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6164B - 頭戴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頭戴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6164B
TWI716164B TW108138594A TW108138594A TWI716164B TW I716164 B TWI716164 B TW I716164B TW 108138594 A TW108138594 A TW 108138594A TW 108138594 A TW108138594 A TW 108138594A TW I716164 B TWI716164 B TW I7161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display device
mounted display
arms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968A (zh
Inventor
何修帆
孫金鍇
劉韋承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7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6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61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22Hin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0/00Generic mechan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groups G02C1/00 - G02C5/00 and G02C9/00 - G02C13/00 and their subgroups
    • G02C2200/18Adjustment ridges or no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部、主框架、兩支臂以及兩調節件。主框架承載顯示部。支臂設置於主框架的相對兩側,且支臂的端部樞接於主框架,使得支臂適於在展開過程中背離主框架旋轉,並且使得支臂適於在收合過程中朝向主框架旋轉。調節件分別設置於支臂的樞轉路徑上,且調節件適於在展開過程中與對應的支臂以及主框架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支臂的旋轉角度。

Description

頭戴式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調整穿戴尺寸的頭戴式顯示裝置。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屬於新一代的顯示技術,主要結合電腦圖形系統和各種顯示及控制設備,進而產生出虛擬三維影像。虛擬三維影像主要是通過VR眼鏡來實現,VR眼鏡的輕便型產品其固定方式類似傳統眼鏡,是藉由類似眼鏡鏡腳的支臂承靠於使用者頭部兩側的耳朵上方。然而,傳統VR眼鏡的支臂尺寸無法適用於不同頭型尺寸的使用者,頭型尺寸較大的使用者配戴時會有過緊不舒服的問題,而頭型尺寸較小的使用者則會發生支臂鬆脫,乃至設備滑落等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解決辦法為,讓使用者可自行折彎支臂以調整穿戴空間。然而,支臂的夾持力要好則其塑性變形臨界力要大,但使用者就難以自行彎折鏡腳以調整穿戴尺寸;反之,若要讓使用者容易自行彎折鏡腳,則須降低塑性變形臨界力,如此支臂的夾持力會變差,VR眼鏡容易因為自身重量或慣性而滑動。
本發明提供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可以適用於不同使用者的頭型尺寸,且維持其夾持力,使其能夠被穩固地配戴在使用者頭上。
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部、主框架、支臂以及調節件。主框架承載顯示部。支臂設置於主框架的相對兩側,且支臂的端部樞接於主框架,使得支臂適於在展開過程中背離主框架旋轉,並且使得支臂適於在收合過程中朝向主框架旋轉。調節件分別設置於支臂的樞轉路徑上,且調節件適於在展開過程中與對應的支臂以及主框架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支臂的旋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主框架包括兩止擋片(stopping piece),各止擋片分別延伸至對應的支臂的一外側,且各調節件適於在支臂上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第二位置位於第一位置與端部之間。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一位置時,這些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一最大旋轉角度。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二位置時,這些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二最大旋轉角度。此時各調節件進入對應的支臂與止擋片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支臂以及止擋片形成結構干涉,且第二最大旋轉角度小於第一最大旋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調節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各支臂包括對應於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形成結構干涉,使 得各調節件保持於第二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突出於對應的支臂的一內側,並且包括一凹口,各第一定位部包括對應於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凸塊卡掣於凹口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更包括一導引面,面向對應的凸塊。凹口位於導引面的一端。在各調節件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凸塊抵靠導引面並沿導引面移動,最終進入凹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至少一第三位置時,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形成結構干涉,使得各調節件保持於至少一第三位置。當各調節件位於至少一第三位置時,這些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三最大旋轉角度,此時各調節件進入對應的支臂與止擋片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支臂以及止擋片形成結構干涉。第三旋轉角度介於第二最大旋轉角度與第一最大旋轉角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突出於對應的支臂的一內側,並且包括多個凹口。