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294B -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ongings - Google Patents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onging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294B
TWI542294B TW102108540A TW102108540A TWI542294B TW I542294 B TWI542294 B TW I542294B TW 102108540 A TW102108540 A TW 102108540A TW 102108540 A TW102108540 A TW 102108540A TW I542294 B TWI542294 B TW I5422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ain body
body portion
form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7695A (zh
Inventor
Yuichi Iwase
Fa Wen Tseng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2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18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ompres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拉鏈用滑件之拉片或止擋部、或者鈕扣、茄形鉤環等之隨身物品及其成形方法。
近年來,對於隨身物品、例如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亦逐漸要求裝飾性。
因此,為了對拉片賦予裝飾性,已知藉由熱塑性樹脂之擠壓成形而成形拉片,於拉片之抓手部上設置有貫通於縱向或橫向之空隙部,且於該抓手部之表面形成有凹凸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168411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係實施立體加工者,故而係於結構上複雜者,於成本方面存在改良之餘地。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製造成本而簡易地謀求裝飾性之例如以拉鏈用滑件之拉片為主、其止擋部、或者鈕扣、茄形鉤環等之隨身物品。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一種隨身物品,其特徵在於:包括樹脂部,樹脂部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及混合部分,其位於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且混合第1材料與第2材料。
(2)如(1)之隨身物品,其中第1部分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深且較第2部分淺之方式設置。
(3)如(1)或(2)之隨身物品,其中更包括本體部,本體部之一部分係與樹脂部接合。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隨身物品,其係拉鏈用滑件之拉片。
(5)一種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第1及第2模具而成形隨身物品之樹脂部者,且包括:構件配置步驟,其係於第1及第2模具之間,至少配置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之構件及深色之第2材料之構件;及壓縮成形步驟,其係於構件配置步驟之後,將第1及第2模具對合而進行鎖模,成形隨身物品;藉此,樹脂部包含以下部分而成形:以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以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及混合部分,其位於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且混合第1材料與第2材料。
(6)如(5)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第1部分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深且較第2部分淺之方式設置。
(7)如(5)或(6)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隨身物品更包括本體部,係以本體部之一部分與樹脂部接合之方式藉由第1及第2模具而進行成形。
(8)如(7)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作為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及第2材料之第4構件作為第2材料之構件;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本體部且與本體部僅 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在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配置第2材料之第3構件;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第1材料之第2構件、及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配置第2材料之第4構件。
(9)如(7)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作為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作為第2材料之構件;進而準備與第1材料及第2材料不同之第3材料之第4構件;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本體部之方式而配置;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近旁處配置第2材料之第3構件;於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配置第3材料之第4構件。
(10)如(7)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第1材料之第2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3構件作為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4構件作為第2材料之構件;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本體部且與本體部僅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及在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之內部空間中之一部分配置第1材料之第3構件,在其他部分配置第2材料之第4構件。
(11)如(7)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作為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及第2材料之第4構件作為第2材料之構件;將第1材料之第2構件設定為與第1材料之第1構件相較,沿第1及第2模具之對合面變長;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本體部且與本體部僅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在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配置第2材料之第3構件;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及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以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疊合之狀態而配置第2材料之第4構件。
