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5039B -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5039B
TWI745039B TW109128512A TW109128512A TWI745039B TW I745039 B TWI745039 B TW I745039B TW 109128512 A TW109128512 A TW 109128512A TW 109128512 A TW109128512 A TW 109128512A TW I745039 B TWI745039 B TW I7450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light
light emitting
transfer
emitting diode
transfer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3429A (zh
Inventor
賴育弘
李允立
林子暘
Original Assignee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111,4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84307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33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039B/zh
Priority to US18/496,94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63330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基板。顯示基板具有並鄰的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內皆包括多個畫素區。第一轉移區內的畫素區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直線的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第二轉移區內的畫素區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成另一直線的第二微型發光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錯位設置。另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隨著光電科技的進步,許多光電元件的體積逐漸往小型化發展。近幾年來由於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製作尺寸上的突破,目前將發光二極體以陣列排列製作的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LED)顯示器在市場上逐漸受到重視。
進一步而言,在將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至顯示基板的過程中,因晶圓的製程因素使得微型發光二極體厚度不均勻,基於每一次轉移程序中因大面積抓取,可能導致相鄰的任兩轉移區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光場分佈產生差異而具有亮度差。據此,在顯示基板運作時,觀看者可能會察覺到相鄰的任兩轉移區的拼接處之間存在明顯的邊界,因而存在的顯示品質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本發明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藉由轉移頭拾取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並接合至顯示基板上,其中顯示基板具有並鄰的兩個轉移區。轉移步驟包括(a)將轉移頭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其一的上方,並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部分轉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其一;(b)移動所述轉移頭,將轉移頭旋轉180度對應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以及(c)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另一部分轉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與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錯位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多個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多個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或多個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且重複步驟(a)至步驟(c),以使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具有至少一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至少一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並使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具有至少一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至少一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與第三 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直線,且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沿第一方向排列成另一直線,在第一方向上,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不重疊於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移頭具有並列的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在步驟(a)與步驟(c)中,第一邊緣重疊於兩個轉移區的其一與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之間的交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在步驟(b)中,轉移頭的旋轉是在將轉移頭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之前或之後完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移頭的面積等於任一轉移區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移頭用以拾取MxN個所述微型發光二極體,且M
Figure 109128512-A0305-02-0005-1
2N。
本發明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顯示基板具有並鄰的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內皆包括多個畫素區。第一轉移區內的至少一畫素區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直線的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第二轉移區內的至少一畫素區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成另一直線的第二微型發光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錯位配置,第一 微型發光元件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具有相同色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更包括共用電極線。共用電極線配置於顯示基板上,並沿第一方向延伸穿過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皆包括第一型電極與第二型電極,且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第一型電極與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第一型電極接合於共用電極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畫素電極,配置於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內,其中每一畫素電極包括上電極與下電極,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上電極與下電極位於共用電極線的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共用電極線與第一轉移區內的畫素電極中的上電極,且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共用電極線與第二轉移區內的畫素電極中的下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顯示基板上的第一共用電極線、第二共用電極線以及多個畫素電極,其中第一共用電極線平行於第二共用電極線,且第一共用電極線與第二共用電極線沿第一方向延伸穿過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畫素電極陣列設置於所第一轉移區與第 二轉移區,其中每一畫素電極位於第一共用電極線與第二共用電極線之間,且每一畫素電極包括向第一共用電極線延伸的上電極與向第二共用電極線延伸的下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第二共用電極線與第一轉移區內的畫素電極中的下電極,且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共用電極線與第二轉移區內的畫素電極中的上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共用電極線與第二共用電極線沿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基板更包括第三轉移區與第四轉移區,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分別並鄰於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且第三轉移區與第四轉移區的交界在第一方向上偏移於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的交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轉移區包括第三微型發光元件,且第三微型發光元件在第二方向上對準第二微型發光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數量與第三微型發光元件的數量為多個,且至少一第三微型發光元件在第二方向上對準至少一第二微型發光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轉移區與第三轉移區皆包括多個畫素區,且第二轉移區內的至少一畫素區在第二方 向上對準第三轉移區內的至少一畫素區。
