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286B -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286B
TWI782286B TW109119698A TW109119698A TWI782286B TW I782286 B TWI782286 B TW I782286B TW 109119698 A TW109119698 A TW 109119698A TW 109119698 A TW109119698 A TW 109119698A TW I782286 B TWI782286 B TW I7822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sulating layer
electrode
opening
fl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523A (zh
Inventor
張曉平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2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25Processes relating to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公開了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襯底;位於襯底表面上的外延層,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發光層和第二半導體層,PN臺階,位於外延層中,其上臺階面為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第一半導體層,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第一絕緣層,覆蓋PN臺階側面、部分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反射鏡層,位於第二半導體層上。本發明還提供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在形成PN臺階後立即在PN臺階側面上覆蓋絕緣層保護PN臺階,避免漏電、ESD(抗靜電,Electro Static Discharge)性能低等異常現象,提高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電性良率。

Description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商業化以來,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GaN基發光二極體已被廣泛應用於戶內外顯示屏、投影顯示用照明光源、背光源、景觀亮化照明、廣告、交通指示等領域,並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有競爭力的新一代固體光源。然而,對於發光二極體來說,要代替傳統光源進入高端照明領域,其發光亮度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基本結構是將正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倒裝焊接於導電導熱性能良好的基板上,使發熱比較集中的發光外延層更接近於散熱基板,以便大部分熱量通過基板導出,而不是通過散熱不良的藍寶石生長襯底導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發光二極體晶片的散熱問題;並且,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出光面與焊盤面是方向相反的兩個面,避免了發光二極體焊盤對發光二極體晶片發光面積的影響,即在發光二極體晶片面積確定的情況下,與正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相比,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發光面積更大,發光效率更高;同時,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可實現無金線晶片級封裝;綜上,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因具有散熱好,出光面積大,可實現晶片級封裝等優勢,越來越受到發光二極體領域尤其是中大功率應用市場的重視和青睞。
然而,現有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形成步驟包括:在襯底上依次形成N型氮化鎵層(N-GaN層)、發光層(即PN結)和P型氮化鎵層(P-GaN層),以形成外延層;採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感應耦合電漿)刻蝕工藝將N-GaN層從P-GaN層刻蝕出來,形成PN臺階。由於發光二極體晶片在ICP刻蝕工藝後,PN臺階一直暴露在外,經過後續形成反射鏡層和金屬保護層的兩道工藝流程才被絕緣保護層保護,容易被一些污染物玷污,例如反射鏡層的銀金屬等、光阻層、光阻層去除劑等,從而影響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開啟電壓VFin、漏電流IR以及抗靜電(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等電性參數。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在外延層上形成PN臺階後立即在PN臺階側面上覆蓋絕緣層,防止金屬、光阻層、去光阻層液等污染PN臺階側面引起的漏電現象。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襯底;位於所述襯底表面上的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發光層和第二半導體層,PN臺階,位於所述外延層中,所述PN臺階的上臺階面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上臺階面和所述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第一絕緣層,覆蓋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反射鏡層,位於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與相鄰的所述PN臺階側面之間的間距為0~6um。
優選地,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電流擴散層,位於所述反射鏡層上;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彼此隔離,位於所述電流擴 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的厚度為0.5um-3um。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均覆蓋部分第一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二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的材料包括銀、鋁、氧化銦錫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的厚度為0.1um-2um。
優選地,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具有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電流擴散層。
優選地,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布線層,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上,覆蓋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分別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電連接; 其中,所述布線層包括彼此隔離的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金屬層,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為5um-100um。
優選地,所述布線層的厚度為0.5um-3um,所述布線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上;其中,所述第三絕緣層具有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所述第五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屬層,所述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二金屬層。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第一金屬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三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三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鈦、鉑、銀、鋁、鎳、鉻、金、金錫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沿水平方向的間隔為10um-300um。
