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5990B -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990B
TWI535990B TW103125192A TW103125192A TWI535990B TW I535990 B TWI535990 B TW I535990B TW 103125192 A TW103125192 A TW 103125192A TW 103125192 A TW103125192 A TW 103125192A TW I535990 B TWI535990 B TW I535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structure
upper cover
base
lower cover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4513A (zh
Inventor
Yao-Hui 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25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5990B/zh
Priority to JP2014165947A priority patent/JP2016023924A/ja
Priority to CN201410469905.3A priority patent/CN10527703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4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9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一端較大的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與熱管有關,特別是指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習知之熱管,乃是在銅管中設置一層毛細組織並注入作動液,藉由作動液的汽相及液相間的轉換以及毛細組織的毛細現象來快速導引液體的效果,形成極為快速的熱循環系統,可使得整個熱管很快的形成溫度均勻的狀態,因而又稱為均溫管。
熱管目前所知,大多是單純的管體架構,一般常見於個人電腦的CPU(中央處理單元)或繪圖晶片上的散熱模組,而藉由熱管用來把晶片的熱能導引到散熱模組上。
傳統的熱管在某些場合,例如空間受到限制時,需要以其一端來與熱源接觸來達到導熱散熱的功能,這樣的使用方式,會因為熱源與熱管接觸面積小而使得熱通量很小,導熱或散熱的效果即較差。中國專利第CN 203443442 U號專利案,即揭露了此種熱管。然而,傳統熱管均僅為單純的管體構造而已,並沒有在一端結合其他結構來增加與熱源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較佳的導熱及散熱效果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包含有: 一下蓋;一上蓋,結合於該下蓋,而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一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該管體之一端係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另一端係封閉;一主毛細結構,具有一底座毛細組織以及一交接毛細組織,該交接毛細組織與該底座毛細組織一起燒結成形且具有預定長度,該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該交接毛細組織係伸入該管體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該底座毛細組織具有由周面向內延伸的複數第一通道,該交接毛細組織具有貫穿其自身的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交會於該底座毛細組織內且在空間上相連通,並且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以及一作動液,填入該管體內。
藉此,本發明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前述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其可製造出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製造前述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備置步驟:備置一下蓋、一上蓋、一金屬粉末、一管體以及一治具,其中,該上蓋用以與該下蓋結合,在結合後即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該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複數側芯棒及一軸芯棒穿插於該治具而伸入該容置槽;該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將該金屬粉末置入該治具之容置槽,受該容置槽之形狀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以及由該底座部之一面向外延伸預定長度的一凸伸部;此外,該些側芯棒係沿該底座部周面穿入該底座部,且有該軸芯棒沿該凸伸部之軸向穿過,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係會合於該底座部內之預定位置;燒結步驟:對該金屬粉末連同該治具及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一起燒結,燒結後的該金屬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細結構,該主毛細結構即對應該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細組織,以及對應該凸伸 