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249B -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249B
TWI450249B TW100147329A TW100147329A TWI450249B TW I450249 B TWI450249 B TW I450249B TW 100147329 A TW100147329 A TW 100147329A TW 100147329 A TW100147329 A TW 100147329A TW I450249 B TWI450249 B TW I4502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ight
divided
feature amoun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6166A (en
Inventor
Akinori Heishi
Satoshi Yamanaka
Hideki Yoshi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6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6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2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09G3/342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the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being distributed in two dimensions, e.g.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及圖像顯示裝置者,尤其關於用於圖像顯示裝置的光調變部的照明之發光部的發光亮度控制。本發明亦關於用以使電腦(computer)執行發光控制方法的處理之程式(program),以及記錄該程式且可藉由電腦讀取之記錄媒體。
液晶面板(panel)等使用受光型光調變元件之顯示機器係具備用以將照明光照射於光調變元件之光源。光調變元件係因應被輸入之圖像訊號,而調整從光源所照射之光穿透量並產生且顯示圖像。光調變元件顯示黑色時,係成為將從光源所照射之光予以遮斷之狀態。然而,即便為「遮斷狀態」亦無法實際使光的穿透濾做成零,而存在有光的洩漏,因此,即便於黑色畫面亦成為具有若干發光現象(光的洩漏而導致之黑浮)之顯示。
為減少上述之黑浮,可考慮到因應圖像之顯示內容而實施光源的控制之方式。就其中一個方法而言,係為全畫面一律地控制光源,例如藉由在較暗畫面時縮小來自光源之光量從而可減少黑浮。然而,存在於較暗畫面中之高亮度圖像部分亦由於照明光量之下降而顯示成較暗,因此有所謂顯示亮度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受限制之問題。
於下述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一面減少黑浮,一面為了同時擴大顯示亮度動態範圍而將背光(back light)光源分 配至複數個部分區域,從而依據每個區域來控制亮度之顯示裝置。於此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顯示裝置中,係使用對各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與鄰接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加權所得之值而重新設定各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之構成,而藉此一面抑制每個部分區域的亮度差,一面謀求黑浮的抑制及顯示亮度動態範圍之擴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9470號公報(第9頁,第9圖)
然而,就上述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方法而言,係在各部分區域與鄰接部分區域之全部皆加權並計算,且重新設定各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而需要大量的計算,致使電路規模變大。再者,係藉由每個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之加權而決定各部分區域的亮度設定值,且使以感覺不到亮度差之方式來控制為優先,而有會抑制黑浮的抑制以及動態範圍的擴大之效果之問題。
本發明之發光控制裝置係將照明光因應圖像資料(data)而以光調變部進行光調變,藉以形成以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且係從複數個發光部照射前述照明光,前述複數個發光部係分別照射將前述光調變部分割為複數 個之區域,且將對應前述各個發光部而分割為複數個區域作為分割區域,而以可控制前述複數個發光部的各個發光亮度之方式構成之發光控制裝置,其特徵係具備: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中,將前述光調變部之前述分割區域之各者作為注目分割區域,且將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特徵量作為分割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中,將包含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以及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周圍之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的特徵量,作為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係將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整體之特徵量作為全畫面特徵量進行檢測;以及發光控制部,係依據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與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以及前述全畫面特徵量,而控制對應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發光部的發光亮度。
依據本發明,係不擴大電路規模,而可一面抑制分割區域間的亮度差,一面實現黑浮之抑制以及動態範圍之擴大。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block)圖。第1圖所示之圖像顯示裝置係具備:輸入端子1;接收部2;光調變部3;複數個,亦即N個(N 為2以上之整數)之發光部5-1至5-N;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以及發光驅動部9。
上述之中,係藉由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以及發光驅動部9而構成發光控制裝置,且復藉由該發光控制裝置及發光部5-1至5-N而構成發光裝置。
例如有用於電視(television)或電腦等之預定形式之圖像訊號供給至輸入端子1。
接收部2係接收供給至輸入端子1之圖像訊號,且變換並輸出為RGB之色資料,或者由亮度及色差資料所構成之圖像資料。圖像資料包含有後述之光調變部3的決定各畫素之光穿透率之畫素值。接收部2於輸入類比(analog)形式之圖像訊號之情形時係藉由A/D變化器等而構成,再者,於輸入調變過之圖像訊號之情形時係藉由預定的解調器而構成。
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圖像資料係輸入至光調變部3、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以及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
光調變部3係為因應圖像資料而對來自發光部5-1至5-N之照明光進行光調變,而形成藉由圖像資料顯示之圖像者,係例如藉由穿透型液晶面板而構成。穿透型液晶面板係具有複數個屬於光調變元件之畫素,且各畫素的光穿透率係藉由對應圖像資料之畫素值而控制。
光調變部3之中,係分別將對應於發光部5-1至5-N之區域或部分稱為部分區域或分割區域3-1至3-N。在各分割區域係包含有複數個畫素。光調變部3之中,所謂對應於各發光部之部分係為對於來自該發光部之光為支配性的光調變畫素,換言之,係比來自其他發光部之各者之光接收更多來自該發光部之光之畫素之集合。光調變部3係例如第2圖所示,對應顯示畫面而形成為長方形狀,且由縱方向V個(於圖式之例V=7)、橫方向H個(於圖式之例H=9)之V×H=N個分割區域3-1至3-N所構成。
如上述,光調變部3的各分割區域3-n(n為1至N之任一個)係對應於1個發光部5-n,且光調變部3的分割區域3-n係藉由主要對應之發光部5-n所照明。各發光部5-n係為其發光亮度從其他發光部獨立出地受控制之被控制單位,且各發光部5-n係藉由一個或二個以上之發光元件,例如LED而構成。
光調變部3的各分割區域3-n係藉由(h,v)顯示其顯示畫面內之橫方向以及縱方向之位置。
於第2圖中,最左邊之行為h=1,而最右邊之行為h=H,最上邊之列為v=1,最下邊之列為v=V。
光調變部3的各分割區域3-n係藉由以上述之方式定義之位置(h,v),而顯示為J(h,v)。同樣地,發光部5-1至5-N亦因應所對應之光調變部的分割區域之位置(h,v)而藉由符號5(h,v)顯示。
藉由各分割區域J(h,v)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而構成 針對上述各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K(h,v)。於第2圖係顯示有,屬於中央的分割區域之J(5,4)係為注目分割區域,且藉由其周圍之分割區域J(4,3)、J(5,3)、J(6,3)、J(4,4)、J(5,4)、J(6,4)、J(4,5)、J(5,5)、J(6,5)而構成擴張區域K(5,4)之例。
亦有分割區域之列數或行數為2之情形。
例如,第14圖係顯示列數為8、行數為2之情形,而第15圖係顯示行數為8、列數為2之情形。
例如,沿著畫面短邊邊緣(edge)配置發光元件之情形係使用第14圖所示之排列,而沿著畫面長邊邊緣配置發光元件之情形係使用第15圖所示之排列。不論何種情形,各分割區域係為對應藉由一個或複數個發光元件而構成之一個發光部之區域。
第14圖的排列之情形時,相對於各分割區域(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係藉由與該注目分割區域同一行,以及對於該注目分割區域所屬之行係配置於一側之行所屬之分割區域所構成。例如,相對於分割區域J(1,3)之擴張區域係藉由同一行之分割區域J(1,2)、J(1,3)、J(1,4)以及鄰接於右方之行之分割區域J(2,2)、J(2,3)、J(2,4)而構成。
第15圖的排列之情形時,相對於各分割區域(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係藉由與該注目分割區域同一列,以及對於該注目分割區域所屬之行係配置於一側之列所屬之分割區域所構成。例如,相對於分割區域J(5,1)之擴張區域係藉由與該分割區域為同一列之分割區域J(4,1)、J(5,1)、 J(6,1)以及鄰接於下方之列之分割區域J(4,2)、J(5,2)、J(6,2)而構成。
如以下詳述,就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而言,為了控制各發光部5(h,v)的發光亮度,係將對應於該(屬於控制對象之)發光部之分割區域J(h,v)作為注目分割區域,並依據該注目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包含該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K(h,v)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以及圖像整體的特徵量(全畫面的特徵量)而進行控制。
