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7326B - 植物健康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植物健康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7326B
TWI457326B TW98103740A TW98103740A TWI457326B TW I457326 B TWI457326 B TW I457326B TW 98103740 A TW98103740 A TW 98103740A TW 98103740 A TW98103740 A TW 98103740A TW I457326 B TWI457326 B TW I4573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plant
mixture
pla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3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510A (en
Inventor
Ronald Wilhelm
Alexander Guttenkunst Prade
Michael Merk
Robert John Gladwin
Lutz Brahm
Marco-Antonio Tavares-Rodrigues
Dirk Voest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8/0513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95913A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TW20094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3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植物健康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具有式I之醯胺(化合物I)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其中取代基定義如下:R4 係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5 係氫或氟;M係噻吩環或苯環,其中該苯環經氟原子取代或未經取代;Q係直接鍵、環丙烯或稠合二環[2.2.1]庚烷環;R1 係環丙基、1,3-二甲基丁基、異丙基、經兩個或三個鹵素原子或三氟甲硫基取代之苯基。
本發明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包含式I醯胺(化合物I)及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或殺蟲劑(化合物III)或除草劑(化合物IV)之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本發明亦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包含式I醯胺(化合物I)及作為第二組份之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或殺蟲劑(化合物III)及作為第三組份之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或(視需要)除草劑(化合物IV)之三元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本發明亦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包含式I醯胺(化合物I)及殺蟲劑(化合物III)及除草劑(化合物IV)之三元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本發明亦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包含式I醯胺(化合物I)及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及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及除草劑(化合物IV)之四元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本發明亦係關於具有式I之醯胺(化合物I)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用途。
在作物保護中持續需要可改良植物健康之組合物。人們期望較健康植物,此乃因其尤其可獲得較佳作物產率及/或具有較佳品質之植物或作物。較健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之抗性亦較強。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除害組合物,其可解決上述問題且其尤其應可改良植物健康。
已發現可藉由改良植物健康之方法來達成該目的,該方法包含用具有式I之醯胺(化合物I)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其中取代基定義如下:R4 係甲基或三氟甲基;R5 係氫或氟;M係噻吩環或苯環,其中該苯環經氟原子取代或未經取代;Q係直接鍵、環丙烯或稠合二環[2.2.1]庚烷環;R1 係環丙基、1,3-二甲基丁基、異丙基、經兩個或三個鹵素原子或三氟甲硫基取代之苯基。
亦已發現,某些殺真菌混合物在本發明方法中顯示協同植物健康效應。
在該等混合物內,亦已發現具有協同殺真菌活性之協同混合物。
WO 01/82701揭示藉由重複施加史卓比林(strobilurin)型活性化合物誘發植物針對病毒感染之抗性之方法。然而,重複施加殺真菌劑可選擇出有害真菌之抗性種群。
PCT/EP/2008/051672揭示某些醯基苯胺可誘發病毒耐受性。
WO 07/104658包含藉由將史卓比林與醯基苯胺化合物施加至植物來誘發植物針對細菌糖類之耐受性之方法。
WO 05/018324揭示某些醯基苯胺化合物之植物健康效應。
式I醯胺與若干種殺真菌劑之組合揭示於以下文獻中:WO 07/017416、PCT/EP2008/051331、PCT/EP2008/051375、WO 08/000377、WO 07/128756、歐洲專利申請案第08152059.5號、歐洲專利申請案第08155881.9號、歐洲專利申請案第07119858.4號及PCT/EP2008/051955。然而,此處並未給出關於協同植物健康效應之暗示。
此外,該等參考文獻皆未揭示開篇處所定義之混合物之協同植物健康效應或具體闡述協同殺真菌混合物。
式I醯胺(化合物I)稱作殺真菌劑(例如參見歐洲專利第EP-A 545 099號、歐洲專利第EP-A 589 301號、歐洲專利第EP-A 737682號、歐洲專利第EP-A 824099號、WO 99/09013、WO 03/010149、WO 03/070705、WO 03/074491、WO 2004/005242、WO 04/035589、WO 04/067515、WO 06/087343)。其可以該等文獻中所述之方式來製備。
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殺蟲劑(化合物III)及除草劑(化合物IV)以及其除害作用及製造其之方法眾所周知。舉例而言,除其他出版物外,市售化合物可參見Pesticide Manual,第13版,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2003)。
下文關於式I醯胺(化合物I)及各自包含化合物(I)之混合物、其較佳應用及其使用方法之較佳實施例之論述可各自單獨理解或較佳彼此結合起來理解。
在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a化合物
其為N-(3',4',5'-三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在下文中稱作「Ia」。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b化合物
其為N-[2-(4'-三氟甲硫基)-聯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在下文中稱作「Ib」。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c化合物
其為N-(3',4'-二氯-5-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百賽芬(bixafen)),在下文中稱作「Ic」。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d化合物
其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甲醯胺,在下文中稱作「Id」。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e化合物
其為N-(2-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其中該化合物可呈其順式-異構體及反式-異構體之消旋體形式(通用名:賽達先(sedaxane))。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f化合物
其為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亞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異吡聯),在下文中稱作「If」。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I醯胺(化合物I)係式Ig化合物
其為N-[2-(1,3-二甲基丁基)-3-噻吩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吡噻菌胺(penthiopyrad)),下文中稱作「Ig」。
在更佳實施例中,化合物(I)係選自由Ia、Ic、Ie、If及Ig組成之群。
在另一更佳實施例中,化合物(I)係選自由Ia、Ic、If及Ig組成之群,最佳化合物(I)為化合物Ia。
如開篇處所述,本發明亦係關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植物健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化合物(I)或用指定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在一實施例中,該混合物包含:
(1)式I醯胺(化合物I);及
(2)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其中另一殺真菌劑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i)史卓比林,選自腈嘧菌酯(azoxystrobin)(S1)、醚菌胺(dimoxystrobin)(S2)、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S3)、苯氧菌酯(kresoxim-methyl)(S4)、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S5)、肟醚菌胺(orysastrobin)(S6)、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S7)、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S8)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S9);
(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boscalid)、環醯菌胺(fenhexamid)、滅達樂(metalaxyl)、烯醯嗎啉(dimethomorph)、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啶苯甲醯胺(picobenzamid))、苯醯菌胺(zoxamide)、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及環丙醯菌胺(carpropamid);
(iii)唑類,選自環唑醇(cyproconazole)(A1)、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A2)、氟環唑(epoxiconazole)(A3)、氟矽唑(flusilazole)(A4)、氟喹唑(fluquinconazole)(A5)、粉唑醇(flutriafol)(A6)、種菌唑(ipconazole)(A7)、葉菌唑(metconazole)(A8)、丙環唑(propiconazole)(A9)、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A10)、戊唑醇(tebuconazole)(A11)、氰霜唑(cyazofamid)(A12)、咪醯胺(prochloraz)(A13)、噻唑菌胺(ethaboxam)(A14)及唑菌嗪(triazoxide)(A15);
(iv)雜環化合物,選自噁唑菌酮(famoxadone)、氟啶胺(fluazinam)、嘧菌環胺(cyprodinil)、嘧黴胺(pyrimethanil)、丁苯嗎啉(fenpropimorph)、咪唑黴(iprodione)、S-甲基苯并唑酸(acibenzolar-S-methyl)、丙氧喹啉(proquinazid)、苯氧喹啉(quinoxyfen)、芬比克隆尼(fenpiclonil)、蓋普丹(captan)、苯銹啶(fenpropidin)、四氯丹(captafol)及敵菌靈(anilazin);
(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代森錳鋅(mancozeb)、代森聯(metiram)、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錳乃浦(maneb)、丙森鋅(propineb)、氟本賽夫利卡(flubenthiavalicarb)(本賽夫利卡(benthiavalicarb))及霜霉威(propamocarb);
(vi)有機氯化合物,選自甲基硫菌靈(thiophanate methyl)、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及磺菌胺(flusulfamid);
(vii)無機活性成份,選自鋅錳波爾多(Bordeaux)組合物、乙酸銅、氫氧化銅、氧氯化銅、鹼式硫酸銅及硫;
(viii)各種,選自螺惡胺(spiroxamine)、雙胍辛胺(guazatin)、霜脲氰(cymoxanil)、環氟菌胺(cyflufenamid)、valiphenal、苯菌酮(metrafenone);福賽得鋁(fosetly-aluminium)及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dithianon);
(3)及視需要作為第三組份之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其中另一殺真菌劑I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iii)唑類,選自環唑醇(cyproconazole)(A1)、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A2)、氟環唑(epoxiconazole)(A3)、氟矽唑(flusilazole)(A4)、氟喹唑(fluquinconazole)(A5)、粉唑醇(flutriafol)(A6)、種菌唑(ipconazole)(A7)、葉菌唑(metconazole)(A8)、丙環唑(propiconazole)(A9)、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A10)、戊唑醇(tebuconazole)(A11)、氰霜唑(cyazofamid)(A12)、咪醯胺(prochloraz)(A13)、噻唑菌胺(ethaboxam)(A14)及唑菌嗪(triazoxide)(A15);
(4)或視需要作為第三組份之除草劑(化合物IV),其中該除草劑係選自由嘉磷塞(glyphosate)(H1)、草丁膦(glyphosinate)(H2)及sulfonisate(H3);該等組份係以植物健康協同有效量存在。
術語「植物健康有效量」表示化合物(I)之量或化合物(I)與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的混合物之量,其足以達成下文所定義之植物健康效應。下文闡述更多關於施加數量、方式及所欲使用適宜比率之實例性資訊。無論如何,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以下事實:該量可在較寬範圍內變化且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經處理栽培植物或材料及氣候條件。
術語「協同」意指同時(亦即聯合或分開地)施加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或相繼施加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此可提供比使用單獨化合物可能達成之植物健康效應增強之植物健康效應。
較佳地,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i)史卓比林,選自腈嘧菌酯(S1)、醚菌胺(S2)、肟醚菌胺(S6)、啶氧菌酯(S7)、唑菌胺酯(S8)及三氟敏(S9);
(ii)羧環醯胺,選自啶酰菌胺及烯醯嗎啉;
(iii)唑類,選自環唑醇(A1)、苯醚甲環唑(A2)、氟環唑(A3)、葉菌唑(A8)、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及戊唑醇(A11);
(iv)雜環化合物,選自嘧菌環胺、嘧黴胺、丁苯嗎啉、咪唑黴、苯氧喹啉及S-甲基苯并唑酸;
(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代森錳鋅、代森聯、丙森鋅及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
(viii)各種,選自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及苯菌酮。
較佳地,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iii)唑類,選自環唑醇(A1)、苯醚甲環唑(A2)、氟環唑(A3)、葉菌唑(A8)、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及戊唑醇(A11)。
較佳除草劑(化合物IV)係嘉磷塞(H1)。
更佳地,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i)史卓比林,選自腈嘧菌酯(S1)、肟醚菌胺(S6)、唑菌胺酯(S8)、三氟敏(S9);
(iii)唑類,選自氟環唑(A3)、葉菌唑(A8)、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及戊唑醇(A11)。
最佳地,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腈嘧菌酯(S1)、肟醚菌胺(S6)、唑菌胺酯(S8)、及三氟敏(S9),其中肟醚菌胺(S6)及。坐菌胺酯(S8)係至佳殺真菌劑II。
最佳地,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氟環唑(A3)、葉菌唑(A8)、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及戊唑醇(A11)。
