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113B -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113B
TWI630113B TW106108817A TW106108817A TWI630113B TW I630113 B TWI630113 B TW I630113B TW 106108817 A TW106108817 A TW 106108817A TW 106108817 A TW106108817 A TW 106108817A TW I630113 B TWI630113 B TW I6301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eight
polyester film
layer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6142A (zh
Inventor
Doo Hwan Jeong
鄭斗煥
Jae Il Han
韓在一
Original Assignee
Kolon Industries, Inc.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lon Industries, Inc.,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Kolon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736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1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2Prim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及優異的耐水性的用 於硬式塗佈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及一種用於製造其的方法。根據本發明的積層式聚酯薄膜,當在所述薄膜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硬塗層時,干涉圖案可為小的且黏著效能可為優異的,並且當在所述薄膜的另一表面上形成黏著層時,可顯示出優異的黏著效能,在後處理(例如退火等)中的耐熱尺寸穩定性可為優異的,且因此可不出現由寡聚物流出而造成的白濁度並且可不出現捲曲。

Description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及優異的耐水性的用於硬式塗佈的積層式聚酯薄膜。
聚酯薄膜已隨著例如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等平板顯示器市場的增長而增長,且用作例如棱鏡片材、微透鏡薄膜、抗反射薄膜及抗散射薄膜等各種光學片材的基底薄膜或構件薄膜(member film)。近來,所述聚酯薄膜廣泛用於例如行動電話、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及一體式(all-In-one)個人電腦等觸控面板中。具體來說,欲應用於該些用途的聚酯薄膜需要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及優異的耐水性。
由於聚酯薄膜具有低的表面硬度及不足的耐磨性或耐摩擦性,因此當聚酯薄膜用作各種顯示器及觸控面板的構件薄膜時,由於與例如輥、薄膜等物體的摩擦而易於出現表面損傷,從而導致阻礙達成嚴格的製程良率。為了防止此問題,存在對該些薄膜進行硬式塗佈處理以藉由提高表面硬度來控制刮痕出現的多種情形。 一般而言,在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用於確保與硬塗層的黏著力的高黏著性塗層。然而,由於可能會因與硬塗層的折射率差異而出現干涉圖案(彩虹),因此折射率受到控制的高黏著性層被設計成底漆層。
另外,此種硬塗薄膜作為保護薄膜執行保護功能且藉由以下方式來執行抗散射功能:在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矽酮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並將所述黏著劑黏附至玻璃、液晶等。本文所用的聚酯薄膜需要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與黏著層的黏著性質,且另外,高黏著性樹脂層通常被設計成底漆層以實作高透射率。
近年來,作為顯示器的構件薄膜的硬塗聚酯薄膜已藉由單獨的退火製程而用於在處理期間控制積層製程中的收縮率。此外,處理製程的速度逐漸提高以產生產品的獲利能力,從而導致用於進行處理的溫度升高等,且因此,在越來越嚴酷的環境條件下製造所述薄膜。因此,藉由在製造所述薄膜的製程中對收縮率進行控制,即使在高溫下光學聚酯薄膜亦應不會捲曲,且藉由提高聚酯薄膜及底漆塗層的結構緊密度,應不會出現因寡聚物引起的對透明度的抑制。
日本專利公開第2015-040267號揭露了一種藉由經縮合多環芳族化合物、丙烯酸樹脂及固化劑的組合來對干涉圖案進行控制的方法。然而,存在可能在後續製程中在高溫下出現捲曲的問題,且可能出現因寡聚物遷移引起的白化問題。
[相關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第2015-040267號(2015年3月2日)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有關於提供一種用於硬式塗佈的積層式聚酯薄膜,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用於對干涉圖案(彩虹)進行控制的功能層及形成於所述功能層上的硬塗層,所述功能層及所述硬塗層形成於所述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上;以及高黏著性樹脂層及形成於所述高黏著性樹脂層上的黏著層,所述高黏著性樹脂層及所述黏著層形成於所述聚酯薄膜的另一表面上,其中收縮率受到控制,且因此,在執行例如退火等後製程時不會出現捲曲,並且因寡聚物的表面遷移而引起的白濁度現象得以改善。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是有關於提供一種用於硬式塗佈的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包括折射率及與硬塗層的黏著性質受到控制的第一底漆層;以及與黏著層的黏著性質及寡聚物黏連性質得以改善的第二底漆塗層。
本發明人研究了一種能夠同時解決在用於在後製程中形成硬塗層的製程中出現的例如黏著力劣化、因寡聚物流出而造成出現彩虹及白濁度以及出現黏連等問題的積層式聚酯薄膜,以作 為用於硬式塗佈的聚酯薄膜,且因此發現,該些問題可藉由對聚酯薄膜的堆疊結構加以規定以及藉由改變面對硬塗層的底漆層的成分及面對黏著層的底漆層的成分來解決,並完成了本發明。
具體而言,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積層式聚酯薄膜,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第一底漆塗層及第二底漆塗層,所述第一底漆塗層用於改善與硬塗層的黏著性質並用於防止出現彩虹及黏連,所述第二底漆塗層用於改善與黏著層的黏著性質並用於防止因寡聚物流出而造成的白濁度。
更具體而言,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以下堆疊結構:硬塗層、第一底漆塗層、多層式聚酯薄膜、第二底漆塗層以及黏著層,堆疊成三或更多個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層以及堆疊於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表層,且形成最外層的所述表層具有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以及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且當對黏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硬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且當對黏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二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黏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且包括堆疊於其上的所述第一 底漆塗層、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為1.4%或小於1.4%且霧度變化率(△H)滿足以下方程式1:
在方程式1中,△H=Hf-Hi,Hf為在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此外,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包括:a)對表層組成物及基底層組成物進行熔融擠出以執行共擠出使得在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堆疊至少一個表層,所述表層組成物包含寡聚物含量為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以及二乙二醇含量為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第一聚酯樹脂,所述基底層組成物包含第二聚酯樹脂;b)製造在機器方向上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c)藉由將第一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並將第二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另一表面來形成底漆層;d)在橫向方向上雙軸拉伸其上形成具有所述底漆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e)對所述經拉伸多層式聚酯薄膜進行熱定型,且在滿足以下方程式7的範圍內在所述橫向方向上執行弛豫以及在滿足以 下方程式8的範圍內在所述機器方向上執行弛豫:
在方程式7及方程式8中,TDr為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弛豫率,且MDr為在所述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所述弛豫率={(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在所述弛豫處理區段中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小寬度長度)/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的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100。
根據本發明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即使在形成硬塗層時亦可不出現因干涉圖案而引起的彩虹,與硬塗層以及與黏著層的黏著效能可為優異的,在例如退火等後製程中的耐熱尺寸穩定性可為優異的,且因此,可不出現由寡聚物流出而造成的白濁度並且可不出現捲曲。
以下,藉由具體示例性實施例或包含附圖的實例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同時,提供以下示例性實施例及實例作為參考以用 於詳細地闡釋本發明,且因此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而是可以各種方式來實作。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的所有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均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者所通常理解的意義相同的意義。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用的用語是為了有效地闡述具體示例性實施例,但並非旨在限制本發明。
除非在上下文中另外指出,否則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的單數形式亦包括複數形式。
以下,在本發明中,寡聚物意指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500至10000的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
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是提供一種積層式聚酯薄膜,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以下堆疊結構:硬塗層、第一底漆塗層、多層式聚酯薄膜、第二底漆塗層以及黏著層,堆疊成三或更多個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層以及堆疊於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表層,且形成最外層的所述表層具有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以及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且當對黏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硬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且當對黏 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二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黏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並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且包括堆疊於其上的所述第一底漆塗層、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為1.4%或小於1.4%且霧度變化率(△H)滿足以下方程式1:
在方程式1中,△H=Hf-Hi,Hf為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更具體而言,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是提供一種積層式聚酯薄膜,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以下堆疊結構:硬塗層、第一底漆塗層、多層式聚酯薄膜、第二底漆塗層以及黏著層,堆疊成三或更多個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層以及堆疊於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表層,且形成最外層的所述表層具有0.3重量%至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及0.1重量%至1.1重量%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且當在第一底漆塗層上形成100個1平方公分的橫切口、在所述橫切口上黏著由米其邦公司(Nichban Corp.)製成的玻璃紙膠帶(cellophane tape)、在100℃的熱水中處理10分鐘、並然後在90度的方向上以10毫米/秒的速度下進行剝離時,在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硬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 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且當在第二底漆塗層上形成100個1平方公分的橫切口、在所述橫切口上黏著由米其邦公司製成的玻璃紙膠帶、在100℃的熱水中處理10分鐘、並然後在90度的方向上以10毫米/秒的速度下進行剝離時,在第二底漆塗層上剩餘的黏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且包括堆疊於其上的所述第一底漆塗層、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為1.4%或小於1.4%且霧度變化率(△H)滿足以下方程式1:
在方程式1中,△H=Hf-Hi,Hf為在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的熱收縮率可滿足以下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的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所述霧度為1.8%或小於1.8%:
在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Smd及Std為在將長度為200毫米及寬度為200毫米的大小的薄膜維持150℃達30分鐘之後根據JIS C-2318標準而量測的熱收縮率,且Std為所述薄膜在橫向 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上的收縮率。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可包括70重量%至90重量%的所述基底層及10重量%至30重量%的所述表層。
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可藉由將所述基底層與所述表層共擠出而獲得,且可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至方程式6的固有黏度: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所述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所述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漆塗層是藉由施加包含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第一底漆塗佈液而形成,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包含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或更多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且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 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進行縮聚而獲得:
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
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可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漆塗佈液可包含固體含量為0.6重量%至1.8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2重量%至5.4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 0.5重量%至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可藉由施加包含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及水分散酯樹脂的第二底漆塗佈液來形成,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可包含丙烯酸樹脂,所述丙烯酸樹脂是藉由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及可與所述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來製備,且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可包含含有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的酯樹脂。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漆塗佈液可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含量為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可具有20奈米至150奈米的乾塗層厚度。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是提供一種用於製造聚酯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對表層組成物及基底層組成物進行熔融擠 出以執行共擠出使得在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堆疊至少一個表層,所述表層組成物包含寡聚物含量為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以及二乙二醇含量為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第一聚酯樹脂,所述基底層組成物包含第二聚酯樹脂;b)製造在機器方向上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c)藉由將第一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並將第二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另一表面來形成底漆層;d)在橫向方向上雙軸拉伸上面形成有所述底漆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e)對所述經拉伸多層式聚酯薄膜進行熱定型,且在滿足以下方程式7的範圍內在所述橫向方向上執行弛豫以及在滿足以下方程式8的範圍內在所述機器方向上執行弛豫:
在方程式7及方程式8中,TDr為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弛豫率,且MDr為在所述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所述弛豫率={(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在所述弛豫處理區段中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小寬度長度)/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的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100。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e)中的所 述弛豫可在滿足以下方程式9的範圍內執行: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漆塗佈液包含固體含量為0.6重量%至1.8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2重量%至5.4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0.5重量%至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包含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或更多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進行縮聚而獲得:[化學式1]
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
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可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漆塗佈液可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酯樹脂、含量為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可包含丙烯酸樹脂,所述丙烯酸樹脂是藉由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及可與所述含縮 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來製備,且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可包含含有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的酯樹脂。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聚酯樹脂可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5的固有黏度,且所述第二聚酯樹脂可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6的固有黏度: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以下,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的每一組態。
[多層式聚酯薄膜]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多層式聚酯薄膜:在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形成表層,對表層中所使用的樹脂的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含量進行控制,對表層及基底層中所使用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進行控制,並在熱定型時在橫向方向上執行弛豫以改善與捲曲出現相關的耐熱性特性及由寡聚物遷移造成的白濁度等,且因此,可提供滿足所期望的耐熱性特性的薄膜。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層式聚酯薄膜可被堆疊 成包括基底層以及堆疊於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的至少兩個表層的三或更多個層,且可藉由共擠出來形成。
多層式聚酯薄膜的總厚度較佳為25微米至250微米以及更佳為50微米至188微米。總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內的多層式聚酯薄膜適合應用於顯示裝置中,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此外,較佳地,基底層的含量為整個薄膜的70重量%至90重量%,且表層的含量為整個薄膜的10重量%至30重量%。更佳地,在同時滿足基底層的含量為70重量%至80重量%且表層的含量為20重量%至30重量%的同時,形成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寡聚物含量可為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以及更具體而言為0.3重量%至0.6重量%,且二乙二醇含量可為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以及更具體而言為0.1重量%至1.1重量%。可在表層的含量、表層中所使用的聚酯樹脂的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含量滿足上述範圍的範圍內達成作為本發明目標的對由寡聚物流出造成的白濁度現象的控制。當滿足上述範圍時,在將厚度為100微米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可為1.8%或小於1.8%,更具體而言為1.6%至1.8%。使用霧度來確定在高溫條件下寡聚物的流出。由於霧度的範圍依據薄膜的厚度而變化,因此在本發明中薄膜的厚度基本上為100微米。當滿足上述範圍時,所述薄膜為較佳的,乃因在用於形成後面的硬塗層的後製程及退火製程等中可不出現例如由寡聚物流出造成的白濁度、黏著力減小等問題,且透明度可為優異的,從而適合用作光學薄膜。另外,藉由形成第一底漆塗層 及第二底漆塗層,在將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所述薄膜的霧度及霧度變化率可進一步減小。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層式聚酯薄膜的熱收縮率可滿足以下方程式2及方程式3:
在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Smd及Std為在將長度為200毫米及寬度為200毫米的大小的薄膜維持150℃達30分鐘之後根據JIS C-2318標準而量測的熱收縮率,且Std為所述薄膜在橫向方向(TD)上的收縮率。
薄膜在縱向方向及橫向方向上的熱收縮率可防止在上述範圍內在後面的製程中在薄膜上出現熱收縮及捲曲。
在方程式1中,薄膜在縱向方向上的熱收縮率可為0.2%至0.8%以及更佳為0.2%至0.5%,且在方程式2中,薄膜在橫向方向上的收縮率可為0.01%至0.4%以及更佳為0.01%至0.1%。
由聚酯樹脂製成的基底層較佳地僅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樹脂形成。此處,欲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可具有0.65至1.0的固有黏度。當所述固有黏度滿足上述範圍時,其為較佳地,乃因耐熱性為優異的且可加工性為優異的。此外,形成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寡聚物含量較佳為0.6重量%至1.5重量%,且二乙二醇含量較佳為0.8重量%至1.5重量%。
較佳地,以薄膜的總重量計,藉由在聚酯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共擠出而形成的至少兩個表層具有0.3重量%至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且更佳地0.4重量%至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且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DEG)含量具有0.1重量%至1.1重量%且更佳地0.7重量%至1.1重量%。當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超出上述範圍時,初始薄膜的霧度值可增大,且當執行熱處理時,霧度變化率可快速增加,並且因此,可存在可能無法達成適用於光學薄膜的光學特性的問題。
另外,可藉由技術領域中顯而易見的合成方法來製造表層的聚酯樹脂以具有處於上述範圍內的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含量。然而,具體而言,當藉由固態聚合來製造聚酯樹脂時會有效地減少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含量。
另外,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較佳為0.6至1.0以及更佳為0.65至0.85。當表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的固有黏度小於0.6時,耐熱性可降低。當表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的固有黏度大於1.0時,可易於執行原料處理且可降低可加工性。
較佳地,滿足以下方程式4至方程式6以在對基底層與表層共擠出時提高可加工性: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當表層及基底層的固有黏度比率大於1.2時,可因在共擠出時發生的介面不穩定性而無法形成多層式結構,且因此,固有黏度比率較佳地滿足上述範圍且更佳為1.0至1.05,此會有效地改善可加工性。
在本發明中,表層可包含無機顆粒,且較佳地滿足在熱處理之前薄膜的初始霧度小於1.5%。另外,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較佳地為10奈米或小於10奈米。當表面粗糙度大於10奈米時,在進行硬式塗佈之後可能會出現最終產品的平滑度問題。
