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201B -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201B
TWI635201B TW104104002A TW104104002A TWI635201B TW I635201 B TWI635201 B TW I635201B TW 104104002 A TW104104002 A TW 104104002A TW 104104002 A TW104104002 A TW 104104002A TW I635201 B TWI635201 B TW I635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take
roller
driving
wea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3287A (zh
Inventor
米田英智
東孫司朗
Original Assignee
津田駒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津田駒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津田駒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3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3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2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20Take-up motions; Cloth b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05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該多幅織機係織造2幅以上織布之多幅織機,其包括:多個卷取輥,上述多個卷取輥與2幅以上所述織布分別對應設置在織機之卷取側,且與上述織布具有相同數量,並被設置為軸線方向與織機之寬度方向一致;以及多個驅動機構,上述多個驅動機構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包括:藉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之旋轉軸;以及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將上述旋轉軸之旋轉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之驅動傳動部,各個上述驅動機構能夠按每個卷取輥單獨地對各卷取輥之驅動力矩進行調節。根據本發明之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可防止卷取到卷取輥上之各織布中出現卷皺現象。

Description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織布卷取裝置,其用於織造2幅以上織布之多幅織機。
現有寬幅織機中,有一種裝置,其可同時織造2幅以上織布,以實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織造成本之目的。在織機之技術領域中,通常將進行該類織造之織機稱為多幅織機(織造的織布係2幅時稱為雙幅織機)。
作為如上述之多幅織機,可例舉如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之裝置。但專利文獻1中具體描述的織機係雙幅織機。如果以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雙幅織機為例,對多幅織機進行具體之描述,在該種雙幅織機上之經紗列的經紗根數係作為產品之織布(以下,亦簡稱為“產品織布”)所對應之經紗根數的2倍。但該經紗列在織幅方向中央處經紗間距(相鄰2根經紗之間距)係略大於織幅方向其它部分經紗之間距。藉此利用該種經紗列,可織造出相當於產品織布之2倍寬幅的織布(以下,以便區分簡稱為“織造織布”)。之後,在織幅方向中央處將構成織造織布之緯紗進行切割,裁切成2幅產品織布。然後,以上述方式同時織造出之2幅產品織布被送往織布卷取裝置,分別藉由織布卷取裝置中的卷取輥進行卷取。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29453號公報
雖然在專利文獻1中沒有公開,但在現有普通多幅織機中,如上述方式織造出之多幅產品織布,在卷取時相對於織布卷取裝置中之單一卷取輥在織幅方向會出現位置偏移。
因此,在現有多幅織機中,特別是在引緯方向上之反引緯側產品織布中,存在卷取該產品織布時發生卷皺之問題。其原因如下:近年來,普通織機中,織布卷取裝置中之卷取輥在被驅動旋轉的同時,根據被卷取之產品織布即卷布之卷徑調節驅動力矩。藉此在卷取過程中,以各時刻當前的卷布之卷徑所對應之驅動力矩驅動卷取輥旋轉,於是,與卷布相連之產品織布一邊由卷布向其施加與其驅動力矩相對應之張力(拉伸張力),一邊被卷取到卷布上。因此,產品織布自身之張力取決於由卷布所施加之拉伸力。其中,該張力(拉伸力)與卷取輥之驅動力矩之間的關係如下:設張力為F、驅動力矩為T、卷徑為D,則F=T/D。並且此時,對應於卷取輥之驅動力矩所產生之上述拉伸力在織布之織幅方向上係恆定,藉此也可以認為織布自身之張力在織幅方向上也係恆定。
但是,多幅織機作為織造相當於產品織布之幾倍 幅寬之織造織布的寬幅織機,即使其上述拉伸力在織幅方向上係恆定,但位於引緯方向上的引緯側之產品織布與反引緯側之產品織布,織布自身之張力也可能有所不同。
其原因被認為係由於在織造織布中所織入的緯紗之張力,在引緯側部分與反引緯側部分相異所致。即,織機係寬幅時,1次引緯之緯紗自然也較長。因此,打緯時緯紗之張力在引緯側及反引緯側可能會出現不同(反引緯側較小)。於是,由於在張力不同之狀態下織入緯紗,將造成織造織布之引緯側部分與反引緯側部分之張力出現不同,裁切後的引緯側之產品織布與反引緯側之產品織布中織布自身之張力也就會有所不同。因此,像以往那樣藉由單一卷取輥對張力狀態不同之產品織布進行卷取時,每個產品織布在各自卷取狀態下之卷徑及卷繞硬度也會不同,由於該原因,將會在某個產品織布中出現卷皺現象。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鑑於上述現有多幅織機中所存在之間題,在對作為多個產品織布之織布進行同時織造之多幅織機中,防止在卷取至卷取輥上之各織布中出現卷皺現象。
本發明有關一種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該多幅織機係織造2幅以上織布之多幅織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卷取輥,上述多個卷取輥與2幅以上所述織布分別對應設置在織機之卷取側,且與上述織布具有相同數量,並被設置為軸線方向與織機之寬度方向一致;以及多個驅動機構,上述多個驅動機構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包括:藉由驅動裝置驅動 旋轉之旋轉軸;以及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將上述旋轉軸之旋轉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之驅動傳動部,各個上述驅動機構可對各卷取輥之驅動力矩單獨進行調節。
而且,有關本發明中前述之各卷取輥之配置,所謂“被設置為軸線方向與織機之寬度方向一致”,不限於各卷取輥同軸設置之情況,也包括各卷取輥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在水平方向上與寬度方向垂直之方向)上錯開設置之情況。換言之,各卷取輥只要被設置成軸線方向與織機之寬度方向一致即可,在織機之卷取側之配置方式不受限定。
另外,本發明中,各個上述驅動機構也可包括作為上述驅動裝置之驅動馬達。並且,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除了上述多個卷取輥及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之驅動機構之外,還可包括:至少1個檢測上述卷取輥上的卷布之卷徑之卷徑傳感器;以及各驅動機構中上述驅動馬達之驅動控制裝置,其中,上述驅動控制裝置還可包括設定器,上述設定器能夠對與卷徑對應設定的上述驅動馬達之驅動力矩相關之控制參數的設定值按每個上述驅動馬達分別進行設定,以對各個上述驅動馬達單獨進行力矩控制。但是,此處所指“驅動力矩之相關控制參數”,不僅限於驅動馬達之驅動力矩本身,還包括與其相應之參數,例如,藉由被驅動馬達驅動之卷取輥之旋轉施加給織布的張力(拉伸力)等。
根據本發明,在多幅織機中所織造的多幅織布分別藉由獨立之卷取輥進行卷取的同時,可考慮織造所引起的織布自身之張力狀態對各卷取輥之驅動力矩進行調節,藉此可防 止卷取時各織布中出現之卷皺現象。
1‧‧‧織機
2a‧‧‧經紗列
2‧‧‧經紗
3‧‧‧綜框
4‧‧‧緯紗
5‧‧‧鋼筘
6‧‧‧織口
