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280B - 兒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兒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280B
TWI834280B TW111133883A TW111133883A TWI834280B TW I834280 B TWI834280 B TW I834280B TW 111133883 A TW111133883 A TW 111133883A TW 111133883 A TW111133883 A TW 111133883A TW I834280 B TWI834280 B TW I834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contact
vehicl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914A (zh
Inventor
伊藤圭亮
加藤伸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分離型,既可確保強度且抑制重量。 本發明之兒童座椅1於使用狀態下,使兒童座椅本體2之座位部11之座位側卡合部23與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卡合。又,兒童座椅1中,由金屬零件等組合而成之車輛卡合部24卡合於車輛之安裝金屬件50。兒童座椅1於該車輛行進期間緊急停車之情形等時,使靠背部12之靠背側抵接部74及衝擊吸收材75抵接於座位部11之扶手22之後抵接部34,經由補強部33將該力自下抵接部35傳遞至車輛卡合部24。藉此,兒童座椅1可藉由車輛卡合部24承受來自靠背部12之力,阻止該靠背部12之旋動,故靠背部12相對於座位部11之位置或角度幾乎無變化,從而可保護就座之嬰幼兒。

Description

兒童座椅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兒童座椅,例如係較佳適用於安裝於汽車使用之情形者。
先前,兒童座椅中,例如於嬰幼兒等搭乘汽車等車輛之情形時,安裝於該車輛之座位而使用者得到廣泛普及。又,作為兒童座椅,除供嬰幼兒就座之座位部與支持該嬰幼兒之頭部或脊背部分等之靠背部一體化之一體型外,以該頭部及該靠背部可分離或連接之方式構成之分離型亦較為普及。
其中,分離型兒童座椅中,於不使用時,將座位部與靠背部分離,例如使該座位部之座位面或其背面與該靠背部之前面或後面對向,藉此可以收攏為較小型之狀態而予以收納(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210446號公報(圖3等)
然而,該構成之兒童座椅中,於車輛遭遇碰撞事故而被施加衝擊之情形時,亦需要保護就座之嬰幼兒。然而,尤其分離型兒童座椅中,由於座位部與靠背部可分離地構成,故兩者之連接部位之強度易不 足。
因此,作為分離型兒童座椅,亦提案有使用較大型之金屬零件確保強度者。然而,此種分離型兒童座椅中,因具有大型金屬零件而整體之重量變大,有導致搬運或設置等之負擔增加之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以上之點而完成者,欲提案一種為分離型,既可確保強度且抑制重量之兒童座椅。
為解決該問題,本發明之兒童座椅中設置:座位部,其供嬰幼兒就座;靠背部,其支撐嬰幼兒之脊背部分;車輛卡合部,其設置於座位部,與車輛卡合;座位側卡合部,其設置於座位部,具有金屬零件,與靠背部卡合;靠背側卡合部,其設置於靠背部,與座位側卡合部卡合;保持部,其設置於座位部,由樹脂材料成形,於被施加特定大小之外力之情形時,保持相對於座位側卡合部之位置及形狀;第1抵接部,其設置於保持部,與靠背部抵接;及第2抵接部,其設置於保持部,與車輛卡合部抵接。
本發明於兒童座椅藉由車輛卡合部與車輛卡合之狀態下,於該車輛緊急停車之情形等時,於靠背部欲向座位部側傾倒時,使保持部之第1抵接部與靠背部抵接,使該保持部之第2抵接部與車輛卡合部抵接。即,本發明中,因分別與靠背部及車輛卡合部抵接之保持部雖由樹脂材料成形,但保持其位置及形狀,故可不增加重量而支撐靠背部。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為分離型,既可確保強度且抑制重量之兒童座椅。
1:兒童座椅
2:兒童座椅本體
3:外罩
4:安全帶
11:座位部
11L:座位部下零件
11U:座位部上零件
12:靠背部
21:座位本體部
21S:座位面
22:扶手
22L:扶手
22R:扶手
23:座位側卡合部
23L:座位側卡合部
23R:座位側卡合部
24:車輛卡合部
24L:車輛卡合部
24R:車輛卡合部
31:扶手本體部
32:臂支持部
33:補強部
34:後抵接部
35:下抵接部
41:卡合空間
42:卡合軸
43:卡合補強軸
50:安裝金屬件
51:支架
51A:下側板
51B:內側板
51C:外側板
52:移位卡合部
53:桿保持部
53A:本體部
53B:桿對應部
54:移位桿
54A:桿本體部
54B:角柱部
54BS:彈簧
54C:圓柱部
55:鉚釘
55A:圓柱部
55B:頭部
55C:鉚接部
61:後端部
61A:槽部分
61B:卡合爪
62:中央部
62A:中央板
62AH:定位孔
62H:長孔
63:前端部
