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406B -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406B
TWI415406B TW095132524A TW95132524A TWI415406B TW I415406 B TWI415406 B TW I415406B TW 095132524 A TW095132524 A TW 095132524A TW 95132524 A TW95132524 A TW 95132524A TW I415406 B TWI415406 B TW I4154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ing
unit
packe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2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8066A (en
Inventor
Seigo Nakao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71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4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2Symbol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5Pilot or known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7/042Detectors therefor, e.g. correlators, stat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收訊技術,特別係關於檢出所收訊之訊包(packet)訊號中之時序(timing)的收訊方法、裝置以及利用該等之通訊系統。
作為可用於高速數據傳輸且優於多路徑(multipath)環境下的通訊方式有應用多載波(multicarrier)方式之一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調變方式。該OFDM調變方式適用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之標準化規格的IEEE 802.11a,g及HIPER LAN/2。上述無線LAN之訊包訊號一般係經由依時間變動之傳輸路環境傳輸,並因受頻率選擇性衰落(fading)的影響,其收訊裝置一般實施動態(active)的傳輸路推定。
由於收訊裝置之實施傳輸路推定,係在訊包訊號內設有二種的既知訊號。其一為在訊包訊號前頭部分之對所有載波而設的既知訊號,即所謂前序碼(preamble)或培訓(training)訊號。另一為在訊包訊號之數據區間中之對一部分載波所設的既知訊號,即所謂引導(pilot)訊號(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
[非專利文獻1]Sinem Coleri,Mustafa Ergen,Anuj Puri,and Ahmad Bahai,“Chan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Pilot Arrangement in OFDM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vol.48,No.3,pp.223-229,Sept.2002。
無線電通訊中,為了有效利用頻率資源之技術之一有應用自適應陣列天線(adaptive Array Antenna)的技術。自適應陣列天線技術係對於複數支天線之各天線控制其處理對象的訊號之波幅及相位,藉此以控制天線之指向性圖形(pattern)。利用該自適應陣列天線技術提高數據傳輸率用之技術則有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重輸入輸出)系統。該MIMO系統於送訊裝置及收訊裝置各備有複數支天線,對於應並列傳輸之訊包訊號予以設定(以下對訊包訊號中應並列傳輸之數據的各個稱為「系列」)。即對於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之間的通訊,為將系列設定至最大的天線數以提高數據傳輸率。
又對於上述MIMO系統如配合以OFDM調變方式則可更加提高數據傳輸率。該MIMO系統之訊包訊號前頭部分配置有非MIMO系統之通訊系統(下稱「習用系統」)所規定之既知訊號。因此,習用系統之收訊裝置可由認識訊包訊號之前頭部分而知其為本身不該收訊之訊包訊號。結果,習用系統之收訊裝置即中止對於訊包訊號之其餘部分的收訊處理,故可減低消耗電力。MIMO系統之訊包訊號於習用系統之既知訊號的後方亦配置有MIMO系統所規定的既知訊號。之所以如此,係因於MIMO系統傳輸複數個系列,而於習用系統則傳輸一個系列,因此於收訊裝置之訊號強度有異,收訊裝置需對應於不同的訊號強度設定其放大器增益之故。
又收訊裝置係依既知訊號實施時序之檢出、頻率偏置(offset)之檢出、收訊加權向量(weighted vector)的導出、及傳輸路之推定等。於此則以時序之檢出為說明對象。收訊裝置於收到訊包訊號時,即檢出訊包訊號的存在並檢出其時序。因此,收訊裝置係對於收訊之訊包訊號與習用之既知訊號之間實施相關(correlation)處理而檢出相關值之峯值(peak)。於此為要提高訊包訊號之存在的檢出精確度,需接收延遲時間長的訊包訊號,且有需要加大在相關處理實施加算的範圍(以下稱「相關窗口(window)」)。然而如加大相關窗口則將檢出包含於所接收訊包訊號之複數個延遲波成分所合成的時序。由而無法檢出考慮到包含於所接收訊包訊號之複數個延遲波成分之各個的影響的時序。其結果即無法執行檢出高精確度的時序。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狀況而研創者,以提供考慮延遲波成分並檢出時序之收訊技術為目的。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一態樣的收訊裝置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對收訊部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並檢出暫定時序的第1檢出部;使用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由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收訊部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的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第2檢出部所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表示由所接收之訊包訊號為檢出第1既知訊號而實施的相關處理。因此,於相關處理中,與接收之訊包訊號計算其相關之對象可為任意之值,而於接收之訊包訊號中配置有第1既知訊號的時序,其相關值為能變大的訊號即可。「對收訊部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的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亦相同。
依據本態樣時,由於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因此於第1檢出部能以高機率檢出第1既知訊號,於第2檢出部能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亦關於收訊裝置。本裝置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對收訊部接收到之訊包訊號與第1既知訊號實施其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並檢出暫定時序的第1檢出部;使用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由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收訊部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與第2既知訊號實施其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第2檢出部所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第2處理部。上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依據本態樣時,由於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因此於第1檢出部能以高機率檢出第1既知訊號之存在,於第2檢出部能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
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用之相關器與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用之相關器為共同亦可,如此則由於共用實施於兩個相關處理之相關器而可減低電路規模的增加。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亦關於收訊裝置。本裝置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對收訊部接收到之訊包訊號實施自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第1檢出部,使用第1檢出部所檢出到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由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收訊部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與第2既知訊號實施其相互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第2檢出部所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第2處理部。第2檢出部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係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自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依本態樣時,由於第2檢出部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自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因此於第1檢出部能以高機率檢出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於第2檢出部能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又由於使用自相關處理及相互相關處理,因此能同時提高第1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檢出精確度及時序的檢出精確度。
