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3078U - 液冷式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3078U
TWM503078U TW104200406U TW104200406U TWM503078U TW M503078 U TWM503078 U TW M503078U TW 104200406 U TW104200406 U TW 104200406U TW 104200406 U TW104200406 U TW 104200406U TW M503078 U TWM503078 U TW M5030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oling
liquid
heat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ng Chang
Min-Lang Chen
Hsueh-Lu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Star Int Co Ltd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Star Int Co Ltd,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Star In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0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3078U/zh
Priority to CN201520054636.4U priority patent/CN204425871U/zh
Priority to US14/664,272 priority patent/US9839157B2/en
Publication of TWM503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307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moving conduits
    • F28D1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moving conduits the movement being rotary, e.g. performed by a drum or rol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using moving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液冷式散熱裝置
本新型係有關於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特別是一種可提升散熱效率且具有節能效果的散熱裝置。
為了追求電腦具有更優越的性能,電子元件運行的頻率與速度也不斷被提升。但隨著電子元件在高頻高速下的運轉,通常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高溫熱能,不僅降低運作效率,更會影響到周圍的電子裝置,故必須提出有效的散熱裝置來排除電子元件所產生之高溫熱能。在習知之電腦內部的散熱裝置中,液冷式散熱裝置有逐漸被廣泛應用之趨勢。
為可使冷卻液於液冷式散熱系統內部循環,一般會設置一泵浦(pump),以驅動冷卻液進行循環以帶走電子元件產生的高溫熱量。為了維持良好的循環及散熱效能,該泵浦得保持全速運轉,這對於泵浦的壽命及運轉效能有很大的影響,容易造成泵浦損壞,而必須將整個液冷式散熱裝置拆除以置換泵浦,進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如何能提升散熱效率並降低泵浦的負載以延長其壽命,進而延續液冷式裝置的使用期限已成為一重要的課題。
有鑑於以上的問題,本新型提出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藉以 提升散熱效率,以減輕泵浦的負荷,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本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及一冷卻模組。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一第一散熱結構及一冷卻導管。第一腔體連接出液口。第二腔體連接進液口,且第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第一散熱結構設置於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之間。冷卻導管連接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且冷卻導管熱接觸第一散熱結構。
本新型還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及複數個冷卻模組。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各該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一散熱結構以及一冷卻導管。第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散熱結構設置於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之間。冷卻導管連接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且冷卻導管熱接觸散熱結構。該些冷卻模組係串聯配置,且其中一冷卻模組的第一腔體連接出液口,另一冷卻模組的第二腔體連接進液口。
本新型又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及複數個冷卻模組。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各該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一散熱結構以及一冷卻導管。第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散熱結構設置於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之間。冷卻導管連接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且冷卻導管熱接觸散熱結構。該些冷卻模組係並聯配置,各冷卻模組的第一腔體連接出液口,各冷卻模組的第二腔體連接進液口。