基於上述,本發明在轉移步驟中,當轉移頭由一轉移區轉移至另一轉移區時,將轉移頭旋轉180度可以較準確的將所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到預定位置上而形成相互錯位,以減少轉移頭兩端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晶圓製程因素導致厚度差異而產生明顯邊界並彌補相鄰轉移區之間的亮度差,因此在顯示基板運作時,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轉移頭
10e1、10e2:邊緣
100、200、300、300a、400: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101:修補區
1101、110a1、110a2、110a3、110b1、110b2、110b3、110c1、110c2、110c3、110d1、110d2、110d3:微型發光二極體
110a、110b、110c、110d、210a、210b、310b、310c、410a、410b:微型發光元件
111:第一型電極
112:第二型電極
120、420:顯示基板
130:共用電極線
2301:第一共用電極線
2302:第二共用電極線
2303:第三共用電極線
140、240:畫素電極
141、241:上電極
142、242:下電極
B、B1、B2:交界
D1、D2:方向
S1、S2、S3、S4、S12、S22、S13、S23、S33、S43、S14、S24:轉移區
S100、S200、S300、S400、S500:步驟
SP:子畫素區
P:畫素區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2A至圖2F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局部示意圖。
圖3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4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5繪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6繪示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2A至圖2F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局部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的製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應說明的是,如圖2F所示,為求清楚說明,下述每一實施例中皆僅描述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中的局部放大部分。
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A,首先,進行步驟S100,藉由轉移頭10拾取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圖2A示意地繪示出十六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可以包括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其中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的電性可以互不相同。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是p型電極與n型電極的組合。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是n型電極與p型電極的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可以是陣列排列於轉移頭10的吸附面上。舉例而言,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 可以是以矩形陣列排列於轉移頭10的吸附面上,以使後續當轉移頭10旋轉180度時可以使相鄰轉移區的邊界上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具有相近的厚度而改善晶圓上厚度均勻度不佳的問題,其中矩形陣列排列較佳是MxN顆排列,更佳是M
Figure 109128512-A0305-02-0010-3
2N,M與N為正整數,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的陣列大小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而定。
在一實施例中,轉移頭10的吸附面可以是轉移頭10朝下的那一面,因此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可以被轉移頭10所覆蓋,在此,圖2A是採用透視方法繪示。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中的第一型電極111於轉移頭10上可以皆位於下方,而第二型電極112於轉移頭10上可以皆位於上方,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可以是藉由轉移頭10的真空、磁吸力或靜電力拾取成長基板的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進行轉移,其中成長基板例如是磊晶(epitaxial)基板。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轉移頭10也可以藉由其他適宜的方式拾取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並進行轉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例如是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或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舉例而言,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可以為紅色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可以為綠色微型發光二極 體,且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可以為藍色微型發光二極體。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去選擇相應色光組合,以達到後續所需的子畫素配置。
請同時參照圖1、圖2A至圖2B,進行步驟S200,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轉移並接合至顯示基板120上,其中顯示基板120具有並鄰的兩個轉移區。舉例而言,例如是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轉移並接合至顯示基板120上並鄰的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其中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例如是在第一方向D1上並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顯示基板120例如是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陣列基板,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顯示基板120上可以包括共用電極線130與多個畫素電極140。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極線130可以是沿第一方向D1延伸穿過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多個畫素電極140可以配置於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內。此外,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內的每一畫素電極140可以包括上電極141與下電極142,且在第二方向D2上,上電極141與下電極142可以是位於共用電極線130的兩側,其中第二方向D2垂直於第一方向D1。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畫素電極與共用電極線之間基於設計上的需求也可以具有其他的配置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轉移步驟可以至少包括如下過程。首先,進行步驟S300,將轉移頭10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其一的上方,並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的一部分轉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其一。舉例而言,可以是將轉移頭10移至第一轉移區S1的上方,並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的一部分(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轉移至第一轉移區S1,如將圖2B中轉移頭10的虛線部分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轉移至第一轉移區S1的實線部分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
請同時參照圖1、圖2B至圖2C,進行步驟S400,移動轉移頭10,將轉移頭旋轉180度對應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舉例而言,可以是將轉移頭10旋轉180度對應至第二轉移區S2的上方,其中旋轉例如是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後,進行步驟S500,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的另一部分轉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與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錯位配置。舉例而言,可以是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的另一部分(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轉移至第二轉移區S2,位在第一轉移區S1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錯位於位在第二轉移區S2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