更具體而言,較佳地使用百萬分之100(100ppm)或小於100ppm的平均粒徑小於3微米的顆粒。可使用薄膜中所使用的所有顆粒(例如氧化矽、沸石、高嶺石等)作為無機顆粒。該些無機顆粒藉由拉伸製程到達薄膜的表面,從而提高薄膜的滑移性質及捲繞性質。當顆粒具有3微米或大於3微米的大小時,即使包含100ppm或小於100ppm的顆粒,薄膜的透明度亦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且粗糙度(Ra)為10奈米或大於10奈米,從而降低平滑度,且因此可難以將薄膜用於光學用途,尤其是用於觸控面板。此外,當顆粒具有100ppm或大於100ppm的含量時,薄膜的透明度可降低,從而可能不適用於觸控面板。另外,當霧度為1.5%或大於1.5%時,透明度可快速降低,且當薄膜用於光學用途及觸控面板時透光率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並且當藉由多重BLU 進行評估時難以確定視覺缺陷,且因此可能難以將薄膜用於光學用途。
[第一底漆塗層]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將第一底漆塗層設置成在高溫及高濕度條件下具有優異的黏著力並防止發生黏連以在形成硬塗層時改善因折射率差異而引起的彩虹現象,並在後製程中改善因高熱量而引起的黏著性質劣化。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底漆塗層較佳地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且當在第一底漆塗層上形成100個1平方公分的橫切口、在所述橫切口上黏著由米其邦公司製成的玻璃紙膠帶、在100℃的熱水中處理10分鐘、並然後在90度的方向上以10毫米/秒的速度下進行剝離時,在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硬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其為較佳地,乃因在第一底漆塗層的折射率為1.58至1.62且更佳為1.58至1.59範圍內由折射率差異而引起的彩虹現象可得以減少。此外,與硬塗層的黏著力在可適用於形成硬塗層的後製程的高溫及高濕度條件下為優異的。另外,可在滿足折射率及黏著性質的範圍內同時表現出外觀特性,亦即,防止發生黏連及白濁度的效果。
作為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滿足折射率及黏著力的組成物,可塗佈並形成包含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第一底漆塗佈液。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其特徵在於在包含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同時將第一底漆塗層的折射率控制至1.58至1.62。為此,本發明可藉由在特定組成物中且在特定含量範圍內對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進行混合來滿足所有上述物理性質。
更具體而言,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包含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或更多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進行縮聚而獲得:
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
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可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
更具體而言,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底漆塗佈液可更包含矽酮系濕潤劑及膠質氧化矽顆粒作為添加劑,以有利於光學聚合物基底薄膜上的塗佈性質處理以及底漆層上的耐熱性處理。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底漆塗佈液可包含固體含量為2.7重量%至7.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16.8重量%至24.3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0.7重量%至2.8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此處,第一底漆塗佈液中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的固體含量介於0.6重量%至1.8重量%範圍內,第二水 分散組成物的固體含量介於4.2重量%至5.4重量%範圍內,第三水分散固定劑的固體含量介於0.5重量%至2重量%範圍內,且第一底漆塗佈液的固體含量介於6.0重量%至8.0重量%範圍內,但該些固體含量並非僅限於此。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水分散組成物可更包含親水性有機溶劑及界面活性劑(若需要),以提高分散穩定性。可使用二噁烷、丙酮、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等作為親水性有機溶劑。可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來提高分散穩定性。較佳地,可使用含量為0.1重量%至5重量%的親水性有機溶劑。
另外,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的混合物較佳地是以1:9至3:7的重量比(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進行混合。當將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混合以供使用時,可易於控制黏著性質及折射率,且例如彩虹現象等光學性質相較於分別使用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二水分散組成物的情形可得以改善。當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的混合比小於1重量比時,提高黏著力的效果可能並不顯著,而當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的混合比大於3重量比時,折射率可能由於混合有第三水分散固化劑而被減小且因此可能出現干涉圖案(彩虹)現象。
在總水分散組成物中,較佳地使用含量為15重量%至30重量%且固體含量為5重量%至10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 第二水分散組成物的混合物。當其固體含量小於5重量%時,塗佈性質可為良好的,但可能難以達成黏著力。當其固體含量大於10重量%時,黏著力可為優異的,但可能難以達成塗層外觀及透明度。
另外,在總水分散組成物中,較佳地使用含量為0.7重量%至2.8重量%且固體含量為0.5重量%至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當其固體含量小於0.5重量%時,底漆層的塗佈薄膜的交聯密度可能並非顯著高的且耐水性可被降低,並且因此,可能出現黏連現象,亦即薄膜的表面在高溫及高濕度環境下黏著至彼此的現象。當其固體含量大於2重量%時,如在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的情形中一樣,可能出現因折射率的減小而引起的干涉圖案(彩虹)現象。
更具體而言,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水分散組成物可更包含矽酮系濕潤劑及膠質氧化矽顆粒作為添加劑,以有利於光學聚合物基底薄膜上的塗佈性質處理以及底漆層上的耐熱性處理。
較佳地,可使用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且可使用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另外,膠質氧化矽顆粒可具有50奈米至450奈米且較佳80奈米至300奈米的平均粒徑。當其平均粒徑小於50奈米時,可能期望膠質氧化矽顆粒用作防黏連劑。當其平均粒徑大於450奈米時,光學性質可能由於霧度增加等而劣化。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可包含 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以及水,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或更多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且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可具有10重量%至30重量%的固體含量。所述直鏈聚合物意指具有兩個異氰酸酯官能基的直鏈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且所述支鏈聚合物意指具有三或更多個異氰酸酯官能基的支鏈聚胺基甲酸酯樹脂。
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具有三或更多個作為末端基的異氰酸酯官能基的支鏈聚合物,其中所述異氰酸酯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無機酸鹼以及更具體而言無機鹽(例如硫酸鹽)阻斷;以及具有二或更多個異氰酸酯官能基的直鏈聚合物,其中所述異氰酸酯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無機酸鹼以及更具體而言無機鹽(例如硫酸鹽)阻斷。
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較佳地由10重量%至75重量%的直鏈聚合物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支鏈聚合物構成。當支鏈聚合物的含量小於25重量%時,可能不滿足溶脹比(swelling ratio)及凝膠分率(gel fraction),且難以獲得在高溫及高濕度下具有優異的黏著性質的塗佈薄膜。此外,當支鏈聚合物的含量大於90重量%時,黏度可能由於過度膠凝而快速增加,且因此難以製備水分散組成物,並且當將所述組成物塗佈於薄膜的表面上時,可在表面外觀中出現缺陷,舉例而言,可在薄膜的表面上出現刮痕。在本發明中,支鏈聚合物意指具有三或更多個異氰酸酯官能基的 樹脂。
在本發明中,使用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黏合劑,以使得包含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及水的固體含量為10重量%至30重量%,且因此易於進行混合並在施加至基底薄膜時易於控制經乾燥薄膜的厚度。
當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具有10,000至20,000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時,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為較佳的,乃因其不會膠凝、能夠分散於水中且能夠獲得在高溫及高濕度下具有優異的物理性質的塗佈薄膜。
可使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多角度光散射(Multi Angle Light Scattering,MALS)系統(懷雅特公司(Wyatt))來量測重量平均分子量。多角度光散射系統具有以下組態:
多角度光散射系統組態
- 凝膠滲透層析法;水1525二進制高效液相層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幫浦
- 折射率偵測器;Optilab rex
- 多角度光散射;懷雅特道恩(Wyatt Dawn)8+
- 層析柱;PLgel 5微米混合-C(7.5毫米Φ×300毫米)×2(聚合物實驗室)
- 流動相(Mobile phase):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e,DMF)(50mM LiCl)
- 流速:0.5毫升/分鐘
- 溫度:50℃
- 注入量:0.5%,500微升
多元醇可為聚酯系多元醇或聚醚系多元醇,且較佳為聚酯系多元醇。聚酯系多元醇的實例包括藉由使羧酸、癸二酸或酸酐與多元醇(polyhydric alcohol)等反應而製備的多元醇。多元醇並非僅限於所考慮的種類,且較佳地使用具有600至3000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多元醇的含量較佳為39重量%至45重量%。當含量小於39重量%時,底漆層可能由於分子量減少而過硬,且塗層外觀由於難以執行拉伸而並不優異。當含量大於45重量%時,ILC層過軟,從而可使黏連性質劣化。
三羥甲基丙烷用於製備具有三個官能基的預聚物,且較佳地具有0.3重量%至1.2重量%的含量。當其含量小於0.3重量%時,交聯密度可能降低且防黏連性質可能劣化。當其含量大於1.2重量%時,交聯密度可能過大從而導致可拉伸性不佳,並且因此塗層外觀可能並不優異,且黏著力可能劣化。
異氰酸酯化合物不受限制,但較佳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當使用含量為50重量%至57重量%的異氰酸酯化合物時,可製備具有三個官能基的預聚物。
無機酸鹽較佳為硫酸氫鈉,且較佳具有3重量%至4重量%的含量。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具有高 的折射率及低的玻璃轉化溫度,且因此,在製造出薄膜之後在拉伸時可不在薄膜的表面上出現刮痕及域。具體而言,使用第二水分散組成物來表現例如彩虹現象等光學性質,並且當聚酯薄膜用作基底薄膜時,折射率較佳地為1.58至1.64且玻璃轉化溫度為40℃至60℃。當折射率具有上述範圍時,第二水分散組成物與作為基底薄膜的聚酯薄膜之間的折射率差異可為小的,且因此可不出現光干涉現象(彩虹現象)。此外,在玻璃轉化溫度為40℃至60℃的範圍內,在藉由直列式製程(inline process)製造聚酯薄膜時,可當在拉伸之前施加水分散組成物時對水分散組成物進行充分加熱,然後進行拉伸及熱處理製程,且因此,可不在薄膜上出現白濁度。
為了滿足折射率及玻璃轉化溫度,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包含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的酸性組分與包含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的二醇組分進行縮聚而獲得:
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
芳族二甲酸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環戊烷二甲酸及1,4-環己烷二甲酸。
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2,5-二羧基苯磺酸鈉、5-磺基間苯二甲酸(sulfoisophtalic acid)、2-磺基間苯二甲酸、4-磺基間苯二甲酸及4-磺基萘-2,6-二甲酸。
二醇化合物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戊乙二醇、己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雙酚A、雙酚B等。
此外,在本發明中,聚酯樹脂可滿足折射率為1.58至1.64 且玻璃轉化溫度為40℃至60℃的物理性質。
在本發明中,第二水分散組成物為包含10重量%至40重量%的聚酯樹脂的水分散乳液。
在本發明中的酸性組分中,2,6-萘二甲酸為二羧酸組分,且由於2,6-萘二甲酸能夠藉由包含如以下化學式3所示的兩個芳族環而提高折射率,因此較佳地使用2,6-萘二甲酸:
較佳地使用含量為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當其含量小於20莫耳%時,難以對聚酯樹脂提供高的折射率,而當其含量大於40莫耳%時,可能難以分散於水中。
另外,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用於確保對水的可分散性,且並非僅限於但較佳地可為選自以下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2,5-二羧基苯磺酸鈉、5-磺基間苯二甲酸、磺基對苯二甲酸、4-磺基萘-2,6-二甲酸等。更佳地,使用由以下化學式4表示的2,5-二羧基苯磺酸鈉。較佳地使用含量為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當其含量小於1莫耳%時,水可分散性可能劣化,而當其含量大於10莫耳%時,親水性可為強烈的,且因此,處理性質可能劣化或者可能發生薄膜的黏連:
另外,芳族二甲酸意指除了包含2,6-萘二甲酸及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之外的二羧酸組分,且不受限制,但較佳地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環戊烷二甲酸及1,4-環己烷二甲酸。較佳地使用含量為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當芳族二甲酸的含量小於1莫耳%時,難以提高折射率,而當其含量大於10莫耳%時,可能難以分散於水中,且芳族組分可增加,從而在製造薄膜時導致b值增加且黏著力劣化。
