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6337B -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 Google Patents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6337B
TWI676337B TW107108595A TW107108595A TWI676337B TW I676337 B TWI676337 B TW I676337B TW 107108595 A TW107108595 A TW 107108595A TW 107108595 A TW107108595 A TW 107108595A TW I676337 B TWI676337 B TW I6763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vable body
flexible printed
printed circuit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8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457A (zh
Inventor
南澤伸司
Shinji Minamisawa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6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3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於使搭載有光學模組之可動體繞光軸旋轉而進行滾轉校正時,減少引繞於可動體與固定體之間之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 光學單元1之可動體10具備藉由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繞光軸旋轉之固持器5,於該固持器5設有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固定於固定體8或其支持體730之共通連接器***部710與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分(第2固定部240、第4固定部370、第5固定部440)之間,形成有使撓性基板撓曲之撓曲部(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

Description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具備光學元件之光學模組擺動或旋轉而進行振動校正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於搭載於行動終端或移動體之光學單元中,為了抑制行動終端或移動體移動時之拍攝圖像之紊亂,具備使光學元件擺動或旋轉而校正振動之機構。例如,專利文獻1之光學單元具備擺動機構(振動校正用驅動機構),其對應於俯仰(縱搖/傾動)及偏轉(橫搖/水平移動)之兩方向之振動,而使具備光學元件(拍攝元件)之光學模組於俯仰方向及偏轉方向擺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045791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之光學單元中,於搭載有光學模組之可動體連接有柔性印刷基板。擺動機構為具備磁鐵與線圈之磁驅動機構,對線圈供電之柔性印刷基板於光學模組之光軸方向之後側以一次撓曲成U字狀之形狀引繞。 於專利文獻1之光學單元中,於設置使光學模組繞光軸旋轉之滾轉用驅動機構之情形時,可動體繞光軸旋轉,但於如專利文獻1般之柔性印刷基板之引繞構造中,於繞光軸旋轉時,柔性印刷基板繃緊而產生抗力,妨礙可動體之動作。因此,需要抵抗來自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而使可動體旋轉,從而必須增大滾轉用驅動機構之驅動力。因此,必須增大向線圈之供電量、或增大滾轉用驅動機構,從而消耗電力增加、或者光學單元之尺寸變大。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鑒於上述方面,於使搭載有光學模組之可動體繞光軸旋轉而進行滾轉校正時,減少引繞於可動體與固定體之間之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特徵在於,具有:可動體,其保持光學模組;旋轉支持機構,其將上述可動體能夠繞光軸旋轉地支持;固定體,其經由上述旋轉支持機構支持上述可動體;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可動體繞光軸旋轉;及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其與上述光學模組連接;且上述可動體具備以保持上述光學模組之狀態繞上述光軸旋轉之固持器,於上述固持器設有固定上述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可動體側固定部,上述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連接器***部,其與上述固定體或支持上述固定體之支持體連接;及撓曲部,其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上述連接器***部之間。 根據本發明,可動體具備藉由滾轉用磁驅動機構而繞光軸旋轉之固持器,於該固持器設有固定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可動體側固定部。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與固定體或支持上述固定體之支持體連接之連接器***部,於該連接器***部與固定於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之間形成有撓曲部。如此,於進行使可動體繞光軸旋轉之滾轉校正時,若引繞於繞光軸旋轉之固持器與不繞光軸旋轉之固定側之連接器***部之間之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部分具備撓曲部,就可抑制於滾轉校正時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而產生抗力之情形。因此,無需為了對抗來自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使可動體旋轉而增大供電量,所以可抑制消耗電力之增大。 於本發明中,理想的是,上述可動體具備使上述光學模組繞與上述光軸交叉之軸線擺動之擺動用磁驅動機構,於上述擺動用磁驅動機構連接有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上述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第2撓曲部,該第2撓曲部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固定於上述固定體或上述支持體之部分之間。如此,可抑制於滾轉校正時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而產生抗力。因此,因為無需為了對抗來自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使可動體旋轉而增大供電量,所以可抑制消耗電力之增大。 於本發明中,理想的是,上述撓曲部為U字狀。此種撓曲形狀能夠追隨於可動體繞光軸之旋轉而變形。因此,能夠減少於滾轉校正時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之可能性。 於本發明中,上述撓曲部能夠採用以上述光軸為中心配置於上述可動體之徑向外側之構成。如此一來,與將撓曲部配置於可動體之光軸方向之像側之情形相比,能夠減小光學單元之光軸方向之尺寸。又,由於在滾轉校正時撓曲部於可動體之徑向外側變形,因此能夠減少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於與配置於可動體之徑向外側之固定體或支持體之間繃緊之可能性。 於本發明中,上述撓曲部能夠採用相對於上述可動體而配置於上述光軸方向之像側之構成。例如,於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連接器部連接之對象構件相對於可動體而配置於光軸方向之像側之情形時,將撓曲部相對於可動體配置於光軸方向之像側,能夠減少於滾轉校正時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之可能性。 該情形時,理想的是,上述固持器具備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徑向外側向上述光軸方向之像側突出之限制壁。固定於可動體側固定部之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與限制壁抵碰並朝向光軸方向之像側,因此,藉由使該部分撓曲,能夠於可動體之光軸方向之像側形成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撓曲部。又,因為藉由限制壁支持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所以能夠使得不會對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施加過度之力。 該情形時,理想的是,上述撓曲部為向徑向外側開口之U字狀,於上述光軸上配置有折回部。如此,若係於光軸上配置有折回部之U字狀,則能夠使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以折回部為中心朝向不同之方向。因此,能夠減少於滾轉校正時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之可能性。 於本發明中,能夠採用如下構成:上述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具備固定於上述可動體之線圈及固定於上述固定體之磁鐵,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與上述線圈連接,上述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第3撓曲部,該第3撓曲部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固定於上述固定體或上述支持體之部分之間。如此,能夠抑制於滾轉校正時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而產生抗力。因此,因為無需為了對抗來自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之抗力使可動體旋轉而增大供電量,所以可抑制消耗電力之增大。 或者,於本發明中,能夠採用如下構成:上述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具備固定於上述可動體之磁鐵及固定於上述固定體之線圈,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與上述線圈連接。如此一來,亦可不於可動體連接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因此,容易製造。又,能夠防止於滾轉校正時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於進行使可動體繞光軸旋轉之滾轉校正時,引繞於設於繞光軸旋轉之固持器之可動體側固定部與連接於不繞光軸旋轉之部位之連接器部之間的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部分具備撓曲部,所以,可抑制於滾轉校正時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繃緊而產生抗力。
