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4708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4708B
TWI704708B TW108122212A TW108122212A TWI704708B TW I704708 B TWI704708 B TW I704708B TW 108122212 A TW108122212 A TW 108122212A TW 108122212 A TW108122212 A TW 108122212A TW I704708 B TWI704708 B TW I7047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light
spac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2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1801A (zh
Inventor
趙駿銘
角順平
莫堯安
陳加明
來漢中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2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4708B/zh
Priority to CN201911393577.2A priority patent/CN11134120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70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180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位在顯示區外側之周邊區,並包含第一基板、第一色阻層、第二色阻層、第一遮光層、第二遮光層、第二基板、發光元件及填充材料。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具可撓性。第一色阻層及第二色阻層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顯示區內。第二色阻層毗鄰第一色阻層。第一遮光層設置在第一色阻層之上。第二遮光層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周邊區內。第一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異於第二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發光元件設置在第二色阻層之上,並位在第二色阻層與第二基板之間。填充材料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揭露內容是關於一種顯示面板。
於家用電器設備的各式電子產品之中,顯示面板已經被廣泛地使用來輸出影像或是操作選單。因應目前消費市場的潮流,這些帶有顯示面板的電子產品漸趨向為窄邊框設計。對此,於顯示面板的製作過程中,會先透過膠體層將基板與對向基板黏合,並再透過切割顯示面板而定義出顯示面板的尺寸。因此,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黏合關係會是由膠體層維持,使得顯示面板的製作良率也會跟膠體層的塗佈品質呈現相關性。也因此,如何提升膠體層的塗佈品質已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位在顯示區外側之周邊區,並包含第一基板、第一色阻層、第二色阻層、第一遮光層、第二遮光層、第二基板、發光元件以及填充材料。第一基板具可撓性。第一色阻層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顯示區內。第二色阻層設置在第一基板之 上,並位在顯示區內且毗鄰第一色阻層。第一遮光層設置在第一色阻層之上。第二遮光層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周邊區內,且第一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異於第二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第二基板具可撓性。發光元件設置在第二色阻層之上,並位在第二色阻層與第二基板之間。填充材料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位在第一基板與發光元件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膠體。膠體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位在周邊區內且位在顯示區之單一側。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膠體包含金屬粒子於其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一間隙物以及第二間隙物。第一間隙物設置在第一遮光層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其中第一間隙物具有第一頂面,第一頂面背向第一基板。第二間隙物設置在第二遮光層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其中第二間隙物具有第二頂面,第二頂面背向第一基板,且第一頂面與第二頂面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實質上相同。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大於第二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層與第一基板之間不存在任何色阻層。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三間隙物。第三間隙物設置在第一遮光層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與第 二基板之間,其中第三間隙物具有第三頂面,第三頂面背向第一基板,且第一頂面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大於第三頂面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三色阻層以及第四色阻層。第三色阻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遮光層之間。第四色阻層設置於第三色阻層與第二遮光層之間,且第一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小於第二遮光層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支撐物。