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4696B -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4696B
TWI544696B TW101105559A TW101105559A TWI544696B TW I544696 B TWI544696 B TW I544696B TW 101105559 A TW101105559 A TW 101105559A TW 101105559 A TW101105559 A TW 101105559A TW I544696 B TWI544696 B TW I5446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s
contact
connector
pair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0234A (en
Inventor
白鳥雅之
藍原周一
片柳雅之
橋口徹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7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65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8447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134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02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4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46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本申請案根據且在此聲明,擁有在2011年2月23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序號No.2011-037321;及在2011年10月1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序號No.2011-224075;及在2011年10月1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序號No.2011-224098;及在2011年10月1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序號No.2011-224139之權益及優先權,每一申請案之所有揭示內容在此援用作為參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在適合於傳輸差分信號對之線連接的連接器(隨後稱為「差分信號連接器」)。
習知有一適合於在成對之兩條信號線中傳輸相位相反之差分信號對的差分傳輸系統。因為差分傳輸系統具有可調高資料傳送率的特性,故近年來已實用於許多領域中。
例如,在一裝置與一液晶顯示器之間對於資料傳送運用差分傳輸系統之情況,該裝置及該液晶顯示器各設有一依照顯示埠規格設計的顯示埠連接器。在此顯示埠規格方面,已知VESA顯示埠標準版本1.0或版本1.1a(VESA DisplayPort Standard Version 1.0/Version 1.1a)。
顯示埠連接器係差分信號連接器之一種,且具有連接到一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及連接到裝置或液晶顯示器之印刷板的第二連接側。第一連接側之結構係根據與連接搭檔(partner)的關係而嚴格遵照顯示埠規格之界 定,而第二連接側之結構則相當自由。此類型的差分信號連接器被揭示在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JP-A-2008-41656)中。
第1A及1B圖顯示併入一習知的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接觸件組合1,此差分信號連接器與專利文獻1揭示者不同,但是在結構上類似。接觸件組合1包括複數對的信號接觸件2、複數個接地接觸件3、及用於保持信號接觸件2及接地接觸件3的絕緣殼體4。在用以連接到一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接地接觸件3配置在信號接觸件2每一對的兩側,以形成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另一方面,在用以連接到一印刷板的第二連接側,信號接觸件2及接地接觸件3朝穿過接觸件陣列的方向彎曲,使得信號接觸件2及接地接觸件3鋸齒狀配置成兩列。
第2圖顯示用以在上面安裝一差分信號連接器的板子5,該差分信號連接器含有第1A及1B圖之接觸件組合1。該板子5形成有複數個貫穿孔6。該貫穿孔6鋸齒狀配置成兩列,以對應於在第二連接側的信號接觸件2及接地接觸件3之配置。
當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板子5上時,信號接觸件2及接地接觸件3各被***貫穿孔6中。銲墊7每一個為甜甜圈狀之導體圖案,各被形成在貫穿孔6之開口周圍。又,佈線圖案8僅從與適合於***信號接觸件2的貫穿孔6對應之銲墊7沿著板子5平行地拉出。故,每一個信號接觸件2通過貫穿孔6及銲墊7被連接到佈線圖案8。
在上述差分信號連接器中,將信號接觸件及接地接 觸件鋸齒狀配置在其本身之第二連接側的兩列上使得可很容易地減少連接器之尺寸。但是,若連接器實際上依此方式減少其尺寸,則會由於成對的差分信號接觸件之間的長度產生差異而發生下列問題。
如第3圖所示,複數對的信號接觸件及複數個接地接觸件可藉衝壓單一連接器板且然後執行彎曲而集中地製造。為了使此製造過程變容易,將接觸件之前端在彎曲的狀態下以規則的間距配置且接觸件彎曲之次數設定為兩次,對熟知此技術者係一般常識。但是,為了將接觸件之前端在彎曲的狀態下以規則的間距配置,成對的差分信號接觸件之間的長度會產生差異,此點可從第3圖所示接觸件之展開狀態看出。長度上之差異會在差分信號連接器之差分信號對之間造成傳遞時間偏移(skew)。
又,由於長度上之差異,會有在第二連接側即在印刷板上,成對的差分信號接觸件被分離成兩列、即未配置在同一列的情形。此情形對配置在此一對差分信號接觸件兩側的接地接觸件亦同樣適用。在此情況下,在連到此一對差分信號接觸件的一對佈線圖案之間會產生長度差異,如第2圖亦可看出,其中顯示具不同長度之佈線圖案從形成在不同列的銲墊被拉出。佈線圖案對的長度差異亦造成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skew)。
故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尺寸小且可減少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skew)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將由下列說明而清楚了解。
依照本發明之一形態,提供一種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複數對信號接觸件、複數個接地接觸件、及一用於保持信號接觸件及接地接觸件的絕緣殼體,其中差分信號連接器具有:第一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連接搭檔;及第二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印刷板,其中在第一連接側,接地接觸件配置在每一對信號接觸件的兩側,以形成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且其中,在第二連接側,接地接觸件配置在第一列而彼此隔開,而相鄰地配置在第一連接側之接地接觸件之兩側的信號接觸件對係配置成分佈在位於第一列之兩側的第二列及第三列,使得信號接觸件對在第二連接側鋸齒狀配置。
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形態,提供一種導線架,作為用於形成連接器之接觸件群的中間構件,包括:複數條第一導線,配置在一平面中;第二導線,配置成在第一導線之間成對;及一連接部,在一端側連接第一導線及第二導線,其中第二導線對之間距係作成在另一端側者比在一端側者更大,且第一導線每一條具有;從連接部延伸之第一直線部;一第一偏位部,從第一直線部傾斜地延伸而從第二導線離開;及一第二直線部,從第一偏位部朝與第一直線部相同的方向延伸。
依照本發明之更另一形態,提供一種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使用上述導線架作為中間構件之接觸件群,其中第一導線及第二導線各朝穿過平面的方向在第一偏位部及第二偏位部彎曲,且各朝穿過平面的方向在附加彎曲偏位部彎曲,且連接部從第一導線及第二導線切斷。
依照本發明之又另一形態,提供一種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複數個接地接觸件,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及複數個信號接觸件,成對地配置,每一對在接地接觸件之間,其中接地接觸件每一個的一端及信號接觸件每一個的一端係在連接器之第一連接側上相鄰地配置在一平面中,接地接觸件及信號接觸件係從末端延伸成彼此平行,且然後以直角朝相同方向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彎曲,在連接器之第二連接側,相鄰的接地接觸件之另一端係位於梯形之長邊的兩端,而形成信號接觸件每一對的另一端係位於梯形之短邊之兩端,為了增加形成信號接觸件每一對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在其等之另一端往外彼此離開地彎曲,且接地接觸件每一個在其彎曲成直角的部分與其另一端之間具有一偏位部。
以下參照第4A至8圖說明依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差分信號連接器10。
第4A至4D圖顯示差分信號連接器10安裝在一印刷板11上之狀態。差分信號連接器10係一印刷板安裝型式20支銷的連接器,具有上及下列之接觸件且使用時被安裝在印刷板11上。用以連接到用作連接搭檔的配套連接器(未圖示)之差分信號連接器10的前側被稱為第一連接側,而其用以連接到印刷板11的底側則稱為第二連接側。在第一連接側,設有用於與配套連接器配合之配合突出部12。配合突出部12具有平行於連接器配合平面而側向延伸的形狀。第二連接側隨後說明。
在此使用的印刷板11係多層板。印刷板11形成有許多貫穿孔13,由顯示印刷板11之下表面11a的第4C圖可看出。每一個為甜甜圈狀導體圖案型式的銲墊14各被形成在貫穿孔13之開口的周圍。又,佈線圖案15沿著印刷板11從某些銲墊14平行地被拉出。貫穿孔13的位置及角色將隨後說明。
