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648B -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648B
TWI763648B TW105143994A TW105143994A TWI763648B TW I763648 B TWI763648 B TW I763648B TW 105143994 A TW105143994 A TW 105143994A TW 105143994 A TW105143994 A TW 105143994A TW I763648 B TWI763648 B TW I7636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views
backlight
viewer
track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5634A (zh
Inventor
艾欽 庫伯
戴夫森 艾琪 凡
巴特 庫倫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64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68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wo or more view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arrays of controllable light sources; using moving apertures or moving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7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left-right translational head movements, i.e. lateral mov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8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with gaze detection, i.e. detecting the lines of sight of the viewer's ey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動立體顯示器,該自動立體顯示器包括一可操縱顯示背光,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包括提供數行光輸出之一光輸出配置及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其中各透鏡經聚焦接近光輸出之一對應行。一顯示面板係由背光照明且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於不同觀看方向產生至少兩個視圖。使用頭部追蹤及眼睛追蹤來追蹤至少兩個視圖。將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及將視圖按時間循序提供給不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Description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一種顯示方法。
一種已知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二維液晶顯示面板,該二維液晶顯示面板具有充當一影像成形構件以產生一顯示之顯示像素之一列及行陣列(其中一「像素」通常包括「子像素」之一集,且一「子像素」為最小個別可定址、單色像元)。平行於彼此延伸之一長形透鏡陣列覆蓋該顯示像素陣列且充當一視圖成形構件。此等透鏡稱為「雙凸透鏡」。來自該等顯示像素之輸出經投射穿過此等雙凸透鏡,該等雙凸透鏡之功能為修改該等輸出之方向。 該等雙凸透鏡經提供為一透鏡元件片,該等透鏡元件之各者包括一長形的部分圓柱狀透鏡元件。該等雙凸透鏡在顯示面板之行方向上延伸,其中各雙凸透鏡覆蓋兩個或更多個相鄰行顯示子像素之一各自群組。 各雙凸透鏡可與兩行顯示子像素相關聯以使得一使用者能夠觀察一單個立體影像。替代地,各雙凸透鏡可與列方向上之三個或更多個相鄰顯示子像素之一群組相關聯。各群組中之對應行顯示子像素經適當地配置以從一各自二維子影像提供一垂直圖塊。隨著一使用者之頭部從左移動至右,觀察到一系列連續的、不同立體視圖,從而產生例如一身歷其境(look-around)印象。 圖1係一已知直視自動立體顯示裝置1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已知裝置1包括充當一空間光調變器以產生顯示之主動矩陣類型之液晶顯示面板3。 顯示面板3具有顯示子像素5之列及行之一正交陣列。為了清晰起見,圖式中僅展示少量顯示子像素5。實務上,顯示面板3可(例如)包括約兩千列及四千行顯示子像素5。未來,顯示子像素5甚至可變得更多。在一黑色及白色顯示面板中,一子像素事實上構成一全像素。在一彩色顯示器中,一子像素係一全色像素之一個彩色分量。根據一般術語,全色像素包括產生一經顯示之最小影像部件之所有顏色所必需之所有子像素。因此,例如一全色像素可具有可能擴增有一白色子像素或一或多個其他基色子像素之紅色(R)、綠色(G)及藍色(B)子像素。液晶顯示面板3之結構完全係習知的。特定言之,面板3包括一對隔開的透明玻璃基板,在該等基板之間提供一對準的扭轉向列或其他液晶材料。該等基板在其等對向表面上攜載透明氧化銦錫(ITO)電極之圖案。亦在該等基板之該等外表面上提供偏振層。 各顯示子像素5在基板上包括相對電極,在該等基板之間具有中介液晶材料。由該等電極之形狀及佈局判定顯示子像素5之形狀及佈局。顯示子像素5藉由間隙而彼此有規則地隔開。 各顯示子像素5與一切換元件(諸如一薄膜電晶體(TFT)或薄膜二極體(TFD))相關聯。該等顯示像素經操作以藉由將定址信號提供給該等切換元件而產生顯示,且適當定址方案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 顯示面板3係由一光源7照明,在此情況下該光源7包括在顯示像素陣列之區域上方延伸的一平面背光。來自光源7之光經引導穿過顯示面板3,其中個別顯示子像素5經驅動以調變該光且產生顯示。背光7具有側邊緣7a及7b、一頂部邊緣7c及一底部邊緣7d。背光7具有一正面,光自該正面輸出。顯示裝置1亦包括一雙凸透鏡片9,該雙凸透鏡片9配置於顯示面板3之顯示側上方,執行一光引導功能且因此執行一視圖成形功能。雙凸透鏡片9包括平行於彼此延伸之一列雙凸透鏡元件11,為了清晰起見,僅以放大尺寸展示該等雙凸透鏡元件11之一者。 雙凸透鏡元件11係呈凸形(部分)圓柱形透鏡形式,各雙凸透鏡元件11具有垂直於該元件之圓柱狀曲率延伸之一長軸12,且各元件充當一光輸出引導構件以將不同影像或視圖從顯示面板3提供給位於顯示裝置1前面之一使用者之眼睛。 該顯示裝置具有控制背光及顯示面板之一控制器13。 圖1中所展示之自動立體顯示裝置1能夠在不同方向上提供若干不同透視圖,即,自動立體顯示裝置1能夠將像素輸出引導至該顯示裝置之視場內之不同空間位置。特定言之,各雙凸透鏡元件11覆蓋各列中之顯示子像素5之一小群組,其中在當前實例中,一列垂直於雙凸透鏡元件11之長軸延伸。雙凸透鏡元件11在一不同方向上投射一群組之各顯示子像素5之輸出,以便形成若干不同視圖。隨著使用者之頭部從左移動至右,其眼睛繼而將接收若干視圖之不同者。 圖2更詳細展示如上文所述之一雙凸透鏡類型成像配置之操作原理且以橫截面展示背光20、顯示裝置24、液晶顯示面板及雙凸透鏡陣列28。圖2展示雙凸透鏡配置28之雙凸透鏡27如何將一群組像素之像素26'、26''及26'''之輸出引導至該顯示裝置前面之各自三個不同的空間位置22'、22''及22'''。該等不同位置22'、22''及22'''係三個不同視圖之部分。 以一類似方式,藉由配置28之雙凸透鏡27'將顯示像素26'、26''及26'''之相同輸出引導至各自三個其他不同空間位置25'、25''及25'''中。當該三個空間位置22'至22'''定義一第一觀看區域或視錐29'時,三個空間位置25'至25'''定義一第二視錐29''。應了解,取決於可引導一群組像素(諸如藉由像素26'至26'''形成)之輸出的陣列之雙凸透鏡之數目而存在更多此等圓錐(未展示)。該等圓錐填滿顯示裝置之整個視域。 圖2係僅示意性。相鄰視錐29'及29"由在對應位置處射線與相鄰透鏡表面相交導致,此在圖2中未示意性展示。 以上視圖引導原理導致在從一視錐前進至另一視錐之後發生視圖重複,此係因為在每一圖錐內,相同像素輸出係顯示於一特定視圖中。因此,在圖2之實例中,空間位置22''及25''提供相同視圖,但分別處於不同視錐29'及29''中。換言之,一特定視圖展示所有視錐中之相同內容。在視錐之間之該等邊界處,極端視圖之間存在一跳躍,使得干擾自動立體顯示效應。 此問題之一解決方案係(例如)藉由設計背光具有一指向性輸出而僅容許一單一視錐。WO 2011/145031揭示使用一單一視錐輸出定義一顯示之各種方法。 例如,若干不同應用(包含視線追蹤應用、隱私面板及增強亮度面板)已知使用用於控制從其可見一視圖的方向之一經準直背光。此一經準直背光之一個已知組件係一光產生組件,該光產生組件以依圍繞一雙凸透鏡(其亦係該背光之部分)之節距間隔的一薄發光條帶陣列之形式提取其所有光。 圖3中展示此組態,其中背光7包括一條狀光發射器陣列30、一正透鏡陣列32及在該透鏡陣列與該等發射器之間之一複本結構34。透鏡陣列32準直來自薄發光條帶之陣列30之光。此一背光可由一系列發射元件(諸如,數行LED或OLED條紋)形成。 為每一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提供正確影像使得建立針對視角及觀看距離之一廣泛範圍的一立體觀看體驗係極具挑戰性的。 藉由在顯示器前面使用一(傾斜)透鏡產生如在上文所述之水平方向上之重複「扇形」之大量N個視圖提供一解決方案。然而,此解決方案之一熟知缺點係3D模式空間解析度通常由各方向上之N之平方根的一因數而強烈降低。此外,在視圖之相鄰扇形之間的轉變邊緣處,觀看者失去立體體驗。因此,存在由顯示器之錐角度及螢幕寬度判定之菱形視錐且觀看者必須發現就坐之一良好位置且在不減小其等之3D體驗之情況下不能夠過多移動。 多視圖且尤其分率視圖顯示器提供一平滑運動視差及平滑錐轉變,但其以演現許多視圖(例如,10個、20個等)為代價。通常,少量(諸如,一或兩個)輸入視圖可用且產生多個合成視圖。在一分率視圖顯示器中,藉由訂定一雙凸透鏡陣列尺寸使得子像素及透鏡軸之相對位置導致多個(k )子相位而消除或至少減小由圍繞子像素之黑色遮罩引起之深色頻帶之出現的熟知問題。此藉由平均化k 個部分視圖點而抑制條帶效應之較低空間頻率。另外,該等額外視圖點容許平滑運動視差及精細觀看者調整。此一分率視圖顯示器揭示於US8134590中且其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尤其自第1行第45列至第2行第6列之部分。 替代地,使用一電腦製圖方法(例如,OpenGL)來演現視圖。以此方式,習知自動立體顯示器產生比所需更多之資訊用於為每一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提供該等立體影像。 使用眼睛及/或頭部追蹤以所謂之「多視圖立體」來部分解決此問題,其中僅演現與一單一觀看者之位置對準之兩個視圖,使得該觀看者根據該兩個視圖感知一立體效應。因此,減小產生該等視圖之成本,此係因為在易於獲得兩個輸入視圖時僅產生兩個視圖或完全移除該兩個視圖。此等裝置之問題係其等僅適用於一單一使用者,此係因為任何其他未經追蹤使用者通常將看見一失真影像。
