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3289U - 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3289U
TWM453289U TW101211871U TW101211871U TWM453289U TW M453289 U TWM453289 U TW M453289U TW 101211871 U TW101211871 U TW 101211871U TW 101211871 U TW101211871 U TW 101211871U TW M453289 U TWM453289 U TW M4532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ard connector
contact arm
contac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o Uesaka
Masamitsu Takasaki
Masanori Hayashi
Yu-Ji Naito
Mitsuhiro Tomita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453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328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卡連接器 新型領域
本新型涉及一種卡連接器。
新型背景
傳統地,電子裝置,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數碼相機、攝像機、音樂播放機、遊戲機、車用導航裝置等設有卡連接器以使用各種類型的記憶卡,如客戶識別模組(SIM)、多媒體卡(MMC® )、安全數碼(SD® )卡、迷你SD® 卡、xD-圖像卡® 、記憶棒®、記憶棒duo® 、SM(SmartMedia)® 、TF(trans-flash)® 記憶卡、微型SD® 卡等(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第8圖是示出了傳統的卡連接器的視圖。
在附圖中,811是卡連接器的殼體,其由絕緣材料,如合成樹脂製成,並且設有底板811b和一對側板811c,並且容置大致呈矩形的板狀的記憶卡901。例如,記憶卡901是SIM卡,其具有未示出的暴露到底表面901a的電極墊。
此外,多個端子保持部811e形成在底板部811b上,並且由金屬製成的端子851被容置並且保持在每個端子保持部811e中。在附圖中示出的示例中,總數為六個的端子851被設置成排成兩行,以便與SIM卡的電極的佈置對齊。此外,這些端子851焊接到未示出的電路板的表面上的連接墊,以便與電路板上的導電引線(conductive trace)導電。此 外,殼體811通過將電極焊接到連接墊而固定到該電路板的表面。
另外,由金屬製成的突片861附連到每個側板部811c。突片861設有支撐突片862,其呈沿垂直方向平行延伸的板形,並且支撐突片862被附連使得側板部811c從頂部和底部之間***。另外地,殼體811固定到電路板的表面以通過底側上的支撐突片862進一步強化,這些支撐突片862被焊接到電路板的表面上形成的錨固墊。
此外,當將記憶卡901安裝到殼體811中時,記憶卡901被***使得突片861的支撐突片862被從殼體811向上傾斜地推開。以這種方式,***的記憶卡901由頂側上的支撐突片862保持。此外,每個電極墊在記憶卡901的底表面901a上暴露,並且通過與對應的端子851接觸而導電。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2004-6072號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
新型概要
然而,由於裝入和彈出記憶卡困難,所以傳統的卡連接器具有較差的可用性。因此,對於裝入和彈出記憶卡來說,具有通過在卡上按壓而操作的推/推型引導機構的卡連接器變得更加普遍,因而用戶能夠用一隻手很容易地裝入和彈出記憶卡。
然而,近些年,隨著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在由電子裝置使用的卡的小型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進步。此外,使卡小型化增加了電極墊相對於卡的表面的面積比率,這減少了佈置電極墊的變化餘度。因此,對於具有兩排電極墊的卡,例如SIM卡,電極墊的前排和後排分別被設置靠近卡的前端和後端的位置。如此一來,對於具有推/推型的卡引導裝置的卡連接器,因為該構造使得卡被從***開口***到卡連接器中,與靠近卡的後端設置的電極墊對應的端子的接觸臂末端部必須設置在靠近卡連接器的後端的***開口的位置。
因此,如果使得施加偏置作用的懸臂狀接觸臂從卡連接器的內部朝向***開口向上傾斜地延伸,並使得端子的末端部儘可能地靠近***開口,在卡被從卡連接器的***開口向內***並且在端子被附連時,端子的接觸臂由於與卡接觸而存在屈曲的風險。雖然接觸臂屈曲的可能性在附連端子的時候被合理地減輕,使得懸臂形的接觸臂從卡連接器的***開口朝內部傾斜向上地延伸,使得接觸臂的末端的接觸部靠近***開口就縮短了接觸臂,從而縮短了彈簧長度,該彈簧長度使得末端部與卡的電極墊之間的接觸變得不精確。
在解決傳統的卡連接器存在的問題方面,本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高可靠性的卡連接器,其能夠將接觸臂的末端的接觸部定位成靠近殼體的後端邊緣,同時維持連接端子所用的彈簧長度的充足長度,並且能夠使 具有設置在後端側上的端子構件的卡被容易地***及彈出。
因此,本新型提供了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殼體,其容置設有端子構件的卡;連接端子,其附連到該殼體,該連接端子與該卡的端子構件連接;罩構件,其附連到該殼體,並至少覆蓋該殼體和該卡的被***該殼體中的部分;其中該連接端子包括沿該殼體的後端邊緣設置的後側連接端子。該後側連接端子設有:基部,該基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該殼體的底壁部中;呈懸臂狀的接觸臂部,該接觸臂部中的末端朝向殼體的前端邊緣傾斜向上延伸;接觸部,其連接到該接觸臂部的末端,並與該卡的端子構件接觸;以及接觸臂支撐部,其包括向後突出的彎曲部,底側前端聯接到該基部的後端,頂側前端聯接到該接觸臂部的後端。
在本新型的另一卡連接器中,該殼體還設有端子保持凹部,該端子保持凹部沿著後端邊緣設置並穿過殼體的底壁部,該後側連接端子被保持在該端子保持凹部內,使得該接觸臂部、接觸部和接觸臂支撐部不抵靠該底壁部。
在本新型的又一卡連接器中,該後側連接端子設有形成在該基部中的開口;該基部由該開口分成左右一對帶狀部,所述帶狀部沿前後方向延伸;所述帶狀部的前端由嵌入條部聯接,該嵌入條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在該底壁部中;該接觸部設置在該開口上方。