各第一定位部包括對應於這些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二位置或至少一第三位置時,凸塊卡掣於對應的凹口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更包括多個導引面,面向對應的凸塊,並且這些導引面與這些凹口相間排列。在各調節件由第一位置通過至少一第三位置再移動至第二位 置的過程中,凸塊依序抵靠這些導引面並沿這些導引面移動而進入對應的這些凹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包括凹陷於對應的支臂的一內側的一凹陷,且凹陷的一側壁形成有多個凹口。第一定位部包括滑設於凹陷內的一定位塊,且定位塊的側面具有對應於這些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調節件位於第二位置或至少一第三位置時,凸塊卡掣於對應的凹口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支臂包括位於凹陷底部的一開槽。各調節件包括位於對應的支臂的外側的一主體以及穿過開槽的一連接件。連接件連接主體與定位塊,使得主體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定位塊在凹陷內同步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調節件包括一***部,適於進入對應的支臂與止擋片所夾的空間內,且***部的厚度由內部向遠端遞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調節件包括一第一止擋部。各支臂包括對應於第一止擋部的一第二止擋部。當各調節件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各調節件的移動距離。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調節件設置於支臂的樞轉路徑上,以透過調節件伸入且卡抵於支臂與主框架之間,而限制支臂能夠展開的旋轉角度。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據頭型尺寸,透過調節件的調節並維持旋轉角度,以符合穿戴尺寸且 維持夾持力。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A、100B、100C:頭戴式顯示裝置
110:顯示部
120、120B:主框架
121、121B、121C:止擋片
130、130B、130C:支臂
131、131B:端部
132、132B、132C:第二定位部
1321、1321B:凹口
1322、1322B:導引面
133、133B:第二止擋部
134C:開槽
140、140B、140C:調節件
141、141B、141C:第一定位部
1411、1411B、1431:凸塊
1412:定位塊
142、142B:第一止擋部
143C:主體
144C:連接件
145C:***部
146B、146C:凸肋
150C:蓋板
D:凹陷
L:側緣
N:凹口
P:樞轉路徑
S:方向
X1:第一距離
X2:第二距離
α、α1、α2、α’1、α’2、α’3:最大旋轉角度
圖1A至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2A與圖2B分別是圖1B與圖1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A是圖1B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部份元件***示意圖。
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3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C與圖4D分別是圖4A與圖4B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
圖5A至圖5C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6A至圖6C分別是圖5A至圖5C的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
圖7A至圖7C分別是圖5A至圖5C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7D至圖7F分別是圖7A至圖7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
圖8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8B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8C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9A至圖9C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9D至圖9F分別是圖9A至圖9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分別是圖9A至圖9C的上視示意圖。
圖1A至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需注意的是,圖1A僅繪示出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基礎架構。請先參考圖1A,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包括顯示部110、主框架120以及兩支臂(arm)130。主框架120適於承靠一使用者頭部的前部。兩支臂130適於承靠使用者頭部的兩側部,並用以提供夾持力予使用者頭部的兩側部。顯示部110用以輸出影像至使用者的雙眼。更詳細而言,顯示部110包含有透鏡、顯示器以及電路板等必要電子元件用以輸出影像至使用者的雙眼。為了簡化說明起見,顯示部110內的電子元件均未繪示。
在本實施例中,主框架120承載顯示部110。兩支臂130設置於主框架120的相對兩側,且各支臂130的一端部131樞接 於主框架120。
在上述的配置方式下,支臂130在旋轉角度α定義的樞轉路徑P上移動,而使支臂130能夠在一展開(unfolded)過程中背離主框架120旋轉,並展開成一最大角度的狀態,或是能夠在一收合(folded)過程中朝向主框架120旋轉,並收合成一最小角度的狀態。
請參考圖1B與圖1C,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更包括兩調節件(adjusting piece)140。調節件140設置於旋轉角度α(圖1A)定義的樞轉路徑P(圖1A)上用以限制旋轉角度α(圖1A)的最大值。
如圖1B所示,調節件140尚未與對應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結構干涉,旋轉角度α的最大值為第一最大旋轉角度α1。如圖1C所示,藉由移動支臂130上的調節件140,使調節件140與對應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支臂130的旋轉角度α,使旋轉角度α的最大值為第二最大旋轉角度α2。因此,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能夠提供不同的最大旋轉角度以適應不同頭圍尺寸使用者。相較於一般近視眼鏡,由於此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的重量較重,因此支臂130需要提供較大的夾持力,讓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穩固地配戴於使用者頭部。不同頭圍的使用者能夠基於配戴的舒適度以及穩定度選擇適當的最大旋轉角度以使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能夠穩固地配戴於使用者頭部,且較不易因為自身重量或慣性而滑動或晃動。
