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5576B -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 Google Patents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5576B
TWI795576B TW108123139A TW108123139A TWI795576B TW I795576 B TWI795576 B TW I795576B TW 108123139 A TW108123139 A TW 108123139A TW 108123139 A TW108123139 A TW 108123139A TW I795576 B TWI795576 B TW I7955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deformation
glass plate
part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0721A (zh
Inventor
筏井正
大泉真治
桐山淳一
田上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光村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光村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0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0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5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5/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etch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2Rigid substrates, e.g. inorganic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9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inorganic g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將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的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為3.2~35.5 μm。該玻璃板滿足下述之條件a1及/或條件d1,即,條件a1:尺寸為0.5~3.0 μm之微小變形部A1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條件d1: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為40%以下。該玻璃板於配置在影像顯示裝置之影像顯示側之情形時,適於抑制閃光,且實用性優異。

Description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玻璃板,尤其是關於一種適於與影像顯示裝置組合使用之玻璃板。
有時為了抑制環境光之鏡面反射,而對以液晶顯示裝置為代表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影像顯示側所配置之玻璃板賦予防眩功能。藉由形成於玻璃板表面之微小變形部、具體而言為微小凹凸而展現防眩功能。防眩功能以光澤(gloss)為指標,其值越小則評價為越優異。另一方面,因微小凹凸而產生之光之擴散藉由霧度進行評價。為了不損及所顯示之影像之清晰度,較理想為較小之霧度。通常,微小凹凸係藉由噴砂法、蝕刻法、或其等之組合而形成於玻璃板之表面。
隨著影像顯示裝置之高精細化,被稱為閃光之現象成為問題。閃光係依存於被賦予了防眩功能之防眩玻璃之主面之微小凹凸與影像顯示裝置之像素尺寸之關係而產生之亮點。閃光尤其是於使用者之視點相對於影像顯示裝置相對地移動之情形時易被識別為不規則之光之波動,但即便使用者之視點靜止,亦會被觀察到。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具備主面之玻璃板,該主面具有: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0.01~0.1 μm且平均間隔RSm為1~20 μm之基礎表面、及分散於該基礎表面之直徑3~20 μm且深度0.2~1.5 μm的被稱為凹陷體之凹部。該主面係藉由在噴砂法之後應用蝕刻法而形成。於專利文獻1之實施例中,揭示出具有上述主面之玻璃板能夠抑制閃光。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具有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0.02~0.4 μm、平均間隔RSm為5~30 μm之主面的玻璃板。該主面之微小凹凸係藉由使用調整了組成之蝕刻液之蝕刻法形成,且並未實施利用噴砂法進行之前處理。於專利文獻2之實施例中,揭示出具有上述微小凹凸之玻璃板能夠抑制閃光。
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將光澤之變化量相對於表面粗糙度RMS之變化量ΔGloss/ΔRMS設為-800以下之玻璃板。該玻璃板係藉由伴隨預蝕刻之蝕刻法、換言之為2個階段之蝕刻而製作。根據專利文獻3之實施例之欄,ΔGloss/ΔRMS越小則越能抑制閃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362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7-5231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4/112297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隨著抑制閃光,將光澤及霧度均控制為較小之值會變難。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未抑制閃光之比較例4為光澤75%、霧度3.0%,相對於此,抑制了閃光之實施例8為光澤75%、霧度13.6%,若將光澤設為相同,則霧度提高了10%左右。於專利文獻3中,抑制了閃光之例1~6之光澤亦大於未抑制閃光且霧度處於大致相同範圍之例7~10之光澤。就以上第1觀點而言,期望一種具備適於抑制閃光並且恰當地控制光澤及霧度之微小凹凸的玻璃板。
與影像顯示裝置組合使用之玻璃板有時被用作觸控面板。對觸控面板之表面,亦要求向使用者提供良好之操作感。就以上第2觀點而言,期望一種具備適於抑制閃光並且向使用者提供良好之操作感之微小凹凸的玻璃板。
適於抑制閃光之習知之微小凹凸由於凹部及凸部之大小與位置基本而言為不規則,因此於量產時不易準確地再現該微小凹凸。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有時會自改善了大小及位置之規則性之微小凹凸觀察到不自然之反射光、更具體而言為反射光之不均。就以上第3觀點而言,較理想為具備如下微小凹凸之玻璃板,該微小凹凸適於抑制閃光,量產時之再現性較高,且適於緩和自其本身產生之反射光之不均。
習知,藉由蝕刻法等使玻璃板之主面部分地後退且形成於該主面之微小凹凸之形狀於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僅限於圓、橢圓、內角為鈍角或未達鈍角之角度之多邊形、或者能夠近似於上述任一形狀之形狀。又,分散於主面之微小凹凸之形狀通常成為相互類似者。因此,主面設計之自由度較低,其成為抑制了閃光之玻璃板中難以控制其他各種特性、例如光澤及霧度之原因之一。就以上第4觀點而言,較理想為適於抑制閃光且設計自由度較高之玻璃板。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自以上所列舉之至少一個觀點出發,提供一種適於抑制閃光且實用性優異之玻璃板。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考慮第1觀點,本發明就其第1態樣而言,提供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35.5 μm,且 該玻璃板滿足下述之條件a1、及/或條件d1,條件a1:上述尺寸為0.5 μm~3.0 μm之微小變形部A1占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條件d1: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變異係數為40%以下。
考慮第2觀點,本發明就其第2態樣而言,提供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35.5 μm。
考慮第3觀點,本發明就其第3態樣而言,首先提供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35.5 μm,且 自上述方向觀察上述主面之200 μm見方之區域,於進行了將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與周圍區分開之二值化處理A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3~30個亮點,或分別於進行了上述二值化處理A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1個亮點、於取代上述二值化處理A而進行了二值化處理B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2個以上之亮點。 此處,二值化處理A係將影像劃分為256×256之像素而進行的二值化處理,二值化處理B係將影像劃分為65536×65536之像素而進行的二值化處理。
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能夠自處理影像獲得,該處理影像以分別將影像之縱橫劃分為特定數之像素從而將微小變形部與其周圍之區域區分開之方式進行像素之二值化處理。如下所述,亦可取代主面之200 μm見方之區域,而對存在80~150個尺寸為0.5 μm以上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之區域進行二值化處理A或B,並基於該處理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對亮點數進行計數。於此情形時,亦較佳為於進行了二值化處理A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3~30個亮點,或分別於進行了二值化處理A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1個亮點、於取代二值化處理A而進行了二值化處理B的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觀察到2個以上亮點。再者,二值化處理時之像素數有時表述為「階調(gradation)」之階段之數量,於本說明書中遵從該表述。即,例如以256×256之階調之二值化處理係分別將影像之縱橫256等分而設定256×256之部分,針對每個該部分實施二值化之處理(二值化處理A)。階調數設定為2之整數乘冪,其值越大,則亮點之檢測感度越提高。