本發明中「混合物」並非限定於含有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之物理混合物,而係指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的任何製備形式,其使用具有時間相關性及位點相關性。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混合物」係指化合物(I)(=一種化合物I)與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如所定義之特定殺真菌劑II之其中一種或特定殺真菌劑IIb或殺蟲劑III之其中一種或除草劑IV之其中一種)的物理混合物。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混合物」係指三元混合物,包含化合物(I)及一種化合物(II)及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混合物」係指四元混合物,包含化合物(I)及一種化合物(II)及兩種選自由化合物(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混合物」係指一種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其係分開配製但以一定時間關係(即同時或依次)施加至相同植物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其依次施加之時間間隔容許該化合物之組合作用。
此外,使用者可親自在噴霧罐中混合本發明混合物中之各化合物(例如套組之各部件或二元混合物之各部分)且若適合可添加其他輔助劑(罐混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混合物包含
(I)式I醯胺化合物(化合物I)及
(III)選自由費普尼(fipronil)(Fip)及乙蟲腈(ethiprole)(Ethi)組成之群之殺蟲劑(化合物III);該等組份係以協同植物健康有效量存在。
較佳殺蟲劑(化合物III)係費普尼(Fip)。
較佳地,所有上述混合物皆包含Ia、Ib、Ic、Id、Ie、If或Ig作為化合物(I)。
更佳地,該等混合物包含Ia、Ic、If或Ig作為化合物(I)。最佳地,該等混合物包含Ia、Ic或If作為化合物(I)。
在尤佳實施例中,該等混合物包含Ia作為化合物(I)。
因此,對於在本發明方法中之既定應用而言,下表中所列化合物(I)與化合物(II)或(III)或(IV)之二元混合物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
在表1混合物中,以下混合物尤佳:M-1、M-2、M-3、M-4、M-5、M-6、M-7、M-8、M-9、M-10、M-27、M-28、M-29、M-30、M-31、M-32、M-33、M-34、M-35、M-36、M-53、M-54、M-55、M-56、M-57、M-58、M-59、M-60、M-61、M-62、M-79、M-80、M-81、M-82、M-83、M-84、M-85、M-86、M-87、M-88、M-105、M-106、M-107、M-108、M-109、M-110及M-111。
在該亞群中,以下混合物更佳:
M-1、M-2、M-3、M-4、M-10、M-27、M-28、M-29、M-30、M-36、M-53、M-54、M-55、M-56、M-62、M-79、M-80、M-81、M-82、M-88、M-105、M-107、M-110及M-111。
以下混合物甚至更佳:M-1、M-2、M-3、M-4、M-27、M-28、M-29、M-30、M-53、M-54、M-55、M-56、M-79、M-80、M-81、M-82及M-105。
以下混合物最佳:M-2、M-3、M-28、M-29、M-54、M-55、M-80、M-81及M-105。
至佳者係混合物M-2、M-3及M-105。
對於在本發明方法中之既定應用而言,下表2中所列化合物(I)與化合物(II)或(III)以及化合物(IIb)或(IV)之三元混合物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
表2中所揭示之混合物亦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
在表2之三元混合物中,以下混合物在本發明中尤佳:N-1、N-2、N-3、N-4、N-5、N-6、N-7、N-8、N-9、N-10、N-11、N-12、N-13、N-14、N-15、N-16、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N-29、N-30、N-31、N-32、N-33、N-34、N-35、N-36、N-37、N-38、N-39、N-40、N-41、N-42、N-43、N-44、N-45、N-46、N-47、N-48、N-49、N-50、N-51、N-52、N-53、N-54、N-55、N-56、N-57、N-58、N-59、N-60、N-61、N-62、N-63、N-64、N-65、N-66、N-67、N-68、N-69、N-70、N-71、N-72、N-73、N-74、N-75、N-76、N-77、N-78、N-79、N-80、N-81、N-82、N-83、N-84、N-85、N-86、N-87、N-88、N-89、N-90、N-91、N-92、N-93、N-94、N-95、N-96、N-97、N-98、N-99、N-100、N-101、N-102、N-103、N-104、N-105、N-106、N-107、N-108、N-109、N-110、N-111、N-112、N-113、N-114、N-115、N-116、N-117、N-118、N-119、N-120、N-121、N-122、N-123、N-124、N-125、N-126、N-127、N-128、N-129、N-130、N-131、N-132、N-133、N-134、N-135、N-960、N-961、N-962、N-963、N-964、N-965、N-966、N-967、N-968、N-969、N-970、N-971、N-972、N-973、N-974、N-1065、N-1066、N-1067、N-1068、N-1069、N-1070、N-1071、N-1072、N-1073、N-1083、N-1084、N-1085、N-1086、N-1087、N-1088、N-1089、N-1090、N-1091、N-1110、N-1111、N-1112、N-1113、N-1114、N-1115、N-1116、N-1117、N-1118、N-1119、N-1120、N-1121、N-1122、N-1123、N-1124、N-1125、N-1126及N-1127。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78,其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及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I之氟環唑(A3)。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08,其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及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I之氟環唑(A3)。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962,其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氟環唑(A3)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070,其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072,其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088,其包含式Ic醯胺化合物(百賽芬)、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090,其包含式Ic醯胺化合物(百賽芬)、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115,其包含式If醯胺化合物(異吡聯(isopyrazam))、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117,其包含式If醯胺化合物(異吡聯)、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124,其包含式Ig醯胺化合物(吡噻菌胺)、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及嘉磷塞(H1)。
在表2混合物中,至佳者係混合物N-1126,其包含式Ig醯胺化合物(吡噻菌胺)、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及嘉磷塞(H1)。
對於在本發明方法中之既定應用而言,以下史卓比林化合物(2)(i)以及上表2中所列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1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1至Q-105),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2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106至Q-210),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3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211至Q-315),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4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316至Q-420),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5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421至Q-525),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6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526至Q-630),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7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631至Q-735),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8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736至Q-840),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包含史卓比林化合物S9及三元混合物之四元混合物(Q-841至Q-945),其中該三元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皆對應於表2中選自混合物第N-960號至第N-1064號之列。
在上文所揭示四元混合物中,至佳者係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唑菌胺酯(S8)、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I之氟環唑(A3)及另一嘉磷塞(H1)之混合物。
在上文所揭示四元混合物中,至佳者係包含式(Ia)醯胺化合物、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之肟醚菌胺(S6)、作為另一殺真菌劑III之氟環唑(A3)及另一嘉磷塞(H1)之混合物。
在本發明方法中所用所有混合物中,以可提供協同效應之量使用化合物(I)及化合物(II)、(IIb)、(III)或(IV)。化合物(I)與化合物(II)、(IIb)、(III)或(IV)之重量比較佳為200:1至1:200,更佳為100:1至1:100,更佳為50:1至1:50且尤佳為20:1至1:20。至佳比率係1:10至10:1。重量比係指化合物(I)及化合物(II)、(IIb)、(III)或(IV)在混合物中之總重量。
所有上述混合物亦係本發明實施例。
上述混合物之所有實施例在下文中皆稱作「本發明混合物」。
如上所述,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藉由將其施加至植物或植物部分或施加至植物之實際或預定生長位點來改良植物健康。
因此,本發明亦係關於改良植物健康之方法,其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
若在本發明方法中使用本發明混合物,則較佳同時(一起或分開)或依次用式I醯胺化合物(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另一化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
當然,依次施加係以容許所施加化合物之組合作用之時間間隔來實施。較佳地,依次施加化合物(I)及化合物(II)、(IIb)、(III)及/或(IV)之時間間隔在數秒至最長3個月範圍內,較佳自數秒至最長1個月,更佳自數秒至最長2周,甚至更佳自數秒至最長3天,且尤佳自1秒至最長24小時。
術語「BBCH主要生長階段」係指經擴展BBCH劃分,其係將所有單一及雙子葉植物種類之物候類似生長階段統一編碼之系統,其中將植物之整個發育週期細分為可明確識別及區分之較長時間發育期。BBCH係Biologische Bundesanstalt,Bundessortenamt and Chemical工業之縮寫。
「位點」意指植物生長或預定生長之土壤、區域、材料或環境。
無需贅言,化合物(I)及(在採用混合物之情況下)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係以無植物毒性之有效量來使用。此意指其用量容許獲得期望效應但不使經處理植物或自經處理繁殖體或經處理土壤生長之植物產生任何植物毒性症狀。
欲處理植物一般係具有經濟重要性之植物及/或人類種植之植物。因此,其較佳選自農業、林業及觀賞性植物,更佳選自農業植物。
一般而言,術語「植物」亦包括已藉由育種、誘變或遺傳工程改變之植物。經遺傳改變之植物係遺傳物質已藉由使用重組DNA技術改變之植物。重組DNA技術的使用使得可能達成藉由在天然環境下交叉育種、突變或天然重組難以達成之改變。
因此,本文所提及較佳大豆亦可為非轉基因植物(例如藉由傳統育種所獲得者),或可具有至少一個轉基因事件。在一實施例中,大豆植物較佳為轉基因植物,其較佳具有可獲得對除害劑之抗性、較佳對除草劑嘉磷塞之抗性之轉基因事件。因此,轉基因植物較佳為具有可提供嘉磷塞抗性之轉基因事件者。該等具有可獲得嘉磷塞抗性之轉基因事件之較佳轉基因植物的某些實例闡述於以下文獻中:美國專利第5,914,451號、美國專利第5,866,775號、美國專利第5,804,425號、美國專利第5,776,760號、美國專利第5,633,435號、美國專利第5,627,061號、美國專利第5,463,175號、美國專利第5,312,910號、美國專利第5,310,667號、美國專利第5,188,642號、美國專利第5,145,783號、美國專利第4,971,908號及美國專利第4,940,835。更佳地,轉基因大豆植物具有「Roundup-Ready」(RR)轉基因大豆(可自Monsanto公司,St.Louis,Mo.購得)之特徵。
本發明中「林業植物」係樹木,更具體而言係用於人工造林或工業人工林之樹木。工業人工林一般用於大規模生產林產品,例如木材、紙漿、紙、橡膠、聖誕樹、或園藝用幼樹。林業植物之實例係諸如松樹(具體而言松屬(Pinus spec.))、樅樹及雲杉等針葉植物、桉樹、諸如柚木、橡膠樹、油椰等熱帶樹、柳樹(柳屬(Salix))(具體而言柳屬(Salix spec.))、白楊(三角葉楊)(具體而言楊屬(Populus spec.))、山毛櫸(具體而言山毛櫸屬(Fagus spec.))、樺樹及櫟樹。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欲藉由用本發明組合物處理來改良植物健康者係觀賞性植物。「觀賞性植物」係一般用於園藝中(例如用於公園、花園中及陽臺上)之植物。實例係草皮、老鸛草、天竺葵、喇叭花、秋海棠、及倒掛金鐘,該等僅係大量觀賞性植物中之數種。
「農業植物」係以商業規模收穫或栽培部分(例如種子)或全部之植物,或其可用作飼料、食物、纖維(例如棉花、亞麻)、燃料(例如木材、生物酒精、生物柴油、生物質)或其他化學化合物之重要來源。農業植物亦可包括園藝植物,即種植在花園中(且不種植在田間)之植物,例如某些水果及蔬菜。例如,較佳農業植物為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黑小麥、燕麥、高粱或稻穀;甜菜,例如糖用甜菜或飼料甜菜;水果,例如梨果、核果或軟果,例如蘋果、梨、李子、桃、扁桃、櫻桃、草莓、樹莓、黑莓、或醋栗;豆科植物,例如扁豆、豌豆、紫花苜蓿或大豆;油料植物,例如油菜、油料種子油菜、芸苔、亞麻籽、芥菜、橄欖、向日葵、椰子、可可豆、蓖麻、油椰、花生或大豆;葫蘆,例如南瓜、黃瓜或甜瓜;纖維植物,例如棉花、亞麻、***或黃麻;柑橘類水果,例如柑橘、檸檬、葡萄柚或蜜柑;蔬菜,例如菠菜、萵苣、蘆筍、甘藍、胡蘿蔔、洋蔥、番茄、馬鈴薯、葫蘆或紅辣椒;月桂科植物,例如鱷梨樹、肉桂樹或樟腦;能量及原料植物,例如玉米、大豆、油菜、甘蔗或油椰;玉米;煙草;堅果;咖啡;茶;香蕉;藤本植物(鮮食葡萄及葡萄汁葡萄藤);蛇麻草;草皮;天然橡膠植物或觀賞性植物及林業植物,例如花、灌木、闊葉樹或常綠樹,例如針葉植物。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水果作物較佳。在水果作物中,蘋果、草莓及柑橘(例如柑橘及檸檬)尤佳。
更佳農業植物係田間作物,例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油菜、油料種子油菜及芸苔、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豌豆及芸豆)、向日葵、甘蔗;觀賞性植物;或蔬菜,例如黃瓜、番茄、或洋蔥、韭菜、萵苣、南瓜;最佳農業植物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種子油菜、芸苔、向日葵;且至佳植物係大豆。
在較佳實施例中,上述改良植物健康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農業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農業植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轉基因或非轉基因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種子油菜、芸苔、向日葵,其中至佳者係大豆。該等植物可為轉基因或非轉基因植物。
若使用本發明混合物,則較佳同時(一起或分開)或依次用存於本發明混合物中之各組份處理植物、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
「植物健康」欲意指由若干個態樣單獨或彼此組合決定之植物狀況。
植物狀況之一指標(指標1)係產率,其係作物及/或果實產率。「作物」及「果實」應理解為收穫後進一步使用之任何植物產物,例如本來意義下之水果、蔬菜、堅果、穀物、種子、木材(例如在林業植物情況下)、花(例如在園藝植物、觀賞性植物情況下)等,亦即植物所產生的任何具有經濟價值者。一種確定產率之方式係所收穫穀物之千粒重(TGW)。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藉由千粒重(TGW)、秸稈產率、籽粒產率、分蘖、收穫指數及單穗籽粒產率之提高來顯示植物產率。
植物狀況之另一指標(指標2)係植物活力。植物活力亦表現為若干個態樣,其中某些係視覺外觀(例如葉片顏色、果實顏色及外觀、死亡基生葉數量及/或葉片廣度)、植物重量、植物高度、植物拔節(verse)程度(倒伏)、蘖或分枝或莖之數量、強度及生產力、圓錐花序長度、結籽率、根系發達程度、根強度、結瘤程度(尤其根瘤菌結瘤之程度)、萌芽時間點、出苗、開花、穀物成熟度及/或衰老、蛋白質含量、糖含量及諸如此類。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藉由植物高度、有穗莖數量、分蘖、植物枝條生長、每穗籽粒數及綠葉面積之提高來顯示植物活力。
植物狀況之另一指標(指標3)係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非生物性應激、尤其較長期之非生物性應激可對植物產生有害效應。非生物性應激係由(例如)以下所引發:極端溫度(例如特定季節罕見之熱或冷或溫度劇烈變化)、乾旱、極端濕度(例如洪水或積水)、缺氧環境、高鹽度、輻射(例如因臭氧保護層變薄而增強之UV輻射)、高臭氧濃度及有機污染(例如植物毒性量除害劑之污染)或無機污染(例如重金屬污染物之污染)。因此,受激植物、其作物及果實之數量及品質下降。就品質而言,對作物造成之後果通常會嚴重影響繁殖性發育,從而對果實或種子造成重大影響。蛋白質之合成、積累及儲存主要受溫度影響;幾乎所有應激皆可減緩生長;多糖合成(結構及儲存二者)降低或改變:該等效應引起生物質減少且引起產物營養價值改變。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藉由水使用效率之提高及植物蒸騰作用之降低來顯示植物針對乾旱應激(非生物性應激)之耐受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本發明式I化合物(I)或混合物之用途,其用於提高植物、較佳農業、林業及/或觀賞性植物、更佳農業植物之產率。
