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970B -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970B
TWI449970B TW096114629A TW96114629A TWI449970B TW I449970 B TWI449970 B TW I449970B TW 096114629 A TW096114629 A TW 096114629A TW 96114629 A TW96114629 A TW 96114629A TW I449970 B TWI449970 B TW I4499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resin
film
liquid crystal
retarda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4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3497A (en
Inventor
Yuichiro Kunai
Yoshiki Matsuoka
Hideo Kuroiwa
Tohru Nagashima
Yuuhei Inokuch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81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3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9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attenuating light intensity, e.g. comprising rotatable 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warping-twi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複合偏光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複合偏光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器。更具體地,係關於有用於成為視角特性佳的液晶顯示裝置之複合偏光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器。
近年消耗電力低、低電壓下動作、輕且薄型的液晶顯示器,作為手機、攜帶型資訊終端機、電腦用顯示器、電視等急速地普及當中。伴隨液晶技術的發展,提案各種模式的液晶顯示器,持續解決所謂反應速度、對比、窄視角之液晶顯示器的問題點。但是,與陰極線管(CRT)比較時,仍依舊被指摘其視角窄,使視角擴大之各種試驗仍舊持續。
於一如此的液晶顯示裝置,將具有正或負的介電率異向性的棒狀液晶分子使其垂直於基板配向而成為垂直配向(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如此的垂直配向模式,在非驅動狀態下,因液晶分子垂直於基板配向,光並不隨偏光的變化而通過液晶層。所以,在液晶面板的上下配置直線偏光板,使其偏光軸互為垂直,從正面觀賞時,可得幾乎全黑的顯示,可得到高對比。
但是,如此於液晶胞只具備偏光板之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斜視的情況下,所配置的偏光板的軸角度從90°交錯,起因於發現液晶胞內的棒狀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產生漏光,對比顯著降低。
為了消除如此的漏光,必須於液晶胞與偏光板之間配置相位差薄膜進行光學補償,抑制斜視時的漏光。迄今,已上市的複合偏光板等,係於偏光子的兩側具有由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等所構成的保護層之偏光板上,藉由感壓式黏著劑,貼合相位差薄膜。
最近,偏光板的保護層兼具相位差薄膜功能之構成者也已上市。藉由如此的構成,由於可減少1層作為保護層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以及1層感壓式黏著劑層,可降低成本與薄壁化,且選擇使用光彈性係數小的相位差薄膜,具有抑制所謂白脫落的顯示不良之優點。再者,選擇使用透濕度低的相位差薄膜,可抑制因偏光板自體的吸濕.放濕造成的尺寸變化,可減少顯示不良。
舉出具體的習知文獻的例子,例如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8-43812號公報以及特開平9-325216號公報,記載偏光子的保護層中的至少一者以雙折射性的薄膜所構成。而且,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7-287123號公報以及特開2002-221619號公報,記載偏光子的保護層係由光彈性係數小、透濕度低的冰片烯系樹脂所構成。
其次,雙折射性的薄膜作為偏光板的保護層的情況下,雖然本質上光彈性與配向雙折射不相關,為了抑制白脫落而選擇光彈性係數小的材料時,對多數材料而言,延伸時難以發現相位差,為了可發現所期望的相位差,具有必須使用厚的薄膜的問題點。另一方面,為了抑制因偏光板自體的吸濕.放濕造成的尺寸變化而選擇透濕度低的材料時,通常黏著性變差,具有無法得到所期望的黏著力的問題點。
其次,雙折射性的薄膜作為偏光板的保護層的情況下,雖然本質上光彈性與配向雙折射不相關,為了抑制白脫落而選擇光彈性係數小的材料時,對多數材料而言,延伸時難以發現相位差,為了可發現所期望的相位差,具有必須使用厚的薄膜的問題點。另一方面,為了抑制因偏光板自體的吸濕.放濕造成的尺寸變化而選擇透濕度低的材料時,通常黏著性變差,具有無法得到所期望的黏著力的問題點。
本發明人等,為了開發偏光子的單面上黏著相位差薄膜所成之複合偏光板,尺寸安定性佳、厚度小,黏著性也佳者,進行專心的研究。結果,發現若採用聚丙烯系樹脂薄膜作為貼合於偏光子的相位差薄膜,光彈性係數可充分地變小、厚度變薄,且透濕度低,與偏光子的黏著性良好,因而完成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尺寸安定性佳、厚度小而可發現所期望的相位差、偏光子與相位差薄膜問的黏著性也良好之複合偏光板。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使該複合偏光板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提供於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偏光子的單面上具有透明保護層,於與該偏光子的透明保護層相反側的面上黏著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之複合偏光板。該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不限於丙烯的同元聚合物,也可為以丙烯為主體之與其他單體的共聚合物。
而且,根據本發明,提供將該複合偏光板層合於液晶胞的至少一側所成之液晶顯示裝置。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態樣。本發明,係於偏光子的單面上具有透明保護層,於與該偏光子的透明保護層相反側的面上黏著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而成為複合偏光板。
〔複合偏光板〕
關於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的層的構成,其各層分離地以模型斜視圖表示於圖1。如該圖所示,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10,係於偏光子30的單面上設置透明保護層40,於與該偏光子30的透明保護層40相反側的面上配置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20。
偏光子30係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可使用本領域一般所使用者。具體地,可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配向於聚乙烯醇系樹脂,賦予吸收具有某方向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而透過具有與其垂直方向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的功能之直線偏光子。作為二色性色素,可使用碘、二色性有機染料。聚乙烯醇系樹脂的一軸延伸、藉由二色性色素染色以及染色後硼酸處理,可得如此的偏光子。