在本發明中的二醇組分中,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用於在提高折射率的同時表現出高的透明度。較佳地使用含量為10莫耳%至30莫耳%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當其含量小於10莫耳%時,可能難以提高折射率,而當其含量大於30莫耳%時,可能難以分散於水中。
[化學式1]
另外,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用於改善當玻璃轉化溫度隨著折射率的提高而升高且對薄膜表面進行塗佈及拉伸時出現的表面裂紋;或者用於改善因不熔融而引起的域形成,且用於顯示出均勻的塗佈薄膜及折射率並用於降低玻璃轉化溫度,從而用於引入長鏈的側分支。較佳地使用含量為1莫耳%至10莫耳%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當甘油三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小於1莫耳%時,Tg可能無法充分降低,而當其含量大於10莫耳%時,折射率可能降低且可能發生薄膜的黏連。
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
二醇化合物不受限制,但舉例而言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任一者或者二或更多者的混合物:乙二醇、二乙二醇、三 乙二醇、四乙二醇、戊乙二醇、己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雙酚A、雙酚B等。較佳地使用含量為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當其含量小於30莫耳%時,可能無法充分地執行酯化反應,而當其含量大於60莫耳%時,可能發生薄膜的黏連,耐熱性質可能減弱,且折射率可能劣化。
藉由將本發明的該些組分進行縮聚而獲得的聚酯樹脂較佳地具有0.1至1.0且更佳地0.1至1.6的固有黏度。在上述範圍內,聚酯樹脂可溶解於或分散於水或者水性溶劑中以製備聚酯乳液。
可藉由用於合成聚酯樹脂的傳統方法來製備本發明的聚酯樹脂。舉例而言,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聚酯樹脂:將包含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及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的酸性組分;與包含10莫耳%至30莫耳%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的二醇組分以無溶劑狀態混合,並將混合物放入反應器中,然後進行加熱以在移除作為副產物的水或甲醇的同時執行酯化反應。然後,可在同時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的同時使溫度升高,從而在回收作為副產物的二醇組分的同時執行縮聚反應。
此處,可使用用於促進縮聚反應的觸媒,例如酯化觸媒、酯交換觸媒、縮聚觸媒等,且可添加各種添加劑,例如穩定劑及無機顆粒等。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可為具有4個至6個官能基的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其用於進一步改善在高溫及高濕度條件下與硬塗層的黏著性質。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可包含聚異氰酸酯、有機溶劑及水,且可具有50重量%至80重量%的固體含量,並具有4.0重量%至5.5重量%的異氰酸酯基含量以及藉由布氏黏度計(型號DV-II黏度計,第#5號芯軸)所量測的2500厘泊或小於2500厘泊的黏度。更佳地,黏度可為2000厘泊或小於2000厘泊,且在上述範圍內,可防止當製備第一底漆塗佈液時出現團聚。
較佳地包含有機溶劑以改善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的水分散性質並改善在塗層組成物中的相容性。有機溶劑不受限制,只要有機溶劑為兩性水可混溶有機溶劑即可,且例如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的一種或者二或更多種: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丁二醇單甲醚及二丁二醇二甲醚。
聚異氰酸酯可為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脂肪族異氰酸酯可包括在主鏈中具有3個至20個碳原子的脂肪族異氰酸酯或脂環族異氰酸酯。舉例而言,可使用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環己甲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及其混合物。具體而言,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可改善水可分散性並使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均勻地交聯,且因 此,底漆層的外觀可得以改善。另外,可防止由熱量及水分而造成的相鄰層之間的黏著現象(黏連),且可藉由提高表面交聯度來進一步改善與硬塗層的黏著性質。
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的異氰酸酯基含量較佳為4.0重量%至6.0重量%且更佳為4.5重量%至5.5重量%,但並非僅限於此。在上述範圍內,交聯密度可得到提高以提高第一底漆層的塗層強度,且可在高溫及高濕度條件下改善與硬塗層的黏著性質。
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中,可包含20重量%至40重量%的有機溶劑且其餘為水,從而進一步提高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的水可分散性並均勻地形成交聯結構,且因此,塗佈薄膜的強度及表面性質可得以改善。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底漆層可具有20奈米至150奈米的乾塗層厚度。在上述範圍內,可表現出與硬塗層的所期望的黏著性質。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在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混合物中,水分散組成物可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當在上述折射率範圍內將水分散組成物施加至聚酯基底薄膜時,可改善使彩虹現象及光學性質改善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在用於製造聚酯薄膜的製程中使用直列式塗佈方法施加第一底漆塗佈液來形成第一 底漆塗層。亦即,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第一底漆層:在製造多層式聚酯薄膜時在拉伸之前或者在一次拉伸後在二次拉伸之前使用直列式塗佈方法施加第一底漆塗佈液,然後進行拉伸,且可藉由在第二拉伸及熱定型製程中進行加熱使水蒸發,從而形成第一底漆層。所述塗佈方法不受限制,只要所述塗佈方法是已知的塗佈方法即可。
[第二底漆塗層]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底漆塗層被設置成具有優異的寡聚物阻斷性質及與黏著層的黏著性質,且以與第一底漆塗層的組成物不同的組成物來形成。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施加包含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及水分散酯樹脂的第二底漆塗佈液來形成第二底漆塗層,其中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可包含丙烯酸樹脂,所述丙烯酸樹脂是藉由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及可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來製備,且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可包含含有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的酯樹脂。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底漆塗佈液可包含9.6重量%至14.4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9.6重量%至14.4重量%的水分散酯樹脂、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更具體 而言,第二底漆塗佈液可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酯樹脂、含量為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底漆塗層可具有Tg為50℃或高於50℃、溶脹比為30%或小於30%、凝膠分率為95%或大於95%且密度為1.3至1.4的物理性質。可以確認,塗佈薄膜的結構密度及底漆層的移動性(mobility)在滿足物理性質的範圍內減小,且因此,即使施加溫度及壓力,存在於聚酯薄膜中的寡聚物亦可能無法遷移至表面。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水可分散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滿足(A)/(B)=40至60/60至40的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與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固體含量重量比。更具體而言,所述重量比可為45至55/55至45。當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固體含量小於40重量%且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的固體含量大於60%時,由於乳液的粒度(particle size)增大,因此在直列式塗佈時可能出現污點,拉伸效能可能降低,從而造成白濁度且因此與聚酯基底薄膜的黏著性質及透明度可能劣化。另一方面,當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固體含量大於60重量%且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的固體含量小於40%時,可能無法充分地表現出對寡 聚物進行阻斷的效果。
可藉由將水與黏合劑樹脂混合來製備本發明的水可分散樹脂組成物,在所述黏合劑樹脂中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及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彼此混合,且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水可分散樹脂組成物: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以及可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在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水性分散液中聚合。此處,可使用界面活性劑及聚合起始劑,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及聚合起始劑可不受限制,只要其是乳液聚合中常用的即可。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可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或非反應性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且該些界面活性劑可以組合使用。聚合起始劑可為過氧化物系起始劑,抑或可使用例如偶氮二異丁腈等氮化合物作為自由基可聚合起始劑。
本發明的水分散組成物可視需要更包含消泡劑、濕潤劑、界面活性劑、增稠劑、塑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腐劑、交聯劑等。
在本發明的水分散組成物中,可藉由將包含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包含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來獲得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
更具體而言,可使用芳族二甲酸及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 作為二羧酸組分,其中可包含含量為總酸組分的6莫耳%至20莫耳%的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
二羧酸組分可為:芳族二甲酸,例如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甲酯、間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二甲酯、2,5-二甲基對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聯苯基二甲酸等;脂肪族二甲酸,例如己二酸、癸二酸等;以及脂環族二甲酸,例如環己烷二甲酸等。
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具體實例可包括鹼金屬鹽,例如磺基對苯二甲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4-磺基間苯二甲酸及4-磺基間苯二甲酸-2,7-二甲酸等,且較佳地使用含量為6莫耳%至20莫耳%的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當使用含量小於6莫耳%的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時,樹脂向水的分散時間可增加,且可分散性可為低的,而當使用含量大於20莫耳%的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時,耐水性可降低。
二醇組分可為二乙二醇、C2至C8脂肪族二醇、C6至C12脂環族二醇等。二醇組分的具體實例可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1,4-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2-環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對二甲苯二醇、三乙二醇等。此處,較佳地包含總二醇組分的20莫耳%至80莫耳%的二乙二醇。
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較佳地具有1,000至50,000以及更佳地具有2,000至3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當數量平均分 子量小於1,000時,對寡聚物進行阻斷的效果可能並不顯著。當數量平均分子量大於50,000時,可能難以達成水可分散性。
藉由將水或包含水性溶劑的水中的樹脂加熱至50℃至90℃,然後進行攪拌以均勻地分散於水中來製備水分散聚酯系樹脂(B)。如此製備的水分散樹脂較佳地具有30重量%或小於30重量%、更佳地10重量%至30重量%的固體濃度以達成均勻的分散。水性溶劑的實例可包括:醇,例如甲醇、乙醇及丙醇;以及多元醇(polyhydric alcohol),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及甘油等。
接下來,對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進行闡述。
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為藉由以下方式製備的樹脂: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以及可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另一自由基可聚合單體聚合。
