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037B -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037B
TWI817037B TW109129689A TW109129689A TWI817037B TW I817037 B TWI817037 B TW I817037B TW 109129689 A TW109129689 A TW 109129689A TW 109129689 A TW109129689 A TW 109129689A TW I817037 B TWI817037 B TW I8170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bstrate
frame
terminal
groove
prin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1881A (zh
Inventor
內藤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2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04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1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1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0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18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12Mountings, e.g. non-detach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01L23/13Mountings, e.g. non-detach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02Containers; Seals
    • H01L23/04Containers; Se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ntainer or parts, e.g. caps, w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9Assemblies, i.e. hybrid inte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11Working of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insulating layers
    • H05K3/0017Etching of the substrate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precipitation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K3/18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precipitation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by electroless pl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3Conductive materials
    • H05K2201/032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1Optical component, e.g.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51Sen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安裝有影像感測器的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感測器封裝藉由利用嵌入成型將框架成型到安裝基板上構造而成,防止了對組件和端子的黏附並減少了對安裝基板的損壞。感測器封裝包括影像感測器、安裝有影像感測器的安裝基板、以包圍影像感測器的方式設置於安裝基板的框架、以及以覆蓋影像感測器的方式安裝於框架的蓋。安裝基板包括與影像感測器電連接的端子以及在設置框架的區域與端子之間以預定深度設置的槽。

Description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安裝有影像感測器的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藉由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繞著安裝基板成型樹脂框架來製造感測器封裝的技術。
已知以下第一構造和第二構造作為例如是用於數位相機的CMOS感測器的影像感測器的感測器封裝。第一構造模具將影像感測器接合到陶瓷封裝,該陶瓷封裝能夠藉由回流焊方式安裝至基板,並且在佈線接合處理之後藉由蓋密封。第二構造模具將影像感測器直接接合到基板,在基板周圍形成框架,並在佈線接合處理之後藉由蓋密封。 儘管第二構造具有影像感測器可能由於影像感測器和基板之間的線性膨脹係數的差異而翹曲的問題,但由於陶瓷封裝變得不必要,所以能夠實現小型化和重量減輕。此外,由於與第一構造相比,第二構造能夠縮短從影像感測器到旁路電容器的訊號距離,因此具有減小磁雜訊對高速訊號(諸如LVDS(低電壓差分訊號(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和SLVS(可變低電壓訊號(Scalable Low Voltage Signaling)))的影響的優點。由於這種原因,第二構造而不是第一構造正在成為主流。 關於第二構造,日本特開2009-81358號公報(JP 2009-81358A)揭露了一種技術,其將基板裝配到具有開口的框架中,並將框架的內壁黏附到基板的側表面。這使得感測器封裝變薄並防止從基板的側表面吸收濕氣(濕氣的侵入)。 然而,由於在上述公佈文本中揭露的技術將框架的內壁黏附到基板的側表面,所以在框架的開口尺寸和外部尺寸波動大的情況下不能獲得期望的黏附強度。此外,即使可以黏附,該黏附也可能由於溫度變化或來自外部的衝擊導致的基板的翹曲而脫落。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存在一種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成型到基板的技術。嵌入成型是一種藉由利用金屬模具夾持基板的上側和下側並將樹脂注入到沿著基板的周邊形成的金屬模具的腔中來成型框架的技術。由於藉由使用嵌入成型使框架與基板牢固地連接,所以減少了由於溫度變化或衝擊而使框架從基板脫落的擔心。此外,當金屬模具的腔被形成為覆蓋基板的側表面時,樹脂框架也被成型到側表面,這防止了從基板的側表面吸收濕氣,並且防止了在切割基板時產生的灰塵的擴散(灰塵排放)。 同時,當藉由嵌入成型來成型框架時,基板厚度的波動可能在成型框架時導致樹脂洩漏。上金屬模具和下金屬模具具有用於夾持基板的間隙。如果基板的厚度小於標稱尺寸,則在基板和金屬模具的夾持部之間將出現不必要的間隙,這在成型框架時可能導致樹脂洩漏。當樹脂由於樹脂洩漏而向基板中心侵入時,使組件和端子黏附到基板內的可能性將變高。同時,當基板的厚度大於標稱尺寸時,基板將因為金屬模具的夾持部咬入基板中而受到損壞。