考慮第4觀點,本發明就其第4態樣而言,提供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且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以上,且 於自上述方向觀察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包含第1微小變形部、及形狀與上述第1微小變形部不同之第2微小變形部,該第1微小變形部相當於下述者,即,i)具有直線部之微小變形部,該直線部與選自上述直角四邊形之邊的不含上述直角四邊形之頂點之一部分後退部相接;或ii)至少1個內角為優角之多邊形的微小變形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適於抑制閃光且實用性較高之玻璃板。根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提供之玻璃板適於抑制閃光,並且於較大之範圍內恰當地控制光澤及霧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2態樣提供之玻璃板適於抑制閃光,並且向使用者提供良好之操作感。
根據本發明之第3態樣提供之玻璃板適於抑制閃光,量產之再現性較高,且亦適於緩和自其本身產生之反射光之不均。
根據本發明之第4態樣提供之玻璃板適於抑制閃光,且設計之自由度亦優異。
以下,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下之說明並非將本發明限制於特定之實施形態之主旨。關於各實施形態,基本上省略重複之說明。於各實施形態中,將明顯無法適用於該實施形態之情形除外,可適用關於其他實施形態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根據第1態樣提供之玻璃板之一形態進行說明。於該一形態中玻璃板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具有特定範圍之平均尺寸,滿足關於尺寸分佈之特定條件。該條件至少為下述之條件a1及/或條件d1。
如圖1所示,於玻璃板10之主面1形成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2。微小變形部2係玻璃板10之主面1於玻璃板之厚度方向(亦為圖1紙面垂直方向)上局部位移而成之微小區域。微小變形部2可為凸部(圖2A)、凹部(圖2B)中之任一者。圖2A、B所示之凸部或凹部之剖面形狀為例示,並不限定於此。
圖1所示之微小變形部2自垂直於主面1之方向觀察為圓形,但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此。於圖3中表示各種形狀之微小變形部2A~2K。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例如為圓形2A、橢圓形2B、多邊形2C~2D及2H~2K、該等複數個以相互相接之方式或部分重疊之方式組合而成之形狀2E~2F、自上述任一形狀去除1個或複數個部分而成之形狀2G、或能夠近似於上述任一形狀之形狀。
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亦可為至少1個內角為優角、換言之,為超過180°且未達360°之角度之多邊形2H~2K。於內角具有優角之多邊形例如為L字型2H、凸字型2I、曲柄型2J、擬似啞鈴型2K。自垂直於主面1之方向觀察,微小變形部2H於其內角具有1個優角2p,微小變形部2I~2K於其等之內角具有2個以上優角2p。
圖3亦僅為例示微小變形部之形狀者。再者,嚴格而言,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係以微小變形部2與將其包圍之連續部5之交界、即若為凸部則為底部、若為凹部則為開口部為基準設定。該基準亦適用於下述面積比率及平均最短距離。
實際之微小變形部存在其角隅部成為略微變圓之形狀的情況。然而,由於將形狀類型化後進行記載,因此於本說明書中,若角隅部中局部性變形部為構成該角隅部之線段之25%以下,則忽視該變形部來記載形狀。例如,圖4所示之微小變形部2L準確而言係角隅部變圓之正方形,但此處作為正方形來處理。
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之種類可達到2以上,亦可為3以上,進而可為4以上。再者,關於形狀之種類,將相互相似之形狀視作同一種來決定其數量等。多種微小變形部之存在使主面中之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之自由度提高。尤其是,於應以微小變形部相對於主面之面積比率成為特定範圍且微小變形部保持特定以上之平均最短距離之方式配置平均尺寸處於特定範圍之微小變形部之情形時,複數種形狀之微小變形部之使用使該配置之設計自由度提高,使難以兼具兩者之條件容易成立。於應使主面之面內方向上之微小變形部之週期性降低至特定範圍而配置之情形時亦相同。
以下所述之微小變形部之形狀A及形狀B對提高上述設計自由度之幫助特別大。 (形狀A)具有直線部之微小變形部,該直線部與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時自包圍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邊選擇之不含直角四邊形之頂點之一部分、換言之為直角四邊形之邊之一部分且不含直角四邊形之頂點之一部分向直角四邊形之內部後退而成之區域(以下稱為「後退部」)相接; (形狀B)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時至少1個內角為優角之多邊形的微小變形部。
微小變形部2F、2G相當於形狀A。該等形狀具有直線部2f、2g,該等直線部2f、2g與假想之最小直角四邊形3之邊之一部分後退之後退部3f、3g相接。後退而形成後退部3f、3g之直角四邊形3之邊之一部分以不含直角四邊形3之頂點3p之方式設定。直線部2f、2g之長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 μm以上,進而為1.5 μm以上。再者,於習知之防眩玻璃之主面有時亦偶發地形成的圓部分地重疊而成之形狀(參照圖5A)不具有直線部,不相當於形狀A。微小變形部2H~2K相當於形狀B。關於形狀A及B,於習知之防眩玻璃中完全未研究其等之形成。然而,於相互不會過於接近地將微小變形部配置於主面時該等形狀有用。
微小變形部較佳為包含:第1微小變形部,其具有相當於形狀A或形狀B之形狀;及第2微小變形部,其具有與第1微小變形部不同之形狀。第2微小變形部可為相當於形狀A或形狀B之形狀,亦可為除此以外之形狀。第1微小變形部以個數基準計,可占微小變形部整體之10%以上,進而可占20%以上,亦可為90%以下,進而為80%以下。第2微小變形部亦能以相同之比率配置於主面。
微小變形部之相互之平均最短距離較佳為4.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7 μm以上,尤佳為15 μm以上,較佳為30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0 μm以下,尤佳為80 μm以下,根據情形不同亦可為50 μm以下。於本說明書中,微小變形部之平均最短距離係以如下方式決定,即,以與該直角四邊形相同面積之正方形之一邊之長度除以微小變形部之個數之平方根,上述微小變形部存在於玻璃板之主面之直角四邊形之區域內。但是,微小變形部是否存在於上述區域內係基於該微小變形部之幾何中心之位置來決定。又,上述區域以包含30個以上、較佳為50個以上、更佳為80~100個微小變形部之方式決定。關於以下所述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相關之數值,只要事先未特別說明,則亦基於以存在相同個數之微小變形部之方式決定之某區域內之微小變形部決定。
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以如下方式決定。首先,自垂直於主面1之方向觀察,假想地設定包圍微小變形部2之面積最小之直角四邊形3。其次,分別測定該假想之直角四邊形3之鄰接之2邊3a、3b(參照圖3之微小變形部2A~2B)的長度。最後,算出2邊3a、3b之長度之平均值,並將其設為尺寸。作為圓之微小變形部2A之尺寸為該圓之直徑。
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較理想為調整至3.2 μm以上,根據情形不同較理想為調整至4 μm以上,進而理想為調整至5 μm以上,尤其理想為調整至5.5 μm以上,特別理想為調整至6 μm以上,根據情形不同較理想為調整至7 μm以上,進而理想為調整至9 μm以上之範圍。若平均值成為其以下,微細之微小變形部增加,則因米氏散射所致之穿透光之散射變得顯著。為了更確實地降低穿透光之散射,達成理想霧度,微小變形部理想為滿足以下條件a1,更理想為滿足條件a2,進而理想為滿足條件a3,尤其理想為滿足條件a4,特別理想為滿足條件a5。
(條件a1)尺寸為0.5 μm~3.0 μm之微小變形部A1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較佳為未達3%。 (條件a2)尺寸為0.5 μm~3.6 μm之微小變形部A2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較佳為未達3%。 (條件a3)尺寸為0.5 μm~4.0 μm之微小變形部A3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較佳為未達3%。 (條件a4)尺寸為0.5 μm~5.3 μm之微小變形部A4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較佳為未達3%。 (條件a5)尺寸為0.5 μm~6.5 μm之微小變形部A5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較佳為未達3%。
於習知之防眩玻璃中,未關注尺寸為0.5 μm~3.0 μm左右之微細之微小凹凸。當對玻璃板之主面之整個面使用噴砂/蝕刻法或以使表面凹凸發展之條件應用蝕刻法時,微細至該程度之微小凹凸產生數量相當多,對於可見光範圍之光的米氏散射易變得顯著。於圖5A中,表示習知之防眩玻璃之主面之典型之一例。存在於主面11之微小變形部即凹部之直徑之分佈極廣。凹部之一部分與鄰接之凹部連接並一體化亦使凹部之直徑之分佈進一步擴大。