在本新型的又一卡連接器中,該基部包括形成在該帶狀部上的彎折部,該基部的後端被定位成低於該嵌入條部。
在本新型的又一卡連接器中,聯接該基部與該接觸臂部的聯接帶部以彈性方式形成,並且整個接觸臂支撐部相對於該基部傾斜。
根據本新型,該卡連接器能夠具有高可靠性,能夠將接觸臂的末端的接觸部設置成靠近殼體的後端邊緣定位,同時維持連接端子所用的彈簧長度的充足長度,並且能夠使具有設置在後端側上的端子構件的卡被容易地被***及彈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分解圖。
第2圖是示出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3圖是示出在移除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外殼的狀態下的平面圖。
第4A和4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被***的卡的立體圖,第4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4B圖是仰視斜視圖。
第5A和5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後側端子的立體圖,第5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5B圖是仰視斜視圖。
第6A和6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後側端子的側視圖,第6A圖是在卡未被裝入時的後側端子的視圖, 第6B圖是卡已裝入後的後側端子的視圖。
第7圖是在卡被裝入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狀態的剖視圖。
第8圖是示出了傳統的卡連接器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新型的實施例。
第1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分解圖;第2圖是示出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立體圖;第3圖是示出在移除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外殼的狀態的平面圖;以及第4A和4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被***的卡的立體圖。注意,第4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4B圖是仰視斜視圖。
在圖中,1是根據本實施例的附接到電子裝置(未示出)的卡連接器。卡101被***卡連接器中,卡101通過卡連接器1而被裝入電子裝置中。另外,電子裝置可以是任何類型的裝置,例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PDA、數碼相機、攝像機、音樂播放機、遊戲機、移動導航系統等。
此外,卡101是記憶卡,例如SIM卡、MMC®、SD®卡、迷你SD®卡、xD圖像卡®、記憶棒®、記憶棒Duo®、SM®、TF®記憶卡等,並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卡,然而本實施例中描述微型SIM卡。
在本實施例中,卡101具有如第4A、4B圖所示的總體近似矩形板的形狀,前側接觸墊161被設置成多個以作為電 極墊(它們為端子構件),以便在底部表面111a的靠近前端111f的部分上沿前端111f排成一行。另外,後側接觸墊151被設置成多個以作為電極墊(它們為端子構件),以便在底部表面111a的靠近後端111r的部分上沿後端111r排成一行。換言之,這些電極墊被設置成沿卡10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兩行,其中前端111f側的行由前側接觸墊161組成,後端111r側的行由後側接觸墊151組成。注意,前側接觸墊161和後側接觸墊151都不是設置在頂表面111b上。另外,在前端111f的左、右端和側邊緣112接合(join)的拐角中的一個,具體而言在頂表面111b的左前拐角,形成具有傾斜切除部的切口111c。
另外,為了描述該構造的每個部件以及卡連接器1和卡101的操作,本實施例使用的用於表示方向的措辭,例如頂、底、左、右、前、後等,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圖中卡連接器1、卡101或那些部件所示的取向是合適的;然而,當卡連接器1、卡101或那些部件的取向改變時,應解釋為根據取向的改變能夠進行更改。
這裡,卡連接器1設有殼體11和外殼71,殼體11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一體形成,外殼71作為附接到殼體11的上側的蓋構件並通過衝壓由例如金屬等導電材料組成的板材料然後經受折曲等過程而形成。外殼71覆蓋殼體11和卡101的被***殼體11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上側。此外,卡連接器1是附接到電子裝置的大概平坦的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卡101被從後方***開口18(第2圖的左上方)***殼體11中。具 體而言,卡101被***到殼體11與外殼71之間形成的空間中。
如圖所示,殼體11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板狀構件的底壁部11b和從該底壁部11b直立的後壁部11a,後壁部11a沿殼體11的在卡101***方向前方的邊緣部延伸,換言之,沿前端邊緣11f延伸。
這裡,底壁部11b設有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作為端子保持凹部,該端子保持凹部保持作為連接端子中設置在後側的後側連接端子的後側端子51;並且設有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作為端子保持凹部,該端子保持凹部保持作為連接端子中設置在前側的前側連接端子的前側端子61。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為沿板厚度方向穿過底壁部11b的一開口,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成排地設置以便形成一行,該行沿著在卡101***殼體11內的方向上的後方邊緣部(也就是說,後端邊緣11r)在殼體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而且,後側端子51被容置並保持在每個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中。而且,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為沿板厚方向穿過底壁部11b的一開口,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成排地設置以便形成一行,該行在殼體11的前端邊緣11f與後端邊緣11r之間沿殼體11的寬度方向延伸。而且,前側端子61被容置並保持在每個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中。