圖2A與圖2B分別是圖1B與圖1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 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配置於支臂130上,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件140也可以配置於主框架120上,只要兩調節件140分別設置於支臂130的樞轉路徑P(pivot path)上,皆屬本發明欲保護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能夠在圖2A所示的一第一位置與圖2B所示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圖2B所示的第二位置位於圖2A所示的第一位置與端部131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移動調節件140的位置,使調節件140能夠在支臂130展開過程中與對應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結構干涉(structural interference),以限制支臂130的旋轉角度(degree of rotation)。換句話說,使用者可以移動支臂130上的調節件140,用以限制支臂130與主框架120的相對角度,進而達到調整兩支臂130之間的穿戴空間的目的。
具體來說,調節件140位於圖2A所示的第一位置,兩支臂130能夠展開至圖1B所示的一第一最大旋轉角度α1。調節件140伸入且卡抵於支臂130與主框架120之間而位於圖2B所示的第二位置,兩支臂130能夠展開至圖1C所示的一第二最大旋轉角度α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最大旋轉角度α2小於第一最大旋轉角度α1。也就是說,當調節件140位於圖2A所示的第一位置時,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適用於頭型尺寸較大的使用者。當調節件140位於圖2B所示的第二位置時,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適用於頭型尺寸較小的使用者。
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在圖1A所示的基礎架構下額外配置了調節件140。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可以藉由調整調節件140的位置,進而調整穿戴空間,以讓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適用於不同使用者的頭型尺寸,且維持其夾持力。
圖3A是圖1B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部份元件***示意圖。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3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C與圖4D分別是圖4A與圖4B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請參考圖3A、圖3B、圖4A與圖4B,在本實施例中,主框架120包括兩止擋片(stopping piece)121,各止擋片121分別延伸至對應的支臂130的一外側。
詳細而言,當調節件140位於圖2A所示的第一位置時,調節件140位於對應的支臂130與止擋片121所夾的一空間外,如圖4A所示。當調節件140位於圖2B所示的第二位置時,調節件140進入對應的支臂130與止擋片121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支臂130以及止擋片121形成結構干涉,如圖4B所示。
以下將介紹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的調節件140的定位機制。
請參考圖3B、圖4A與圖4C,本實施例的調節件140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41,支臂130包括對應於第一定位部141的一第二定位部132。舉例來說,第二定位部132突出於對應的支臂130 的一內側,並且包括一凹口1321以及一導引面1322。第一定位部141包括對應於凹口1321的一凸塊1411。導引面1322面向對應的凸塊1411。雖然本實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包括凸塊1411,第二定位部132包括凹口1321作說明,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包括凹口,而第二定位部包括凸塊,以構成凹凸配合。亦或是,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分別包括磁性相異的磁吸件,以使相對於支臂移動的調節件能在特定點位上被定位而無法任意地移動,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可視實際需求作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凹口1321位於導引面1322靠近支臂130的端部131的一端。具體來說,凹口1321為第二定位部132與支臂130的端部131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凹口1321也可以是凹設於導引面1322上,只要第一定位部141能夠與第二定位部132彼此卡合,皆屬本發明欲保護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例中,當調節件140位於圖1C、圖2B、圖4B所示的第二位置時,第一定位部141與第二定位部132形成結構干涉,使得各調節件140保持於圖1C、圖2B、圖4B所示的第二位置。
請參考圖3B、圖4C與圖4D,導引面1322靠近於端部131的一處與支臂130的側緣L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X1,導引面1322遠離於端部131的一處與支臂130的側緣L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X2,第二距離X2大於第一距離X1。換言之,導引面1322 傾斜於支臂130的側緣L,而呈一斜面,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
進一步而言,在調節件140由圖4A與圖4C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至圖4B與圖4D所示的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凸塊1411抵靠導引面1322並沿導引面1322移動,此時的調節件140產生些微的變形且兩凸塊1411被撐開。當凸塊1411經過導引面1322最終進入凹口1321後,調節件140的凸塊1411因不再受導引面1322的抵壓而向外撐開,使得凸塊1411卡掣(be engaged)於凹口(notch)1321內。
