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159B -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159B
TWI451159B TW100126264A TW100126264A TWI451159B TW I451159 B TWI451159 B TW I451159B TW 100126264 A TW100126264 A TW 100126264A TW 100126264 A TW100126264 A TW 100126264A TW I451159 B TWI451159 B TW I4511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rbon nanotube
touch screen
transparent
color shi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5659A (zh
Inventor
Yu Ju Hsu
Po Sheng Shih
Original Assignee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TW100126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1159B/zh
Priority to US13/337,172 priority patent/US2013002779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0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1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01Nanoop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及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低色偏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元件的前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電子設備的利用者通過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的顯示元件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方式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按照觸摸屏的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的不同,先前的觸摸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以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容式觸摸屏因準確度較高、抗幹擾能力強,應用較為廣泛。
如圖1及圖2所示,先前技術中的電容型觸摸屏10一般包括:一基板12、一透明導電層14、一鈍化層16及設置於該透明導電層14四個角的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
所述基板12的材料為鈉鈣玻璃,該基板12用於支撐所述透明導電層14及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所述透明導電層14為一透明的透明奈米碳管層。該透明導電層14用於感測外界觸摸。所述 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可以通過印製具有低電阻的導電金屬(例如銀)形成,該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設置於該透明導電層14的四角上,用於將控制信號均勻地發送到透明導電層14的整個表面。此外,該透明導電層14上還設置有鈍化層16。
所述觸摸屏10在使用時,電壓通過該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施加到透明導電層14,從而在該透明導電層14上形成等電位面。使用者一邊視覺確認設置於觸摸屏10後面的一顯示屏的畫面,一邊通過手指或導電元件按壓或接近觸摸屏10進行操作,觸摸物與所述透明導電層14之間形成一耦合電容,該四個電極18a、18b、18c和18d流出的電流流向觸點,通過檢測並計算各電極的電流比例和強弱即可算出觸摸點的位置。
然,當上述結構的透明導電層包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時,所述顯示屏發射出來的光線經過該透明奈米碳管層,由於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會有不同的透光率,即,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對波長較短的可見光的透光率會低於波長較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因此,會使所述包括透明奈米碳管層的觸摸屏10產生一定的色偏,致該觸摸屏10的顏色失真,進而影響觀賞效果。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低色偏的觸摸屏及顯示裝置實為必要。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透明導電層,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觸摸屏的觸摸區域,所述透明導電層包括一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其中,所述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色偏改善層,該色偏改善層設置在所述觸摸屏中光線通過的路徑。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摸屏及一顯示屏,所述觸摸屏正對且靠近顯示屏設置,該觸摸屏用於控制所述顯示屏的顯示,所述觸摸屏包括一透明導電層,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觸摸屏的觸摸區域,所述透明導電層包括一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其中,所述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色偏改善層,該色偏改善層設置於所述顯示裝置中光線通過的路徑。
與先前技術的觸摸屏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及顯示裝置通過在設置一色偏改善層,該色偏改善層可以顯著降低所述觸摸屏及顯示裝置的色偏,從而獲得良好的畫質及觀賞效果。
20、30‧‧‧觸摸屏
22‧‧‧基板
221‧‧‧第一表面
222‧‧‧第二表面
24‧‧‧透明導電層
104‧‧‧鈍化層
28a、28b、28c、28d‧‧‧電極
25‧‧‧遮罩層
26、38‧‧‧色偏改善層
32‧‧‧第一電極板
322‧‧‧第一透明導電層
324、422‧‧‧第一基板
34‧‧‧第二電極板
342‧‧‧第二透明導電層
344、442‧‧‧第二基板
35‧‧‧絕緣層
36‧‧‧點狀隔離物
40‧‧‧顯示屏
42‧‧‧第一基體
424‧‧‧第一透明電極層
426‧‧‧第一配向層
4262‧‧‧第一溝槽
44‧‧‧第二基體
444‧‧‧第二透明電極層
446‧‧‧第二配向層
4462‧‧‧第二溝槽
46‧‧‧第一偏光片
45‧‧‧液晶層
