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7408B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408B
TWI487408B TW102139257A TW102139257A TWI487408B TW I487408 B TWI487408 B TW I487408B TW 102139257 A TW102139257 A TW 102139257A TW 102139257 A TW102139257 A TW 102139257A TW I487408 B TWI487408 B TW I4874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physical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428A (zh
Inventor
Ming Che Li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4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4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本說明書主要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網路,特別係有關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和設備。
隨著大量數據在行動通訊裝置上傳輸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進化為藉由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al,IP)數據封包在網路上傳輸。藉由傳輸網際網路協定(IP)數據封包,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之用戶IP電話、多媒體、多重廣播以及隨選通訊的服務。
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為規格上常用之一種網路架構。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速傳輸,使得可實現上述IP電話、多媒體之服務。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之規格係為3GPP規格組織所制定。因此,為了進化和完善3GPP之規格,在原3GPP規格之骨幹上之改變係常提出和考慮的。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和 設備。此方法包括。將一用戶設備配置在複數服務細胞。此方法更包括藉由上述用戶設備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此方法也包括藉由上述用戶設備在一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上傳輸上述子訊框i 之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若上述用戶設備之總傳輸功率超過最大配置傳輸功率值,上述用戶設備會根據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縮減具有較低功率優先權之上述物理通道之傳輸功率。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122‧‧‧存取終端
118、124‧‧‧反向鏈路
120、126‧‧‧前向鏈路
210‧‧‧發送器系統
212、236‧‧‧數據源
214、238‧‧‧發送數據處理器
220‧‧‧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
222a~222t、314‧‧‧發送器
254a~254r‧‧‧接收器
224a~224t、252a~252r‧‧‧天線
230、270‧‧‧處理器
232、272‧‧‧記憶體
242、260‧‧‧接收數據處理器
240‧‧‧解調器
250‧‧‧接收器系統
280‧‧‧調變器
300‧‧‧通訊設備
302‧‧‧輸入設備
304‧‧‧輸出設備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500、600‧‧‧流程圖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無線存取通訊系統之架構圖。
第2圖係顯示發送器系統210(亦可視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亦可視為存取終端機或用戶設備)應用在多輸入多輸出系統200中之方塊圖。
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500。
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600。
本發明在以下所揭露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 相關的方法係使用在無線通訊的寬頻服務中。無線通訊廣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類型的傳輸上,像是語音、數據等。這些無線通訊系統根據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它調變技術來設計。
特別地,以下敘述之範例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相關方法可用以支援由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一或多種標準,其中包括了文件號碼RP-120838“3GPP TSG-RAN研討會在第12版和之前版本之重點”(“Summary of 3GPP TSG-RAN Workshop on Release 12 and Onward”),TSG-RAN***、文件號碼RWS-120046“關於第12版和之前版本之技術”(“Technologies for Rel-12 and onwards”),三星(Samsung);文件號碼RSW-120003“長期演進技術第12版以及之後的版本”(“LTE Release 12 and Beyond”),易利信(Ericsson),意法易利信(ST-Ericsson);文件號碼3GPP TS 36.331 V11.0.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之無線電資源控制協定規格(第11版)”(“E-UTRA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1)”)以及 文件號碼3GPP TS 36.213 V11.0.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實體層程序(第11版本)(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1)。上述之標準及文件在此引用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之方塊圖。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複數天線群組,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第1圖中,每一天線群組暫以兩個天線圖型為代表,實際上每一天線群組之天線數量可多可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透過前向鏈路(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16,以及透過反向鏈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傳出之資訊。存取終端122使用天線106和108來傳輸,其中天線106和108透過前向鏈路126發送資訊至存取終端122,且透過反向鏈路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傳出之資訊。在一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反向鏈路118、124及前向鏈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通信。舉例說明,前向鏈路120可用與反向鏈路118不同之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它們設計涵蓋的區塊通常被稱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一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係設計為與存取網絡100之區塊所涵蓋區域內之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當與前向鏈路120及126進行通訊時,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利用波束形成以分別改善存取終端116及122的前向鏈路信噪比。相較於使用單個天線與涵蓋範圍中所有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來說,利用波束形成技術與在其涵蓋範圍中分散之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可降低對位於鄰近細胞中之存取終端的干擾。
存取網路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機站或基地台,也可稱作接入點、B節點(Node B)、基地台、進化基地台、進化B節點(eNode B)、或其他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T)也可稱作係用戶設備(UE)、無線通訊設備、終端機、存取終端、或其他專業術語。
第2圖係顯示發送器系統210(可視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可視為存取終端機或用戶設備)應用在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統200中之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數據源212提供所產生之數據流中的流量數據至發送(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數據流係經由個別之發送天線發送。發送數據處理器214使用特別為此數據流挑選之編碼法將流量數據格式化、編碼、交錯處理並提供編碼後的數據數據。
每一編碼後之數據流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調變來和引導數據(pilot data)作多工處理。一般來說,引導數據係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過處理之已知數據樣式,引導數據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算通道回應。每一 多工處理後之引導數據及編碼後的數據接下來可用選用的調變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調變BPSK;正交相位偏移調變QPSK;多級相位偏移調變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作調變(符號標示,symbol mapped)。每一數據流之數據傳輸率,編碼,及調變係由處理器230所指示。
所有數據流產生之調變符號接下來被送到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以繼續處理調變符號(例如使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接下來提供NT調變符號流至NT發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狀況下,發射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會提供波束型成之比重給數據流之符號以及發送符號之天線。