(12)如(5)至(11)中任一項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隨身物品係拉鏈用滑件之拉片。
根據本發明,樹脂部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及混合部分,其位於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故而僅以樹脂成形而可容易地謀求隨身物品之裝飾性之提昇,又,可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製造成本。
又,根據本發明,第1部分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深且較第2部分淺之方式設置,故而可進一步提昇隨身物品之裝飾性。
又,若將本發明應用於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則可提供一種可實現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拉片之製造成本、廉價且外形良好之拉片。
10‧‧‧拉鏈用滑件
20‧‧‧軀體
21‧‧‧拉片安裝部
30‧‧‧拉片(隨身物品)
31‧‧‧本體部
31a‧‧‧貫通孔
31b‧‧‧連結環
31c‧‧‧貫通孔
32‧‧‧樹脂部
32a‧‧‧第1部分
32b‧‧‧第2部分
32c‧‧‧混合部分
35‧‧‧第1材料之第1構件
36‧‧‧第1材料之第2構件
37‧‧‧第2材料之第3構件
38‧‧‧第2材料之第4構件
40‧‧‧樹脂成形裝置
41‧‧‧第1模具
41a、42a‧‧‧本體載置部
41b、42b‧‧‧樹脂成形模部
42‧‧‧第2模具
50‧‧‧拉片(隨身物品)
52‧‧‧樹脂部
52a‧‧‧第1部分
52b‧‧‧第2部分
52c‧‧‧第3部分
52d‧‧‧第1混合部分
52e‧‧‧第2混合部分
55‧‧‧第1材料之第1構件
56‧‧‧第1材料之第2構件
57‧‧‧第2材料之第3構件
58‧‧‧第3材料之第4構件
60‧‧‧拉片(隨身物品)
62‧‧‧樹脂部
62a‧‧‧第1部分
62b‧‧‧第2部分
62c‧‧‧第3部分
62d‧‧‧混合部分
65‧‧‧第1材料之第1構件
66‧‧‧第1材料之第2構件
67‧‧‧第1材料之第3構件
68‧‧‧第2材料之第4構件
70‧‧‧拉片(隨身物品)
72‧‧‧樹脂部
72a‧‧‧第1部分
72b‧‧‧第2部分
72c‧‧‧第1混合部分
72d‧‧‧第3部分
72e‧‧‧第2混合部分
75‧‧‧第1材料之第1構件
76‧‧‧第1材料之第2構件
77‧‧‧第2材料之第3構件
78‧‧‧第2材料之第4構件
80‧‧‧拉片(隨身物品)
81‧‧‧本體部
81a‧‧‧貫通孔
81b‧‧‧連結環
81c‧‧‧安裝孔
82‧‧‧樹脂部
82a‧‧‧第1部分
82b‧‧‧第2部分
82c‧‧‧混合部分
90‧‧‧拉片(隨身物品)
91‧‧‧本體部
91a‧‧‧拉齊部分
92‧‧‧樹脂部
92a‧‧‧第1部分
92b‧‧‧第2部分
92c‧‧‧混合部分
100‧‧‧拉片(隨身物品)
101‧‧‧本體部
101a‧‧‧貫通孔
101b‧‧‧連結環
101c‧‧‧安裝部
102‧‧‧樹脂部
102a‧‧‧第1部分
102b‧‧‧第2部分
102c‧‧‧混合部分
110‧‧‧拉片(隨身物品、樹脂部)
111‧‧‧安裝部
112a‧‧‧第1部分
112b‧‧‧第2部分
112c‧‧‧混合部分
120‧‧‧鈕扣(隨身物品)
121‧‧‧本體部
121a‧‧‧基底部
121b‧‧‧線穿通孔
121c‧‧‧凸緣部
122‧‧‧樹脂部
122a‧‧‧第1部分
122b‧‧‧第2部分
122c‧‧‧混合部分
130‧‧‧茄形鉤環(隨身物品)
131‧‧‧本體部
131a‧‧‧開閉構件
131b‧‧‧軀體
132‧‧‧樹脂部
132a‧‧‧第1部分
132b‧‧‧第2部分
132c‧‧‧混合部分
140‧‧‧拉鏈
141‧‧‧止擋部
141a‧‧‧貫通孔
141b‧‧‧壁部
141c‧‧‧收容凹部
142‧‧‧拉鏈布帶
143‧‧‧拉鏈鏈齒
150‧‧‧裝飾構件(隨身物品、樹脂部)
151a‧‧‧板構件
151b‧‧‧卡合腳部
152a‧‧‧第1部分
152b‧‧‧第2部分
152c‧‧‧混合部分
圖1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拉鏈用滑件之第1實施形態之平面圖。
圖2係說明樹脂成形圖1所示之拉片之前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3係說明已樹脂成形圖1所示之拉片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4係說明樹脂成形第2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前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5係說明已樹脂成形圖4所示之拉片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6係說明樹脂成形第3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前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7係說明已樹脂成形圖6所示之拉片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8係說明樹脂成形第4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前之狀態之縱剖面 圖。
圖9係說明已樹脂成形圖8所示之拉片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10係說明第5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平面圖。
圖11係圖10之A-A線剖面圖。
圖12係說明第6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平面圖。
圖13係圖12之B-B線剖面圖。
圖14係說明第7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剖面圖。
圖15係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拉片之剖面圖。
圖16係說明第9實施形態之鈕扣之剖面圖。
圖17係說明第10實施形態之茄形鉤環之平面圖。
圖18係說明第1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止擋部之平面圖。
圖19係圖18之C-C線剖面圖。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各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圖3,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拉鏈用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滑件之上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近前側,所謂下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裏側,所謂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上側,所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下側,所謂左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左側,所謂右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右側。又,所謂拉片之正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近前側,所謂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裏側。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0包括:插通有未圖示之左右一對拉鏈布帶之鏈齒之軀體20;及安裝於軀體20上之拉片(隨身物 品)30。
軀體20係於其上表面側設置有拉片安裝部21,且於該拉片安裝部21上旋動自如地安裝有拉片30。而且,使用者藉由將拉片30於前後方向上拉拽而使滑件10於前後方向移動,從而使左右一對拉鏈布帶之拉鏈鏈齒嚙合或分離。
拉片30包括:本體部31;及與本體部31之一部分接合之樹脂部32。拉片30之本體部31係由金屬製之板構件而形成,且於其前部,形成有於上下方向貫通之貫通孔31a。藉此而設置與拉片安裝部21連結之連結環31b。又,於拉片30之本體部31之後部亦設置有2個貫通孔31c、31c。拉片30之本體部31係以其後部由樹脂部32覆蓋之狀態而與樹脂部32接合。而且,形成有貫通孔31c、31c,又,於樹脂成形等時,樹脂部32一體地覆蓋本體部31之正反同時進入至該等貫通孔31c、31c中,故而將樹脂部32與本體部31彼此牢固地接合。