收訊部亦接收含有第1既知訊號之別的訊包訊號,該別的訊包訊號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部分之訊號點的配置與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訊號點的配置不同,因此於第1處理部如收訊部接收之訊包訊號中,第1既知訊號後段部分之訊號點的配置對應於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之訊號點的配置,則以其當做檢出到訊包訊號中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亦可。於此因係對應訊號點之配置以檢出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因而可不需用以通知存在之附加的訊號,可防傳輸效率的惡化。
收訊部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係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以配置在複數個系列中之一的第2既知訊號為基準而配置在其他系列之第2既知訊號在第2既知訊號內為循環的移動其時序(timing shift),於此,第2檢出部具備:依據相關值而導出對應為基準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與對應於經過移動其時序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為候補時序之導出部;於導出部所導出的候補時序中,對於對應經過移動其時序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實施對應於時序移動量之時序的移動之移動部;以及依據經由移動部移動的時序及由對應於導出部所導出之候補時序中成為基準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以決定時序之決定部亦可。於此係由對應於複數個系列之各時序決定一時序,因此能考慮到複數個系列之各各影響而能高精確度檢出時序。
決定部可於經由移動部移動的時序,及導出部所導出之候補時序中成為基準之第2既知訊號對應的時序中,選擇存在於前方的時序。由於係選擇複數個時序中存在於前方的時序,因此能減低與配置於後方之訊號的干涉而可提高收訊特性。
收訊部更具備用以記憶接收到之訊包訊號的記憶部亦可。第2處理部以第2檢出部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時,對記憶在記憶部之訊包訊號中的第1數據訊號再處理亦可。於此因係以高精確度檢出到之時序再處理第1數據訊號,因此能提高第1數據訊號之處理精確度。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係關於通訊系統。該通訊系統具備:用以傳送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所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所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所配置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送訊裝置,及接收由送訊裝置傳送之訊包訊號的收訊裝置。收訊裝置具備:對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第1檢出部;使用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由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的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第2檢出部所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上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係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依本態樣時,由於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因此於第1檢出部能以高機率檢出第1既知訊號,於第2檢出部能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係關於收訊方法。該方法具備: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步驟;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以檢出到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步驟;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步驟;以及以檢出到的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步驟。於檢出時序的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亦係關於收訊方法。該方法具備: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步驟;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及第1既知訊號實施其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以檢出到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步驟;於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及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步驟;以及以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步驟。於檢出時序的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檢出暫定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用之相關器與檢出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用之相關器為共用亦可。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亦係關於收訊方法。該方法具備: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步驟;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實施自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之步驟;以檢出到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步驟;於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接收到之訊包訊號及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互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步驟;以及以檢出到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步驟。於檢出時序的步驟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實施自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接收訊號的步驟亦接收含有第1既知訊號之別的訊包訊號,該別的訊包訊號之第1既知訊號的後段部分之訊號點的配置與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訊號點之配置不同,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檢出步驟,如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中,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部分的訊號點之配置對應於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訊號點配置,則以其當作檢出到訊包訊號中存在第2既知訊號亦可。
於接收訊號的步驟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係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以配置在複數個系列中之一的第2既知訊號為基準而配置在其他系列之第2既知訊號在第2既知訊號內為循環的移動其時序,而檢出時序之步驟以具備:依據相關值導出對應成為基準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與對應於經過移動其時序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為候補時序之步驟;於所導出的候補時序中,對於對應經過移動其時序之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實施對應於時序移動量之時序移動的步驟;以及依據移動的時序,及由對應於所導出的候補時序中之成為基準的第2既知訊號的時序以決定時序的步驟亦可。