63A:卡合解除桿
71:靠背基體部
72:靠背移位部
73:側方保護部
74:靠背側抵接部
75:衝擊吸收材
76:靠背側卡合部
77:卡合槽
F12:力
X34:後假想抵接線
X35:下假想抵接線
α:角度
圖1係顯示兒童座椅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3係顯示座位部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4係顯示座位部上零件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5係顯示車輛卡合部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6係顯示靠背部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7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前視圖。
圖8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右側視圖。
圖9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圖10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以下為實施形態),使用圖式進行說明。
[1.兒童座椅之整體構成]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之整體之概略立體圖。兒童座椅1大致由具有充足強度之兒童座椅本體2、覆蓋該兒童座椅本體2中與嬰幼兒接觸之部分之表面之外罩3、及將嬰幼兒束縛為就座狀態之安全帶4構成。
外罩3(圖1)為藉由布或海綿材等之組合,分割為各部分之構成,各自具有充足之柔軟性。又,外罩3分割成複數個部分,且各部分可相對於兒童座椅本體2或安全帶4裝卸而構成。安全帶4(圖1)藉由複數個帶或零件之組合而構成,其之一部分安裝或組入於兒童座椅本體2。
本說明書中,說明各構成構件時,將自就座於兒童座椅1之嬰幼兒觀察時之前方向、後方向、上方向及下方向分別稱為「前」、「後」、「上」及「下」。又,將自正面觀察就座於兒童座椅1之嬰幼兒時之左方向及右方向分別稱為「左」及「右」。另,以下之各圖中,為明確顯示構造,省略外罩3及安全帶4。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本體2之整體之概略立體圖。兒童座椅本體2大致由主要形成座位面之座位部11、與主要支撐嬰幼兒之頭部分、肩膀部分或脊背部分等上半身之靠背部12構成。
該兒童座椅本體2以可容易進行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之分離及結合之方式構成。因此,兒童座椅本體2於使用時,如圖2所示,成為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結合之使用狀態。又,兒童座椅本體2例如於不使用時收納於車輛之後備箱等之情形時,藉由將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分離設為適當組合之狀態,可謀求省空間化。
[2.座位部之構成]
圖3係顯示座位部11之概略立體圖。座位部11以座位本體部21為中心構成,於左右分別設置有扶手22(22L及22R)、座位側卡合部23(23L及23R)及車輛卡合部24(24L及24R)。但,圖3中,為方便作圖,省略車輛卡合部24R。
又,座位部11中之座位本體部21、扶手22及座位側卡合部23主要以上側之座位部上零件11U與下側之座位部下零件11L之組合為中心而構成。圖4係顯示座位部上零件11U之概略立體圖。
座位部上零件11U及座位部下零件11L皆為特定之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該座位部上零件11U及座位部下零件11L互相嵌合之情形 時,以將外周之大部分閉塞且於內部設置空間之方式形成,進而於該空間內形成有複數根如梁或柱般之補強部分。
座位本體部21(圖3)為嬰幼兒就座時支撐該嬰幼兒之下半身之部分。座位本體部21之上表面即座位面21S形成為配合嬰幼兒之體型之平緩之曲面狀。該座位面21S中,前側之約1/3之範圍為隨著朝前側行進而下降之傾斜面,後側之約2/3之範圍為隨著朝後側行進而略微下降之平緩之傾斜面。
[2-1.扶手及座位側卡合部之構成]
扶手22L及22R、座位側卡合部23L及23R、以及車輛卡合部24L及24R各自左右相互對稱地構成。以下,以右側之扶手22R、座位側卡合部23R及車輛卡合部24R為例進行說明,省略左側之扶手22L、座位側卡合部23L及車輛卡合部24L相關之說明。
作為保持部之扶手22R設置於座位本體部21之右邊之靠後處。該扶手22R大致由後下側部分即扶手本體部31、與前上側部分即臂支持部32構成。
扶手本體部31設置成於座位本體部21之右邊中之後側之約1/3之範圍內,突出至較座位面21S上方。又,扶手本體部31自左右方向觀察時之形狀為大致梯形狀,該梯形之前側邊為大致鉛直之平面狀,另一方面,該梯形之後側邊為連結前上側與後下側之傾斜面。
臂支持部32為扶手22R中之前上側部分,整體為如使前後方向較長之長方體之前側部分向下方傾斜之形狀。臂支持部32之後半部分位於扶手本體部31之上側,與上述之梯形之上底部分連接。臂支持部32之前半部分突出至較扶手本體部31更前側。該臂支持部32使就座於兒童 座椅1之嬰幼兒之臂部放置於上側。