支撐物相對第一間隙物以及第二間隙物較靠近第二基板,且支撐物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係與第一間隙物以及第二間隙物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分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一間隙物以及第二間隙物。第一間隙物位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接觸填充材料,其中第一間隙物各自具有第一頂面,第一頂面背向第一基板。第二間隙物位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接觸填充材料,其中第二間隙物各自具有第二頂面,第二頂面背向第一基板,且第一頂面與第二頂面相對第一基板的高度實質上相同,其中顯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長度大於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長度,第一方向異於第二方向,且第一間隙物與第二間隙物在第一方向上的配置密度係為漸變的。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包含有機發光層。
藉由上述配置,可縮減濾光層基板的層體結構於顯示區與周邊區交界處的高度落差,以利於均勻地塗佈填充材 料,從而提升顯示面板的良率。
100A、100B、100C、100D、100E‧‧‧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周邊區
110‧‧‧彩色濾光基板
112‧‧‧第一基板
114‧‧‧第一色阻層
116‧‧‧第二色阻層
118‧‧‧第一介電層
118A‧‧‧第一部分
118B‧‧‧第二部分
120‧‧‧第一遮光層
122‧‧‧第二遮光層
124‧‧‧第二介電層
126‧‧‧第一線路層
127‧‧‧第三介電層
128‧‧‧第二線路層
129‧‧‧第四介電層
130‧‧‧陣列基板
132‧‧‧第二基板
134‧‧‧驅動電路層
136‧‧‧第五介電層
138‧‧‧畫素定義層
139A‧‧‧第一開口
139B‧‧‧第二開口
140‧‧‧第一電極層
141‧‧‧導電層
142‧‧‧發光元件
144‧‧‧第二電極層
146‧‧‧第六介電層
150‧‧‧填充材料
152‧‧‧膠體
160‧‧‧第一間隙物
161‧‧‧第一頂面
162‧‧‧第二間隙物
163‧‧‧第二頂面
164‧‧‧第三間隙物
165‧‧‧第三頂面
170‧‧‧第三色阻層
172‧‧‧第四色阻層
180‧‧‧支撐物
1B-1B’、2B-2B’‧‧‧線段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3‧‧‧第三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H2、H3‧‧‧高度
L‧‧‧虛線
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1B圖繪示沿第1A圖的線段1B-1B’的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2B圖繪示沿第2A圖的線段2B-2B’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五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為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些元件、組件、區域、層不應該被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詞彙只限於用來辨別單一元件、組件、區域、層。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也可被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而不脫離本發明的本意。
本文使用的「約」、「大約」或「近似」或「實質上」包含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或「實質上」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像是±30%、±20%、±10%、±5%內。
本揭露內容的顯示面板包含濾光層基板、陣列基板以及填充材料,其中填充材料係填充於濾光層基板與陣列基板之間,以將濾光層基板與陣列基板對組並固定。藉由縮減濾光層基板的層體結構於顯示區與周邊區交界處的高度落差,可利於均勻地配置填充材料,從而提升顯示面板的良率。
請參照第1A圖以及第1B圖,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A的上視示意圖,第1B圖繪示沿第1A圖的線段1B-1B’的剖面示意圖。
顯示面板100A具有顯示區102及位在顯示區102外側之周邊區104,其中周邊區104具有第一區域A1、第二區域A2及第三區域A3。第一區域A1圍繞顯示區102,而第二區域A2則位在第一區域A1與第三區域A3之間。各區域可提供不 同的功用,例如,第一區域A1可做為顯示區102的邊框區域,第二區域A2可做為配置膠體的區域,而第三區域A3則可做為配置線路層或驅動元件(未繪示)的線路區。
顯示面板100A包含彩色濾光基板110、陣列基板130、填充材料150以及膠體152,其中填充材料150及膠體152係配置於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
彩色濾光基板110包含第一基板112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112上的第一色阻層114、第二色阻層116、第一介電層118、第一遮光層120、第二遮光層122、第二介電層124、第一線路層126、第三介電層127、第二線路層128以及第四介電層129。
第一基板112具有透光性及可撓性,例如第一基板112可以是軟性透光基板,像是聚亞醯胺(polyimide;PI)基板。第一色阻層114及第二色阻層116設置在第一基板112之上,並位在顯示區102內,且第二色阻層116毗鄰第一色阻層114。第一色阻層114與第二色阻層116可以是不同顏色的色阻層,例如第一色阻層114為藍色色阻層,而第二色阻層116為綠色色阻層,且第一色阻層114的厚度小於第二色阻層116的厚度。
第一介電層118設置在第一基板112上,並覆蓋第一色阻層114及第二色阻層116。第一介電層118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此外,第一介電層118可包含第一部分118A 及第二部分118B,其中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一部分118A位在顯示區102內並覆蓋第一色阻層114及第二色阻層116,而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二部分118B則位在周邊區104內,並且未覆蓋任何色阻層。由於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一部分118A與第二部分118B之間存在有無覆蓋色阻層之差異,故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一部分118A之上表面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大於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二部分118B之上表面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