在後側端子51的基部51a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底壁部11b中,另一部分在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中露出。具體而言,後側端子51被嵌入並保持在底壁部11b中,基部51a的至少一部分由構成底壁部11b的絕緣材料覆蓋;換言之, 殼體11通過將絕緣材料填充到預先設置有後側端子51的模具的腔中而形成。類似地,在前側端子的基部61a中的至少一部分也被嵌入底壁部11b中,另一部分在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中露出。具體而言,前側端子61被嵌入並保持在底壁部11b中,基部61a的至少一部分由構成底壁部11b的絕緣材料覆蓋;換言之,殼體11通過將絕緣材料填充到預先設置有前側端子61的模具的腔中而形成。
而且,後側端子51設有接觸臂部51b和接觸部51c,該接觸臂部51b呈懸臂狀並且通過末端聯接到基部51a,該接觸部51c連接到接觸臂部51b的自由端(換言之,末端)。接觸臂部51b的基端位於後端邊緣11r上,其末端朝向前端邊緣11f傾斜向上延伸,至少接觸部51c的頂表面在卡***空間中的卡處於非***狀態下,位於底壁部11b的頂表面之上。注意,接觸部51c設有彎曲側表面形狀,以便面向上地延伸,其末端面向下傾斜。如第3圖所示,從上方觀察接觸臂部51b和接觸部51c,接觸臂部51b和接觸部51c位於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中。
類似地,前側端子61設有接觸臂部61b和接觸部61c,該接觸臂部61b呈懸臂形狀並且通過末端聯接到基部61a,該接觸部61c連接到接觸臂部61b的自由端(換言之,末端)。接觸臂部61b的基端位於後端邊緣11r上,其末端朝向前端邊緣11f傾斜向上延伸,至少接觸部61c的頂表面在卡***空間中的卡處於非***狀態下,位於底壁部11b的頂表面之上。注意,接觸部61c設有彎曲側表面形狀,以便面向上地 延伸,其末端面向下傾斜。如第3圖所示,從上方觀察接觸臂部61b和接觸部61c,接觸臂部61b和接觸部61c位於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中。
後側端子51和前側端子61設置成使得接觸部51c和接觸部61c接觸卡連接器1內所保持的卡101的每個後側接觸墊151和前側接觸墊161。因此,後側端子51和前側端子61的設置的構造以及數量能夠適當更改,以便與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和前側接觸墊161的設置的構造以及數量相匹配。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後側端子51和前側端子61各有三個,當從上方觀察時,它們被設置(排列)成矩形點陣形狀。
另外,圖中未示的細長帶狀的聯接部的一端聯接到後側端子51的基部51a。聯接部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並被嵌入底壁部11b中。而且,焊引線部51d從聯接部的另一端沿向前方向延伸並露出,以便從前端邊緣11f向前突伸。而且,焊引線部51d通過焊接等方式電連接到在電子裝置中的電路板等上形成的相反側端子構件,例如信號線、接觸墊、端子等。注意,每個後側端子51的聯接部被設置成通過經過在前面設置的前側端子61的一側而到達前端邊緣11f。
類似地,圖中未示的細長帶狀的聯接部的一端聯接到前側端子61的基部61a。聯接部沿殼體11的前後方向延伸,並被嵌入底壁部11b中。而且,焊引線部61d從聯接部的另一端沿向前方向延伸並露出,以便從前端邊緣11f向前突伸。而且,焊引線部61d通過焊接等方式電連接到在電子裝 置中的電路板等上形成的相反側端子構件,例如信號線、接觸墊、端子等。
而且,殼體11實際具有側壁部11e,該側壁部11e沿底壁部11b的側邊緣之一在前後方向上延伸。在側壁部11e的內側上形成卡引導機構容置部11h、滑動凸輪部21和偏置構件容置部11g。而且,引導卡101***卡連接器1中的卡引導機構的滑動構件23附有在卡引導構件容置部11h上沿前後方向滑動的能力。另外,滑動凸輪部21是在執行推/推型操作的心形凸輪的凸輪機構中作為滑動凸輪發揮功能的構件,並且在其頂表面上形成凸輪槽22。此外,偏置構件82作為螺旋彈簧容置在偏置構件容置部11g中,其在處於壓縮狀態時施加偏置力。注意,滑動凸輪部21的後端表面用作接收偏置構件82的偏置力的偏置力接納部,並且鎖定偏置構件82的鎖定突起11i被形成,偏置構件82的一端被附接。
滑動構件23設有卡保持部23a、引導部23d、凸輪接合部23e以及鎖定突起23f,該卡保持部23a用於保持卡101,該引導部23d在槽形卡引導機構容置部11h內滑動,該凸輪接合部23e的一端接合作為與凸輪槽22接合的凸輪構件的細長針腳構件81的另一端,該鎖定突起23f鎖定偏置構件82的一端。由此,滑動構件23沿與卡1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置,換言之沿卡101的彈出方向偏置。注意,卡保持部23a包括:向前延伸的細長帶狀側邊緣保持部23b;和細長帶狀前端保持部23c,其聯接到側邊緣保持部23b的末端並沿殼體11的寬度方向延伸。而且,滑動構件23與卡101一起沿前 後方向行進,通過卡保持部23a的側邊緣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
這種卡連接器1提供卡引導機構並要求在卡101被***卡連接器1中時以及在從卡連接器1彈出卡101時推動卡101,其被稱為所謂的推入和推出型或推/推型。這種操作類似於按鈕開關(位置保持型、推開和推關型)領域的交替操作。通過推動滑動構件23,借助針腳構件81和凸輪槽22的結合運動而與卡101一起行進,來執行推/推操作。由此,當卡101通過沿***方向推動卡101的推動操作而沿***方向移動並到達終點時,凸輪引導機構能夠借助偏置構件82的偏置力從該終點沿***方向的反方向移動而彈出卡101。而且,滑動構件23停在鎖定位置,由此,該卡101被保持在卡連接器1內。
