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5054B - LED components - Google Patents

LED compon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054B
TWI535054B TW103100646A TW103100646A TWI535054B TW I535054 B TWI535054 B TW I535054B TW 103100646 A TW103100646 A TW 103100646A TW 103100646 A TW103100646 A TW 103100646A TW I535054 B TWI535054 B TW I5350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ed element
current diffusion
semiconductor
ing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2937A (zh
Inventor
Kohei Miyoshi
Masashi Tsukihara
Original Assignee
Ushio Electri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io Electric Inc filed Critical Ushio Electri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2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054B/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LED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LED元件,尤其關於以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的LED元件。
先前,作為使用氮化物半導體的LED元件,如以藍色發光二極體為代表,於藍寶石基板上藉由磊晶成長,形成半導體層構造體(層積半導體基板)。此種技術係例如於後述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
於專利文獻1,揭示具有於藍寶石基板上,依序層積作為n型氮化物半導體,由氮化鎵(GaN)所成之n型接觸層、由n-AlGaN所成之n型被覆層、由n-InGaN所成之活性層、由p-AlGaN所成之p型被覆層、由p-GaN所成之p型接觸層之構造的LED。活性層係利用單量子井結構或多量子井結構來實現。
然後,藍寶石基板與n型接觸層之間,形成有由GaN、AlGaN或AlN所成的緩衝層。於形成活性層的n-InGaN,摻雜有Si及Gc等的施體不純物及/或Zn及Mg等的受體不純物。
於專利文獻2,揭示在形成LED的層積半導體中,於面方位對齊於c軸方向的AlN上,成長形成比其晶格參數大,且面方位對齊於c軸方向的GaN層,並於其上依序形成比其晶格參數小的n-AlGaN層、具有多量子井結構的活性層、p-AlGaN層的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9313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209925號公報
GaN及AlGaN等的氮化物半導體係具有纖維鋅礦型結晶構造(六方晶體構造)。纖維鋅礦型結晶構造之面係利用4指數表記(六方晶體指數),使用以a1、a2、a3及c所示之基本向量,表示結晶面及方位。基本向量c係延伸於[0001]方向,該方向稱為「c軸」。垂直於c軸之面係稱為「c面」或「(0001)面」。
先前,使用氮化物半導體來製作半導體元件時,作為使氮化物半導體結晶成長的基板,使用主面具有c面基板的基板。實際上,於該基板上使無摻雜的GaN層成長,近而,於其上層使n型的氮化物半導體層成長。
圖7係揭示先前之LED元件90的構造的概略 剖面圖。再者,於以下圖面中,實際的尺寸比與圖面上的尺寸比不一定一致。
LED元件90係於藍寶石等的支持基板11的上層,具有例如以3μm的膜厚形成無摻雜之GaN層的無摻雜層13,與其上層,例如以1.5μm的膜厚形成n-AlGaN層的n型被覆層15。進而,LED元件90係於n型型被覆層15的上層,交互層積例如構成量子井層之膜厚2nm的InGaN與構成障壁層之膜厚5nm的AlGaN,藉此形成MQW(Multi-quantum Well:多重量子井)的活性層17。進而,LED元件90係於活性層17的上層,具有例如以p-AlGaN形成之p型被覆層19,於其上層具有以p+-GaN層形成之P型接觸層21。再者,LED元件90係因應需要,在活性層17與p型被覆層19之間,具有以AlGaN形成之最後阻障層。