拉片30之樹脂部32形成為細長之形狀,且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3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32b;及混合部分32c,其位於第1部分32a與第2部分3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32a為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3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32a深且較第2部分32b淺之方式設置。
其次,參照圖2及圖3對安裝有樹脂部32之拉片30之成形方法進行說明。
成形拉片30之樹脂成形裝置40包括第1及第2模具41、42而構成。而且,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對合面上,於相互面對之位置上,形成有載置拉片30之本體部31之本體載置部41a、42a;及仿照拉片30之樹脂部32之形狀凹陷而形成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
為了使用如此構成之樹脂成形裝置40而成形拉片30,如圖2所 示,預先於第1及第2模具41、42開模之狀態下,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本體載置部41a、42a之間載置拉片30之本體部31。進而,以該配置之本體部31為中心,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間,以自上下兩方向夾著本體部31之後部之方式,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配置成於上下方向對向。此處,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均形成為相同形狀之板狀。然後,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以朝向較拉片30之本體部31之後部更靠後方延伸之方式而設置。即,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以與拉片30之本體部31之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第1材料設為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
然後,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之後部之間,配置形成為板狀之第2材料之第3構件37。又,於較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更靠後方之位置上,配置有形成為矩形狀之第2材料之第4構件38。
再者,第1~第4構件35、36、37、38之厚度(上下方向尺寸)係考慮彼此之配置關係或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形狀等而適當設定。又,本實施形態中,第2材料設為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但亦可為無透射性之樹脂。又,圖2及圖3中,將由淺色之第1材料而構成之第1及第2構件35、36以「-」表示,將由深色之第2材料而構成之第3及第4構件37、38以「‧」表示。又,作為第1材料及第2材料之樹脂材料,係使用例如矽樹脂。
於拉片30之本體部31及第1~第4構件35、36、37、38之配置(構件配置步驟)結束之時間點,如圖3所示,將第1及第2模具41、42對合而進行鎖模。於進行鎖模時,第1及第2模具41、42之內部空間設為高溫高壓之狀態,藉此使第1~第4構件35、36、37、38熔融而填充至第 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空間內(壓縮成形步驟)。然後,於第1及第2模具41、42冷卻後進行開模,且安裝將樹脂部32接合於本體部31上而成形之拉片30。此時,如上所述,拉片30之樹脂部32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3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32b;及混合部分32c,其位於第1部分32a與第2部分3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即,本實施形態之樹脂部32於前後方向上獲得3個漸層。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拉片30之樹脂部32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32a;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32b;及混合部分32c,其位於第1部分32a與第2部分3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故而可提供一種廉價且外形良好之拉片30,其可僅以樹脂成形而容易地謀求作為隨身物品之拉片30之裝飾性之提昇,又可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製造成本。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部分3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32a深且較第2部分32b淺之方式設置,故而可進一步提昇作為隨身物品之拉片30之裝飾性。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4及圖5,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使用樹脂成形裝置40而成形拉片50,如圖4所示,預先於第1及第2模具41、42開模之狀態下,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本體載置部41a、42a之間配置拉片50之本體部31。進而,以該配置之本體部31為中心,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間,以自上下兩方向夾著本體部31之後部之方式,將第1 材料之第1構件5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56配置成於上下方向對向。此處,第1材料之第1構件5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56均形成為相同形狀之板狀。又,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5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56之後方,配置形成為矩形狀之第2材料之第3構件57,且於該第2材料之第3構件57之後方,配置第3材料之第4構件58。
再者,第1~第4構件55、56、57、58之厚度(上下方向尺寸)係考慮彼此之配置關係或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形狀等而適當設定。又,本實施形態中,第1材料設為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且第2材料設為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又,第3材料設為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但亦可為無透射性之樹脂材料。又,圖4及圖5中,將由無色之第1材料而構成之第1及第2構件55、56以「+」表示,將由淺色之第2材料而構成之第3構件57以「-」表示,將由深色之第3材料而構成之第4構件58以「˙」表示。又,作為第1材料、第2材料、及第3材料之樹脂材料,係使用例如矽樹脂。
