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240B -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 Google Patents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4240B
TWI754240B TW109107397A TW109107397A TWI754240B TW I754240 B TWI754240 B TW I754240B TW 109107397 A TW109107397 A TW 109107397A TW 109107397 A TW109107397 A TW 109107397A TW I754240 B TWI754240 B TW I7542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tape
concave
fiber tape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2589A (zh
Inventor
倉光諒
富川浩二
大里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2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不依靠目視而能識別的光纖膠帶。 [解決手段]一種光纖膠帶,係複數光纖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其中,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成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凹凸部。

Description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為了光纖膠帶的識別,有在構成光纖膠帶的光纖印刷識別標記(標記)的情形。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在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設置識別標記。
此外,在專利文獻2記載為了容易除去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的膠帶化材,將使光纖芯線的表面露出的開口部設於被覆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13-886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16-133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那種識別標記所致的識 別方法中,因為在暗處難以目視識別標記,有光纖膠帶的識別困難的情形。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不依靠目視而能識別的光纖膠帶。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主要發明為一種光纖膠帶,係複數光纖在寬度方向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其中,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成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凹凸部。
關於本發明的其他特徵,藉由後述說明書及圖式的記載而明瞭。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不依靠目視而能識別的光纖膠帶。
1:光纖膠帶
2:光纖
2A:光纖裸線
2B:被覆層
2C:著色層
2P:纖維對
3:連結部
4:非連結部
5:標記
6:膠帶化材層
7:凹部(凹凸部)
8:凸部(凹凸部)
10:纖維供應部
20:印刷裝置
30:著色裝置
40:膠帶化裝置
40':膠帶化裝置
41:塗佈部
42:除去部
43:光源
43A:暫硬化用光源
43B:正式硬化用光源
44:凹部形成部
50:滾筒
60:凸部形成裝置
61:液槽
62:供應滾輪
63:凸部形成滾輪
63A:圖案
64:刮刀刃
65:搬送機構
66:硬化裝置
70:墨水
100:製造系統
200:製造系統
421:旋轉刃
421A:欠缺部
441:滾輪
442:凸部
[圖1]圖1A~圖1C為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
[圖2]從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長邊方向看的斜視圖。
[圖3]圖3A為圖2的X-X剖面圖。圖3B為擴大剖面圖。
[圖4]為凹圖案的說明圖。
[圖5]表示凹部7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的圖。
[圖6]圖6A及圖6B為表示凹部7所致的圖案(凹圖案)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的圖。
[圖7]圖7A為製造系統的說明圖。圖7B為膠帶化裝置的說明圖。
[圖8]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
[圖9]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
[圖10]第4實施形態的光纖2的說明圖。
[圖11]第5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
[圖12]圖12A為製造第5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製造系統200的說明圖。圖12B為凸部形成裝置60的構成的說明圖。
[圖13]圖13為第1變形例的凹凸部的擴大剖面圖。
[圖14]圖14A及圖14B為第2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
[圖15]圖15A為第3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圖15B為別的第3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
從後述的說明書及圖式的記載,至少以下的事項會明瞭。
明瞭一種光纖膠帶,係複數光纖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其中,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 成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凹凸部。根據這種光纖膠帶,因為能夠以觸診識別,不依靠目視而能識別。
