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735B -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 Google Patents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735B
TWI803735B TW109105171A TW109105171A TWI803735B TW I803735 B TWI803735 B TW I803735B TW 109105171 A TW109105171 A TW 109105171A TW 109105171 A TW109105171 A TW 109105171A TW I803735 B TWI803735 B TW I8037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olypropylene
fiber
fibers
texti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562A (zh
Inventor
西山豊一
山內洋
水橋秀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和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和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和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7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紡織線,該紡織線係含有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之紡織線,上述紡織線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上述紡織線之撚係數為2.4~6.0,且撚角為21.5°以上。上述紡織線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於環錠式精紡中,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draft zone)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並進行撚線。藉此,可提供一種可獲得吸水速乾性較高且抗起毛球性得以提高之布帛的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Description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含有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之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自以往以來,作為具有吸水速乾性之紡織線,揭示有一種併用具有吸水性之纖維與具有撥水性之纖維之紡織線。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多層構造絲線,其於內層部配置有主要吸收水之纖維,且於外層部配置有主要顯示出撥水性之纖維。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紡織線,其係由顯示出撥水性之纖維束A及顯示出吸水性之纖維束B構成者,且呈現具有大於纖維束B之撚角之纖維束A纏繞於纖維束B之構造。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混紡線,其含有非吸濕纖維及吸濕性纖維。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一種線,其由疏水性纖維及親水性纖維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4-0912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5-03323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昭63-4292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01-50562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4中,未對提高使用具有吸水速乾性之紡織線之布帛的抗起毛球性進行研究。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以往之問題,提供了一種可獲得吸水速乾性較高且抗起毛球性得以提高之布帛之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紡織線,其係含有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者,其特徵在於:上述紡織線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上述紡織線之撚係數為2.4~6.0,且撚角為21.5°以上。
本發明又關於一種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係上述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於環錠式精紡中,包括如下步驟: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之步驟;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draft zone)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之步驟;及進行撚線之步驟。
本發明又關於一種布帛,其含有上述紡織線。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獲得吸水速乾性較高且抗起毛球性得以提高之布帛之紡織線、及吸水速乾性較高且抗起毛球性得以提高之布帛。又,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可獲得吸水速乾性較高且抗起毛球性得以提高之布帛之紡織線。
本發明之發明人等針對維持布帛(該布帛使用併用具有吸水性之纖維與具有撥水性之纖維而成之紡織線)之較高之吸水速乾性,且提高抗起毛球性進行了潛心研究。其結果,發現藉由使紡織線含有規定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並且使紡織線之撚係數及撚角為規定範圍,從而使使用該紡織線之布帛具有較高之吸水速乾性及保溫性,並且提高抗起毛球性。
作為上述纖維素系纖維,例如可列舉:棉、麻、紙漿等天然纖維;黏液嫘縈、銅銨嫘縈、溶劑紡線纖維素纖維、多元腦纖維等再生纖維;乙酸酯等半合成纖維等。其中,就質感及耐久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棉。於棉之情形時,平均纖維長度較佳為25~45 mm,更佳為26~33 mm。又,平均纖度較佳為2.8~5.5纖維細度(micronaire)(1.1~2.2 dtex),更佳為3.5~4.9纖維細度(1.3~1.9 dtex)。
作為上述聚丙烯系纖維,並無特別限定,使用含有聚丙烯之纖維即可。上述聚丙烯可為丙烯之均聚物,亦可為丙烯之含量超過50莫耳%之含有丙烯及可與其共聚之成分的共聚物。作為可與丙烯共聚之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乙烯、丁烯、甲基戊烯等烯烴系單體。聚丙烯較佳為丙烯均聚物。上述聚丙烯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就紡線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丙烯較佳為熔體質量流率(MFR)為5~60 g/10 min,更佳為7~45 g/10 min,進而較佳為10~30 g/10 min。於本說明書中,聚丙烯之MFR係依據ISO1133,於230℃、2.16 kg荷重進行測定。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可藉由常規方法製造。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使用紡線頭對聚丙烯或含有聚丙烯之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紡線而製成未延伸線,對所獲得之未延伸線進行延伸,並賦予纖維處理劑(亦稱為油劑),利用捲縮機(crimper)賦予捲縮,並進行乾燥。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可為聚丙烯之單一成分纖維,亦可為聚丙烯彼此或聚丙烯與其他樹脂之複合纖維。於對聚丙烯系纖維進行著色之情形時,可將顏料混合於聚丙烯中,或與容易染上染料之成分混合而製成單一型之形狀,亦可與容易染上染料之成分複合而製成芯鞘型等形狀。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之纖維截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圓形或非圓形(所謂異形截面)之任一者。