又,於扶手22R之內部,設置有補強部33。補強部33係所謂之肋部,成為將複數個法線朝向前後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等之薄板狀部分組合之構成。因此,扶手22R於被施加較大之外力之情形時,相對於座位本體部21之位置或各部分之形狀幾乎不變化,可良好地予以保持。
再者,於扶手22R,設置有用以與其他部分抵接之後抵接部34及下抵接部35。作為第1抵接部之後抵接部34設置於臂支持部32之後面。該後抵接部34形成為大致平坦之平面狀,其法線朝向大致後方向。作為第2抵接部之下抵接部35設置於座位部上零件11U(圖4)中相當於扶手本體部31之下端之部位。該下抵接部35藉由構成補強部33之複數個板狀部分之下邊之組合,形成為大致水平之平面狀。為方便說明,以下,亦將後抵接部34稱為第1抵接部,亦將下抵接部35稱為第2抵接部。
座位側卡合部23R(圖3)位於座位本體部21之後端部分中自中央略靠右側之位置,主要由卡合空間41及卡合軸42構成。卡合空間41為如自座位本體部21之後邊向前方切開之形狀,於上下方向貫通該座位本體部21。
作為柱狀零件之卡合軸42構成為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圓柱狀。該卡合軸42為由樹脂材料而成之座位部上零件11U及座位部下零件11L之一部分被覆由金屬材料而成之卡合補強軸43(圖4)周圍的構成。卡合補強軸43為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細長之圓柱狀構件,於座位本體部21之後端附近,自左端附近貫通至右端附近。
[2-2.車輛卡合部之構成]
車輛卡合部24R(圖3)組入於座位本體部21內部之右邊附近之後下側,且扶手22R之正下方之位置。該車輛卡合部24R係依據稱為ISOFIX(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sation FIX:國際標準化組織固定裝置)(ISO 13216-1:1999)之規格者,係用以與設置於車輛之座位之安裝金屬件(亦稱為下部錨固)卡合之部分。
圖5係顯示將車輛卡合部24R按照每個主要之構成零件分解之狀況之概略立體圖。車輛卡合部24R大致由支架51、移位卡合部52、桿保持部53、移位桿54及複數個鉚釘55構成。又,圖5中顯示出車輛側之安裝金屬件50之一部分。安裝金屬件50形成為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細長之圓柱狀。
支架51藉由將內側板51B及外側板51C分別連接於下側板51A,而整體成為如自中空之長方體去除上側面、前側面及後側面之形狀。該支架51藉由對較厚之鋼板實施切削或撓曲等加工而製造,具有充足之剛性。
下側板51A形成為前後方向較長之長方形之板狀。內側板51B形成為大致正方形之板狀,其下邊與下側板51A之左邊連接。外側板51C為如自與內側板51B相同之正方形將前上側之頂點附近矩形切開之形狀,其之下邊與下側板51A之右邊連接。於內側板51B及外側板51C,設置有用以使上述之卡合補強軸43(圖4)或複數個鉚釘55分別插通之孔部。
移位卡合部52與支架51相比,構成為於前後方向充分長,於左右方向略短,上下方向為一半左右長度之長方體狀。該移位卡合部52由設置於內部之金屬零件與覆蓋外周之大部分之樹脂零件之組合而構成。又,移位卡合部52大致由後側之後端部61、中央之中央部62及前側之前 端部63構成。
後端部61於後側形成有朝前方向切開且於左右方向貫通之槽部分61A,於其內部設置有卡合爪61B或未圖示之彈推構件等。該後端部61於安裝金屬件50進入槽部分61A時,使卡合爪61B卡合於該安裝金屬件50,藉由彈推構件之作用維持卡合狀態。
中央部62於內部之左側,組入有法線朝向左右方向之金屬製之板狀零件即中央板62A。該中央板62A中,於較上下方向之中央略下側處之沿前後方向每隔特定間隔排列之複數處,分別穿設有由於左右方向貫通之圓孔而成之定位孔62AH。又,於中央部62,於較上下方向之中央略下側處設置有沿前後方向之長孔62H。長孔62H形成為於中央板62A以外之部分,於左右方向貫通。
於前端部63,設置有卡合解除桿63A。該卡合解除桿63A以可向前後方向移位之方式構成,經由設置於中央部62內之連動構件(未圖示),與後端部61之卡合爪等連動。若於後端部61中使卡合爪61B卡合於安裝金屬件50之狀態下,操作前端部63之卡合解除桿63A,則移位卡合部52可解除該卡合爪61B與該安裝金屬件50之卡合。
桿保持部53為特定之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成為如使上下方向較長、左右方向較薄之板狀桿對應部53B接合於形成為前後方向較長之長方體狀之本體部53A之右側面之靠前處之形狀。本體部53A與支架51相比,前後方向之長度相同,左右方向之長度稍短,上下方向之長度約為一半。該本體部53A於內部設置有複數個補強構件,尤其於自上下方向被施加較大之外力之情形時,可維持其形狀幾乎不變形。桿對應部53B為如自左右方向較短之扁平之中空之長方體省略右側面之形狀。又,於桿保持 部53,與支架51同樣,設置有用以使上述之卡合補強軸43(圖3)或複數個鉚釘55分別插通之複數個孔部。