在此,構成n型被覆層15的AlGaN係晶格參數小於構成其下層之無摻雜層13的GaN。因此,於n型被覆層15內會產生起因於晶格不匹配的拉伸應力81。再者,拉伸應力81所示之箭頭表示應力的朝向。該拉伸應力81係與n型被覆層15的膜厚之增大一起增大,超過某臨限值的話,會產生伴隨於表面粗化及被覆、結晶缺陷的錯位差排,導致發光效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n型被覆層15的膜厚過薄時,對形成於p型接觸層21之上面的供電端子(未圖示)與n型被覆層15之間施加電壓的話,從供電端子,電流會透過 位於其正下方附近之p型接觸層21、p型被覆層19、活性層17,往n型被覆層15流通。因此,電流僅流通活性層17內之一部分的區域,發光區域變少,結果導致發光效率的降低。進而,因電流流通於活性層17的一部分,局部發生電流集中,產生在活性層17內之載波的不均勻性,無法取得高發光強度。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課題,目的為實現不會產生起因於鄰接於活性層之n型半導體層的晶格不匹配的課題,確保活性層內之水平方向的電流擴散,提升發光效率的LED元件。
本發明的LED元件,係於支持基板上使氮化物半導體層c軸成長所成的LED元件,其特徵為:具有:第1半導體層,係以n型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電流擴散層,係形成於前述第1半導體層的上層;活性層,係形成於前述電流擴散層的上層,以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及第2半導體層,係形成於前述活性層的上層,且以p型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前述電流擴散層,係具有由InxGa1-xN(0<x≦0.05)所成之第3半導體層,與由n-AlyGa1-yN(0<y≦1)所成之第4半導體層的異質連接,前述第3半導體層的膜厚為10nm以上25nm以下。
藉由由InxGa1-xN所成之第3半導體層與由 n-AlyGa1-yN所成之第4半導體層的異質連接,因兩材料之能帶隙的不同,於兩層的界面形成能帶彎區域。於該能帶彎區域,形成水平方向移動度高的2維電子氣體層。
在此,將InxGa1-xN的In比率提升為高於10%的話,會產生起因於壓電電場之能帶的扭曲,因量子史塔克效應,發光效率會降低。此係即使於重複由InaGa1-aN(0<a≦1)所成之量子井層與由AlbGa1-bN(0<b≦1)所成之障壁層所構成之多量子井結構來實現活性層之狀況中也相同。在此,In組成的比率係為決定放射光之波長的要因。亦即,作為產生將構成電流擴散層的InxGa1-xN,及構成活性層的InaGa1-aN(0<a≦1)的In比率設為10%以下時可取出的光線,亦即,波長為例如365nm程度之近紫外光的LED元件,本發明特別有用。
又,將由InxGa1-xN所成之第3半導體層的膜厚,設為相較於為了構成一般之多量子井結構的量子井層所形成之InxGa1-xN的膜厚(例如2nm程度),具有充分厚度的10nm以上25nm以下。在一般之多量子井結構中,為了防止量子史塔克效應所致之發光比例的降低,進行將InxGa1-xN的膜厚設為2nm程度,就算厚一點,也設為3nm以下。
但是,在本發明的LED元件中,將構成電流擴散層之InxGa1-xN的膜厚,設為10nm以上25nm以下。如此,利用增加膜厚,可加大藉由InxGa1-xN所形成之幾乎平坦的能帶區域,增加確保電子的容量。到於該區域充 分蓄積電子為止之間,電子無法超越藉由n-AlyGa1-yN所形成之障壁。之間,2維電子氣體往平行於界面的方向移動,故電子會往水平方向擴散。亦即,在電子充分地往水平方向擴散,於能帶彎區域及幾***坦的能帶區域內,蓄積了充分量的電子的階段中,電子會超越n-AlyGa1-yN的障壁,往p層側移動。亦即,到電流從p層側往n層側流動為止,暫時實現電子往水平方向的擴散。藉此,因為流動於活性層內的電流會往水平方向擴散,可使活性層整體發光,可提升發光效率。
另一方面,藉由本發明者的銳意研究,發現在將InxGa1-xN的膜厚設為比25nm厚,例如30nm時,結晶缺陷等的問題會顯著化,光輸出會降低。亦即,InxGa1-xN的膜厚係設為不產生結晶缺陷的臨限膜厚以下為佳。
因此,如前述般,利用將InxGa1-xN的膜厚設為10nm以上25nm以下,可獲得相較先前的LED元件,提升光輸出的效果。