452‧‧‧液晶分子
48‧‧‧第二偏光片
50‧‧‧觸摸屏控制器
60‧‧‧中央處理器
70‧‧‧顯示屏控制器
80‧‧‧觸摸物
100‧‧‧顯示裝置
106‧‧‧間隙
108‧‧‧支撐體
圖1 係先前技術的電容型觸摸屏的俯視圖。
圖2 係沿圖1中電容型觸摸屏的線III-III’的剖面圖。
圖3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俯視圖。
圖4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剖面圖。
圖5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從一奈米碳管陣列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拉膜的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所使用的奈米碳管拉膜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7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剖面圖。
圖8係本發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提供的顯示裝置中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見圖3及圖4,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20。該觸摸屏20包括一基板22、一透明導電層24、一色偏改善層26及複數個電極28a、28b、28c及28d。
所述基板22具有一第一表面221以及與該第一表面221相對的第二表面222。所述第一表面221為面向用戶的一側,所述第二表面222為背向用戶的一側。所述基板22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絕緣透明基板。該基板22由玻璃、石英、金剛石或塑膠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該基板22為一玻璃基板,該基板22主要起支撐作用。
具體地,所述透明導電層24設置於所述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1,用於感測外界觸摸。所述透明導電層24包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進一步地,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可以係單個奈米碳管膜或係複數個平行無間隙鋪設的奈米碳管膜。可以理解,由於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中的複數個奈米碳管膜可以平行且無間隙的鋪設,故,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的長度和寬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製成具有任意長度和寬度的透明奈米碳管層。另外,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中可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層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故,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亦不限,只要能夠具有理想的透明度,可根據實際需要製成具有任意厚度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由於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對不同頻率的可見光的透光率不同,故,當光線穿透該透明奈米碳管層時,會產生一定的色偏。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的色偏與其厚度有關。定義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A1微米。
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膜由有序的或無序的奈米碳管 組成,並且該奈米碳管膜具有均勻的厚度。具體地,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包括無序的奈米碳管膜或者有序的奈米碳管膜。無序的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為無序或各向同性排列。該無序排列的奈米碳管相互纏繞,該各向同性排列的奈米碳管平行於奈米碳管膜的表面。有序的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為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或沿不同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當透明奈米碳管層包括多層有序的奈米碳管膜時,該多層奈米碳管膜可以沿任意方向層疊設置,故,在該透明奈米碳管層中,奈米碳管為沿相同或不同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本實施例中,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包括一層奈米碳管拉膜,該奈米碳管拉膜中的奈米碳管有序排列。具體的,所述奈米碳管拉膜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束片段,每個奈米碳管束片段具有大致相等的長度且每個奈米碳管束片段由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束構成,奈米碳管束片段兩端通過凡得瓦力相互連接。所述奈米碳管拉膜的厚度優選為0.5奈米~100微米,寬度為0.01釐米~10釐米。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拉膜的厚度為0.3微米。所述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和多壁奈米碳管。所述單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0.5奈米~50奈米,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奈米~50奈米,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
本實施例中的奈米碳管拉膜的製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優選地,該奈米碳管陣列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