移位桿54由桿本體部54A、角柱部54B及圓柱部54C構成。桿本體部54A與桿保持部53之桿對應部53B相比,形成為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略短,左右方向稍長之長方體狀。角柱部54B為自桿本體部54A之左側面之靠上處朝左方向突出之四角柱。於該角柱部54B中組入有彈簧54BS等。
圓柱部54C為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圓柱狀,自桿本體部54A之左側面之靠下處朝左方向突出。圓柱部54C之直徑略小於設置於中央部62之中央板62A之各定位孔62AH之直徑。該圓柱部54C由特定之金屬材料構成,具有充分之強度。
鉚釘55由特定之金屬材料構成。該鉚釘55以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圓柱狀之圓柱部55A為中心而構成,於該圓柱部55A之一端,預先設置有圓板狀或半球狀之頭部55B。又,圓柱部55A之另一端為鉚接部55C。鉚接部55C起初之形狀為與圓柱部55A相同之圓柱狀,但藉由使用特定之工具進行鉚接加工,而變形為圓板狀或半球狀。頭部55B之直徑及變形後之鉚接部55C之直徑大於圓柱部55A之直徑。
車輛卡合部24R於製造時,於支架51之內側板51B及外側板51C之間***移位卡合部52,進而***桿保持部53之本體部53A。接著,車輛卡合部24R於設置在支架51及桿保持部53之各圓孔中分別***通各鉚釘55,並對鉚接部55C實施鉚接加工。
再者,車輛卡合部24R自桿保持部53之右側安裝移位桿54。此時,移位桿54之圓柱部54C插通於設置在中央部62之中央板62A之 某個定位孔62AH。又,移位桿54藉由彈簧54BS之作用,而朝左方向、即靠近桿保持部53之方向被彈推。
其後,車輛卡合部24R對支架51及桿保持部53插通卡合補強軸43(圖3),且將該支架51及該桿保持部53安裝於座位部上零件11U(圖4)。
如此組裝之車輛卡合部24R將移位桿54之圓柱部54C插通中央板62A之定位孔62AH,故成為將移位卡合部52之位置固定於支架51之狀態。又,當對移位桿54施加朝向右方向之力,使該移位桿54朝右方向移位時,車輛卡合部24R成為圓柱部54C自中央板62A之定位孔62AH拔出之狀態。
此時,車輛卡合部24R中,成為可使移位卡合部52向前後方向移位之狀態,而將其移位至期望之位置。其後,車輛卡合部24R中,當釋放施加於移位桿54之力時,藉由彈簧54BS之作用,移位桿54朝左方向移位,圓柱部54C插通中央板62A之定位孔62AH,而固定移位卡合部52之位置。
然而,車輛卡合部24R如上所述,支架51由具有充足強度之金屬材料構成,藉由補強構件提高桿保持部53之強度。又,車輛卡合部24R藉由複數個鉚釘55將桿保持部53固定於支架51,且於該支架51及該桿保持部53插通有卡合補強軸43。因此,假設自桿保持部53之上側施加較大之外力之情形時,車輛卡合部24R亦幾乎不變形,可經由鉚釘55及卡合補強軸43,由支架51承受該外力。
又,車輛卡合部24R安裝於座位部上零件11U(圖4)時,使桿保持部53(圖5)之上表面與扶手22R之下抵接部35抵接。因此,假設自 扶手22R之下抵接部35朝下方向施加較大之力之情形時,車輛卡合部24R亦可將該力自桿保持部53經由鉚釘55及卡合補強軸43傳遞至金屬製之支架51並承受。
[3.靠背部之構成]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靠背部12之概略立體圖。靠背部12由安裝於座位部11之靠背基體部71、及於該靠背基體部71之前側,可於上下方向滑動(移位)之靠背移位部72構成。
靠背基體部71整體構成為上下方向較長,左右方向稍短,前後方向更短之長方體狀。該靠背基體部71之大部分以樹脂材料構成,藉由主要形成前側或內側之面之零件、與主要形成後側或外側之零件之組合,於其內部形成有空間。於靠背基體部71之各部,適當設置有用以使各種零件插通之孔或用以確保通氣性之通氣孔。
又,靠背基體部71於左右兩邊之上側部分,形成有向前方突出之側方保護部73。再者,於靠背基體部71之左右兩邊之下端附近之前面,即側方保護部73之下側,分別設置有靠背側抵接部74。靠背側抵接部74形成為大致平坦之平面狀,該平面之法線朝向大致前方向。於該靠背側抵接部74,分別貼附有衝擊吸收材75。衝擊吸收材75例如可使用密度較高之聚氨酯發泡體。順帶一提,圖6中,為方便作圖,僅顯示出右側之衝擊吸收材75。
於靠背基體部71之下端部分,於自左右方向之中央稍微離開之2處,分別形成有與座位部11卡合之靠背側卡合部76。靠背側卡合部76整體構成上下方向較長,左右方向較短之長方體狀,自左右方向觀察時之下側部分之形狀為半圓狀。
又,靠背側卡合部76中,於上下方向之中央附近,挖掘自後側面遍及前後方向之中央附近之範圍,藉此形成有卡合槽77。卡合槽77遍及靠背側卡合部76之左側面至右側面之範圍貫通,自左右方向觀察,其前端附近形成為半圓狀。
靠背移位部72於上側形成有保護嬰幼兒之頭部之部分,且於下側形成有支持該嬰幼兒之肩膀或脊背等之部分。又,於靠背移位部72,亦形成有用以使安全帶4插通之孔或用以確保通氣性之通氣孔等。
[4.使用狀態下之各部之位置關係]
然而,兒童座椅本體2於使用狀態(圖2)下,座位部11之座位側卡合部23(圖3等)與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圖6)卡合。此處,圖7係自前側觀察兒童座椅本體2之前視圖。圖8係顯示自右側觀察兒童座椅本體2時之下側部分之側視圖。圖9係顯示自右側觀察圖7之A1-A2剖面時之下側部分之剖視圖。圖10係顯示自右側觀察圖7之B1-B2剖面時之下側部分之剖視圖。
