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324B - 捲簾 - Google Patents

捲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324B
TWI717324B TW104132316A TW104132316A TWI717324B TW I717324 B TWI717324 B TW I717324B TW 104132316 A TW104132316 A TW 104132316A TW 104132316 A TW104132316 A TW 104132316A TW I717324 B TWI717324 B TW I7173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double
operating
roller blind
winding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5837A (zh
Inventor
立川光威
裏井繁
Original Assignee
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112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468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5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5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32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捲簾能夠使雙層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本發明之 捲簾(1)具備操作板(6),在進行操作時,該操作板(6)以使被構成為能夠相對移動的該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較佳為,操作板(6)以使該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更較佳為,在停止操作時,操作板(6)在該雙層簾布(4)之自重的作用下以使該雙層簾布貼緊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該雙層簾布(4)上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

Description

捲簾
本發明係有關於能夠使雙層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之捲簾(roll screen)。
現有技術下,存在使雙層重疊之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節室內採光量之捲簾。
在上述捲簾之簾布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並且,該簾布以雙層重疊之狀態垂下。而且,能夠透過操作機構之操作而使前後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整透光部與遮光部之重疊程度,由此調節採光量。
例如,公開了下述構成,即:為了容易調整簾布之長度,將簾布之一端固定於捲繞杆上,並使簾布之從該捲繞杆垂下且經由配重部件折回的另一端固定於固定部件上時,將簾布之另一端以能夠調整該簾布長度之方式收容於固定部件內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構成中,雙層簾布之間存在間隙,彼此並未貼緊。
另一方面,公開了一種能夠在使雙層簾布維持為貼緊狀態的同時,順暢地使簾布上昇或下降之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794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許第3311994號說明書
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技術中,由於在雙層簾布之間存在間隙,在昇降操作時,雙層簾布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因此,在防止損壞簾布方面有效。但是,該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即:即使使簾布之透光部與遮光部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也會從簾布的間隙漏光,無法完全遮光。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技術中,由於雙層簾布維持為貼緊狀態,因此,在防止簾布之透光部與遮光部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從簾布的間隙漏光這一點上有效。但是,該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即:在昇降操作時,由於雙層簾布以貼緊之狀態相對移動,因而有可能損壞簾布。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之捲簾。
本發明之捲簾能夠使雙層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其特徵係在於具備進行使所述雙層簾布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的操作之操作機構,所述操作機構具備在進行使所述雙層簾布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之操作時始終作鐘擺運動之操作單元,和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使被構成為能夠相對移動的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在未進行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的操作時始終使所述雙層簾布相比在所述操作時增大的該雙層簾佈之間隔更加靠近或彼此貼緊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之操作部件。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機構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在停止操作時,所述操作機構在所述雙層簾布之自重的作用下,以使所述雙層簾布貼緊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雙層簾布上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雙層簾布係將一塊簾布回折而形成;所述捲簾具備捲繞管和支撐軸,所述簾布之一邊安裝於所述捲繞管上,且所述簾布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所述簾布之從所述捲繞管垂下且經由配重部件而折回的另一邊被安裝支撐於所述支撐軸上;所述操作機構以使所述捲繞管與所述支撐軸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機構被構成為具有受力點,該受力點與操作所述雙層簾布之開閉動作的操作繩卡合,並且透過操作時所述操作繩之拉力而對該受力點施加作用力,從而使所述操作機構與所述支撐軸一同朝向所述雙層簾布分離的方向轉動。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支撐軸設置於所述捲繞管下方且靠近室內側之位置處。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雙層簾布係將一塊簾布回折而形成;所述捲簾具備捲繞管和固定部件(後述實施方式之示例中係為安裝架),所述簾布之一邊安裝於所述捲繞管上,且所述簾布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所述簾布之從所述捲繞管垂下且經由配重部件而折回的另一邊透過所述固定部件而被安裝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方的位置處;所述操作機構具備所述操作單元和面料間隔調整部件(後述實施方式之示例中係為可 動翼片或者固定杆),所述操作單元構成為在透過操作繩進行所述操作時始終作鐘擺運動,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隨著所述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並且,在未進行操作時始終使所述雙層簾布之所述間隔相比在所述操作時增大的該雙層簾佈之間隔更加靠近或彼此貼緊之方式相對於所述簾布之另一邊進行動作。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具備可動翼片,所述可動翼片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之方式推壓所述簾布,並且,所述可動翼片透過其基軸可轉動地懸掛於所述固定部件上。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可動翼片具有足夠封堵所述固定部件與所述捲繞管之間的縫隙的長度。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具備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之方式推壓所述簾布,並且,所述固定杆被固定於所述操作單元的一部分上。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操作單元設有限制所述鐘擺運動之轉動範圍的轉動限制部件。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操作單元具有繩引導部,所述繩引導部引導所述操作繩之垂下,並且以進行鐘擺運動之方式支撐所述操作繩。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操作機構具有由複數個球部連接而成之珠鏈所構成之操作繩;所述繩引導部被構成為:以規定間距相連的至少兩個所述球部始終與所述繩引導部抵接而被引導。
另外,本發明之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部件具有面料壓板和固定部,所述面料壓板能夠捲繞所述簾布之端部從而調整所述簾布之長度,所述面料壓板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所述固定部中。
根據本發明,在昇降操作時,雙層簾布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的可能性。
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可以使雙層簾布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彼此貼緊,尤其在具有透光部和遮光部的簾布中,能夠提高該透光部與遮光部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1:捲簾
2:安裝架
2a:支撐部件
2b:支撐部件
2c:固定部
3:操作繩
3a:球部
3b:鏈部
4:簾布
4a:簾布的遮光部
4b:簾布的透光部
5:下樑
6:操作板
6a:操作板部件
6b:操作板部件
7:支撐軸
8:支撐板
9:捲繞管
10:操作滑輪
11:固定軸
12:繩引導部
12a:卡合片
12b:嵌合承受部
12c:側片
13:繩引導部
13a:縱長狀突起部之面
13b:卡合槽
13c:螺紋孔
14:繩引導部
15:滾筒
16:支軸
20:繩罩
20a:凹部
20b:階梯部
20c:卡合槽
20d:插通孔
21:保持部件
22:孔部
23:轉動承受部
23a:轉動承受部
23b:轉動承受部
24:轉動支撐部
25:嵌合部
26:邊緣部
27:轉動軸孔部
31:驅動齒輪
32:傳動齒輪
33:從動齒輪
40:可動翼片
50:固定杆
60:操作單元
61:突出片
62:轉動限制槽
63:轉動限制軸
70:安裝螺釘
80:面料壓板
d1~d3:間隔
d1’:間隔
D:間隔
R:卷徑
R1~R2:卷徑
圖1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側視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之動作之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7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之動作之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之靜止時的動作之圖。
圖11中的(a)、(b)係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之操作時的動作之圖。
圖12中的(a)、(b)係以與比較例相對比之方式對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進行說明之圖。
圖13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板之動作之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側視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單元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8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單元之動作之圖。
