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6923B -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6923B
TWI476923B TW101115882A TW101115882A TWI476923B TW I476923 B TWI476923 B TW I476923B TW 101115882 A TW101115882 A TW 101115882A TW 101115882 A TW101115882 A TW 101115882A TW I476923 B TWI476923 B TW I4769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gate
dddmos
conductive layer
dr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5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7179A (zh
Inventor
Tsung Yi Huang
Ching Yao Yang
wen yi Liao
Original Assignee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1115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69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7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923B/zh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DDMOS)元件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提高崩潰防護電壓(breakdown voltage)與改善能帶間隙穿隧(band-to-band tunneling)效應之DDDMOS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第1A-1C圖分別顯示先前技術之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DDMOS)元件100剖視圖、立體圖、與上視圖。如第1A與第1B圖所示,於P型基板11中形成場氧化層12,場氧化層12例如為如圖所示之淺溝槽絕緣(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或區域氧化(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LOCOS)結構。DDDMOS元件100包含閘極13、漂移區14、源極15、與汲極16。其中,漂移區14、源極15、汲極16係由微影技術定義各區域,並分別以離子植入技術,將N型雜質,以加速離子的形式,植入定義的區域內。其中,源極15與汲極16分別位於閘極13兩側下方,漂移區14位於汲極16側且部分位於閘極13下方。第1C圖顯示DDDMOS元件100的上視圖,除顯示各區域的相對位置關係之外,更顯示DDDMOS元件100中,導電栓18與第一金屬層19的位置關係。如第1C圖所示,在習知技術DDDMOS元件100中,為了降低天線效應(antenna effect),將導電栓18與第一金屬層19安排於由場氧化層12環繞DDDMOS元件100所定義出來的元件區12a(由圖中粗黑框線所示意)之外。
然而,DDDMOS元件為高壓元件,亦即其係設計供應用於較高的操作電壓下,但當DDDMOS元件需要與一般較低操作電壓之元件整合於同一基板上時,為配合較低操作電壓之元件製程,需要以相同的離子植入參數來製作DDDMOS元件和低壓元件,使得DDDMOS元件的離子植入參數受到限制,尤其是P型基板11與N型漂移區14側邊接面之崩潰防護電壓較低。此外,當DDDMOS元件操作於高電場時,產生電子電洞對造成能帶扭曲,使載子有足夠的能量,在接面空乏區的傳導帶/價電帶接近時,發生載子直接從價電帶穿越能隙禁帶到達傳導帶的效應,即能帶間隙穿隧效應。當元件尺寸愈來愈小,此效應將會明顯造成漏電流,此亦為需要考慮的。因此,在製程條件限制下,進而限制了元件的應用範圍,若不犧牲DDDMOS元件崩潰防護電壓或是需要改善穿隧效應,則必須增加製程步驟,另行以不同的製程步驟來製作DDDMOS元件,但如此一來將提高製造成本,才能達到所欲的崩潰防護電壓。第2A與2B圖顯示先前技術之DDDMOS元件操作於逆向偏壓時,元件等位線模擬圖與電流-電壓特性模擬圖,以6V之DDDMOS元件為例,其崩潰防護電壓約為18.7V,且在逆向偏壓為16.5V以上,表現出明顯的能帶間隙穿隧效應。其與應用本發明之相同規格元件之比較,將於後詳述。
有鑑於此,本發明即針對上述先前技術之不足,提出一種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在不增加製程步驟的情況下,提高元件操作之崩潰防護電壓,並改善穿隧效應,以增加元件的應用範圍,並可整合於低壓元件之製程。
本發明目的在提供一種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DDMOS)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DDDMOS元件,形成於一第一導電型基板中,該基板具有一上表面,該DDDMOS元件包含:一漂移區,形成於該上表面下方,其具有第二導電型,包括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一閘極,形成於該上表面上方,且該漂移區第一區域位於該閘極下方;一源極與一汲極,皆具有第二導電型,分別形成於閘極兩側之該上表面下方,且該汲極位於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中,由上視圖視之,該汲極與該閘極間,由該漂移區第二區域的一部分所隔開;一介電層,形成於該閘極與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上方;以及一導電層,形成於該介電層上方,且由上視圖視之,該導電層在該閘極與該汲極之間,與至少部分該漂移區第二區域重疊。