於拉片50之本體部31及第1~第4構件55、56、57、58之配置結束之時間點,如圖5所示,將第1及第2模具41、42對合而進行鎖模。然後,於第1及第2模具41、42冷卻後進行開模,且安裝將樹脂部52接合於本體部31上而成形之拉片50。此時,拉片50之樹脂部52包括:於前部以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52a;於前後方向中央部以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52b;於後部以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3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52c;第1混合部分52d,其位於第1部分52a與第2部分5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及第2混合部分52e,其位於第2部分52b與第3部分52c之間,且將第2材料與第3材料混合。即,本實施形態之樹脂部52於前後方向上獲得5個漸層,自無色向淺色、然後向深色變化。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拉片50之樹脂部52包括:於前部以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52a;於前後方向中央部以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52b;於後部以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3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52c;第1混合部分52d,其位於第1部分52a與第2部分5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及第2混合部分52e,其位於第2部分52b與第3部分52c之間,且將第2材料與第3材料混合。因此,可僅以樹脂成形而進一步謀求拉片50之裝飾性之提昇。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6及圖7,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使用樹脂成形裝置40而成形拉片60,如圖6所示,預先於第1及第2模具41、42開模之狀態下,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本體載置部41a、42a之間配置拉片60之本體部31。進而,以該配置之本體部31為中心,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間,以自上下兩方向夾著本體部31之後部之方式,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6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66配置成於上下方向對向。此處,第1材料之第1構件6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66均形成為相同形狀之板狀。又,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6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66以朝向較上述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2)之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更靠後方延伸之方式而設置。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第1材料設為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
又,在設置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65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66之間 之內部空間中之前方(一部分),配置有形成為板狀之第1材料之第3構件67,在後方(其他部分),配置有形成為矩形狀之第2材料之第4構件68。
再者,第1~第4構件65、66、67、68之厚度(上下方向尺寸)係考慮彼此之配置關係或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形狀等而適當設定。又,本實施形態中,第2材料設為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但亦可為無透射性之樹脂材料。又,圖6及圖7中,將由無色之第1材料而構成之第1~第3構件65、66、67以「+」表示,將由深色之第2材料而構成之第4構件68以「˙」表示。又,作為第1材料及第2材料之樹脂材料,係使用例如矽樹脂。
於拉片60之本體部31及第1~第4構件65、66、67、68之配置結束之時間點,如圖7所示,將第1及第2模具41、42對合而進行鎖模。然後,於第1及第2模具41、42冷卻後進行開模,且安裝將樹脂部62接合於本體部31上而成形之拉片60。此時,拉片60之樹脂部62包含於前部以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62a。進而,樹脂部62包括:於後部之上下方向上,於最上部及最下部以第1材料而形成之一對第2部分62b;於上下方向中央部以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62c;及一對混合部分62d、62d,其位於一對第2部分62b、62b與第3部分62c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即,本實施形態之樹脂部62係設置成於後部自無色部分向深色部分過渡之邊界之色變淺,從而使自無色向深色之變化不會極端。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拉片60之樹脂部62包含於前部以無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62a。進而,樹脂部62包括:於後部之上下方向上,於最上部及最下部以第1材料而形成之一對第2部分62b;於上下中央部以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62c;及一對混合部分62d,其位於一對第2部分 62b與第3部分62c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因此,可僅以樹脂成形而進一步謀求拉片60之裝飾性之提昇。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8及圖9,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使用樹脂成形裝置40而成形拉片70,如圖8所示,預先於第1及第2模具41、42開模之狀態下,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本體載置部41a、42a之間配置拉片70之本體部31。進而,以該配置之本體部31為中心,於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間,以自上下兩方向夾著本體部31之後部之方式,將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配置成於上下方向對向。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相對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而位於下方。又,此處,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均形成為板狀,但將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以朝向較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更靠後方延伸之方式設置。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第1材料設為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
又,在設置於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之間之內部空間中,配置有形成為板狀之第2材料之第3構件77。進而,於第2材料之第3構件77之後方,以與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疊合之狀態(本實施形態中,為載置之狀態)而配置形成為矩形狀之第2材料之第4構件78。