如圖10所示,兒童座椅本體2於使用狀態下,成為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進入座位部11之卡合空間41,且座位部11之卡合軸42進入靠背部12之卡合槽77之狀態。再者,兒童座椅本體2於使用狀態下,安裝於車輛之座位且使用(嬰幼兒就座)之情形時,如圖9所示,座位部11之車輛卡合部24與該車輛之安裝金屬件50卡合。
順帶一提,兒童座椅本體2於使用狀態下,使形成於座位部11之特定部位之突起(未圖示)與形成於靠背部12之特定部位之突起(未圖示)卡合。藉此,兒童座椅本體2可良好地維持使用狀態。又,兒童座椅本體2中,若對靠背部12之上側部分向後方施加較大之力,則可解除突起 彼此之卡合,將該靠背部12與座位部11分離。
於該使用狀態下,兒童座椅本體2中,座位部11之扶手22之後抵接部34位於靠背部12之靠背側抵接部74及衝擊吸收材75之正前方。又,座位部11中,藉由扶手22之補強部33,確保後抵接部34及下抵接部35之間之剛性,且,如圖9所示,扶手22之下抵接部35抵接於車輛卡合部24之桿保持部53。再者,車輛卡合部24中,桿保持部53經由鉚釘55等固定於支架51,且,藉由移位桿54,桿保持部53與移位卡合部52卡合。
又,如圖9所示,兒童座椅本體2之座位部11中,連結座位側卡合部23之卡合軸42及後抵接部34之後假想抵接線X34、與連結該卡合軸42及下抵接部35之下假想抵接線X35所成之角度α為未達90度之銳角。為方便說明,以下,亦將後假想抵接線X34稱為第1假想抵接線,亦將下假想抵接線X35稱為第2假想抵接線。
[5.效果等]
以上之構成中,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可將兒童座椅本體2分離成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而構成,於使用狀態(圖2等)下,使座位部11之座位側卡合部23與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卡合。
將兒童座椅1搭載於座位之車輛有於行進期間緊急停車之情形或碰撞之情形。該情形時,雖該車輛欲停止,但該兒童座椅1因慣性力矩而欲繼續前進。此時,兒童座椅本體2中,於可互相分離之座位部11及靠背部12中,認為朝向前方向之力作用於各個重心之位置。
由於座位部11藉由位於後側之車輛卡合部24與車輛之安裝金屬件50卡合,故限制朝前方向之移動。靠背部12中,於下側,靠背側 卡合部76之前側部分與座位部11之卡合空間41之內壁抵接等,限制朝前方向之移動,但於上側,未限制朝前方向之移動。因此,靠背部12欲如下動作:即,上側向前下方傾倒,詳細而言,以座位部11之卡合軸42為中心,於圖10等逆時針旋動。
此時,靠背部12使安裝於靠背側抵接部74之衝擊吸收材75與座位部11之扶手22之後抵接部34抵接,施加朝向前下方向之力F12(圖9)。座位部11藉由組入有補強部33之扶手22,將該力F12自下抵接部35傳遞至車輛卡合部24。
此處,座位部11之車輛卡合部24藉由金屬零件等之組合而構成,且與車輛之安裝金屬件50卡合。又,座位部11之下表面由車輛之座位之座位面支持。因此,座位部11藉由組入有補強部33之扶手22及組入有金屬零件等之車輛卡合部24,維持該扶手22及車輛卡合部24之位置或形狀不變,承受來自靠背部12之力,阻止該靠背部12之旋動。藉此,兒童座椅1中,靠背部12相對於座位部11之位置或角度幾乎無變化,從而可保護就座之嬰幼兒。
尤其,座位部11之扶手22於自與靠背部12抵接之後抵接部34至與車輛卡合部24抵接之下抵接部35之範圍內設置有補強部33。因此,扶手22中,即使自靠背部12對後抵接部34施加較大之力,該扶手22亦幾乎不變形,且可將該力自該後抵接部34經由補強部33傳遞至下抵接部35。
因此,兒童座椅1中,雖設為座位部11及靠背部12可分離或結合之構成,但無需追加該座位部11中與該靠背部12抵接之部位之金屬零件,或車輛卡合部24之金屬零件之大型化等。藉此,兒童座椅1中, 與使用該等金屬零件承受靠背部12之力之構成相比,既可確保需要之強度,且削減金屬零件之件數或小型化等,可謀求輕量化或成本之低廉化等。
又,座位部11中,與卡合軸42至下抵接部35之距離相比,充分增大該卡合軸42至後抵接部34之距離,例如為約4倍左右。藉此,兒童座椅1中,靠背部12欲以座位部11之卡合軸42為中心旋動時,根據槓桿原理,對位於距該卡合軸42較遠之位置之後抵接部34施加較小之力。
因此,兒童座椅1中,將座位部11之扶手22設為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較使用金屬零件之情形強度降低,但藉由適當補強之補強部33,可充分支撐自靠背部12施加之力。與其同樣,兒童座椅1中,對於靠背部12側,藉由將靠背側抵接部74或其附近設為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且於內部適當設置樹脂材料之補強部分,既可確保需要之強度,且輕量地構成。
再者,座位部11中,使補強卡合軸42之卡合補強軸43之端部附近插通車輛卡合部24之支架51(圖4及圖5)。因此,兒童座椅1中,因車輛之碰撞等,靠背部12作用如使上側向前下方傾倒之力時,可藉由車輛卡合部24之支架51確實承受作為其之反作用之卡合補強軸43欲向後方向逃脫之力。即,兒童座椅1中,可藉由組入有金屬零件之車輛卡合部24,最終承受自靠背部12分別經由後抵接部34及卡合補強軸43施加於座位部11之任意力。