特別說明的是,上述說明一個第一定位部141對應於第二定位部132的作動方式,但實際上第一定位部141為一對,而第二定位部132具有兩個導引面1322。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當調節件140在移動的過程中,第一定位部141的凸塊1411能夠較穩固地於第二定位部132的導引面1322上移動,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請參考圖4A與圖4B,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包括一第一止擋部142,各支臂130包括對應於第一止擋部142的一第二止擋部133。當調節件140由圖4B所示的第二位置朝向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止擋部142與第二止擋部133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調節件140的移動距離。
具體來說,第一止擋部142為調節件140的一側壁,而第二止擋部133為形成於支臂130上的突出結構。調節件140藉 由第二止擋部133(突出結構)擋住第一止擋部142(側壁),以避免調節件140任意滑動於支臂130,甚至與使用者的頭部的兩側部產生壓迫,進而影響配戴舒適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止擋部142與第二止擋部133能夠使調節件140位於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而不會任意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件140也能夠藉由第二定位部132遠離於支臂130的端部131的一處設置凹口,以與凸塊1411卡掣於彼此,使調節件140定位於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
以使用者之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者可以調整調節件140位於圖1B、圖2A、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或圖1C、圖2B、圖4B所示的第二位置,以達到兩段定位,進而適應於使用者的頭型尺寸。因此,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可適用的頭型尺寸至少為傳統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兩倍數量。
以下將列舉其他實施例以作為說明。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且由於同樣是於圖1A的基礎架構下於額外配置了調節件,因而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5A至圖5C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6A至圖6C分別是圖5A至圖5C的局 部放大上視示意圖。圖7A至圖7C分別是圖5A至圖5C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7D至圖7F分別是圖7A至圖7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頭戴式顯示裝置100B與圖1B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A略有不同,差異在於:調節件140B於支臂130B的定位機制。本實施例的調節件140B能夠三段定位,以達到三種角度調節。
以使用者之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者可以調整調節件140B由圖6A所示的第一位置通過圖6B所示的第三位置再移動至圖6C所示的第二位置。當調節件140B位於圖6A所示的第一位置時,調節件140B位於對應的支臂130B與止擋片121B所夾的一空間外,支臂130B能夠展開至第一最大旋轉角度α’1,如圖5A所示。
當調節件140B位於圖6B所示的第三位置時,調節件140B進入對應的支臂130B與止擋片121B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支臂130B以及止擋片121B形成結構干涉。此時,支臂130B能夠展開至第三最大旋轉角度α’3如圖5B所示。
相似地,當調節件140B位於圖6C所示的第二位置時,調節件140B更深入對應的支臂130B與止擋片121B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支臂130B以及止擋片121B形成結構干涉,支臂130B能夠展開至第二最大旋轉角度α’2,如圖5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旋轉角度α’3介於第二最大旋轉角度α’2與第一最大旋轉角度α’1之間。因此,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B可以藉由調整調節件140B的位置,以達到三段定位,進而調整穿戴空間,以 讓頭戴式顯示裝置100B適用於不同使用者的頭型尺寸,且維持其夾持力。
以下將介紹頭戴式顯示裝置100B的調節件140B的定位機制。
請參考圖7A至圖7F,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32B突出於對應的支臂130B的一內側。特別的是,第二定位部132B包括兩個凹口1321B以及兩個導引面1322B。第一定位部141B包括對應於這些凹口1321B的一凸塊1411B。導引面1322B面向對應的凸塊1411B,並且這些導引面1322B與這些凹口1321B相間排列。
在調節件140B由圖7A與圖7D所示的第一位置通過圖7B與圖7E所示的第三位置再移動至圖7C與圖7F所示的第二位置的過程中,第一定位部141B能夠與第二定位部132B形成結構干涉。換言之,凸塊1411B能夠依序抵靠導引面1322B並沿導引面1322B移動而進入對應的凹口1321B,且凸塊1411B卡掣於對應的凹口1321B內,使得調節件140B保持於圖7B與圖7E所示的第三位置,或圖7C與圖7F所示的第二位置。
上述說明一個第一定位部141B對應於一個第二定位部132B的作動方式,但實際上第一定位部141B為一對,而第二定位部132B為一對。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當調節件140B在移動的過程中,各第一定位部141B的凸塊1411B能夠分別較穩固地於對應的第二定位部132B的導引面1322B上移動,本發明並不以此 為限。
雖然本實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B包括凸塊1411B,第二定位部132B包括凹口1321B作說明,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包括凹口,而第二定位部包括凸塊,以構成凹凸配合,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可視實際需求作調整。
在其他實施例中,相間排列的凹口1321B以及導引面1322B的數量不以上述為限制,只要調節件140B能夠被多段定位,以達到多種角度調節,皆屬本發明欲保護的範圍內。
請參考圖7A至圖7C,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B包括凸肋146B。凸肋146B突出於調節件140B的上側與下側,用以讓使用者方便以食指和拇指夾持並推動調節件140B。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凸肋146B繪示的數量以及型式並不以圖7A至圖7C所繪示的為限制。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B包括一第一止擋部142B,各支臂130B包括對應於第一止擋部142B的一第二止擋部133B。當調節件140B由圖7C與圖7F所示的第二位置朝向圖7A與圖7D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止擋部142B與第二止擋部133B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調節件140B的移動距離,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止擋部142B與第二止擋部133B能夠使調節件140B位於圖7A與圖7D所示的第一位置,而不會任 意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件140B也能夠藉由第二定位部132B遠離於支臂130B的端部131B的一處設置凹口,以與凸塊1411B卡掣於彼此,使調節件140B定位於圖7A與圖7D所示的第一位置,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