7a‧‧‧織造織布
7b‧‧‧產品織布
8‧‧‧卷布輥
9‧‧‧壓輥
10a‧‧‧第1導輥
10b‧‧‧第2導輥
10c‧‧‧第3導輥
11‧‧‧織布卷取裝置
12‧‧‧主體框架
13a‧‧‧一側之主側壁
13b‧‧‧另一側之主側壁
14‧‧‧橫樑構件
15‧‧‧第1中間壁
15a‧‧‧貫通口
16‧‧‧第2中間壁
17‧‧‧支撐架
17a‧‧‧基底部
17b‧‧‧安裝部
18a、18b、18c、18d‧‧‧支撐機構
18h、18i‧‧‧支架
18m‧‧‧滾動支撐
18n‧‧‧收納部
18r‧‧‧夾桿
19a‧‧‧支撐梁
19b‧‧‧支架
19c、19d‧‧‧板狀部
21‧‧‧第1卷取輥
21a‧‧‧軸部
21b‧‧‧軸承
21L‧‧‧軸線
21s‧‧‧卷徑傳感器
22‧‧‧第2卷取輥
22a‧‧‧軸部
22b‧‧‧軸承
22L‧‧‧軸線
22s‧‧‧卷徑傳感器
22x‧‧‧支撐條
23‧‧‧驅動機構
23a‧‧‧卷布力矩調節裝置
24‧‧‧驅動傳動機構
25‧‧‧馬達皮帶輪
26‧‧‧第1從動軸
26a‧‧‧軸承
26b‧‧‧軸承部
26L‧‧‧軸線
27‧‧‧第2從動軸
27a‧‧‧軸承
27b‧‧‧軸承部
27L‧‧‧軸線
28‧‧‧軸承部件
28a‧‧‧軸承
29a、29b‧‧‧驅動器
30‧‧‧齒輪組
30a‧‧‧第1齒輪
30b‧‧‧第2齒輪
30c‧‧‧第3齒輪
31‧‧‧驅動控制裝置
32‧‧‧卷布驅動控制裝置
33‧‧‧存儲器
34‧‧‧主軸
35‧‧‧織機控制裝置
36‧‧‧輸入設定器
36a‧‧‧設定畫面
41‧‧‧連接軸
41a‧‧‧外螺紋部
42‧‧‧鏈輪
42a‧‧‧鏈輪主體部
42b‧‧‧軸部
42h‧‧‧通孔
42x‧‧‧軸承
43‧‧‧摩擦傳動機構
44‧‧‧圓盤外殼
44a‧‧‧連接部
44h‧‧‧通孔
45‧‧‧摩擦傳動部
46‧‧‧支撐銷
47‧‧‧旋轉板
47h‧‧‧通孔
48‧‧‧從動板
48a‧‧‧台階部
49‧‧‧摩擦板
49h‧‧‧通孔
51‧‧‧推壓力產生部
52‧‧‧推壓板
53‧‧‧推壓力調節部
54‧‧‧加壓桿
54a‧‧‧抵接面
54b‧‧‧臂部
55‧‧‧第2支撐軸
56‧‧‧加壓輥
57‧‧‧從動桿
58‧‧‧支撐桿
58a‧‧‧軸支架
59‧‧‧第1支撐軸
61‧‧‧軸承
62‧‧‧抵接桿
62c‧‧‧輥
63‧‧‧第3支撐軸
64‧‧‧推壓力設定部
65‧‧‧壓簧
66‧‧‧調節螺帽
67‧‧‧卷徑跟蹤桿
67a‧‧‧輥
71‧‧‧作用力設定部
72‧‧‧導向軸
72a‧‧‧外螺紋部
73‧‧‧調節螺帽
74‧‧‧壓簧
圖1係示出適用本發明織布卷取裝置之織機之一例之斜視圖。
圖2中(a)圖係對織布卷取裝置之一例從織布行進方向之下游側進行觀察之示意圖,(b)圖係織布卷取裝置之一例之平面圖。
圖3中(a)圖係圖2(a)之B-B剖面圖,(b)圖係圖2(a)之C-C剖面圖。
圖4中(a)圖係表示織布卷取裝置之一例中所使用之驅動機構之細節之平面圖,(b)圖係圖2(a)之A-A剖面圖。
圖5係示出織布卷取裝置之一例中之控制結構之方框圖。
圖6係示出織布卷取裝置之一例中所使用之各驅動馬達相關之設定畫面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7係示出織布卷取裝置中所使用之驅動機構之其它實例中之部分側面圖。
圖8中(a)圖係示出圖7所示之各驅動機構之其它部分之側面圖,(b)圖係包括(a)圖之D-D剖面圖之平面圖。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適用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11之織機1係雙幅織機。因此,自經紗傳送裝置(圖示略)傳送之經紗列2a,具有織造產品織布7b所需之經紗根數的2倍 根數之經紗2。並且,如前文所述由於經紗根數較多,經紗傳送裝置中採用了,例如,從多個(例如2個)經軸同時傳送經紗之方式,或者從安裝有與經紗根數具有相同數目之供紗體之紗架將紗線作為經紗引出並形成片狀,排列成片狀之紗線藉由包括設置於織機主體部分(織造部分)中之送出輥等送出機構進行送出之方式。
另外,織機1上之經紗列2a,在織幅方向***處經紗2、2之間距略大於織幅方向上其他部分之經紗2、2之間距。並且,經紗列2a中之經紗2,藉由綜框3在上下方向上之位移形成經紗開口。於是,與上述經紗列2a之寬度相對應之長度的緯紗4,藉由引緯裝置(圖示略)向該經紗開口內進行引緯,被引緯之緯紗4藉由鋼筘5向織口6進行打緯藉此織入經紗列2a之內,形成織造織布7a。藉此織造出的織造織布7a,在織布之行進方向上相對織口6之下游側(以下,亦簡稱為“下游側”),以藉由卷布輥8與焊接設置於卷布輥8上之一對壓輥9、9相夾持之方式,被卷繞至輥8、9、9上。然後,藉由卷取馬達(圖示略)驅動卷布輥8,織造織布7a被送往織布卷取裝置11。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織布卷取裝置11係相對織機1之主體部分(織造部分)獨立存在,屬於外設之卷取裝置。因此,織機1之主體部分中,在卷布輥8之下方設有第1導輥10a,以使織布之路徑朝向織布卷取裝置11側轉向。另外,在下游側(例如,下游側壓輥9及第1導輥10a之間),藉由設置於織機1之寬度方向上織造織布7a之中央位置(上述經紗 列2a中經紗2之間距較大之位置)之切割裝置(圖示略),將織造織布7a裁切成2幅產品織布7b、7b。而且,本申請中,所謂“織機之寬度方向”,係指與引緯方向相一致之方向,其與經紗方向互相垂直,以下簡稱為“寬度方向”。然後,被裁切之各產品織布7b,藉由第1導輥10a卷繞而轉向織布卷取裝置11側,並被送往織布卷取裝置11。
如圖2至圖4所示,織布卷取裝置11被設置為,其寬度方向上之位置與織機1之主體部分相一致,在織布之行進方向上與織機1之主體部分相互分開。織布卷取裝置11包括:主體框架12;架設於主體框架12內與上述2幅產品織布7b、7b分別對應的2根卷取輥21、22;對2根卷取輥(第1、第2卷取輥21、22)分別進行獨立驅動的2個驅動機構23、23;以及對2根卷取輥21、22所卷取之產品織布(卷布)7b之卷徑分別進行檢測的2個卷徑傳感器21s、22s。圖2(a)中,展示了2個驅動機構23、23其中之一。另外,在圖3、圖4中,圖3之(a)係圖2(a)之B-B剖面圖,(b)係圖2(a)之C-C剖面圖。圖4係驅動機構23之細節示意圖,(a)係平面圖,(b)係圖2(a)之A-A剖面圖。
圖示之例子中,主體框架12係藉由3根橫樑構件14、14、14連接之分開設置於寬度方向上之一對主側壁13a、13b而構成。而且,主體框架12還包括,在相比一對主側壁其中之一之主側壁13a更靠近寬度方向內側之位置處,用於支撐兩卷取輥21、22一端之第1中間壁15,以及如下所述用於支撐2根卷取輥中之第2卷取輥22之另一端,在寬度方向上設 置於第1中間壁15與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之間之第2中間壁16。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織布卷取裝置11包括第1、第2兩根卷取輥21、22,兩卷取輥21、22架設於主體框架12之兩主側壁13a、13b之間。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第1卷取輥21用於卷取在寬度方向上位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之產品織布7b,第2卷取輥22用於卷取位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產品織布7b。
兩卷取輥21、22在前後方向上被設置於相同位置上。另外,兩卷取輥21、22在上下方向上,相對兩主側壁13a、13b上下方向之中間位置而言,第1卷取輥21設置於上方,第2卷取輥22設置於下方。並且,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第1、第2卷取輥21、22連接至寬度方向上同一側(上述一端)所對應之驅動機構23而被驅動旋轉。因此,兩卷取輥21、22在該上述一端上,共同藉由第1中間壁15所支撐。
另一方面,第1卷取輥21之該另一端,藉由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所支撐。即,如上所述,第1卷取輥21,用於卷取寬度方向上位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圖2中之右側)之產品織布7b。因此,其應當延伸至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於是,第1卷取輥21之上述另一端,由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所支撐。因此,第1卷取輥21具有從第1中間壁15之支撐位置至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之支撐位置之長度尺寸。