就另一觀點,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DDDMOS元件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導電型基板,其具有一上表面;形成一漂移區於該上表面下方,其具有第二導電型,包括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形成一閘極於該上表面上方,且該漂移區第一區域位於該閘極下方;分別形成一源極與一汲極於閘極兩側之該上表面下方,皆具有第二導電型,且該汲極位於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中,由上視圖視之,該汲極與該閘極間,由該漂移區第二區域的一部分所隔開;由介電材料形成一介電層於該閘極與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上方;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一導電層於該介電層上方,且由上視圖視之,該導電層在該閘極與該汲極之間,與至少部分該漂移區第二區域重疊。
其中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於上述DDDMOS元件中,該導電層與該閘極電連接。
上述DDDMOS元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於該DDDMOS元件一寬度方向上,可完全跨越該DDDMOS元件之一元件區,其中,該元件區係由一場氧化層環繞該DDDMOS元件所定義。
上述DDDMOS元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宜與至少部分該閘極重疊。
另一種較佳實施例,於上述DDDMOS元件中,該導電層宜由金屬材料形成,且宜與該DDDMOS元件中,一第一金屬層利用相同製程形成。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本發明中的圖式均屬示意,主要意在表示製程步驟以及各層之間之上下次序關係,至於形狀、厚度與寬度則並未依照比例繪製。
請參閱第3A-3F圖,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顯示DDDMOS元件200之之製造方法立體示意圖。需先說明的是,為顯示發明重點,於第3B圖中,將閘極23與閘極介電層23a以及基板21分開顯示,以方便了解。首先,如第3A圖所示,於基板21中,形成場氧化層22以定義元件區(由場氧化層22所環繞,未示出),其中基板21例如為P型但不限於為P型(亦可以為N型);場氧化層22例如為如圖所示之STI結構或區域氧化LOCOS結構。如第3A圖所示,於基板21上表面211上,例如但不限於以氧化技術於基板21上表面211上形成閘極介電層23a。接著如第3B圖所示,於基板上表面211上,形成閘極23;於元件區中,形成漂移區24、源極25、與汲極26。其中,N型漂移區24、N型源極25、以及N型汲極26形成於上表面211下方,係由微影技術且/或以部分或全部之閘極23、場氧化層22為遮罩,以定義各區域,並分別以離子植入技術,將N型雜質,以加速離子的形式,植入定義的區域內所形成。其中,源極25與汲極26分別位於閘極23兩側下方。汲極26位於漂移區24之第二區域24b中,而汲極26與閘極23間,由漂移區24之第二區域24b隔開,且漂移區24之第一區域24a位於閘極23下方。
接著,如第3C圖所示,例如但不限於以沉積技術,形成介電層27。介電層27由介電材料形成於上表面211上方以及閘極23上方,且介電層27大致覆蓋了DDDMOS元件所有區域,包括閘極23與第二區域24b。如第3D圖所示,例如但不限於利用微影技術、蝕刻技術、沉積技術、化學機械研磨技術等,形成導電栓28。需說明的是,為了方便理解,第3D圖顯示單獨一導電栓38示意。導電栓例如但不限於與閘極23直接連接,並可安排於元件區之外。第3E圖與第3F圖分別顯示了本發明DDDMOS元件200完成後的立體圖與上視圖。如第3E圖所示,利用例如但不限於微影技術、沉積技術、與蝕刻技術,以導電材料形成導電層29於介電層27上方。其中,導電材料例如但不限於為鋁銅等金屬,且導電層29例如可與DDDMOS元件200中之第一金屬層(未示出)利用相同製程形成。需注意的是,如第3F圖之上視圖所示,導電層29在閘極23與汲極26之間,與至少部分漂移區24之第二區域24b重疊。
與先前技術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DDDMOS元件200由上視圖視之,具有與至少部分漂移區24之第二區域24b重疊之導電層29,形成於介電層27上方。本實施例顯示本發明優於先前技術之處,利用與至少部分第二區域24b重疊之導電層29,其間以介電層27隔開,且此導電層29宜與閘極23電連接。如此一來,無論是DDDMOS元件200操作於導通或不導通的情況,此導電層29產生電場,透過介電層27,影響DDDMOS元件200通道的電場,使得操作於導通狀況時,改善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GIDL);且於DDDMOS元件200操作於不導通狀況時,改善能帶間隙穿隧效應;此外,可更提高DDDMOS元件200崩潰防護電壓。
比較先前技術第2A與2B圖,DDDMOS元件操作於逆向偏壓時,元件等位線模擬圖與電流-電壓特性模擬圖,與應用本發明,且同為6V之DDDMOS元件,操作於逆向偏壓之元件等位線模擬圖與電流-電壓特性模擬圖第4A與4B圖。應用本發明,可降低等位線的密度,使電場降低,提高其崩潰防護電壓,並改善能帶間隙穿隧效應。比較第2B圖與第4B圖,先前技術之DDDMOS元件的崩潰防護電壓約為18.7V,且在逆向偏壓為16.5V以上,表現出明顯的能帶間隙穿隧效應;而應用本發明之DDDMOS元件的崩潰防護電壓約為19.4V,這對操作於6V的DDDMOS元件而言,可明顯改善元件性能,且在元件發生崩潰前,並未發生明顯的能帶間隙穿隧效應。此外,本發明之導電層29,可利用第一金屬層之製程,與第一金屬層同時完成。此種安排方式的優點,在製程上可以但不限於利用與第一金屬層相同製程步驟,而不需要另外新增光罩或製程步驟,故可降低製造成本。
第5A-5C圖顯示本發明之DDDMOS元件200中,幾種導電層不同的實施例之上視圖。第5A圖顯示由場氧化層22(未示出,請參閱第3E圖)環繞DDDMOS元件200所定義出來的元件區22a(由圖中粗黑框線所示意),具有寬度w,而本實施例中,導電層29a於該DDDMOS元件一寬度方向上,完全跨越該DDDMOS元件之元件區22a。第5B圖顯示導電層29b可與閘極23部分重疊。第5C圖顯示導電層29c可為任意形狀,只要與第二區域24b由上視圖視之,具有部分重疊,且在天線效應容許的範圍內,與大部分的閘極23、漂移區24、與汲極26由上視圖視之,皆可以重疊。
以上已針對較佳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唯以上所述者,僅係為使熟悉本技術者易於了解本發明的內容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範圍。在本發明之相同精神下,熟悉本技術者可以思及各種等效變化。例如,在不影響元件主要的特性下,可加入其他製程步驟或結構,如深井區等;又如,微影技術並不限於光罩技術,亦可包含電子束微影技術;再如,上述所有實施例中,漂移區、源極、汲極等不限於為N型,且基板等不限於為P型,而可以互換,只要其他摻雜區做相應之調整即可;又如,導電栓不限於形成於元件區之外,亦可以安排於元件區之內。本發明的範圍應涵蓋上述及其他所有等效變化。
