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0236B - 工件*** - Google Patents

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0236B
TWI750236B TW106134287A TW106134287A TWI750236B TW I750236 B TWI750236 B TW I750236B TW 106134287 A TW106134287 A TW 106134287A TW 106134287 A TW106134287 A TW 106134287A TW I750236 B TWI750236 B TW I7502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orkpiece
base
pillar
pie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5514A (zh
Inventor
島本光
沖村隆行
中村江児
前川高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納博特斯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納博特斯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納博特斯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2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4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 B23Q1/50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 B23Q1/52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a single rotating pair
    • B23Q1/5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a single rotating pair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work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26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co-operation of relatively movable members; 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such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1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with provision for adjusting holders for tool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4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02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mounting on a work-table, tool-slide, or analogous part
    • B23Q3/10Auxiliary devices, e.g. bolsters, extension members
    • B23Q3/103Constructional elements used for constructing work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工件***具備:第1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1工件;第1驅動部,其輸出繞第1旋轉軸之第1旋轉力,而對第1工件保持部賦予繞第1旋轉軸之第1角運動;軸承部,其與第1驅動部協同而支持第1工件保持部;基座,其配設於自第1旋轉軸隔開之位置;第1支柱,其沿著自基座朝向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1支軸而延伸,且支持第1驅動部;及第2支柱,其在基座與第1旋轉軸之間沿著與第1支軸平行地延伸之第2支軸而延伸,且支持軸承部。第1支柱包含沿著第1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1支柱片。

Description

工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加工對象之工件設定為適切之位置及適切之姿勢之工件***。
工件***係為了將加工對象之工件設定為適切之位置及適切之姿勢而使用(參照日本特開平8-47880號公報)。由於工件由工件***相對於工具保持為適切之位置及適切之姿勢,故工件被高精度地加工。
先前之工件***以適合於加工對象之工件之形狀及大小之方式而設計。因此,若存在有在形狀及大小上不同之複數個工件,則必須採用適合於該等工件之複數個工件***。此意味著必須進行多數個工件***之設計作業。
亦存在以可保持在形狀及大小上不同之複數個工件之方式而設計之工件***。然而,能夠利用如此之工件***之工件之種類並不多。或者,亦有工件***與所保持之工件相比過於大,而對加工精度及加工効率帶來惡劣影響之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針對在形狀及大小上不同之多數個工件而利用之工件***。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工件***具備:第1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1工件;第1驅動部,其輸出繞第1旋轉軸之第1旋轉力,而對前述第1工件保 持部賦予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1角運動;軸承部,其與前述第1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1工件保持部;基座,其配設於自前述第1旋轉軸隔開之位置;第1支柱,其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1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第1驅動部;及第2支柱,其在前述基座與前述第1旋轉軸之間沿著與前述第1支軸平行地延伸之第2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軸承部。前述第1支柱包含沿著前述第1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1支柱片。
100:工件***
100A:工件***
100B:工件***
110:第1工件保持部/工件保持部
111:第1側壁
112:第2側壁
113:保持板
114:軸
120:驅動部
121:馬達
122:減速機
123:凸緣
124:外筒
125:載架
130:軸承部
130A:軸承部
131:軸承
132:凸緣
140:基座
140A:基座
141:第1基座部
142:第2基座部
142A:第2基座部
143:中間基座部
144:第3基座部
145:中間基座部
150:第1支柱
150B:第1支柱
151:第1支柱片
160:第2支柱
160A:第2支柱
161:第2支柱片
161A:第2支柱片
171:軌道
172:軌道
173:軌道
174:軌道
175:軌道槽
176:軌道槽
177:軌道槽
178:軌道槽
179:軌道
190:第3支柱
190B:第3支柱
191:第3支柱片
210:第2工件保持部/工件保持部
211:第1側壁
212:第2側壁
213:保持板
214:軸
220:驅動部
221:馬達
222:減速機
223:凸緣
224:外筒
231:軸台
232:軸台
240:基座構件
241:基座板
242:臂
243:臂
244:肋
245:第1緣面
246:第2緣面
247:第3緣面
248:第4緣面
250:支柱片
251:連結臂/臂
252:連結臂/臂
253:連結臂/臂
254:連結臂/臂
255:連結臂
256:第1面
257:第2面
270:軌道
271:底板部
272:側壁部
273:側壁部
274:螺栓孔
275:細壁部
276:粗壁部
277:細壁部
278:粗壁部
341:支持部
342:連結部
343:支持部
344:連結部
351:螺釘孔
352:螺釘孔
353:螺釘孔
354:螺釘孔
371:軌道槽
372:粗槽部
373:細槽部
441:棒材
442:棒材
443:中間部
444:第1端部
445:第2端部
446:中間部
541:基座板
542:臂
543:支持部
544:端部
545:端部
710:第1支持體
720:第2支持體
730:I字片(第2間隔片)
731:間隔片(第1間隔片)
BLT:螺栓
FSX:第1支軸
NT1:螺帽
NT2:螺帽
RAX:第1旋轉軸/旋轉軸
RX1:第1旋轉軸/旋轉軸
RX2:第2旋轉軸/旋轉軸
SCI:螺釘孔
SCW:螺釘
SCH:螺釘孔
SSX:第2支軸
TSX:第3支軸