每一個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之符號流及提供一至多個類比信號,並再調節(放大,過濾,下調)這些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以多輸入多輸出通道發送的調變信號。接下來,由發送器222a至222t送出之NT調變後信號各自傳輸至NT天線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傳輸過來之調變後信號在NR天線252a至252r接收後,每個信號被傳輸到各自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將調節(放大,過濾,下調)各自接收之信號,將調節後之信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接下來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之「接收端」符號流。
NR接收符號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輸至 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收數據處理器260將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輸之NR接收符號流用特定之接收處理技術處理,並且提供NT「測得」符號流。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下來對每一測得符號流作解調、去交錯、及解碼之動作以還原數據流中之流量數據。在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所執行的動作與在發射系統210內之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及發射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動作互補。
處理器270周期性地決定欲使用之預編碼矩陣(於下文討論)。處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陣指標及級值(rank value)所組成之反向鏈路訊息。
此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各種通訊鏈路及/或接收數據流之相關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下來被送至發射數據處理器238,由數據資料源236傳輸之數據流也被送至此匯集並送往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經由接收器254a至254r調節後,再送回發送器系統210。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統250之調變後信號被天線224接收,在收發器222a至222t被調節,在解調器240作解調,再送往接收數據處理器242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端所送出之反向鏈路訊息244。處理器230接下來即可決定欲使用決定波束型成之比重之預編碼矩陣,並處理提取出之訊息。
接下來,參閱第3圖,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在第3圖中,通訊設備3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 用戶設備(存取終端)116及122,並此通訊系統以一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一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或其它與上述兩者近似之系統為佳。通訊設備300可包括一輸入設備302、一輸出設備304、一控制電路306、一中央處理器(CPU)308、一記憶體310、一程式碼312、一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在記憶體3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程式碼3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設備3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設備300可利用輸入設備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用戶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設備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信號送往控制電路3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之信號。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框圖。此實施例中,執行程式碼312包括一應用層400、一第三層402、一第二層404、並且與第一層406耦接。第三層402一般執行無線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4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如3GPP RP-120838所述,在此標準中有許多關於長期演進技術(LTE)在增強式小細胞(Enhanced Small Cell)之談論。相關的技術亦在許多標準中被提出,這些技術包括在3GPP RWS-120046所談論之傳輸點間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及在3GPP RWS-120003所談論之在小細胞使用較高頻帶(例如:3.5千兆赫(GHz)頻帶) 之巨集細胞(macro cells)和小細胞間的頻率分離(frequency separation)。
在長期演進技術(LTE)標準之第10/11版僅考慮了進化B節點內(intra-eNB)的載波聚合之情況。在長期演進技術(LTE)標準之第10/11版所述之用戶設備中,藉由上層所提供之參數ttiBundling 來配置子訊框之集束傳輸操作(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TTI bundling))。根據接下來所介紹之3GPP TS 36.213 V11.0.0.0所述,子訊框之集束傳輸操作並未同時配置在上行鏈路之載波聚合(UL CA):
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Bundling )
參數TRUE用以表示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 bundling)(TS 36.321[6])係啟動之狀態,參數FALSE用以表示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 bundling)係停止之狀態。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 bundling)只有在分頻雙工(FDD)和分時雙工(TDD)配置為0、1和6時才會啟動。在此版本之標準中,在分時雙工之情況,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無法同時啟動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 bundling)和半持續排程(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此外,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無法同時配置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TTI bundling)和已配置之上行鏈路之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s,SCells)。
根據長期演進技術(LTE)標準之第10/11版所 述之配置載波聚合之用戶設備,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傳輸行為被制訂在3GPP TS 36.213 V11.0.0.0中,如下所述:若用戶設備配置超過一服務細胞且並未配置同時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傳輸,
- 當用戶設備未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應係在使用格式1/1a/1b/3或2/2a/2b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非週期性之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非週期性之通道狀態資訊和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HARQ-ACK)組成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7.2.1節所制訂之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週期性之通道狀態資訊且/或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組成時,且當用戶設備在子訊框n中進行在主要細胞(primary cell)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除非主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對應一隨機存取回應許可(Random Access Response Grant)或對應競爭(contention)式隨機 存取程序之相同傳輸區塊之一重新傳輸(retransmission),在此情況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就不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週期性之通道狀態資訊且/或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組成時,且當用戶設備未在主要細胞上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但至少在一次要細胞上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具有最小SCellindex 之次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