差分信號連接器10包括上接觸件組合16、下接觸件組合17、及將上及下接觸件組合16及17而整個圍住的導電性連接器外殼18。上接觸件組合16包括許多上接觸件19,在此稱為附加接觸件,及保持上接觸件19的絕緣上殼體21。上接觸件19有一前端配置在配合突出部12之上部,然後向後延伸,且然後以直角向下彎曲,使上接觸件19之下端被焊接到在一表面黏著結構(SMT)的印刷板11之上表面(未圖示)的佈線圖案。連接器外殼18有兩對適合於被固定到印刷板11的固定腳18a及18b。藉著固定腳18a及18b與印刷板11卡合,使差分信號連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印刷板11。下接觸件組合17稍後詳加說明。
其次,除第4A至4D圖之外,參照第5A至5D圖詳細說明該下接觸件組合17。
下接觸件組合17包括三對導電信號接觸件22、四個導電接地接觸件23、及保持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的絕緣下殼體24。在下殼體24之第一連接側,形成一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較佳為在小型化顯示埠連接器中為0.7mm或更小),其係接地接觸件23配置於每一對信號接觸件22之兩側的狀態下朝第一方向A1延伸。
所有的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向後朝垂直於第一方向A1的第二方向A2延伸通過下殼體24,且然後以直角彎曲到下殼體24之相對側,並向下朝垂直於第一及第二方向A1及A2的第三方向A3延伸。在下列說明中,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亦可總稱為下接觸件25。
由第4A至4D圖中看出,在差分信號連接器10之第一連接側,下接觸件25係配置在配合突出部12之下部,而以一距離面對上接觸件19。結果,配套連接器在配合到配合突出部12時會被帶入與上接觸件19及下接觸件25接觸,使得配套連接器與差分信號連接器10作電性連接。在此,將每一個下接觸件25之與配套連接器接觸的一部分稱作連接器接觸部。
另一方面,在差分信號連接器10之第二連接側,下接觸件25各被***印刷板11之貫穿孔13中且藉著焊接在印刷板11之下表面11a而各被連接到銲墊14。因為下接觸件25被焊接到印刷板11之下表面11a,當差分信號連接器10被安裝在印刷板11上時能輕易地以目視檢查焊接情況。在此,每一個下接觸件25中被***貫穿孔13內之一部分被稱為板連接部分。
當下接觸件25之橫剖面形狀為方形時,印刷板11之貫穿孔13的直徑設計成至少稍大於下接觸件25之對角線長度。又,銲墊14被形成在貫穿孔13的周圍,且必須確保相鄰貫穿孔13之間的絕緣。考慮到此等事項,較佳為將貫穿孔13的間隔設定為約0.8mm。
在第5A至5D圖中,下接觸件25之板連接部係配置在 三個朝第二方向A2延伸且彼此朝第一方向A1隔開的平行列中。具體上,接地接觸件23之板連接部係配置在第一列R1中彼此隔開,而連接器接觸部配置於接地接觸件23之間之成對的信號接觸件22係配置成分佈在位於第一列R1之兩側的第二列R2及第三列R3中。結果,如第5A至5D圖中清楚看出,成對的信號接觸件22之板連接部被鋸齒狀配置在第一列R1之兩側。
在此,配置在第二列R2之信號接觸件22係設計成大致具有相同長度,而配置在第三列R3之信號接觸件22係設計成大致具有相同長度。即,配置在同一列的成對的信號接觸件22之長度被設為彼此相等。然後,成對的信號接觸件22藉著彼此在彎曲時的差異而分佈到第二列R2及第三列R3,具體上係在第一連接側與第二連接側之間彼此在彎曲位置的差異。接地接觸件23係藉著在第一連接側與第二連接側之間與信號接觸件22在彎曲位置的差異而配置在第一列R1。取代在彎曲位置設置差異,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可藉著在彎曲次數的差異而配置在第二連接側上之三列。
又,在第二連接側上,每對信號接觸件22係配置在與相鄰的接地接觸件23之間對應的位置,且進一步,每對信號接觸件22之間距係設計成稍大於接觸件陣列的間距。
在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23各配置在對應於成對的信號接觸件22之間的位置,且進一步,接地接觸件23及在第一連接側相鄰地配置在每一個接地接觸件23之 兩側的成對之信號接觸件22係配置成朝傾斜地穿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列R1、R2、R3的方向。
另一方面,自然地,印刷板11之貫穿孔13係形成在與第二連接側上之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之上述配置對應的位置。
在此,每對相鄰的信號接觸件22係用以連接適於傳送差分信號對的線,差分信號對包括具有相反的相位之信號且因而在下列說明中將各被稱為+Sig接觸件及-Sig接觸件。又,在貫穿孔13之中,適合於+Sig接觸件***的貫穿孔13被稱為+Sig貫穿孔,而適合於-Sig接觸件***的貫穿孔13被稱為-Sig貫穿孔,且適合於接地接觸件23***的貫穿孔13被稱為GND貫穿孔。又,在佈線圖案15之中,連接到+Sig貫穿孔的佈線圖案15被稱為+Sig佈線圖案,而連接到-Sig貫穿孔的佈線圖案被稱為-Sig佈線圖案。
依照上面所述的差分信號連接器,因為+Sig貫穿孔及-Sig貫穿孔係配置成與連接器配合平面平行,+Sig佈線圖案及-Sig佈線圖案可形成為向連接器之後面延伸的佈線圖案且在長度上相等,並且彼此在印刷板11下表面11a上平行以作為多層電路板。結果,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變小。雖然本說明係假定適合於傳遞差分信號對的線被連接之情況,但本說明亦適用於複數對之差分信號被傳遞之情形。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由三對導電信號接觸件22及四個接地接觸件23一起形成的接觸件群能很容易地藉衝壓而從單一導體形成。 在此情況中,首先取得第6圖中所示的形狀。然後,一載台26被切斷,因而形成一導線架30顯示在第7及8圖中作為中間構件之一個例子。
在第7及8圖中,導線架30包括:複數條第一導線31,配置在平面中;第二導線32,配置成形成複數對,每一對在該等第一導線31之間;第三導線33,配置成在第一導線31之間成對;及一連接部34,在一個端側連接第一導線31、第二導線32,及第三導線33。第二導線32與連接部34之長度係作成比第一導線31者更短。第三導線33與間距係作成連接部34之長度係作成比第一導線31者更長。又,當衝壓一金屬板時,在另一端側即在自由端側的成對之第二導線32之每一對與成對之第三導線33之間距P2係作成比其等在一個端側的間距P1更大,使得導線32、33之每一對靠近在自由端側的第一導線31。
第一導線31每一條具有;從連接部34延伸之第一直線部35;第一偏位部36,從第一直線部35傾斜地延伸而從第二導線32之具較大間距P2的一部分離開;及第二直線部37,從第一偏位部36朝與第一直線部35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偏移部38,從第二直線部37傾斜延伸而接近第二導線32;以及第三直線部39,自第二偏移部38沿著第一直線部35之延長線延伸。
又,第一導線31每一條在第一直線部35具有第一彎曲預定部41,用於朝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彎曲。第二導線32每一條在其具有較大間距P2的部分與連接部34之間、以及鄰近於具有較大間距P2的部分之位置具有用於朝 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彎曲之第二彎曲預定部42。
在第7及8圖的導線架30中,雖然具有較大間距P2的部分係設置在形成每一對的第二導線32之自由端側,但每一條第一導線31與對應的第二導線32之間的距離由於第一偏位部36之存在可被作成相當大。結果,導架30可以很容易地藉沖床衝壓而製造。
又,導線架30在第一彎曲預定部41及第二彎曲預定部42被彎曲且然後連接部34被切斷。依此方式,可容易地獲得包括於第5A至5D圖所示的下接觸件組合的六個信號接觸件22及四個接地接觸件23。
因為較大間距P2被設置在導線架30中成對的第二導線32及第三導線33對之每一對的自由端側,在第5A至5D圖中之第二及第三列R2及R3的信號接觸件22被作成大,而能容易地在印刷板11設置貫穿孔及銲墊,且在其等之間具有足夠的絕緣。除此之外,因為接地接觸件23及第一及第二信號接觸件22係配置在三個不同列中,故可設定其等之間的距離為大且因而有效地確保不同信號對之間的電性絕緣。結果,能容易地達到接觸件群的間距狹小化。
又,因為每一條第一導線31設有傾斜地延伸之第一偏位部36使其遠離對應之第二導線32具有較大間距P2的部分,故可使在第一偏位部36之後面的第二直線部37與第二導線32中具有較大間距P2的部分之間的距離作成大。結果,能容易地進行沖壓以能設置導線架30而有助於狹小間距之接觸件群的製造。
以下參照第9至12圖說明上述差分信號連接器之第一改善例。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解說。
第一改善例包括上接觸件組合16、下接觸件組合17、及包含在連接器外殼18中之絕緣定位部43。
許多上接觸件19每一個具有:水平部19a,配置在配合突出部12之上表面;彎曲部19b,在上殼體21從水平部19a之後端向後暴露且向下彎曲;垂直部19c,從彎曲部19b垂直地向下延伸;及連接部19d,以直角從垂直部19c的下端彎曲且適於被焊接到如一表面黏著技術結構(SMT)之印刷板的承裝物之上表面的佈線圖案。下面,上接觸件19亦可總稱為接觸件群。
上接觸件19藉著嵌入模製而被上殼體21保持在水平部19a之部分。每一個水平部19a被上殼體21保持的部分在此稱為保持部。
大致矩形平行六面體的介電體44藉著嵌入模製而被固著於上接觸件19之垂直部19c。介電體44以接觸的方式從外側覆蓋每一個垂直部19c之大部分而與上接觸件19成一體。結果,接觸件群之成陣列狀態係由介電體44保持。又,卡合突出部44a在朝接觸件群之列陣方向各形成在介電體44之兩端。每一個垂直部19c覆蓋有介電體44之部分在此被稱為中間部。
類似於已參照第4A至8圖說明的差分信號連接器之下接觸件組合,差分信號連接器17包括絕緣下殼體24及許多導電性下接觸件25,下接觸件25包含由下殼體24保 持成陣列的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下殼體24具有一對柱件24a用於與上殼體21定位。下接觸件25每一個具有:水平部25a,沿著上殼體21之配合突出部12的下表面配置;及垂直部25b,在下殼體24向後暴露且垂直向下延伸。下接觸件25之垂直部25b的下端部係用作一端子部25c,適合於***形成於承載體中之貫穿孔的每一個且藉焊接固定。
定位部43在其下表面具有一對凸起部45用於配合到承載體之定位孔(未圖示)內。定位部43在其後表面具有一凹槽46,其與介電體44之形狀及尺寸一致。在凹槽46之互相相對的側表面上,形成與介電體44之卡合突出部44a對應的卡合突出部46a。又,鍵槽46b被形成在凹槽46之底表面上。