配置於偏光子30的單面上之透明保護層40,例如傳統使用作為偏光子的保護層之以三乙醯基纖維素(TAC)、二乙醯基纖維素為代表之乙醯基纖維素系樹脂薄膜所構成者雖為有利,其他也可以冰片烯為代表之環狀烯烴系樹脂薄膜、聚丙烯系樹脂薄膜等構成。
偏光子30的另一面上,設置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20。該相位差薄膜20,係由延伸聚丙烯系樹脂而得。所謂聚丙烯系樹脂,係指主要由丙烯單元所成的樹脂,一般的結晶性者,除以丙烯的同元聚合物所構成外,也可以丙烯為主體,與少量之其他共聚單體,例如20重量%程度為止共聚合者。特別是與乙烯共聚合者,含有10重量%以下的乙烯單元之丙烯/乙烯共聚合物為較理想的聚丙烯系樹脂之一。
〔聚丙烯系樹脂〕
此處,說明選擇聚丙烯系樹脂作為構成相位差薄膜20的樹脂之理由。傳統上廣為使用作為相位差薄膜之雙酚A型的聚碳酸酯,雖然由延伸造成相位差的發現性佳,因光彈性係數大,約為27x10-13 cm2 /dyne,貼合時容易產生貼合不均勻、白脫落。另一方面,傳統上廣為使用作為偏光子的保護層之三乙醯基纖維素,雖與偏光子的黏著性佳,光彈性係數大,約為13×10-13 cm2 /dyne,由延伸造成相位差的發現性也小。因此,幾乎沒有延伸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作為相位差薄膜的例子。而且,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因透濕度高,使其作為感壓型黏著劑側的保護層之偏光板,因吸濕而尺寸變化大,被指摘造成白脫落等的原因。相對地,上述特開平7-287123號公報、特開2002-221619號公報記載之冰片烯系樹脂〔具代表性者如日本ZEON(股)所販售之“ZEONOR”、JSR(股)所販售之“ARTON”〕,其光彈性係數小,約為4×10-13 cm2 /dyne,雖可有效抑制貼合不均勻、白脫落,因藉由延伸難以發現相位差,為了得到所期望的相位差,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厚度。而且,冰片烯系樹脂薄膜,與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偏光子的黏著性上也有問題。
相對地,聚丙烯系樹脂,其光彈性係數為2×10-13 cm2 /dyne上下的小,透濕度也低。而且,藉由延伸容易發現相位差,更進一步意外地聚丙烯系樹脂對偏光子的黏著性良好,沒有如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的嚴重,使用習知的各種黏著劑的情況下,發現聚丙烯系樹脂薄膜能以充分的強度黏著於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偏光子。由於如此理由,配置於偏光子的另一側的面之相位差薄膜,係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
聚丙烯系樹脂的製造,係使用習知的聚合用觸媒,藉由使丙烯單獨聚合之方法、使丙烯與其他共聚合性共聚單體共聚合的方法。作為習知的聚合用觸媒,例如以下的例子。
(1)鎂、鈦以及鹵素為必要成分之固體觸媒成分所成之Ti-Mg系觸媒;(2)於鎂、鈦以及鹵素為必要成分之固體觸媒成分,組合有機鋁化合物以及依據需要之電子供給性化合物等的第三成分而成之觸媒系;(3)金屬芳香(metallocene)系觸媒等。
這些觸媒系中,作為本發明的相位差薄膜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樹脂的製造,一般使用鎂、鈦以及鹵素為必要成分之固體觸媒成分中,組合有機鋁化合物以及電子供給性化合物者。更具體地,作為有機鋁化合物,較理想為三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乙基鋁以及氯化二乙基鋁的混合物、四乙基烷氧基鋁等,作為電子供給性化合物,較理想為環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第3丁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第3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另一方面,作為鎂、鈦以及鹵素為必要成分之固體觸媒成分,例如日本公開專利特開昭61-218606號公報、特開昭61-287904號公報、特開平7-216017號公報等記載之觸媒系,而且作為芳香環烯(metallocene)金屬系觸媒,例如日本專利第2587251號公報、專利第2627669號公報、專利第2668732號公報等記載的觸媒系。
聚丙烯系樹脂,係藉由例如使用如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之烴化合物所代表之不活性溶劑之溶液聚合法、使用液狀單體作為溶劑之塊狀聚合法、將氣體的單體依原樣使其聚合之氣相聚合法等而製造。藉由這些方法聚合,可以批次式進行,也可以連續式進行。
聚丙烯系樹脂的立體規則性,可為整規性(isotactic)、間規性(syndiotactic)、非規則性(atactic)的任一種。於本發明,從耐熱性的點,使用間規性或整規性的聚丙烯系樹脂較理想。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樹脂,除可由丙烯的單獨聚合物構成以外,也可為由丙烯為主體,與少量之其他共聚單體,例如以20重量%以下,較理想為10重量%以下的比例而共聚合者。於共聚合物的情況,共聚單體的量,較理想為1重量%以上。
與丙烯共聚合之共聚單體,例如乙烯、碳數4~20的α-烯烴。該情況下的α-烯烴,具體地例如以下的例子。
1-丁烯、2-甲基-1-丙烯(以上為C4 );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以上為C5 );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以上為C6 );1-庚烯、2-甲基-1-己烯、2,3-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2-甲基-3-乙基-1-丁烯(以上為C7 );1-辛烯、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二甲基-1-己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4-三甲基-1-戊烯、2-丙基-1-戊烯、2,3-二乙基-1-丁烯(以上為C8 );1-壬烯(C9 );1-癸烯(C10 );1-十一烯(C11 );1-十二烯(C12 );1-十三烯(C13 );1-十四烯(C14 );1-十五烯(C15 );1-十六烯(C16 );1-十七烯(C17 );1-十八烯(C18 );1-十九烯(C19 )等。
α-烯烴中較理想者為碳數4~12的α-烯烴,具體地例如1-丁烯、2-甲基-1-丙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1-庚烯、2-甲基-1-己烯、2,3-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2-甲基-3-乙基-1-丁烯;1-辛烯、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二甲基-1-己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4-三甲基-1-戊烯、2-丙基-1-戊烯、2,3-二乙基-1-丁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等。從共聚合性的觀點,以1-丁烯、1-戊烯、1-己烯以及1-辛烯較理想,特別以1-丁烯以及1-己烯更理想。
共聚合物可為無規則共聚合物,也可為嵌段共聚合物。作為較理想的共聚合物,例如丙烯/乙烯共聚合物、丙烯/1-丁烯共聚合物。丙烯/乙烯共聚合物、丙烯/1-丁烯共聚合物中,乙烯的含量、1-丁烯的含量,例如藉由「高分子分析手冊」(1995年、紀伊國屋書店發行)的第616頁記載的方法,進行紅外線(IR)光譜測定而可求得。
從作為貼合於偏光子的相位差薄膜的透明性、加工性的提升之觀點,以丙烯為主體,與其他任意不飽和烴的無規則共聚合物較理想。其中,與乙烯的共聚合物較理想。於作為共聚合物的情況,丙烯以外的不飽和烴類,其共聚合比例為1~10重量%的程度者為有利,更理想的共聚合比例為3~7重量%。藉由丙烯以外的不飽和烴類的單元為1重量%以上,在透明性、加工性的提升有突顯的傾向。但是,其比例若超過10重量%,樹脂的熔點下降,因有耐熱性變差的傾向,故不理想。而且,於2種以上的共聚單體與具丙烯之共聚合物的情況,來自含於其共聚合物的全部共聚單體之單元的總含量,在上述範圍較理想。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樹脂,根據JIS K 7210,於溫度230℃、負載21.18N下測定的熔融流速(MFR)為0.1~200g/10分,特別是0.5~50g/10分的範圍較理想。藉由使用MFR為該範圍的聚丙烯系樹脂,不會對擠出機產生大的負擔,可得均勻的薄膜狀物。