本發明提供一種感測器封裝,其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成型到安裝基板構造而成,並且其防止了黏附到組件和端子並且減小對安裝基板的損壞。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態樣提供了一種感測器封裝,其包括:影像感測器;安裝基板,其安裝有影像感測器;框架,其以包圍影像感測器的方式設置於安裝基板;以及蓋,其以覆蓋影像感測器的方式安裝於框架。安裝基板包括:端子,其與影像感測器電連接;以及槽,其在設置有框架的區域和端子之間以預定深度設置。 因此,本發明的第二態樣提供了一種安裝有影像感測器的安裝基板,安裝基板包括:端子,其與影像感測器電連接;以及槽,其以預定深度設置在端子與框架被設置成圍繞影像感測器的區域之間。 因此,本發明的第三態樣提供了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製造方法包括:對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從端子延伸到安裝基板外部的導電部以及形成在端子外部並連接導電部和端子的連接部進行電解電鍍處理;藉由去除連接部在安裝基板中形成槽;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形成槽的安裝基板的同時,在安裝基板上於槽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樹脂形成框架。 因此,本發明的第四態樣提供了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製造方法包括:對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從端子延伸到安裝基板外的導電部以及形成在端子外並連接導電部和端子的連接部進行電解電鍍處理;藉由蝕刻去除導電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安裝基板上形成槽以使端子和連接部絕緣;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安裝基板的同時,在安裝基板上於連接部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厭氧熱固性樹脂形成框架,在安裝基板中端子和連接部絕緣。 因此,本發明的第五態樣提供了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製造方法包括:在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外部形成槽;在槽中安裝晶片;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槽中安裝有晶片的安裝基板的同時,在安裝基板上於槽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樹脂形成框架。 根據本發明,在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成型到安裝基板構造而成的感測器封裝中,防止了對組件和端子的黏附,並且減少了對安裝基板的損壞。 從以下參照圖式對示例性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將變得明顯。
以下,將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首先說明應用了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攝像設備。 圖1是示出應用了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攝像設備的示意性構造的圖。具體地,圖1所示的攝像設備是數位單鏡頭反光相機。攝像設備主要包括鏡頭單元10和相機主體20。 鏡頭單元10具有透鏡組11、透鏡驅動單元12、透鏡控制電路13和鏡頭安裝座接點14。透鏡組11包括用於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改變焦距的變焦透鏡和用於調變對被攝體的變焦的變焦透鏡。透鏡驅動單元12具有沿光軸方向移動變焦透鏡以改變被攝體像的光學放大倍率的致動器。此外,透鏡驅動單元12具有沿光軸方向移動變焦透鏡以調變對被攝體的變焦的致動器。儘管這些致動器例如是步進馬達或振動致動器,但也可以採用其它機構。 透鏡控制電路13藉由向透鏡驅動單元12提供指定變焦透鏡和變焦透鏡的移動量和移動速度的驅動訊號來控制透鏡驅動單元12的操作。當鏡頭單元10連接到相機主體20時,鏡頭安裝座接點14與設置在相機主體20中的相機安裝座接點(未示出)連接。這使得下面提到的設置在相機主體20中的CPU 21和透鏡控制電路13之間能夠通信。 相機主體20具有CPU 21、鏡單元22、鏡驅動器23、取景器單元24、快門單元25、快門驅動電路26、感測器封裝100、影像處理器27、外部記憶體28、顯示單元29和電源80。應注意的是,外部記憶體28和電源80可拆卸地安裝於相機主體20。 CPU 21是藉由完全控制鏡頭單元10和相機主體20的各個部分的操作來實現攝像設備的各種功能的處理器。鏡單元22具有主鏡22a和副鏡22b,並且藉由改變主鏡22a和副鏡22b的角位置來改變藉由鏡頭單元10的拍攝光束(入射光束)的方向。鏡驅動器23包括馬達、齒輪組等(未示出),並且回應於從CPU 21接收的訊號來驅動主鏡22a和副鏡22b。 取景器單元24具有五角稜鏡24a和測光感測器(未示出),五角稜鏡24a反射由主鏡22a反射的拍攝光束以轉換為正立的正常像,測光感測器檢測被攝體的亮度。快門單元25例如是機械焦點平面快門,並且設置有使前葉片組和後葉片組(未示出)運行的機構。快門驅動電路26回應於來自CPU 21的控制訊號來控制快門單元25的操作。當使用者藉由取景器單元24觀察被攝體像時,快門單元25被控制為阻擋朝向感測器封裝100的拍攝光束。在拍攝影像時,快門單元25被控制為回應於釋放訊號獲得期望的曝光時間。 感測器封裝100具有接收通過透鏡組11的入射光的影像感測器300(參照圖2)。稍後將說明感測器封裝100的細節。 影像感測器300例如是CMOS感測器,並且具有拍攝被攝體的攝像像素和檢測被攝體像的相位差的相位差檢測像素(用於成像面相位差方法的自動變焦)。CPU 21基於從相位差檢測像素輸出的像素訊號獲得的分割區域中的被攝體像的相位差(瞳孔分割影像之間的距離)來計算散焦量。然後,CPU 21藉由鏡頭安裝座接點14將計算出的散焦量發送到透鏡控制電路13。透鏡驅動單元12根據來自透鏡控制電路13的控制訊號驅動透鏡組11的變焦透鏡。 此外,藉由光電轉換將形成在影像感測器300的攝像像素上的被攝體像(光學影像)轉換成攝像訊號(類比訊號),並將攝像訊號發送到影像處理器27。影像處理器27將從影像感測器300發送的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然後藉由應用諸如色彩校正處理、解馬賽克處理、色調校正(伽馬校正)處理和YC分離處理等的影像處理來生成影像資料到數位訊號。 外部記憶體28是能夠從相機主體20拆卸並且能夠安裝於相機主體20的諸如SD記憶卡或小型快閃記憶體等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由影像處理器27產生的影像資料藉由預定壓縮技術(諸如JPEG系統)被壓縮。