本新型再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複數個熱交換模組以 及一冷卻模組。各該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一散熱結構以及一冷卻導管。第一腔體連接各熱交換模組之出液口。第二腔體連接各熱交換模組之入液口,且第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散熱結構設置於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之間。冷卻導管連接第一腔體及第二腔體,且冷卻導管熱接觸散熱結構。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提供之液冷式散熱裝置,第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因此,第一腔體至第二腔體之間具有高度差,可使工作流體自第一腔體至第二腔體的過程透過重力場的幫助來加速流動,不僅可提升散熱的效率,亦能減輕泵浦驅動工作流體流動的負荷,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液冷式散熱裝置
100‧‧‧熱交換模組
110‧‧‧熱交換腔體
111‧‧‧熱交換腔室
120‧‧‧泵浦
121‧‧‧進液口
123‧‧‧出液口
200‧‧‧冷卻模組
200a‧‧‧冷卻模組
200b‧‧‧冷卻模組
201‧‧‧第一腔體
202‧‧‧第一腔室
203‧‧‧第二腔體
204‧‧‧第二腔室
205‧‧‧第一散熱結構
207‧‧‧冷卻導管
211‧‧‧散熱鰭片組
213‧‧‧風扇
215‧‧‧間隙
230‧‧‧支架
300‧‧‧樞轉機構
301‧‧‧垂直旋轉座
302‧‧‧樞軸
303‧‧‧水平旋轉台
311‧‧‧進液導管
313‧‧‧出液導管
400‧‧‧第二散熱結構
500‧‧‧卡扣件
510‧‧‧多頭接頭
600‧‧‧發光二極體
800‧‧‧主機板
900‧‧‧熱源
1000‧‧‧液冷式散熱裝置
2000‧‧‧液冷式散熱裝置
3000‧‧‧液冷式散熱裝置
第1A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
第1B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示意圖。
第1C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冷卻模組為傾斜的示意圖。
第1D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冷卻模組為垂直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二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
第3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三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
第4圖繪示依本新型之第四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
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新型可能之態樣,並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新型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新型之範疇,合先敘明。
請參閱第1A及1B圖,第1A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第1B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出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10,包含一熱交換模組100及一冷卻模組200。
熱交換模組100可與一熱源900熱接觸,以與該熱源900進行熱交換。詳細來說,熱交換模組100包含一熱交換腔體110及一泵浦120,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熱交換模組100更可包含複數個卡扣件500,該些卡扣件500可設置於熱交換模組100上。具體來說,該些卡扣件500係設置於熱交換腔體110上,以卡扣至一主機板800上的該熱源900,以使得熱交換腔體110可熱接觸於主機板800上的熱源900。在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卡扣件500可為通用式的卡扣具,該熱源900可為中央處理器或圖像顯示卡,但不以此為限。泵浦120則可用以驅動一工作流體流動。該工作流體可為水、冷卻液等,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熱交換模組100,具有一進液口121及一出液口123。詳細而言,進液口121及出液口123係設置於泵浦120上,工作流體可流通進液口121及出液口123。進液口121及出 液口123在設計上可與導管、多頭導管接頭或其他腔體等連通,但不限於此。
此外,熱交換腔體110連接泵浦120。詳細而言,熱交換腔體110更可具有一熱交換腔室111,熱交換腔室111可用來容置工作流體,並且可用來連通泵浦120之進液口121及出液口123。藉此,工作流體可經由泵浦120之進液口121流入熱交換腔體110之熱交換腔室111,從泵浦120之出液口123流出。
冷卻模組200包含一第一腔體201、一第二腔體203、一第一散熱結構205以及一冷卻導管207。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更可具有一第一腔室202,第二腔體203更可具有一第二腔室204。第一腔室202及第二腔室204均可用以容置工作流體。冷卻導管207之材質可為銅及銅合成物至少其中之一,但不以此為限。
冷卻導管207連接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詳細的說,冷卻導管207可連通第一腔室202及第二腔室204,因此,第一腔室202可透過冷卻導管207而與第二腔室204相連通。此外,由於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均具有腔室可用來容置工作流體,故相較於傳統中單一儲水槽的液冷式散熱裝置,本實施例所提出之液冷式散熱裝置10具有更大的流體含量,不僅可減少補充工作流體的次數,也有助於提升散熱效率。
