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992B -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 Google Patents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992B
TWI670992B TW103117010A TW103117010A TWI670992B TW I670992 B TWI670992 B TW I670992B TW 103117010 A TW103117010 A TW 103117010A TW 103117010 A TW103117010 A TW 103117010A TW I670992 B TWI670992 B TW I6709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mitting element
emit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7546A (zh
Inventor
野中裕介
瀬尾哲史
尾坂晴恵
鈴木恒徳
渡部剛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7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9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20Delay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30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r Fermi energy valu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40Interrelati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multiple constituent active layers or sublayers, e.g. HOMO values in adja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藉由有效地利用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提高螢光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發光元件的發光層至少包括主體材料以及客體材料。藉由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將發光層中的主體材料所產生的三重態激子轉換為單重態激子,利用由單重態激子的能量轉移而使客體材料(螢光摻雜劑)發光,以提高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

Description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係關於一種發光元件、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電子裝置以及照明設備。
由於採用在一對電極之間設置有包含作為發光物質的有機化合物的發光層的結構的發光元件具有薄型輕量、回應速度高及能夠以直流低電壓驅動等的特徵,因此作為下一代平板顯示元件受到關注。另外,包括該發光元件的顯示器還具有對比度優良、影像品質高、視角廣的特徵。
在發光元件的發光機制中,將電壓施加到一對電極之間而使電子和電洞注入,並且電子與電洞再結合而形成激子來發光。電子和電洞都具有1/2的自旋,當電子與電洞再結合而形成激子時,根據自旋統計,自旋0的單重態激子的產生比率為25%,而自旋1的三重態激子的產生比率為75%。另外,由於螢光是來自單重態激子的發 光,所以螢光的內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極限為25%。另一方面,以75%的比率產生的自旋1的三重態激子通常無助於發光,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不發光而返回到基態。已知根據情況也會發生多個三重態激子引起的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TTA是指由於兩個三重態激子碰撞而進行能量的交換及接送和自旋角動量的交換及接送的過程,其結果產生單重態激子。
為了有效地利用在發光機制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已提出了具有超過理論值的內部量子效率的磷光發光元件以及能夠將三重態激發能轉換為發光的化合物(以下稱為磷光化合物)的開發(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明確而言,除了上述發光物質之外還使用磷光化合物,由此得到由於不同多重度的能態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磷光發光。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WO2005/105746號小冊子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藉由有效地利用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提高螢光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發光元件的發光層至少包含主體材料及客體材料,並且藉由在該發光層中使TTA(三重態-三重態消滅)高效率地發生,將無助於發 光的三重態激子轉換為單重態激子,利用由單重態激子的能量轉移使客體材料(螢光摻雜劑)發光,以提高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注意,根據自旋統計的考察,由於TTA(三重態-三重態消滅)的發光效率估計提高15%左右,當加上不發生TTA時的25%的內部量子效率時,在理論上可以得到40%的內部量子效率。
另外,為了在發光層中高效率地發生起因於主體材料所產生的三重態激子的TTA,重要的是,提高存在於發光層中的三重態激子之間的碰撞概率。
因此,發光層中的主體材料的T1能階(最低三重態激子能量能階)較佳為低於客體材料的T1能階。通常,發光層中的主體材料的比例比發光層中的客體材料高得多。藉由以使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方式形成發光元件,能夠防止由於在發光層中所產生的三重態激子被發光層中只有少量的客體材料俘獲並局部化而導致的三重態激子之間的碰撞概率的下降,從而能夠提高TTA的發生概率。
並且,為了不使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擴散到發光層外部,作為用於與發光層接觸地形成在發光元件的陽極一側的電洞傳輸層(HTL)的材料較佳為使用其T1能階高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T1能階的材料。藉由採用上述結構,能夠使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從發光層不容易轉移到HTL。
另外,當TTA發生時,產生具有比在TTA不 發生時得到的螢光材料的螢光壽命更長的壽命的發光(延遲螢光)。藉由觀察在某個時點停止載子的不斷注入之後的發光衰減,能確認到該延遲螢光。注意,延遲螢光是指在停止載子的不斷注入之後也繼續發光1×10-6sec以上的發光,該發光具有不斷地注入載子時的發光強度的0.01以上的發光強度。在此情況下,延遲螢光的光譜的形狀與不斷注入載子時的發光光譜的形狀一致。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其中,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及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包含客體材料及其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主體材料,電洞傳輸層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並且,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主體材料的T1能階。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其中,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及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包含客體材料及其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主體材料,電洞傳輸層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並且,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客體材料及主體材料的T1能階。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其中,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及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包含客體材料及其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主體材料,電洞傳輸層包含其T1能階高於主體材料的T1能階的電洞傳輸性材料,起因於TTA的延 遲螢光光譜的形狀與客體材料的螢光光譜的形狀相同,並且,該延遲螢光對不斷地注入載子時的發光的強度為0.01以上的期間是1×10-6sec以上。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其中,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及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包含客體材料及其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主體材料,電洞傳輸層包含其T1能階高於客體材料及主體材料的T1能階的電洞傳輸性材料,起因於TTA的延遲螢光的光譜的形狀與客體材料的螢光光譜的形狀相同,並且,該延遲螢光對不斷地注入載子時的發光的強度為0.01以上的期間是1×10-6sec以上。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在其範疇內不僅包括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還包括具有該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因此,本說明書中的發光裝置是指影像顯示裝置或光源(包括照明設備)。此外,發光裝置還包括如下模組:在發光裝置中安裝有連接器諸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撓性印刷電路)、TCP(Tape Carrier Package:載帶封裝)的模組;將印刷線路板設置於TCP端部的模組;或者IC(積體電路)藉由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晶片)方式直接安裝在發光元件上的模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能夠提供一種效率高的螢光發光元件。還能夠提供一種耗電量低的發光裝置、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
101‧‧‧發光層
102‧‧‧主體材料
103‧‧‧客體材料
201‧‧‧電洞傳輸層
202‧‧‧發光層
211‧‧‧第一電極(陽極)
212‧‧‧第二電極(陰極)
213‧‧‧電洞注入層
214‧‧‧電子傳輸層
215‧‧‧電子注入層
301‧‧‧第一電極(陽極)
302‧‧‧第二電極(陰極)
303‧‧‧EL層
304‧‧‧電洞注入層
305‧‧‧電洞傳輸層
306‧‧‧發光層
307‧‧‧電子傳輸層
308‧‧‧電子注入層
311‧‧‧主體材料
312‧‧‧客體材料
313‧‧‧電洞傳輸性材料
401‧‧‧第一電極
402(1)‧‧‧第一EL層
402(2)‧‧‧第二EL層
402(n-1)‧‧‧第(n-1)EL層
402(n)‧‧‧第(n)EL層
404‧‧‧第二電極
405‧‧‧電荷產生層(I)
405(1)‧‧‧第一電荷產生層(I)
405(2)‧‧‧第二電荷產生層(I)
405(n-2)‧‧‧第(n-2)電荷產生層(I)
405(n-1)‧‧‧第(n-1)電荷產生層(I)
501‧‧‧元件基板
502‧‧‧像素部
503‧‧‧驅動電路部(源極線驅動電路)
504a、504b‧‧‧驅動電路部(閘極線驅動電路)
505‧‧‧密封材料
506‧‧‧密封基板
507‧‧‧佈線
508‧‧‧FPC(撓性印刷電路)
509‧‧‧n通道型TFT
510‧‧‧p通道型TFT