相對於此,第2卷取輥22之上述另一端,由第2 中間壁16所支撐。即,如上所述,第2卷取輥22,用於卷取寬度方向上位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圖2中之左側)之產品織布7b。因此,不必像第1卷取輥21那樣一直延伸至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於是,為操作方便起見,第2卷取輥22之長度尺寸設置成比第1卷取輥21要短。藉此,第2卷取輥22在上述另一端,藉由設置於寬度方向上所述位置之第2中間壁16所支撐。而且,關於寬度方向上之存在範圍,第2卷取輥22被設置為,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產品織布7b在寬度方向上之中心與第2卷取輥22在長度方向上之中心對齊。藉此確定了第2中間壁16在寬度方向上之相對位置。
而且,第1、第2卷取輥21、22藉由形成於其兩端部之一對軸部21a、21a、22a、22a,支撐於對應之中間壁15、16或者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
在第1中間壁15上,與各卷取輥21、22之位置分別對應固定設置有2個支撐架17、17。該各支撐架17具有板狀之基底部17a,以及從基底部17a之下表面突出而形成之板狀安裝部17b。但是,安裝部17b在與基底部17a之下表面垂直的同時,在基底部17a之寬度方向(織機之前後方向)上延伸。然後,各支撐架17,以使安裝部17b之端面抵接在第1中間壁15寬度方向上之內側表面之方式,固定於第1中間壁15上。而且,第1中間壁15上形成有貫通口15a,其與各支撐架17之安裝位置相對應,並具有使各支撐架17之基底部17a可通過的寬度。各支撐架17如上所述,在安裝至第1中間壁15上之狀態下,基底部17a貫穿貫通口15a。即,各支撐架17 中之基底部17a被設置為,相對第1中間壁15向寬度方向之兩側突出。
並且,支撐各卷取輥21、22之上述一端之軸部21a、22a之支撐機構18a、18b被設置為放置於設於對應位置之支撐架17中之基底部17a之上表面。另外,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在寬度方向上之內側表面上與第1卷取輥21相對應之位置,藉由支架18h等固定有支撐機構18c,以支撐第1卷取輥21中所述另一端軸部21a。而且,第2中間壁16中所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表面上與第2卷取輥22相對應之位置,藉由支架18i等固定有支撐機構18d,以支撐第2卷取輥22中所述另一端軸部22a。圖3(b)中,省略了支架18h、18i。
其中,這些支撐機構18a至18d係例如圖3所示之裝置。圖示之例子中,各支撐機構18a至18d包括:滾動支撐18m,其具有圓弧狀收納部18n,可收納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軸部21a、22a;夾桿18r,其用於保持收納於滾動支撐18m之收納部18n內的卷取輥21、22之軸部21a、22a之位置。並且,各卷取輥21、22兩端之軸部21a、22a分別收納於對應之支撐機構18a至18d中之滾動支撐18m之收納部18n內,並且其位置藉由夾桿18r保持,藉此支撐於對應之中間壁15、16或者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而且,在各卷取輥21、22兩端各軸部21a、22a內,嵌設有軸承21b、22b,各軸部21a、22a藉由軸承21b、22b支撐於對應之支撐機構18a至18d上。因此,各卷取輥21、22在上述支撐狀態下可進行旋轉。
而且,織布卷取裝置11中,用於引導產品織布7b 之第2及第3導輥10b、10c,架設於第1中間壁15及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之間。該第2及第3導輥10b、10c被設置為,在前後方向上處於相同位置,相比第1、第2卷取輥21、22更靠近織機1之主體部分。並且,第2導輥10b被設置為,在上下方向上,處於第2卷取輥22之下方,與第1導輥10a具有相同之位置高度。另外,第3導輥10c被設置為,在上下方向上,處於第2導輥10b之上方,位於第1卷取輥21與第2卷取輥22之間。藉此,經由織機1之主體部分中之第1導輥10a被送往織布卷取裝置11側之各產品織布7b,被卷繞至第2導輥10b上並轉向第3導輥10c側後,被卷繞至第3導輥10c上,並被導向至分別對應之卷取輥21、22側。
與各卷取輥21、22對應設置的各驅動機構23,如圖4(a)所示,包括作為驅動裝置之1個驅動馬達M,以及用於將驅動馬達M之輸出軸Ma之旋轉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驅動傳動機構24。其中,為便於區分,在圖4(b)中,將第1卷取輥21所對應之驅動馬達記為M1,該驅動馬達M1之輸出軸記為M1a,將第2卷取輥22所對應之驅動馬達記為M2,但是在以下的說明中除了需要區別之情況之外,如圖4(a)所示,驅動馬達記為M,驅動馬達M之輸出軸記為Ma,以此賦以共同之符號進行說明。並且,各驅動機構23中除了上下方向上之相對位置有所區別之外,其結構基本相同,因此下面將選擇其中之一(無指定對象)進行說明。
驅動馬達M係力矩可控之力矩馬達或者伺服馬達。驅動馬達M被設置為,在寬度方向上處於上述一側之主 側壁13a及第1中間壁15之間,使其輸出軸Ma之方向與寬度方向一致的同時,使輸出軸Ma朝向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馬達M如圖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設置為與對應之卷取輥21、22具有大致相同之位置高度。而且,在上述設置中,驅動馬達M藉由支撐梁19a及支架19b支撐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及第1中間壁15上。
具體而言,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與第1中間壁15之間,架設有截面係矩形之支撐梁19a,其與上述設置的驅動馬達M具有相同之位置高度,在前後方向上相對驅動馬達M處於卷取輥之相反一側之位置。並且,在支撐梁19a上,固定有使2個板狀部19c、19d組合成L字型一體形成之支架19b。而且,支架19b使上述2個板狀部19c、19d其中之一(19c)之端面抵接於支撐梁19a之卷取輥側之側面上,並且使另一側之板狀部19d在前後方向上從支撐梁19a向卷取輥側延伸,藉此相對於支撐梁19a進行固定。然後,將對應之驅動馬達M固定至支架19b中所述另一側之板狀部19d上。
驅動傳動機構24包括:馬達皮帶輪25,其被設置為不可相對驅動馬達M之輸出軸Ma進行旋轉;第1、第2從動軸26、27,其延伸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與第1中間壁15之間,並且被可旋轉地支撐;由多個齒輪組成之齒輪組30,用於將馬達皮帶輪(驅動馬達M之輸出軸Ma)25之旋轉傳遞至第2從動軸27。
第1從動軸26,架設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與第1中間壁15之間,在前後方向上處於驅動馬達M與對應之 卷取輥21、22之間大致靠中間之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處於相對驅動馬達M略微處於下方之位置,並使軸線26L與寬度方向一致。第1從動軸26,在其兩端部,在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之寬度方向上之內側表面及第1中間壁15中所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表面上,分別設置內置有軸承26a之軸承部26b,藉此被可旋轉地支撐。
第2從動軸27,從寬度方向上觀察設置為使軸線27L與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軸線21L、22L相一致,一側之端部被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所支撐,並且中間位置被支撐架17所支撐,藉此被可旋轉地支撐。具體而言,第2從動軸27,在其一側之端部,在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中寬度方向上之內側表面上設置內置有軸承27a之軸承部27b,藉此被可旋轉地支撐。另外,第2從動軸27,在其中間位置,在支撐架17上設置內置有軸承28a之軸承部件28,藉此被可旋轉地支撐。更詳細地,在支撐架17之基底部17a中相比第1中間壁15更向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突出之部分,設置於其上表面安裝有內置軸承28a之軸承部件28。而且,第2從動軸27在其中間位置藉由軸承部件28被可旋轉地支撐。
而且,第2從動軸27,相比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與第1中間壁15之間之距離具有更長的長度尺寸。因此,第2從動軸27,如上所述,其一端支撐於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的此狀態下,穿過形成於第1中間壁15中之貫通口15a,相比第1中間壁15更向對應之卷取輥側突出。並且,第2從動軸27,在其相比第1中間壁15更向對應之卷取輥側突出之部分 的端部,藉由耦合機構等(圖示略),連接於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上述一端軸部21a、22a上。但是,該耦合機構等具有可解除第2從動軸27與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上述一端軸部21a、22a之間之連接狀態之結構。
