面的寬度
H‧‧‧矩形截面的長度
θ‧‧‧矩形截面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
Dg‧‧‧矩形截面的對角線長度
Φ‧‧‧鏡頭的最大外徑
L‧‧‧懸吊線的長度
D‧‧‧懸吊線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的最短距離
第1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的俯視圖;第3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的***圖;第4圖係繪示第2圖中鏡頭致動模組沿剖面線4-4的剖視圖;第5圖係繪示第2圖中鏡頭致動模組沿剖面線5-5的剖視圖;第6A圖係第3圖中部位a的放大示意圖;第6B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6C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 第7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Φ的示意圖;第8A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的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圖;第8B圖係繪示第8A圖中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組合仰視圖;第8C圖係繪示第8A圖中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組合俯視圖;第9A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9B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10A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0B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11A圖係本新型第四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1B圖係本新型第四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12A圖係本新型第五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2B圖係本新型第五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13A圖為第8B圖中部位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3B圖為第8C圖中部位c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4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4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5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5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6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八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圖;第16B圖係繪示第16A圖中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組合仰視圖;第16C圖係繪示第16A圖中彈性件、懸吊線與基座的組合俯視圖;第17A圖係第16B圖中部位d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7B圖係第16C圖中部位e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8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8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的局部放大圖;第19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十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20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21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配合參照第1圖、第2圖、第3圖、第4圖以及第5圖,其中第1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的俯視圖,第3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的***圖,第4圖係繪示第2圖中鏡頭致動模組沿剖面線4-4的剖視圖,第5圖係繪示第2圖中鏡頭致動模組沿剖面線5-5的剖視圖。鏡頭致動模組包含鏡頭100、外殼200、鏡頭致動器300、基座400與電路板500,其中外殼200與基座400耦合形成一容置空間,鏡頭100一端設置於前述容置空間,另一端由外殼200突伸而出,鏡頭致動器300與鏡頭100耦合且設置於前述容置空間,電路板500與基座400連接。由第1圖可知,藉由外殼200與基座400的耦合,外殼200包圍覆蓋鏡頭致動器300而可提供一保護作用。
詳細來說,鏡頭100具有一光軸O。外殼200包含通孔210,供鏡頭100穿設其中,外殼200為金屬材質,藉此,可提供足夠的剛性,使外殼200不易受外力擠壓而變形,進而保護外殼200所覆蓋的構件。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外殼200可為一非鐵磁性金屬外殼,亦即外殼200為非 鐵磁性金屬材質,藉此,可進一步阻隔外界電磁作用力的影響,而可提升鏡頭致動模組的穩定性。
基座400包含開孔410、至少三第一連接部420與可選擇地包含至少四個金屬端子430。外殼200的通孔210與基座400的開孔410對應,藉此,有利於鏡頭100沿平行光軸O的方向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基座400包含四個第一連接部420,此些第一連接部420為金屬材質,此些第一連接部420圍繞開孔410且彼此分離。金屬端子430彼此分離且設置於基座400朝向電路板500之一側,金屬端子430可用以與電路板500電性連接,藉此,可減少零件數量,維持鏡頭致動模組的小型化。
鏡頭致動器300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200內,鏡頭致動器300包含至少一彈性件310、框體320、第一磁體組330、第一線圈340、載體350、第二磁體組360、四懸吊線370、彈力元380與四第二線圈390,其中,彈性件310分別與框體320及載體350的一側連接,第一磁體組330設置於框體320內,第一磁體組330圍繞第一線圈340,第一線圈340圍繞載體350,第二磁體組360設置於載體350朝向基座400的一側,懸吊線370的一端與彈性件310固接,另一端與基座400固接,彈力元380耦合於載體350朝向基座400的一側。第二線圈390鄰設於第一磁體組330朝向基座400的一側。