部形成一交接毛細組織;移除治具步驟:將該些側芯棒、該軸芯棒及該治具移除而留下該主毛細結構,並且於該底座毛細組織抽出該些側芯棒的位置形成多個第一通道,以及於該交接毛細組織抽出該軸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在空間上相連通;組合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該上蓋、該下蓋及該管體組合,組合後,該上蓋即已蓋合於該下蓋,且該管體之一端亦已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並且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此外,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該主毛細結構之交接毛細組織係穿過該結合孔而伸入該管體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焊接步驟:將該上蓋與該下蓋之間的縫隙,以及該管體與該上蓋之間的縫隙填入焊料後焊接密封;注入作動液步驟:對該管體內注入作動液;抽真空步驟:對該管體進行除氣抽真空動作;以及封口步驟:封閉該管體之末端。
藉由上述步驟,可製造出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還再提供另外一種製造前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備置步驟:備置一下蓋、一上蓋、一金屬粉末、一管體以及一治具,其中,該上蓋用以與該下蓋結合,在結合後即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該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複數側芯棒以及一軸芯棒穿插於該治具而伸入該容置槽;該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將該金屬粉末置入該治具之容置槽,受該容置槽之形狀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此外,該些側芯棒係沿該底座部周面穿入該底座部,且該軸芯棒沿垂直該些側芯棒的方向穿入該底座部,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係會合於該底座部內之預定位置,此外,該治具或該軸芯棒係具有一環緣***至該底座部一預定深度;燒結步驟:對該金屬粉末連同該治具及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一起燒結,燒結後的該金屬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細結構,該主毛細結構即對應該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細組織,該底座毛細組織對應於該環緣***的位置係形成一環槽,且該環槽所圍合之毛細組織即定義為一交接毛細組織;移 除治具步驟:將該些側芯棒、該軸芯棒及該治具移除而留下該主毛細結構,並且於該底座毛細組織抽出該些側芯棒的位置形成多個第一通道,以及於該交接毛細組織抽出該軸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在空間上相連通;組合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該上蓋、該下蓋及該管體組合,組合後,該上蓋即已蓋合於該下蓋,且該管體之一端亦已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並且該管體係***該底座毛細組織之環槽,該交接毛細組織在此組合狀態下係伸入該管體而交接或接觸於該管內毛細組織層,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此外,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焊接步驟:將該上蓋與該下蓋之間的縫隙,以及該管體與該上蓋之間的縫隙填入焊料後焊接密封;注入作動液步驟:對該管體內注入作動液;抽真空步驟:對該管體進行除氣抽真空動作;以及封口步驟:封閉該管體之末端。
藉由上述步驟,同樣可製造出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10‧‧‧一端較大的熱管
11‧‧‧下蓋
13‧‧‧上蓋
131‧‧‧結合孔
132‧‧‧周壁
133‧‧‧固定壁
15‧‧‧管體
151‧‧‧管內毛細組織層
152‧‧‧大徑部
17‧‧‧主毛細結構
171‧‧‧底座毛細組織
172‧‧‧交接毛細組織
20‧‧‧一端較大的熱管
21‧‧‧下蓋
212‧‧‧周壁
23‧‧‧上蓋
231‧‧‧結合孔
271‧‧‧底座毛細組織
272‧‧‧交接毛細組織
10’‧‧‧一端較大的熱管
15’‧‧‧管體
171’‧‧‧底座毛細組織
172’‧‧‧交接毛細組織
31‧‧‧下蓋
33‧‧‧上蓋
331‧‧‧結合孔
332‧‧‧周壁
33‧‧‧固定壁
34‧‧‧金屬粉末
341‧‧‧底座部
342‧‧‧凸伸部
35‧‧‧管體
351‧‧‧管內毛細組織層
352‧‧‧大徑部
37‧‧‧主毛細結構
371‧‧‧底座毛細組織
372‧‧‧交接毛細組織
39‧‧‧治具
391‧‧‧容置槽
392‧‧‧側芯棒
393‧‧‧軸芯棒
47‧‧‧主毛細結構
471‧‧‧底座毛細組織
51‧‧‧下蓋
53‧‧‧上蓋
531‧‧‧結合孔
57‧‧‧主毛細結構
571‧‧‧底座毛細組織
572‧‧‧交接毛細組織
61‧‧‧下蓋
612‧‧‧周壁
63‧‧‧上蓋
631‧‧‧結合孔
64‧‧‧金屬粉末
641‧‧‧底座部
642‧‧‧凸伸部
67‧‧‧主毛細結構
671‧‧‧底座毛細組織
69‧‧‧治具
691‧‧‧容置槽
74‧‧‧金屬粉末
741‧‧‧底座部
75‧‧‧管體
751‧‧‧管內毛細組織層
77‧‧‧主毛細結構
771‧‧‧底座毛細組織
772‧‧‧交接毛細組織
774‧‧‧環槽
79‧‧‧治具
791‧‧‧容置槽
792‧‧‧側芯棒
793‧‧‧軸芯棒
794‧‧‧環緣
C‧‧‧腔室
H‧‧‧發熱源
P1‧‧‧第一通道
P2‧‧‧第二通道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正視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沿第1圖中3-3剖線之剖視圖。