聚丙烯系樹脂,在無損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下,可調配習知的添加物。作為添加物,例如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潤滑劑、造核劑、防霧劑、抗結塊劑等。於抗氧化劑,例如有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受阻胺系光安定劑等,而且,可使用1分子中例如具有合併保有酚系抗氧化機構與磷系抗氧化機構的單元之複合型抗氧化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2-羥基二苯基酮系、羥基苯基苯並***系之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鹽系紫外線遮斷劑等。抗靜電劑可為聚合物型、寡聚物型、單體型的任一種。作為潤滑劑,例如芥醯胺、油醯胺的高級脂肪醯胺、硬脂酸之高級脂肪酸以及其鹽等。作為造核劑,例如葡萄糖醇系造核劑、有機磷酸鹽系造核劑、聚乙烯環烷的高分子系造核劑等。作為抗結塊劑,可使用無論無機系、有機系之球狀或近似球狀的形狀之微粒子。這些添加物,也可併用複數種。
〔聚丙烯系樹脂的原料薄膜〕
將聚丙烯系樹脂以任意方法製膜,可成為原料薄膜。該原料薄膜為透明而實質上面內無相位差者。例如藉由從熔融樹脂的擠出成形法、使溶解於有機溶劑的樹脂流鑄於平板上再除去溶劑而製膜之溶劑鑄造法等,可得實質上面內無相位差的聚丙烯系樹脂的原料薄膜。
詳細說明藉由擠出成形製造原料薄膜的方法。將聚丙烯系樹脂在擠出機中,藉由螺桿的旋轉使其熔融混練,從T型模頭擠出成薄片狀。被擠出的熔融狀薄片的溫度為180~300℃的程度。若此時熔融狀薄片的溫度比180℃低,延展性不足,所得的薄膜厚度變得不均勻,可能成為具有相位差不均的薄膜。而且,若溫度超過300℃,容易引起樹脂的劣化、分解,薄片中產生氣泡,含有碳化物。
擠出機可為單軸擠出機,也可為2軸擠出機。例如單軸擠出機的情況,可使用螺桿的長度L與直徑D比之L/D為24~36的程度,樹脂供給部之螺絲槽的空間體積與樹脂計量部之的空間體積比(前者/後者)之壓縮比為1.5~4的程度,具有全飛型(full-flight type)、阻礙型(barrier type)、曼達(Madoc type)型混練部分類等的螺桿。從抑制樹脂的劣化、分解,均勻地熔融混練的觀點,使用L/D為28~36,壓縮比為2.5~3.5之阻礙型(barrier type)螺桿較理想。而且,為了儘可能抑制聚丙烯系樹脂的劣化、分解,擠出機內為氮氣環境或真空較理想。再者,為了除去因聚丙烯系樹脂的劣化、分解產生的揮發氣體,在擠出機的前端,設置1mm以上5mm以下的孔,提高擠出機前端部分的樹脂壓力較理想。所謂提高擠出機前端部分的樹脂壓力,係指提高在前端的背壓,藉此可提高擠出的安定性。所使用的孔的直徑,更理想為2mm以上4mm以下。
用於擠出之T型模頭,於樹脂的流路表面無微小的台階、無損傷者較理想,而且於其唇部分,電鍍或塗佈與熔融的聚丙烯系樹脂的摩擦係數小的材料,再者,唇的前端研磨成0.3mm以下之尖銳的邊緣形狀者較理想。作為摩擦係數小的材料,例如碳化鎢系、氟系特殊電鍍等。藉由使用如此的T型模頭,因可抑制眼垢,同時可抑制模頭線,可得外觀均勻性佳的樹脂薄膜。該T型模頭,其分歧管為衣架形狀,且滿足以下條件(1)或(2)較理想,又滿足條件(3)或(4)更理想。
(1)T型模頭的唇寬度未達1500mm時:T型模頭的厚度方向的長度>180mm;(2)T型模頭的唇寬度為1500mm以上時:T型模頭的厚度方向的長度>220mm;(3)T型模頭的唇寬度未達1500mm時:T型模頭的高度方向的長度>250mm;(4)T型模頭的唇寬度為1500mm以上時:T型模頭的高度方向的長度>280mm。
藉由滿足如此條件的T型模頭,因在T型模頭內部可調整熔融狀聚丙烯系樹脂的流動,且在唇部分也可一邊抑制厚度不均一邊擠出,可得厚度精度更佳、相位差更均勻之原料薄膜。
從抑制聚丙烯系樹脂的擠出變動的觀點,擠出機與T型模頭間隔著轉接器,安裝齒輪泵較理想。而且,為了除去聚丙烯系樹脂中的異物,安裝葉片圓盤過濾器較理想。
從T型模頭擠出之熔融狀薄片,係於金屬製冷卻滾輪(亦稱為冷輥或澆鑄滾輪)與壓接於該金屬製冷卻滾輪的圓周方向旋轉的含有彈性體的接觸滾輪之間,被挾壓而冷卻固化,可得所期望的薄膜。此時,接觸滾輪係以橡膠等的彈性體的原樣為表面者,也可將彈性體滾輪的表面以金屬套筒所構成的外筒包覆。使用彈性體滾輪的表面被金屬套筒所構成的外筒包覆之接觸滾輪的情況下,通常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之間,可隔著熱塑性樹脂的2軸延伸薄膜而挾壓。
將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薄片,以上述的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夾住使其冷卻固化,必須預先降低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中任一者的表面溫度,使熔融狀薄片急速冷卻。具體地,使二滾輪的表面溫度調整為0℃以上30℃以下的範圍。這些的表面溫度若超過30℃,因熔融狀薄片的冷卻固化耗時,使聚丙烯系樹脂中的結晶成分成長,所得的薄膜之透明性變差。滾輪的表面溫度,較理想為未達30℃,更理想為未達25℃。另一方面,若滾輪的表面溫度比0℃低,金屬製冷卻滾輪的表面結露而附著水滴,薄膜的外觀顯出惡化的傾向。
所使用的金屬製冷卻滾輪,因其表面狀態被轉印至聚丙烯系樹脂的表面,其表面有凹凸的情況下,所得的聚丙烯系樹脂薄膜的厚度精度可能降低。此處,金屬製冷卻滾輪的表面為儘可能的鏡面狀態較理想。具體地,金屬製冷卻滾輪的表面的粗糙度,以最大高度的標準級數表示,0.3S以下較理想,又0.1S~0.2S更理想。
金屬製冷卻滾輪與形成夾持部分的接觸滾輪,其彈性體的表面硬度,依JIS K6301規定的彈簧式硬度測試(A型)所測定的值,以65~80較理想,又70~80更理想。藉由使用如此表面硬度的橡膠滾輪,容易維持施加在熔融狀薄片上的線壓均勻,且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之間不會製造熔融狀薄片的積存(積存樹脂),容易成形為薄膜。
挾壓熔融狀薄片時的壓力(線壓),係由對金屬製冷卻滾輪壓住接觸滾輪所決定。線壓為50N/cm以上300N/cm以下較理想,又100N/cm以上250N/cm以下更理想。藉由線壓為上述範圍,不會形成積存,可容易地一邊保持一定的線壓,一邊製造聚丙烯系樹脂薄膜。
在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之間,一起挾壓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薄片與熱塑性樹脂的2軸延伸薄膜的情況下,構成該2軸延伸薄膜的熱塑性樹脂,只要是不會與聚丙烯系樹脂堅固的熱黏著即可,具體地,例如聚酯、聚醯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聚丙烯腈等。其中,因濕度、熱等之尺寸變化少之聚酯較理想。該情況下的2軸延伸薄膜的厚度,通常為5~50μm,較理想為10~30μm。
於該方法,從T型模頭的唇到被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挾壓的距離(空氣間隙)為200mm以下較理想,又160mm以下更理想。從T型模頭擠出的熔融狀薄片,從唇到滾輪為止之間被延伸,容易產生配向,使空氣間隙短如上述的距離,可得配向更小的薄膜。空氣間隙的下限值,係由所使用的金屬製冷卻滾輪的直徑、接觸滾輪的直徑以及所使用的唇之前端形狀所決定,通常為50mm以上。
以該方法製造聚丙烯系樹脂薄膜時的加工速度,係由冷卻固化熔融狀薄片需要的時間所決定。若所使用的金屬製冷卻滾輪的直徑變大,因熔融狀薄片接觸該冷卻滾輪之距離變長,可能更高速地製造。具體地,使用600mm的金屬製冷卻滾輪的情況下,最大加工速度為5~20m/分的程度。
被挾壓於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之間的熔融狀薄片,藉由與滾輪接觸而冷卻固化。所以,依需要切除端部後,以捲取機捲取成為薄膜。此時,直至使用薄膜為止之間,為了保護其表面,可在其單面或兩面上貼合熱塑性樹脂所成的表面保護薄膜的狀態下捲取。將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薄片與熱塑性樹脂的2軸延伸薄膜,一起在金屬製冷卻滾輪與接觸滾輪之間挾壓的情況下,該2軸延伸薄膜可成為一側的表面保護薄膜。