圖19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的變形例的操作單元之動作之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單元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單元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2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中的操作單元之動作之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各實施方式之捲簾(roll screen)1進行說明。另外,在本申請說明書中,以簾布4之垂下方向為基準,將圖1等所示之捲簾1之主視圖中的圖示上方和圖示下方分別定義為“上方”(或者“上側”)和“下方”(或者“下側”)、將圖示左側定義為捲簾1之“左側”、將圖示右側定義為捲簾1之“右側”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所說明之示例中,將圖1所示之捲簾1之主視圖中能夠觀察到的一側稱為“前側”(或者“室內側”)、將其相反側稱為“後側”(或者“室外側”),在稱為捲簾1之前後方向時,係指與圖1之主視圖中的圖示面垂直之方向。
[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至圖4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2係顯示本發明第 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側視圖。圖3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圖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之動作之圖。
在圖1和圖2所示之捲簾1中,在安裝架2之兩端固定有支撐部件2a、2b,透過從該支撐部件2a、2b延伸出的固定軸11,將圓筒狀捲繞管9以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支撐部件2a、2b之間。
捲繞管9之右端部處設有操作滑輪10,環狀操作繩3掛繞於該操作滑輪10上並由此垂下。而且,捲簾1被構成為:能夠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對捲繞管9進行旋轉操作,掛繞有操作繩3的操作滑輪10之表面呈高摩擦性的表面形狀。另外,該操作繩3係由珠鏈(ball chain)構成,也可以將掛繞該珠鏈的操作滑輪10之表面形成為具有形狀與該珠鏈之球部對應的凹凸。
在支撐部件2a與操作滑輪10之間,以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進行轉動之方式設有操作板6。在支撐部件2a、2b之間延伸的圓筒狀支撐軸7之一端安裝於操作板6之下方部分上。另外,關於操作板6之具體構成和動作,之後詳細進行敘述。
另外,在支撐部件2b與捲繞管9之左端部之間,以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進行轉動之方式設有支撐板8,支撐軸7之另一端安裝於支撐板8之下方部分上。除了未設置後述之繩引導部12、13之外,本實施方式之支撐板8之形狀與操作板6之形狀大致相同。但是,只要係呈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進行轉動,且能夠安裝支撐軸7之另一端之形態,則支撐板8之外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與操作板6之外形形狀不同的形狀。
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上,且簾布4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捲繞管9上,簾布4之從捲繞管9垂下且經由作為配重部件發揮作用的下樑(bottom rail)5而折回的另一邊安裝於支撐軸7上。而且,在從捲繞管9與支撐軸 7之間垂下的簾布4之下端部中插通有滾筒15,該滾筒15在下樑5之兩端部處以能夠旋轉之方式被支撐。因此,簾布4被設置為透過下樑5之重量而被施加張力。
而且,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捲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上昇,在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解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下降。
另外,捲繞管9內部的左端側位置處收容有減小捲起簾布4時的操作力的發條傳動裝置(spring motor),右端側位置處收容有防止簾布4因自重而下降的制動裝置等(未圖示)。
簾布4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且該簾布4以雙層重疊之狀態被懸掛支撐,因此,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使前後簾布4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整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之重疊程度,由此能夠調節採光量。
接著,參照圖1、圖2以及圖3對操作板6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並且,透過該固定軸11而將捲繞管9以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一同旋轉之方式加以支撐。為此,在操作滑輪10之左端側設有與捲繞管9之右端內周面嵌合的嵌合部25。另外,操作滑輪10之左端部與收容於捲繞管9內的制動裝置上連接的齒輪機構嚙合(未圖示)。在不需要增速或減速之情況下,也可以省略該齒輪機構,而構成為捲繞管9與操作滑輪10直接連接。
操作滑輪10之右端部設有大致圓柱狀的轉動支撐部24,操作板6上設有直徑稍大於該轉動支撐部24的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因此,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
操作板6之下方部分中設有能夠支撐支撐軸7的孔部22。能夠利用鉚釘等的保持部件21而將支撐軸7之一端安裝於操作板6上,並且,支撐軸7被保持為在支撐部件2a、2b之間延伸。支撐軸7既可以被安裝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 旋轉,也可以被安裝為不能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旋轉。在設有能夠旋轉且能夠在旋轉位置處進行保持的棘輪機構等的情況下,能夠對於簾布4呈下限狀態時的下樑5之高度進行微調。
另外,在圖2中,也可以構成為:能夠防止操作板6朝向順時針方向相對轉動之角度超過一定角度。
另外,在固定於固定軸11(或者支撐部件2a)之固定部件(未圖示)上,設有防止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操作繩3從操作滑輪10滑脫的繩罩20。
在圖示之示例中,在操作板6之左端面上設有兩個呈圓柱狀地延伸的繩引導部12、13。繩引導部12引導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的一側(前側),而使其從繩引導部12上方垂下,繩引導部13引導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的另一側(後側),而使其從繩引導部13上方且繩引導部12下方垂下(參照圖2)。
如此構成之操作板6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操作板6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pendular motion)。尤其是,操作板6以使捲繞管9與支撐軸7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板6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以下,參照圖4對於操作板6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4(a),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操作板6、支撐板8、支撐軸7之重量)而對操作板6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即前面側(圖4(a)中為順時針方向)的轉矩(torque)。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2、13為基準而垂下。
在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之靜止狀態下、或者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以卷徑R被捲繞於捲繞管9之靜止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另外,從提高雙層簾布4之遮光性方面出發,較佳為,以在下限狀態下簾布4從捲繞管9和支撐軸7垂下之位置在前後方向上重疊配置之方式,將簾布4上端安裝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
接下來,參照圖4(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2抵接而對操作板6施加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同樣地,參照圖4(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此時,由於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3抵接而對操作板6施加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簾布4之面料捲繞粗度接近其上限時局部產生摩擦,其摩擦力也呈減弱之趨勢。
因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板6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 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減小)。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板6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使雙層簾布4靠近之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第二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5至圖7對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6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圖7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之動作之圖。另外,對於發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作用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除了支撐部件2a(和支撐部件2b)及操作板6(和支撐板8)之形態不同這一點之外,圖5所示之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說明中,主要對第二實施方式之支撐部件2a和操作板6進行說明。
參照圖6對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在捲繞管9之右端部處,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捲繞管9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進行旋轉。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捲繞管9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而進行旋轉。
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操作滑輪10之右端部設有大致圓柱狀的轉動支撐部24。但是,在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上,設有直徑大於該轉動支撐部24之長孔狀轉動承受部23。該長孔狀轉動承受部23被形成為:跨在固定軸11之上且能夠相對於後述之支軸16進行轉動,並且相對轉動之角度被限制在一定角度 以下。本實施方式之支撐板8之形狀與本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之形狀大致相同,且設有與本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相同的長孔狀轉動承受部23(未圖示)。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之室外側上方位置處,設有供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支軸16插通之轉動軸孔部27,以使操作板6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進行鐘擺運動。同樣地,在支撐板8之室外側上方位置處,也設有供從支撐部件2b延伸出的支軸16插通之轉動軸孔部27(未圖示),以使支撐板8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進行鐘擺運動。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在操作板6和支撐板8上分別設有支軸16,而在支撐部件2a、2b上分別設有轉動軸孔部27。