連接器外殼18具有複數個固定腳18a及18b。藉著固定腳18a及18b與承載體之卡合,能使差分信號連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承載體。
在此,以下亦參照第13A及13B圖說明一種製造上接觸件組合16的方法。在上接觸件19中形成彎曲部19b之前,上殼體21及介電體44係同時地相對於接觸件群作嵌入模製,藉以獲得第13A圖中所示的結構。然後,接觸件群受到彎曲,藉此而形成第13B圖中所示的彎曲部19b。在此方面,因為彎曲部19b之兩側係由上殼體21及介電體44成一體地保持,接觸件群能容易地彎曲成預定的形狀而不致使接觸件群不對齊。符號44b表示與鍵槽46b對應之鍵。
如上所述,依照使上殼體21及介電體44同時地相對於接觸件群作嵌入模製的製造過程係有利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上殼體21及介電體44亦可分離地形成。
第14圖顯示上接觸件組合16及下接觸件組合17被安裝到定位部43的狀態。當安裝上接觸件組合16到定位部43時,介電體44被***定位部43之凹槽46中同時將第13A及13B圖所示之鍵44b配合到第11圖所示之鍵槽46b。在***之後,介電體44藉著卡合突出部44a與卡合突出部46a之卡合而牢固地配合在凹槽46中。
又,上接觸件組合16、下接觸件組合17、及定位部43係一起被連接器外殼18圍繞,故可獲得第9及10圖所示之連接器10。須提及者,定位部43在連接器10之兩側係局部突出且暴露到連接器外殼18之外側。
依照參考第9至14圖說明的差分信號連接器,因為其係構成上接觸件19從上殼體21暴露的部分被介電體44以接觸的方式覆蓋且介電體44係配合且連結到適於相對於承載體定位的定位部43,故可達到電抗的符合且防止上接觸件19之連接部19d之定位偏離。又,因為定位部43係局部地突出到連接器外殼18的外側,故能藉突出部之影像辨識以高的位置精度使連器器能作表面黏著。
以下參照第15及16圖說明上述差分信號連接器之第二改善例。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解說。
在第15圖中,在安裝上接觸件組合16之前,上接觸件19之垂直部19c係整體暴露到外側。另一方面,定位部 43之後表面形成有複數個平行溝槽47,此等溝槽係以和垂直部19c相同的間距配置且垂直地延伸。此等溝槽47每一個具有能以極小的間隙大致容納上接觸件19之垂直部19c之整體的尺寸。因此,將垂直部19c***溝槽47的操作很簡單。
第16圖顯示上接觸件組合16及下接觸件組合17被安裝到定位部43的狀態。當安裝上接觸件組合16到定位部43時,上接觸件19之垂直部19c各被***定位部43之溝槽47中。結果,可達到參照第9至14圖說明的差分信號連接器10之介電體44所達成的類似效果。隨後,具有介電常數等於或不同於定位部43者之樹脂被充填在溝槽47中,以大致覆蓋上接觸件19之垂直部19c的整體,且然後被硬化使得電抗調整之自由度變高。每一個垂直部19c之覆蓋硬化樹脂的部分在此被稱為中間部。
並且在此改善例中,可獲得與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10相同的外觀之連接器。
參照第15及16圖所說明的連接器,因為其係構成,硬化樹脂之型式的介電體以接觸的方式覆蓋上接觸件19從上殼體21暴露的部分,且連結到適於相對於承載體定位的定位部43,故可達到電抗的符合且防止上接觸件19之連接部19d之定位偏離。又,因為定位部43係局部地突出到連接器外殼18的外側,故能藉突出部之影像辨識以高的位置精度使連器器能作表面黏著。
第17圖係從不同的方向看去,作為第15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元件之上接觸件組合16的立體圖。相同 的符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解釋。
以下參照第18圖說明包含在上接觸件組合16中之接觸件群的第一例。
第18圖之接觸件群包括:四個接地接觸件19-1,配置成彼此隔開;及六個信號接觸件19-2,配置成三對,每一對在接地接觸件19-1之間。接地接觸件19-1每一個係用以連接到線,而信號接觸件19-2每一個用以連接到信號線。依照接地接觸件19-1、信號接觸件19-2、信號接觸件19-2、及接地接觸件19-1之次序配置的四個接觸件形成一個接觸件組51,且藉著使接觸件組51重複且彼此局部地重疊而形成接觸件群。因為所有接觸件組51具有相同構造,故僅將說明其中一組。
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及在其等兩側之兩個接地接觸件19-2的所有之中,彎曲部19b被設在朝接觸件之縱向的相同位置。即,彎曲部19b被設在朝接觸件之陣列方向的一列中。因而,在朝接觸件之縱向的一端側(第18圖之下側),接觸件組51之四個接觸件係配置在沿著如第17圖所示之配合突出部12的上表面的一列中,而另一端側(第18圖之上側),接觸件組51之四個接觸件被***第15圖所示之定位部43的溝槽47內,而配置在沿著定位部43之後表面之一列中。
又,接觸件組51之四個接觸件各具有保持部52,此保持部52適合於藉嵌入模製而由第17圖之上殼體21保持。亦即,藉著保持部52與上殼體21之卡合,接觸件群牢固地被上殼體21保持。
每一個接觸件之保持部52設置有複數個(在此例為2個)突出部53,以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之不同的形狀部之一個種類。在每一個接觸件中,突出部53係一體地形成在接觸件之兩側表面的對應位置並相對於接觸件之中心為對稱。突出部53朝接觸件之縱方向的形成位置在接地接觸件19-1與信號接觸件19-2之間彼此不同。在圖例中,接地接觸件19-1之突出部53被形成在靠近保持部52中之彎曲部19b的側,而信號接觸件19-2之突出部53則被形成在遠離保持部52中之彎曲部19b的側。但是,此亦可相反。無論如何,突出部53被形成相對於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之陣列的中心、即相對於四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對稱。
因為如上所述,突出部53被形成對稱,包含四個接觸件的差分信號傳輸線的對稱可被維持,且因而連接器的高頻特徵不會因為設置突出部53而劣化。又,因為突出部53係被形成在接觸件之縱向的複數個不同位置,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可被作成很大且因而容易進行衝壓加工。
以下參照第19圖說明包含在上接觸件組合16中之接觸件群的第二例。相同的符號表示與第18圖中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解釋。
在第19圖之接觸件群中,同樣地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及在其等兩側之兩個接地接觸件19-2的所有之中,彎曲部19b被設在朝接觸件之縱向的相同位置。即,彎曲部19b被設在朝接觸件之陣列方向的一列中。因而, 在朝接觸件之縱向的一端側(第19圖之下側),接觸件組51之四個接觸件係配置在沿著如第17圖所示之配合突出部12的上表面的一列中,而在另一端側(第19圖之上側),接觸件組51之四個接觸件被***第15圖所示之定位部43的溝槽47內,而配置在沿著定位部43之後表面之一列中。
每一個接觸件之保持部52設置有複數個(在此例為2個)切除部54,以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之不同的形狀部之一個種類。在每一個接觸件中,雖然切除部54係設置在兩側表面,但是切除部54在朝接觸件之縱方向的形成位置在相鄰的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切除部54在接觸件之縱向上的形成位置在鄰接的接觸件之間互不相同。無論如何,切除部54被形成相對於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之陣列的中心、即相對於四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對稱。
如上所述,因為切除部54係形成為對稱,故包含四個接觸件的差分信號傳輸線的對稱可被維持,且因而連接器的高頻特徵不會因為設置切除部54而劣化。又,因為切除部54係被形成在接觸件之縱方向的複數個不同位置,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可被作成很大且因而容易進行衝壓加工。
以下參照第20及21圖說明包含在下接觸件組合17中的接觸件群之一個例子。
在第20及21圖所示的接觸件群中,三對信號接觸件22各配置在四個接地接觸件23之間,其等配置成彼此隔 開。接地接觸件23每一個係用以連接到接地線,而信號接觸件22每一個係用以連接到信號線。而信號接觸件22每一個用以連接到信號線。依照接地接觸件23、信號接觸件22、信號接觸件22、及接地接觸件23之次序配置的四個接觸件形成一個接觸件組61,且藉著使接觸件組61重複且彼此局部地重疊而形成接觸件群。因為所有接觸件組61具有相同構造,故僅將說明其中一組。
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及在其等兩側之兩個接地接觸件23之中,彎曲部22b及23b被設在朝接觸件之縱向的不同位置。因而,在朝接觸件之縱方向的一端側(第20圖之上左側),接觸件組61之四個接觸件係配置在沿著一個平面的一列中,而在另一端側(第20圖之下右側),信號接觸件22對及在其兩側之兩個接地接觸件23被配置在不同列中,即在第5A至5D圖中之列R1-R3中。又,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之間距被作成在另一端側者比在一端側者更大。
又,接觸件組61之四個接觸件各具有保持部62,此保持部62適合於藉嵌入模製而由下殼體24保持。亦即,藉著保持部62與下殼體24之卡合,接觸件群牢固地被下殼體24保持。
每一個接觸件之保持部62設置有複數個(在此例為2個)突出部63,以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之不同的形狀部之一個種類。此等突出部63之功用係與第18圖中所示的接觸件群中之突出部53的功用相同。
因為包含在下接觸件組合17中之接觸件群的突出部 63亦被形成對稱,故包含四個接觸件的差分信號傳輸線的對稱性可被維持,且因而連接器的高頻特徵不會因為設置突出部63而劣化。又,因為突出部63係被形成在接觸件之縱向的複數個不同位置,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可被作成很大且因而容易進行衝壓加工。
並且,在包含於下接觸件組合17中之接觸件群中,與第19圖中所示之切除部54相同的切除部可取代突出部63而設置。故在此情況中自不待言亦可獲得相同功用及效果。
