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437B - 坐墊調整系統 - Google Patents

坐墊調整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437B
TWI783437B TW110113135A TW110113135A TWI783437B TW I783437 B TWI783437 B TW I783437B TW 110113135 A TW110113135 A TW 110113135A TW 110113135 A TW110113135 A TW 110113135A TW I783437 B TWI783437 B TW I7834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ntroller
base
adjustment system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3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9655A (zh
Inventor
邱榆皓
盧湘鈴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3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4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9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9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43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坐墊調整系統應用於跨坐型車輛,且跨坐型車輛適於供騎乘者騎乘。坐墊調整系統包含座椅基座、第一座體、第一重量感測器、第一樞轉軸、第二座體、第一距離感測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依據第一重量感測器所感測下壓於第一座體之騎乘者之第一重量,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所感測騎乘者的背側突出於第一座體之一側之第一距離,控制第一樞轉軸帶動第二座體相對於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藉此,可利用座椅移動至適當位置後再進行樞轉,以作為靠背使用。

Description

坐墊調整系統
一種坐墊調整系統,尤其是用於跨坐型車輛之坐墊調整系統。
現有機車為了便利幼小兒童無法獨自乘坐後座,又為了承載幼小兒童,因而加裝安全座椅於腳踏墊上方。此種安全座椅有以螺絲鎖的固定性椅座,也有非固定性椅座放置。或者,是透過加裝安全靠背扶手於後座,對於後座的舒適度及安全性有相當大的幫助。更讓騎乘者更能安心的駕馭機車,並同時保障後座乘客的安全。
又或者,在不加裝任何設備下,家長考慮到兒童乘坐的安全性,會購買背帶將自身與小孩背綁在一起,強制以背帶將大人小孩固定一起,兒童即可於前後座擇一與大人共乘。
但上述以加裝坐座或後靠背的方式,違反了現有的導路交通安全規則的規定,而有被取締的風險。而使用背帶的方式,雖讓家長載乘載兒童時多一分安全及安心感。但同樣違反了現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的規定,無法合法的在道路上路,依舊有被取締的風險。並且現亦有諸多係因揹巾揹綁兒童,而造成兒童拋飛的交通事故。因此使用揹巾在安全性上仍有諸多的疑慮。
除此之外,在機車後座位置加裝後靠背時,後座乘客年紀例 如年長者以及兒童身形不同,考慮到安全性及舒適度的問題。由於椅座無法因為身形而自由移動。對於乘客並無法妥善的客製化舒適乘坐,而身形較小的兒童也因空間較大無法受保護容易被甩拋的安全疑慮。而為安全考量而加裝的後靠背,由於安全性及強度問題拆卸也十分麻煩,造成一旦裝設後無法隨意拆卸,若單人騎乘時,難免造成多餘的重量以及影響美觀。
有鑑於此,本揭示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坐墊調整系統應用於跨坐型車輛,且跨坐型車輛適於供騎乘者騎乘。此坐墊調整系統包含座椅基座、第一座體、第一重量感測器、第一樞轉軸、第二座體、第一距離感測器以及控制器。座椅基座包含滑軌。第一座體固設於座椅基座且包含一第一側,第一重量感測器設置於第一座體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第一座體之騎乘者之第一重量。第一樞轉軸滑設於滑軌。第二座體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並藉由第一樞轉軸樞接於座椅基座。第一距離感測器設置於第二座體靠近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並用以感測騎乘者的背側突出於第一側之第一距離。控制器耦接第一重量感測器、第一樞轉軸、第二座體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控制器用以依據第一重量及第一距離控制第一樞轉軸帶動第二座體相對於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