於圖5B中,表示自圖5A之狀態藉由蝕刻等使主面之後退更為發展之狀態之剖面。於該狀態下,凹部之直徑擴大,連續之平坦部自主面12逐漸消失。於圖5B所示之狀態下,微細之凹部亦殘留,凹部之直徑之分佈依然較廣。
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之上限根據與玻璃板組合使用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像素密度、更詳細而言為該影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尺寸適當決定即可,具體而言,較佳為設為子像素尺寸之短邊之一半程度以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之上限設定為(d/1.9)μm、較佳為(d/2)μm之範圍即可。此處,子像素尺寸d為子像素之短邊。
通常,像素密度125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之d為67.5 μm左右,因此微小變形部2之尺寸之平均值之上限為35.5 μm,較佳為33.8 μm。關於像素密度264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之上述上限為16.9 μm,較佳為16.0 μm。關於像素密度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之上述上限為13.6 μm,較佳為13.0 μm。
要求具有防眩功能之玻璃板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像素密度大致為125 ppi以上,因此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之上限設為35.5 μm以下,視需要設定為小於35.5 μm之範圍即可。具體而言,於將組合使用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尺寸之短邊設為d μm時,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設定為35.5 μm以下且(d/1.9)μm以下即可。
根據上述理由,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通常設定為3.2 μm~35.5 μm。但是,若存在亦應用於高精細化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能性,則亦可將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之上限設定為例如16.9 μm以下,進而設定為13.6 μm以下,視需要設定為12 μm以下,尤其設定為未達10 μm。
如參照圖5A及B所說明般,於習知之防眩玻璃中凹部之直徑之分佈極廣。因此,若將微小變形部即凹部之尺寸之平均值調整至上述範圍,則尺寸0.5 μm~3.0 μm左右之微細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變高。另一方面,若為了降低微細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而進行蝕刻,則微小變形部會變得過大,從而無法抑制閃光。
根據微小變形部之形狀的不同,有時即便尺寸略大於基於d之計算值,亦不會成為閃光之原因。然而,為了更確實地抑制閃光,微小變形部較理想為滿足以下條件b及/或條件c。
(條件b)尺寸超過35.5 μm之微小變形部B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15%,較佳為未達10%。 (條件c)於將組合使用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尺寸之短邊設為d μm時,尺寸超過(d/1.9)μm之微小變形部C占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15%,較佳為未達10%。
微小變形部之尺寸較佳為偏差較少而均一。對任意選擇之50個、較佳為80~100個微小變形部測定所得之尺寸之變異係數例如為40%以下、35%以下、30%以下、25%以下、23%以下,進而為22%以下,較佳為21%以下,更佳為18%以下,根據情形不同為15%以下、13%以下、10%以下,進而為5%以下,尤其是3%以下。先前,未著眼於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若著眼於變異係數,則能夠導出以下較理想之條件d1。再者,眾所周知,變異係數能以標準偏差除以平均值而求出。
(條件d1)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為40%以下,進而為上述值以下。
但是,亦可於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中存在上述變異係數為3~40%、進而為3~23%、尤其是5~22%、根據情形不同成為5~21%程度之偏差。該程度之偏差有時會有助於緩和反射不均。於應重視反射不均之緩和之情形時,變異係數亦可超過23%。例如,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處於3~40%之範圍且該尺寸之平均值為13.6 μm以下、尤其是9 μm以上且13.6 μm以下之玻璃板於與像素密度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之組合中,適於抑制閃光且抑制反射不均。於此情形時,變異係數為12.3%以上,進而尤佳為12.5%以上,例如為12.3~35%。又,於此情形時,若上述進行了二值化處理A之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之亮點為15個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抑制反射不均。
再者,於意圖形成相互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根據尺寸區分之複數個尺寸之微小變形部之情形時,亦可針對每個種類研究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偏差。可稱為「相互尺寸明確不同」例如為如下情形:玻璃板之主面之微小變形部包含尺寸之平均值為μα、最小值為minα之微小變形部α、及尺寸之平均值為μβ、最大值為maxβ之微小變形部β,μα>μβ、且minα-maxβ>1 μm之關係成立。後者之式亦可為minα-maxβ>2 μm、進而minα-maxβ>3 μm。又,可稱為「能夠區分」係具有minα與maxβ之間之尺寸的微小變形部實質上不存在之情形。所謂具有特定尺寸之微小變形部「實質上不存在」係指符合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例如具有minα與maxβ之間之尺寸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以個數基準計未達整體之3%,尤其是未達1%,特別是未達0.5%。於該例中,微小變形部亦可進而包含與微小變形部α、β各者相互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區分之微小變形部γ。於包含相互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根據尺寸區分之多種微小變形部之情形時,較理想為一併滿足條件d1與以下條件d2,或取代條件d1而滿足以下條件d2。
(條件d2) 於包含相互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區分之複數個尺寸之微小變形部之情形時,針對各微小變形部(α、β、γ···)之尺寸分別算出之變異係數分別為23%以下、22%以下、21%以下、15%以下、10%以下,進而為7%以下,較佳為5%以下。再者,各微小變形部(α、β、γ···)以如下方式設定:以個數基準計,占微小變形部整體之15%以上、20%以上,進而占30%以上。
玻璃板較佳為滿足條件d1及/或條件d2。滿足條件d2之玻璃板較佳為滿足條件a1作為其前提。
複數個微小變形部2可為凸部,亦可為凹部。其中,根據以下理由,較佳為凸部。第1,關於用作觸控面板之玻璃板,與凹部相比,凸部能夠提供對手指之阻力較小之表面。因此,於應重視使用者之操作感之情形時,凸部較為有利。第2,於藉由蝕刻法等使玻璃表面後退之過程中,隨著時間經過凹部之尺寸有時會自所期望之設計值擴大,相對於此,凸部之尺寸能夠容易地防止自設計值之擴大(所謂因過蝕刻而導致之尺寸之擴大)。因此,於應更確實地防止閃光之情形時凸部較為有利。如下所述,凹部或凸部較佳為分別由實質上平坦之連續部包圍。
但是,於應重視蝕刻加工之效率性、換言之為要蝕刻之玻璃之量之多少的情形時,凹部較為有利。
微小變形部2之深度或高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0.1 μm以上,較佳為0.2 μm以上,更佳為0.3 μm以上,例如為1 μm以下,較佳為0.8 μm以下,更佳為0.7 μm以下。
返回至圖1,對主面1中包圍各個微小變形部2之連續部5進行說明。連續部5並未被微小變形部2分斷,而向微小變形部2之間及其周圍擴展。換言之,於主面1中,微小變形部2形成被連續部5包圍之島狀區域。連續部5較佳為實質上平坦之區域。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實質上平坦」之區域係如下區域:基於該區域內之表面粗糙度曲線並藉由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計算式算出之表面粗糙度為0.07 μm以下,較佳為0.05 μm以下,更佳為0.02 μm以下,尤佳為0.01 μm以下。是否符合實質上平坦,例如可藉由剖面SEM觀察進行評價。再者,由圖5B可知,於習知之藉由蝕刻法使凹凸發展之玻璃板之表面,不存在實質上平坦之區域。於習知之蝕刻法中,為了使表面凹凸發展,事先進行噴砂而生成微細之凹部後進行蝕刻,或一面局部地生成析出物一面進行蝕刻。事實上,於該等方法中,無法控制微小變形部之起點位置與尺寸之分佈,故於凹凸發展之階段中平坦之區域自主面之表面消失(圖5B)。
實質上平坦之區域亦可占玻璃板之主面之40%以上、50%以上、進而60%以上。該區域亦可占微小變形部所占之面積之剩餘部分。
於圖1中,在主面1上規則地排列有相同之微小變形部2。該設計基本上於使量產品之特性穩定化之方面較佳。不規則地配置有大小不均一之微小變形部之設計易產生“於藉由蝕刻等進行之加工時相互結合而一體化、從而過大之微小變形部(參照圖5A)”。又,關於面積特別大之玻璃板,充分地抑制特性之局部差異亦並不容易。藉由規則之排列,該等不利被消除。然而,有時會自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之規則性較高之主面觀察到不自然之虹狀反射光之不均。該不均雖不會如閃光般明顯,但較理想為將其抑制。