TSY:第3支軸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工件***之概略前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工件***之概略平面圖。
圖3A係圖1所示之工件***所使用之基座構件之概略平面圖。
圖3B係圖3A所示之基座構件之概略側視圖。
圖4係圖1所示之工件***所使用之2個棒材之概略前視圖。
圖5係圖1所示之工件***所使用之軌道之概略側視圖。
圖6A係圖1所示之工件***所使用之支柱片之概略平面圖。
圖6B係圖6A所示之支柱片之概略平面圖。
圖7係第2實施形態之工件***之概略前視圖。
圖8係圖7所示之工件***之第2基座部之概略平面圖。
圖9係第3實施形態之工件***之概略剖視圖。
圖10係圖9所示之工件***之第1支持體之側視圖。
<第1實施形態>
若將支柱分割成複數個構件,則旋轉軸與基座之間之距離可以適合於工件之大小及形狀之方式而調整。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具備具有分 割結構之支柱的工件***。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工件***100之概略前視圖。參照圖1說明工件***100。
工件***100具備:工件保持部110、驅動部120、軸承部130、基座140、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工件保持部110係為了保持工件(未圖示)而使用。工件保持部110配置在驅動部120(及第1支柱150)與軸承部130(及第2支柱160)之間之空間內。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工件係由利用工件保持部110保持之工件而例示。
工件保持部110包含:第1側壁111、第2側壁112、保持板113、及軸114。圖1顯示第1旋轉軸RAX。第1側壁111及第2側壁112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正交。第1側壁111固定於驅動部120。第2側壁112位於與軸承部130及第2支柱160相鄰之位置。保持板113在第1側壁111之下端與第2側壁112之下端之間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平行地延伸。工件載置及固定於保持板113。軸114自第2側壁112朝向軸承部130沿著第1旋轉軸RAX而延伸。軸承部130相對於第2側壁112位於與第1側壁111為相反側。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工件保持部係由工件保持部110而例示。第1工件保持部可具有能夠保持工件之其他結構(例如,卡盤結構)。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不限定於第1工件保持部之特定之結構。
驅動部120包含:馬達121、減速機122、及凸緣123。馬達121安裝於凸緣123。馬達121具有與減速機122連結之旋轉軸(未圖示)。馬達121產生用於驅動工件保持部110之驅動力。驅動力作為馬達121之旋轉軸之旋轉而被輸出。
減速機122包含外筒124及載架125。外筒124呈大致圓筒形狀。載架 125之大部分係收容於外筒124內。載架125之端面自外筒124露出。載架125之端面固定於工件保持部110之第1側壁111。
減速機122包含在外筒124內構築之齒輪機構(未圖示)。馬達121之旋轉軸連結於減速機122之齒輪機構。若馬達121之旋轉軸旋轉,則驅動力與由齒輪機構決定之減速比相對應而增大,作為與馬達121之旋轉軸之旋轉速度相比旋轉速度為小之載架125之旋轉而輸出。載架125繞第1旋轉軸RAX而旋轉。由於外筒124固定於凸緣123,故在載架125旋轉之期間,外筒124為靜止。載架125係與軸114同心狀地配置。
凸緣123包圍外筒124。外筒124由凸緣123固定。凸緣123以載架125之旋轉中心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一致之方式保持外筒124。因此,馬達121所產生之驅動力作為繞旋轉軸RAX的載架125之旋轉而輸出至工件保持部110。其結果為,工件保持部110進行繞第1旋轉軸RAX之角運動。第1旋轉力係由自載架125輸出之旋轉力而例示。第1角運動係由工件保持部110繞第1旋轉軸RAX之旋轉而例示。
軸承部130包含軸承131及凸緣132。軸承131之中心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一致。凸緣132包圍軸承131。軸承131之外座圈固定於凸緣132。軸承131之內座圈可繞第1旋轉軸RAX旋轉。軸承部130可為一般之軸台。
工件保持部110之軸114嵌入於軸承131。因此,軸承部130可與驅動部120協同而支持工件保持部110。
基座140自第1旋轉軸RAX朝下方隔開。圖1顯示第1支軸FSX及第2支軸SSX。第1支軸FSX繪製於與驅動部120對應之位置。第2支軸SSX繪製於與軸承部130對應之位置。第1支軸FSX自基座140延伸,且在驅動部 120內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第2支軸SSX自基座140與第1支軸FSX平行地延伸,且在軸承部130內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
圖1所示之第1支柱150包含3個第1支柱片151。3個第1支柱片151在基座140上沿著第1支軸FSX而疊積。驅動部120固定於第1支柱150之上端,且由第1支柱150支持。
圖1所示之第2支柱160包含3個第2支柱片161。3個第2支柱片161在基座140上沿著第2支軸SSX而疊積。軸承部130固定於第2支柱160之上端,且由第2支柱160支持。
第2支柱片161與第1支柱片151在形狀及大小上為相同。第2支柱片161可與第1支柱片151根據共通之圖式製作而成。因此,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能夠由少種類之零件構築而成。「第2支柱片161與第1支柱片151在形狀及大小上為相同」此一語句,即便在第1支柱片151與第2支柱片161之間存在加工誤差下仍可適用。
若大的工件載置於工件保持部110,則有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之間之距離為不充分之情形。該情形下,作業者可使用追加之第1支柱片151及第2支柱片161,而分別構築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該情形下,由於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分別由超過3之數目之第1支柱片151及第2支柱片161形成,故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之間之距離變長,而形成適合於大的工件者。
若小的工件載置於工件保持部110,則有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之間之距離過長之情形。該情形下,作業者可自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分別去除1個或2個第1支柱片151及1個或2個第2支柱片161。其結果為,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之間之距離變短,而形成適合於小的工件 者。
<其他特徵>
設計者可將各種特徵組合於工件***100中。以下之特徵並不限定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原理。然而,以下之特徵可對工件***100賦予有利之功能。
(基座之分割結構)
基座可由單一之板材形成。然而,若將基座分割成複數個構件,則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可以適合於工件之大小及形狀之方式而調整。說明具有分割結構之基座。
圖2係工件保持器100之概略平面圖。工件保持部110自圖2所示之工件***100去除。參照圖1及圖2針對工件***100進一步進行說明。
基座140包含:第1基座部141、第2基座部142、及2個中間基座部143。第1基座部141配置在與第1支軸FSX交叉之位置。第2基座部142配置在與第2支軸SSX交叉之位置。各中間基座部143在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之間由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平行地延伸之棒狀之構件而構成。各中間基座部143藉由複數個螺釘SCW與第1基座部141及第2基座部142連結。作業者卸下該等螺釘SCW,而可使各中間基座部143自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分離。另外,中間基座部143並不限定於由棒狀之構件而構成者,例如,亦可由平板材而構成。
第1基座部141及第2基座部142可根據共通之圖式製作而成。因此,基座140能夠由少種類之零件構築而成。
圖3A係基座構件240之概略平面圖。圖3B係基座構件240之概略側視圖。參照圖2至圖3B說明基座構件240。基座構件240可分別用作第1基座 部141及第2基座部142。有關基座構件240之說明適用於第1基座部141及第2基座部142。