因此,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和支撐板8,能夠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且以轉動範圍被長孔狀轉動承受部23限制之狀態,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
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操作板6之上方,具備繩罩20之未圖示的其他部件設置於固定軸11上。另外,繩罩20也可以形成為安裝於支撐部件2a之形態。在操作板6之下方部分中,設有能夠支撐支撐軸7之孔部22。能夠利用鉚釘等的保持部件21而將支撐軸7之一端安裝於操作板6上,並且,支撐軸7被保持為在支撐部件2a、2b之間延伸。支撐軸7既可以被安裝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旋轉,也可以被安裝為不能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旋轉。在設有能夠旋轉且能夠在旋轉位置處進行保持之棘輪機構等的情況下,能夠對於簾布4處於下限位置時的下樑5之高度進行微調。
但是,在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上,未設置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的兩個繩引導部12、13。取而代之,將支撐軸7配置於簾布4前面側,而使操作繩3從支撐軸7背面側通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軸7被構成為具備相當於第一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2、13之功能。另外,支撐部件2a之下端部設有繩引導部14,且操作繩3從該繩引導部14前面側垂下。即,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 作繩3在繞過支撐軸7之室外側之後,在繩引導部14之引導下從繩引導部14上方垂下(參照圖5)。另外,除了未設置繩引導部14這一點之外,支撐部件2b之形狀與支撐部件2a之形狀大致相同。
因此,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也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進行鐘擺運動,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尤其是,操作板6以使捲繞管9與支撐軸7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板6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另外,對於鐘擺運動來說,繩引導部14並非必需部件。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在捲繞管下方之簾布4之前面側設置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的兩個繩引導部12、13,並使操作繩3分別從繩引導部12、13背面側通過。也可以將支撐軸7之與操作繩3接觸的部分形成為能夠旋轉的其他部件,從而減小阻力。
以下,參照圖7對第二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7(a),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並且,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操作板6、支撐板8、支撐軸7之重量)而對操作板6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即前面側(圖7(a)中為順時針方向)的轉矩。而且,操作繩3以設置於支撐部件2a之繩引導部14為基準而垂下。
在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之靜止狀態下、或者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以卷徑R被捲繞於捲繞管9之靜止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 遮光性。另外,從提高雙層簾布4之遮光性方面出發,較佳為,以在下限狀態下簾布4從捲繞管9和支撐軸7垂下之位置在前後方向上重疊配置之方式,將簾布4之上端安裝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
接下來,參照圖7(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透過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4為支軸而對支撐軸7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同樣地,參照圖7(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此時,透過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4為支軸而對支撐軸7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板6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板6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使雙層簾布4靠近之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尤其在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縮小基於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而定之捲簾1之前後寬度的設置空間。另外,透過設置 繩引導部14,在朝向下方拉動操作繩3時,能夠使操作板6和支撐板8朝向使雙層簾布4分離的方向旋轉。
[第三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8至圖12對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圖8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9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圖10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之動作之圖。圖11中的(a)、(b)係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之操作時的動作之圖。圖12中的(a)、(b)係以與比較例相對比之方式對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進行說明之圖。另外,對於發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作用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除了操作滑輪10、支撐部件2a(和支撐部件2b)以及操作板6(和支撐板8)之形態不同這一點之外,圖8所示之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與第一實施方式之構成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說明中,主要對第三實施方式之支撐部件2a和操作板6進行說明。
參照圖9對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在捲繞管9之右端部處,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捲繞管9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進行旋轉。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捲繞管9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而進行旋轉。
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呈細長狀的形狀,且被設置於操作滑輪10與支撐部件2a之間靠近室外側之位置處,以避開固定軸11,並且,在操作板6上設有供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支軸16插通之轉動軸孔部27,以使操作板6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進行鐘擺運動。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操作板6之下方部分 中設有孔部22,以利用鉚釘等的保持部件21將在支撐部件2a、2b之間延伸的支撐軸7之一端安裝於操作板6上。
本實施方式之支撐板8之形狀也與本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大致相同。支撐軸7既可以被安裝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板6和支撐板8進行旋轉,也可以被安裝為不能相對於操作板6和支撐板8進行旋轉。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在操作板6和支撐板8上設有支軸16,而在支撐部件2a、2b上分別設有轉動軸孔部27。
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和支撐板8,能夠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鐘擺運動之位置係根據位於被懸掛支撐於支撐軸7和捲繞管9之簾布4下端部處的下樑5等的自重而定。
如此構成之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和支撐板8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且能夠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進行鐘擺運動。
支撐部件2a上方配置有繩罩20(未圖示),以防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操作繩3脫落。另外,繩罩20也可以由固定於固定軸11的其他部件構成。
而且,在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上,未設置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的兩個繩引導部12、13。取而代之,將支撐軸7配置於簾布4前面側,並使操作繩3從支撐軸7背面側通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軸7被構成為具備相當於第一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2、13之功能。另外,支撐部件2a之下端部設有繩引導部14,且操作繩3從該繩引導部14前面側垂下。即,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在繞過支撐軸7之室外側之後,在繩引導部14之引導下從繩引導部14上方垂下(參照圖8)。另外,除了未設置繩引導部14這一點之外,支撐部件2b之形狀與支撐部件2a之形狀大致相同。
因此,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也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進行鐘擺運動,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尤其是,操作板 6以使捲繞管9與支撐軸7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板6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以下,參照圖10至圖12對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0(a),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以支軸16作為轉動軸而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並且,當下樑5在下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操作板6、支撐板8、支撐軸7之重量)而對操作板6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即前面側(圖10(a)中為順時針方向)的轉矩。而且,操作繩3以設置於支撐部件2a之繩引導部14為基準而垂下。