第4圖係沿第3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部分元件剖視圖,顯示主毛細結構切開的狀態。
第6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操作狀態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第11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部分元件組合圖,顯示主毛細結構燒結於下蓋的狀態。
第12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另一動作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14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顯示組裝完成的狀態。
第15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6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第17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8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第19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第20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21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第22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另一動作示意圖。
第23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特點所在,茲舉以下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其中: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10,主要由一下蓋11、一上蓋13、一管體15、一主毛細結構17以及一作動液(圖中未示)所組成,其中:該下蓋11,於本第一實施例中係呈平板狀。
該上蓋13,結合於該下蓋11,而於內部形成一腔室C,該 上蓋13具有一結合孔131。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上蓋13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上蓋13的方向延伸一周壁132而呈筒狀,且該上蓋13係於該結合孔131之周緣沿著該結合孔131之軸向向外延伸一固定壁133;該固定壁在實施上亦可以沿該結合孔之軸向向內延伸,並不以向外為限,而由於此種實施方式乃是可由本實施例所理解,因此不再以圖式表示。
該管體15,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151,該管體15之一端係穿入該結合孔131而與該上蓋13結合,另一端係封閉。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管體15對應於該結合孔131的該端末段,係形成口徑較該管體15大之一大徑部152,並以該大徑部152穿入該結合孔131而與該上蓋13結合。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管體15係以其一端之外壁結合於該上蓋13之固定壁133上,該固定壁133可提供較佳之固定管體15的效果,然而,不設置該固定壁133時,該管體15亦可直接的結合於該上蓋13,並不以該固定壁133之設置為限。
該主毛細結構17,具有一底座毛細組織171以及一交接毛細組織172,該交接毛細組織係由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一起燒結成形而向外延伸預定長度的一交接毛細組織172,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係位於該腔室C內,該交接毛細組織172係由該腔室C向外穿出該結合孔131而伸入該管體15內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15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151,其交接狀態如第4圖所示。該底座毛細組織171具有由周面向內延伸的複數第一通道P1,該交接毛細組織172具有貫穿其自身的之一第二通道P2,該些第一通道P1與該第二通道P2係交會於該底座毛細組織171內且在空間上相連通,並且該管體15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P2相連通。
該作動液(圖中未示),係填入該管體15內。由於作動液係涵容於該主毛細結構17中而難以圖式表示,且作動液為熱管相關技術領域者所熟知之元件,因此在圖中不予表示。
其中,該主毛細結構17之底座毛細組織171係燒結固定於該下蓋11、該上蓋13、及該下蓋11與該上蓋13的組合三者其中之一,於本第一實施例中係以燒結於該下蓋11為例。該管內毛細組織層151係選自複數溝槽、燒結金屬粉末(例如銅粉)、金屬絲束及織網其中之一,於本第一 實施例中係以複數溝槽為例。該管體15的大徑部152乃係為了使管體15與上蓋13之間的接合得以更緊密,然而,不設置該大徑部152亦可完成該交接毛細組織172與該管體15之組裝,並不以設置該大徑部152為限。
須補充說明的是,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係以圓盤狀為例說明,而該下蓋11及該上蓋13則亦以圓板狀或圓筒狀為例。然而,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並不以圓盤狀為限,其亦可製作為矩形,而該下蓋11及該上蓋13則須對應做為矩形板狀或矩形筒狀以配合實施。
以上說明了本第一實施例之架構,接下來說明本第一實施例之操作狀態。