本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為單壁奈米碳管陣列、雙壁奈米碳管陣列或多壁奈米碳管陣列。所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 法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其具體步驟包括:(a)提供一平整基底,該基底可選用P型或N型矽基底,或選用形成有氧化層的矽基底,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4英寸的矽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該催化劑層材料可選用鐵(Fe)、鈷(Co)、鎳(Ni)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之一;(c)將所述形成有催化劑層的基底在700℃~900℃的空氣中退火約30分鐘~90分鐘;(d)將處理過的基底置於反應爐中,在保護氣體環境下加熱到500℃~740℃,然後通入碳源氣體反應約5~30分鐘,生長得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其高度為200~400微米。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為複數個彼此平行且垂直於基底生長的奈米碳管形成的純奈米碳管陣列。通過控制生長條件,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無定型碳或殘留的催化劑金屬顆粒等。該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彼此通過凡得瓦力緊密接觸形成陣列。
本實施例中的碳源氣可選用乙炔、乙烯、甲烷等化學性質較活潑的碳氫化合物,本實施例優選的碳源氣為乙炔;保護氣體為氮氣或惰性氣體,本實施例優選的保護氣體為氬氣。
可以理解,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不限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製備方法。亦可為石墨電極恒流電弧放電沈積法、鐳射蒸發沈積法等。
步驟二:採用一拉伸工具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拉膜。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從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斷,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具有一定寬度的膠帶接觸奈米碳管陣列以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斷;(b)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於奈米碳管陣列生長方向拉 伸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斷,以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拉膜。
請參閱圖5,在所述拉伸過程中,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段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漸脫離基底的同時,由於凡得瓦力作用,該選定的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斷分別與其他奈米碳管片斷首尾相連地連續地被拉出,從而形成一奈米碳管拉膜。
請參閱圖6,該奈米碳管拉膜為擇優取向排列的複數個奈米碳管束首尾相連形成的具有一定寬度的奈米碳管拉膜。該奈米碳管拉膜中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拉膜的拉伸方向。該直接拉伸獲得的奈米碳管拉膜比無序的奈米碳管膜具有更好的均勻性,即具有更均勻的厚度以及更均勻的導電性能。同時該直接拉伸獲得奈米碳管拉膜的方法簡單快速,適宜進行工業化應用。該奈米碳管拉膜的寬度與奈米碳管陣列所生長的基底的尺寸有關,該奈米碳管拉膜的長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求製得。
所述複數個電極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4的表面。該複數個電極分別間隔設置,並與所述透明導電層24形成電連接,用以在透明導電層24上形成等電位面。該複數個電極的材料為金屬。所述複數個電極可以採用濺射、電鍍、化學鍍等沈積方法直接沈積在所述透明導電層24的表面。亦可用銀膠等導電黏結劑將該複數個電極黏結在所述透明導電層24的表面。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摸屏20包括四個電極28a、28b、28c以及28d。該四個電極28a、28b、28c以及28d分別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24的四個角上,並與所述透明導電層24電連接,用以在透明導電層24上形成等電位面。
所述色偏改善層26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24面向用戶的一側,並使所述透明導電層24夾持於所述基板22以及所述色偏改善層26之 間。所述色偏改善層26的材料可以係TiO2、ZrO2、Nb2O5、Ta2O5、Al2O3、SiO2、CeO2、HfO2、ZnS及MgF2等介電材料。所述色偏改善層26的製備工藝包括:通過真空蒸鍍、濺鍍、夾縫式塗佈(Slot Die)、旋塗(Spin-coating)或浸漬(Dipping)。所述色偏改善層26用以降低所述觸摸屏20的色偏。
由於所述觸摸屏10的色偏主要係由所述透明導電層14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不同引起的。即,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對波長較短的可見光的透光率低於波長較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從而使該觸摸屏10產生色偏。所述觸摸屏10的色偏可以按照國際標準照明委員會(CIE)顏色空間標準測試得到的該觸摸屏10的Lab測試值來表示,其中,a表示該觸摸屏的綠紅值,b *表示該觸摸屏的藍黃值。在顯示器領域中,希望該a與b的絕對值均小於2,即,該顯示器產生的色偏較低。優選的,該顯示器的a值及b值均等於零,即,該顯示器不產生色偏。
表一左欄為按照國際標準照明委員會(CIE)顏色空間標準測試得到的一組(五個)沒有設置色偏改善層26的觸摸屏的Lab測試值。從中可以看出,所述觸摸屏的a值的絕對值均小於2,故,該觸摸屏的a值基本滿足要求,因此不需要對其a值進行改善;而,所述觸摸屏10的b值的絕對值大於2,故會使該觸摸屏產生較大的色偏,進而影響該觸摸屏的畫質及觀賞效果,該觸摸屏的b值與所述觸摸屏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A1有關。故,需要通過設置所述色偏改善層26來降低其b值的絕對值,使其b值的絕對值小於2,優選地,使該觸摸屏的b值趨近於零。
可以理解,由於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對波長較短的可見光的透光 率低於波長較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因此,可以通過設置一個對波長較短的可見光的透光率高於波長較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的色偏改善層26,使該觸摸屏20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具有大致相等的透光率。即,該色偏改善層26也具有一定的色偏。該色偏改善層26的色偏亦可以按照國際標準照明委員會(CIE)顏色空間標準測試得到的Lab測試值來表示。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可以根據該透明導電層24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A1確定。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的範圍在-16.7×A1到-1.67×A1。優選的,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的範圍在-10×A1到-1.67×A1。本實施例中,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為-4×A1,且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A1約為0.3微米,故,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約為-1.2。