齒輪組係30包括,相對第1從動軸26不可旋轉地安裝之第1、第2齒輪30a、30b,以及相對第2從動軸27不可旋轉地安裝之第3齒輪30c。第1齒輪30a,係相比馬達皮帶輪25具有更大直徑之齒輪,其被設置為,在第1從動軸26之軸線方向(寬度方向)上與馬達皮帶輪25處於相同位置,並固定於第1從動軸26上,且與馬達皮帶輪25相互嚙合。第2齒輪30b係相比第1齒輪30a具有更小直徑且相比馬達皮帶輪25具有更大直徑之齒輪,在第1從動軸26之軸線方向上相比第1齒輪30a更靠近第1中間壁15一側,固定於第1從動軸26上。第3齒輪30c係與第1齒輪30a具有相同直徑之齒輪,其被設置為,在第2從動軸27之軸線方向(寬度方向)上與第2齒輪30b處於相同位置,並固定於第2從動軸27上,且與第2齒輪30b相互嚙合。
根據如上所述驅動傳動機構24之結構,驅動馬達M輸出軸Ma之旋轉藉由馬達皮帶輪25及第1齒輪30a被傳遞至第1從動軸26,藉由作為驅動裝置之驅動馬達M驅動旋轉第1從動軸26。因此,該第1從動軸26相當於本發明中所述之驅動機構23中之“旋轉軸”。另外,作為該旋轉軸之第1從動軸26之旋轉,藉由第2齒輪30b、第3齒輪30c及第2從動軸27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21、22。因此,第2齒輪30b、第3 齒輪30c及第2從動軸27之組合結構相當於本發明中所述之驅動機構23中之“驅動傳動部”。藉此,藉由這些結構,驅動馬達M輸出軸Ma之旋轉,將藉由上述旋轉軸及上述驅動傳動部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21、22,以驅動旋轉對應之卷取輥21、22。
在本實施例中,卷徑傳感器與各卷取輥21、22對應設置。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織布卷取裝置11,如圖3所示,包括用於檢測2個卷取輥21、22各自卷徑之2個卷徑傳感器21s、22s。各卷徑傳感器21s、22s設置為,位於所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後方(導輥側)之下方,並藉由支撐條22x等使其朝向卷取輥21、22之軸線。更詳細地,第1卷取輥21所對應之卷徑傳感器21s,藉由安裝在第2中間壁16中所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之表面上之支撐條等(圖示略)進行支撐。另外,第2卷取輥22所對應之卷徑傳感器22s,在寬度方向上處於第2中間壁16與第1中間壁15側之間靠近第2中間壁16側之位置上,並藉由支撐條22x支撐於橫樑構件14上。
如圖5、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用於控制各個上述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之驅動控制裝置31,共用於所有驅動馬達M1、M2。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織布卷取裝置11包括,2個驅動馬達M1、M2所共用之單一驅動控制裝置31。藉此,各驅動馬達M1、M2將藉由共用之驅動控制裝置31進行控制。另外驅動控制裝置31包括,卷布驅動控制器32,及作為設定器之存儲器33。這些卷布驅動控制器32與存儲器33之間互連,藉此可進行信號交換。
卷布驅動控制器32之輸入端連接至作為織機1之主控制裝置之織機控制裝置35。該織機控制裝置35中,連接有用於檢測織機1主軸34之旋轉之編碼器EN,織機控制裝置35根據來自編碼器EN之信號檢測主軸34之轉數。然後,織機控制裝置35,將顯示已檢測之主軸34轉數之轉數信號r輸出至卷布驅動控制器32。另外,卷布驅動控制器32之輸入端連接至各個上述卷徑傳感器21s、22s,並藉由各卷徑傳感器21s、22s輸入與各卷取輥所卷取的卷布之卷徑相對應之卷徑信號d1、d2。
然後,卷布驅動控制器32基於該卷徑信號d1、d2,檢測各卷取輥21、22所卷取的卷布之卷徑。此外,卷布驅動控制器32之輸出端在連接至下述輸入設定器36的同時,其他輸出端連接至用於驅動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器29a、29b。但是,該驅動器29a、29b與各驅動馬達M1、M2分別對應設置,卷布驅動控制器32對各驅動器29a、29b單獨輸出用於驅動該驅動器29a、29b所對應之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指令信號t1、t2。
如上所述,存儲器33在連接至卷布驅動控制器32的同時,其輸入端連接至輸入設定器36。在本實施例中,該輸入設定器36包括觸控面板式顯示屏(設定畫面36a),在利用該設定畫面36a進行設定值等輸入設定的同時,還可將其用作所設定之設定值等的顯示器。藉此,藉由該輸入設定器36,可進行控制織機1之各種設定,還可對與織布卷取裝置11中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力矩相關之控制參數等進行設定。
圖6係示出用於輸入設定與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力矩相關之控制參數(以下,亦簡稱為“控制參數”)之輸入設定器36中之設定畫面36a之一例。圖示之例子中,<驅動馬達1>對應於用於驅動第1卷取輥21之驅動馬達M1,<驅動馬達2>對應於用於驅動第2卷取輥22之驅動馬達M2。並且在該設定畫面36a中,對每個驅動馬達M1、M2,以卷取開始時刻之卷徑(≒卷取輥徑)85mm為起始點,可按預設之卷徑(例如:105mm,125mm,250mm),分別對控制參數進行輸入設定。
另外,圖示之例子中,所設定之控制參數係向產品織布7b施加之張力(布張力(單位:N))。但是,此處所指之布張力相當於,將產品織布7b卷取至由卷取輥所卷取之布卷上時卷布向產品織布7b施加之拉伸力,其中,該布張力及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力矩之間的關係為:設布張力為F、驅動力矩為T、卷徑為D,則F=T/D。但是,該輸入設定之控制參數並不僅限於如圖所示之布張力,也可以係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力矩。
在輸入設定器36中設定各驅動馬達M1、M2之每個上述卷徑之控制參數後,該設定值將被輸出至存儲器33。然後,在存儲器33中,以與各驅動馬達M1、M2之卷徑相關聯之方式,對所設定之各驅動馬達M1、M2之每個卷徑之控制參數的設定值(以下,亦簡稱為“設定值”(上述設定值))進行存儲。
在織機1之運行過程中,驅動控制裝置31中之卷 布驅動控制器32將基於來自各卷徑傳感器21s、22s之卷徑信號d1、d2及存儲器33中所設定之控制參數的設定值,將卷徑所對應之驅動指令信號t1、t2輸出至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器29a、29b。具體而言,在織機1之運行過程中,按照預定之週期,卷布驅動控制器32將基於來自卷徑傳感器21s、22s之信號分別檢測各卷取輥所卷取的卷布之卷徑。而且,織機1在運行開始時刻(開始卷取之時刻),卷徑為初始值(圖示之例子中為85mm)。
然後,卷布驅動控制器32基於已檢測之上述卷徑、存儲器33中所設定之上述設定值、及來自織機控制裝置35之轉數信號r所代表之主軸34之轉數,將用於驅動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指令信號t1、t2分別輸出至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器29a、29b,以使各卷取輥21、22以主軸34之轉數所對應之旋轉速度,並按照上述設定值所對應之驅動力矩被驅動旋轉。但是,輸出至第1卷取輥21所對應之驅動馬達M1之驅動器29a之驅動指令信號t1係基於圖6之設定畫面36a中<驅動馬達1>之設定欄內所輸入設定的上述設定值之信號,另外,輸出至第2卷取輥22所對應之驅動馬達M2之驅動器29b之驅動指令信號t2係基於圖6之設定畫面36a中<驅動馬達2>之設定欄內所輸入設定的上述設定值之信號。
另外,圖6之例子中,對應每個預設卷徑設定有控制參數(布張力),但該設定卷徑間(例如,85mm及105mm之間)之控制參數係藉由卷布驅動控制器32根據線性插值法等求得,並輸出基於所求得之控制參數之驅動指令信號t1、 t2。然後,各驅動器29a、29b根據驅動指令信號t1、t2,驅動對應之驅動馬達M1、M2。藉此,各卷取輥(各驅動馬達M1、M2),以主軸34之轉數所對應之旋轉速度,並按照上述設定值所對應之驅動力矩,被驅動旋轉。
根據前文所描述之本實施例中之織布卷取裝置11,在織機1之主體部分織造而成的織造織布7a被裁切之後形成之2幅產品織布7b、7b,其分別由對應設置之卷取輥21、22單獨卷取。而且,卷取對應之織造織布7a之各卷取輥21、22,藉由控制力矩之專用驅動馬達M1、M2被相互獨立地驅動旋轉。而且,控制參數作為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指令之基本要素,針對各驅動馬達M1、M2單獨進行設定。換言之,可對各卷取輥(各驅動馬達M1、M2)21、22單獨設定(調節)驅動力矩。