更詳細來說,彈性件310環繞鏡頭100,彈性件310包含至少三個第二連接部312,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 件310為二片互相分離的彈簧片311a與311b,且彈簧片311a與311b設置於同一平面上,如第4圖所示,藉此,可降低機構複雜度。彈簧片311a與彈簧片311b分別包含二個第二連接部312,也就是說,彈性件310總共包含四個第二連接部312。第二連接部312與基座400的第一連接部420對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部312一體形成於彈簧片311a以及彈簧片311b上,亦即第二連接部312與彈性件310為一體成型,藉此,可提供彈性件310製造的便利性。
第一磁體組330包含四個互相分離的第一磁體331,第一磁體331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200中四個角的對應位置,各個第一磁體331具有至少一平行光軸面331a(見第4圖)與至少一垂直光軸面331b(見第4圖),其中平行光軸面331a與第一線圈340對應,垂直光軸面331b與第二線圈390對應。第一磁體331的數量不限於四個。
載體350與鏡頭100耦接,可帶動鏡頭100沿平行光軸O的方向移動,而使鏡頭致動模組具有鏡頭對焦功能。
第二磁體組360包含二個互相分離的第二磁體361,第二磁體361採對稱的方式設置,且第二磁體361的數量不限於二個。
懸吊線370的數量為至少三個,在本實施方式中,懸吊線370的數量為四個。懸吊線370係金屬材質,藉此,可提供良好的剛性與導電性。各懸吊線370的長度方向Z與光軸O平行,各懸吊線370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部420固 接,各懸吊線370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部312固接,藉此,可提供鏡頭致動器300在垂直光軸方向移動的自由度。前述「固接」係指懸吊線370的二端分別固定於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312,常見的固接方式可為但不限於銲接。各懸吊線370於長度方向Z超過95%的部分具有矩形截面A(見第6A圖),矩形截面A垂直於光軸O,換言之,懸吊線370的形狀概成矩形柱狀,藉此,在進行自動化組裝的過程中,可提升懸吊線370與自動化治具(圖未揭示)間的接觸面積,而降低夾取時發生滑脫的機率,此外,有利於控制懸吊線370的組裝高度,使組裝成品不易產生模組歪斜的問題,進而提升鏡頭致動模組的組裝良率。前述「矩形」係指由具有四條邊長的形狀,其四條邊長皆為直線,且任二相鄰邊長所夾的角度皆為直角,也就是說,「矩形」包含長方形(二相鄰邊長不等)與正方形(二相鄰邊長相等)。當矩形截面A為正方形時,有利於鏡頭致動模組的最佳化。
第二線圈390的數量為四個,其互相分離地設置於基座400上,且與第一磁體331朝向基座400的垂直光軸面331b(見第4圖)毗鄰。第二線圈390的數量不限於四個,此外,第二線圈390的數量與第一磁體331的數量可相同,亦可不相同。
電路板500可包含成像元件510、第一感測元件520與第二感測元件530。成像元件510係用以接收鏡頭100的成像光線。第一感測元件520係用以感測第二磁體組360的磁場變化,且第一感測元件520可為霍爾感測元件。第二 感測元件530係用以感測第一磁體組330的磁場變化,第二感測元件530的數量可為二,並可為霍爾感測元件,以提高偵測晃動的解析度。
本新型的鏡頭致動模組可包含至少一電磁力源,藉電磁力源分別與載流的第一線圈340及載流的第二線圈390交互作用產生的電磁作用力使鏡頭致動模組具有鏡頭對焦功能與光學影像穩定功能,藉此,可降低鏡頭致動模組的機構複雜度。第一實施例中,電磁力源的數量僅為一,且電磁力源係第一磁體組330,換句話說,鏡頭對焦功能與光學影像穩定功能所需的電磁作用力可由相同的電磁力源所提供,而不需分別設置對應的電磁力源,藉此,有利於鏡頭致動模組的小型化。關於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致動模組如何提供鏡頭對焦功能與光學影像穩定功能,詳述如下。
首先,鏡頭致動模組可根據被攝物(圖未揭示)進入鏡頭100中的光線,獲得一電子訊號,並將電子訊號傳送至電子驅動元件(圖未揭示),讓所述電子驅動元件提供一電流至第一線圈340,藉由第一磁體組330與第一線圈340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電磁作用力,可驅動載體350帶動鏡頭100沿平行光軸O的方向移動,而達到鏡頭對焦的功效。在鏡頭100移動的過程中,第二磁體組360會隨著載體350沿平行光軸O的方向移動,而使其與第一感測元件520之間的磁場產生變化,藉由第一感測元件520感測第二磁體組360的磁場變化,而使第一感測元件520因應鏡頭100的位置輸出對應的電子訊號,並提供給電子驅動元件(圖未揭示),讓 所述電子驅動元件調整提供給第一線圈340的電流,使鏡頭100移動到預期位置,而不用先進行復歸至初始位置的動作。藉此,可大幅縮短整體對焦時間。
在前述對焦的過程中,當載體350帶動鏡頭100移動時,彈性件310及彈力元380可提供載體350與鏡頭100沿平行光軸方向移動的自由度,且彈性件310及彈力元380會隨著載體350的移動而變形,並在載體350欲回歸原位時,提供一回復力。
在拍攝的過程中,第一磁體組330與鏡頭100等構件易因震動,例如手震,產生垂直光軸方向的偏移量,進而使第一磁體組330與第二感測元件530之間的磁場產生變化,藉由第二感測元件530感測第一磁體組330的磁場變化,使第二感測元件530因應前述偏移量輸出對應的電子訊號,並提供給電子驅動元件,讓電子驅動元件調整提供給第二線圈390的電流,藉由第一磁體組330與第二線圈390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電磁作用力,可驅動第一磁體組330與鏡頭100等構件產生另一垂直光軸方向的偏移量,藉此補償初始的偏移量而使影像穩定,以解決使用者操作行動設備時引起的光學手震問題。上述鏡頭對焦與補償震動偏移量所使用的電子驅動元件可為相同或不同。
請參照第6A圖與第6B圖,其中第6A圖係第3圖中部位a的放大示意圖,第6B圖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W及H的示意圖,且第6B圖為第6A圖中矩形截面A的俯視圖。第6B圖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為W,矩形截面 A的長度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54<W/H<1.85。藉此,有利於維持懸吊線370整體的均勻度並可提升製造的便利性,此外,懸吊線370的彈性差異不會過大,有利於鏡頭100在垂直光軸方向移動的一致性。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65<W/H<1.55。藉此,可進一步提升鏡頭致動器300的靈敏度。前述「寬度」係指矩形截面A中最短邊長的長度,前述「長度」係指矩形截面A中最長邊長的長度,換句話說,當矩形截面為長方形時,前述「寬度」係指矩形截面A中較短邊長的長度,前述「長度」係指矩形截面A中較長邊長的長度,當矩形截面A為正方形時,則「寬度」與「長度」係指矩形截面A中任一邊長的長度。
第6B圖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為W,矩形截面A的長度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5mm<(W+H)/2<0.07mm。藉此,可提供鏡頭致動器300所需的精度。
請參照第6C圖,其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且第6C圖為第6A圖中矩形截面A的俯視圖。第6C圖中,矩形截面A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為θ,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5度<θ90度。藉此,可使懸吊線370更為耐用而增加其可靠度。