優選地,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為N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為P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一電極為N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P電極。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 片的製造方法,包括:在襯底上形成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發光層和第二半導體層;對所述外延層進行部分刻蝕,在所述外延層中形成PN臺階,所述PN臺階的上臺階面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上臺階面和所述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在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反射鏡層。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與相鄰的所述PN臺階側面之間的間距為0~6um。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反射鏡層上形成電流擴散層;形成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在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形成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的第二電極,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彼此隔離。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的厚度為0.5um-3um。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均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優選地,在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上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包括:在所述外延層上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刻蝕所述第一絕緣層形成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二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優選地,通過ICP或者濕蝕刻形成所述PN臺階。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的材料包括銀、鋁、氧化銦錫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的厚度為0.1um-2um。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刻蝕所述第二絕緣層形成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電流擴散層。
優選地,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布線層,其中,所述布線層覆蓋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分別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電連接;其中,所述布線層包括彼此隔離的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金屬層,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為5um-100um。
優選地,所述布線層的厚度為0.5um-3um,所述布線層 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述布線層上形成第三絕緣層;刻蝕所述第三絕緣層形成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所述第五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屬層,所述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五開口與所述第一金屬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六開口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三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三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鈦、鉑、銀、鋁、鎳、鉻、金、金錫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隔開的距離為10um-300um。
優選地,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為N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為P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一電極為N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P電極。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在刻蝕形成PN臺階後立即在PN臺階側面上覆蓋絕緣層,以保護PN臺階,使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較短,也避免後續的工藝中金屬(例如銀等)、光阻層、去光阻層液等污染物的污染,從而避免漏電、ESD性能低等異常現象,提高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電性良率。
1:襯底
2:第一半導體層
3:發光層
4:第二半導體層
5:PN臺階側面
6:第一絕緣層
7:反射鏡層
8:電流擴散層
9:第二絕緣層
10:布線層
10a:第一金屬層
10b:第二金屬層
11:第三絕緣層
12a:第一電極
12b:第二電極
d1,d2:距離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至圖10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不同階段的截面圖;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圖1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採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製。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包括;襯底1;位於所述襯底1表面上的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2、發光層3和第二半導體層4;PN臺階,位於所述外延層中,所述PN臺階的上臺階面為第二半導體層4,下臺階面為第一半導體層2,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5;第一絕緣層6,覆蓋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上臺階面以及部分下臺階面,暴露出第一半導體層2和第二半導體層4;反射鏡層7,位於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上;電流擴散層8,位於所述反射鏡層7上;第一電極12a,與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2電連接;第二電極12b,與第一電極12a彼此隔離,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8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電連接。
具體地,襯底1可以是藍寶石、Si(矽)、SiC(碳化矽)、GaN(氮化鎵)、ZnO(氧化鋅)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襯底1的材料優選為高透光藍寶石Al2O3襯底。進一步地,襯底1為圖形化襯底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s,PSS),使用標準的光刻工藝在襯底1的表面將掩膜刻蝕出圖形,然後利用ICP刻蝕技術刻蝕襯底1,在襯底1的表面形成圖案化的凹槽,用來提高發光效率。
外延層材料選自AlN、GaN、AlGaN、InGaN、AlInGaN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結合,具體優選地,外延層的主體材料為GaN,更具體地,可以通過氣相沉積、蒸鍍等任意一種現有公知方法在襯底製作形成外延層。外延層中第一半導體層2為N型半導體層,位於襯底1的上方,第一半導體層2的材料為GaN。發光層3位於第一半導體層2的上方,發光層3構造為多周期量子阱層,量子阱層的材料為AlN、GaN、AlGaN、InGaN、AlInGaN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結合。第二半導體層4為P型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3的上方,第二半導體層4的材料也為GaN。
進一步地,外延層設有PN臺階,PN臺階優選通過光刻工藝,製作出發光區MESA圖形,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外延層進行刻蝕或者使用KOH溶液或用H2SO4:H3PO4=3:1的溶液對外延層進行腐蝕出PN臺階,刻蝕深度超過發光層3(即多周期量子阱層,MQWS),暴露出第一半導體層2,從側面來看是蝕刻出平臺(MESA),形成PN臺階,PN臺階包括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其中,上臺階面為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第一半導體層,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5。
進一步地,在PN臺階側面5、部分上臺階面和部分下臺階面上覆蓋第一絕緣層6。第一絕緣層6優選通過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法)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一絕緣層6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一絕緣層6進行腐蝕,形成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第一開口用於暴露出第一半導體層2,第二開口用於暴露出第二半導體層4。所述第一絕緣層6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選地,第一絕緣層6的厚度為0.5um。所述第一絕緣層6的材料包 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現有做法中此處絕緣層為DBR層,因此本發明的成本相對較低。第一絕緣層的作用是預先保護PN臺階側面,免於PN臺階側面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受污染,從而避免開啟電壓VFin、漏電流IR失效。