第一散熱結構205可包含一散熱鰭片組211及一風扇213。散熱鰭片組211可係由複數個散熱鰭片組成的一環形散熱鰭片組,但不以此為限。風扇213可為一軸流式風扇,但不以此為限。風扇213可產生風流至散熱鰭片組211,風流從各散熱鰭片之間逸散,以帶走散熱鰭片組211的熱。 並且,散熱鰭片組211可環繞風扇213,例如,將風扇213設置於環形的散熱鰭片組211的環形中心處。可知,風扇213至少可產生從上往下的風流,但亦可視使用者需求調整為由下往上的方向,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可設置於第二腔體203之上,第一散熱結構205設置於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之間,且冷卻導管207熱接觸第一散熱結構205。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的絕對高度至少需高於第二腔體203的絕對高度,例如第一腔體201可疊設於第二腔體203之上,但不以此為限。冷卻導管207可以嵌合或焊接等方式熱接觸散熱鰭片組211,以將冷卻導管207的熱傳導至散熱鰭片組211。舉例而言,冷卻導管207可沿著環狀的散熱鰭片組211中各該些散熱鰭片的中心穿設每一散熱鰭片而與散熱鰭片組211相固定,但不以此為限,只要是對冷卻導管具有良好散熱效能的結構或其組合,皆屬於本實例所構思的範疇。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可連接出液口123且第二腔體203可連接進液口121。詳細而言,液冷式散熱裝置10更可包含一出液導管313及一進液導管311,出液導管313可連通第一腔體201之第一腔室202,進液導管311可連通第二腔體203之第二腔室204,亦可理解成出液導管313可連接第一腔體201及出液口123,進液導管311可連接第二腔體203及進液口121。
據此可知,熱交換模組100可連通第一腔體201、冷卻導管207及第二腔體203,使得工作流體可在熱交換模組100及冷卻模組200之間循環流通。例如,工作流體可藉由泵浦120的驅動來循環。藉此可循環工作 流體的迴路設計,可減少工作流體的消耗,以降低成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一腔體201與第二腔體203之間的高度差,可使工作流體自第一腔體201至第二腔體203的過程中,透過重力場的幫助而加速流動至熱交換模組100,不僅可提升散熱的效率,亦可減輕泵浦120驅動工作流體流動的負荷,具有節能的效果,進而能延長泵浦120的壽命以減少維護成本。
再者,第一散熱結構205分別與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為非直接接觸。舉例而言,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相對於第一散熱結構205之間更可具有兩間隙215,各間隙215的大小可約為4~5公厘,可做為風流逸散,或是,冷空氣進入冷卻模組200的通道。藉此,從該間隙215所形成的該通道所逸散的風流可吹至本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周圍的電子裝置,以同時對周圍的電子裝置產生冷卻的效果。
於本實施例中,液冷式散熱裝置10更可包含一樞轉機構300。樞轉機構300更可包含一垂直旋轉座301及一水平旋轉台303。
在相對位置上,冷卻模組200位於樞轉機構300之上,也就是,冷卻模組200至少位於垂直旋轉座301及一水平旋轉台303上。垂直旋轉座301樞接冷卻模組200,垂直旋轉座301設置於該水平旋轉台303上,且水平旋轉台303設置於熱交換腔體110上。詳細而言,垂直旋轉座301可卡合於水平旋轉台303上做水平旋轉,前述之水平旋轉係指垂直旋轉座301可以重力方向為中心軸做旋轉。而垂直旋轉座301具有一樞軸302可樞軸冷卻模組200,使得冷卻模組200可做垂直方向的旋轉,前述垂直旋轉係指冷卻模組200可以在水平面上之轉軸為中心軸做旋轉。
於其他實施例中,垂直旋轉座301及水平旋轉台303可整合至同一機構,例如,樞轉機構300可為一萬向接頭,以施行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旋轉。
於本實施例中,冷卻模組200更可包含一支架230。支架230具有兩端,兩端分別設置於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而冷卻模組200是以支架230來與樞轉機構300的垂直旋轉座301樞接。具體而言,垂直旋轉座301是樞接至靠近支架230中設置於第二腔體203的一端的位置。此外,部分的出液導管313可設置於支架230中,具有收納的功用。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支架230的外型可為一C型支架,且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的形狀更可分別為一半球型,因此,藉由半球型的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以及C型支架230的組合,可形成一類似地球儀的外觀,造型新穎且美觀,但外觀上並不以此為限。
因此,可理解的是,樞轉機構300可用以連接熱交換模組100及冷卻模組200,冷卻模組200至少可藉由垂直旋轉座301及水平旋轉台303相對於熱交換模組100做垂直旋轉及水平旋轉的動作。
據此,請參閱至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冷卻模組為傾斜的示意圖。第1D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冷卻模組為垂直的示意圖。冷卻模組200可相對於熱交換模組100做垂直或水平旋轉,因此,使用者可視電腦主機內部的環境需求來調整冷卻模組200的角度。舉例而言,冷卻模組200可藉由垂直旋轉座301做垂直旋轉而呈傾斜,如第1C圖所示,第一腔體201與第二腔體203之中心的連線與一重力線夾一θ角,藉以改變風扇213的風流從 間隙215吹出的方向,可將該方向調整至吹向周圍的電子裝置,對周圍的電子裝置具有散熱的功效,但該調整並不會改變液冷式散熱裝置10本身的冷卻效能。或者,可調整冷卻模組200中風流的方向,以配合電腦主機中主風扇的風流方向,當調整風流與主風扇風流的方向同向時,可加強流至第一散熱結構205的風量,進而加強散熱能力,亦有助於系統整體的散熱效率。又或者,可調整冷卻模組200的角度以避開周圍的電子裝置。更甚者,亦可於熱源900,例如是中央處理器所產生的熱量較小時,將冷卻模組200調整為傾斜,使得從出液口123流出的工作流體至第一腔體201之間的垂直方向的距離縮小,因而可降低泵浦120往上推動工作流體的負載,反之,當熱源900產生的熱量增加時,可將冷卻模組200調整為垂直,如第1D圖所示,第一腔體201與第二腔體203之中心的連線與重力線平行,使得工作流體自第一腔體201流到第二腔體203的垂直距離增加,即可透過重力場的輔助來加快工作流體的流速,以增加整體散熱模組的散熱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本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10為獨立的模組,且冷卻模組200具有可調整性,可藉以避開周圍的電子裝置,因此,相較於傳統固定式的散熱模組而言,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0能適應更多不同的散熱環境,例如可安裝至電腦主機內或伺服器機箱內,但不以上述為限。