再者,第1~第4構件75、76、77、78之厚度(上下方向尺寸)係考慮彼此之配置關係或第1及第2模具41、42之樹脂成形模部41b、42b之 形狀等而適當設定。又,本實施形態中,第2材料設為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樹脂材料,但亦可為無透射性之樹脂材料。又,圖8及圖9中,將由淺色之第1材料而構成之第1及第2構件75,76以「-」表示,將由深色之第2材料而構成之第3及第4構件77、78以「˙」表示。又,作為第1材料及第2材料之樹脂材料,係使用例如矽樹脂。
於拉片70之本體部31及第1~第4構件75、76、77、78之配置結束之時間點,如圖9所示,將第1及第2模具41、42對合而進行鎖模。然後,於第1及第2模具41、42冷卻後進行開模,且安裝將樹脂部72接合於本體部31而成形之拉片70。此時,拉片70之樹脂部72包含於前部以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72a。又,樹脂部72包括:於前後方向中央部之上下方向上,於最上部及最下部以第1材料而形成之一對第2部分72b、72b;及於上下中央部將第1材料與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混合之第1混合部分72c。進而,樹脂部72包括:於後部之上下方向上,於上部以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72d;及於下部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之第2混合部分72e。即,本實施形態之樹脂部72中,比較上部與下部而發現,自上方明確地目測到前後方向之色之變化,但自後方模糊地目測到前後方向之色之變化。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拉片70之樹脂部72包含於前部以淺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72a。又,樹脂部72包括:於前後方向中央部之上下方向上,於最上部及最下部以第1材料而形成之一對第2部分72b、72b;及於上下中央部將第1材料與深色且透明或半透明之第2材料混合之第1混合部分72c。進而,樹脂部72包括:於後部之上下方向上,於上部以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3部分72d;及於下部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之第2混合部分72e。因此,可僅以樹脂成形而進一步謀求拉片70之裝飾性之提昇。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5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0及圖11,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拉片之正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0之紙面之近前側,所謂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0之紙面之裏側,所謂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0之紙面之上側,所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0之紙面之下側。
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80包括:本體部81;及與本體部81之一部分接合之樹脂部82。拉片80之本體部81係由金屬製之板構件而成形,且於前部形成有貫通孔81a。藉此而設置與滑件10之拉片安裝部21連結之連結環81b。又,於拉片80之本體部81之後部形成有安裝孔81c。
然後,如圖11所示,於本體部81之安裝孔81c上安裝樹脂部82,該樹脂部82形成為與本體部81之安裝孔81c之緣部部分接合,並且於上下方向膨出,且以於正反夾入該緣部部分之方式而設置。
如圖10所示,樹脂部82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8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82b;及混合部分82c,其位於第1部分82a與第2部分8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8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8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82a深且較第2部分82b淺之方式設置。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6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2及圖13,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6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 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拉片之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2之紙面之上側,所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2之紙面之下側。
如圖12及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90包括:本體部91;及與本體部91之一部分接合之樹脂部92。拉片90之本體部91包含細繩或金屬絲等,將其兩端部拉齊而形成環形狀,且以覆蓋拉齊部分91a之方式設置樹脂部92。又,本體部91之中央之彎曲部91b係與滑件10之拉片安裝部21連結。
如圖12所示,樹脂部92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9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92b;及混合部分92c,其位於第1部分92a與第2部分9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9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9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92a深且較第2部分92b淺之方式設置。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7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4,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7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拉片之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4之紙面之左側,所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4之紙面之右側。
如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100包括:本體部101;及與本體部101之一部分接合之樹脂部102。於拉片100之本體部101之前部形成有貫通孔101a。藉此而設置與滑件10之拉片安裝部21連結之連結環101b。又,於拉片100之本體部101之後部形成有剖面視時呈大致C字 狀之安裝部101c,且於該安裝部101c之內進入有樹脂部102之前部,藉此將樹脂部102安裝於本體部101上。