圖8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8B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8C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圖9A至圖9C是圖8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9D至圖9F分別是圖9A至圖9C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局部正視示意圖。圖10A至圖10C分別是圖9A至圖9C的上視示意圖。需注意的是,圖9A至圖9F中頭戴式顯示裝置省略了蓋板的繪示以更清楚的示意其內部構件。
請先參考圖8A,在本實施例中,頭戴式顯示裝置100C包括蓋板150C。蓋板150C能夠使頭戴式顯示裝置100C的外觀保持完整,且提升配戴舒適度。
具體來說,請參考圖8B與圖8C,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140C包括凸肋146C。凸肋146C突出於調節件140C的外側,用以讓使用者方便以拇指推動調節件140C。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凸肋146C繪示的數量以及型式並不以圖8B與圖8C所繪示的為限制。
本實施例的第二定位部132C包括凹陷於(depressed from)對應的支臂130C的一內側的一凹陷D(depression)。具體來說,凹 陷D的一側壁形成有三個凹口N(notch)。在本實施例中,凹陷D的一側壁形成有凹口N的數量為三個,以達到三段定位,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凹口的數量可視實際定位需求作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1C包括滑設於凹陷D內的一定位塊1412,且定位塊1412的側面具有對應於這些凹口N的一凸塊1431。
特別說明的是,上述說明一側壁對應於定位塊1412的一側面的配置方式,但實際上凹陷D形成有凹口N於相對的兩側壁,而定位塊1412具有兩個凸塊1431以分別對應兩側壁上的凹口N。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當調節件140C在移動的過程中,凸塊1431能夠較穩固地於凹口N上移動,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雖然本實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C的定位塊1412具有凸塊1431,第二定位部132C的凹陷D形成有凹口N作說明,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定位塊形成有凹口,而凹陷具有凸塊,以構成凹凸配合,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為限制,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可視實際需求作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支臂130C包括位於凹陷D底部的一開槽134C,調節件140C包括位於對應的支臂130C的外側的一主體143C以及穿過開槽134C的一連接件144C,連接件144C連接主體143C與定位塊1412,使得主體143C在圖9A與圖9D所示的第一位置與圖9C與圖9F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定位塊1412在凹陷D內同步移動。換言之,當調節件140C位於圖 9C與圖9F所示的第二位置或圖9B與圖9E所示的第三位置時,凸塊1431卡掣(be engaged)於對應的凹口N內,藉由調節件140C的三段定位而使支臂130C產生三種不同的角度,以讓頭戴式顯示裝置100C適用於不同使用者的頭型尺寸。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144C與主體143C為一體,連接件144C卡合於定位塊1412,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件144C連接主體143C與定位塊1412的方式不以上述為限制。
請參考圖10A至圖10C,在本實施例中,各調節件140C包括一***部145C。***部145C能夠進入對應的支臂130C與止擋片121C所夾的空間內,如圖10B與圖10C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部145C的厚度沿一方向S由內部向遠端(distal end)遞減,以讓調節件140C能夠較順利地進入支臂130C與止擋片121C所夾的空間內。當然,在上述圖1B與圖5A的實施例中,調節件也可以包括***部,以達到讓調節件較順利地進入支臂與止擋片所夾的空間內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調節件設置於支臂的樞轉路徑上,以透過調節件伸入且卡抵於支臂與主框架之間,而限制支臂能夠展開的最大旋轉角度,進而改變穿戴空間以配合使用者的頭型尺寸。此外,藉由調節件的第一定位部與支臂的第二定位部,以使相對於支臂移動的調節件能在特定點位上被定位而無法任意地移動,以達到多段定位的效果,並維持支臂的旋轉角度。因此,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能夠符合多種使用者 的頭型尺寸。不同頭圍的使用者能夠基於配戴的舒適度以及穩定度選擇適當的最大旋轉角度以使頭戴式顯示裝置能夠穩固地配戴於使用者頭部,且較不易因為自身重量或慣性而滑動或晃動。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頭戴式顯示裝置
110:顯示部
120:主框架
121:止擋片
130:支臂
131:端部
140:調節件
α 1:最大旋轉角度

Claims (12)