本發明另外提供提高植物、較佳農業、林業及/或觀賞性植物、更佳農業植物之產率之方法。
在更佳實施例中,上述提高植物產率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田間作物,例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油菜、油料種子油菜及芸苔、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豌豆及芸豆)、向日 葵、甘蔗;觀賞性植物;或蔬菜,例如黃瓜、番茄、或洋蔥、韭菜、萵苣、南瓜;更佳農業植物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種子油菜、芸苔、向日葵。
在尤佳實施例中,上述提高植物之植物健康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係小麥、玉蜀黍(玉米)及大豆。
在尤佳實施例中,上述提高植物產率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為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大豆。
根據本發明,「提高植物、尤其農業、林業及/或觀賞性植物、更佳農業植物之產率」意指相對於在相同條件下但未施加本發明組合物時產生之植物之相同產物的產率,以可量測量提高各種植物產物的產率。
根據本發明,產率較佳提高至少0.5%、更佳至少1%、甚至更佳至少2%、更佳至少4%。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產率提高改良意指,任何一種或若干種或所有上述植物特徵之改良的增強皆與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之除害作用無關。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之用途,其用於提高植物(例如農業、林業及/或觀賞性植物、更佳農業植物)之產率及/或改良其活力。
本發明另外提供提高植物、較佳農業、林業及/或觀賞性植物、更佳農業植物之產率及/或改良其活力之方法。
在更佳實施例中,上述提高或改良植物活力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田間作物,例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油菜、油料種子油菜及芸苔、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豌豆及芸豆)、向日葵、甘蔗;觀賞性植物;或蔬菜,例如黃瓜、番茄、或洋蔥、韭菜、萵苣、南瓜;更佳農業植物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種子油菜、芸苔、向日葵。
在尤佳實施例中,上述提高植物活力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為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大豆。
根據本發明,「經改良植物活力」意指某些作物特徵相對於在相同條件下但未施加本發明組合物時產生之植物的相同因素獲得了可量測量或顯著量的提高或改良。
經改良植物活力尤其可表現為以下經改良植物特性中之至少一種:
‧經改良植物生命力,
‧植物及/或植物產物之經改良品質,例如經提高蛋白質含量、經增大果實尺寸、更均勻果實或籽粒顏色等,
‧所收穫植物或植物部分之經改良可儲存性,
‧經改良視覺外觀,
‧衰老延緩,由此使葉器官之光合活性持續更久,
‧經增強根生長及/或更發達根系,
‧經增強結瘤,尤其根瘤菌結瘤,
‧較長圓錐花序,
‧更大豆莢,
‧經改良結莢率,
‧經改良結籽率,
‧經改良結實率,
‧經減少花敗育,
‧經減少豆莢敗育,
‧經減少種子敗育,
‧較大葉片,
‧較少死亡基生葉,
‧經改良葉面積指數,
‧經提高或經改良植物林分密度,
‧較低植物拔節(倒伏),
‧經提高植物重量,
‧經提高植物高度,
‧經增強枝條生長,
‧分蘖增加,
‧分枝增加,
‧更強壯及/或生產力更高的蘖或分枝,‧非生產性蘖較少,‧光合活性增強及/或色素含量提高且葉片顏色因此更綠,‧經降低乙烯產生及/或抑制植物接受乙烯,‧萌芽較早且經改良,‧經改良出苗,‧開花較早,‧結實較早,‧穀物成熟較早,‧較一致熟化,‧所需肥料較少,‧經改良收穫指數,‧經延長存架壽命,‧經提高水使用效率,‧增大綠葉面積,‧較佳可收穫性。
本發明植物活力之改良尤其意指,任何一種或若干種或所有上述植物特徵之改良的增強皆與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之除害作用無關。
在本發明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植物生命力。
在本發明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提高植物之水使用效率。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植物及/或植物產物之品質,例如提高蛋白質含量。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所收穫植物或植物部分之可儲存性。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延緩衰老且由此延長葉器官之光合活性。
在本發明另一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強根生長及/或誘導植物形成更發達根系。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結籽率或結實率。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減少花敗育及/或豆莢敗育及/或種子敗育。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大葉片。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減少基生葉死亡。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降低植物拔節(倒伏)。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混合物來增加植物重量。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提高植物高度。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產生較強及/或生產力更高之蘖或分枝。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強光合活性及/或提高色素含量且由此使葉片顏色更綠。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植物出苗。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促進枝條生長。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減少乙烯產生及/或抑制植物接受乙烯。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使植物、植物部分或果實熟化更一致。
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可收穫性。
在本發明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強經改良植物生命力。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延緩衰老且由此延長葉器官之光合活性。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大葉片。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減少基生葉死亡。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改良結籽率或結實率。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加植物重量。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增加植物高度。
在本發明另一最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促進枝條生長。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之用途,其用於增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
本發明另外提供增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之方法,其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
在更佳實施例中,上述增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田間作物、例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菜、油料種子油菜及芸苔、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豌豆及芸豆)、向日葵、甘蔗;觀賞性植物;或蔬菜,例如黃瓜、番茄、或洋蔥、韭菜、萵苣、南瓜;更佳農業植物係馬鈴薯、糖用甜菜、穀類(例如小麥、裸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種子油菜、芸苔、向日葵。
在尤佳實施例中,上述增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之方法包含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處理植物及/或植物生長位點或預期生長位點,其中該植物係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大豆。
非生物性應激因素已定義於上文中。
根據本發明,「增強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意指:(1.)與暴露於相同條件下但未經本發明組合物處理之植物相比,某些由非生物性應激引發之負面因素以可量測量或顯著量減少,及(2.)負面效應之減少並非係由組合物對應激因素之直接作用所致,例如其直接消滅微生物或有害生物之殺真菌或殺蟲作用,而是藉由刺激植物自身針對該等應激因素之防禦反應來達成。
由非生物性應激引發之負面因素亦為人所熟知且經常可表現為植物活力降低(參見上文),例如葉片有斑點、「葉片灼傷」、生長降低、花較少、生物質較少、作物產率較低、作物營養價值降低、作物成熟延遲,以上僅為幾個實例。
在較佳實施例中,針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及/或抗性增強。因此,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使用本發明組合物來刺激植物自身針對非生物性應激之防禦反應,該等應激例如極端溫度(例如特定季節罕見之熱或冷或溫度劇烈變化)、乾旱、極端濕度、高鹽度、輻射(例如因臭氧保護層變薄而增強之UV輻射)、高臭氧濃度、有機污染(例如植物毒性量除害劑之污染)及/或無機污染(例如重金屬污染物之污染)。
在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刺激 植物自身針對非生物性應激之防禦反應,其中非生物性應激因素較佳係選自極端溫度、乾旱及極端濕度。
在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刺激植物自身針對非生物性應激之防禦反應,其中該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係乾旱應激。
在另一更佳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來降低或抑制由植物毒性量之除害劑(例如殺真菌劑、除草劑及/或殺蟲劑)所引發對植物之傷害。
在本發明期間,已發現某些選自上述本發明混合物之混合物在先前文獻中並未明確闡述-然而該等混合物不僅具有本文中上述協同植物健康效應,且亦可提供協同殺真菌效應。
因此,吾等亦發現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之方法,其中用除害有效量之該等混合物處理真菌、其棲息地、繁殖地、其所在地、或欲針對真菌侵襲保護之植物、土壤或種子。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以0.001g至1kg/100kg種子之量將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之殺真菌混合物施加至種子。
「所在地」意指正在生長有害生物或可生長有害生物之植物、種子、土壤、區域、材料或環境。
一般而言,「除害有效量」意指對目標有機體生長達成可觀測效應所需之本發明混合物或包含該等混合物之組合物之量,該等效應包括壞死、死亡、延遲、阻止及去除、破壞,或降低目標有機體之出現率及活性。本發明中所用各種混合物/組合物之除害有效量可變。混合物/組合物之 除害有效量亦可根據主要條件(例如期望除害效應及持續時間、天氣、目標物種、所在地、施用模式及諸如此類)而改變。
該等混合物包含(1)式I醯胺(化合物I);及(2)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環醯菌胺、滅達樂、氟吡菌胺(啶苯甲醯胺)、苯醯菌胺、雙炔醯菌胺及環丙醯菌胺;(iii)唑類,選自環唑醇(A1)、氟環唑(A3)、氟矽唑(A4)、種菌唑(A7)、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戊唑醇(A11)、氰霜唑(A12)及唑菌嗪(A15);(iv)雜環化合物,選自氟啶胺、嘧菌環胺、S-甲基苯并唑酸、丙氧喹啉、苯氧喹啉、芬比克隆尼、蓋普丹、福爾培(folpet)及苯銹啶;(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錳乃浦、丙森鋅及氟本賽夫利卡(本賽夫利卡);(vi)有機氯化合物,例如磺菌胺;(vii)無機活性成份,例如硫;及(viii)各種,選自螺惡胺、霜脲氰、環氟菌胺及valiphenal。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等混合物包含
(1)式I醯胺(化合物I);及
(2)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另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
(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環醯菌胺、滅達樂、氟吡菌胺(啶苯甲醯胺)、苯醯菌胺、雙炔醯菌胺及環丙醯菌胺;
(iii)唑類,選自環唑醇(A1)、氟環唑(A3)、氟矽唑(A4)、種菌唑(A7)、丙環唑(A9)、丙硫菌唑(A10)、戊唑醇(A11)、氰霜唑(A12)及唑菌嗪(A15);
(iv)雜環化合物,選自氟啶胺、嘧菌環胺、S-甲基苯并唑酸、丙氧喹啉、苯氧喹啉、芬比克隆尼、蓋普丹、福爾培及苯銹啶;
(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錳乃浦、丙森鋅及氟本賽夫利卡(本賽夫利卡);
(vi)有機氯化合物,例如磺菌胺;
(vii)無機活性成份,例如硫;及
(viii)各種,選自螺惡胺、霜脲氰、環氟菌胺及valiphenal,及
(3)(視需要)除草劑(化合物IV),選自嘉磷塞、sulfonisate及草丁膦。
該混合物亞群在下文中定義為「本發明新穎混合物」。當然,該亞群包括本發明混合物。因此,該術語僅在需要分開闡述該亞群時提及。
化合物(I)與化合物(II)或(IV)之重量比較佳為200:1至1:200,更佳為100:1至1:100,更佳為50:1至1:50且尤佳為20:1至1:20。至佳比率為1:10至10:1。重量比係指化合物(I)及化合物(II)在混合物中之總重量。
對於既定用途而言,以下列於下表3中之化合物(I)與化合物(II)或(IV)之二元混合物尤佳。
在表3之混合物內,以下混合物尤佳:O-1、O-2、O-3、O-4、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O-15、O-16、O-17、O-18、O-19、O-20、O-21、O-22、O-23、O-24、O-25、O-26、O-27、O-28、O-29、O-30、O-31、O-32、O-33、O-34、O-69、O-70、O-71、O-72、O-73、O-74、O-75、O-76、O-77、O-78、O-79、O-80、O-81、O-82、O-83、O-84、O-85、O-86、O-87、O-88、O-89、O-90、O-91、O-92、O-93、O-94、O-95、O-96、O-97、O-98、O-99、O-100、O-101、O-102、O-103、O-104、O-105、O-106、O-107、O-108、O-109、O-110、O-111、O-112、O-113、O-114、O-115、O-116、O-117、O-118、O-119、O-120、O-121、O-122、O-123、O-124、O-125、O-126、O-127、O-128、O-129、O-130、O-131、O-132、O-133、O-134、O-135、O-136、O-137、O-138、O-139、O-140、O-141、O-142、O-143、O-144、O-145、O-146、O-147、O-148、O-149、O-150、O-151、O-152、O-153、O-154、O-155、O-156、O-157、O-158、O-159、O-160、O-161、O-162、O-163、O-164、O-165、O-166、O-167、O-168、O-169、O-170、O-171、O-172、O-173、O-174、O-175、O-176、O-177、O-178、O-179、O-180、O-181、O-182、O-183、O-184、O-185、O-186、O-187、O-188、O-189、O-190、O-191、O-192、O-193、O-194、O-195、O-196、O-197、O-198、O-199、O-200、O-201、O-202、O-203、O-204、O-205、O-206、O-207、O-208、O-209、O-210、O-211、O-212、O-213、O-214、O-215、O-216、O-217、O-218、O-219、O-220、O-221、O-222、O-223、O-224、O-225、O-226、O-227、O-228、O-239、O-241、O-244及O-245。
在該亞群中,以下混合物較佳:O-1、O-2、O-3、O-4、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O-15、O-16、O-17、O-18、O-19、O-20、O-21、O-22、O-23、O-24、O-25、O-26、O-27、O-28、O-29、O-30、O-31、O-32、O-33、O-34、O-69、O-70、O-71、O-72、O-73、O-74、O-75、O-76、O-77、O-78、O-79、O-80、O-81、O-82、O-83、O-84、O-85、O-86、O-87、O-88、O-89、O-90、O-91、O-92、O-93、O-94、O-95、O-96、O-97、O-98、O-99、O-100、O-101、O-102、O-171、O-172、O-173、O-174、O-175、O-176、O-177、O-178、O-179、O-180、O-181、O-182、O-183、O-184、O-185、O-186、O-187、O-188、O-189、O-190、O-191、O-192、O-193、O-194、O-195、O-196、O-197、O-198、O-199、O-200、O-201、O-202、O-203、O-204、O-205、O-206、O-207、O-208、O-209、O-210、O-211、O-212、O-213、O-214、O-215、O-216、O-217、O-218、O-219、O-220、O-221、O-222、O-223、O-224、O-225、O-226、O-227、O-228及O-239。以下混合物甚至更佳:O-1、O-2、O-3、O-4、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O-15、O-16、O-17、O-18、O-19、O-20、O-21、O-22、O-23、O-24、O-25、O-26、O-27、O-28、O-29、O-30、O-31、O-32、O-33、O-34及O-239。