請參照第6C圖,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為Dg,矩形截面A的寬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3<Dg/W<2.1。藉此,可使懸吊線370更為耐用而延長其使用壽命。
請參照第7圖,其係繪示第1圖中鏡頭致動模組參數Φ的示意圖,且第7圖為第3圖中鏡頭100的俯視圖。第7圖中,鏡頭100的最大外徑為Φ,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8mm<Φ<10.5mm。藉此,可提供鏡頭致動模組所需的影像解析力。
請參照第8A圖、第8B圖與第8C圖,其中第8A圖係繪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圖,第8B圖係繪示第8A圖中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仰視圖,第8C圖係繪示第8A圖中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俯視圖,為說明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關係,第8A圖、第8B圖與第8C圖中係將鏡頭致動模組的其他構件予以省略。第8A圖中,懸吊線370的長度為L,第8B圖中,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5<L/D<0.55。藉此,可提供鏡頭致動模組所需的精度。
第8B圖中,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2mm<D<12.0mm。藉此,有利於鏡頭致動模組的小型化。
第一實施方式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W、矩形截面A的長度H、數據W/H、數據(W+H)/2、懸吊線370的長度L、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數據L/D、鏡頭100的最大外徑Φ、矩形截面A二對角 線形成的最小夾角θ、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Dg以及數據Dg/W,記載於下列表一中。
請參照第9A圖與第9B圖,其中第9A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9B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二實施方式中,其構件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第二實施方式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W、矩形截面A的長度H、數據W/H、數據(W+H)/2、懸吊線370的長度L、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數據L/D、鏡頭100的最大外徑Φ、矩形截面A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θ、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Dg以及數據Dg/W。
請參照第10A圖與第10B圖,其中第10A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0B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三實施方式中,其構件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第三實施方式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W、矩形截面A的長度H、數據W/H、數據(W+H)/2、懸吊線370的長度L、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數據L/D、鏡頭100的最大外徑Φ、矩形截面A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θ、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Dg以及數據Dg/W。
請參照第11A圖與第11B圖,其中第11A圖係本新型第四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1B圖係本新型第四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四實施方式中,其構件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第四實施方式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W、矩形截面A的長度H、數據W/H、 數據(W+H)/2、懸吊線370的長度L、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數據L/D、鏡頭100的最大外徑Φ、矩形截面A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θ、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Dg以及數據Dg/W。
請參照第12A圖與第12B圖,其中第12A圖係本新型第五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及H的示意圖,第12B圖係本新型第五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參數W、θ及Dg的示意圖。第五實施方式中,其構件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五,其表列第五實施方式中,矩形截面A的寬度W、矩形截面A的長度H、數據W/H、數據(W+H)/2、懸吊線370的長度L、懸吊線370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370的最短距離為D、數據L/D、鏡頭100的最大外徑Φ、矩形截面A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θ、矩形截面A的對角線長度Dg以及數據Dg/W。
請復參照第8A圖、第8B圖與第8C圖,本新型的鏡頭致動模組,第一連接部420與第二連接部312中至少一連接部可具有穿孔,且懸吊線370穿設於穿孔中,藉此,可提升組裝的便利性。前述穿孔的形狀可為但不限於矩形或圓形,可依實際需求製成不同的形狀。
請併同參照第13A圖與第13B圖,其中第13A圖為第8B圖中部位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3B圖為第8C圖中部位c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13A圖與第13B圖可知,第一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第一連接部420具有穿孔420a,第二連接部312具有穿孔312a,且懸吊線370的兩端分別穿設於穿孔420a與穿孔312a,藉此可提供組裝的便利性。穿孔420a與穿孔312a的形狀皆為矩形,一方面可與懸吊線370的矩形截面A(見第6A圖)對應,另一方面有利於小尺寸孔徑的製作。