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係接收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圖像資料Di,並產生該輸入圖像資料Di中之光調變部3的分割區域的各個J(h,v)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換言之,藉由輸入圖像資料Di而顯示之圖像中,藉由分割區域J(h,v)而形成之部分的特徵量),並作為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輸出。
於下述,係將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有時簡單稱為該「分割區域之圖像的特徵量」或者該「針對分割區域之特徵量」。
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係接收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圖像資料Di,並產生該輸入圖像資料Di中之針對光調變部3的分割區域之各個J(h,v)的擴張區域K(h,v)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換言之,藉由輸入圖像資料Di而顯示之圖像中,藉由擴張區域K(h,v)而形成之部分的特徵量),並作為擴張區域特徵量 Fb(h,v)輸出。
於下述,係將各擴張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特徵量,有時簡單稱為該「擴張區域之圖像的特徵量」或者該「針對擴張區域之特徵量」。
就第2圖所示之例而言,係將各分割區域J(h,v)作為注目分割區域,並藉由鄰接於該注目分割區域且以包圍該區域之方式配置之八個分割區域,換言之為藉由對於各注目分割區域J(h,v)橫方向座標以及縱方向座標僅有「1」不同之八個分割區域J(h-1,v-1)、J(h,v-1)、J(h+1,v-1)、J(h-1,v)、J(h+1,v)、J(h-1,v+1)、J(h,v+1)、J(h+1,v+1),以及該注目分割區域而構成針對該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注目擴張區域)K(h,v),惟注目擴張區域之決定方法並不限定於此,而可以將例如更廣之範圍(例如亦包含有橫方向座標以及縱方向座標僅有「2」不同之十六個分割區域的全部或一部分之範圍)作為擴張區域,且各擴張區域之形狀亦可為例如左右以及/或上下為非對稱。再者,對於所有的分割區域亦可不以同樣方式決定,例如針對位於鄰接光調變部3的上下左右之邊的位置之分割區域(例如第2圖之J(9,5)),或位於角落之分割區域(例如第2圖之J(1,7)),由於在光調變部3的外側未存在有分割區域,而僅將位於內側之分割區域作為周邊的分割區域而構成擴張區域(K(9,5)、K(1,7))亦可。
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係依據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畫面資料Di,而檢測全畫面之圖像的特徵量並作為全畫 面特徵量Fc輸出。全畫面特徵量係包含有:第一全畫面特徵量(第一種類之全畫面特徵量)Fc0;以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第二種類之全畫面特徵量)Fc1。
特徵量Fa(h,v)、Fb(h,v)、Fc0以及Fc1之各者係為從構成圖像資料之畫素值而得到之關於圖像明亮度之數值乃至指標,例如,關於各畫素之藉由圖像資料而顯示之亮度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關於各畫素之藉由圖像資料而顯示之預定亮度值之出現頻度,關於各畫素之藉由圖像資料而顯示之特定彩度之出現頻度,或者關於各畫素之構成圖像資料之色訊號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或者藉由組合此等之中二個以上而得之值。
針對各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係為從該分割區域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值而得到者,例如若為平均值則為該分割區域J(h,v)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值的平均值,而若為峰(peak)值則為該分割區域J(h,v)內之峰值,而若為特定值之出現頻率則為該分割區域J(h,v)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內之將特定的畫素值之出現次數除以該分割區域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數之值,或是對該者乘上預定係數之值。
針對各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係為從藉 由該分割區域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而形成之擴張區域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值而得到者,例如若為平均值則為該擴張區域K(h,v)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值的平均值,而若為峰值則為該擴張區域K(h,v)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值的峰值,而若為特定值之出現頻率則為該擴張區域K(h,v)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內的將特定的畫素值之出現次數除以該擴張區域之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的畫素數之值,或是對該者乘上預定係數之值。
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擴張區域特徵量(針對由各注目分割區域J(h,v)及其周圍的分割區域而構成之擴張區域K(h,v)之特徵量)Fb(h,v),係為包含針對該注目分割區域J(h,v)的特徵量在內而一樣地求得者。例如,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係依據該注目分割區域J(h,v)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以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亦即,位於該擴張區域K(h,v)內,且位於該注目分割區域J(h,v)的周圍之分割區域)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且不對該等畫素值進行加權而求得者。例如,將平均值設為特徵量時,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係為依據該注目分割區域J(h,v)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以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且不進行加權而求得之平均值(單純平均值)。
第一以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0以及Fc1之各者係為藉由畫面內用於所有畫素之畫素值而得來者,例如若為平均值則為遍及畫面整體之平均值,而若為峰值則為畫面整 體之峰值,若為特定之值之出現頻度則為將畫面整體之出現次數除以畫面全體之畫素數之值,或者對該者乘上預定係數之值。
係考慮分割區域之寬廣度而決定針對各分割區域係使用平均值,或者峰值、底(bottom)值、預定之亮度值的出現頻度。例如,各分割區域較狹窄時,藉由峰值、底值以及預定之亮度值的出現頻度而可以充分高的精度推測該分割區域的亮度。各分割區域較寬廣時,為了提高亮度的推測精度係以使用平均值較佳。
特徵量Fa(h,v)、Fb(h,v)以及Fc1係為同種類之值(於上述所例示之特徵量中相同種類之值)。特徵量Fc0可為與前述三種類之特徵量相同種類之值,亦可為不同種類之值。為不同種類時,可為例如特徵量Fa(h,v)、Fb(h,v)以及Fc1為亮度之峰值,而特徵量Fc0為亮度之平均值。
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以及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係供給至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
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依據針對各分割區域J(h,v)之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以及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而產生針對該分割區域之發光控制資料Y(h,v)。
此發光控制資料Y(h,v)係供給至發光驅動部9,並用於決定所對應之發光部5(h,v)的發光程度(level)(亮度程度)。
發光驅動部9係依據從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所輸入之每個分割區域的發光控制資料Y(h,v),而產生用以驅動對應於該分割區域之發光部5(h,v)之驅動訊號Q(h,v),並輸出至該發光部5(h,v)。
係藉由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及發光驅動部9,並依據針對光調變部3之分割區域的各個J(h,v)之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以及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從而構成控制對應於該分割區域之發光部的發光亮度之發光控制部30。
第3圖係為顯示第1圖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
圖式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具備: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加算部13;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以及加算部15。
藉由第1圖之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而檢測出之第一全畫面特徵量Fc0係輸入至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而變換且輸出為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
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之值係藉由相對於第1全畫面特徵量Fc0之單調遞增函數f(Fc0)而顯示,整體而言,若第一全畫面特徵量Fc0遞增,則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之值D0亦遞增,惟如後述,係以避免分割區域發光控制資料Y成為負之值並且不超過預定之最大值之方式附加有限制。全面發光控制資料D0之值係輸入至加算部15。
藉由第1圖之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而檢測出之分割區域特徵量Fa,及藉由第1圖之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而檢測出之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1係輸入至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
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係從針對各分割區域J(h,v)之分割區域特徵量Fa(h,v)將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1減算,並輸出顯示兩者的差分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係為顯示每個分割區的變動部分者。從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所輸出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係輸入至加算部13。