第22圖係顯示單一金屬板被衝壓成導線架之狀態的俯視圖;第23圖顯示從第22圖之導線架取得之第21圖的接觸件群的三個視圖。對照於接觸件組61,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之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23,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之間距增加的位置各設有從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離開的避開部64。結果,因為信號接觸件22與接地接觸件23之間的距離在設置避開部64的位置被作成為大,故可方便藉衝壓的形成。
其次,參照第24及25圖說明依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70。
連接器70係一適合於在其端部安裝在印刷板71的差分信號連接器。連接器70包括:數個導電性上接觸件(接觸件群)72、數個導電性下接觸件73、用於保持接觸件72及73之絕緣殼體74、及圍住其等之導電性連接器外殼75。印刷板71在其端部形成有切除部71a。接觸件72及73各配置在垂直於第25圖中之薄板表面的方向。
殼體74具有:第一部74a,適合於***印刷板71之切除部71a;及第二部74b,從第一部74a沿著印刷板71之下表面延伸。每一個上接觸件72在第一部74a中延伸且然後以彎曲在第二部74b中延伸,且具有端子部72a穿過形成在印刷板71中的貫穿孔,以便藉焊接而連接。每一個下接觸件73在第一部74a中延伸且然後以彎曲在第二部74b中延伸,且具有端子部73a,其係藉焊接而連到印刷板71之下表面。一作為連接搭檔的配套連接器(未圖示)配合到第一部74a,以電性連接到上接觸件72及下接觸件73。
參照第26圖,僅上接觸件72被集合顯示作為接觸件群。如第26圖中看出,上接觸件72根據端子部72a之位置被區分為三種。亦即,端子部72a配置在三列中。端子部72a配置在列R1的上接觸件72被稱為接地接觸件。端子部72a配置在位於中間列R1之一側的列R2之上接觸件72被稱為第一信號接觸件。端子部72a配置在位於中間列R1之另一側的列R3之上接觸件72被稱為第二信號接觸件。因而,第26圖之接觸件群包括四個接地接觸件、四個第一信號接觸件、及兩個第二信號接觸件。接地接觸件每一個被連到印刷板71之接地線,而第一及第二信號接觸件每一個係連接到印刷板71之信號線。
如第26圖所示,在連接器之第一連接側,接地接觸件每一個之一端及信號接觸件每一個之一端係相鄰地配置在一平面中。然後,接地接觸件及信號接觸件延伸為彼此平行且然後以直角之角度朝相同方向在彼此偏離的 位置彎曲。結果,在連接器之第二連接側,相鄰的接地接觸件之另一端(端子物72a)係位於梯形之長邊的兩端,而形成每一對之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端子物72a)則位於梯形之短邊的兩端。又,為了增加形成每一對之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端子物72a)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在其等另一端(端子物72a)的附近稍微向外彎曲而彼此離開。隨後將解釋清楚。
參照第27及28圖,一導線架80被顯示用於上述接觸件群之製造中作為中間構件之一個例子。
導線架80係藉衝壓金屬板而製造且包括:複數個第一導線81,配置在一平面中;第二導線82,配置成在第一導線81之間成對;第三導線83,配置成在第一導線81之間成對;及連接部84,在一端側連接第一導線81、第二導線82及第三導線83。第二導線82從連接部84之長度係作成比第一導線81者更短。第三導線83從連接部84之長度係作成比第一導線81者更短。又,當衝壓金屬板時,在另一端側即在自由端側,第二導線82對之每一對與第三導線83的間距P4係作成比其等在一端側的間距P3更大,使得導線82、83每一對靠近在自由端側之第一導線81。
第一導線81每一條具有:從連接部84延伸之第一直線部85;第一偏位部86,從第一直線部85傾斜地延伸而從第二導線82具較大的間距P4之部分離開;第二直線部87,從第一偏位部86朝與第一直線部85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偏位部88,從第二直線部87傾斜延伸而接近第二 導線82;及第三直線部89,從第一直線部85之一延長線上的第二偏位部88延伸。
又,第一導線81每一條在第二直線部87中具有第一彎曲預定部91,用於朝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彎曲。第二導線82每一條在具有較大間距P4的部分與連接部84之間、以及鄰近於具有較大間距P4的部分之位置具有第二彎曲預定部92,用於朝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彎曲。
又,第一導線81及第二導線82每一條具有在連接部84與第一偏位部86之間或在連接部84與第二彎曲預定部92之間的附加彎曲預定部93。
在第27圖的導線架80中,雖然具有較大間距P4的部分被設在形成每一對的第二導線82之自由端側上,但是由於第一偏位部86的存在使得每一條第一導線81與對應的第二導線82之間的距離可作成很大。結果,第27圖的導線架80可以很容易地由沖床的衝壓製造。
然後,第27圖的導線架80在第一彎曲預定部91、第二彎曲預定部92、及附加彎曲預定部93處彎曲,且然後連接部84被切斷。依此方式,可容易地獲得包括有四個接地接觸件、四個第一信號接觸件、及第二信號接觸件之第26圖的接觸件群。
因為較大間距P4係設在第27圖的導線架80中之第二導線82對之每一對及第三導線83對的自由端側上,端子部72a之間的距離可在第26圖之接觸件群的列R2及R3中作成大,使得在相鄰的第一信號接觸件之間及在第二信號接觸件之間的電性絕緣可充分地確保。除此之外,因 為接地接觸件及第一及第二信號接觸件之端子部72a係配置在三個不同的列中,故可將其等之間的距離設定為大且因而充分地確保其等之間的電性絕緣。結果,可容易地達成接觸件群之間距狹小化。
又,因為每一條第一導線81設有第一偏位部86傾斜地延伸而遠離對應之第二導線82中具有較大間距P4的部分,故可將跟隨在第一偏位部86之後的第二直線部87與第二導線82中具有較大間距P4的部分之間的距離作成大。結果,很容易進行沖壓且因而可設置有助於間距狹小化之接觸件群的製造之導線架80。
又,因為第一彎曲預定部91被設置在第二直線部87中(在第一偏位部86與第二偏位部88之間),故結果可縮短從第一彎曲預定部91到自由端的距離,即第26圖之端子部72a的長度。因而,可容易地達到連接器之高度的降低。
參照第29及30圖,一導線架80’被顯示用於上述接觸件群之製造中作為中間構件之一個例子。相同符號表示與第27及28圖中之相同或類似部分,因而省略其說明。
在導線架80’中,第一彎曲預定部91被設在第一直線部85中。具體上,第一彎曲預定部91係被設在第一偏位部86與連接部84之間且靠近第一偏位部86。
改變第一彎曲預定部91之位置的結果,第二彎曲預定部92及附加彎曲預定部93的位置係位於稍微較靠近連接部84,但是主要功能係與第27圖所示之導線架80者相同。
在此導線架80’中,從第一彎曲預定部91到自由端的距離、即第26圖之端子部72a的長度,與第27圖之導線架80比較係稍微較長,而其他在功能及效果上則與第27圖之導線架80者有相同。
在連接器之類型適合於安裝在大致與第24及25圖所示的印刷板相同的平面之情況,每一條導線在導線架80或80’設置有兩個附加彎曲預定部93。另一方面,導線架80或80’每一個亦可使用在適於安裝在如第4A至4D圖所示之印刷板的上表面之連接器類型,而在此情況中,並不需要附加彎曲預定部93。
雖然本發明已經特別顯示且參照實施例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等實施例。通常熟於此技術者所了解,在不違離本發明由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精神及範圍下可作許多形式及細節之改變。
1‧‧‧接觸件組合
2‧‧‧信號接觸件
3‧‧‧接地接觸件
4‧‧‧絕緣殼體
5‧‧‧板子
6‧‧‧貫穿孔
7‧‧‧銲墊
8‧‧‧佈線圖案
10、70‧‧‧差分信號連接器
11‧‧‧印刷板
11a‧‧‧印刷板之下表面
12‧‧‧配合突出部
13‧‧‧貫穿孔
14‧‧‧銲墊
15‧‧‧佈線圖案
16‧‧‧上接觸件組合
17‧‧‧下接觸件組合
18‧‧‧導電性連接器外殼
18a、18b‧‧‧固定腳
19‧‧‧上接觸件
19-1‧‧‧接地接觸件
19-2‧‧‧信號接觸件
19a‧‧‧水平部
19b‧‧‧彎曲部
19c‧‧‧垂直部
19d‧‧‧連接部
21‧‧‧絕緣上殼體
22‧‧‧信號接觸件
22b‧‧‧彎曲部
23‧‧‧接地接觸件
23b‧‧‧彎曲部
24‧‧‧絕緣下殼體
24a‧‧‧柱件
25‧‧‧下接觸件
25a‧‧‧水平部
25b‧‧‧垂直部
25c‧‧‧端子部
26‧‧‧載台
30‧‧‧導線架
31‧‧‧第一導線
32‧‧‧第二導線
33‧‧‧第三導線
34‧‧‧連接部
35‧‧‧第一直線部
36‧‧‧第一偏位部
37‧‧‧第二直線部
41‧‧‧第一彎曲預定部
42‧‧‧第二彎曲預定部
43‧‧‧絕緣定位部
44‧‧‧介電體
44a‧‧‧卡合突出部
44b‧‧‧鍵
45‧‧‧凸起部
46‧‧‧凹槽
46a‧‧‧卡合突出部
46b‧‧‧鍵槽
47‧‧‧溝槽
51、61‧‧‧接觸件組
52、62‧‧‧保持部
53、63‧‧‧突出部
54‧‧‧切除部
64‧‧‧避開部
71‧‧‧印刷板
71a‧‧‧切除部
72‧‧‧上接觸件
72a、73a‧‧‧端子部
73‧‧‧下接觸件
74‧‧‧絕緣殼體
74a‧‧‧第一部
74b‧‧‧第二部
75‧‧‧連接器外殼
80、80’‧‧‧導線架
81‧‧‧第一導線
82‧‧‧第二導線
83‧‧‧第三導線
84‧‧‧連接部
85‧‧‧第一直線部
86‧‧‧第一偏位部
87‧‧‧第二直線部
88‧‧‧第二偏位部
89‧‧‧第三直線部
91‧‧‧第一彎曲預定部
92‧‧‧第二彎曲預定部
93‧‧‧附加彎曲預定部