前述凹凸部作為從前述被覆部的表面凹陷的凹部形成也可以。根據這種光纖膠帶,能夠以觸診識別。
前述凹凸部作為從前述被覆部的表面突出的凸部形成也可以。根據這種光纖膠帶,能夠以觸診識別。
在從前述膠帶面的法線方向看時的前述凹凸部的周緣形成角較佳。藉此,藉由觸覺容易識別。
前述凹凸部分別在每個前述光纖設置;一光纖的前述凹凸部、及其他光纖的前述凹凸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寬度方向排列較佳。藉此,容易識別凹凸部。
在比前述被覆部還內側,更具有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標記;在前述膠帶面的法線方向,前述凹凸部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標記重疊配置較佳。藉此,能夠掌握應接觸的位置。
具有將鄰接的2條前述光纖間斷地連結的連結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寬度方向,前述凹凸部配置於前述連結部旁較佳。藉此,作業者容易接觸光纖的上部(或下部)的凹凸部。
前述凹凸部也形成於前述膠帶面之側的相反側較佳。藉此,因為容易將凹凸部旋扭,又能夠提強接觸厚度,容易識別凹凸部的圖案。
前述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為3.2μm以上較佳。藉此,能夠提高識別性。
前述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為4.8μm以上較佳。藉此,能夠更提高識別性。
前述凹凸部的內側的表面粗度與前述凹凸部的外側的表面粗度相同也可以。因為在凹凸部的周緣有高低差,能夠以觸診識別。
前述凹凸部的內側的表面粗度與前述凹凸部的外側的表面粗度不同較佳。藉此,即便前述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小也能使識別性良好。
前述凹凸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長邊方向空著間隔複數形成; 將前述凹凸部的前述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L(mm)、前述間隔設為Li(mm)時,滿足Li≧L+14較佳。藉此,能夠良好地識別在長邊方向空著間隔排列的凹凸部。
前述光纖膠帶的長邊方向的長度為LS(mm)的前述凹凸部、及前述長邊方向的長度為比前述LS還大的LL(mm)的前述凹凸部,在前述長邊方向空著間隔形成,滿足LL≧LS+14較佳。藉此,能夠良好地識別在長邊方向的長度不同的凹凸部。
又,明瞭一種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係複數光纖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具有: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藉由紫外光硬化樹脂形成凹凸部的工程;藉由照射紫外光使前述凹凸部硬化,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成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凹凸部的工程。根據這種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能夠確實形成凹 凸部。
更具有:將藉由前述紫外光硬化樹脂構成的膠帶化材,在前述光纖的周圍塗佈的工程;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前述膠帶化材暫硬化的工程;其中,在暫硬化的前述膠帶化材的前述膠帶面之側,形成成為前述凹凸部的凹部,同時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形成前述凹部的前述膠帶化材正式硬化較佳。藉此能夠作為凹凸部形成凹部,在凹部的緣能夠形成角,容易將凹部以觸診識別。
更具有:將前述膠帶化材在前述光纖的周圍塗佈的工程;使前述膠帶化材硬化,形成前述光纖膠帶的工程;其中,在形成前述光纖膠帶之後,在前述膠帶面之側,藉由紫外光硬化樹脂形成成為前述凹凸部的凸部,同時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前述凸部硬化較佳。藉此能夠作為凹凸部形成凸部。
明瞭一種光纖,具有光纖裸線、及形成於比前述光纖裸線還外側的被覆部,其中,在前述被覆部的表面,形成用來識別光纖膠帶的凹凸部。根據這種光纖,因為能夠以觸診識別,不依靠目視而能識別。
===第1實施形態===
<光纖膠帶的構造>
圖1A~圖1C為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圖1A為斜視圖、圖1B為圖1A的A-A剖面圖、圖1C為圖1A的B-B剖面圖。
以下的說明中,如同接下來那樣定義各方向。如圖1A~圖1C所示,將光纖膠帶1的長邊方向單稱為「長邊方向」。此外,也有將平行於將構成光纖膠帶1的複數光纖2以在長邊方向成為略平行的方式在平面上排列配置的狀態(圖1A所示的狀態)下的光纖2的方向稱為「長邊方向」的情形。又,將在圖1A所示的狀態下的複數光纖2的排列方向稱為「膠帶寬度方向(相當於寬度方向)」。又,將垂直於圖1A所示的狀態下的光纖膠帶1的膠帶面的方向稱為「膠帶厚方向」(亦即,膠帶厚方向相當於膠帶面的法線方向)。此外,膠帶面為在光纖膠帶1的表面之中,將平行於「長邊方向」及「膠帶寬度方向」的面(例如,圖1A中沿著長邊方向的各光纖2的上緣彼此(或下緣彼此)在膠帶寬度方向連結構成的面)。
本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為所謂的間斷連結型(間斷固定型)的光纖膠帶。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為使複數光纖2並列且間斷地連結的光纖膠帶。鄰接的2芯的光纖2藉由連結部3連結。連結鄰接的2芯的光纖2的複數連結部3,在長邊方向間斷地配置。又,光纖膠帶1的複數連結部3,在長邊方向及膠帶寬度方向2維間斷地配置。連結部3在塗佈成為黏著劑(膠帶化材)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後藉由照射紫外光硬化形成(後述)。此外,也可以將連結部3以熱塑性樹脂構成。鄰接的2芯的光纖2間的連結部3以外的區域成為非連結部4(分離部)。在非連結部4,鄰接的2芯的光纖2彼此未被拘束。在連結部3的膠帶寬度方向配置 非連結部4。藉此,能將光纖膠帶1捆成筒狀(束狀)、或折疊,能將多數光纖2高密度地收容