反射光之不均可藉由緩和微小變形部之排列之規則性而抑制。具體而言,較佳為使主面之面內方向之微小變形部之配置的週期性降低至如下程度: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主面之200 μm見方之區域、及/或存在80~150個尺寸為0.5 μm以上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之區域時,於進行了將微小變形部與周圍之區域區分開之上述二值化處理A之影像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觀察到2~30個、進而3~30個、較佳為5~25個、更佳為9~18個、尤佳為13~17個亮點,作為另一更佳之例,觀察到5~15個亮點。具有防眩功能之習知之玻璃板於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上完全無週期性,即便有週期性其程度亦極低,故於上述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觀察到之亮點僅為1個。另一方面,週期性高至圖1所示之程度之排列於上述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產生數百程度以上之複數個亮點。
再者,關於「存在80~150個尺寸為0.5 μm以上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之區域」,於主面上設定為直角四邊形之區域即可。於該情形時,微小變形部之個數亦包含在直角四邊形之區域中存在其一部分之微小變形部在內進行計數。
若緩和微小變形部之排列之規則性,則上述亮點之數量有時會根據製造批次而不同或局部不同。認為其原因在於:因蝕刻條件等製造條件不可避免地細微變動,而導致微小變形部之位置或大小受到影響。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此種亮點數之不穩定化於在該製造條件下所獲得之平均亮點個數成為15左右以下之情形時變得顯著,因該影響有時亦會獲得亮點之個數減少至1個之玻璃板。已確認根據此種玻璃板,亦可獲得實質上與亮點個數為2以上之玻璃板並無變化之所期望之特性。認為其原因在於:存在藉由二值化處理A而無法確認之程度之規則性。實際上,相對於亮點個數減少至1個之製造批次之玻璃板,若應用高於256×256之階調、例如8192×8192之階調進行影像之二值化處理,則觀察到2個以上之上述亮點。其原因在於:階調越高,則亮點之數量越增加。又,根據進一步緩和排列之規則性而設計之玻璃板,亦能夠獲得所期望之特性。但是,根據緩和程度的不同,若未以如二值化處理B之數萬程度之較高之階調進行二值化,則有時無法測定2個以上亮點數,從而無法確認規則性之存在。若將以上加入考慮,則簡單而言能夠藉由8192×8192之階調、嚴格而言為二值化處理B(65536×65536)確認2個以上亮點,亦可以此為前提,以藉由二值化處理A所產生之亮點之數量為1個之方式設計微小變形部。另一方面,即便應用數千程度之較高之階調、進而應用二值化處理B測定專利文獻1~3所揭示之習知之玻璃板,所獲得之亮點之數量亦為1個。
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更詳細而言為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到之微小變形部之面積合計占主面之面積的比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1.5~60%,進而為1.5~50%,尤其是1.5~40%。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5%以上,根據情形不同為8%以上,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40%以下,尤佳為30%以下,根據情形不同為25%以下,進而為23%以下,尤其是20%以下。
具有上述微小變形部之玻璃板適於抑制閃光並且將光澤及霧度均調整至較理想之範圍。具體而言,於將光澤表示為X(%),將霧度表示為Y(%)時,能夠滿足式(I)之關係。即便對微細至與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組合使用亦能防止閃光之程度之微小變形部進行控制,具體而言即便將例如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設為3.2 μm~13.6 μm,亦能夠提供滿足式(I)之玻璃板。
Y≦-1/6X+20 (I)
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可知若充分地抑制霧度,則即便光澤高至一定程度,亦能夠確保玻璃板之實用性。具有上述微小變形部之玻璃板亦適於將霧度及光澤調整至此種範圍,具體而言能夠滿足式(II)之關係。
Y≦-1/40X+8 (II)
於具備式(II)之玻璃板中,Y之值亦可為6以下,進而為5以下。X及Y之值亦可分別限制於100≦X≦160、0≦Y≦6、進而100≦X≦150、0≦Y≦5之範圍。式(II)亦可為Y≦-1/40X+7.5。
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微小變形部之玻璃板能夠滿足式(I)及(II)中至少1種關係。
於專利文獻1~3中作為比較例而提示之玻璃板中,包含霧度及光澤低至滿足式(I)及/或(II)之程度者(專利文獻2比較例1~5及專利文獻3實驗例8)。然而,先前,霧度及光澤低至該程度之玻璃板係如專利文獻1~3所報告般無法抑制閃光者。其原因在於:微小變形部整體過大。此種玻璃板難以滿足條件b,並且因尺寸之偏差較大,故亦難以滿足條件d1。另一方面,若以抑制閃光之方式控制微小變形部整體之尺寸(專利文獻1~3之各實施例),則微細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增加,變得不滿足條件a1,尤其難以抑制霧度。於專利文獻1~3所揭示之習知蝕刻法中,亦難以於滿足條件d1之程度上使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一致。因此,專利文獻1~3之實施例不滿足式(I)及(II)之關係。
相對於此種習知之技術水準,根據本形態,能夠提供如下玻璃板:即便以例如抑制閃光之方式將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平均值限制至根據像素密度326 ppi計算之值以下,具體而言限制至13.6 μm以下、進而12 μm以下,根據情形不同限制至未達10 μm,亦滿足式(I)及/或(II)之關係。換言之,本發明亦能夠根據上述態樣提供以下玻璃板。
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13.6 μm,且 於將光澤表示為X(%),將霧度表示為Y(%)時,滿足式(I)及(II)中至少一者。
該玻璃板亦可進而滿足條件b及/或條件c,亦可滿足條件d1及/或條件d2,亦可具備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其他特徵。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分別按照下述規定測定光澤及霧度,即,光澤按照日本工業標準(JIS)Z8741-1997之「鏡面光澤度測定方法」之「方法3(60度鏡面光澤)」測定,霧度按照JIS K7136:2000測定。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根據上述第2態樣所提供之玻璃板之一形態進行說明。於該一形態中玻璃板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凸部。複數個微小變形部較佳為分別由實質上平坦之連續部包圍。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具有特定範圍之平均尺寸。
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亦被設定於3.2 μm~35.5 μm之範圍內。微小變形部之形狀、尺寸、相互之距離、面積比率之較佳之範圍及條件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於本形態中,亦較佳為使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之週期性降低至“在上述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觀察到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個數之亮點的程度”。根據本形態,亦能夠提供滿足式(I)及/或(II)之玻璃板,此外,亦能夠具備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其他特徵。
但是,於本形態中,形成於主面之微小變形部為凸部。凸部之高度之較佳範圍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由於微小變形部為凸部,故可對將玻璃板用作觸控面板之使用者提供更優異之操作感。與微小變形部為凹部之玻璃板之操作感之差異於相對濕度較低之環境下更為顯著。又,於製造微小變形部時凸部易將其尺寸控制於特定限度以下,因此,藉由凸部更確實地防止閃光。進而,於包圍凸部之連續部為實質上平坦之情形時,本形態之玻璃板之主面相對容易去除自環境附著之粉塵或自使用者之手指轉印之皮脂。
[第3實施形態] 進而,對根據上述第3態樣所提供之玻璃板之一形態進行說明。於該一形態中玻璃板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具有特定範圍之平均尺寸。自主面獲得之特定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具有特定範圍之個數之亮點。特定範圍之個數可基於以256×256(二值化處理A)、視需要進而以65536×65536(二值化處理B)之階調實施二值化處理之情形決定。
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亦被設定於3.2 μm~35.5 μm之範圍內。微小變形部之形狀、尺寸、相互之距離、面積比率之較佳範圍及條件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亦較佳為凸部,其較佳之高度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根據本形態,亦能夠提供滿足式(I)及/或(II)之玻璃板。
但是,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之排列並非如圖1所示之週期性較高之排列,而具有如下程度之週期性:於藉由二值化處理A所得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觀察到3~30個、較佳為5~25個、更佳為9~18個、尤佳為13~17個亮點,作為另一較佳之例,觀察到5~15個亮點。緩和至該程度之週期性適於兼顧確保量產時之再現性與緩和自其本身產生之反射光之不均。如上所述,若緩和週期性,則存在根據製造批次不同而亮點之數量僅為1個之情形。然而,於該情形時,當進行利用高於256×256之階調、例如數千程度、進而65536×65536之階調所進行之二值化處理B時,亦觀察到2個以上亮點,雖程度較低,但能夠確認週期性。