  1.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部;一主框架,承載該顯示部;兩支臂,設置於該主框架的相對兩側,且各該支臂的一端部樞接於該主框架,使得該兩支臂適於在一展開過程中背離該主框架旋轉,並且使得該兩支臂適於在一收合過程中朝向該主框架旋轉;以及兩調節件,分別滑設於該兩支臂且設置於該兩支臂的樞轉路徑上,且各該調節件適於在該展開過程中與對應的該支臂以及該主框架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該支臂的旋轉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主框架包括兩止擋片,各該止擋片分別延伸至對應的該支臂的一外側,且各該調節件適於在該支臂上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二位置位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端部之間,其中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兩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一最大旋轉角度;以及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兩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二最大旋轉角度,此時各該調節件進入對應的該支臂與該止擋片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該支臂以及該止擋片形成結構干涉,且該第二最大旋轉角度小於該第一最大旋轉角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調節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各該支臂包括對應於該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形成結構干涉,使得各該調節件保持於該第二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定位部突出於對應的該支臂的一內側,並且包括一凹口,各該第一定位部包括對應於該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凸塊卡掣於該凹口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定位部更包括一導引面,面向對應的該凸塊,該凹口位於該導引面的一端,在各該調節件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的過程中,該凸塊抵靠該導引面並沿該導引面移動,最終進入該凹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至少一第三位置時,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形成結構干涉,使得各該調節件保持於該至少一第三位置,且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至少一第三位置時,該兩支臂適於展開至一第三最大旋轉角度,此時各該調節件進入對應的該支臂與該止擋片所夾的一空間內而與該支臂以及該止擋片形成結構干涉,且該第三旋轉角度介於該第二最大旋轉角度與該第一最大旋轉角度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定位部突出於對應的該支臂的一內側,並且包括多個凹口,各該第一定位部包括對應於該些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或該至少一第三位置時,該凸塊卡掣於對應的該凹口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定位部更包括多個導引面,面向對應的該凸塊,並且該些導引面與該些凹口相間排列,在各該調節件由該第一位置通過該至少一第三位置再移動至該第二位置的過程中,該凸塊依序抵靠該些導引面並沿該些導引面移動而進入對應的該些凹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定位部包括凹陷於對應的該支臂的一內側的一凹陷,且該凹陷的一側壁形成有多個凹口,該第一定位部包括滑設於該凹陷內的一定位塊,且該定位塊的側面具有對應於該些凹口的一凸塊,當各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或該至少一第三位置時,該凸塊卡掣於對應的該凹口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支臂包括位於該凹陷底部的一開槽,各該調節件包括位於對應的該支臂的該外側的一主體以及穿過該開槽的一連接件,該連接件連接該主體與該定位塊,使得該主體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定位塊在該凹陷內同步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調節件包括一***部,適於進入對應的該支臂與該止擋片所夾的該空間內,且該***部的厚度由內部向遠端遞減。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調節件包括一第一止擋部,各該支臂包括對應於該第一止擋部的一第二止擋部,當各該調節件由該第二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二止擋部形成結構干涉,以限制各該調節件的移動距離。
TW108138594A 2019-04-10 2019-10-25 頭戴式顯示裝置 TWI716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31737P 2019-04-10 2019-04-10
US62/831,737 2019-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968A TW202037968A (zh) 2020-10-16
TWI716164B true TWI716164B (zh) 2021-01-11

Family

ID=7274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594A TWI716164B (zh) 2019-04-10 2019-10-25 頭戴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4164B2 (zh)
CN (1) CN111812840B (zh)
TW (1) TWI7161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1209A (zh) * 2009-09-18 2012-04-11 索尼公司 图像观看眼镜
US20170090200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lay device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07409189A (zh) * 2015-04-07 2017-11-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眼镜型显示装置
WO2018092859A1 (ja) * 2016-11-18 2018-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6094B (de) * 1998-07-14 2000-02-25 Zach Ronald Scharniergelenk für eine brille
CN2594819Y (zh) * 2002-12-20 2003-12-24 雅视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用的铰链结构
US7090347B1 (en) * 2005-03-29 2006-08-15 Tracey Ellen Rotman Screw-less hinge structure for spectacles
AT504140B1 (de) * 2007-04-03 2008-03-15 Redtenbacher Praez Steile Ges Federscharnier für eine brille
ITUD20090001A1 (it) * 2009-01-07 2010-07-08 Andrea Sommavilla Cerniera per occhiali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montaggio