決定時序之步驟由經過移動的時序,及所導出之候補時序中成為基準的第2既知訊號對應的時序中,選擇存在於前方的時序亦可。又更具備用以記憶所接收訊包訊號於記憶體之步驟,而於處理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的步驟中以檢出到的時序處理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時,對於記憶在記憶體之訊包訊號中的第1數據訊號再處理亦可。
以上各構成要素之任意的組合,以及將本發明之揭示在方法、裝置、系統、記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作變換的方法、裝置、系統均有效為本發明的態樣。
依本發明能考慮著延遲波的成分而檢出時序。
在具體說明本發明之前,先述其概要。本發明之實施例說明關於至少由兩個無線電裝置所構成之MIMO系統。無線電裝置之一方相當於送訊裝置,另一方相當於收訊裝置。而由於係MIMO系統的通訊,因而使用訊包訊號。於訊包訊號的前頭部分配置有依習用系統之既知訊號(以下稱「L-STF」)。又於L-STF的後段配置有MIMO系統之控制訊號(以下稱「HT-SIG」),於HT-SIG的後段則配置有MIMO系統之既知訊號(以下稱「HT-STF」)。再者於HT-STF之後段配置有數據。收訊裝置實施所接收訊包訊號與L-STF之相互相關處理,由相關值檢出訊包訊號的存在,並檢出暫定時序。於此為了提高檢出訊包訊號之存在的精確度,將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於稍大的程度,例如為設定於800nsec。
另一方面在HT-STF之後係由複數個系列規定,配置於一個系列(以下稱「基準系列」)以外之系列的HT-STF係依將配置於基準系列之HT-STF為循環的實施時序移動之模式(pattern)規定。又時序移動量係對應於系列而設定不同,例如為設定於-400nsec、-200nsec。此與複數個系列間,HT-STF之延遲波預先形成相同。又由於前述暫定時序係由使用某程度大之值的窗口寬度檢出,其為相當於平均的時序。因此並未考慮各延遲波成分之影響而導出時序。本實施例之收訊裝置則考慮著各延遲波成分之影響而導出時序而實施以下的處理。
收訊裝置於檢出暫定時序後,用暫定時序處理HT-SIG而檢出HT-STF的存在。又收訊裝置以較小窗口寬度,例如用400nsec實施接收之訊包訊號與HT-STF的相互相關處理。結果由相關值導出對應於基準系列之時序,及經時序移動之時序。收訊裝置將後者之時序僅依時序移動量將其向後方移動。再者收訊裝置由比較對應於基準系列的時序與經移動之時序而選擇位於前方的時序,將經選擇的時序決定為訊包訊號的時序。
第1圖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載波(multicarrier)訊號之波譜(spectral)。第1圖特別係表示OFDM調變方式之訊號波譜。OFDM調變方式之複數個載波之一通常稱為副載波(subcarrier),於此將一副載波用「副載波號碼」指定。MIMO系統之副載波號碼規定有從副載波號碼「-28」至「28」之56個副載波。其中之副載波號碼「0」為要減低基帶(baseband)訊號之直流成分的影響而設定於零(null)。另一方面於習用系統亦規定有副載波號碼「-26」至「26」之52個副載波。習用系統之一例可舉依IEEE 802.11a規格之無線LAN。又以複數個副載波構成之一訊號單位,並係時間領域之一訊號單位於此稱其為「OFDM符號(symbol)」。
又各個副載波係以設定為可變的調變方式調變。調變方式可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進制相移鍵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64 QAM之任一方式。
對上述訊號之錯誤修正方式則適用褶合編碼法(convolutional coding)。褶合編碼法之編碼率為設定於1/2、3/4等。又應並列傳輸之數據數則設定為可變。數據係以訊包訊號傳輸,並列傳輸之各訊包訊號如前述稱為「系列」。結果由於調變方式、編碼率、系列數之值為可變地設定,因此數據傳輸率亦為可變的設定。「數據傳輸率」可由上述任意的組合決定,亦可由其中之一決定。於習用系統之調變方式為BPSK而編碼率為1/2時,數據傳輸率為6Mbps。另一方面如調變方式為BPSK而編碼率為3/4時,則數據傳輸率為9Mbps。
第2圖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通訊系統100的構成。通訊系統100具備統稱為無線電裝置10之第1無線電裝置10a及第2無線電裝置10b。第1無線電裝置10a備有統稱為天線12之第1天線12a、第2天線12b、第3天線12c,及第4天線12d,而第2無線電裝置10b備有統稱為天線14之第1天線14a、第2天線14b、第3天線14c,及第4天線14d。於此之第1無線電裝置10a為對應於送訊裝置,第2無線電裝置10b為對應於收訊裝置。
對於通訊系統100之構成,以下概略說明MIMO系統。設數據係由第1無線電裝置10a傳輸至第2無線電裝置10b。第1無線電裝置10a由其第1天線12a至第4天線12d各傳送複數個系列的數據。結果提高其數據傳輸率。第2無線電裝置10b以其第1天線14a至第4天線14d接收複數個系列的數據。第2無線電裝置10b並由自適應陣列訊號處理將接收到之數據分離而獨立地解調複數個系列的數據。
於此之天線12備有「4」副,天線14亦備有「4」副,因此天線12與天線14之間的傳輸路組合為「16」。設第i天線12i至第j天線14j之間的傳輸路特性以hij表示。圖中第1天線12a與第1天線14a間的傳輸路特性以h11,第1天線12a與第2天線14b間的傳輸路特性以h12,第2天線12b與第1天線14a間的傳輸路特性以h21,第2天線12b與第2天線14b間的傳輸路特性以h22,第4天線12d與第4天線14d間之傳輸路特性以h44表示。為了圖式的簡化其他傳輸路予以省略表示。又第1無線電裝置10a與第2無線電裝置10b為相反亦可。
第3(a)至3(b)圖表示通訊系統100之訊包格式(packet format)。第3(a)圖相當於MIMO系統規定之訊包格式,第3(b)圖相當於習用系統規定之訊包格式。第3(a)圖中表示含於4系列之數據為傳輸的對象,由上段至下段順序的表示對應於第1至第4系列之訊包格式。對應於第1系列之訊包訊號配置有前序碼訊號「L-STF」、「HT-LTF」等。「L-STF」、「L-LTF」、「L-SIG」、「HT-SIG」各相當於對應習用系統之時序推定用的既知訊號、傳輸路推定用的既知訊號、控制訊號、對應於MIMO系統之控制訊號。對應於MIMO系統之控制訊號例如含有關於系列數的資訊。「HT-STF」、「HT-LTF」為相當於對應MIMO系統之時序推定用的既知訊號、傳輸路推定用之既知訊號。另一方面「數據1」為數據訊號。又「L-STF」與「HT-STF」具有同一的模式。
對應於第2系列之訊包訊號,其前序碼訊號配置有「L-STF(-50ns)」及「HT-LTF(-400ns)」等。又對應於第3系列之訊包訊號的前序碼訊號配置有「L-STF(-100ns)」及「HT-LTF(-200ns)」等。對應於第4系列之訊包訊號的前序碼訊號則配置有「L-STF(-150ns)」及「HT-LTF(-600ns)」等。在此,「-400ns」等表示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週期性延遲變異)之移動(shift)量。CDD係於預定的區間,將時間領域之波形僅向後方移動其移動量,由預定區間之最後部推出之波形為循環的配置於預定區間之前頭部分的處理。即「L-STF(-50ns)」為對於「L-STF」以-50ns的延遲量實施循環的時序移動。
於第1系列中,HT-LTF為由前頭依「HT-LTF」「-HT-LTF」、「HT-LTF」、「-HT-LTF」之順序配置。於此將該等之順序對全部系列均稱「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及「第4成分」。對所有系列之收訊訊號實施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第4成分的運算即於收訊裝置抽出對於第1系列之所希望訊號。又對所有系列之收訊訊號實施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第4成分之運算即於收訊裝置抽出對於第2系列之所希望訊號。又對所有系列之收訊訊號實施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第4成分的運算即於收訊裝置抽出對於第3系列之所希望訊號。再者對於所有系列之收訊訊號實施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第4成分的運算即於收訊裝置抽出對第4系列之所希望訊號。上述加減處理則以向量(vector)運算實施。
「L-LTF」至「HT-SIG」等的部分與習用系統同樣的使用「52」副載波。又「52」副載波中之「4」副載波相當於引導訊號。另一方面「HT-LTF」等以後的部分則使用「56」副載波,第3(b)圖與第3(a)圖同樣的配置「L-STF」、「L-LTF」、「L-SIG」。於「L-SIG」的後段則配置「數據」。
第4圖表示第1無線電裝置10a的構成。第1無線電裝置10a具備:統稱為無線電部20之第1無線電部20a、第2無線電部20b、第4無線電部20d;基帶處理部22;調變解調部24;IF部26;控制部30;及時序同步部32。訊號則含有統稱為時間領域訊號200之第1時間領域訊號200a、第2時間領域訊號200b、第4時間領域訊號200d;及統稱為頻率領域訊號202之第1頻率領域訊號202a、第2頻率領域訊號202b、第4頻率領域訊號202d。第2無線電裝置10b為與第1無線電裝置10a同樣的構成。
無線電部20之收訊動作對於天線12所接收之無線電頻率的訊號實施頻率變換而導出基帶訊號。無線電部20並將基帶訊號以時間領域訊號200輸出於基帶處理部22。通常之基帶訊號由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形成故應由二條訊號線傳輸,於此只用一條訊號線表示以簡化圖式。又具備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及A/D變換部。AGC用於設定「L-STF」、「HT-STF」之增益。
無線電部20接收之訊包訊號之一係依第3(a)圖所示格式(以下稱「MIMO」用格式)規定。即於「L-STF」之後段配置「HT-SIG」,於「HT-SIG」之後段配置「HT-STF」,於「HT-STF」之後段配置「數據1」等。又訊包訊號係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以配置在第1系列,即基準系列之「HT-STF」為基準,對配置在其他系列之「HT-STF」則實施CDD。又無線電部20接收之訊包訊號之一係依第3(b)圖所示格式(以下稱「習用格式」)規定。亦即於「L-STF」的後段配置「數據」。