以下,參照附圖,對應用本發明之光學單元1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本說明書中,XYZ三個軸為彼此正交之方向,用+X表示X軸方向之一側,用-X表示另一側,用+Y表示Y軸方向之一側,用-Y表示另一側,用+Z表示Z軸方向之一側,用-Z表示另一側。光學單元1之軸線L與光學單元1之光軸一致。Z軸方向與光學單元之軸線L方向(光軸方向)一致。又,-Z方向為軸線L方向(光軸方向)之反被拍攝體側(像側),+Z方向為軸線L方向(光軸方向)之被拍攝體側。 (整體構成) 圖1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應用本發明之光學單元1之立體圖。圖2係圖1之A-A線之光學單元1之剖視圖。圖3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圖1之光學單元1時之分解立體圖。圖4係自反被拍攝體側(像側)觀察圖1之光學單元1時之分解立體圖。圖1所示之光學單元1例如用於帶攝像機之行動電話、行車記錄儀等光學機器、搭載於頭盔、自行車、遙控直升機等移動體上之運動攝像機、可穿戴式攝像機等光學機器。於此種光學機器中,若於拍攝時光學機器發生振動,拍攝圖像就會產生紊亂,光學單元1係為了避免拍攝圖像傾斜而校正光學元件2之傾斜度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如圖2所示,光學單元1具備:搭載有具備光學元件2之攝像機模組101之擺動體3;可擺動地支持擺動體3之擺動支持機構4;及經由擺動支持機構4支持擺動體3之固持器5。又,光學單元1具備可旋轉地支持固持器5之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與經由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支持固持器5之固定體8。進而,光學單元1具備架設於可動體3與固持器5之間之板簧9。 擺動支持機構4將擺動體3能夠於預定之軸線L與光學元件2之光軸一致之基準姿勢及光軸相對於軸線L傾斜之傾斜姿勢之間擺動地支持。擺動支持機構4為萬向架機構。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將固持器5能夠繞軸線L旋轉地支持。換言之,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將由固持器5與可擺動地支持於該固持器5之擺動體3構成之可動體10能夠繞軸線L旋轉地支持。第1旋轉支持機構6構成於固定體8與固持器5之間。第2旋轉支持機構7位於較第1旋轉支持機構6靠-Z方向側(反被拍攝體側)。板簧9用於規定擺動體3之基準姿勢。 又,光學單元1具備使擺動體3擺動之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與使固持器5(可動體10)旋轉之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具備保持於擺動體3之擺動驅動用線圈13與保持於固定體8之擺動驅動用磁鐵14。擺動驅動用線圈13與擺動驅動用磁鐵14於與軸線L正交之徑向上對向。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具備保持於固持器5之滾轉驅動用線圈15與保持於固定體8之滾轉驅動用磁鐵16。於本例中,滾轉驅動用線圈15與滾轉驅動用磁鐵16於Z軸方向(軸線L方向)上對向。 如圖1所示,光學單元1具備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此外,圖2〜圖10中省略表示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柔性印刷基板200(光學模組用印刷基板)與攝像機模組101連接。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備向攝像機模組101供電之供電線及用於將來自攝像機模組101之信號取出至外部之信號線。又,柔性印刷基板300(擺動機構用配線基板)與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連接。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備向擺動驅動用線圈13供電之供電線。而且,柔性印刷基板400(滾轉機構用配線基板)與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連接。柔性印刷基板400具備向滾轉驅動用線圈15供電之供電線。 (固定體) 如圖1、圖3及圖4所示,固定體8具有組裝三個殼體28、29、30而構成之固定體本體24、固定於固定體本體24之板簧25(彈簧構件)、及經由板簧25支持於固定體本體24之可動固持器26。可動固持器26以可沿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被支持。如圖1所示,固定體本體24具備自Z軸方向(軸線方向)觀察時形成大致八邊形之外形之筒狀殼體28、相對於筒狀殼體28自+Z方向側(被拍攝體側)組裝之被拍攝體側殼體29、及相對於筒狀殼體28自-Z方向側(反被拍攝體側)組裝之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筒狀殼體28由磁性材料形成。被拍攝體側殼體29及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由樹脂材料形成。 如圖3所示,筒狀殼體28具備大致八邊形之筒狀之主體部31與自主體部31之+Z方向之端部向內側伸出之框狀之端板部32。於端板部32之中央形成有大致八邊形之開口部33。主體部31具備於X軸方向對向之側板35、36、於Y軸方向對向之側板37、38、及設於相對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傾斜45度之四處角部之側板39。如圖3及圖4所示,於X軸方向對向之側板35、36與於Y軸方向對向之側板37、38之內周面,分別固定有擺動驅動用磁鐵14。又,如圖4所示,於四處側板39中之位於+X方向側之兩個側板39形成有矩形之缺口部40。缺口部40為將側板39之-Z方向之端緣沿+Z方向切除而成之形狀。 被拍攝體側殼體29具備與筒狀殼體28之端板部32抵接之筒狀之主體部43、與自主體部43之+Z方向之端部向內側伸出之端板部44。於端板部44之中央形成有圓形開口部45。如圖4所示,主體部43之內周面為大致圓形,外周面於沿Z軸方向觀察時為大致八邊形。主體部43之外周面具備於X軸方向對向之側面47、48、於Y軸方向對向之側面49、50、及設於相對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傾斜45度之四處角部之側面51。被拍攝體側殼體29藉由自-Z方向貫通筒狀殼體28之端板部32並擰入至主體部43之四根有頭之螺絲52固定於筒狀殼體28上。於此,端板部44之-Z方向之面係與軸線L為同軸之環狀面,且為於Z軸方向上與固持器5對應之固定體側對向部55。於固定體側對向部55設有固定體側環狀槽56。固定體側環狀槽56與軸線L為同軸,剖面形狀為圓弧。 如圖3所示,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具備與軸線L正交之大致八邊形之端板部58、自端板部58之-X方向之端緣(邊)向+Z方向立起之壁部59、自端板部58之-Y方向及+Y方向之端緣(邊)向+Z方向立起且於Y軸方向對向之兩個壁部60、及位於壁部59與兩個壁部60各自之間且相對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傾斜45度之兩個壁部61。於此,於端板部58之+X方向之端緣(邊)未設置壁部,於Y軸方向對向之兩個壁部60之+X方向之端之間成為開口部62。如圖1所示,開口部62為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引出口。 於Y軸方向上對向之兩個壁部60之+Z方向之端部分,分別設有固定板簧25之Y方向之兩端部分之板簧固定部65。板簧固定部65具備:於較壁部59之前端向-Z方向偏置之位置向X軸方向及Y軸方向擴展之端面65a;形成於各端面65a之外周側之緣部分之矩形之突出部65b;及自矩形之突出部65b之中心向+Z方向突出之圓形之突起65c。 圖5係固定體8之反被拍攝體側部分(第2旋轉支持機構7、可動固持器26、板簧25及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分解立體圖。如圖5所示,可動固持器26具備構成第2旋轉支持機構7之滾珠軸承68之外輪68a、與保持兩個滾轉驅動用磁鐵16之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具備外輪68a嵌入於內周側之筒部73。兩個滾轉驅動用磁鐵16自外周側嵌入於形成於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之Y軸方向之兩側之凹部75a,被保持於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又,可動固持器26具備自-Z方向與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抵接之磁軛72。於磁軛72,於滾轉驅動用磁鐵16抵接之部分塗佈有接著劑,滾轉驅動用磁鐵16亦被固定於磁軛72。 板簧25具備於Y軸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之輪廓形狀。板簧25於Y軸方向之中央具備可***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71之筒部73之貫通孔25a。又,板簧25於隔著貫通孔25a之Y軸方向之兩側分別具備コ字形狀之狹縫25b。兩個狹縫25b之形狀為於將磁軛72與板簧25重疊時,將磁軛72之Y軸方向之端部分鑲進去之形狀。又,板簧25於Y軸方向之兩端部分(較兩個狹縫25b靠Y軸方向之外側)具備用於將板簧25固定於板簧固定部65之固定孔25c。 板簧25以突起65c***於固定孔25c且Y軸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中央部分載置於突出部65b之狀態被板簧固定部65支持。又,如圖1所示,板簧25藉由組裝筒狀殼體28與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而位於筒狀殼體28與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間,且固定於固定體8上。於此,如圖2所示,板簧25成為於可動固持器26被支持於固定體8時,發揮將可動固持器26向+Z軸方向(被拍攝體側)彈壓之彈壓力F之狀態。即,板簧25成為較固定於板簧固定部65之Y軸方向之兩端部分靠內周側之部分向-Z方向(反被拍攝體側)彎曲之狀態,藉由其彈性恢復力而將可動固持器26向+Z軸方向彈壓。 (固持器) 圖6係自+Z方向側觀察包含擺動體3及固持器5之可動體10時之分解立體圖。圖7係自-Z方向側觀察包含擺動體3及固持器5之可動體10時之分解立體圖。如圖6所示,固持器5具備位於擺動體3之外周側之固持器本體構件81、自-Z方向固定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並與擺動體3對向之固持器底板構件82。固持器本體構件81及固持器底板構件82為樹脂製。 如圖6所示,固持器本體構件81於+Z方向端具備與固定體8(被拍攝體側殼體29)之環狀之固定體側對向部55對向之環狀之固持器側對向部84(支持體側對向部)、及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Z方向側連續之固持器主體部85。固持器主體部85具備沿周向排列之四個窗部86、與劃分沿周向相鄰之窗部86之四個縱框部87。四個窗部86中之兩個窗部86於X軸方向上開口,其他兩個於Y軸方向上開口。四個縱框部87分別配置於X軸方向與Y軸方向之間之角度位置。 固持器側對向部84為+Z方向側之端面與軸線L正交之環狀面,於環狀面設有固持器側環狀槽90(支持體側環狀槽)。固持器側環狀槽90於Z軸方向上與設於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固定體側環狀槽56對向。固持器側環狀槽90與軸線L為同軸,剖面形狀為圓弧。固持器側對向部84具備與軸線L正交並朝向-Z方向之環狀端面84a。 於固持器主體部85之-Z方向之端部分,設有向+X方向與+Y方向之間之中間方向突出之突起91、及向+X方向與-Y方向之間之中間方向突出之突起91。突起91配置於形成於筒狀殼體28(固定體8)之側板39之缺口部40。固持器5於突起91能夠於缺口部40內沿周向移動之範圍繞軸線L旋轉。即,突起91與缺口部40構成限制可動體10相對於固定體8之繞軸線L之旋轉範圍之止動機構19(參照圖1)。 固持器底板構件82具備與軸線L正交並自-Z方向側與擺動體3對向之對向面82a。於對向面82a之Y軸方向之兩端部分,設有向+Z方向突出之矩形之突出部分82b。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對向面82a之外周緣,設有自Y軸方向之兩側及+X方向圍繞底板之台階部93。台階部93於內周側具備向+Z方向突出之環狀凸部94。