當該下樑5在下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另外,從提高雙層簾布4之遮光性方面出發,較佳為,以在下限狀態下簾布4從捲繞管9和支撐軸7垂下之位置在前後方向上重疊配置之方式,將簾布4之上端安裝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
另外,參照圖10(b),當該下樑5在中間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隨著下樑5從下限位置向上限位置移動,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之卷徑R不斷增大,透過簾布4等的自重而垂下之簾布4之位置朝向室外側移動,但是,在達到規定高度之前,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的位置不變(雙層簾布4之間隔d1’
Figure 104132316-A0305-02-0020-3
d1)。因此,在簾布4位於中間位置以下的位置處時,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另外,參照圖10(c),當該下樑5在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之卷徑R增大至最大,透過簾布4等的自重而垂下之簾布4之位置進一步向室外側移動,但是,在該狀態下,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的位置也固定不變。
但是,在該狀態下,由於簾布4本身處於打開狀態,因此,需要注意靜止時雙層簾布4之靠近狀態,以防在實用方面產生問題。
接下來,參照圖11(a),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透過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4為支軸而對支撐軸7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同樣地,參照圖11(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此時,透過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4為支軸而對支撐軸7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在此,為了對第三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圖12(b)中示出了與圖12(a)所示之本實施方式不同,而將操作板6之支軸16配置於靠近固定軸11之位置處的比較例。在圖12(a)所示之本實施方式中,當下樑5在下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在被懸掛支撐於支撐軸7和捲繞管9之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
另一方面,在圖12(b)所示之比較例中,由於將支軸16配置於更加靠近固定軸11之位置處,因而雙層簾布4之間隔D變大(D>d1),從而並不理想。因此,雖然支軸16之較佳位置與支撐軸7或捲繞管9之直徑、以及支撐軸7和捲繞管9之間的間距有關,但是,較佳為,以下樑5在下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為基準而確定,以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
因此,在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板6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板6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使雙層簾布4靠近的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尤其在第三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由於被形成為支撐軸7配置於室內側且在室內側下方擺動(swing)之板結構,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縮小基於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而定的捲簾1之前後寬度的設置空間。
[第四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13至圖14,對於作為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的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3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另外,圖1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板6之動作之圖。另外,對於發揮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作用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除了在操作板6與操作滑輪10之間設有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之外,圖13和圖14所示之捲簾1之構成與第一實 施方式之構成相同。因此,在以下說明中,主要對第四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操作滑輪10以及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進行說明。
參照圖13對第四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在捲繞管9之右端部處,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捲繞管9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進行旋轉。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捲繞管9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而進行旋轉。
操作滑輪10之右端部固定有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而旋轉的驅動齒輪31,在該驅動齒輪31之右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設有大致圓柱狀的轉動支撐部24。而且,操作板6上設有直徑稍大於該轉動支撐部24之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因此,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固定軸11、操作滑輪10以及捲繞管9進行轉動。
另外,在支撐部件2a、2b之間延伸的支撐軸7之右端部,設有用於使支撐軸7旋轉的從動齒輪33,操作板6上設有孔部22,以便透過鉚釘等的保持部件21以能夠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旋轉之方式支撐該從動齒輪33。
而且,在操作板6上,以能夠相對於操作板6進行旋轉之方式安裝有傳動齒輪32,該傳動齒輪32用於將驅動齒輪31之旋轉傳遞給從動齒輪33。傳動齒輪32被構成為將驅動齒輪31之旋轉傳遞給從動齒輪33。
因此,若將捲繞管9設為針對簾布4之第一捲繞軸,則支撐軸7作為針對簾布4之第二捲繞軸而發揮作用。另外,第一捲繞軸之直徑大於第二捲繞軸之直徑。驅動齒輪31和從動齒輪33之齒數相同,從而第二捲繞軸之旋轉數與第一捲繞軸之旋轉數相同。因此,第一捲繞軸每旋轉單位圈數時的簾布4之捲繞長度與第二捲繞軸每旋轉單位圈數時的簾布4之捲繞長度不同。當拉動操作繩3而使操作滑輪10朝向捲繞方向旋轉時,第一捲繞軸進行旋轉而捲繞簾布4,且第二捲繞軸也捲繞簾布4,從而使下樑5上昇。在上昇期間,捲繞於第一捲繞軸之前面 側的簾布4之上昇速度與捲繞於第二捲繞軸之後側的簾布4之上昇速度不同(第一捲繞軸之旋轉速度>第二捲繞軸之旋轉速度),因此,遮光部4a與透光部4b重疊的狀態和遮光部4a與遮光部4a重疊的狀態交替出現。該情況在解繞時也是相同的。在簾布4位於下限位置處之狀態下,變為遮光部4a與透光部4b重疊的狀態,從而變為遮光狀態。
如此構成之第四實施方式之操作板6,也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進行鐘擺運動,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尤其是,操作板6以使捲繞管9與支撐軸7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板6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以下,參照圖14對於操作板6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4(a),操作板6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操作板6、支撐板8、支撐軸7之重量)而對操作板6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即前面側(圖14(a)中為順時針方向)的轉矩。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2、13為基準而垂下。
在本例中,當下樑5在下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簾布4被設置為未被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之狀態,從而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另外,從提高雙層簾布4之遮光性方面出發,較佳為,以在下限狀態下簾布4從捲繞管9和支撐軸7垂下之位置在前後方向上重疊配置之方式,將簾布4之上端安裝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
而且,在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分別以卷徑R1、R2被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之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 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也固定不變。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由於設有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因此,透過將簾布4分別以卷徑R1、R2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在從下樑5之下限位置至上限位置為止的範圍內,雙層簾布4之貼緊性提高。
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接下來,參照圖14(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此時,透過操作繩3對繩引導部12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即使前後簾布4因為上昇速度不同而相對移動,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時也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同樣地,參照圖14(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之簾布4下降。此時,透過操作繩3而對繩引導部13施加轉矩,從而帶動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由此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即使前後簾布4因為下降速度不同而相對移動,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時也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因此,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板6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在處於靜止狀 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板6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使雙層簾布4靠近的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尤其是,在第四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由於設有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因此,透過將簾布4分別以卷徑R1、R2捲繞於捲繞管9和支撐軸7上,在從下樑5之下限位置至上限位置為止的範圍內,雙層簾布4之貼緊性提高。