丙烯酸樹脂可在總單體組分中包含20莫耳%至80莫耳%的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作為共聚合單體。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會提高底漆層的塗佈薄膜的強度,並藉由交聯反應來增加交聯密度,從而阻斷寡聚物流出。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可使用縮水甘油醚,例如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及芳基縮水甘油醚等。
可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的實例可包括乙烯酯、不飽和羧酸酯、不飽和羧酸醯胺、不飽和腈、不飽和羧酸、烯丙基化合物、含氮的乙烯基單體、烴乙烯基單體、乙烯基矽烷化合物等。乙烯酯的實例可包括丙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氯乙烯等。不飽和羧酸酯的實例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順丁烯二酸丁酯、順丁烯二酸辛酯、反丁烯二酸丁酯、反丁烯二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丙烯酸羥丙酯等。不飽和羧酸醯胺的實例可包括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羥甲基丙烯醯胺、丁氧基羥甲基丙烯醯胺等。不飽和腈的實例可包括丙烯腈等。不飽和羧酸的實例可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衣康酸、順丁烯二酸酯、反丁烯二酸酯、衣康酸酯等。烯丙基化合物的實例可包括乙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烯丙酯、衣康酸烯丙酯、衣康酸二烯丙酯等。含氮的乙烯基單體的實例可包括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等。烴乙烯基單體的實例可包括乙烯、丙烯、己烯、辛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丁二烯等。乙烯基矽烷化合物的實例可包括二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乙烯基乙氧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水可分散樹脂組成物較佳為 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以及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固體含量為0.5重量%至10重量%的水可分散組成物或水溶性組成物。更具體而言,水可溶樹脂組成物可包含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丙烯酸樹脂(A)以及水可分散聚酯系樹脂(B)的固體含量的0.5重量%至10重量%的固體含量以及殘餘含量為水,且可視需要更包含例如濕潤劑、分散劑等添加劑。濕潤劑用於改善塗佈性質。濕潤劑的具體實例可包括改質矽酮系濕潤劑,例如道康寧公司(Dow Corning)的Q2-5212、ENBODIC公司的迪高濕潤劑(TEGO WET)250以及畢克化學公司(BYK CHEMIE)的畢克(BYK)348等。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較佳地使用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濕潤劑,且因此,在上述範圍內所期望的塗佈性質可得以改善。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底漆塗層可具有20奈米至150奈米的乾塗層厚度。當第二底漆塗層的乾塗層厚度小於20奈米時,可能無法充分表現出寡聚物阻斷性質,且與黏著層的黏著效能可能劣化。當第二底漆塗層的乾塗層厚度大於150奈米時,出現塗佈污點,且非常可能出現在薄膜被纏繞之後各底漆塗層黏著至彼此的黏連現象。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在用於製造聚酯薄膜的製程中使用直列式塗佈方法施加第二底漆塗佈液來形成第二底漆塗層。亦即,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第二底漆層:在製造多層 式聚酯薄膜時在拉伸之前或者在一次拉伸後在二次拉伸之前使用直列式塗佈方法施加第二底漆塗佈液,然後進行拉伸,且可藉由在第二拉伸及熱定型製程中進行加熱使水蒸發,從而形成第二底漆層。所述塗佈方法不受限制,只要所述塗佈方法是已知的塗佈方法即可。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在將厚度為100微米且處於堆疊有第二底漆塗層的狀態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可為1.4%或小於1.4%以及更具體而言為1.2%至1.4%,且霧度變化率(△H)可滿足以下方程式1:
在方程式1中,△H=Hf-Hi,Hf為在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在將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薄膜的霧度及霧度變化率滿足上述範圍的範圍內,所述薄膜適合用作光學薄膜,尤其是硬塗層的薄膜。
本發明可對作為基底薄膜的聚酯薄膜的積層式結構加以規定,從而減少寡聚物含量,並且因此霧度變化率可減小,且可藉由形成第二底漆塗層來進一步減小霧度變化率。
[積層式聚酯薄膜的製造]
詳細闡述一種用於製造本發明的積層式聚酯薄膜的製程。
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可包括: a)對表層組成物及基底層組成物進行熔融擠出以執行共擠出使得在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堆疊至少一個表層,所述表層組成物包含寡聚物含量為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以及二乙二醇含量為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第一聚酯樹脂,所述基底層組成物包含第二聚酯樹脂;b)製造在機器方向上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c)藉由將第一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並將第二底漆塗佈液施加至所述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另一表面來形成底漆層;d)在橫向方向上雙軸拉伸上面形成有所述底漆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e)對所述經拉伸多層式聚酯薄膜進行熱定型,且在滿足以下方程式7的範圍內在所述橫向方向上執行弛豫以及在滿足以下方程式8的範圍內在所述機器方向上執行弛豫:
在方程式7及方程式8中,TDr為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弛豫率,且MDr為在所述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所述弛豫率={(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在所述弛豫處理區段中所述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小寬度長度)/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薄膜的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100。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a)是用於製造多層式聚酯薄膜的步驟,其中所述第一聚酯樹脂可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5的固有黏度,且所述第二聚酯樹脂可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6的固有黏度: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b)是對共擠出的多層式聚酯片材進行單軸拉伸以製造薄膜的步驟,且是在80℃至100℃下在機器方向(machine direction,MD)上對在步驟a)中製造的聚酯薄片進行單軸拉伸的步驟。此處,拉伸比較佳為2倍至4倍。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c)是以水可分散樹脂組成物來塗佈經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步驟,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來執行。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d)是在橫向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上對上面形成有底漆塗層的多層式聚酯薄膜進行雙軸拉伸的步驟,其中較佳地在110℃至150℃下拉伸2倍至4倍。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步驟e)中的所述弛豫可在 滿足以下方程式9的範圍內執行:
在滿足弛豫溫度及弛豫率的範圍內,亦即在滿足方程式7至方程式9的範圍內,可製造薄膜的捲曲的出現得以抑制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多層式聚酯薄膜的熱收縮率滿足以下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且在將厚度為100微米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為1.8%或小於1.8%:
在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Smd及Std為在將長度為200毫米及寬度為200毫米的大小的薄膜維持150℃達30分鐘之後根據JIS C-2318標準而量測的熱收縮率,且Std為所述薄膜在橫向方向(TD)上的收縮率。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弛豫可藉由在機器方向(MD方向)上使用機器方向弛豫設施來執行;或者可藉由在橫向方向(TD方向)上在夾具(clip)中使用不同的通過路徑來執行。機器方向弛豫設施可藉由在熱處理區段之後總計9個軌道之間具有約1.1%至2.5%的速度差來控制未來在縱向方向上的收縮效能。較佳地,速度差較佳為1.2%至2.0%以及更佳為1.25%至2.0%。藉由對縱向方向弛豫率進行控制,在使薄膜置留於150℃達30分鐘的條件下在機器方向上的熱收縮率可具有0至0.8%以及更 佳為0.3%至0.5%的範圍。另外,在上述條件下在橫向方向上的熱收縮率可具有0至0.5%以及更佳為0.0%至0.4%的範圍。
在本發明中,可如上所述執行拉伸,且接著可執行縱向上的熱定型及弛豫,其中所述弛豫可在滿足方程式7至方程式9的條件下執行,並且因此在高溫條件下寡聚物可不遷移,且不會發生薄膜的收縮,從而製造有利於後製程的薄膜。
以下,基於實例及比較例來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同時,以舉例方式提供以下實例及比較例以用於更詳細地闡釋本發明,且因此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以下,藉由以下量測方法量測了物理性質。
1.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的量測
將15克在實例及比較例中製備的水分散樹脂組成物放入直徑為80毫米以及高度為15毫米的圓形碗中,並在65℃下乾燥了72小時以及在120℃下乾燥了3小時。將1克經乾燥塗佈薄膜浸入50克蒸餾水中,並使其在70℃下置留了24小時,並將其取出,且然後量測了溶脹比。將剩下的塗佈薄膜在120℃下乾燥了3小時,且記錄了重量以量測凝膠分率。
1)溶脹比:將約1克經乾燥塗佈薄膜浸入50克蒸餾水中,並使其在70℃下置留了24小時,並將其取出,且然後記錄了重量。
溶脹比=(置留後的重量-初始重量)/初始重量×100
2)凝膠分率:將剩下的塗佈薄膜在120℃下乾燥了3小 時,且記錄了重量。
凝膠分率=(乾燥後的重量/初始重量)×100
3)玻璃轉化溫度(Tg)的量測:在第二輪模式中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珀金埃爾默公司(PerkinElmer)的DSC 7)量測了玻璃轉化溫度。使用珀金埃爾默公司的DSC 7量測了10毫克至11毫克的經乾燥塗佈薄膜的玻璃轉化溫度。
在第一輪中,使溫度以200℃/分鐘的速度從0℃上升至200℃,將200℃的溫度維持了3分鐘作為保持時間,使200℃的溫度以20℃/分鐘的速度降低至-40℃,且將-40℃的溫度維持了5分鐘作為保持時間。
第二輪具有以20℃/分鐘的速度從-40℃上升至200℃的條件。
2.折射率的量測
將第一底漆塗佈液及第二底漆塗佈液施加至聚碳酸酯薄膜,然後進行了乾燥,且在室溫下使用阿貝(ABBE)折射計(愛宕公司(ATAGO),DR-M2)在550奈米波長下量測了折射率。
3.彩虹現象的量測:肉眼
在聚酯基底薄膜(厚度為100微米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上施加了根據實例及比較例的水分散組成物以具有150奈米的厚度來製造光學薄膜,並且然後,對光學薄 膜的每一者的上表面形成折射率為1.52的硬塗層,且使另一表面變暗。然後,用肉眼確認了是否出現彩虹現象。在暗室中在三波長燈下用肉眼進行了評估。
評估準則如下:
高:彩虹不可見,且顯示出均勻的顏色。
中等:彩虹現象顯現為淺色的,且顯示出均勻的顏色。
低:彩虹現象顯現為濃重的顏色,且顯示出濃重的顏色。
4.彩虹現象的量測:紫外/可見光
在厚度為100微米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上施加了根據實例及比較例的水分散組成物以具有150奈米的厚度來製造光學薄膜,並且然後,在光學薄膜的每一者的上表面添加了折射率為1.52的硬塗層,且使另一表面變暗。然後,藉由紫外-可見光譜儀(UV-Visible)(凱裡(CARY)500)量測了可見光區的反射圖案。
高:在500奈米至600奈米下的紋波振幅相較於在其他波長下的紋波振幅減小,且紋波振幅為1%或小於1%。
中等:在500奈米至600奈米下的紋波振幅相較於在其他波長下的紋波振幅減小,且紋波振幅為3%或小於3%。
低:紋波振幅減小的波長帶不是500奈米至600奈米;或者未顯示出振幅減小的波長。
5.外觀
當藉由穿過三波長燈對被塗佈以根據實例及比較例的水 分散組成物的薄膜進行觀察時,將被透射的光顯現為透明的情形確定為◎,且將被透射的光顯現為不透明的情形確定為白濁度現象。
此外,為了判斷是否發生黏連,此時將薄膜的表面浸入水中,且將兩個片材黏著至彼此以使彼此接觸,並在50℃下置留了72小時。然後,將薄膜表面顯現為透明的情形確定為◎,且將薄膜表面顯現為不透明或存在所述片材黏著至彼此的痕跡的情形確定為阻斷現象。
6.黏著力的評估
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B905對黏著力進行了評估。
1)硬塗層與第一底漆塗層之間的黏著力
在製造出根據實例及比較例的薄膜之後,在被塗佈以第一底漆塗佈液的一個表面上施加了硬塗組成物,且然後使用交叉影線切割器(Cross Hatch Cutter)(YCC-230/1)在室溫下量測了黏著力。藉由以下方式執行了評估:將100個空間劃分成1公分×1公分的正方形,並在90度的方向上以10毫米/秒的速度自每一空間剝離米其邦公司製造的玻璃紙膠帶(Nichban No.405)(其為用於黏著力評估的膠帶)。藉由以下方式執行了高溫及高濕度評估:藉由上述方法在100℃的熱水中將薄膜處理10分鐘,並對在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硬塗層的數目進行計數以評估硬塗層與底漆層之間的黏著力。在將所述評估執行三次之後,使用了平均值。
2)黏著層與第二底漆塗層之間的黏著力
在製造出根據實例及比較例的薄膜之後,在被塗佈以第二底漆塗佈液的一個表面上施加了黏著劑組成物,且然後使用交叉影線切割器(YCC-230/1)在室溫下量測了黏著力。藉由以下方式執行了評估:將100個空間劃分成1公分×1公分的正方形,並在90度的方向上以10毫米/秒的速度自每一空間剝離米其邦公司製造的玻璃紙膠帶(Nichban No.45)(其為用於黏著力評估的膠帶)。藉由以下方式執行了高溫及高濕度評估:藉由上述方法在100℃的熱水中將薄膜處理10分鐘,並對在第二底漆塗層上剩餘的黏著層的數目進行計數以評估黏著層與底漆層之間的黏著力。在將所述評估執行三次之後,使用了平均值。