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被固定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時,環狀凸部94嵌入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固持器主體部85)之-Z方向之開口部95之內側。 又,如圖7所示,固持器底板構件82具備向-Z方向突出之軸部96。軸部96與軸線L設置為同軸。軸部96於外周側保持滾珠軸承68之內輪68b。內輪68b之+Z方向之端面與固持器底板構件82抵接。又,固持器底板構件82於在Y軸方向上隔著軸部96之兩側具備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滾轉驅動用線圈15自-Z方向保持於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 (擺動體) 圖8係自+Z方向側(被拍攝體側)觀察擺動體3、擺動支持機構4及板簧9時之分解立體圖。圖9係自-Z方向側(反被拍攝體側)觀察擺動體3、擺動支持機構4及板簧9時之分解立體圖。如圖8、圖9所示,擺動體3具備攝像機模組101(光學模組)、及自外周側保持攝像機模組101之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如圖2所示,攝像機模組101具有光學元件2與位於光學元件2之光軸上之拍攝元件103。拍攝元件103被安裝於搭載有陀螺儀或信號處理電路等之基板104。於基板104連接有柔性印刷基板200(參照圖1)。 又,攝像機模組101具有保持光學元件2之鏡筒構件106、與保持鏡筒構件106及基板104之框架107。框架107具備於內周側保持鏡筒構件106之-Z方向之端部分之圓筒部108、自圓筒部108之-Z方向之端緣向外周側擴展之矩形之板部109、及自板部109之外周緣向-Z方向延伸之方筒部110。如圖9所示,基板104被保持於方筒部110之內周側。又,於框架107,於在Y軸方向隔著光軸(軸線L)、拍攝元件103、及基板104之兩側設有向-Z方向突出之第1止動用凸部111、112。柔性印刷基板200、300(參照圖1)引繞於第1止動用凸部111與第1止動用凸部112之間。第1止動用凸部111、112與設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對向面82a之矩形之突出部分82b於Z軸方向上對向,構成規定擺動體3之擺動範圍之止動機構17(參照圖2)。 如圖9所示,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具備於沿Z軸方向觀察時為大致八邊形之底板部115、於底板部115之X軸方向之兩端向+Z方向立起並沿Y軸方向延伸之一對壁部116、117、及於底板部115之Y軸方向之兩端向+Z方向立起並沿X軸方向延伸之一對壁部118、119。擺動驅動用線圈13固定於各壁部116、117、118、119。 於各壁部116、117、118、119之+Z方向之端面,設有向+Z方向突出之兩個第2止動用凸部120。兩個第2止動用凸部120分別自各壁部116、117、118、119之周向之兩端部分突出。第2止動用凸部120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Z方向之環狀端面84a於Z軸方向上對向,並且構成規定擺動體3之擺動範圍之止動機構18(參照圖2)。 又,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具備自形成於底板部115之中央之圓形之貫通孔之緣向+Z方向立起的筒狀之保持部123。於保持部123之+Z方向之環狀端面123a,以等角度間隔於四處設有用於固定板簧9之板簧固定用凸部124。板簧9經由接著劑層固定於環狀端面123a。因此,於可動體側連結部141被固定於環狀端面123a之狀態下,板簧9自環狀端面123a向+Z方向突起。 (板簧) 如圖6、圖7所示,板簧9係對金屬板進行加工而成之矩形框狀之板簧。板簧9被架設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保持部123之環狀端面123a(+Z方向之端面)與固持器本體構件81之固持器側對向部84中朝向-Z方向之環狀端面84a之間。板簧9具備固定於環狀端面123a之環狀之可動體側連結部141、固定於環狀端面84a之四個固持器側連結部142、及於徑向上位於可動體側連結部141與各固持器側連結部142之間之蜿蜒部143。可動體側連結部141具備自外周側經由接著劑層固定於設於環狀端面123a之四個板簧固定用凸部124之四個連結部分141a。板簧9規定擺動體3之基準姿勢。即,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處於未驅動之靜止狀態時之擺動體3(攝像機模組101)之姿勢由板簧9決定。 (擺動支持機構) 圖10係以與軸線L正交並通過擺動支持機構4之平面將光學單元1切斷之剖視圖。擺動支持機構4係構成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與固持器本體構件81之間之萬向架機構。如圖6及圖7所示,擺動支持機構4具備設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第1軸線R1上之對角位置之兩處第1擺動支持部131、設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之第2軸線R2上之對角位置之兩處第2擺動支持部132、及由第1擺動支持部131及第2擺動支持部132支持之可動框135。於此,第1軸線R1及第2軸線R2為與Z軸方向正交且相對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傾斜45度之方向。因此,第1擺動支持部131及第2擺動支持部132配置於X軸方向與Y軸方向之間之角度位置。如圖6、圖7所示,第2擺動支持部132為形成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之內側面之凹部81a。 如圖10所示,可動框135係自Z軸方向觀察之平面形狀為大致八邊形之板狀彈簧。於可動框135之外側面,於繞軸線L之四處藉由熔接等固定有金屬製之球體137。該球體137與由設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第1擺動支持部131及設於固持器本體構件81之第2擺動支持部132保持之觸點彈簧138點接觸。觸點彈簧138為板狀彈簧,被第1擺動支持部131保持之觸點彈簧138能夠於第1軸線R1方向上彈性變形,被第2擺動支持部132保持之觸點彈簧138能夠於第2軸線R2方向上彈性變形。因此,可動框135被支持為能夠繞與Z軸方向正交之兩個方向(第1軸線R1方向及第2軸線R2方向)之各方向旋轉之狀態。 (第1旋轉支持機構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 其次,對將固持器5能夠繞軸線L旋轉地支持之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進行說明。如圖2、圖3及圖4所示,第1旋轉支持機構6於固定體側對向部55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間具備複數個球體151(滾動體)與保持球體151之保持架152。如圖3及圖4所示,保持架152具備沿周向以等間隔排列之複數個貫通孔153。複數個球體151分別以配置於複數個貫通孔153各自之內側之狀態***於固定體側環狀槽56及固持器側環狀槽90。於固定體側環狀槽56及固持器側環狀槽90之內周面塗佈有潤滑油。於本例中,球體151及貫通孔153之數量為6。球體151以位於貫通孔153之內側之狀態,於固定體側環狀槽56及固持器側環狀槽90內滾動。 又,保持架152於在周向上相鄰之兩個貫通孔153之間具備向固定體側對向部55側突出之第1凸部154(參照圖3)與向固持器側對向部84側突出之第2凸部155(參照圖4)。第1凸部154之周向之中央部分能夠與固定體側對向部55之固定體側環狀槽56之內周側之緣部分及外周側之緣部分滑動接觸。又,第2凸部155之周向之中央部分能夠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固持器側環狀槽90之內周側之緣部分及外周側之緣部分滑動接觸。 如圖2所示,於固定體側對向部55之較固定體側環狀槽56靠內周側之端部分,設有朝向-Z方向突出之環狀凸部157。另一者面,於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較固持器側環狀槽90靠內周側之端部分,設有向-Z方向凹下而接受環狀凸部157之前端部分之環狀台階部158。環狀凸部157與環狀台階部158之空間構成迷宮式密封。迷宮式密封防止或抑制塵埃進入至球體151滾動之固定體側對向部55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間。 其次,如圖2所示,第2旋轉支持機構7之滾珠軸承68具備保持於固持器5(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軸部96之外周側之內輪68b、位於內輪68b之外周側之外輪68a、及於徑向上之內輪68b與外輪68a之間滾動之複數個球體68c。外輪68a被保持於可動固持器26。 於此,板簧25對滾珠軸承68賦予朝向+Z方向之加壓(彈壓力F)。即,板簧25藉由對可動固持器26朝向固持器側對向部84彈壓,而對保持於固持器5之外輪68a朝向固持器側對向部84彈壓。由此,內輪68b與外輪68a以固持器側對向部84為基準,Z軸方向之相對位置被定位。又,藉由加壓(板簧25之彈壓力F),維持外輪68a與固持器側對向部84抵接之狀態。由此,支持於第2旋轉支持機構7之固持器5之旋轉穩定。 進而,板簧25經由可動固持器26及外輪68a對固持器5朝向固定體8(被拍攝體側殼體29)之固定體側對向部55彈壓。由此,板簧25對第1旋轉支持機構6賦予朝向+Z方向之加壓(圖2之彈壓力F)。即,板簧25於Z軸方向上對固持器側對向部84朝向固定體側對向部55彈壓。由此,因為固持器側對向部84與固定體側對向部55於Z軸方向上未相隔,所以保持於保持架152之球體151不會自固持器側對向部84之固持器側環狀槽90與固定體側對向部55之固定體側環狀槽56之間脫落,固持器5相對於固定體8順暢地旋轉。 此外,第1旋轉支持機構6及第2旋轉支持機構7之一者或兩者亦可為滑動軸承而非滾珠軸承。 (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如圖10所示,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具備設於擺動體3與固定體8之間之第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A及第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B。第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A具備兩組由在X軸方向上對向之擺動驅動用磁鐵14與擺動驅動用線圈13構成之組。第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B具備兩組由在Y軸方向上對向之擺動驅動用磁鐵14與擺動驅動用線圈13構成之組。擺動驅動用線圈13被保持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X軸方向之兩側之壁部116、117及Y軸方向之兩側之壁部118、119之外側面。擺動驅動用磁鐵14被保持於設於固定體8之筒狀殼體28之側板35、36、37、38之內側面。如圖3及圖4所示,各擺動驅動用磁鐵14於Z軸方向上被分割成兩部分,且內表面側之磁極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極線)為界而不同地被磁化。擺動驅動用線圈13為空芯線圈,+Z方向側及-Z方向側之長邊部分用作有效邊。於此,筒狀殼體28由磁性材料構成,因此,作為相對於擺動驅動用磁鐵14之磁軛發揮作用。 位於擺動體3之+Y方向側及-Y方向側之兩組第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B,以於向擺動驅動用線圈13通電時產生繞X軸之同一方向之磁驅動力之形態進行配線連接。又,位於擺動體3之+X方向側及-X方向側之兩組第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A,以於向擺動驅動用線圈13通電時產生繞Y軸之同一方向之磁驅動力之形態進行配線連接。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藉由將利用第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B之繞X軸之旋轉、及利用第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A之繞Y軸之旋轉合成,使擺動體3繞第1軸線R1及繞第2軸線R2旋轉。