在此,MIMO用格式與習用格式之至「L-SIG」的構成為相同,另一方面依MIMO用格式於「L-SIG」瞬後配置「HT-SIG」,而於習用格式則於「L-SIG」瞬後配置「數據」。其詳細容後述,其「數據」之訊號點配置與「HT-SIG」之訊號點配置不同。
無線電部20之送訊動作對基帶處理部22之基帶訊號實施頻率變換而導出無線電頻率訊號。基帶處理部22之基帶訊號亦由時間領域訊號200表示。無線電部20並將無線電頻率的訊號輸出於天線12。無線電部20又備有PA(Power Amplifier)、D/A變換部。時間領域訊號200係變換為時間領域之多載波訊號,並設為數位訊號。
時序同步部32於所接收到之訊包訊號為MIMO用格式時,即分二階段檢出其時序。於此為方便設第1階段檢出之時序為暫定時序,第2階段檢出之時序即照原樣稱時序。為易於瞭解以下的說明,時序同步部32實施之第2階段的處理容後述。於接收到之訊包訊號係習用格式時,則只實施第1階段的處理。時序同步部32之第1階段的處理對來自無線電部20之訊包訊號,即對時間領域訊號200中之L-STF實施相關處理。於此之相關處理為對時間領域訊號200與L-STF實施相互相關處理。設L-STF已預先記憶。時序同步部32又檢出相關值之峯值,將對應於所檢出之相關值的峯值之時序決定為暫定時序。
時序同步部32可將以上之處理對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中之一實施,亦可對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之各個實施。對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中之一實施處理時,對該一時間領域訊號200可固定地選擇,又依據訊號強度等選擇亦可。如此則於第1無線電裝置10a備以未圖示之測定部。又對複數之時間領域訊號200各個實施處理時,可由所導出之複數個暫定時序中選擇一暫定時序,又對所導出之複數個暫定時序實施平均等的統計處理而導出一暫定時序亦可。以上的處理對第2階段的處理亦同。以下為了說明的容易化,假設對於固定地選擇之一時間領域訊號200實施相關處理。時序同步部32將決定之暫定時序通知控制部30。
基帶處理部22之收訊動作將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各變換為頻率領域,對頻率領域訊號實施自適應陣列訊號處理。基帶處理部22將自適應陣列訊號處理之結果以頻率領域訊號202輸出。其一之頻率領域訊號202相當於未圖示之第2無線電裝置10b傳輸之複數個系列的各系列。又於MIMO用格式之「L-LTF」、「L-SIG」、「HT-SIG」的期間,及習用格式之「L-LTF」、「L-SIG」、「數據」期間,基帶處理部22接受控制部30之暫定時序。基帶處理部22依據所接受的暫定時序設定窗口而實施至頻率領域的變換。至頻率領域的變換如使用FFT時,該窗口即相當於「FFT窗口」。
另一方面於MIMO用格式之「HT-LTF」、「數據1」等的期間,基帶處理部22由控制部30接收後述之時序。基帶處理部22係依接收到之時序而設定窗口以實施至頻率領域的變換。基帶處理部22並實施送訊動作,即由調變解調部24輸入頻率領域訊號,亦即頻率領域訊號202而將其變換為時間領域,然後對應於複數個天線之各個天線12輸出時間領域訊號200。
於送訊處理應使用之天線12之數為由控制部30指定。頻率領域之訊號,即頻率領域訊號202為如第1圖所示含有複數個副載波成分。為使圖式易於明瞭,頻率領域之訊號係依副載波號碼順序排列,形成串列(serial)訊號。
第5圖表示頻率領域訊號的構成。於此稱第1圖所示副載波號碼「-28」至「28」之一個組合為「OFDM符號」。設第「i」號之OFDM符號之副載波成分係依副載波號碼「1」至「28」、副載波號碼「-28」至「-1」的順序排列。又於第「i」號之OFDM符號之前配置有第「i-1」號之OFDM符號,於第「i」號之OFDM符號之後配置有第「i+1」號之OFDM符號。又第3(a)至3(b)圖之「L-SIG」等的部分對於一「OFDM符號」則使用副載波號碼「-26」至「26」的組合。
再參照第4圖,基帶處理部22為要產生對應於第3(a)圖之訊包格式的訊包訊號而實施CDD。CDD以行列C而如下的實施。
[數式1]C(I)=diag(1 exp(-j2 π | δ/Nout)…exp(-j2 π | δ(Nout-1)/Nout))
上式中,δ表示移動量,1表示副載波號碼。行列C與系列之乘算係以副載波為單位實施。即基帶處理部22對L-STF等內之循環的時序移動係以系列單位實施。又移動量係對應於第3(a)圖以系列為單位設定於不同之值。
調變解調部24實施收訊處理,即對基帶處理部22之頻率領域訊號202實施解調及解交錯(de-interleave)。解調係以副載波單位實施。調變解調部24將經解調之訊號輸出於IF部26。又調變解調部24實施送訊處理,即實施交錯(interleave)及調變。調變解調部24將經調變之訊號作為頻率領域訊號202輸出於基帶處理部22。實施送訊處理時之調變方式則由控制部30指定。
調變解調部24與後述之控制部30共同以暫定時序對於經變換之頻率領域訊號202中之「HT-SIG」實施解調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HT-STF」的存在。即控制部30對於調變解調部24所解調之訊包訊號中,如「L-SIG」之後段部分之訊號點配置為對應於「HT-SIG」之訊號點配置即當做檢出到「HT-SIG」的存在。為了說明以上的動作,以下說明「HT-SIG」等訊號點之配置。
第6(a)至6(b)圖表示L-SIG與HT-SIG之構象(constellation)。第6(a)圖表示對L-SIG所規定的構象。橫軸表示同相軸(以下稱「I軸」),縱軸表示正交軸(以下稱「Q軸」)。如圖所示,於I軸上之「+1」或「-1」配置有訊號點。第6(b)圖表示對HT-SIG所規定的構象。如圖所示,於Q軸上之「+1」或「-1」配置有訊號點,該配置對於L-SIG所規定之訊號點配置成為正交的關係。
即依MIMO格式時,於L-SIG的後段配置有HT-SIG,但於習用格式時,於L-SIG之後段未配置有HT-SIG。因此,控制部30由經解調之BPSK的構象變化判定L-SIG之後段是否配置有HT-SIG。又習用格式之數據在第6(a)圖之BPSK外亦有使用QPSK、16QAM的可能性,該等亦與第6(b)圖不同而其訊號點在I軸上具有預定之值。因而控制部30可由檢測經解調之訊號在I軸之值而判定是否為HT-SIG。又於傳輸HT-SIG時,L-SIG部分之調變方式為BPSK。如接收對應於習用系統之訊包訊號時,該部分之調變方式應係BPSK,其Q成分之值變小。另一方面如接收HT-SIG,則Q成分之值變大。藉由上述設計乃得提高HT-SIG之自動檢出精確度。再參照第4圖。
IF部26實施收訊處理將複數個調變解調部24之訊號合成而形成一數據流(data stream)。再對該數據流實施解碼。然後IF部26將經解碼之數據流輸出。又IF部26實施送訊處理時輸入一數據流,對其編碼後予以分離。然後IF部26將經分離之數據輸出於複數個調變解調部24。送訊處理時之編碼率係由控制部30指定。於此可舉褶合編碼(convolutional coding)為編碼之一例,又維他比(Viterbi)解碼為解碼之一例。
控制部30用於控制第1無線電裝置10A之時序等。控制部30於收到時序同步部32之暫定時序時,將該暫定時序通知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又如前所述,控制部30依調變解調部24解調所得訊號以檢出訊包訊號中是否存在「HT-SIG」。於檢出到「HT-SIG」的存在時,控制部30對時序同步部32指示對於時間領域訊號200中之「HT-STF」實施相關處理。時序同步部32收到該指示時,即對無線電部20之時間領域訊號200及HT-STF實施相互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有關檢出時序之詳細處理容後述。
時序同步部32對「HT-STF」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由控制部30指示其設定比實施「L-STF」之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控制部30於收到時序同步部32所檢出的時序時,即將該時序通知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則用該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HT-LTF」、「數據1」等實施處理。
上述構成用硬體可由任意之電腦的CPU、記憶體、及其他LSI實現,用軟體則可由裝載(load)在記憶體之具有通訊功能的程式等實現,於此則描繪藉由組合上述功能之方塊圖實現。即上述功能方塊可以只為硬體,可以只為軟體,亦可以為混合該等而以各種形態實現則應為業者理解。
第7圖表示時序同步部32之構成。如圖所示,時序同步部32含有相關部34、窗口設定部36、峯值檢出部38、決定部40。又決定部40含有移動部42及比較部44。
相關部34輸入一時間領域訊號200而實施對時間領域訊號200與L-STF之間的相互相關處理(以下稱「第1階段」)及實施對時間領域訊號200與HT-LTF之間的相互相關處理(以下稱「第2階段」)。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則由窗口設定部36設定。窗口設定部36由未圖示的控制部30接受有關窗口寬度的指示而設定相關部34之窗口寬度。如前所述,對訊包訊號之前頭部分,即第1階段時,窗口設定部36設定某程度較長的窗口寬度。又於第2階段時則窗口設定部36將窗口寬度設定較短。相關部34即依上述實施第1階段及第2階段的相關處理。亦即第1階段與第2階段的相關器為共用。由此可減低相關器所需電路規模的增加。又L-STF及HT-STF為使用同一的模式,亦即相同的波形。
第8圖表示L-STF、HT-STF之格式。L-STF係由第1模式至第10模式之10個模式構成。又一個模式係由16個成分構成。再者10個模式互為由同一個模式構成,即由16個成分構成之一個模式為重複10次。另一方面HT-STF則以一個模式重複5次。
第9圖表示相關部34之構成。相關部34含有統稱為延遲部90之第1延遲部90a、第8延遲部90h及第15延遲部90o,統稱為保持部92之第1保持部92a、第8保持部92h及第16保持部92p,統稱為乘法部94之第1乘法部94a、第8乘法部94h及第16乘法部94p,以及加法部96。
如圖所示,相關部34具有匹配過濾器(matched filter)的構成以產生相關值。延遲部90對所輸入之時間領域訊號200施加順序延遲。保持部92記憶L-STF之模式,亦即記憶其波形。第1保持部92a至第16保持部92p各記憶有含於前述一個模式之16個成分。乘法部94對所輸入之時間領域訊號200,延遲部90輸出之時間領域訊號200,記憶在保持部92之模式之間實施乘法運算。加法部96由加算乘法部94之乘算結果而順次產生相關值。