〔相位差薄膜〕
將如此所得的聚丙烯系樹脂原料薄膜延伸而發現相位差,成為相位差薄膜。特別是藉由2軸延伸而可發現2軸方向的雙折射率者較理想。此時的延伸倍率,縱方向以及橫方向中,在發現光軸的方向上(延伸倍率大的方向係成為相位遲滯軸的方向),為1.1~10倍的程度,與其垂直的方向(延伸倍率小的方向係成為相位領先軸的方向)上從1.1~7倍的範圍中,符合所需的相位差值,進行適當選擇。可於薄膜的橫方向上發現光軸,也可於薄膜的縱方向上發現光軸。
說明相位差薄膜20的相位差值時,面內的相位差值(Ro)為40~500nm的範圍,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為20~500nm的範圍較理想。可由該範圍,在符合所用於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要求特性,進行適當選擇。面內的相位差值(Ro)更理想為100nm以下,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更理想為80nm以上且300nm以下。
薄膜的面內相位遲滯軸方向的折射率為nx,面內相位領先軸方向(在面內與相位遲滯軸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為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為nz,厚度為d時,面內的相位差值(Ro)與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分別由下式(I)以及(II)定義。
Ro=(nx-ny)x d (I) Rth=〔(nx+ny)/2-nz〕x d (II)
聚丙烯系樹脂為如以上所述,藉由延伸容易發現相位差,但是,上述式中nx與ny的差,或者nx或ny與nz的差容易變大。所以,延伸聚丙烯系樹脂薄膜者,即使厚度d小,藉由適度的延伸可發現所期望的相位差值。根據本發明的聚丙烯系樹脂所成之相位差薄膜,其厚度為60μm以下較理想。太薄時,由於容易引起使用性降低,5μm以上較理想。該相位差薄膜的厚度為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理想。
〔相位差薄膜與偏光子的黏著〕
對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之相位差薄膜20與偏光子30的黏著,兩者的軸的關係,可考慮作為目的的液晶顯示裝置之視角特性、色變化特性而選擇適當者。在重視正面對比之大型液晶電視的用途,相位差薄膜20的相位遲滯軸與偏光子30的吸收軸,配置成幾乎平行或幾乎垂直的關係較多。此處,所謂幾乎平行或幾乎垂直之幾乎,係指具有此處記載的關係(平行或垂直)較理想,意指容許與其中心偏離±10度程度為止。角度的偏離,較理想為±5度以內,又更理想為±2度以內。
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之相位差薄膜20與偏光子30的黏著,可使用例如環氧系樹脂、胺酯系樹脂、氰基丙烯酸酯系樹脂、丙烯醯胺系樹脂等為成分的黏著劑,使用這些的任一種,可得良好的黏著力。從使黏著劑層薄的觀點,較理想的黏著劑為水系黏著劑,亦即例如黏著劑成分溶解於水者或分散於水者。而且,其他較理想的黏著劑,具體地例如藉由加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使單體或寡聚物反應硬化而形成黏著劑層者。
首先,說明水系黏著劑。可能成為水系黏著劑之黏著劑成分,例如水溶性的交聯性環氧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等。
作為水溶性的交聯性環氧系樹脂,例如於如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之聚伸烷聚胺與如己二酸之二羧酸的反應所得之聚醯胺聚胺,使氯環氧丙烷(epichlorohydrin)反應所得的聚醯胺環氧樹脂。作為如此的聚醯胺環氧樹脂的市售品,例如住化CHEMTEX(股)所販售的“SUMIREZ RESIN 650”、“SUMIREZ RESIN 675”等。
使用水溶性環氧樹脂作為黏著劑成分的情況,又為了提高塗佈性與黏著性,混合聚乙烯醇系樹脂等其他水溶性樹脂較理想。聚乙烯醇系樹脂,除部分凝膠化聚乙烯醇、完全凝膠化聚乙烯醇外,例如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醯乙醯基改性聚乙烯醇、羥甲基改性聚乙烯醇、胺基改性聚乙烯醇之改性聚乙烯醇系樹脂。適當的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市售品,例如可樂麗(KURARAY)所販售的含有陰離子性之聚乙烯醇「KL-318」(商品名)等。
如果是含有水溶性環氧系樹脂之黏著劑的情況,將該環氧系樹脂以及依需要所添加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等其他水溶性樹脂,溶解於水中,構成黏著劑溶液。於該情況,水溶性環氧系樹脂,每100重量份的水,為0.2~2重量份程度範圍的濃度較理想。而且,於調配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情況,該量,每100重量份的水為1~10重量份程度,又1~5重量份程度更理想。
另一方面,使用含有胺酯系樹脂之水系黏著劑的情況,適當的胺酯系樹脂的例子,例如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特別是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所謂離子聚合物型,係指構成骨架之胺酯樹脂中,導入離子性成分(親水成分)者。而且,所謂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係指具有聚酯骨架之胺酯樹脂,於其中導入少量的離子性成分者。如此的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因無需使用乳化劑而直接在水中乳化成為乳劑,適合作為水系黏著劑。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的市售品,例如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所販售之“HYDRAN AP-20”、“HYDRAN APX-101H”等,任一種都可以乳劑的形態取得。
於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作為黏著劑成分的情況,再調配異氰酸酯系等交聯劑較理想。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係於分子內至少含有2個異氰酸基(-NCO)的化合物,作為其例子,例如2,4-二異氰酸甲苯酯、二異氰酸苯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的單體或寡聚物、使這些化合物與聚醇反應之加成物等。適用之市售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例如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所販售之“HYDRAN ASISTAR C-1”等。
於使用含有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之水系黏著劑的情況,從黏度與黏著性的觀點,其胺酯樹脂的濃度為10~70重量%程度,又成為2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分散於水中者較理想。於調配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的情況,對胺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使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為5~100重量份的程度,適當調整其調配量即可。
將如以上的黏著劑,塗佈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20及/或偏光子30的黏著面,將兩者貼合,可得到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黏著前,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20的表面,施以電暈放電處理等的易黏著處理,在提高潤濕性上有效。而且,層合後,例如在60~100℃程度的溫度進行乾燥處理。之後,在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例如30~50℃程度的溫度,養生1~10天,因可更進一步提高黏著力,故較理想。