另外,僅透過上述構成也能夠切換前後簾布4之遮光部4a與透光部4b重疊的狀態和前後簾布4各自的遮光部4a(或透光部4b)重疊的狀態,但是,透過追加下述構成,可以減少切換時下樑5之上下移動量。關於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只要在驅動齒輪31和從動齒輪33中任意一者或兩者上進而設置空轉裝置即可,其中,該空轉裝置之空轉量相當於從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重疊而成的遮光狀態變為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成的半透光狀態為止的移動距離。關於該空轉裝置之詳細情況,請參照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2-77501號公報。
以上,舉出特定實施方式之示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示例,在不脫離其技術思想之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作為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對設有捲繞齒輪機構(驅動齒輪31、傳動齒輪32、從動齒輪33)的第四實施方式之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作為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實施方式之變形例,也可以將各實施方式之技術方案加以組合應用,形成為設有該捲繞齒輪機構之形態。
進而,也可以構成為:在作為該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實施方式之變形例而設有該捲繞齒輪機構時,設有該空轉裝置。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之示例中,對於在將一塊簾布回折而形成之雙層簾布4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之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只要為雙層簾布,即使不是一塊簾布、或者並非呈交替形成有透光部4b和遮光部4a之形態,本發明所涉及之操作板6在下述方面也具有效果,即: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板6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
另外,關於支撐部件2a、2b、操作板6以及支撐板8之外形形狀、繩引導部12、13、14之形狀等,只要能夠產生本發明之作用和效果,便可以形成為各種形狀。
另外,在各實施方式中,對於支撐板8隨著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也進行鐘擺運動之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將各實施方式之技術方案加以組合應用,形成為僅操作板6作鐘擺運動,從而在操作時使靜止時彼此靠近或貼緊之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之形態。例如,可以將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或者第四實施方式或其變形例)加以組合而形成為下述形態,即:不設置支撐板8,而在支撐部件2b上設置支撐軸7之端部的轉動用引導孔,並使該轉動用引導孔適當地具備轉動限制功能,從而透過該轉動用引導孔來引導隨著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而轉動的支撐軸7之端部,由此僅透過操作板6之鐘擺運動而在操作時使靜止時靠近或貼緊之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設置從支撐軸7向上豎立的壁部(蓋體),從而防止捲繞管9與安裝架2之天花板側的安裝面之間漏光。
[第五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15至圖18對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對於將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另一邊安裝於支撐軸7之示例進行了說明,而在本實施方式之示例中,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另一邊安裝於固定部2c,該固定部2c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圖15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16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側視圖。圖17係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單元60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圖18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單元60之動作之圖。另外,對於與上述各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圖15和圖16所示之捲簾1,在安裝架2之兩端固定有支撐部件2a、2b,透過從該支撐部件2a、2b延伸出的固定軸11,將圓筒狀捲繞管9以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支撐部件2a、2b之間。
捲繞管9之右端部設有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和支撐部件2a、2b進行轉動的操作單元60。另外,操作單元60內收容有操作滑輪10,環狀操作繩3掛繞於該操作滑輪10上並由此垂下。而且,捲簾1被構成為:能夠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對捲繞管9進行旋轉操作,掛繞有操作繩3的操作滑輪10之表面呈高摩擦性的表面形狀。另外,該操作繩3由珠鏈構成,也可以將掛繞該珠鏈的操作滑輪10之表面形成為具有形狀與該珠鏈之球部對應的凹凸。另外,關於操作單元60之具體構成和動作,之後詳細進行敘述。
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上,且簾布4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捲繞管9上,簾布4之從捲繞管9垂下且經由作為配重部件發揮作用的下樑5而折回的另一邊安裝於固定部2c上,該固定部2c設置於位於捲繞管9上部的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例如,固定部2c可以構成為:將透過熔接等而被固定於簾布4之端部的面料壓板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該固定部2c中。而且,從捲繞管9 與固定部2c之間垂下的簾布4之下端部中插通有滾筒15,該滾筒15在下樑5之兩端部處以能夠旋轉之方式被支撐。由此,簾布4被設置為透過下樑5之重量而被施加張力。
因此,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捲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上昇,在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解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下降。
另外,在捲繞管9內部的左端側位置處收容有減小捲起簾布4時之操作力的發條傳動裝置,右端側位置處收容有防止簾布4因自重而下降的制動裝置等(未圖示)。
簾布4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且該簾布4以雙層重疊之狀態被懸掛支撐,因此,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使前後簾布4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整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之重疊程度,由此能夠調節採光量。
接下來,參照圖15、圖16以及圖17對操作單元60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操作單元60由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構成,該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操作板部件6b上設有朝向操作板部件6a呈直線狀地延伸的突起狀繩引導部12、13。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環狀操作繩3在繩引導部12、13之引導下朝向下方垂下。繩罩20固定於支撐部件2a。另外,繩罩20只要被設置為能夠防止掛繞於滑輪10之操作繩3從滑輪10上滑脫,則可以呈任何形態,例如,除了如圖所示收容於操作單元60內側之形態之外,還可以形成為固定於固定軸11或支撐部件2a之形態。
本例之繩引導部12在繩引導部13上方設有兩個,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之一側(前側)經引導而從繩引導部12(前側)與繩引導部13之間穿過並垂下,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之另一側(後側)經引導而從繩引導部12(後側)與繩引導部13之間穿過並垂下(參照圖16)。
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並且,透過該固定軸11而將捲繞管9以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一同旋轉之方式加以支撐。為此,在操作滑輪10之左端側設有與捲繞管9之右端內周面嵌合的嵌合部25。另外,操作滑輪10之左端部與收容於捲繞管9內的制動裝置上連接的齒輪機構嚙合(未圖示)。在不需要增速或減速之情況下,也可以省略該齒輪機構,而構成為捲繞管9與操作滑輪10直接連接。
操作板部件6a上設有直徑大於操作滑輪10之邊框外徑的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a,操作板部件6b上設有直徑大於捲繞管9之外徑的半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b。因此,操作單元6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另外,固定於支撐部件2a之繩罩20上方設有凹部20a,操作板部件6a上方設有大致倒梯形狀的突出片61。在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之狀態下,突出片61以能夠在規定範圍內轉動之方式卡合於凹部20a中。
另外,在能夠將操作板部件6b收容於內側的繩罩20之上部突出片之內壁上,設有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的階梯部20b。即,在操作單元60相對轉動時,該階梯部20b能夠與操作板部件6b之繩引導部12上端兩側的邊緣部26抵接。因此,透過邊緣部26與階梯部20b之抵接而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
另一方面,在兩端被固定於支撐部件2a、2b之安裝架2之底面的室外側端部,懸掛有大致鰭狀的可動翼片40,該可動翼片40能夠圍繞其基軸進行轉動。
而且,由於簾布4從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的固定部2c垂下,因此,當透過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而使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按壓該可動翼片40時,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使室外側簾布4進一步朝向室外側移動。
如此構成之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以下,參照圖18對操作單元60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8(a),操作單元6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等的重量)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的轉矩。由此,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2、13為基準而垂下。
在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處的靜止狀態下、或者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以規定卷徑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的靜止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接下來,參照圖18(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2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
同樣地,參照圖18(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 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3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簾布4之面料捲繞粗度接近於上限時產生摩擦,其摩擦力也呈減弱之趨勢。