第一遮光層120設置在第一色阻層114及第一介電層118之上。換言之,第一遮光層120會位在第一色阻層114之正上方,並也因此第一遮光層120會位在顯示區102內,且第一遮光層120與第一色阻層114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會相互重疊。第一遮光層120可提供遮蔽光線的用途,而在第一遮光層120與第一色阻層114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相互重疊的情況下,第一色阻層114可與第一遮光層120共同遮蔽光線,從而進一步提升遮蔽光線的效果。
第二遮光層122設置在第一基板112及第一介電層118之上,並位在周邊區104內。對於第一遮光層120及第二遮光層122而言,第一遮光層120係形成在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一部分118A之上表面,而第二遮光層122係形成在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二部分118B之上表面,此將使得第一遮光層120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異於第二遮光層122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具體而言,第一遮光層120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大於第二遮光層122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此外,由 於第一介電層118的第二部分118B未覆蓋任何色阻層,故第二遮光層122與第一基板112之間同樣也不會存在任何色阻層。
第二介電層124設置在第一介電層118上,並覆蓋第一遮光層120及第二遮光層122。第二介電層124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
第一線路層126設置在第二介電層124上,且第一線路層126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會與第一遮光層120及第二遮光層122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相互重疊。第一線路層126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導電材料、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像是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氧化銦鎵鋅、銅、銀、鉬、奈米碳管、上述材料之組合或是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
第三介電層127設置在第二介電層124上,並覆蓋第一線路層126。第三介電層127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此外,第三介電層127可分為第一部及第二部,其彼此分離並分別位在顯示區102內及周邊區104內。
第二線路層128設置在第三介電層127上,且第二線路層128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會與第一線路層126、第一遮光層120及第二遮光層122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相互重疊。第二線路層128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導電材料、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像是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氧化銦鎵鋅、 銅、銀、鉬、奈米碳管、上述材料之組合或是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此外,第一線路層126與第二線路層128可透過第三介電層127而彼此上下分隔。
第一線路層126與第二線路層128可連接至外部線路,例如連接至第三區域A3內的線路層,並可受線路層驅動而相互電性耦合出電容,從而做為顯示面板100A的觸控依據。進一步而言,當使用者透過點擊來操作顯示面板100A的時候,第一線路層126與第二線路層128所共同耦合出的電容會對應點擊動作而產生變化,從而使得第三區域A3內的驅動元件可依據電容變化量判斷出使用者對顯示面板100A的點擊位置。
第四介電層129覆蓋第二介電層124、第三介電層127以及第二線路層128,並可做為第二線路層128的保護層,從而避免第二線路層128發生氧化。第四介電層129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
陣列基板130包含第二基板132以及形成在第二基板132上的驅動電路層134、第五介電層136、畫素定義層138、第一電極層140、導電層141、發光元件142、第二電極層144以及第六介電層146。
第二基板132可配置為平行第一基板112,且第二基板132具有透光性及可撓性,例如第二基板132可以是軟性透光基板,像是聚亞醯胺基板。
驅動電路層134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連接第二基板132。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驅動電路層134可包含由多個薄膜電晶體配置而成的薄膜電晶體陣列。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驅動電路層134也可包含驅動線路層。
第五介電層136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覆蓋驅動電路層134。第五介電層136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
畫素定義層138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部分地覆蓋第五介電層136。畫素定義層138可具有第一開口139A及第二開口139B。第一開口139A可做為顯示面板100A的畫素區域,並對齊第二色阻層116。第二開口139B則可毗鄰第一開口139A並與第一開口139A分隔開來。畫素定義層138的材料可以是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由氧化矽及氮化矽共同組成的複合層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