藉此,在騎乘者要進行跨坐型車輛騎乘,而坐上第一座體時,控制器即會開始依據第一重量感測器及第一距離感測器所量測到的數據控制第二座體的作動。舉例來說,在第一重量感測器感測到騎乘者乘坐或第一距離感測器感測到騎乘者的位置超出第一座體時,控制器控制第二座體翻轉立起或移動後翻轉立起,以作為騎乘者的靠背。藉此,可利用在 各個跨坐式車輛都會設置的座椅來作為靠背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組裝靠背或使用安全背帶,即可在不違反法規規定下,提供所需的背部支撐,以同時達到合法規、具安全性及提高舒適性的目的。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揭示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揭示之技術內容並以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揭示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100,100a:坐墊調整系統
10,10a:座椅基座
11,11a:滑軌
20,20a:第一座體
201,201a:第一側
21,21a:第一重量感測器
30,30a:第一樞轉軸
31,31a:第二座體
311a:第二側
32,34:第一距離感測器
321,341:熱像儀
322,342:計算模組
33:第二重量感測器
40:第二樞轉軸
41:第三座體
42:第二距離感測器
50,50a:控制器
51:計時器
60:速度偵測器
70:控制開關
80:行動裝置
90,90a:跨坐型車輛
91:車輛握把
92:智能儀表板
[圖1]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示意圖。
[圖2]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系統方塊圖。
[圖3]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二座體作動示意圖。
[圖4]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示意圖。
[圖5]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系統方塊圖。
[圖6]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三座體作動示意圖。
[圖7]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二座體作動示意圖。
圖1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示意圖。圖2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系統方塊圖。由圖1及圖2可見,本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100係應用於跨坐型車輛90,且跨坐型車輛90適於供一騎乘者騎乘。跨坐型車輛90可為例如一般機動車、電動腳踏車、智慧型機動車、沙灘車等。在本實施例中係以機動車(例如摩托車)為例示進行說明。
坐墊調整系統100包含座椅基座10、第一座體20、第一重量感測器21、第一樞轉軸30、第二座體31、第一距離感測器32以及控制器50。座椅基座10包含滑軌11。滑軌11可設置於整個座椅基座10,也可以僅設置於對應第二座體31的位置,以使第二座體31能在相對於座椅基座10前後滑移。滑軌11可為各種可手動控制、自動控制或可使滑設於滑軌11上受控制之第一樞轉軸30沿一直線範圍內來回移動之結構,其可為習知之各種滑軌11在此便不再贅述。
第一座體20固設於座椅基座10前端且包含第一側201,第一重量感測器21設置於第一座體20靠近第一側201的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第一座體20之乘坐者之第一重量。第一座體20為例如一般座墊,固置於座椅基座10的最前側,以作為騎乘者與乘坐者乘坐使用。當乘坐者坐在第一座體20上時,第一重量感測器21即會感測到下壓於第一座體20之第一重量,並傳送至控制器50,以作為後續控制器50控制使用,詳細控制作動於後描述。
第一樞轉軸30滑設於滑軌11。第二座體31位於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由圖1可見,若跨坐型車輛90騎乘前進方向為前方,第二座體31係設置於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的後方側,即通常係對應於乘坐者位置的後方。第二座體31藉由第一樞轉軸30樞接於座椅基座10。如此,使得第二座體31可在第一樞轉軸30及滑軌11的限位或帶動下,沿滑軌11進行前後滑移,並且可在第一樞轉軸30的帶動下,使第二座體31可以第一樞轉軸30相對座椅基座10進行樞轉。
如圖1所示,第一樞轉軸30將滑設於滑軌11,並且可以設置 於第二座體31靠近第一座體20側,以使得第二座體31可以第一樞轉軸30為軸心進行旋轉(如圖3所示)。另外,為使第二座體31在滑軌11上移動至任意位置時仍可以進行樞轉,第一樞轉軸30可設置為跨設於滑軌11並可在滑軌11上滑移,以使第一樞轉軸30帶動第二座體31在滑軌11上移動後,仍可再帶動第二座體31以第一樞轉軸30為軸心進行旋轉。
第一距離感測器32設置於第二座體31靠近於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並用以感測乘坐者的背側突出於第一側201之第一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距離感測器32可為例如紅外線感測器,設置於第二座體31的前端側,以對第二座體31前端是否有乘坐者進行感測,並感測出乘坐者的背側與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端部間之水平距離以作為第一距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距離感測器32包括熱像儀321及計算模組322。熱像儀321用以擷取第一座體20之熱分布圖,計算模組322耦接至熱像儀321,並用以依據熱分布圖計算第一距離。藉由熱像儀321朝向第一座體20的方向拍攝時,即可拍攝出乘坐於第一座體20上之乘坐者及第一座體20的熱分布圖。由於乘坐者的體溫通常會高於常溫而可以經由熱分布圖分析出乘坐者與第一座體20,進而計算出乘坐者背側突出於第一側201之第一距離。