7.固有黏度
向將苯酚與1,1,2,2-四氯乙醇以6:4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100毫升的試劑中添加了0.4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球粒(樣本),且將所述混合物溶解了90分鐘。然後,將所述混合物轉移至烏氏黏度計(Ubbelohde viscometer)並在30℃恆溫器中保持了10分鐘。使用黏度計及抽氣器獲得了溶液下降的秒數。亦藉由相同的方法獲得了溶劑下降的秒數,且然後藉由以下方程式1及方程式2計算了R.V值及I.V值:在以下方程式中,C表示樣本濃度:[方程式1]
8.寡聚物含量(重量%)
藉由寡聚物定量方法向樣本溶劑1,1,1,3,3,3-六氟-2-丙醇(HFIP)中添加了氯仿,並在室溫下溶解,且然後將乙腈進行了沈澱以作為聚合物。然後,使用液相層析分析設備形成了參考材料(環狀寡聚物)的校準曲線,且藉由樣本分析確定了多種環狀寡聚物。使用液相層析(Liquid chromatography,LC)及安捷倫公司(Agilent)的1100系列作為分析設備。
9.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DEG)含量(重量%)
為了量測二乙二醇(DEG)含量,將1克樣本放入50毫升容器中,並且添加了3毫升單乙醇胺,且在熱板上加熱了所述混合物以將所述樣本完全溶解。然後,將所獲得的產物冷卻至100℃,且向其中添加了在20毫升甲醇中溶解有0.005克1,6-己二醇的溶液,且添加了10克對苯二甲酸以進行中和。使用漏斗及濾紙過濾了所獲得的中和溶液,且對濾液進行了氣相層析以量測二乙二醇含量(重量%)。根據島津公司(Shimadzu)的氣相層析手冊使用島津公司的氣相層析分析儀執行了氣相層析分析。
10.熱收縮率量測
在將薄膜切割成長度為10公分且寬度為10公分的大小 之後,根據JIS C-2318標準量測了在將薄膜於維持150℃的熱空氣烘箱中置留了30分鐘之後的尺寸變化。然而,對於全寬輥以50公分的間隔量測了對應的薄膜,且分別相對於機器方向及橫向方向量測了尺寸變化。
熱收縮率(%)=(在熱處理之前的薄膜的長度-在將薄膜維持150℃達30分鐘之後薄膜的長度)/在熱處理之前的薄膜的長度×100
11.霧度變化率(△H)
為了判斷薄膜中的寡聚物是否遷移至表面,將薄膜放入了具有頂部開口的高度為3公分、長度為21公分且寬度為27公分的盒中,且然後在150℃下熱處理了180分鐘以將寡聚物遷移至薄膜表面。接著,將薄膜置留了5分鐘,且根據JIS K 715標準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Nippon Denshoku),型號NDH 5000)量測了霧度值。
根據以下方程式計算了霧度變化量:△H(%)=Hf-Hi
在方程式中,Hf為在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 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12.是否出現捲曲
在150℃下以3米/分鐘(mpm)的速度對經硬式塗佈薄膜及欲評估的薄膜進行了積層,且接著在橫向方向上切割成長度為29.7公分且寬度為21.0公分的A4大小。然後,量測了在將薄 膜於維持80℃的熱空氣烘箱中置留12小時之後的尺寸變化。關於尺寸變化,量測了A4薄膜的四個隅角與底部分離的每一高度。
在判斷是否出現捲曲時,將自薄膜的底部至薄膜的隅角的高度為3毫米或小於3毫米的情形確定為無捲曲。
以下,在製備例中使用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具有以下成分。
1.第一水分散組成物
製備了支鏈聚合物的含量理論上為50重量%的水分散聚胺基甲酸酯。
藉由使40重量%的多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0.6重量%的三羥甲基丙烷及55.9重量%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反應製備了具有異氰酸酯官能基作為末端基的預聚物。然後,使3.5重量%的作為離子基的硫酸氫鈉與作為預聚物的末端官能基的異氰酸酯反應,從而製備了具有離子基及14,400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聚胺基甲酸酯。
將22重量%的所製備的聚胺基甲酸酯分散於78重量%的水中以製備固體含量為2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
2.第二水分散組成物
將40莫耳(26莫耳%)的2,6-萘二甲酸、5莫耳(3.3莫耳%)的2,5-二羧基苯磺酸鈉、5莫耳(3.3莫耳%)的二甲基對苯二甲酸及20莫耳(13.3莫耳%)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0莫耳(6.6莫耳%)的甘油三酸酯(花王公司(KAO CORPORATION) 的產品(商品名85P))及70莫耳(46.6莫耳%)的乙二醇以無溶劑狀態進行了混合,並放入了反應器中。使所述混合物的溫度以每分鐘1℃自170℃上升至250℃以移除作為副產物的水或甲醇,從而執行酯化反應。在同時使溫度上升至260℃的同時將反應器中的壓力降低至1毫米汞柱(mmHg),且因此在回收作為副產物的二醇的同時執行縮聚反應以製備固有黏度為1.0的聚酯樹脂。
向25重量%的所製備聚酯樹脂中添加了75重量%的水,並將其分散以製備固體含量為25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
3.第三水分散固化劑
作為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固化劑,使用了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固體含量:70重量%,由旭化成公司(Asahi Kasei Corporation)製造,多耐德(DURANATE))。
[製備例1]水分散組成物(1)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1:9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0.6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5.4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2.7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21.6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1.7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 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1)。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1)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2]水分散組成物(2)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2:8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8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5.5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19.2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1.7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2)。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2)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3]水分散組成物(3)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3:7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1.8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2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8.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16.8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1.7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3)。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3)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4]水分散組成物(4)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0.5:9.5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0.3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5.7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1.4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22.8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1.7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4)。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4)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5]水分散組成物(5)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 含量以4:6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3.6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10.9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14.4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1.7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5)。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5)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6]水分散組成物(6)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2:8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4.8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5.5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19.2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0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6)。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6)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 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7]水分散組成物(7)的製備
製備了第一水分散組成物與第二水分散組成物按照固體含量以2:8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亦即,製備了包含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8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固體含量為3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5.5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19.2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4.3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7)。
量測了使用水分散組成物(7)的塗佈薄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8]水分散組成物(A)的製備
製備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按照固體含量以4:6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固體含量為2.4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3.6重量%的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混合的水分散黏合劑樹脂(高松油脂公司(TAKAMATSU OIL & FAT),KLX-006)、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以及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 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A)。
此處,量測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以4:6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黏合劑樹脂(KLX-006)塗布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9]水分散組成物(B)的製備
製備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按照固體含量以5:5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固體含量為3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3重量%的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混合的水分散黏合劑樹脂(高松油脂公司,KLX-007)、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以及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B)。
此處,量測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以5:5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黏合劑樹脂(KLX-007)塗布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10]水分散組成物(C)的製備
製備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按照固體含量以6:4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固體含量為3.6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的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混合的水分散黏合劑樹脂(高松油脂公司,KLX-008)、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 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以及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C)。