藉由第1圖之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而檢測出之擴張區域特徵量Fb,及藉由第1圖之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而檢測出之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1係輸入至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
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係從針對各分割區域J(h,v)之擴張區域特徵量(亦即,針對對應於分割區域J(h,v)之擴張區域K(h,v)之擴張區域特徵量)Fb(h,v)將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1減算,並輸出顯示兩者的差分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係為顯示每個擴張區域的變動部分者。從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所輸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係輸入至加算部13。
加算部13係將針對各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與針對同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 Db(h,v)加算,且將加算結果作為針對該分割區域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而輸出。
從加算部13所輸出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係輸入至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且變換並輸出為每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
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之值係藉由相對於局部變更部分資料Df之單調遞增函數g(Df)而顯示,整體而言,若Df遞增,則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之值亦遞增,惟如後述,係以避免分割區域發光控制資料Y成為負之值並且不超過預定之最大值之方式附加有限制。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係輸入至加算部15。
加算部15係將所輸入之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與針對各分割區域之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加算,並輸出針對該分割區域之發光控制資料Y(h,v)(=D0+De(h,v))。
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係為將畫面整體作為對象而求得之一種特徵量之值,或者相當於遍及畫面整體之平均性的值之資料者,亦被稱為「直流成分」。另一方面,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係為相當於相對於該特徵量之畫面整體的平均值之每個分割區域的值之差分或變動部分之資料者,亦被稱為「交流成分」。
相當於此每個分割區域的變動部分(交流成分)之資料係有助於顯示之動態範圍之改善以及黑浮之抑制,且上述相當於整體的平均值(直流成分)之資料係為擔任使畫面整體的亮度盡可能的降低之功能者,而具有抑制黑浮之效果。
於下述,所有的分割區域特徵量Fa、擴張區域Fb以及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皆為圖像之平均亮度,因此,針對Fc0=Fc1之情形下,係針對關於圖像之幾個例之藉由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而檢測出之每個分割區域的平均亮度Fa(h,v)、藉由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而檢測出之每個擴張區域的平均亮度Fb(h,v)、藉由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而算出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藉由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而算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以及藉由加算部13求得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進行說明。就以下的例而言,對應於顯示畫面的整體之光調變部3係為由5×5之25個分割區域而構成,各分割區域之座標(h,v)係藉由(1,1)至(5,5)而顯示。
就第4圖(a)所示之例而言,係僅圖像的中心具有高亮度之部分,且中心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3,3)係為「40」,而其他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h,v)(h=1至5、v=1至5,但排除h=3且v=3之情形)係為「0」。再者,針對各分割區域(h,v)之擴張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b(h,v)係如第4圖(b)所示。
屬於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之全畫面的平均亮度(Fc0=Fc1)之值在藉由整數計算之情形下(將計算結果四捨五入之情形下)係成為「2」。
從第4圖(a)所示之分割區域平均亮度Fa(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Fc1(=Fc0)減算,而可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係成為如第4圖(c)所示。就以如此之方法而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而言,中心的分割區域與鄰接於此之分割區域之間之亮度差係未受抑制。
從第4圖(b)所示之擴張區域平均亮度值Fb(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值Fc1(=Fc0)減算,而可求得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係顯示於第4圖(d)。就第4圖(d)所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而言,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雖受抑制,惟係未強調中心的高亮度部分。
藉由將第4圖(c)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與第4圖(d)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加算而得到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係如第4圖(e)所示,成為一面強調中央的高亮度部分,且一面亦抑制與鄰接之分割區域之亮度差分者。
就第5圖(a)所示之例而言,圖像中心及四角落具有高亮度部分,且中心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3,3)係為「40」,而左上角落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1,1)係為「25」,右上角落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5,1)係為「30」,左下角落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1,5)係為「35」,右下角落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 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5,5)係為「40」,而其他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h,v)係為「0」。再者,針對各分割區域(h,v)之擴張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b(h,v),則係為如第5圖(b)所示。
屬於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之全畫面平均亮度(Fc0=Fc1)之值在藉由整數計算之情形下(將計算結果四捨五入之情形下)係成為「7」。
從第5圖(a)所示之分割區域平均亮度Fa(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Fc1(=Fc0)減算,而可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係成為如第5圖(c)所示。就以如此之方法而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而言,中心及四角落的分割區域,與鄰接於此等之分割區域之間之亮度差係未受抑制。
從第5圖(b)所示之擴張區域平均亮度值Fb(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值Fc1(=Fc0)減算,而可求得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係顯示於第5圖(d)。就第5圖(d)所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而言,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雖受抑制,惟係未強調中心及四角落的高亮度部分。
藉由將第5圖(c)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與第5圖(d)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加算而得到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係如第5圖(e)所示,成為一面強調中央及四角落的高亮度部分,且一面亦抑制與鄰接之 分割區域之亮度差者。
就第6圖(a)所示之例而言,圖像中心及其斜上及斜下具有高亮度部分,且中心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3,3)係為「40」,而中心左上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2,2)係為「25」,中心右上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4,2)係為「30」,中心左下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2,4)係為「35」,中心右下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4,4)係為「40」,而其他的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a(h,v)係為「0」。再者,針對各分割區域(h,v)之擴張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的平均亮度值Fb(h,v),則係為如第6圖(b)所示。
屬於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之全畫面平均亮度(Fc0=Fc1)之值在藉由整數計算之情形下(將計算結果四捨五入之情形下)係成為「7」。