反射鏡層7位於第二半導體層4的上方,覆蓋部分上臺階面,與所述第一絕緣層6具有一定的間隔,該反射鏡層7具有反光作用,將發光層3發出的光中射向第二半導體層4的那部分光反射回去。反射鏡層7包括銀Ag、鋁Al、氧化銦錫ITO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的,反射鏡層7為銀層。優選地,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等來生長反射率較高的薄膜,製成反射鏡層7,最後通過剝離(lift off)等方法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薄膜。所述反射鏡層7的厚度為0.1um-2um,更優選地,反射鏡層7的厚度為0.15um。所述反射鏡層7距離PN臺階側面的間距為0~6um,即反射鏡層與PN臺階側面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垂直間距。與現有技術中反射鏡層距離PN臺階側面的大間距相比,由於預先設置了第一絕緣層,因此不再需要考慮PN臺階的污染問題,所以反射鏡層7距PN臺階的側面的距離可以大大縮小,也就是本發明的反射鏡層的面積可以做的更大,那麽此時反光的效果會更好。
電流擴散層8位於所述反射鏡層7上方,覆蓋所述反射鏡層7和部分上臺階面,與所述第一絕緣層6具有一定間隔。所述電流擴散層8對所述反射鏡層7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發生電子遷移引起的漏電。優選地,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等來生長電流擴散層8,最後用金屬剝離、光阻層去除工藝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金屬。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材料包括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中的至少一種。電流擴散層8除了保護反射鏡層7之外,還具有電流整面擴散的作用,因此對其厚度有要求,太薄電流擴散不好,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厚度為0.5um-3um,更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厚度為1.4um。
第一電極12a與PN臺階的下臺階面的第一半導體層2電連接;第二電極12b位於電流擴散層8上且通過電流擴散層8與第二半導體層4電性連接,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等工藝生長導電金屬薄膜(如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金錫合金AuSn)製作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最後用撕金、光阻層去除工藝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金屬。其中,第一電極12a為N型電極,第二電極12b為P型電極。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彼此隔離,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d2為10um-300um。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第二絕緣層9,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6和電流擴散層8上,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9具有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下臺階面的第一半導體層2以及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上臺階面的電流擴散層8。第二絕緣層9優選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二絕緣層9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二絕緣層9進行腐蝕,形成第二開口。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選地,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厚度為1um。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由於第一絕緣層預先保護了PN臺階側面,所以第二絕緣層的作用為絕緣保護電流擴散層。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布線層10,位於第二絕緣層9上,且覆蓋暴露的第一半導體層2和所述電流擴散層8,分別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2和所述電流擴散層8電連接;其中,所述布線層10包括彼此隔離的第一金屬層10a和第二金屬層10b,第一金屬層10a與暴露的第一半導體層2電連接;第二金屬層10b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8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電連接。所述第一金屬層10a和所述第二金屬層10b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d1為5um-100um。所述布線層10的厚度為0.5um-3um,更優選地,所述布線層10 的厚度為1.4um。所述布線層10的材料包括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還包括第三絕緣層11,位於所述布線層10上;其中,所述第三絕緣層11具有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第五開口用於露出部分第一金屬層10a,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第二金屬層10b。所述第一電極12a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11上,通過第三開口與第一金屬層10a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12b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11上,通過第三開口與第二金屬層10b電連接。第三絕緣層11優選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三絕緣層11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三絕緣層11進行腐蝕,形成第三開口。所述第三絕緣層絕緣鈍化布線層10。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選地,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厚度為1um。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在刻蝕形成PN臺階後立即在PN臺階側面上覆蓋絕緣層,以保護PN臺階,使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較短,也避免後續的工藝中金屬、光阻層、去光阻層液等污染物的污染,從而避免漏電、ESD性能低等異常現象,提高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電性良率。
圖2至圖10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不同階段的截面圖。參考圖2-圖10,所述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如圖2所示,在襯底1上形成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2、發光層3和第二半導體層4。
襯底1可以是藍寶石、Si(矽)、SiC(碳化矽)、GaN(氮化鎵)、ZnO(氧化鋅)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襯底1的材料優選為高透光藍寶石Al2O3襯底。進一步地,襯底1為圖形化襯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s,PSS),使用標準的光刻工藝在襯底1的表面將掩膜 刻蝕出圖形,然後利用ICP蝕刻技術刻蝕襯底1,在襯底1的表面形成圖案化的凹槽,用來提高發光效率。
外延層材料選自AlN、GaN、AlGaN、InGaN、AlInGaN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結合,具體優選地,外延層的主體材料為GaN,更具體地,可以通過氣相沉積、蒸鍍等任意一種現有公知方法在襯底製作成形外延層。外延層中第一半導體層2為N型半導體層,位於襯底1的上方,第一半導體層2的材料為GaN。發光層3位於第一半導體層2的上方,發光層3構造為多周期量子阱層,量子阱層的材料為AlN、GaN、AlGaN、InGaN、AlInGaN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結合。第二半導體層4為P型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3的上方,第二半導體層4的材料也為GaN。
如圖3所示,對所述外延層進行部分刻蝕,在所述外延層中形成PN臺階,所述PN臺階貫穿第二半導體層4和發光層3延伸至所述第一半導體層2。通過光刻工藝,製作出發光區MESA圖形,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外延層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外延層進行腐蝕出PN臺階,刻蝕深度超過發光層3(即多周期量子阱層,MQWS),暴露出第一半導體層2,從側面來看是蝕刻出平臺(MESA),形成PN臺階,PN臺階包括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其中,上臺階面為第二半導體層4,下臺階面為第一半導體層2,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5。
如圖4所示,在所述PN臺階側面5、部分上臺階面和部分下臺階面上形成第一絕緣層6。
第一絕緣層6優選通過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法)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一絕緣層6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一絕緣層6進行腐蝕,形成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第一開口用於暴露出第一半導體層2以及第二開口用於暴露出第二半導體層4。所述第一絕緣層6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 選地,第一絕緣層6的厚度為0.5um。所述第一絕緣層6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第一絕緣層的作用是預先保護PN臺階側面,免於PN臺階側面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受污染,從而避免開啟電壓VFin、漏電流IR失效。