於進行繞X軸之振動校正、及繞Y軸之振動校正時,將繞第1軸線R1之旋轉及繞第2軸線R2之旋轉合成。 (滾轉用磁驅動機構) 如圖2所示,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具備兩個滾轉驅動用線圈15與兩個滾轉驅動用磁鐵16,兩個滾轉驅動用線圈15被保持於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設置於在Y軸方向上隔著軸部96之兩側,兩個滾轉驅動用磁鐵16被固定體8之可動固持器26保持並於Z軸方向上與各滾轉驅動用線圈15對向。如圖3及圖5所示,各滾轉驅動用磁鐵16於周向上被分割成兩部分,且與滾轉驅動用線圈15對向之面之磁極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極線)為界而不同地被磁化。各滾轉驅動用線圈15為空芯線圈,沿徑向延伸之長邊部分用作有效邊。 (光學單元之振動校正) 如上所述,光學單元1具備進行繞X軸之振動校正、及繞Y軸之振動校正之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因此,能夠進行俯仰(縱搖)方向及偏轉(橫搖)方向之振動校正。又,光學單元1因為具備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所以能夠進行滾轉方向之振動校正。於此,光學單元1因為擺動體3具備陀螺儀,所以藉由陀螺儀檢測繞正交之三軸之振動,驅動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及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以抵消檢測到之振動。 (柔性印刷基板之固定構造) 圖11係圖1之B-B線之光學單元1之剖視圖。如圖11所示,與攝像機模組101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200(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自基板104之一端(+X方向之端部)引出並呈U字狀折回,於基板104之-Z方向側與基板104平行地引繞。又,與擺動驅動用線圈13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300(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自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底板部115之一端(+X方向之端部)朝向基板104之+X方向之端部引繞並向-X方向彎曲,與柔性印刷基板200匯合後於基板104與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間之空間與基板104平行地引繞。 基板104於光學元件2側之面(朝向+Z方向之面)搭載拍攝元件103,於朝向與光學元件2為相反側之面(朝向-Z方向之面)搭載電子零件。於基板104之朝向-Z方向之面,於+X方向之端部設有不搭載電子零件之平坦部,於該平坦部固定間隔件500。於間隔件500形成有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之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固定部)。柔性印刷基板200於自基板104引出之後立即呈U字狀折回而引繞至沿著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位置,且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又,柔性印刷基板300以與柔性印刷基板200重疊之狀態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即,柔性印刷基板200、300一起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 自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向-X方向引繞之柔性印刷基板200、300於越過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X方向之端緣之位置再次呈U字狀折回,過過配置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Z方向側之可動固持器26及板簧25與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間向+X方向側引繞。然後,固定於形成於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X方向側之端部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除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之外,還固定與滾轉驅動用線圈15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400(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即,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起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設於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開口部62之附近。因此,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後,自開口部62向固定體8之外部引出。 (柔性印刷基板之構造) 圖12係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側視圖。又,圖13係與攝像機模組101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立體圖,圖14係與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及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300、400之立體圖。如圖11、圖1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200之一端與基板104連接,於另一端形成有連接器***部290。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備與基板104相連之兩個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該兩個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與和連接器***部290相連之寬幅之撓性基板部分200C相連。於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於與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固定部位固定有第1加強板210,於與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固定部位固定有第2加強板220。 兩個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隔開規定間隔而平行地配置。第1加強板210及第2加強板220為大致長方形之板狀,長度方向朝向柔性印刷基板200之寬度方向。第1加強板210及第2加強板220均於長度方向之一端固定有撓性基板部分200A,於長度方向之另一端固定有撓性基板部分200B。即,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藉由第1加強板210及第2加強板220保持為隔開固定間隔之狀態。 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備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第1固定部230、及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第2固定部240。第1固定部230係於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固定第1加強板210而構成。又,第2固定部240係於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固定第2加強板220而構成。第1固定部230具備形成於第1加強板210之長度方向(即柔性印刷基板200之寬度方向)之兩側之緣之卡掛部211、與形成於第1加強板210之長度方向之中央之卡合孔212、213(卡合部)。又,第2固定部240具備形成於第2加強板220之長度方向(即柔性印刷基板200之寬度方向)之兩側之緣之卡掛部221、與形成於第2加強板220之長度方向之中央之卡合孔222、223(卡合部)。卡掛部211、221向撓性基板200A、200B之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 形成於第1加強板210之卡合孔212、213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寬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位置錯開。更具體而言,卡合孔212形成於第1加強板210之基板104側之緣之附近,卡合孔213形成於連接器***部290側之緣。於本形態中,卡合孔213為將第1加強板210之連接器***部290側之緣切除而成之缺口形狀,與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之間之間隙相連。 同樣,形成於第2加強板220之卡合孔222、223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寬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位置錯開。更具體而言,卡合孔222形成於第2加強板220之基板104側之緣之附近,卡合孔223形成於連接器***部290側之緣。於本形態中,卡合孔223為將第2加強板220之連接器***部290側之緣切除而成之缺口形狀。此外,卡合孔213、223亦可不為本形態之缺口形狀而為長孔形狀。 如圖12、圖14所示,與擺動用磁驅動機構11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300於一端形成有與擺動驅動用線圈13連接之框部分310,且另一端與和柔性印刷基板400共通之連接器***部700相連。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備與框部分310之內周緣相連之撓性基板部分320與自框部分310之外周緣之兩處立起之感測器支持部330。框部分310被固定於攝像機模組固持器102之底板部115。擺動驅動用線圈13之線圈線與形成於框部分310之焊盤(省略圖示)連接。於感測器支持部330固定有磁感測器331。磁感測器331檢測與擺動驅動用線圈13對向之擺動驅動用磁鐵14之磁場。此外,亦可於感測器支持部330搭載熱敏電阻。 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備於撓性基板部分320固定第3加強板340之第3固定部350、及於撓性基板部分320固定第4加強板360之第4固定部370。第3固定部350係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固定部230重疊且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部位,具備與形成於第1加強板210之卡合孔212、213重疊之卡合孔351、352。又,第4固定部370係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固定部240重疊且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位,具備與形成於第2加強板220之卡合孔222、223重疊之卡合孔371、372。 