針腳構件81通過外殼71的針腳壓制構件75保持從上方沿向下方向偏置。針腳壓制構件75為板狀構件,該板狀構件在折曲過程中形成,其提供偏置作用以便使外殼71的一部分能夠具有沿殼體11的底壁部11b的方向的推動壓力;針腳構件81位於針腳壓制構件75與滑動構件23或殼體11之間,並被保持為使得其能夠從滑動構件23或殼體11移除。
此外,外殼71具有大致呈矩形形狀的頂板部72和多個從頂板部72的側邊緣上的多個位置安裝的側板部74。如第2圖所示,在側板部74上形成多個閉鎖開口73,並當外殼71附接到殼體11的上側時,閉鎖開口73鎖到殼體11的側壁部11e的外表面上形成的閉鎖突起13,使得外殼71固定到殼體11。
此外,卡檢測開關靠近殼體11的前端邊緣11f設置,檢測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和前側接觸墊161與後側端子51和前側端子61接觸,並且檢測卡101已裝入卡連接器1中。卡檢測開關由附接到後壁部11a或其附近的第一接觸點構件62和大部分嵌入底壁部11b的第二接觸點構件63形成。
第一接觸點構件62包括附接部62a、懸臂狀主體部62b以及毗鄰部62c,該附接部62a附接到後壁部11a,該懸臂狀主體部62b的基端附接到附接部62a並且該主體部62b沿側向方向延伸;該毗鄰部62c接觸主體部62b的自由端。此外,附接部62a基本上平行於後壁部11a的側表面,當卡101未被***卡連接器1中時,主體部62b相對於後壁部11a的側表面傾斜,毗鄰部62c設置為突伸成面向關於卡101的***方向的前側,也就是說面向後。因此,當卡101被***時,卡101的前端111f抵靠毗鄰部62c。
同時,第二接觸點構件63包括平板狀附接部63a和接觸部63b,該平板狀附接部63a被嵌入到底壁部11b上的靠近後壁部11a的區域,該接觸部63b的基端連接到附接部63a而末端從底壁部11b露出。
此外,如第3圖所示,當卡101未被***時,第一接觸點構件62的主體部62b與第二接觸點構件63的接觸部63b接觸,因此第一接觸點構件62接觸第二接觸點構件63,從而使卡檢測開關處於導通狀態,也就是說其被打開。
然而,當卡101被***並到達後側接觸墊151和前側接觸墊161接觸後側端子51和前側端子61所在的位置時,第一 接觸點構件62的毗鄰部62c被卡101的前端111f朝向後壁部11a的方向擠壓並移位,第一接觸點構件62的主體部62b與第二接觸點構件63的接觸部63b分離。由此,第一接觸點構件62與第二接觸點構件63斷開連接,使得卡檢測開關處於不導通狀態,也就是說其被關閉。
接下來,將詳細描述後側端子51。
第5A和5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後側端子的立體圖;第6A和6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後側端子的側視圖;以及第7圖是在卡被裝入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狀態的剖視圖。注意,第5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5B圖是仰視斜視圖;以及第6A圖是在卡未被裝入時的後側端子的視圖,第6B圖是卡已裝入後的後側端子的視圖。
後側端子51由機械加工工具(例如:壓床)按如第5A、5B圖所示的形狀一體形成,並經受例如導電材料(例如:金屬)製成的板材料的衝壓和折曲的加工過程。在此情況下,衝壓和折曲過程可同時執行或可相繼執行。注意,後側端子51可通過任何類型的加工方法形成,並可通過例如像鐳射加工、蝕刻等的加工方法形成。
注意,第5A、5B圖和第6A、6B圖中省略了焊引線部51d和使焊引線部51d與基部51a聯接的那些聯接部的圖示。
在基部51a的中心形成開口51g,由此,基部51a被分成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左右帶狀部51n。此外,基部51a的左右帶狀部51n的後端由接觸臂支撐部51e聯接,前端由帶 狀嵌入條部51h聯接。嵌入條部51h是通過至少其一部分被嵌入底壁部11b中而被保持的構件,具體而言,至少靠近前端的一部分通過所謂的包膠膜成型(over-mold formation)形成底壁部11b的絕緣材料覆蓋。此外,開口51g是大致呈矩形的開口,周邊以接觸臂支撐部51e和嵌入條部51h為界。
接觸臂支撐部51e包括彎曲部51f,該彎曲部51f基本上彎曲180°以向後突伸聯接上側和下側,接觸臂部51b的後端聯接到上側前端,而基部51a的後端聯接到下側前端。由此,包括基部51a、接觸臂支撐部51e和接觸臂部51b的部分的側表面形狀變成大致呈U形,接觸臂部51b設置得與基部51a相比處於更上方並且向前延伸。注意,接觸臂部51b具有寬寬度後端,並幾乎等於接觸臂支撐部51e的上側前端,接觸臂部51b具有窄寬度末端,當從上方觀察時具有大致呈三角形板狀的構件形狀。
另外,靠近基部51a的左右帶狀部51n的前端,換言之靠近與嵌入條部51h的聯接部,形成彎折部51j。由於第6A、6B圖所示的彎折部51j,所以基部51a上從彎折部51j向後的部分,即至少基部51a的後端,被定位成低於嵌入條部51h。由此,因為即使將嵌入條部51h設置成定位於底壁部11b的厚度方向的中間,接觸臂支撐部51e的下側前端也能夠靠近底壁部11b的底表面定位,因此即使在彎曲部51f具有大曲率半徑且接觸臂支撐部51e的下側前端與上側前端之間具有寬的間距的情況下,也能夠限制接觸臂部51b距底壁部11b的底表面的高度位置,由此有助於卡連接器1的低高度。
面向前延伸的向前提升部51i連接到嵌入條部51h的前端。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具有兩個向前提升部,然而,其數量也可為一個或者也可為三個或更多個,其高度和寬度可自由設定,此外,其排布也可自由設定。另外,聯接部的後端連接到這些向前提升部51i中任一個的前端。由此,焊引線部51d與基部51a導通。
另外,面向外左右延伸的側向提升部51k連接到基部51a的側端。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左右各有一個側向提升部51k,然而,其數量也可為兩個或更多個,其長度和寬度也可自由設定,此外,其排布也可自由設定。因為嵌入底壁部11b的部分的比率因側向提升部51k的存在而增大,所以底壁部11b的一體性借助基部51a而得以加強。
如第3圖所示,靠近基部51a的左右帶狀部51n的側端的部分、嵌入條部51h的大部分、向前提升部51i和側向提升部51k被嵌入底壁部11b中;而開口51g、包括彎曲部51f的接觸臂支撐部51e、接觸臂部51b和接觸部51c未被嵌入底壁部11b中,而是在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內露出。換言之,關於後側端子51,向前部分和左、右側部分被嵌入並固定到後壁部11b中,而向後部分未被嵌入底壁部11b中,未固定,也不抵靠。