如上所述,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能夠自進行了二值化處理之影像獲得,該二值化處理為:自垂直於主面之方向觀察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之區域、或存在80~150個尺寸為0.5 μm以上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之區域,將微小變形部與周圍之區域區分開。將1邊設為200 μm之區域之設定能夠簡便地實施。另一方面,基於個數之區域之設定更適於正確地評價微小變形部之分佈密度較小之主面中之微小變形部之週期性。
於本形態中,玻璃板亦可具備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為3~40%、進而為3~23%之條件,來取代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具有特定個數之亮點之條件。此情形之變異係數之較佳範圍為5~22%,進而較佳為8~21%,尤佳為12.5~21%。
於本形態中,玻璃板亦可具備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為3%以上之條件、及條件a1即微細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較小之條件,來取代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具有特定個數之亮點之條件。此情形之變異係數之較佳範圍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8%以上,尤佳為12.5%以上。
[第4實施形態] 繼而,對根據上述第4態樣所提供之玻璃板之一形態進行說明。於該一形態中玻璃板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具有特定範圍之平均尺寸。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包含特定形狀之第1微小變形部、及具有與第1微小變形部不同之形狀之第2變形部。
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被設定於3.2 μm以上、例如3.2 μm~50 μm、較佳為3.2 μm~35.5 μm之範圍。第1微小變形部即便外觀上之尺寸較大,亦不易產生閃光。微小變形部之形狀、尺寸、相互之距離、面積比率之較佳之範圍及條件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亦較佳為凸部,其較佳之高度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於本形態中,亦較佳為使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之週期性降低至“在上述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觀察到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個數之亮點的程度”。根據本形態,亦能夠提供滿足式(I)及/或(II)之玻璃板。
但是,於本形態中,微小變形部包含相當於上述形狀A或形狀B之第1微小變形部、及具有與第1微小變形部不同之形狀之第2微小變形部。第2微小變形部可為相當於形狀A或形狀B者,亦可為不相當於形狀A或形狀B者。第1微小變形部及第2微小變形部之較佳之存在比率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第1微小變形部係習知並未意圖其形成者,由具該特徵之形狀可知,藉由與第2微小變形部組合,使微小變形部向主面上之配置之設計自由度更加提高。具特徵之微小變形部之形狀會易於進行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或規則性之調整。
[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實施形態] 最後,對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玻璃板之影像顯示裝置,作為其一形態,具備子像素尺寸之短邊為d μm之影像顯示裝置、及配置於該影像顯示裝置之影像顯示側之玻璃板,玻璃板為上述第1~第4實施形態之至少一者中所述之玻璃板。其中,玻璃板之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較佳為設定於3.2 μm以上且(d/1.9)μm以下之範圍,尤佳為設定於4 μm以上且(d/2)μm以下之範圍。
[玻璃板] 玻璃板之組成並無特別限制。玻璃板可為具有以鈉鈣玻璃、鋁矽酸鹽玻璃、及無鹼玻璃為代表之各種組成者。玻璃板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0.1 mm~4.0 mm之範圍,尤其是0.5 mm~3.0 mm之範圍。
[玻璃板之加工] (強化處理) 亦可視需要對玻璃板實施物理強化處理或化學強化處理。該等處理只要藉由一直以來實施之方法實施即可,故此處省略其說明。
(薄膜形成) 為了附加各種功能,亦可視需要於玻璃板之表面形成薄膜。薄膜可形成於配置有微小變形部2之主面1,亦可形成於相反側之主面。作為薄膜,可列舉反射抑制膜、防指紋附著膜等。該等薄膜亦只要藉由一直以來實施之方法形成即可,故此處省略其說明。典型而言,薄膜係藉由真空蒸鍍法、濺鍍法、化學氣相法等氣相成膜法、溶膠凝膠法等濕式成膜法形成。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以下之實施例並非以限制本發明之主旨所揭示者。
[玻璃板之製作] 以如下方式於玻璃板之主面形成作為微小變形部之微小凹凸。所使用之玻璃板為厚度1.1 mm之鋁矽酸鹽玻璃。藉由光微影法於該玻璃板之一主面形成各種微小凹凸。使用濃度1.5 wt%之氫氟酸(氟化氫水溶液)作為繼光罩之顯影及洗淨後實施之蝕刻所使用之蝕刻液。以所形成之凹部之深度或凸部之高度成為大致0.3~0.6 μm之方式進行蝕刻。
再者,例18之玻璃板藉由噴砂及利用氫氟酸所進行之蝕刻製作,而並非藉由光微影法。
[玻璃板之評價] 玻璃板之評價以如下方式實施。 (微小變形部之尺寸及面積比率) 使用SEM,於面積126×95 μm觀察微小變形部之主面進行觀察,測定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與尺寸。對84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進行了測定。
(光澤及霧度) 光澤係基於JIS Z8741-1997之「鏡面光澤度測定方法」之「方法3(60度鏡面光澤)」測定。霧度係基於JIS K7136:2000測定。
(FT亮點數) 於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中之亮點數之測定中,使用了影像處理軟體「Imagej 1.50i」。該軟體處於公用域,具備傅立葉解析功能。具體而言,於藉由SEM觀察所獲得之影像中以將微小變形部與其周圍區分開之方式設定閾值,製作傅立葉變換影像,並對出現於該影像之亮點之數量進行計數。再者,利用基本以256×256之階調(二值化處理A)實施上述軟體所進行之解析,於下述情形時以65536×65536之階調(二值化處理B)實施。
(閃光抑制效果) 將僅使綠色子像素發光之階調顯示(R,G,B)設為(0,255,0)之125 ppi及326 ppi之顯示器,於該顯示器表面以形成有微小凹凸之主面朝向顯示器之外側之方式載置玻璃板,於使顯示器靜止之狀態下評價影像之閃爍。結果係基於以下進行評價。 ×:能夠確認畫面之閃爍。 △:能夠勉強確認畫面之閃爍。 ○:無法確認畫面之閃爍。
(反射不均) 於表面為黑色之檢查台之上方設置20 W之螢光燈,將玻璃板保持於該螢光燈之下方約30 cm處。於該狀態下自距離玻璃板約30 cm之位置觀察玻璃板之主面之表面反射。結果係基於以下進行評價。 ×:能夠確認虹色之干涉色。 ○:能夠勉強確認干涉色。 ◎:無法確認干涉色。
將結果示於表1及2。又,將使用SEM觀察自例1~18所獲得之玻璃板之主面而得出之結果示於圖6~23。各SEM影像係觀察50 μm見方之區域(圖6~12;例1~7)、200 μm見方之區域(圖13~22;例8~17)、100 μm見方之區域(圖23;例18)而得者。又,於圖13~23中,一併表示根據所得之SEM影像而得到的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該變換影像中之亮點位於以○記號所包圍之位置。根據例1~7,藉由測定50 μm見方之區域確認到至少超過100個之亮點,因此省略了以“亮點數會進一步增加之200 μm見方”為對象之測定。又,關於例18,亦觀察了關於200 μm見方之區域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但亮點數與圖23相同,僅為1個。雖省略圖示,但關於例19~35,於玻璃板之主面亦形成有微小變形部。
再者,關於專利文獻2圖1及圖2之SEM影像,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製作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後,結果與例18相同,亮點數為1。習知之防眩玻璃對於其中任一者,均無法確認主面之面內方向上之微小變形部之週期性。
若重複製造以亮點數相對變少之方式,具體而言以亮點數成為15以下、進而成為10以下之方式設計之玻璃板,則存在因製造批次不同而亮點數小於表1及2所示之值之情形,亦確認到亮點數成為1之樣本。將此種樣本之使用SEM進行觀察所得之結果示於圖24及25。圖24及25係分別自應用與例22及27相同之製造條件而獲得之樣本所獲得之結果。其中,關於除亮點數以外之表2之各項目,自該等樣本亦分別獲得與例22及27大致相同之良好之結果。又,關於圖24及25所示之樣本,以更高之階調、具體而言為8192×8192或其以上之階調實施利用軟體所進行之解析,對FT亮點數進行計數後,結果各自之亮點數出現2以上。例32~35亦係當進行二值化處理A時FT亮點數為1,但於以更高之階調、具體而言為65536×65536之階調(二值化處理B)實施利用軟體所進行之解析之情形時,FT亮點數成為2以上。相對於此,即便以同程度高之階調解析例18之樣本,亮點數仍為1。
進而,針對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大致相同且微小變形部之形狀(凹或凸)不同之例13及14,實施了玻璃板之主面之觸感測試。藉由利用乾燥之指尖摩擦主面5次左右而實施該測試。微小變形部為凸部之例14之觸感較例13更優異。亦對其他玻璃板實施相同之觸感測試後,結果可確認於面積比率處於相同範圍之情形時,微小變形部為凸部之玻璃板之觸感較微小變形部為凹部之玻璃板更優異。