基座構件240包含:基座板241、2個臂242、243及肋244。如圖3A所示般,基座板241具有大致矩形之上表面。基座板241包含:第1緣面245、第2緣面246、第3緣面247、及第4緣面248。由第1緣面245、第2緣面246、第3緣面247及第4緣面248形成基座板241之矩形之上表面之輪廓。第1緣面245係相對於第1旋轉軸RAX在大致直角之方向上細長之面。第2緣面246位於與第1緣面245之相反側,係相對於第1旋轉軸RAX在大致直角之方向上之細長之面。第3緣面247在第1緣面245與第2緣面246之間相對於旋轉軸RAX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第4緣面248位於與第3緣面247為相反側,在第1緣面245與第2緣面246之間相對於旋轉軸RAX大致平行地延伸。
肋244沿著第1緣面245在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且自基座板241之下表面突出。臂242安裝於基座板241之下表面。臂242自肋244之一端部沿著第3緣面247延伸,且自第2緣面246突出。臂243安裝於基座板241之下表面。臂243自肋244之另一端部沿著第4緣面248延伸,且自第2緣面246突出。
臂242包含支持部341及連結部342。支持部341在自基座板241之下表面之突出量上與肋244大致相等。支持部341之大部分位於基座板241之下方。臂243及肋244協同而支持基座板241。連結部342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自支持部341之前端面突出。連結部342較支持部341薄。連結部342之下表面與支持部341之下表面為大致同一面。
如圖3A所示般,4個螺釘孔SCH形成於連結部342。貫通圖2所示之2 個中間基座部143中一個之一端部的4個螺釘SCW分別與4個螺釘孔SCH螺合。
臂243包含支持部343及連結部344。支持部343在自基座板241之下表面之突出量上與肋244大致相等。支持部343之大部分位於基座板241之下方。臂242之支持部341及肋244協同而支持基座板241。連結部344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自支持部343之前端面突出。連結部344較支持部343薄。連結部344之下表面與支持部341之下表面為大致同一面。
如圖3A所示般,4個螺釘孔SCH形成於連結部344。貫通圖2所示之2個中間基座部143中另一個之一端部的4個螺釘SCW分別與4個螺釘孔SCH螺合。
圖4係2個棒材441、442之概略前視圖。參照圖2、圖3A及圖4而說明2個棒材441、442。2個棒材441、442能夠分別用作中間基座部143。有關2個棒材441、442各者之說明適用於中間基座部143。
棒材441包含:中間部443、第1端部444、及第2端部445。中間部443與參照圖3A而說明之臂242、243之支持部341、343在厚度上大致相等。第1端部444與中間部443之一端部相連,而形成棒材441之一端部。第2端部445與中間部443之另一端部相連,而形成棒材441之另一端部。第1端部444及第2端部445分別較中間部443薄。
第1端部444連結於被用作第1基座部141或第2基座部142的基座構件240之臂242、243中之一個。第1端部444與連結部342、344中之一個重疊。第1端部444之厚度與連結部342、344中一個之厚度之和與中間部443大致相等。在第1端部444,形成有與參照圖3A而說明之4個螺釘孔SCH分別連通之4個貫通孔(未圖示)。貫通圖2所示之2個中間基座部143中之一個 之一端部的4個螺釘SCW插通於形成於第1端部444之4個貫通孔,而分別與4個螺釘孔SCH螺合。
第2端部445連結於被用作第2基座部142或第1基座部141的基座構件240之臂242、243中之一個。第2端部445與連結部342、344中之一個重疊。第2端部445之厚度與連結部342、344中一個之厚度之和與中間部443大致相等。在第2端部445,形成有與參照圖3A而說明之4個螺釘孔SCH分別連通之4個貫通孔(未圖示)。貫通圖2所示之2個中間基座部143中之一個之另一端部的4個螺釘SCW插通於形成於第2端部445之4個貫通孔,而與4個螺釘孔SCH分別螺合。
與棒材441相同地,棒材442包含第1端部444及第2端部445。棒材442進一步包含中間部446。中間部446在第1端部444與第2端部445之間,在第1旋轉軸RAX(參照圖2)之延設方向上延伸。棒材442之中間部446在厚度上與棒材441之中間部443相等。棒材442之中間部446較棒材441之中間部443更長。
在棒材441分別作為2個中間基座部143而安裝於工件***100時,若第1支軸FSX與第2支軸SSX之間之距離相對於工件(未圖示)過短,則作業者可卸下複數個螺釘SCW,而將棒材441自第1基座部141及第2基座部142分離。其後,作業者可將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之間之距離以適合於工件之方式加長。最後,作業者可將棒材442連結於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
在棒材442分別作為2個中間基座部143而安裝於工件***100時,若第1支軸FSX與第2支軸SSX之間之距離相對於工件(未圖示)過長,則作業者可卸下複數個螺釘SCW,而將棒材442自第1基座部141及第2基座部 142分離。其後,作業者可將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之間之距離以適合於工件之方式縮短。最後,作業者可將棒材441連結於第1基座部141與第2基座部142。
(軌道)
第1支柱及/或第2支柱可直接地固定於基座。該情形下,第1支柱及/或第2支柱被支持於基座。然而,若第1支柱及/或第2支柱自安裝於基座上之軌道上立設,則作業者可使第1支柱及/或第2支柱沿著軌道移動,而調整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該情形下,即便作業者不準備在長度上不同之多數個中間基座部,亦可以適合於工件之大小及形狀之方式調整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該情形下亦然,第1支柱及/或第2支柱被支持於基座。
如圖2所示般,工件***100具備4個軌道171、172、173、174。軌道171、172固定於第1基座部141。軌道173、174固定於第2基座部142。
軌道槽175、176、177、178各自形成於軌道171、172、173、174。軌道槽175、176、177、178各自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平行地延伸。
形成第1支柱150之下端之第1支柱片151(參照圖1)利用螺栓(未圖示)及螺帽NT1(參照圖1)固定於軌道171、172。作業者鬆動螺帽NT1,而可將第1支柱150沿著軌道槽175,176移動。在第1支柱150到達適切之位置之後,作業者擰緊螺帽NT1,而可將第1支柱150固定於軌道171、172。
形成第2支柱160之下端之第2支柱片161(參照圖1)利用螺栓(未圖示)及螺帽NT1(參照圖2)固定於軌道173、174。作業者鬆動螺帽NT2,而可將第2支柱160沿著軌道槽177、178移動。在第2支柱160到達適切之位置 之後,作業者擰緊螺帽NT2,而可將第2支柱160固定於軌道173、174。
圖5係軌道270之概略側視圖。軌道270可用作參照圖2所說明之各個軌道171、172、173、174。有關軌道270之說明適用於各個軌道171、172、173、174。參照圖1至圖3A及圖5說明軌道270。
軌道270包含:底板部271、及2個側壁部272、273。底板部271之下表面抵接於第1基座部141或第2基座部142之上表面。複數個螺栓孔274(圖5顯示1個螺栓孔274)形成於底板部271。複數個螺栓孔274在第1旋轉軸RAX(參照圖2)之延設方向上以大致一定之間隔而形成。複數個螺栓BLT(參照圖2)插通於複數個螺栓孔274,而分別螺合於形成於第1基座部141或第2基座部142之複數個螺釘孔SCI(參照圖3A)。
側壁部272、273自底板部271立設。側壁部272自側壁部273在與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為大致正交之方向上隔開。其結果為,形成由底板部271與側壁部272、273包圍之軌道槽371。軌道槽371朝上方開口。軌道槽371與軌道槽175、176、177、178分別對應。
側壁部272包含:細壁部275、及粗壁部276。細壁部275較粗壁部276更細。細壁部275位於粗壁部276與底板部271之間。側壁部273包含:細壁部277、及粗壁部278。細壁部277較粗壁部278更細。細壁部277位於粗壁部278與底板部271之間。
軌道槽371包含:粗槽部372、及細槽部373。粗槽部372較細槽部373更粗。粗槽部372形成於細壁部275、277之間。細槽部373形成於粗壁部276、278之間。用於固定形成於第1支柱150或第2支柱160之下端之第1支柱片151或第2支柱片161(參照圖1)的螺栓(未圖示)之頭部配置於粗槽部372內。較頭部更細之螺栓之體部貫通細槽部373,且自軌道270朝上方突 出。圖1所示之螺帽NT1、NT2螺合於形成於螺栓之體部之螺紋部。
(支柱片)
如上述般,第1支柱片及第2支柱片根據共通之圖式形成。設計工件***之設計者可對用作第1支柱片及第2支柱片之支柱片賦予各種形狀。說明例示之支柱片。
圖6A係支柱片250之概略平面圖。圖6B係支柱片250之概略側視圖。支柱片250能夠分別用作第1支柱片151(參照圖1)及第2支柱片161(參照圖1)。有關支柱片250之說明適用於各個第1支柱片151及第2支柱片161。參照圖1、圖2、圖6A及圖6B而說明支柱片250。