如圖14所示,樹脂部102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0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02b;及混合部分102c,其位於第1部分102a與第2部分10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10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10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102a深且較第2部分102b淺之方式設置。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8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5,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8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作為隨身物品係以滑件之拉片為對象。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滑件之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5之紙面之左側,所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5之紙面之右側。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5所示,於滑件10之拉片安裝部21上直接安裝有僅包含樹脂部之拉片110。該拉片110係藉由於滑件10之軀體20上直接樹脂成形而安裝。於拉片安裝部21內進入有樹脂,且該部分成為安裝部111。又,拉片安裝部21藉由拉片110之前部而全部覆蓋。
如圖15所示,拉片110包括:於後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12a;於前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12b;及混合部分112c,其位於第1部分112a與第2部分11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11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11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112a深且較第2部分112b淺之方式設置。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為相同。
(第9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6,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8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隨身物品係以鈕扣為對象。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鈕扣之上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6之紙面之上側,所謂下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6之紙面之下側,所謂左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6之紙面之左側,所謂右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6之紙面之右側。
如圖1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鈕扣120包括:本體部121;及與本體部121之一部分接合之樹脂部122。本體部121包括:含有線穿通孔121b之基底部121a;及形成於基底部121a之上端部、且於基底部121a之左右方向上延伸之板狀體之凸緣部121c。樹脂部122係以將本體部121之凸緣部121c自上方以圓頂狀覆蓋之方式而設置。
如圖16所示,樹脂部122包括:於上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22a;於下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22b;及混合部分122c,其位於第1部分122a與第2部分12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12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12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122a深且較第2部分122b淺之方式設置。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鈕扣120之樹脂部122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22a;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22b;及混合部分122c,其位於第1部分122a與第2部分12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故而可提供一種廉價且外形良好之鈕扣120,其僅以樹脂成形而可容易地謀求作為隨身物品之鈕扣120之裝飾性之提昇,又可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製造成本。
(第10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7,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8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隨身物品係以茄形鉤環(掛鉤)為對 象。
如圖1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茄形鉤環130包括:於圖中左側含有開閉構件131a之環狀之本體部131;及與本體部131之軀體131b接合之樹脂部132。
如圖17所示,樹脂部132包括:於一端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32a;於另一端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32b;及混合部分132c,其位於第1部分132a與第2部分13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13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13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132a深且較第2部分132b淺之方式設置。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茄形鉤環130之樹脂部132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32a;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32b;及混合部分132c,其位於第1部分132a與第2部分13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故而可提供一種廉價且外形良好之茄形鉤環130,其僅以樹脂成形而可容易地謀求作為隨身物品之茄形鉤環130之裝飾性之提昇,又可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製造成本。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茄形鉤環130之軀體131b上設置有樹脂部132,故而樹脂部132作為於用手把持茄形鉤環130時之防滑件而發揮功能。
(第11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8及圖19,對本發明之隨身物品之第1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隨身物品係以安裝於拉鏈之止擋部上之裝飾構件為對象。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所謂止擋部及裝飾構件之正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8之紙面之近前側,所謂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8之紙面之裏側,所謂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8之紙面之上側,所 謂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8之紙面之下側。
如圖18及圖19所示,拉鏈140之止擋部141包括:用以使裝飾構件150卡合之貫通孔141a;跨及止擋部141正側之周緣之整周而立設之壁部141b;及形成於壁部141b之內側、且收容有裝飾構件150之收容凹部141c。再者,圖中之符號142係左右一對拉鏈布帶,符號143係複數個拉鏈鏈齒。