第一電極層140及導電層141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具體來說,第一電極層140及導電層141可形成在第五介電層136的下表面,且第一電極層140位在畫素定義層138的第一開口139A內,而導電層141位在畫素定義層138的第二開口139B內。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140及導電層141可以是透過圖案化同一金屬層形成,且於圖案化後係為彼此分離,以達成電性隔離。
發光元件142可形成在畫素定義層138的第一開口139A內,並因此設置在第二色阻層116之上,並位在第二色阻層116與第二基板132之間。進一步來說,由於畫素定義層138的第一開口139A對齊第二色阻層116,故發光元件142也會對齊第二色阻層116。發光元件142電性連接第一電極層140。發光元件142可包含有機發光層,從而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42可更包含電子阻擋層、電子注入層、電洞阻擋層以及電洞注入層(未繪示)。當發光元件142受驅動而發光時,所發出的光線會朝向第二色阻層116行進並穿過第二色阻層116。顯示面板100A可透過此些穿過第二色阻層116的光線來顯示影像,而藉由如此方式來顯示影像,由於自發光元件142發出的光線會經第二色阻層116過濾色彩,故可提升顯示面板100A的色純度。
第二電極層144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覆蓋發光元件142及畫素定義層138,且第二電極層144可延伸至第一開口139A內,並電性連接發光元件142。此外,第二電極層144也可延伸至第二開口139B內,並電性連接導電層141,從而透過導電層141連接至共用電位。當要驅動發光元件142時,可施加電位予第一電極層140,使得第一電極層140與第二電極層144可對其之間的發光元件142產生偏壓,並因此驅動發光元件142發光。
第六介電層146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覆蓋第二電極層144、發光元件142、畫素定義層138及第五介電層136。第六介電層146可做為封裝層使用,以 防止位在其與第二基板132之間的層體或元件受到外界影響而受損。第六介電層146可以是單層結構或是多層複合結構,並包含有機或無機材料,像是聚亞醯胺、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
填充材料150設置於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且也位在形成於第一基板112上及形成於第二基板132上的層體之間,例如位在第一基板112與發光元件142之間。
膠體152設置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位在周邊區104內。具體來說,膠體152係配置於周邊區104的第二區域A2,並因此位在顯示區102之單一側。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膠體152可包含金屬粒子於其中,其中金屬粒子可提供導電用途,從而使彩色濾光基板110的部份元件或層體可透過膠體152的金屬粒子電性連接陣列基板130的部份元件或層體。
填充材料150與膠體152可共同提供固定用途。舉例來說,可在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各自的層體結構或元件形成後,將填充材料150與膠體152填充於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從而完成對組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成為顯示面板100A。
另一方面,顯示面板100A的尺寸可以是由裁切製程定義,且裁切製程是在填充材料150與膠體152填充完成後才進行。舉例來說,在對顯示面板100A進行裁切之前,至少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32及膠體152會延伸至第1A圖的 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102四周(即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32及膠體152會延伸至位在顯示區102的上下兩側以及左右兩側)。接著,在將填充材料150與膠體152固化之後,可將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102上側及左右兩側的結構裁切掉,以形成如第1A圖的外觀,且留存的膠體152與線路區是位在顯示區102的單一側,從而使顯示面板100A成為窄邊框設計。
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具可撓性的情況下,顯示面板100A也因此為可撓。對此,填充材料150的填充均勻度與顯示面板100A的良率會有相關性。
更進一步來說,在顯示面板100A的製作過程中,彩色濾光基板110的第一基板112與陣列基板130的第二基板132各自可以是形成在承載基板上,例如形成在玻璃基板上,而在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各自的層體結構或元件形成後,才將承載基板自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剝離,其例如可使用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LLO)。當將承載基板剝離之後,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將可能因產生彎曲而造成其上的層體有層體剝離的狀況發生。對此,若填充材料150之中存在有氣泡,則會增加發生層體剝離的機會。因此,若填充材料150均勻地填充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並使得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的各區域有足夠的膠量,則將可降低發生層體剝離的狀況,從而提升顯示面板100A的良率。
舉例來說,若周邊區104內之第四介電層129與第六介電層146之間的空間過小,則將會造成填充材料150無法 均勻地填充於此處,使得位於此處的填充材料150將可能產生氣泡,並因此增加層體剝離的發生機會。
透過上述的層體結構配置,在第一遮光層120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大於第二遮光層122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的情況下,可致使顯示區102內之第四介電層129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大於周邊區104內之第四介電層129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此將使得填充材料150能足以均勻地填充於周邊區104內之第四介電層129與第六介電層146之間的空間。