請參見表一中欄,表一中欄為按照國際標準照明委員會(CIE)顏色空間標準測試得到的一組觸摸屏20在通過所述色偏改善層26改善後的Lab測試值。在改善後,所述觸摸屏20中a的平均值由 0.07降低到-0.30,a值的變化值約為-0.37,即,該觸摸屏20的a值基本保持不變。而,所述觸摸屏20中b的平均值由2.44降低到1.01,b值的變化值約為-1.43。即,該b值的變化值與本實施例中的色偏改善層26的b值-1.2相當。因此,可以理解,可以通過所述色偏改善層26的b值對所述透明導電層24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的b值進行糾正,從而使所述觸摸屏20的b值得到顯著的降低,從而使該觸摸屏20的色偏得到顯著的降低。
該色偏改善層26可以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24面向用戶的一側。也可以設置在所述基板22的表面;或在保護玻璃的表面設置色偏改善層26,再將該設置有色偏改善層26的保護玻璃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24的表面。可以理解,所述色偏改善層26的位置不限,只要設置於光線通過的路徑,使該觸摸屏20對不同波長的光線具有大致相等的透光率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色偏改善層26為一雙層SiO2層,該雙層SiO2層係通過浸漬法製備而成。
此外,為了減小顯示屏對觸摸屏20產生電磁幹擾,還可以在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2上設置一遮罩層25,從而使所述基板22夾持於所述透明導電層24及遮罩層25之間。該遮罩層25可由導電聚合物或奈米碳管等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該遮罩層25由一透明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組成。該透明的透明奈米碳管層可以係定向排列的或其他結構的奈米碳管膜。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膜為一奈米碳管拉膜,該奈米碳管拉膜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個奈米碳管在所述奈米碳管拉膜中定向排列,其具體結構可與透明導電層24相同。該奈米碳管膜作為電接地點,起到遮罩的作用,從而使得觸摸屏20能在無幹擾的環境中工作。定義該遮罩 層25的厚度為A2
可以理解,當所述觸摸屏20進一步包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作為遮罩層時,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可以根據該透明導電層24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A1以及該遮罩層25中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A2確定。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的範圍在-16.7×(A1+A2)到-1.67×(A1+A2)。優選的,該色偏改善層26的b值的範圍在-10×(A1+A2)到-1.67×(A1+A2)。
請參閱圖7,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30。該觸摸屏30包括一第一電極板32,一第二電極板34,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以及一色偏改善層38。
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所述第二電極板34相對設置。所述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所述第二電極板34之間。所述色偏改善層38設置於所述第二電極板34遠離所述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的表面。
所述第一電極板32包括一第一基板324,一第一透明導電層322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中未標識)。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與所述第一基板324層疊設置。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324靠近所述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的表面。所述複數個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電連接,並用於向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提供一電訊號。所述第二電極板34包括一第二基板344,一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中未標識)。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與所述第二基板344層疊設置。該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344靠近所述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的表面。所述複數個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 層342電連接,用於向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342提供一電訊號。
所述第一基板324及第二基板344主要起支撐的作用。該第一基板324及第二基板344均為透明的且具有一定柔軟度的薄膜或薄板,其材料可選擇為玻璃、石英、金剛石及塑膠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所述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金屬或其他導電材料。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基板324為一聚酯膜,該第二基板344為一玻璃基板,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為導電的銀漿層。