第1A及1B圖係顯示包含在先前技術之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接觸件組合,其中第1A圖係立體圖且第1B圖係仰視圖;第2圖係上面用於安裝先前技術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印刷板之仰視圖;第3圖係包含在第1A及1B圖接觸件組合中之信號接觸件及接地接觸件之製造的接觸件展開圖(具有載台之導線架);第4A至4D圖係顯示依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一印刷板上之狀態,其中第4A圖係正 視圖,第4B圖係右側視圖,第4C圖係仰視圖,且第4D圖係沿第4A圖之線1d-1d截取之橫剖面圖;第5A至5D圖係顯示包含在第4A至4D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下方接觸件組合,其中第5A圖係立體圖,第5B圖係右側視圖,第5C圖係後視圖,第5D圖係仰視圖;第6圖係包含在第5A至5D圖之下方接觸件組合中的信號接觸件及接地接觸件之製造中使用的構件之俯視圖;第7圖係藉著從第6圖之構件切離一載台獲得的導線架之俯視圖;第8圖係第7圖之主要部分的放大圖;第9圖係第4A至4D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一改良之外部立體圖;第10係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之後視圖;第11圖係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從一個方向看去之分解立體圖;第12圖係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從另一個方向看去之分解立體圖;第13A圖及第13B圖係用於解釋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製造中一個過程之圖;第14圖係顯示第9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之內部元件的組合狀態之立體圖;第15圖係第4A至4D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二改良之分解立體圖;第16圖係顯示第15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之內部元件的組合狀態之立體圖; 第17圖係作為第15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元件之上接觸件組合的立體圖;第18圖係顯示包含在第17圖之上接觸件組合中的接觸件群之一個例之俯視圖;第19圖係顯示包含在第17圖之上接觸件組合中的接觸件群之另一個例之俯視圖;第20圖係作為第15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元件之下接觸件組合的橫剖面立體圖;第21圖係僅包含在第20圖之下接觸件組合中之接觸件群的立體圖;第22圖係使用在第21圖之接觸件群的製造中之導線架之一例的俯視圖;第23圖係顯示第21圖之接觸件群的三個視圖;第24圖係顯示依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一印刷板上之狀態的立體圖;第25圖係第24圖之主要部分的放大橫剖面圖;第26圖係包含於第24及25圖之差分信號連接器的接觸件群的立體圖;第27圖係使用在第26圖之接觸件群的製造中之導線架的俯視圖;第28圖係第27圖之主要部分的放大圖;第29圖係使用在第26圖之接觸件群的製造中之導線架之改良的俯視圖;及第30圖係第29圖之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17‧‧‧下接觸件組合
22‧‧‧信號接觸件
23‧‧‧接地接觸件
24‧‧‧下殼體
R1、R2、R3‧‧‧列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Claims (48)

  1. 一種連接器,包括:複數個接觸件對、複數個接地接觸件、及一保持該等接觸件對及該等接地接觸件的絕緣殼體,其中,該連接器具有:第一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連接搭檔;及第二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板件,在該第一連接側,該等接地接觸件與該等接觸件對的接觸件配置在一個列以形成一接觸件陣列,且該等接地接觸件分別配置於該等接觸件對之間,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地接觸件配置在第一列而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開,而在該第一連接側配置在該等接地接觸件每一者之兩側的兩個接觸件對係配置成分佈在第二列及第三列,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係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上位在該第一列之兩側,該等接觸件對的該等接觸件係被配置成在該第1方向上偏離該等接地接觸件,且該等接觸件對係在該第一連接側與該第二連接側之間於與該接觸件陣列相交的方向彎曲,且藉著彼此在彎曲上的差異,使該等接觸件對被分配到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配置在該第二列的該等接觸件對係設計成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且配置在該第三列的該等接觸件對係設計成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接地接觸 件係在該第一連接側與該第二連接側之間於與該接觸件陣列相交的方向彎曲,使得該等接地接觸件配置在該第一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接觸件對的每一對係在該第二連接側配置在與該等接地接觸件中之鄰接的接地接觸件之間對應的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觸件對之該等接觸件具有一間距,該間距設計為大於該接觸件陣列中之該等接地接觸件之間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地接觸件係配置在與在該等接觸件對之間留下的間隔對應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地接觸件每一者與兩個接觸件對配置於與該第一列傾斜相交的方向,該兩個接觸件對係在該第一連接側相鄰地配置於該等接電接觸件每一者的兩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列、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係彼此平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另包括複數個附加接觸件,其中該等附加接觸件係配置成在該第一連接側隔著一距離而面對該接觸件陣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另包括不同於該等接觸件對之該等接觸件及該等接地接觸件之複數個 附加接觸件,其中該等附加接觸件每一個具有:位於該第二連接側上之連接部、位於遠離該連接部的保持部、位於該連接部與該保持部之間的中間部、及在該保持部與該中間部之間彎曲的彎曲部;且其中該殼體包括:一保持構件,藉嵌入模製而一體地保持該保持部;定位部,用於將該保持構件定位在該第二連接側;及一介電體,以接觸方式覆蓋該中間部且連結到該定位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定位部具有一凹部且該介電體係藉著嵌入模製而與該等附加接觸件之該等中間部一體形成且配合在該凹部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另包括不同於該等接觸件對之該等接觸件及該等接地接觸件之複數個附加接觸件,其中該等附加接觸件每一個具有:位於該第二連接側上之連接部、位於遠離該連接部的保持部、位於該連接部與該保持部之間的中間部、及在該保持部與該中間部之間彎曲的彎曲部,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定位部,用於使該等附加接觸件相對於該板件定位,且其中該定位部具有分別容納該等中間部於其內部的複數個溝槽且覆蓋該等中間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溝槽係以一介電樹脂充填。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保持構件係藉凸出配合而由該定位部定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另包括用於覆蓋該 保持構件及該定位部之大部分的一外殼,其中該定位部局部從該外殼突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不同形狀之部分,每一部分改變接觸件之寬度,且該等不同形狀之部分的位置係相對於該等四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呈對稱,但該等不同形狀之部分的位置係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相異。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四個接觸件各設有彎曲部,該等彎曲部在縱方向的位置係在中間兩個接觸件與位於其等之兩側的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相異,且該等四個接觸件係在縱方向的一個端側配置在一個列,而在另一端側,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係配置在不同列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間距係作成在該另一端側者比在該一個端側者更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連接器,其中,具有較大間距的部分係設成在該另一端側者比在該等彎曲部更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不同形狀之部分每一個係增加該等接觸件之寬度的一突出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突出部 在縱方向的位置係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與位於其兩側的該等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相異。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四個接觸件每一個形成有複數個突出部,該等突出部相對於該接觸件之中心呈對稱。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不同形狀之部分每一個係減少該接觸件之寬度的一切除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切除部在縱方向的位置係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與位於其兩側的該等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相異。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四個接觸件每一個形成有複數個切除部,該等切除部相對於該接觸件中心呈不對稱。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包括有該接觸件群及藉嵌入模製而保持該接觸件群的模製構件。