如圖12、圖14所示,與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400於一端形成有與滾轉驅動用線圈15連接之板狀部410,另一端與連接器***部700相連,且具備於板狀部410與連接器***部700之間延伸之撓性基板部分420。柔性印刷基板400具備於撓性基板部分420固定第5加強板430之第5固定部440。第5固定部440係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固定部24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4固定部370重疊且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位,具備與卡合孔222、223及卡合孔371、372重疊之卡合孔441、442。 如圖1所示,柔性印刷基板300之撓性基板部分320、及柔性印刷基板400之撓性基板部分420配置並引繞於柔性印刷基板200之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之間之間隙。又,於柔性印刷基板300、400之連接器***部700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之連接器***部290,構成共通連接器***部710。如圖11所示,搭載光學單元1之光學機器本體具備用於連接共通連接器***部710之連接器部720。即,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引繞於可動體10與設有連接器部720之支持體730之間。於此,支持體730例如係光學機器本體之框架或主基板等部位。 (向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之固定構造) 圖15係自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側觀察之間隔件500之立體圖。又,圖16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立體圖,圖17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300之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立體圖。間隔件500整體為大致長方體狀,以使長度方向朝向Y方向之狀態固定於基板104之+X方向之端部。間隔件500具備朝向+Z方向之安裝面501,於安裝面501形成有沿著基板104之+Y方向之緣及-Y方向之緣之外形的引導部502、503。引導部502、503係沿著安裝面501之+Y方向之緣及-Y方向之緣形成之凸部。基板104與藉由引導部502、503及安裝面501形成之槽狀之凹部嵌合,且與安裝面501抵接。 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形成於間隔件500之與安裝面501為相反側之面即下端面504。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具備形成於間隔件500之Y方向之兩端之兩個部位之第1鉤部520、自間隔件500之Y方向之大致中央突出之圓柱狀之凸部530、及相對於凸部530位於-X方向側之第2鉤部540。即,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具備於X方向相隔之兩處凸部(凸部530及第2鉤部540)。 第1鉤部520為彎曲形狀,具備相對於間隔件500之下端面504向-Z方向突出之方筒狀之抵碰部521、與自抵碰部521之前端向+X方向彎曲並突出之按壓部522。於第1鉤部520之按壓部522與間隔件500之下端面504之間,形成有能夠***形成於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加強板210之卡掛部211之間隙。又,第2鉤部540係與第1鉤部520為大致相同形狀,且為具備抵碰部541及按壓部542之彎曲形狀。 於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固定部230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時,以使第1加強板210之+X方向之緣離開下端面504之形態使第1加強板210傾斜,使第1加強板210之-X方向之緣沿著下端面504向-X方向滑動。由此,第1加強板210之卡掛部211被***於第1鉤部520與間隔件500之下端面504之間,藉由按壓部522按壓卡掛部211。又,於設於第1加強板210之-X方向之緣之卡合孔213***第2鉤部540之抵碰部541,利用按壓部542按壓第1加強板210之寬度方向(Y方向)之中央。 第1鉤部520及第2鉤部540與撓性基板部分200A、200B之寬度方向(即Y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位置錯開,第2鉤部540配置於較第1鉤部520靠-X方向側。即,第1鉤部520與第2鉤部540之***第1加強板210時之***方向(即X方向)之位置錯開。 於將第1加強板210***至第1鉤部520與第2鉤部540時,當第1加強板210與第1鉤部520之抵碰部521及第2鉤部540之抵碰部541抵碰時,第1加強板210被定位於自間隔件500之下端面504突出之凸部530與另一個卡合孔212重疊之位置,所以,將凸部530嵌入於卡合孔212,使第1固定部230與下端面504抵接。由此,如圖16所示,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固定部230被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 其次,如圖17所示,使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3固定部350與第1固定部230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重合,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凸部530及第2鉤部540。形成於第3固定部350之卡合孔351、352形成於與凸部530及第2鉤部540對應之位置。位於-X方向側之卡合孔352為可***第2鉤部540之長孔形狀。當於卡合孔352***第2鉤部540,並使第3固定部350向‑X方向滑動時,第3加強板340被第2鉤部540之按壓部542按壓。此時,當第2鉤部540之抵碰部541與作為長孔之卡合孔352之+X方向之緣抵碰時,第1加強板210被定位於凸部530與另一個卡合孔351重疊之位置。於該狀態下,當將凸部530之前端嵌入於圓形之卡合孔351時,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3固定部350被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 於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1固定部23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3固定部350,與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凸部530及第2鉤部540卡合之卡合孔212、213之組、及卡合孔351、352之組,成為位於+X方向側之卡合孔212、351與圓柱狀之凸部530卡合之基準孔。 (向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之固定構造) 圖18係自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側觀察之固持器底板構件82之立體圖。圖19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300、400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立體圖,圖20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立體圖。如圖18所示,固持器底板構件82具備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之軸部96及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之底板部99、與形成於底板部99之+X方向之緣之突出部601。突出部601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長方體狀,自底板部99向-Z方向突出。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設於突出部601之下端面602。於底板部99,於軸部96之周圍形成配置柔性印刷基板400之板狀部410之凹部。於板狀部410連接有被保持於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97之滾轉驅動用線圈15之線圈線。 如圖11所示,柔性印刷基板400之撓性基板部分420自板狀部410之+X方向之緣向-Z方向彎曲,沿著突出部601之-X方向之側面向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引繞。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具備形成於突出部601之下端面602之槽部603、自槽部603之底面突出之兩個凸部604、605、及形成於突出部601之Y方向之兩端之兩處第3鉤部610。凸部604、605為圓柱狀,配置於在X方向上相隔之位置。槽部603成為可重疊收容柔性印刷基板400之第5固定部44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4固定部370之寬度及深度。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時,如圖19所示,將柔性印刷基板400之第5固定部440配置於槽部603,於卡合孔441、442嵌入凸部604、605。然後,將柔性印刷基板300之第4固定部370與第5固定部440重疊配置於槽部603,於卡合孔371、372嵌入凸部604、605。 第3鉤部610為彎曲形狀,具備相對於突出部601之下端面602向-Z方向突出之方筒狀之抵碰部611、與自抵碰部611之前端向-X方向彎曲並突出之按壓部612。於第3鉤部610之按壓部612與突出部601之下端面602之間,形成有可***形成於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加強板220之卡掛部221之間隙。 將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固定部240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方法與將第1固定部230固定於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510之方法大致相同。即,以使第2加強板220之-X方向之緣離開下端面602之形態使第2加強板220傾斜,使第2加強板220之+X方向之緣沿著下端面602向+X方向滑動。由此,設於第2加強板220之寬度方向之兩端之卡掛部221被***於第3鉤部610與突出部601之下端面602之間,由按壓部612按壓卡掛部221。又,卡掛部221與第3鉤部610之抵碰部611抵碰,第2加強板220被定位。又,於設於第2加強板220之+X方向之緣之卡合孔223配置凸部605,凸部605與卡合孔223之緣抵碰。 於該狀態下,當於設於第2固定部240之另一個卡合孔222嵌入凸部604時,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固定部240被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又,柔性印刷基板400、300之第5固定部440及第4固定部370由柔性印刷基板200之第2固定部240按壓。 (柔性印刷基板之撓曲構造) 如圖1、圖11所示,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後,立即自開口部62引出至固定體8之外部。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固定體8之外部一起引繞。於固定體8之外部配置有支持固定體8之支持體730(參照圖11)。於支持體730上設有可裝卸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共通連接器***部710之支持體側連接器720。