請復參第1B圖及第1C圖。於本實施例中,液冷式散熱裝置10中更包含一第二散熱結構400,第二散熱結構400可例如是以複數個散熱鰭片所排列的散熱鰭片排,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散熱結構400設置於熱交換腔體110的熱交換腔室111,第二散熱結構400 可與熱交換腔體110的底部具有良好的熱接觸,因此,當熱交換腔體110熱接觸熱源900而吸收熱能後,熱能會傳導至第二散熱結構400,再經由工作流體流至第二散熱結構400,以將第二散熱結構400吸收的熱帶走,進而來持續的排除熱源900所產生的熱,以冷卻熱源900。當然,只要是具有良好熱傳導性材質的結構,皆屬於本實施例的範疇。
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液冷式散熱裝置10更可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600,該些發光二極體600設置於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上,例如,是以嵌入的方式設置於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上。進一步的說,該些發光二極體600亦可與一熱能偵測單元(圖未示)連接,以偵測液冷式散熱裝置10上各位置的工作流體的溫度,藉此,協同該些發光二極體600閃爍不同顏色的光,可告知使用者目前散熱模組的散熱情形。
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之材質更可包含一可透視材質。詳細而言,可依使用者的需求來對工作流體進行染色,藉此,使用者經由可透視的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來觀看到透射出來的各種顏色的工作流體,具有美觀的效果。亦或者,可將工作流體混合熱致色變溶液,使得工作流體在流經不同溫度的區域時變化不同的顏色,再藉由具可透視材質的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來觀察工作流體流動過程的色變,以此判斷當前散熱模組的散熱狀況。
或者,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之材質,可於射出成形工程時添加感溫變色材料於塑料中,可使得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的材質具有隨溫度變化而變色的特點,藉此,使 用者僅以目測即可得知工作流體於腔體中的溫度變化。
又或者,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工作流體可為一種致冷劑,例如是冷媒(氫氯酸,R-12),具有在大氣壓力下沸點約為30℃且凝結溫度高的兩相變化範圍。因此,在冷媒經過熱交換腔體110而吸收熱能後,可藉由兩相變化中因蒸發為氣態而可以主動循環的方式循環至冷卻模組200。藉此,亦可達到減輕泵浦120負荷的效果。在此情況下,於其他實施例中更可直接移除泵浦。
請接著參閱第2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二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本實施例係將二個第1圖所繪示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的冷卻模組串聯在一起,以連接單一個熱交換模組,因此,針對本實施例與第1圖繪示之第一實施具有結構相同之處,在此便不再贅述。
詳細的說,本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1000包含複數個冷卻模組,各冷卻模組的構造大致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係以液冷式散熱裝置1000至少可串聯兩個冷卻模組為例,例如,冷卻模組200a及冷卻模組200b。冷卻模組200a的第一腔體201連接出液口123,冷卻模組200a的第二腔體203連接冷卻模組200b的第一腔體201,而冷卻模組200b的第二腔體203連接進液口121,藉此,可達成以兩個冷卻模組連接單一個熱交換模組100的液冷式散熱裝置。值得注意的是,第2圖提出的是熱交換模組串聯兩個冷卻模組的液冷式散熱裝置,但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依需求參考第2圖的教示來串聯兩個以上的冷卻模組,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其中之一的冷卻模組中之風扇損壞 時,剩餘冷卻模組中之未損壞的風扇仍可以繼續支持整體散熱裝置的散熱效能。而可理解的是,第2圖主要係用於表達本實施例中串聯冷卻模組的設計,各冷卻模組至少可固設於承載座上,在此不多贅述。
當然,在設計上亦可以視情況增加或減少泵浦的數量,只要能具有足夠的動力驅動工作流體即可,於此不做限制。並且,冷卻模組的數量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或減少,至於其他構件在安裝方向、位置與導管之間的配置,則非本實施例的重點,所以設計上並不受本實施例限制。
接著,請參閱第3圖,為依本新型之第三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本實施例係將第1圖所繪示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的冷卻模組並聯在一起,以連接單一個熱交換模組,因此,針對本實施例與第1圖繪示之第一實施具有結構相同之處,在此便不再贅述。