然後,說明無溶劑型黏著劑。所謂無溶劑型黏著劑,係指不含故意量的溶劑,一般由含有藉由加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聚合之硬化性化合物與聚合引發劑所構成。從反應性的觀點,以陽離子聚合而硬化者較理想,特別是使用環氧系的黏著劑較理想。
此處,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之一較理想形態,係將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與偏光子,以無溶劑型黏著劑黏著。該黏著劑,係藉由加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之以陽離子聚合而硬化者較理想。特別從耐候性、折射率等的觀點,分子內不含芳香環之環氧化合物,適合使用作為硬化性化合物。使用分子內不含芳香環之環氧化合物的黏著劑,係例如記載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2004-245925號公報者。作為如此的不含芳香環之環氧化合物,例如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的氫化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等。用於黏著劑的硬化性環氧化合物,通常分子中含有2個以上的環氧基。
對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的氫化物加以說明時,此係芳香族環氧化合物在觸媒的存在下、加壓下選擇性地使芳香環進行氫化反應而得。作為芳香族環氧化合物,例如雙酚A的二環氧丙基醚、雙酚F的二環氧丙基醚、雙酚S的二環氧丙基醚之雙酚型環氧化合物;酚酚醛環氧樹脂、甲酚酚醛環氧樹脂、羥基苯甲醛酚酚醛環氧樹脂之酚醛樹脂型環氧樹脂;四羥基二苯基甲烷的環氧丙基醚、四羥基二苯基酮的環氧丙基醚、環氧化聚乙烯酚之多官能基型環氧化合物等。這些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的氫化物中較理想者,例如氫化雙酚A的二環氧丙基醚。
然後,說明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此係如下式所示,為分子內至少含有1個鍵結於脂環式的環之環氧基的化合物。
式中,m表示2~5的整數。
該式之(CH2 )m 中除去1個或複數個氫原子的形態的基鍵結於其他化學構造的化合物,可成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而且形成脂環式的環之氫,也可適當地以如甲基、乙基的直鏈狀烷基取代。其中,使用具有環氧環戊烷環(上式中m=3者)、環氧環己烷環(上式中m=4者)之化合物較理想。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例如以下的例子。
3,4-環氧環己甲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3,4-環氧-6-甲基環己甲酸3,4-環氧-6-甲基環己基甲酯、伸乙基(3,4-環氧環己甲酸酯)、己二酸二(3,4-環氧環己基甲基)酯、己二酸二(3,4-環氧-6-甲基環己基甲基)酯、二乙二醇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醚)、乙二醇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醚)、2,3,14,15-二環氧基-7,11,18,21-四三螺〔5.2.2.5.2.2〕二十一烯(也可命名為3,4-環氧環己烷螺-2’,6’-二噁烷螺-3”,5”-二噁烷螺-3”’,4”’-環氧環己烷的化合物)、4-(3,4-環氧環己基)-2,6-二噁-8,9-環氧螺〔5.5〕十一烷、二氧化4-乙烯環己烯、雙-2,3-環氧環戊醚、二氧化雙環戊二烯等。
然後,說明脂肪族環氧化合物,脂肪族多價醇或其環氧烷加成物的聚環氧丙基醚符合該化合物。作為其例,例如1,4-丁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丙三醇的三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的三環氧丙基醚、聚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聚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如乙二醇、聚丙二醇、丙三醇的脂肪族多價醇所藉由加成1種或2種以上的環氧烷(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所得之聚醚聚醇的聚環氧丙基醚等。
此處例示的環氧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或混合複數環氧化合物使用。
使用於無溶劑型的黏著劑之環氧化合物的環氧當量,通常為30~3000g/當量,較理想為50~1500g/當量的範圍。環氧當量比30 g/當量低時,可能硬化後的保護薄膜的可撓性降低,黏著強度降低。另一方面,若超過3000g/當量,可能與其他成分的互溶性降低。
為了使環氧化合物以陽離子聚合而硬化,需調配陽離子聚合引發劑。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係藉由可見光線、紫外線、X射線、電子線等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或加熱,產生陽離子態或路易斯酸(Lewis acid),引發環氧基的聚合反應。任一種類的陽離子聚合引發劑,都可賦予潛在性,從操作性的觀點上較理想。
以下說明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使用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時,可在常溫下硬化,考慮偏光子的耐熱性或因膨脹產生的扭曲的需要減少,可良好地黏著相位差薄膜與偏光子。而且,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因光而觸媒性地作用,即使混合於環氧化合物,保存安定性、操作性亦佳。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產生陽離子態或路易斯酸之化合物,例如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碘鎓鹽、芳香族鋶鹽(sulfonium)之鎓鹽、鐵-丙二烯錯合物等。這些之中,由於在300nm以上的波長區域具有紫外線吸收特性,因硬化性佳,可賦予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黏著強度之硬化物,較適合使用。
這些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其市售品可容易取得,例如,以分別的商品名,“KAYALAD PCI-220”、“KAYALAD PCI-620”(以上為日本化藥(股)製)、“UVI-6990”(聯合碳化物公司製(Union Carbide Co.))、“ADEKAOPTOMER SP-150”、“ADEKAOPTOMER SP-170”(以上為(股)ADEKA製)、“CI-5102”、“CIT-1370”、“CIT-1682”、“CIP-1866S”、“CIP-2048S”、“CIP-2064S”(以上為日本曹達(股)製)、“DPI-101”、“DPI-102”、“DPI-103”、“DPI-105”、“MPI-103”、“MPI-105”、“BBI-101”、“BBI-102”、“BBI-103”、“BBI-105”、“TPS-101”、“TPS-102”、“TPS-103”、“TPS-105”、“MDS-103”、“MDS-105”、“DTS-102”、“DTS-103”(以上為綠化學(股)製)、“PI-2074”(RHODIA公司製)等。特別是日本曹達(股)製的“CI-5102”為較理想的引發劑之一。
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對環氧化合物100重量份而言,通常為0.5~20重量份,較理想為1重量份以上,且較理想為15重量份以下。
更進一步,依據需要可併用光增感劑。因使用光增感劑,可提高反應性,提高硬化物的機械強度、黏著強度。作為光增感劑,例如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硫化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偶氮及重氮化合物、鹵化合物、光還原性色素等。於調配光增感劑的情況,其量,對光陽離子聚合性環氧樹脂組成物100重量份而言為0.1~20重量份的程度。