此處,量測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以6:4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黏合劑樹脂(KLX-008)塗布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11]水分散組成物(D)的製備
製備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按照固體含量以2:8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4.8重量%的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混合的水分散黏合劑樹脂(高松油脂公司,KLX-004)、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以及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D)。
此處,量測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以2:8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黏合劑樹脂(KLX-004)塗布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製備例12]水分散組成物(E)的製備
製備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按照固體含量以8:2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組成物。
向水中添加了固體含量為4.8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 脂、固體含量為1.2重量%的與水分散聚酯樹脂混合的水分散黏合劑樹脂(高松油脂公司,KLX-010)、0.3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道康寧公司,聚酯矽氧烷共聚物,OFX-5211)以及0.3重量%的平均粒徑為140奈米的膠質氧化矽顆粒,然後攪拌了2小時,從而製備水分散組成物(E)。
此處,量測了水分散丙烯酸樹脂與水分散聚酯樹脂以8:2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黏合劑樹脂(KLX-010)塗布膜的物理性質,且其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例1]
使用固有黏度為0.65、二乙二醇(DEG)含量為1.2重量%以及寡聚物含量為1.4重量%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片作為基底層,且使用固有黏度為0.67、二乙二醇含量為0.8重量%以及寡聚物含量為0.5重量%的固態經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片作為表層。然後,使用粒徑為0.7微米的30ppm的顆粒來執行共擠出澆鑄,以堆疊表層/基底層/表層。
然後,在90℃下在機器方向上將上述層拉伸3.2倍以製造多層式聚酯片材,並且對所述多層式聚酯片材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1的水分散組成物(1),且對所述多層式聚酯片材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然後,在140℃下在橫向方向上將薄膜拉伸3.2倍,並接著在230℃下進行了熱處理,然後在170℃下在橫向方向上進行了3%的弛豫並進行了2%的縱向弛豫,從而製造厚度為100微米的多層式聚酯薄膜。此處,基底層佔 總薄膜重量的80%,且表層佔總薄膜重量的20%。第一底漆塗層具有120奈米的厚度,且第二底漆塗層具有70奈米的厚度。
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2]
除了對實例2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2的水分散組成物(2)且對實例2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2。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3]
除了對實例3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3的水分散組成物(3)且對實例3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3。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4]
除了對實例4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2的水分散組成物(2)且對實例4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8的水可分散組成物(A)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4。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5]
除了對實例5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2的水分散組成物(2)且對實例5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10的水分散組成物(C)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5。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6及實例7]
除了表層的二乙二醇含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6及實例7。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8及實例9]
除了表層的寡聚物含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8及實例9。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實例10及實例11]
除了表層的重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10及實例11。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實例12]
除了在拉伸之後在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為1.2%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12。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實例13]
除了在拉伸之後在縱向方向上的弛豫率為2.5%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實例13。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1]
除了對比較例1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4的水分散組成物(4)且對比較例1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1。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2]
除了對比較例2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5的水分散組成物(5)且對比較例2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2。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3]
除了對比較例3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6的水分散組成物(6)且對比較例3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3。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4]
除了對比較例4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7的水分散組成物(7)且對比較例4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9的水分散組成物(B)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4。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5]
除了對比較例5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2的水分散組成物(2)且對比較例5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11的水分散組成物(D)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5。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表3中。
[比較例6]
除了對比較例6的一個表面施加製備例2的水分散組成物(2)且對比較例6的另一表面施加製備例12的水分散組成物(E)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6。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 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7]
除了表層的二乙二醇含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7。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8]
除了表層的固有黏度及寡聚物含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8。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9及比較例10]
除了表層的重量如表2所示改變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9及比較例10。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11]
除了在拉伸之後在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為0%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11。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比較例12]
除了在拉伸之後在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為3.0%以外,以與在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例12。所製造薄膜的基底層/表層的比率、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示於下表2中,且所製造薄膜的物理性質示於下表3中。
如自表1及表3確認到,折射率的值根據被施加至第一底漆塗層的水分散組成物的混合比及固化劑的含量而不同,且因此,會出現干涉圖案(彩虹)現象,且會出現黏著力差異。亦確認到,寡聚物的阻斷效能及外觀污點可根據被施加至第二底漆塗層的丙烯酸樹脂與聚酯樹脂的比率而不同。
另外,如自表2及表3確認到,可確認到根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的基底層/表層比率、表層的固有黏度、二乙二醇含量及寡聚物含量而具有適用於光學薄膜的基底材料或構件薄膜的寡聚物阻斷效能,且尤其確認到薄膜的收縮率根據機器方向弛豫率而改變,並且因此可對捲曲出現的程度進行控制。
在形成有第一底漆塗層、多層式聚酯薄膜及第二底漆塗層的狀態下量測了表3中所示的霧度變化率,所述霧度變化率是自下表4中來計算。此外,為了量測第一底漆塗層及第二底漆塗 層形成之前及形成之後的霧度變化,量測了除了未形成底漆塗層以外藉由相同的方法製造的多層式聚酯薄膜的霧度且在下表4中示出。
如在表4中所示,確認到形成底漆塗層之後的霧度變化率較底漆塗層形成之前低得多。
另外,如在比較例5及比較例6中所示,確認到在第二底漆塗層的成分改變時霧度變化率增大。
此外,如在比較例7及比較例8中所示,確認到即使在表層中的寡聚物含量及二乙二醇含量處於本發明範圍之外時霧度變化率亦會增大。
另外,如在比較例9中所示,確認到即使在表層比率相較於基底層過小時霧度變化率亦會增大。

Claims (14)

  1. 一種積層式聚酯薄膜,包括:硬塗層、第一底漆塗層、多層式聚酯薄膜、第二底漆塗層以及黏著層的堆疊結構,其中堆疊成三個或多於三個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層以及堆疊於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表層,且形成最外層的所述表層具有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的寡聚物含量及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且當對黏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一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硬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且當對黏著力進行評估時在所述第二底漆塗層上剩餘的所述黏著層的數目為90或大於90,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且包括堆疊於上面的所述第一底漆塗層、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的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霧度為1.4%或小於1.4%且霧度變化率△H滿足以下方程式1:在方程式1中,△H=Hf-Hi,Hf為在將所述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霧度,且Hi為在加熱之前所述薄膜的霧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的熱收縮率滿足以下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且在將具有100微米的厚度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維持150℃達180分鐘之後的所述霧度為1.8%或小於1.8%: 在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Smd及Std為在將長度為200毫米及寬度為200毫米的大小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維持150℃達30分鐘之後根據JIS