11,21...基板
12,22...場氧化層
13,23...閘極
14,24...漂移區
15,25...源極
16,26...汲極
18,28...導電栓
19,29,29a,29b,29c...導電層
23a...閘極介電層
24a...第一區域
24b...第二區域
27...介電層
100,200...DDDMOS元件
211...上表面
w ...寬度
第1A-1C圖分別顯示先前技術之DDDMOS元件100剖視圖、立體圖、與上視圖。
第2A與2B圖顯示先前技術之DDDMOS元件操作於逆向偏壓時,元件等位線模擬圖與電流-電壓特性模擬圖。
第3A-3F圖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
第4A與4B圖顯示應用本發明之DDDMOS元件操作於逆向偏壓時,元件等位線模擬圖與電流-電壓特性模擬圖。
第5A-5C圖顯示本發明之DDDMOS元件200中,幾種導電層不同的實施例之上視圖。
21‧‧‧基板
22‧‧‧場氧化層
23‧‧‧閘極
24‧‧‧漂移區
25‧‧‧源極
26‧‧‧汲極
27‧‧‧介電層
28‧‧‧導電栓
29‧‧‧導電層
200‧‧‧DDDMOS元件

Claims (10)

  1. 一種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DDMOS)元件,形成於一第一導電型基板中,該基板具有一上表面,該DDDMOS元件包含:一漂移區,形成於該上表面下方,其具有第二導電型,包括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一閘極,形成於該上表面上方,且該漂移區第一區域位於該閘極下方;一源極與一汲極,皆具有第二導電型,分別形成於閘極兩側之該上表面下方,且該汲極位於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中,由上視圖視之,該汲極與該閘極間,由該漂移區第二區域的一部分所隔開;一介電層,形成於該閘極與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上方;以及一導電層,形成於該介電層上方,且由上視圖視之,該導電層在該閘極與該汲極之間,與至少部分該漂移區第二區域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DDDMOS元件,其中該導電層與該閘極電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DDDMOS元件,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於該DDDMOS元件一寬度方向上,完全跨越該DDDMOS元件之一元件區,其中,該元件區係由一場氧化層環繞該DDDMOS元件所定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DDDMOS元件,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與至少部分該閘極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DDDMOS元件,其中該導電層由金屬材料形成,且與該DDDMOS元件中,一第一金屬 層利用相同製程形成。
  6. 一種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DDMOS)元件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導電型基板,其具有一上表面;形成一漂移區於該上表面下方,其具有第二導電型,包括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形成一閘極於該上表面上方,且該漂移區第一區域位於該閘極下方;分別形成一源極與一汲極於閘極兩側之該上表面下方,皆具有第二導電型,且該汲極位於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中,由上視圖視之,該汲極與該閘極間,由該漂移區第二區域的一部分所隔開;由介電材料形成一介電層於該閘極與該漂移區第二區域上方;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一導電層於該介電層上方,且由上視圖視之,該導電層在該閘極與該汲極之間,與至少部分該漂移區第二區域重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DDDMOS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導電層與該閘極電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DDDMOS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於該DDDMOS元件一寬度方向上,完全跨越該DDDMOS元件之一元件區,其中,該元件區係由一場氧化層環繞該DDDMOS元件所定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DDDMOS元件製造方法,其中該導電層由上視圖視之,與至少部分該閘極重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DDDMOS元件製造方法, 其中該導電層由金屬材料形成,且與該DDDMOS元件中,一第一金屬層利用相同製程形成。
TW101115882A 2012-05-04 2012-05-04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76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5882A TWI476923B (zh) 2012-05-04 2012-05-04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5882A TWI476923B (zh) 2012-05-04 2012-05-04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179A TW201347179A (zh) 2013-11-16
TWI476923B true TWI476923B (zh) 2015-03-11

Family

ID=4999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5882A TWI476923B (zh) 2012-05-04 2012-05-04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692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2577A (ja) * 1988-10-12 1990-04-16 Nec Corp 高耐圧半導体装置