本發明係由申請專利範圍定義。 根據一實例,提供一種自動立體顯示器,其包括: 一可操縱顯示背光,其包括用於提供數行光輸出之一光輸出配置及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 一顯示面板,其具有用於產生一顯示影像之一顯示子像素陣列,該顯示面板係由該背光照明; 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其用於在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至少兩個視圖; 一頭部及/或眼睛追蹤系統,其用於追蹤至少兩個觀看者;及 一控制器,其用於控制該顯示面板及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其中該控制器經調適以將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及將視圖按時間循序提供給不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自動立體顯示器可藉由提供少量視圖(作為頭部及/或眼睛追蹤之一結果)而具有高解析度。此實現一多使用者及靜滯區(dead-zone)自由顯示。經由一次僅將光引導至一面的一光操縱背光而個別地定址各觀看者。至各個別觀看者之視圖可具有一小視錐,該視錐為各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提供最佳影像。然而,背光輸出無需如此窄使得其僅可達到一觀看者之一隻眼睛。替代地,背光輸出足夠寬以覆蓋一觀看者之雙眼(在預定觀看距離處),但並不會太寬以覆蓋多個觀看者。一般眼內距離之平均值係63 mm,而當觀看者彼此相鄰而坐時,兩個觀看者之最近眼睛之間之距離通常係至少500 mm。因此,在預定觀看距離處之顯示器之錐寬度係在100 mm至500 mm之範圍中,(例如) 100 mm至300 mm之範圍中、(例如) 100 mm至150 mm之範圍中。 針對各觀看者之至少兩個視圖係基於空間多工,而針對不同觀看者之視圖係基於時間多工。 背光之各雙凸透鏡較佳地具有在一行對應光輸出處或附近之一焦點,例如焦距等於背光雙凸透鏡與該數行光輸出之間的距離之0.7至1.3倍。 在一實施方案中,控制器經調適以藉由根據針對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的各子像素之經估計可見度來按每子像素指派輸入視圖而將視圖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基於估計觀看者相對於顯示器之位置而估計可見度。可見度與一特定子像素藉由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之一透鏡朝向一特定觀看位置投射之程度有關。 少量視圖減小影像處理需求。亦已發現使用至少4個靜態視圖足以隱藏視圖之間之轉變,此係因為一使用者橫向移動。此起作用,因為使用者之各眼睛係在一個視圖中或在兩個相鄰視圖之間且彼兩個視圖接著被指派至相同輸入視圖。 替代地,可僅產生針對顯示器之兩個動態視圖。在此情況中,可提供一移位配置用於相對於顯示器(光電、機械或以其他方式)移位第二雙凸透鏡(該雙凸透鏡產生多個視圖)。接著,控制器經調適以將視圖(其係僅選自兩個可能視圖)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控制器經調適以相對於顯示器控制第二雙凸透鏡之移位。 可操縱顯示背光可具有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具有小於tan-1 (5IOD/vd)之一角展度,其中IOD係眼內距離及vd係相距於顯示器之預定觀看者距離。此意謂在預定觀看者距離處的輸出光束之寬度比眼內距離小5倍。此避免相同影像顯示給相鄰觀看者。輸出光束可具有在tan-1 (1.5IOD/vd)與tan-1 (3IOD/vd)之間之一角展度,例如tan-1 (2IOD/vd)。 頭部及/或眼睛追蹤系統可用於定位至觀看者之距離及該觀看者相對於顯示面板之橫向位置。 可在顯示面板之一側上提供一擴散器。此減小強度調變。 根據另一態樣之實例提供一種自動立體顯示方法,該方法包括: 追蹤顯示器之至少兩個觀看者; 取決於該等經追蹤觀看者位置提供數行背光光輸出; 引導該數行背光輸出穿過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以提供方向性控制; 使用方向上經控制之背光光輸出來照明包括一顯示子像素陣列之一顯示面板以產生一顯示影像; 使用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在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至少兩個視圖,其中將該等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將該等視圖按時間循序提供給不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此提供將自動立體影像之顯示提供至一個觀看者,但同時顯示至各觀看者之雙眼。 方法可包括將輸入視圖指派至數個視圖(至少4個及/或少於10個),例如少於8個。接著根據針對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的各子像素之一經估計可見度來按每子像素指派輸入視圖。 替代地,方法可包括產生兩個視圖且將該兩個視圖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相對於顯示器移位第二雙凸透鏡陣列。 可提供具有小於tan-1 (5IOD/vd)之一角展度的一背光輸出光束,其中IOD係眼內距離及vd係相距於顯示器的預定觀看者距離。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立體顯示器,其包括一可操縱顯示背光,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具有用於提供數行光輸出之一光輸出配置及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其中各透鏡經聚焦接近一行對應光輸出。一顯示面板其由背光照明,及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於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至少兩個視圖。頭部及/或眼睛追蹤用於追蹤顯示器之一或多個觀看者。將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在一個以上觀看者之情況中,將視圖按時間循序提供給不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在能夠使用光學器件(除背光操縱之外)移動該等視圖時可減小必要視圖之數目。 本發明藉由啟用少於一標準多觀看者多個圓錐顯示器的視圖而實現影像處理之一減小,但本發明亦實現針對多個觀看者之操作。 圖4以簡單示意圖形式展示本方法。顯示器包括諸如一LCD面板及一光操縱背光41之一光調變顯示面板40。顯示器提供針對一第一觀看者44之一第一子圖框42及針對一第二觀看者48之一第二子圖框46。在各子圖框內,將視圖同時提供給觀看者之雙眼。可使用標準組件實施系統且無需在背光中產生一窄光束。此使得實務上實施系統。 系統藉由頭部追蹤單元49經由眼睛/頭部追蹤利用觀看者位置之偵測,尤其偵測水平視角及較佳地亦偵測至觀看者之距離。可使用一光操縱背光將子圖框引導至所要方向上。在一項實例中,光操縱背光包括接近一雙凸透鏡陣列之焦平面的發光條帶。該等條帶與一相關聯透鏡之相對位置指示自背光輸出帶狀光束的方向。因此,藉由選擇發光條帶來照明,方向性控制係可行的。 使用具有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的一3D雙凸透鏡顯示面板40來建立具有一小視錐的多個影像(由觀看者組合該等影像之兩者以感知一立體影像)。在觀看者之預定位置處的視錐之寬度係(例如)約眼內距離(IOD)之兩倍以為各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提供最佳立體影像。 背光41之功能係利用頭部及/或眼睛追蹤單元49逐一照明各觀看者。接著,顯示面板40將立體視覺提供給一單一觀看者。 一控制單元50計算各觀看者之各眼睛之視點。選擇在各子圖框中待致動之該等背光條帶且將視圖指派至顯示面板40。顯示器在視錐相當窄時具有最少干擾,且較佳地半錐角應對應於由眼內距離及觀看距離形成之角度。 圖5更詳細地展示該等光學組件。 背光41包括一照明條帶陣列51,其中該等條帶在顯示行(即,垂直)方向上延伸。背光具有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52,其亦包括在行方向上延伸之長形透鏡。在背光透鏡陣列52上方展示一擴散器53且該擴散器53可被視為背光41之部分。