因此,在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單元60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減小)。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單元60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雙層簾布4靠近的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在此,構成操作單元60之操作板部件6a、6b以及繩罩20等的形態,只要具備發揮上述作用之功能即可,也可以為例如圖19所示之其他形態。圖19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變形例中的操作單元60之動作之圖。在圖19所示之示例中,繩引導部12、13在操作單元60中分別設有一個。另外,在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上設有轉動限制軸63,透過設置於繩罩20之朝向上方延伸的突出片上的轉動限制槽62,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在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上設置轉動限制槽62,而在繩罩20之朝向上方延伸的突出片上設置轉動限制軸63之形態,在無需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之情況下,無需設置限制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的機構。
對於圖19所示之變形例之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9(a),操作單元6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等的重量)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的轉矩。由此,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2、13為基準而垂下。
在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處的靜止狀態下、或者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以規定卷徑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的靜止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
接下來,參照圖19(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2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
同樣地,參照圖19(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3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
因此,在圖19所示之示例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單元60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減小)。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 單元60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雙層簾布4靠近的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第六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20和圖21對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在第六實施方式中,與第五實施方式同樣地,將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另一邊安裝於固定部2c,該固定部2c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圖20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21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單元60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對於與上述各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第六實施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相比較,其不同之處係在於:在捲繞管9之左端部設有支撐板8,且在安裝架2上未設置可動翼片,而在操作單元60與支撐板8之間固定有固定杆50。
如圖20所示,在安裝架2之兩端固定有支撐部件2a、2b,透過從該支撐部件2a、2b延伸出的固定軸11,將圓筒狀捲繞管9以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支撐部件2a、2b之間。
與第五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捲繞管9之右端部設有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和支撐部件2a、2b進行轉動的操作單元60。另外,操作單元60內收容有操作滑輪10,環狀操作繩3掛繞於該操作滑輪10上並由此垂下。而且,捲簾1被構成為:能夠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對捲繞管9進行旋轉操作。
與第五實施方式同樣地,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上,且簾布4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捲繞管9上,簾布4之從捲繞管9垂下且經由作為配重部件發揮作用的下樑5而折回的另一邊安裝於固定部上,該固定部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而且,從捲繞管9與該固定部之間垂下之簾布4之下端部中 插通有滾筒15,該滾筒15在下樑5之兩端部處以能夠旋轉之方式被支撐。由此,簾布4被設置為透過下樑5之重量而被施加張力。
因此,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捲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上昇,在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解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下降。
另外,在捲繞管9內部的左端側位置處收容有減小捲起簾布4時之操作力的發條傳動裝置,右端側位置處收容有防止簾布4因自重而下降的制動裝置等(未圖示)。
簾布4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且該簾布4以雙層重疊之狀態被懸掛支撐,因此,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使前後簾布4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整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之重疊程度,由此能夠調節採光量。
接下來,參照圖21對操作單元60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除了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形狀之外,第六實施方式之操作單元60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
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被形成为呈大致“
Figure 104132316-A0305-02-0035-2
”状地朝向室外侧延伸之形状,固定杆50之一端安裝於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前端部。設置於捲繞管9與支撐部件2b之間的支撐板8被構成為:具有與操作板部件6a大致相同形狀的突出片,固定杆50之另一端安裝於該支撐板8之突出片上(參照圖20)。
由於簾布4從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的固定部垂下,因此,透過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而使位於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後方且與捲繞管9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固定杆50發生位移,從而透過固定杆50推壓室外側簾布4而使其進一步朝向室外側移動。
因此,在第六實施方式中,也可以產生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並且,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以使能夠相 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尤其是,在第五和第六實施方式之示例中,與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之示例相比較,無需在捲繞管9下方設置支撐軸7,因而可以避免捲簾1之前後方向寬度變大。另外,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之示例中構成為:支撐軸7設置於作鐘擺運動的操作板6上,且使操作板6相對轉動,因此,操作板6之轉動角度呈隨著鐘擺運動的進行而增大之趨勢,但是,第五和第六實施方式之示例中構成為:使操作單元60進行鐘擺運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並且,操作單元60之轉動角度不會增大。
更為具體而言,在第五和第六實施方式之示例中,透過設置可動翼片40、固定杆50等的面料間隔調整部件,而輔助操作單元60之鐘擺運動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小具備作鐘擺運動之操作單元60的捲簾1之前後方向寬度。
[第七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圖22至圖24對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之構成進行說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由與第五實施方式之捲簾1大致相同之構成部件構成,但是,在安裝架2、支撐部件2a、繩罩20、可動翼片40、操作單元60以及由珠鏈構成之操作繩3及其操作滑輪10各自的形狀上與第五實施方式不同。
圖22係顯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之概略構成之主視圖。圖23係顯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單元60周圍的概略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外,圖24中的(a)、(b)、(c)係說明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的操作單元60之動作之圖。另外,對於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如圖22所示,與第五實施方式同樣地,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在安裝架2兩端固定有支撐部件2a、2b,透過從該支撐部件2a、2b延伸出的固定軸11,將圓筒狀捲繞管9以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支撐部件2a、2b之間。
捲繞管9之右端部處設有能夠相對於捲繞管9和支撐部件2a、2b進行轉動的操作單元60。另外,操作單元60內收容有操作滑輪10,環狀操作繩3掛繞於該操作滑輪10上並由此垂下。而且,捲簾1被構成為:能夠透過操作繩3之操作而對捲繞管9進行旋轉操作。該操作繩3由以規定間距相連之球部3a和鏈部3b所構成之環狀珠鏈構成,操作滑輪10之表面被構成為具有形狀與該球部3a對應的凹凸。
簾布4之一邊安裝於捲繞管9上,且簾布4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捲繞管9上,簾布4之從捲繞管9垂下且經由作為配重部件發揮作用的下樑5而折回的另一邊安裝於固定部2c上,該固定部2c設置於位於捲繞管9上部的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如圖24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固定部2c被構成為:將面料壓板80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該固定部2c中,其中,面料壓板80能夠捲繞簾布4之端部,從而能夠調整簾布4之長度。而且,從捲繞管9與固定部2c之間垂下的簾布4之下端部中插通有滾筒15,該滾筒15在下樑5之兩端部處以能夠旋轉之方式被支撐。由此,簾布4被設置為透過下樑5之重量而被施加張力。