此第一距離可以作為後續控制器50控制第二座體31應向後方移動的距離。這是因為第二座體31通常狀況下是與第一座體20相接觸,若乘坐者的背側已超過第一座體20後端,即超出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則第二座體31需向後移動至所超出的距離,以避免翻轉起來時,擠壓到乘坐者。舉例來說,當乘坐者為大人且體型較大時,若是直接將第二 座體31翻轉立起,可能會使得可乘坐的空間只侷限於第一座體20的大小範圍內,而讓乘坐空間變小。此時,當騎乘者與乘坐者分別坐上第一座體20後,若因為體型較大而超過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直至第二座體31時,設於第二座體31前端之第一距離感測器32將偵測到在第一座體20及第二座體31間有乘坐者,並感測到乘坐者乘坐時的背側與第一座體20之第一側201間的第一距離,進而傳送第一距離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先控制第一樞轉軸30帶動第二座體31進行位移第一距離,再控制第一樞轉軸30樞轉帶動第二座體31之第一樞轉軸30作動,使第二座體31翻轉立起。如此,即可讓第二座體31於適當的位置提供乘坐者背部支撐,且不會過於減少乘坐者的可乘坐空間。
接著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控制器50可以是設置於座椅基座10,且控制器50耦接滑軌11、第一重量感測器21、第一樞轉軸30、第二座體31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32。控制器50也可設置於跨坐型車輛90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夠與上述元件進行耦接或電性連接的方式進行控制即可。控制器50用以依據第一重量感測器21所感測之該第一重量,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32所感測之第一距離,控制第一樞轉軸30帶動第二座體31相對於座椅基座10滑移及樞轉。
接下來請參閱圖1至圖3,圖3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二座體作動示意圖。當第一座體20有乘坐者乘坐時,第一重量感測器21會感測到第一重量。當第一座體20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或老年人乘坐者時,為了安全或為了舒適考量,此時可以使第二座體31翻轉立起至如圖3所示的狀態。當第一重量感測器21感測到第一座體20有乘坐者,即 第一重量感測器21感測到第一重量時,控制器50可控制第一樞轉軸30作動,帶動第二座體31以第一樞轉軸30為軸心旋轉翻起,而可作為乘坐者的靠背使用。
另外,如前所述,控制器50可依據第一距離感測器32所偵測之第一距離控制第二座體31滑移。在上述的第二座體31轉動前,控制器50可以再依據第一距離來控制第二座體31的移動,以便於提供乘坐者背部支撐的同時,不會過於減少乘坐者的可乘坐空間。
藉此,可利用將跨坐型車輛90都會設置的座椅切割為不同座體來作為靠背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組裝靠背或使用安全背帶,即可在既不違反法規規定下,又能提供所需的背部支撐,以同時合法規、具安全性又提高舒適性。
接著,請參考圖4至圖5,圖4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示意圖,圖5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系統方塊圖。本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100a同樣應用於跨坐型車輛90a,且跨坐型車輛90a適於供一騎乘者騎乘。本實施例中坐墊調整系統100a包含座椅基座10a、第一座體20a、第一重量感測器21a、第一樞轉軸30a、第二座體31a、第一距離感測器34、第二重量感測器33、第二樞轉軸40、第三座體41、第二距離感測器42以及控制器50a。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座椅基座10a包含滑軌11a。同樣地,滑軌11a係可設置於整個座椅基座10a,也可以僅設置於對應第二座體31a與第三座體41的位置,以使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能在相對於座椅基座10a前後滑移。滑軌11a可為各種可手動控制、自動控制或可使滑設於滑軌11a上受控制之第一樞轉軸30a及第二樞轉軸40 沿一直線範圍內來回移動之結構,其可為習知之各種滑軌11a在此便不再贅述。
第一座體20a固設於座椅基座10a前端且具有第一側201a,第一重量感測器21a設置於第一座體20a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第一座體20a之騎乘者之第一重量。第一座體20a為例如一般座墊,固置於座椅基座10a的最前側,以作為騎乘者要騎乘時乘坐使用。當騎乘者坐在第一座體20a上時,第一重量感測器21a即會感測到下壓於第一座體20a之第一重量,並傳送至控制器50a,以作為後續控制器50a控制使用,詳細控制作動於後描述。
第一樞轉軸30a滑設於滑軌11a。第二座體31a位於第一座體20a之第一側201a。由圖4可見,第二座體31a係設置於第一座體20a後方側,即通常係對應於乘坐者的位置。第二座體31a藉由第一樞轉軸30a樞接於座椅基座10a。如此,使得第二座體31a可在第一樞轉軸30a及滑軌11a的限位或帶動下,沿滑軌11a進行前後滑移,並且可在第一樞轉軸30a的帶動下,使第二座體31a可以第一樞轉軸30a相對座椅基座10a進行樞轉。