511‧‧‧開關用TFT
512‧‧‧電流控制用TFT
513‧‧‧第一電極(陽極)
514‧‧‧絕緣物
515‧‧‧EL層
516‧‧‧第二電極(陰極)
517‧‧‧發光元件
518‧‧‧空間
900‧‧‧基板
901‧‧‧第一電極
902‧‧‧EL層
903‧‧‧第二電極
911‧‧‧電洞注入層
912‧‧‧電洞傳輸層
913‧‧‧發光層
914‧‧‧電子傳輸層
915‧‧‧電子注入層
7100‧‧‧電視機
7101‧‧‧外殼
7103‧‧‧顯示部
7105‧‧‧支架
7107‧‧‧顯示部
7109‧‧‧操作鍵
7110‧‧‧遙控器
7201‧‧‧主體
7202‧‧‧外殼
7203‧‧‧顯示部
7204‧‧‧鍵盤
7205‧‧‧外部連接埠
7206‧‧‧指向裝置
7302‧‧‧外殼
7304‧‧‧顯示面板
7305‧‧‧表示時間的圖示
7306‧‧‧其他圖示
7311、7312‧‧‧操作按鈕
7313‧‧‧連接端子
7321‧‧‧腕帶
7322‧‧‧錶帶扣
7400‧‧‧行動電話機
7401‧‧‧外殼
7402‧‧‧顯示部
7403‧‧‧操作按鈕
7404‧‧‧外部連接埠
7405‧‧‧揚聲器
7406‧‧‧麥克風
8001‧‧‧照明設備
8002‧‧‧照明設備
8003‧‧‧照明設備
8004‧‧‧照明設備
9033‧‧‧夾子
9034‧‧‧顯示模式切換開關
9035‧‧‧電源開關
9036‧‧‧省電模式切換開關
9038‧‧‧操作開關
9630‧‧‧外殼
9631‧‧‧顯示部
9631a‧‧‧顯示部
9631b‧‧‧顯示部
9632a‧‧‧觸控面板區域
9632b‧‧‧觸控面板區域
9633‧‧‧太陽能電池
9634‧‧‧充放電控制電路
9635‧‧‧電池
9636‧‧‧DCDC轉換器
9637‧‧‧操作鍵
9638‧‧‧轉換器
9639‧‧‧按鈕
在圖式中:圖1是說明將TTA利用於發光的機制的圖;圖2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結構的圖;圖3A和圖3B是說明發光元件的結構的圖;圖4A和圖4B是說明發光元件的圖;圖5A和圖5B是說明發光裝置的圖;圖6A至圖6D是說明電子裝置的圖;圖7A至圖7C是說明電子裝置的圖;圖8是說明照明設備的圖;圖9是說明發光元件的結構的圖;圖10是示出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螢光壽命的圖;圖11是示出發光元件1的螢光光譜的圖;圖12是示出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螢光壽命的圖;圖13是示出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螢光壽命的圖。
下面,參照圖式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不侷限於下面說明的內容,其方式及詳 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侷限於下面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機制。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在一對電極(陽極和陰極)之間至少包括發光層,還包括發光層與陽極之間的與發光層接觸的電洞傳輸層。另外,發光層包含主體材料及客體材料。
在發光元件中,當電洞和電子分別從陽極和陰極注入時,在發光層內以1:3的比例產生單重態激子和三重態激子。此時,如圖1所示,由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以在能量上使發光層101所包含的主體材料102的T1能階(T1(h))低於客體材料103的T1能階(T1(g))的方式被設計,因此三重態激子通常彙集到大量包含於發光層中的主體材料102上而不被在主體材料102中只有微量(5wt%左右)的客體材料103俘獲。由此,為了提高後述的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的發生概率,重要的是滿足T1(h)<T1(g)的關係。
另外,單重態激子發射螢光,三重態激子一般不助於發光而消失。然而,當如圖1所示,所謂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發生時,可以進一步產生單重態激 子來有助於發光。在該TTA中,兩個三重態激子碰撞而進行能量的交換及接送和自旋角動量的交換及接送。
如上所述,當滿足T1(h)<T1(g)的條件時,由於TTA產生的單重態激子位於主體材料的S1能階(S1(h)),但由於主體材料的S1能階被設定為高於客體材料的S1能階,因此不同於三重態激子的能量轉移,單重態激子的能量從主體材料的S1轉移到客體材料的S1。由此,能夠得到來自客體材料的發光。
因此,當採用圖1所示的結構時,能夠得到利用單重態激子的來自客體材料的螢光和利用三重態激子的起因於TTA的來自客體材料的螢光,所以能夠形成效率非常高的螢光發光元件。
並且,為了不使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擴散到發光層外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採用圖2所示的結構。
即,如圖2所示,在形成於第一電極(陽極)211與第二電極(陰極)212之間的電洞傳輸層201及發光層202中,將電洞傳輸層201所包含的電洞傳輸性材料(HT)203的T1能階設定為高於發光層202所包含的主體材料(h)204的T1能階。由此,能夠抑制三重態激子從T1(h)到T1(HT)轉移,從而能夠將在發光層202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留在發光層202中。並且,藉由將電洞傳輸性材料(HT)203的T1能階設定為高於發光層202所包含的客體材料(g)205的T1能階,還能夠抑 制三重態激子從T1(g)到T1(HT)轉移,所以是更佳的。另外,具有如此高的T1能階的電洞傳輸層201是當再結合區域位於發光層202中的陽極一側時特別較佳的。
出於同樣的理由,當作為用於與發光層202接觸地形成在發光元件的陰極一側的層(電子傳輸層(ETL)等)的材料使用其T1能階高於發光層202的主體材料及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材料時,能夠將在發光層202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留在發光層中,所以是較佳的。另外,具有如此高的T1能階的電子傳輸層是當再結合區域位於發光層中的陰極一側時特別較佳的。
另外,在圖2中,也可以在第一電極(陽極)211與電洞傳輸層201之間設置具有提高從第一電極211的電洞注入性的功能的電洞注入層213。另外,也可以在第二電極(陰極)212與發光層202之間設置具有提高從第二電極(陰極)212的電子注入性的功能的電子注入層215及電子傳輸性高的電子傳輸層214。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能夠實現發光效率高的發光裝置、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另外,能夠實現耗電量低的發光裝置、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3A和圖3B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
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元件中,在一對電極(第一電極(陽極)301和第二電極(陰極)302)之間夾著包括發光層306及電洞傳輸層305的EL層303。另外,發光層306包含主體材料311及客體材料312,電洞傳輸層305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313。此外,如圖3B所示,EL層303除了發光層306及電洞傳輸層305之外還包括電洞注入層304、電子傳輸層307以及電子注入層308等。
藉由對這種發光元件施加電壓,從第一電極301一側注入的電洞和從第二電極302一側注入的電子在發光層306中再結合而形成激子。經過起因於TTA的從三重態激子到單重態激子的轉換以及由激子的能量轉移,發光層306所包含的客體材料312發光。
另外,EL層303中的電洞注入層304是包含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和受體物質的層,由於受體物質從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抽出電子,由此產生電洞。因此,將電洞從電洞注入層304經過電洞傳輸層305注入到發光層306中。
另外,在包含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和受體物質的層中,電子由於受體物質從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被抽出。因此,該層可以說是藉由抽出而電子產生的層。即,藉由將該層設置於陰極一側,可以將電子經過電子傳輸層 307注入到發光層306中。如此,具有能夠產生電洞或電子等電荷的功能的所謂電荷產生層作為發光元件的功能層可以適當地設置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內。
接下來,說明製造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元件時的具體例子。
作為第一電極(陽極)301及第二電極(陰極)302,可以使用金屬、合金、導電化合物及這些物質的混合物。明確而言,除了氧化銦-氧化錫(ITO:Indium Tin Oxide)、包含矽或氧化矽的氧化銦-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鋅(Indium Zinc Oxide)、包含氧化鎢及氧化鋅的氧化銦、金(Au)、鉑(Pt)、鎳(Ni)、鎢(W)、鉻(Cr)、鉬(Mo)、鐵(Fe)、鈷(Co)、銅(Cu)、鈀(Pd)、鈦(Ti)之外,還可以使用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1族或第2族的元素,即諸如鋰(Li)或銫(Cs)等鹼金屬、諸如鈣(Ca)或鍶(Sr)等鹼土金屬、鎂(Mg)、以及包含這些金屬的合金(MgAg、AlLi)、諸如銪(Eu)或鐿(Yb)等稀土金屬以及包含這些金屬的合金,此外還可以使用石墨烯等。另外,第一電極(陽極)301及第二電極(陰極)302例如可以藉由濺射法或蒸鍍法(包括真空蒸鍍法)等形成。
作為用於電洞注入層304及電洞傳輸層305(還包括上述電荷產生層)的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例如可以舉出3-[4-(1-萘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N)、3-[4-(9-菲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 稱:PCPPn)、4-苯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1BP)、4,4’-二(1-萘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NBB)、4-苯基二苯基-(9-苯基-9H-咔唑-3-基)胺(簡稱:PCA1BP)、3,3’-雙(9-苯基-9H-咔唑)(簡稱:PCCP)、N-[4-(9H-咔唑-9-基)苯基]-N-(4-苯基)苯基苯胺(簡稱:YGA1BP)、1,3,5-三(二苯並噻吩-4-基)-苯(簡稱:DBT3P-II)、4,4’,4”-(苯-1,3,5-三基)三(二苯並呋喃)(簡稱:DBF3P-II)、4-苯基-4’-(9-苯基茀-9-基)三苯胺(簡稱:BPAFLP)、4-[3-(聯伸三苯-2-基)苯基]二苯並噻吩(簡稱:mDBTPTp-II)、4,4’-雙[N-(1-萘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NPB或α-NPD)、N,N’-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簡稱:TCTA)、4,4’,4”-三(N,N-二苯胺基)三苯胺(簡稱: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苯胺基]三苯胺(簡稱:MTDATA)、4,4’-雙[N-(螺環-9,9’-二茀-2-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BSPB)、3-[N-(9-苯基咔唑-3-基)-N-苯基胺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1)、3,6-雙[N-(9-苯基咔唑-3-基)-N-苯基胺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2)、3-[N-(1-萘基)-N-(9-苯基咔唑-3-基)胺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N1)等。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4,4’-二(N-咔唑基)聯苯(簡稱:CBP)、1,3,5-三[4-(N-咔唑基)苯基] 苯(簡稱:TCPB)等咔唑化合物、胺化合物、二苯並噻吩化合物、二苯並呋喃化合物、茀化合物、聯伸三苯化合物或菲化合物等。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電洞移動率為1×10-6cm2/Vs以上的物質。但是,只要是電洞傳輸性比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就可以使用上述物質之外的物質。注意,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中,較佳為以在電洞傳輸層305中的電洞傳輸性物質、發光層306的主體材料以及發光層306的客體材料之間滿足上述T1能階的能量關係的方式從這些物質中選擇該電洞傳輸性物質。