此外,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不限於圖1A所示的構成。例如,也可以變更光纖膠帶1的芯數。又,變更間斷地配置的連結部3的配置也可以。又,光纖膠帶1不限於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例如是所有的光纖2連結的總括被覆模也可以。
本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形成標記5。標記5為用來識別光纖膠帶1的標記。標記5的圖案表示識別編號(膠帶編號)。標記5在光纖膠帶1的長邊方向以預定間隔(例如15cm間隔)重複形成。在各光纖2以共通的圖案形成的標記5在膠帶寬度方向排列,構成光纖膠帶1的標記5。藉由目視該標記5的圖案能夠識別光纖膠帶1的種類。
但是,標記5所致的識別的情形,例如,因為在暗處難以目視標記5(識別標記),有光纖膠帶1的識別困難之虞。在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不依靠目視而能夠識別。
圖2為從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長邊方向看的斜視圖。又,圖3A為圖2的X-X剖面圖、圖3B為擴大剖面圖。
光纖2如圖3A所示,具有光纖裸線2A、被覆層2B、著色層2C。光纖2的直徑例如為約250μm。光纖裸線2A由核芯及包層構成。光纖裸線2A的直徑(包層徑)例如約125μm。被覆層2B為被覆光纖裸線2A之層。被覆層2B由 例如一次被覆層(主要‧塗佈)及二次被覆層(次要‧塗佈)構成。被覆層2B的直徑(外徑)例如約240μm。著色層2C為形成於被覆層2B表面的層。著色層2C藉由在被覆層2B的表面塗佈著色材形成。此外,藉由在二次被覆層(次要‧塗佈)混入著色材,將二次被覆層作為著色層也可以。在以下的說明中,「光纖2的直徑」(或纖維徑)指的是著色層2C的外徑。
如圖3A所示,標記5形成於被覆層2B與著色層2C之間也可以。此時,藉此,標記5越過著色層2C被辨視。因為在標記5之上(外側)形成著色層2C,標記5由著色層2C保護。標記5藉由標記用的墨水印刷。
本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中,如圖3A所示,在光纖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標記5。但是,在光纖2的周方向的全體形成標記5也可以。
又,本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中,各光纖2的標記5配置於周方向的幾乎相同位置。但是,各光纖2的標記5配置於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也可以。
如同前述,鄰接的2條光纖2,藉由構成連結部3的膠帶化材(紫外光硬化樹脂)連結,在著色層2C的表面形成膠帶化材形成的膠帶化材層6(相當於被覆部)。亦即,標記5形成於比膠帶化材層6(被覆部)還內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形成凹凸部(在此為凹部7)。凹凸部為在周緣具有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的部位。作業者藉由接觸 凹凸部(詳細為凹凸部的周緣的段差部),作業者能夠觸診凹凸部。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凹凸部形成凹部7。但是,如同後述,凹凸部不限於凹部7,凹凸部以凸部構成也可以。又,凹凸部的周緣的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不在凹凸部的全部的周緣形成也可以、在凹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緣形成也可以(也參照後述圖14A及圖14B)。
如圖3B所示,凹部7(凹凸部)的周緣的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成為有棱角的構成,容易藉由觸覺識別凹部7。此外,在圖3B中,於凹部7(凹凸部)的周緣的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中,上側及下側的角形成略直角,但若能藉由觸覺識別凹部7(凹凸部),不是略直角也可以、形成銳角狀或鈍角狀也可以、帶圓角也可以。
凹部7為從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凹陷的部位。如圖3A及圖3B所示,凹部7並非孔而是凹陷(凹槽)。藉此,因為被覆部(在此為膠帶化材層6)殘留於光纖2的表面,能夠保護光纖母線。假如,取代使其凹陷而形成孔(開口部)後,因為光纖母線會露出,與藉由被覆部(在這裡為膠帶化材層6)保護的情形相比耐久性會降低。但是,若能夠容許光纖母線的耐久性的降低,凹部7形成孔狀即可,在凹部7之底不形成被覆部(在這裡為膠帶化材層6)也可以。
凹部7,具有膠帶編號的識別機能,根據凹部7的長度、數量、配置等形成識別用的圖案(以下,也稱為凹圖案)。
圖4為表示凹圖案的一例的說明圖。此外,凹圖案(凹部7),如圖3A所示,形成於光纖2的上部(或下部)。亦即,因為在膠帶面形成凹部7,作業者(以手指)能接觸凹部7。如圖4所示,在每個膠帶編號,決定凹圖案。例如,膠帶編號為4號時,長邊方向的長度短的(圖中長度LS的)凹部7空著間隔(在圖中以間隔Li)在長邊方向排列4個。又,膠帶編號為6號時,長邊方向的長度長的(圖中長度LL的)凹部7、及長邊方向的長度短的凹部7空著間隔在長邊方向排列。作業者藉由觸診這種凹圖案(凹部7),能夠以觸覺(以作業者的指尖接觸的感覺)識別光纖膠帶1,不依靠目視而能夠識別膠帶編號。因此,例如,即便在無法辨視標記5的暗處,也能夠識別光纖膠帶1。
圖4所示,凹部7從上(膠帶厚方向)看呈矩形狀。藉此,凹部7成為有稜角的構成,容易藉由觸覺識別凹部7。此外,不限於從上看時的凹部7(凹凸部)呈矩形狀者。例如,在從上看時的凹部7(凹凸部)的周緣形成角也可以。為了藉由觸覺容易識別凹部7,從上看時的凹部7的角從銳角到直角(也就是說90度以下)較佳。但是,若能夠藉由觸覺識別凹部7(凹凸部),在從上看時的凹部7的周緣,角帶圓角也可以。
又,凹部7分別設於每個光纖2。假如該等凹部7不在寬度方向排列而配置,凹部7的圖案的識別變得困難。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各光纖2的凹部7在膠帶寬度方向排列配置(亦即,一光纖2的凹部7與 其他光纖2的凹部7在膠帶寬度方向排列)。藉此,容易識別凹部7的圖案。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在全部的光纖2形成凹部7(凹凸部),但在全部的光纖2不形成凹部7,在一部分的光纖2形成凹部7也可以。
又,凹部7配置於標記5之上,在膠帶厚方向,凹部7的至少一部分與標記5重疊。藉此,作業者容易掌握應接觸的處所。但是,標記5之上無凹部7也可以(例如,在長邊方向週期配置的標記5與標記5之間形成凹部7也可以)。