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引繞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與支持體730之間之部分形成呈U字狀撓曲之形狀。 如圖11所示,於本形態中,支持體側連接器720配置於設於固定體8之開口部62之徑向外側。於支持體側連接器720與設有開口部62之固定體8之側面之間,於徑向上設有規定之空間。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該空間以撓曲成U字狀之狀態配置。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撓曲形狀係由自開口部62引出至固定體8的外部之後立即沿著固定體8之側面向+Z方向立起之第1部分U1、於Z方向之規定高度之位置自+Z方向朝-Z方向彎曲成半圓狀而折回之折回部分U2、及自折回部分U2向-Z方向延伸之第2部分U3構成之形狀。 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備形成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位(第2固定部240)與共通連接器***部710之間之第1撓曲部280。同樣,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備形成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位(第4固定部370)與共通連接器***部710之間之第2撓曲部380。又,柔性印刷基板400具備形成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位(第5固定部440)與共通連接器***部710之間之第3撓曲部480。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及第3撓曲部480之撓曲形狀係由上述之第1部分U1、折回部分U2及第2部分U3構成之形狀。 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及第3撓曲部480以光學單元1之光軸即軸線L為中心而配置於可動體10之徑向外側。因此,於可動體10以軸線L為中心向滾轉方向旋轉時,於支持體側連接器720與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間,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及第3撓曲部480容易變形。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及第3撓曲部480之撓曲量為相對於藉由由設於固定體8之缺口部40與設於可動體10之突起91構成之止動機構19容許之旋轉角度,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不會繃緊之程度之撓曲量。 此外,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及第3撓曲部480之撓曲方向不限於圖1、11所示之方向。例如,可為向-Z方向側引繞後再折回並向+Z方向引繞之形狀,亦可為向周向之一側引繞後再折回並向周向之另一側引繞之形狀。 (本形態之主要之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於本形態之光學單元1中,可動體10具備藉由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繞光軸旋轉之固持器5,於該固持器5設有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具備與支持固定體8之支持體730連接之共通連接器***部710,於該共通連接器***部710與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部分(第2固定部240、第4固定部370、第5固定部440)之間,形成有使撓性基板撓曲之撓曲部(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因此,於滾轉校正時,撓曲部於可動體10與支持體730之間變形,因此,能夠抑制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繃緊而產生抗力。因此,因為無需為了對抗來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抗力使可動體10旋轉而增大向滾轉用磁驅動機構之供電量,所以能夠抑制消耗電力之增大。又,因為無需為了對抗來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抗力使可動體10旋轉而增大線圈或磁鐵,使滾轉用驅動機構大型化,所以能夠將光學單元小型化。 於本形態中,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為U字狀。更具體而言,係於向沿著軸線L之方向(Z方向)延伸後折回再向相反側延伸之U字狀。此種撓曲形狀為能夠追隨繞軸線L之旋轉而變形之撓曲形狀。因此,於進行使可動體10繞軸線L旋轉之滾轉校正時,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繃緊之可能性少。 於本形態中,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以軸線L為中心配置於可動體10之徑向外側。因此,於滾轉校正時,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於可動體10之徑向外側變形,因此,於與配置於可動體10之徑向外側之固定體8或支持體730之間,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繃緊之可能性少。 (其他實施形態) (1)圖21係其他實施形態之光學單元1之剖視圖。以下,僅說明與上述形態不同之處,相同點省略說明。就圖21之光學單元1而言,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Z方向之高度較上述實施形態大,反被拍攝體側殼體30之端板部58與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空間較上述實施形態大。於圖21之形態中,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並非係於固定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後立即引出至固定體8之外部,而為向可動體10之像側(反被拍攝體側)即-Z方向引繞。而且,於可動體10之像側,於可動體10與端板部58之間形成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撓曲形狀。 於圖21之形態中,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向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固定之後向-Z方向彎曲。因此,於設有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突出部601之+X方向之緣(徑向外側之緣),設有向-Z方向(光軸方向之像側)突出之限制壁606。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抵碰限制壁606並向-Z方向彎曲之後,於可動體10與端板部58之間呈U字狀撓曲。由於限制壁606係自徑向外側支持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因此抑制對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作用過度之力之情形。於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於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板簧25、及可動固持器26之-Z方向側,形成有向徑向外側(圖21中為+X方向)開口之U字狀之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之撓曲形狀為由在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600之-Z方向側向-X方向延伸之第1部分U1、於軸線L上之位置自-X方向朝+X方向呈半圓狀彎曲並折回之折回部分U2、及自折回部分U2向+X方向延伸之第2部分U3構成之形狀。 與上述形態同樣,於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之前端形成有共通連接器***部710。共通連接器***部710於固定體8之開口部62之外側,與設於支持體730之支持體側連接器720連接。或者,如圖21中虛線所示,亦可於設於固定體8之端板部58之固定體側連接器740連接共通連接器***部710。 如此,於圖21之形態中,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配置於可動體10之軸線L(光軸)方向之像側。於共通連接器***部710連接之支持體側連接器720或固定體側連接器740相對於可動體10配置於軸線L(光軸)方向之像側之情形時,能夠設置此種撓曲形狀。圖21之撓曲形狀為能夠追隨於可動體10繞軸線L之旋轉而變形之撓曲形狀。因此,於進行使可動體10繞軸線L旋轉之滾轉校正時,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繃緊之可能性少。特別是於本形態中,第1撓曲部280、第2撓曲部380、第3撓曲部480之折回部分U2位於軸線L(光軸)上。因此,可進行以折回部分U2為中心,第1部分U1與第2部分U3朝向不同之方向之變形,所以能夠追隨於可動體10繞軸線L之旋轉而容易地變形。因此,於滾轉校正時,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繃緊之可能性少。 (2)上述形態中,將滾轉用磁驅動機構12之滾轉驅動用線圈15搭載於可動體10,且於固定體8搭載滾轉驅動用磁鐵16,但亦可採用於可動體10搭載滾轉驅動用磁鐵16,且於固定體8搭載滾轉驅動用線圈15之構成。該情形時,無需於可動體10連接柔性印刷基板400。因此,容易安裝柔性印刷基板400,從而容易製造光學單元1。又,不會於可動體10向滾轉方向旋轉時因柔性印刷基板400而阻礙可動體10之動作。
1‧‧‧光學單元(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2‧‧‧光學元件
3‧‧‧擺動體
4‧‧‧擺動支持機構
5‧‧‧固持器
6‧‧‧第1旋轉支持機構
7‧‧‧第2旋轉支持機構
8‧‧‧固定體
9‧‧‧板簧
10‧‧‧可動體
1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11A‧‧‧第1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11B‧‧‧第2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12‧‧‧滾轉用磁驅動機構
13‧‧‧擺動驅動用線圈
14‧‧‧擺動驅動用磁鐵
15‧‧‧滾轉驅動用線圈
16‧‧‧滾轉驅動用磁鐵
17、18、19‧‧‧止動機構
24‧‧‧固定體本體
25‧‧‧板簧
25a‧‧‧貫通孔
25b‧‧‧狹縫
25c‧‧‧固定孔
26‧‧‧可動固持器
28‧‧‧筒狀殼體
29‧‧‧被拍攝體側殼體
30‧‧‧反被拍攝體側殼體
31‧‧‧主體部
32‧‧‧端板部
33‧‧‧開口部
35〜39‧‧‧側板
40‧‧‧缺口部
43‧‧‧主體部
44‧‧‧端板部
45‧‧‧圓形開口部
47〜51‧‧‧側面
52‧‧‧螺絲
55‧‧‧固定體側對向部
56‧‧‧固定體側環狀槽
58‧‧‧端板部
59〜61‧‧‧壁部
62‧‧‧開口部
65‧‧‧板簧固定部
65a‧‧‧端面
65b‧‧‧突出部
65c‧‧‧突起
68‧‧‧滾珠軸承
68a‧‧‧外輪
68b‧‧‧內輪
68c‧‧‧球體
71‧‧‧可動固持器本體構件
72‧‧‧磁軛
73‧‧‧筒部
75a‧‧‧凹部
81‧‧‧固持器本體構件
82‧‧‧固持器底板構件
82a‧‧‧對向面
82b‧‧‧突出部分
84‧‧‧固持器側對向部
84a‧‧‧環狀端面
85‧‧‧固持器主體部
86‧‧‧窗部
87‧‧‧縱框部
90‧‧‧固持器側環狀槽
91‧‧‧突起
93‧‧‧台階部
94‧‧‧環狀凸部
95‧‧‧開口部
96‧‧‧軸部
97‧‧‧滾轉驅動用線圈保持部