如第6圖配合第3圖所示,在使用時,係將該下蓋11之底面置於一發熱源H(例如一電路板上之晶片)上,此時該管體15即處於以一端接觸該發熱源H的狀態。該發熱源H的熱能傳導至該下蓋11時,涵容於該主毛細結構17之底座毛細組織171中的該作動液即會蒸發為而呈汽相,呈汽相的作動液即經由該些第一通道P1擴散至該第二通道P2,進而上升至該管體15中,並於該管體15之管壁凝結成水,再藉由該管內毛細組織層151將之吸引至該交接毛細組織172,進而回流至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中。藉此,該作動液即可藉由液相及汽相之間的變化來傳導熱能,而達到均溫導熱的效果。此種架構由於是以口徑較大的該下蓋11做為受熱面,而以口徑較小的該管體15做為作動液汽相及液相之變化區域,因此不是整體的口徑都與該下蓋11一樣大。藉此,本發明之一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且身部與傳統熱管相似,較習知熱管而言在一端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而可達到更佳的導熱或散熱效果。
請再參閱第7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20,主要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上蓋23係不設有周壁,而該下蓋21則於周圍沿垂直於該下蓋21的方向延伸一周壁212而呈筒狀。
藉此,該交接毛細組織272係穿過該上蓋23之結合孔231,且該底座毛細組織271係貼接於該上蓋23並且燒結固定於該上蓋23。
本第二實施例僅在結構上與第一實施例略有不同,其餘結構 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贅述。
請再參閱第8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10’,主要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第三實施例中,該管體15’並不具有第一實施例中所揭露之大徑部;該交接毛細組織172’並非由該底座毛細組織171’向外延伸預定長度,而是藉由該管體15’***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一預定深度,藉此有部分的該底座毛細組織171’伸入該管體15’,進而於該管體15’內形成該交接毛細組織172’。
本第三實施例僅在結構上與第一實施例略有不同,其餘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贅述。
請再參閱第9圖至第14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主要包含有下列步驟:
a)備置步驟:備置一下蓋31、一上蓋33、一金屬粉末34、一管體35以及一治具39,其中,該上蓋33用以與該下蓋31結合,在結合後即於內部形成一腔室C;該上蓋33具有一結合孔331;該治具39具有一容置槽391,且具有複數側芯棒392及一軸芯棒393穿插於該治具39而伸入該容置槽391;該管體35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351。於本第四實施例中,該下蓋31係呈平板狀,該上蓋33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上蓋33的方向延伸一周壁332而呈筒狀;再者,該管體35對應於該結合孔331的該端末段係形成口徑較該管體35大的一大徑部352,並以該大徑部352穿入該結合孔331而與該上蓋33結合;此外,該上蓋33係於該結合孔331之周緣沿著該結合孔331之軸向向外延伸一固定壁333;另外,該金屬粉末34係以銅粉為例。於本步驟a)及下列的步驟b)~d)之中的任一步驟,均可先將該管體35的一端穿入該結合孔331而與該上蓋33結合,於本第四實施例中係以在步驟a)中進行該管體35的外壁與該上蓋33的固定壁333結合為例。
b)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將該金屬粉末34置入該治具39之容置槽391,受該容置槽391之形狀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341以及由該底座部341之一面向外延伸預定長度的一凸伸部342;此外,該些側芯棒392係沿該底座部341周面穿入該底座部341,且該軸芯棒393沿該凸伸部342 之軸向穿過,該些側芯棒392該軸芯棒393係會合於該底座部341內之預定位置,其狀態如第10圖所示。
c)燒結步驟:對該金屬粉末34連同該治具39及該些側芯棒392及該軸芯棒393一起燒結,燒結後的該金屬粉末34即形成一主毛細結構37,該主毛細結構37即對應該底座部341形成一底座毛細組織371,以及對應該凸伸部342形成一交接毛細組織372。於本第四實施例中,係使該下蓋31貼設於該金屬粉末34之底座部341之一端面且與該下蓋31相接觸,並一同燒結,在燒結後該主毛細結構37之底座毛細組織371即燒結固定於該下蓋31。
d)移除治具步驟:將該些側芯棒392、該軸芯棒393及該治具39移除而留下該主毛細結構37及該下蓋31,並且於該底座毛細組織371抽出該些側芯棒392的位置形成多個第一通道P1,以及於該交接毛細組織372抽出該軸芯棒393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P2,該些第一通道P1與該第二通道P2係在空間上相連通,其狀態如第11圖配合第13圖所示。其中,在移除該些側芯棒392時係可藉由另一治具(圖中未示)藉由機械機構(圖中未示)向外一次拔出,由於使用治具來拔除某物件已經是機械工程中的基本知識,因此不以圖式表示亦應能理解。
e)組合步驟:如第12圖至第13圖所示,將該主毛細結構37與該下蓋31已燒結在一起之組合物、該上蓋33及該管體35組合,組合後,該上蓋33即蓋合於該下蓋31,該管體35之一端係已在步驟a)中穿入該結合孔331而與該上蓋33結合,並且該管體35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P2相連通;該主毛細結構37之底座毛細組織371係燒結於該下蓋31而位於該腔室C內,該主毛細結構37之交接毛細組織372係穿過該結合孔331而伸入該管體35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35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351,其狀態如第13圖配合第4圖所示。其中,若該管體35與該上蓋33未在步驟a)~d)中先進行結合,則必須於本步驟中來進行結合的動作。