另一方面,由於第一遮光層120與第一基板112之間僅存在第一色阻層114,且第二遮光層122與第一基板112之間不存在任何色阻層,故第一基板112上的層體於顯示區102與周邊區104之間的斷差高度大致會等於或小於第一色阻層114的厚度。如此一來,在塗佈填充材料150期間,可利於將填充材料150均勻地覆蓋在彩色濾光基板110之位於顯示區102與周邊區104交界處的層體上,從而避免此處的填充材料150產生氣泡。
在可均勻地塗佈填充材料150,並有效避免塗佈填充材料150產生氣泡的情況下,可降低層體剝離的發生機會,並因此提升顯示面板100A的良率。
請再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第2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B的上視示意圖,而第2B圖繪示沿第2A圖的線段2B-2B’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顯示 面板100B可更包含第一間隙物160以及第二間隙物162,其可用以維持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距離。
第一間隙物160設置在第一遮光層120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第二間隙物162設置在第二遮光層122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具體來說,第一間隙物160及第二間隙物162可形成在第四介電層129上,且第一間隙物160位在顯示區102內,而第二間隙物162位在周邊區104內。
第一間隙物160具有第一頂面161,而第二間隙物162具有第二頂面163,且第一頂面161與第二頂面163背向第一基板112,其中第一頂面161與第二頂面163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實質上相同。藉由第一間隙物160與第二間隙物162,可使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空間足以讓填充材料150能均勻地塗佈,從而提升顯示面板100B的良率。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間隙物160的高度H1可以是介於1微米至10微米,而第二間隙物162的高度H2可以是介於1微米至10微米。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間隙物160的高度H1會小於第二間隙物162的高度H2。此外,雖第2B圖是將第一間隙物160及第二間隙物162繪示為未接觸陣列基板130,然而,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間隙物160及第二間隙物162也可以是接觸陣列基板130。
另一方面,顯示面板100B可更包含第三間隙物164,其設置在第一遮光層120之上,並位在第一基板112與第二基板132之間。具體來說,第三間隙物164可與第一間隙物 160形成在第四介電層129上,並共同與第一間隙物160位在第一遮光層120之正上方。第一間隙物160與第三間隙物164皆可位在顯示區102內,且第一間隙物160比第三間隙物164更靠近周邊區104。
第三間隙物164可用以做為緩衝間隙物使用,以於第一間隙物160發生結構潰散或是因支撐力不足而被過度壓縮時,提供支撐用途。舉例來說,第三間隙物164具有第三頂面165,且第三頂面165背向第一基板112,其中第一頂面161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大於第三頂面165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換言之,在第一間隙物160足以支撐其上的層體結構時,第三間隙物164會與陣列基板130分隔一段距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三間隙物164的高度H3可以是介於1微米至10微米,且第三間隙物164的高度H3會小於第一間隙物160的高度H1。上述間隙物的材料可以是介電材料。
此外,設置於顯示區102的第一間隙物160的面積比例較佳約0.5%~10%,更佳可為0.5%~4%。設置於周邊區104的第二間隙物162的面積比例較佳約0.5%~10%,更佳可為0.5%~4%。做為緩衝間隙物使用的第三間隙物164的面積比例較佳約0.5%~10%,更佳可為0.5%~4%。
藉由此配置,由於可透過間隙物來使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距離維持在一定距離(或是接近特定距離,例如使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距離小於10微米),故可避免填充材料150於顯示區102與周邊區104的交界處因受力不均情況下,藉以降低層體剝離的發生機 會,從而提升顯示面板100B的良率,且藉由調整間隙物適當的高度和面積比例的設置,亦可改善視角,避免色偏。
雖第2A圖是將間隙物的上視形狀繪示成圓形,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種幾何圖形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間隙物也可以形成為其上視形狀是矩形、橢圓形、斜角矩形或其他多邊形。
請再參照第3圖,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C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顯示面板100C可更包含第三色阻層170、第四色阻層172。
第三色阻層170與第四色阻層172共同設置於第一基板112與第二遮光層122之間,且第四色阻層172係設置於第三色阻層170與第二遮光層之間。第一色阻層114與第三色阻層170可以是相同顏色的色阻層,而第四色阻層172可以是與第一色阻層114、第二色阻層及第三色阻層170為異色的色阻層。舉例來說,第一色阻層114及第三色阻層170可為藍色色阻層,第二色阻層116可為綠色色阻層,而第四色阻層172可為紅色色阻層。此外,且第四色阻層172的厚度可小於第一色阻層114的厚度。