又,凹部7配置於連結部3旁。在連結部3附近因為光纖2難以在周方向旋轉,藉由在連結部3旁配置凹部7,作業者容易接觸光纖2的上部(或下部)的凹部7。但是,在連結部3旁無凹部7也可以。
又,如圖3A所示,凹部7形成於光纖2的上部與下部的兩側(換句話說,於上側的凹部7的相反側配置下側的凹部7)。藉此,作業者能以2個指尖旋扭並接觸凹部7。此時,因為以2個指尖將光纖2從上下夾住,能夠加強凹部7的接觸壓,故能夠容易識別凹部7的圖案。
又,圖3B所示的凹部7的深度d(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較佳為3.2μm以上、更佳為4.8μm以上(參照後述的實施例)。但是,凹部7的深度d未滿膠帶化材層6的厚度Tn(本實施形態中為15~20μm)。這是因為在光纖2的周圍沒有殘留膠帶化材層6(被覆部)(假如膠帶化材層6有孔,則會使防水性降低)。
又,凹部7的底面與被覆部表面(在此為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其表面粗度不同較佳。又,凹部7的底面的表面粗度比被覆部(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的表面粗度還粗。藉此,作業者在觸診時容易識別凹部7。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表面粗度為「算術平均粗度Ra(JIS B0601-2001)」(因為觸診為目的,將表面粗度以最大谷深度Rv及最大高度Rz的定義不合適,故設為算術平均粗糙度Ra)。此外,在後述的實施例中,凹部7的深度d(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為3.2μm以上時,更佳為4.8μm以上時,表示凹部7的識別性良好。但是,這是凹部7的底面的表面粗度與被覆部表面的表面粗度相同的情形。因此,凹部7的底面的表面粗度與被覆部表面的表面粗度不同時,即便凹部7的深度d(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比3.2μm還淺,也能夠使凹部7的識別性良好。
此外,至此為止所述的特徵及效果,也能夠適用於後述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
<實施例>
圖5為表示凹部7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的圖。
在該實施例中,製造將光纖2在膠帶寬度方向排列12個(12芯的)的間斷連結型光纖膠帶1並進行觸診的評價。其中,分為凹部7的深度d、寬度W、長邊方向的長度L的條件,以觸診評價是否能夠識別凹部7。又,也進行分離成單芯的狀態的評價。
此外,凹部7的深度d與寬度W的尺寸,以顯微鏡觀察長邊方向的垂直剖面(圖3B參照),分別在複數位置測定膠帶化材層6的厚度Tn與凹部7的底部的厚度Ta(N:2~4)測定,以以下的式(1)、式(2)算出。
Figure 109107397-A0305-02-0016-1
Figure 109107397-A0305-02-0016-2
其中,r為光纖2的半徑(亦即D/2)。
接著,在圖5的各條件中,進行10次以觸診是否能夠識別的評價,計數能夠識別的次數,將識別成功次數90%以上作為合格(○)。又,將識別成功次數10%以上未滿90%作為△、將識別成功次數0%作為×。
在圖5中,凹部7的深度d為1.4μm時,雖然即便比較大的凹部7(具體來說,W為95.2μm、L為10mm的凹部7)也無法識別,但深度d為3.2μm時,在比其還小的凹部7(例如,W為51.9μm、L為5μm的凹部7)識別成功數次(識別性變高)。因此,凹部7的深度d為3.2μm以上較佳。又,深度d為4.8μm以上時,識別性會變更高。具體來說,長度L為5mm以上的凹部7,在膠帶狀中得到識別性為90%以上的良好結果。因此,深度d為4.8μm以上更佳。
又,從圖5的評價結果,得知在單芯的識別性,比膠帶狀(光纖膠帶1的識別性還稍微低(識別稍微困難)。不過,深度d為6.9μm以上及長度L為1mm以上時,在膠帶狀及單芯的任一者中都得到了識別性為90%以上的良 好結果。
圖6A及圖6B為表示凹部7所致的圖案(凹圖案)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的圖。具體來說,圖6A及圖6B為表示在長邊方向排列的凹部7的長度與間隔所致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的圖。此外,前述的圖5表示凹部7(單體)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相對於此在圖6A及圖6B中,表示藉由凹部7形成的圖案(凹圖案)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
如同前述,圖4的各凹部7之中將長邊方向的長度短的凹部7的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LS(mm)、長邊方向的長度長的凹部7的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LL(mm)。又,將鄰接長邊方向的凹部7的間隔設為Li(mm)。接著,分為長度LS、長度LL、間隔Li的條件進行識別性的評價。此外,在此也使用將光纖2在膠帶寬度方向排列12個的(12芯的)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在各光纖2的膠帶寬度方向排列相同圖案形成。因此,凹部7的深度d都設為10μm以上。
評價的次數及識別成功的判斷與圖5的情形相同(亦即,根據各條件進行10次評價,因應識別成功的次數設為○、△、×)。
圖6A表示在圖4的第2~4號的圖案中,變更凹部7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在這裡為LS)與間隔Li時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如圖6A所示,相對於長度LS,間隔Li大14mm以上時,得到能夠良好識別的結果。因此,間隔Li比長度LS還大14mm以上(滿足Li≧LS+14)較佳。藉此,能夠良好地識別在長邊方向空著間隔排列的凹部7。此外, 至此所述的特徵及效果,也能夠適用於後述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
又,圖6A表示在圖4的6號的圖案中,變更長度LS與長度LL時的識別性的評價結果。如圖6B所示,相對於長度LS,長度LL大14mm以上時,得到能夠良好識別的結果。因此,長度LL比長度LS還大14mm以上(滿足LL≧LS+14)較佳。藉此,能夠良好地識別長邊方向的長度不同的凹部7。此外,至此所述的特徵及效果,也能夠適用於後述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
<光纖膠帶1的製造方法>