進而,藉由本發明者的銳意研究,發現利用將n-AlyGa1-yN的Si摻雜濃度,設為1×1018/cm3以上,5×1018/cm3以下,可擔保此種光輸出的提升效果。例如,可知將Si摻雜濃度設為5×1017/cm3等之比1×1018/cm3少之值時,會產生伴隨絕對地載體不足的活性層內之載體的不均勻,另一方面,設為9×1018/cm3等之比5×1018/cm3高之值時,會產生效率下降,任一皆無法獲得較高之光輸 出。
因此,利用將InxGa1-xN的膜厚設為10nm以上25nm以下之外,進而將n-AlyGa1-yN的Si摻雜濃度設為1×1018/cm3以上,5×1018/cm3以下,可獲得相較於先前的LED元件,更提升光輸出的效果。
再者,亦可利用將前述第3半導體層與前述第4半導體層層積複數組,實現使前述電流擴散層作為具有複數個前述異質連接的構造。
作為此種構造時,根據形成複數個異質連接的界面,也形成複數個形成2維電子氣體層的電子井。 又,也形成複數個具有電子蓄積層之功能的InxGa1-xN所致之電子井。藉此,可更提升電流擴散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因為可一邊以不導致結晶缺陷之範圍內的膜厚來形成n型被覆層,一邊實現水平方向的電流擴散,所以,可實現發光效率較高的LED元件。
1‧‧‧LED元件
3‧‧‧電流擴散層
11‧‧‧支持基板
13‧‧‧無摻雜層
15‧‧‧n型被覆層
17‧‧‧活性層
19‧‧‧p型被覆層
21‧‧‧p型接觸層
30‧‧‧傳導帶
31‧‧‧價電子帶
32‧‧‧InGaN的費米能階
33‧‧‧AlGaN的費米能階
41‧‧‧形成於AlGaN與InGan的界面的能帶彎區域
42‧‧‧InGaN所形成之幾***坦的能帶區域
81‧‧‧拉伸應力
90‧‧‧LED元件
[圖1]揭示本發明的LED元件之構造的概略剖面圖。
[圖2]揭示使InxGa1-xN的In組成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之電流與可從LED元件取得之光輸出的關係的圖表。
[圖3A]模式揭示電流擴散層的理想能帶圖者。
[圖3B]反映壓電電場的影響,模式揭示電流擴散層的能帶圖者。
[圖3C]反映半導體材料的相互作用,模式揭示電流擴散層之傳導帶的能帶圖者。
[圖4]揭示使InxGa1-xN的膜厚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之電流與可從LED元件取得之光輸出的關係的圖表。
[圖5]揭示使AlGaN的Si摻雜濃度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之電流與可從LED元件取得之光輸出的關係的圖表。
[圖6A]揭示本發明的LED元件之其他構造的概略剖面圖。
[圖6B]反映半導體材料的相互作用,模式揭示圖6A的構造之電流擴散層之傳導帶的能帶圖者。
[圖7]揭示先前的LED元件之構造的概略剖面圖。
[構造]
圖1係揭示本發明的LED元件1之構造的概略剖面圖。再者,針對與圖7所示之LED元件90相同的構成要件,附加相同的符號。又,於以下各圖面中,實際的尺寸比與圖面上的尺寸比不一定一致。
LED元件1相較於LED元件90,在追加具備 電流擴散層3之處不同。亦即,LED元件1係於藍寶石等的支持基板11的上層,由下依序具備無摻雜層13、n型被覆層15(對應「第1半導體層」)、電流擴散層3、活性層17、p型被覆層19(對應「第2半導體層」)及p型接觸層21。又,與LED元件90相同,因應需要,在活性層17與p型被覆層19之間,具有最後阻障層(未圖示)。
(支持基板11)
支持基板11係以藍寶石基板所構成。再者,除藍寶石之外,以Si、SiC、GaN、YAG等構成亦可。
(無摻雜層13)
無摻雜層13係以GaN形成。更具體來說,藉由由GaN所成之低溫緩衝層,與於其上層由GaN所成之基底層所形成。
(n型被覆層15)
n型被覆層15係以n-AlnGa1-nN(0<n<1)構成。再者,作為於接觸無摻雜層13的區域,包含以n-GaN構成之層(保護層)的構造亦可。此時,於保護層,摻雜有Si、Ge、S、Se、Sn、Te等的n型不純物,尤其摻雜Si為佳。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以n-Al0.1Ga0.9N形成n型被覆層15。
(活性層17)
活性層17係以具有例如重複由InaGa1-aN(0<a≦1)所成之量子井層與由AlbGa1-bN(0<b≦1)所成之障壁層所構成之多量子井結構(MQW)的半導體層所形成。該等之層係作為非摻雜型亦可,作為摻雜p型或n型亦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將活性層17中的量子井層設為In0.04Ga0.96N,障壁層設為Al0.06Ga0.94N,並重複5週期該量子井層與障壁層,藉此形成活性層17。於LED元件1中,該重複週期數並不限定於5。