然後,說明熱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作為藉由加熱而產生陽離子態或路易斯酸的化合物,例如苯甲基鋶鹽、噻吩鎓鹽、四氫噻吩鎓鹽(thiolanium salt)、苯甲基銨、吡啶鎓鹽、肼鎓鹽(hydrazinium salt)、羧酸酯、磺酸酯、胺醯亞胺等。這些熱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也可以市售品取得,例如任一種都以商品名表示,“ADEKAOPTON CP77”、“ADEKAOPTON CP66”(以上為(股)ADEKA製),“CI-2639”及“CI-2624”(以上為日本曹達(股)製)、“SAN-AID SI-60L”、“SAN-AID SI-80L”、“SAN-AID SI-100L”(以上為三新化學工業(股)製)等。
併用以上說明的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及熱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亦為有用的技術。
環氧系黏著劑,也可再含有氧雜環丁烷(oxetane)類、聚醇類等的促進陽離子聚合的化合物。
於使用無溶劑型黏著劑的情況,其黏著劑塗佈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及/或偏光子的黏著面,使兩者貼合,可成為複合偏光板。將無溶劑型黏著劑塗佈於相位差薄膜或偏光子的方法,無特別限制,可利用例如刮刀、線棒、狹縫塗佈機、刮刀式塗佈機、凹版塗佈機等各種塗佈方式。而且,各種塗佈方式分別有最適合的黏度範圍,可使用少量溶劑,進行黏度的調整。因該原因所使用的溶劑,只要不降低偏光子的光學性能而良好地溶解環氧系黏著劑即可,例如可使用以甲苯為代表之烴類、乙酸乙酯為代表之酯類等的有機溶劑。於使用無溶劑型環氧系黏著劑的情況,黏著劑的厚度通常為50μm以下,較理想為20μm以下,更理想為10μm以下,且通常為1μm以上。
如上述,隔著未硬化的黏著劑層將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貼合於偏光子後,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或加熱,使環氧系黏著劑層硬化,使相位差薄膜固定於偏光子上。於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使其硬化的情況,使用紫外線較理想。作為具體的紫外線光源,例如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黑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活性能量線至紫外線的照射強度、照射量,可適當選擇,使聚合引發劑充分地活性化且對硬化後的黏著劑層、偏光子、相位差薄膜、透明保護層無不良影響。而且於藉由加熱使其硬化的情況,可利用一般習知的方法加熱,此時的溫度、時間,也可適當選擇,使聚合引發劑充分地活性化且對硬化後的黏著劑層、偏光子、相位差薄膜、透明保護層無不良影響。
而且,於偏光子30與透明保護層40的黏著,可使用與上述相同的黏著劑,也可使用與其相異的黏著劑,但偏光子30與相位差薄膜20之間,以及偏光子30與透明保護層40之間,使用相同的黏著劑,由於可使步驟及材料減少,故較理想。
如以上所構成的複合偏光板10,係於其相位差薄膜20的外側,配置感壓式黏著劑,可使其貼合於液晶胞。將該複合偏光板層合於液晶胞的至少一側而構成液晶顯示裝置。也可於液晶胞的兩面配置該複合偏光板,可於液晶胞的單面配置該複合偏光板,而於另一面上配置其他的偏光板。對液晶胞的貼合,係使相位差薄膜20側朝向液晶胞配置。
〔液晶顯示裝置〕
圖2表示液晶胞的兩面上配置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的例子之模型斜視圖。於該例子,也以各層分離的狀態表示,實際上相鄰的各層互相密合。圖2所表示的例子,係於液晶胞50的下側,使相位差薄膜20朝向液晶胞50地,層合由相位差薄膜20/偏光子30/保護層40所構成的複合偏光板。各複合偏光板,相位差薄膜20的相位遲滯軸22與偏光子30的吸收軸32成垂直關係,下側的偏光子30,係使其吸收軸32垂直於液晶胞50的長邊方向52,而上側的偏光子30,係使其吸收軸32平行於液晶胞50的長邊方向52。於任一者的保護膜40的外側,配置背光源,成為液晶顯示裝置。於液晶胞為垂直配向模式的情況,該構成特別有效。
以下,以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例子。例子中,表示使用量乃至含量之份以及%,在沒有特別記載下,係為重量基準。
〔實施例1〕
(a)黏著劑的調製利用以下的組成調製水系黏著劑。將其作為水系環氧黏著劑。
聚乙烯醇樹脂 3份〔從(股)KARARAY取得之“KL-318”〕水溶性聚醯胺環氧樹脂 1.5份〔從住化CHEMTEX(股)取得之“SUMIREZ RESIN 650”、固體成分濃度30%的水溶液〕水 100份
而且,利用以下的組成調製水系黏著劑。將其作為胺酯系環氧黏著劑。
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酯樹脂 30份〔從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取得之“HYDRAN AP-20”、固體成分濃度30%的水性乳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7.5份〔從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取得之“HYDRAN ASISTAR C-1”〕5份 水
再者,使用KONISHI(股)所販售之氰基丙烯酸酯系瞬間黏著劑之“ARONALPHA”,作為另一黏著劑。
又使用含有脂環式環氧樹脂與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之無溶劑型環氧系紫外線硬化型黏著劑,作為另一其他黏著劑。
(b)相位差薄膜的製作將含有約5重量%乙烯單元之丙烯/乙烯不規則共聚合物(“住友NOBLEN W151”、從住友化學(股)取得)製膜後,進行逐次的2軸延伸,得到2軸性相位差薄膜。該相位差薄膜,Ro=65nm、Rth=215nm。為了使該相位差薄膜的潤濕性良好,進行表面電暈放電處理。
(c)複合偏光板的製作使用聚乙烯醇/碘系偏光子的單面上黏著三乙醯纖維素薄膜所成的保護層之偏光板,於該偏光子的面上,隔著上述(a)所示的4種黏著劑,黏著上述(b)所得的相位差薄膜,使用水系環氧黏著劑或胺酯系黏著劑的情況下,貼合後,於80℃下使其乾燥5分鐘,之後再於40℃下養生約60小時。此外,使用環氧系紫外線硬化型黏著劑的情況下,使用融合UV系統(Fusion UV systems)公司製的紫外線照射系統,從聚丙烯系樹脂薄膜側,在功率1000mW、照射量500mJ的條件下照射紫外線,使黏著劑硬化。
(d)黏著性的評價分別將上述(c)所得的4種偏光板,使用萬能延伸測試機,測定偏光子與相位差薄膜之間的剝離強度。對使用水系環氧黏著劑的樣品,進行根據JIS K 6854-2:1999之180度剝離測試與根據JIS K 6854-1:1999之90度剝離測試。對使用胺酯系黏著劑或氰基丙烯酸酯系瞬間黏著劑的樣品,進行180度剝離測試。而且對使用環氧系紫外線硬化型黏著劑,進行90度剝離測試。而且,任一種情況,皆以剝離樣品的寬度為25mm,剝離速度200mm/分鐘進行測定。結果表示於表1。使用任一種黏著劑的情況,都可得15N/25mm以上的良好剝離強度。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所使用之相同丙烯/乙烯不規則共聚合物所成之結晶性聚丙烯系樹脂,藉由熔融擠出製膜後,依照縱延伸、橫延伸的順序,逐次進行2軸延伸,得到Ro=60nm、Rth=115nm、厚度21μm的相位差薄膜。使用聚乙烯醇/碘系偏光子的單面上黏著厚度80μm的三乙醯纖維素薄膜所成的保護層之偏光板,於該偏光子的面上,隔著實施例1所示的水系環氧黏著劑,黏著上述所得的相位差薄膜,成為複合偏光板。該複合偏光板的厚度為122μm,與偏光子的兩面上黏著厚度80μm的三乙醯纖維素薄膜所成的保護層之偏光板比較,厚度較薄。若使用厚度40μm的三乙醯纖維素薄膜,複合偏光板的厚度可薄至82μm。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所使用之相同丙烯/乙烯不規則共聚合物製膜後,逐次進行2軸延伸,得到2軸性相位差薄膜。該相位差薄膜,Ro=55nm、Rth=115nm。於該相位差薄膜的表面,進行電暈放電處理。於聚乙烯醇/碘系偏光子的單面上,將該相位差薄膜的電暈放電處理面,偏光子的另一側的面上表面皂化處理過之三乙醯纖維素薄膜,分別以實施例1所示的水系環氧黏著劑黏著,然後於80℃下使其乾燥5分鐘,再於40℃下養生約60小時,製作複合偏光板。此時,偏光子的吸收軸配置成與相位差薄膜的相位遲滯軸垂直。