基於其他觀點來看,兒童座椅1中,因車輛之碰撞等,靠背部12作用如使上側向前下方傾倒之力時,需要由座位部11之某些部位承受自該靠背部12施加之朝向前方向之力。又,兒童座椅1中,如上所 述,若考慮槓桿原理,則期望於距卡合軸42較遠之部位,承受來自靠背部12之力。
因此,兒童座椅1中,著眼於座位部11中自座位面21S朝上方向突出之扶手22,於無損作為扶手之本來功能之範圍內,將該扶手22構成得較通常高。因此,兒童座椅1中,可將承受來自靠背部12之力之後抵接部34配置於距卡合軸42較遠處,且確保充足之面積。藉此,兒童座椅1可將施加於後抵接部34之力抑制得較小,且亦將作用於每單位面積之力抑制得較小,可不使用金屬零件,而藉由樹脂材料容易確保需要之強度。
此外,座位部11中,自左右方向觀察之情形時,將連結卡合軸42及後抵接部34之後假想抵接線X34、與連結該卡合軸42及下抵接部35之下假想抵接線X35所成之角度設為未達90度之銳角(圖9)。因此,座位部11於靠背部12欲以卡合軸42為中心旋動時,可將自該靠背部12施加於後抵接部34之力F12之一部分設為朝向車輛卡合部24之成分,自下抵接部35傳遞至該車輛卡合部24。
根據以上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於使用狀態下,使兒童座椅本體2之座位部11之座位側卡合部23與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卡合。又,兒童座椅1中,由金屬零件等組合而成之車輛卡合部24與車輛之安裝金屬件50卡合。兒童座椅1於該車輛行進期間緊急停車之情形等時,使靠背部12之靠背側抵接部74及衝擊吸收材75抵接於座位部11之扶手22之後抵接部34,經由補強部33將該力自下抵接部35傳遞至車輛卡合部24。藉此,兒童座椅1可藉由車輛卡合部24承受來自靠背部12之力,阻止該靠背部12之旋動,故靠背部12相對於座位部11之位置或角度 幾乎無變化,從而可保護就座之嬰幼兒。
[6.其他實施形態]
另,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於座位部11之扶手22設置後抵接部34之情形進行敘述(圖3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於扶手22之後側,設置自座位本體部21朝上方立設之靠背支持部(未圖示),於該靠背支持部之後面形成後抵接部34。該情形時,於該靠背支持部之內部設置補強部33,且於其下部設置下抵接部35,使該下抵接部35與車輛卡合部24抵接即可。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藉由車輛卡合部24支持卡合補強軸43,且使扶手22之下抵接部35與該車輛卡合部24抵接之情形進行敘述(圖9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藉由與車輛卡合部24不同之零件支持卡合補強軸43,且使扶手22之下抵接部35與該零件抵接。該情形時,該零件由金屬等構成,具有充足之強度即可。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由車輛卡合部24之支架51等支持卡合補強軸43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由與車輛卡合部24不同之其他零件支持卡合補強軸43。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座位部11中,與卡合軸42至下抵接部35之距離相比,將該卡合軸42至後抵接部34之距離增大為約4倍左右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將卡合軸42至後抵接部34之距離設為相對於卡合軸42至下抵接部35之距離之各種比率。或者,亦可使卡合軸42至下抵接部35之距離小於該卡合軸42至後抵接部34之距離。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座位部11中,將連結座位 側卡合部23之卡合軸42及後抵接部34之後假想抵接線X34、與連結該卡合軸42及下抵接部35之下假想抵接線X35所成之角度α設為未達90度之銳角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將該角度α設為90度以上。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於使用狀態下,使設置於座位部11之座位側卡合部23之卡合軸42插通於設置在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之卡合槽77,藉此使該座位部11及該靠背部12連結之情形(圖10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於座位部11之座位面21S之後端附近設置孔部,將靠背部12之靠背側卡合部76***該孔部等,藉由各種構造,使該座位部11及該靠背部12連結。