由此,包括彎曲部51f的接觸臂支撐部51e、接觸臂部51b和接觸部51c未被約束到底壁部11b,也不抵靠底壁部11b,而是能夠在底壁部11b的厚度方向上,也就是說沿垂直方向自由地移位。因此,由於接觸部51c能夠沿垂直方向 橫跨寬的範圍柔性地移位,所以與***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的接觸狀態能夠得以穩固地維持。
另外,因為後側端子51的向後部分不需要被嵌入並固定到底壁部11b,所以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被形成為靠近殼體11的後端邊緣11r,後側端子51能夠設置在鄰近後端邊緣11r的位置。因此,能夠縮短從後端邊緣11r到接觸部51c的距離,並且即使從卡101的後端111r到後側接觸墊151的距離短,當卡101被***卡連接器1中時,也無需使卡101的後端111r比後端邊緣11r更進一步地向前***。
另外,當從上方觀察時,至少靠近接觸臂部51b的末端的部分和接觸部51c位於開口51g中。按這種方式,因為基部51a和底壁部11b並不存在於至少靠近接觸臂部51b的末端的部分和接觸部51c中,所以接觸部51c能夠沿向下方向橫跨寬的範圍彈性地移位,因而與***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的接觸狀態能夠得以穩固地維持。
此外,因為後側端子51是所謂的Hoop端子,包括基部51a、接觸臂支撐部51e和接觸臂部51b的部分的側表面形狀大致呈U形,所以接觸臂部51b和用作彈簧的接觸臂支撐部51e的長度,即彈簧長度變長。因此,由於總彈簧長度長,所以即使支撐臂部51b短且接觸部51c能夠沿垂直方向橫跨寬的範圍柔性地移位,與***卡連接器1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的接觸狀態也能夠得以穩固地維持。
而且,因為如上所述彎曲部51f具有大曲率半徑,並且彎曲部51f的柔性得以改進,所以接觸部51c能夠沿垂直方 向橫跨較寬的範圍柔性地移位。
在第5A、5B圖所示的實例中,聯接帶部51m聯接基部51a的左、右帶狀部51n和接觸臂支撐部51e(細長帶狀部,其將基部51a的左、右帶狀部51n的聯接區域的外側拐角以及接觸臂支撐部51e與大致呈矩形的開口51g的拐角連接),聯接帶部51m由於其小的尺寸而彈性地且柔性地變形,以用作彈簧。由此,當接觸部51c通過***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向下壓時,如第6A和6B圖所示,整個接觸臂支撐部51e相對於基部51a傾斜。以此方式,除了接觸臂支撐部51e和接觸臂部51b之外,聯接帶部51m還用作彈簧,並且因此,總彈簧長度較長,而且接觸部51c能夠沿豎直方向橫跨較寬的範圍彈性地移位。
請注意,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前側端子61未設置與包括有彎曲部51f的接觸臂支撐部51e對應的部分,並且從基部61a的前側端子保持凹部11d的後端向後的部分被嵌入於底壁部11b中,並且接觸臂部61b的基端聯接到基部61a的前端。此外,接觸臂部61b是懸臂狀構件,其朝向前端邊緣11f向上傾斜地延伸,並且是用作彈簧的構件,因為能夠確保足夠的彈簧長度,所以其要比後側端子51的接觸臂部51b形成得更長。
接下來,將描述如上構成的卡連接器1的操作。首先,將描述***卡101的操作。
首先,使用者用手指等將卡101從卡連接器1的後***開口18***到形成在殼體11與外殼71之間的卡***空間中。注 意,關於卡101,前端111f面向殼體11的前端邊緣11f的方向,底表面111a與底壁部11b相對,並且頂表面111b被***到與外殼71的頂板部72相對的位置。借此,卡101通過形成有切口111c的側邊緣112沿著卡引導機構容置部11h行進。
接下來,當使用者進一步推動卡101,通過滑動構件23保持的卡101與滑動構件23一起朝向後壁部11a行進,這是因為滑動構件23的側邊緣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保持卡101的側邊緣112和前端111f。此時,通過使用者的手指等施加的壓力經由前端保持部23c從卡101的前端111f傳送到滑動構件23。另外,因為滑動構件23壓制由螺旋彈簧製成的偏置構件82,滑動構件23和卡101接受偏置構件82的推斥力,並且因為該推斥力小於由使用者的手指等施加的壓力,所以其克服該推斥力行進。在此情況下,滑動構件23沿著卡引導機構容置部11h滑動,並且卡101與滑動構件23一起行進。然後,滑動構件23和卡101到達超行程位置,該超行程位置是用於產生超行程狀態的行進最遠的位置。
接著,當使用者停止卡101的推動動作並且移除對卡101壓力,則滑動構件23和卡101沿脫離後壁部11a的方向(亦即向後的方向)移動。再者,滑動構件23和卡101停止並且保持在鎖定位置,在此狀態中,卡101被鎖定在卡連接器1中。這是因為針腳構件81的與形成於滑動凸輪部21頂表面上的凸輪槽22相接合的自由端通過閉鎖於凸輪槽22的一部分來停止滑動構件23的運動,而將滑動構件23停止於鎖定位置。
進一步地,當卡101被保持在鎖定位置時,卡101能夠通過其中安裝卡連接器1的電子裝置的計算裝置等發送與接收資料。請注意,當卡101被保持在如第7圖所示的狀態的鎖定位置時,卡連接器1的後側端子51的接觸部51c和前側端子61的接觸部61c分別與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和前側接觸墊161接觸並且導電。此外,卡檢測開關的第一接觸點構件62的毗鄰部62c被向前壓,並且通過卡101的前端111f移位,而且主體部62b與第二接觸點構件63的接觸部63b分開。借此,第一接觸點構件62不與第二接觸點構件63連接,由此關閉卡檢測開關。
附帶地,通常,當使用者推動卡101時,通過手指等對卡101的後端111r施壓。如果殼體11的底壁部11b在前後方向上形成得較長,並且後端邊緣11r的位置比保持在鎖定位置的卡101的後端111r的位置更靠後,當使用者將卡101向前推進到比鎖定位置更為靠前的超行程位置時,因為手指等緊靠著殼體11的後端邊緣11r,推動操作會變得較為困難。換句話說,降低了操作性。
然而,在此實施例中的卡連接器1內,如上所描述的,後側端子51的向後部分(後方部分)不需要嵌入並且被固定到底壁部11b中,這樣,後側端子51可以被設置在與後端邊緣11r相鄰的位置處。通過這樣,從後端邊緣11r到接觸部51c的距離可以被縮短,並且即使從卡101的後端111r到後側接觸墊151的距離較短,在將卡101推進到超行程位置的時候也無需使卡101的後端111r比後端邊緣11r更進一步地向前 ***。因此,不會降低操作性。
接下來,將描述從卡連接器1彈出卡101的操作。
首先,當使用者用手指等推動卡101時,滑動構件23和卡101從鎖定位置朝向後壁部11a移動。此外,當使用者進一步推動卡101時,滑動構件23和卡101到達超行程位置,該超行程位置是向前最遠的位置,由此形成超行程狀態。
接著,當使用者停止卡101的推動動作並且將壓抵卡101的推動力移除時,定位在超行程位置的滑動構件23和卡101沿著與後壁部11b脫離的方向移動,並且沿著與***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此外,滑動構件23和卡101經過鎖定位置,且進一步向後移動到卡101從***開口18被彈出的位置。