如圖5所示,在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上形成反射鏡層7。
該反射鏡層7具有反光作用,將發光層3發出的光中射向第二半導體層4的那部分光反射回去。反射鏡層7包括銀Ag、鋁Al、氧化銦錫ITO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反射鏡層7為銀層。優選地,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等來生長反射率較高的薄膜,製成反射鏡層7,最後通過剝離(lift off)等方法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薄膜。所述反射鏡層7的厚度為0.1um-2um,更優選地,反射鏡層7的厚度為0.15um。所述反射鏡層7距離PN臺階側面的間距為0~6um,即反射鏡層與PN臺階側面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垂直間距。與現有技術中反射鏡層距離PN臺階側面的大間距相比,由於預先設置了第一絕緣層,因此不再需要考慮PN臺階的污染問題,所以反射鏡層7距PN臺階的側面的距離可以大大縮小,也就是本發明的反射鏡層的面積可以做的更大,那麽此時反光的效果會更好。
如圖6所示,在所述反射鏡層7上形成電流擴散層8。
所述電流擴散層8對所述反射鏡層7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發生電子遷移引起的漏電。優選地,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等來生長電流擴散層8,最後用撕金、光阻層去除工藝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金屬。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材料包括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中的至少一種。電流擴散層8除了保護反射鏡層7之外,還具有電流整面擴展的作用,因此對其厚度有要求,太薄電流擴散不好,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厚度為0.5um-3um,更優選地,所述電流擴散層8的厚度為 1.4um。
如圖7所示,在所述第一絕緣層6和所述電流擴散層8上形成第二絕緣層9。第二絕緣層9優選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二絕緣層9進行刻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二絕緣層9進行腐蝕,形成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下臺階面的第一半導體層2以及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上臺階面的電流擴散層8。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選地,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厚度為1um。所述第二絕緣層9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由於第一絕緣層預先保護了PN臺階側面,所以第二絕緣層的作用為絕緣保護電流擴散層。
如圖8所示,位於第二絕緣層9上形成布線層10,所述布線層10覆蓋暴露的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其中,所述布線層10包括彼此隔離的第一金屬層10a和第二金屬層10b,第一金屬層10a與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2電連接;第二金屬層10b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8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電連接。所述第一金屬層10a和所述第二金屬層10b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d1為5um-100um,用於分隔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使得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之間絕緣。所述布線層10的厚度為0.5um-3um,更優選地,所述布線層10的厚度為1.4um。所述布線層10的材料包括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先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布線層10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等來生長金屬層薄膜,最後用撕金、光阻層去除工藝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金屬。
如圖9所示,在所述布線層10上形成第三絕緣層11;刻蝕所述第三絕緣層11形成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所述第五開口用於露出部分第一金屬層10a以及所述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第二金屬層10b。第三絕緣層11優選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鍍膜,然後採用正光阻層製作出掩膜,用ICP(感應耦合電漿刻蝕設備)對第三絕緣層11進行刻 蝕或者使用BOE溶液或用HF溶液對第三絕緣層11進行腐蝕,形成第三開口。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厚度為0.01um-10um,更優選地,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厚度為1um。所述第三絕緣層11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如圖10所示,在所述第三絕緣層11上形成與第一半導體層2電連接的第一電極12a,在所述電流擴散層8上形成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電連接的第二電極12b,具體地,在第二金屬層10b和第三絕緣層11上形成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4電連接的第二電極12b,其中,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彼此隔離。通過負光阻層光刻工藝製成掩膜圖形,再通過電子束蒸發、濺射、ALD等工藝生長導電金屬薄膜(如鈦Ti、鉑Pt、銀Ag、鋁Al、鎳Ni、鉻Cr、金Au、金錫合金AuSn)製作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最後用撕金、光阻層去除工藝去除掩膜和掩膜上的金屬。其中,第一電極12a為N型電極,第二電極12b為P型電極。第一電極12a和第二電極12b彼此隔離,兩者之間相隔的距離為10um-300um。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在刻蝕形成PN臺階後立即在PN臺階側面上覆蓋絕緣層,以保護PN臺階,使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較短,也避免後續的工藝中金屬、光阻層、去光阻層液等污染物的污染,從而避免漏電、ESD性能低等異常現象,提高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電性良率。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與第一實施例相比,電流擴散層8覆蓋部分第一絕緣層6。
圖1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示意圖。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反射鏡層7和電流擴散層8均覆蓋部分第一絕緣層6。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如上文所述,這些實施例並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例。顯然, 根據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並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利用本發明以及在本發明基礎上的修改使用。本發明僅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全部範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1:襯底
2:第一半導體層
3:發光層
4:第二半導體層
5:PN臺階側面
6:第一絕緣層
7:反射鏡層
8:電流擴散層
9:第二絕緣層
10:布線層
10a:第一金屬層
10b:第二金屬層
11:第三絕緣層
12a:第一電極
12b:第二電極
d1,d2:距離

Claims (45)

  1. 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包括:襯底;位於所述襯底表面上的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發光層和第二半導體層;PN臺階,位於所述外延層中,所述PN臺階的上臺階面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上臺階面和所述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第一絕緣層,覆蓋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反射鏡層,位於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電流擴散層,位於所述反射鏡層上;其中,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展層不覆蓋所述第一絕緣層,或者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展層覆蓋部分第一絕緣層;所述反射鏡層與相鄰的所述PN臺階側面之間的間距為0~6um。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還包括: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以及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彼此隔離,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的厚度為0.5um-3um。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均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 體層,所述第二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反射鏡層的材料包括銀、鋁、氧化銦錫中的至少一種。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反射鏡層的厚度為0.1um-2um。