再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其他實施形態者。即,本發明之應用範圍包含將上述各實施形態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一部分或全部任意組合之實施形態,或擷取一部分之實施形態。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由作為座位部之座位部11、作為靠背部之靠背部12、作為車輛卡合部之車輛卡合部24、作為座位側卡合部之座位側卡合部23、作為靠背側卡合部之靠背側卡合部76、作為保持部之扶手22、作為第1抵接部之後抵接部34、作為第2抵接部之下抵接部35,構成作為兒童座椅之兒童座椅1之情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由其他各種構成之座位部、靠背部、車輛卡合部、座位側卡合部、靠背側卡合部、保持部、第1抵接部、第2抵接部,構成兒童座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運用於例如能將座位部與靠背部分離之兒童座椅。
2:兒童座椅本體
11:座位部
12:靠背部
21:座位本體部
21S:座位面
22:扶手
24:車輛卡合部
34:後抵接部
35:下抵接部
43:卡合補強軸
50:安裝金屬件
51:支架
52:移位卡合部
53:桿保持部
61:後端部
62:中央部
63:前端部
74:靠背側抵接部
F12:力
X34:後假想抵接線
X35:下假想抵接線
α:角度

Claims (6)

  1. 一種兒童座椅,其特徵在於具備:座位部,其供嬰幼兒就座;靠背部,其支撐上述嬰幼兒之脊背部分;車輛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座位部,具有金屬零件,與車輛卡合;座位側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座位部,與上述靠背部卡合;靠背側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靠背部,與上述座位側卡合部卡合;保持部,其設置於上述座位部,由樹脂材料成形,於被施加特定大小之外力之情形時,保持相對於上述座位側卡合部之位置及形狀;第1抵接部,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部,與上述靠背部抵接;及第2抵接部,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部,與上述車輛卡合部之上述第1抵接部側抵接。
  2.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保持部為扶手,上述保持部之上述第1抵接部設置於上述扶手中與上述靠背部對向之部位。
  3.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保持部於上述第1抵接部與上述第2抵接部之間之該保持部之內部,具有由法線朝向互不相同之方向之複數個薄板狀肋部補強的補強部。
  4.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座位部中,上述座位側卡合部至上述第1抵接部之距離,大於該座位側卡合部至上述第2抵接部之距離。
  5.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座位側卡合部具有自上述嬰幼兒觀察時沿左右方向之柱狀零件,上述車輛卡合部與上述柱狀零件卡合。
  6. 如請求項5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座位側卡合部中,自左右方向觀察上述嬰幼兒時、連結上述座位側卡合部及上述第1抵接部之假想性之第1假想抵接線、與連結上述座位側卡合部及上述第2抵接部之假想性之第2假想抵接線所成之角度未達90度。
TW111133883A 2021-11-09 2022-09-07 兒童座椅 TWI834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41231 WO2023084616A1 (ja) 2021-11-09 2021-11-09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WOPCT/JP2021/041231 2021-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914A TW202327914A (zh) 2023-07-16
TWI834280B true TWI834280B (zh) 2024-03-01

Family

ID=8633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883A TWI834280B (zh) 2021-11-09 2022-09-07 兒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51575B1 (zh)
CN (1) CN118201804A (zh)
TW (1) TWI834280B (zh)
WO (1) WO202308461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28258A (ja) * 2007-05-09 2010-08-19 タカタ・ペトリ アーゲー 周波数に依存しない少なくとも1つの電気量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測定方法