f)焊接步驟:將該上蓋33與該下蓋31之間的縫隙,以及該管體35與該上蓋33之間的縫隙填入焊料(圖中未示)後焊接密封。
g)注入作動液步驟:對該管體35內注入作動液(圖中未示)。
h)抽真空步驟:對該管體35進行除氣抽真空動作。以及
i)封口步驟:封閉該管體35之末端,其狀態如第14圖所示。
藉由上述步驟,可製造出一端較大的熱管。至於該一端較大的熱管之操作方式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已說明於第一實施例中,於此不再重述。
請再參考第15圖至第16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主要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該c)燒結步驟中,係僅燒結該主毛細結構47,並不與該下蓋(圖中未示)一起燒結,在第16圖中係顯示主毛細結構47已燒結完成而還未取下治具的狀況。
在該d)移除治具步驟之後更包含有一d1)第二次燒結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47以其底座毛細組織471置於該下蓋上,再予燒結而使該主毛細結構47經過第二次燒結而燒結固定於該下蓋,其狀態類似於第11圖,因此不再另以圖式表示之。
藉此,乃是以第一次的燒結先成形出該主毛細結構47,再以第二次的燒結來將該主毛細結構47燒結固定於該下蓋上。
可以理解的是,亦可以在第一次的燒結先成形出該主毛細結構47,再以第二次的燒結來將該主毛細結構47燒結固定於該上蓋上,並不以燒結於該下蓋為限制。此種燒結方式可由本第五實施例所推知,因此容不再以圖式表示之。
本第五實施例僅在步驟上與前揭第四實施例略有差異,其餘技術特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請再參考第17圖至第18圖,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主要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該c)燒結步驟中,係僅燒結該主毛細結構57,並不與該下蓋51一起燒結。
在該e)組合步驟之前,更包含有一e0)預先組合步驟:將該 主毛細結構57置於該上蓋53與該下蓋51之間並蓋合該上蓋53與該下蓋51,該主毛細結構57之底座毛細組織571係位於該腔室C(參考第3圖)內,該主毛細結構57之交接毛細組織572係穿過該結合孔531。
在該e)組合步驟之前以及該e0)預先組合步驟之後還更包含有一e1)第二次燒結步驟:將該上蓋53、該下蓋51與該主毛細結構57一起燒結。
藉此,乃是以第一次的燒結先成形出該主毛細結構57,再預先把該主毛細結構57置於該上蓋53與該下蓋51之間並予蓋合,再以第二次的燒結來將該主毛細結構57燒結固定於該下蓋51與該上蓋53之間。
本第六實施例僅在步驟上與前揭第四實施例略有差異,其餘技術特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請再參考第19圖及第20圖,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主要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下蓋61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下蓋61的方向延伸一周壁612而呈筒狀,該上蓋63係不設有周壁。
在該b)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中,係將該金屬粉末64及該上蓋63置入該治具69之容置槽691,並使該凸伸部642穿過該上蓋63的結合孔631且使該上蓋63貼接於該金屬粉末64之底座部641之一端面。
在該c)燒結步驟中,係將該金屬粉末64與該上蓋63一同燒結,在燒結後該主毛細結構67之底座毛細組織671即燒結固定於該上蓋63。
藉此,乃是將該主毛細結構67在燒結時直接的燒結固定於該上蓋63上。
本第七實施例僅在步驟上與前揭第四實施例略有差異,其餘技術特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請再參考第21圖及第23圖,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之製造方法,主要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 在該b)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中,如第21圖所示,該金屬粉末74受該容置槽791之形狀塑形而僅形成該底座部741,並沒有形成凸伸部;此外,該軸芯棒793係沿垂直該些側芯棒792的方向穿入該底座部741。再者,該治具79或該軸芯棒793係具有一環緣794***至該底座部741一預定深度,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該治具79具有該環緣794為例。
在該c)燒結步驟中,該主毛細結構77僅對應該底座部741形成該底座毛細組織771,該底座毛細組織771對應於該環緣794***的位置係形成一環槽774(示於第22圖),且該環槽774所圍合之毛細組織即定義為該交接毛細組織772。
在該e)組合步驟中,如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該管體75係局部***該底座毛細組織771之環槽774,該交接毛細組織772在此組合狀態下係伸入該管體75而交接或接觸於該管內毛細組織751。
於本第八實施例中,主要是該交接毛細組織772的形成方式不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至於其餘之技術特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四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10‧‧‧一端較大的熱管
11‧‧‧下蓋
13‧‧‧上蓋