支柱片250包含:4個連結臂251、252、253、254、及連結該等連結臂251、252、253、254之連結壁255。在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片151或第2支柱片161時,臂251配置於臂253之上方。在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片151或第2支柱片161時,臂252配置於臂254之上方。在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片151或第2支柱片161時,臂251與臂252在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之方向上排列。在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片151或第2支柱片161時,臂253與臂254在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之方向上排列。連結壁255包含:第1面256、及與第1面256為相反側之第2面257。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片151,則第1面256與工件保持部110或第2支柱160對向。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2支柱片161,則第1面256與工件保持部110或第1支柱150對向。連結臂251、252、253、254各自在第1旋轉軸RAX(參照圖1)之延設方向上自第1面256及第2面257突出。連結臂251、252、253、254各者自第1面256之突出量較連結臂251、252、253、254各者自第2面257之突出量更小。
如圖6A所示般,在連結臂251之兩端部形成有鉛直地延伸之螺釘孔351、352。在連結臂252之兩端部形成有鉛直地延伸之螺釘孔353、354。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150之最上方之第1支柱片151,則螺釘孔351、352,353、354用於驅動部120(參照圖1)之凸緣123(參照圖1)之固定。在另外之情形下,螺釘孔351、352,353、354用於配置於支柱片250之上方之第1支柱片151之固定。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2支柱160之最上方之第2支柱片161,則螺釘孔351、352,353、354用於軸承部130(參照圖1)之凸緣132(參照圖1)之固定。在另外之情形下,螺釘孔351、352,353、354用於配置於支柱片250之上方之第2支柱片161之固定。
在連結臂253之兩端部各自形成有與螺釘孔351、352分別大致同軸地形成之2個貫通孔(未圖示)。在連結臂254之兩端部各自形成有與螺釘孔353、354分別大致同軸地形成之2個貫通孔(未圖示)。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1支柱150之最下方之第1支柱片151,則該等貫通孔用於軌道171、172之連結。在另外之情形下,用於支柱片250與配置於支柱片250之下方之第1支柱片151之間之連結。若將支柱片250用作第2支柱160之最下方之第2支柱片161,則該等貫通孔用於軌道173、174之連結。在另外之情形下,用於支柱片250與配置於支柱片250之下方之第2支柱片161之間之連結。
(伴隨著工件之重量之變更之調整)
若非常重之工件搭載於工件保持部110,則作業者有必要將減速機122變更為能夠輸出較減速機122大之旋轉力之另外1個減速機(未圖示)。能夠輸出大的旋轉力之減速機多數情形下較減速機122更大。因此,凸緣123亦有必要更換為適合於大的減速機之另外1個凸緣(未圖示)。若以替代 減速機122而使用之大的減速機之旋轉中心與減速機122之第1旋轉軸RAX大致一致之方式設計與大的減速機一起使用之凸緣,則作業者可在幾乎不需更換零件下,形成適合於大重量之工件之新的工件***。替代地,可以適合於伴隨著自減速機122更換為大的減速機的旋轉中心之位置變化之方式,選擇及使用用作軸承部130之軸台。該情形下亦然,作業者可在幾乎不更換零件下,形成適合於大重量之工件之新的工件***。因此,基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聯而說明之設計原理所設計之工件***,不僅能夠對應工件之各種形狀及各種大小,還能夠對應工件之各種重量。
另外,雖然本實施形態之工件***100具備軌道171、172、173、174,但亦可採用省略了軌道171、172、173、174之構成。亦即,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可直接地立設於基座140,或者是,可間接地立設於基座140。
<第2實施形態>
設計者基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聯而說明之設計原理,可設計能夠保持複數個工件之工件***。在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以能夠保持複數個工件之方式而設計之例示之工件***。
圖7係第2實施形態之工件***100A之概略前視圖。參照圖1、圖3A及圖7而說明工件***100A。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要件係利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而表述。將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該等要件。
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工件***100A具備:工件保持部110、驅動部120、及第1支柱150。將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該等要件。
工件***100A進一步具備:軸承部130A、基座140A、第2支柱160A、第2工件保持部210、驅動部220、及第3支柱190。第2工件保持部 210係為了保持與搭載於工件保持部110之工件不同之工件(未圖示)而使用。第2工件保持部210配置於驅動部220(及第3支柱190)與軸承部130A(及第2支柱160A)之間之空間內。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工件係由第2工件保持部210保持之工件而例示。
第2工件保持部210包含:第1側壁211、第2側壁212、保持板213、及軸214。第1側壁211及第2側壁212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正交。第1側壁211固定於驅動部220。第2側壁212位於與軸承部130A及第2支柱160A之相鄰之位置。保持板213在第1側壁211之下端與第2側壁212之下端之間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平行地延伸。工件載置及固定於保持板213。軸214自第2側壁212朝向軸承部130A沿著第1旋轉軸RAX延伸。第2工件保持部可具有能夠保持工件之其他結構(例如,卡盤結構)。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不限定於第2工件保持部之特定之結構。
驅動部220包含:馬達221、減速機222、及凸緣223。馬達221安裝於凸緣223。馬達221具有與減速機222連結之旋轉軸(未圖示)。馬達221產生用於驅動工件保持部210之驅動力。驅動力作為馬達221之旋轉軸之旋轉而被輸出。
減速機222包含外筒224及載架225。外筒224呈大致圓筒形狀。載架225之大部分係收容於外筒224內。載架225之端面自外筒224露出。載架225之端面固定於第2工件保持部210之第1側壁211。
減速機222包含在外筒224內構築之齒輪機構(未圖示)。馬達221之旋轉軸連結於減速機222之齒輪機構。若馬達221之旋轉軸旋轉,則驅動力與由齒輪機構決定之減速比相對應而增大,作為與馬達221之旋轉軸之旋轉速度相比為小之旋轉速度之載架225之旋轉而輸出。由於外筒224固定 於凸緣223,故在載架225旋轉之期間,外筒224為靜止。
凸緣223包圍外筒224。外筒224由凸緣223固定。凸緣223以載架225之旋轉中心與第1旋轉軸RAX大致一致之方式保持外筒224。因此,馬達221所產生之驅動力作為繞第1旋轉軸RAX的載架225之旋轉而輸出至第2工件保持部210。其結果為,第2工件保持部210進行繞第1旋轉軸RAX之角運動。第2旋轉力係由自載架225輸出之旋轉力而例示。第2角運動係由第2工件保持部210繞第1旋轉軸RAX之旋轉而例示。
軸承部130A包含軸台231、232。軸台231、232分別可與參照圖1而說明之軸承部130在結構上相同。因此,將軸承部130之說明分別援用於軸台231、232。
工件保持部110之軸114嵌入於軸台231。第2工件保持部210之軸214嵌入於軸台232。因此,軸承部130A可與驅動部120、220協同而支持工件保持部110、220。
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基座140A包含:第1基座部141、及2個中間基座部143(圖7顯示2個中間基座部143中之一個)。將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該等要件。