上述纖維處理劑較佳為親水性油劑。藉由賦予親水性油劑,存在抑制靜電,且紡織步驟之生產性改善之傾向。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可含有親水性成分。通常情況下,不含親水性成分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水率未達0.15質量%,但藉由含有親水性成分,可獲得含水率為0.15質量%以上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此處,含水率係依據JIS L 1015(2010)而測得者。
上述親水性成分為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水溶性之親水性成分,例如可列舉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等,其中,較佳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作為酯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及蔗糖脂肪酸酯等,作為醚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聚氧乙烯(POE)烷基醚、聚氧乙烯(POE)烷基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等。其中,較佳為聚氧乙烯烷基醚或聚氧伸烷基衍生物(兩化合物例如均為花王公司製造、商品名為「Emulgen」)。
上述水溶性之親水性成分之分子量較佳為200~5000,更佳為300~3000。於單獨使用親水性之界面活性劑作為上述水溶性之親水性成分之情形時,親水性之界面活性劑之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下。
作為水分散性之親水性成分,例如可使用:高嶺土、膨潤石、蒙脫石、膨潤土等黏土礦物;發煙二氧化矽(fumed silica)、膠質氧化矽、矽膠等親水性二氧化矽;滑石、沸石等多層結構或非晶質無機粒子;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多糖類;甲殼素、聚葡萄胺糖等胺基系高分子多糖類等。高分子多糖類宜作為奈米纖維而添加。黏土礦物或奈米纖維等以固體形式添加,故而亦發揮作為保濕劑之效果。無機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儘可能細者,較佳為100 nm以下。再者,平均粒徑係利用相位偏移(phase drop)法粒徑測定裝置而測得者。
上述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對含有聚丙烯及含有親水性成分之母料樹脂組成物的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紡線。上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較佳為相對於聚丙烯100質量份而含有1~10質量份之母料樹脂組成物。
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含有作為可加熱熔融之基礎樹脂之聚丙烯及親水性成分。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1~10質量%之上述親水性成分,更佳為含有2~8質量%之上述親水性成分。作為基礎樹脂之聚丙烯可為與構成上述聚丙烯系纖維之聚丙烯相同者,亦可為不同者。
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較佳為進而含有相容劑。作為相容劑,例如,較佳為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等含有極性基(酸酐基)之乙烯系共聚物。含有極性基之乙烯系共聚物由於具有極性基,故而與親水性成分之親和性變高,又,由於相較於聚丙烯而言熔點較低,故而容易混練,從而較佳。相容劑之熔點(DSC法)較佳為70~110℃。更佳之熔點為80~105℃。
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可進一步含有MFR比上述基礎樹脂之聚丙烯高之高MFR聚丙烯,高MFR聚丙烯之MFR較佳為比上述基礎樹脂之MFR高10倍以上。例如,高MFR聚丙烯較佳為MFR為100~3000 g/10分鐘,更佳為500~2500 g/10分鐘。高MFR聚丙烯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一次加工步驟,對基礎樹脂之聚丙烯與親水性成分進行熔融混練,進行冷卻並碎片化;二次加工步驟,於上述經碎片化之樹脂組成物中熔融混練高MFR聚丙烯,進行冷卻並碎片化。再者,存在將「碎片(chip)」稱為「顆粒(pellet)」之情形。
於上述一次加工步驟中,首先,使用擠出機,將擠出部連續地連接於具備減壓線之混練室,向上述混練室內供給親水性成分(液狀)或視需要溶解或分散於水等溶劑中之親水性成分及基礎樹脂之聚丙烯,進行混合之同時自上述減壓線將溶劑於氣體狀態下去除,其次,自擠出部擠出樹脂組成物,藉此獲得樹脂組成物。若進而添加相容劑,則基礎樹脂與親水性成分有效率地混合,故而較佳。又,於上述二次加工步驟中,較佳為根據情況添加保濕劑作為親水性成分中之固體之親水性成分。
上述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除使用含有聚丙烯及含有親水性成分之母料樹脂組成物的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以外,可藉由常規方法製造。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使用紡線頭對含有聚丙烯及含有親水性成分之母料樹脂組成物的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紡線而製成未延伸線,對所獲得之未延伸線進行延伸,賦予纖維處理劑(油劑),利用捲縮機賦予捲縮,並進行乾燥。
具體而言,可如下所述地製作上述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未延伸線)。 (1)於基礎樹脂之聚丙烯:於親水性成分(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相容劑=100:2~8:2~8(質量份)之條件下進行一次加工(一次加工樹脂)。 (2)作為二次加工,進行一次加工樹脂:高MFR聚丙烯=100:5~15(質量份)之加工而製成母料樹脂組成物(二次加工樹脂)。 (3)對將1~10質量份左右之上述母料樹脂組成物(二次加工樹脂)混合於100質量份之聚丙烯中而獲得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紡線,獲得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
上述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可為聚丙烯之單一成分,或可為聚丙烯彼此或聚丙烯與其他樹脂之複合成分。於對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進行著色之情形時,可將顏料混合於聚丙烯中,或與容易染上染料之成分混合而製成單一型之形狀,亦可與容易染上染料之成分複合而製成芯鞘型等形狀。
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之纖維截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圓形或非圓形(所謂異形截面)之任一者。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之單絲纖維強度較佳為1.8~9.0 cN/dtex,更佳為2.0~8.0 cN/dtex,進而較佳為3.0~7.5 cN/dtex。若單絲纖維強度為1.8 cN/dtex以上,則即便受到加工纖維時之外力(例如紡織張力等),纖維亦不易斷。又,若單絲纖維強度為9.0 cN/dtex以下,則可獲得抗起毛球性更佳之纖維。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之伸長率較佳為5~70%,更佳為10~40%。若伸長率為5~70%,則可獲得柔軟之質感之纖維。
上述紡織線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可提高布帛之吸水速乾性及抗起毛球性。就進一步提高紡織線之撚角且進一步提高布帛之抗起毛球性之觀點而言,上述紡織線較佳為含有3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7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更佳為含有35~75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5~65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就抑制紡織步驟中之靜電之產生,及隨之混開棉步驟及梳棉步驟之生產性提高之觀點而言,上述紡織線較佳為含有5質量%以上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於僅使用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作為聚丙烯系纖維之情形時,可於上述混合率之範圍內使用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