詳細的說,本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2000包含複數個冷卻模組200,各冷卻模組200的構造大致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2000至少並聯兩個以上的冷卻模組,舉例而言,可視需求在進液口121及出液口123上設置特定接頭數的多頭接頭510,使得各冷卻模組200的第一腔體201均連接出液口123,各冷卻模組200的第二腔體203均連接進液口121。藉此,以達成將各冷卻模組連通熱交換模組100。可理解的是,第3圖主要係用於表達本實施例中並聯冷卻模組的設計,各冷卻模組至少可固設於承載座上,在此不多贅述。
當然,冷卻模組的數量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或減少,至於其他構件在安裝方向、位置與導管之間的配置, 則非本實施例的重點,所以設計上並不受本實施例限制。
再者,請參閱第4圖,為依本新型之第四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圖。本實施例係提供複數個第1圖所繪示之第一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的熱交換模組,以連接單一個冷卻模組,因此,針對本實施例與第1圖繪示之第一實施具有結構相同之處,在此便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3000包含複數個熱交換模組100,各熱交換模組100的構造大致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第一腔體201連接至各個熱交換模組100的出液口123,第二腔體203連接至各熱交換模組100的進液口121,舉例而言,可視需求在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上裝設特定接頭數的多頭接頭510,因此,第一腔體201及第二腔體203可各連接至少一條以上的導管,藉此,以達成將冷卻模組200連通各熱交換模組100。需注意的是,各熱交換模組100彼此間並不直接連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其中之一的熱交換模組100中之泵浦120損壞,剩餘熱交換模組100中之未損壞的泵浦120仍可以繼續支持工作流體循環於散熱裝置中。而可理解的是,第4圖主要係用於表達本實施例中冷卻模組可連接至複數個熱交換模組的設計,該冷卻模組至少可固設於承載座上,在此不多贅述。
當然,熱交換模組100的數量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在冷卻模組200所能負荷的範圍內,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或減少對應的熱交換模組100的數量,至於其他構件在安裝方向、位置與導管之間的配置,則非本實施例的重點,所以設計上並不受本實施例限制。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新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的設計,藉由第 一腔體設置於第二腔體之上,因此,第一腔體至第二腔體之間具有高度差,可使工作流體自第一腔體流至第二腔體的過程透過重力場的幫助來加速流動,不僅可提升散熱的效率,亦能減輕泵浦驅動工作流體流動的負荷,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此外,藉由調整冷卻模組的傾斜程度,藉此縮小出液口至第一腔體間垂直方向的距離,來降低泵浦往上推動工作流體的負載。以及,可將冷卻模組調整為垂直,增加工作流體自第一腔體到第二腔體垂直距離,透過重力場的輔助來加快工作流體流速,以增加整體散熱模組的散熱效率。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新型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液冷式散熱裝置
100‧‧‧熱交換模組
110‧‧‧熱交換腔體
111‧‧‧熱交換腔室
120‧‧‧泵浦
121‧‧‧進液口
123‧‧‧出液口
200‧‧‧冷卻模組
201‧‧‧第一腔體
202‧‧‧第一腔室
203‧‧‧第二腔體
204‧‧‧第二腔室
205‧‧‧第一散熱結構
207‧‧‧冷卻導管
211‧‧‧散熱鰭片組
215‧‧‧間隙
230‧‧‧支架
300‧‧‧樞轉機構
301‧‧‧垂直旋轉座
302‧‧‧樞軸
303‧‧‧水平旋轉台
311‧‧‧進液導管
313‧‧‧出液導管
400‧‧‧第二散熱結構
500‧‧‧卡扣件
600‧‧‧發光二極體
800‧‧‧主機板
900‧‧‧熱源

Claims (17)

  1.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以及一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連接該出液口;一第二腔體,連接該進液口,且該第一腔體設置於該第二腔體之上;一第一散熱結構,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之間;以及一冷卻導管,連接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冷卻導管熱接觸該第一散熱結構。
  2. 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熱交換模組更包含一熱交換腔體及一泵浦,該熱交換腔體連接該泵浦。
  3. 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更包含一樞轉機構,連接該熱交換模組及該冷卻模組。
  4. 請求項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樞轉機構包含一垂直旋轉座,樞接該冷卻模組。
  5. 請求項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樞轉機構包含一水平旋轉台,該水平旋轉台設置於該熱交換模組上,該冷卻模組位於該水平旋轉台上。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冷卻模組更包含一支架,該支架具有兩端,該兩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樞轉機構連接該冷卻模組之該支架。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樞轉機構包含一水平旋轉台,設置於該熱交換模組上,該冷卻模組位於該水平旋轉台上;以及一垂直旋轉座,設置於該水平旋轉台上,該冷卻模組更包含一支架,該支架具有兩端,該兩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垂直旋轉座樞接該支架。