壓縮的影像資料保存在外部記憶體28中。顯示單元29包括TFT液晶面板並且是可打開和可旋轉的。顯示單元29能夠顯示被影像處理器27轉換的影像資料的影像,並且能夠顯示從外部記憶體28讀取並被拉伸的影像資料的影像。此外,在動態影像拍攝期間,影像處理器27將在影像感測器300上形成的被攝體像轉換為預定幀率的動態影像。顯示單元29顯示動態影像。電源80是能夠從相機主體20拆卸的次要電池、家用AC適配器等,電源80向攝像設備的各個部分供電。 接下來,將詳細說明涉及第一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100。圖2A是示出從正面側觀察的感測器封裝100的立體圖。圖2B是示出從背面側觀察的感測器封裝100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感測器封裝100的分解立體圖。 感測器封裝100設置有印刷電路板200、影像感測器300、框架400和蓋500。應當注意,定義了相互垂直相交的X軸線、Y軸線和Z軸線,以便在圖2A、圖2B和圖3所示的圖式中示出各個部分的相關性。Z軸線以直角與影像感測器300的影像平面相交。Y軸線平行於影像感測器300的短邊。X軸線平行於影像感測器300的長邊。在圖4A的圖式中類似地示出了該座標。 感測器封裝100是中空封裝,其藉由將影像感測器300晶片接合(die bonding)到印刷電路板200構造而成,並且框架400的開口(正面側)在安裝框架400之後被蓋500密封,以便包圍影像感測器300。印刷電路板200是安裝影像感測器300的安裝基板的示例。安裝基板不限於此。 印刷電路板200是積層基板,其藉由在晶圓形式中堆疊像玻璃布那樣的絕緣體和銅圖案並藉由用利用雷射光束加工形成層間連接通孔而形成。阻焊層藉由噴塗或掩模印刷形成在印刷電路板200的最上層(正面)和最下層(背面)的銅圖案上,用於絕緣。在印刷電路板200的正面和背面的用於安裝組件或施加佈線接合處理的端子上不形成阻焊層。對端子進行電解鍍金處理以保持連接可靠性。應當注意,在非電解鍍金處理中,金鍍層的厚度通常為0.1微米至0.3微米。在電解鍍金處理中,能夠將厚度設置為幾微米。因此,電解鍍金處理適合於施加到焊接金線的佈線接合處理用端子的鍍金處理。 安裝影像感測器300的晶片接合區域201和安裝框架400的框架區域202建立在印刷電路板200上。藉由佈線接合連接影像感測器300的佈線接合端子203設置在比晶片接合區域201靠外並且比框架區域202靠內的區域中。 影像感測器300是固態攝像器件,其中為每一個單位單元(unit cell)都配置了光接收元件和放大器,並且藉由讀取被光電轉換了的電訊號來輸出影像訊號。影像感測器300固定於利用模具黏接設備塗布到印刷電路板200的模具接合區域201的漿狀銀黏合劑。對應於拍攝時的視場角的有效影像感測區域301建立在影像感測器300的中心部中。用於與印刷電路板200的佈線接合端子203連接的佈線接合端子302設置在影像感測器300的外周。藉由佈線接合處理,印刷電路板200的佈線接合端子203分別藉由直徑為幾十微米的金線與影像感測器300的佈線接合端子302連接,並且將它們電連接。 框架400藉由後面提到的嵌入成型利用熱固性樹脂(以下稱為「樹脂」)模壓到印刷電路板200的框架區域202。框架400在X方向或Y方向上的厚度比影像感測器300的厚度大。利用黏合劑將蓋500固定到框架400的正面側,從而密封感測器封裝100。 框架400還覆蓋印刷電路板200的側表面204。通常藉由刳刨切割(router cutting)或劃切(dicing)將印刷有許多基板的大基板劃分為各個基板來製造印刷電路板200。當從印刷電路板200的側表面產生的諸如玻璃布或銅圖案等的灰塵在分割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時,佈線接合的強度將變得不足。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印刷電路板200的側表面204被框架400覆蓋,所以防止了來自側表面204的灰塵排放。蓋500由玻璃或晶體製成,並起到密封感測器封裝100的作用和藉由使用雙折射來減少摩爾紋(moire)和像差(aberration)的作用。 組件安裝區域205設置在與安裝影像感測器300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中。諸如用於雜訊抑制的旁路電容器、用於向影像感測器300供電的調變器以及用於與外部連接的連接器的用於輸出影像訊號的各種組件208藉由回流焊安裝(reflow mounting)被焊接到組件安裝區域205。 圖4A和圖4B是示出設置在印刷電路板200及其附近(以下稱為“佈線接合端子部”)的佈線接合端子203的放大圖。圖4A示出了後述回蝕處理前的狀態,圖4B示出了回蝕處理後的狀態。如圖4A和圖4B所示,佈線接合端子部具有平行於X軸線的部分和平行於Y軸線的部分。這些部分的構造是相同的。 在圖4A中,對佈線接合端子203進行電解鍍金處理,以便如上所述改善與金線的連接可靠性。為了進行電解鍍金處理,必須使電鍍條(導電部分)206從佈線接合端子203延伸到基板的外部(從側表面204向外),並且在供應電流的同時形成鍍金膜。當將傳輸影像訊號、電源訊號、GND訊號等的許多佈線接合端子203配置於印刷電路板200時,如果將電鍍條206從所有佈線接合端子203中取出到基板的外部,則會出現以下缺點。 缺點之一是對訊號特性的影響,因為電鍍條206被從佈線接合端子203中取出並保留在印刷電路板200中成為短截線(stub)。特別地,由於影像訊號處理諸如LVDS和SLVS等的高速訊號,因此該影響將顯著降低訊號特性。此外,另一缺點是降低印刷電路板200的GND特性。這是因為最初形成在印刷電路板200周圍的框架區域202中以保持印刷電路板200的GND特性的GND實心圖案將被分割,以便將電鍍條206取出到基板的外部。 因此,感測器封裝100被構造成在印刷電路板200的初始製造狀態下,將電鍍條206與各個佈線接合端子203連接。然後,進行藉由蝕刻最終去除電鍍條的回蝕處理。 更詳細地,如圖4A所示,在印刷電路板200的製造過程中,將電鍍條206連接在回蝕區域207中,並且設置了電鍍條連接部206a。在不對回蝕區域207施加防焊劑的情況下銅圖案露出。此外,在基板的外部從電鍍條連接部206a設置電鍍條206b。當在從基板的外部向電鍍條206供應電流的同時在圖4A的狀態下進行電解鍍金處理時,在佈線接合端子203上形成了鍍金膜。 當在圖4A所示的狀態下對佈線接合端子203進行電解鍍金處理後對回蝕區域207進行蝕刻時,如圖4B所示地去除銅圖案。在回蝕區域207中形成深度等於阻焊劑的厚度與外層的銅圖案的厚度之和的槽209(圖7)。在圖4B的狀態下,對佈線接合端子203進行電解鍍金處理,並且朝向基板的外側延伸的電鍍條的數量少。由此,克服了上述缺點。即,由於電鍍條不會成為降低訊號特性的短截線並且GND特性不會降低,因此能夠形成適合於佈線接合處理的佈線接合端子203。 以下,將說明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400成型到印刷電路板200的框架區域202中的過程。圖5是在將金屬模具600(圖2A中未示出)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以便成型框架400的狀態下,沿著圖2A所示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 金屬模具600包括在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方向上夾持印刷電路板200的上金屬模具601和下金屬模具602。