於上述紡織線中,作為聚丙烯系纖維,可併用含水率未達0.15質量%之通常之聚丙烯系纖維及含水率為0.15質量%以上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於該情形時,於紡織線中,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相對於聚丙烯系纖維整體之比率例如可為5質量%以上,並無特別限定,就紡織步驟之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之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特佳為100質量%。
於上述紡織線中,較佳為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上述纖維素系纖維實質上被混棉。所謂實質上被混棉,不僅包含聚丙烯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均勻混合者,亦包含雖然存在聚丙烯系纖維或纖維素系纖維偏集存在之部位,但線整體具有規定含量者。
上述紡織線除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以外,亦可含有其他纖維。作為其他纖維,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聚丙烯系纖維以外之聚烯烴系纖維、丙烯酸系纖維、聚酯系纖維、聚醯胺系纖維、乙酸纖維、乙烯-乙烯醇纖維及胺酯(urethane)系纖維等。上述紡織線可根據用途及目的等而適宜地含有20質量%以下之其他纖維,亦可含有15質量%以下,亦可含有10質量%以下,亦可含有5質量%以下。就進一步提高吸水速乾性及抗起毛球性之觀點而言,上述紡織線特佳為實質上由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其他纖維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單絲纖維纖度可為0.1~100 dtex。於將上述紡織線用於衣物之情形時,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其他纖維之單絲纖維纖度較佳為0.4~5 dtex,更佳為0.5~3.5 dtex,進而較佳為0.6~2.5 dtex。
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其他纖維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纖維長度較佳為24~75 mm,更佳為28~65 mm,進而較佳為32~54 mm,特佳為34~48 mm。又,作為聚丙烯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之平均纖維長度,較佳為聚丙烯系纖維之平均纖維長度比纖維素系纖維之平均纖維長度長。存在容易獲得後述之線截面之構造,且抗起毛球性得到改善之傾向。
上述紡織線藉由使撚係數為2.4~6.0,改善布帛之抗起毛球性。就布帛之抗起毛球性及柔軟之質感之觀點而言,撚係數較佳為2.8~4.5,更佳為3.0~4.0。
上述紡織線之撚角為21.5°以上,較佳為22°以上,藉此可不依賴紡織線之絨毛數而提高布帛之抗起毛球性。就進一步提高布帛之抗起毛球性之觀點而言,撚角更佳為23°以上,進而較佳為24°以上,特佳為25°以上。再者,於上述紡織線中,撚角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提高編成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5°以下。於本說明書中,紡織線之撚角能夠以後述方式進行測定。
上述紡織線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進一步提高抗起毛球性之觀點而言,長度為3 mm以上之絨毛數較佳為200根/10 m以下,更佳為160根/10 m以下,進而較佳為80根/10 m以下。又,長度為5 mm以上之絨毛數較佳為40根/10 m以下,更佳為30根/10 m以下,進而較佳為10根/10 m以下。又,長度為10 mm以上之絨毛數較佳為1.5根/10 m以下,更佳為1根/10 m以下,進而較佳為0根/10 m。於本說明書中,紡織線之絨毛數能夠以後述方式進行測定。
上述紡織線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抗起毛球性及柔軟之質感之觀點而言,氣孔率較佳為40~80%,更佳為50~80%。於本說明書中,氣孔率意指線中空氣所占之比率,如下所述,根據利用電子顯微鏡所進行之線之側面觀察而算出線直徑,基於線之直徑、質量及纖維比重算出。
上述紡織線之支數並無特別限定,以英制棉支數計而言可為5~100 S之範圍,較佳為10~90 S,更佳為15~85 S,進而較佳為20~80 S。
上述紡織線較佳為由2根纖維束所構成之撚線。存在藉由將紡織線於與加撚方向相反之方向上撚動而解撚時,解開為2根纖維束,可確認其為由2根纖維束所構成之撚線之情形。若為由2根纖維束所構成之撚線,則自各粗線牽伸之纖維束被併線並撚線時,亦對各纖維束實施弱撚,並且成為纖維束相互交撚之狀態。因此,纖維束與纖維束彼此纏繞(纖維束彼此交纏),線截面之纖維之凝聚性提高,可提高抑制絨毛之效果及撚角,製成布帛時之抗起毛球性顯著提高。由2根纖維束所構成之撚線可藉由後述之賽絡紡(siro spinning)或賽絡緊密紡(siro compact spinning)製造。上述纖維束較佳為將聚丙烯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混棉而成者,藉由使其為由2根纖維束所構成之撚線,布帛之吸水速乾性進一步改善。又,於線截面之各纖維之分佈中,藉由調整素材、纖度、纖維長度等,可使聚丙烯系纖維於線截面之芯附近較多地集中,且使纖維素系纖維、例如棉較多地集中於線截面之外周附近,存在抗起毛球性提高之傾向,從而較佳。推定藉由使聚丙烯系纖維之纖維長度比棉之纖維長度長等,而較多地集中於線截面之芯附近。
上述紡織線之紡織方法並無特別限定,於環錠法中,可藉由以如下述之步驟進行精紡而製作。預先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進行撚線,藉此可獲得紡織線。該紡織方法被稱為賽絡紡,以該紡織方法所獲得之紡織線亦被稱為賽絡線。就減少絨毛數之觀點而言,預先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將剛供給至上述撚線區後之兩根粗線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使纖維收束後進行撚線,藉此亦可獲得紡織線。該紡織方法係併用賽絡紡與緊密紡之方法,亦被稱為賽絡緊密紡,以該紡織方法所獲得之紡織線亦被稱為賽絡緊密線或緊密賽絡線。
於賽絡紡或賽絡緊密紡中,藉由將撚係數調整至2.4~6.0之範圍,容易獲得撚角為21.5°以上、較佳為22°以上之紡織線,且可提高布帛之抗起毛球性。就進一步提高布帛之抗起毛球性及柔軟之質感之觀點而言,撚係數較佳為2.8~4.5,更佳為3.0~4.0。
於兩根粗線中,相對於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各纖維之含量滿足上述範圍即可,各粗線中之各纖維之含量可相同,亦可不同。例如,若於兩根粗線中各纖維之含量滿足上述範圍,則亦可將一根粗線設為聚丙烯系纖維100質量%、另一根粗線設為纖維素系纖維100質量%而使用。較佳為兩根粗線均使用將聚丙烯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混棉而成之粗線,更佳為任一粗線均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進而較佳為含有3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7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進而更佳為含有35~75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5~65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兩根粗線均將聚丙烯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混棉存在容易獲得規定撚角之傾向。
於本發明之1個以上之實施形態中,布帛含有上述紡織線。布帛可為針織物,亦可為梭織物。就提高抗起毛球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布帛較佳為含有50質量%以上之上述紡織線,更佳為含有7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含有8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含有95質量%以上,特佳為含有100質量%。上述布帛可於並不阻礙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除上述紡織線以外,亦含有其他線,例如其他紡織線及/或長絲線。再者,上述布帛可為單層構造,亦可含有二層以上之層。