進一步地,該第二電極板34上表面週邊設置有一絕緣層35。所述第一電極板32設置在該絕緣層35上,且該第一電極板32的第一透明導電層322正對第二電極板34的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設置。所述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上,且該複數個透明點狀隔離物36彼此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之間的距離為2~10微米。該絕緣層35與點狀隔離物36均可採用絕緣透明樹脂或其他絕緣透明材料製成。設置絕緣層35與點狀隔離物36可使得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電絕緣。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中的至少一個導電層係由奈米碳管等透明導電材料製備而成。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均由一透明的透明奈米碳管層組成。該透明的透明奈米碳管層可以係定向排列的或其他結構的奈米碳管膜。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膜為一奈米碳管拉膜,該奈米碳管拉膜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個奈米碳管在所述奈米碳管拉膜中定向排列,其具體結構可與第一實施中的透明導電層24相同。定義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的厚度分別為A3及A4
所述色偏改善層38的材料選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的色偏改善層26的材料,該色偏改善層38也可以通過真空蒸鍍、濺鍍、夾縫式塗佈、旋塗或浸漬等方法直接沈積在所述第二基板344遠離第二透明導電層342的一側。
可以理解,由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均由一透明奈米碳管層製備而成,因此,當光線穿過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時,會產生一定的色偏,此時可以通過所述色偏改善層38來改善所述觸摸屏30的色偏。該色偏改善層38的b值可以根據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的厚度A3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的厚度A4確定。該色偏改善層38的b值的範圍在-16.7×(A3+A4)到-1.67×(A3+A4)。優選的,該色偏改善層38的b值的範圍在-10×(A3+A4)到-1.67×(A3+A4)。
請參閱圖8,並結合圖3,本發明提供一顯示裝置100,該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觸摸屏20、一顯示屏40、觸摸屏控制器50、一中央處理器60及一顯示屏控制器70。
該顯示屏40正對且靠近觸摸屏20層疊設置,形成一層狀結構。該觸摸屏20用於控制所述顯示屏40的顯示。進一步地,所述的顯示屏40正對且靠近觸摸屏20的基板22第二表面222設置。所述的顯示屏40與觸摸屏20可間隔一預定距離設置或集成設置。
顯示屏40可以為液晶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及陰極射線管等傳統顯示屏中的一種,另外,該顯示屏40亦可為一柔性液晶顯示器、柔性電泳顯示器、柔性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等柔性顯示器中的一種。
請參閱圖9,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40為一液晶顯示器,其包括第一基體42、第二基體44及夾在第一基體42和第二基體44之間的液晶層45。
所述第一基體42與第二基體44相對設置。所述液晶層45包括複數個長棒狀的液晶分子452。所述第一基體42靠近液晶層45的表面依次設置一第一配向層426、一第一透明電極層424和一第一基板422,且第一基體42的遠離液晶層45的表面設置一第一偏光片46。所述第二基體44靠近液晶層45的表面依次設置一第二配向層446、一第二透明電極層444和一第二基板442,且第二基體44的遠離液晶層45的表面設置一第二偏光片48。
所述第一配向層426靠近液晶層45的表面形成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溝槽4262。所述第二配向層446靠近液晶層45的表面形成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二溝槽4462。所述第一溝槽4262和第二溝槽4462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從而可對液晶層45中的液晶分子452進行定向,也就係使靠近第一溝槽4262和第二溝槽4462的液晶分子452分別沿著第一溝槽4262和第二溝槽4462的方向定向排列。從而使得液晶分子452的排列由上而下自動旋轉90度。
所述第一偏光片46和第二偏光片48可對光線進行偏振;第一透明電極層424和第二透明電極層444在液晶顯示器中可起到導電的作用。
所述液晶顯示器可包括至少一透明奈米碳管層。所述透明奈米碳管層可選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觸摸屏20中的透明奈米碳管層。該透明奈米碳管層可用作所述液晶顯示器的第一透明電極層424、第一配向層426、第二透明電極層444、第二配向層446、第一偏 光片46或第二偏光片48。可以理解,當所述包括至少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液晶顯示器在單獨使用時,即,所述顯示屏40不包含所述觸摸屏20及所述觸摸屏控制器50,由於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存在,該液晶顯示器會產生一定的色偏。此時可以通過設置一色偏改善層來改善所述液晶顯示器的色偏。該色偏改善層的b值可以根據該液晶顯示器中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確定。所述色偏改善層的位置不限,只要設置於光線通過的路徑,使該液晶顯示器對不同波長的光線具有大致相等的透光率即可。當所述包括至少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液晶顯示器配合所述觸摸屏20使用時,由於該液晶顯示器及觸摸屏20均包括透明奈米碳管層,只需要設置一層色偏改善層,並通過調整該色偏改善層的b值,來降低所述顯示裝置100的色偏。所述色偏改善層的位置不限,可以設置在所述觸摸屏20或所述液晶顯示器當中,即,設置於所述顯示裝置100光線通過的路徑,從而使所述顯示裝置100對不同波長的光線具有大致相等的透光率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液晶顯示器不包含透明奈米碳管層,因此,不需要調整所述色偏改善層26的b值。
進一步地,當顯示屏40與觸摸屏20間隔一定距離設置時,可在觸摸屏20的遮罩層25遠離基板22的一個表面上設置一鈍化層104,該鈍化層104可由苯並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該顯示屏40與所述鈍化層104間隔一間隙106設置。具體地,在所述的鈍化層104與顯示屏40之間設置兩個支撐體108。該鈍化層104可作為介電層使用,所述鈍化層104與間隙106可保護顯示屏40不致於由於外力過大而損壞。
當顯示屏40與觸摸屏20集成設置時,觸摸屏20和顯示屏40之間接 觸設置。所述鈍化層104無間隙地設置在顯示屏40的表面。