因此,即使織造時各產品織布7b之張力狀態有所不同,各驅動馬達M1、M2作為用於卷取各產品織布7b之各卷取輥21、22之驅動源,可考慮各產品織布7b在織造時產生之張力狀態,分別設定用於驅動其驅動力矩相關之控制參數,藉此各卷取輥21、22將在考慮了所對應之產品織布7b之張力狀態之驅動力矩下被驅動旋轉,各產品織布7b將一邊被該張力狀態所對應之拉伸力所牽引,一邊被卷取至卷布上,於是可以防止卷取中卷皺現象之發生。
而且,本發明不限於以上所描述之實施例(上述實施例),此外還可實施如下修改變更之實施形態。
如上述實施例,使用作為驅動卷取輥之驅動裝置 (驅動源)之專用驅動馬達,基於由卷徑傳感器已檢測的卷布之卷徑控制驅動馬達之驅動時,在上述實施例中,以與各卷取輥21、22對應之方式設有2個卷徑傳感器21s、22s,用於檢測各卷取輥21、22所卷取的各卷布之卷徑,但並非必須對每個卷布都進行卷徑之檢測,可以只設1個卷徑傳感器,以此只檢測其中之一的卷取輥所卷取的卷布之卷徑,基於該檢測值控制兩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即,為了防止卷取時發生卷皺現象,藉由根據各產品織布7b之張力狀態控制各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力矩,使卷取輥(卷布)以相同之張力卷取各產品織布7b,藉此可使各卷取輥21、22所卷取的卷布之卷徑大致相同,因此即使基於其中之一的卷布之卷徑來控制兩驅動馬達M1、M2之驅動,也基本不存在問題。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3被設置於相對各卷取輥21、22在寬度方向上之同一側,並且使第1卷取輥21與第2卷取輥22之長度尺寸不同,卷取遠離驅動機構23一側(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之產品織布7b之第1卷取輥21被設置為其上述另一端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並在包括第2卷取輥22之存在範圍之整個範圍內延伸,卷取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產品織布7b之第2卷取輥22被設置為其上述另一端支撐於第2中間壁16上,且其長度方向之中心與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產品織布7b之寬度方向之中心對齊,但其結構還包括如下(1)、(2)中所描述之變形。
(1)也可以將用於驅動第1卷取輥21之驅動機 構23設置於第1卷取輥21之上述另一端,並連接於第1卷取輥21之上述另一端。而且,在該結構中,第1卷取輥21之上述一端不必延伸至上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因此,例如,其上述一端也可支撐於第2中間壁16上。即,該結構也可設置為,將第2中間壁16設置於寬度方向上2幅產品織布7b、7b之間,並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至第1卷取輥21之上方,第1卷取輥21支撐於第2中間壁16及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但是,為了縮小2幅產品織布7b、7b之間距,應優先將該結構設置為,在第2中間壁16中形成有與第1、第2卷取輥21、22之位置相對應之通孔,第1卷取輥21之上述一端貫穿第2中間壁16,並支撐於第2中間壁16中所述一側之主側壁13a側之表面上,第2卷取輥22之上述另一端貫穿第2中間壁16,並支撐於第2中間壁16中所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之表面上。
(2)第2卷取輥22與上述實施例之第1卷取輥21相同,上述另一端可以具有可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之長度尺寸。藉此,當第1卷取輥21係上述實施例所描述之結構時,使第2卷取輥22也形成為這樣之結構,藉此無需設置第2中間壁16。即,兩卷取輥21、22之結構均係支撐於第1中間壁15及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如此,各卷取輥21、22之結構係支撐於第1中間壁15及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時,各驅動機構23可以設置為相對卷取輥21、22之上述一端或另一端之任意一端。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各驅動機構23包括與各卷取輥21、22對應設置之專用驅動馬達M1、M2,此結構也可 改為藉由單獨設置獨立於各驅動機構23之驅動馬達,即所有驅動機構23共用之單一驅動馬達驅動各卷取輥21、22旋轉。即,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中,不僅限於如上述實施例各驅動機構23中包含驅動裝置(驅動馬達)之方式,各驅動機構23或織布卷取裝置11還可採用另外單獨設置之驅動裝置為驅動源。但是,在這樣的結構中,各驅動機構23將驅動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力矩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上時,需要該結構能獨立於另一側之驅動機構23,對卷取輥之驅動力矩進行調節。作為這樣的驅動機構23可例舉如圖7、圖8所示之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但是,圖7、8所示之例子係將上述實施例中之織布卷取裝置11之驅動機構23換成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之例子。其中,圖8(b)不僅包括圖8(a)之D-D剖面圖,並且也係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之整體俯視圖。
如圖7所示,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分別針對第1、第2卷取輥21、22進行設置。各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包括:相對主體框架12可旋轉支撐之第1支撐軸59;一端固定於第1支撐軸59上而另一端設置於對應之卷取輥之外周側之卷徑跟蹤桿67;以及可旋轉支撐於卷徑跟蹤桿67之另一端並抵接於對應之卷取輥所卷取的卷布之滾輪67a。
更詳細地,如圖7所示,在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設置有支撐第1卷取輥21所對應之卷徑跟蹤桿67之第1支撐軸59,其在第1卷取輥21後方(導輥側)之下方從內側表面突出,另外,在第2中間壁16上設置有支撐第2卷取輥22所對應之卷徑跟蹤桿67之第1支撐軸59,其在第2卷取 輥22之後方(導輥側)之下方向第1中間壁15側突出。而且,各第1支撐軸59,藉由軸承可旋轉地支撐於所對應之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及第2中間壁16上。
與第1、第2卷取輥21、22分別對應之各卷徑跟蹤桿67,其一端具有夾緊結構,藉由該夾緊結構之夾緊,不可旋轉地固定安裝在對應之第1支撐軸59上。另外,各卷徑跟蹤桿67,其另一端上可旋轉地支撐有滾輪67a。藉此,各卷徑跟蹤桿67被設置為,從第1支撐軸59向對應之卷取輥側延伸,其另一端所支撐之滾輪67a之結構係抵接於卷徑跟蹤桿67所對應之卷取輥所卷取之卷布上。
因此,如果各卷取輥21、22的卷布之卷徑發生變化(增加),與卷布接觸之滾輪67a之位置也會發生位移,伴隨該位移,卷徑跟蹤桿67將以第1支撐軸59為支點進行轉動,伴隨該轉動第1支撐軸59也會進行轉動。如此各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具備可跟蹤對應之卷取輥21、22之卷徑變化量之部分,其由以下部分組成:第1支撐軸59;一端固定於第1支撐軸59之卷徑跟蹤桿67;以及支撐於卷徑跟蹤桿67另一端之滾輪67a。而且,各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具有相同之結構,因此以下僅對第1卷取輥21所對應之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作進一步說明。
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除了上述第1支撐軸59、卷徑跟蹤桿67及滾輪67a之外,還包括:與第1卷取輥21之軸部21a連接之連接軸41;可旋轉地支撐於支撐第1支撐軸59之主體框架12之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對於第2卷取 輥22側,則係第2中間壁16)上,並且藉由作為驅動裝置之驅動馬達(圖示略)驅動旋轉之鏈輪42;連接於該鏈輪42的同時,將鏈輪42之旋轉傳遞至連接軸41之摩擦傳動裝置43。