若用戶設備配置超過一服務細胞且配置同時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僅係由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且/或排程要求(Scheduling request,SR)組成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使用格式1/1a/1b/3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僅係由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組成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使用格式2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和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組成時且當用戶設備未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 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根據10.1.1節所述之方式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和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組成時,且當用戶設備在主要細胞上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主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在此情況中,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係在使用格式1/1a/1b/3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且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係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除非主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對應一隨機存取回應許可或對應競爭(contention)式隨機存取程序之相同傳輸區塊之一重新傳輸(retransmission),在此情況中,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就不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和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組成時,且當用戶設備未在主要細胞上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但至少在一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上進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和具有最小SCellindex 之次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在此情況中,混合自動 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係在使用格式1/1a/1b/3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且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係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
- 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加上排程要求(SR)/正排程要求(positive SR)和非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組成時,在子訊框n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應係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在此情況中,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加上排程要求(SR)/正排程要求(positive SR)係在使用格式1/1a/1b/3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且非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係在7.2.1節所制訂之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
若用戶設備配置超過一服務細胞時,在7.2.2節制訂了有關特定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報告類型之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報告優先權和衝突(collision)處理。
一用戶設備僅在主要細胞進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傳輸。
此外,在3GPP RWS-120046中針對長期演進技術(LTE)標準之第12版,提出了進化B節點間(inter-eNB)載波聚合以及相關架構。如3GPP RWS-120046所述,藉由服務(Serving)進化B節點控制在頻率1(f1 )之巨集細胞 (Macro-cell)層以達成行動強健性(mobility robustness),以及藉由漂移(Drift)進化B節點(D-eNB)控制在頻率2(f2 )之小細胞(small cell)層以達成傳輸量(throughput)之提升。為了降低服務進化B節點和漂移進化B節點間的介面負載(interface loading),藉由一些RAN1/2所提出之增強方案來啟動半操作(self-operating)之漂移進化B節點,例如:漂移進化B節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處理,以及來自漂移進化B節點之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Msg2。
在舊有之標準,若用戶設備配置同時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傳輸且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和通道狀態資訊組成時,在一子訊框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會在(i)主要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被傳輸、(ii)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iii)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和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被傳輸。一般來說,當在功率限制之情況時,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傳輸會比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具有較高的功率使用優先權。
由系統面來探討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之情況,既然多個小細胞有可能會密集地佈置在巨集細胞之覆蓋範圍內,僅經由巨集細胞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可能會導致產生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乘載容量的問 題。此外,考慮在不同聚合細胞上之資料傳輸係藉由不同進化B節點排程/控制之情形,既然在每次服務進化B節點從服務用戶設備接收小細胞之上行鏈路資訊時,服務進化B節點需要傳輸上行鏈入控制資訊至漂移進化B節點,因此,若限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傳輸在巨集細胞上亦會增加進化B節點間相連之負載。根據上面提到之狀況,針對配置進化B節點載波聚合間之用戶設備,考慮在主要細胞和次要細胞上傳輸在一子訊框之上行鏈路資訊係不錯之方向。此外,若用戶設備已經限制存取功率,用戶設備將會需要決定在每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傳輸該如何分配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一般來說,針對配置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之用戶設備,用戶設備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一可行方法係定義多個群組,例如: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以使得由相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配置之服務細胞會分配到到相同的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此外,在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上的傳輸包括屬於相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此外,在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不會在任何屬於不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上傳輸。
一般來說,配置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之用戶設備能夠在一子訊框中,在對應不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不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上傳輸上行鏈路 控制資訊。舉例來說,在一子訊框中,用戶設備能夠在第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一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亦能夠在第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一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若用戶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被限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間之之功率處理方法將會根據傳輸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來決定。在一實施例中,一排程要求之傳輸會比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此外,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傳輸會比一排程要求和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傳輸具有較低之優先權。此外,一非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傳輸會比一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具有較高之優先權。此外,若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間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係相同的,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會比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接續上面提到之方法,舉例來說,若在第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傳輸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且在第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多工傳輸之上行鏈路控制 資訊係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多工傳輸之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會具有較高之優先權。因此,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之傳輸可能會比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500。在步驟505,將用戶設備配置在多個服務細胞。在一實施例中,藉由不同進化B節點來控制或排程所配置之服務細胞。在另一實施例中,藉由相同進化B節點控制之配置之服務細胞被分配到相同的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此外,屬於一相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傳輸之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在特定上行鏈路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被傳輸,或在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被多工傳輸。此外,屬於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不會在任何屬於不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上傳輸。