所述觸摸屏控制器50、中央處理器60及顯示屏控制器70三者通過電路相互連接,觸摸屏控制器50連接觸摸屏20的複數個電極,顯示屏控制器70連接顯示屏40。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在使用時,從顯示屏40發射出來的光線分別經過所述遮罩層25以及所述透明導電層24時,該光線會由於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存在而產生一定的色偏;當該光線到達所述色偏改善層26時,該色偏改善層26可以對其進行糾正,從而顯著降低該顯示裝置100色偏,進而提高所述顯示裝置100的畫質及觀賞效果,並降低失真度。與此同時,在所述透明導電層24上施加一預定電壓,該電壓通過電極28a、28b、28c以及28d施加到透明導電層24上,從而在該透明導電層24上形成等電位面。使用者一邊視覺確認設置於觸摸屏20後面的顯示屏40的畫面,一邊通過手指或導電體等觸摸物80按壓或接近觸摸屏20進行操作時,觸摸物80與透明導電層24之間形成一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係直接導體,於係觸摸物80從接觸點吸走了一部分電流。由於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觸摸屏控制器50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及強度的精確計算,即可得出觸摸點的位置。之後,觸摸屏控制器50將數位化的觸摸位置資料傳送給中央處理器60。然後,中央處理器60接受所述的觸摸位置資料並執行。最後,中央處理器60將該觸摸位置資料傳輸給顯示屏控制器70,從而在顯示屏40上顯示觸摸物80發出的觸摸資訊。
可以理解,本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100也可以使用第二實施例的觸摸屏30或其他使用透明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和/或遮罩 層的觸摸屏。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觸摸屏及顯示裝置通過在所述觸摸屏及顯示裝置設置一色偏改善層,可以顯著降低該觸摸屏及顯示裝置的色偏,獲得良好的畫質及觀賞效果;此外,該色偏改善層具有製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等特點,適用於工業化。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製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習知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20‧‧‧觸摸屏
22‧‧‧基板
221‧‧‧第一表面
222‧‧‧第二表面
24‧‧‧透明導電層
28a、28b‧‧‧電極
25‧‧‧遮罩層
26‧‧‧色偏改善層

Claims (14)

  1.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透明導電層,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觸摸屏的觸摸區域,所述透明導電層包括一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其改良在於,所述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色偏改善層,該色偏改善層設置在所述觸摸屏中光線通過的路徑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定義所述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A微米,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的範圍在-16.7×A到-1.67×A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的範圍在-10×A到-1.67×A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0.3微米,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為-1.2。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遮罩層,該遮罩層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遠離用戶的一側,所述遮罩層包括一第二透明奈米碳管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摸屏,其中,定義所述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A微米,定義所述第二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B微米,則,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的範圍在-16.7×(A+B)到-1.67×(A+B)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色偏改善層的材料選自TiO2、ZrO2、Nb2O5、Ta2O5、Al2O3、SiO2、CeO2、HfO2、ZnS及MgF2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製備工藝包括:真空蒸鍍法、濺鍍法、夾縫式塗佈法、旋塗法及浸漬法。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所述色偏改善層對短波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高於長波長的可見光的透光率。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摸屏及一顯示屏,所述觸摸屏正對且靠近顯示屏設置,該觸摸屏用於控制所述顯示屏的顯示,所述觸摸屏包括一透明導電層,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觸摸屏的觸摸區域,所述透明導電層包括一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其改良在於,所述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色偏改善層,該色偏改善層設置於所述顯示裝置中光線通過的路徑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定義所述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A微米,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的範圍在-16.7×A到-1.67×A之間。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色偏改善層設置於所述顯示屏或所述觸摸屏當中。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屏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透明奈米碳管層,所述第二透明奈米碳管層用作所述顯示屏的透明電極層、配向層或偏光片。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定義所述第一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A微米,定義所述第二透明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B微米,則,所述色偏改善層的藍黃值的範圍在-16.7×(A+B)到-1.67×(A+B)之間。