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突出部,該等突出部每一個增加該接觸件之寬度,且該等突出部係相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中心呈對稱,而該等突出部係被設在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之間於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彼此相異的位置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 個長形接觸件,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切除部,該等切除部每一個減少該接觸件之寬度,且該等切除部係相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中心呈對稱,而在該等四個接觸件的每一個中,該等切除部被設置於在沿該接觸件之縱方向彼此相異的位置上。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彎曲部,該等彎曲部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的位置係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與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相異,該等四個接觸件係在縱方向的一個端側配置在一個列,而在另一端側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係配置在不同列中,且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突出部,該等突出部係相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呈對稱,且亦相對於每一個接觸件的中心呈對稱。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彎曲部,該等彎曲部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的位置係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相異,該等四個接觸件係在縱方向的一個端側配置在一個列,而在另一端側,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係配置在不同列中,且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切除部,該等切除部係相對於該等中 間兩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呈對稱,但相對於每一個接觸件的中心呈不對稱。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在該等四個接觸件中,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各具有彎曲部,該等彎曲部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該等四個接觸件係在縱方向的一個端側配置在一個列,而在另一端側,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係配置在不同列中,且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突出部,該等突出部係相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陣列的中心呈對稱,且亦相對於每一個接觸件的中心呈對稱。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接觸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四個長形接觸件,在該等四個接觸件中,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各具有彎曲部,該等彎曲部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該等四個接觸件係在縱方向的一個端側配置在一個列,而在另一端側,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及在其兩側之該等兩個接觸件係配置在不同列中,且該等四個接觸件各具有切除部,該等切除部係相對於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中心呈對稱,但相對於該等接觸件每一個的中心呈不對稱。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由該等接觸 件之集合形成的接觸件群包括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的兩個接地接觸件及配置在該等接地接觸件之間的一對信號接觸件,且該等接地接觸件及該等信號接觸件各設有不同形狀之部分,該不同形狀之部分的每一個係在相對於該對信號接觸件之中心呈對稱且在該等接觸件之縱方向相異的位置處改變該接觸件之寬度。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至3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兩側的該等兩個接觸件,係在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之間距增加的位置,各設有遠離該等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避開部。
  35. 一種導線架,作為用於形成連接器之接觸件群的中間構件,包括:複數條第一導線,配置在一平面中;複數條第二導線,配置在該平面以在該等第一導線之間成對;及一連接部,在一端側連接該等第一導線及該等第二導線,其中,該等第二導線對之間距係作成在另一端側者比在一端側者更大,且該等第一導線每一條具有:從該連接部延伸之第一直線部;一第一偏位部,從該第一直線部傾斜地延伸而遠離該第二導線;及一第二直線部,從該第一偏位部朝與該第一直線部相同的方向延伸,該等第一導線每一條在該第一直線部具有第一彎曲預定部,用於在與該平面相交的方向彎曲,且該等第二導線每一條在具有較大間距的部分與該連接部之間的位置具有第二彎曲預定部,用於在與該平面相交 的方向彎曲,該等第一導線每一條另具有:第二偏位部,從該第二直線部傾斜地延伸,以靠近該第二導線;及第三直線部,從該第二偏位部延伸在該第一直線部的一延長線上,其中,即使當該第一和該第二彎曲預定部被彎曲以形成該接觸件群時,該第三直線部仍是配置成在該第一和該第二導線的設置方向上偏離該等第二導線。
  36. 一種連接器,包括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導線架作為中間構件之接觸件群,其中,該等第一導線及該等第二導線分別在第一彎曲預定部及第二彎曲預定部在與該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彎曲,且分別在該附加彎曲預定部在與該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彎曲,且該連接部從該等第一導線及該等第二導線切斷。
  37. 一種連接器,包括複數個接地接觸件,配置成彼此有一間隔;及複數個信號接觸件,配置成對,每一對位在該等接地接觸件之間,其中,該等接地接觸件每一個的一端及該等信號接觸件每一個的一端係在該連接器之第一連接側上相鄰地於第一方向上配置在一平面中,該等接地接觸件及該等信號接觸件係從該等端延伸成彼此平行,且然後在彼此偏移的位置朝相同方向以直角彎曲,在該連接器之第二連接側,相鄰的接地接觸件之另一端係位於梯形之長邊的兩端,而形成每一對的該 等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係位於該梯形之短邊之兩端且配置成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偏離該等相鄰的接地接觸件之另一端,為了增加形成每一對的該等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藉著彼此在彎曲上的差異而在其等之另一端附近彼此遠離地往外彎曲,且該等接地接觸件每一個在其彎曲成直角的部分與其另一端之間具有一偏位部。
  38. 一種連接器,包含:複數個接觸件及一保持該等接觸件之絕緣殼體,其中,該連接器具有:第一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連接搭檔;及第二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板件,該等接觸件係分成複數個第一接觸件及複數個第二接觸件,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第一接觸件係以其等之間具有特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在中央列或第一列上,該等第二接觸件係在位於該第一列之兩側的第二列及第三列各自分佈成接觸件對,在該第二連接側,於該第二列中之該等接觸件對及於該第三列中之該等接觸件對交替對應於配置在該第一列上之該等特定間隔,藉此該等接觸件對係配置以形成一交錯的方式而該等第二接觸件被配置成在該第一列的第一方向上偏離該等第一接觸件,在該第一連接側,該等第一接觸件係以具有特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在一行上,且該等接觸件對係分別配置在該等特定間隔中,藉此該等第一接觸件與該等接 觸件對形成一單一接觸列,且該等第二接觸件係在該第一連接側與該第二連接側之間於與該接觸件陣列相交之方向彎曲,且該等接觸件對係藉著彼此彎曲上之差異而分配於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配置在該第二列中之該等第二接觸件係設計成具有大致上相同之長度,且配置在該第三列中之該等第二接觸件係設計成具有大致上相同之長度。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接觸件係在該第一連接側與該第二連接側之間於與該接觸件陣列相交之方向彎曲,使得該等第一接觸件配置於該第一列。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第二接觸件係在適當的位置分別自該等第一接觸件偏移。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觸件對每一者之第二接觸件具有一間距,其係設計成大於在該接觸件陣列中之該等第一接觸件的間距。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第一接觸件係配置於與在該等接觸件對之間所留下之間隔對應的位置。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第一接觸件每一者及兩個該等接觸件對係於 與該第一列傾斜相交之方向配置,上述兩個該等接觸件對係在該第一連接側相鄰地配置在該等第一接觸件之每一者的兩側。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列、該第二列及該第三列係彼此平行。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附加接觸件,在該第一連接側,該等附加接觸件係配置成隔著一距離而面向該接觸件陣列。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接觸件對每一對係分配有一對差分信號,且該等第一接觸件每一者係分配有一接地件。