上金屬模具601與印刷電路板200的晶片接合區域201的接觸導致施加於銅圖案的阻焊劑的絕緣故障。此外,如果上金屬模具601接觸佈線接合端子203,則在佈線接合端子203上將發生裂紋,並且塵粒將被轉移。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佈線接合端子203上方設置空間605。同時,藉由使框架400的內壁401靠近佈線接合端子203從而使框架400小型化,這使得感測器封裝100小型化。作為這些情況的結果,上金屬模具601具有在狹窄的夾持區域603中將印刷電路板200的佈線接合端子203的外側保持為框架形狀的保持部。為了避免干涉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的組件208,在下金屬模具602中建立支撐印刷電路板200的空間606。 由於藉由層壓絕緣層和銅圖案層來製造印刷電路板200,所以由於層的厚度變化,完成的基板的厚度公差變為±幾十微米至幾百微米。當層疊的層數增加時,厚度公差增大,這導致了下文中參照圖6A至圖6C說明的問題。 圖6A至圖6C是說明當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400成型到印刷電路板200時由於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公差而出現的問題的圖。圖6A至圖6C示出了圖5所示的區域B的構造。 圖6A示出了在完成的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等於設計值的情況下印刷電路板200與金屬模具600之間的關係。在該情況下,由於在上金屬模具601夾持印刷電路板200的夾持區域603中的間隙變為零(0),因此藉由從外部進行樹脂的注射成型來適當地成型框架400。 圖6B示出了在完成的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比設計值大(厚)的情況下,印刷電路板200與金屬模具600之間的關係。在該情況下,上金屬模具601的夾持區域603沉入到印刷電路板200中(伸入(inroad)),這嚴重損害了印刷電路板200。具體而言,印刷電路板200的阻焊層可能會損壞銅圖案或銅圖案可能被切割。結果,可能損壞印刷電路板200。即使未被破壞,由於阻焊層的損壞而產生的灰塵也可能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這在佈線接合處理中產生了問題。 圖6C示出了在印刷電路板200不具有回蝕區域207並且完成的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比設計值小(薄)的情況下的印刷電路板200與金屬模具600之間的關係。在該情況下,在上金屬模具601的夾持區域603和印刷電路板200之間產生幾微米或幾十微米的間隙604。當從外部將樹脂注入到金屬模具600的腔中以便成型框架400時,樹脂通過間隙604向夾持區域603內的印刷電路板200洩漏。由於框架400的內壁401靠近佈線接合端子203,因此當洩漏的樹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時,在佈線接合處理中出現了問題並且降低了產率。 能夠考慮諸如依據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在上金屬模具601和下金屬模具602之間設置間隔件的方法,以便避免在圖6B和圖6C的情況下發生的各種問題。然而,如果一個一個地測量各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並且根據測量結果來調整金屬模具600,則將降低生產率並且將增加製造成本。本實施例藉由具有以下參照圖7說明的構造解決了這些問題。 圖7是示出涉及本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200的構造的圖,並且是圖5中的區域B的放大圖。應當注意,在圖7中省略了示出構件的截面的剖面線,以便顯示各部分的尺寸。 如參照圖4A說明的,在印刷電路板200的佈線接合端子203的外側設置回蝕區域207。當完成的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比設計值小時,與圖6C的情況相同,樹脂通過印刷電路板200和上金屬模具601之間的間隙604洩漏。 然而,由於在間隙604和佈線接合端子203之間設置有回蝕區域207,所以洩漏的樹脂聚集(accumulate)在設置於回蝕區域207的槽209中。槽209的深度T2等於阻焊劑的厚度和外層的銅圖案的厚度之和,並且是幾十微米到幾百微米。深度T2比幾微米至幾十微米的間隙604的高度T1大。此外,槽209的寬度W2被設計成使得由槽209的高度T2和寬度W2的乘積獲得的槽209的截面積將比在由間隙604的高度T1和寬度W1的乘積獲得的相同截面中的間隙604的截面積大。這防止了洩漏的樹脂到達槽209上方的佈線接合端子203。 如上所述,構成涉及第一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100的印刷電路板200設置有藉由在佈線接合端子203與框架400之間回蝕而形成的槽209。這防止了即使在金屬模具600和印刷電路板200之間出現間隙604的情況下,當將框架400成型到佈線接合端子203時洩漏的樹脂的黏附。此外,即使調整金屬模具600使得考慮到印刷電路板200的厚度的製造變化將總是出現間隙604,藉由嵌入成型也穩定地成型了框架400,這避免了增加製造成本。 下面,將說明涉及第二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圖8A和圖8B是示出設置於構成涉及第二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200A中的佈線接合端子的放大圖。應當注意,藉由使用相同的名稱和相同的圖式標記來說明印刷電路板200A的與印刷電路板200的構件共用的構件。圖8A示出了回蝕處理之前的印刷電路板200A的狀態,並且圖8B示出了回蝕處理之後的印刷電路板200A的狀態。 在回蝕處理之前的狀態下,從佈線接合端子203拉出的電鍍條206與電鍍條連接部206a在抗蝕劑開口區域210中合併,並且一個電鍍條206b被從合併部分引出到基板外部。藉由在該狀態下進行電解鍍金處理,對各佈線接合端子203實施鍍金處理。 在那之後,進行根據第一實施例中的說明的回蝕處理。在第一實施例中,對印刷電路板200的電鍍條連接部206a進行回蝕處理以去除圖案。相對於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對印刷電路板200A的電鍍條206與電鍍條連接部206a之間的回蝕區域211進行回蝕處理。由於在回蝕區域211中去除了部分電鍍條206,所以電鍍條連接部206a與佈線接合端子203絕緣。因此,在回蝕處理之後,電鍍條連接部206a(導體部)殘留在印刷電路板200A上,並且如圖8B所示地向表面露出。 圖9是說明使用圖5所示的區域B中的構造將金屬模具600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A的狀態的截面圖。金屬模具600的上金屬模具601相對於印刷電路板200A具有間隙604。倒入金屬模具600的腔中以形成框架400的樹脂通過間隙604向印刷電路板200的內部洩漏。阻焊劑和圖8所示的抗蝕劑開口區域210中外層的銅圖案被部分地去除並形成幾十微米至幾百微米的槽209。 用於成型框架400的樹脂(熱固性樹脂)通常是厭氧樹脂。在金屬離子存在的情況下厭氧樹脂藉由攔截氧氣而結合(固化)。