於針織物之情形時,宜為單面針織之平(jersey)針織,可為作為單面針織之變形針織之凸紋(pique)針織、網眼(mesh)針織、起絨(fleecy)針織,亦可為雙面針織之雙羅紋(smooth)針織、瓦楞紙(corrugated board)針織、蜂巢紋(waffle)針織。於雙面針織之情形時,上述紡織線可用於表面層及/或內面層。藉由使表面層及內面層均使用上述紡織線,吸水速乾性及保溫性進一步提高。
於梭織物之情形時,可為平紋織物、斜紋織物、緞紋織物等單層織物,亦可為雙層織物。
上述布帛可於精練步驟後進行染色加工,亦可於精加工時併用吸水加工、SR(Soil release,免污)加工、抗菌加工、抗靜電加工等。
上述布帛較佳為基於JIS L 1076 A法使用ICI形試驗機測得之起毛球(pilling)為3級以上,更佳為3.5級以上,進而較佳為4級以上。
就吸水速乾性較高之觀點而言,上述布帛較佳為蒸散性(II)試驗(依據BOKEN標準BQE A 028)中之蒸散率於試驗開始20分鐘後為25%以上,更佳為30%以上。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就保濕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蒸散性(II)試驗(依據BOKEN標準BQE A 028)中之蒸散率於試驗開始20分鐘後為70%以下。蒸散性(II)試驗係綜合評價吸濕性與速乾性兩者之試驗,蒸散率具體而言如後所述地進行測定。
就保溫性較高之觀點而言,上述布帛較佳為使用加多技術公司製造之Thermo Labo II藉由乾觸法測得之保溫率為22.0%以上,更佳為25.0%以上。保溫率之具體測定方法如下所述。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確保透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保溫率為80.0%以下。
於上述布帛為針織物之情形時,例如就減少悶熱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風阻為0.210 kPa・s/m以下,更佳為0.200 kPa・s/m以下,更佳為0.150 kPa・s/m以下。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風阻為0.120 kPa・s/m以上。
於上述布帛為針織物之情形時,例如就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厚度為0.50 mm以上,更佳為0.70 mm以上。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穿著感之觀點而言,厚度較佳為4.0 mm以下。
於上述布帛為針織物之情形時,例如就輕量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總體密度為0.200 g/cm3 以下,更佳為0.195 g/cm3 以下,進而較佳為0.170 g/cm3 以下。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就確保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總體密度為0.050 g/cm3 以上。
於上述布帛為針織物之情形時,就輕量性等穿著性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單位面積重量為450 g/m2 以下,更佳為40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g/m2 以下,特佳為200 g/m2 以下。又,上述布帛並無特別限定,就保溫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單位面積重量為50 g/m2 以上。
上述布帛可用於衣物或產業基材等。作為衣物,例如可列舉:貼身衣物、內衣褲、襯衫、套衫、毛衣、褲子、運動服、緊身褲、纏腰帶、圍巾、帽子、手套、鞋、耳罩等。作為產業基材,例如可列舉:地毯、寢具、傢具等。
以下,使用圖式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一例之環錠式精紡機(賽絡紡用)之局部斜視圖。經由導桿101及喇叭口(trumpet)102將兩根粗線1a、1b並列供給至由後輥103、中間輥104、皮圈(apron)105及前輥106所構成之牽伸區,一面並排牽伸一面供給至撚線區。經由導紗鉤111、鋼絲圈112及環錠113對供給至撚線區之粗線2a、2b進行撚線而獲得紡織線(賽絡線)10。
圖2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一例之環錠式精紡機(賽絡緊密紡用)之局部斜視圖。經由導桿201及喇叭口202將兩根粗線11a、11b並列供給至由後輥203、中間輥204、皮圈205及前輥206所構成之牽伸區,一面並排牽伸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使用由空氣吸引部207、透氣皮圈208、旋轉輥209、輔助輥210所構成之集束裝置,將剛供給至撚線區後之兩根經牽伸之粗線(纖維束)12a、12b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而使纖維收束後,經由導紗鉤211、鋼絲圈212及環錠213進行撚線而獲得紡織線(賽絡緊密線)20。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擠出機之示意說明圖。該擠出機301由原料供給口302、樹脂熔融部303、混練分散部304、減壓線305、擠出部306及取出部307構成。首先,自樹脂熔融部303之原料供給口302供給聚合物(可加熱熔融之基礎樹脂)及親水性成分(液狀)或視需要溶解於水中之親水性成分。可於供給前將兩者混合。其次,送至混練分散部304,於混練分散部304中複數個混練板進行旋轉,此處,聚合物與溶解於水中之親水性成分均勻混合。其次,水分於水蒸氣之狀態下自減壓線305去除。繼而,自擠出部306擠出樹脂組成物,進行冷卻並自取出部307取出,冷卻後切割即成為顆粒狀之樹脂組成物(一次加工樹脂)。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
(測定方法) (1)熔體質量流率(MFR) 依據ISO1133,於230℃、2.16 kg荷重進行測定。 (2)含水率 依據JIS L 1015(2010),於溫度20℃、相對濕度65%之標準狀態下進行測定。 (3)絨毛數 依據JIS L 1095(2010) 9.22.2 B法進行測定。作為絨毛試驗機,使用F-INDEX TESTER(敷島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試驗條件設為線速30 m/分鐘、試驗長度10 m、N=30。 (4)英制棉支數 依據JIS L 1095(2010) 9.4.1之一般紡織線之公量(corrected mass)德士(tex)・支數測定之棉支數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5)撚係數 依據JIS L 1095(2010) 9.15.1A法測定撚數,藉由下述公式算出撚係數。 撚係數=每1英吋線長之撚數/√支數 (6)撚角 (a)將線置於水平方向,使用KEYENCE製造之電子顯微鏡VE-9800,獲取線之側面之圖像(100倍)。 (b)於所獲取之線之側面圖像之左端與右端分別獲得線之截面方向之中點,以直線將2點間連接,獲得線軸。將所獲得之線軸作為基準線。例如,於圖4中,C及D分別為線之側面圖像之左端與右端之線之截面方向之中點,Lb為基準線。 (c)測定基準線與被撚線之線表面之纖維所成之銳角,將其作為撚角。例如,於圖4中,基準線Lb與線表面之纖維所成之銳角α為撚角。於任意選擇之5處,求出撚角,求出該等之平均值。 (7)氣孔率、視密度 (I)根據線之側面觀察算出紡織線直徑 對於線之側面,藉由KEYENCE製造之電子顯微鏡VE-9800(倍率為40倍至100倍)拍攝無張力之狀態之線之側面。例如,如圖5所示,相對於線之任意處之線之最外側之纖維(以下,為最外端纖維),於線之長度方向繪製切線,將相對於該切線之垂線相對於線之中心軸(長度方向)垂直降下。設為該垂線與構成線之最外端纖維之交點A。進而,夾著線之中心軸設為交點A之相反側之最外端纖維之交點B。根據AB間之距離測定線之直徑。對1個樣品拍攝不同處之5張圖像。對各圖像求出5處線直徑,設為該圖像之代表值。進而,求出5張圖像之平均值,將其作為該線樣品之代表值。 (II)算出紡織線之視密度 使用根據公量支數(JIS L 1095 9.4.1 公量德士及支數)算出每單位長度之重量之(I)所測得之紡織線直徑,以藉由使線之截面近似於圓而算出之體積,對每單位長度之重量進行除算,藉此定義線之視密度。視密度越小,線之每單位長度之體積越大。 對於線之截面,為了保存截面形狀而藉由環氧包埋之後使用切片機(Leica EM UC6)以玻璃刀進行修面,藉由KEYENCE製造之電子顯微鏡VE-9800(倍率為270倍)進行拍攝。 (III)氣孔率之算出方法 算出與構成線之纖維素材為相同比重,且與該線為相同重量之任意圓柱之體積Vm。進而,使用(I)所測得之線直徑,使該線之截面近似於圓而算出線之體積Vy。若以Vy除以Vm並乘以100,則獲得線中纖維所占之體積之比率。藉由自100減去該比率,導出作為線內空氣所占之比率之氣孔率。