C-2318標準而量測的熱收縮率,Smd為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在機器方向(MD)上的收縮率,且Std為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在橫向方向(TD)上的收縮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包括70重量%至90重量%的所述基底層及10重量%至30重量%的所述表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是藉由將所述基底層與所述表層共擠出而獲得,且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至方程式6的固有黏度: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所述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所述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底漆塗層是藉由施加包含第一水分散組成物、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及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的第一底漆塗佈液而形成,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包含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或更多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且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進行縮聚而獲得:[化學式2]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且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底漆塗佈液包含固體含量為0.6重量%至1.8重量%的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2重量%至5.4重量%的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0.5重量%至2重量%的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為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底漆塗層是藉由施加包含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及水分散酯樹脂的第二底漆塗佈液來形成,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包含丙烯酸樹脂,所述丙烯酸樹脂是藉由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所述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及可與所述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來製備,且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包含含有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的酯樹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底漆塗佈液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含量為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的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積層式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底漆塗層及所述第二底漆塗層具有20奈米至150奈米的乾塗層厚度。
  10. 一種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包括:a)對表層組成物及基底層組成物進行熔融擠出以執行共擠出使得在所述基底層的兩個表面上堆疊至少一個表層,所述表層組成物包含寡聚物含量為0.6重量%或小於0.6重量%以及二乙二醇含量為1.1重量%或小於1.1重量%的第一聚酯樹脂,所述基底層組成物包含第二聚酯樹脂;b)製造在機器方向上單軸拉伸的多層式聚酯薄膜;c)藉由將第一底漆塗佈液施加至單軸拉伸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的一個表面並將第二底漆塗佈液施加至單軸拉伸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的另一表面來形成底漆層;d)在橫向方向上雙軸拉伸上面形成有所述底漆層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以及e)對經拉伸的所述多層式聚酯薄膜進行熱定型,且在滿足以下方程式7的範圍內在所述橫向方向上執行弛豫以及在滿足以下方程式8的範圍內在所述機器方向上執行弛豫: 在方程式7及方程式8中,TDr為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弛豫率,且MDr為在所述機器方向上的弛豫率,所述弛豫率={(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在所述弛豫處理區段中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小寬度長度)/在弛豫處理區段之前所述積層式聚酯薄膜的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長度}×10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是在滿足以下方程式9的範圍內執行步驟e)中的所述弛豫: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底漆塗佈液包含固體含量為0.6重量%至1.8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4.2重量%至5.4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固體含量為0.5重量%至2重量%的第三水分散固化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的水,所述第一水分散組成物包含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所述水可分散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兩個末端基的直鏈聚合物以及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個或多於三個末端基的支鏈聚合物,且所述第二水分散組成物包含聚酯樹脂,所述聚酯樹脂是藉由對20莫耳%至40莫耳%的2,6-萘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包含磺酸鹽的芳族二甲酸、1莫耳%至10莫耳%的芳族二甲酸、10莫耳%至3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雙[4(2-羥乙氧基)苯基]茀、1莫耳%至10莫耳%的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甘油三酸酯化合物以及30莫耳%至60莫耳%的二醇化合物進行縮聚而獲得:[化學式2]在化學式2中,R1至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及具有不飽和烴或不具有不飽和烴的C1至C30烷基,且所述第三水分散固化劑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系聚異氰酸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底漆塗佈液包含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固體含量為2.4重量%至3.6重量%的水分散酯樹脂、含量為0.1重量%至1.5重量%的矽酮系濕潤劑、含量為0.1重量%至0.5重量%的膠質氧化矽顆粒以及殘餘含量的水,所述水分散丙烯酸樹脂包含丙烯酸樹脂,所述丙烯酸樹脂是藉由僅將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或者將所述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及可與所述含縮水甘油基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的自由基可聚合不飽和單體聚合來製備,且所述水分散酯樹脂包含含有磺酸鹼金屬鹽化合物的二羧酸組分與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組分共聚合的酯樹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用於製造積層式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酯樹脂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5的固有黏度,且所述第二聚酯樹脂具有滿足以下方程式4及方程式6的固有黏度: 在方程式4至方程式6中,Ns為形成所述表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且Nc為形成所述基底層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TW106108817A 2016-03-31 2017-03-17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TWI630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6-0038827 2016-03-31
KR1020160038827A KR20170112161A (ko) 2016-03-31 2016-03-31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142A TW201736142A (zh) 2017-10-16
TWI630113B true TWI630113B (zh) 2018-07-21

Family

ID=6007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817A TWI630113B (zh) 2016-03-31 2017-03-17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70112161A (zh)
CN (1) CN107267079B (zh)
TW (1) TWI630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0811B1 (ko) * 2017-11-22 2021-11-0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7347931B2 (ja) * 2018-12-26 2023-09-2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用フィルム、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950409B (zh) * 2019-12-17 2024-06-28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TW202200682A (zh) * 2020-03-09 2022-01-0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薄膜及其用途
KR102377864B1 (ko) * 2020-06-01 2022-03-23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472872B1 (ko) * 2020-10-20 2022-12-01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보호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2868A (en) * 1965-07-20 1969-05-06 Teijin Ltd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
CN102497986B (zh) * 2009-09-18 2014-12-17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双面叠层聚酯膜
TWI505934B (zh) * 2012-08-31 2015-11-01 Kolon Inc 聚酯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4477B1 (ko) * 2012-09-28 2018-11-05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적층필름
WO2014209056A1 (ko) * 2013-06-27 2014-12-3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220972B1 (ko) * 2014-06-30 2021-02-25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명전극 필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2868A (en) * 1965-07-20 1969-05-06 Teijin Ltd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
CN102497986B (zh) * 2009-09-18 2014-12-17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双面叠层聚酯膜
TWI505934B (zh) * 2012-08-31 2015-11-01 Kolon Inc 聚酯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7079B (zh) 2020-07-24
TW201736142A (zh) 2017-10-16
KR20170112161A (ko) 2017-10-12
CN107267079A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0113B (zh) 積層式聚酯薄膜及用於製造其的方法
JP6133927B2 (ja) 水分散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TWI441849B (zh) Optical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EP2260340B1 (en) Primer layer for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KR101404875B1 (ko) 이접착성 열가소성 수지 필름
CN111051061B (zh) 脱模薄膜及层叠体
JP63420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電極フィルム
TWI548525B (zh) 聚酯疊層薄膜
JP2016525465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71651B1 (ko) 이접착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05848897B (zh)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KR20160117152A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TW201936733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KR101923938B1 (ko)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KR101656267B1 (ko) 광학필름
TW202229432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KR10200547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TWI674195B (zh) 塗佈薄膜
CN113429614B (zh) 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55385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9197962A (ja)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携帯端末機器
CN117916085A (zh) 脱模薄膜
KR101144672B1 (ko) 광학필름
KR20200091523A (ko) 폴리에스테르 보호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