(p型被覆層19)
p型被覆層19係以例如所構成p-AlcGa1-cN(0<c≦1)構成,摻雜有Mg、Be、Zn、C等的p型不純物。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以p-Al0.3Ga0.7N與p-Al0.07Ga0.93N的層積構造來形成p型被覆層19。再者,作為於接觸p接觸層21的區域,包含以GaN構成之層(保護層)的構造亦可。此時,於保護層,摻雜有Mg、Be、Zn、C等的p型不純物。
(p型接觸層21)
P型接觸層21係例如以p-GaN構成。尤其高濃度摻雜Mg、Be、Zn、C等的p型不純物,以p+-GaN層構 成。
(電流擴散層3)
電流擴散層3係藉由由InxGa1-xN(0<x≦0.05)所成之層(對應「第3半導體層」),與由n-AlyGa1-yN(0<y≦1)所成之層(對應「第4半導體層」)的異質連接所形成。其中,構成第3半導體層的InxGa1-xN的膜厚係為10nm以上25nm以下。
[電流擴散層3的效果說明]
以下,針對藉由具備前述構造的電流擴散層3,LED元件1的發光效率相較於先前的LED元件90更為提升之狀況,參照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第3半導體的In組成相關的考察)
圖2係揭示使構成電流擴散層3的InxGa1-xN(第3半導體層)的In組成,亦即x值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17之電流與從LED元件1所得之光線輸出的關係的圖表。再者,為了比較,也記載未設置電流擴散層3之先前的LED元件90的資料。
在In組成為2%、5%時,可知任一皆可大幅取得比先前的LED元件90大的光輸出。另一方面,將In組成設為10%時,可知光輸出降低至低於LED元件90。該結果係表示以下內容者。
圖3A及圖3B係模式揭示電流擴散層3的能帶圖。再者,以下,未著目於各原子的組成時,將第3半導體層表記為InGaN,將第4半導體層表記為AlGaN,但是,並不是規定氮以外的原子的比率為1:1。
相較於InGaN,AlGaN的能帶隙比較大。因此,如圖3A所示,如不考慮後述之極化電場的影響,在構成n型被覆層15的n-AlGaN,與電流擴散層3的AlGaN之間,形成InGaN所致之幾***坦的能帶區域。在此,構成電流擴散層3之InGaN的膜厚,係遠遠厚於構成活性層17之InGaN的膜厚(例如2nm),以10nm以上25nm以下構成,故廣泛形成幾***坦的能帶區域。
如LED元件1,於構成無摻雜層13的GaN結晶的c面上,使構成n型被覆層15的AlGaN結晶成長,形成異質連接時,如上所述,依據晶格參數差,於GaN結晶產生拉伸應力,在GaN結晶內,於c軸方向發生壓電極化(piezoelectric polarization)。起因於該壓電極化所致之內部電場(壓電電場),在垂直於構成量子井層之電流擴散層3的InGaN之井面的c軸方向,產生較大的極化電場(壓電電場)。
圖3B係模式揭示考慮該壓電電場的影響所描繪之電流擴散層3的能帶者。因壓電電場,能帶產生歪曲。
能帶的歪曲增大的話,電子與電洞的波動函數之重疊會減少,因電子與電洞再次結合所發光之比例會 降低,產生所謂量子史塔克效應。該歪曲係InGaN中的In組成比越大則越大。於圖2中,在使In組成增加為10%時,相較於未設置電流擴散層3之先前的LED元件90,光輸出降低是因該量子史塔克效應顯著化。
另一方面,In組成為2%、5%時,相較於先前的LED元件90,光輸出會增加。作為該理由,可想到以下的內容。
如圖3A所示,相較於InGaN,AlGaN係電子性能帶隙較大。於圖3A,揭示傳導帶30、價電子帶31以及InGaN的費米能階32及AlGaN的費米能階33。再者,在圖3A中,並未考慮InGaN與AlGaN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3C係模式揭示反映兩個半導體裝置的相互作用之傳導帶30的狀態者。費米能階32及33相互為等位,但是,因AlGaN與InGaN的能帶的不連續性,接近p層之AlGaN層的傳導帶被往下方拉,產生能帶彎區域41。於該能帶彎區域41內,形成水平方向移動度高的2維電子氣體層。又,如上所述,因增大InGaN層的膜厚,幾***坦的能帶區域42會擴張,可蓄積多數電子,所以,到形成於AlGaN與InGaN之界面的能帶彎區域41及於InGaN之幾***坦的能帶區域42蓄積電子為止,電子不會超過AlGaN的電位而超限。亦即,謀求水平方向之電子的移動,結果,可實現水平方向的電流擴散。亦即,藉由AlGaN與InGaN,實現電流擴散層3。