  12.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還包括: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具有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電流擴散層。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還包括:布線層,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上,覆蓋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分別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電連接;其中,所述布線層包括彼此隔離的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金屬層,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為5um-100um。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布線層的厚度為0.5um-3um,所述布線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還包括: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上;其中,所述第三絕緣層具有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所述第五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屬層,所述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二金屬層。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第一金屬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電連接。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三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三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20.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鈦、鉑、銀、鋁、鎳、鉻、金、金錫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21.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沿水平方向的間隔為10um-300um。
  22. 如請求項2所述的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為N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為P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一電極為N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P電極。
  23. 一種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包括:在襯底上形成外延層,所述外延層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發光層和第二半導體層;對所述外延層進行部分刻蝕,在所述外延層中形成PN臺階,所述PN臺階的上臺階面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下臺階面為所述第一半導體 層,所述上臺階面和所述下臺階面之間連接形成PN臺階側面;在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反射鏡層;在所述反射鏡層上形成電流擴展層;其中,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展層不覆蓋所述第一絕緣層,或者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展層覆蓋部分第一絕緣層;所述反射鏡層與相鄰的所述PN臺階側面之間的間距為0~6um。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形成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在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形成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的第二電極,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彼此隔離。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的厚度為0.5um-3um。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27.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射鏡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均覆蓋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層。
  28.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PN臺階側面、部分所述上臺階面以及部分所述下臺階面上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包括:在所述外延層上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刻蝕所述第一絕緣層形成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二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29.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ICP或者濕蝕刻形成所述PN臺階。
  30.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
  31.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32.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射鏡層的材料包括銀、鋁、氧化銦錫中的至少一種。
  33.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電流擴散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3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射鏡層的厚度為0.1um-2um。
  3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刻蝕所述第二絕緣層形成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用於露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所述第四開口用於露出所述電流擴散層。
  37. 如請求項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二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38. 如請求項35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布線層,其中,所述布線層覆蓋暴露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分別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電流擴散層電連接;其中,所述布線層包括彼此隔離的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金屬層,位於所述電流擴散層上,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電連接。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為5um-100um。
  40. 如請求項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布線層的厚度為0.5um-3um,所述布線層的材料包括鈦、鉑、銀、鋁、鎳、鉻、金中的至少一種。
  41. 如請求項38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布線層上形成第三絕緣層;刻蝕所述第三絕緣層形成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所述第五開口用於 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金屬層,所述第六開口用於露出部分所述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五開口與所述第一金屬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絕緣層上,通過所述第六開口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電連接。
  42. 如請求項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絕緣層的厚度為0.01um-10um,所述第三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中的至少一種。
  43.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鈦、鉑、銀、鋁、鎳、鉻、金、金錫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44.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沿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為10um-300um。