請參照第14A圖與第14B圖,其中第14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420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3A圖相同,第14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312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3B圖相同。由第14A圖與第14B圖可知,第六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第一連接部420具有穿孔420a,第二連接部312具有未封閉之長條缺口 312b,且懸吊線370的兩端分別穿設於穿孔420a與長條缺口312b,藉此,可提供組裝的便利性。
請參照第15A圖與第15B圖,其中第15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420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3A圖相同,第15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312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3B圖相同。由第15A圖與第15B圖可知,第七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其第一連接部420具有未封閉之長條缺口420b,第二連接部312具有穿孔312a,且懸吊線370的兩端分別穿設於長條缺口420b與穿孔312a,藉此,可提供組裝的便利性。
請參照第16A圖、第16B圖與第16C圖,其中第16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八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圖,第16B圖係繪示第16A圖中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仰視圖,第16C圖係繪示第16A圖中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俯視圖,為說明彈性件310、懸吊線370與基座400的組合關係,第16A圖、第16B圖與第16C圖中係將鏡頭致動模組的其他構件予以省略。請併同參照第17A圖與第17B圖,第17A圖係第16B圖中部位d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7B圖係第16C圖中部位e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17A圖與第17B圖可知,第八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第一連接部420具有穿孔420a,第二連接部312具有未封閉之長條缺口312b,且懸吊線370的兩端分別穿設於穿孔 420a與長條缺口312b,藉此,可提供組裝的便利性。此外,穿孔420a的形狀為圓形,長條缺口312b的封閉端具有倒圓角,具有製造的優勢,可提升生產良率。
請參照第18A圖與第18B圖,其中第18A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一連接部420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7A圖相同,第18B圖係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的第二連接部312的局部放大圖,其視角與第17B圖相同。由第18A圖與第18B圖可知,第九實施方式的鏡頭致動模組中,第一連接部420具有未封閉之長條缺口420b,第二連接部312具有穿孔312a,且懸吊線370的兩端分別穿設於長條缺口420b與穿孔312a,藉此,可提供組裝的便利性。此外,長條缺口420b的封閉端具有倒圓角,穿孔312a的形狀為圓形。
請參照第19圖,其係繪示本新型第十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十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其具有通訊功能,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鏡頭致動模組11。
請參照第20圖,其係繪示本新型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0係一平板電腦,其具有通訊功能,可攜式電子裝置2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鏡頭致動模組21。
請參照第21圖,其係繪示本新型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0係一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其具有通訊功能,可攜式電子裝置3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鏡頭致動模組31。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鏡頭
200‧‧‧外殼
210‧‧‧通孔
300‧‧‧鏡頭致動器
310‧‧‧彈性件
311a、311b‧‧‧彈簧片
312‧‧‧第二連接部
320‧‧‧框體
330‧‧‧第一磁體組
331‧‧‧第一磁體
340‧‧‧第一線圈
350‧‧‧載體
360‧‧‧第二磁體組
361‧‧‧第二磁體
370‧‧‧懸吊線
380‧‧‧彈力元
390‧‧‧第二線圈
400‧‧‧基座
410‧‧‧開孔
420‧‧‧第一連接部
430‧‧‧金屬端子
500‧‧‧電路板
510‧‧‧成像元件
520‧‧‧第一感測元件
530‧‧‧第二感測元件
O‧‧‧光軸
Z‧‧‧長度方向
a‧‧‧部位

Claims (19)

  1. 一種鏡頭致動模組,包含:一基座,包含:一開孔;及至少三第一連接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係金屬材質,該些第一連接部圍繞該開孔且彼此分離;一外殼,與該基座耦合,該外殼係金屬材質且包含一通孔,且該外殼之該通孔與該基座之該開孔對應;一鏡頭,穿設於該外殼之該通孔,且該鏡頭具有一光軸;以及一鏡頭致動器,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外殼內,該鏡頭致動器包含:至少一彈性件,環繞該鏡頭,該彈性件包含至少三第二連接部;及至少三懸吊線,該些懸吊線係金屬材質,各該懸吊線的一長度方向與該光軸平行,各該懸吊線的一端與一該第一連接部固接,各該懸吊線的另一端與一該第二連接部固接,各該懸吊線於該長度方向超過95%的部分具有一矩形截面,該矩形截面垂直於該光軸,該矩形截面的寬度為W,該矩形截面的長度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54<W/H<1.8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連接部與該彈性件係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第一連接部與各該第二連接部中至少一連接部具有一穿孔,且各該懸吊線穿設於該穿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第一連接部與各該第二連接部中一連接部具有該穿孔,另一連接部具有一矩形孔或一未封閉之長條缺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第一連接部與各該第二連接部中一連接部具有該穿孔,另一連接部具有一未封閉之長條缺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第一連接部與各該第二連部皆具有該穿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基座更包含至少四金屬端子,該些金屬端子設置於該基座朝向該外殼之另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懸吊線的長度為L,各該懸吊線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的最短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15<L/D<0.5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彈性件為二片互相分離的彈簧片,且該些彈簧片設置於同一平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矩形截面的寬度為W,該矩形截面的長度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 0.015mm<(W+H)/2<0.07mm。