圖7A為製造光纖膠帶1的製造系統100的說明圖。圖7B及圖7C為膠帶化裝置40的說明圖。其中,為了圖式的簡略化,說明關於4芯的光纖膠帶的製造系統100。
製造系統100具有:纖維供應部10、印刷裝置20、著色裝置30、膠帶化裝置40、滾筒50。
纖維供應部10為供應光纖2至印刷裝置20的裝置(供應源)。其中,纖維供應部10供應單芯的光纖2(由光纖裸線2A及被覆層2B形成的光纖;形成著色層2C前的光纖)至印刷裝置20。
印刷裝置20為在光纖2印刷標記5的裝置。例如,印刷裝置20將表示膠帶編號的標記5分別印刷至各光纖2。藉由印刷裝置20施加標記的複數光纖2,供應至著色裝置30。
著色裝置30為形成光纖2的著色層2C的裝置。著色裝置30對各光纖2,藉由用來識別光纖2的識別色形成著色層2C。具體來說,著色裝置30在各光纖2分別具有著色部(未圖示),各著色部將預定識別色的著色劑(紫外光硬化樹脂)塗佈至光纖2的表面(被覆層2B的表面)。又,著色裝置30具有紫外光照射部(未圖示),紫外光照射部對在光纖2塗佈的著色劑(紫外光硬化樹脂)照射紫外光,使著色劑硬化。藉此,形成著色層2C。藉由著色裝置30著色的光纖2供應至膠帶化裝置40。此外,從纖維供應部10供應著色完的光纖2至膠帶化裝置40也可以。
膠帶化裝置40為連結複數光纖2製造光纖膠帶1的裝置。在此,膠帶化裝置40為將連結部3間斷地形成,製造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的裝置。但是,膠帶化裝置40製造的光纖膠帶1不限於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在膠帶化裝置40供應於膠帶寬度方向排列的複數光纖2。製造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的膠帶化裝置40時,膠帶化裝置40,如圖7B及圖7C所示,具有塗佈部41、除去部42、光源43、凹部形成部44。此外,圖7B及圖7C所示的膠帶化裝置40表示膠帶化裝置的一例。膠帶化裝置不限於圖7B及圖7C所示者。
塗佈部41為塗佈連結劑(膠帶化材)的裝置。連結劑例如為紫外光硬化樹脂,藉由連結劑硬化形成連結部3。塗佈部41藉由在填充液狀連結劑的塗佈模具插通複數光纖2,遍及長邊方向,於光纖2的外周或鄰接光纖2之 間塗佈液狀連結劑。
除去部42為將由塗佈部41塗佈的連結劑的一部分殘留,並除去一部分的裝置。除去部42具有具備欠缺部421A的旋轉刃421(圖7B參照),一致於光纖2的供應速度使旋轉刃421旋轉。由塗佈部41塗佈的連結劑,藉由旋轉刃421的外緣攔阻而除去,但在旋轉刃421的欠缺部421A會殘留連結劑。此外,連結劑殘留的部位成為連結部3(圖1參照),連結劑被除去部位成為非連結部4。因此,藉由調整旋轉刃421的旋轉速度及欠缺部421A的大小,能夠調整連結部3的長度及配置。此外,例如,硬化後切斷形成連結部與非連結部、或在應成為連結部的位置以點膠機等塗佈樹脂時,不需要除去部。
光源43為對以紫外光硬化樹脂構成的連結劑照射紫外光的裝置。光源43具有暫硬化用光源43A、正式硬化用光源43B。暫硬化用光源43A配置於比正式硬化用光源43B還上游側。連結劑若從暫硬化用光源43A照射紫外光後會暫硬化。暫硬化的連結劑雖非完全硬化,但表面呈硬化進行的狀態。正式硬化用光源43B照射比暫硬化用光源43A還強的紫外光使連結劑正式硬化。正式硬化的紫外光硬化樹脂,成為到內部硬化的狀態(但是,正式硬化的連結劑(連結部3)具有適度的彈性,能將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捆成筒狀)。
如圖7C所示,從塗佈部41及除去部42取出之後的光纖2,相互空出間隔也可以。在該狀態下暫硬化用 光源43A對連結劑照射紫外光,使連結劑暫硬化。膠帶化裝置40在連結劑的暫硬化後,光纖2的間隔漸變窄,將複數光纖2並列集線成膠帶狀。此外,因為連結劑暫硬化,即便連結劑被暫時除去的部分(非連結部4)彼此接觸,也不會連結。又,因為是正式硬化前,在以連結劑連結的區域也能使光纖2的間隔變窄(集線)。若正式硬化用光源43B照射紫外光而連結劑正式硬化,則製造圖1所示的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此外,因應製造的光纖膠帶1,不將光纖2集線也可以。
凹部形成部44,如圖7B所示,配置於正式硬化用光源43B與暫硬化用光源43A之間,具有一對滾輪441。在一對滾輪441的外周分別設置突出至外側的凸部442。凸部442設為與凹部7對應的形狀。
以暫硬化用光源43A暫硬化的連結劑(膠帶化材),在通過正式硬化用光源43B之前(正式硬化之前),以一對滾輪441夾持。接著,藉由一對滾輪441的凸部442按壓膠帶面之側(上部及下部),在膠帶化材形成凹部7。亦即,使連結劑(膠帶化材)暫硬化後,於正式硬化前形成凹部7。
假如在暫硬化前形成凹部7後,凹部7的周緣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會帶圓角(換句話說,凹部7的周緣的段差部的高低差會變小),觸診時變得難以識別凹部7。又,假如在正式硬化後形成凹部7,因為連結劑(膠帶化材)已固化,無法將凹部7深深地形成。相對於此,在本 實施形態中,因為在暫硬化之後,正式硬化之前形成凹部7,能夠使凹部7的周緣的段差部明確地形成,容易將凹部7以觸診識別。但是,若是能夠形成能識別的凹部7,未必要在暫硬化與正式硬化之間形成凹部7,例如,在暫硬化前形成凹部7、或在正式硬化後形成凹部7也可以。
滾筒50為捲取光纖膠帶1的構件(圖7A參照)。藉由膠帶化裝置40製造的光纖膠帶1被捲取至滾筒50。
===第2實施形態===
圖8為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圖8中省略標記5的圖示。以下的說明中,省略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構成的說明,主要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具備複數在長邊方向連續連結的2串光纖2之對(纖維對2P)(在此為6對),鄰接的纖維對2P之間以連結部3間斷地連結。因此,藉由將2串纖維對2P間斷地連結,構成間斷連結型的光纖膠帶1也可以。
===第3實施形態===
圖9為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以下的說明中,省略與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構成的說明,主要說明關於與第1、第2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為總括被覆型,複數(在此為4條)光纖2的周圍以膠帶化材(膠帶化材層6)總括被覆。
在這種總括被覆型的光纖膠帶1形成凹部7也可以。此時,總括被覆的膠帶化材相當於被覆部,在膠帶化材(膠帶化材層6)的膠帶面之側形成凹部7。
===第4實施形態===