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更包含一出液導管,部分該出液導管設置於該支架中,該出液導管連接該第一腔體及該出液口;以及一進液導管,連接該第二腔體及該進液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結構包含一散熱鰭片組及一風扇,該散熱鰭片組環繞該風扇,該冷卻導管熱接觸該散熱鰭片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散熱結構,設置於該熱交換腔體中。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更包含複數個卡扣件,設置於該 熱交換模組上,該些卡扣件用以卡扣至一主機板,該熱交換模組用以熱接觸於該主機板上的一熱源。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更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至少其中之一。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之材質包含一可透視材質。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冷卻導管之材質為一銅及一銅合成物至少其中之一。
  15.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以及複數個冷卻模組,各該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且該第一腔體設置於該第二腔體之上;一散熱結構,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之間;以及一冷卻導管,連接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冷卻導管熱接觸該散熱結構;其中,該些冷卻模組係串聯配置,且其中一該冷卻模組的該第一腔體連接該出液口,另一該冷卻模組的該第二腔體連接該進液口。
  16.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以及複數個冷卻模組,各該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一第二腔體,且該第一腔體設置於該第二腔體之上; 一散熱結構,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之間;以及一冷卻導管,連接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冷卻導管熱接觸該散熱結構;其中,該些冷卻模組係並聯配置,各該冷卻模組的該第一腔體連接該出液口,各該冷卻模組的該第二腔體連接該進液口。
  17.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含:複數個熱交換模組,各該熱交換模組具有一進液口及一出液口;以及一冷卻模組,包含:一第一腔體,連接各該熱交換模組之該出液口;一第二腔體,連接各該熱交換模組之該入液口,且該第一腔體設置於該第二腔體之上;一散熱結構,設置於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之間;以及一冷卻導管,連接該第一腔體及該第二腔體,且該冷卻導管熱接觸該散熱結構。
TW104200406U 2015-01-09 2015-01-09 液冷式散熱裝置 TWM503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406U TWM503078U (zh) 2015-01-09 2015-01-09 液冷式散熱裝置
CN201520054636.4U CN204425871U (zh) 2015-01-09 2015-01-26 液冷式散热装置
US14/664,272 US9839157B2 (en) 2015-01-09 2015-03-20 Liquid cool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406U TWM503078U (zh) 2015-01-09 2015-01-09 液冷式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3078U true TWM503078U (zh) 2015-06-11

Family

ID=5347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406U TWM503078U (zh) 2015-01-09 2015-01-09 液冷式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39157B2 (zh)
CN (1) CN204425871U (zh)
TW (1) TWM50307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30866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05263301B (zh) * 2015-11-12 2017-12-19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散热***及其液体散热排
CN106973545B (zh) * 2016-01-14 2018-12-14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
CN108207101B (zh) * 2016-12-19 2019-08-27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
TWI694563B (zh) * 2017-09-28 2020-05-2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迴路液冷系統
CN109588001B (zh) * 2017-09-28 2024-05-24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回路液冷***
TWI688326B (zh) * 2018-01-17 2020-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液補充機構及具有冷卻液補充機構的冷卻循環系統及電子設備
CN108323113B (zh) * 2018-02-12 2024-03-29 广东昂湃液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施压的液冷散热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6807A (en) * 1992-06-17 1995-04-18 Hitachi, Ltd. Apparatus for cool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puter having the same