而且,鏈輪42以使其旋轉軸線與卷取輥21之軸線一致之設置方式,藉由軸承42x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另外,連接軸41以軸線一致之狀態與第1卷取輥21之軸部21a連接固定。因此,鏈輪42及連接軸41互為同心設置。而且,鏈輪42之中心處形成有相比連接軸41之軸徑具有更大直徑之通孔42h,連接軸41貫穿於該通孔42h並延伸至卷取輥之相反一側。更詳細地,鏈輪42包括:圓盤狀鏈輪主體部42a,其設置於內側(卷取輥21側)且與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相對,並且沿著其外邊緣形成有許多輪齒;軸部42b,其從鏈輪主體部42a之中心位置向卷取輥之相反一側方向突出,並在同心設置之鏈輪主體部42a及軸部42b之中心處,形成有通孔42h。並且,鏈輪42在軸部42b藉由軸承42x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並且連接軸41貫穿該通孔42h內。
摩擦傳動裝置43設置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之外側表面上,其由以下構成:與鏈輪42同心配置且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在一起之圓盤外殼44;連接圓盤外殼44及連接軸41之摩擦傳動部45;以及將推壓力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產生部51。但是,圓盤外殼44係中空圓柱形部件,軸線方向上之兩側邊緣中之一方具有,用於連接鏈輪42之軸部42b並具有與上述鏈輪42之通孔42h有相同直徑之通孔44h 之連接部44a。並且,摩擦傳動部45內設於圓盤外殼44之中空部。
摩擦傳動部45包括:一對支撐銷46、46,其從圓盤外殼44之連接部44a之內側表面延伸並與圓盤外殼44之旋轉軸線平行,並且在相對圓盤外殼44之旋轉軸線中心對稱之位置上安裝於圓盤外殼44之連接部44a上;多塊(圖示例子中係2塊)圓盤狀旋轉板47,其藉由將一對支撐銷46、46貫穿卡合於圓盤外殼44之中空部內,與圓盤外殼44同軸且不可相對旋轉地設置。而且,該旋轉板47與各支撐銷46之相對位置並不固定,其可在圓盤外殼44之旋轉軸線方向上移動。另外,旋轉板47之中心部相比連接軸41之軸徑具有更大直徑之通孔47h,連接軸41插穿於該通孔47h內。
另外,摩擦傳動部45包括:多塊(圖示例子中係2塊)圓盤狀從動板48,其於相鄰旋轉板47、47之間,以及旋轉板47與圓盤外殼44中之連接部44a之內側表面之間設置;多塊圓盤狀摩擦板49,其於旋轉板47與從動板48之間,以及從動板48與圓盤外殼44之連接部44a之內側表面之間設置。各從動板48在其中心部嵌插有連接軸41,各從動板48可在其軸線方向上移動但不能相對旋轉地安裝於連接軸41上。但是,各從動板48相比旋轉板47具有更小的直徑,在相比其外邊緣更靠外側之位置有一對相對間隔設置的支撐銷46、46。另外,各摩擦板49係環狀部件,其與從動板48具有相同之直徑,其內側具有相比上述旋轉板47之通孔47h更大的通孔49h。而且,各從動板48之外周側上與摩擦板49相 對之部分之板體較薄並在其兩表面上形成台階部48a,與從動板48相鄰之各摩擦板49與從動板48之台階部48a相卡合。因此,摩擦板49不能相對連接軸41上安裝之從動板48發生徑向移動。
並且,摩擦傳動部45,藉由推壓力產生部51在圓盤外殼44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接受推壓力,從動板48中間夾著摩擦板49而被支撐於圓盤外殼44之旋轉板47及圓盤外殼44所夾持,由於伴隨該夾持在旋轉板47與摩擦板49之間以及摩擦板49與從動板48之間產生之摩擦力(摩擦阻力),圓盤外殼(鏈輪42)44之旋轉藉由從動板48被傳遞至與第1卷取輥21相連之連接軸41上。並可藉由調節推壓力產生部51之推壓力改變上述摩擦力大小,藉此調節施加於第1卷取輥21上之旋轉力矩(驅動力矩)。
推壓力產生部51包括:在寬度方向上相比摩擦傳動部45最外側(卷取輥之相反一側)之旋轉板47更靠外側處嵌插於連接軸41中之推壓板52;與初始狀態之上述推壓力相關之推壓力設定部64;隨著織造之進行伴隨卷取輥(卷布)21卷徑之增大,調節上述推壓力之推壓力調節部53。
推壓板52,係與上述摩擦傳動部45中之從動板48等相同之圓盤狀部件,其同從動板48一樣設置為,可在連接軸41之軸線方向上移動但不能相對旋轉。
另外,推壓力設定部64包括:在寬度方向上相比推壓板52更靠外側處與連接軸41同心插接之壓簧65;與推壓板52之間夾裝有壓簧65,並且與在寬度方向上形成於連接軸 41外側端部之外螺紋部41a相互螺紋連接之調節螺母66。於是,推壓力設定部64藉由推壓板52,將壓簧65所產生之作用力(推壓力)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另外,藉由改變連接軸41之外螺紋部41a上調節螺母66之擰入量,可以調節推壓板52與調節螺母66之間之距離(壓簧65之壓縮量),藉此可改變壓簧65之作用力對摩擦傳動部45產生之推壓力。
另外,推壓力調節部53包括:加壓桿54,其一端抵接於推壓板52上,並且中間位置相對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可轉動地支撐;從動桿57,其一端相對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可轉動地支撐,並且另一端抵接於相對加壓桿54相比上述轉動中心更靠推壓板之相反一側上,對加壓桿54向卷取輥之相反一側施力。
更詳細地,加壓桿54係這樣之一個部件:其一端開叉形成有一對臂部54b、54b,並且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且相比中間位置更靠近另一端側,並承受從動桿57之作用力之平坦抵接面54a。並且,該加壓桿54被設置為,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中間位置藉由第2支撐軸55可轉動地支撐。並且,第2支撐軸55被設置為,軸向支撐於安裝在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之支架(圖示略)上,支撐加壓桿54之一端(開叉側)端部在前後方向上位於推壓板52之中心位置附近。
另外,沿寬度方向(第1卷取輥21之軸線方向)上觀察,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形成為近似圓弧狀,以配合下述從動桿57之轉動。而且,加壓桿54中,開叉側之一對臂部54b、54b之各端部上可旋轉地安裝有加壓滾輪56。因此, 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受到由從動桿57施加之朝卷取輥之相反一側之作用力,藉此使加壓桿54以第2支撐軸55為中心轉動,安裝在加壓桿54上之加壓滾輪56朝卷取輥側對推壓板52施加一個推壓力。
從動桿57由以下構成:一端可轉動地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之支撐桿58;中間位置支撐於支撐桿58之另一端,並且一端抵接於加壓桿54上之抵接桿62;使該抵接桿62之一端朝加壓桿54施力之作用力設定部71。
更詳細地,支撐桿58之一端藉由第1支撐軸59可轉動地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並且,第1支撐軸59設置為,其軸線與第1卷取輥21之軸線平行,藉由軸承61可旋轉地支撐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上,並且從設置有卷徑跟蹤桿67之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之內側向外側突出。並且,支撐桿58相對不可旋轉地固定於從第1支撐軸59之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向外側面側突出之部分上。因此,圖示之例子中,支撐桿58與卷徑跟蹤桿67均由第1支撐軸59共同支撐連接在一起,支撐桿58之轉動具有與卷徑跟蹤桿67相同之轉動量。
另外,支撐桿58被設置為,其在第1支撐軸59之軸線方向上位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與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之間。並且,支撐桿58之另一端支撐第3支撐軸63。具體而言,支撐桿58之上述另一端上設置有,在寬度方向上向外側突出,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分開之一對軸支架58a、58a,第3支撐軸63藉由其軸線與支撐桿58之長度方向相垂直之方 式,軸向支撐於一對軸支架58a、58a上。