加法部96於第1階段的處理將第1乘法部94a的乘算結果至第16乘法部94p的乘算結果加算。亦即加法部96將16個乘算結果加算。因此,前述「某程度較長的窗口寬度」係規定為含於一個模式之成分的數。另一方面加法部96於第2階段的處理將第1乘法部94a至第8乘法部94h的乘算結果加算。即加法部96為將8個乘算結果加算。於此之8個成分的窗口寬度相當於第3(a)圖之移動量絕對值「400nsec」。又第3(a)圖之移動量絕對值考慮為「200nsec」時,由加法部96加算4個之乘算結果亦可。由而前述之「比較短的窗口寬度」即係比含於一個模式之成分數為少的數,並規定為可將CDD產生之延遲波成分分離之數。
第10(a)至10(b)圖表示輸入相關部34之訊號的延遲曲線(profile)。於此設訊包訊號係由兩系列構成。第10(a)圖表示第1階段之延遲曲線。橫軸表示延遲時間,縱軸表示訊號強度。又設先行波之延遲時間為「0ns」。第10(a)圖中第1系列之L-STF與第2系列之L-STF為直接合成,因此延遲時間在0至50nsec近傍時其訊號強度變大。因此在延遲時間為0至50nsec近傍時由相關部34導出之相關值為最大。然而由於傳輸路特性的變化,該等L-STF亦有互相抵消而合成的狀態。此時在延遲時間為0至50nsec的訊號強度變小而延遲時間為50nsec以後的訊號強度的影響相對地變大。因此在延遲時間為50nsec以上時相關部34導出之相關值變最大。為了對應上述狀態,乃如前所述將第1階段之窗口寬度規定為一個模式的長度。
第10(b)圖表示第2階段之延遲曲線。於第10(a)圖中,第1系列之L-STF與第2系列之L-STF為直接合成,其訊號強度在延遲時間為0nsec及400nsec近傍變大。對於此種延遲曲線的訊號如設定於第1階段的窗口寬度,則於延遲時間為0至400nsec間的時序相關值變最大。亦即無法分離延遲曲線之兩個峯值。由而將第2階段之窗口寬度設定為一個模式之一半長度。再參照第7圖。
峰值檢出部38用於檢出相關部34之相關值的峯值。於第1階段時峰值檢出部38檢出一個峰值。於峰值檢出部38預先設定有臨限值,於峰值之相關值超過臨限值時即檢出為L-STF的存在。峰值檢出部38於檢出到L-STF的存在時,將其時之時序通知決定部40。又於峰值之相關值不超過臨限值時,峰值檢出部38繼續實施峰值之檢出處理。
另一方面峯值檢出部38於第2階段檢出對應於延遲時間為0nsec、-400nsec、-200nsec、-600nsec時之峯值。該等相當於對HT-STF所實施依cDD之時序移動量。亦即峯值檢出部38依據相關值,以對應於第1系列之HT-STF的時序、及對應於第2系列至第4系列之HT-STF的時序為候補時序檢出。又峯值檢出部38係依延遲時間0nsec、-400nsec、-200nsec、-600nsec的順序實施檢出。亦即峯值檢出部38於延遲時間-200nsec近傍檢出到峯值時對延遲時間-600nsec近傍實施峯值檢出,而於未檢出時則不在延遲時間-600nsec近傍實施峯值檢出。於此之複數個系列數為設定於「2」。又峯值檢出部將檢出到之候補時序通知決定部40。
決定部40於第1階段收到峯值檢出部38之時序時,將該時序當做暫定時序通知未圖示之控制部30。然後決定部40於第2階段接受峯值檢出部38之候補時序。決定部40即使用移動部42及比較部44從候補時序選擇時序,並將所選擇之時序通知未圖示之控制部30。
移動部42對於各候補時序實施時序之移動。即移動部42對於候補時序之中,對應以時序移動過的HT-STF之時序實施對應於時序移動量的時序移動。移動部42例如由候補時序中選擇對應於延遲量-400nsec的時序,將所選擇的時序向後方移動400nsec。又移動部42由候補時序中選擇對應於延遲量-200nsec的時序,將所選擇的時序向後方移動200nsec。又對於對應於延遲量600nsec的時序,移動部42亦實施同樣的處理。經由以上的處理,移動部42將對應於經時序移動之HT-STF的時序與對應於第1系列的時序設成為可以比較的狀態。
比較部44依據經移動部42移動過的時序及對應於第1系列的時序以決定時序。於此為從移動部42移動過的時序及對應於第1系列的時序中,選擇存在於前方的時序。如選擇後方的時序時,則以該時序指定之一個OFDM符號有重疊接著的OFDM符號,即實際的OFDM符號之虞。如此將發生OFDM符號間的干涉而構成收訊特性容易惡化。比較部44即為抑制發生上述惡化而選擇存在於最前方的時序。
第11(a)至11(d)圖表示決定部40之時序決定的概略。為說明之易於瞭,於此說明候補時序為檢出到對應於第1系列之HT-STF的時序、及對應於第2系列之HT-STF的時序之情形。圖中之橫軸表示時間,箭頭表示時序。第11(a)圖表示峯值檢出部38所檢出之兩個候補時序。「A」相當於對應第2系列之HT-STF的時序,「B」相當於對應第1系列之HT-STF的時序。又「B」係於450nsec的時序檢出。
第11(b)圖表示由移動部42將第11(a)圖之「A」向後方移動400nsec的狀態。經由上述移動後,「A」位在400nsec的時序。比較部44即比較位於400nsec之時序的「A」與位在450nsec之時序的「B」,並選擇存在於前方之時序。於此為選擇「A」。之後由決定部40將所選擇之時序通知未圖示之控制部30。
第11(c)圖與第11(a)圖同樣的表示峯值檢出部38所檢出之兩個候補時序。第11(c)圖之「B」檢出在350nsec的時序。第11(d)圖表示由移動部42將第11(c)圖之「A」向後方移動400nsec的狀態。經上述移動後,「A」位在400nsec的時序。比較部44即將位在400nsec時序之「A」與位在350nsec時序之「B」比較而選擇存在於前方之時序「B」。然後決定部40將所選擇之時序通知未圖示之控制部30。於此為說明的易於明瞭,設「A」係存在於0nsec的時序,但實際上則存在於其以外的時序亦可。
第12圖表示基帶處理部22的構成。基帶處理部22含有收訊用處理部50、及送訊用處理部52。收訊用處理部50實施基帶處理部22的動作中之對應於收訊動作部分的處理。即收訊用處理部50對時間領域訊號200實施自適應陣列訊號處理,因而實施時間領域訊號200之加權向量的導出。收訊用處理部50並將陣列合成結果當做頻率領域訊號202輸出。
送訊用處理部52實施基帶處理部22之動作中對應於送訊動作部分的處理。亦即送訊用處理部52對頻率領域訊號202實施變換而產生時間領域訊號200。送訊用處理部52並使複數個系列各對應於複數個天線12。送訊用處理部52又如第3(a)圖所示實施CDD。送訊用處理部52最後輸出時間領域訊號200。
第13圖表示收訊用處理部50的構成。收訊用處理部50含有FFT部74、加權向量導出部76、統稱為合成部80之第1合成部80a、第2合成部80b、第3合成部80c及第4合成部80d。
FFT部74對時間領域訊號200實施FFT以將時間領域訊號200變換為頻率領域之值。於此之頻率領域值設為如第5圖的構成。即一個時間領域訊號200之頻率領域值係由一訊號線輸出。又於第3(a)圖之「L-LTF」、「L-SIG」、「HT-SIG」期間,FFT部74係以暫定時序設定之FFT窗口實施FFT。另一方面第3(a)圖之「HT-LTF」、「數據1」等之期間,FFT部74則以時序設定之FFT窗口實施FFT。又於第3(b)圖之「L-LTF」、「L-SIG」、「數據」之期間,FFT部74係以暫定時序設定之FFT窗口實施FFT。
加權向量導出部76為由頻率領域之值以副載波單位導出加權向量。加權向量係對應著複數個各系列而導出,對於一個系列之加權向量於其副載波單位含有對應於天線12之數的要素。又導出對應於複數個各系列的加權向量為使用HT-LTF等。導出加權向量使用適應演算法(algorithm)亦可,亦可使用傳輸路特性,該等處理可使用習知之技術,於此則省略其說明。又加權向量導出部76於導出加權時,如前述實施第1成分-第2成分+第3成分-第4成分之運算。最後則如前所述用副載波、天線12、系列等為單位導出加權。
合成部80用FFT部74所變換之頻率領域值及加權向量導出部76輸出之加權向量實施合成。以一個乘算對象為例,由加權向量導出部76導出之加權向量中選擇對應於一個副載波之加權,並係對應於第1系列之加權向量。所選擇之加權具有對應各天線12之值。
以另一乘算對象為例,由FFT部74所變換之頻率領域值中選擇對應於一個副載波之值。所選擇之值具有對應各天線12之值。又所選擇之加權與所選擇之值為對應於同一的副載波。然後對應著各天線12將所選擇之加權與所選擇之值各實施乘算,再由加算乘算之結果而導出對應於第1系列中之一個副載波之值。第1合成部80a並對其他的副載波實施以上的處理,由以導出對應於第1系列之數據。第2合成部80b至第4至合成部80d則實施同樣的處理而各導出對應於第2系列至第4系列的數據。所導出之第1系列至第4系列則以第1頻率領域訊號202a至第4頻率領域訊號202d將其輸出。
第14圖表示送訊用處理部52的構成。送訊用處理部52含有分散部66及IFFT部68。於分散部66之後段配置IFFT部68亦可。IFFT部68對頻率領域訊號202實施IFFT而輸出時間領域的訊號。結果IFFT部68輸出對應於各系列之時間領域訊號。
分散部66使IFFT部68輸出之系列對應於天線12。於此使用之天線12之數與系列之數設為相同,因而一個系列直接對應一天線12。分散部66又對於應傳輸之系列,即各訊包訊號中之「L-SIG」等實施CDD。
以下說明上述構成之無線電裝置10之動作。第15圖表示時序同步部32實施時序同步處理之順序的流程圖。首先窗口設定部36依控制部30之指示將相關部34之窗口寬度設定為「16」(S10)。相關部34依該窗口寬度實施相關處理的結果,如於峯值檢出部38檢出「L-STF」(S12之Y),則決定部40檢出暫定時序(S14)。另一方面如峯值檢出部38未檢出「L-STF」(S12之N),則重複實施相關處理。
經調變解調部24實施解調的結果,如控制部30檢出「HT-SIG」(S16之Y),則窗口設定部36依控制部30之指示將相關部34之窗口寬度設定於「8」(S18)。相關部34依該窗口寬度實施相關處理的結果,由峯值檢出部38及決定部40檢出時序(S20)。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依所檢出的時序對數據實施處理(S22)。另一方面如控制部30未檢出「HT-SIG」(S16之N),則以所檢出之暫定時序供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實施數據處理(S24)。
依本發明之實施例,於第2階段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於比第1階段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因此於第1階段能以高機率檢出L-STF,於第2階段能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又由於第1階段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較寬,於受到傳輸路特性的影響其前頭部分到來之系列即使互相抵消時亦能檢出後方之部分到來之系列。又由於能檢出後方之部分到來的系列,因此能以高機率檢出L-STF。又因能以高機率檢出L-STF,因此能確實的處理接於L-STF的訊號。