基座140A包含:第2基座部142A、第3基座部144、及2個中間基座部145(圖7顯示2個中間基座部145中之一個)。圖7顯示繪製於與驅動部220對應之位置之第3支軸TSX。第3支軸TSX自基座140A延伸,且在驅動部220內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第2支軸SSX位於第1支軸FSX與第3支軸TSX之間。第3支軸TSX與第1支軸FSX及第2支軸SSX平行。第2基座部142A配置於與第2支軸SSX交叉之位置。第3基座部144配置於與第3支軸TSX交叉之位置。
參照圖3A而說明之基座構件240能夠用作第3基座部144。因此,將有關基座構件240之說明援用於第3基座部144。參照圖4而說明之棒材441、442分別能夠用作中間基座部145。因此,將有關棒材441、442之說明援用於中間基座部145。
圖8係第2基座部142A之概略平面圖。參照圖2、圖3A、圖5至圖8進一步說明工件***100A。
第2基座部142A包含:基座板541、及2個臂542。基座板541可為與參照圖3A而說明之基座構件240之基座板241相比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更長之矩形之板材。基座板541可在與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具有與基座板241大致相同之寬度。2個臂542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延伸,自基座板541朝向第1基座部141及第3基座部144而突出。
2個臂542各自在第1旋轉軸RAX方向上自基座構件541之兩端部分別延伸。且包含:支持部543、及2個端部544、545。端部544、545各自較支持部543更薄。端部544自支持部543之一端部朝向第1基座部141突出。端部545自支持部543之另一端部朝向第3基座部144突出。中間基座部143之一端部與端部544重合,且由複數個螺釘SCW(參照圖7)連結。中間基座部145之一端部與端部545重合,且由複數個螺釘SCW連結。
臂542與中間基座部143、145之間之連結結構和基座構件240之臂242、243(參照圖3A)與棒材441、442(參照圖4)之間之連結結構為相同。因此,有關基座構件240之臂242、243與棒材441、442之間之連結結構之說明,適用於臂542與中間基座部143、145之間之連結結構。
工件***100A進一步具備軌道171、172、173、174(參照圖2)(圖 7顯示該等軌道中之軌道171、173)。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軌道171、172安裝於第1基座部141。軌道173、174與軌道171、172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對齊。軌道173、174亦可以由包含第2支軸SSX且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之假想平面二等分之方式安裝於基座板541。
工件***100A進一步具備2個軌道179(圖7顯示2個軌道179中之1個)。2個軌道179安裝於第3基座部144。2個軌道179在包含第2支軸SSX且與第1旋轉軸RAX正交之假想平面上與軌道171、172具有鏡像之位置關係。參照圖5而說明之軌道270能夠分別用作2個軌道179。因此,將有關軌道270之說明分別援用於2個軌道179。
圖7所示之第3支柱190包含2個第3支柱片191。第3支柱片191在軌道179上沿著第3支軸TSX而疊積。2個第3支柱片191中之1個固定於2個軌道179。2個第3支柱片191中之另外一個,夾在驅動部220與固定於2個軌道179之第3支柱片191之間。其結果為,2個第3支柱片191可沿著第3支軸TSX延伸,而形成支持驅動部220之第3支柱190。參照圖6A及圖6B而說明之支柱片250能夠分別用作2個第3支柱片191。因此,將有關支柱片250之說明援用於2個第3支柱片191。
作業者可以適合於工件保持部110、210所保持之工件之形狀及大小之方式決定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A之間之距離。作業者可以達成所決定之距離之方式而決定將幾個第3支柱片191用於第3支柱190之形成。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原理完全不受第3支柱190包含幾個第3支柱片191限定。
圖7所示之第2支柱160A包含2個第2支柱片161A。2個第2支柱片161A在軌道173、174上沿著第2支軸SSX而疊積。2個第2支柱片161A各 自之上表面較2個軸台231、232之下表面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更長。因此,第2支柱160A可穩定地支持軸承部130A。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是,第2支柱片161A可在第1旋轉軸RAX之延設方向上較第1支柱片151更長。若2個軸台231、232被穩定地支持,則與第1支柱片151相同地,可將參照圖6A及圖6B而說明之支柱片250用作第2支柱片161A。
與第3支柱190相同地,作業者可以適合於第1旋轉軸RAX與基座140之間之距離之方式決定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A包含幾個第1支柱片151及第2支柱片161A。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原理完全不受第1支柱150及第2支柱160A包含幾個第1支柱片151及第2支柱片161A限定。
<第3實施形態>
作為第2實施形態而說明之工件***具有繞共通之旋轉軸進行角運動的2個工件保持部。替代地,工件***亦可具有繞平行之2個旋轉軸分別進行角運動之2個工件保持部。在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具有繞平行之2個旋轉軸周分別進行角運動之2個工件保持部的例示之工件***。
圖9係第3實施形態之工件***100B之概略剖視圖。參照圖1及圖9說明工件***100B。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要件係利用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而表述。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該等要件。
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工件***100B具備基座140。將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主輪140。
工件***100B具備:2個工件保持部(第1工件保持部及第2工件保持部)110、2個驅動部(第1驅動部及第2驅動部)120、及2個軸承部(第1軸承部及第2軸承部)130。圖9顯示2個工件保持部110中之一個,2個驅動部120中之一個及2個軸承部130中之一個。2個工件保持部110各自與參照圖 1而說明之工件保持部110相同。2個驅動部120分別與參照圖1而說明之驅動部120相同。2個軸承部130分別與參照圖1而說明之軸承部130相同。因此,將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援用於該等要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工件保持部係由2個工件保持部110中之一個而例示。第2工件保持部係由2個工件保持部110中之另一個而例示。第1驅動部係由2個驅動部120中之一個而例示。第2驅動部係由2個驅動部120中之另一個而例示。
工件***100B進一步具備:第1支持體710、及第2支持體720。第1支持體710在第1支軸FSX上直接地固定於基座140。第2支持體720在第2支軸SSX上直接地固定於基座140。第1支持體710支持2個驅動部120。第2支持體720支持2個軸承部130。第2支持體720在結構上與第1支持體710相同。因此,將有關第1支持體710之說明援用於第2支持體720。另外,第1支持體710及第2支持體720可不是直接地固定於基座140,而是固定於軌道,經由軌道而支持於基座140。
圖10係第1支持體710之側視圖。參照圖9及圖10說明第1支持體710。
圖10顯示2個旋轉軸RX1、RX2。旋轉軸RX1係與旋轉軸RX2平行。2個驅動部120中之一個輸出繞第1旋轉軸RX1之旋轉力。2個驅動部120中之另一個輸出繞第2旋轉軸RX2之旋轉力。第1旋轉力係由繞第1旋轉軸RX1之旋轉力而例示。第2旋轉力係由繞第2旋轉軸RX2之旋轉力而例示。第1驅動部係由輸出繞第1旋轉軸RX1之旋轉力之驅動部120而例示。第2驅動部係由輸出繞第2旋轉軸RX2之旋轉力之驅動部120而例示。
圖10顯示第1支軸FSX與第3支軸TSY。第1支軸FSX自基座140朝上方延伸,且與第1旋轉軸RX1正交。第3支軸TSY自基座140朝上方延伸, 且與第2旋轉軸RX2正交。第1支軸FSX及第3支軸TSY在與旋轉軸RX1、RX2、第1支軸FSX及第3支軸TSY之各者正交之直線之延設方向上對齊。
第1支持體710係由4個支柱片250、1個間隔片(第1間隔片)731、2個I字片(第2間隔片)730而形成。4個支柱片250中之2個支柱片250隔以特定之間隔沿著第1支軸FSX排列。該等2個支柱片250在圖10中位於自下方起第1層及第3層。在該等2個支柱片250之間,配置有2個I字片730中之一個。亦即,I字片730在圖10中位於自下方起第2層。2個支柱片250與1個I字片730協同而形成第1支柱150B。第1支柱150B支持輸出繞第1旋轉軸RX1之旋轉力之驅動部120。