裝飾構件150係由樹脂部構成,且含有:板構件151a;及突設於板構件151a之反面、且與止擋部141之貫通孔141a卡合之卡合腳部151b。
而且,如圖18所示,裝飾構件150包括:於前部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52a;於後部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52b;及混合部分152c,其位於第1部分152a與第2部分15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又,第1部分15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混合部分152c係以顏色較第1部分152a深且較第2部分152b淺之方式設置。
如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止擋部141之裝飾構件150包括:以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152a;以深色之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152b;及混合部分152c,其位於第1部分152a與第2部分152b之間,且將第1材料與第2材料混合,故而可提供一種廉價且外形良好之裝飾構件150,其僅以樹脂成形而容易地謀求作為隨身物品之裝飾構件150之裝飾性之提昇,又可大量生產且可大幅抑制製造成本。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所例示者,於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只要係安裝於行動電話或皮包等之行動物品上之包含掛繩或鑰匙扣、且包括樹脂部之隨身物品,則可應用本發明。
10‧‧‧拉鏈用滑件
20‧‧‧軀體
21‧‧‧拉片安裝部
30‧‧‧拉片(隨身物品)
31‧‧‧本體部
31a‧‧‧貫通孔
31b‧‧‧連結環
31c‧‧‧貫通孔
32‧‧‧樹脂部
32a‧‧‧第1部分
32b‧‧‧第2部分
32c‧‧‧混合部分

Claims (8)

  1. 一種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第1及第2模具(41、42)而成形隨身物品(30,50,60,70,80,90,100,110,120,130,150)之樹脂部(32,52,62,72,82,92,102,110,122,132,150)者,且包括:構件配置步驟,其係於上述第1及第2模具之間,至少配置淺色或無色之第1材料之構件(35、36,55、56,65,66,67,75,76)及深色之第2材料之構件(37、38,57,68,77,78);及壓縮成形步驟,其係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之後,將上述第1及第2模具對合而進行鎖模,成形上述隨身物品;藉此,上述樹脂部包含以下部分而成形:以上述第1材料而形成之第1部分(32a,52a,52b、62a,62b、72a,72b,82a,92a,102a,112a,122a,132a,152a);以上述第2材料而形成之第2部分(32b,52c,62c,72d,82b,92b,102b,112b,122b,132b,152b);及混合部分(32c,52d,52e,62d,72c,72e,82c,92c,102c,112c,122c,132c,152c),其位於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第2部分之間,且混合上述第1材料與上述第2材料;且上述隨身物品更包括本體部(31,81,91,101,121,131),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中,在上述第1及第2模具之間配置上述本體部,且以夾著上述本體部之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於上述本體部之第1模具側配置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及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中之一者,並於上述本體部之第2模具側配置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及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中之一者,且於該等構件之間夾著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及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中之另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上述第1部分(32a,52a,52b、62a,62b、72a,72b,82a,92a,102a,112a,122a,132a,152a)為透明或半透明,並且上述混合部分(32c,52d,52e,62d,72c,72e,82c,92c,102c,112c,122c,132c,152c)係以顏色較上述第1部分深、且顏色較上述第2部分(32b,52c,62c,72d,82b,92b,102b,112b,122b,132b,152b)淺之方式設置。
  3. 如請求項2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上述隨身物品(30,50,60,70,80,90,100,110,120,130,150)更包括本體部(31,81,91,101,121,131),以上述本體部之一部分與上述樹脂部(32,52,62,72,82,92,102,122,132)接合之方式藉由上述第1及第2模具(41、42)進行成形。
  4. 如請求項1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3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36)作為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37)及第2材料之第4構件(38)作為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將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上述本體部(31)且與上述本體部僅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及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及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4構件。
  5. 如請求項1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 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5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56)作為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57)作為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進而準備與上述第1材料及上述第2材料不同之第3材料之第4構件(58);將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上述本體部(31)之方式而配置;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近旁處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及於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配置上述第3材料之第4構件。
  6. 如請求項1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65)、第1材料之第2構件(66)、及第1材料之第3構件(67)作為上述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4構件(68)作為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將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上述本體部(31)且與上述本體部僅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及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之內部空間中之一部分配置上述第1材料之第3構件,且在其他部分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4構件。