再者,還可以使用聚(N-乙烯咔唑)(簡稱:PVK)、聚(4-乙烯三苯胺)(簡稱:PVTPA)、聚[N-(4-{N’-[4-(4-二苯胺基)苯基]苯基-N’-苯基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醯胺](簡稱:PTPDMA)、聚[N,N’-雙(4-丁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簡稱:Poly-TPD)等高分子化合物。
另外,作為用於電洞注入層304(還包括上述電荷產生層)的受體物質,可以舉出過渡金屬氧化物或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4族至第8族的金屬的氧化物。明確而言,氧化鉬是特別較佳的。
如實施方式1所示,發光層306包含主體材料及客體材料,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客體材料的T1能階。
作為主體材料的較佳例子,可以舉出3-[4-(1-萘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N)以及蒽 化合物諸如9-苯基-3-[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PCzPA)、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7-[4-(10-苯基-9-蒽基)苯基]-7H-二苯並[c,g]咔唑(簡稱:cgDBCzPA)、6-[3-(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苯並[b]萘並[1,2-d]呋喃(簡稱:2mBnfPPA)、9-苯基-10-{4-(9-苯基-9H-茀-9-基)聯苯-4’-基}蒽(簡稱:FLPPA)等。在蒽化合物中,S1能階高且T1能階低,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作為客體材料的較佳例子,可以舉出N,N’-雙(3-甲基苯基)-N,N’-雙[3-(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mMemFLPAPrn)、N,N’-雙[4-(9-苯基-9H-茀-9-基)苯基]-N,N’-二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FLPAPrn)、N,N’-雙(二苯並呋喃-2-基)-N,N’-二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FrAPrn)、N,N’-雙(二苯並噻吩-2-基)-N,N’-二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ThAPrn)等的芘化合物、蒽化合物、聯伸三苯化合物、茀化合物、咔唑化合物、二苯並噻吩化合物、二苯並呋喃化合物、二苯並喹啉化合物、喹啉化合物、吡啶化合物、嘧啶化合物、菲化合物、萘化合物等。尤其是芘化合物的發光量子產率高,所以是較佳的。注意,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中,較佳為以在主體材料與客體材料之間滿足上述T1能階的能量關係的方式從這些物質中選擇主體材料和客體材料。
電子傳輸層307是包含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 的層。作為電子傳輸層307,可以使用金屬錯合物諸如Alq3、三(4-甲基-8-羥基喹啉)鋁(Ⅲ)(簡稱:Almq3)、雙(10-羥基苯並[h]喹啉)鈹(Ⅱ)(簡稱:BeBq2)、BAlq、Zn(BOX)2、雙[2-(2-羥基苯基)苯並噻唑]鋅(Ⅱ)(簡稱:Zn(BTZ)2)等。此外,也可以使用雜芳族化合物諸如2-(4-聯苯)-5-(4-三級丁基苯基)-1,3,4-噁二唑(簡稱:PBD)、1,3-雙[5-(對-三級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簡稱:OXD-7)、3-(4’-三級丁基苯基)-4-苯基-5-(4”-聯苯)-1,2,4-***(簡稱:TAZ)、3-(4-三級丁基苯基)-4-(4-乙基苯基)-5-(4-聯苯基)-1,2,4-***(簡稱:p-EtTAZ)、紅啡啉(簡稱:Bphen)、浴銅靈(簡稱:BCP)、4,4’-雙(5-甲基苯並噁唑-2-基)二苯乙烯(簡稱:BzOs)等。另外,還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諸如聚(2,5-吡啶二基)(簡稱:PPy)、聚[(9,9-二己基茀-2,7-二基)-共-(吡啶-3,5-二基)](簡稱:PF-Py)、聚[(9,9-二辛基茀-2,7-二基)-共-(2,2’-聯吡啶-6,6’-二基)](簡稱:PF-BPy)。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電子移動率為1×10-6cm2/Vs以上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子傳輸性比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就可以將上述物質之外的物質用於電子傳輸層307。注意,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中的電洞傳輸層的物質,較佳為以在電子傳輸層307、發光層306的主體材料以及發光層306的客體材料之間滿足上述T1能階的能量關係的方式從這些物質中選擇。
另外,作為電子傳輸層307,不僅可以採用單層,也可以採用兩層以上的由上述物質構成的層的疊層。
電子注入層308是包含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作為電子注入層308,可以使用氟化鋰(LiF)、氟化銫(CsF)、氟化鈣(CaF2)及鋰氧化物(LiOx)等鹼金屬、鹼土金屬、鎂(Mg)或這些金屬的化合物。此外,可以使用氟化鉺(ErF3)等稀土金屬化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構成電子傳輸層307的物質。
另外,也可以將混合有機化合物與電子予體(施體)而成的複合材料用於電子注入層308。在這種複合材料中,因為電子予體將電子產生在有機化合物中,所以電子注入性及電子傳輸性高。在此情況下,有機化合物較佳為在傳輸所產生的電子方面性能優異的材料。明確而言,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構成電子傳輸層307的物質(金屬錯合物和雜芳族化合物等)等。作為電子予體,只要使用對有機化合物呈現電子予體性的物質,即可。例如,較佳為使用鹼金屬、鹼土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明確而言,可以舉出鋰、銫、鈣、鉺、鐿、鎂等。另外,較佳為使用鹼金屬氧化物或鹼土金屬氧化物,例如可以舉出鋰氧化物、鈣氧化物、鋇氧化物等。此外,可以使用氧化鎂等路易士鹼。另外,也可以使用四硫富瓦烯(簡稱:TTF)等有機化合物。
另外,上述的電洞注入層304、電洞傳輸層305、發光層306、電子傳輸層307、電子注入層308(還 包括上述電荷產生層)都可以藉由蒸鍍法(包括真空蒸鍍法)、噴墨法、塗佈法等形成。
此外,在上述的發光元件中,在發光層306中得到的光穿過第一電極301和第二電極302中的任一者或兩者取出到外部。因此,第一電極301和第二電極302中的任一者或兩者為具有透光性的電極。
上述發光元件是將由於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從通常無助於發光的三重態激子而產生的單重態激子利用於發光的螢光發光元件。因此,與使用螢光化合物的習知的發光元件相比,該發光元件能夠具有更高的效率。
注意,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元件是將起因於TTA的能量轉移利用於發光的螢光發光元件的一個例子。另外,作為包括上述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的結構,可以製造被動矩陣型發光裝置和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還可以製造包括具有其他結構的發光元件的微腔結構的發光裝置等。上述發光裝置都包括在本發明的範疇中。
另外,在採用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的情況下,對TFT的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適當地使用交錯型TFT或反交錯型TFT。此外,形成在TFT基板上的驅動電路可以由N型TFT和P型TFT中的一者或兩者形成。另外,對用於TFT的半導體膜的結晶性也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非晶半導體膜、結晶半導體膜。作為半導體材料,除了IV族(矽、鍺等)半導體、 化合物半導體(包括氧化物半導體)之外,還可以使用有機半導體等。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說明具有夾著電荷產生層包括多個EL層的結構的發光元件(以下,稱為串聯型發光元件)。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元件是如圖4A所示那樣的在一對電極(第一電極401與第二電極404)之間具有多個EL層(第一EL層402(1)和第二EL層402(2))的串聯型發光元件。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401是用作陽極的電極,第二電極404是用作陰極的電極。另外,第一電極401及第二電極404可以採用與實施方式2相同的結構。此外,多個EL層(第一EL層402(1)和第二EL層402(2))的至少一個較佳為具有與實施方式1所示的EL層的結構相同的結構,並且,電洞傳輸層以及與其接觸的發光層較佳為具有與實施方式1所示的結構相同的結構。
另外,在多個EL層(第一EL層402(1)和第二EL層402(2))之間設置有電荷產生層(I)405。電荷產生層(I)405具有如下功能:當對第一電極401和 第二電極404施加電壓時,將電子注入到一者的EL層中,且將電洞注入到另一者的EL層中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以第一電極401的電位高於第二電極404的方式施加電壓時,電子從電荷產生層(I)405被注入到第一EL層402(1)中,而電洞被注入到第二EL層402(2)中。
另外,從光提取效率的觀點來看,電荷產生層(I)405較佳為具有使可見光透過的功能(明確而言,電荷產生層(I)405較佳為具有40%以上的可見光透射率)。另外,電荷產生層(I)405即使其電導率低於第一電極401或第二電極404也發揮作用。
電荷產生層(I)405既可以具有對電洞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添加有電子受體(受體)的結構,又可以具有對電子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添加有電子予體(施體)的結構。或者,也可以層疊有這兩種結構。
在採用對電洞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添加有電子受體的結構的情況下,作為電洞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芳族胺化合物諸如NPB、TPD、TDATA、MTDATA或4,4’-雙[N-(螺環-9,9’-二茀-2-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BSPB)等。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電洞移動率為1×10-6cm2/Vs以上的物質。但是,只要是電洞傳輸性比電子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就可以使用上述物質之外的物質。
另外,作為電子受體,可以舉出7,7,8,8-四氰 基-2,3,5,6-四氟喹啉並二甲烷(簡稱:F4TCNQ)、氯醌等。另外,還可以舉出過渡金屬氧化物。另外,可以舉出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4族至第8族的金屬的氧化物。明確而言,較佳為使用氧化釩、氧化鈮、氧化鉭、氧化鉻、氧化鉬、氧化鎢、氧化錳和氧化錸,這是因為它們具有高電子接受性。其中,尤其較佳為使用氧化鉬,因為氧化鉬在大氣中穩定,吸濕性低,並且容易處理。