又由於將第2階段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較小,因此能分離構成所收訊之訊包訊號之複數個系列。又因將複數個系列分離,因此能檢出對應於複數個系列之各個時序。又由於第1階段及第2階段實施兩個相關處理之相關器為共用,因此能減低電路規模的增加。又由於兩個相關處理使用相互相關處理,因此能減低雜訊的影響而提高相關值之峯值檢出精確度。而由於相關值峯值檢出精確度能提高,故亦可提高暫定時序及時序之檢出精確度。又係對應於訊號點之配置而檢出HT-SIG的存在,因此能實施自動檢出。再者由於能實施自動檢出,故能省略通知其存在之附加訊號而能防止傳輸效率的惡化。
又由於檢出HT-SIG之存在能判定訊包訊號為MIMO用格式或為習用格式。又由於從對應於複數個各系列的時序決定一個時序,因此能考慮複數個系列之各個的影響而以高精確度檢出時序。又係由複數個時序中選擇存在於前方的時序,因此能減低與配置在後方之OFDM符號的干涉而提高收訊特性。
以上對本發明基於實施例做說明。然上述實施例僅做例示,各實施例之各構成要素及各處理程序組合可構成種種的變形例,而該等變形例亦屬本發明之範圍當可由業者瞭解。
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相關部34對第1階段及第2階段雙方實行相互相關處理。然而不限於此,例如相關部34於第1階段實施自相關處理,而於第2階段實施相互相關處理亦可。於此之保持部92記憶即已收訊之時間領域訊號200即可。依此構成時,窗口設定部36亦將第2階段之窗口寬度設定比第1階段之窗口寬度為小。又相關部34對第1階段及第2階段雙方實施自相關處理亦可。依本變形例時,可提高於第1階段之L-STF的檢出機率。即於第2階段以比第1階段為小的窗口寬度實施相關處理亦可。
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由時序同部32檢出到時序後,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依該時序實施「HT-LTF」、「數據1」等之收訊處理。然而不限於此,例如於檢出到時序後,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對「L-STF」、「L-SIG」、「HT-SIG」實施收訊處理亦可。因此於無線電裝置10設置記憶時間領域訊號200之記憶部,於檢出到時序後,基帶處理部22及調變解調部24將記憶在記憶部之時間領域訊號200中的「L-STF」、「L-SIG」、「HT-SIG」再實施處理。依本變形例時,因以高精確度檢出之時序再對「HT-SIG」實施收訊處理,因此能提高「HT-SIG」之處理精確度。
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比較部44係由複數個時序中選擇存在於最前方的時序。然而不限於此,比較部44對複數個時序實施統計處理以決定時序亦可。例如對於對應各時序之相關值附與對應的加權以對時序實施平均處理亦可。依本變形例能考慮著複數個時序的影響而決定時序。
10...無線電裝置
10a...第1無線電裝置
10b...第2無線電裝置
12...天線
12a...第1天線
12b...第2天線
12c...第3天線
12d...第4天線
14...天線
20...無線電部
20a...第1無線電部
20b...第2無線電部
20d...第4無線電部
22...基帶處理部
24...調變解調部
26...IF部
30...控制部
32...時序同步部
34...相關部
36...窗口設定部
38...峯值檢出部
40...決定部
42...移動部
44...比較部
100...通訊系統
200a...第1時間領域訊號
200b...第2時間領域訊號
200d...第4時間領域訊號
202a...第1頻率領域訊號
202b...第2頻率領域訊號
202d...第4頻率領域訊號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之多載波訊號波譜。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之通訊系統構成圖。
第3(a)及3(b)圖係表示第2圖之通訊系統的訊包格式。
第4圖係表示第2圖之第1無線電裝置的構成圖。
第5圖係表示第4圖之頻率領域訊號之構成圖。
第6(a)及6(b)圖係表示第3(a)及3(b)圖之L-SIG及HT-SIG之構象圖。
第7圖係表示第4圖之時序同步部構成圖。
第8圖係表示第3(a)及3(b)圖之L-STF及HT-STF之格式。
第9圖係表示第7圖之相關部構成圖。
第10(a)及10(b)圖係表示輸入第9圖之相關器之訊號的延遲波形。
第11(a)至11(d)圖係表示第7圖之決定部的時序決定概略。
第12圖係表示第4圖之基帶處理部構成圖。
第13圖係表示第12圖之收訊用處理部之構成圖。
第14圖係表示第12圖之送訊用處理部之構成圖。
第15圖係表示第6圖之時序同步部實施時序同步處理之順序流程圖。
10a...第1無線電裝置
12...天線
12a...第1天線
12b...第2天線
12c...第3天線
12d...第4天線
20...無線電部
20a...第1無線電部
20b...第2無線電部
20d...第4無線電部
22...基帶處理部
24...調變解調部
26...IF部
30...控制部
32...時序同步部
200a...第1時間領域訊號
200b...第2時間領域訊號
200d...第4時間領域訊號
202a...第1頻率領域訊號
202b...第2頻率領域訊號
202d...第4頻率領域訊號

Claims (12)

  1. 一種訊包訊號收訊裝置,係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之第1檢出部;使用前述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由前述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的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時序的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前述第2檢出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前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前述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與第2既知訊號含有相同的模式。
  3.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 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與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而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第1檢出部;使用前述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以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由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於前述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與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時序之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前述第2檢出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前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設定比前述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述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使用之相關器與前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使用之相關器以共用。
  5.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收訊部; 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實施自相關處理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之第1檢出部;使用前述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以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由以檢出訊包訊號中的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於前述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時,對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與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互相關處理以檢出時序之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前述第2檢出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前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互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設定比前述第1檢出部實施自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收訊部亦接收含有第1既知訊號之別的訊包訊號,該別的訊包訊號之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部分的訊號點之配置與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訊號點之配置不同;前述第1處理部於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如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部分的訊號點配置與第1數據訊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訊號點配置相對應時,即當做檢出到訊包訊號中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係由複數個系列構成,又以 配置在複數個系列中之一的第2既知訊號為基準,配置在其他系列之第2既知訊號則在第2既知訊號內實施循環的時序移動;前述第2檢出部具備:依據相關值將基準之第2既知訊號所對應的時序,及經過時序移動之第2既知訊號所對應之時序導出為候補時序之導出部;對於前述導出部所導出的候補時序中之經過時序移動的第2既知訊號所對應的時序實施對應於時序移動量之時序移動的移動部;以及依據前述移動部所移動的時序、及前述導出部所導出之候補時序中之成為基準的第2既知訊號所對應的時序以決定時序之決定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決定部係由前述移動部所移動的時序、及前述導出部所導出之候補時序中之成為基準的第2既知訊號所對應的時序中,選擇存在於前方之時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收訊裝置,其中,更具備用以記憶前述收訊部所接收之訊包訊號的記憶部;前述第2處理部於使用前述第2檢出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時,對前述記憶部所記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再實施處理。