99‧‧‧底板部
101‧‧‧攝像機模組
102‧‧‧攝像機模組固持器
103‧‧‧拍攝元件
104‧‧‧基板
106‧‧‧鏡筒構件
107‧‧‧框架
108‧‧‧圓筒部
109‧‧‧板部
110‧‧‧方筒部
111、112‧‧‧第1止動用凸部
115‧‧‧底板部
116〜119‧‧‧壁部
120‧‧‧第2止動用凸部
123‧‧‧保持部
123a‧‧‧環狀端面
124‧‧‧板簧固定用凸部
131‧‧‧第1擺動支持部
132‧‧‧第2擺動支持部
135‧‧‧可動框
137‧‧‧球體
138‧‧‧觸點彈簧
141‧‧‧可動體側連結部
141a‧‧‧連結部分
142‧‧‧固持器側連結部
143‧‧‧蜿蜒部
151‧‧‧球體
152‧‧‧保持架
153‧‧‧貫通孔
154‧‧‧第1凸部
155‧‧‧第2凸部
157‧‧‧環狀凸部
158‧‧‧環狀台階部
200‧‧‧柔性印刷基板
200A、200B、200C‧‧‧撓性基板部分
210‧‧‧第1加強板
211‧‧‧卡掛部
212、213‧‧‧卡合孔(卡合部)
220‧‧‧第2加強板
221‧‧‧卡掛部
222、223‧‧‧卡合孔(卡合部)
230‧‧‧第1固定部
240‧‧‧第2固定部
280‧‧‧第1撓曲部
290‧‧‧連接器***部
300‧‧‧柔性印刷基板
310‧‧‧框部分
320‧‧‧撓性基板部分
330‧‧‧感測器支持部
331‧‧‧磁感測器
340‧‧‧第3加強板
350‧‧‧第3固定部
351、352‧‧‧卡合孔
360‧‧‧第4加強板
370‧‧‧第4固定部
371、372‧‧‧卡合孔
380‧‧‧第2撓曲部
400‧‧‧柔性印刷基板
410‧‧‧板狀部
420‧‧‧撓性基板部分
430‧‧‧第5加強板
440‧‧‧第5固定部
441、442‧‧‧卡合孔
480‧‧‧第3撓曲部
500‧‧‧間隔件
501‧‧‧安裝面
502、503‧‧‧引導部
504‧‧‧下端面
510‧‧‧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固定部)
520‧‧‧第1鉤部
521‧‧‧抵碰部
522‧‧‧按壓部
530‧‧‧凸部
540‧‧‧第2鉤部(凸部)
541‧‧‧抵碰部
542‧‧‧按壓部
600‧‧‧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
601‧‧‧突出部
602‧‧‧下端面
603‧‧‧槽部
604、605‧‧‧凸部
606‧‧‧限制壁
610‧‧‧第3鉤部
611‧‧‧抵碰部
612‧‧‧按壓部
700‧‧‧連接器***部
710‧‧‧共通連接器***部
720‧‧‧支持體側連接器
730‧‧‧支持體
740‧‧‧固定體側連接器
A-A‧‧‧線
F‧‧‧彈壓力
L‧‧‧軸線(光軸)
R1‧‧‧第1軸線
R2‧‧‧第2軸線
U1‧‧‧第1部分
U2‧‧‧折回部分
U3‧‧‧第2部分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X‧‧‧方向
-X‧‧‧方向
+Y‧‧‧方向
-Y‧‧‧方向
+Z‧‧‧方向
-Z‧‧‧方向
圖1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應用本發明之光學單元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A-A線之光學單元之剖視圖。 圖3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圖1之光學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自反被拍攝體側觀察圖1之光學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固定體之反被拍攝體側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可動體及固持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自反被拍攝體側觀察可動體及固持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自被拍攝體側觀察可動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自反被拍攝體側觀察可動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係以與軸線正交之平面將光學單元切斷之剖視圖。 圖11係圖1之B-B線之光學單元之剖視圖。 圖12係柔性印刷基板之側視圖。 圖13係與攝像機模組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之立體圖。 圖14係與擺動用磁驅動機構及滾轉用磁驅動機構連接之柔性印刷基板之立體圖。 圖15係自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側觀察之間隔件之立體圖。 圖16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之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之立體圖。 圖17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之第1可動體側固定部之立體圖。 圖18係自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側觀察之固持器底板構件之立體圖。 圖19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之立體圖。 圖20係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之第2可動體側固定部之立體圖。 圖21係其他實施形態之光學單元之剖視圖。

Claims (9)

  1. 一種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特徵在於,具有: 可動體,其保持光學模組; 旋轉支持機構,其將上述可動體能夠繞光軸旋轉地支持; 固定體,其經由上述旋轉支持機構支持上述可動體; 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可動體繞光軸旋轉;及 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其與上述光學模組連接;且 上述可動體具備以保持上述光學模組之狀態繞上述光軸旋轉之固持器,於上述固持器設有固定上述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之可動體側固定部, 上述光學模組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 連接器***部,其與上述固定體或支持上述固定體之支持體連接;及撓曲部,其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上述連接器***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可動體具備使上述光學模組繞與上述光軸交叉之軸線擺動之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於上述擺動用磁驅動機構連接有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 上述擺動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第2撓曲部,該第2撓曲部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固定於上述固定體或上述支持體之部分之間。
  3. 如請求項1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撓曲部為U字狀。
  4. 如請求項1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撓曲部以上述光軸為中心配置於上述可動體之徑向外側。
  5. 如請求項1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撓曲部相對於上述可動體配置於上述光軸方向之像側。
  6. 如請求項5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撓曲部為向徑向外側開口之U字狀,於上述光軸上配置有折回部。
  7. 如請求項5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固持器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徑向外側具備向上述光軸方向之像側突出之限制壁。
  8. 如請求項1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上述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具備固定於上述可動體之線圈、及固定於上述固定體之磁鐵, 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與上述線圈連接, 上述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具備第3撓曲部,該第3撓曲部形成於固定於上述可動體側固定部之部分與固定於上述固定體或上述支持體之部分之間。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帶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其中, 上述滾轉用磁驅動機構具備固定於上述可動體之磁鐵、及固定於上述固定體之線圈, 滾轉用柔性印刷基板與上述線圈連接。
TW107108595A 2017-03-30 2018-03-14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TWI676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746A JP6921579B2 (ja) 2017-03-30 2017-03-30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7-066746 2017-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457A TW201841457A (zh) 2018-11-16
TWI676337B true TWI676337B (zh) 2019-11-01

Family

ID=6367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8595A TWI676337B (zh) 2017-03-30 2018-03-14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3362B2 (zh)
JP (1) JP6921579B2 (zh)
CN (1) CN108693677B (zh)