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矩形截面為正方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外殼係非鐵磁性金屬外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各該懸吊線與另一最鄰近的懸吊線的最短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6.2mm<D<12.0m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磁體組,設置於該外殼內,該第一磁體組包含複數個第一磁體,各該第一磁體具有至少一平行光軸面與至少一垂直光軸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線圈,該第一線圈與各該第一磁體之該平行光軸面對應;以及至少一第二線圈,該第二線圈與該些第一磁體之該些垂直光軸面對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矩形截面的寬度為W,該矩形截面的長度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65<W/H<1.5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鏡頭的最大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5.8mm<Φ<10.5mm。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矩形截面二對角線形成的最小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55度<θ90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模組,其中該矩形截面的對角線長度為Dg,該矩形截面的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1.3<Dg/W<2.1。
TW103221334U 2014-12-02 2014-12-02 鏡頭致動模組 TWM504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334U TWM504958U (zh) 2014-12-02 2014-12-02 鏡頭致動模組
CN201520018622.7U CN204422843U (zh) 2014-12-02 2015-01-12 镜头致动模块
US14/606,082 US9300874B1 (en) 2014-12-02 2015-01-27 Lens actuating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334U TWM504958U (zh) 2014-12-02 2014-12-02 鏡頭致動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958U true TWM504958U (zh) 2015-07-11

Family

ID=5347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1334U TWM504958U (zh) 2014-12-02 2014-12-02 鏡頭致動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0874B1 (zh)
CN (1) CN204422843U (zh)
TW (1) TWM50495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109B (zh) * 2016-02-04 2018-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鏡頭驅動裝置
TWI636315B (zh) * 2016-05-20 2018-09-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模組及其影像擷取單元
US10423005B2 (en) 2016-02-04 2019-09-24 Tdk Taiwan Corp.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odule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73531B (zh) * 2018-05-03 2019-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致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06210B (zh) * 2018-09-17 2020-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7628B2 (ja) * 2014-12-24 2019-05-0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176284B1 (ko) * 2015-04-08 2020-11-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071627A (zh) * 2015-08-26 2015-11-18 安徽锋德兴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防抖马达
JP6508777B2 (ja) * 2015-09-29 2019-05-0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6856549A (zh) * 2015-12-09 2017-06-16 刘建圣 致动器及相机模块
CN107357026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
CN116661090A (zh) 2016-05-10 2023-08-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
TWI626485B (zh) 2016-07-29 2018-06-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移動機構
TWI650587B (zh) * 2016-08-04 2019-02-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
US10317649B2 (en) 2016-08-25 2019-06-11 Apple Inc. Camera actuator vibration damping