  10. 一種訊包訊號的通訊系統,係具備:用以傳輸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 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送訊裝置、及用以接收前述送訊裝置傳輸之訊包訊號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收訊裝置為具備:對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之第1檢出部;使用前述第1檢出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由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第1處理部;於前述第1處理部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前述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時序之第2檢出部;以及使用前述第2檢出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第2處理部;而前述第2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設定為比前述第1檢出部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11. 一種訊包訊號的收訊方法,係具備: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步驟; 對於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使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由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在的步驟;於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於前述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時序的步驟;以及使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之步驟;其中前述檢出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設定比前述檢出暫定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12. 一種程式,以具備供電腦實施以下步驟:用以接收於第1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1數據訊號,於第1數據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既知訊號,又於第2既知訊號之後段配置有第2數據訊號之訊包訊號的步驟;對於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1既知訊號的存在,由以檢出暫定時序的步驟;使用所檢出之暫定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1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由以檢出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之存 在的步驟;於檢出到第2既知訊號的存在時,對於前述所接收之訊包訊號中之第2既知訊號實施相關處理以檢出時序的步驟;以及使用所檢出之時序對訊包訊號中之第2數據訊號實施處理的步驟;其中前述檢出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設定比前述檢出暫定時序之步驟實施相關處理時之窗口寬度為小。
TW095132524A 2005-09-06 2006-09-04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TWI415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8411 2005-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066A TW200718066A (en) 2007-05-01
TWI415406B true TWI415406B (zh) 2013-11-11

Family

ID=3783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2524A TWI415406B (zh) 2005-09-06 2006-09-04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97593B2 (zh)
JP (1) JP4624423B2 (zh)
TW (1) TWI415406B (zh)
WO (1) WO2007029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3541B2 (en) * 2006-09-12 2012-07-03 Hera Wireless S.A. Receiv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s by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and 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 radio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2198525A4 (en) * 2007-08-06 2013-01-09 Univ Laval PROCESS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IN OFDM RECEIVERS
JP4666031B2 (ja) * 2008-09-09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同期回路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JP5807048B2 (ja) * 2013-08-26 2015-11-10 株式会社セレブレクス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機能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US9219674B2 (en) 2013-09-16 2015-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e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r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5926A (en) * 2004-01-28 2005-08-01 Sanyo Electric C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1289A (en) * 1997-08-05 1999-11-2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ard interval-based OFDM signals
JP3335570B2 (ja) * 1997-11-17 2002-10-2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EP1041790B1 (en) * 1999-03-30 2004-11-24 Nec Corporation Symbol timing recovery for OFDM demodulator
US6842487B1 (en) * 2000-09-22 2005-01-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yclic delay diversity for mitigat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OFDM systems
JP2003110459A (ja) * 2001-09-28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7224704B2 (en) * 2002-04-01 2007-05-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data fram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US7095709B2 (en) * 2002-06-24 2006-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ode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424067B2 (en) * 2002-10-21 2008-09-09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training sequences