131‧‧‧結合孔
132‧‧‧周壁
133‧‧‧固定壁
15‧‧‧管體
152‧‧‧大徑部
17‧‧‧主毛細結構
171‧‧‧底座毛細組織
172‧‧‧交接毛細組織
P1‧‧‧第一通道
P2‧‧‧第二通道

Claims (17)

  1. 一種一端較大的熱管,包含有:一下蓋;一上蓋,結合於該下蓋,而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一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該管體之一端係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另一端係封閉;一主毛細結構,具有一底座毛細組織以及一交接毛細組織,該交接毛細組織與該底座毛細組織一起燒結成形且具有預定長度,該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該交接毛細組織係伸入該管體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該底座毛細組織具有由周面向內延伸的複數第一通道,該交接毛細組織具有貫穿其自身的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交會於該底座毛細組織內且在空間上相連通,並且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以及一作動液,填入該管體內。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下蓋係呈平板狀,該上蓋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上蓋的方向延伸一周壁。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下蓋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下蓋的方向延伸一周壁。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燒結固定於該下蓋、該上蓋、及該下蓋與該上蓋的組合三者其中之一。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管體對應於該結合孔的該端末段,係形成口徑較該管體大之一大徑部,並以該大徑部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上蓋係於該結合孔之周緣沿著該結合孔之軸向延伸一固定壁,該管體係以其一端之 外壁結合於該固定壁上。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其中:該交接毛細組織係由該底座毛細組織向外延伸預定長度。
  8. 一種製造請求項1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備置步驟:備置一下蓋、一上蓋、一金屬粉末、一管體以及一治具,其中,該上蓋用以與該下蓋結合,在結合後即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該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複數側芯棒及一軸芯棒穿插於該治具而伸入該容置槽;該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將該金屬粉末置入該治具之容置槽,受該容置槽之形狀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以及由該底座部之一面向外延伸預定長度的一凸伸部;此外,該些側芯棒係沿該底座部周面穿入該底座部,且有該軸芯棒沿該凸伸部之軸向穿過,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係會合於該底座部內之預定位置;燒結步驟:對該金屬粉末連同該治具及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一起燒結,燒結後的該金屬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細結構,該主毛細結構即對應該底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細組織,以及對應該凸伸部形成一交接毛細組織;移除治具步驟:將該些側芯棒、該軸芯棒及該治具移除而留下該主毛細結構,並且於該底座毛細組織抽出該些側芯棒的位置形成多個第一通道,以及於該交接毛細組織抽出該軸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在空間上相連通;組合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該上蓋、該下蓋及該管體組合,組合後,該上蓋即已蓋合於該下蓋,且該管體之一端亦已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並且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此外,該主 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該主毛細結構之交接毛細組織係穿過該結合孔而伸入該管體之局部,且交接或接觸於該管體內之管內毛細組織層;焊接步驟:將該上蓋與該下蓋之間的縫隙,以及該管體與該上蓋之間的縫隙填入焊料後焊接密封;注入作動液步驟:對該管體內注入作動液;抽真空步驟:對該管體進行除氣抽真空動作;以及封口步驟:封閉該管體之末端。