然後,分解新力(SONY)(股)公司製液晶電視“BRAVIA 32”,剝離液晶胞上下的偏光板,分別將以上所得的複合偏光板隔著感壓式黏著劑以聚丙烯系相位差薄膜側貼合,取代原來的偏光板。此時層的構成以及軸的關係,係如圖2所示。再將電視組裝後點亮背光,利用ELDIM公司製的液晶視角測定裝置“EZ Contrast 88XL”測定視角的對比變化,其等對比曲線表示於圖3。
圖3中,圖面右側方向為0度,逆時針方向為正,以方位角表示(從0度到315度每45度以數字表示),且於橫軸,「10」、「20」、...「80」,係指分別方位角從法線的傾斜角度。例如圓的右端係指在方位角0度從法線傾斜接近90度的方向之對比,圓的中心係指傾斜為0度,亦即畫面的法線方向的對比。對比為白色顯示(對液晶胞施加電壓)時的亮度對黑色顯示(對液晶胞不加電壓)時的亮度的比。
另一方面,此處所使用的液晶電視“BRAVIA 32”之原本(分解前)的等對比曲線表示於圖4。如圖3以及圖4所示,該例所製作的複合偏光板,發揮與現存品(圖4)同等以上的良好性能。
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隨溫度變化等的尺寸變化少,尺寸安定性佳。而且,構成其之相位差薄膜,因採用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者,厚度小而可發現所期望的相位差值。再者,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的相位差薄膜與偏光子的黏著,可使用例如環氧系樹脂、胺酯系樹脂等為成分之習知的黏著劑,可得更良好的黏著性。此外,因使用廣泛應用的聚丙烯系樹脂構成相位差薄膜,與傳統光學用途之特定的相位差薄膜比較,可更降低成本,成為大優勢。
10...複合偏光板
20...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
22...相位差薄膜的相位遲滯軸
30...偏光子
32...偏光子的吸收軸
40...透明保護層
50...液晶胞
52...液晶胞的長邊方向
圖1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的構成之模型斜視圖。
圖2表示複合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時的構成例之模型斜視圖,也表示實施例3的構成。
圖3表示實施例3中本發明的複合偏光板安裝於液晶面板時之視角特性等的對比曲線。
圖4表示實施例3所使用的液晶電視之本身(分解前)的視角特性等的對比曲線。

Claims (6)

  1. 一種複合偏光板,其特徵為:於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偏光子的單面上具有透明保護層,且於與該偏光子的透明保護層相反側的面上以無溶劑型環氧系黏著劑黏著由聚丙烯系樹脂所構成的相位差薄膜;該相位差薄膜,其面內的相位差值(Ro)為40~500nm的範圍,且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為20~500nm的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偏光板,其中該相位差薄膜係由含有10重量%以下的乙烯單元之丙烯與乙烯的共聚合體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偏光板,其中該相位差薄膜係使將聚丙烯系樹脂擠出成形所得之原料薄膜進行二軸延伸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偏光板,其中該相位差薄膜具有5~60μm的厚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偏光板,其中該無溶劑型環氧系黏著劑係藉由加熱或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以陽離子聚合而硬化者。
  6.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複合偏光板層合於液晶胞的至少一側所成。
TW096114629A 2006-04-28 2007-04-25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49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5008 200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3497A TW200813497A (en) 2008-03-16
TWI449970B true TWI449970B (zh) 2014-08-21

Family

ID=3865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4629A TWI449970B (zh) 2006-04-28 2007-04-25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66888A1 (zh)
KR (1) KR20090027189A (zh)
CN (1) CN101432643A (zh)
TW (1) TWI449970B (zh)
WO (1) WO2007126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4510B2 (ja) * 2004-09-02 2012-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ポリマー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20938B2 (ja) * 2008-03-05 2013-01-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65624A (ja) * 2008-03-31 2009-11-12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53265B1 (ko) * 2008-06-12 2010-04-16 주식회사 화승인더스트리 영(0)의 파장 분산성을 가지면서도 면내 위상차 값이균일한 위상차 필름 및 양(+)의 파장 분산성을 가지는 적층광학 필름
TWI440940B (zh) * 2010-09-30 2014-06-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液晶顯示裝置
JP2012103488A (ja) * 2010-11-10 2012-05-3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11933B (zh) * 2011-09-15 2018-01-21 Nitto Denko Corp 具有接著劑層之影像顯示裝置用單元及使用該單元的影像顯示裝置
JP5949123B2 (ja) * 2012-05-11 2016-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CN103605176A (zh) * 2013-09-17 2014-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JP6249820B2 (ja) * 2014-02-27 2017-1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6664912B2 (ja) 2014-09-19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KR20160044366A (ko) * 2014-10-15 2016-04-2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더스트 커버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헤드 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673363B2 (ja) * 2015-11-05 2020-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25423A (ja) * 2018-01-12 2019-07-25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KR20210117391A (ko) * 2020-03-18 2021-09-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7313A (ja) * 1993-05-31 1994-1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膜の製造方法