從第6圖(a)所示之分割區域平均亮度Fa(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Fc1(=Fc0)減算,而可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係成為如第6圖(c)所示。就以如此之方法而得到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而言,中心及其斜上、斜下的分割區域,與鄰接於此等之分割區域之亮度差係未受抑制。
從第6圖(b)所示之擴張區域平均亮度值Fb(h,v)將全畫面平均亮度值Fc1(=Fc0)減算,而可求得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係顯示於第6圖(d)。就第6圖(d)所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而言,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雖受抑制,惟係未強調中心及中心的斜上、斜下的高亮度部分。
藉由將第6圖(c)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與第6圖(d)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h,v)加算而得到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係如第6圖(e)所示,成為一面強調中央及中央的斜上、斜下的高亮度部分,且一面亦抑制與鄰接之分割區域之亮度差者。
係從以如此方式得到之每個分割區域的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求取每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且藉由將此加算於從變換全畫面特徵量Fc0而得到之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而產生每個分割區域的發光控制資料Y(h,v),並依據此發光控制資料來控制對應於各分割區域之發光部5(h,v)的發光亮度。結果,係可一面協調高亮度部分,一面抑制鄰接之分割區域間的亮度差。因此,可擴大動態範圍並可抑制黑浮。
若加以補充,則利用全畫面特徵量,而製作較暗畫面係抑制黑浮而較亮畫面則表現亮白之全面發光用資料。於此係藉由與注目分割區域的分割區域特徵量之差分、及與注目分割區域的擴張區域特徵量之差分所導致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將對應於注目分割區域之發光部的發光亮度變 更。全畫面發光用資料係依據原本不存在有分割區域間之(對應於分割區域之發光部間之)發光亮度不均勻之全畫面特徵量所製作而成。係以該全畫面發光用資料為基礎,並附加無法辨識的程度之區域間的發光亮度的偏差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此處理係容易地將區域間的發光亮度的偏差控制成無法辨識之程度。
若進一步附加全面發光用資料及無法辨識的程度之區域間的發光亮度的偏差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則係以較暗之區域係抑制黑浮而較亮之區域係表現亮白之方式進行面發光。藉此可提高發光亮度的動態範圍。
再者,係使用注目分割區域的特徵量及包含有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的特徵量,而將由全畫面特徵量而來之發光資料變更發光亮度。亦即,係包含有注目分割區域的周邊特徵,因此即便不加權亦可得到一面重視注目分割區域,一面考慮了與周圍區域之相關關係之施有加權之效果。
將由分割區域而來之資訊加權之處理,係必須有所謂了解注目分割區域與其他分割區域的位置關係、距離關係之複雜之處理。再者,在來自各個區域之資訊上並無相關關係,因此為了加權係需要更加複雜之處理。係不需要如此複雜之處理,而可藉由簡單的處理而來之簡單的硬體(hardware)構成而實現。
(實施形態2)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以及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 部6、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b與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b。
第7圖所示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為對於各分割區域設定複數個互相不同寬廣度之擴張區域,而用以將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分更加縮小者,並具備: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第一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加算部13b;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以及加算部15。在第7圖中,與第3圖同樣符號之構件係進行同樣之動作。
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b係接收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圖像資料Di,且針對該輸入圖像資料Di中之光調變部3的分割區域之各個J(h,v),係設定包含該分割區域J(h,v)之第1至第M(M為2以上之整數)擴張區域K1 (h,v)至KM (h,v),並輸出各個擴張區域之圖像的特徵量Fb1 (h,v)至FbM (h,v)。
第1擴張區域K1 (h,v)係與例如實施形態1之擴張區域K(h,v)相同。第2擴張區域K2 (h,v)係比第1擴張區域K1 (h,v)更寬廣,且包含第1擴張區域K1 (h,v)及其周圍1以上之分割區域。若加以歸納,則第m(m為2至M之其中之一)擴張區域Km (h,v)係比第(m-1)擴張區域Km -1 (h,v)更寬廣,且包含第(m-1)擴張區域Km-1 (h,v)及其周圍1以上之分割區域。
於第8圖係針對M=2之情形時,顯示第1擴張區域K1 (h,v)及第2擴張區域K2 (h,v)。就第8圖所示之例而言,第1擴張區域K1 (h,v)係為與第2圖所示之擴張區域K(5,4) 同樣地形成者,且第2擴張區域K2 (h,v)係包含第1擴張區域K1 (h,v),並復包含有位於其周圍以圍繞第1擴張區域K1 (h,v)之方式定位之16個分割區域。
就第14圖之排列為M=2之情形,相對於各分割區域(注目分割區域)之第1及第2擴張區域係藉由與該注目分割區域同行之分割區域,以及對於該注目分割區域所屬之行係屬於配置在一側之行之分割區域而構成。例如,相對於分割區域J(1,3)之第1擴張區域係由同行之分割區域J(1,2)、J(1,3)、J(1,4)以及鄰接於右方之行的分割區域J(2,2)、J(2,3)、J(2,4)而構成,而第2擴張區域係由同行之分割區域J(1,1)、J(1,2)、J(1,3)、J(1,4)、J(1,5)以及鄰接於右方之列的分割區域J(2,1)、J(2,2)、J(2,3)、J(2,4)、J(2,5)而構成。如此,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之第2擴張區域對於針對同注目分割區域之第1擴張區域,係僅擴張於同行內。
就第15圖之排列為M=2之情形,相對於各分割區域(注目分割區域)之第1及第2擴張區域係藉由與該注目分割區域同列之分割區域,以及對於該注目分割區域所屬之列係屬於配置在一側之列之分割區域而構成。例如,相對於分割區域J(5,1)之第1擴張區域係由同列之分割區域J(4,1)、J(5,1)、J(6,1)以及鄰接於下方之列的分割區域J(4,2)、J(5,2)、J(6,2)而構成,而第2擴張區域係由同列之分割區域J(3,1)、J(4,1)、J(5,1)、J(6,1)、J(7,1)以及鄰接於下方之列的分割區域J(3,2)、J(4,2)、 J(5,2)、J(6,2)、J(7,2)而構成。如此,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之第2擴張區域對於針對同注目分割區域之第1擴張區域,係僅擴張於同列內。
本實施形態之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b亦可稱為針對各分割區域,係輸出針對階層性地擴大之複數個擴張區域K1 (h,v)至KM (h,v)之特徵量者。
針對於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擴張區域特徵量(針對於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擴張區域KM (h,v)之圖像的特徵量)Fbm (h,v),係為包含針對於針對該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1)擴張區域K(m-1) (h,v)的特徵量在內而一樣地求得者。例如,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擴張區域特徵量Fbm (h,v)係依據針對該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1)擴張區域K(m-1) (h,v)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以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亦即,位於該第m擴張區域Km (h,v)內,且位於該第(m-1)擴張區域K(m-1) (h,v)的周圍之分割區域)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且不對該等畫素值進行加權而求得者。例如,將平均值設為特徵量時,針對各注目分割區域J(h,v)之第m擴張區域特徵量Fbm (h,v)係為依據該第(m-1)擴張區域K(m-1) (h,v)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以及其周圍之分割區域內用於畫素之畫素值,且不對該等畫素值進行加權而求得之平均值(單純平均值)。
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b係依據從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圖像資料Di,而檢測並輸出全畫面之第1及第2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
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係分別求取針對第1至第M擴張區域K1 (h,v)至KM (h,v)之第1至第M擴張區域特徵量Fb1 (h,v)至FbM (h,v),與第2全畫面特徵量Fc1之差分,並輸出第1乃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
從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所輸出之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係皆輸入至加算部13b,且於加算部13b中,係與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h,v)加算,並藉由此加算而求取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
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係依據由加算部13b而來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h,v)而產生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
如此,從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所輸出之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係皆輸入至加算部13b,而有助於由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產生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