4個支柱片250中之另外2個係隔以特定之間隔而沿著第3支軸TSY排列。該等2個支柱片250在圖10中位於自下方起第1層及第3層。在該等2個支柱片250之間配置有2個I字片730中之另外一個。亦即,I字片730在圖10中位於自下方起第2層。2個支柱片250與1個I字片730協同而形成第3支柱190B。第3支柱190B支持輸出繞第2旋轉軸RX2之旋轉力之驅動部120。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第3支柱片係由沿著第3支軸TSY而排列之2個支柱片250而例示。
間隔片731配置於第1支柱150B與第3支柱190B之間。換言之,間隔片731架設於第1支柱150B之中間部位與第3支柱190B之中間部位。間隔片731在圖10中位於自下方起第2層。因此,間隔片731與基座140之間形成空間。間隔片731在形狀及大小上與支柱片250相同。因此,將支柱片250之說明援用於間隔片731。間隔片731之高度與I字片730之高度相同。
間隔片731部分地介插於形成第1支柱150B之2個支柱片250之間之空隙內。亦即,配置於第1支柱150B與第3支柱190B之間之間隔片731之連 結臂251、253之組係由形成第1支柱150B之2個支柱片250夾著。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部位係由位於間隔片731之連結臂251、253及連結臂251、253間之連結壁255之一部分而例示。第1空隙係由形成第1支柱150B之2個支柱片250之間之空隙而例示。在間隔片731與I字片730之間形成有空隙。
間隔片731部分性地介插於形成第3支柱190B之2個支柱片250之間之空隙內。亦即,間隔片731之連結臂252,254之組係由形成第3支柱190B之2個支柱片250夾著。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部位係由位於間隔片731之連結臂252、254及連結臂252、254間之連結壁255之一部分而例示。第2空隙係由形成第3支柱190B之2個支柱片250之間之空隙而例示。在間隔片731與I字片730之間形成有空隙。
2個I字片730在前視觀察下,呈大致I字形狀(參照圖9)。形成第1支柱150B之I字片730係由上側之支柱片250之連結臂253與下側之支柱片250之連結臂251夾著。其結果為,形成第1支柱150B之上側之支柱片250在下側之支柱片250上被穩定地支持。形成第3支柱190B之I字片730係由上側之支柱片250之連結臂254與下側之支柱片250之連結臂252夾著。其結果為,形成第3支柱190B之上側之支柱片250在下側之支柱片250上被穩定地支持。
第1支持體710係由在形狀及大小上相同之2個I字片730、在形狀及大小上相同之4個支柱片250、及與支柱片250在形狀及大小上相同之間隔片731而形成。因此,第1支持體710可利用少種類之零件而形成。
如圖10所示般,4個支柱片250及間隔片731形成方格圖案。因此,第1支持體710使用少的零件而形成。
作業者可利用追加之支柱片250、追加之間隔片731及追加之I字片730而將旋轉軸RX1、RX2中之一個設定於較旋轉軸RX1、RX2中之另一個更高之位置。作業者可利用追加之支柱片250、追加之間隔片731及追加之I字片730,將方格圖案在水平方向上擴展。該情形下,由於作業者可追加驅動部及工件保持部,故工件***可保持超過2之數目之工件。
與上述之各種實施形態相關聯而說明之設計原理能夠適用於各種工件***。與上述之各種實施形態中1個相關聯而說明之特徵中之一部分,亦可適用於與其他另一個實施形態相關聯而說明之工件***。
此處,概述前述實施形態。
(1)本實施形態之工件***具備:第1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1工件;第1驅動部,其輸出繞第1旋轉軸之第1旋轉力,而對前述第1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1角運動;軸承部,其與前述第1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1工件保持部;基座,其配設於自前述第1旋轉軸隔開之位置;第1支柱,其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1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第1驅動部;及第2支柱,其在前述基座與前述第1旋轉軸之間沿著與前述第1支軸平行地延伸之第2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軸承部。前述第1支柱包含沿著前述第1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1支柱片。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第1驅動部輸出特定之繞第1旋轉軸之第1旋轉力,而對第1工件保持部賦予繞第1旋轉軸之第1角運動,故將第1工件設定為適切之位置及適切之姿勢。由於軸承部與第1驅動部協同而支持第1工件保持部,故第1工件保持部可繞第1旋轉軸穩定地旋轉。因此,高水準地維持對第1工件之加工精度。
由於第1支柱沿著自基座朝向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1支軸而延伸,且支 持第1驅動部,且,第2支柱在基座與第1旋轉軸之間沿著與第1支軸平行地延伸之第2支軸而延伸,且支持軸承部,故自基座隔開適切之距離而保持第1工件保持部。由於第1支柱包含沿著第1支軸排列之複數個第1支柱片,故使用工件***作業之作業者可以適合於第1工件之大小及/或形狀之方式而決定將幾個第1支柱片用作第1支柱。因此,工件***能夠為了保持各種大小之第1工件而利用。
(2)在上述之構成中,前述第2支柱可包含沿著前述第2支軸排列之複數個第2支柱片。前述複數個第2支柱片在形狀及大小上可與前述複數個第1支柱片分別相同。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第2支柱包含沿著第2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2支柱片,故作業者可以適合於第1工件之大小及/或形狀之方式而決定將幾個第2支柱片用作第2支柱。因此,工件***能夠為了保持各種大小之第1工件而利用。由於複數個第2支柱片在形狀及大小上與複數個第1支柱片分別相同,故工件***可由少種類之零件而構築。
(3)在上述之構成中,前述基座可包含:第1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1支軸交叉之位置;第2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2支軸交叉之位置;及中間基座部,其配置於前述第1基座部與前述第2基座部之間。前述中間基座部可自前述第1基座部及前述第2基座部分離。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配置在配置於與第1支軸交叉之位置之第1基座部、和配置於與第2支軸交叉之位置之第2基座部之間的中間基座部可自第1基座部及第2基座部分離,故若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過長、或過短時,作業者可將中間基座部自第1基座部及第2基座部卸下,而將第1基座部與第2基座部之間之距離設定為適切之值。之後,作業者可將適合 於第1基座部於第2基座部之間之被調整之距離的另外1個中間基座部安裝於第1基座部與第2基座部,而重新構築基座。因此,作業者可以適合於在第1旋轉軸之延設方向上之工件之長度之方式調整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
(4)在上述之構成中,前述中間基座部可由在前述第1旋轉軸之延設方向上延伸之棒材而構成。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中間基座部係在第1旋轉軸之延設方向上延伸之棒材,故作業者可易於將中間基座部自第1基座部及第2基座部卸下,且可易於安裝於第1基座部及第2基座部。
(5)在上述之構成中,工件***可具備安裝於前述第1基座部且與前述第1旋轉軸平行地延伸之軌道。可行的是,前述第1支柱能夠沿著前述軌道進行位置調整。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第1支柱能夠沿著軌道進行位置調整,故即便作業者未持有例如在長度上不同之多數個中間基座部,仍可將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之距離設定為各種值。
(6)在上述之構成中,工件***可具備:第2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2工件;第2驅動部,其輸出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而對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2角運動;及第3支柱,其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第2驅動部。前述軸承部可與前述第2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工件***具有第2工件保持部,故作業者不僅可將第1工件、亦可將第2工件安裝於工件***。由於第2驅動部輸出繞第1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故第2工件保持部可與第1工件保持部相同 地,繞第1旋轉軸進行角運動。由於第3支柱沿著自基座朝向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而延伸,且支持第2驅動部,故自基座隔開適切之距離而保持第2工件保持部。由於不僅第1工件保持部、連第2工件保持部亦由軸承部保持,故用於支持第2工件保持部之支持結構不會佔據基座上之過大之區域。