因此,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捲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上昇,在使捲繞管9朝向簾布解繞方向旋轉時,下樑5下降。
另外,在捲繞管9內部的左端側位置處收容有減小捲起簾布4時之操作力的發條傳動裝置,右端側位置處收容有防止簾布4因自重而下降的制動裝置等(未圖示)。
簾布4上呈條紋狀地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4b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4a,且該簾布4以雙層重疊之狀態被懸掛支撐,因此,透過操作繩3 之操作而使前後簾布4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從而調整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之重疊程度,由此能夠調節採光量。
接下來,參照圖22和圖23對操作單元60及其周圍的具體構成進行說明。操作單元60由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構成,該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操作單元60中設有繩引導部12、13。
對本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2詳細說明如下:在整體形狀呈大致V字狀的操作板部件6b之前後方向端部分別設有側片,該側片分別從操作板部件6b之前後方向端部沿固定軸11之軸向朝向與操作板部件6a相對側突出,在該側片之一部分上形成有卡合片12a。在操作板部件6a之前後方向端部也分別設有側片12c,該側片12c分別從操作板部件6a之前後方向端部沿該固定軸11之軸向朝向與操作板部件6b相對側突出,並且,側片12c能夠與操作板部件6b之卡合片12a卡合。而且,操作板部件6a之側片12c上設有嵌合凸部12d,操作板部件6b之卡合片12a上設有能夠與該嵌合凸部12d嵌合的嵌合承受部12b。因此,當將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時,操作板部件6a之側片12c與操作板部件6b之卡合片12a卡合,嵌合凸部12d與嵌合承受部12b嵌合,從而將從操作板部件6b突出的側片與從操作板部件6a突出的側片12c一體化,由此構成本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2。
另外,對本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3詳細說明如下:為了構成繩引導部13,在操作板部件6b之前後方向中央部靠近下方之面上,豎立形成有沿固定軸11之軸向朝向與操作板部件6a相對側突出的縱長狀突起部。該縱長狀突起部之面13a(與操作板部件6a相對之面),能夠與設置於操作板部件6a之前後方向中央部靠近下方之面上的卡合槽13b抵接且卡合。因此,當將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時,操作板部件6b 上的縱長狀突起部之面13a與操作板部件6a上的卡合槽13b卡合,從而構成本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3。另外,操作板部件6a之卡合槽13b中形成有螺紋孔13c,操作板部件6b的該縱長狀突起部之面13a上也設有與螺紋孔13c相同的螺紋孔(未圖示)。而且,可以利用安裝螺釘70經由上述螺紋孔而將操作板部件6a、6b固定為一體,從而構成操作單元60。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取代利用安裝螺釘70固定操作板部件6a、6b之下端部,而使操作板部件6a、6b之下端部嵌合之形態。或者,也可以透過最佳化嵌合凸部12d和嵌合承受部12b之形狀、或者增加其數量,從而使操作板部件6a、6b之一體化變穩定。
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環狀操作繩3在繩引導部12、13之引導下朝向下方垂下。尤其是,第七實施方式之繩引導部12在繩引導部13之前後側以大致將繩引導部13夾持之方式設有兩個,在前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以及後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形成有比操作繩3之球部3a之外形稍大的引導路徑,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之一側(前側)經引導而從繩引導部12(前側)與繩引導部13之間穿過並垂下,從操作滑輪10垂下之環狀操作繩3之另一側(後側)經引導而從繩引導部12(後側)與繩引導部13之間穿過並垂下(參照圖24)。
另外,前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以及後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之比操作繩3之球部3a之外形稍大的引導路徑被形成為:以規定間距相連的至少兩個球部3a始終與繩引導部12、13中任意一者抵接。透過如此構成,能夠抑制操作繩3操作時在操作單元60內晃動,並且能夠減小因為球部3a與繩引導部12、13之間的干擾而產生的操作音。
如圖23所示,繩罩20主要具備以具有插通孔20d之筒部為基軸的凸緣狀主體、和從該主體之上部邊緣沿固定軸11之軸向突出的上部突出片,且被構成為防止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操作繩3脫落,繩罩20被固定為不能相對於支撐 部件2a進行旋轉。在本例中,固定軸11被構成為四角棒狀,透過將固定軸11插通並卡合於插通孔20d中,能夠將繩罩20固定為不能相對於支撐部件2a進行旋轉。但是,只要是被設置為能夠防止掛繞於操作滑輪10之操作繩3從操作滑輪10上滑脫,則繩罩20可以為任何形態。
操作滑輪10上設有通孔,以將從支撐部件2a延伸出的固定軸11作為旋轉軸。另外,在操作滑輪10之右端側形成有呈筒狀地突出的突出部(未圖示),透過使該突出部與設置於繩罩20之插通孔20d周圍的卡合槽20c卡合,從而將操作滑輪10支撐為不能相對於繩罩20和支撐部件2a進行旋轉。在操作滑輪10之左端側,隔著直徑大於掛裝操作繩3之外周部分的凸緣而設有與捲繞管9之右端內周面嵌合的嵌合部25。因此,捲繞管9被支撐為能夠隨著操作滑輪10之旋轉而進行旋轉。另外,操作滑輪10之左端部與收容於捲繞管9內的制動裝置上連接的齒輪機構嚙合(未圖示)。在不需要增速或減速之情況下,也可以省略該齒輪機構,而構成為捲繞管9與操作滑輪10直接連接。
另一方面,在繩罩20之右端側形成有呈筒狀地突出的突出部(未圖示),操作板部件6a上設有直徑大於該突出部之外徑的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a,以與該突出部卡合。而且,操作板部件6b上設有直徑大於捲繞管9之外徑的半圓孔狀轉動承受部23b。另外,固定於支撐部件2a之繩罩20右端側的上部突出片上設有凹部20a,操作板部件6a之上方設有大致倒梯形狀的突出片61。本例之突出片61具有與操作單元60之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等的厚度,突出片61之底面沿繩罩20之頂面而被支撐,由此,操作單元60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之相對轉動變穩定。因此,操作單元6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
而且,在兩個操作板部件6a、6b以能夠將操作滑輪10和繩罩20夾持收容於內側之方式形成為一體之狀態下,突出片61以在規定範圍內轉動之方式卡合於凹部20a中。另外,在能夠將操作板部件6b收容於內側之繩罩20左端側的 上部突出片之內壁上,設有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的階梯部20b。即,在操作單元60相對轉動時,該階梯部20b能夠與操作板部件6b之繩引導部12上端兩側的邊緣部26抵接。因此,透過邊緣部26與階梯部20b之抵接而將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限制在一定角度內。
另一方面,在兩端被固定於支撐部件2a、2b之安裝架2之底面的室外側端部上懸掛有大致鰭狀的可動翼片40,該可動翼片40能夠圍繞其基軸進行轉動。
第七實施方式之可動翼片40被構成為:長度比第五實施方式之長度長,以將安裝架2與捲繞管9之間的縫隙堵住,並且,其內側的一部分被切除,從而在保持強度的同時減輕重量。構成為上述長度之可動翼片40,能夠進一步遮蔽從安裝架2與捲繞管9之間的縫隙射入的外部光線,並且,由於其重量減輕,因而能夠減小鐘擺運動中可動翼片40之位移所產生之負載。而且,由於簾布4從設置於安裝架2之室外側端面上的固定部2c垂下,因此,當透過操作單元60之相對轉動而使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按壓該可動翼片40時,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使室外側簾布4進一步朝向室外側移動。
如此構成之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在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時,以使能夠相對移動的雙層簾布4之間隔增大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而且,操作單元60被構成為:使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
以下,參照圖24對操作單元60之動作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24(a),操作單元6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操作滑輪10(和捲繞管9)進行轉動,當下樑5分別在下限位置、中間位置以及上限位置處處於靜止狀態時,透過自重(簾布4、下樑5等的重量)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朝向使前後簾布4貼緊的方向的轉矩。由此,操作繩3以繩引導部12、13為基準而垂下。
在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處的靜止狀態下、或者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而簾布4以規定卷徑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的靜止狀態下,雙層簾布4處於彼此靠近或貼緊的位置(雙層簾布4之間隔為d1)時雙層簾布4之間隔固定不變。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錯開而形成為半透光狀態、或者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尤其能夠提高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之安裝架2之固定部2c被構成為:將面料壓板80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該固定部2c中,該面料壓板80能夠捲繞簾布4之端部,從而能夠調整簾布4之長度,因此,容易調整簾布4之長度,以在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時成為遮蔽狀態。另外,長度較長之可動翼片40,能夠進一步遮蔽從安裝架2與捲繞管9之間的縫隙射入的外部光線。
接下來,參照圖24(b),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或中間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上昇時,簾布4被捲繞於捲繞管9上。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2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2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上昇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前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以及後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之比操作繩3之球部3a之外形稍大的引導路徑被形成為:以規定間距相連的至少兩個球部3a始終與繩引導部12、13中任意一者抵接,因此,能夠抑制操作繩3操作時在操作單元60內晃動,並且能夠減小因為球部3a與繩引導部12、13之間的干擾而產生的操作音。
同樣地,參照圖24(c),當從例如下樑5位於中間位置或上限位置之狀態開始對操作繩3進行操作而使下樑5下降時,捲繞於捲繞管9之簾布4下降。 此時,操作繩3與室內側繩引導部13抵接而對操作單元60施加順時針方向的轉矩,從而帶動操作單元60作鐘擺運動,由此,操作板部件6a之突出片61之側端部使可動翼片40進行轉動,從而按壓室外側簾布4。因此,雙層簾布4之操作時的間隔d3大於靜止時的間隔d1。因此,在下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簾布4之面料捲繞粗度接近於上限時局部產生摩擦,其摩擦力也呈減弱之趨勢。