TW100126264A 2011-07-26 2011-07-26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51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6264A TWI451159B (zh) 2011-07-26 2011-07-26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US13/337,172 US20130027799A1 (en) 2011-07-26 2011-12-26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6264A TWI451159B (zh) 2011-07-26 2011-07-26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5659A TW201305659A (zh) 2013-02-01
TWI451159B true TWI451159B (zh) 2014-09-01

Family

ID=4759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264A TWI451159B (zh) 2011-07-26 2011-07-26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27799A1 (zh)
TW (1) TWI4511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9779A (zh) * 2013-09-02 2018-05-29 安溪钟泰专利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
CN108427520A (zh) * 2018-04-02 2018-08-2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8253A1 (en) * 2004-09-17 2007-12-27 Kenji Hat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arbon Nanotube Fil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90058250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Glass Co., Ltd. Filter for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22629A (en) * 2009-12-25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794A (zh) * 2009-07-10 2011-01-1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装置
CN102103438A (zh) * 2009-12-18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I581037B (zh) * 2011-07-26 2017-05-01 識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屏及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8253A1 (en) * 2004-09-17 2007-12-27 Kenji Hat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arbon Nanotube Fil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90058250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Glass Co., Ltd. Filter for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22629A (en) * 2009-12-25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7799A1 (en) 2013-01-31
TW201305659A (zh) 201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56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54921B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458601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4648451B2 (ja) 電子素子
US8237675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56778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CN101458594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64860B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ing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CN101458608B (zh)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01458603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09146416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146420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TWI581037B (zh) 顯示屏及顯示裝置
JP2011170899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499168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CN101458602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458604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200926471A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464766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86831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51159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08575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CN10291513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54920B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914900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