又,對於例1~17之連續部,使用剖面SEM測定表面粗糙度曲線,對於相當於銜接部之部分,根據該曲線藉由與算術平均粗糙度Ra相同之式算出平均粗糙度後,結果其值均為0.008 μm以下。又,對於例1~17之作為微小變形部之凸部之頂部或凹部之底部,同樣地算出平均粗糙度後,結果其值均為0.008 μm以下。對於例19~35亦實施相同之測定後,結果平均粗糙度同樣被抑制得較低。
於圖26中表示例1~16、19~35之光澤與霧度之關係。圖26所示之實線之斜線係於將光澤表示為X(%),將霧度表示為Y(%)時,以Y=-1/6X+20表示。表1之例1~16之玻璃板之特性被繪製於圖26中該直線之下方,更詳細而言被繪製於上述斜線與以Y=-1/6X+15所表示之斜線之間(圖26中省略圖示)。尤其是例1~6之玻璃板其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13.6 μm,與像素密度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組合時抑制閃光,並且使光澤及霧度相較於習知而言平衡性良好地降低。
例19~35雖充分地抑制了霧度但光澤略高,除例22、25、27之外,不具備Y≦-1/6X+20之關係。然而,根據該等樣本,亦確認可獲得實用上不存在問題之特性。尤其是,例19~35之玻璃板與像素密度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組合時閃光被抑制,霧度充分地降低,且反射不均亦被良好地抑制。圖26所示之虛線之斜線係以Y=-1/40X+8表示。例19~35之玻璃板之特性被繪製於圖26中該直線之下方。
圖26中所繪製之PD1~3分別表示專利文獻1~3中作為可抑制閃光之實施例而揭示之玻璃板之特性。專利文獻1~3之實施例之玻璃板與像素密度326 ppi之影像顯示裝置組合時抑制閃光,但未能成功地將光澤及霧度均抑制得較小。專利文獻1~3之技術如該等文獻中作為比較例所提,若不容許閃光之產生則無法恰當地設定光澤與霧度。認為專利文獻1~3之實施例之玻璃板由於尺寸為3 μm左右以下之微小變形部之比率較高,故特性略差。於該等專利文獻所揭示之習知之技術中,抑制尺寸之偏差而形成適度之尺寸之微小變形部較為困難。
如專利文獻1~3所示之習知之防眩玻璃中,未控制形成於其主面之微小凹凸之形狀及配置。因此,有時會因製造條件之細微差異而導致特性較大地變化。例如,圖26之最接近實線斜線之*之玻璃板(光澤66%、霧度9.6%)僅藉由將蝕刻之時間縮短5秒,光澤及霧度便均會大幅上升(光澤75%、霧度13.6%;參照專利文獻2實施例8及9)。
若參照表1之例1~4及6~7,則根據測定了尺寸之標準偏差之例算出之尺寸之變異係數(標準偏差/平均值)均充分地變小為2.8~2.9%左右。又,於例5中,存在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區分之2種微小變形部α、β(微小變形部α之最小尺寸較微小變形部β之最大尺寸大2 μm以上),針對各微小變形部算出之尺寸之變異係數均為2.8~2.9%左右。
於微小變形部看似隨機配置之例8及9中,當將包含相當多數量之微小變形部之區域作為對象進行判斷時,亦能夠確認其配置存在週期性。例8、9均於200 μm見方中存在130~140個微小變形部,與其對應之FT亮點數為5。另一方面,關於自包含其1/4左右之微小變形部之100 μm見方之區域獲得之FT亮點數,例8、9均與習知之隨機之微小變形部相同,僅為1個。基於FT亮點數判定微小變形部之週期性於期待準確之方面,較理想為以包含80~150個微小變形部之方式設定區域。認為此種基於個數之區域設定對於微小變形部之平均最短距離較圖示之例長且其分佈密度較圖示之例小之主面尤其有效。
若參照表1之例8~10、12~13及15、以及表2之例19~35,則變異係數處於3~35%之範圍,偏差略微變大。即便允許微小變形部之尺寸存在該程度之偏差,亦可充分地獲得以閃光抑制效果為首之效果。又,該程度之較大之變異係數對抑制反射不均有效。於例5、11、14及16中,存在尺寸明確不同且能夠區分之微小變形部,當針對微小變形部之每個種類進行觀察時,其尺寸之偏差變小。與例5相同,關於例11、14及16,於已確認之範圍內,針對能夠區分之每個種類觀察到之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變異係數亦成為23%以下。又,例32中微小變形部之尺寸之偏差被抑制得極微小。於此種玻璃板中,亦為若緩和微小變形部之配置之規則性(利用二值化處理A得出之FT亮點數:1),則反射不均於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例17之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超過40 μm,未獲得閃光抑制效果。例18之微小變形部之平均尺寸為2 μm左右。例18與例1~17及19~35不同,具有複數個尺寸0.5~3.0 μm之微小變形部,穿透光白濁強烈。再者,例18於各微小變形部未由實質上平坦之區域包圍,約略整個主面形成有微小變形部之方面,亦與存在此種區域且微小變形部之面積比率為一半以下之其他例不同(參照圖6~25)。
[表1]
Figure 108123139-A0304-0001
[表2]
Figure 108123139-A0304-0002
於表1中,例1~16之尺寸0.5 μm~3.6 μm之微小變形部A2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7~16之尺寸0.5 μm~4.0 μm之微小變形部A3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10~16之尺寸0.5 μm~5.3 μm之微小變形部A4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10~11、14~16之尺寸0.5 μm~6.5 μm之微小變形部A5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又,於表2中,例19~35之尺寸0.5 μm~3.6 μm之微小變形部A2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23~35之尺寸0.5 μm~4.0 μm之微小變形部A3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28~35之尺寸0.5 μm~5.3 μm之微小變形部A4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例30~35之尺寸0.5 μm~6.5 μm之微小變形部A5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3%。又,例1~10、12~13、15~16、18~35之尺寸超過35.5 μm之微小變形部B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15%。
再者,根據如本實施例所記載之光微影法-蝕刻,能夠再現性良好地製造顯示良好性能之玻璃。該製造方法亦適於使製品間之偏差或不良率大幅降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玻璃板尤其作為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影像顯示側之具有防眩功能之玻璃利用價值較高。
1、11、12:主面 2、2A~2L:微小變形部 2F~2G:具有與選自直角四邊形3之邊的不含頂點3p之一部分後退部3f、3g相接之直線部2f、2g的微小變形部 2H~2K:至少一個內角2p為優角之多邊形的微小變形部 3:(假想之)直角四邊形 5:連續部 10:玻璃板
圖1係將本發明之玻璃板之一例之主面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俯視圖。 圖2A係微小變形部為凸部之情形時之圖1之剖面圖。 圖2B係微小變形部為凹部之情形時之圖1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微小變形部之各種形狀之俯視圖。 圖4係表示微小變形部之變圓角隅部之俯視圖。 圖5A係將習知之玻璃板之一例之主面的一部分放大表示之俯視圖。 圖5B係將習知之玻璃板之另一例之主面的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剖面圖。 圖6係表示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例1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50 μm×50 μm之區域)所得之影像圖。 圖7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2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8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3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9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4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10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5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11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6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12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7之玻璃板之主面之5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13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8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二維傅立葉變換影像(FT影像)之圖。 