作為厭氧樹脂的示例的液態丙烯酸樹脂不會在空氣中固化,但是當與金屬接觸時會加速固化。 如圖8B所示,電鍍條連接部206a在印刷電路板200A中露出。因此,通過間隙604洩漏的樹脂首先進入槽209。由於電鍍條連接部206a在槽209中露出,因此樹脂與電鍍條連接部206a接觸從而加速了固化。這避免了樹脂侵入電鍍條連接部206a內的佈線接合端子203中。 如上所述,即使在金屬模具600和印刷電路板200之間出現間隙604,由於在第二實施例中槽209和電鍍條連接部206a在佈線接合端子203與框架400之間露出,所以洩漏的樹脂被槽209吸收並且藉由接觸電鍍條連接部206a加速固化。結果,由於在防止洩露的樹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的同時藉由嵌入成型將框架400穩定地成型到印刷電路板200A,防止了製造成本的增加。此外,由於印刷電路板200A的厚度變化的允許範圍擴大,使印刷電路板200A的製造產率增高,這降低了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成本。 下面,將說明涉及第三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圖10是示出設置於構成涉及第三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200B中的佈線接合端子部的放大圖。應當注意,藉由使用相同的名稱和相同的圖式標記來說明印刷電路板200B的與印刷電路板200和200A的構件相同的構件。 印刷電路板200B是在佈線接合端子部與虛線所示的框架400之間設置有通孔212的多層基板。藉由借助於鐳射或鑽頭在佈線層之間的絕緣層中形成孔並且藉由對孔的內壁進行電鍍處理來形成通孔212。通孔212被用於將外層或內層的訊號引導到印刷電路板200B中的其它層。應當注意,佈線接合端子203藉由佈線(未示出)分別連接至通孔212,並且變為相同電位。然而,這些不一定必須是相同電位。使用連接至通孔212的佈線對佈線接合端子203進行電解鍍金處理。 圖11是示出沿著圖10的線B-B截取的金屬模具600被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B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1所示的截面對應於圖5所示的區域B。在圖11中省略了示出構件的截面的剖面線以便揭示各組件的尺寸。此外,藉由使用相同的名稱和相同的圖式標記來說明圖11中所示的與圖6A至圖7所示的構件相同的構件,以簡化說明。 金屬模具600的上金屬模具601相對於印刷電路板200B具有間隙604。注入到金屬模具600的腔中以形成框架400的樹脂通過間隙607向印刷電路板200B內洩漏。間隙607的高度T3等於幾十微米。與此相對,通孔212的深度T4等於外層的銅圖案的厚度與絕緣層的厚度之和,並且為幾十微米至幾百微米。深度T3比深度T4小(T3<T4)。因此,通過間隙607洩漏的樹脂聚集在通孔212中。以這種方式,當將通孔212設置用於預定的佈線接合端子203時,能夠避免在框架400的成型過程中通過間隙607洩漏的樹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 順便提及,由於佈線接合端子203以幾百至幾千個點設置於印刷電路板200B,所以如果為所有佈線接合端子203設置通孔212,則會出現以下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使用鐳射或鑽頭為所有佈線接合端子203設置孔212,則將增加印刷電路板200B的製造週期時間。這增加了製造成本。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在佈線接合端子203附近設置許多通孔212,則將降低印刷電路板200B的強度。特別地,本實施例中的感測器封裝100的製造過程包括用於從外部向印刷電路板200B施加壓力和熱量的過程(諸如框架400的成型)、影像感測器300的安裝(黏貼)以及佈線接合。因此,印刷電路板200B的強度降低會導致致命的缺陷,諸如框架400的成型不良和佈線接合剝落。 印刷電路板200B設置有解決上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的構造。將參照圖12說明該構造。圖12是示出沿著圖10的線C-C截取的將金屬模具600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B的狀態的截面圖。 金屬模具600的上金屬模具601在如下區域中相對於印刷電路板200B具有間隙608:該區域中未形成用於佈線接合端子203的通孔212。然後,間隙608的高度T5比圖11所示的間隙607的高度T3小(T5<T3)。由於注入到金屬模具600的腔中的熔融樹脂具有一定的黏度,因此當在印刷電路板200和上金屬模具601之間形成具有不同高度的間隙時,樹脂優先通過較大的間隙洩漏。也就是,樹脂優先通過間隙607而不是間隙608洩漏。 如上所述,由於在間隙607和佈線接合端子203之間設置有通孔212,所以向印刷電路板200B內洩漏的樹脂聚集在通孔212中而被堵塞,這防止了樹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少量樹脂藉由間隙608向印刷電路板200B內洩漏。然而,當適當地設置諸如間隙608和607的相對高度、通孔212的深度以及從佈線接合端子203到間隙608和607的距離等的參數時,防止了通過間隙608向印刷電路板200B內洩漏的樹脂到達佈線接合端子203。 下面,將說明涉及第四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圖13是以與圖7相同的方式示出將金屬模具600安裝到構成涉及第四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200C的狀態的圖。應該注意的是,圖13以與圖7相同的方式示出了與圖5中的區域B相對應的區域,並且省略了示出構件的截面的剖面線,以便揭示各組件的尺寸。此外,在以下說明中,通過使用相同的名稱和相同的圖式標記來說明印刷電路板200C的與印刷電路板200、200A和200B的構件相同的構件。 金屬模具600的上金屬模具601相對於印刷電路板200C具有間隙607。倒入金屬模具600的腔中以形成框架400的熱固性樹脂通過間隙607向印刷電路板200C內洩漏。在間隙607和佈線接合端子203之間設置有槽213,用於安裝到基板的內層。晶片214安裝於槽213中。 晶片214是諸如電阻器或電容器等的電氣組件或電子組件,並且藉由使用安裝技術安裝在槽213中。該安裝技術是一種形成空間的技術,在該空間中能夠將期望的安裝組件安裝在安裝基板的內層中,並將該組件安裝在該空間中。藉由使用安裝技術將組件安裝到基板的內層的基板(以下稱為「內層安裝基板」)能夠使包括該組件的基板的厚度變薄。這使得感測器封裝100能夠小型化。此外,組件安裝於基板表面的表面安裝基板需要將訊號線從基板內引出到基板表面,以便將基板中的訊號引導到基板表面上的組件。相對於此,由於內層安裝基板使得能夠在基板內部進行佈線(連接),並且不需要從基板內向基板表面引出訊號線,因此,藉由縮短佈線長度來改善訊號品質。 藉由在製造基板之後利用鑽孔形成槽的方法或者藉由層壓具有與組件的形狀相對應的缺口的絕緣層和導體層的方法來形成基板內層中的空間。可以藉由對具有缺口的絕緣層和導體層進行鑽孔或層壓來形成印刷電路板200C的基板表面上的槽。 圖13示出了與第三實施例一樣將上金屬模具601和下金屬模具602安裝於印刷電路板200C的狀態。金屬模具600的上金屬模具601相對於印刷電路板200C具有間隙607。