注意,在本實施例中描述了,前側端子61的結構不同於後側端子51的結構,但是前側端子61的結構也可以與後側端子51的結構相同。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描述了卡101設置有前側接觸墊161和後側接觸墊151,並且與其相對應,卡連接器1提供前側端子61和後側端子51,但是卡101可以不設有前側接觸墊161而是僅設有後側接觸墊151,並在此情形下,卡連接器1也不提供前側端子61而是只提供後側端子51。
以此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卡連接器1包括:殼體11,其容置卡101,該卡101至少設置有多個後側接觸墊151;多個後側端子51,其附接到殼體11並且至少與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接觸;以及外殼71,其附接到殼體11,並且至少覆蓋殼體11和卡101的被***殼體11中的部分。此外,後側端 子51沿著殼體11的後端邊緣11r設置,並且後側端子51設置有:基部51a,在該基部51a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於殼體11的底壁部11b中;接觸臂部51b,其呈懸臂的形狀,其末端朝向殼體11的前端邊緣11f向上傾斜地延伸;接觸部51c,其連接到接觸臂部51b的末端,並且與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接觸;以及接觸臂支撐部51e,其包括向後突伸的彎曲部51f,底側前端聯接到基部51a的後端,頂側前端聯接到接觸臂部51b的後端。
據此,該卡連接器1能夠具有高可靠性,可以在保持後側端子51的彈簧長度的充分長度的同時將接觸臂部51b的末端的接觸部51c定位成靠近殼體11的後端邊緣11r,而且還能允許具有後側接觸墊151的卡101設置在後端側,以易於***和彈出。
此外,殼體11設有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其沿著後端邊緣11r設置,並且穿過底壁部11b,而且後側端子51被保持在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中,使得接觸臂部51b、接觸部51c和接觸臂支撐部51e不會抵靠底壁部11b。據此,由於接觸臂部51b、接觸部51c和接觸臂支撐部51e能夠自由地、彈性地移位,而且接觸部51c能夠沿豎直方向橫跨較寬的範圍彈性地移位,並由此可以穩固地保持與***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的接觸狀態。另外,由於後側端子51的向後部分不需要被嵌入並且被固定到底壁部11b,如第7圖所示,所以後側端子保持凹部11c形成為靠近殼體11的後端邊緣11r,而且後側端子51能夠被設置於鄰近後端邊緣11r的位置 處。因此,從後端邊緣11r到接觸部51c的距離可以被縮短,即使從卡101的後端111r到後側接觸墊151的距離短,因為在將卡101***到卡連接器1中的時候無需使得卡101的後端111r比後端邊緣11r更進一步地向前***,因此可以改進操作性。
再者,後側端子51設置有開口51g,其形成於基部51a上,並且基部51a被開口51g分成為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左、右帶狀部51n,帶狀部51n的前端通過嵌入條部51h聯接,在嵌入條部51h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於底壁部11b中,而且接觸部51c被定位在開口51g上方。以此方式,由於嵌入條部51h被嵌入於底壁部11b中,進一步確保了後側端子51與底壁部11b之間的一體性(完整性)。另外,由於基部51a並未存在於接觸部51c的下方,所以接觸部51c能夠沿向下的方向橫跨較寬的範圍彈性地移位,並由此可以穩固地保持與***的卡101的後側接觸墊151的接觸狀態。
此外,基部51a包括彎折部51j,其形成於帶狀部51n上,並且基部51a的後端被定位成低於嵌入條部51h。據此,由於即使將嵌入條部51h設置成定位於底壁部11b的厚度方向的中間,接觸臂支撐部51e的下側前端也能夠被定位成靠近底壁部11b的底表面附近,因此即使在彎曲部51f具有大曲率半徑以及接觸臂支撐部51e的下側前端與上側前端之間具有寬的間距的情況下,也能夠限制接觸臂部51b距底壁部11b的底表面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夠使卡連接器1的高度較低。
此外,當將基部51a與接觸臂支撐部51e聯接的聯接帶 部51m彈性變形時,整個接觸臂支撐部51e相對於基部51a傾斜。以此方式,除了接觸臂支撐部51e和接觸臂部51b之外,聯接帶部51m也用作為彈簧,並且因此,總彈簧長度較長,而且接觸部51c能夠在豎直方向上橫跨較寬的範圍彈性地移位。
此外,本新型並不限於如上所述的實施例,並且基於本新型的效果的各種變型都是可能的,其並不排除於本新型的範圍。
[工業實用性]
本新型可以應用於卡連接器。
1‧‧‧卡連接器
11,811‧‧‧殼體
11a‧‧‧後壁部
11b‧‧‧底壁部
11c‧‧‧保持凹部
11e‧‧‧後側端子保持凹部
11d‧‧‧前側端子保持凹部
11es‧‧‧側壁部
11f‧‧‧前邊緣
11g‧‧‧偏置構件容置部
11h‧‧‧卡引導機構容置部
11i,23f‧‧‧鎖定突起
11r‧‧‧後端邊緣
13‧‧‧閉鎖突起
18‧‧‧***開口
21‧‧‧滑動凸輪部
22‧‧‧凸輪槽
23‧‧‧滑動構件
23a‧‧‧卡保持部
23b‧‧‧側邊緣保持部
23c‧‧‧前端保持部
23d‧‧‧引導部
23e‧‧‧凸輪接合部
51‧‧‧後側端子
51a,61a‧‧‧基部
51b,61b‧‧‧接觸臂
51c,61c,63b‧‧‧接觸部
51d,61d‧‧‧焊引線部
51e‧‧‧接觸臂支撐部
51f‧‧‧彎曲部
51g‧‧‧開口
51h‧‧‧嵌入條部
51i‧‧‧向前提升部
51j‧‧‧彎折部
51k‧‧‧側向提升部
51m‧‧‧聯接帶部
51n‧‧‧帶狀部
61‧‧‧前側端子
62‧‧‧第一接觸點
62a,63a‧‧‧附接部
62b‧‧‧主體部
62c‧‧‧毗鄰部
63‧‧‧第二接觸點
71‧‧‧外殼
72‧‧‧頂板部
73‧‧‧閉鎖開口
74,811c‧‧‧側板部
75‧‧‧針腳壓制構件
81‧‧‧針腳構件
82‧‧‧偏置構件
101‧‧‧卡
111a,901a‧‧‧底表面
111b‧‧‧頂表面
111c‧‧‧切口
111f‧‧‧前端
111r‧‧‧後端
112‧‧‧側邊緣
151‧‧‧後側接觸墊
161‧‧‧前側接觸墊
811b‧‧‧底板部
811e‧‧‧端子保持部
851‧‧‧端子
861‧‧‧突片
862‧‧‧支撐突片
901‧‧‧記憶卡
第1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分解圖。