另一方面,在採用對電子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添加有電子予體的結構的情況下,作為電子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喹啉骨架或苯並喹啉骨架的金屬錯合物等諸如Alq、Almq3、BeBq2或BAlq等。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具有噁唑基配體或噻唑基配體的金屬錯合物等諸如Zn(BOX)2或Zn(BTZ)2等。再者,除了金屬錯合物之外,還可以使用PBD、OXD-7、TAZ、Bphen、BCP等。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電子移動率為1×10-6cm2/Vs以上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子傳輸性比電洞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就可以使用上述物質之外的物質。
另外,作為電子予體,可以使用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金屬、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2、第13族的金屬、或者這些金屬的氧化物或碳酸鹽。明確而言,較佳為使用鋰(Li)、銫(Cs)、鎂(Mg)、鈣(Ca)、鐿(Yb)、銦(In)、氧化鋰、碳酸銫等。此外,也可以將如四硫萘並萘(tetrathianaphthacene)的有機化合物用作 電子予體。
另外,藉由使用上述材料形成電荷產生層(I)405,可以抑制當層疊EL層時造成的驅動電壓的增大。
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具有兩個EL層的發光元件,但如圖4B所示,可以同樣地將本發明應用於層疊有n個(注意,n為3以上)EL層(402(1)至402(n))的發光元件。如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發光元件那樣,當在一對電極之間具有多個EL層時,藉由在EL層與EL層之間分別設置電荷產生層(I)(405(1)至405(n-1)),可以在保持低電流密度的同時在高亮度區域中發光。由於可以保持低電流密度,因此能夠實現長壽命元件。另外,當將上述發光元件用於照明時,因為可以減少由於電極材料的電阻導致的電壓下降,所以可以實現大面積中的均勻發光。此外,可以實現能夠進行低電壓驅動且耗電量低的發光裝置。
此外,藉由使各EL層發射互不相同顏色的光,可以使發光元件整體發射所需的顏色的光。例如,在具有兩個EL層的發光元件中,當第一EL層的發光顏色和第二EL層的發光顏色處於補色關係時,可以得到作為發光元件整體發射白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注意,詞語“補色關係”表示當顏色混合時得到無彩色的顏色關係。換言之,當混合處於補色關係的顏色時,可以獲得白色發光。
另外,具有三個EL層的發光元件也與此相 同,例如,當第一EL層的發射顏色是紅色,第二EL層的發射顏色是綠色,第三EL層的發射顏色是藍色時,發光元件作為整體可以得到白色發光。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來製造的發光裝置。
另外,上述發光裝置既可以是被動矩陣型發光裝置,又可以是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此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裝置可以應用其他實施方式所說明的發光元件。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5A和圖5B說明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
另外,圖5A是示出發光裝置的俯視圖,圖5B是沿圖5A中的虛線A-A’切割的剖面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具有設置於元件基板501上的像素部502、驅動電路部(源極線驅動電路)503以及驅動電路部(閘極線驅動電路)504(504a及504b)。將像素部502、驅動電路部503以及驅動電路部504由密封材料505密封於元件基板501與密封基板506之間。
此外,在元件基板501上設置引導佈線507,該引導佈線507用來連接對驅動電路部503及驅動電路部 504傳達來自外部的信號(例如,視訊信號、時脈信號、啟動信號或重設信號等)或電位的外部輸入端子。在此,示出作為外部輸入端子設置FPC(撓性印刷電路)508的例子。另外,雖然在此只圖示FPC,但是該FPC也可以安裝有印刷線路板(PWB)。本說明書中的發光裝置不僅包括發光裝置主體,還包括安裝有FPC或PWB的發光裝置。
接下來,參照圖5B說明剖面結構。在元件基板501上形成有驅動電路部及像素部,而在此示出源極線驅動電路的驅動電路部503及像素部502。
在此示出作為驅動電路部503形成有組合n通道型TFT509和p通道型TFT510的CMOS電路的例子。另外,驅動電路部也可以使用各種CMOS電路、PMOS電路或NMOS電路形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示出將驅動電路形成於基板上的驅動器一體型,但是不一定必須如此,也可以將驅動電路形成於外部而不形成於基板上。
此外,像素部502由包括開關用TFT511、電流控制用TFT512及電連接於電流控制用TFT512的佈線(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第一電極(陽極)513的多個像素形成。另外,以覆蓋第一電極(陽極)513的端部的方式形成有絕緣物514。在此,使用正型的光敏丙烯酸樹脂形成絕緣物514。
另外,為了提高層疊在絕緣物514上的膜的 覆蓋性,較佳為將絕緣物514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形成為具有曲率的曲面。例如,作為絕緣物514的材料,可以使用負型光敏樹脂或正型光敏樹脂,並且不侷限於有機化合物,還可以使用無機化合物諸如氧化矽、氧氮化矽等。
在第一電極(陽極)513上層疊形成有EL層515及第二電極(陰極)516。在EL層515中,至少設置有發光層,除了發光層之外,可以適當地設置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電荷產生層等。
另外,由第一電極(陽極)513、EL層515及第二電極(陰極)516的疊層結構形成發光元件517。作為用於第一電極(陽極)513、EL層515及第二電極(陰極)516的材料,可以使用實施方式2所示的材料。此外,雖然在此未圖示,但是第二電極(陰極)516與作為外部輸入端子的FPC508電連接。
此外,雖然在圖5B所示的剖面圖中僅示出一個發光元件517,但是在像素部502中以矩陣狀配置有多個發光元件。在像素部502中分別選擇性地形成能夠得到三種(R、G、B)發光的發光元件,從而可以形成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發光裝置。此外,也可以藉由與濾色片組合來實現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發光裝置。
再者,藉由利用密封材料505將密封基板506與元件基板501貼合在一起,得到在由元件基板501、密封基板506及密封材料505圍繞的空間518中具備有發光 元件517的結構。另外,空間518除了可以填充有惰性氣體(氮、氬等)以外,還可以填充有密封材料505。
另外,作為密封材料505,較佳為使用環氧類樹脂或玻璃粉。另外,這些材料較佳為儘量不使水分、氧透過的材料。此外,作為用於密封基板506的材料,除了玻璃基板、石英基板之外,還可以使用由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纖維強化塑膠)、PVF(聚氟乙烯)、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構成的塑膠基板。在作為密封材料使用玻璃粉的情況下,從黏合性的觀點來看,作為元件基板501及密封基板506較佳為使用玻璃基板。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得到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5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6A至圖7C說明使用應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製造的發光裝置的各種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
作為應用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例如可以舉出電視機(也稱為電視或電視接收機)、用於電腦等的顯示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也稱為行動電話、行動電話裝置)、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頻再生裝置、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 圖6A至圖6D示出這些電子裝置的具體例子。
圖6A示出電視機的一個例子。在電視機7100中,外殼7101組裝有顯示部7103。由顯示部7103能夠顯示影像,並可以將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7103。此外,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105支撐外殼7101的結構。
可以藉由利用外殼7101所具備的操作開關、另外提供的遙控器7110進行電視機7100的操作。藉由利用遙控器7110所具備的操作鍵7109,可以進行頻道及音量的操作,並可以對在顯示部7103上顯示的影像進行操作。此外,也可以在遙控器7110中設置顯示從該遙控器7110輸出的資訊的顯示部7107。
另外,電視機7100採用具備接收機及數據機等的結構。可以藉由利用接收機接收一般的電視廣播。再者,藉由數據機將電視機7100連接到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通信網路,從而進行單向(從發送者到接收者)或雙向(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或接收者之間等)的資訊通信。
圖6B示出電腦,包括主體7201、外殼7202、顯示部7203、鍵盤7204、外部連接埠7205、指向裝置7206等。此外,該電腦可以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其顯示部7203製造。
圖6C是智慧手錶,包括外殼7302、顯示面板7304、操作按鈕7311、7312、連接端子7313、腕帶7321、錶帶扣7322等。
安裝在兼用作框架(bezel)的外殼7302中的 顯示面板7304具有非矩形狀的顯示區域。顯示面板7304可以顯示表示時間的圖示7305以及其他圖示7306。
另外,在圖6C所示的智慧手錶可以具有各種功能。例如,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將各種資訊(靜態影像、動態影像、文字影像等)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功能;觸控面板功能;顯示日曆、日期或時間等的功能;藉由利用各種軟體(程式)控制處理的功能;無線通訊功能;以無線通訊功能來連接到各種電腦網路的功能;以無線通訊功能發送或接收各種資料的功能;讀出儲存於儲存介質中的程式或資料來將其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功能等。
此外,在外殼7302內部可以具有揚聲器、感測器(包括測量如下因素的功能:力量、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轉動數、距離、光、液、磁、溫度、化學物質、聲音、時間、硬度、電場、電流、電壓、電力、輻射線、流量、濕度、斜率、振動、氣味或紅外線)、麥克風等。另外,智慧手錶可以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其顯示面板7304製造。
圖6D示出行動電話機的一個例子。行動電話機7400除了組裝在外殼7401中的顯示部7402之外還具備操作按鈕7403、外部連接埠7404、揚聲器7405、麥克風7406等。另外,行動電話機7400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7402製造。
圖6D所示的行動電話機7400可以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402來輸入資訊。此外,可以用手指等觸摸 顯示部7402來進行打電話或製作電子郵件的操作。
顯示部7402主要有如下三個螢幕模式:第一是以影像顯示為主的顯示模式;第二是以文字等資訊輸入為主的輸入模式;第三是混合顯示模式與輸入模式的兩個模式的顯示及輸入模式。
例如,在打電話或製作電子郵件的情況下,將顯示部7402設定為以文字輸入為主的文字輸入模式,並進行顯示在螢幕的文字的輸入操作,即可。在此情況下,較佳的是,在顯示部7402的螢幕的大部分上顯示鍵盤或號碼按鈕。