此擴散器係選用的,且其可實際上在顯示面板後面或前面(因此其可替代地被視為顯示面板之部分)。擴散器展開該等背光視圖以減小強度調變。擴散器可比顯示器之一視圖(甚至全錐)之強度分佈展開更寬。 透鏡陣列52之焦平面較佳地在發光條帶51處。更一般言之,背光之雙凸透鏡較佳地具有在一行對應光輸出處或附近之一焦點,例如焦距等於背光雙凸透鏡與該數行光輸出之間之距離的0.7至1.3倍。 顯示面板40提供於背光41上方。 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54與顯示面板40間隔開且以習知方式使用雙凸透鏡陣列54以產生多個觀看方向,如圖2中所展示。 圖5中展示各種層之折射率值。雙凸透鏡陣列係由具有比在其等之間之間隔中使用的材料(在此實例中n=1.41,諸如矽材料)更高之折射率之材料(在此實例中n=1.53,諸如丙烯酸材料)形成。 舉例而言,透鏡層材料可包括一丙烯酸系材料,該丙烯酸系材料包含:80%雙酚A乙氧基雙丙烯酸酯(Ethoxylated bisphenol A diacrylate)(來自「Sartomer Company, Inc」之SR-349)及具有約1.53之一折射率的20%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 (TMPTA))。間隔層係由具有約1.41之折射率的聚矽氧橡膠材料(來自「Wacker chemicals Inc」之Elastosil RT604)製成。可使用具有適當折射率之其他材料。 現將呈現一詳細設計,其包含針對一自動立體TV顯示器之實例參數及光學模擬,但本發明適合於觀看距離、螢幕對角線及顯示解析度之一廣泛範圍。1 . 3D 雙凸透鏡顯示器 40 54 期望一3D雙凸透鏡顯示器具有一較低空間解析度損失同時仍為各觀看者提供一最佳立體體驗。 運用具有由背光朝向彼特定觀看者引導之光,同時(即,在一個子圖框中)提供所有針對給定觀看者之視圖(其可被視為內容視圖)。根據本發明之顯示器之預定用途係供應至少兩個視圖(左及右),視圖可能具觀看者相依性,例如考量觀看者視點。例如,若顯示器係用於產生僅兩個視圖,則視圖可不具觀看者相依性,但若顯示器產生更多視圖,則供選擇以顯示至觀看者之視圖可具觀看者相依性。基於觀看者位置及顯示參數/校準,使用一視圖指派及交織步驟,將經供應視圖匹配至顯示視圖(其中存在至少兩個但可能存在更多)。此可涉及每子像素混合左視圖及右視圖或簡單地每子像素拾取左視圖或右視圖。因此,待顯示至觀看者之該兩個視圖係選自用於演現3D場景之一組顯示視圖或係自用於演現3D場景之一組顯示視圖導出。 存在不同選項以達成此等目標: (i)一已知傾斜雙凸透鏡設計具有較少數目個視圖,但較佳地至少4個且例如少於10個。偏好較少數目個視圖之原因係以減小空間解析度損失。偏好使用至少4個視圖之原因係一使用者之各眼睛係在一個視圖中或在兩個相鄰視圖之間且此兩個視圖接著被指派至相同輸入視圖。當使用者橫向移動時,可在使用者不注意的情況下重新指派內容視圖(例如,左輸入視圖及右輸入視圖)。 例如,基於以下獲得針對RGB帶狀面板之具有良好解析度分佈的較少數目N個視圖: 視圖之數目N=5,顯示器雙凸透鏡節距pH =5*psp ,其中psp 係子像素節距,雙凸透鏡傾斜角α=tan-1 (1/3)。 此設計具有「條帶效應」之缺點,但此可被補償。 (ii)一「多視圖上立體」設計具有更高數目個(分率)視圖Nf>10,其中軟體演現針對各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將若干顯示視圖集束成兩個「有效」視圖。以此方式,維持一良好空間解析度而最小化條帶效應。愈大量數目個(分率)視圖亦提供愈大靈活性,以(例如)增加可用觀看範圍或為更精確地追蹤使用者之橫向移動,從而實現一愈小視錐。 (iii)一立體「眼睛追蹤」雙凸透鏡具有可操縱光學元件,諸如,電濕潤透鏡、藉由由電活性聚合物製成之致動器移動或變形的透鏡、由液晶材料及電極製成之各種梯度折射率透鏡(GRIN)等。此選項之挑戰係需要快速切換光學組件。此選項係關於一立體概念(即,恰好兩個視圖:左眼視圖及右眼視圖),其中主動光學組件用來將兩個視圖恰好定位於觀看者之雙眼上。 存在較少具有N<10及良好3D性質的已知雙凸透鏡設計,即,左眼及右眼之分離定址性、3D像素之良好空間分佈、較小條帶效應等。 在一項實例中,針對由10%黑色基質圍繞之具有3之高寬比的矩形子像素選擇具有傾斜角α=tan-1 (1/3)之N=5視圖設計。因此,水平顯示器透鏡節距pH 係子像素節距psp 之5倍。針對此設計,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均勻地分佈3D解析度損失,即,在兩個方向上等於5之平方根=2.24之一因數。 因此,在3D模式操作中,一4K高解析度顯示器將具有略差於一完全HD (FHD)顯示器之一解析度。 假定一48英吋(122 cm) 16:9顯示器幾何形狀,該顯示器具有寬度dw=107 cm且顯示器高度dh=60 cm。標準觀看距離係vd=3*dh=180cm。 針對一4K高清晰度顯示器,存在每列3840個像素且各像素被劃分為針對紅色、綠色及藍色之3個子像素。 因此,子像素節距psp 係psp =dw/(3*3840)=92.88 µm。 水平顯示透鏡節距係pH =N*psp =464.4 µm。 接著,正交(正)顯示透鏡節距係p=pH *cos(α)=440.6 µm,且因此由顯示解析度及寬度dw及視圖數目N簡單地判定該正交顯示透鏡節距p。 圖6展示觀看者之眼內角度ΦIOD 及空氣中顯示錐角Φ0c 及視角Φ0v 。 自觀看者之眼內角度ΦIOD 應對應於約顯示視角Φ0v 之兩倍的需求而判定顯示面板與顯示透鏡配置(圖5中展示)之間之距離「e」。因為此N=5個視圖設計展示相鄰視圖之間不可避免之一些重疊且選擇將最接近視圖集中於觀看者之雙眼上: ΦIOD =2*tan-1 (IOD/(2*vd))=2.062° 此給出一顯示視角Φ0v »ΦIOD /2=1.0°。 空氣中顯示錐角Φ0c 係Φ0v 之N倍或Φ0c =5*Φ0v =5.0°。 圖7展示顯示幾何形狀與顯示錐角Φ2c 及Φ0c 之間之關係。 使用史奈爾定律Φ2c =2*sin-1 ((1/n2d )*sin(Φ0c /2))=3.55° (此處:n2d =1.41)自Φ0c 獲得「內」顯示錐角Φ2c 。 最終,顯示器41與雙凸透鏡之間之距離e係藉由以下給定: e=p/(2*tan(Φ2c /2))=7.12 mm 在此實例中,可使用一略微增大值(諸如,e=7.5 mm)來補償針對觀看者之非中心位置的眼內角度ΦIOD 之減小。以此方式,貫穿背光之整個照明寬度Δxill 確保一適當3D觀看體驗(下文進一步論述)。 為實現視圖之小重疊及一廣視角之低條帶效應,例如目標為±35°,使用具有一小曲率半徑及小折射率差的透鏡跨該透鏡表面選擇一雙凸透鏡設計。在WO 2009/147588 A1中詳細描述此類型之透鏡。 如已在圖5中展示,n2d =1.41及n1d =1.53。 必須將第二雙凸透鏡54之近軸焦點放置於不非常接近顯示面板,此係因為此將導致大視角下之最近視圖之強烈重疊及小角度下之增大之條帶效應。 此問題在圖8中展示,其展示針對f=7.56 mm (e/f~100%)之顯示器的相鄰視圖(曲線70)及下一最近視圖(曲線72)之重疊。 若a=b±1,則視圖號碼「a」之一視圖相鄰於視圖號碼「b」之一視圖。若a=b±2,則視圖號碼「a」之一視圖「下一最近」於視圖號碼「b」之一視圖。兩個完全分離之視圖之重疊為零,且兩個相同視圖之重疊被定義為100%。視圖之重疊在愈大視角下變愈大。 視圖a及b之重疊被定義為:
Figure 02_image001
函數Intx 係定義依據視圖「x」之(模擬)強度依據角座標φ0而變化的函數。 顯示器光學件可設定為一適中的弱焦點(例如,e/f~75%)。運用此設定,最小化大角度之最近視圖之重疊,此係因為顯示器處於以此等角度聚焦之「最佳均方根」之位置處。 圖9展示針對此TV實例之顯示面板之一橫截面。所有量測以mm為單位。 顯示器之曲率半徑R被選擇為產出一近軸焦距f=n2d *R/(n2d -n1d )=10.02 mm之R=0.85 mm。 在圖9中,線90表示所謂之近軸焦點。線90係由相鄰射線之交叉點構成,相鄰射線照射於靠近透鏡之中心的透鏡表面上且其源自透鏡後面之一給定方向。如所展示,自更大視角繞透鏡焦點之中心照射之射線比自正常方向之射線更接近透鏡。由顯示器在距離雙凸透鏡54之焦點更遠之一位置處產生以更大視角提供之視圖。 線92表示此等點之軌跡,其中光束之均方根(RMS)寬度最小。 線94表示所謂之焦散線尖端(caustic tip)。線94係由垂直命中透鏡表面之相鄰射線之交叉點構成。線94表示距離雙凸透鏡最遠之位置,其中此等射線相交使得在此焦散線尖端之後,所有射線發散。 圖9展示顯示面板40之位置及具有展示為55之一個透鏡中心的顯示器透鏡54。 運用焦距(f=10.02 mm)之此特定設定,大角度之重疊相對於圖8顯著減小。此在圖10中可見,其係基於如圖8之相同參數,即f=10.02 mm (e/f~75%)。 此外,顯示光學器件之角度強度分佈在整個視角內更均勻(覆蓋顯示中心之視錐且約16次視錐重複)。此在圖11中展示,圖中繪製在所有視圖「開啟」之情況下的3D顯示器之角度強度。尚未模擬超出40°之角度。2 . 光操縱背光 41 背光經設計以提供盡可能大之一經照明寬度Δxill ,同時仍能夠個別地定址各觀看者之面部。此隱含:
Figure 02_image003
應最大化背光之「錐角」而應維持下一最近背光「視圖」之一低重疊。 為最大化錐角度,應針對給定背光雙凸透鏡節距pb 最小化距離發光條帶eb (參見圖5)之背光雙凸透鏡52之距離。 為建立一低重疊,應定位背光光條帶儘可能地接近背光雙凸透鏡之焦點。 結合這兩項條件,因此目標係最小化背光雙凸透鏡之焦距fb =n2b *Rb /(n2b -n1b )。若藉由選擇n1b =1 (=空氣)且n2b =1.53 (如上文揭示之基於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之材料)或更高(例如,聚碳酸酯n=1.58)最大化差值n2b -n1b 且同時最小化曲率半徑Rb ,則最小化fb 。 針對雙凸透鏡元件之圓形橫截面,曲率最小半徑係由Rb =pb /2給定。適度弱焦點(eb /fb ~85%)有利於維持相鄰背光視圖之適中重疊(~20%),以能夠在任何可能位置處照明一觀看者之面部。 以此方式,相對背光尺寸eb 及Rb 被判定為背光節距pb 之倍數。 絕對背光尺寸係由該等發光條帶之節距ps 及背光「視圖」之數目nvb 判定,此係因為pb =ps *nvb 。 視圖之數目nvb 經計算為經照明寬度Δxill 與觀看者之面部寬度fw之比率:nvb =Δxill /fw。存在一個剩餘自由度,即,光條帶之節距ps 。 此自由度可用來最小化由兩個雙凸透鏡陣列之組合引起之類似波紋之角度強度波動。已證實以背光之水平透鏡節距pb 及顯示器之水平透鏡節距pH 之比率大於1且小於6 (pb =Np*pH ,1<Np<6)之一整數倍Np的一方式調整該等背光尺寸係有利的。 若針對偶數值N時背光及顯示器之透鏡中心係處於相同橫向位置,但針對奇數值N移位pH /2(即,背光透鏡中心及顯示器透鏡中心處於相同橫向位置),則最小化歸因於發光條帶之間之黑色基質所致的條帶效應。 圖12展示如自整體背光41輸出之背光錐角及經照明寬度。圖中亦展示背光內之尺寸。假定一48" (122 cm) 16:9顯示器幾何形狀、顯示器寬度dw=107 cm及顯示器高度dh=60 cm,則標準觀看距離係vd=3*dh=180cm。在顯示器邊緣處之照明中心經傾斜成一角度