TW (1) TWI676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0706B2 (ja) * 2016-11-10 2020-12-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154891B2 (ja) 2018-08-31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1347074B2 (en) * 2018-11-30 2022-05-3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having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7323283B2 (ja) * 2018-11-30 2023-08-08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269718B2 (ja) * 2018-11-30 2023-05-0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1538165B (zh) * 2019-02-07 2022-03-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JP7235558B2 (ja) * 2019-03-28 2023-03-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09493B2 (ja) * 2019-07-16 2023-07-18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25257B2 (ja) 2019-08-09 2023-08-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76279B2 (ja) * 2019-08-19 2023-11-08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93158B2 (ja) * 2019-09-05 2023-12-06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102254906B1 (ko) * 2020-01-23 2021-05-25 니혼 덴산 산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JP7447522B2 (ja) * 2020-02-07 2024-03-12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447523B2 (ja) * 2020-02-07 2024-03-12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3311558B (zh) * 2020-02-07 2023-10-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JP2021139988A (ja) 2020-03-04 2021-09-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20210132914A (ko) * 2020-04-28 2021-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665677B (zh) * 2020-04-29 2022-04-0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电路板结构
JP7453098B2 (ja) * 2020-08-31 2024-03-1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53099B2 (ja) * 2020-08-31 2024-03-1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217403A (zh) * 2020-09-03 2022-03-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493421B2 (ja) * 2020-10-02 2024-05-3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US20220113488A1 (en) * 2020-10-13 2022-04-1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Case and optical unit
CN112637469B (zh) * 2020-12-23 2022-04-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22122057A (ja) * 2021-02-09 2022-08-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8183A (ja) * 2021-04-01 2022-10-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3824862A (zh) * 2021-09-07 2021-12-21 广西睛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微云台前视车载摄像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6851A (zh) * 2008-10-14 2010-06-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TW201702719A (zh) * 2015-07-14 2017-01-16 Nidec Sankyo Corp 帶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02718A (zh) * 2015-06-25 2017-01-16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4784A (ja) * 2001-05-18 2002-11-29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JP2003259168A (ja) * 2002-03-01 2003-09-12 Minolta Co Ltd パン・チルトカメラ
CN102520562B (zh) * 2009-01-28 2014-09-1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JP5593118B2 (ja) * 2010-04-30 2014-09-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WO2012004952A1 (ja) * 2010-07-07 2012-0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駆動装置
JP2013156292A (ja) * 2012-01-26 2013-08-15 Nidec Copal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978635B2 (ja) * 2012-02-01 2016-08-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カメラの像振補正装置
JP2013250487A (ja) * 2012-06-01 2013-12-12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6077939B2 (ja) * 2013-05-30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5556383B (zh) * 2013-09-25 2018-07-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6284742B2 (ja) * 2013-10-24 2018-02-2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180304B2 (ja) * 2013-11-29 2017-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255290B2 (ja) * 2014-03-27 2017-12-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における共振防止方法、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6099538A (ja) * 2014-11-25 2016-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444748B2 (ja) * 2015-01-26 2018-12-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460809B2 (ja) * 2015-01-26 2019-01-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869771B2 (ja) * 2017-03-30 2021-05-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89275B2 (ja) * 2017-03-30 2022-0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59777B2 (ja) * 2017-07-12 2021-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CN101726851A (zh) * 2008-10-14 2010-06-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TW201702718A (zh) * 2015-06-25 2017-01-16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TW201702719A (zh) * 2015-07-14 2017-01-16 Nidec Sankyo Corp 帶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4477A1 (en) 2018-10-04
TW201841457A (zh) 2018-11-16
CN108693677A (zh) 2018-10-23
JP6921579B2 (ja) 2021-08-18
CN108693677B (zh) 2020-11-03
JP2018169499A (ja) 2018-11-01
US10983362B2 (en)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337B (zh)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TWI661262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TWI664488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64487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61261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TWI723273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JP733080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201820015A (zh) 光學單元
JP732525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666507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JP727050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1258083A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10809542B2 (en) Rolling magnetic driving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730369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2342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4478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672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109265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672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4478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6990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4033877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5707182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