如圖4所示,第一樞轉軸30a將滑設於滑軌11a,並且可以設置於第二座體31a靠近第一座體20a側,以使得第二座體31a可以第一樞轉軸30a為軸心進行旋轉(如圖7所示)。另外,為使第二座體31a在滑軌11a上移動至任意位置時仍可以進行樞轉,第一樞轉軸30a可設置為跨設於滑軌11a並可在滑軌11a上滑移,以使第一樞轉軸30a帶動第二座體31a在滑軌11a上移動後,仍可再帶動第二座體31a以第一樞轉軸30a為軸心進行旋轉。
第一距離感測器34設置於第二座體31a靠近於第一座體20a之第一側201a,並用以感測騎乘者的背側突出於第一側201a之第一距離,第一距離可例如為水平距離。第一距離感測器34設置於第二座體31a的前端側,以對第二座體31a前端是否有騎乘者進行感測,並感測出騎乘者的背側與第一座體20a的第一側201a端部間之距離以作為第一距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距離感測器34包括熱像儀341及計算模組342,且第一距離感測器34與前述之第一距離感測器32功能相同,於此將不再贅述。
進一步,第二重量感測器33設置於第二座體31a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第二座體31a之一第二重量。第二重量感測器33可以設置於整個第二座體31a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夠在第二座體31a上有受壓或有乘坐者乘坐時能夠感測到第二重量即可。
第二樞轉軸40滑設於滑軌11a。第三座體41之結構大體與第二座體31a相近似。第二座體31a包括相反於第一側201a之第二側311a,第三座體41位於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由圖4可見,第三座體41係設位置於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的後方側。第三座體41藉由第二樞轉軸40樞接於座椅基座10a。如此,使得第三座體41可在第二樞轉軸40及滑軌11a的限位或帶動下,沿滑軌11a進行前後滑移,並且可在第二樞轉軸40的帶動下,使第三座體41可以第二樞轉軸40相對座椅基座10a進行樞轉。
圖6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三座體作動示意圖。圖7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坐墊調整系統之第二座體作動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二樞轉軸40將滑設於滑軌11a,並且可以設置於第三座體41靠近第二座體31a側,以使得第三座體41可以第二樞轉軸40為軸心進行旋轉。 另外,為使第三座體41在滑軌11a上移動至任意位置時仍可以進行樞轉,第二樞轉軸40可設置為跨設於滑軌11a並可在滑軌11a上滑移,以使第二樞轉軸40帶動第三座體41在滑軌11a上移動後,仍可再帶動第三座體41以第二樞轉軸40為軸心進行旋轉。
第二距離感測器42設置於第三座體41靠近於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並用以感測乘坐者的背側突出於第二側311a之一第二距離,第二距離可例如為水平距離。第二距離感測器42可為例如紅外線感測器,其設置於第三座體41的前端側,以對第三座體41前端是否有乘坐者進行感測,並感測出乘坐者的背側與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端部間之距離以作為第二距離。同樣地,此第二距離亦是用於後續控制器50a控制第三座體41應向後方移動的距離,以避免第三座體41翻轉起來時,擠壓到乘坐者。
如圖5所示,控制器50a可以是設置於座椅基座10a,且控制器50a耦接滑軌11a、第一重量感測器21a、第一樞轉軸30a、第二座體31a、第一距離感測器34、第二重量感測器33、第二樞轉軸40、第三座體41以及第二距離感測器42。控制器50a也可設置於跨坐型車輛90a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夠與上述元件進行耦接或電性連接的方式進行控制即可。
控制器50a用以依據第一重量感測器21a所感測之該第一重量,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34所感測之第一距離,控制第一樞轉軸30a帶動第二座體31a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及樞轉。又或者,依據第二重量感測器33所感測之第二重量,以及第二距離感測器42所感測之第二距離,控制第二樞轉軸40帶動第三座體41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及樞轉。進一步, 也可以依據上述所有感測到的資訊同時對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進行控制。
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5,當第一座體20a及第二座體31a分有騎乘者及乘坐者乘坐時,第一重量感測器21a會感測到第一重量,同時第二重量感測器33會感測到第二重量。當控制器50a接收到第一重量與第二重量時,即會判斷第一座體20a及第二座體31a分別有騎乘者及乘坐者乘坐,此時將不會控制第一樞轉軸30a作動,使第二座體31a維持可乘坐的狀態,而不會翻轉立起。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當第二座體31a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或老年人乘坐時,為了安全或為了舒適考量,可以控制第三座體41翻轉立起。詳細來說,當第二重量感測器33感測到第二重量時,控制器50a可以依據第二重量控制第二樞轉軸40作動,使得第三座體41以第二樞轉軸40為軸心旋轉翻起,而可作為乘坐者的靠背使用。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當第一座體20a有騎乘者,而第二座體31a沒有乘坐者乘坐的狀況下,第一重量感測器21a感測到第一重量,且第二重量感測器33未感測到第二重量或感測到低於一臨界值的第二重量,例如5公斤,控制器50a控制第一樞轉軸30a帶動第二座體31a翻轉立起,以提供騎乘者背部支撐抵靠。藉此,讓騎乘者在長時間騎乘或所需要時,能有一個更為舒適的騎乘體驗。