US10901171B2 (en) * 2016-11-14 2021-01-26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CN108072957B (zh) * 2016-11-14 2022-05-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TWM541586U (zh) 2017-02-10 2017-05-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驅動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50582B (zh) * 2017-03-30 2019-02-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JP6840601B2 (ja) * 2017-03-31 2021-03-1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I765947B (zh) * 2017-08-15 2022-06-01 晶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鏡頭攝像模組
US11994793B1 (en) 2018-12-14 2024-05-28 Apple Inc. Camera with end stop bumper
CN111338044B (zh) * 2018-12-18 2023-01-24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US11350018B2 (en) 2019-08-06 2022-05-31 Apple Inc. Camera with bumper for cushioning lateral mov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1071A (zh) * 2008-03-11 2011-02-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KR100950914B1 (ko) * 2008-08-13 2010-04-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US8982267B2 (en) * 2011-07-27 2015-03-17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with particle tra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109B (zh) * 2016-02-04 2018-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鏡頭驅動裝置
TWI624135B (zh) * 2016-02-04 2018-05-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鏡頭驅動裝置
US10423005B2 (en) 2016-02-04 2019-09-24 Tdk Taiwan Corp.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odule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428949B2 (en) 2016-02-04 2022-08-30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TWI636315B (zh) * 2016-05-20 2018-09-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模組及其影像擷取單元
TWI673531B (zh) * 2018-05-03 2019-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致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06210B (zh) * 2018-09-17 2020-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2843U (zh) 2015-06-24
US9300874B1 (en) 201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4958U (zh) 鏡頭致動模組
US11067823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US995875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image capturing unit thereof
KR101552969B1 (ko)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KR101825731B1 (ko)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US9377632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3D elastic support structure
US10705311B2 (en)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auto focus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mechanisms
JP6166417B2 (ja) 手ぶれ補正装置
US8861946B2 (en) Device for driving camera lens module in portable terminal
JPWO2016006168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190391360A1 (en) Driving mechanism
US10197812B2 (en) Lens driving module having hall sensor aligned with second magnet for determining displacement parallel to optical axis
JP6990054B2 (ja) 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20220357554A1 (en) Driving mechanism
US20220137319A1 (en) Driving module
JP201110282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381147B2 (en) Driving mechanism
US11239024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10144950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구동 장치
KR101668605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US10386595B2 (en) Support mechanism
JP6840602B2 (ja) モバイル機器用電磁駆動装置
US10938291B2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echanism
KR101847640B1 (ko) 렌즈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징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