  4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為N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為P型氮化鎵層,所述第一電極為N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為P電極。
TW109119698A 2019-11-20 2020-06-11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TWI782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3705.8A CN110931619A (zh) 2019-11-20 2019-11-20 倒装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11143705.8 2019-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523A TW202046523A (zh) 2020-12-16
TWI782286B true TWI782286B (zh) 2022-11-01

Family

ID=69851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698A TWI782286B (zh) 2019-11-20 2020-06-11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8993A1 (zh)
CN (1) CN110931619A (zh)
TW (1) TWI782286B (zh)
WO (1) WO20210981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1619A (zh) * 2019-11-20 2020-03-27 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 倒装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53654A (zh) * 2020-04-29 2020-09-11 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 倒装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9097B (zh) * 2020-06-30 2020-10-20 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04680A1 (zh) * 2020-11-20 2022-05-27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全彩led结构、全彩led结构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38964A (zh) * 2021-09-16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倒装发光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0797A (zh) * 2021-12-03 2022-04-29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倒装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倒装led芯片以及显示设备
CN117691011B (zh) * 2024-02-02 2024-05-07 量晶显示(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Led的制备方法以及le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7339A (zh) * 2012-10-22 2014-05-01 Ritedia Corp 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及其應用
CN107924967A (zh) * 2015-07-22 2018-04-17 Lg 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封装件
TW201828510A (zh) * 2017-01-20 2018-08-01 大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覆晶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2965B1 (ko) * 2010-09-24 2012-05-0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웨이퍼 레벨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2646765A (zh) * 2012-05-03 2012-08-22 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芯片及其相应的制作方法
CN102683540A (zh) * 2012-06-06 2012-09-19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86365B1 (ko) * 2013-04-19 202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KR102434778B1 (ko) * 2015-03-26 2022-08-23 쑤저우 레킨 세미컨덕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107293623A (zh) * 2017-07-12 2017-10-24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2950B (zh) * 2018-08-03 2023-10-20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倒装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16161A (zh) * 2018-08-08 2019-01-15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倒装芯片的制造方法和反射层溅射方法
CN110931619A (zh) * 2019-11-20 2020-03-27 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 倒装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7339A (zh) * 2012-10-22 2014-05-01 Ritedia Corp 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及其應用
CN107924967A (zh) * 2015-07-22 2018-04-17 Lg 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封装件
TW201828510A (zh) * 2017-01-20 2018-08-01 大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覆晶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523A (zh) 2020-12-16
WO2021098156A1 (zh) 2021-05-27
CN110931619A (zh) 2020-03-27
US20230008993A1 (en)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2286B (zh) 倒裝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US20200203565A1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8643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JP6023660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CN110088922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7064356B2 (en) Flip 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micromesas and a conductive mesh
TW202220234A (zh) 發光元件
KR20130120615A (ko) 발광 소자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102593275A (zh) 制作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方法以及发光二极管元件
TW201818562A (zh)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4638069A (zh) 垂直型led芯片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202008615A (zh) 發光元件
CN105514230A (zh) GaN基LED垂直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10418510B1 (en) Mesa shape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electroless plated N-contact
KR20120030430A (ko) 발광 반도체 디바이스 및 제조방법
CN112201735B (zh)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39852B1 (ko) GaN계 화합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CN210723083U (zh) 倒装led芯片
KR100646635B1 (ko) 복수 셀의 단일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326702A (zh) 一种具有环形电极结构的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TWI721340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KR20090057713A (ko)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704687B (zh) 發光二極體
CN103682027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I764528B (zh)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