藉由以上內容,可知利用將InGaN的In比率設為高於0%且5%以下,可獲得提升LED元件1的光輸出的效果。
又,尤其利用增大InGaN的膜厚,可提高電流擴散效果,更有助於光輸出的提升。關於此點,於下說明。
(第3半導體的膜厚相關的考察)
如上所述,根據InGaN形成幾***坦的能帶區域42,於提高蓄積電子的意義中,可說增大第3半導體(InGaN)的膜厚為佳。但是,起因於GaN與InGaN的晶格參數的差,過度增大InGaN的膜厚的話,會產生晶格弛緩,於能帶彎區域41及幾***坦的能帶區域42無法充分蓄積電子。
圖4係揭示使InGaN的膜厚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之電流與可從LED元件取得之光輸出的關係的圖表。再者,In組成設為2%。依據圖4,於InGaN的膜厚10nm中,可獲得與不具備電流擴散層3之先前的LED元件90同等的光輸出,將InGaN的膜厚設為15nm、20nm、25nm時,可知可獲得高於先前的光輸出。再者,將InGaN的膜厚設為15nm時,在施加電流值的廣泛範圍中可獲得最高的光輸出。
相對於此,將InGaN的膜厚設為30nm時,光輸出比先前的LED元件90還低。此係將膜厚設為 30nm時,會產生前述晶格弛緩所致之結晶缺陷,面內的電流的均勻性降低,結果,光輸出也降低。
再者,如圖4所示,將InGaN的膜厚設為小於10nm的5nm時,光輸出降低至低於先前LED元件90。此係參照圖3B,如上所述,理由是因為大幅受到壓電電場的影響,藉由InGaN所形成之幾***坦的能帶區域42也產生傾斜,蓄積電子的能力降低。
藉由以上內容,可知利用將InGaN的膜厚設為10nm以上25nm以下,可獲得提升LED元件1的光輸出的效果。
(第4半導體的Si摻雜濃度相關的考察)
圖5係揭示使構成電流擴散層3之第4半導體(AlGaN)的Si摻雜濃度變化時,流動於活性層之電流與可從LED元件取得之光輸出的關係的圖表。再者,將InGaN的In組成設為2%,將膜厚設為15nm。
依據圖5,在Si摻雜濃度為3×1018(/cm3)時,顯示最高的光輸出。又,在1×1018(/cm3)、3×1018(/cm3)、5×1018(/cm3)時,可知任一皆顯示高於先前的LED元件90的光輸出(參照圖4)。相對於此,在Si摻雜濃度低於1×1018(/cm3)的5×1017(/cm3)之狀況,與高於5×1018(/cm3)的9×1018(/cm3)之狀況中,可知光輸出比先前的LED元件90還低(參照圖4)。
此係在AlGaN的Si摻雜濃度為5×1017(/cm3) 時,因為Si濃度絕對性地低,在活性層17內產生Si的不均,造成光輸出降低。另一方面,在AlGaN的Si摻雜濃度為9×1018(/cm3)時,因電流集中所致之發熱,發光再結合機率會降低,產生內部發光效率惡化,所謂效率下降現象,所以,光輸出降低。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利用將構成電流擴散層3之AlGaN的Si濃度設為1×1018(/cm3)以上5×1018(/cm3)以下,可獲得更加提升LED元件1的光輸出的效果。
[LED元件1的製造方法]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LED元件1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在後述製造方法中說明的製造條件及膜厚等的尺寸,僅為一例,並不是限定於該等數值者。
<步驟S1>
首先,於支持基板11上,形成無摻雜層13。例如,藉由以下的工程來進行。
(支持基板11的準備)
作為支持基板11,使用藍寶石基板時,進行c面藍寶石基板的清洗。該清洗更具體來說,藉由例如於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裝置的處理爐內配置c面藍寶石基板,一邊於處理爐內流通流量為10slm的氫氣,一邊將爐 內溫度例如升溫至1150℃來進行。
(無摻雜層13的形成)
接著,於支持基板11(c面藍寶石基板)的表面,形成由GaN所成的低溫緩衝層,進而於其上層形成由GaN所成的基底層。該等低溫緩衝層及基底層對應無摻雜層13。
無摻雜層13的更具體形成方法係例如以下所述。首先,將MOCVD裝置的爐內壓力設為100kPa,將爐內溫度設為480℃。然後,一邊於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分別為5slm的氮氣體及氫氣體,一邊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50μmol/min的三甲基鎵及流量為250000μmol/min的氨供給68秒間至處理爐內。藉此,於支持基板11的表面,形成厚度為20nm的由GaN所成的低溫緩衝層。