在本文中已發現,與使用單獨化合物可能達成之控制比率相比,同時(亦即聯合或分開地)施加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IV)或依次施加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IV)使得可增強對有害生物(此意指有害植物疾病)之控制(協同混合物)。
此外已發現,與使用單獨化合物可能達成之控制比率相比,同時(亦即聯合或分開地)施加列於表2中之化合物(I) 及化合物(II)或(III)及化合物(IIb)或(IV)或依次施加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III)及化合物(IIb)或(IV)使得可增強對有害生物(此意指有害植物疾病)之控制(協同混合物)。
對於控制有害生物之既定應用而言,列於上表2中之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或(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的三元混合物尤佳。
對於控制有害生物之既定應用而言,在表2中之三元混合物中,以下混合物尤佳:N-1、N-2、N-3、N-4、N-5、N-6、N-7、N-8、N-9、N-10、N-11、N-12、N-13、N-14、N-15、N-16、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N-29、N-30、N-31、N-32、N-33、N-34、N-35、N-36、N-37、N-38、N-39、N-40、N-41、N-42、N-43、N-44、N-45、N-46、N-47、N-48、N-49、N-50、N-51、N-52、N-53、N-54、N-55、N-56、N-57、N-58、N-59、N-60、N-61、N-62、N-63、N-64、N-65、N-66、N-67、N-68、N-69、N-70、N-71、N-72、N-73、N-74、N-75、N-76、N-77、N-78、N-79、N-80、N-81、N-82、N-83、N-84、N-85、N-86、N-87、N-88、N-89、N-90、N-91、N-92、N-93、N-94、N-95、N-96、N-97、N-98、N-99、N-100、N-101、N-102、N-103、N-104、N-105、N-106、N-107、N-108、N-109、N-110、N-111、N-112、N-113、N-114、N-115、N-116、N-117、N-118、N-119、N-120、N-121、N-122、N-123、N-124、N-125、N-126、N-127、N-128、N-129、N-130、N-131、N-132、N-133、N-134、N-135、N-960、N-961、N-962、N-963、N-964、N-965、N-966、N-967、N-968、N-969、N-970、N-971、N-972、N-973、N-974、N-1065、N-1066、N-1067、N-1068、N-1069、N-1070、N-1071、N-1072、N-1073、N-1083、N-1084、N-1085、N-1086、N-1087、N-1088、N-1089、N-1090、N-1091、N-1110、N-1111、N-1112、N-1113、N-1114、N-1115、N-1116、N-1117、N-1118、N-1119、N-1120、N-1121、N-1122、N-1123、N-1124、N-1125、N-1126及N-1127。
有利地,本發明混合物適用於控制以下植物疾病:白鏽菌屬(Albugo spp.)(白銹病),在觀賞性植物、蔬菜(例如白鏽菌(A. candida))及向日葵(例如婆羅門參白鏽(A. tragopogonis))上;鏈格孢屬(Alternaria spp.)(黑斑病),在蔬菜、油菜(芸苔鏈格孢(A. brassicola或brassicae))、糖用甜菜(細鏈格孢(A. tenuis))、水果、稻穀、大豆、馬鈴薯(例如索蘭尼鏈格孢(A. solani)或交錯鏈格孢(A. alternata))、番茄(例如索蘭尼鏈格孢或交錯鏈格孢)及小麥上;絲囊黴屬(Aphanomyces spp.),在糖用甜菜及蔬菜上;穀類及蔬菜上之殼二孢屬(Ascochyta spp.),例如小麥上之小麥殼二孢菌(A. tritici)(炭疽病)及大麥上之大麥殼二孢菌(A. hordei);雙極黴屬(Bipolaris spp.)及德氏黴屬(Drechslera spp.)(有性型: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 spp.)),在玉米(例如玉米德氏黴菌(D. maydis))、穀類(例如小麥根腐病菌(B. sorokiniana):斑枯)、稻穀(例如稻平臍蠕孢菌(B. oryzae))及草皮上;穀類上(例如在小麥或大麥上)之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先前稱作白粉菌屬(Erysiphe))(白粉病);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有性型:富氏葡萄孢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灰黴病),在水果及漿果(例如草莓)、蔬菜(例如萵苣、胡蘿蔔、旱芹及甘藍)、油菜、花、藤本植物、林業植物及小麥上;萵苣上之萵苣盤梗黴(Bremia lactucae)(霜黴病);長喙殼屬(Ceratocystis spp.)(同義詞Ophiostoma)(腐爛或枯萎),在闊葉樹及常綠樹上,例如榆樹上之榆梢枯長喙黴(C. ulmi)(荷蘭榆樹病(Dutch elm disease));尾孢屬(Cercospora spp.)(尾孢菌葉斑病),在玉米、稻穀、糖用甜菜(例如甜菜尾孢菌(C. beticola))、甘蔗、蔬菜、咖啡、大豆(例如大豆灰斑病菌(C. sojina)或大豆紫斑病菌(C. kikuchii))及稻穀上;分枝孢子菌屬(Cladosporium spp.),在番茄(例如黃枝孢黴(C. fulvum):葉黴病)及穀類上,例如小麥上之草本枝孢黴(C. herbarum)(黑穗病);穀類上之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麥角症);旋孢腔菌屬(無性型:雙極黴屬之長蠕孢黴(Helminthosporium))(葉斑病),在玉米(玉米圓斑病菌(C. carbonum))、穀類(例如禾旋孢腔菌(C. sativus),無性型:小麥根腐病菌)及稻穀(例如水稻旋孢腔菌(C. miyabeanus),無性型:水稻長蠕孢屬(H. oryzae))上;毛盤孢屬(Colletotrichum spp.)(有性型:小叢殼屬(Glomerella))(炭疽病),在棉花(例如棉花炭疽病菌(C. gossypii))、玉米(例如禾炭疽病菌(C. graminicola))、軟果、馬鈴薯(例如辣椒炭疽病菌(C. coccodes):黑斑病)、豆類(例如菜豆炭疽病菌(C. lindemuthianum))及大豆(例如毛豆炭疽病菌(C. truncatum)或膠孢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上;伏革菌屬(Corticium spp.),例如稻穀上之稻紋枯病菌(C. sasakii)(紋枯病);大豆及觀賞性植物上之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葉斑病);孔雀斑菌屬(Cycloconium spp.),例如橄欖樹上之油橄欖孔雀斑病(C. oleaginum);柱孢屬(Cylindrocarpon spp.)(例如果樹癌腫病或幼藤衰敗病,有性型:叢赤殼屬(Nectria或Neonectria spp.)),在果樹、藤本植物(例如鵝掌楸柱孢菌(C. liriodendri),有性型:鵝掌楸叢赤殼菌(N eonectria liriodendri):烏腳病)及觀賞性植物上;大豆上之白羽紋病(Dematophora necatrix)(有性型:白羽紋病(Rosellinia))(根莖腐爛);間座殼屬(Diaporthe spp.),例如大豆上之大豆北方莖潰瘍病菌(D. phaseolorum)(猝倒病);德氏黴屬(同義詞:長蠕孢屬,有性型:核腔菌屬(Pyrenophora)),在玉米、穀類(例如大麥(例如大麥網斑內臍蠕孢菌(D. teres),網斑病)及小麥(例如小麥黃斑葉枯病(D. tritici-repentis):褐斑病)、稻穀)及草皮上;藤本植物上之埃斯卡菌(Esca)(頂梢枯死、中風),由斑褐孔菌(Formitiporia punctata)(同義詞:木層孔菌屬(Phellinus))、地中海孔菌(F. mediterranea)、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曾用名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Phaeoacremoniumaleophilum及/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obtusa)引發;囊腔菌屬(Elsinoe spp.),在梨果(梨囊腔菌(E. pyri))、軟果(樹莓炭疽病菌(E. veneta):炭疽病)及藤本植物(葡萄黑痘病(E. ampelina):炭疽病)上;稻穀上之稻葉黑粉菌(Entyloma oryzae)(葉黑粉病);小麥上之附球菌屬(Epicoccum spp.)(黑黴);白粉菌屬(Erysiphe spp.)(白粉菌),在糖用甜菜(甜菜白粉病(E. betae))、蔬菜(例如豌豆白粉病(E. pisi))上,例如葫蘆(例如瓜類白粉病(E. cichoracearum))、甘藍、油菜(例如油菜白粉病(E. crucife-rarum));葡萄頂枯病(Eutypa lata)(葡萄癌腫或頂枯,無性型:Cytosporina lata,同義詞:百簕花盤針孢菌(Liber-tella blepharis)),在果樹、藤本植物及觀賞性喬木上;明臍菌屬(Exserohilum spp.)(同義詞:長蠕孢屬),在玉米上(例如玉米大斑病菌(E. turcicum));各種植物上之鐮刀菌屬(Fusarium spp.)(有性型:赤黴菌(Gibberella))(枯萎、根或莖腐爛),例如穀類(例如小麥或大麥)上之禾穀鐮刀菌(F. graminearum)或大刀鐮刀菌(F. culmorum)(根腐爛、斑點病或赤黴病)、番茄上之尖孢鐮刀菌(F. oxysporum)、大豆上之腐皮鐮刀菌(F. solani)及玉米上之輪枝樣鐮刀菌(F.verticillioides);穀類(例如小麥或大麥)及玉米上之禾頂囊殼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全蝕病);赤黴菌屬,在穀類(例如玉米赤黴(G. zeae))及稻穀(例如弗基克羅赤黴(G. fujikuroi):稻惡苗病)上;藤本植物、梨果及其他植物上之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及棉花上之棉炭疽病(G. gossypii);稻穀上之穀粒染色錯合物(Grainstaining complex);藤本植物上之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黑腐病);薔薇科植物及杜松屬上之裸孢子囊菌屬(Gymnosporangium spp.),例如梨上之歐洲梨裸孢子囊菌(G. sabinae)(銹病);玉米、穀類及稻穀上之長蠕孢屬(Helminthosporium spp.)(同義詞:德氏黴屬,有性型:旋孢腔菌(Cochliobolus));駝孢鏽菌屬(Hemileia spp.),例如咖啡上之咖啡鏽菌(H. vastatrix)(咖啡葉銹病);藤本植物上之褐斑擬棒束孢菌(lsariopsis clavispora)(同義詞:葡萄枝孢菌(Cladosporium vitis));大豆及棉花上之菜豆殼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同義詞:菜豆殼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根莖腐爛);穀類(例如小麥或大麥)上之禾草粉紅雪黴病(Microdochium nivale)(同義詞:鐮刀菌)(粉紅雪黴病);大豆上之大豆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白粉菌);褐腐病菌屬(Monilinia spp.),例如核果及其他薔薇科植物上之核果褐腐病(M. laxa)、桃褐腐病(M. fructicola)及蘋果褐腐病(M. fructigena)(花及嫩枝枯萎、褐腐病);穀類、香蕉、軟果及花生上之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 spp.),例如小麥上之小麥殼針孢葉枯病(M. graminicola)(無性型:葉枯病(Septoria tritici)、斑殼針孢菌(Septoria blotch))或香蕉上之香蕉黑條葉斑病菌(M. fijiensis)(香蕉葉斑病);斜尖狀孢子菌屬(Peronospora spp.)(霜黴病),在甘藍(例如油菜霜黴病(P. brassicae))、油菜(例如寄生霜黴病(P. parasitica))、洋蔥(例如洋蔥露菌病(P. destructor))、煙草(煙草露菌病(P. tabacina))及大豆(例如毛豆露菌病(P. manshurica))上;大豆上之大豆銹病(Phakopsora pachyrhizi)及山馬蝗層菌(P. meibomiae)(大豆銹病);瓶黴屬(Phialophora spp.),例如在藤本植物(例如苜蓿普通葉斑(P. tracheiphila)及四孢瓶黴菌(P. tetraspora))及大豆(例如大豆莖褐腐病菌(P. gregata):莖腐爛)上;油菜及甘藍上之甘藍黑腳病菌(Phoma lingam)(根莖腐爛)及糖用甜菜上之甜菜莖點黴(P. betae)(根腐爛、葉斑病及猝倒病);擬莖點黴屬(Phomopsis spp.),在向日葵、藤本植物(例如葡萄枝枯病(P. viticola):can及葉斑病)及大豆(例如莖腐病:菜豆疫黴(P. phaseoli),有性型:大豆北方莖潰瘍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上;玉米上之玉蜀黍節壺菌(Physoderma maydis)(褐斑病);疫黴屬(Phytophthora spp.)(枯萎、根、葉、果實及莖腐爛),在各種植物上,例如在紅辣椒及葫蘆(例如辣椒疫黴(P. capsici))、大豆(例如大豆疫黴菌(P. megasperma),同義詞:大豆疫黴菌(P. sojae))、馬鈴薯及番茄(例如馬鈴薯晚疫病(P. infestans):晚疫病)及闊葉樹(例如櫟樹猝死病菌(P. ramorum):櫟樹猝死)上;甘藍、油菜、蘿蔔及其他植物上之十字花科根瘤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根腫病);單軸黴屬(Plasmopara spp.),例如藤本植物上之葡萄生單軸黴菌(P. viticola)(葡萄樹霜黴病)及向日葵上之向日葵霜黴病菌(P. halstedii);薔薇科植物、蛇麻草、梨果及軟果上之足球菌屬(Podosphaera spp.)(白粉菌),例如蘋果上之蘋果白粉病(P. leucotricha);多黏菌屬(Polymyxa spp.),例如在穀類(例如大麥及小麥)(禾穀多黏菌(P. graminis))及糖用甜菜(甜菜多黏菌(P. betae))上且由此傳播病毒性疾病;穀類(例如小麥或大麥)上之小麥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眼斑病,有性型:Tapesia yallundae);各種植物上之擬霜黴菌(Pseudoperonospora)(霜黴病),例如葫蘆上之黃瓜擬霜黴菌(P. cubensis)或蛇麻草上之漳草擬霜黴菌(P. humili);藤本植物上之葡萄角斑葉焦病菌(Pseudopezicula tracheiphila)(葡萄葉斑病或,rotbrenner',無性型:瓶黴屬);柄鏽菌屬(Puccinia spp.)(銹病),在各種植物上,例如穀類(例如小麥、大麥或裸麥)上之小麥葉銹病(P. triticina)(褐銹病或葉銹病)、小麥條鏽菌(P. striiformis)(條銹病)、大麥柄鏽菌(P. hordei)(小銹病)、禾柄鏽菌(P. graminis)(杆銹病或黑銹病)或小麥葉銹病(P. recondita)(褐銹病或葉銹病),及在蘆筍上(例如蘆筍銹病(P. asparagi));小麥上之偃麥草核菌(Pyrenophora(無性型:德氏黴菌)tritici-repentis)(褐斑病)或大麥上之大麥網斑病(P. teres)(網斑病);梨孢屬(Pyricularia spp.),例如稻穀上之稻瘟黴菌(P. oryzae)(有性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稻瘟病)及草皮及穀類上之稻瘟病菌(P. grisea);腐黴菌屬(Pythium spp.)(猝倒病),在草皮、稻穀、玉米、小麥、棉花、油菜、向日葵、大豆、糖用甜菜、蔬菜及各種其他植物上(例如終極腐黴菌(P. ultimum)或瓜果腐黴(P. aphani-dermatum));柱隔孢屬(Ramularia spp.),例如大麥上之R. collo-cygni(柱隔孢葉斑病、生理性葉斑病)及糖用甜菜上之甜菜葉斑病(R. beticola);絲核菌屬(Rhizoctonia spp.),在棉花、稻穀、馬鈴薯、草皮、玉米、油菜、馬鈴薯、糖用甜菜、蔬菜及各種其他植物上,例如大豆上之立枯絲核菌(R. solani)(根莖腐爛)、稻穀上之立枯絲核菌(紋枯病)或小麥或大麥上之禾穀絲核菌(R. cerealis)(絲核菌春季枯病);草莓、胡蘿蔔、甘藍、藤本植物及番茄上之匍莖根黴菌(Rhizopus stolonifer)(黑麯黴、軟腐病);大麥、裸麥及黑小麥上之禾草雲斑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雲紋病);稻穀上之稻帚枝黴菌(Sarocladium oryzae)及水稻葉鞘腐敗病(S. attenuatum)(鞘腐病);核盤菌屬(Sclerotinia spp.)(莖腐病或白黴),在蔬菜及田間作物上,例如油菜、向日葵(例如油菜禾盤菌(S. sclerotiorum))及大豆(例如病床白絹病(S. rolfsii)或油菜禾盤菌);各種植物上之殼針孢屬(Septoria spp.),例如大豆上之褐紋病(S. glycines)(褐斑病)、小麥上之小麥殼針孢葉枯病(S. tritici)(殼針孢葉枯病)及穀類上之狗牙根殼針孢(S.(同義詞:殼多孢(Stagonospora))nodorum)(殼針孢葉枯病);藤本植物上之葡萄鉤絲殼(Uncinula(同義詞:白粉菌屬(Erysiphe))necator)(白粉菌,無性型:葡萄粉孢(Oidium tuckeri));大斑菌屬(Setospaeria spp.)(葉枯病),在玉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S. turcicum),同義詞: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及草皮上;軸黑粉菌屬(Sphacelotheca spp.)(黑穗病),在玉米(例如玉米絲黑穗病(S. reiliana):絲黑穗病)、高粱及甘蔗上;葫蘆上之瓜類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白粉菌);馬鈴薯上之馬鈴薯粉狀瘡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白茄病)且由此傳遞病毒性疾病;穀類上之殼多孢菌屬(Stagonospora spp.),例如小麥上之穎枯殼多孢(S. nodorum)(殼多孢斑症,有性型:穎枯殼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同義詞:葉枯病菌(Phaeosphaeria)]nodorum));馬鈴薯上之馬鈴薯癌腫病(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馬鈴薯癌腫病);外囊菌屬(Taphrina spp.),例如桃上之桃縮葉病菌(T. deformans)(卷葉病)及李子上之李囊果病菌(T. pruni)(李縮葉病);煙草、梨果、蔬菜、大豆及棉花上之根串珠黴屬(Thielaviopsis spp.)(黑根腐病),例如煙草根腐黴(T. basicola)(同義詞:根腐病原菌(Chalara elegans));谷類上之腥黑粉菌屬(Tilletia spp.)(光腥黑穗病或腥黑穗病),例如小麥上之小麥腥黑穗病(T. tritici)(同義詞:小麥網腥黑穗病(T.caries)、小麥腥黑穗病)及小麥矮化腥黑穗病菌(T. controversa)(矮化腥黑穗病菌);大麥或小麥上之麥類雪腐病(Typhula incarnata)(灰雪黴病);條黑粉菌屬(Urocystis spp.),例如裸麥上之黑麥桿黑穗病菌(U. occulta)(杆黑粉病);單胞鏽菌屬(Uromyces spp.)(銹病)在蔬菜上,例如豆類(例如疣頂單胞銹菌(U. appendiculatus),同義詞:菜豆銹病菌(U. phaseoli))及糖用甜菜(例如甜菜銹病(U. betae));黑粉菌屬(Ustilago spp.)(散黑粉病),在穀類(例如麥散黑粉菌(U. nuda)及燕麥散黑穗病(U. avaenae))、玉米(例如玉米瘤黑粉病菌(U. maydis):玉米黑穗病)及甘蔗上;黑星菌屬(Venturia spp.)(斑點病),在蘋果(例如蘋果黑星菌(V. inaequalis))及梨上;及輪枝孢屬(Verticillium spp.)(枯萎)在各種植物上,例如水果及觀賞性植物、藤本植物、軟果、蔬菜及田間作物,例如草莓、油菜、馬鈴薯及番茄上之棉花大麗輪枝菌(V. dahliae)。