回到第5圖,在步驟510,配置每一配置之服務細胞至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其中每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具有一特定上行鏈路細胞以進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之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係一主要細胞(若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包括了主要細胞),或係在 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中具有最小SCellindex 之服務細胞。此外,屬於相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傳輸之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能夠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中具有最小SCellindex 之服務細胞之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被多工傳輸。此外,特定之上行鏈路服務細胞能夠由一上層(higher layer)所配置。
參考第3圖和第4圖所示,通訊設備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i)將用戶設備配置多個服務細胞,以及(ii)配置每一配置之服務細胞至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其中每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具有一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以進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之傳輸。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呈現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600。在步驟605,將用戶設備配置在多個服務細胞。在一實施例中,藉由不同進化B節點來控制或排程所配置之服務細胞。
在第6圖之步驟610,藉由用戶設備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在步驟615,藉由用戶設備在一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二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和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物理通道可係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或者,在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物理通道可係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然而在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物理通道則係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
在一實施例中,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可包括一排程要求、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此外,排程要求會比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具有較高之優先權;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會比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具有較高之優先權;以及一非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比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具有較高之優先權。此外,若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類型和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類型相同,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會比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此外,若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且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在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之傳輸會比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和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屬於不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PUCCH)群組。此外,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屬於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包括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此外,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屬於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服務細胞(包括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回到第6圖,在步驟620,若用戶設備之總傳輸功率超過最大配置傳輸功率值,用戶設備會根據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和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縮減具有較低功率優先權之物理通道之傳輸功率。在一實施例,若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類型和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類型相同,兩者的傳輸功率會縮減一相同的比例。
參考第3圖和第4圖所示,通訊設備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i)將用戶設備配置在多個服務細胞、(ii)藉由用戶設備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iii)藉由用戶設備在一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若用戶設備之總傳輸功率超過最大配置傳輸功率值,用戶設備會根據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和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縮減具有較低功率優先權之物理通道之傳輸功率。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呈現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 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也可基於脈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信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信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 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 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權利要求以一示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此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發明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用戶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用戶設備的方式,包含於用戶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和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 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0)

  1. 一種處理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方法,包括:將一用戶設備配置複數服務細胞;以及配置每一上述服務細胞至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其中每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具有一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以進行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之傳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配置之上述服務細胞係藉由不同進化B節點來控制和排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由相同之進化B節點控制之配置之上述服務細胞,分配到相同之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屬於一相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傳輸之上述服務細胞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在上述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被傳輸,或在上述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被多工傳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屬於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上述服務細胞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不會在任何屬於不同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上述服務細胞上傳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包括了一主要細胞,上述 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係上述主要細胞;或上述特定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係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中具有最小SCellindex之上述服務細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屬於相同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傳輸之上述服務細胞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能夠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中具有最小SCellindex之上述服務細胞之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被多工傳輸。