  48. 一種連接器,包括複數個接觸件及一保持該等接觸件之絕緣殼體,其中,該連接器具有:第一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連接搭檔;及第二連接側,用以連接到一板件,該等接觸件在該第一連接側包含用以與該連接搭檔接觸之連接器接觸部,且在該第二連接側包含用以與該板件連接之板件連接部,該等接觸件包含兩個接地接觸件、一第一對、一第二對及一第三對,在該第一連接側,該等連接器接觸部係依該第一對之接觸件、該等接地接觸件中之一者、該第二對之接觸件、該等接地接觸件之另一者、及該第三對之接觸件的順序而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在該第二連接側,該等接地接觸件之板件連接部 係配置於第一列,該第一對及該第三對之接觸件的板件連接部係在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配置於與該第一列不同之第二列,且該第二對之接觸件之板件連接部係配置在遠離該第二列之第三列,而非配置於該第一列,且該第一對及該第三對之接觸件的板件連接部係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兩個接地接觸件之該等板件連接部的外側,且該第二對之接觸件的板件連接部係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兩個接地接觸件之板件連接部之內側,藉此該等第一對、第二對及第三對之接觸件的該等板連接部係被配置成在該第一方向上偏離該等接地接觸件的板連接部。
TW101105559A 2011-02-23 2012-02-21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TWI544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321A JP5826500B2 (ja) 2011-02-23 2011-02-23 コネクタ
JP2011224139A JP2013084472A (ja) 2011-10-11 2011-10-11 コンタクト群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224098A JP5813449B2 (ja) 2011-10-11 2011-10-11 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224075A JP5930272B2 (ja) 2011-10-11 2011-10-11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234A TW201240234A (en) 2012-10-01
TWI544696B true TWI544696B (zh) 2016-08-01

Family

ID=4660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559A TWI544696B (zh) 2011-02-23 2012-02-21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8951050B2 (zh)
KR (2) KR101495399B1 (zh)
CN (4) CN203103565U (zh)
CA (5) CA2866429C (zh)
DE (1) DE102012202706A1 (zh)
TW (1) TWI544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421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EP3121907A1 (en) * 2011-12-14 2017-01-25 Intel Corporation Rate scalable connector for high bandwidth consumer applications
CN202712528U (zh) * 2012-06-05 2013-01-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DE102012105508B4 (de) * 2012-06-25 2016-11-1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iftkontaktelement und Elektronikgehäuse
JP5857892B2 (ja) * 2012-07-03 2016-02-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多極コネクタ
CN202772376U (zh) * 2012-08-29 2013-03-0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TWI593199B (zh) * 2013-01-08 2017-07-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JP5986012B2 (ja) * 2013-02-18 2016-09-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CN203367647U (zh) * 2013-06-27 2013-1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15016778A1 (en) * 2013-07-29 2015-02-05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Ltd Modular jack connector and terminal module
JP6166154B2 (ja) * 2013-11-08 2017-07-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WO2015081064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CN203747161U (zh) * 2014-01-14 2014-07-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871573U (zh) * 2014-03-27 2014-10-0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成的多层电连接器
US9520670B2 (en) * 2014-09-23 2016-12-13 Hubbell Incorporated Tamper resistant receptacle
KR102096432B1 (ko) * 2014-09-25 2020-04-02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컨택트 어레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DE102015007725B4 (de) * 2015-05-27 2017-02-02 Wabco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10103060B2 (en) * 2015-06-18 2018-10-16 Globalfoundries Inc. Test structures for dielectric reliability evaluations
CN107851915B (zh) * 2015-07-27 2021-03-09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KR20170027080A (ko) * 2015-09-01 201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7042373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ross-talk
CN105406241B (zh) * 2015-11-10 2019-0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EP3501066B1 (en) 2016-08-18 2021-08-18 Samtec, Inc. Direct-attach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946042B2 (ja) * 2017-04-20 2021-10-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の立上部を有した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EP3471220A1 (en) * 2017-10-16 2019-04-1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ent electric contact element with chamfered edges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10685909B2 (en) * 2017-11-17 2020-06-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ower package having multiple mold compounds