本發明混合物亦適於在材料(例如,木材、紙、塗料分散液、纖維或織物)保護中及所儲存產品之保護中控制有害真菌。在木材及建築材料之保護方面,尤其需注意以下有害真菌:子囊菌綱(Ascomycete),例如長喙殼菌屬(Ophiostoma spp.)、長喙殼屬(Ceratocystis spp.)、出芽短梗黴(Aureobasidium pullulans)、膠尾孢屬(Sclerophoma spp.)、毛殼菌屬(Chaetomium spp.)、腐質黴屬(Humicola spp.)、黴樣真黴屬(Petriella spp.)、毛束黴屬(Trichurus spp.);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例如粉孢革菌屬(Coniophora spp.)、革蓋菌屬(Coriolus spp.)、褐褶菌屬(Gloeophyllum spp.)、韌傘屬(Lentinus spp.)、側耳屬(Pleurotus spp.)、茯苓屬(Poria spp.)、龍介屬(Serpula spp.)及乾酪菌屬(Tyromyces spp.);半知菌綱(Deuteromycete),例如麯黴屬(Aspergillus spp.)、分枝芽胞黴菌屬(Cladosporium spp.)、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p.)、木黴菌屬(Trichoderma spp.)、鏈格孢菌屬(Alternaria spp.)、擬青黴菌屬(Paecilomyces spp.);及接合菌綱(Zygomycete),例如毛黴菌屬(Mucor spp.);且此外在材料保護方面,以下酵母真菌值得注意:念珠菌屬(Candida spp.)及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ae)。
本發明混合物在各種栽培植物及植物增殖材料(例如種子)及該等植物之收穫物質之多種真菌的控制中尤為重要,栽培植物例如穀類,例如小麥、黑麥、大麥、黑小麥、燕麥或稻穀;甜菜,例如糖用甜菜或飼料甜菜;水果,例如梨果、核果或軟果,例如蘋果、梨、李子、桃、杏、櫻桃、草莓、樹莓、黑莓、或醋栗;豆科植物,例如扁豆、豌豆、紫花苜蓿或大豆;油料植物,例如油菜、芥菜、橄欖、向日葵、椰子、可可豆、蓖麻、油椰、花生或大豆;葫蘆,例如南瓜、黃瓜或甜瓜;纖維植物,例如棉花、亞麻、***或黃麻;柑橘類水果,例如柑橘、檸檬、葡萄柚或蜜柑;蔬菜,例如菠菜、萵苣、蘆筍、甘藍、胡蘿蔔、洋蔥、番茄、馬鈴薯、葫蘆或紅辣椒;月桂科植物,例如鱷梨樹、肉桂樹或樟腦;能量及原料植物,例如玉米、大豆、油菜、甘蔗或油椰;玉米;煙草;堅果;咖啡;茶;香蕉;藤本植物(食用葡萄及葡萄汁葡萄藤);蛇麻草;草皮;天然橡膠植物或觀賞性植物及林業植物,例如花、灌木、闊葉樹或常綠植物,例如針葉植物。
較佳地,使用該等混合物在以下植物上控制多種真菌:田間作物,例如馬鈴薯、糖用甜菜、煙草、穀類(例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棉花、油菜、芸苔、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豌豆及芸豆)、向日葵、咖啡或甘蔗;水果;藤本植物;觀賞性植物;或蔬菜,例如黃瓜、番茄、洋蔥、韭菜、萵苣、豆類或瓜類。
根據本發明用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混合物處理植物或其生長位點或其增殖物質(例如種子)可以若干種方式來完成。可將組份(I)及(II或III)直接施加至繁殖體(尤其種子)及/或欲種植種子之土壤中,或在種植或移植前施加,或例如在種植時與種子一起施加(例如壟間施加)。
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亦可包含溶劑或固體載劑,且可將化合物(I)及(在使用混合物之情況下)化合物(II)或(III)(及/或其鹽)一起或分別轉化為習用類型之農用化學調配物,例如溶液、乳液、懸浮液、粉末、粉劑、糊劑及顆粒。調配物類型端視具體既定目的而定;在各種情況下皆應確保本發明化合物達成精細均勻分佈。
調配物類型之實例係懸浮液(SC、OD、FS)、糊劑、軟錠劑、可濕性粉劑或粉末(WP、SP、SS、WS、DP、DS)或水溶性或可濕性顆粒(GR、FG、GG、MG),以及處理諸如種子等植物增殖物質之凝膠調配物(GF)。調配物類型(例如SC、OD、FS、WG、SG、WP、SP、SS、WS、GF)通常在稀釋後使用。諸如DP、DS、GR、FG、GG及MG等調配物類型通常不經稀釋即可使用。
以已知方式製備調配物(參見美國專利第3,060,084號;歐洲專利第EP-A 707 445號(關於液體濃縮物);Browning:「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1967年12月4日,147-48;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第4版,McGraw-Hill,New York,1963,S. 8-57以及以下各文獻:WO 91/13546、美國專利第4,172,714號、美國專利第4,144,050號、美國專利第3,920,442號、美國專利第5,180,587號、美國專利第5,232,701號、美國專利第5,208,030號、英國專利第2,095,558號、美國專利第3,299,566號、Klingman: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J. Wiley & Sons,New York,1961)、Hance等人:Weed Control Handbook(第8版,Blackwell Scientific,Oxford,1989)及Mollet,H.及Grubemann,A.:Formulation technology(Wiley VCH Verlag,Weinheim,2001)。
農用化學調配物亦可包含農用化學調配物中常用之輔助劑。所用輔助劑分別端視具體施加形式及活性物質而定。
適宜輔助劑之實例係溶劑、固體載劑、分散劑或乳化劑(例如其他增溶劑、保護性膠體、表面活性劑及黏合劑)、有機及無機增稠劑、殺細菌劑、防凍劑、消泡劑、(若適宜)著色劑及膠黏劑或黏結劑(例如用於種子處理調配物)。
適宜溶劑為水、有機溶劑,例如中至高沸點之礦物油餾分,例如煤油或柴油、以及煤焦油;及植物或動物油;脂肪族烴、環烴及芳香族烴,例如甲苯、二甲苯、石蠟、四氫萘、烷基化萘或其衍生物;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及環己醇、二醇;酮類,例如環己酮及γ-丁內酯;脂肪酸二甲基醯胺、脂肪酸及脂肪酸酯;及強極性溶劑,例如諸如N-甲基吡咯啶酮等胺。
固體載劑係礦物土,例如矽酸鹽、矽膠、滑石粉、高嶺土、石灰石、石灰、白堊、紅玄武土、黃土、黏土、白雲石、矽藻土、硫酸鈣、硫酸鎂、氧化鎂、經研磨合成材料;肥料,例如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銨、尿素;以及植物源產物,例如穀類粗粉、樹皮粉、木粉及堅果殼粉、纖維素粉或其他固體載劑。
適宜表面活性劑(佐劑、濕潤劑、膠黏劑、分散劑或乳化劑)係芳香族磺酸(例如木質素磺酸(Borresperse型,Borregard,Norway)、苯酚磺酸、萘磺酸(Morwet型,Akzo Nobel,U.S.A.)、二丁基萘磺酸(Nekal型,BASF,Germany))及脂肪酸之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及銨鹽、烷基磺酸鹽、烷基-芳基磺酸鹽、烷基硫酸鹽、月桂基醚硫酸鹽、脂肪醇硫酸鹽、及硫酸化十六酸鹽、十七酸鹽及十八酸鹽、硫酸化脂肪醇二醇醚、以及萘或萘磺酸與酚及甲醛之縮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異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硬脂醯-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多元醇、醇及脂肪醇/環氧乙烷縮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醇聚乙二醇醚縮醛、山梨醇酯、木質素-亞硫酸鹽廢液及蛋白質、變性蛋白質、多糖(例如甲基纖維素)、經疏水修飾之澱粉、聚乙烯醇(Mowiol型,Clariant,Switzerland)、聚羧酸鹽(Sokolan型,BASF,Germany)、聚烷氧基化物、聚乙烯胺(Lupasol型,BASF,Germany)、聚乙烯基吡咯啶酮及其共聚物。
增稠劑(即可賦予調配物以經改變流動性之化合物,即在靜止狀態下黏度較高且在攪拌期間黏度較低)之實例係多糖及有機及無機黏土,例如黃原膠(Kelzan,CP Kelco,U.S.A.)、Rhodopol23(Rhodia,France)、Veegum(R.T. Vanderbitt,U.S.A.)或Attaclay(Engelhard公司,NJ,U.S.A)。
可添加殺細菌劑用於保存及穩定調配物。適宜殺細菌劑之實例係基於以下之彼等:雙氯酚及苄基醇半甲縮醛(來自ICI之Proxel或來自Thor Chemie之ActicideRS及來自Rohm & Haas之KathonMK)及異噻唑淋酮衍生物(例如烷基異噻唑啉酮及苯并異噻唑啉酮(來自Thor Chemie之Acticide MBS))。
適宜防凍劑之實例係乙二醇、丙二醇、尿素及甘油。
消泡劑之實例係聚矽氧乳液(例如SilikonSRE,Wacker,Germany或Rhodorsil,Rhodia,France)、長鏈醇類、脂肪酸、脂肪酸鹽、含氟有機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適宜著色劑係低水溶性顏料及水溶性染料。可提及著色劑之實例及名稱係羅丹明B(Rhodamin B)、C.I.顏料紅112、C.I.溶劑紅1、顏料藍15:4、顏料藍15:3、顏料藍15:2、顏料藍15:1、顏料藍80、顏料黃1、顏料黃13、顏料紅112、顏料紅48:2、顏料紅48:1、顏料紅57:1、顏料紅53:1、顏料橙43、顏料橙34、顏料橙5、顏料綠36、顏料綠7、顏料白6、顏料褐25、鹼性紫10、鹼性紫49、酸性紅51、酸性紅52、酸性紅14、酸性藍9、酸性黃23、鹼性紅10、鹼性紅108。膠黏劑或黏結劑之實例係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及纖維素醚(Tylose,Shin-Etsu,Japan)。
粉劑、撒布材料及粉末可藉由混合或同時研磨化合物I(及視需要化合物II)及(若適宜)其他活性物質與至少一種固體載劑來製備。
顆粒(例如經塗佈顆粒、經浸漬顆粒及均質顆粒)可藉由使活性物質黏合至固體載劑來製備。固體載劑之實例係礦物土,例如矽膠、矽酸鹽、滑石粉、高嶺土、活性白土、石灰石、石灰、白堊、紅玄武土、黃土、黏土、白雲石、矽藻土、硫酸鈣、硫酸鎂、氧化鎂、經研磨合成材料;肥料,例如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銨、尿素;及植物源產物,例如穀類粗粉、樹皮粗粉、木粉及堅果殼粗粉、纖維素粉末及其他固體載劑。
調配物類型之實例係:
1.用水稀釋之組合物類型
i)水溶性濃縮物(SL、LS)
使10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溶於90重量份數水或水溶性溶劑中。作為替代方案,添加濕潤劑或其他輔助劑。用水稀釋後活性物質溶解。依照此方法,獲得活性物質含量為10重量%之調配物。
ii)可分散濃縮物(DC)
使20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溶於70重量份數環己酮中且添加10重量份數分散劑,例如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用水稀釋獲得分散液。活性物質含量為20重量%。
iii)可乳化濃縮物(EC)
使15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溶於75重量份數二甲苯中,且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及乙氧基化蓖麻油(各自為5重量份數)。用水稀釋獲得乳液。組合物具有15重量%之活性物質含量。
iv)乳液(EW、EO、ES)
使25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溶於35重量份數二甲苯中,且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及乙氧基化蓖麻油(各自為5重量份數)。藉助乳化機(Ultraturrax)將此混合物引入30重量份數水中並製成勻質乳液。用水稀釋獲得乳液。組合物具有25重量%之活性物質含量。
v)懸浮液(SC、OD、FS)
在攪拌式球磨機中,粉碎20重量份數之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且添加10重量份數分散劑及濕潤劑以及70重量份數水或有機溶劑,以形成微細活性物質懸浮液。用水稀釋獲得活性物質之穩定懸浮液。組合物中活性物質之含量為20重量%。
vi)水可分散顆粒及水溶性顆粒(WG、SG)
精細研磨50重量份數之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並添加50重量份數之分散劑及濕潤劑,且藉助技術設備(例如擠出機、噴霧塔、流化床)將其製備為水可分散性或水溶性顆粒。用水稀釋獲得活性物質之穩定分散液或溶液。組合物中之活性物質含量為50重量%。
vii)水可分散粉劑及水溶性粉劑(WP、SP、SS、WS)
在轉子-定子研磨機中研磨75重量份數之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並添加25重量份數之分散劑、濕潤劑及矽膠。用水稀釋獲得活性物質之穩定分散液或溶液。組合物中之活性物質含量為75重量%。
viii)凝膠(GF)
在攪拌式球磨機中,粉碎20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且添加10重量份數分散劑、1重量份數膠凝劑、濕潤劑及70重量份數水或有機溶劑以獲得活性物質之精細懸浮液。用水稀釋獲得活性物質之穩定懸浮液,藉此獲得含有20%(w/w)活性物質之組合物。
2.不經稀釋即施用之組合物類型
ix)可撒施粉劑(DP、DS)
精細研磨5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並立即將其與95重量份數精細高嶺土混合。藉此形成活性物質含量為5重量%之可撒施組合物。
x)顆粒(GR、FG、GG、MG)
精細研磨0.5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且使其與99.5重量份數載劑結合。現行方法係擠出、噴霧乾燥或流化床。藉此形成活性物質含量為0.5重量%且不經稀釋即可施用之顆粒。
xi)ULV溶液(UL)
使10重量份數本發明化合物(I)及視需要至少一種選自由本發明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溶於90重量份數有機溶劑(例如二甲苯)中。藉此形成活性物質含量為10重量%且不經稀釋即可施用之組合物。
農用化學調配物一般包含0.01-95重量%、較佳0.1-90重量%、最佳0.5-90重量%之活性物質。使用純度為90%至100%、較佳95%至100%(根據NMR譜)之活性物質。
尤其可用於處理植物增殖物質(尤其處理種子)之組合物為(例如):
A 可溶性濃縮物(SL、LS)
D 乳液(EW、EO、ES)
E 懸浮液(SC、OD、FS)
F 水可分散顆粒及水溶性顆粒(WG、SG)
G 水可分散粉劑及水溶性粉劑(WP、SP、WS)
H 凝膠調配物(GF)
I 可撒施粉劑(DP、DS)
可將經稀釋或未經稀釋之該等組合物施加至植物增殖物質(尤其種子)上。
所述組合物在稀釋2至10倍之後,活性物質於即用製劑中之濃度為0.01-60重量%,較佳為0.1-40重量%。可在播種前或在播種期間實施施加。將農用化學化合物及其組合物分別施加或處理至植物增殖物質(尤其種子)上之方法為業內已知,且包括增殖物質之拌施、塗佈、造粒、撒施及浸泡施加方法(亦及壟間處理)。在較佳實施例中,藉由某種方法將化合物或其組合物分別施加至植物增殖物質上從而不誘發萌芽,例如藉由拌種、造粒、塗佈或撒施來施加。
可藉助噴霧、霧化、撒施、撒布、塗刷、浸漬或傾施以原樣或以其組合物形式來使用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混合物,例如以下形式:可直接噴霧溶液、粉劑、懸浮液、分散液、乳液、油性分散液、糊劑、可撒施產物、撒布材料、或顆粒。施加形式完全取決於既定目的;其意欲確保在每種情況下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混合物皆達成盡可能最精細之分佈。
可藉由添加水自乳液濃縮物、糊劑或可濕性粉劑(可噴霧粉劑、油性分散液)製備水性施用形式。為製備乳液、糊劑或油性分散液,可藉助濕潤劑、增黏劑、分散劑或乳化劑在水中勻質化保持原樣或溶於油或溶劑中之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混合物。或者,可製備由活性物質、濕潤劑、增黏劑、分散劑或乳化劑及(若適宜)溶劑或油組成之濃縮物,且該等濃縮物適於用水稀釋。
即用製劑中活性物質之濃度可在相對寬範圍內變化。一般而言,其為0.0001-10重量%,較佳為0.001-1重量%之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混合物。
亦可以超低容量方法(ULV)成功地使用本發明化合物(I)或化合物混合物,其中可施用包含95重量%以上活性物質之組合物,或甚至可施用無添加劑之活性物質。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物係用於降低或抑制由植物毒性量之除害劑(例如殺真菌劑、除草劑及/或殺蟲劑)所引發對植物之傷害。
本發明組合物包含植物健康有效量之化合物(I)或植物健康有效量之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其中化合物(I)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化合物可提供協同植物健康效應。
包含本發明新穎混合物之本發明組合物包含除害有效量之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III),其中化合物(I)及(II)提供協同除害效應。
在本發明方法中,本發明混合物之施加率為0.3g/ha至2000g/ha,較佳0.005kg/ha至2.0kg/ha,更佳20至1000g/ha,尤佳20至500g/ha,端視化合物類型及期望效應而定。
若適宜,可直至即將使用前才向活性物質或包含活性物 質之組合物中添加各類油、濕潤劑、佐劑、除草劑、殺細菌劑、其他殺真菌劑及/或除害劑(罐混合)。可以1:100至100:1、較佳1:10至10:1之重量比率混合該等藥劑與本發明化合物I或混合物。
具體而言,可用佐劑係經有機修飾之聚矽氧烷,例如Break Thru S 240®;醇烷氧基化物,例如Atplus 245®、Atplus MBA 1303®、Plurafac LF 300®及Lutensol ON 30®;EO/PO嵌段聚合物,例如Pluronic RPE 2035®及Genapol B®;醇乙氧基化物,例如Lutensol XP 80®;及二辛基硫化琥珀酸鈉,例如Leophen RA®。
本發明化合物(I)或本發明混合物亦可以殺真菌劑形式與其他活性物質(例如除草劑、殺蟲劑、生長調節劑、殺真菌劑或肥料或孕育劑)作為預混合物一起存在,或若適宜,直至即將使用時才將其混合(罐混合)。
若使用本發明混合物,則化合物(I)及視需要化合物(II)、(IIb)、(III)及(IV)可單獨使用或已部分或完全彼此混合以製備本發明組合物。亦可將其包裝並另外作為組合組合物(例如各部分之套組)來使用。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套組可包括一或多種(包括全部)可用於製備(例如)呈農業化學調配物形式之組合物之組份。該等套組可包括化合物I及/或佐劑組份及/或殺蟲劑組份及/或生長調節劑組份及/或除草劑及/或孕育劑。一或多種組份可已組合在一起或已經預調配。在彼等套組中提供兩種以上組份之實施例中,組份可已組合在一起且以此形式包裝於諸如玻璃瓶、瓶子、罐、囊、袋或金屬筒等單一容器中.在其他實施例中,套組之兩種或更多種組份可分開包裝,即不實施預調配。因此,套組可包括一或多個諸如玻璃瓶、罐、瓶子、囊、袋或金屬筒等單獨容器,各容器含有農用化學組合物之一單獨組份。在兩種形式中,套組組份皆可與其他組份分開施加或一起施加,或作為本發明組合組合物之組份用於製備本發明組合物。