抵接桿62設置為,其長度方向與支撐桿58之長度方向一致,在中間位置藉由第3支撐軸63可轉動地支撐於支撐桿58上,其一端相比支撐桿58之上述另一端更突出。另外,抵接桿62之上述一端上,可旋轉地安裝有滾輪62c。而且,抵接桿62在第1支撐軸59之軸線方向上之設置中,滾輪62c也位於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與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之間。而且,支撐桿58及抵接桿62之長度方向上之尺寸設定為,在支撐桿58支撐於第1支撐軸59之狀態下,滾輪62c抵接於加壓桿54。藉此,從動桿57可藉由滾輪62c抵接於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上,藉由向抵接桿62之另一端作用一個由作用力設定部71所產生之朝向上述另一側之主側壁13b側方向之作用力,抵接桿62可以第3支撐軸63為中心進行旋轉,藉此使滾輪62c抵壓於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上。
作用力設定部71包括:設置為相對支撐桿58朝外側方向突出並且貫穿於抵接桿62之導向軸72;與形成在導向軸72之外側端部之外螺紋部72a相互螺紋連接之調節螺母73;與導向軸72同心插接並且夾裝於抵接桿62與調節螺母73之間之壓簧74。而且,導向軸72設置為貫穿於抵接桿62之另一端所形成之通孔(圖示略),但該通孔之直徑(抵接桿62在長度方向上之直徑)相比導向軸72之軸徑更大,以抵接桿62之第3支撐軸63為中心之轉動不受導向軸72之限制。因此,根據具有上述結構之作用力設定部71,藉由壓簧74向抵接桿62之另一端施加一個上述作用力之同時,改變調節螺母73相 對導向軸72之外螺紋部72a之擰入量,以調節抵接桿62與調節螺母73之間之距離(壓簧74之壓縮量),藉此改變壓簧74向抵接桿62所施加之作用力。
根據如上構成之推壓力調節部53,從動桿57將壓簧74產生之作用力藉由滾輪62c作用於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上,加壓桿54在相比旋轉中心(第2支撐軸55)更靠近摩擦傳動部之相反一側處受到一個朝外側方向之推壓力,其結果,加壓桿54藉由加壓滾輪56將推壓力藉由推壓板52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於是,在摩擦傳動裝置43中,藉由推壓力產生部51中所包含之推壓板52,摩擦傳動部45受到分別由推壓力設定部64及推壓力調節部53產生之推壓力。
另外,推壓力調節部53中,伴隨第1卷取輥21之卷徑之變化,卷徑跟蹤桿67會轉動,第1支撐軸59及從動桿57也會轉動相同之轉動量,藉此導致從動桿57之滾輪62c相對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之抵接位置發生變化,換言之,藉由在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上從動桿57之推壓力之作用位置的改變,加壓桿54藉由加壓滾輪56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也發生變化。即,加壓桿54之旋轉中心(支點)至加壓滾輪56之位置(作用點)之距離係一定,因此如上所述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上之推壓力之作用位置(作用力點)會發生改變(支點到作用力點之距離發生改變),基於槓桿原理,加壓滾輪56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也會變大。例如,在圖8(a)所示之位置S及位置E中,相比在位置S滾輪62c抵接於加壓桿54之情況,在位置E滾輪62c抵接於 加壓桿54時加壓滾輪56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更大。即,隨著從動桿57之滾輪62c相對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之抵接位置逐漸遠離加壓桿54之轉動中心,加壓滾輪56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與該距離成正比例遞增。
於是,如上所述藉由推壓力產生部(推壓力調節部53)51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之變化,施加於第1卷取輥21上之旋轉力矩(卷取輥之驅動力矩)也與該推壓力之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另外,如上所述之從動桿57之滾輪62c相對加壓桿54之抵接面54a之抵接位置之變化係藉由從動桿57(支撐桿58)以第1支撐軸59之軸線為中心進行轉動而實現,該從動桿57之轉動,則藉由第1支撐軸59之轉動而實現。
根據如上描述之驅動機構(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之結構,藉由驅動馬達之旋轉,鏈輪42之軸部42b被驅動旋轉。因此,該鏈輪42之軸部42b相當於本發明中所述之“旋轉軸”。另外,作為該旋轉軸之鏈輪42之軸部42b之旋轉,藉由圓盤外殼44、摩擦傳動部45、連接軸41被傳遞至第1卷取輥21,藉由推壓板52作用於摩擦傳動部45上之推壓力,改變第1卷取輥21之旋轉力矩(驅動力矩)。因此,圓盤外殼44、摩擦傳動部45、推壓板52及連接軸41之組合,相當於本發明中所述之“驅動傳動部”。
並且,如圖所示之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中,可在開始卷繞時改變從動桿57相對第1支撐軸59之相位(圖8(a)上從動桿57之位置S),或者調節從動桿57中作用力設定部71產生之作用力,以改變滾輪62c向加壓桿54所施加之 推壓力,藉此調節第1卷取輥21之驅動力矩。
進而,如圖7、圖8所示之例子中,與各卷取輥21、22分別對應設置有如圖所示之驅動機構(卷布力矩調節裝置23a)23,因此對於本示例,能夠按每個卷取輥21、22單獨地對各卷取輥之驅動力矩進行調節。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卷取輥21、22被設置為,在前後方向上處於相同之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不同位置高度,但是各卷取輥21、22之設置不僅限於此,也可設置為在前後方向上處於不同之位置。而且,各卷取輥21、22之位置為前後方向上不同位置之情況下,其在上下方向之位置可以如上述實施例那樣具有不同之高度位置,也可以具有相同之位置高度。另外,如上述變形(1)中所描述,還可設置為,第1卷取輥21之一端及第2卷取輥22之另一端支撐於寬度方向上2幅產品織布7b、7b之間所設置之第2中間壁16上,該情況下第1、第2卷取輥21、22在寬度方向上軸線位置相互一致。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可同時織造2幅產品織布7b、7b之雙幅織機中所適用之本發明之一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適用本發明之織機1不僅限於此類雙幅織機,也可以係同時織造3幅以上之產品織布7b之多幅織機。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織布卷取裝置11係與進行織造之織機1之主體部分相互獨立之外設卷取裝置,但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不僅限於此類外設卷取裝置之形式,也可同多個卷取輥驅動機構23一起共同設置於織機1之主體部分之卷取側,以使進行織造之織機1之主體 部分具有與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相當之結構。另外,在織機1之主體部分具有本發明之織布卷取裝置之情況下,上述圖7、8中所示之變形例中,也可將織機1之主軸(驅動馬達)34作為驅動源。
而且本發明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其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Claims (2)

  1. 一種多幅織機中之織布卷取裝置,該多幅織機係織造2幅以上織布之多幅織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卷取輥,上述多個卷取輥與2幅以上之上述織布分別對應設置在織機之卷取側,且與上述織布具有相同數量,並被設置為軸線方向與織機之寬度方向一致;以及多個驅動機構,上述多個驅動機構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包括:藉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之旋轉軸;以及與各卷取輥對應設置並將上述旋轉軸之旋轉傳遞至對應之卷取輥之驅動傳動部,各個上述驅動機構能夠按每個卷取輥單獨地對各卷取輥之驅動力矩進行調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幅織機中之織布卷取裝置,各個上述驅動機構具有作為上述驅動裝置之驅動馬達,上述織布卷取裝置包括:至少1個檢測上述卷取輥上之卷布之卷徑之卷徑傳感器;以及控制各個上述驅動機構中上述驅動馬達之驅動之驅動控制裝置,其中,上述驅動控制裝置包括設定器,上述設定器能夠對與卷徑對應設定之上述驅動馬達之驅動力矩相關之控制參數的設定值按每個上述驅動馬達分別進行設定,以對各個上述驅動馬達單獨進行力矩控制。