TWI650910B (zh) * 2017-11-24 2019-02-1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TWM564839U (zh) * 2018-02-14 2018-08-01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CN111106465B (zh) * 2018-10-29 2022-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311242B (zh) * 2019-06-21 2020-10-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525347B (zh) * 2020-04-20 2021-06-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14498199A (zh) * 2020-11-13 2022-05-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492449B2 (ja) 2020-12-17 2024-05-29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58A (en) 1978-09-08 1980-09-09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JPH0517816Y2 (zh) 1987-03-24 1993-05-12
US5387114A (en) * 1993-07-22 1995-02-0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ans for altering circuit characteristics
JP3749290B2 (ja) 1995-10-06 2006-02-2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型コネクタ
US5628639A (en) 1995-10-17 1997-05-13 Honeywell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 lead arrangements at its opposite ends
JPH10261459A (ja) 1997-03-19 1998-09-29 Oki Densen Kk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US6350134B1 (en) * 2000-07-25 2002-02-2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riad contact groups arranged in an alternating inverted sequence
US6716073B1 (en) 2002-10-02 2004-04-06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erminal structure
JP4114867B2 (ja) 2003-06-10 2008-07-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型電気コネクタ
SG117589A1 (en) * 2004-06-03 2005-12-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Board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190015B2 (ja) 2005-11-02 2008-12-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51868B2 (ja) 2005-12-28 2010-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39540B2 (ja) 2006-07-14 2010-03-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448884B2 (en) * 2006-07-14 2008-11-1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contact terminal portions arranged in generally trapezoidal shape
US7591683B2 (en) * 2007-06-07 2009-09-2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tact terminal, extender with improved ground conta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extender
US7566247B2 (en) 2007-06-25 2009-07-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kew controlled leadframe for a contact module assembly
CN201122731Y (zh) * 2007-10-25 2008-09-24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459273B2 (ja) * 2008-02-20 2010-04-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294322Y (zh) 2008-09-08 2009-08-19 东莞长安旭竤电子制品厂 Hdmi端子料带
JP4795444B2 (ja) 2009-02-09 2011-10-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244901A (ja) * 2009-04-07 2010-10-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5342943B2 (ja) 2009-06-29 2013-11-1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JP5475361B2 (ja) 2009-08-07 2014-04-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の導風構造
JP5285533B2 (ja) * 2009-08-07 2013-09-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4828626B2 (ja) * 2009-10-20 2011-11-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03991B2 (ja) 2010-02-03 2014-05-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多段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TWM383223U (en) 2010-02-05 2010-06-21 Wieson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502576B2 (ja) 2010-04-16 2014-05-28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陳列パネル
JP5528189B2 (ja) 2010-04-1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25900B2 (ja) 2010-04-20 2014-06-18 株式会社初田製作所 消火剤貯蔵容器及び蓄圧式消火器
JP5986012B2 (ja) 2013-02-18 2016-09-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70728A1 (en) 2014-12-18
CN203103565U (zh) 2013-07-31
KR101495399B1 (ko) 2015-02-24
CA2767669A1 (en) 2012-08-23
CA2866429A1 (en) 2012-08-23
TW201240234A (en) 2012-10-01
US8951050B2 (en) 2015-02-10
KR20140100924A (ko) 2014-08-18
US9490589B2 (en) 2016-11-08
US20150038013A1 (en) 2015-02-05
CA2866434C (en) 2017-03-07
CN104022381A (zh) 2014-09-03
US9450343B2 (en) 2016-09-20
CA2767669C (en) 2015-05-26
CA2866439A1 (en) 2012-08-23
CA2866423A1 (en) 2012-08-23
KR20120096887A (ko) 2012-08-31
CN102683941A (zh) 2012-09-19
CA2866423C (en) 2017-08-22
US20140017961A1 (en) 2014-01-16
CA2866429C (en) 2017-02-28
CA2866439C (en) 2017-01-24
CA2866434A1 (en) 2012-08-23
DE102012202706A1 (de) 2012-08-23
US20120214351A1 (en) 2012-08-23
US8894451B2 (en) 2014-11-25
KR101534446B1 (ko) 2015-07-06
CN202888439U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4696B (zh) 可降低差分信號對之間的時間偏移之差分信號連接器
JP5342943B2 (ja) 多極コネクタ
US9368916B2 (en)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TWI496359B (zh) 導線架、接觸件群組之製造方法及連接器
TWI515983B (zh) 製造具有窄間距接觸件群組的連接器之方法及連接器
US79884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igh density contacts for miniaturization
JP4068092B2 (ja) 多極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て方法
JP5813449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コネクタ
KR200359607Y1 (ko) 보드 대 보드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2012174695A (ja) 導体板及び差動信号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