圖10為第4實施形態的光纖2的說明圖。以下的說明中,省略與第1~第3實施形態相同構成的說明,主要說明關於與第1~第3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在第4實施形態中,不進行膠帶化,在單芯的光纖2(以下,也稱為單芯纖維2)的表面形成凹部7。藉此,在單芯纖維2形成凹部7也可以。此外,此時,單芯纖維2的著色層2C相當於被覆部,在著色層2C形成凹部7。又,藉由製造具備複數單芯纖維2的光纖膠帶,與其他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一樣,構成觸診所能識別的光纖膠帶也可以。
===第5實施形態===
圖11為第5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說明圖。在圖11中,與圖3相同構成的部分附加相同符號,將說明省略。以下的說明中,省略與第1~第4實施形態相同構成的說明,主要說明關於與第1~第4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在第5實施形態中,作為凹凸部形成凸部8。凸部8從光纖2的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突出形成。藉由設置這種凸部8,與凹部7的情形一樣,能夠藉由觸診識別。此外,凸部8的段差部的高度(高低差),能夠由從凸部8中的膠帶化材層6的厚度 減去凸部8位外的部位的膠帶化材層6的厚度(圖3B的Tn)求出。
圖12A為製造第5實施形態的光纖膠帶1的製造系統200的說明圖。此外,在圖12A中,與圖7A相同構成的部分附加相同符號,將說明省略。
製造系統200具備膠帶化裝置40'與凸部形成裝置60。
膠帶化裝置40'採用例如與前述膠帶化裝置40幾乎同樣的構成也可以。但是,膠帶化裝置40'不具備凹部形成部44。膠帶化裝置40'使膠帶化材硬化形成光纖膠帶1,將光纖膠帶1供應至凸部形成裝置60。
凸部形成裝置60為在經膠帶化的光纖膠帶1(複數光纖2)形成凸部8的裝置,設於比膠帶化裝置40'還靠搬送方向的下游側(膠帶化裝置40'與滾筒50之間)。
圖12B為凸部形成裝置60的構成的說明圖。圖中,示出從印刷滾輪63的旋轉軸的軸方向看時的凸部形成裝置60的概略構成。凸部形成裝置60具備液槽61、供應滾輪62、凸部形成滾輪63、刮刀刃64、搬送機構65、硬化裝置66。
液槽61為收容液狀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的容器(墨水盤)。供應滾輪62為用來向凸部形成滾輪63供應紫外光硬化樹脂70的滾輪。供應滾輪62,藉由在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將液槽61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刮汲,向凸部形成滾輪63供應紫外光硬化樹脂70。凸部形成滾輪63為 用來對光纖膠帶1(光纖2)轉印紫外光硬化樹脂70,在光纖2形成凸部8的滾輪。凸部形成滾輪63的表面形成用來形成凸部8的圖案63A。凸部形成滾輪63在圖中的箭頭B方向旋轉。凸部形成滾輪63的旋轉中,供應滾輪62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附著於凸部形成滾輪63的表面,藉由將附著於圖案63A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轉印至光纖2,在光纖2形成凸部8。刮刀刃64為將附著於凸部形成滾輪63的剩下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刮落的構件。
搬送機構65將從搬送方向上游側的膠帶化裝置40'(圖12A參照)供應的光纖膠帶1(複數光纖2)搬送至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機構65例如以搬送滾輪構成,藉由搬送用馬達(未圖示)的驅動力旋轉,搬送光纖膠帶1。在本實施形態中,搬送機構65將光纖膠帶1的複數光纖2在寬度方向排列搬送。在搬送中的光纖膠帶1的各光纖2,轉印附著於凸部形成滾輪63的印刷圖案63A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
硬化裝置66為紫外光照射裝置(紫外光光源),使轉印至光纖2的紫外光硬化樹脂70硬化。硬化裝置66設於比凸部形成滾輪63還靠搬送方向下游側。
本實施形態中,在膠帶化裝置40'中形成光纖膠帶1後,在光纖膠帶1的膠帶面之側,藉由紫外光硬化樹脂70形成凸部8,並從硬化裝置66照射紫外光使凸部8硬化。如同上述,藉由滾輪印刷方式,能夠在光纖膠帶1的膠帶面形成凸部8。
===別的實施形態===
<第1變形例>
圖13為第1變形例的凹凸部的擴大剖面圖。在第1變形例中,於膠帶化材層6的表面,作為凹凸部形成凹部7。第1變形例的凹部7無底面。換句話說,在第1變形例的凹部7,未形成在周方向平行的面。但是,在第1變形例的凹部7中,因為也在凹部7的周緣形成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作業者能夠觸診凹部7。藉此,如圖13所示形成凹凸部也可以。
<第2變形例>
圖14A及圖14B為第2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圖14A為從膠帶寬度方向看的第2變形例的凹部7的擴大圖。圖14B為從長邊方向看的第2變形例的凹部7的擴大剖面圖(圖14A的A-A剖面圖)。第2變形例中,如圖14A所示,在凹部7的長邊方向的端部的周緣7A(與寬度方向平行的周緣)形成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另一方面,在第2變形例中,如圖14B所示,在凹部7的膠帶寬度方向的端部的周緣7A(與長邊方向平行的周緣)未形成凹凸。因此,在第2變形例中,未在凹部7的全部周緣形成凹凸,在凹部7的一部分的周緣形成凹凸也可以。但是,在第2變形例中,因為凹部7的周緣形成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作業者能夠觸診凹部7。此外,因 為作業者在觸診凹凸部時使手指沿著光纖2滑動,如同第2變形例,在凹部7的長邊方向的端部的周緣7A(與寬度方向平行的周緣)形成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凹凸的邊界部)後,作業者容易識別凹凸部。
<第3變形例>
圖15A為第3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第3變形例中,沿長邊方向形成複數(在此為2個)凹凸部,複數凹凸部以凹部7與凸部8的組合構成。藉此,組合凹部7與凸部8構成凹凸部的圖案也可以。如同第3變形例,藉由組合凹部7與凸部8構成凹凸部的圖案,能夠增加圖案的種類。
圖15B為別的第3變形例的凹凸部的說明圖。與圖15A一樣,沿長邊方向形成複數(在此為2個)凹凸部,複數凹凸部以凹部7與凸部8的組合構成。因此,圖15B所示的情形也一樣,藉由組合凹部7與凸部8構成凹凸部的圖案,能夠增加圖案的種類。再來,其中,凹部7與凸部8在長邊方向鄰接配置。其結果,在凹部7與凸部8的邊界部,形成大的高低差的段差部。此外,藉由將凹部7與凸部8在長邊方向鄰接配置,因為能夠在凹部7與凸部8的邊界部成大的凹凸(有高低差的段差部),作業者容易識別凹凸部。