因此,本實施例在轉移步驟中,當轉移頭10由一轉移區(第一轉移區S1)轉移至另一轉移區(第二轉移區S2)時,將轉移頭10旋轉180度可以較準確的將所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轉移到預定位置上而形成相 互錯位,以減少轉移頭兩端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晶圓製程因素導致厚度差異而產生明顯邊界並可以彌補相鄰轉移區(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之間的亮度差,因此在顯示基板120運作時,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進一步而言,相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差異度最小,當轉移頭10拾取晶圓上數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後,可知轉移頭10的左端點和右端點上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厚度差異最大,因此透過將轉移頭10旋轉180度翻轉能使相鄰兩個轉移區邊界上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有較相近的厚度,光電特性也會較相近,因此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錯位例如是第一轉移區S1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的兩端(如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是分別接合於第一轉移區S1內的共用電極線130與畫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而第二轉移區S2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的兩端(如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是分別接合於第二轉移區S2內的共用電極線130與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換句話說,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的第一型電極11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的第一型電極111可以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發明中,只要第一轉移區S1內微型發光二極體與第二轉移區S2內微型發光二極體中的一者接合於畫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而另一者接合於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皆屬於本發明所指稱的錯位配置。
此外,在前述過程中所配置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例如是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此在第一方向D1上,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可以不重疊於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在此態樣下也屬於本發明所指稱的錯位。
在一實施例中,轉移頭10可以是具有並列的第一邊緣10e1與第二邊緣10e2,其中例如是於第一方向D1上並列。換句話說,轉移頭10可以具有相對的第一邊緣10e1與第二邊緣10e2。進一步而言,在步驟S300與步驟S500中,第一邊緣10e1可以重疊於兩個轉移區的其一與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之間的交界。舉例而言,可以是第一邊緣10e1可以是重疊於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之間的交界B。換句話說,第一邊緣10e1於轉移頭10旋轉的之前或之後重疊於同一個位置上。
在一實施例中,轉移頭10的旋轉可以是在將轉移頭10移至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之前或之後完成。進一步而言,可以是先將轉移頭10進行旋轉,再將轉移頭10由第一轉移區S1移至第二轉移區S2上方,或者,先將轉移頭10由第一轉移區S1移至第二轉移區S2上方,再將轉移頭10進行旋轉。
請同時參照圖1、圖2C至圖2F,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基板120還可以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分別並鄰於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的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此外,前述共 用電極線130與多個畫素電極140可以視為一組,而可以更包括另一組配置於顯示基板120上的共用電極線130與多個畫素電極140。進一步而言,另一組共用電極線130與多個畫素電極140中的共用電極線130可以是沿第一方向D1延伸穿過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而另一組共用電極線130與多個畫素電極140中的多個畫素電極140配置於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內。
接著,可以重複步驟S300至步驟S500,以進一步將其他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依序配置於第三轉移區S3(如圖2D所示)與第四轉移區S4(如圖2E所示)上。然後,可以將轉移頭10從第四轉移區S4上移開(未繪示)。據此,經由上述過程已將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分別配置於顯示基板120的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內。換句話說,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110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可以分別於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內以各別形成子畫素區SP。
在一實施例中,轉移頭10的面積可以等於任一轉移區的面積。舉例而言,可以是轉移頭10的吸附面的面積等於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任一中的 面積。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轉移頭10的面積可以視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應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於圖2A至圖2E中轉移區與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數量、轉移次數、轉移順序與轉移方向,只要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錯位於位在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皆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舉例而言,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是重複步驟S300至步驟S500,以將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其一配置於第一轉移區S1內,而將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另一配置於第三轉移區S3且形成相互錯位。
請參照圖2F,在前述過程中所配置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例如是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與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因此可以繼續重複步驟S100至步驟S500,將多個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2、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2、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2與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2依序分別配置於顯示基板120的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中。
接著,繼續重複步驟S100至步驟S500,將多個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3、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3、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3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3依序 分別配置於顯示基板120的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中,以使每一轉移區內可以皆具有至少一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至少一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
進一步而言,位在第一轉移區S1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2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3可以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一直線,位在第二轉移區S2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2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3可以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另一直線,位在第三轉移區S3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2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3可以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又一直線,位在第四轉移區S4內的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2與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3可以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再一直線,其中相鄰兩轉移區內所形成的直線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錯位,如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內的所形成的直線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錯位,而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內的所形成的直線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錯位。