第三色阻層170、第四色阻層172與第二遮光層122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會相互重疊,如此一來,第二遮光層122可與第三色阻層170及第四色阻層172共同遮蔽光線,從而進一步提升遮蔽光線的效果。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基板112與第二 遮光層122之間存在第三色阻層170與第四色阻層172,故第一遮光層120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小於第二遮光層122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對此,為了避免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因空間不足而致使填充材料150有產生氣泡的可能性,可在第四介電層129上形成第一間隙物160、第二間隙物162以及第三間隙物164,從而使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距離維持在一定距離(或是接近特定距離,例如使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距離大於1微米)。
第一間隙物160、第二間隙物162以及第三間隙物164各自的配置關係可雷同第二實施方式,亦即,且第一間隙物160的第一頂面161與第二間隙物162的第二頂面163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實質上相同,且第一間隙物160的第一頂面161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會大於第三間隙物164的第三頂面165相對第一基板112的高度,在此不再贅述。
請再參照第4圖,第4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D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100D的陣列基板130可更包含支撐物180,且支撐物180係設置在畫素定義層138與第六介電層146之間。亦即,支撐物180會位在填充材料150之上,且相對第一間隙物160以及第二間隙物162會較靠近第二基板132。
於陣列基板130的製程期間,支撐物180可提供支撐用途,以利進行製程。舉例來說,可在發光元件142未形成 之前,先形成支撐物180,並在形成發光元件142的製程中,使用支撐物180來支撐已形成的層體結構,從而利於進行發光元件142的製程。
對此,為了避免支撐物180會影響到彩色濾光基板110與陣列基板130之間的空間,因此可將支撐物180配置為與間隙物錯開。舉例來說,支撐物180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係與第一間隙物160、第二間隙物162以及第三間隙物164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可互相分離,以避免支撐物180會位在第一間隙物160或第二間隙物162的正上方,從而提供填充材料150有足夠空間實現均勻塗佈。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在有支撐物180的情況下,支撐物180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係與第一間隙物160、第二間隙物162以及第三間隙物164於第一基板112的垂直投影也可以是至少部分地重疊的。
另一方面,本實施方式也省略了如前述實施方式的第一線路層(例如第1B圖的第一線路層126)、第二線路層(例如第1B圖的第二線路層128)及用以將其分隔開來的介電層(例如第1B圖的第三介電層127)。也就是說,本揭露內容之透過調整層體結構或是增加配置間隙物來實現填充材料150可均勻塗佈之結構,除了可應用於有搭配觸控線路層的顯示面板之外,也可應用於無觸控線路層的顯示面板。換言之,本實施方式也可增加設置第一線路層(例如第1B圖的第一線路層126)、第二線路層(例如第1B圖的第二線路層128)及用以將其分隔開來的介電層(例如第1B圖的第三介電層127),或者本揭 露內容的其他實施方式可省略這些層體。
請再參照第5圖,第5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五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E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100E的間隙物的配置密度係配合顯示面板100E的可撓性而呈現漸變的。為了方便說明,第5圖繪示了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其中第一方向D1異於第二方向D2,例如第一方向D1為第5圖的縱向方向,而第二方向D2為第5圖的橫向方向,且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正交。
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100E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會大於其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當對顯示面板100E的可撓性需求為顯示面板100E要沿著第一方向D1摺疊時,例如顯示面板100E可對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的虛線L摺疊,則接近虛線L處的間隙物相對其他處的間隙物會較可能因摺疊而互相影響,使得接近虛線L處的間隙物會有結構潰散的可能性。
對此,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間隙物160、第二間隙物162與第三間隙物16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配置密度係為漸變的,例如其自虛線L處朝上方及下方為由密漸疏的。藉由此配置,可降低接近虛線L處的間隙物因摺疊而互相影響的機會,從而降低接近虛線L處的間隙物發生結構潰散的可能性,以利提升顯示面板100E進行摺疊時的可靠度。第5圖所繪之間隙物由密漸疏的區域僅為示意,其為用以助於理解而非限制本揭露內容,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間隙物由密漸疏的區域也可以 為對應顯示面板100E的其中一部分區域。
綜上所述,本揭露內容的顯示面板包含彩色濾光基板、陣列基板以及填充材料,其中填充材料配置於彩色濾光基板與陣列基板之間。藉由調整彩色濾光基板的層體結構,可使得填充材料能均勻地塗佈在彩色濾光基板與陣列基板之間,藉以避免填充材料於塗佈過程產生氣泡,從而降低層體剝離的發生機會,並因此提升顯示面板的良率。另一方面,顯示面板可更包含間隙物,以使彩色濾光基板與陣列基板之間能維持在一定的距離,從而讓其間的空間可足以使填充材料能均勻地塗佈,且藉由調整間隙物適當的高度和面積比例的設置,亦可改善視角,避免色偏。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周邊區
110‧‧‧彩色濾光基板
112‧‧‧第一基板
114‧‧‧第一色阻層
116‧‧‧第二色阻層
130‧‧‧陣列基板
132‧‧‧第二基板
134‧‧‧驅動電路層
136‧‧‧第五介電層
138‧‧‧畫素定義層
139A‧‧‧第一開口
139B‧‧‧第二開口
118‧‧‧第一介電層
118A‧‧‧第一部分
118B‧‧‧第二部分
120‧‧‧第一遮光層
122‧‧‧第二遮光層
124‧‧‧第二介電層
126‧‧‧第一線路層
127‧‧‧第三介電層
128‧‧‧第二線路層
129‧‧‧第四介電層
140‧‧‧第一電極層