===其他===
上述實施形態,為用以容易理解本發明者,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解釋者。本發明在不逸脫該要旨,能夠進行變 更/改良,本發明也可以包含其等價物。
1:光纖膠帶
2:光纖
3:連結部
4:非連結部
5:標記

Claims (17)

  1. 一種光纖膠帶,係複數光纖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其中,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成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凹凸部;在比前述被覆部還內側,更具有著色層、及越過前述著色層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標記;在前述膠帶面的法線方向,前述凹凸部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標記重疊配置。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作為從前述被覆部的表面凹陷的凹部形成。
  3. 如請求項1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作為從前述被覆部的表面突出的凸部形成。
  4.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在從前述膠帶面的法線方向看時的前述凹凸部的周緣形成角。
  5.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分別設於每個前述光纖;一光纖的前述凹凸部、及其他光纖的前述凹凸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寬度方向排列。
  6.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具有將鄰接的2條前述光纖間斷地連結的連結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寬度方向,前述凹凸部配置於前述連結部旁。
  7.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也形成於前述膠帶面之側的相反側。
  8.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為3.2μm以上。
  9. 如請求項8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的周緣的高低差為4.8μm以上。
  10. 如請求項8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的內側的表面粗度與前述凹凸部的外側的表面粗度相同。
  11.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的內側的表面粗度與前述凹凸部的外側的表面粗度不同。
  12.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凹凸部在前述光纖膠帶的長邊方向空著間隔複數形成; 將前述凹凸部的前述長邊方向的長度設為L(mm)、前述間隔設為Li(mm)時,滿足Li≧L+14。
  13. 如請求項1~3中任1項記載的光纖膠帶,其中,前述光纖膠帶的長邊方向的長度為LS(mm)的前述凹凸部、及前述長邊方向的長度為比前述LS還大的LL(mm)的前述凹凸部,在前述長邊方向空著間隔形成,滿足LL≧LS+14。
  14. 一種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係複數光纖排列構成的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具有: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藉由紫外光硬化樹脂形成凹凸部的工程;藉由照射紫外光使前述凹凸部硬化,在前述光纖的被覆部的膠帶面之側,形成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凹凸部的工程;在比前述被覆部還內側,更具有著色層、及越過前述著色層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標記;在前述膠帶面的法線方向,前述凹凸部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標記重疊配置。
  15. 如請求項14記載的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更具有:將藉由前述紫外光硬化樹脂構成的膠帶化材,在前述光纖的周圍塗佈的工程; 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前述膠帶化材暫硬化的工程;其中,在暫硬化的前述膠帶化材的前述膠帶面之側,形成成為前述凹凸部的凹部,同時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形成前述凹部的前述膠帶化材正式硬化。
  16. 如請求項14記載的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更具有:將膠帶化材在前述光纖的周圍塗佈的工程;使前述膠帶化材硬化,形成前述光纖膠帶的工程;其中,形成前述光纖膠帶後,在前述膠帶面之側,將成為前述凹凸部的凸部藉由紫外光硬化樹脂形成,同時照射前述紫外光,使前述凸部硬化。
  17. 一種光纖,具有光纖裸線、及形成於比前述光纖裸線還外側的被覆部,其中,在前述被覆部的表面,形成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凹凸部;在比前述被覆部還內側,更具有著色層、及越過前述著色層用來識別前述光纖膠帶的標記;在前述表面的法線方向,前述凹凸部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標記重疊配置。
TW109107397A 2019-07-09 2020-03-06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TWI754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7536A JP2021012332A (ja) 2019-07-09 2019-07-09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