據此,第一轉移區S1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2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a3可以構成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第二轉移區S2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1、微型發光二 極體110b2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b3可以構成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第三轉移區S3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2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c3可以構成第三微型發光元件110c,而第四轉移區S4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1、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2與微型發光二極體110d3可以構成第四微型發光元件110d,以使第一轉移區S1、第二轉移區S2、第三轉移區S3與第四轉移區S4可以分別形成多個畫素區P。
在第一方向D1上,並鄰的兩轉移區(例如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內的微型發光元件(例如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具有相同色光。進一步來說,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皆包含至少三個不同色光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的三個不同色光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排序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的三個不同色光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排序一致。
請參照圖2F,在本實施例中,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包括顯示基板120。顯示基板120具有並鄰的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第一轉移區S1與第二轉移區S2內皆包括多個畫素區P。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一直線。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另一直線,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錯位配置,因此可以彌補相鄰轉移區(如第一轉移區S1與第 二轉移區S2)之間的亮度差,使顯示基板120運作時,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進一步而言,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可以皆包括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且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的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的第一型電極111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此外,第一微型發光元件110a的兩端(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分別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第一轉移區S1內的畫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且第二微型發光元件110b的兩端(第一型電極1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分別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第二轉移區S2內的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
請參照圖2A至圖2F,若微型發光二極體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畫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則同一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作為修補區101。一旦經檢測後發現既存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損壞,則可轉移相同色光的另一顆微型發光二極體至修補區101,並使該顆微型發光二極體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同一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反之,若微型發光二極體接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畫素電極140中的下電極142,則同一畫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作為修補區101。一旦經檢測後發現既存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損壞,則可轉移相同色光的另一顆微型發光二極體至修補區101,並使該顆微型發光二極體合於共用電極線130與同一畫 素電極140中的上電極141。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以藉由其他適宜的方式進行修補。
圖3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照圖3,相較於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而言,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00包括配置於顯示基板120上的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以及多個畫素電極240,其中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平行於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且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沿第一方向D1延伸穿過第一轉移區S12與第二轉移區S22,畫素電極240可以陣列設置於所第一轉移區S12與第二轉移區S22,其中每一畫素電極240位於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之間,且每一畫素電極240可以包括向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延伸的上電極241與向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延伸的下電極242。
進一步而言,第一微型發光元件210a的兩端(第一型電極2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分別接合於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與第一轉移區S12內的畫素電極240中的下電極242,且第二微型發光元件210b的兩端(第一型電極2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分別連接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二轉移區S22內的畫素電極240中的上電極241,其中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可以沿第二方向D2排列,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 示裝置200可以更包括配置於顯示基板120上的第三共用電極線2303以及其他畫素電極240。舉例而言,第三共用電極線2303、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二共用電極線2302可以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且另一第一微型發光元件210a的兩端(第一型電極211與第二型電極112)可以分別接合於第一共用電極線2301與第一轉移區S12內的其他畫素電極240中的下電極242,且第二微型發光元件210b的兩端(第一型電極211與第二型電極112)分別連接第三共用電極線2303與第二轉移區S22內的其他畫素電極240中的上電極241,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4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照圖4,相較於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而言,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300的第三轉移區S33與第四轉移區S43的交界B2在第一方向D1上偏移於第一轉移區S13與第二轉移區S23的交界B1。進一步而言,第三轉移區S33上的第三微型發光元件310c在第二方向D2上可以對準第二轉移區S22上的第二微型發光元件310b。
第二微型發光元件310b的數量與第三微型發光元件310c的數量可以為多個(圖4中示意地繪示出三個)。在本實施例中,一個第三微型發光元件310c在第二方向D2上可以對準一個第二微型發光元件310b。換句話說,第二轉移區S23與第三轉移區S33可以皆包括多個畫素區,且第二轉移區S23內的一個畫素區在第 二方向D2上可以對準第三轉移區S33內的一個畫素區。在此,對準可以為一對一的方式。
圖5繪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照圖5,相較於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300而言,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300a具有較大的偏移量,換句話說,可以是兩個第三微型發光元件310c在第二方向D2上可以對準兩個第二微型發光元件310b。換句話說,第二轉移區S23內的兩個畫素區在第二方向D2上可以對準第三轉移區S33內的兩個畫素區。
應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制第三微型發光元件310c在第二方向D2上與第二微型發光元件310b的對準數量或第二轉移區S23內的畫素區在第二方向D2上與對準第三轉移區S33內的畫素區的對準數量,上述對準數量可以視偏移量的設計需求而定,舉例而言,對準數量可以是大於兩個。