因此,在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昇降操作時,透過操作繩3之拉力而使操作單元60進行轉動,從而使雙層簾布4以相互分離之狀態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即使產生摩擦,摩擦也被減弱),因而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減小)。另外,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操作繩3失去張力,操作單元60在簾布4等的自重的作用下朝向雙層簾布4靠近的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從而能夠提高使簾布4之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
另外,在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安裝架2之固定部2c被構成為:將能夠透過捲繞而調整簾布4之長度的面料壓板80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該固定部2c中,因此,容易調整簾布4之長度,以在例如下樑5位於下限位置時成為遮蔽狀態。
另外,在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可動翼片40被構成為足夠堵住安裝架2與捲繞管9之間的縫隙的長度,因此,能夠進一步遮蔽從安裝架2與捲繞管9之間的縫隙射入的外部光線。
另外,在第七實施方式之捲簾1中,在前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以及後側繩引導部12與繩引導部13之間,以規定間距相連的至少兩個球部3a始終與繩引導部12、13中任意一者抵接而被引導,因此,能夠抑制操作繩3 操作時在操作單元60內晃動,並且能夠減小因為球部3a與繩引導部12、13之間的干擾而產生的操作音。
以上,舉出特定實施方式之示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之示例,在不脫離其技術思想之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各實施方式中,以確定了室內側和室外側之狀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反向設置室內側和室外側。
另外,為了在操作時使簾布4可靠地分離,也可以進一步設置輔助朝向簾布4分離方向移動之鐘擺運動的彈簧等施力部件。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所涉及之捲簾1,在昇降操作時,雙層簾布4相對移動而不會產生摩擦、或者僅在昇降過程之部分階段產生摩擦、或者摩擦力減弱,因此,不存在損壞簾布4的可能性,而在處於靜止狀態時,能夠使雙層簾布4之間隔縮小、或者使雙層簾布4彼此貼緊,尤其是在簾布4具有透光部4b和遮光部4a時,能夠提高使透光部4b與遮光部4a完全重疊而形成為遮光狀態時的遮光性,因此,能夠有效地使用於使用雙層簾布的百葉窗等的用途中。
1:捲簾
2:安裝架
2a:支撐部件
2b:支撐部件
3:操作繩
4:簾布
4a:簾布的遮光部
4b:簾布的透光部
5:下樑
6:操作板
7:支撐軸
8:支撐板
9:捲繞管
10:操作滑輪
11:固定軸
12:繩引導部
13:繩引導部
20:繩罩

Claims (15)

  1. 一種捲簾,其能夠使雙層簾布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所述捲簾之特徵在於:所述捲簾具備進行使所述雙層簾布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的操作之操作機構,所述操作機構具備在進行使所述雙層簾布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之操作時始終作鐘擺運動之操作單元,和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使被構成為能夠相對移動的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在未進行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的操作時始終使所述雙層簾布相比在所述操作時增大的該雙層簾佈之間隔更加靠近或彼此貼緊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之操作部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操作機構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操作時的間隔大於靜止時的間隔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捲簾,其中,在停止操作時,所述操作機構在所述雙層簾布之自重的作用下,以使所述雙層簾布貼緊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雙層簾布上交替形成有使部分光線透過的透光部和遮蔽光線的遮光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雙層簾布係將一塊簾布回折而形成,所述捲簾具備捲繞管和支撐軸,所述簾布之一邊安裝於所述捲繞管上,且所述簾布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所述簾布之從所述捲繞管垂下且經由配重部件而折回的另一邊被安裝支撐於所述支撐軸上,所述操作機構以使所述捲繞管與所述支撐軸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靜止時的位置關係與操作時的位置關係之間變化之方式進行鐘擺運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操作機構被構成為具有受力點,該受力點與操作所述雙層簾布之開閉動作的操作繩卡合,並且透 過操作時所述操作繩之拉力而對該受力點施加作用力,從而使所述操作機構與所述支撐軸一同朝向所述雙層簾布分離的方向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支撐軸設置於所述捲繞管下方且靠近室內側之位置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雙層簾布係將一塊簾布回折而形成,所述捲簾具備捲繞管和固定部件,所述簾布之一邊安裝於所述捲繞管上,且所述簾布以能夠捲繞之方式懸掛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所述簾布之從所述捲繞管垂下且經由配重部件而折回的另一邊透過所述固定部件而被安裝支撐於所述捲繞管上方的位置處,所述操作機構具備所述操作單元和面料間隔調整部件,所述操作單元構成為在透過操作繩進行所述操作時始終作鐘擺運動,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隨著所述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並且,在未進行操作時始終使所述雙層簾布之所述間隔相比在所述操作時增大的該雙層簾佈之間隔更加靠近或彼此貼緊之方式相對於所述簾布之另一邊進行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具備可動翼片,所述可動翼片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之方式推壓所述簾布,並且,所述可動翼片透過其基軸可轉動地懸掛於所述固定部件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可動翼片具有足夠封堵所述固定部件與所述捲繞管之間的縫隙的長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面料間隔調整部件具備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隨著所述操作單元之鐘擺運動而以使所述雙層簾布之間隔增大之方式推壓所述簾布,並且,所述固定杆被固定於所述操作單元的一部分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操作單元設有限制所述鐘擺運動之轉動範圍的轉動限制部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操作單元具有繩引導部,所述繩引導部引導所述操作繩之垂下,並且以進行鐘擺運動之方式支撐所述操作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操作機構具有由複數個球部連接而成之珠鏈所構成之操作繩,所述繩引導部被構成為:以規定間距相連的至少兩個所述球部始終與所述繩引導部抵接而被引導。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具有面料壓板和固定部,所述面料壓板能夠捲繞所述簾布之端部從而調整所述簾布之長度,所述面料壓板以能夠拆裝之方式卡定於所述固定部中。
TW104132316A 2014-10-15 2015-10-01 捲簾 TWI717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266 2014-10-15
JP2014211266A JP6846858B2 (ja) 2014-06-06 2014-10-15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5837A TW201625837A (zh) 2016-07-16
TWI717324B true TWI717324B (zh) 2021-02-01

Family

ID=5698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316A TWI717324B (zh) 2014-10-15 2015-10-01 捲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32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573A (ja) * 1993-12-24 1995-07-28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装置及びブラインド装置
JP2009079430A (ja) * 2007-09-27 2009-04-16 Toso Co Ltd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573A (ja) * 1993-12-24 1995-07-28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装置及びブラインド装置
JP2009079430A (ja) * 2007-09-27 2009-04-16 Toso Co Ltd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5837A (zh) 2016-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6858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2017133348A (ja) 行程制御装置及びこの行程制御装置を含むカーテン
TW201307667A (zh) 設有阻力平衡機構的窗簾
US20200370367A1 (en) Clutch Module For A Hoist Device And The Hoist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895715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5238392B2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のスクリーン昇降装置
KR20120008562U (ko) 전동 차양 장치용 장력 조절 장치
JP2016217108A (ja) 遮蔽装置
JP2009138326A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のスクリーン昇降装置
WO2016031761A1 (ja) 遮蔽装置
JP6678398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6473313B2 (ja) 遮蔽装置
WO2012161195A1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操作装置
TWI717324B (zh) 捲簾
JP2018035564A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EP2695550B1 (en) Solar radiation shield device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same
JP6860641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KR200471267Y1 (ko) 롤 블라인드
JP6621322B2 (ja) 遮蔽装置
JP6441164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速度調整装置
JP6510194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6960228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サイドカバー
JP2009138327A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のスクリーン昇降装置
JP6713764B2 (ja) 遮蔽装置、及びその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I672428B (zh) 速度調節裝置及具備該速度調節裝置的日射遮蔽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