  9. 一種製造請求項1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備置步驟:備置一下蓋、一上蓋、一金屬粉末、一管體以及一治具,其中,該上蓋用以與該下蓋結合,在結合後即於內部形成一腔室;該上蓋具有一結合孔;該治具具有一容置槽,且具有複數側芯棒以及一軸芯棒穿插於該治具而伸入該容置槽;該管體內壁具有一管內毛細組織層;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將該金屬粉末置入該治具之容置槽,受該容置槽之形狀塑形而形成一底座部;此外,該些側芯棒係沿該底座部周面穿入該底座部,且該軸芯棒沿垂直該些側芯棒的方向穿入該底座部,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係會合於該底座部內之預定位置,此外,該治具或該軸芯棒係具有一環緣***至該底座部一預定深度;燒結步驟:對該金屬粉末連同該治具及該些側芯棒及該軸芯棒一起燒結,燒結後的該金屬粉末即形成一主毛細結構,該主毛細結構即對應該底 座部形成一底座毛細組織,該底座毛細組織對應於該環緣***的位置係形成一環槽,且該環槽所圍合之毛細組織即定義為一交接毛細組織;移除治具步驟:將該些側芯棒、該軸芯棒及該治具移除而留下該主毛細結構,並且於該底座毛細組織抽出該些側芯棒的位置形成多個第一通道,以及於該交接毛細組織抽出該軸芯棒的位置形成一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係在空間上相連通;組合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該上蓋、該下蓋及該管體組合,組合後,該上蓋即已蓋合於該下蓋,且該管體之一端亦已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並且該管體係***該底座毛細組織之環槽,該交接毛細組織在此組合狀態下係伸入該管體而交接或接觸於該管內毛細組織層,該管體內部的空間在空間上與該第二通道相連通;此外,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焊接步驟:將該上蓋與該下蓋之間的縫隙,以及該管體與該上蓋之間的縫隙填入焊料後焊接密封;注入作動液步驟:對該管體內注入作動液;抽真空步驟:對該管體進行除氣抽真空動作;以及封口步驟:封閉該管體之末端。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下蓋係呈平板狀,該上蓋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上蓋的方向延伸一周壁而呈筒狀。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燒結步驟中,係使該下蓋貼設於該金屬粉末之底座部之一端面且與該下蓋相接觸,並一同燒結,在燒結後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即燒結固定於該下蓋。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移除治具步驟之後更包含有一第二次燒結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以其底座毛細組織置於該下蓋或該上蓋上,再予以燒結,使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燒結固定於該下蓋或該上蓋。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組合步驟之前更包含有一預先組合步驟:將該主毛細結構置於該上蓋與該下蓋之間並蓋合該上蓋與該下蓋,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係位於該腔室內;以及在該預先組合步驟之後更包含有一第二次燒結步驟:將該上蓋、該下蓋與該主毛細結構一起燒結。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下蓋周圍係沿垂直於該下蓋的方向延伸一周壁而呈筒狀;在該金屬粉末置入治具步驟中,係將該金屬粉末及該上蓋置入該治具之容置槽,並使該上蓋貼接於該金屬粉末之底座部之一端面;在該燒結步驟中,係將該金屬粉末與該上蓋一同燒結,在燒結後該主毛細結構之底座毛細組織即燒結固定於該上蓋。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管體對應於該結合孔的該端末段,係形成口徑較該管體大之一大徑部,並以該大徑部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組合步驟之前的任一步驟中,均可先將該管體之一端穿入該結合孔而與該上蓋結合。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一端較大的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備置步驟中,該上蓋係於該結合孔之周緣沿著該結合孔之軸向延伸一固定壁;在該組合步驟中,該管體係以其一端之外壁結合於該上蓋的固定壁上。
TW103125192A 2014-07-22 2014-07-22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35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192A TWI535990B (zh) 2014-07-22 2014-07-22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4165947A JP2016023924A (ja) 2014-07-22 2014-08-18 ヒートパイ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410469905.3A CN105277031A (zh) 2014-07-22 2014-09-15 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192A TWI535990B (zh) 2014-07-22 2014-07-22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513A TW201604513A (zh) 2016-02-01
TWI535990B true TWI535990B (zh) 2016-06-01

Family

ID=5514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192A TWI535990B (zh) 2014-07-22 2014-07-22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23924A (zh)
CN (1) CN105277031A (zh)
TW (1) TWI535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790A (zh) * 2016-02-05 2017-08-15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传热装置