其中,於計算中使用JIS L 1096:2010 8.11視比重及氣孔容積率中所記載之纖維比重。 (8)起毛球試驗 基於JIS L 1076 A法,使用ICI形試驗機進行起毛球試驗,確認產生起毛球之程度。 (9)纖維物性 依據JIS L 1015,測定單絲纖維強度及伸長率。 (10)單位面積重量、厚度及總體密度 單位面積重量及厚度依據JIS L 1096(2010)進行測定。總體密度基於單位面積重量及厚度算出。 (11)紡織步驟之生產性 以如下之5個等級為基準對紡織步驟內之各步驟((I)混開棉、(II)梳棉、(III)併條、(IV)粗紡、(V)精紡、(VI)捲線)中之生產性進行評價,將其平均分數作為綜合評分。 5:良好 4:大致良好 3:普通 2:問題較多 1:無法生產 (12)布帛之編成性 以如下之5個等級為基準對布帛製作時之編成性進行評價。 5:良好 4:大致良好 3:普通 2:問題較多 1:無法生產 (13)吸水速乾性 依據一般財團法人紡檢(BOKEN)品質評價機構之蒸散性(II)試驗(BOKEN標準BQE A 028),求出20分鐘後之蒸散率。BOKEN一般製品基準為30%以上。蒸散率具體而言藉由以下方法測定、算出。 (a)測定直徑約為9 cm之試片與培養皿之質量(W)。 (b)向培養皿中滴加0.1 mL之水,將試片載於其上,測定合計質量(W0)。 (c)放置於標準狀態(20℃、65%RH),測定每規定時間之合計質量(Wt),算出20分鐘後之蒸散率(%)。 蒸散率(%)=[(W0-Wt)/(W0-W)]×100 (14)保溫性 使用加多技術公司製造之Thermo Labo II,藉由乾觸法測定保溫率,評價保溫性。具體而言,於一定之空氣流動(30 cm/s),對自設定為環境溫度+10℃之熱板經由試片(20×20 cm)散熱之散熱速度(消耗電力)進行測定,求出保溫率。保溫率之數字越大越判定為保溫性較高。 (15)風阻 使用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ES-F8透氣性試驗機,藉由汽缸之活塞運動將恆定流量之空氣送至試樣,以經由試樣向大氣中釋放、吸引之機構,使用半導體差壓計於10秒以內測定由於試樣所造成之壓力損耗。
<母料樹脂組成物之製造例1> [一次加工樹脂] (1)作為水溶性之親水性成分,準備聚氧乙烯烷基醚(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mulgen 1108、有效成分為100質量%、分子量為473)。 (2)作為基礎樹脂,準備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 (3)自圖3所示之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302供給基礎樹脂顆粒80質量份、含有4質量%之聚氧乙烯烷基醚之聚丙烯(MFR為800 g/10分鐘)12.5質量份、親水性成分2.5質量份及相容劑(乙烯-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共聚物(MFR為80 g/10分鐘(190℃、2.16 kg)、熔點(DSC法)為98℃)5質量份。 (4)將擠出機內之加工溫度設定為170~190℃。於樹脂熔融部303中,沿旋轉軸將供給物向前送,於混練分散部304中,複數個混練板旋轉,於此處將基礎樹脂與親水性成分均勻混合,其次,將減壓線305設為真空(負壓),藉此同時去除水分。 (5)其次,自擠出部306擠出樹脂組成物並對其進行冷卻,自取出口307取出。 (6)導入至造粒機而進行顆粒化(一次加工樹脂)。(一次加工步驟) [二次加工樹脂] (1)使用上述擠出機,向一次步驟中所獲得之顆粒化之樹脂組成物(一次加工樹脂)100質量份中混合作為高MFR丙烯之MFR為2000 g/10分鐘之低立體規則性聚丙烯(商品名為「L-MODU」S400、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0質量份,自原料供給口302進行供給。 (2)進行熔融混練、冷卻,利用造粒機進行顆粒化,獲得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之聚丙烯系母料樹脂組成物(二次加工樹脂)。
<纖維之製造例1> 自熔融紡線用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供給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100質量份,使用常規方法之熔融紡線機,藉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後,進行熔融紡線。其後,使用公知之延伸機進行延伸,以附著量成為0.15質量%之方式賦予常用之親水性之纖維處理劑,藉由捲縮機賦予捲縮,進行切割,製作單絲纖維纖度約為1.24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之聚丙烯系纖維(以下,亦記為PP纖維a)。
<纖維之製造例2> 自熔融紡線用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供給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100質量份,使用常規方法之熔融紡線機,藉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後,進行熔融紡線。其後,使用公知之延伸機進行延伸,以附著量成為0.15質量%之方式賦予與製造例1相同之親水性之纖維處理劑,藉由捲縮機賦予捲縮,進行切割,製作單絲纖維纖度約為1.30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之聚丙烯系纖維(以下,亦記為PP纖維b)。
<纖維之製造例3> 自熔融紡線用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供給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100質量份,使用常規方法之熔融紡線機,藉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後,進行熔融紡線。其後,使用公知之延伸機進行延伸,以附著量成為0.15質量%之方式賦予與製造例1相同之親水性之纖維處理劑,藉由捲縮機賦予捲縮,進行切割,製作單絲纖維纖度約為1.69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之聚丙烯系纖維(以下,亦記為PP纖維c)。
<纖維之製造例4> (1)將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100質量份、母料樹脂組成物之製造例1中所獲得之母料樹脂組成物2質量份及碳黑2質量份加以混合。 (2)自熔融紡線用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供給(1)之經混合之樹脂組成物(顆粒),使用常規方法之熔融紡線機,藉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後,進行熔融紡線。其後,使用公知之延伸機進行延伸,以附著量成為0.15質量%之方式賦予常用之親水性之纖維處理劑,藉由捲縮機賦予捲縮,進行切割,製作單絲纖維纖度約為1.97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以下,亦記為親水性PP纖維d)。
<纖維之製造例5> (1)將聚丙烯(MFR為20 g/10分鐘)之顆粒(直徑為2 mm、高度為2 mm之圓柱形)100質量份、母料樹脂組成物之製造例1中所獲得之母料樹脂組成物2質量份、碳黑0.4質量份及酞青藍2.0質量份加以混合。 (2)自熔融紡線用擠出機之原料供給口供給(1)之經混合之樹脂組成物(顆粒),使用常規方法之熔融紡線機,藉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後,進行熔融紡線。其後,使用公知之延伸機進行延伸,以附著量成為0.15質量%之方式賦予常用之親水性之纖維處理劑,藉由捲縮機賦予捲縮,進行切割,製作單絲纖維纖度約為1.78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以下,亦記為親水性PP纖維e)。