US5841564A (en) * 1996-12-31 1998-11-24 Motorola, Inc.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y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5815370A (en) * 1997-05-16 1998-09-29 Allied Signal Inc Fluidic feedback-controlled liquid cooling module
CN100573416C (zh) * 2005-07-15 2009-12-23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及其散热模组
JP2007095902A (ja) * 2005-09-28 2007-04-12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TWI291093B (en) * 2006-01-24 2007-12-11 Ama Precision Inc Heat exchange module
US20080169086A1 (en) * 2007-01-11 2008-07-17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7869714B2 (en) * 2007-08-08 2011-0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free space optical elements
CN101727153A (zh) * 2008-10-20 2010-06-0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固定装置
EP2359056B1 (en) * 2008-12-19 2015-04-22 Martin Professional ApS Moving head fixture and cooling module
WO2011035943A2 (en) * 2009-09-28 2011-03-31 Abb Research Ltd Cooling module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ES2716932T3 (es) * 2011-09-06 2019-06-18 Rv Holding B V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liofilizar composiciones inyectables, en particular composiciones farmacéuticas
TWM422285U (en) * 2011-09-21 2012-02-01 Enermax Technology Corp Liquid-cooling type improved heat exchange module
AU2012232968B2 (en) * 2011-10-31 2014-11-13 Abb Technology Ag Thermosiphon cooler arrangement in modules with electric and/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39157B2 (en) 2017-12-05
CN204425871U (zh) 2015-06-24
US20160205807A1 (en)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3078U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WO2020181953A1 (zh) 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和机柜
US10410954B2 (en) Cooling module, water-cooled cooling module and cooling system
US8503179B2 (en) Cooling system
US10153226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202310445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
JP6496795B2 (ja) ブレードサーバーハウジング及その液体冷却装置
LU502132B1 (en) Liquid-cooling system for rapid heat dissipation in computer
JP2004319628A (ja) 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
CN202887087U (zh) 一种带隔热保护的半导体cpu散热器
TW201213760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heat pipes
CN202948389U (zh) 半导体cpu散热器
CN202338809U (zh) 一种led灯具
TW202017459A (zh) 伺服器機櫃與熱轉移設備的組合、用於伺服器機櫃的冷卻系統以及使伺服器機櫃維持於預定溫度範圍內的方法
US20100089555A1 (en) Liquid-cooling type thermal module
WO2023232064A1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3586157U (zh) 一种防静电led散热基板
TWM582155U (zh) Water cooling device
CN109976486A (zh) 一种计算机cpu散热装置
CN115629658A (zh) 一种水冷型芯片散热器
CN21427886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
TWI757176B (zh) 外接式可翻轉液冷裝置
CN219287994U (zh) 电子产品支架
CN212164005U (zh) 降温装置及移动电子设备降温***
US20210156399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