第2圖是示出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3圖是示出在移除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外殼的狀態下的平面圖。
第4A和4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被***的卡的立體圖,第4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4B圖是仰視斜視圖。
第5A和5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後側端子的立體圖,第5A圖是俯視斜視圖,第5B圖是仰視斜視圖。
第6A和6B圖是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後側端子的側視圖,第6A圖是在卡未被裝入時的後側端子的視圖,第6B圖是卡已裝入後的後側端子的視圖。
第7圖是在卡被裝入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卡連接器中的狀態的剖視圖。
第8圖是示出了傳統的卡連接器的視圖。
11‧‧‧殼體
11a‧‧‧後壁部
11b‧‧‧底壁部
11c‧‧‧保持凹部
11e‧‧‧後側端子保持凹部
11d‧‧‧前側端子保持凹部
11f‧‧‧前邊緣
11g‧‧‧偏置構件容置部
11h‧‧‧卡引導機構容置部
11i‧‧‧鎖定突起
11r‧‧‧後端邊緣
13‧‧‧閉鎖突起
21‧‧‧滑動凸輪部
22‧‧‧凸輪槽
23‧‧‧滑動構件
23a‧‧‧卡保持部
23b‧‧‧側邊緣保持部
23c‧‧‧前端保持部
23d‧‧‧引導部
23e‧‧‧凸輪接合部
23f‧‧‧鎖定突起
51‧‧‧後側端子
51b,61b‧‧‧接觸臂
51c,61c‧‧‧接觸部
51d,61d‧‧‧焊引線部
61‧‧‧前側端子
62‧‧‧第一接觸點
62a,63a‧‧‧附接部
62b‧‧‧主體部
62c‧‧‧毗鄰部
63‧‧‧第二接觸點
71‧‧‧外殼
72‧‧‧頂板部
73‧‧‧閉鎖開口
74‧‧‧側板部
75‧‧‧針腳壓制構件
81‧‧‧針腳構件
82‧‧‧偏置構件

Claims (17)

  1. 一種卡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該卡連接器包括:殼體,其容置設有端子構件的卡;連接端子,其附連到該殼體,該連接端子與該卡的端子構件連接;以及罩構件,其附連到該殼體,並至少覆蓋該殼體和該卡的***該殼體中的部分;其中,該連接端子包括沿該殼體的後端邊緣設置的後側連接端子;該後側連接端子設有:基部,該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在該殼體的底壁部中;呈懸臂狀的接觸臂部,該接觸臂部中的末端朝向殼體的前端邊緣傾斜向上延伸;接觸部,其連接到該接觸臂部的末端,並與該卡的端子構件接觸;以及接觸臂支撐部,其包括向後突出的彎曲部,底側前端聯接到該基部的後端,頂側前端聯接到該接觸臂部的後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殼體設有端子保持凹部,該端子保持凹部沿著後端邊緣設置並穿過該殼體的底壁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後側連接端子被保持在該端子保持凹部內,使得該接觸臂部、該接觸部和該接觸臂支撐部不抵靠該底壁部。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後側連接端子設有形成在該基部中的開口。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基部由該開口分成左右一對帶狀部,所述帶狀部沿前後方向延伸。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帶狀部的前端由嵌入條部聯接,該嵌入條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該殼體的底壁部中。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接觸部被設置在該開口上方。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帶狀部上的彎折部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基部的後端被定位成低於該嵌入條部。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聯接該基部與該接觸臂支撐部的聯接帶部以彈性方式形成,並且整個接觸臂支撐部相對於該基部傾斜。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後側連接端子設有形成在該基部中的開口。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基部由該開口分成左右一對帶狀部,所述帶狀部沿前後方向延伸。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帶狀部的前端由嵌入條部聯接,該嵌入條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該殼體的底壁部中。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該接 觸部被設置在該開口上方。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聯接該基部與該接觸臂支撐部的聯接帶部以彈性方式形成,並且整個接觸臂支撐部相對於該基部傾斜。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聯接該基部與該接觸臂支撐部的聯接帶部以彈性方式形成,並且整個接觸臂支撐部相對於該基部傾斜。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聯接該基部與該接觸臂支撐部的聯接帶部以彈性方式形成,並且整個接觸臂支撐部相對於該基部傾斜。
TW101211871U 2011-06-21 2012-06-20 卡連接器 TWM4532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7659A JP5738689B2 (ja) 2011-06-21 2011-06-21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3289U true TWM453289U (zh) 2013-05-11

Family