另外,藉由在行動電話機7400內部設置具有陀螺儀和加速度感測器等檢測傾斜度的感測器的檢測裝置,判斷行動電話機7400的方向(縱向或橫向),從而可以對顯示部7402的螢幕顯示進行自動切換。
此外,藉由觸摸顯示部7402或對外殼7401的操作按鈕7403進行操作,切換螢幕模式。也可以根據顯示於顯示部7402上的影像種類切換螢幕模式。例如,當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影像信號為動態影像的資料時,將螢幕模式切換成顯示模式,而當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影像信號為文字資料時,將螢幕模式切換成輸入模式。
另外,當在輸入模式下藉由檢測出顯示部7402的光感測器所檢測的信號得知在一定期間內沒有顯示部7402的觸摸操作輸入時,也可以控制為將螢幕模式從輸入模式切換成顯示模式。
還可以將顯示部7402用作影像感測器。例如,藉由用手掌或手指觸摸顯示部7402拍攝掌紋、指紋等,從而可以進行身份識別。此外,藉由在顯示部中使用發射近紅外光的背光或發射近紅外光的感測光源,也可以拍攝手指靜脈、手掌靜脈等。
圖7A和圖7B是能夠進行折疊的平板終端。圖7A是打開狀態的平板終端,並且該平板終端包括外殼9630、顯示部9631a、顯示部9631b、顯示模式切換開關9034、電源開關9035、省電模式切換開關9036、夾子9033以及操作開關9038。此外,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9631a和顯示部9631b的一者或兩者來製造該平板終端。
在顯示部9631a中,可以將其一部分用作觸控面板區域9632a,並且可以藉由觸摸所顯示的操作鍵9637來輸入資料。此外,作為一個例子示出顯示部9631a的一半只具有顯示的功能,而另一半具有觸控面板的功能的結構,但是不侷限於該結構。也可以採用使顯示部9631a的所有的區域具有觸控面板的功能的結構。例如,可以使顯示部9631a的整個面用作顯示鍵盤按鈕的觸控面板,並且將顯示部9631b用作顯示螢幕。
此外,顯示部9631b與顯示部9631a同樣,也可以將其一部分用作觸控面板區域9632b。此外,藉由使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觸控面板上的鍵盤顯示切換按鈕9639的位置,可以在顯示部9631b上顯示鍵盤按鈕。
此外,也可以對觸控面板區域9632a和觸控面板區域9632b同時進行觸摸輸入。
另外,顯示模式切換開關9034能夠切換豎屏顯示和橫屏顯示等顯示的方向以及黑白顯示和彩色顯示等。省電模式切換開關9036可以根據平板終端所內置的光感測器所檢測的使用時的外光的光量,將顯示的亮度設定為最合適的亮度。平板終端除了光感測器以外還可以內置陀螺儀和加速度感測器等檢測傾斜度的感測器等的其他檢測裝置。
此外,圖7A示出顯示部9631b的顯示面積與顯示部9631a相同的例子,但是不侷限於此,可以使一者的尺寸和另一者的尺寸不同,也可以使它們的顯示品質有差異。例如可以採用顯示部9631a和9631b中的一者與另一者相比可以進行高精細的顯示的結構。
圖7B是合上狀態的平板終端,並且該平板終端包括外殼9630、太陽能電池9633、充放電控制電路9634、電池9635以及DCDC轉換器9636。此外,在圖7B中,作為充放電控制電路9634的一個例子示出具有電池9635和DCDC轉換器9636的結構。
此外,平板終端能夠進行折疊,因此不使用時可以合上外殼9630。因此,可以保護顯示部9631a和顯示部9631b,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且從長期使用的觀點來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平板終端。
此外,圖7A和圖7B所示的平板終端還可以 具有如下功能:顯示各種各樣的資訊(靜態影像、動態影像、文字影像等)的功能;將日曆、日期或時刻等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功能;對顯示於顯示部上的資訊進行操作或編輯的觸摸輸入功能;藉由各種各樣的軟體(程式)控制處理的功能等。
藉由利用安裝在平板終端的表面的太陽能電池9633,可以將電力供應到觸控面板、顯示部或影像信號處理部等。另外,太陽能電池9633可以設置於外殼9630的一面或兩面,所以可以高效地進行電池9635的充電。另外,當作為電池9635使用鋰離子電池時,有可以實現小型化等的優點。
另外,參照圖7C所示的方塊圖說明圖7B所示的充放電控制電路9634的結構和工作。圖7C示出太陽能電池9633、電池9635、DCDC轉換器9636、轉換器9638、開關SW1至SW3以及顯示部9631,電池9635、DCDC轉換器9636、轉換器9638、開關SW1至SW3對應於圖7B所示的充放電控制電路9634。
首先,說明在利用外光使太陽能電池9633發電時的工作的例子。使用DCDC轉換器9636對太陽能電池9633所產生的電力進行升壓或降壓以使其成為用來對電池9635進行充電的電壓。並且,當利用來自太陽能電池9633的電力使顯示部9631工作時使開關SW1打開,並且,利用轉換器9638將該電力升壓或降壓到顯示部9631所需要的電壓。另外,當不進行顯示部9631中的顯 示時,使開關SW1斷開且使開關SW2打開來對電池9635進行充電。
注意,作為發電單元的一個例子示出太陽能電池9633,但是不侷限於此,也可以使用壓電元件(Piezoelectric element)或熱電轉換元件(珀耳帖元件(Peltier element))等其他發電單元進行電池9635的充電。例如,也可以使用以無線(不接觸)的方式能夠收發電力來進行充電的無線電力傳輸模組或組合其他充電單元進行充電。
如上所述,可以藉由應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裝置得到電子裝置。發光裝置的應用範圍極廣,可以應用於各種領域的電子裝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6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8說明應用包括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的照明設備的一個例子。
圖8是將發光裝置用於室內照明設備8001的例子。另外,因為發光裝置可以實現大面積化,所以也可以形成大面積的照明設備。此外,也可以藉由使用具有曲面的外殼來形成發光區域具有曲面的照明設備8002。包括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裝置中的發光元件為薄膜狀,所以外殼的設計的自由度高。因此,可以形成能夠對應各 種設計的照明設備。再者,室內的牆面也可以設置有大型的照明設備8003。
另外,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桌子的表面,可以提供具有桌子的功能的照明設備8004。此外,藉由將發光裝置用於其他家具的一部分,可以提供具有家具的功能的照明設備。
如上所述,可以得到應用發光裝置的各種照明設備。另外,這種照明設備包括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範疇中。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對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物質進行T1能階的計算及S1能階的測定。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是螢光發光元件。在螢光材料中,系間竄躍不容易發生,由三重激發態的發光非常微弱,因此難以測定螢光材料的T1能階。因此,藉由量子化學計算來算出T1能階。另一方面,螢光材料的S1能階藉由測定吸收光譜來估計。
下面示出計算方法。作為量子化學計算程式使用Gaussian09,並使用高性能電腦(SGI公司製造,Altix4700)來進行計算。
首先,利用密度泛函理論來計算單重態中的 最穩定結構。作為基底函數的6-311(對每個原子價軌域使用三個縮短函數的三重***價層(triple split valence)基底類的基底函數)應用於所有原子上。藉由利用上述基底函數,例如關於氫原子,考慮到1s至3s的軌域,而關於碳原子,考慮到1s至4s以及2p至4p的軌域。再者,為了提高計算精度,作為極化基底類,對氫原子加上p函數,對氫原子以外的原子加上d函數。作為泛函使用B3LYP。
接著,計算三重態中的最穩定結構。從單重態和三重態的最穩定結構的能量差算出T1能階的能量。作為基底函數使用6-311G(d,p)。作為泛函使用B3LYP。
下面示出估計S1能階的方法。首先,藉由真空蒸鍍法將薄膜(500nm左右)形成於石英基板上,將其作為薄膜樣本,測定吸收光譜。當測定吸收光譜時,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公司製造,V550型)。從所測定的樣本的吸收光譜減去石英的吸收光譜。算出薄膜的吸收光譜的吸收邊,將該吸收邊能量作為S1能階。
另外,作為用於測定的螢光材料,使用N,N’-雙(3-甲基苯基)-N,N’-雙[3-(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mMemFLPAPrn)、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3-[4-(1-萘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N)、9-苯基-3-[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PCzPA)。 下面表1示出其結果。
接下來,為了證實量子化學計算的結果,在本實施例中測定了材料的磷光發光。因為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物質的螢光量子效率極高,所以在單獨使用該物質的薄膜樣本中,藉由低溫PL測量法直接觀察磷光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藉由下面說明的使用三重態光敏劑的方法進行磷光發光的測定,估計T1能階。
作為該方法,將要測定的螢光材料與作為三重態光敏劑的Ir(ppy)3共蒸鍍製造薄膜,藉由低溫PL測量法對其進行測定,從所測定的磷光光譜估算出T1能階。在該測定中,使用顯微PL裝置LabRAM HR-PL(日本堀場製作所),作為激發光使用He-Cd雷射(325nm),作為檢測器使用CCD檢測器,並且將測定溫度設定為10K。將Ir(ppy)3與螢光材料共蒸鍍來提高要測定的螢光材料的系間竄躍的發生概率,從而能夠測定當不共蒸鍍時難以測定的來自螢光材料的磷光發光。
另外,在石英基板上形成30nm厚的薄膜,並且在氮氛圍中將其他石英基板貼合到該蒸鍍面之後,將其 用於測定。表2示出測定結果。由其結果可知:藉由本實施例測得的T1能階的值接近於藉由量子化學計算算出的T1能階的值。因此,藉由本實施例測得的T1能階的值可以引用於製造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時的參數。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示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1的特性測定結果,在該發光元件1中,將其T1能階高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電洞傳輸性材料(PCPN:簡稱)用於電洞傳輸層。本實施例還示出比較發光元件2的特性測定結果,在該比較發光元件2中,將其T1能階等於或低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電洞傳輸性材料(PCzPA:簡稱)用於電洞傳輸層。另外,參照圖9說明本實施例中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此外,下面示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材料的化學式。
《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製造》
首先,在玻璃基板900上藉由濺射法形成包含氧化矽的氧化銦-氧化錫(ITSO)的膜,由此形成用作陽極的第一電極901。另外,將厚度設定為110nm,並且將電極面積設定為2mm×2mm。
接著,作為用來在基板900上形成發光元件的預處理,使用水對基板表面進行洗滌,並以200℃進行 1小時的焙燒,然後進行370秒鐘的UV臭氧處理。
然後,將基板放入到其內部被減壓到10-4Pa左右的真空蒸鍍裝置中,並在真空蒸鍍裝置內的加熱室中,以170℃進行30分鐘的真空焙燒,然後對基板900進行30分鐘左右的冷卻。
接著,以使形成有第一電極901的面朝下的方式將基板900固定到設置於真空蒸鍍裝置內的支架。在本實施例中,說明藉由真空蒸鍍法依次形成構成EL層902的電洞注入層911、電洞傳輸層912、發光層913、電子傳輸層914及電子注入層915的情況。
在將真空蒸鍍裝置的內部減壓到10-4Pa之後,藉由將9-苯基-3-[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PCzPA)和氧化鉬(Ⅵ)以PCzPA:氧化鉬=4:2(質量比)的比例共蒸鍍,從而在第一電極901上形成電洞注入層911。將厚度設定為50nm。注意,共蒸鍍是指使多個不同的物質分別從不同的蒸發源同時蒸發的蒸鍍法。
接著,以厚度為30nm的方式蒸鍍3-[4-(1-萘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N)來形成發光元件1的電洞傳輸層912。另外,在比較發光元件2中,以厚度為30nm的方式蒸鍍PCzPA來在電洞注入層911上形成電洞傳輸層912。