接著,將MOCVD裝置的爐內溫度升溫至1150℃。然後,一邊於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為20slm的氮氣體及流量為15slm的氫氣體,一邊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100μmol/min的三甲基鎵及流量為250000μmol/min的氨供給30分間至處理爐內。藉此,於第1緩衝層的表面,形成厚度為1.7μm的由GaN所成的基底層。
<步驟S2>
接著,於無摻雜層13的上層,形成以n-AlnGa1-nN(0<n≦1)構成的n型被覆層15。
n型被覆層15的更具體形成方法係例如以下所述。首先,將MOCVD裝置的爐內壓力設為30kPa。然後,一邊於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為20slm的氮氣體及流量為15slm的氫氣體,一邊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94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6μmol/min的三甲基鋁、流量為250000μmol/min的氨及流量為0.025μmol/min的四乙基矽烷供給30分鐘至處理爐內。藉此,將具有Al0.06Ga0.94N的組成,Si濃度為3×1019/cm3且厚度為1.7μm的高濃度電子供給層形成於無摻雜層13的上層。亦即,藉由此工程,至少關於上面的區域,會形成具有Si濃度為3×1019/cm3且厚度為1.7μm的高濃度電子供給層的n型被覆層15。
再者,作為包含於n型被覆層15的n型不純物,可使用矽(Si)、鍺(Se)、硫(S)、硒(Se)、錫(Sn)及碲(Te)等。在該等之中,尤其矽(Si)為佳。
<步驟S3>
接著,利用於無摻雜層13的上層,形成由InxGa1-xN(0<x≦0.05)所成之第3半導體層,與由n-AlyGa1-yN(0<y≦1)所成之第4半導體層,來形成電流擴散層3。
電流擴散層3的更具體形成方法係例如以下 所述。首先,將MOCVD裝置的爐內壓力設為100kPa,將爐內溫度設為830℃。然後,進行一邊對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為15slm的氮氣體及流量為1slm的氫氣體,一邊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10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12μmol/min的三甲基銦及流量為300000μmol/min的氨,360秒間供給至處理爐內的步驟。之後,進行將流量為10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1.6μmol/min的三甲基鋁、0.002μmol/min的四乙基矽烷及流量為300000μmol/min的氨,360秒間供給至處理爐內的步驟。藉此,形成由厚度為15nm的InGaN及厚度為20nm的n-AlGaN所成的電流擴散層3。
<步驟S4>
接著,於電流擴散層3的上層,形成具有重複由InaGa1-aN(0<a≦1)所成之量子井層與由AlbGa1-bN(0<b≦1)所成之障壁層所構成之多量子井結構的活性層17。
活性層17的更具體形成方法係例如以下所述。首先,將MOCVD裝置的爐內壓力設為100kPa,將爐內溫度設為830℃。然後,進行一邊對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為15slm的氮氣體及流量為1slm的氫氣體,一邊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10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12μmol/min的三甲基銦及流量為300000μmol/min的氨,48秒間供給至處理爐內的步驟。之後,進行將流量為10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 1.6μmol/min的三甲基鋁、0.002μmol/min的四乙基矽烷及流量為300000μmol/min的氨,120秒間供給至處理爐內的步驟。以下,藉由重複該等兩個步驟,具有厚度為2nm的由InGaN所成之量子井層及厚度為7nm的由n-AlGaN所成之障壁層所致之5週期的多量子井結構的活性層17被形成於電流擴散層3的上層。