TW104104002A 2014-02-18 2015-02-06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TWI635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8798A JP6285742B2 (ja) 2014-02-18 2014-02-18 複数幅取り織機における織布巻取装置
JP2014-028798 2014-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287A TW201533287A (zh) 2015-09-01
TWI635201B true TWI635201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46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002A TWI635201B (zh) 2014-02-18 2015-02-06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07905B1 (zh)
JP (1) JP6285742B2 (zh)
CN (2) CN204474873U (zh)
TW (1) TWI6352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6448A (zh) * 2015-11-10 2016-01-20 陈亦栋 织布机无芯成卷机构
JP2021508359A (ja) * 2017-12-20 2021-03-04 ビーエイエスエフ・ソシエタス・エウロパエアBasf Se 抑制剤を含むスズまたはスズ合金電気めっき用組成物
CN109570774B (zh) * 2018-12-06 2020-11-17 浙江米高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丝绸面料的切割设备
KR102485873B1 (ko) * 2018-12-21 2023-01-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동박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11945283A (zh) * 2020-07-29 2020-11-17 绍兴纺联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梭织布编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CN113403733B (zh) * 2021-06-22 2023-01-2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连接组件和织机
CN113638114B (zh) * 2021-08-09 2023-02-24 江苏佩捷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宽幅织机的单幅改多幅调节装置
CN114592267B (zh) * 2022-04-21 2023-01-13 青岛铠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布机用刺皮辊轴调节机构
CN114990759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玻纤布及其生产方法
EP4328365A1 (en) * 2022-08-24 2024-02-28 Jacob Müller AG Frick Method for controlled winding of a textile product on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CN115595709A (zh) * 2022-10-17 2023-01-13 四川环龙技术织物有限公司(Cn) 一种纬纱密度调节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31470A (de) * 1952-12-29 1958-07-31 Sucker Gmbh Geb Bäummaschine für bahnartiges Gut, z. B. Fadenscharen
JP2001329453A (ja) * 2000-05-19 2001-11-27 Tsudakoma Corp タックイン装置の緯糸弛緩装置
TW530104B (en) * 2000-11-07 2003-05-01 Tsuda Koma Kogyo Kabushiki Kai Cloth take-up device for lo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407A (en) * 1905-05-31 1908-01-14 Crompton & Knowles Loom Works Individual take-up mechanism for narrow-ware looms.
JP2002302848A (ja) * 2001-04-09 2002-10-18 Tsudakoma Corp 織機の布巻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31470A (de) * 1952-12-29 1958-07-31 Sucker Gmbh Geb Bäummaschine für bahnartiges Gut, z. B. Fadenscharen
JP2001329453A (ja) * 2000-05-19 2001-11-27 Tsudakoma Corp タックイン装置の緯糸弛緩装置
TW530104B (en) * 2000-11-07 2003-05-01 Tsuda Koma Kogyo Kabushiki Kai Cloth take-up device for lo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4873U (zh) 2015-07-15
EP2907905B1 (en) 2019-04-03
CN104846519A (zh) 2015-08-19
EP2907905A1 (en) 2015-08-19
JP6285742B2 (ja) 2018-02-28
JP2015151654A (ja) 2015-08-24
TW201533287A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201B (zh) 多幅織機中的織布卷取裝置
JP6118508B2 (ja) タイヤコード製織装置の経糸張力調整装置における経糸付勢方法
EP1331296A1 (en) Loom take-up motion
JP2928241B2 (ja) 製織設備で特に自動車タイヤ用コード布の製造時にタテ糸を強制的に緊張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製織設備
TWI582281B (zh) 在織布機中控制織布之捲繞的方法及捲繞織布之裝置
JP2000129551A (ja) 電子制御サンプル整経機
JP6113334B2 (ja) スリッタ装置におけるプリプレグシートの供給装置
KR20130000514U (ko) 이원계 원사용 와인더장치
KR20170080727A (ko) 정경기용 플랫원사 크릴장치
CN103132215A (zh) 一种可补偿主动送经的碳纤维织造用经纱张力装置
JP4651082B2 (ja) パイル経糸張力の調整方法
JP6513000B2 (ja) タイヤコード織布製織用織機における製織管理方法及び製織管理装置
CN102644139A (zh) 氨纶整经机牵伸装置
CN216836411U (zh) 具有无限止纠偏功能的针纺织物整理装置
JP6148762B2 (ja) タイヤコード製織装置の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JP4717913B2 (ja) 丸編機
CN210085713U (zh) 一种经编机的放卷装置
CN107651482A (zh) 一种可调织布张紧力的紧布装置
CN213681097U (zh) 一种喷气织布机的卷布装置
JP4311557B2 (ja) 丸編機
JPH0616946Y2 (ja) 三次元織機の経糸供給装置
JPH0616945Y2 (ja) 三次元織機の経糸供給装置
JP2004285556A (ja) 織機の布巻取り装置
JPH089184Y2 (ja) 織機における機仕掛け準備用受け台
JP2008144335A (ja) 布ドローオ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