係將階層性的擴大之擴張區域K1 (h,v)至KM (h,v)的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用於產生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藉此可將發光部的發光亮度遍及更廣範圍且階段性地(一點點地)變化,且可更加縮小鄰接分割區域間的發光亮度差,而成為不易辨識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
並且,雖說明了係藉由相對於第一全畫面特徵量Fc0之單調遞增函數f(Fc)而顯示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之值,且係藉由相對於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之單調遞增函數 g(Df)而顯示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之值之內容,惟此係預設為由於發光控制資料Y(h,v)之值之遞增而導致發光部的亮度遞增之情形(例如,在將發光部進行脈衝寬度控制之情形中,發光控制資料Y(h,v)之值對應於ON時間之情形),於例如發光控制資料Y(h,v)之值對應於OFF時間之情形時,係成為為了增加亮度而減少發光控制資料Y(h,v)之值之情形,此時,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之值及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之值亦伴隨所期望之亮度值之增加,而必須設為遞減者。在此情形下,就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D0而言,係使用相對於第一全畫面特徵量Fc0之具有藉由單調遞減函數f(Fc0)而顯示之值者,而就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而言,係使用相對於局部變更部分資料Df之具有藉由單調遞減函數g(Df)而顯示之值者。再者,與使用藉由單調遞增函數而顯示者之情形相同,係以避免分割區域發光控制資料Y成為負之值並且不超過預定之最大值之方式附加有限制。
(實施形態3)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以及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b與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4b。
第9圖所示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為與實施形態2相同,對於各分割區域係設定複數個互相不同寬廣度之擴張區域者,惟在因應圖像之特徵而選擇並利用所設定之擴張區域之點上係與實施形態2不同,且係具備:全畫面 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圖像特徵判定部18;選擇加算部17;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以及加算部15。於第9圖中,與第3圖及第7圖相同符號之構件係進行相同之動作。
圖像特徵判定部18係接收分割區域特徵量Fa、第1至第M擴張區域特徵量Fb1 至FbM 以及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並依據此等判定圖象之特徵。
選擇加算部17係依據由圖像特徵判定部18而來之判定結果,而選擇並輸出擴張區域變動分資料Db1 (h,v)至DbM (h,v)之中之一部分或全部。選擇加算部17係藉由如此之處理,而決定用於產生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h,v)之擴張區域的階層數。
例如,圖像係僅其整體之中之一個部位,亦即複數個分割區域J(1,1)至J(H,V)中之僅一個分割區域之藉由用於光調變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部分中為高亮度之情形時,圖像特徵判定部18係從特徵量Fa、Fb、Fc0以及Fc1,而尤其從特徵量Fa中檢測該情事。
由圖像特徵判定部18而來之判定結果係輸入於選擇加算部17,而係以所加算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數量變多之方式控制選擇加算部17。例如,在上述之情形時,係加算全部的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
藉由如此之方式,係使對應於圖像的高亮度部分之分割區域,與遠離該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之間之所對應之發 光部的發光亮度階段性地變化(一點點地),而可將鄰接分割區域間之所對應之發光部的發光亮度之差縮小,且使鄰接分割區域間之圖像的亮度差不易辨識。
另一方面,就圖像整體而言係為大致一樣之亮度者之情形,圖像特徵判定部18係從特徵量Fa、Fb、Fc0以及Fc1,而尤其從特徵量Fa中檢測該情事。圖像特徵判定部18的判定結果係輸入於選擇加算部17,選擇加算部17係僅選擇所被輸入之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中之一部分並進行加算。
例如,僅選擇並加算第1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亦可替換為第1至第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M (h,v)之中僅選擇並加算第1至第L(L<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1 (h,v)至DbL (h,v),且亦可僅選擇例如第(s+1×t)、第(s+2×t)、第(s+3×t)...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s係0以上之預定之整數,t為2以上之處理之整數)。如此,藉由選擇並加算擴張變動部分資料,而實施抑制處理時間與消費電力之處理。
並且,選擇加算部17中係可在選擇所加算之擴張區域之處理時,一併停止輸出未用於加算之變動部分資料之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之一部分)之差分算出處理。此時,係將圖像特徵判定部18的輸出供給至變動部分算出部12-1至12-M並進行控制。
(實施形態4)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 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第10圖所示之發光控制裝置資料產生部7係於鄰接分割區域相互間之亮部變更部分的差分超過預定之容許界限值時,進行亮度變更部分資料調整者,係具備: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加算部13;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分割區域間差分算出部16;界限值保持部21;比較處理部20;變更部分調整部19;以及加算部15。第10圖中,與第3圖、第7圖以及第9圖符號相同之構件係進行相同之動作。
分割區域間差分算出部16係接收藉由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而產生之每個分割區域(每個發光部)的亮度變更部分資料,且算出互相鄰接之分割區域間(發光部間)之亮度變更部分之差分,並輸出至比較處理部20。
另一方面,界限值保持部21係保持容許界限值。此容許界限值係用以限制鄰接之分割區域間(發光部間)之亮度差者。
比較處理部20在藉由分割區域間差分算出部16而算出之亮度變更部分之鄰接分割區域間(發光部間)之差分,係超過界限值保持部21所保持之容許界限值時,係將顯示該情事及超過之程度之資訊供給至變更部分調整部19。
變更部分調整部19係依據來自比較處理部20之資訊,而調整來自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之亮部變更部分資料。具體而言,係將分割區域間(發光部間)之差分超過容許界限值之互相鄰接之分割區域(分割區域對)之各個亮度 變更部分,以接近另一方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之方式進行變更,以使此等二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之差落在容許界限值以下。
此時,針對鄰接之分割區域之雙方,係可變更針對各者之亮度變更部分,亦可僅變更一方。於僅變更一方時,係求取針對畫面內所有的分割區域之亮部變更分平均值,而變更二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中,相對於上述平均值之差較大者。於變更雙方時係可同程度變更雙方,亦可更加大幅度變更二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中,相對於上述平均值(針對畫面內所有的分割區域之亮度變更部分之平均值)之差較大者。
並且,容許界限值係因光調變部3之特性而有不同,因此係藉由組合發光部5-1至5-N及光調變部3之狀態而進行測定加以決定,並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
依據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及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在意圖抑制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之構成中,藉由加上變更部分調整部19可更加確實地抑制(落於容許界限內)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且實現改善動態範圍。
(實施形態5)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5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第11圖所示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為與實施形態4相同,在鄰接分割區域(鄰接發光部)相互間之亮度變更部分之差分超過預定之容許界限值時,進行亮度變更部分資料之調整者,惟在設定複數個 容許界限值,且因應圖像之特徵而選擇所使用之容許界限值之點上係與實施形態4不同,並係具備: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加算部13;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分割區域間差分算出部16;圖像特徵判定部18b;界限值保持部21b;界限值選擇部22;比較處理部20;變更部分調整部19;以及加算部15。
第11圖中,與第3圖、第7圖、第9圖以及第10圖符號相同之構件係進行相同之動作。
界限值保持部21b雖與第10圖之界限值保持部21相同,惟係保持有複數個容許界限值。
圖像特徵判定部18b係與實施形態3之圖像特徵判定部18相同,係判定圖像特徵並輸出判定結果。
界限值選擇部22係因應由圖像特徵判定部18b而來之判定結果,而選擇並輸出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b之容許界限值之其中之一。
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之辨識容易度係由於圖像特徵而有不同。例如,就視覺特性上,較暗畫面之鄰接亮度差較容易辨識,另一方面較亮畫面之鄰接亮度差較不容易辨識。因此,係針對上述各自之情形進行測定,而設定複數個容許界限值並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b。
圖像特徵判定部18b係接收分割區域特徵量Fa、擴張區域特徵量Fb以及第一及第二全畫面特徵量Fc0及Fc1,並依據此等判定圖像特徵。
界限值選擇部22係依據由圖像特徵判定部18b而來之判定結果,而選擇並讀取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b之複數個容許界限值之其中之一,並供給至比較處理部20。
例如,在圖像特徵判定部18b判定注目分割區域之圖像較暗時,係選擇並輸出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b之複數個容許界限值之中之比較小之值者。
反過來說,在圖像特徵判定部18b判定注目分割區域之圖像較亮時,係選擇並輸出保持於界限值保持部21b之複數個容許界限值之中之比較大之值者。