TW224538B (zh) * 1991-10-15 1994-06-01 Texas Instruments Inc
US20040238913A1 (en) * 2002-05-09 2004-12-02 Kwon Tae-Hun Reduced surface field techniqu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06313901A (ja) * 2005-05-06 2006-11-16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fg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US7405443B1 (en) * 2005-01-07 2008-07-29 Volterr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ual gate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FET (LDMOS) transistor
US20080246083A1 (en) * 2007-04-03 2008-10-09 William Wei-Yuan Tien Recessed drift region for HVMOS breakdown improv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2577A (ja) * 1988-10-12 1990-04-16 Nec Corp 高耐圧半導体装置
TW224538B (zh) * 1991-10-15 1994-06-01 Texas Instruments Inc
US20040238913A1 (en) * 2002-05-09 2004-12-02 Kwon Tae-Hun Reduced surface field techniqu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7405443B1 (en) * 2005-01-07 2008-07-29 Volterr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ual gate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FET (LDMOS) transistor
JP2006313901A (ja) * 2005-05-06 2006-11-16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fg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080246083A1 (en) * 2007-04-03 2008-10-09 William Wei-Yuan Tien Recessed drift region for HVMOS breakdown improv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179A (zh) 201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4892B (zh) 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9018703B2 (en) Hybrid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76924B (zh) 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
JP5983122B2 (ja) 半導体装置
TWI440181B (zh) 高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與製作方法
TW201814904A (zh) 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76923B (zh)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868115B2 (en)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84634B (zh) 隔離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22036B (zh) 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8759913B2 (en) Double diffused drai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69349B (zh) 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84631B (zh) 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0838512B (zh) 高压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535022B (zh) 高壓元件製造方法
TWI500139B (zh) 混和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943978B2 (en)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11532B2 (en)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34949B (zh) 高压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440184B (zh) 高壓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566400B (zh) 半導體結構
TWI476925B (zh) 雙擴散汲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101090049B1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489617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與操作方法
TW201347178A (zh) 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