  8. 一種處理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方法,包括:將一用戶設備配置複數服務細胞;藉由上述用戶設備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一物理通道上傳輸一子訊框i 之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藉由上述用戶設備在一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上傳輸上述子訊框i 之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若上述用戶設備之總傳輸功率超過最大配置傳輸功率值,上述用戶設備會根據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縮減具有較低功率優先權之上述物理通道之傳輸功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係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係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在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可係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且在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物理通道係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可包括一排程要求、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排程要求會比上述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具有較高之優先權;上述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會比上述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具有較高之優先權;以及一非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比一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和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相同,兩者的傳輸功率會以一相同的比例縮減。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類型相同,在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會比在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且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上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係一混合自動重傳要求確認(HARQ-ACK),在一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之傳輸會比在一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傳輸具有較高之優先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配置之上述服務細胞係藉由不同進化B節點來控制和排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和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屬於不同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屬於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上述服務細胞(包括上述第一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屬於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群組之上述服務細胞(包括上述第二上行鏈路服務細胞)之上述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TW102139257A 2012-11-01 2013-10-3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TWI487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1243P 2012-11-01 2012-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428A TW201424428A (zh) 2014-06-16
TWI487408B true TWI487408B (zh) 2015-06-01

Family

ID=5054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9259A TWI584621B (zh) 2012-11-01 2013-10-3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之方法和設備
TW102139257A TWI487408B (zh) 2012-11-01 2013-10-3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9259A TWI584621B (zh) 2012-11-01 2013-10-3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之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9438407B2 (zh)
TW (2) TWI584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0791B2 (en) * 2012-11-12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via multiple nodes
JP6159523B2 (ja) * 2012-12-11 2017-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US9876620B2 (en) * 2013-01-10 2018-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2019-08-30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US9491777B2 (en) * 2014-01-10 2016-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ioritizing the reporting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ells utilizing contention ba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9635621B2 (en) * 2014-01-17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ations of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to UE capability
WO2015140801A2 (en) * 2014-03-20 2015-09-24 Wefind-Tech Ltd Frequent periodic adaptation and durability of multi-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d-hoc status of the communicating device
JP6203970B2 (ja) * 2014-03-24 2017-09-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複数のセカンダリセルをアクティブ化および非アクティブ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028230B2 (en) * 2014-04-09 201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xecuting power control and user equipment
US9867207B2 (en) * 2014-04-28 2018-01-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imultaneous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JP6675977B2 (ja) * 2014-05-21 2020-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50341858A1 (en) * 2014-05-21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power savings in sps-configured volte with c-drx
US10462758B2 (en) * 2014-08-05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lignment procedures for dual PUCCH
CN107210789B (zh) * 2015-01-23 2021-04-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用于它们之间的通信的相应方法
CN107211401B (zh) * 2015-01-29 2021-05-11 诺基亚通信公司 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网络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小区
US10425921B2 (en) 2015-04-01 2019-09-24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11178562B2 (en) * 2015-08-06 2021-11-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CSI processing