圖14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9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15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0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16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1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17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2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18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3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19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4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20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5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21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6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22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7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23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例18之玻璃板之主面所得之影像、及根據該影像所獲得之FT影像之圖。 圖24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以與例22相同之方式獲得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25係表示藉由SEM觀察以與例27相同之方式獲得之玻璃板之主面之200 μm見方所得之影像圖。 圖26係表示例1~35及專利文獻1~3實施例之玻璃板之光澤與霧度之關係之圖。

Claims (16)

  1. 一種玻璃板,其具備具有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主面, 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 將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時包圍上述微小變形部之最小直角四邊形之相互鄰接之2邊之長度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微小變形部之尺寸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35.5 μm,且 上述玻璃板滿足下述之條件a1、及/或條件d1,條件a1:上述尺寸為0.5 μm~3.0 μm之微小變形部A1占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條件d1: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變異係數為40%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於上述主面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分別由實質上平坦之連續部包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面積合計相對於上述主面之面積所占之比率為1.5~60%。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變異係數為23%以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變異係數超過23%。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滿足下述條件a2,條件a2:上述尺寸為0.5 μm~3.6 μm之微小變形部A2占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玻璃板,其滿足下述條件a3,條件a3:上述尺寸為0.5 μm~4.0 μm之微小變形部A3占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5%。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為上述複數個凸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玻璃板,其中,於上述主面中上述複數個凸部分別由實質上平坦之連續部包圍。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於自上述方向觀察時,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包含第1微小變形部、及形狀與上述第1微小變形部不同之第2微小變形部,該第1微小變形部相當於下述者,即,i)具有直線部之微小變形部,該直線部與選自上述直角四邊形之邊的不含上述直角四邊形之頂點之一部分後退部相接;或ii)至少1個內角為優角之多邊形的微小變形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第2微小變形部之形狀不符合上述i)及上述ii)中之任一者。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3.2 μm以上且13.6 μm以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平均值為7 μm以上且13.6 μm以下。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於將光澤表示為X(%)、將霧度表示為Y(%)時,滿足Y≦-1/6X+20及Y≦-1/40X+8之至少1個關係式。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中,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上述尺寸之變異係數為3%以上。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板,其滿足下述條件b,條件b:上述尺寸超過35.5 μm之微小變形部B占上述複數個微小變形部之個數基準之比率未達15%。
TW108123139A 2018-07-09 2019-07-01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TWI795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8-130000 2018-07-09
JP2018130000 2018-07-09
JPJP2019-017246 2019-02-01
JP2019017246 2019-02-01
JPJP2019-081614 2019-04-23
JP2019081614 2019-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0721A TW202010721A (zh) 2020-03-16
TWI795576B true TWI795576B (zh) 2023-03-11

Family

ID=6914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3139A TWI795576B (zh) 2018-07-09 2019-07-01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0052A1 (zh)
EP (1) EP3822234A4 (zh)
JP (3) JP6955106B2 (zh)
CN (3) CN115432936B (zh)
TW (1) TWI795576B (zh)
WO (1) WO2020013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1234B (zh) 2018-01-09 2023-11-11 美商康寧公司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CN115432936B (zh) 2018-07-09 2023-09-0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
US20220011477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luding a low refractive index substrate with high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 disposed on the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JP2022085125A (ja) * 2020-11-27 2022-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複層構造体
KR20240032065A (ko) * 2021-07-06 2024-03-08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2개, 3개 또는 4개의 고도에서 하나 이상의 표면을 포함하는 텍스처링된 영역과 하나 이상의 표면의 적어도 일부를 제공하는 표면 특징부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물품용 눈부심 방지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3028019A1 (en) * 2021-08-25 2023-03-02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glass-based articl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954A (zh) * 2014-07-09 2017-03-01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低闪光的玻璃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4559B2 (ja) * 1995-06-12 1998-06-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レンズ配列シート、面光源および透過型表示体