(實施例1) 將纖維之製造例1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份及棉(澳洲棉)6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60格令/12 yd之粗線。其次,使用2根所獲得之由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及棉60質量%所構成之粗線,藉由環錠式精紡機而賦予36倍之牽伸,以撚係數3.39進行撚線,製作英制棉支數為30 s之紡織線(賽絡線)。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將兩根由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及棉60質量%所構成之粗線1a、1b經由導桿101及喇叭口102並列供給至由後輥103、中間輥104、皮圈105及前輥106所構成之牽伸區,一面並排牽伸一面供給至撚線區,經由導紗鉤111、鋼絲圈112及環錠113進行撚線,獲得將2根纖維束併線且撚線而成之紡織線(賽絡線)10。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43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實施例2) 將纖維之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份及棉(澳洲棉)6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60格令/12 yd之粗線。其次,使用2根所獲得之由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及棉60質量%所構成之粗線,藉由導入有緊密紡系統之環錠式精紡機而賦予36倍之牽伸,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而使纖維收束後,以撚係數3.41進行撚線,製作英制棉支數為30 s之紡織線(賽絡緊密線)。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將兩根由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及棉60質量%所構成之粗線11a、11b經由導桿201及喇叭口202並列供給至由後輥203、中間輥204、皮圈205及前輥206所構成之牽伸區,一面並排牽伸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使用由空氣吸引部207、透氣皮圈208、旋轉輥209、輔助輥210所構成之集束裝置,將剛供給至撚線區後之兩根經牽伸之粗線(纖維束)12a、12b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而使纖維收束後,經由導紗鉤211、鋼絲圈212及環錠213進行撚線,獲得將2根纖維束併線並撚線而成之紡織線(賽絡緊密線)20。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4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54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實施例3) 將纖維之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32質量份、纖維之製造例4中所獲得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8質量份及棉(澳洲棉)6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60格令/12 yd之粗線。使用2根所獲得之粗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紡織線(賽絡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48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實施例4) 將纖維之製造例4中所獲得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份及棉(澳洲棉)6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60格令/12 yd之粗線。使用2根所獲得之粗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紡織線(賽絡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47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實施例5) 將纖維之製造例5中所獲得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40質量份及棉(澳洲棉)6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60格令/12 yd之粗線。使用2根所獲得之粗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紡織線(賽絡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48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比較例1) 使用市售之普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纖維(單絲纖維纖度為1.32 dtex、纖維長度為38 mm)代替纖維之製造例1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纖維40質量%及棉60質量%所構成之紡織線(賽絡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24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37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比較例2) 將纖維之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75質量份及棉(澳洲棉)25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90格令/12 yd之粗線。其次,使用1根所獲得之由聚丙烯系纖維75質量%及棉25質量%所構成之粗線,藉由環錠式精紡機而賦予41.4倍之牽伸,以撚係數3.47進行撚線,製作英制棉支數約46 s之紡織線(環錠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1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35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比較例3) 將纖維之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50質量份及棉(澳洲棉)50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90格令/12 yd之粗線。其次,使用1根所獲得之由聚丙烯系纖維50質量%及棉50質量%所構成之粗線,藉由環錠式精紡機而賦予39.6倍之牽伸,以撚係數3.80進行撚線,製作英制棉支數約44 s之紡織線(環錠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1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33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比較例4) 將纖維之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聚丙烯系纖維25質量份及棉(澳洲棉)75質量份依次投入至混開棉步驟、梳棉步驟、併條步驟、粗紡步驟,獲得90格令/12 yd之粗線。其次,使用1根所獲得之由聚丙烯系纖維25質量%及棉75質量%所構成之粗線,藉由環錠式精紡機而賦予40.5倍之牽伸,以撚係數3.38進行撚線,製作英制棉支數約45 s之紡織線(環錠線)。
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紡織線,使用18隔距之圓編機,織成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24 g/m2 之平針組織之針織物。
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針織物,如上所述地進行起毛球試驗,將其結果示於下述表1。如上所述地評價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針織物之保溫性、吸水速乾性、風阻、厚度及總體密度,將其結果示於下述表1。於下述表1中亦顯示有如上所述地測得之纖維之單絲纖維纖度及含水率、紡織線之英制棉支數、撚係數、撚角、絨毛數、視密度及氣孔率之結果。於圖6中示出實施例1所獲得之紡織線之側面照片(倍率為100倍),圖7中示出同一紡織線之截面照片(倍率為270倍)。可確認於實施例1之線截面之各纖維之分佈中,聚丙烯系纖維較多地集中於線截面之芯附近,而棉較多地集中於線截面之外周附近。於下述表1中亦一併顯示有紡織步驟之生產性及布帛之編成性之結果。於下述表1中,PET意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纖維,「-」意指未測定。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紡織線 合成纖維之種類 PP纖維a PP纖維b pp纖維c 親水性pp纖維d 親水性PP纖維d 親水性PP纖維e PET PP纖維b PP纖維b PP纖維b
合成纖維之含量(重量%) 40 40 32 8 40 40 40 75 50 25
棉之含量(重量%) 60 60 60 60 60 60 60 25 50 75
合成纖維 單絲纖維纖度(dtex) 1.24 1.30 1.69 1.97 1.97 1.78 1.32 1.30 1.30 1.30
含水率(%) 0.10 0.10 0.10 0.20 0.20 0.20 0.56 0.10 0.10 0.10