另外,控制器50a可依據第一距離感測器34所偵測之第一距離控制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滑移,或/和依據第二距離感測器42所偵測之第二距離控制第三座體41滑移。在上述的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 轉動前,控制器50a可以先依據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來分別控制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的移動,其移動和轉動方式與前述實施例之作動方式雷同,於此將不再贅述。舉例來說,當乘坐者坐上第二座體31a後,若因為體型較大而超過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甚至至第三座體41時,設於第三座體41前端之第二距離感測器42將偵測到在第二座體31a及第三座體41間有乘坐者,並感測到乘坐者的背側與第二座體31a之第二側311a端部間的第二距離,進而傳送第二距離至控制器50a,以作為第三座體41應向後方移動的距離。由此可知,當控制器50a要控制第三座體41翻轉立起前,將先控制第二樞轉軸40帶動第三座體41進行位移第二距離,才控制第二樞轉軸40樞轉帶動第三座體41之第二樞轉軸40作動,使第三座體41翻轉立起。如此,即可讓第三座體41於適當的位置提供乘坐者背部支撐,且不會過於減少乘坐者的可乘坐空間。
於一些實施例中,若只有騎乘者一人乘坐在跨坐型車輛90a時,坐墊調整系統100a的作動方式與圖1所示的坐墊調整系統100相同,於此將不再贅述。
藉此,可利用將各個跨坐型車輛90a都會設置的座椅切割為不同座體來作為靠背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組裝靠背或使用安全背帶,即可在既不違反法規規定下,又能提供所需的背部支撐,以同時合法規、具安全性又提高舒適性。
在實際使用上,還可以進一步搭配多種不同的使用情境而進行所需控制。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50a更包括計時器51,且在控制器50a中儲存有預設的重量臨界值及時間臨界值。當第一重量感測 器21a偵測到的第一重量大於重量臨界值時,計時器51啟動計時,當計時器51紀錄之累計時間大於一時間臨界值時,控制器50a控制第一樞轉軸30a帶動第二座體31a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並樞轉。騎乘者在短時間騎乘下可能不需要一直使第二座體31a翻轉立起。因此也可以透過時間臨界值的設定,在超過一定時間的騎乘時,才將第二座體31a翻轉立起,以提供騎乘者在長時間騎乘狀況下,可以在有靠背之支撐下,騎乘時更為舒適。
另外,跨坐型車輛90a可包括速度偵測器60,以偵測跨坐型車輛90a行駛速度。控制器50a耦接速度偵測器60且控制器50a中儲存有預設的速度臨界值。當速度偵測器60偵測到車輛速度大於速度臨界值時,控制器50a依據感測結果控制第一樞轉軸30a帶動第二座體31a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並樞轉。坐墊調整系統100a可根據跨坐型車輛90a本身正在行駛時的速度,依據初始設定或是使用者自行設定的速度臨界值,來進一步控制第二座體31a是否需要翻轉立起以提供騎乘者支撐,藉此提升在高速騎乘時的安全性。
進一步,跨坐型車輛90a包括控制開關70耦接至控制器50a,控制開關70控制控制器50a之開啟與關閉。控制開關70可以設置於跨坐型車輛90a的任意位置,較佳為騎乘者在騎乘時容易操作控制的位置。例如設置於車輛握把91上或鄰近於車輛握把91的位置。當使用者認為騎乘時不需要第二座體31a與第三座體41的翻轉立起時,則可以利用控制開關70來控制控制器50a關閉,以中止判斷及各元件之作動。
除此之外,控制器50a可通訊耦接至行動裝置80,且行動裝置80適以控制控制器50a之開啟與關閉。行動裝置80可為例如智慧型手 機、平板電腦、PDA、導航機等各種行動裝置,只要包含有線或無線傳輸模組,可發送或接收提示、觸發訊號或控制訊號之裝置皆可。行動裝置80除了可以進行控制器50a開啟與關閉的控制外,控制器50a還適以接收來自行動裝置80之複數設定值,並傳送至控制器50a,使控制器50a依據設定值設定第二座體31a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及樞轉之觸發條件。舉例來說,設定值可以例如為如前所述的重量臨界值、時間臨界值、速度臨界值等,觸發條件即是如前所述將各偵測結果與設定值相比較後,判定是否要控制第二座體31a之作動。舉例來說,依前例示所述,若針對速度臨界值進行設定時,觸發條件即是速度偵測器60感測到車輛速度大於速度臨界值。
設定值可以是一開始就預設定好儲存在控制器50a中,也可以透過行動裝置80來進行設定。也可以透過使用情境的不同,針對可能的不同使用者做不同的設定值之設定。例如,可針對不同的乘坐者來進行第三座體41的位移與翻轉。可在乘坐者坐在第二座體31a時,在第二重量感測器33感測到第二重量,以及第一距離感測器34依據乘坐位置傳送第一距離至控制器50a後,控制器50a調整第三座體41旋轉及位移完成,即可操作行動裝置80將此時的第三座體41位置、第二重量等記錄下來。未來也可以在乘坐者在乘坐前,就先經由行動裝置80操作將第三座體41先作動至所需位置。