<步驟S5>
接著,於活性層17的上層,形成以p-AlcGa1-cN(0<c≦1)構成之p型被覆層19,更於其上層,形成高濃度的p接觸層21。
p型被覆層19及p接觸層21的更具體形成方法係例如以下所述。首先,將MOCVD裝置的爐內壓力維持為100kPa,一邊對處理爐內,作為載體氣體,流通流量為15slm的氮氣體及流量為25slm的氫氣體,一邊將爐內溫度升溫至1050℃。之後,作為原料氣體,將流量為35μmol/min的三甲基鎵、流量為20μmol/min的三甲基鋁、流量為250000μmol/min的氨及流量為0.1μmol/min的雙(環戊二烯)鎂,60秒間供給至處理爐內。藉此,於活性層17的表面,形成具有厚度為20nm之Al0.3Ga0.7N的組成的電洞供給層。之後,藉由將三甲基鋁的流量變更為9μmol/min,並360秒間供給原料氣體,形成具有厚度為120nm之Al0.07Ga0.93N的組成的電洞供給層。藉由該等電洞供給層,形成p型被覆層19。
進而,之後,停止三甲基鋁的供給,並且將雙(環戊二烯)鎂的流量變更成0.2μmol/min,20秒間供給原料氣體。藉此,形成厚度為5nm的由p-GaN所成的p型接觸層21。
再者,作為p型不純物,可使用鎂(Mg)、鈹(Be)、鋅(Zn)、碳(C)等。
<步驟S6>
接著,對於在步驟S1~S5中所得之晶圓,進行活性化處理。更具體來說,使用RTA(Rapid Thermal Anneal:快速加熱)裝置,在氮氣氛下以650℃進行15分鐘的活性化處理。
之後,在實現縱型的LED元件時,剝離支持基板11之後,於該支持基板11存在之處,形成電極,用以形成n側電極。又,在實現橫型的LED元件時,到從p側露出n型半導體層為止,進行蝕刻,形成n側電極。再者,此時,作為因應需要,形成透明電極等的電極者亦可。之後,於各電極形成供電端子等,因應需要以透光性高的絕緣層來覆蓋露出之元件側面及上面,藉由引線接合等來進行與基板的連接。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LED元件1中,重複複數個由InxGa1-xN (0<x≦0.05)所成之層,與由n-AlyGa1-yN(0<y≦1)所成之層的異質連接,來構成電流擴散層3亦可(參照圖6A)。又,圖6B係遵從圖3C,模式揭示圖6A的構造之電流擴散層3的傳導帶的能帶圖。
利用設為如圖6A的構造,因為可具有複數個擔任將電流往水平方向擴散之作用的能帶彎區域41,及具有蓄積電子之功能的幾***坦的能帶區域42,可比圖1的構造,更加提升電流擴散的效果。藉此,可更提升光輸出。
1‧‧‧LED元件
3‧‧‧電流擴散層
11‧‧‧支持基板
13‧‧‧無摻雜層
15‧‧‧n型被覆層
17‧‧‧活性層
19‧‧‧p型被覆層
21‧‧‧p型接觸層

Claims (3)

  1. 一種LED元件,係於支持基板上使氮化物半導體層c軸成長所成的LED元件,其特徵為:具有:第1半導體層,係以n型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電流擴散層,係形成於前述第1半導體層的上層;活性層,係形成於前述電流擴散層的上層,以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及第2半導體層,係形成於前述活性層的上層,且以p型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前述電流擴散層,係具有由InxGa1-xN(0<x≦0.05)所成之第3半導體層,與由n-AlyGa1-yN(0<y≦1)所成之第4半導體層的異質連接,前述第3半導體層的膜厚為10nm以上25n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LED元件,其中,前述第4半導體層的Si摻雜濃度為1×1018/cm3以上,5×1018/cm3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LED元件,其中,前述電流擴散層,係利用將前述第3半導體層與前述第4半導體層層積複數組,具有複數個前述異質連接的構造。
TW103100646A 2013-01-23 2014-01-08 LED components TWI535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0554 2013-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937A TW201432937A (zh) 2014-08-16
TWI535054B true TWI535054B (zh) 2016-05-21

Family

ID=5161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646A TWI535054B (zh) 2013-01-23 2014-01-08 LED component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0251B2 (zh)
TW (1) TWI535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5954B2 (ja) * 2015-10-22 2017-05-3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12436076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生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0806A (ja) 2014-09-04
TW201432937A (zh) 2014-08-16
JP5800251B2 (ja)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2963B2 (ja) Iii族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
JP5634368B2 (ja) 半導体装置
JP5044692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8507891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WO2010100844A1 (ja)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73750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80269349A1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JP5861947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138891A1 (en)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EFFICIENCY DROOP USING AN (Al,In,Ga)N/Al(x)In(1-x)N SUPERLATTICE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IN NITRIDE BASED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9263639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WO2016072150A1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TW201607076A (zh) Led元件
US9818907B2 (en) LED element
JP2008288532A (ja) 窒化物系半導体装置
TWI535054B (zh) LED components
JP5380516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6071044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0252B2 (ja) Led素子
JP2014003121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1387543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US202300767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N108470806B (zh) GaN基LED发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4115800A1 (ja) Led素子
JP2016225525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508895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