Figure 02_image005
=tan-1 (dw/(2*vd))=16.5°。背光之錐角Φ0cb 應儘可能大(例如,70°)以具有大經照明寬度Δxill 。 因此,背光錐角70°將對應於經照明寬度:
Figure 02_image007
假定觀看者之面部寬度係fw=15 cm,則有必要提供具有70°/16=4.4°之一角寬之nvb =Δxill /fw=16背光「視圖」。若發光條帶具有100 µm之寬度且係由25%黑色基質圍繞,則光條帶之節距係125 µm且背光雙凸透鏡之節距係pb =125 µm*nvb =2.00 mm。 自背光錐角導出背光雙凸透鏡52相距於光條帶之距離係eb =2.455 mm。 如圖12中所展示,背光條帶與透鏡之間之內錐角Φ2cb =2*tan-1 (pb /(2*eb ))=44.3°。背光錐角度係由以下給定: Φ0cb =2*sin-1 (n2b *sin(Φ2cb /2))=70.5°。 針對雙凸透鏡元件之圓形橫截面,最小曲率半徑係由Rb =Pb /2=1.00 mm給定且焦距係fb=2.89 mm。 圖13中展示背光之此特定設計。如圖9中,所有量測以mm為單位,且針對焦距90、焦散線尖端94、最小RMS焦點92使用如圖9中相同之元件符號。圖13展示背光條帶41及背光透鏡52 (具有透鏡中心53)之位置。 當針對背光執行射線追蹤模擬時,視圖具有如圖14中展示之具有相鄰視圖之適中重疊(~20%)的良好角度分佈。圖14展示背光之8個視圖之角度分佈及圖15展示背光之相鄰及下一最近視圖之重疊。 圖16展示在所有光條帶開啟之情況下背光之角度強度且圖中其展示設計確實具有一些條帶效應,即,若所有光條帶開啟時之角度強度振盪。 若需要,如圖5中所展示,可藉由將一擴散片添加於背光雙凸透鏡之頂部上而抑制此條帶效應。假定擴散器之高斯(Gaussian)角度分佈具有標準偏差wd=1.3°,圖17中展示背光之經平滑化角度強度分佈。 當然,藉由引入一擴散器,個別視圖加寬且增加重疊,但並非以一過度方式,此係因為視圖已非常寬。 圖18展示在使用一1.3°擴散片時之8個視圖(左影像)及視圖重疊(右影像)之角度分佈以用於圖14及圖15相比較。 可藉由考量一最壞情況來示範此背光概念之應用性。 圖19中展示此情況。存在於相距於螢幕之觀看距離vd=180cm處之並肩(即,間隔50cm)齊坐之兩個觀看者190、192。右觀看者192定位在經照明寬度之右邊緣。觀看者兩者皆觀察顯示器之右邊緣,使得視角各自係25.3°及16.7°。 因此,相鄰眼睛之角度間隔係25.3°-16.7°=8.6°,及約兩個背光視圖寬度(=4.4°)。此足以確保強度之一小重疊。 此在圖20中展示,圖20繪示照明左觀看者(曲線190a)及右觀看者(曲線192a)之視圖的強度。重疊(在曲線190a及192a之中心處評估)係小的。 如上文所提及,針對產生3D場景之視圖數目及如何處理視圖以建立待顯示至一個別觀看者之一對視圖存在各種選項。選項取決於藉由顯示面板及第二雙凸透鏡之組合產生多少視圖。 若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係一2視圖透鏡,則控制器必須平移透鏡以操縱視圖而至使用者。 若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係一多視圖透鏡(兩個以上視圖),則控制器必須將內容視圖指派至顯示面板之子像素,使得左內容視圖在左眼睛中可見且右內容視圖在右眼睛中可見。此操作通常稱作視圖指派、交織或交錯。 影像內容具有視圖,其包含針對左眼之至少一個視圖及針對右眼之至少一個視圖。例如,顯示器可用來播放具有立體內容之一3D藍光碟。例如,亦可使用3D遊戲演現視圖以考量使用者之視點(因此,使用者可環顧隅角)。 背光亦提供視圖產生,但此呈光叢(light bundle)形式,此係因為其等不一定經像素化。在各子圖框中,一些背光條帶經開啟使得針對一個觀看者(但不針對其他觀看者)之雙眼建立光叢。 背光條帶可經分段以實現局部調光功能性以改良動態對比度。局部調光通常用於高端2D LCD電視機。 由顯示面板及第二雙凸透鏡之組合形成之子系統產生投射式視圖。此可係運用移位之兩視圖透鏡或運用立體演現之一多視圖、可能傾斜之分率透鏡。 圖21展示依據視角(以角度為單位,在x軸上)而變化的在y軸上之兩視圖系統之強度(以任意單位)。所謂「兩視圖系統」意指一單一立體對視圖,即,2個演現視圖。 位置零對應於相對於顯示螢幕之一正常位置。曲線210係針對一個視圖之強度分佈及曲線212係針對其他視圖之強度分佈。兩個視圖稍微重疊使得在側向移動頭部時僅存在適中強度變動。 圖22展示依據觀看者之面部相對於螢幕之橫向位置(以cm為單位,在x軸上)而變化之在y軸上之兩視圖系統之強度(以任意單位)。所觀察螢幕點被視為在中心位置處(x=0)。 在圖22中,存在兩個視圖;稱為視圖0及視圖1。x軸上之面部位置標示觀看者之鼻尖的x位置。各曲線展示進入各眼睛的各視圖之強度,因此4個曲線。例如,曲線L0係進入左眼的視圖0之強度。R1係進入右眼的視圖1之強度。類似地,L1係進入左眼的視圖1之強度及R0係進入右眼的視圖0之強度。 在一最佳面部位置處(例如,在面部位置0處),L0處於其之最大值且L1接近零使得視圖0可呈現至左眼。在相同面部位置處,R1處於其之最大值且R0接近零使得視圖1可呈現至右眼。在約6 cm之一面部位置處,L1處於其之最大值且L0接近零,使得意欲針對左眼之影像將接著切換至視圖1。在相同面部位置處,R0處於其之最大值且R1接近零,因此意欲針對右眼之影像將接著切換至視圖0。 在此等位置之間,例如在約3 cm處,所有強度約相等(L0=L1=R0=R1)。此意謂針對切換影像之任何選擇(左影像切換至視圖0上及右影像切換至視圖1上或反之亦然),各眼睛將看見相同內容(即,兩個影像),且3D觀看效應損失。 針對預定(經設計)觀看距離展示強度分佈。 為產生一自動立體效應,視圖經切換使得針對各眼睛定址具有更高強度之視圖。因此,根據針對觀看者之左眼及右眼的各子像素之經估計可見度而按每子像素指派輸入視圖(即,影像內容)。藉由第二雙凸透鏡成像至右眼之一子像素被指派右眼影像內容之一像素,及藉由第二雙凸透鏡成像至左眼之一子像素被指派左眼影像之一像素。如參考圖2中所解釋,在(第二)雙凸透鏡下方之各子像素之相對位置判定吏子像素成像之方向。基於估計觀看者相對於顯示器之位置而估計可見度。 可藉由與非所要視圖(或若干視圖)相比較的所要視圖之強度的相對強度來定義一視圖參數。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Igood =針對一隻眼睛之預定強度及Ibad =針對另一隻眼睛之預定強度。 圖23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與1之間切換視圖(視圖數目在y軸上)。曲線230係針對右眼及曲線232係針對左眼。 圖24展示如上文所定義依據相距於中心之橫向觀看距離而變化之視圖參數,其中曲線240針對左眼及曲線242針對右眼。圖中展示存在等距間隔之位置,其中3D體驗損失。此係僅與兩個固定視圖工作之一不可避免地後果。 上文概述之選項之一者係搭配眼睛追蹤使用可操縱光學元件追蹤面部。 替代者係使用固定光學元件且使用兩個以上視圖。 圖25對應於圖22但針對三個視圖。再者,強度分佈經展示依據在觀察在位置x=0處之一螢幕點時觀看者之面部的橫向位置而變化。 L0係用於將視圖0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L1係用於將視圖1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L2係用於將視圖2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R0係用於將視圖0呈現至右眼之強度分佈。R1係用於將視圖1呈現至右眼之強度分佈。R2係用於將視圖2呈現至右眼之強度分佈。 圖26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1及2之間切換視圖(視圖數目係在y軸上)。重複曲線260係針對右眼及重複曲線262係針對左眼。 圖27展示依據橫向觀看距離(針對雙眼)而變化的視圖參數。 圖27展示在3個固定視圖之情況下,一改良但非最佳3D體驗係可行的。此係相鄰視圖之重疊之一後果且相鄰視圖總是切換至左眼及右眼之事實。 已發現使用至少4個視圖實現一高品質自動立體觀看體驗。 圖28對應於圖22但針對四個視圖。再者,強度分佈經展示依據在觀察在位置x=0處之一螢幕點時觀看者之面部的橫向位置而變化。 L0係用於將視圖0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L1係用於將視圖1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L2係用於將視圖2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L3係用於將視圖3呈現至左眼之強度分佈。R0係用於將視圖0呈現至右眼之強度分佈。R1係用於將視圖1呈現至右眼之強度分佈。R2係用於將視圖2分佈至右眼之強度分佈。R3係用於將視圖3分佈至右眼之強度分佈。 因此,下一相鄰視圖(R=L±2)可切換至左眼及右眼。 圖29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1、2及3之間切換視圖(視圖數目係在y軸上)。重複曲線290係針對右眼及重複曲線292係針對左眼。 圖30展示依據橫向觀看距離(針對雙眼)而變化的視圖參數。其展示在至少4個固定視圖之情況下,一最佳3D體驗確實係可行的。3 . 其他設計考量 即使當顯示器經設計用於一特定觀看距離(例如,180 cm)時,然仍歸因於背光之大視錐,顯示器完全可用於大觀看範圍。當移動更靠近時(至約觀看距離之2/3),更多背光視圖處於觀看者之間,其增大觀看者之間之背光視圖之數目且因此減小觀看者之間之串擾。極限係由自動立體顯示器判定,此係因為在觀看者之眼睛之間存在一個視錐(通常在預定觀看距離之1/2處)時,左眼及右眼之間之串擾將增大且立體效應將完全減小。當實際觀看距離大於預定時,則將存在較少背光視圖且觀看者之間之自動立體視圖及個人內在串擾及人際串擾將隨著距離而逐漸增大。 上述實例在預定距離之4/3處執行良好。此串擾是否可見亦取決於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可藉由調諧透鏡參數而彼此交換一寬視角及一大觀看距離。 如自上文描述可明白,顯示光學器件大體上經設計用於一個特定觀看距離。然而,一個優點係將視圖演現適用於觀看距離之一廣範圍之額外可能性,此係因為按時間循序定址不同觀看者。當一觀看者更靠近顯示器(例如,在最佳距離之2/3處)時,其之眼睛之間之角距離將增加(增加到3/2倍),因此若視圖演現將使兩眼之間之視圖折射率差增加相同倍數(自2至3),則可維持最佳3D體驗。當一觀看者處於相距於顯示器之更大距離處(例如,最佳距離之4/3)時,可實施相反情況。可藉由使用顯示器影像組之不同演現以產生待呈現至經追蹤觀看者之視圖而實施此調適。 觀看距離(眼睛之位置)亦用以判定照明哪些背光條帶。應產生光束以在彼觀看距離處會聚使得顯示器針對在彼位置處之觀看者係均勻可見的。此被稱為觀看距離校正。當實體透鏡節距標示為p時,則演現節距係p',其係根據以下導出:
Figure 02_image011
其中V係觀看距離及D係光學厚度。光學厚度係實體厚度(之積分)除以折射率。校正小而顯著,例如,V=1 m,D=2 mm給出p'/p=1.002。 通常,使用之透鏡陣列係平凸的,此係因為其易於製造,但可完全對準照明兩個陣列以產生一組合之凸透鏡陣列。此容許產生較強透鏡,且此繼而容許減小導致背光視圖之強度分佈中的尾部之像差,或容許增加顯示器之視角。亦容許使用較低折射率差且此減小歸因於背光單元中之反射所致之濁度。 如上文所闡釋,圓柱形透鏡之最大曲率半徑係透鏡節距之一半。透鏡之偏心率可自0 (圓形)升高至1 (拋物線)或在其等之間(橢圓形)。升高透鏡偏心率之效應係可使用較小曲率半徑且該透鏡較不厚,但代價為增加背光視圖之強度部分之尾部。舉例而言,適合值係在0.3至0.5之範圍中之離心率,例如0.4。 本發明可用於針對多使用者裝置之自動立體顯示器(諸如,電腦監視器、TV及招牌應用)中。 視需要,存在減小背光中之強度調變之其他量測,諸如,以一棋盤圖案(以隱藏黑色基質)延伸之背光條帶、與在正交於透鏡方向上極大地擴散之一全像擴散器組合以隱藏背光結構。視需要,多個擴散器可組合於一單一(全像)擴散器中。 上文詳細實例及模擬適用於一個特定預定應用(122 cm TV顯示器)。純粹舉實例描述此等特定設計值,且已呈現此等細節僅以實現該等設計問題被理解。該等概念可接著應用於其他設計。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自圖之一研究、本發明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實踐申請之本發明中理解及實現對揭示之實施例之其他變化。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字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且不定冠詞「一」或「一個」不排除複數個。在互異之附屬請求項中列舉特定措施之純粹事實並不指示此等措施之一組合無法最佳化使用。 不應將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任意參考符號理解為限制範疇。
1‧‧‧自動立體顯示裝置/顯示裝置/裝置 3‧‧‧液晶顯示面板/顯示面板/面板 5‧‧‧顯示子像素 7‧‧‧光源/背光 7a‧‧‧側邊緣 7b‧‧‧側邊緣 7c‧‧‧頂部邊緣 7d‧‧‧底部邊緣 9‧‧‧雙凸透鏡片 11‧‧‧雙凸透鏡元件 12‧‧‧長軸 20‧‧‧背光 22'、22''及22'''‧‧‧空間位置 24‧‧‧顯示裝置 25'、25''及25'''‧‧‧空間位置 26'、26'及26''' ‧‧‧像素/顯示像素 27及27'‧‧‧雙凸透鏡 28‧‧‧雙凸透鏡陣列/雙凸透鏡配置/配置 29' ‧‧‧第一觀看區域/視錐 29''‧‧‧第二視錐 30‧‧‧條狀光發射器陣列/薄發光條帶之陣列 32‧‧‧正透鏡陣列/透鏡陣列 34‧‧‧複本結構 40‧‧‧光調變顯示面板/3D雙凸透鏡顯示面板/顯示面板 41‧‧‧光操縱背光/背光/顯示器/背光條帶/可操縱顯示背光 42‧‧‧第一子圖框 44‧‧‧第一觀看者 46‧‧‧第二子圖框 48‧‧‧第二觀看者 49‧‧‧頭部追蹤單元/頭部及/或眼睛追蹤系統 50‧‧‧控制單元/控制器 51‧‧‧照明條帶陣列/發光條帶 52‧‧‧第一雙凸透鏡陣列/背光透鏡陣列/透鏡陣列/背光雙凸透鏡/背光透鏡 53‧‧‧擴散器/透鏡中心 54‧‧‧第二雙凸透鏡陣列/雙凸透鏡陣列/3D雙凸透鏡顯示器/第二雙凸透鏡/雙凸透鏡/顯示器透鏡 55‧‧‧透鏡中心 70‧‧‧曲線 72‧‧‧曲線 90‧‧‧線/焦距 92‧‧‧線/最小RMS焦點 94‧‧‧焦散線尖端/線 190‧‧‧觀看者 190a‧‧‧曲線 192‧‧‧觀看者/右觀看者 192a‧‧‧曲線 210‧‧‧曲線 212‧‧‧曲線 230‧‧‧曲線 232‧‧‧曲線 240‧‧‧曲線 242‧‧‧曲線 260‧‧‧曲線 262‧‧‧曲線 290‧‧‧曲線 292‧‧‧曲線 α‧‧‧雙凸透鏡傾斜角度 β‧‧‧角度 dw‧‧‧寬度 e‧‧‧距離 eb‧‧‧發光條帶/相對背光尺寸/距離 L0‧‧‧曲線/強度分佈 L1‧‧‧強度/強度分佈 L2‧‧‧強度分佈 L3‧‧‧強度分佈 R0‧‧‧強度/強度分佈 R1‧‧‧強度/強度分佈 R2‧‧‧強度分佈 R3‧‧‧強度分佈 Rb‧‧‧曲率半徑、相對背光尺寸 pb‧‧‧背光雙凸透鏡節距/背光節距/背光之水平透鏡節距/ pH‧‧‧顯示器雙凸透鏡節距/正交(正)顯示透鏡節距/顯示器之水平透鏡節距 ps‧‧‧發光條帶之節距/光條帶節距 psp‧‧‧子像素節距 vd‧‧‧距離 ΦIOD‧‧‧眼內角度 Φ0c‧‧‧顯示錐角 Φ0cb‧‧‧錐角 Φ0v‧‧‧視角/顯示視角 Φ2c‧‧‧顯示錐角 Φ2cb‧‧‧內錐角 Δxill‧‧‧照明寬度
現將參考隨附圖式,純粹藉由實例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 圖1係一已知自動立體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2係圖1中展示之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3展示使用條狀發射器之一已知方向性背光設計; 圖4以簡單示意圖形式展示本發明之方法; 圖5更詳細地展示光學組件; 圖6展示觀看者之眼內角度ΦIOD 及空氣中顯示錐角Φ0c 及視角Φ0v ; 圖7展示顯示器幾何形狀與顯示錐角之間之關係; 圖8展示顯示器之相鄰視圖之重疊; 圖9展示顯示面板之一橫截面; 圖10展示背光輸出之相鄰視圖之重疊; 圖11展示顯示器之角度強度分佈; 圖12展示如自整體背光輸出之一背光錐角及經照明寬度; 圖13更詳細地展示背光之一特定設計; 圖14展示圖13之背光之8個視圖的該等角度分佈; 圖15展示圖13之背光之相鄰及最接近視圖的重疊; 圖16展示在所有光條帶開啟之情況下背光之角度強度; 圖17展示藉由使用一擴散片的背光之一經平滑化之角度強度分佈; 圖18展示在使用與圖14及圖15相比之一1.3°擴散片時的8個視圖(左影像)及視圖重疊(右影像)之角度分佈; 圖19展示顯示器起作用之一非常複雜的觀看者配置,其中存在一左觀看者及一右觀看者; 圖20繪示照明左觀看者及右觀看者的視圖之強度; 圖21展示依據視角而變化的兩視圖系統之強度; 圖22展示依據相對於螢幕的橫向位置而變化的兩視圖系統之強度; 圖23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與1之間切換視圖; 圖24展示依據觀看距離而變化的一視圖品質參數; 圖25對應於圖22但針對三個視圖; 圖26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1及2之間切換視圖; 圖27展示依據針對圖25之觀看距離而變化之視圖品質參數; 圖28對應於圖22但針對四個視圖;及 圖29展示如何針對雙眼在0、1、2及3之間切換視圖;及 圖30展示依據針對圖28之觀看距離而變化之視圖參數。
40‧‧‧光調變顯示面板/3D雙凸透鏡顯示面板/顯示面板
41‧‧‧光操縱背光/背光/顯示器/背光條帶/可操縱顯示背光
42‧‧‧第一子圖框
44‧‧‧第一觀看者
46‧‧‧第二子圖框
48‧‧‧第二觀看者
49‧‧‧頭部追蹤單元/頭部及/或眼睛追蹤系統
50‧‧‧控制單元/控制器

Claims (19)

  1. 一種自動立體顯示器,其包括:一可操縱顯示背光,其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包括:一光輸出配置,其中該光輸出配置經配置以提供複數行個光輸出;及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之各個雙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焦距係從該雙凸透鏡至該複數行個光輸出之間之光輸出之一對應行之間的一距離之0.7至1.3倍;一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一子像素陣列用以產生一影像,且其中該顯示面板經組態以被該背光照明;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經配置以在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至少兩個視圖;一頭部追蹤系統,其中該頭部追蹤系統經配置以追蹤一或多個觀看者,該一或多個觀看者之各者具有兩隻眼睛;及一控制器電路,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顯示面板及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自動立體顯示器以將二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其中該控制器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使得,在有兩個經追蹤觀看者之情況下,該控制器電路控制該自動立體顯示器以將兩個視圖提供給一第一子圖框中之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將兩個額外視圖提供給該第一子圖框 