單絲纖維強度(cN/dtex) 6.13 4.89 7.44 5.15 5.15 5.09 5.75 4.89 4.89 4.89
伸長率(%) 21.7 21.9 19.8 28.4 28.4 30.2 20.71 21.9 21.9 21.9
英制棉支數 30 30 30 30 30 30 46 44 45
撚角(°) 25.5 25.9 22.0 26.4 25.2 17.3 21.0 21.0 20.2
撚係數 3.39 3.41 3.27 3.27 3.37 3.32 3.47 3.8 3.38
絨毛數(根/10 m) 3 mm 77.0 27.8 67.0 136 148 65.7 - - -
5 mm 8.3 3.0 31 23 26 7.9 - - -
10 mm 0.0 0.0 1.3 0.9 0.4 0.1 - - -
視密度(g/cm3 0.341 0.521 0.443 0.537 0.452 0.473 0.397 0.484 0.484
氣孔率(%) 74.0 59.7 65.6 58.3 64.9 68 62.7 60.3 64.7
紡織步驟之生產性 (I)混開棉 3 3 4 5 5 5 3 3 3
(II)梳棉 3 3 4 4 4 4 3 3 3
(III)併條 4 4 4 4 4 4 4 4 4
(IV)粗紡 4 4 4 4 4 5 4 4 4
(V)精紡 4 4 4 4 4 5 4 4 4
(VI)捲線 5 5 5 5 5 5 5 5 5
平均 3.67 3.67 4.17 4.33 4.33 4.67 3.8 3.8 3.8
編成性 5 4 5 5 5 5 5 5 5
布帛 單位面積重量(g/m2 143 154 148 147 148 137 135 133 124
起毛球性(級) 3.5 4.0 3.5 4.0 3.5 1.5 1.5 1.5 1.5
保溫性(%) 27.4 26.4 26.2 27.6 - 22.5 - - -
吸水速乾性(%) 36.6 34.9 33.4 32.8 - 27.3 - - -
風阻(kPa・s/m) 0.145 0.124 0.192 0.206 - 0.116 - - -
厚度(mm) 0.72 0.80 0.84 0.84 0.81 0.69 - - -
總體密度(g/cm3 0.145 0.191 0.176 0.175 0.183 0.198 - - -
由上述表1之結果可知,使用實施例之紡織線之布帛之起毛球性為3級以上,抗起毛球性良好。另一方面,使用撚角未達21.5°之比較例1之賽絡線及比較例2~4之環錠線之布帛之起毛球性為1.5級,抗起毛球性較差。又,使用實施例之紡織線之布帛之吸水速乾性及保溫性亦良好。
本發明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包含以下之態樣。 [1]一種紡織線,其特徵在於:其係含有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者,且 上述紡織線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 上述紡織線之撚係數為2.4~6.0,且撚角為21.5°以上。 [2]如[1]所記載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紡織線之撚角為22°以上。 [3]如[1]或[2]所記載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紡織線之撚角為25°以上。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織線,其含有5質量%以上之依據JIS L 1015(2010)而測定之含水率為0.15質量%以上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織線,其中,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上述纖維素系纖維實質上被混棉。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纖維素系纖維為棉。 [7]一種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於環錠式精紡中,包括如下步驟: 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之步驟; 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之步驟;及 進行撚線之步驟。 [8]如[7]所記載之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剛供給至上述撚線區後之兩根粗線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使纖維收束後進行撚線。 [9]一種布帛,其含有[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紡織線。 [10]如[9]所記載之布帛,其中,上述布帛之抗起毛球性為3級以上。
1a,1b,11a,11b:粗線 2a,2b,12a,12b:經牽伸之粗線(纖維束) 10,20:紡織線 101,201:導桿 102,202:喇叭口 103,203:後輥 104,204:中間輥 105,205:皮圈 106,206:前輥 207:空氣吸引部 208:透氣皮圈 209:旋轉輥 210:輔助輥 111,211:導紗鉤 112,212:鋼絲圈 113,213:環錠 301:擠出機 302:原料供給口 303:樹脂熔融部 304:混練分散部 305:減壓線 306:擠出部 307:取出部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一例之環錠式精紡機之局部斜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一例之環錠式精紡機之局部斜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使用之一例之擠出機之示意說明圖。 [圖4]係對紡織線之撚角進行說明之紡織線之側面照片。 [圖5]係對紡織線之直徑進行說明之紡織線之側面照片。 [圖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實施例1)中之紡織線之側面照片(倍率為100倍)。 [圖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實施例1)中之紡織線之截面照片(倍率為270倍)。

Claims (10)

  1. 一種紡織線,其係含有聚丙烯系纖維及纖維素系纖維者,其特徵在於: 上述紡織線含有20~80質量%之聚丙烯系纖維及20~80質量%之纖維素系纖維, 上述紡織線之撚係數為2.4~6.0,且撚角為21.5°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紡織線之撚角為22°以上。
  3. 如請求項2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紡織線之撚角為25°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紡織線,其含有5質量%以上之依據JIS L 1015(2010)而測定之含水率為0.15質量%以上之親水性聚丙烯系纖維。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紡織線,其中,上述聚丙烯系纖維及上述纖維素系纖維實質上被混棉。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紡織線,其中,上述纖維素系纖維為棉。
  7. 一種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於環錠式精紡中,包括如下步驟: 以於將兩根粗線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之情形時,兩根粗線中之聚丙烯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及纖維素系纖維之含量成為20~80質量%之方式準備兩根粗線之步驟; 將上述兩根粗線供給至牽伸區(draft zone)並進行牽伸後,一面併線一面供給至撚線區之步驟;及 進行撚線之步驟。
  8. 如請求項7之紡織線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剛供給至上述撚線區後之兩根粗線藉由空氣向粗線之行進方向吸引,使纖維收束後進行撚線。
  9. 一種布帛,其含有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紡織線。
  10. 如請求項9之布帛,其中,上述布帛之抗起毛球性為3級以上。
TW109105171A 2019-02-19 2020-02-18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TWI803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9-027351 2019-02-19
JP2019027351 2019-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562A TW202043562A (zh) 2020-12-01
TWI803735B true TWI803735B (zh) 2023-06-01

Family