圖6繪示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00可以應用於無源驅動尋址模式(PM mode)。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00,也可以包括顯示基板420、第一微型發光元件410a以及第二微型發光元件410b。顯示基板420具有並鄰的第一轉移區S14與第二轉移區S24。第一微型發光元件410a配置於第一轉移區S14內,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一直線。第二 微型發光元件410b配置於第二轉移區S24內,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另一直線,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微型發光元件410a不重疊於第二微型發光元件410b,因此可以彌補相鄰轉移區(如第一轉移區S14與第二轉移區S24)之間的亮度差,使顯示基板420運作時,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在轉移步驟中,當轉移頭由一轉移區轉移至另一轉移區時,將轉移頭旋轉180度可以較準確的將所需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到預定位置上而形成相互錯位,以減少轉移頭兩端微型發光二極體因晶圓製程因素導致厚度差異而產生明顯邊界並彌補相鄰轉移區之間的亮度差,因此在顯示基板運作時,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101:修補區 110a1、110a2、110a3、110b1、110b2、110b3、110c1、110c2、110c3、110d1、110d2、110d3:微型發光二極體 110a、110b、110c、110d:微型發光元件 111:第一型電極 112:第二型電極 120:顯示基板 130:共用電極線 D1、D2:方向 S1、S2、S3、S4:轉移區 P:畫素區

Claims (18)

  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藉由轉移頭拾取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將所述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轉移並接合至顯示基板上,其中所述顯示基板具有並鄰的兩個轉移區,且轉移步驟包括:(a)將所述轉移頭移至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的上方,並將所述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部分轉移至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b)移動所述轉移頭,將所述轉移頭旋轉180度對應至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以及(c)將所述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另一部分轉移至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所述微型發光二極體與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所述微型發光二極體錯位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多個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多個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或多個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且重複所述步驟(a)至所述步驟(c),以使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具有至少一所述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至少一所述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並使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具有至少一所述第一色光微型 發光二極體、至少一所述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所述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與所述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直線,且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的所述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二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與所述第三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另一直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內的所述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不重疊於位在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內的所述第一色光微型發光二極體。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轉移頭具有並列的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在所述步驟(a)與所述步驟(c)中,所述第一邊緣重疊於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其一與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之間的交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b)中,所述轉移頭的旋轉是在將所述轉移頭移至所述兩個轉移區的另一的上方之前或之後完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轉移頭的面積等於任一所述轉移區的面積。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轉移頭用以拾取MxN個所述微型發光二極體,且M
    Figure 109128512-A0305-02-0027-4
    2N。
  8.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基板,具有並鄰的第一轉移區與第二轉移區,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內皆包括多個畫素區,其中:所述第一轉移區內的至少一所述畫素區包括第一微型發光元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直線;所述第二轉移區內的至少一所述畫素區包括第二微型發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另一直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錯位設置,且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具有相同色光;以及共用電極線,配置於所述顯示基板上,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穿過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皆包括第一型電極與第二型電極,且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型電極與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型電極接合於所述共用電極線。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畫素電極,配置於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 內,其中每一所述畫素電極包括上電極與下電極,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上電極與所述下電極位於所述共用電極線的兩側。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所述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一轉移區內的所述畫素電極中的所述上電極,且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所述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二轉移區內的所述畫素電極中的所述下電極。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所述顯示基板上的第一共用電極線、第二共用電極線以及多個畫素電極,其中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平行於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且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穿過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所述畫素電極陣列設置於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其中每一所述畫素電極位於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之間,且每一所述畫素電極包括向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延伸的上電極與向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延伸的下電極。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接合於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一轉移區內的所述畫素電極中的所述下電極,且所述第 二微型發光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二轉移區內的所述畫素電極中的所述上電極。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共用電極線與所述第二共用電極線沿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