JP2019-127536 2019-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589A TW202102589A (zh) 2021-01-16
TWI754240B true TWI754240B (zh) 2022-02-01

Family

ID=7411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397A TWI754240B (zh) 2019-07-09 2020-03-06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12332A (zh)
TW (1) TWI754240B (zh)
WO (1) WO2021005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5132B1 (ja) 2022-08-26 2024-06-24 Swcc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スロットレス型光ケーブ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3465A (ja) * 1995-07-28 1997-02-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
JP2006243076A (ja) * 2005-02-28 2006-09-1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994A (en) * 1989-09-01 1991-03-05 At&T Bell Laboratories Article having marking there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FR2694417B1 (fr) * 1992-07-31 1994-09-16 Alcatel Cable Ruban de fibres optiques individualisées.
US5485539A (en) * 1994-08-01 1996-01-16 Siecor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subunit bearing printed information
JPH09129037A (ja) * 1995-11-02 1997-05-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外面識別可能な線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07143A (ja) * 2001-01-10 2002-07-26 Fujikura Ltd 光ケーブル外被の印字文字
EP1577902B1 (en) * 2002-12-25 2011-08-10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wire
JP2004347787A (ja) * 2003-05-21 2004-12-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方法
JP2008287248A (ja) * 2007-04-19 2008-11-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エレメント集合ケーブル
JP5227996B2 (ja) * 2010-04-05 2013-07-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配線形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3465A (ja) * 1995-07-28 1997-02-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
JP2006243076A (ja) * 2005-02-28 2006-09-1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2332A (ja) 2021-02-04
WO2021005826A1 (ja) 2021-01-14
TW202102589A (zh) 2021-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30793C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TWI725125B (zh) 間歇連結型光纖帶心線、間歇連結型光纖帶心線之製造方法、光纖纜線及光纖軟線
AU2014263643B2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JP6855519B2 (ja)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加工方法
TW201438928A (zh)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光纖及光纖纜線
TWI754240B (zh) 光纖膠帶、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及光纖
US20210053338A1 (e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method, and optical fiber ribbon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40134140A1 (en) 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optical fiber ribbon
JP2016001338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TWI739195B (zh) 間斷連結型光纖膠帶,及間斷連結型光纖膠帶的製造方法
JPWO2019142842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2024014488A1 (ja)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JP2004347787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方法
JP2018010238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