比較處理部20在藉由分割區域間差分算出部16所算出之亮度變更部分相互間之差分超過藉由界限值選擇部22所選擇之容許界限值時,係將顯示該情事及超過之程度之資訊供給至變更部分調整部19。
變更部分調整部19係與實施形態4之情形相同,依據來自比較處理部20之資訊,而調整來自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之亮度變更部分資料。具體而言,係將分割區域間之差分超過容許界限值之互相鄰接之分割區域(分割區域對)之各個亮度變更部分,以接近另一方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之方式進行變更,以使此等二個分割區域的亮度變更部分之差落在容許界限值以下。
依據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及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在意圖抑制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之構成中,藉由加上變更部分調整部19可更加確實地抑制(落於因應圖像特徵之容許界限內)鄰接分割區域間之亮度差,且實現 改善動態範圍。
(實施形態6)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6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實施形態6之圖像顯示裝置係為顯示螢幕上顯示器(on screen display,OSD)資訊之裝置。第12圖所示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係為用於如該圖像顯示裝置者,並係具備: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10;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加算部13;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OSD處理部23;變更部分調整部19;以及加算部15。
係有包含有顯示螢幕上顯示器(OSD)之顯示內容之資訊以及顯示位置資訊之OSD顯示資訊Dosd係輸入至OSD處理部23。此OSD顯示資訊Dosd係與從第1圖之接收部2所輸出之輸入圖像資料在性質上不同,OSD顯示部分係以在每個分割區域上不因為輸入圖像資料而使亮度產生差異之方式構成為佳。
OSD處理部23係依據OSD顯示資訊Dosd而檢測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並輸出顯示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資訊。於此所謂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係意指在其一部分或全部中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第13圖係顯示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為畫面之右下三個分割區域J(7,7)、J(8,7)、J(9,7)之情形。
就變更部分調整部19b而言,係接收從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14所輸出之亮度變更部分資料De,並以在由OSD 處理部23所輸出之資訊而顯示之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間不產生發光亮度差之方式,進行亮度變更部分之調整。依據此動作而於OSD顯示部分中以,由輸入圖像資料而導致之分割區域亮度差不會被辨識之方式進行控制。此時,係以使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與鄰接於該分割區域而不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亮度差盡可能縮小之方式,而調整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亮度變更部分較佳。
如第13圖所示,在右下之三個分割區域J(7,7)、J(8,7)、J(9,7)進行OSD顯示時,就此等分割區域而言,係以鄰接分割區域間的發光亮度差成為0,且使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與鄰接於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J(7,6)、J(8,6)、J(9,6)、J(6,7)之各者之亮度差的絕對值的總和成為最小之方式,而調整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亮度變更部分。
於上述實施形態1至6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之特徵亦可互相組合使用。例如,實施形態6所說明之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亮度變更部分之調整,係於實施形態1至5中亦可適用。
以上雖針對發光控制裝置進行詳細說明,惟該發光控制裝置所執行之發光控制方法亦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再者,上述之發光控制裝置之處理,換言之為上述發光控制方法所執行之處理之一部分或全部係可藉由軟體(software)亦即藉由設計有程式(program)之電腦而執行,且用以使電腦執行上述處理之程式,以及記錄有該程式並可藉由電腦 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形成本發明之一部分。
1‧‧‧輸入端子
2‧‧‧接收部
3‧‧‧光調變部
4‧‧‧全畫面特徵檢測部
5-1至5-N‧‧‧發光部
6‧‧‧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
7‧‧‧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
8‧‧‧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
9‧‧‧發光驅動部
10‧‧‧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變換部
11‧‧‧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
12、12-1至12-M‧‧‧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
13、15‧‧‧加算部
14‧‧‧變更部分資料產生部
16‧‧‧分割區域差分算出部
17‧‧‧選擇加算部
18、18b‧‧‧圖像特徵判定部
19、19b‧‧‧變更部分調整部
20‧‧‧比較處理部
21、21b‧‧‧界限值保持部
22‧‧‧界限值選擇部
23‧‧‧OSD處理部
30‧‧‧發光控制部
D0‧‧‧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
Da‧‧‧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
Db、Db1 至DbM ‧‧‧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
Df‧‧‧局部變動部分資料
Di‧‧‧輸入圖像資料
Dosd‧‧‧OSD顯示資訊
Fa‧‧‧分割區域特徵量
Fb、FbM ‧‧‧擴張區域特徵量
Fc、Fc0、Fc1‧‧‧全畫面特徵量
Y‧‧‧發光控制資料
第1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第2圖係為顯示分別以光調變部的一部分所構成之分割區域及擴張區域之圖。
第3圖係為顯示第1圖的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的購成例之方塊圖。
第4圖(a)至(e)係為顯示從第1圖的接收部2輸出之輸入圖像為第1之例者時,顯示第1圖之圖像顯示裝置的各部所示之資料之圖,同圖(a)係顯示藉由從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所輸出之圖像之各分割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a,同圖(b)係顯示從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所輸出之各擴張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b,同圖(c)係顯示從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所輸出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同圖(d)係顯示從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所輸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同圖(e)係顯示從加算部13所輸出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
第5圖(a)至(e)係為顯示從第1圖的接收部2輸出之輸入圖像為第2之例者時,顯示第1圖之圖像顯示裝置的各部所示之資料之圖,同圖(a)係顯示藉由從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所輸出之圖像之各分割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a,同圖(b)係顯示從擴 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所輸出之各擴張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b,同圖(c)係顯示從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所輸出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同圖(d)係顯示從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所輸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同圖(e)係顯示從加算部13所輸出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
第6圖(a)至(e)係為顯示從第1圖的接收部2輸出之輸入圖像為第3之例者時,顯示第1圖之圖像顯示裝置的各部所示之資料之圖,同圖(a)係顯示藉由從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6所輸出之圖像之各分割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a,同圖(b)係顯示從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8所輸出之各擴張區域之為光調變所用之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之特徵量Fb,同圖(c)係顯示從分割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1所輸出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a,同圖(d)係顯示從擴張區域變動部分算出部12所輸出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Db,同圖(e)係顯示從加算部13所輸出之局部變動部分資料Df。
第7圖係為顯示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所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之分割區域圖。
第8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形成光調變部3的一部分之分割區域以及擴張區域之例之圖。
第9圖係為顯示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所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之分割區域圖。