KR20010101367A (ko) 1999-08-24 2001-11-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쯔지덴 프리즘렌즈용 보호필름
US7329611B2 (en) * 2002-04-11 2008-02-1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finely-structured parts, finely-structured parts formed thereby, and product using such finely-structured part
US7150904B2 (en) * 2004-07-27 2006-12-19 Ut-Battelle, Llc Composite, ordered material having sharp surface features
US8598771B2 (en) * 2009-09-15 2013-1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and display having anti-glare properties
WO2011072227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Nano Terra Inc. Structured smudge-resistant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017566B2 (en) * 2010-04-30 2015-04-28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and articles thereof
US9446979B2 (en) * 2011-11-02 2016-09-2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sparkle control and articles thereof
JP5784528B2 (ja) * 2011-11-28 2015-09-2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防眩性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74625A1 (en) * 2011-11-30 2015-06-25 Corning Incorporated Articles with monolithic, structured surfa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KR20150109358A (ko) * 2013-01-21 2015-10-01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기재
KR101470306B1 (ko) * 2013-09-17 2014-12-09 (주)에스이피 기체의 응축 거동을 이용한 마스크리스 식각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나노 또는 마이크로 패턴의 식각 방법
US9517963B2 (en) * 2013-12-17 2016-12-1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rapid laser drilling of holes in glass and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EP3521253A1 (en) * 2013-12-19 2019-08-07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surfaces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JP2015143756A (ja) 2014-01-31 2015-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発光装置
JP6652696B2 (ja) 2015-01-14 2020-02-26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の防眩性ガラス板物品及びその製法
WO2016113970A1 (ja) * 2015-01-14 2016-07-2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の防眩性ガラス板物品及びその製法
US10239782B2 (en) * 2015-02-26 2019-03-2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rface features on glass-ceramic article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JP6873050B2 (ja) * 2015-05-15 2021-05-19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光取り出し特徴構造物を含むガラス物品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US20180149793A1 (en) * 2015-05-18 2018-05-31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articles comprising light extraction featur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DE112017000097B4 (de) * 2016-02-01 2022-11-03 AGC Inc. Lichtdurchlässige Struktur
JP2018018378A (ja) * 2016-07-29 2018-02-01 兼松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カバーガラス
CN115432936B (zh) 2018-07-09 2023-09-0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954A (zh) * 2014-07-09 2017-03-01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低闪光的玻璃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5051B2 (ja) 2022-06-15
CN115432936A (zh) 2022-12-06
EP3822234A1 (en) 2021-05-19
WO2020013012A1 (ja) 2020-01-16
EP3822234A4 (en) 2022-04-27
US20210230052A1 (en) 2021-07-29
JPWO2020013012A1 (ja) 2021-08-02
JP2022130405A (ja) 2022-09-06
CN115432936B (zh) 2023-09-01
JP6955106B2 (ja) 2021-10-27
JP7372395B2 (ja) 2023-10-31
TW202010721A (zh) 2020-03-16
CN115448607A (zh) 2022-12-09
KR20210030422A (ko) 2021-03-17
CN115448607B (zh) 2024-06-21
CN112368247A (zh) 2021-02-12
CN112368247B (zh) 2022-10-25
JP2022017240A (ja)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576B (zh) 適於影像顯示裝置之玻璃板
JP7119417B2 (ja) 透光性構造体
WO2017135261A1 (ja) 透光性構造体
KR102430718B1 (ko) 저 스파클 유리 시트
JP5814346B2 (ja) 防眩表面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物品
JP7026785B2 (ja) 高強度指紋防止ガラス、その製造方法、高強度指紋防止ガラスの外装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217364A (zh) 具繞射防眩表面及薄的耐用抗反射塗層之顯示器製品
CN108439813B (zh) 具有弯曲减少的基于低闪光防眩光玻璃的制品和减少基于防眩光玻璃的制品中的弯曲的方法
JP2011221197A (ja) アンチグレア拡散フィルム
KR20230116952A (ko) 입력 장치용 커버 부재, 및 입력 장치
US11807572B2 (en) Glass plate, glass plate having anti-reflection lay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plate
KR102679368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에 적합한 유리판
JP6559433B2 (ja) 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描画装置、フォトマスクの検査方法、フォトマスクの検査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696598B2 (ja) 透明基体
US20240158290A1 (en) Dual textur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1520085B2 (en) Transparent substrate
WO2021153469A1 (ja) ガラス基板、表示装置、及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14214A1 (ja) モアレが低減された三次元表示装置
TW202346236A (zh) 玻璃板及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JP2022546623A (ja) 粗面化防眩ガラス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84455A (ja) 入力装置用カバー部材、及び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