使用者通常用預配藥裝置、背負式噴霧器、噴霧罐或噴霧平板施加本發明組合物。此處,農用化學組合物係用水及/或緩衝液配置至期望施用濃度,若適宜可添加其他輔助劑,且由此獲得本發明即用噴霧液體或農用化學組合物。通常每公頃農業有效面積施加50至500升即用噴霧液體,較佳80至400升。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親自在噴霧罐中混合本發明組合物之各組份(例如套組各部分或二元或三元混合物之各部分)且若適宜可添加其他輔助劑(罐混合)。
以下實例意欲闡釋本發明而非對其施加任何限制。
實例 實例1
向已知重量之Mitcherlich盆中填充5.5kg砂質幹土(pH 6.8)並施肥(P、K及Mg)以達成最適生長條件。栽培物係春小麥(栽培品種Passat);12株植物/盆。在栽培室中將實驗重複實施6次。在半控制條件下實施實驗,其中疾病壓力極低,感染比率極低,且可防止任何不期望雨或水影響。根據在各灌溉事件之前及灌溉至所限定設定點時所記錄之盆重量之量測值來計算各盆中的水消耗。
在3個階段中以等量添加氮肥(總計1.75g N/盆)以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達成最適生長條件。藉由每天添水2-3次,每次添至土壤持水量之60%而使所有植株/盆皆在最適水供應下生長。
在生長階段39/49(BBCH劃分)施加化合物Ia(62.5g/L,存於400L水中之2L/ha),其係化合物Ia之EC調配物。對照植物未經處理。
在抽穗後量測作為植物活力指標之植物高度。在植物成熟後,收穫作為產率指標之籽粒且使其均勻乾燥至5%水分含量。亦測定作為植物產率另一指標之秸稈產率且在成熟後計數每盆中有穗莖之數量。在收穫後計數每盆中之籽粒數。基於每盆之籽粒產率及每盆之籽粒數來計算作為植物產率另一指標之千粒重(TGW)。
表4中之結果表明,化合物Ia可改良小麥作物之分蘖。秸稈產率及植物高度之增加亦顯示可促進植物枝條生長。除每穗中形成之籽粒數及籽粒重量(TGW)外,有穗莖數量一般亦可決定穀類作物之最終籽粒產率。如表4中所示,在給定實例中藉由施加化合物Ia可提高所有所量測參數。因此,化合物Ia顯然可增強植物健康,從而提高植物活力並增加產量。
實例2
如上文實例1中所述在Mitcherlich盆中栽培春小麥(栽培品種Passat)。在栽培室中將實驗重複實施6次。在半控制條件下實施實驗,其中疾病壓力極低,感染比率極低,且可防止任何不期望雨或水影響。根據在各灌溉事件之前及灌溉至所限定設定點時所記錄之盆重量之量測值來計算各盆中的水消耗。
在3個階段中以等量添加氮肥(總計1.75g N/盆)以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達成最適生長條件。在生長階段55(BBCH)之前,藉由每天添水2-3次,每次添至土壤持水量之60%而使所有植株/盆皆在最適水供應下生長。之後,在植物上可觀察到顯著水分應激症狀後僅向各盆中添水至土壤最大持水量之60%以施加嚴重乾旱應激。
在生長階段39/49(BBCH劃分)施加化合物Ia(62.5g/L,存於400L水中之2L/ha),其係化合物Ia之EC調配物。對照植物未經處理。
在植物熟化後,收穫籽粒且使其均勻乾燥至5%水分含量。測定作為植物活力及植物產率指標之每盆籽粒產率、每穗籽粒產率、每穗籽粒數及每盆籽粒數。使用籽粒產率與秸稈產率加籽粒產率之和之關係來計算收穫指數。
表5中之結果表明,化合物Ia可改良小麥植株之結籽率,在與本發明實例中類似之乾旱應激下尤其如此。每穗生成更多籽粒,此導致每穗產率增加。因此,甚至在諸如乾旱應激等嚴重非生物性應激條件下化合物Ia亦可顯著提高植物活力以及產率。因此,本發明化合物Ia可提高總體植物健康。
實例3
如上文實例1中所述在Mitcherlich盆中栽培春小麥(栽培品種Passat)。在栽培室中將實驗重複實施6次。在半控制條件下實施實驗,其中疾病壓力極低,感染比率極低,且可防止不期望雨或水影響。根據在各灌溉事件之前及灌溉至所限定設定點時所記錄之盆重量之量測值來計算各盆中的水消耗。使用無作物覆蓋之盆來評估土壤蒸發。
在3個階段中以等量添加氮肥(總計1.75g N/盆)以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達成最適生長條件。在生長階段55(BBCH)之前,藉由每天添水2-3次,每次添至土壤持水量之60%而使所有植株/盆皆在最適水供應下生長。之後,僅向各盆中添水至土壤最大持水量之30%以施加中度乾旱應激。在生長階段39/49(BBCH劃分)施加化合物Ia(62.5g/L,存於400L水中之2L/ha),其係化合物Ia之EC調配物。對照植物未經處理。
在植物成熟後,收穫籽粒且使其均勻乾燥至5%水分含量。在收穫後計數每盆中之籽粒數。基於每盆之籽粒產率及每盆之籽粒數來計算作為植物產率指標之千粒重(TGW)。基於添加至各盆中之水量及所評估土壤蒸發來計算蒸騰作用。基於每盆中各自之蒸騰作用計算作為植物乾旱應激耐受指標之水使用效率。
化合物Ia可在籽粒重量方面改良種子發育。在所施加乾旱應激條件中,化合物Ia導致水蒸騰作用降低。因此,經化合物Ia處理之小麥植株使用較少水即可使籽粒產率增加且使每kg籽粒消耗水量減少。此外,蒸騰作用之降低及水使用效率之提高導致植物活力提高。經由本發明化合物Ia及其對其他植物健康效應(例如植物活力及產率)之有益效應,經改良水使用效率顯示針對非生物性應激(尤其乾旱應激)之經改良耐受性。
實例4
2008年,在位於Dinuba,10181 Avenue 416,CA,U.S.A.之BASF實驗站,於兩個田間試驗中種植大豆。在一試驗中,以88kg/ha之播種率種植品種Pioneer 93-M-11。在第二試驗中,以相同播種率種植品種Crow C300 42。兩個試驗皆設置為隨機完全區組設計,每個試驗重複實施5次。樣地大小為42m2 。使用化合物Ia作為EC調配物(62.5g有效成份/L),投藥率為0.64L/公頃(40g有效成份/ha)。以300L/ha之總噴霧體積施加調配物。在生長階段34/37(BBCH)用具有VS11003噴嘴之拖拉機安裝式噴杆以3巴之噴霧壓力噴灑化合物Ia。
在施加時未觀察到疾病症狀且在後續階段中未檢測到症狀。
在第二試驗中(品種Crow C300 42)所有豆莢皆達到其最終尺寸時,藉由評估每塊樣地中10株隨機選擇之植株中之綠葉面積來評價作為植物活力指標之綠葉面積。在成熟時收穫籽粒且測定每塊樣地中作為植物產率指標之籽粒產率(kg/樣地)。最後,計算籽粒產率/公頃(dt/ha)。在第二試驗(Crow C300 42)中測定千粒重(TGW)。
相對於未經處理對照植株,化合物Ia可將光合活性綠葉面積提高5%以上。較高比例之光合活性葉面積可導致較高籽粒產率,如在本發明實例中所觀察到。化合物Ia可分別改良籽粒尺寸及籽粒重量,如經化合物Ia處理之植株相對於未經處理對照而提高者(表7)所示。
最後,化合物Ia可改良大豆之種子產率,如表8中所示。兩次試驗中,化合物Ia處理可將大豆之籽粒產率平均提高8.5%,其中一次試驗顯示最高接近12%之提高。可以看出,施加化合物Ia可顯著提高植物健康,從而提高植物活力及產率。
實例5
2008年,在位於Dinuba,10181 Avenue 416,CA,U.S.A.之BASF實驗站,於田間實驗中種植玉蜀黍。以10株/m2 之播種率種植品種Dekalb RX940。每塊樣地種植4列,其中每列間隔0.75m。將試驗設置為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試驗重複實施5次。樣地尺寸為43m2 。使用化合物Ia作為EC調配物(62.5g有效成份/L),投藥率為0.8L/公頃(50g有效成份/ha)。以400L/ha之總噴霧體積施加調配物。在生長階段51/55(BBCH)用具有VS11003噴嘴之拖拉機安裝式噴杆以3巴之噴霧壓力噴灑化合物Ia。
在施加時未觀察到疾病症狀且在後續階段中未檢測到症狀。
在開始熟化時藉由評估每塊樣地中10株隨機選擇之植株中之綠葉面積來評價作為植物活力指標之綠葉面積。
在成熟時收穫籽粒且測定每塊樣地中作為植物產率指標之籽粒產率(kg/樣地)。最後,計算作為另一植物產率指標之籽粒產率/公頃(dt/ha)。此外,在第二試驗(Crow C300 42)中測定千粒重(TGW)。
相對於未經處理對照植株,化合物Ia可將光合活性綠葉面積幾乎14%。因此,較高比例之葉面積保持光合活性。其他儲存化合物(即碳水化合物)被合成且之後被轉移至籽粒中。每個穗軸上形成更大更多籽粒。表9中所示TGW之增加表明籽粒尺寸增加。因此,用化合物Ia處理可使玉蜀黍籽粒產率提高。在本發明實例中,與未經處理樣地相比,經化合物Ia處理之樣地顯示產率提高4.5%。可以看出,施加化合物Ia可顯著提高植物健康。
實例6
2008年,在位於Dinuba,10181 Avenue 416,CA,U.S.A.之BASF實驗站,於田間試驗中種植玉蜀黍。以35.000植株/ha之播種率種植品種Pioneer 34-N-45。將試驗設置為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試驗重複進行5次。樣地尺寸為43m2
玉蜀黍植株係未經處理、經氟環唑(A3)處理、經化合物Ia處理、及經包含化合物Ia及氟環唑之混合物處理。以0.4L/ha(50g有效成份/ha)之投藥率施加作為市售調配物OPUSTM (125g有效成份/L,SC調配物)之氟環唑。使用化合物Ia作為EC調配物(62.5g有效成份/L),劑量率為0.8L/公頃(50g有效成份/ha)。以0.8L/ha之產品比率使用氟環唑以及化合物Ia之共調配物(EC調配物,各自為62.5g有效成份/L)一起施加兩種化合物(作為混合物)。以300L/ha之總噴霧體積施加調配物。在生長階段51/55(BBCH)用具有VS11003噴嘴之拖拉機安裝式噴杆以3巴之噴霧壓力噴灑化合物Ia。
在施加時未觀察到疾病症狀且在後續階段中未檢測到症狀。
在成熟時收穫籽粒且測定每塊樣地中作為植物產率指標之籽粒產率(kg/樣地)。最後,計算籽粒產率/公頃(dt/ha)。
以各處理相對於未經處理對照所達成之籽粒產率(dt/ha)增長%來計算效能。
使用Colby公式(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15,第20-22頁,1967)估算活性化合物組合之預期效能並將其與所測得效能相比較。
Colby公式:E=x+y-x‧y/100
E 當以濃度a及b使用活性化合物A與B之混合物時的預期效能,其表示為未經處理對照之%
x 當以濃度a使用活性成份A時之效能,其表示為未經處理對照之%
y 當以濃度b使用活性成份B時之效能,其表示為未經處理對照之%
結果表明,表10中所示活性化合物之組合比率之效能高於使用Colby公式所計算之預期效能。因此,表10中所述二元混合物係協同性增強植物健康之本發明混合物。
實例7
2008年,在位於So Josdo Cerrito,Santa Catarina,Brazil之CEDUP「Caetano Vieira da Costa」種植大豆。在2007年11月11日以300,000植株/ha之播種率種植品種M-SOY 6001 RR。列間距為50cm。
將試驗設置為隨機區組設計,重複進行4次。樣地尺寸為12.5m2
在BBCH GS 70-79(豆莢達到15-20mm之最終長度)施加殺真菌劑處理。使用殺真菌劑作為調配物。
以0.64L/ha(40g有效成份/ha)施加化合物Ia作為EC調配物(62.5g/L-EC)。將氟環唑(A3)及唑菌胺酯(S8)共調配為SC調配物(160g/L氟環唑+260g/L唑菌胺酯-SC)且以0.25L/ha(40g有效成份/ha氟環唑及65g有效成份/ha唑菌胺酯)之投藥率噴灑。向噴霧罐添加0.3%(v/v)之佐劑DASH HC。
最後,使用化合物Ia與氟環唑及唑菌胺酯之共調配物(50g/L化合物Ia+50g/L氟環唑+81g/L唑菌胺酯-EC)施加所有三種化合物之混合物(形成本發明三元混合物)。以0.8L/ha(40g有效成份/ha化合物Ia+40g有效成份/ha氟環唑+65g有效成份/ha唑菌胺酯)之比率噴灑該調配物。在水中稀釋該等調配物。葉施加之總噴霧體積為150L/ha。
在低疾病壓力下實施試驗。在各化學處理之間觀察不到差異。
在大豆作物成熟後收穫樣地且測定產率(千粒重)(表11)。以各處理相對於未經處理對照之千粒重(TGW)增長%來計算產率增加之效能。
使用上文所定義之Colby公式來估算活性化合物組合之預期效能且將其與所測得效能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在施加包含氟環唑(A3)、唑菌胺酯(S8)及醯胺化合物Ia之本發明三元混合物時,不僅產率增長,且此外所測得效能高於使用Colby公式計算之預期效能。因此,表11中所述混合物係協同提高植物健康之本發明混合物。

Claims (17)

  1. 一種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產率及/或改良其活力及/或增加其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具有式I之醯胺(化合物I)處理該植物及/或該植物之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 其中該等取代基定義如下:R4 係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5 係氫或氟;M 係噻吩環或苯環,其中該苯環經氟原子取代或未經取代;Q 係直接鍵、環丙烯或稠合二環[2.2.1]庚烷環;R1 係環丙基、1,3-二甲基丁基、異丙基、經兩個或三個鹵素原子或三氟甲硫基取代之苯基;其中改良產率及改良植物活力及增加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係與該醯胺之除害作用無關。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式I醯胺(化合物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N-(3',4',5'-三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2-(4'-三氟甲硫基)-聯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3',4'-二氯-5-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 百賽芬(bixafen))、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甲醯胺、N-(2-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賽達先(sedaxane))、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亞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異吡聯(isopyrazam))及N-[2-(1,3-二甲基丁基)-3-噻吩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式I醯胺(化合物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N-(3',4',5'-三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3',4'-二氯-5-氟聯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百賽芬)、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亞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異吡聯(isopyrazam))及N-[2-(1,3-二甲基丁基)-3-噻吩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醯胺(通用名:吡噻菌胺)。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另外使用一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以施加該式I醯胺化合物(化合物I)與該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之混合物,其中該殺真菌劑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i)史卓比林(strobilurine),選自腈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苯氧菌酯(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boscalid)、環醯菌胺(fenhexamid)、滅達樂(metalaxyl)、烯醯嗎啉(dimethomorph)、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啶苯甲醯胺(picobenzamid))、苯醯菌胺(zoxamide)、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及環丙醯菌胺(carpropamid);(iii)唑類,選自環唑醇(cyproconazole)、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氟環唑(epoxiconazole)、氟矽唑(flusil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種菌唑(ipconazole)、葉菌唑(metconazole)、丙環唑(propi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氰霜唑(cyazofamid)、咪醯胺(prochloraz)、噻唑菌胺(ethaboxam)及唑菌嗪(triazoxide);(iv)雜環化合物,選自噁唑菌酮(famoxadone)、氟啶胺(fluazinam)、嘧菌環胺(cyprodinil)、嘧黴胺(pyrimethanil)、丁苯嗎啉(fenpropimorph)、咪唑黴(iprodione)、S-甲基苯并唑酸(acibenzolar-S-methyl)、丙氧喹啉(proquinazid)、苯氧喹啉(quinoxyfen)、芬比克隆尼(fenpiclonil)、蓋普丹(captan)、苯銹啶(fenpropidin)、四氯丹(captafol)及敵菌靈(anilazin);(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代森錳鋅(mancozeb)、代森聯(metiram)、衣普法利卡 (iprovalicarb)、錳乃浦(maneb)、丙森鋅(propineb)、氟本賽夫利卡(flubenthiavalicarb)(本賽夫利卡(benthiavalicarb))及霜霉威(propamocarb);(vi)有機氯化合物,選自甲基硫菌靈(thiophanate methyl)、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及磺菌胺(flusulfamid);(vii)無機活性成份,選自鋅錳波爾多(Bordeaux)組合物、乙酸銅、氫氧化銅、氧氯化銅、鹼式硫酸銅及硫;(viii)各種物質,選自螺惡胺(spiroxamine)、雙胍辛胺(guazatin)、霜脲氰(cymoxanil)、環氟菌胺(cyflufenamid)、valiphenal、苯菌酮(metrafenone)、福賽得鋁(fosetly-aluminium)及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dithianon)。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i)史卓比林,選自腈嘧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及三氟敏;(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及烯醯嗎啉;(iii)唑類,選自環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葉菌唑、丙環唑、丙硫菌唑及戊唑醇;(iv)雜環化合物,選自嘧菌環胺、嘧黴胺、丁苯嗎啉、咪唑黴、苯氧喹啉及S-甲基苯并唑酸;(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代森錳鋅、 代森聯、丙森鋅及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viii)各種物質,選自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及苯菌酮。