接著,在電洞傳輸層912上形成發光層913。首先,將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 稱:CzPA)和N,N’-雙(3-甲基苯基)-N,N’-雙[3-(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mMemFLPAPrn)以CzPA:1,6mMemFLPAPrn=1:0.05(質量比)的比例共蒸鍍。另外,將厚度設定為25nm。由此,形成發光層913。
接著,在發光層913上以厚度為25nm的方式蒸鍍紅啡啉(簡稱:Bphen)來形成電子傳輸層914。並且,在電子傳輸層914上以厚度為1nm的方式蒸鍍氟化鋰來形成電子注入層915。
最後,在電子注入層915上以厚度為200nm的方式蒸鍍鋁來形成用作陰極的第二電極903,以得到發光元件1。注意,在上述蒸鍍過程中,蒸鍍都利用電阻加熱法進行。
表3示出藉由上述步驟得到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元件結構。
此外,以使發光元件不暴露於大氣的方式在 氮氛圍的手套箱中密封所製造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將密封材料塗佈於元件的周圍,並且在密封時以80℃進行1小時的熱處理)。
《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螢光壽命測定》
測定了所製造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螢光壽命。在測定中,使用皮秒螢光壽命測量系統(日本濱松光子學公司製造)。在本測定中,為了測定發光元件中的螢光發光的壽命,對發光元件施加矩形脈衝電壓,並且使用條紋相機對在電壓OFF之後衰減的發光進行時間分辨測定。脈衝電壓以10Hz的頻率施加,並且藉由將反復測定的資料累計起來獲得S/N比例高的資料。另外,該測定在室溫(300K)下以如下條件進行:脈衝電壓為3.5V,脈衝時間寬度為10μsec,測定時間為20μsec的條件。圖10示出其測定結果。注意,在圖10中,縱軸表示將不斷注入載子的狀態(脈衝電壓為ON時)下的發光強度作為1時的歸一化強度。橫軸表示脈衝電壓OFF之後的經過時間。
關於圖10所示的發光元件1的衰減曲線,使用指數函數來進行擬合。其結果,可以將發光元件1的螢光壽命τ估計為1.50μsec。螢光壽命一般為幾nsec,所以可認為在發光元件1中被測定出包含延遲螢光成分的螢光發光。另外,也可以將比較發光元件2的螢光壽命τ估計為1.52μsec。因此,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都發射 包含延遲螢光成分的螢光發光。
注意,作為在圖10所示的螢光測定中發生延遲螢光的因素,除了起因於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的單重態激子的產生之外,還可認為起因於當脈衝電壓為OFF時殘存於發光元件中的載子再結合的單重態激子的產生的原因。因此,為了抑制殘存的載子再結合,在除了一直施加負偏壓電壓(-5V)的條件之外與上述測定相同的條件下且使用相同裝置對圖10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進行測定。圖12示出其測定結果。與圖10的測定結果相比,在施加負偏壓電壓且抑制殘存的載子再結合的條件下的圖12所示的測定結果中也測定出包含延遲螢光成分的螢光成分。因此,確認到圖10及圖12的測定結果所示的延遲螢光成分起因於TTA。
然而,由圖10及圖12可知:比較發光元件2的延遲螢光成分的歸一化發光強度小於發光元件1的延遲螢光成分的歸一化發光強度。這被認為是因為:在比較發光元件2中,電洞傳輸層的電洞傳輸性材料(PCzPA)的T1能階等於或低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CzPA)的T1能階,而在發光元件1中,電洞傳輸層的電洞傳輸性材料(PCPN)的T1能階高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CzPA)的T1能階。另外,PCPN的S1能階也高於CzPA的S1能階,所以可認為CzPA的激發能量不容易轉移到PCPN。即,可認為:藉由採用發光元件1的結構,可以將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封閉在發光層內來提高TTA的發 生概率。
在圖11中,以實線表示圖10所示的發光元件1的延遲螢光成分的發光光譜。另外,作為比較例子,以虛線表示載子不斷注入到發光元件1的狀態下(脈衝電壓為ON時)的螢光發光光譜。此外,縱軸表示將最大發光強度作為1時的歸一化強度。
由圖11可知:延遲螢光成分的發光光譜的形狀和不斷注入載子的狀態下(脈衝電壓為ON時)的螢光發光光譜的形狀大致相同,都是來自於客體材料(1,6mMemFLPAPrn)的發光。因此,可認為:可能對應於來自因TTA而產生的單重態激子的發光的延遲螢光不是起因於主體材料等,而是起因於客體材料。
《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工作特性》
接下來,測定所製造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工作特性。另外,測定在室溫(保持為25℃的氛圍)下進行。
在此,下面表4示出1000cd/m2附近的發光元件1及比較發光元件2的主要初期特性值。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實施例所製造的發光元件1的電流效率及外部量子效率都高於比較發光元件2。
即,可認為:藉由將其T1能階比用於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T1能階高的物質用於電洞傳輸層,可以抑制在發光層中產生的三重態激子擴散到發光層外部,由此可以在發光層內高效地發生TTA。並且,可認為:起因於TTA的延遲螢光成分的強度變大,其結果,發光元件1的發光特性得到提高。
實施例3
在本實施例中,分別示出發光元件3以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特性測定結果。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元件製造了發光元件3。在該發光元件3中,使用作為客體材料(螢光摻雜劑)的1,6mMemFLPAPrn以及作為主體材料的CzPA來形成發光層,其中CzPA的T1能階低於1,6mMemFLPAPrn的T1能階。另外,作為比較例子製造了比較發光元件4。在該比較發光元件4中,使用作 為客體材料(螢光摻雜劑)的1,6mMemFLPAPrn以及作為主體材料的35DCzPPy來形成發光層,其中35DCzPPy的T1能階高於1,6mMemFLPAPrn的T1能階。注意,35DCzPPy的T1能階高於電洞傳輸層所使用的PCPPn的T1能階,該PCPPn的T1能階高於1,6mMemFLPAPrn的T1能階。另外,35DCzPPy以及PCPPn的S1能階都高於1,6mMemFLPAPrn的S1能階。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2同樣地參照圖9說明發光元件3以及比較發光元件4。下面示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材料的化學式。
《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製造》
首先,在玻璃基板900上藉由濺射法形成包含氧化矽的氧化銦-氧化錫(ITSO)的膜,由此形成用作陽極的第一電極901。另外,將厚度設定為110nm,並且將電極面積設定為2mm×2mm。
接著,作為用來在基板900上形成發光元件的預處理,使用水對基板表面進行洗滌,並以200℃進行 1小時的焙燒,然後進行370秒鐘的UV臭氧處理。
然後,將基板放入到其內部被減壓到10-4Pa左右的真空蒸鍍裝置中,並在真空蒸鍍裝置內的加熱室中,以170℃進行30分鐘的真空焙燒,然後對基板900進行30分鐘左右的冷卻。
接著,以使形成有第一電極901的面朝下的方式將基板900固定到設置於真空蒸鍍裝置內的支架。在本實施例中,說明藉由真空蒸鍍法依次形成構成EL層902的電洞注入層911、電洞傳輸層912、發光層913、電子傳輸層914及電子注入層915的情況。
在將真空蒸鍍裝置的內部減壓到10-4Pa之後,藉由將9-{4-(9-H-9-苯基咔唑-3-基)-苯基}菲(簡稱:PCPPn)和氧化鉬(Ⅵ)以PCPPn:氧化鉬=1:0.5(質量比)的比例共蒸鍍,從而在第一電極901上形成電洞注入層911。將厚度設定為20nm。注意,共蒸鍍是指使多個不同的物質分別從不同的蒸發源同時蒸發的蒸鍍法。
接著,以厚度為20nm的方式蒸鍍PCPPn來形成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電洞傳輸層912。
接著,在電洞傳輸層912上形成發光層913。首先,在發光元件3中,將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和N,N’-雙(3-甲基苯基)-N,N’-雙[3-(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mMemFLPAPrn)以CzPA:1,6mMemFLPAPrn=1: 0.05(質量比)的比例共蒸鍍。注意,將厚度設定為25nm。另外,在比較發光元件4中,將3,5-雙[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簡稱:35DCzPPy)和1,6mMemFLPAPrn以35DCzPPy:1,6mMemFLPAPrn=1:0.05(質量比)的比例共蒸鍍。注意,將厚度設定為25nm。由此,形成發光層913。
接著,在發光層913上形成電子傳輸層914。在發光元件3中,在以厚度為10nm的方式蒸鍍CzPA之後,以厚度為15nm的方式蒸鍍紅啡啉(簡稱:Bphen)來形成。另外,在比較發光元件4中,在以厚度為10nm的方式蒸鍍35DCzPPy之後,以厚度為15nm的方式蒸鍍Bphen來形成。並且,在電子傳輸層914上以厚度為1nm的方式蒸鍍氟化鋰來形成電子注入層915。
最後,在電子注入層915上以厚度為200nm的方式蒸鍍鋁來形成用作陰極的第二電極903,以得到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注意,在上述蒸鍍過程中,蒸鍍都利用電阻加熱法進行。
表5示出藉由上述步驟得到的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元件結構。
此外,以使發光元件不暴露於大氣的方式在氮氛圍的手套箱中密封所製造的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將密封材料塗佈於元件的周圍,並且在密封時以80℃進行1小時的熱處理)。
《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螢光壽命測定》
測定了所製造的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螢光壽命。在測定中,使用皮秒螢光壽命測量系統(日本濱松光子學公司製造)。在本測定中,為了測定發光元件中的螢光發光的壽命,對發光元件施加矩形脈衝電壓,並且使用條紋相機對在電壓OFF之後衰減的發光進行時間分辨測定。脈衝電壓以10Hz的頻率施加,並且藉由將反復測定的資料累計起來獲得S/N比例高的資料。另外,該測定在室溫(300K)下以如下條件進行:施加脈衝電壓為3.5V(發光元件3)、5.2V(比較發光元件4),脈衝寬度為100μsec,施加-10V的負偏壓電壓,測定時間為 50μsec的條件。其中,該脈衝電壓在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中以使流過各元件的電流值相同的方式被調整。圖13示出其測定結果。另外,在圖13中,縱軸表示將不斷注入載子的狀態(脈衝電壓為ON時)下的發光強度作為1時的歸一化強度。橫軸表示脈衝電壓OFF之後的經過時間。
關於圖13所示的發光元件3的衰減曲線,使用指數函數來進行擬合。其結果,可知發光元件3的延遲螢光的比例高於比較發光元件4。因此,確認到:與作為主體材料將具有比客體材料(螢光摻雜劑)的1,6mMemFLPAPrn高的T1能階的35DCzPPy用於發光層的比較發光元件4相比,在將具有比1,6mMemFLPAPrn低的T1能階的CzPA作為主體材料而用於發光層的發光元件3中,三重態-三重態消滅(TTA)的發生概率更高。
《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工作特性》
接下來,測定所製造的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工作特性。另外,測定在室溫(保持為25℃的氛圍)下進行。
在此,下面表6示出1000cd/m2附近的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主要初期特性值。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實施例所製造的發光元件3的電流效率及外部量子效率都高於比較發光元件4。