第10圖係為顯示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所用之發光控 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之分割區域圖。
第11圖係為顯示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所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之分割區域圖。
第12圖係為顯示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所用之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7之構成例之分割區域圖。
第13圖係為顯示進行OSD顯示之分割區域之例之圖。
第14圖係為沿著畫面短邊邊緣配置發光元件時之分割區域之構成例之另一個圖。
第15圖係為沿著畫面長邊邊緣配置發光元件時之分割區域之構成例之另一個圖。
1‧‧‧輸入端子
2‧‧‧接收部
3‧‧‧光調變部
4‧‧‧全畫面特徵檢測部
5-1至5-N‧‧‧發光部
6‧‧‧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
7‧‧‧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
8‧‧‧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
9‧‧‧發光驅動部
30‧‧‧發光控制部
Di‧‧‧輸入圖像資料
Fa‧‧‧分割區域特徵量
Fb‧‧‧擴張區域特徵量
Fc、Fc0、Fc1‧‧‧全畫面特徵量

Claims (10)

  1. 一種發光控制裝置,係將照明光因應圖像資料而以光調變部進行光調變,藉以形成以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且係從複數個發光部照射前述照明光,前述複數個發光部係分別照射將前述光調變部分割為複數個之區域,且將對應前述各個發光部而分割為複數個之區域作為分割區域,而以可控制前述複數個發光部的各個發光亮度之方式構成者,係具備: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部,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中,將前述光調變部之前述分割區域之各者作為注目分割區域,且將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特徵量作為分割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部,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中,將包含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以及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周圍之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的特徵量,作為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全畫面特徵量檢測部,係將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整體之特徵量作為全畫面特徵量進行檢測;以及發光控制部,係依據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與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以及前述全畫面特徵量,而控制對應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發光部的發光亮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控制裝置,其中,針 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係為與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特徵量一樣地對於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周圍之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特徵量不進行加權而求得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發光控制部係具備: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係依據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與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以及前述全畫面特徵量,而產生用以控制對應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發光部的發光亮度之發光控制資料;以及發光驅動部,係藉由因應由前述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所產生之用於前述發光部之前述發光控制資料的發光亮度,而使前述發光部發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發光控制資料產生部係從前述全畫面特徵量藉由變換而產生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且復針對前述複數個分割區域之各者,係取得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與前述全畫面特徵量之差分而產生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並取得針對包含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之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與前述全畫面特徵量之差分而產生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且由前述全畫面發光控制資料、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變動部分資料以及前述擴張區域變動部分資料而產生 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發光控制資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全畫面特徵量係包含有第一種類全畫面特徵量及與第一種類特徵量不同之第二種類全畫面特徵量;前述第二種類全畫面特徵量與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及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係為同種類之特徵量。
  6. 一種發光裝置,係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發光控制裝置;以及複數個發光部,係由前述發光控制裝置控制發光亮度。
  7.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以及光調變部,係依據前述圖像資料而將由前述發光部所發出之照明光進行光調變並顯示圖像。
  8. 一種發光控制方法,係於將照明光因應圖像資料而以光調變部進行光調變,藉以形成以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且係從複數個發光部照射前述照明光,前述複數個發光部係分別照射將前述光調變部分割為複數個之區域,且將對應前述各個發光部而分割為複數個之區域作為分割區域,而以可控制前述複數個發光部的各個發光亮度之方式構成之發光控制裝置中,具備:分割區域特徵量檢測步驟,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所顯示之圖像中,將前述光調變部之前述分割區域之各 者作為注目分割區域,且將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特徵量作為分割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擴張區域特徵量檢測步驟,係於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中,將包含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以及前述注目分割區域的周圍之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的特徵量,作為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擴張區域特徵量進行檢測;全畫面特徵量檢測步驟,係將藉由前述圖像資料而顯示之圖像整體之特徵量作為全畫面特徵量進行檢測;以及發光控制步驟,係依據針對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分割區域特徵量與前述擴張區域特徵量、以及前述全畫面特徵量,而控制對應前述注目分割區域之前述發光部的發光亮度。
  9. 一種程式產品,係用以使電腦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控制方法之各步驟之處理者。
  10.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程式之可藉由電腦讀取者。
TW100147329A 2011-02-09 2011-12-20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TWI450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6067 2011-02-09
PCT/JP2011/078067 WO2012108095A1 (ja) 2011-02-09 2011-12-05 発光制御装置及び方法、発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166A TW201246166A (en) 2012-11-16
TWI450249B true TWI450249B (zh) 2014-08-21

Family

ID=4663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329A TWI450249B (zh) 2011-02-09 2011-12-20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6541B2 (zh)
JP (1) JP5323272B2 (zh)
CN (1) CN103354935B (zh)
TW (1) TWI450249B (zh)
WO (1) WO2012108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2092B2 (ja) * 2013-06-14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4114B2 (ja) * 2013-08-26 2017-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05007B2 (ja) * 2015-12-08 2019-04-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制御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
US20190259343A1 (en) * 2016-11-07 2019-08-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6610589B2 (ja) * 2017-03-17 2019-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制御装置、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