倒入金屬模具600的腔中以形成框架400的熱固性樹脂通過間隙607向印刷電路板200C內洩漏。 在印刷電路板200C中,晶片214的高度T7比槽213的深度T6小(T7<T6)。通過間隙607洩漏的樹脂進入到槽213中。此外,通過間隙607洩漏的樹脂的一部分可以流到晶片214上。晶片214具有用於安裝至印刷電路板200C的金屬端子214a。 如上所述,用於框架400的熱固性樹脂是厭氧樹脂,其固化在接觸金屬時被加速。因此,進入槽213中的樹脂接觸金屬端子部214a,並且使固化加速。這防止了洩漏的樹脂到達佈線接合端子203。 應當注意,在本實施例中,晶片214的高度T7比槽213的深度T6小。由此,充分地利用了藉由安裝技術獲得的基板厚度變薄的效果。同時,在使基板厚度變薄的必要性低的情況下,晶片214的高度T7可以比槽213的深度T6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間隙607洩漏的樹脂也流入到槽213中並且被晶片214阻塞,並且藉由接觸金屬端子214a使固化加速。獲得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應當注意,與第三實施例一樣,佈線接合端子203以幾百到幾千個點設置於印刷電路板200B。因此,如果為各佈線接合端子203設置槽213並且在各槽213中均安裝晶片214,則將增加印刷電路板200C的製造週期並且將降低強度。因此,以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樹脂優先洩漏的位置,該第三實施例在金屬模具600和印刷電路板200B之間形成了具有不同高度的間隙607和608。藉由在優先洩漏樹脂的位置形成槽213並藉由將晶片214安裝到槽213吸收了洩漏的樹脂。這減少(定位)了槽213和晶片214的設置位置,避免了增加製造週期時間以及降低強度。 儘管已經基於適當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這些特定實施例,並且包括不背離本發明範圍的各種構造。此外,上述實施例示出了本發明的示例,並且可以適當地組合實施例。 例如,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不僅適用於數位單鏡頭反光相機,而且適用於諸如無反光鏡單鏡頭反光相機和緊湊型(compact)相機等的其它攝像設備,並且適用於配備了攝像功能的各種電子裝置。此外,本發明的感測器封裝可以包括作為印刷電路板200的特徵構造的槽209和作為印刷電路板200A的特徵構造的電鍍條連接部206a。這更加確定地防止在框架400的嵌入成型期間洩漏的樹脂黏附到佈線接合端子203。 其它實施例 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應當符合最寬泛的解釋,以包含所有的這些變體、等同結構和功能。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9月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案No. 2019-159620、2020年6月15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案No. 2020-103090以及2020年7月16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案No. 2020-122340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
10:鏡頭單元 11:透鏡組 12:透鏡驅動單元 13:透鏡控制電路 14:鏡頭安裝座接點 20:相機主體 21:CPU 22:鏡單元 22a:主鏡 22b:副鏡 23:鏡驅動器 24:取景器單元 24a:五角稜鏡 25:快門單元 26:快門驅動電路 27:影像處理器 28:外部記憶體 29:顯示單元 80:電源 100:感測器封裝 200:印刷電路板 200A:印刷電路板 200B:印刷電路板 201:晶片接合區域 202:框架區域 203:佈線接合端子 204:側表面 205:組件安裝區域 206:電鍍條 206a:電鍍條連接部 206b:電鍍條 207:回蝕區域 208:組件 209:槽 210:抗蝕劑開口區域 211:回蝕區域 212:通孔 213:槽 214:晶片 214a:金屬端子 300:影像感測器 301:有效影像感測區域 302:佈線接合端子 400:框架 401:內壁 500:蓋 600:金屬模具 601:上金屬模具 602:下金屬模具 603:夾持區域 604:間隙 605:空間 606:空間 607:間隙 608:間隙 B:區域 T1:高度 T2:高度 T3:高度 T4:高度 T5:高度 T6:高度 T7:高度 W1:寬度 W2:寬度 A-A:線 B-B:線 C-C:線 X:軸線 Y:軸線 Z:軸線
[圖1]是說明應用了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攝像設備的示意性構造的圖。 [圖2A和圖2B]是示出涉及第一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圖2A的感測器封裝的分解立體圖。 [圖4A和圖4B]是示出設置在構成圖2A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中的佈線接合端子部的放大圖。 [圖5]是示出沿著圖2A的線A-A截取的將金屬模具安裝於圖4B的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6A、圖6B和圖6C]是說明由於使用圖5所示的區域B中的構造的印刷電路板的厚度公差所導致的問題的圖。 [圖7]是圖5所示的區域B的放大圖。 [圖8A和圖8B]是示出設置在構成涉及第二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中的佈線接合端子部的放大圖。 [圖9]是說明使用圖5所示的區域B中的構造將金屬模具安裝於圖7的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10]是示出設置在構成涉及第三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中的佈線接合端子部的放大圖。 [圖11]是示出沿著圖10的線B-B截取的將金屬模具安裝於圖10的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12]是示出沿著圖10的線C-C截取的將金屬模具安裝於圖10的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13]是以與圖7相同的方式示出將金屬模具安裝於構成涉及第四實施例的感測器封裝的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圖。
200:印刷電路板
203:佈線接合端子
207:回蝕區域
209:槽
400:框架
401:內壁
601:上金屬模具
603:夾持區域
604:間隙
605:空間
B:區域
T1:高度
T2:高度
W1:寬度