CN103465804A (zh) * 2013-09-10 2013-12-25 宁波源元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US20190359102A1 (en) * 2018-05-24 2019-11-2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JP2021075207A (ja) * 2019-11-12 2021-05-20 株式会社シーエー産商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9647B2 (ja) * 1999-12-20 2010-03-24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装置
WO2012158939A2 (en) 2011-05-19 2012-11-22 Baby Trend, Inc. Child car sea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28258A (ja) * 2007-05-09 2010-08-19 タカタ・ペトリ アーゲー 周波数に依存しない少なくとも1つの電気量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測定方法
CN103465804A (zh) * 2013-09-10 2013-12-25 宁波源元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US20190359102A1 (en) * 2018-05-24 2019-11-2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JP2021075207A (ja) * 2019-11-12 2021-05-20 株式会社シーエー産商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4616A1 (ja) 2023-05-19
JP7351575B1 (ja) 2023-09-27
TW202327914A (zh) 2023-07-16
CN118201804A (zh) 2024-06-14
JPWO2023084616A1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0740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用の取り付けフレーム及び、取り付け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チャイルド保持装置
JP65551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8503379A (ja) 子供用安全シート
US10427561B2 (en) Vehicular seat
KR20120082325A (ko) 차일드 시트의 시트 벨트 로크 장치 및 차일드 시트
EP4360949A2 (en) Child safety seat
JP7014096B2 (ja) 車両
US20190176671A1 (en) Headrest with deployable neck pillow feature
TWI834280B (zh) 兒童座椅
JP3406530B2 (ja) 車両用ヒンジ付き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US11535127B2 (en) Interio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1255860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バックの支持構造
KR20240099204A (ko) 차일드 시트
JP538797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ル取付け構造
JP656563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20982B2 (ja) シートの回転規制構造
US11999276B2 (en) Vehicle seat
TWI799246B (zh) 兒童安全座椅
CN109552116B (zh) 锁止解除单元
JP201205645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1222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616900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63140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157514A (ja)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82426A (ja) 乗物用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