141‧‧‧導電層
142‧‧‧發光元件
144‧‧‧第二電極層
146‧‧‧第六介電層
150‧‧‧填充材料
152‧‧‧膠體
1B-1B’‧‧‧線段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Claims (11)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區及位在該顯示區外側之一周邊區,並包含:一第一基板,具可撓性;一第一色阻層,設置在該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該顯示區內;一第二色阻層,設置在該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該顯示區內且毗鄰該第一色阻層;一第一遮光層,設置在該第一色阻層之上;一第二遮光層,設置在該第一基板之上,並位在該周邊區內,且該第一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異於該第二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一第二基板,具可撓性;一發光元件,設置在該第二色阻層之上,並位在該第二色阻層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填充材料,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發光元件之間;以及一第二間隙物,設置在該第二遮光層之上,並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二間隙物具有一第二頂面,且該第二頂面背向該第一基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膠體,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位在該周邊區內且位在該顯示區之單一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膠體包含至少一金屬粒子於其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一間隙物,設置在該第一遮光層之上,並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隙物具有一第一頂面,該第一頂面背向該第一基板,且該第一頂面與該第二頂面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實質上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大於該第二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遮光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不存在任何色阻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三間隙物,設置在該第一遮光層之上,並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三間隙物具有一第三頂面,該第三頂面背向該第一基板,且該第一頂面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大於該第三頂面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三色阻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遮光層之間;以及一第四色阻層,設置於該第三色阻層與該第二遮光層之間,且該第一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小於該第二遮光層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支撐物,相對該第一間隙物以及該第二間隙物較靠近該第二基板,且該支撐物於該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係與該第一間隙物以及該第二間隙物於該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分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一間隙物,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接觸該填充材料,其中該些第一間隙物各自具有一第一頂面,該些第一頂面背向該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間隙物,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接觸該填充材料,其中該些第二間隙物各自具有一第二頂面,該些第二頂面背向該第一基板,且該些第一頂面與該些第二頂面相對該第一基板的高度實質上相同,其中該顯示面 板在一第一方向上的長度大於其在一第二方向上的長度,該第一方向異於該第二方向,且該些第一間隙物與該些第二間隙物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配置密度係為漸變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發光元件包含至少一有機發光層。
TW108122212A 2019-06-25 2019-06-25 顯示面板 TWI704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2212A TWI704708B (zh) 2019-06-25 2019-06-25 顯示面板
CN201911393577.2A CN111341203B (zh) 2019-06-25 2019-12-30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2212A TWI704708B (zh) 2019-06-25 2019-06-25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4708B true TWI704708B (zh) 2020-09-11
TW202101801A TW202101801A (zh) 2021-01-01

Family

ID=7118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212A TWI704708B (zh) 2019-06-25 2019-06-25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1203B (zh)
TW (1) TWI704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407B (zh) * 2021-06-25 2022-08-0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彎曲型顯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413A1 (en) * 2004-03-19 2005-09-29 Hiroyasu Matsuur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pparatus