JP2017187450A (ja) *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流束計および異常診断装置
CN114147422A (zh) * 2021-11-18 2022-03-08 中山市洛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芯棒免缩软管的超薄管加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3702A (en) * 1992-01-14 1993-10-19 Sun Microsystems, Inc. Integral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and clamping plate
CN101294698B (zh) * 2007-04-27 2010-06-02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1295685B (zh) * 2007-04-28 2011-03-23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6887B (zh) * 2009-04-16 2013-03-20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5720338B2 (ja) * 2011-03-17 2015-05-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CN102706193B (zh) * 2012-06-28 2014-07-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辐射状渐宽式翅结构沟槽平板热管及加工方法
CN103017583A (zh) * 2012-12-13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导热热柱、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CN203642761U (zh) * 2013-12-30 2014-06-11 天津芯之铠光电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热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513A (zh) 2016-02-01
CN105277031A (zh) 2016-01-27
JP2016023924A (ja) 201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5990B (zh) A larger heat pipe at one en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08297A1 (en) Heat Pipe and Making Method Thereof
TWI589830B (zh) 平板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TWI572843B (zh) 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WO2006102838A1 (en) An heat conductive pipe with flat en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89832B (zh) 扁平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JP6429297B1 (ja) ベイパーチャンバー複合体
EP2806242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emperature equalization device without liquid injection tube and temperature equalization devic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US20160288276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at-plate heat pipe
TWI586929B (zh) 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CN106323061A (zh) 微型热管及微型热管的制造方法
TW201443380A (zh) 具有限定粉末燒結區域作用之熱管結構及製法
JP2006017452A (ja) ヒートコラム
JP3194101U (ja) 複合毛細管構造を有するヒートパイプ
JP3216275U (ja) 複合型毛細管材料を有する扁形ヒートパイプ
TW201040482A (en) Heatpipe having a base blo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tpipe
TW201331538A (zh) 無注液管之均溫裝置製造方法及以該製法製成的物
TW200923308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 spreader and product thereof
TWI754124B (zh) 均溫板之製程
TWM560615U (zh) 散熱裝置
CN103353248B (zh) 一种扁平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00257A1 (zh) 微型热管及微型热管的制造方法
TW201315359A (zh) 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58929B (zh) 熱管製造方法
TW202037873A (zh) 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