JPH09325216A (ja) * 1996-06-06 1997-12-16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角偏光板
US20020075565A1 (en) * 2000-11-08 2002-06-2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WO2003062903A1 (fr) * 2002-01-21 2003-07-31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ltre optiqu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JP2005208456A (ja) * 2004-01-26 2005-08-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98488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60017154A1 (en) * 2004-07-26 2006-01-26 Toshimasa Eguchi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456A (en) * 1994-02-24 1996-05-14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3526830B2 (ja) * 2000-04-07 2004-05-17 龍男 内田 広視野角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413117B2 (ja) * 2004-09-28 2010-02-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6059545A1 (ja) * 2004-12-02 2006-06-0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0767210B1 (ko) * 2005-07-29 2007-10-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순화된 구조를 갖는 면상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7313A (ja) * 1993-05-31 1994-1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膜の製造方法
JPH09325216A (ja) * 1996-06-06 1997-12-16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角偏光板
US20020075565A1 (en) * 2000-11-08 2002-06-2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WO2003062903A1 (fr) * 2002-01-21 2003-07-31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ltre optiqu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JP2005208456A (ja) * 2004-01-26 2005-08-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98488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60017154A1 (en) * 2004-07-26 2006-01-26 Toshimasa Eguchi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66888A1 (en) 2009-03-12
WO2007126108A1 (ja) 2007-11-08
CN101432643A (zh) 2009-05-13
TW200813497A (en) 2008-03-16
KR20090027189A (ko) 200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9970B (zh)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7316603A (ja) 複合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582466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複合偏光板
JP2007334295A (ja)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115945A1 (en)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1154267A (ja) 粘着剤層付偏光板
JP2011203319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16416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複合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119492A1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39642A (ja) 複合偏光板ロール、複合偏光板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85005B2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のセット、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138994A (ko) 점착제층이 부착된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타원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1123475A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51379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33269B2 (ja) 偏光板
JP5228345B2 (ja) 偏光板、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8592A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10812A (ja) 粘着剤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48581B2 (ja) 粘着剤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08517A (ja) 偏光板
JP2012013850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54176A (ja)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楕円偏光板チップ、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00848A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517144B2 (ja) 粘着剤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楕円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13851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