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中之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經配置以提供至少四個視圖,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藉由根據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將一輸出自各子像素投射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一左眼及一右眼的經估計位置之一量而指派每子像素至少兩個輸入視圖而將該兩個視圖提供給該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經配置以提供10個以上分率視圖,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藉由根據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將一輸出自各子像素投射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一左眼及一右眼的經估計位置之一量指派每子像素至少兩個輸入視圖而將該兩個視圖提供給該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4.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進一步包括一移位配置,其中該移位配置經配置以相對於該顯示器移位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控制器經配置以相對於該顯示器面板控制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之該移位。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具有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具有小於 tan-1(5IOD/vd)之一角展度,其中IOD係一般眼內距離之平均值,且其中vd係該顯示器之一高度之三分之一。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器,其中該輸出光束具有tan-1(5IOD/vd)與tan-1(3IOD/vd)之間之一角展度。
  7.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中該頭部追蹤系統經配置以定位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距離及以定位相對於該顯示面板之該經追蹤觀看者之該橫向位置。
  8.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包括在該顯示面板之一側上之一擴散器。
  9. 如請求項1之顯示器,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組態以控制該可操縱顯示背光使得在一第一子圖框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一方向上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一光錐(cone of light)且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且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組態以控制該可操縱顯示背光使得在該第一子圖框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二方向上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二光錐且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
  10. 一種自動立體顯示方法,其包括:追蹤一或多個觀看者; 取決於該經追蹤一或多個觀看者之一或多個對應位置而自一光輸出配置提供至少一行之一背光光輸出;其中該光輸出配置經組態以選擇性地(selectively)產生複數行之光輸出;引導該至少一行之背光光輸出穿過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引導經配置以提供該背光光輸出之方向性控制,且其中該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之各雙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焦距係從該雙凸透鏡至該複數行個光輸出之間之光輸出之一對應行之間的一距離之0.7至1.3倍;以該方向性控制之背光光輸出自該第一雙凸透鏡陣列照明一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子像素陣列,其中該照明使用該經方向性控制之背光光輸出以產生一影像;使用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於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兩個視圖;將兩個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在有兩個經追蹤觀看者之情況下,將該兩個視圖提供給一第一子圖框中之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將兩個額外視圖提供給該第一子圖框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中之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根據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將一輸出自各子像素投射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一左眼及一右眼的經估計位置之一量而指派每子像素至少兩個輸入視圖,其中該產生包含產生至少四個視圖。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根據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將一輸出自各子像素投射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一左眼及一右眼的經估計位置之一量 而指派每子像素至少兩個輸入視圖,其中該產生包含產生少於十個視圖。
  13.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相對於該顯示器面板平移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
  14.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提供一背光輸出光束,其中該輸出光束具有小於tan-1(5IOD/vd)之一角展度,其中IOD係一般眼內距離之平均值,其中vd係該顯示器之一高度之三分之一。
  15.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定位至該經追蹤觀看者相對於該顯示面板之一距離;及定位該經追蹤觀看者相對於該顯示面板之一橫向位置。
  16.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一第一子圖框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一方向上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一光錐且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且在該第一子圖框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區間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二方向上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二光錐且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
  17. 一種自動立體顯示器,其包括:一可操縱顯示背光,其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包括: 一光輸出配置,其中該光輸出配置經配置以提供複數行個光輸出;及一第一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之各雙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焦距係從該雙凸透鏡至該複數行個光輸出之間之光輸出之一對應行之間的一距離之0.7至1.3倍;一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一子像素陣列用以產生一影像,且其中該顯示面板經組態以被該背光照明;一第二雙凸透鏡陣列,其中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經配置以在不同觀看方向上產生至少兩個視圖;一眼睛追蹤系統,其中該眼睛追蹤系統經配置以追蹤一或多個觀看者之眼睛;及一控制器電路,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顯示面板及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自動立體顯示器以將二視圖同時提供給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其中該控制器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使得,在有兩個經追蹤觀看者之情況下,該控制器電路控制該自動立體顯示器以將該兩個視圖提供給一第一子圖框中之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且將兩個額外視圖提供給該第一子圖框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中之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之雙眼。