  15. 如請求項8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基板更包括第三轉移區與第四轉移區,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分別並鄰於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且所述第三轉移區與所述第四轉移區的交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偏移於所述第一轉移區與所述第二轉移區的交界。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三轉移區包括第三微型發光元件,且所述第三微型發光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對準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的數量與所述第三微型發光元件的數量為多個,且至少一所述第三微型發光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對準至少一所述第二微型發光元件。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三轉移區包括多個畫素區,且所述第二轉移區內的至少一所述畫素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對準所述第三轉移區內的至少一所述畫素區。
TW109128512A 2020-02-24 2020-08-21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45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11,451 US11843073B2 (en) 2020-02-24 2020-12-03 Micro LE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8/496,949 US20240063330A1 (en) 2020-02-24 2023-10-30 Micro le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80441P 2020-02-24 2020-02-24
US62/980,441 2020-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429A TW202133429A (zh) 2021-09-01
TWI745039B true TWI745039B (zh) 2021-11-01

Family

ID=7155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346A TWI732555B (zh) 2020-02-24 2020-05-18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與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TW109128512A TWI745039B (zh) 2020-02-24 2020-08-21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346A TWI732555B (zh) 2020-02-24 2020-05-18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與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430523B (zh)
TW (2) TWI7325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9641A (zh) * 2021-12-08 2023-06-1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648A (zh) * 2006-06-30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的彩色像素排列方式及其形成方法
US20120027341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TWI676286B (zh) * 2018-12-05 2019-11-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1360A (ja) * 2009-04-10 2010-11-04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983691B1 (ko) * 2012-08-17 2019-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차광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886809B (zh) * 2014-02-21 2016-03-2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18060993A (ja) * 2016-09-29 2018-04-12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転写方法、実装方法、転写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CN106783892B (zh) * 2017-02-15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30726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9389910B (zh) * 2017-08-03 2021-06-08 英属开曼群岛商錼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KR101900925B1 (ko) * 2017-11-20 2018-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발광 다이오드 칩을 갖는 성장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제조 방법
CN107993583B (zh) * 2017-11-27 2019-09-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I661585B (zh) * 2017-12-21 2019-06-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發光二極體封裝
TWI648879B (zh) * 2018-04-11 2019-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CN109378370B (zh) * 2018-12-05 2020-08-25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led的转移设备、显示基板的制造***及制造方法
CN109599411B (zh) * 2018-12-07 2019-09-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Micro-LED巨量转移的可控分散及转移方法
CN110034218B (zh) * 2019-04-19 2021-03-12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led芯片和显示面板
CN110400861B (zh) * 2019-07-30 2020-11-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1896B (zh) * 2019-08-16 2022-01-04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648A (zh) * 2006-06-30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的彩色像素排列方式及其形成方法
US20120027341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TWI676286B (zh) * 2018-12-05 2019-11-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1699B (zh) 2022-03-29
CN111430523A (zh) 2020-07-17
TWI732555B (zh) 2021-07-01
TW202133428A (zh) 2021-09-01
CN111951699A (zh) 2020-11-17
CN111430523B (zh) 2021-06-01
TW202133429A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1649B2 (ja) シリコン上のカラーiledディスプレイ
US8648888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79627B (zh) 顯示裝置
WO2012148234A2 (ko) 풀컬러 le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81339B (zh) 具晶片之顯示裝置
JP5150768B2 (ja) チップレット及び適応可能な相互接続を有するデバイス
US11387383B2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362075B2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624929B (zh) 顯示器的製作方法
US2022041612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micro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1508778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40063330A1 (en) Micro led display device
TWI745039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90091923A (ko) Led전사장치 및 전사방법
CN112424958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方法及***
JP418266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302101A1 (en) Method for display manufacturing using groups of micro-leds and micro-led arrays
US10615136B2 (en) Micro-device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KR101931315B1 (ko) 복합 픽셀 구조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제조방법
TWI809681B (zh) 發光裝置
US2023007402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30369301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23098286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70535A1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302677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LED-based emissive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