即,發光元件3及比較發光元件4的螢光壽命測定結果和工作特性測定結果表示:與主體材料的T1能階高於客體材料的T1能階的情況相比,在客體材料的T1能階高於主體材料的T1能階的情況下,TTA容易發生,其結果,提高發光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以及電流效率等工作特性。這是因為:防止由於三重態激子被發光層中只有少量的客體材料俘獲並局部化而導致的三重態激子之間的碰撞概率的下降,能夠提高TTA的發生概率。

Claims (10)

  1. 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該EL層包括發光層、電洞傳輸層以及包含電子傳輸性材料的電子傳輸層,其中,該發光層包括客體材料以及主體材料,該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該電洞傳輸層包括電洞傳輸性材料,該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該主體材料的該T1能階,並且該主體材料與該電子傳輸性材料為相同化合物。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元件,其中該客體材料是螢光材料。
  3. 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該EL層包括發光層、電洞傳輸層以及包含電子傳輸性材料的電子傳輸層,其中,該發光層包括客體材料以及主體材料,該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該電洞傳輸層包括電洞傳輸性材料,該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該客體材料的該T1能階以及該主體材料的該T1能階,並且該主體材料與該電子傳輸性材料為相同化合物。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光元件,其中該客體材料是螢光材料。
  5. 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該EL層包括發光層以及電洞傳輸層,其中,該發光層包括客體材料以及主體材料,該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該電洞傳輸層包括電洞傳輸性材料,該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該主體材料的該T1能階,延遲螢光的光譜的形狀與該客體材料的螢光光譜的形狀相同,並且該電洞傳輸性材料包含菲骨架。
  6. 一種發光元件,包括: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該EL層包括發光層以及電洞傳輸層,其中,該發光層包括客體材料以及主體材料,該主體材料的T1能階低於該客體材料的T1能階,該電洞傳輸層包括電洞傳輸性材料,該電洞傳輸性材料的T1能階高於該客體材料的該T1能階以及該主體材料的該T1能階,延遲螢光的光譜的形狀與該客體材料的螢光光譜的形狀相同,並且該電洞傳輸性材料包含菲骨架。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及6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還包括包含電子傳輸性材料的電子傳輸層,其中,該主體材料與該電子傳輸性材料為相同化合物。
  8.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第一基板;在該第一基板上的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5及6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以及在該發光元件上的第二基板。
  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外殼;以及包含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光裝置的顯示部(display portion),其中,該顯示部係提供於該外殼中。
  10. 一種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光裝置的照明設備。
TW103117010A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I670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4016 2013-05-16
JP2013104016 2013-05-16
JP2013-220059 2013-10-23
JP2013220059 2013-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546A TW201507546A (zh) 2015-02-16
TWI670992B true TWI670992B (zh) 2019-09-01

Family

ID=5189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576A TWI801899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03117010A TWI670992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08143970A TWI731494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07138130A TWI680693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11143690A TW202333399A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576A TWI801899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970A TWI731494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07138130A TWI680693B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111143690A TW202333399A (zh) 2013-05-16 2014-05-14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9444063B2 (zh)
JP (4) JP2015109407A (zh)
KR (4) KR102198634B1 (zh)
TW (5) TWI801899B (zh)
WO (1) WO2014185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5434A1 (en) 2013-05-16 2014-11-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8598272B (zh) 2013-12-02 2020-10-1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KR20150130224A (ko) 2014-05-13 2015-11-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TWI682563B (zh) 2014-05-30 2020-01-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以及照明裝置
KR102377360B1 (ko) 2014-08-08 2022-03-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전자 기기
JP6813946B2 (ja) 2014-10-31 2021-01-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KR102456659B1 (ko) 2014-12-26 2022-10-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유기 화합물, 발광 소자,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조명 모듈, 발광 장치,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US10903440B2 (en) * 2015-02-24 2021-01-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TW202404148A (zh) * 2015-03-09 2024-01-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顯示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JP6860989B2 (ja) * 2015-07-24 2021-04-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9196679B (zh) * 2015-12-01 2021-06-0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KR20180010136A (ko) 2016-07-20 2018-01-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유기 화합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JP2018206984A (ja) * 2017-06-06 2018-12-27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電界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8207030A (ja) * 2017-06-08 2018-12-27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電界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784456B2 (en) 2017-06-06 2020-09-22 Joled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unit
CN112204002A (zh) 2018-05-31 2021-01-0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KR102668688B1 (ko) * 2018-07-23 2024-05-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9411633B (zh) * 2018-08-31 2020-12-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544234A (zh) 2019-03-08 2021-10-2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发光设备、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WO2020229918A1 (ja)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デバイス、発光機器、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KR20200138568A (ko) 2019-05-31 2020-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4406A (en) * 2010-01-15 2011-12-16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GB2483629A (en) * 2010-06-25 2012-03-2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Light-emitting polymer and triplet-accepting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11473T3 (de) 2000-10-30 2012-09-06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Bauelemente
TW519770B (en) 2001-01-18 2003-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ITTO20010692A1 (it) 2001-07-13 2003-01-13 Consiglio Nazionale Ricerche Dispositivo elettroluminescente organico basato sull'emissione di ecciplessi od elettroplessi e sua realizzazione.