  6.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i)史卓比林,選自腈嘧菌酯、肟醚菌胺、唑菌胺酯及三氟敏;(iii)唑類,選自氟環唑、葉菌唑、丙硫菌唑、戊唑醇及丙環唑。
  7.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肟醚菌胺、唑菌胺酯、腈嘧菌酯及三氟敏。
  8.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殺真菌劑II(化合物II)係肟醚菌胺或唑菌胺酯。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另外使用一殺蟲劑(化合物III),其選自費普尼(fipronil)及乙蟲腈(ethiprole)。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另外使用另一殺真菌劑III(化合物IIb),其選自環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氟矽唑、氟喹唑、粉唑醇、種菌唑、葉菌唑、丙環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氰霜唑、咪醯胺、噻唑菌胺及唑菌嗪。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另外使用選自嘉磷塞(glyphosate)、sulfosinate及草丁膦(glyphosinate)之除草劑(化合物IV)。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植物係選自農業植物、林業植物及觀賞性植物。
  13.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以0.005kg/ha至2.0kg/ha之施加率將該式I醯胺化合物(化合物I)施加至該等植物及/或該等植物之生長位點。
  14. 一種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產率及/或改良其活力及/或增加其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用具有式I之醯胺(化合物I): 其中該等取代基定義如下:R4 係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5 係氫或氟;M 係噻吩環或苯環,其中該苯環經氟原子取代或未經取代;Q 係直接鍵、環丙烯或稠合二環[2.2.1]庚烷環;R1 係環丙基、1,3-二甲基丁基、異丙基、經兩個或三個鹵素原子或三氟甲硫基取代之苯基;及至少一種選自由化合物(II)、(IIb)、(III)及(IV)組成之群之另一化合物處理該植物及/或該植物之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其中: 化合物(II)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i)史卓比林(strobilurine),選自腈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苯氧菌酯(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ii)羧醯胺,選自啶酰菌胺(boscalid)、環醯菌胺(fenhexamid)、滅達樂(metalaxyl)、烯醯嗎啉(dimethomorph)、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啶苯甲醯胺(picobenzamid))、苯醯菌胺(zoxamide)、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及環丙醯菌胺(carpropamid);(iii)唑類,選自環唑醇(cyproconazole)、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氟環唑(epoxiconazole)、氟矽唑(flusil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種菌唑(ipconazole)、葉菌唑(metconazole)、丙環唑(propi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氰霜唑(cyazofamid)、咪醯胺(prochloraz)、噻唑菌胺(ethaboxam)及唑菌嗪(triazoxide);(iv)雜環化合物,選自噁唑菌酮(famoxadone)、氟啶胺(fluazinam)、嘧菌環胺(cyprodinil)、嘧黴胺(pyrimethanil)、丁苯嗎啉(fenpropimorph)、咪唑黴(iprodione)、S-甲基苯并唑酸(acibenzolar-S-methyl)、丙氧喹啉(proquinazid)、苯氧喹啉(quinoxyfen)、芬 比克隆尼(fenpiclonil)、蓋普丹(captan)、苯銹啶(fenpropidin)、四氯丹(captafol)及敵菌靈(anilazin);(v)胺基甲酸酯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酯,選自代森錳鋅(mancozeb)、代森聯(metiram)、衣普法利卡(iprovalicarb)、錳乃浦(maneb)、丙森鋅(propineb)、氟本賽夫利卡(flubenthiavalicarb)(本賽夫利卡(benthiavalicarb))及霜霉威(propamocarb);(vi)有機氯化合物,選自甲基硫菌靈(thiophanate methyl)、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及磺菌胺(flusulfamid);(vii)無機活性成份,選自鋅錳波爾多(Bordeaux)組合物、乙酸銅、氫氧化銅、氧氯化銅、鹼式硫酸銅及硫;及(viii)各種物質,選自螺惡胺(spiroxamine)、雙胍辛胺(guazatin)、霜脲氰(cymoxanil)、環氟菌胺(cyflufenamid)、valiphenal、苯菌酮(metrafenone)、福賽得鋁(fosetly-aluminium)及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dithianon);化合物(IIb)係選自由環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氟矽唑、氟喹唑、粉唑醇、種菌唑、葉菌唑、丙環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氰霜唑、咪醯胺、噻唑菌胺及唑菌嗪組成之群;化合物(III)係選自費普尼(fipronil)及乙蟲腈(ethiprole); 及化合物(IV)係選自由嘉磷塞(glyphosate)、sulfosinate及草丁膦(glyphosinate)組成之群;其中該等化合物係以混合物形式或分開方式同時或依序施加至該植物及/或該植物之生長位點或預定生長位點;且其中改良產率及改良活力及增加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係與該醯胺之除害作用無關。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以0.005kg/ha至2.0kg/ha之施加率將該式I醯胺化合物(化合物I)施加至該等植物及/或該等植物之生長位點。
  16. 一種如請求項1之具有該式I之醯胺(化合物I)之用途,其係用於改良至少一種植物品種之產率及/或改良其活力及/或增加其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其中改良產率及改良植物活力及增加植物對非生物性應激因素之耐受性或抗性係與該醯胺之除害作用無關。
  17. 一種如請求項1之具有該式I之醯胺(化合物I)或如請求項4之混合物之用途,其係用以降低植物拔節(plant verse),其中降低植物拔節(plant verse)係與該醯胺之除害作用無關。
TW98103740A 2008-02-05 2009-02-05 植物健康組合物 TWI457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8/051375 WO2008095913A2 (en) 2007-02-06 2008-02-05 Pesticidal mixtures
EP08161625 200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510A TW200940510A (en) 2009-10-01
TWI457326B true TWI457326B (zh) 2014-10-21

Family

ID=4011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3740A TWI457326B (zh) 2008-02-05 2009-02-05 植物健康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3423A1 (zh)
EP (1) EP2242366A2 (zh)
JP (1) JP2011511032A (zh)
KR (1) KR20100110892A (zh)
CN (1) CN101965128B (zh)
AR (1) AR071343A1 (zh)
AU (1) AU2009211411A1 (zh)
BR (1) BRPI0905941A2 (zh)
CA (1) CA2712488A1 (zh)
CO (1) CO6300902A2 (zh)
CR (1) CR11611A (zh)
EA (1) EA018987B1 (zh)
MX (1) MX2010008129A (zh)
PE (1) PE20091459A1 (zh)
TW (1) TWI457326B (zh)
UA (1) UA105897C2 (zh)
WO (1) WO2009098218A2 (zh)
ZA (1) ZA2010062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11742A (ko) * 2008-02-05 2010-10-15 바스프 에스이 식물 건강 조성물
EP2105049A1 (en) * 2008-03-28 2009-09-30 Bayer CropScience AG Method of plant growth promotion using amide compounds
WO2009138465A2 (en) * 2008-05-15 2009-11-19 Basf S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uccinia graminis
EA023545B1 (ru) * 2008-10-21 2016-06-30 Басф С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арбоксамида флуопирама на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х растениях
EP2301350A1 (en) * 2009-09-16 2011-03-30 Bayer CropScience AG Use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for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desired ingredients in crops
JP2013505910A (ja) * 2009-09-25 2013-02-21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植物の雌花の発育不全を減少させる方法
CN102647903B (zh) 2009-12-08 2015-09-16 巴斯夫欧洲公司 农药混合物
EP2528445A1 (en) 2009-12-08 2012-12-05 Basf Se Pesticidal mixtures
US20120270913A1 (en) * 2009-12-25 2012-10-25 Makoto Kurahashi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RU2542766C2 (ru) * 2009-12-25 2015-02-27 Сумитомо Кемикал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EP2353387A1 (de) * 2010-02-05 2011-08-10 Bayer CropScience AG Verwendung von Succinat-Dehydrogenase (SDH)-Inhibitoren in der Behandlung von Pflanzenarten der Familie der Süßgräser
BR112012030304A2 (pt) 2010-05-31 2015-09-29 Basf Se método para aumentar a saúde de uma planta e uso de uma mistura
RU2013109129A (ru) * 2010-08-03 2014-09-10 Басф Се Фунг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CN103228140A (zh) 2010-08-05 2013-07-3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活性化合物组合产品
EP2443928A1 (de) 2010-10-25 2012-04-25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Fungizide Penflufen Mischungen
NZ609583A (en) 2010-10-25 2014-12-24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Penflufen as wood preservative against wood-destroying basidiomycetes
EP2632267B1 (de) 2010-10-25 2016-08-17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Fungizide penflufen mischungen
EP2443927A1 (de) 2010-10-25 2012-04-25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Penflufen als Holzschutzmittel gegen holzzerstörende Basidiomyceten
MX2013005407A (es) * 2010-11-15 2013-07-03 Bayer Ip Gmbh 5-halopirazolcarboxamidas.
IT1403275B1 (it) 2010-12-20 2013-10-17 Isagro Ricerca Srl Indanilanilidi ad elevata attività fungicida e loro composizioni fitosanitarie
WO2012084670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Basf Se Pesticidal active mixtures comprising pyrazole compounds
GB201102289D0 (en) 2011-02-09 2011-03-2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ew use
WO2012167091A1 (en) * 2011-06-03 2012-12-0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 of cultivation in water deficit conditions
CN102246791A (zh) * 2011-07-09 2011-11-23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的农药杀菌组合物
EP2822387A1 (en) * 2012-03-01 2015-01-14 Basf Se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s
CN103385256A (zh) * 2012-05-07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与***类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44A (zh) * 2012-05-08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50A (zh) * 2012-05-09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47A (zh) * 2012-05-10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53A (zh) * 2012-05-28 2013-12-18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83B (zh) * 2012-05-29 2017-07-18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ITMI20121045A1 (it) * 2012-06-15 2013-12-16 Isagro Ricerca Srl Composizioni sinergiche per la protezione di colture agrarie e relativo uso
EP2871958A1 (en) 2012-07-11 2015-05-20 Bayer CropScience AG Use of fungicidal combin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tolerance of a plant towards abiotic stress
CN104981162B (zh) * 2012-11-30 2017-11-28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三元杀真菌混合物
CN103907616B (zh) * 2012-12-31 2016-01-20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粉唑醇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07621B (zh) * 2013-01-06 2016-01-06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07622B (zh) * 2013-01-06 2016-04-06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07619B (zh) * 2013-01-06 2016-01-06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07618B (zh) * 2013-01-06 2016-01-06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81917A (zh) * 2013-01-17 2013-05-08 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 氟唑菌酰胺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09844A (zh) * 2013-02-02 2013-05-2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氟唑菌酰胺和氟硅唑农药组合物
CN103120164A (zh) * 2013-02-04 2013-05-29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氟唑菌酰胺和嘧菌环胺农药组合物
KR102174047B1 (ko) * 2013-03-13 2020-11-04 바이엘 크롭사이언스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잔디 생장-촉진제 및 그의 사용방법
CN103999858B (zh) * 2013-04-07 2015-09-09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