另外,上述之行動裝置80之控制亦可以透過跨坐型車輛90a上所設置的智能儀表板92來控制或替代。若跨坐型車輛90a包括智能儀表板92,並使智能儀表板92耦接至控制器50a,控制器50a更依據來自智能 儀表板92之控制訊號而開啟與關閉。同樣地,控制器50a亦可適以接收來自智能儀表板92之複數設定值,並依據各個設定值設定第二座體31a相對於座椅基座10a滑移及樞轉之觸發條件。
雖然本揭示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揭示的範疇內,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坐墊調整系統 10:座椅基座 11:滑軌 20:第一座體 201:第一側 21:第一重量感測器 30:第一樞轉軸 31:第二座體 90:跨坐型車輛

Claims (11)

  1. 一種坐墊調整系統,應用於一跨坐型車輛,且該跨坐型車輛適於供一騎乘者騎乘,該坐墊調整系統包含: 一座椅基座,包含一滑軌; 一第一座體,固設於該座椅基座且包含一第一側; 一第一重量感測器,設置於該第一座體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該第一座體之該騎乘者之一第一重量; 一第一樞轉軸,滑設於該滑軌; 一第二座體,位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並藉由該第一樞轉軸樞接於該座椅基座; 一第一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第二座體靠近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並用以感測該騎乘者的背側突出於該第一側之一第一距離;以及 一控制器,耦接於該第一重量感測器、該第一樞轉軸、該第二座體以及該第一距離感測器,該控制器用以依據該第一重量及該第一距離控制該第一樞轉軸帶動該第二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第二座體包括相反於該第一側之一第二側,該坐墊調整系統更包括: 一第二重量感測器,設置於該第二座體下方,並用以感測下壓於該第二座體之一第二重量; 一第二樞轉軸,滑設於該滑軌; 一第三座體,位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側,並藉由該第二樞轉軸樞接於該座椅基座;以及 一第二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第三座體靠近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側,並用以感測一乘坐者的背側突出於該第二側之一第二距離; 其中,該控制器更耦接於該第二重量感測器、該第二樞轉軸、該第三座體以及該第二距離感測器,該控制器用以依據該第二重量及該第二距離控制該第二樞轉軸帶動該第三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第一距離感測器包含: 一熱像儀,用以擷取該第一座體之一熱分布圖;以及 一計算模組,耦接至該熱像儀,並用以依據該熱分布圖計算該第一距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控制器更包括一計時器,當該第一重量感測器偵測到的該第一重量大於一重量臨界值時,該計時器啟動計時,當該計時器紀錄之一累計時間大於一時間臨界值時,該控制器控制該第一樞轉軸帶動該第二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並樞轉。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跨坐型車輛包括一速度偵測器,該控制器耦接該速度偵測器,當該速度偵測器感測到一車輛速度大於一速度臨界值時,該控制器控制該第一樞轉軸帶動該第二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並樞轉。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跨坐型車輛包括一控制開關耦接至該控制器,該控制開關控制該控制器之開啟與關閉。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控制開關設置於鄰近一車輛握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通訊耦接至一行動裝置,且該行動裝置適以控制該控制器之開啟與關閉。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適以接收來自該行動裝置之複數設定值,並依據該些設定值設定該第二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之觸發條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跨坐型車輛更包含一智能儀表板耦接至該控制器,該控制器更依據來自該智能儀表板之一控制訊號而開啟與關閉。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坐墊調整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適以接收來自該智能儀表板之複數設定值,並依據該些設定值設定該第二座體相對於該座椅基座滑移及樞轉之觸發條件。
TW110113135A 2021-04-12 2021-04-12 坐墊調整系統 TWI783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3135A TWI783437B (zh) 2021-04-12 2021-04-12 坐墊調整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3135A TWI783437B (zh) 2021-04-12 2021-04-12 坐墊調整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9655A TW202239655A (zh) 2022-10-16