EP1414208A1 (en) * 2002-10-21 2004-04-28 STMicroelectronics N.V. Synchronization using training sequences with a periodical structure
JP3869374B2 (ja) * 2003-02-03 2007-01-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シンボルタイミング検出回路
JP2004241974A (ja) * 2003-02-05 2004-08-26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シンボル同期回路
US7916803B2 (en) * 2003-04-10 2011-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preamble structure for IEEE 802.11a extensions to allow for coexiste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802.11a devices and higher data rate, MIMO or otherwise extended devices
JP4573834B2 (ja) * 2003-06-30 2010-11-04 アギア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時間直交シンボルを使用する複数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後方互換性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014267B2 (en) * 2003-06-30 2011-09-06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wards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ower order receivers
JP3935120B2 (ja) * 2003-08-11 2007-06-20 株式会社東芝 受信装置
US7050768B2 (en) * 2003-12-22 2006-05-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 field controll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d MIMO transmitter employing the same
JP4043442B2 (ja) * 2004-01-09 2008-02-0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69889B2 (en) * 2004-02-18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and spatial spreading for an OFDM-base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537655A (ja) * 2004-05-13 2007-12-2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Ieee802.11n用の異なるデータレートを備えたマルチプル・レシーバ・アグリゲーション
US7623439B2 (en) * 2004-05-20 2009-11-24 Webster Mark A Cyclic d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US7539260B2 (en) * 2004-05-27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ng the number of transmit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60362B2 (en) * 2004-06-18 2010-02-09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ing space-time block coding (STBC) hav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prior standards
US7436903B2 (en) * 2004-09-29 2008-10-1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with cyclic delay diversity
JP2006186427A (ja) * 2004-12-24 2006-07-1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US7627059B2 (en) * 2005-04-05 2009-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robust timing detection a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for OFDM systems
US20070060162A1 (en) * 2005-07-21 2007-03-15 Xhafa Ariton E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transmission bandwidth detec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855993B2 (en) * 2005-08-23 2010-12-21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fluctuations during preamble training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yclic delay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5926A (en) * 2004-01-28 2005-08-01 Sanyo Electric C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ed Aon Mujtaba," TGn Sync Propos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05-07-08,IEEE 802.11-04/0889r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066A (en) 2007-05-01
JPWO2007029579A1 (ja) 2009-03-19
US7697593B2 (en) 2010-04-13
US20070053461A1 (en) 2007-03-08
JP4624423B2 (ja) 2011-02-02
WO2007029579A1 (ja) 200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24821B1 (en) Symbol timing for MIMO OFDM and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55138B2 (en) Training sequence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I397282B (zh) 無線裝置及利用該無線裝置之通訊系統
TWI499233B (zh) 無線裝置
US8295400B2 (e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4974641B2 (ja) 無線装置
US20070291632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Symbol Timing of Multi-Antenn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15406B (zh) 收訊方法及裝置以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TWI388148B (zh) 無線裝置及利用該無線裝置之通訊系統
JP2012005142A (ja) 無線装置
JP2007508784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のための低ビット誤り率によるアンテナの切換え
JP4753737B2 (ja) 無線装置
Slimane Channel estimation for HIPERLAN/2 with transmitter diversity
JP4903593B2 (ja) 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260722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方法
JP4738050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2006173764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方法
JP4591969B2 (ja)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en et al. A postfix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OFDM and MIMO-OFDM systems
JP4593435B2 (ja) 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Wang Performances of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MIMO-OFDM Systems with Frequency Offset
JP2004260338A (ja) 空間分割多重ofdm受信装置