US6863997B2 (en) 2001-12-28 2005-03-08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from combined monomer and aggregate emission
JP4299028B2 (ja) * 2002-03-11 2009-07-22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ITBO20020165A1 (it) 2002-03-29 2003-09-29 Consiglio Nazionale Ricerche Dispositivo elettroluminescente organico con droganti cromofori
TWI314947B (en) 2002-04-24 2009-09-21 Eastman Kodak Comp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improved operational stability
US7175922B2 (en) 2003-10-22 2007-02-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ggreg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improved operational stability
JP4880450B2 (ja) 2004-04-30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金属錯体、発光性固体、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7597967B2 (en) 2004-12-17 2009-10-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sphorescent OLEDs with exciton blocking layer
US20060134464A1 (en) 2004-12-22 2006-06-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20070090756A1 (en) 2005-10-11 2007-04-26 Fujifilm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KR101082258B1 (ko) 2005-12-01 2011-11-09 신닛테츠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US9118020B2 (en) * 2006-04-27 2015-08-2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including organic eil layer
CN102214805B (zh) 2007-02-21 2015-05-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器件,电子器件和喹喔啉衍生物
JP2008288344A (ja) 2007-05-16 2008-11-2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有機el素子
US8034465B2 (en) 2007-06-20 2011-10-11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hosphorescent oled having double exciton-blocking layers
KR101026171B1 (ko) * 2008-07-01 2011-04-05 덕산하이메탈(주) 신규의 축합 카바졸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JP5325707B2 (ja) 2008-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
CN102217419A (zh) 2008-09-05 2011-10-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器件和电子器件
KR101584990B1 (ko) * 2008-12-01 2016-0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528862B (zh) 2009-01-21 2016-04-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US9153790B2 (en) * 2009-05-22 2015-10-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100295445A1 (en) 2009-05-22 2010-11-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100295444A1 (en) 2009-05-22 2010-11-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8476823B2 (en) 2009-05-22 2013-07-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8461574B2 (en) 2009-06-12 2013-06-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20100314644A1 (en) 2009-06-12 2010-12-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E102009030848A1 (de) * 2009-06-26 2011-02-03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e enthaltend Struktureinheiten, die Alkylalkoxygruppen aufweisen, Blends enthaltend diese Polymere sowi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enthaltend diese Polymere und Blends
DE102009032922B4 (de) * 2009-07-14 2024-04-25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ren Verwendung sowi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WO2011027653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732463B2 (ja) 2009-10-05 2015-06-10 トルン ライティング リミテッドThorn Lighting Limited 多層有機素子
US8642190B2 (en) * 2009-10-22 2014-02-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luore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KR101352116B1 (ko) 2009-11-24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JP5124785B2 (ja) 2009-12-07 2013-01-23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材料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KR101450959B1 (ko) * 2010-01-15 2014-10-15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소 함유 복소환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EP2366753B1 (en) * 2010-03-02 2015-06-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JP2011204801A (ja) 2010-03-24 2011-10-13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WO2011161425A1 (en) 2010-06-25 2011-12-29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nogy Limi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KR20130095620A (ko) * 2010-07-12 2013-08-2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일렉트로 루미네선스 소자
JP5815341B2 (ja) * 2010-09-09 2015-11-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複素環化合物
EP2433929B1 (en) * 2010-09-27 2013-10-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rganic Compou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JP5909179B2 (ja) 2010-10-08 2016-04-2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ベンゾ[k]フルオランテ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含んでな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482362B1 (ko) 2010-11-22 2015-01-1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선스 소자
TW201229048A (en) * 2010-11-22 2012-07-16 Idemitsu Kosan Co Oxygenated fused ring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120126205A1 (en) 2010-11-22 2012-05-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3222082A (zh) 2010-11-22 2013-07-24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8883323B2 (en) 2010-11-22 2014-11-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9324950B2 (en) 2010-11-22 2016-04-26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8421346B2 (en) 2011-01-28 2013-04-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Composite material,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uorene derivative
DE112012000828B4 (de) 2011-02-16 2017-09-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chtemittierendes Element
KR20240090978A (ko) 2011-02-16 2024-06-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TWI680600B (zh) 2011-02-28 2019-12-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CN105789468B (zh) 2011-03-23 2018-06-0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2133188A1 (ja) * 2011-03-25 2012-10-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5702873B (zh) 2011-03-30 2017-11-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
KR101803537B1 (ko) 2012-02-09 2017-11-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KR101419810B1 (ko) 2012-04-10 2014-07-15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엑시플렉스를 형성하는 공동 호스트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7039593B (zh) 2012-04-20 2019-06-0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WO2014185434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4406A (en) * 2010-01-15 2011-12-16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GB2483629A (en) * 2010-06-25 2012-03-2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Light-emitting polymer and triplet-accepting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98634B1 (ko) 2021-01-06
TWI731494B (zh) 2021-06-21
KR20230156154A (ko) 2023-11-13
KR20220082940A (ko) 2022-06-17
US20140339522A1 (en) 2014-11-20
US20190067614A1 (en) 2019-02-28
TWI680693B (zh) 2019-12-21
JP2023054123A (ja) 2023-04-13
KR102597015B1 (ko) 2023-11-03
US20230096419A1 (en) 2023-03-30
US10128455B2 (en) 2018-11-13
TW201922053A (zh) 2019-06-01
JP2021121041A (ja) 2021-08-19
JP6892487B2 (ja) 2021-06-23
TW202205711A (zh) 2022-02-01
TWI801899B (zh) 2023-05-11
US9444063B2 (en) 2016-09-13
JP7510526B2 (ja) 2024-07-03
TW201507546A (zh) 2015-02-16
US20160380223A1 (en) 2016-12-29
WO2014185434A1 (en) 2014-11-20
JP2019216288A (ja) 2019-12-19
TW202333399A (zh) 2023-08-16
TW202014052A (zh) 2020-04-01
KR102678224B1 (ko) 2024-06-26
KR20210003955A (ko) 2021-01-12
US11462701B2 (en) 2022-10-04
JP2015109407A (ja) 2015-06-11
KR20160008570A (ko) 2016-01-22
JP7232868B2 (ja) 2023-03-03
KR102407604B1 (ko) 202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10526B2 (ja) 発光素子
JP6877599B2 (ja)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TWI620347B (zh)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TWI656675B (zh)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TWI637543B (zh)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KR20240108508A (ko)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