TWI783437B true TWI783437B (zh) 2022-11-11

Family

ID=8546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3135A TWI783437B (zh) 2021-04-12 2021-04-12 坐墊調整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343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8504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Edsel Keith Helfet Laid Back Cycle
TW201609480A (zh) * 2014-08-08 2016-03-16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騎型車輛之制動力控制裝置
TWI723889B (zh) * 2020-05-27 2021-04-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8504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Edsel Keith Helfet Laid Back Cycle
TW201609480A (zh) * 2014-08-08 2016-03-16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騎型車輛之制動力控制裝置
TWI723889B (zh) * 2020-05-27 2021-04-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9655A (zh) 202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6682B2 (en) Motorized stroller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18126549A1 (zh) 儿童安全座椅isofix与靠背联动调节的***及方法
CN109789819A (zh) 集成式儿童安全座椅
WO2018126550A1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监测***及安全监测方法
US6830123B2 (en) Vehicle driv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CN113119819A (zh) 座兜角度调节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TWI783437B (zh) 坐墊調整系統
KR101841879B1 (ko) 전동식 스마트 유모차
CN106585433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座椅转向控制方法
CN111347993A (zh) 一种行车安全辅助***及侦测方法
CN104139711B (zh) 倒车控制方法、驱动力控制单元、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US7080710B2 (en) Wheelchair control sensor using movement of shoulders and wheelchair drive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210089009A (ko) 스마트 카시트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30114959A (ko) 급발진 방지 기능이 제공된 전동 자전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211519328U (zh) 座兜角度调节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06740293B (zh) 转弯时方便驾驶员操作的汽车座椅
KR101427922B1 (ko) 자동차의 안전벨트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KR101660710B1 (ko) 전기 자전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S63149237A (ja) パワ−シ−トの安全装置
US20230119709A1 (en) Control circuit, child safety seat, and seat adjustment method
US7306068B1 (en) Disable belt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transporter operated by a handicapped person
US12024072B2 (en) Control circuit, child safety seat, and seat adjustment method
JP2008012930A (ja) シート装置
CN217170883U (zh) 共享车辆
KR102651051B1 (ko) 탑승자 시팅 자세 감지 기능을 구비한 개인용 이동 보조기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