ID=7214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171A TWI803735B (zh) 2019-02-19 2020-02-18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3883B (zh)
TW (1) TWI803735B (zh)
WO (1) WO2020170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9309B2 (en) 2018-12-21 2022-06-14 Target Brands, Inc. Ring spun yarn and method
WO2023033087A1 (ja) * 2021-08-31 2023-03-09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編地、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衣料
US11639564B1 (en) * 2022-07-15 2023-05-02 Wetsox, LLC Twisted yar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24015563A1 (en) * 2022-07-15 2024-01-18 Wetsox, LLC Twisted yar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6825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张连根 一种同时含丙纶短纤和棉的混纺纱线
CN107849753A (zh) * 2015-07-28 2018-03-27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纤维的复合假捻纱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4825A (zh) * 2018-01-29 2019-09-01 日商大和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紡織線與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布帛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1230A (ja) * 1982-12-02 1984-06-11 Daido Steel Co Ltd ぜんまいばねの製造方法
BE1009416A3 (nl) * 1995-05-12 1997-03-04 Kortrijkse Tech Spinnerij K T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garen en een volgens deze werkwijze vervaardigd garen.
CN100543207C (zh) * 2005-07-06 2009-09-23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
JP5307623B2 (ja) * 2009-05-08 2013-10-02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複合紡績糸及び布帛
JP5780968B2 (ja) * 2009-11-17 2015-09-16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用紡績糸と中間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
JP2015203159A (ja) * 2014-04-11 2015-11-16 東レ株式会社 抗ピリング性編物および衣服
JP2018062714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吸水速乾性織編物
JP6961155B2 (ja) * 2016-11-22 2021-11-05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6825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张连根 一种同时含丙纶短纤和棉的混纺纱线
CN107849753A (zh) * 2015-07-28 2018-03-27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纤维的复合假捻纱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4825A (zh) * 2018-01-29 2019-09-01 日商大和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紡織線與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布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0469A1 (ja) 2020-08-27
CN113423883B (zh) 2022-09-20
CN113423883A (zh) 2021-09-21
TW202043562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3735B (zh) 紡織線、其製造方法及含有其之布帛
TWI790346B (zh) 紡織線與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布帛
KR101102070B1 (ko) 흡한속건성 및 형태안정성을 가지는 코어-스펀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112688B (zh) 一种防紫外且吸湿速干纱线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
JP7130193B2 (ja) 布帛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類
JP5433259B2 (ja) 複合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物
WO2018127991A1 (ja) 結束紡績糸とこれを用いた繊維生地及び衣料用繊維製品
JP2014058758A (ja) 接触冷感に優れる編物
JP2012188792A (ja) ソフトで抗ピリング性に優れた紡績糸
JP5345417B2 (ja) 軽量保温編地
JP2020530884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ステープル繊維を組み込むヤーン
JP6653791B1 (ja) 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布帛
JP6035233B2 (ja) 複合紡績糸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保温性織編物
JP2011252244A (ja) 着心地、保温性及び吸湿性に優れた衣料用編地に使用される紡績糸
JP7344388B2 (ja) 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布帛
JP2019157301A (ja) 衣料用編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料
TW202043563A (zh) 複合紗及含該複合紗之編織物、以及該複合紗之製造方法
CN112877881A (zh) 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536591B2 (ja) 保温性に優れた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3463236A (zh) 羊毛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rasad et al.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tri-blended fabrics with improve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using cotton/polylactic-acid/bamboo-viscose fibres
JP7284882B1 (ja) 編地、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衣料
JP2024047460A (ja) 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布帛
JP2006183187A (ja) 紡績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
JP4478872B2 (ja) 長短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