CN110785803B (zh) * 2017-06-21 2023-03-24 深圳通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
CN107154237B (zh) * 2017-07-03 2019-08-23 江西厚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ov-led屏的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09346016A (zh) * 2018-11-29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背光结构的亮度调节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86321B (zh) * 2019-02-15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背光控制器及显示装置
CN109975999B (zh) * 2019-05-20 2020-06-16 南京大学 一种硅基马赫-曾德尔型电光调制器的工艺偏差分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836A (en) * 2007-04-23 2009-03-16 Sony Corp Backlight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192963A (ja) * 2008-02-18 2009-08-27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9192717A (ja) * 2008-02-13 2009-08-2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110112A1 (en) * 2008-10-28 2010-05-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4740B2 (en) * 2001-11-09 2006-06-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cklit display with improved dynamic range
US7403332B2 (en) * 2002-03-13 2008-07-22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 devices
JP4290479B2 (ja) 2003-05-26 2009-07-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JP3953506B2 (ja) 2005-10-18 2007-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951973B2 (ja) 2006-01-10 2012-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5176397B2 (ja) * 2006-06-01 2013-04-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815588B1 (ko) * 2006-08-16 2008-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밝기조정방법
JP2008090076A (ja) 2006-10-03 2008-04-1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237220B2 (ja) 2006-11-13 2009-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透過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176211A (ja) 2007-01-22 2008-07-31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輝度制御方法
JP2008203292A (ja) 2007-02-16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8299191A (ja) 2007-06-01 2008-12-11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304578A (ja) 2007-06-06 2008-12-18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5110355B2 (ja) 2007-07-09 2012-12-2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駆動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044292A (ko) 2007-10-31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JP4655079B2 (ja) 2007-11-06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5122927B2 (ja) 2007-12-04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5250339B2 (ja) * 2008-08-25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JP4892036B2 (ja) 2009-06-08 2012-03-07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映像処理装置
WO2011004520A1 (ja) * 2009-07-06 2011-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JP5460435B2 (ja) * 2010-04-09 2014-04-02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61336B2 (ja) * 2010-05-28 2015-01-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08388A (ja) * 2010-06-25 2012-01-12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24453B1 (ko) * 2010-11-25 2013-10-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로컬 디밍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123100A (ja) * 2010-12-07 2012-06-28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54333B1 (ko) * 2012-02-24 2014-01-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디밍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836A (en) * 2007-04-23 2009-03-16 Sony Corp Backlight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192717A (ja) * 2008-02-13 2009-08-2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92963A (ja) * 2008-02-18 2009-08-27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US20100110112A1 (en) * 2008-10-28 2010-05-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935B (zh) 2015-04-01
US20130321491A1 (en) 2013-12-05
TW201246166A (en) 2012-11-16
US8786541B2 (en) 2014-07-22
WO2012108095A1 (ja) 2012-08-16
CN103354935A (zh) 2013-10-16
JPWO2012108095A1 (ja) 2014-07-03
JP5323272B2 (ja)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0249B (zh) 發光控制裝置及方法、發光裝置、圖像顯示裝置、程式產品及記錄媒體
JP5026619B2 (ja) 視野角によって誘発される色シフト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495228B2 (ja) 光源装置
WO201012272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WO2011040021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532508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それに用いる光源輝度決定回路、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lsi
JP49663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4912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513835A (ja) 画像データ・ブロックの統計的属性を使ったバックライト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0032442A1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EP2843651B1 (en) Display apparatus,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apparatus
JP5773636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39523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源調光方法
JP2013033088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1754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48700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7481828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5222297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18091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8700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2408323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24019413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JP2011128182A (ja) 表示装置
JP448700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1501132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