  18. 如請求項17之顯示器,其中該眼睛追蹤系統經配置以定位至該經追蹤觀看者之一距離,及定位該經追蹤觀看者相對於該顯示面板之一橫向位置。
  19. 如請求項17之顯示器,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組態以控制該可操縱顯示背光,使得在該第一子圖框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一方向上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一光錐且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且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經組態以控制該可操縱顯示背光使得在該第一子圖框以後的一第二子圖框中該可操縱顯示背光在一第二方向上朝向一第二經追蹤觀看者輸出一第二光錐且朝向一第一經追蹤觀看者不輸出光錐。
TW105143994A 2015-12-29 2016-12-29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TWI76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203021.9 2015-12-29
EP15203021 2015-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634A TW201735634A (zh) 2017-10-01
TWI763648B true TWI763648B (zh) 2022-05-11

Family

ID=5506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994A TWI763648B (zh) 2015-12-29 2016-12-29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506222B2 (zh)
EP (1) EP3406077A1 (zh)
JP (1) JP6925342B2 (zh)
KR (1) KR102662883B1 (zh)
CN (1) CN108432245B (zh)
TW (1) TWI763648B (zh)
WO (1) WO2017114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087B (zh) * 2017-07-31 2019-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NL2020216B1 (en) * 2017-12-30 2019-07-08 Zhangjiagang Kangde Xin Optronics Mat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crosstalk on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TWI661391B (zh) * 2018-01-12 2019-06-01 群睿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影像調整方法與顯示裝置
JP2019154008A (ja) * 2018-03-06 2019-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表示方法、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プログラム
JP7188981B2 (ja) * 2018-11-05 2022-1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3次元表示装置、3次元表示システム、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移動体
KR20220163353A (ko) * 2019-12-19 2022-12-09 아이3디 인크. 입체 이미지를 보여주는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14503014A (zh) * 2020-03-03 2022-05-1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基于透镜的可操控背光的多视立体显示器
CN114545649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EP4124033A1 (en) 2021-07-23 2023-01-25 VitreaLab GmbH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NL2030187B1 (en) * 2021-12-18 2023-06-28 Dimenco Holding B V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ncelling distor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a displaye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CN114355623B (zh) * 2022-03-14 2022-05-17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用于投影光场立体显示的一维逆反射片
WO2023199095A1 (en) * 2022-04-13 2023-10-19 Visutek 3D Gmbh Optical barrier associable with an auto-stereoscopic visual projection screen, said barrier having predetermined geometric/focal parameters
WO2023219916A1 (en) * 2022-05-10 2023-11-16 Leia Inc. Predictive head-tracking multiview display and method
CN117939106B (zh) * 2024-03-19 2024-05-24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用于立体显示的视点规划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9604A1 (en) * 2007-05-11 2010-10-14 Philip Surman Multi-use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20130057159A1 (en) * 2010-05-21 2013-03-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P048097A0 (en) * 1997-11-21 1997-12-18 Xenotech Research Pty Ltd Eye tracking apparatus
GB2341231A (en) * 1998-09-05 2000-03-08 Sharp Kk Face detection in an image
GB2387664B (en) * 2002-04-17 2005-08-24 Philip Anthony Surm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10339076B4 (de) 2003-08-26 2007-10-31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Autostereoskopisches Multi-User-Display
DE10359403B4 (de) * 2003-12-18 2005-12-15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Autostereoskopisches Multi-User-Display
US20050185711A1 (en) * 2004-02-20 2005-08-25 Hanspeter Pfister 3D televi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134590B2 (en) 2005-04-29 2012-03-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9344612B2 (en) * 2006-02-15 2016-05-17 Kenneth Ira Ritchey Non-interference field-of-view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panoramic facial sensor
GB2457693A (en) 2008-02-21 2009-08-26 Sharp Kk Display comprising a parallax optic for providing private and public viewing modes