W2: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感測器封裝,其包括:影像感測器;安裝基板,其安裝有所述影像感測器;框架,其以包圍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方式設置於所述安裝基板;以及蓋,其以覆蓋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方式安裝於所述框架,其中,所述安裝基板包括:端子,其與所述影像感測器電連接;以及槽,其在設置有所述框架的區域和所述端子之間以預定深度設置;其中,所述框架係由樹脂製成,而所述槽係為供所述樹脂流入之凹陷。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器封裝,其中,所述框架由熱固性厭氧樹脂製成。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感測器封裝,其中,在所述端子的表面上形成有鍍金層。
  4.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感測器封裝,其中,所述槽中安裝有晶片。
  5. 一種安裝有影像感測器的安裝基板,所述安裝基板包括:端子,其與所述影像感測器電連接;以及槽,其以預定深度設置在所述端子與框架被設置成圍 繞所述影像感測器的區域之間;其中,所述框架係由樹脂製成,而所述槽係為供所述樹脂流入之凹陷。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安裝基板,其中,所述槽中安裝有晶片。
  7. 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包括:對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從所述端子延伸到所述安裝基板外部的導電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端子外部並連接所述導電部和所述端子的連接部進行電解電鍍處理;藉由去除所述連接部在所述安裝基板中形成槽;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形成所述槽的所述安裝基板的同時,在所述安裝基板上於所述槽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樹脂形成框架。
  8. 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包括:對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從所述端子延伸到所述安裝基板外的導電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端子外並連接所述導電部和所述端子的連接部進行電解電鍍處理;藉由蝕刻去除所述導電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安裝基板上形成槽以使所述端子和所述連接部絕緣;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所述安裝基板的同時,在所述安裝基板上於所述連接部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厭氧熱固性樹脂形成框架,在所述安裝基板中所述端子和所述連接部絕 緣。
  9. 一種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包括:在設置在安裝基板中的端子外部形成槽;在所述槽中安裝晶片;以及在利用金屬模具夾持所述槽中安裝有晶片的所述安裝基板的同時,在所述安裝基板上於所述槽外藉由嵌入成型而由樹脂形成框架。
  10. 根據請求項7、8和9中任一項所述的感測器封裝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金屬模具具有保持所述安裝基板的保持部,以及其中,在所述保持部處的所述金屬模具與所述安裝基板之間形成的間隙的截面積比在相同截面中的所述槽的截面積小。
TW109129689A 2019-09-02 2020-08-31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TWI817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9620 2019-09-02
JP2019159620 2019-09-02
JP2020103090 2020-06-15
JP2020-103090 2020-06-15
JP2020122340A JP7490481B2 (ja) 2019-09-02 2020-07-16 センサ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2020-122340 2020-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1881A TW202111881A (zh) 2021-03-16
TWI817037B true TWI817037B (zh) 2023-10-01

Family

ID=7229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689A TWI817037B (zh) 2019-09-02 2020-08-31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8293B2 (zh)
EP (1) EP3787026B1 (zh)
KR (1) KR102625665B1 (zh)
CN (1) CN112447783A (zh)
BR (1) BR102020017429A2 (zh)
TW (1) TWI8170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7510B (zh) * 2021-05-06 2022-07-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多源参数传感器、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80558A1 (en) * 2014-08-26 2017-09-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module
US20190267416A1 (en) * 2016-10-27 2019-08-29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mounting base,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6400B2 (ja) * 2005-07-21 2011-05-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光学デバイス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59161A1 (de) * 2005-12-12 2007-06-21 Robert Bosch Gmbh Optisches Modul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optischen Moduls
WO2008078746A1 (ja) * 2006-12-26 2008-07-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半導体素子の実装構造体及び半導体素子の実装方法
JP5025399B2 (ja) 2007-09-27 2012-09-12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57172B4 (de) * 2007-11-26 2009-07-02 Silicon Micro Sensors Gmbh Stereokamera zur Umgebungserfassung