TW201320326A (zh) * 2011-11-10 2013-05-16 Chimei Innolux Corp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150090991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Japan Display In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187857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068889A (zh) * 2015-12-25 2017-08-1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9763A (ja) * 1982-11-30 1984-06-08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CN104201289B (zh) * 2014-08-07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372866B (zh) * 2015-12-01 2019-01-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7275288B (zh) * 2017-06-16 2019-1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tft基板
CN109782473B (zh) * 2018-01-29 2022-02-08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9116617B (zh) * 2018-09-04 2021-10-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挡墙结构、彩膜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413A1 (en) * 2004-03-19 2005-09-29 Hiroyasu Matsuur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pparatus
TW201320326A (zh) * 2011-11-10 2013-05-16 Chimei Innolux Corp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150090991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Japan Display In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187857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068889A (zh) * 2015-12-25 2017-08-1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1801A (zh) 2021-01-01
CN111341203A (zh) 2020-06-26
CN111341203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5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258869A1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US10748880B2 (en) Micro 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201702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152880A1 (zh)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86844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TW202002275A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25691B (zh) 微型發光元件顯示裝置
TWI533062B (zh) 光源模組、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上述的背光單元
WO2019000912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1510919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TW202215389A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1127810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87387B2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63270B (zh) 微型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TWI704708B (zh) 顯示面板
US20220285428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1015177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489034B2 (en) TFT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29385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57342B (zh) 微型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KR20150078392A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1016808A1 (zh) 绑定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35543A1 (zh) 发光装置、制备发光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20240047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