  7. 如請求項1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構件配置步驟中,準備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及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作為上述 第1材料之構件,並且準備第2材料之第3構件(77)及第2材料之第4構件(78)作為上述第2材料之構件;將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76)設定為與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75)相較,沿上述第1及第2模具之對合面變長;將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以自兩方向夾著上述本體部(31)且與上述本體部僅一部分重疊之方式而配置;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與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之間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於上述第1材料之第1構件及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及上述第2材料之第3構件之近旁處,以與上述第1材料之第2構件疊合之狀態而配置上述第2材料之第4構件。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隨身物品之成形方法,其中上述隨身物品係拉鏈用滑件(10)之拉片(30,50,60,70,80,90,100,110)。
TW102108540A 2012-03-14 2013-03-11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ongings TWI542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6555 WO2013136466A1 (ja) 2012-03-14 2012-03-14 身の回り品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695A TW201347695A (zh) 2013-12-01
TWI542294B true TWI542294B (zh) 2016-07-21

Family

ID=4916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8540A TWI542294B (zh) 2012-03-14 2013-03-11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onging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68792B (zh)
TW (1) TWI542294B (zh)
WO (1) WO2013136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50924A (ja) * 2017-09-13 2019-04-04 Tdk株式会社 磁気治療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84314B (zh) * 2018-04-20 2022-03-2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的拉片及拉片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4260A (en) * 1976-10-28 1978-05-17 Hiroo Saga Method of producing synthetic resin decorative product with metal ring
JPH0675523B2 (ja) * 1988-12-16 1994-09-28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装身具の製造方法
JPH05228950A (ja) * 1992-02-25 1993-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硬化性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3439586B2 (ja) * 1995-12-19 2003-08-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
JP3619392B2 (ja) * 1999-05-10 2005-02-09 株式会社アイリス ミラブルシリコーン樹脂商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610238B2 (ja) * 2004-06-21 2011-01-12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の接合方法
JP4733733B2 (ja) * 2008-11-28 2011-07-2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2色成形用金型装置および2色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792B (zh) 2016-11-16
TW201347695A (zh) 2013-12-01
WO2013136466A1 (ja) 2013-09-19
CN104168792A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5535B (zh)
JP4587949B2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4661553B (zh) 拉链的拉头罩及附有拉头罩的拉链
US20180072488A1 (en) Container
US6088888A (en) Separable bottom stop assembly of slide fastener
CN102573556B (zh) 拉链用的拉头以及使用该拉头的物品
WO2014006684A1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M244775U (en) Buckle
US20080196218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A2954832A1 (en) Button fastener system
TWI542294B (zh)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ongings
USD749821S1 (en) Jacket with handles for a rider
JPWO2013114529A1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4118921A1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US20140202038A1 (en) Shoe with inserts
USD669116S1 (en) Electronic keyboard
JP2004049503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10250665B (zh) 一种可码装logo链牙的拉链和其生产方法
JP2006223519A (ja) 重合タイプ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2638195A (zh) 拉头
ITTO20110243A1 (it) "telecomando per automazione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JP3136831U (ja) キャラクター等の飾りを着けた子供靴
KR200470018Y1 (ko) 양면형 휴대용 단말기 커버
TWI671029B (zh) 拉頭
JP2018102784A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