JPWO2009150820A1 (ja) * 2008-06-11 2011-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10721A1 (ja) * 2008-07-25 2010-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封止パッケージ、プリント回路基板、電子機器及び封止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KR101711007B1 (ko) * 2010-04-29 201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패키지를 갖는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KR101123159B1 (ko) * 2010-07-06 2012-03-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384157B1 (ko) 2015-03-04 2022-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746998B2 (en) * 2015-07-22 2020-08-18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50071B2 (en) 2016-03-12 2020-08-18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lens array arrangement,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6210795U (zh) * 2016-08-12 2017-05-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2018125393A (ja) * 2017-01-31 2018-08-0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80558A1 (en) * 2014-08-26 2017-09-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module
US20190267416A1 (en) * 2016-10-27 2019-08-29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mounting base,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8293B2 (en) 2023-10-03
BR102020017429A2 (pt) 2021-08-17
EP3787026B1 (en) 2024-07-31
US20210067664A1 (en) 2021-03-04
KR20210027140A (ko) 2021-03-10
CN112447783A (zh) 2021-03-05
TW202111881A (zh) 2021-03-16
KR102625665B1 (ko) 2024-01-16
EP3787026A1 (en)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3636B2 (en) Pin referenced image sensor to reduce tilt in a camera module
US7515817B2 (en) Camera module
JP2017216464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5101711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88510A (ja) ガラスキャップモールディング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230188822A1 (en) Electronic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imaging sensor module, imag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939561B2 (ja) 撮像素子パッケージ、撮像装置及び撮像素子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TWI817037B (zh) 安裝有影像感測器之安裝基板、感測器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JP551535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モジュール
CN113568127A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KR100885504B1 (ko) 카메라 모듈용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JP2010034668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7490481B2 (ja) センサ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2007059581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0862697B1 (ko) 카메라 모듈용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CN211090187U (zh) 模塑线路板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JP2014132690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モジュール
JP4375939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913426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0658149B1 (ko) 이미지센서 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패키지
US1160648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83481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23165442A1 (zh) 感光组件及其电导通方法和制备方法、摄像模组
JP6777118B2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251605A (ja) 固体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