ID=47362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871U TWM453289U (zh) 2011-06-21 2012-06-20 卡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0634B2 (zh)
JP (1) JP5738689B2 (zh)
CN (1) CN202678574U (zh)
TW (1) TWM45328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8689B2 (ja) * 2011-06-21 2015-06-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996994B2 (ja) * 2012-10-02 2016-09-2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1552812S (zh) * 2015-11-03 2016-06-27
JP1553879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3611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4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3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5S (zh) * 2015-11-06 2016-06-27
US10427439B2 (en) 2017-09-11 2019-10-01 Apple Inc. Substrate marking for sealing surfaces
US10951053B2 (en) 2018-09-10 2021-03-16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146726B (zh) * 2019-05-22 2022-06-14 季华实验室 用于控制探针温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6499B2 (ja) * 2001-09-13 2011-11-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757390Y (zh) * 2004-11-25 2006-02-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4307419B2 (ja) * 2005-07-04 2009-08-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200331B2 (ja) * 2005-09-14 2008-12-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保持構造
CN2932673Y (zh) * 2006-06-12 2007-08-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TWM331202U (en) * 2007-06-25 2008-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TWM332312U (en) * 2007-07-02 2008-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09076337A (ja) * 2007-09-21 2009-04-09 Jst Mfg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ベース
JP5738689B2 (ja) * 2011-06-21 2015-06-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749589B2 (ja) * 2011-07-06 2015-07-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8689B2 (ja) 2015-06-24
US20120329330A1 (en) 2012-12-27
CN202678574U (zh) 2013-01-16
US8740634B2 (en) 2014-06-03
JP2013004473A (ja) 2013-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53289U (zh) 卡連接器
JP57495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048594B2 (en) Dual SIM card connector
JP5818366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579294B1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I623160B (zh)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5996994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124042B2 (en) Holder connected to an operation member via an elastic member
KR20080066761A (ko) 카드 커넥터
TWM470406U (zh) 卡用托盤和卡用連接器
JP623024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6110741A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3134976A (ja) コネクタ
KR101057236B1 (ko) 카드 커넥터
JP2012113984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I623159B (zh)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5986255B1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I548147B (zh)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TWM477689U (zh) 卡用連接器
JP6034831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523205U (zh) 卡用連接器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