WO2010101919A1 (en) 2009-03-02 2010-09-10 Sperian Eye & Face Protection, Inc. Safety eyewear
US8152297B2 (en) * 2009-03-02 2012-04-10 Sperian Eye & Face Protection, Inc. Safety eyewear
TWM398133U (en) * 2010-08-30 2011-02-11 All Logic Internat Co Ltd Eyeglasses with adjustable leg opening angle
CN202008555U (zh) 2011-05-03 2011-10-12 叶国钦 眼镜架
WO2013179343A1 (ja) 2012-05-31 2013-12-05 増永眼鏡株式会社 合せ蝶番式の眼鏡フレーム
CN104423058A (zh) 2013-09-06 2015-03-18 昆山市玉山镇仕龙设计工作室 全方位调镜框大小的眼镜
US9851567B2 (en) * 2014-08-13 2017-12-26 Google Llc Interchangeable eyewear/head-mounted device assembly with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CN204496121U (zh) * 2015-03-13 2015-07-22 黄文泽 薄框眼镜的简易组装结构
US11956414B2 (en) * 2015-03-17 2024-04-09 Raytrx, Llc Wearable image manipul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correction for vision defects and augmentation of vision and sensing
CN204989673U (zh) * 2015-08-25 2016-01-20 江苏东方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简易组配镜脚的眼镜
US9759929B2 (en) * 2015-09-28 2017-09-12 Steven Larsen Rinehart Multipurpose eyewear with adjustable arms
CN206193382U (zh) * 2016-10-27 2017-05-24 汪广清 一种眼镜及其镜腿
CN206557492U (zh) * 2017-01-13 2017-10-13 唐礼伟 镜脚和镜框的铰接机构及其眼镜
US10197814B2 (en) * 2017-03-03 2019-02-05 Smith Optics, Inc. Magnetic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yewear
US11366491B2 (en) * 2017-05-04 2022-06-21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O2019011925A1 (en) * 2017-07-11 2019-01-17 Essilor International SQUELETTE OF EYEWEAR
US10809536B2 (en) * 2017-10-19 2020-10-20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Augmented reality glass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1209A (zh) * 2009-09-18 2012-04-11 索尼公司 图像观看眼镜
CN107409189A (zh) * 2015-04-07 2017-11-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眼镜型显示装置
US20170090200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lay device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WO2018092859A1 (ja) * 2016-11-18 2018-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968A (zh) 2020-10-16
CN111812840A (zh) 2020-10-23
US11194164B2 (en) 2021-12-07
US20200326550A1 (en) 2020-10-15
CN111812840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9600B2 (en) Interchangeable eyewear/head-mounted device assembly with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TWI670522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KR102014445B1 (ko) 착용형 기기
JP3181484U (ja) 自動的に開く折りたたみ式メガネ
TWM491843U (zh) 可攜式虛擬實境眼鏡
US108025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19568B (zh) 一种目镜***和头戴显示设备
WO2011117909A1 (ja) 眼鏡
CN104520755A (zh) 滑动框架
TWI676432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TW201930739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WO2023108673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TWI716164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216052477U (zh) 转轴机构、镜架、眼镜以及智能眼镜
KR20230000321U (ko) 헤드장착 고정장치
CN112485926B (zh) 铰链机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WO2023108742A1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3365192U (zh) 铰链机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05880364U (zh) 一种目镜***和头戴显示设备
US1029604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s and a hinge structure
TWM605425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220817377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转轴组件
KR101934192B1 (ko) 안경테와 안경다리의 연결구조체
JP5793844B2 (ja) 画像観察用眼鏡
TW202123800A (zh) 顯示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