US10348543B2 (en) 2016-01-29 2019-07-09 Ofinno,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BR112018072927B1 (pt) * 2016-05-13 2020-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étodo de operar o mesmo
CN115866783A (zh) * 2016-09-30 2023-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290289B2 (en) 2017-04-01 2019-05-14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bit bus for energy optimization
CN110149726B (zh) * 2018-02-12 2021-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2491520B (zh) * 2018-05-11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确定的方法、监控方法、通信装置
US11191092B2 (en) * 2019-04-05 2021-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line considerations for intra-UE multiplexing
KR20220042929A (ko) * 2020-09-28 202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5575A1 (en) * 2009-01-30 2010-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or over a control channel
US20110274099A1 (en) * 2008-11-23 2011-11-10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215026A (en) * 2010-08-19 2012-04-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218828A (en) * 2010-09-17 2012-05-01 Qualcomm In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9419B2 (ja) 2005-09-14 2012-01-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共通データ伝送方法
EP2110985B1 (en) 2008-04-15 2014-07-09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US20090307554A1 (en) * 2008-04-25 2009-12-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bundled transmission
US20090268707A1 (en)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to implem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US8929282B2 (en) 2008-11-06 2015-01-06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TI bundling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201893939U (zh) 2009-04-23 2011-07-0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EP2265077B1 (en) * 2009-06-18 2012-03-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Enhanc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2908585B1 (en) * 2009-06-19 2017-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igna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lte-a
JP5993740B2 (ja) * 2009-10-01 2016-09-1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データの送信
WO2011137408A2 (en) 2010-04-30 2011-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422429B2 (en) * 2010-05-04 2013-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X2013003548A (es) * 2010-10-01 2013-06-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 para coordinar la recepcion discontinua, drx.
US8767616B2 (en) * 2010-12-07 2014-07-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nchroniz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WO2013025236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53794B2 (en) * 2011-12-02 201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spectrum utilization with almost blank subframes
US20130260735A1 (en) * 2012-04-01 2013-10-03 Esmael Hejazi Dinan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4099A1 (en) * 2008-11-23 2011-11-10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66773A2 (en) * 2008-11-23 2012-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95575A1 (en) * 2009-01-30 2010-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or over a control channel
TW201215026A (en) * 2010-08-19 2012-04-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218828A (en) * 2010-09-17 2012-05-01 Qualcomm In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60519A1 (en) 2016-12-08
US20140119304A1 (en) 2014-05-01
TWI584621B (zh) 2017-05-21
US9438407B2 (en) 2016-09-06
US20140119305A1 (en) 2014-05-01
US9967865B2 (en) 2018-05-08
TW201421946A (zh) 2014-06-01
TW201424428A (zh) 2014-06-16
US9807739B2 (en)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408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上行鏈路資訊之方法
JP693496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および上りリンクharq−ackフィードバック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274663B1 (ko) 일반 및 가상 듀얼 계층 ack/nack 사이의 선택
US9215039B2 (en) Devices for enabling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
TWI500307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KR10258470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면허대역의 채널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TW201322681A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通道狀態資訊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TWI577197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小細胞增強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CN108243630A (zh) 指示以及实现新ue能力的方法以及装置
JP2019522401A (ja) 共有rfスペクトル帯域におけ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KR102247385B1 (ko)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장비, 및 단말 장비
TW201228277A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 component-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27518A1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TW201401830A (zh) 在lte fdd網路中半雙工fdd操作方法
GB2506363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retransmissions of wireless signals
KR20220034740A (ko)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KR202301646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간 지연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4405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de block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N114375064B (zh) 侧行链路的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64002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ue)-간 조정 정보에 대한 제어 시그널링을 핸들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64750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llision
AU2021254591B2 (en) Device of handling a harq retransmission
US20220278781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of harq-ack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