EP3057420B1 (en) * 2013-10-18 2018-12-12 BASF Agrochemical Products B.V. Use of pesticidal active carboxamide derivative in soil and seed applic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CN104719305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环菌胺与***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878A (zh) * 2014-10-30 2015-04-08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
CN104604875A (zh) * 2015-01-21 2015-05-13 浙江泰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氟唑环菌胺与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03137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环菌胺与铜制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5766931B (zh) * 2016-04-26 2018-09-07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螺环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212474A (zh) * 2016-04-26 2016-12-14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66952B (zh) * 2016-04-26 2018-05-22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66930A (zh) * 2016-04-26 2016-07-20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831125A (zh) * 2016-05-06 2016-08-10 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叶菌唑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1410A (zh) * 2016-05-20 2016-09-21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螺环菌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1438B (zh) * 2016-05-26 2018-08-0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305778A (zh) * 2016-08-15 2017-01-11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复配土传病害杀菌组合物
CN106719686A (zh) * 2017-01-12 2017-05-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7682A1 (en) * 1995-04-11 1996-10-16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orporated Substituted thiophene derivative and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fungicide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EP0824099A1 (en) * 1996-08-15 1998-02-18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Substituted carboxanilide derivative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 comprising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WO2003074491A1 (en) * 2002-03-05 2003-09-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O-cyclopropyl-carboxanilid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WO2006015865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WO2006015866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 for protecting useful plants or plant propagation material
WO2006036827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E.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of thiophene derivative
WO2006037632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Synergistic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A2603223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Bayer Cropscience Ag Synergistic fungicidal active substance combinations
WO2007124907A2 (en) * 2006-04-27 2007-11-0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yclyl-carboxylic acid (benzonorbornene-5-yl)amid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for agrochemical 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08969A2 (de) * 1994-09-20 1996-03-2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teigerung des ernteertrags bei kulturpflanzen
DE10136065A1 (de) * 2001-07-25 2003-02-13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DE10215292A1 (de) * 2002-02-19 2003-08-28 Bayer Cropscience Ag Disubstitutierte Pyrazolylcarbocanilide
DE10303589A1 (de) * 2003-01-29 2004-08-12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BRPI0413640B1 (pt) * 2003-08-26 2015-07-21 Basf Ag Método para o tratamento de plantas necessitando de promoção de crescimento
US20080108686A1 (en) * 2004-06-18 2008-05-0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N-(Ortho-Phenyl)-1-Methyl-3-Difluoromethylpyrazole-4-Carboxanilid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ATE458722T1 (de) * 2004-06-18 2010-03-15 Basf Se 1-methyl-3-trifluormethyl-pyrazol-4-carbonsäure (ortho-phenyl)-anilide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fungizid
DE102004029972A1 (de) * 2004-06-21 2006-01-05 Bayer Cropscience Ag Beizmittel zur Bekämpfung von phytopathogenen Pilzen
DE102004049761A1 (de) * 2004-10-12 2006-04-13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DE102005007160A1 (de) * 2005-02-16 2006-08-24 Basf Ag Pyrazolcarbonsäureanilid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sie enthaltende Mittel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ilzen
DE102005009458A1 (de) * 2005-03-02 2006-09-07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DE102005035300A1 (de) * 2005-07-28 2007-02-01 Bayer Cropscience Ag Synergistische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CN104604873A (zh) * 2005-08-05 2015-05-1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WO2007071656A1 (de) * 2005-12-20 2007-06-2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bekämpfung des rostbefalls bei leguminosen
JP2009529567A (ja) * 2006-03-14 2009-08-20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植物のウイルス耐性誘発方法
PL2012592T3 (pl) * 2006-04-06 2010-08-31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Kompozycje grzybobójcze
MX2008013854A (es) * 2006-05-03 2009-01-26 Basf Se Uso de bifenilamidas de acido arilcarboxilico para el tratamiento de semillas.
BRPI0806347A2 (pt) * 2007-01-19 2011-09-06 Basf Se misturas fungicidas, agente fungicida, método para combater fungos nocivos fitopagênicos, semente, e,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agente
CN101631465A (zh) * 2007-02-05 2010-01-20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BRPI0807025A2 (pt) * 2007-02-14 2014-04-22 Basf Se Método para induzir tolerância a vírus de plantas
US20100099559A1 (en) * 2007-03-20 2010-04-22 Basf Se Method for protecting soybeans from being infected by fungi
KR20100111742A (ko) * 2008-02-05 2010-10-15 바스프 에스이 식물 건강 조성물
EP2105049A1 (en) * 2008-03-28 2009-09-30 Bayer CropScience AG Method of plant growth promotion using amide compounds
EA023545B1 (ru) * 2008-10-21 2016-06-30 Басф С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арбоксамида флуопирама на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х растения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7682A1 (en) * 1995-04-11 1996-10-16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orporated Substituted thiophene derivative and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fungicide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EP0824099A1 (en) * 1996-08-15 1998-02-18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Substituted carboxanilide derivative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 comprising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WO2003074491A1 (en) * 2002-03-05 2003-09-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O-cyclopropyl-carboxanilid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WO2006015865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WO2006015866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 for protecting useful plants or plant propagation material
WO2006036827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E.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of thiophene derivative
WO2006037632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Synergistic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A2603223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Bayer Cropscience Ag Synergistic fungicidal active substance combinations
WO2007124907A2 (en) * 2006-04-27 2007-11-0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yclyl-carboxylic acid (benzonorbornene-5-yl)amid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for agrochemical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63423A1 (en) 2011-10-27
EA018987B1 (ru) 2013-12-30
AR071343A1 (es) 2010-06-16
AU2009211411A1 (en) 2009-08-13
ZA201006292B (en) 2011-11-30
UA105897C2 (uk) 2014-07-10
WO2009098218A2 (en) 2009-08-13
CR11611A (es) 2010-11-23
BRPI0905941A2 (pt) 2015-06-30
CN101965128A (zh) 2011-02-02
CN101965128B (zh) 2014-10-01
CA2712488A1 (en) 2009-08-13
JP2011511032A (ja) 2011-04-07
EP2242366A2 (en) 2010-10-27
MX2010008129A (es) 2010-08-11
PE20091459A1 (es) 2009-10-24
EA201001232A1 (ru) 2011-04-29
TW200940510A (en) 2009-10-01
WO2009098218A3 (en) 2010-09-02
KR20100110892A (ko) 2010-10-13
CO6300902A2 (es)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326B (zh) 植物健康組合物
EP3586631B1 (en) Plant health composition
EP2547209B1 (en)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 and a fungicidally active compound
JP5502982B2 (ja) フルオピラム及びメトラフェノンを含む殺菌組成物
JP2011510957A (ja) 種子処理用途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EA036537B1 (ru) Пест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CN109788758A (zh) 杀虫混合物
BR112021006019A2 (pt) misturas fungicidas, composição pesticida, uso da mistura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pragas fitopatogênicas
RU2654085C2 (ru) Пестицидные смеси
EP2462807A1 (en) Pesticidal mixtures comprising pyraclostrobin
JP5484490B2 (ja) フルオピラム(Fluopyram)及び5−エチル−6−オクチル−[1,2,4]トリアゾロ[1,5−a]ピリミジン−7−イルアミンを含む殺菌組成物
EP4091451A1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mefentrifluconazole
MX2013013199A (es) Metodo para combatir hongos fitopatogenos que comprende el tratamiento de plantas o semillas por proteger contra el ataque fungico con 2,3,5,6 - tetraciano - [1,4]ditiina.
TW201304684A (zh) 殺真菌混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