(7)在上述之構成中,工件***可具備:第2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2工件;第2驅動部,其輸出繞相對於前述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而對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2旋轉軸之第2角運動;第3支柱,其包含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2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排列之複數個第3支柱片,且支持前述第2驅動部;及間隔片,其配置於前述第1支柱與前述第3支柱之間。前述間隔片及前述複數個第3支柱片各自在形狀及大小上可與前述複數個第1支柱片相同。前述間隔片可包含:第1部位,其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1支柱片之間之第1空隙;及第2部位,其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3支柱片之間之第2空隙。前述間隔片、夾著前述第1部位之前述2個第1支柱片及夾著前述第2部位之前述2個第3支柱片可以形成方格圖案之方式而配置。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工件***具有第2工件保持部,故作業者不僅可將第1工件、亦可將第2工件安裝於工件***。由於第2驅動部輸出繞相對於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故第2工件在第1工件之相鄰處旋轉,且被設定為適切之位置及適切之姿勢。由於第3支柱沿著自基座朝向第2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而延伸,且支持第2驅動部,故自基座隔開適切之距離而保持第2工件保持部。由於間隔片及複數個第3支柱片各自在形狀及大小上與複數個第1支柱片相同,故工件***可由少種類 之零件而構築。由於間隔片之第1部位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1支柱片之間之第1空隙,而另一方面,間隔片之第2部位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3支柱片之間之第2空隙,故間隔片、夾著第1部位之2個第1支柱片及夾著第2部位之2個第3支柱片可形成方格圖案。作業者可使用少之零件構築第1支柱及第3支柱。
上述之工件***可適切地保持在形狀及大小上不同之多數個工件。
100:工件***
110:第1工件保持部/工件保持部
111:第1側壁
112:第2側壁
113:保持板
114:軸
120:驅動部
121:馬達
122:減速機
123:凸緣
124:外筒
125:載架
130:軸承部
131:軸承
132:凸緣
140:基座
141:第1基座部
142:第2基座部
143:中間基座部
150:第1支柱
151:第1支柱片
160:第2支柱
161:第2支柱片
171:軌道
173:軌道
FSX:第1支軸
NT1:螺帽
NT2:螺帽
RAX:第1旋轉軸/旋轉軸
SCW:螺釘
SSX:第2支軸

Claims (8)

  1. 一種工件***,其具備:第1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1工件;第1驅動部,其輸出繞第1旋轉軸之第1旋轉力,而對前述第1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1角運動;軸承部,其與前述第1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1工件保持部;基座,其配設於自前述第1旋轉軸隔開之位置;第1支柱,其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1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第1驅動部;及第2支柱,其在前述基座與前述第1旋轉軸之間沿著與前述第1支軸平行地延伸之第2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軸承部;並且前述第1驅動部配置於前述第1支柱上,前述軸承部配置於前述第2支柱上;且前述第1支柱包含沿著前述第1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1支柱片;前述第2支柱包含沿著前述第2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2支柱片;且藉由對前述第1支柱追加第1支柱片並且對前述第2支柱追加第2支柱片,前述第1旋轉軸與前述基座之間的距離變長;藉由去除前述第1支柱之一部分的第1支柱片並且去除前述第2支柱之一部分的第2支柱片,前述第1旋轉軸與前述基座之間的距離變短。
  2. 如請求項1之工件***,其中前述複數個第2支柱片在形狀及大小上與前述複數個第1支柱片分別 相同。
  3. 如請求項1之工件***,其中前述基座包含:第1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1支軸交叉之位置;第2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2支軸交叉之位置;及中間基座部,其配置於前述第1基座部與前述第2基座部之間,且前述中間基座部可自前述第1基座部及前述第2基座部分離。
  4. 如請求項2之工件***,其中前述基座包含:第1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1支軸交叉之位置;第2基座部,其配置於與前述第2支軸交叉之位置;及中間基座部,其配置於前述第1基座部與前述第2基座部之間,且前述中間基座部可自前述第1基座部及前述第2基座部分離。
  5. 如請求項3之工件***,其中前述中間基座部包含在前述第1旋轉軸之延設方向上延伸之棒材。
  6. 如請求項3或5之工件***,其中進一步具備軌道,其安裝於前述第1基座部,且與前述第1旋轉軸平行地延伸,且前述第1支柱可沿著前述軌道進行位置調整。
  7. 如請求項1之工件***,其中具備第2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2工件; 第2驅動部,其輸出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而對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1旋轉軸之第2角運動;及第3支柱,其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1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而延伸,且支持前述第2驅動部;並且前述軸承部與前述第2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
  8. 如請求項1之工件***,其中進一步具備第2工件保持部,其保持第2工件;第2驅動部,其輸出繞相對於前述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之第2旋轉力,而對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賦予繞前述第2旋轉軸之第2角運動;第2軸承部,其與前述第2驅動部協同而支持前述第2工件保持部;第3支柱,其包含沿著自前述基座朝向前述第2旋轉軸延伸之第3支軸而排列之複數個第3支柱片,且支持前述第2驅動部;及間隔片,其配置於前述第1支柱與前述第3支柱之間;且前述間隔片及前述複數個第3支柱片各自在形狀及大小上與前述複數個第1支柱片相同;前述間隔片包含:第1部位,其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1支柱片之間之第1空隙;及第2部位,其介插於形成於2個第3支柱片之間之第2空隙;前述間隔片、夾著前述第1部位之前述2個第1支柱片及夾著前述第2部位之前述2個第3支柱片係以形成方格圖案之方式而配置。
TW106134287A 2016-10-20 2017-10-05 工件*** TWI750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110A JP7017305B2 (ja) 2016-10-20 2016-10-20 ワークポジショナ
JP??2016-206110 2016-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514A TW201815514A (zh) 2018-05-01
TWI750236B true TWI750236B (zh) 2021-12-21

Family

ID=60143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287A TWI750236B (zh) 2016-10-20 2017-10-05 工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1825B2 (zh)
EP (1) EP3315249B1 (zh)
JP (1) JP7017305B2 (zh)