BRPI0909609B1 (pt) 2008-06-02 2021-07-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de visualização autoestereoscópica e método de visualização de uma imagem autoestereoscópica
KR20120018370A (ko) 2009-05-28 2012-03-0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무안경 입체식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7978407B1 (en) * 2009-06-27 2011-07-12 Holovisions LLC Holovision (TM) 3D imaging with rotating light-emitting members
GB2473636A (en) * 2009-09-18 2011-03-23 Sharp Kk Multiple view display comprising lenticular lens having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two different centres of curvature
US10089937B2 (en) * 2010-06-21 2018-10-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atial and temporal multiplexing display
US9354718B2 (en) * 2010-12-22 2016-05-31 Zspace, Inc. Tightly coupled interactive stereo display
US9041774B2 (en) * 2011-01-07 2015-05-26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Dynamic adjustment of predetermined three-dimensional video settings based on scene content
US8587641B2 (en) * 2011-03-04 2013-11-19 Alexander Roth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US9237337B2 (en) * 2011-08-24 2016-01-12 Reald Inc.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a passive cycloidal diffractive waveplate
IN2014CN03497A (zh) * 2011-11-09 2015-07-03 Koninkl Philips Nv
TW201326908A (zh) * 2011-12-19 2013-07-01 Ind Tech Res Inst 裸眼式立體顯示器
JP5581307B2 (ja) * 2011-12-28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306245B1 (ko) * 2012-01-17 2013-09-09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시간 분할 방식의 무안경식 3차원 영상표시장치
GB2499426A (en) * 2012-02-16 2013-08-21 Dimenco B 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with viewer tracking system
CN104185987B (zh) 2012-03-27 2017-03-0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位置追踪的多用户自动立体显示
WO2013160803A1 (en) 2012-04-24 2013-10-3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JP6028975B2 (ja) * 2012-12-05 2016-11-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EP2802148A1 (en) * 2013-05-08 2014-11-12 ETH Zurich Display device for time-sequential multi-view content
WO2015032636A1 (en) * 2013-09-03 2015-03-1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US9766463B2 (en) * 2014-01-21 2017-09-19 Osterhout Group, Inc.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494800B2 (en) * 2014-01-21 2016-11-15 Osterhout Group, Inc.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836122B2 (en) * 2014-01-21 2017-12-05 Osterhout Group, Inc. Eye glint imaging in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684172B2 (en) * 2014-12-03 2017-06-20 Osterhout Group, Inc. Head worn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858719B2 (en) * 2015-03-30 2018-01-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Blended reality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9604A1 (en) * 2007-05-11 2010-10-14 Philip Surman Multi-use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20130057159A1 (en) * 2010-05-21 2013-03-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2245B (zh) 2021-03-02
US10506222B2 (en) 2019-12-10
CN108432245A (zh) 2018-08-21
JP2019508726A (ja) 2019-03-28
JP6925342B2 (ja) 2021-08-25
US10750163B2 (en) 2020-08-18
US20200084434A1 (en) 2020-03-12
TW201735634A (zh) 2017-10-01
WO2017114839A1 (en) 2017-07-06
EP3406077A1 (en) 2018-11-28
KR20180099781A (ko) 2018-09-05
US20180376134A1 (en) 2018-12-27
KR102662883B1 (ko)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648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JP6782703B2 (ja) 時分割多重の視覚ディスプレイ
EP2777291B1 (en) Display device
US7954967B2 (en) Directional backlight,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TWI529679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CN103609107B (zh) 具有光学放大的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JP2021515263A (ja) 3dライトフィールドledウォールディスプレイ
JP2005340957A (ja) 立体画像を表示する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を表示する表示方法
EP2380046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12531618A (ja) 多重視野自動立体表示装置
US20170127050A1 (en) Image data redundancy for high quality 3d
CN107079148A (zh) 自动立体显示设备和驱动方法
JP2016531310A (ja) 自動立体視表示装置
JP2012104375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5149438B1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CN115004079A (zh) 用于虚拟和混合现实的基于小透镜的超高分辨率光学器件
TW202401092A (zh) 二維/多視像可切換扁豆狀透鏡顯示器、系統和方法
EP2905959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Surman et al. Display development in the advanced displays laboratory at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