KR (1) KR102433188B1 (zh)
CN (1) CN107962410B (zh)
TW (1) TWI7502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3594B (zh) * 2019-01-11 2023-03-14 重庆互丰精密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快速锁紧卧式翻转机构
CN114770156B (zh) * 2022-06-16 2022-09-02 江苏宏达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用固定夹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8534U (zh) * 1984-10-27 1986-05-26
US5887733A (en) * 1996-04-19 1999-03-30 Omni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Inc. Modular tower tooling system
JP2008521633A (ja) * 2004-12-03 2008-06-26 クーカ・ロボタ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工作物位置決め装置
TW200922734A (en) * 2007-07-31 2009-06-01 Yamaha Fine Tech Co Lt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position work
EP2282869B1 (de) * 2008-04-30 2012-04-25 ThyssenKrupp Drauz Nothelfer GmbH Vorrichtung zur werkstückpositionierung
JP6178534B1 (ja) 2016-05-10 2017-08-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2324U (zh) * 1975-02-13 1976-08-17
US5026033A (en) 1989-11-22 1991-06-25 The Budd Company Universal system for the support and positioning of a workpiece
DE59201857D1 (de) * 1991-01-29 1995-05-18 Saurer Allma Gmbh Spannelement und Bride.
JP3276248B2 (ja) 1994-08-02 2002-04-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異常復帰装置
US5501123A (en) 1994-09-02 1996-03-26 Chick Machine Tool, Inc. Indexing apparatus
US5562277A (en) * 1994-09-02 1996-10-08 Chick Machine Tool, Inc. Modular vise-like workholding system
JP2005028482A (ja) 2003-07-09 2005-02-03 Mori Seiki Co Ltd 旋盤
FR2861004B1 (fr) 2003-10-21 2006-12-08 Comau Systemes France Sa Dispositif porte-piece
CA2722039A1 (en) * 2008-04-21 2009-10-29 Bost Machine Tools Company, S.A.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machining of large crankshafts
US10105803B1 (en) * 2012-08-06 2018-10-23 Paradyne Technologies, Inc. CNC fixture
JP3183365U (ja) * 2013-02-25 2013-05-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回転テーブル
CN104802023B (zh) * 2014-01-24 2017-06-13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翻转装置
CN105127787B (zh) 2015-09-18 2018-07-20 浙江东新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机体的六面加工工装及六面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8534U (zh) * 1984-10-27 1986-05-26
US5887733A (en) * 1996-04-19 1999-03-30 Omni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Inc. Modular tower tooling system
JP2008521633A (ja) * 2004-12-03 2008-06-26 クーカ・ロボタ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工作物位置決め装置
TW200922734A (en) * 2007-07-31 2009-06-01 Yamaha Fine Tech Co Lt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position work
EP2282869B1 (de) * 2008-04-30 2012-04-25 ThyssenKrupp Drauz Nothelfer GmbH Vorrichtung zur werkstückpositionierung
JP6178534B1 (ja) 2016-05-10 2017-08-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43736A (ko) 2018-04-30
TW201815514A (zh) 2018-05-01
JP2018065224A (ja) 2018-04-26
CN107962410B (zh) 2022-06-17
US11141825B2 (en) 2021-10-12
US20180111235A1 (en) 2018-04-26
CN107962410A (zh) 2018-04-27
JP7017305B2 (ja) 2022-02-08
KR102433188B1 (ko) 2022-08-18
EP3315249A1 (en) 2018-05-02
EP3315249B1 (en) 202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236B (zh) 工件***
JP5013569B2 (ja) 形彫放電加工装置
KR20100108881A (ko) 원통형 중량 가공물의 내경을 가공하기 위한 장치
PT637482E (pt) Procedimento para o posicionamento de um suporte para pecas em bruto numa maquina de processamento assim como o respectivo suporte para pecas em bruto
TW201720572A (zh) 浮動式加工平台、浮動式加工系統及浮動式加工方法
JPH07251386A (ja) 特に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のための機械式板加工用マシン
CN211760101U (zh) 一种多主轴机加工用的三轴微调平台
CN212634992U (zh) 一种提升加工安装效率的机床立柱
JPS63127840A (ja) 作業台、フレ−ムおよびこれらの製法
KR101502813B1 (ko) 면삭가공용 가공툴 수평유지 장치
JP2003089025A (ja) 複合加工テーブルおよび同テーブルを備えた立旋盤
JP2015039734A (ja) 工作機械
KR101046603B1 (ko) 원통형 중량 가공물의 외경을 가공하기 위한 장치
JP6337818B2 (ja) 工作機械
CN107270851A (zh) 固定治具
TW202103838A (zh) 具多組研磨機構之磨床加工設備
JP2015160267A (ja) 工作機械
US20160288220A1 (en) Desktop milling machine with ovate-shaped bridge
JPH0671533A (ja) マシニングセンタ−
SU990471A1 (ru) Многоцелевой станок
US2383655A (en) Jig boring machine
RU2542878C2 (ru) Компоновка многоцелевого станка на основе принципов параллельной кинематики
JP2021053767A (ja) 工作機械
TWM504653U (zh) 小型化大行程的cnc雕銑機
KR20220167651A (ko) 제품의 다면 가공용 지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